11966日元一人民币等于多少日元人民币

12月23日人民币兑主要货币官方中间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较上日中间价涨跌幅(基点)12月23日12月20日12月19日12月18日12月17日美元/人民币 -35.006...1108港元/人民币 -5.100.230.230.78813日元/人民币(每100日元) 156.005...9216欧元/人民币 289.008...4039英镑/人民币 -69..00921
较上日中间价涨跌幅(基点)12月23日12月20日12月19日12月18日12月17日/ -35.006...1108港元/ -5.100.230.230.78813/人民币(每100日元) 156.005...9216/人民币 289.008...4039/人民币 -69..69.澳元/人民币 411.005...4597加元/人民币 145.005...7717人民币/林吉特 15.000.650.510.5314人民币/卢布 -27.005..75.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全球华人第一移动资讯平台日,4.2.0全新版本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基于历史经验视角_甜梦文库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基于历史经验视角
华东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基于历史经验视角 姓名:万鸣高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蓝发钦
论文摘要近年来,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对外贸易体之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对外金融管制逐步放松,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 应用,这一现实促使人们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民币的 国际化不仅是一种可能,同时也是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需要。本文从历史经验 的角度回顾了国际货币演变的过程和原因,考察了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了当 前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和 途径。具体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阐述本文的选题思考,对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介绍 了论文的框架,并对与本文论题有关的研究文献和观点作了介绍。第一章为“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基于历史角度的分析"。主要从历史角度回顾了早期和17世纪以来的国际货币发展演变的过程,总结分析了其特点,并分析了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第二章为“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损益分析:理论与案例"。对国际货币的收益和成本作了理论上的探讨,以美元国际化为案例对其损益情况进行了具体 分析。第三章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利弊分析"。以第一和第二章为参照,考 察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并分析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益和弊端。 第四章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跨境贸易人 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介绍了《办法》实施以来的效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第五章为“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的模式和路径选择"。通过对几种货币国际 化模式的对比分析,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认 为在合理的模式安排下,应该按照步骤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历史经验5 ABSTRACTAsoneof the biggest economy and foreign trade entity,in recent years Chineseoneconomy has dramatically developed and the controlthe foreign economic has loosen step by step,RMB has been more and more widely applied in the business and trade activities between China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ThiS trend makes peoplepaymore and more attentionatothe internationalit、r of RM[B.The internationality ofIU订B is not onlypossibility but also reviewdemandedby Chinaand othercountries in thecurrencyworld.TlliStexttheconditiOIlS oftheinternationality ofbyretrospection the evolve of cultureprocess of currency and the causations from the point of viewof cross.borderand history,analysi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promoting the pilot program trade settlement.and at last,put forward the mode and method ofinternationality of I己MB.n圮fmlteXt is consists of 6 chapters:howto realizeThe first chapteris“anintroduction'’.The author try toaddress the considerationwellasfor the topic choose.and definitions for someconceptionsasthestructure of tot11is Paper and introduction for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Partoneandviewpoint which related historicis sovereign currency tobecomeainternationalcurrency:aperspective.The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in early timesandsince the l 7tIlcentury iS reviewed then drawnPartonandfeatures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es analyzed.A conclusion isawhat it takes to turntwois“Cost.Benefit Analysissovereign currency into an international one. for a country’S currency becomesasInternational Monetary:theory and c嬲e”.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for the cost-benefit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at the same time takes the case of US dollar asanexample.Part three is‘‘theconditions and the analysistoof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onthe intemationality of I己MB”.AccordingPart four is‘"thethe lasttwochapters,analyzing thecondition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theinternationalization ofRMB.importantonstep on theinternationalit、,of RMB:the sett,lement oftradewhichfor across bodysettlement ofRMB”.“The experim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trade for across body on RMB”has been published and carded out,author introducesthemakes an important step on the intemationality of RMB.the effect,analyzes the problem,and then give the revolution.Part five is。More intemationalizedRMB:modesand pathsWith comparative.” andtakingAccordingtOtheanalysis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everal currenciesChina's situation intO accounL the suitable RMB mode is proposed.TheRMB,谢dlappropriatedarrangements,should becomeauniversal currency gradually.KEY WORD:RMB,internationality,view of culture andhistory6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作者签名:冱丝查.日期.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c『.,。?,乞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学位论文储签名巧形荔导师张专缸肚日期:型!鱼!■砂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基于历史经验视角导论一、选题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作为当今世界最 大的经济体和对外贸易体之一,中国的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对外贸易跳跃式发展, 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外金融管制逐步放松,人民币在中国与周边国 家的贸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现实促使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民币 国际化问题。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但同当今世界的主要 国际货币美元、欧元、英镑以及日元等相比,还有着明显的差距。放眼未来,中国 经济将继续发展,开放程度将不断扩大,金融改革将持续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程度则会继续提高。现在,已经有一些人民币国际化的早期形式应用于中国与周 边国家贸易中,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进行边贸结算,而近期《跨境贸易人民币 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的颁布,更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金融基础设施方面的支 付渠道保障,迈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从历史经验来看,货币可自由兑 换必然促使该货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人民币的国际 化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还能满足世界其他国家的需要,人民 币的国际化终将成为现实。 本文希望从历史的回顾、反思与总结中找到货币国际化的逻辑主线,以此来 考察人民币的过去和现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的模式选择和途 径安排。 二、概念界定 货币国际化,指一种货币突破国别界限,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中行使 交易媒介、价值尺度、贮藏手段等职能。这种状态下的货币称为国际货币。日本 财政部(1999)给日元国际化下的定义为:提高海外交易及国际融资中日元使用的 比例,提高非居民持有的以日元计价的资产的比例,特别是提高日元在国际货 币制度中的作用以及提高日元在经常交易、资本交易和外汇储备中的地位。蒙代 尔(2003)认为,当货币流通范围超出法定的流通区域,或该货币的分数或倍数被 其他地区模仿时,该货币就国际化了。因此,从货币国际化的概念,我们可以得8 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 定的流通度,也就是人民币在海外交易及国际融资中所占的比例;第二,以人民 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以人民币 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上升;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 一定的比重。①由于在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各种文献中,有着人民币“周边化”、 “区域化"、“亚洲化’’等多种说法和定义,所以首先要指出的是,本文的研究是 在上述对人民币国际化定义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论文基本框架 本文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回顾了国际货币演变的过程和原因,考察了货币国际 化的条件,探索了人民币未来的国际化之路。本文结构如下:第一章主要从历史 角度回顾了早期和17世纪以来的国际货币发展演变的过程,总结分析了其特点, 并分析了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第二章对国际货币的收益和成本作了理 论上的探讨,以美元国际化为案例对其损益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第三章考察了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并分析研究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利益和弊端。第四章介绍了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的效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五章通过对几种货币国际化模式的对比分析,结合中国的 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人民币国际化的模式;认为在合理的模式安排下,应该按 照步骤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四、文献综述 (一)基于贸易角度的分析范祚军,关伟(2008)认为,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的签订,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贸、旅游等往来,必然要求人民币为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与相互投资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而且人民币已在不同程度上被周边国家或地区所接受,并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内流通,在这一阶段,人民币的 跨境流通主要还是实质经济推动的。圆韩民春,袁秀林(2007)认为,从贸易发 展这一趋势来看,中国经济、贸易发展带动的亚洲区域内贸易结构的调整为人民 币区域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并研究了人民币区域化对亚洲国家经济贸易的影响。(--)基于货币替代理论的分析 邱兆祥,粟勤(2008)认为,人民币区域化实质上是人民币积极参与区域货①李稻葵、刘霖林,‘人民币国际化一计量研究及政策分析》P2 。范祚军、关伟,‘基于贸易与货币竞争视角的chFrh人民币区域化策略》P169 币竞争,并试图替代区域内其他货币的过程。鉴于目前人民币在区域货币竞争中 的地位,保持对人民币区域化的清醒认识与谨慎的乐观非常必要的。①黄荣辉(2007)认为,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规模越来越大,进而出现替代周边国家货币的“人民币化"货币反替 代现象。圆 (三)基于区域货币合作的分析 乔小明,吴兮(2008)认为,中国可以借助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 货币融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取代日本主导区域货币亚元的构建。@何慧刚 (2007)认为,东亚货币合作可分三个时期进行:近期,建立危机救助机制:中 期,建立区城汇率稳定机制;远期,建立东亚单一货币区。回(四)基于收益与成本的分析乔桂明(2008)认为,人民币区域流通和国际化进程将给我国带来众多的收 益,比如贸易、投资、旅游、铸币税等。在综合比较人民币区域流通的成本与收 益的基础上,得出我国有必要推进人民币的区域流通。@陈雨露,王芳,杨明(2005) 估算,若2010年实现人民币区域国际化,10年内可获得近7500亿元人民币的货 币国际化利益。@ (五)基于国际货币体系角度的分析 赵葆珉认为,霸权货币体制具有内在的脆弱性,由于美元的衰落与欧元的局 限,人民币将成为最具力的世界货币。人民币担当主导货币将是中国崛起在政治与经济上成熟的标志。o杨小军(2008)认为,中国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最大的受害者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加速创造一个新的国际货币,另外一个是 人民币的国际化,让人民币变成一个国际交易的手段。回 (六)基于历史角度的分析 马荣华(2008)认为,扩大境外人民币的流通规模是我国今后的一项重要目 标,我们可以从国际货币的历史演变中找到促进境外人民币流通规模的策略。回 从以上各种角度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中,我们能总结出人民币国际化。邱兆祥、粟勤,<货币竞争、货币替代与货币区域化》P6 o黄荣辉,‘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替代》P109 毒乔小明、吴兮,‘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亚元》Pl o何慧刚,‘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模式和路径选择》P37 o乔桂明,‘人民币区域流通问题研究一摹于收益与成本的宏观研究》P25 o陈雨露、王芳、杨明,<作为国家竞争战略的货币国际化:美元的经验证据兼论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P35 o赵葆珉,‘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霸权的式微》P36 雪杨小军,‘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与人民币国际化》P16 o马荣华,‘促进境外人民币流通规模策略探讨》P41lO 的必要性,收益,途径和步骤,绝大部分的分析都限于某个特定的局部来看待人 民币的国际化问题,难以看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全貌。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考察 国际货币的变迁和演进,以此为借鉴来比较全面地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逻 辑,并得出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和模式。 第一章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基于历史角度的分析从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作用可知,货币作为信息载体、流通媒介物和财 富象征,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货币的演进、发展,就是一 个不断使货币发挥以上作用的运转成本下降和收益提高的过程。国际货币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变而出现的。一、国际货币的历史演进 (一)中世纪早期 国际货币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雅典银币德拉克马,正面是雅典女神,背面为其守护鸟猫头鹰图案。由于希腊北方马其顿及色雷斯地区蕴藏丰富 银矿,所制古希腊币大量流传到地中海周边地区,促进了商业贸易活动。后 来,罗马金币奥流斯和罗马银币第纳流斯取代了德拉克马。随着货币成色下降和 通货膨胀,货币持续贬值,罗马铸币在罗马帝国以外的信用日益弱化。在一系列 探索和改革之后,古罗马帝国铸造的索里得“在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受到了欢 迎"。西元693年,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阿布杜勒?马利克在大马士革打造 了伊斯兰世界上最早的金币第纳尔,主要在拜占庭地国领土上流通。这两种 铸币的价值都在于:长期保持不变的金属含量,加上繁荣的经济活动,促进了它 们在世界各地的流通。索里得和第纳尔都在几个世纪里稳定了它的货币含金量, 并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开始退出国际货币舞台,原因都是金属含量的减少降低了货 币的内在价值,最终导致货币在市场上完全丧失了信誉。 (二)13世纪的商业革命和欧洲重返金本位制 紧随其后的全球性货币出现在13世纪。12-13世纪西欧商业发展的主要标 志是集市贸易的兴盛,这些集市同时也是外汇交易中心。西欧在1252年重新回 到金本位。由于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意大利的吉罗林(genoin)和弗罗林 (florin)也由此成为真正的世界货币。 (三)从17世纪到现在的国际货币l、荷兰基尔德随着人类航海技术的发展,活动范围的扩大,国际贸易的广度和深度都空前 的繁荣起来。从16世纪晚期开始,荷兰的经济高速增长,尼德兰联邦成了造船 业、贸易和国际金融业的世界领袖,荷兰货币基尔德在与众多外国铸币的竞争中 占据上风,逐渐成了最主要的记帐单位和交易货币,最终成为那一时期最主要的12 国际货币。 2、英镑从17世纪末期开始,英国的银行业迎来了高速的发展,英国更是逐渐发展 成为金融大国。首先表现为银行数量不断增加,从1750年的12家左右增加到 1797年的334家,到1810年,又增加了1倍。在18世纪的最后25年,伦敦逐 渐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中心,英国则取代荷兰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一的贸易大国,英镑也成为了新的国际货币。3、美元及其他国际货币 19世纪的下半叶,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是,或许是历史的惯性使然,美元并没有能马上替代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英国的金融和货币主导地位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14年, 一战爆发,美国选择中立,积极发展本国经济,战争的炮火将欧洲大量黄金储备 资产送到美国这个“安全的天堂"。1913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1%, 1929年迅速上升到48%,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至美国,纽约成为世界的主要金 融中心。1939年二战爆发,美国本土又一次远离战场的硝烟。二战之后,在经 济和政治利益的驱动下,纽约的贸易和金融活动日益繁荣,美国扩张资本输出。 美元也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纽约与伦敦双雄对峙。 由于美国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天生的“特里芬悖论”,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3年崩溃,但是美元的地位反而上升了:世界各国官方作 为储备资产持有的美元数量呈上升态势;同时,当美国控制住自己的通货膨胀时, 其他国家的通胀恶化导致了对美元的私人需求上升。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除了 美元的国际地位上升之外,德国马克(后来是欧元)和日元相继成为国际货币。 从各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的变化来看,美元占的比重最高,在2002年达到 64.8%,德国马克在1989年达到最高,为18%,但随着德国经济逐渐下滑,其比 例也逐渐下滑。日元的比重在1991年达到最高,为8.7%,之后日本经济泡沫破 灭,长期低迷不振,日元的国际地位也随之下降。英镑依然占据一定的国际地位。 法郎的比重在1991年达到最高的2.8%,之后逐年下降。瑞士法郎的比重在1980 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3.2%,之后逐年下降,从1996年之后维持在0.7%左右。1999年欧元正式采用后,到2002年时,其占各国外汇储备的比重为14.6%。二、早期国际货币的共同特点13 (一)单位价值高索罩得含4.4-4.54克黄金,第纳尔大约含有4.25克的黄金,三种意大利铸币大约有3.5克的黄金。 (二)价值稳定在商品交易和流通的过程中,这些国际货币一直保持着足够的成色,即同样 的铸币重量和含金的比率。这些货币的成色被降低之时,也就是其退出国际货币的历史舞台之日。(三)由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经济大国发行货币的背后是作为其支撑的国家实力,最重要的是一国的经济实力。当一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贸易活动扩展到国与国之间,其发行的货币在国际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被普遍接受。(四)为国际社会所普遍采用 国际货币的形成,其内在驱动来自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间的 推移,总有某些货币在国际贸易中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实现国际货币的功能。 这是有其内在必然性的:我们无法用任何手段硬性规定某种货币是国际货币,也 不能用任何的官方金融会议来加以决定。借用哈耶克(1967)的话来说,它们之 所以成为国际货币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不是人为设计的结果。"(五)发行国家政治稳定,军事强大伴随着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其政治稳定,军事强大,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空 前强盛。也就是说,一国的经济实力与其政治环境、军事实力往往是密不可分的。 稳定的政治和强大的军事为一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经济的发展又能为政治 和军事提供基础,它们彼此互相促进和影响,促使其成为国际货币的发行国。二、十七世纪以来国际货币的共同特点从历史经验看,十七世纪以来,国际货币的演变经历过曲折的过程,需要具备一些重要的条件。跟早期的国际货币相比,其中有共性,也有新的发展。大致 来说,共性因素包括: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广泛的文化政治影响,信誉 良好而坚挺的货币,等等。不同之处在于,十七世纪以来的国际货币是近代经济 活动的产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一国的兴起、国际货币的演变等等都要复杂得 多:发达而开放的金融体系,庞大的贸易盈余,巨额对外投资,等等。在客观条 件具备的情况下,新旧国际货币的交替往往还离不开国家意志的坚强推手,并经14 历一番激烈的政治经济外交斗争,这些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了。不管怎么 说,“历史是一本教科书”,历史上的国际货币都能为今天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借 鉴,尤其是17世纪以来的国际货币,更值得我们去挖掘其演变的内在缘由,以资借鉴。(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一国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 从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与国际货币之间的关系来考察,我们会发现国际货币演变的内在缘由:l、国际货币的经济实力门槛 对各国历史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从从总量、人均和所占份额等多 个角度加以衡量一国的经济实力,可以发现,国际货币发行国背后的经济实力背景逐渐清晰起来,引人深思。(1)经济总量在全球前lO位以内 尽管经济总量不是成为强国的充分原因,但是它代表了国际货币的共性。《大 国的兴衰》引用经济史学者贝罗克的统计,一直到18 9O年,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地位才被美国超越,但晚清的中国却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国际货币的 事情就更无从谈起了。但是这并不妨碍一国经济总量规模成为衡量其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指标。先来看英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学家麦迪森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经济 历史数据考证与分析专家,他的多部著作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 CD)出版。根据麦迪森的估算,1820年,英国经济规模达到362亿元(单位为1990年 国际元,下同),居全球第4位。经济总量排在前位的其他经济体分别是:中国 (2286亿元)、印度(1114亿元)、法国(384亿元)。当时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总 量都很大,但都是封闭性、内需主导型经济,与外界缺少交易和往来,为国际贸 易和投资服务的国际货币主要是英镑、法郎等。英国经济总量于1870年达到1002 亿元,在西方国家中位居第一,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经济实力都名列 前茅,这是英镑一直占据国际货币首要地位的重要经济基础。 美元。如果说,英镑是19世纪最重要的国际货币,那么20世纪就是美元的 世纪了。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总量就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一位。1950年,美国经 济规模为14559亿元,远高于排在后面的英国(3478亿元)和德国(2653亿元)。 这时,美元的国际地位与美国的经济实力高度一致。到1973年,国际经济格局15 又有新的变化,经济总量排在前位的国家是:美国(35366亿元)、日本(12429 亿元)、德国(9447亿元)。这时,除了美国和美元仍居首位外,日本和德国的 经济实力跨越式上升,这与在此前后德国马克和日元分别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是 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反过来看,经济总量未能进入世界前10位的国家,其货币 很难成为国际货币,瑞士法郎是个例外。 (2)人均经济总量多在全球前10位以内 人均经济总量大小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对于一国货币成 为国际货币也有重要影响。1870年,全球人均GDP排在前5位的国家是:英国3191元、荷兰2753元、比利时2697元、美国2445元、瑞士2205元。这时,英镑的国际地位与英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都处于世界顶端,是非常一致的。 1950年,全球人均GDP排在前5位的国家是:美国9561元、瑞士9064元、丹 麦6946元、英国6907元、瑞典6738元。在这里,除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与美国 人均GDP高度一致外,还可以发现瑞士的人均GDP水平仅次于美国,而瑞士法郎 也是公认的、国际社会比较普遍接受的国际货币,但是瑞士的经济规模很小。到 了1973年,人均GDP排在前10位的国家是:瑞士18204元、美国16689元、丹 麦13945元、瑞典13493元、法国13123元、荷兰13082元、比利时12170元、 英国12022元、德国11966元、日本11439元。④与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相比, 人均GDP水平的影响明显要小,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的人均GDP很高,但其货币不是国际货币(或无足轻重)。 (3)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在5%左右或更大 历史是一门经验性学科,从此看到的都是经验性事实。根据历史数据,发行 国际货币国家的经济总量,往往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在5%左右,主导性 国际货币国家,其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则往往在10%或更多。从 英国和英镑的情况看,据估算,1600年和1700年时英国GDP占全球的份额分别 为1.8%和2.996,到1820年上升到5.2%,1870年进一步达到9.1%,这既是英国 经济的顶峰时期,英镑的国际地位同时也达到顶峰时期,两者高度一致。从美国 和美元的情况看,1950年时美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例达到27.3%,超越了 历史上其他西方国家曾经达到的份额,而这一时期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也达到登峰 造极的地位。到1973年,在全球经济中美国仍居首位,但日本和德国紧随其后, 它们占全球经济的份额分别为22%、7.7%和5.9%,圆从此,国际货币格局中除了。数据来自韩文秀,‘国际货币的支撑要素一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历史考察》,P19 o数据来自韩文秀,‘国际货币的支撑要素一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历史考察》,P2016 美元外,德国马克和日元也开始占据一席之地。这种变化决不是偶然的,而是一 个国家的经济地位与货币地位之间内在联系的重要表现。可以说,大部分情况下, 货币地位是一国经济地位的具体表现,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其货币地位。2、国际货币地位与国际经济地位的时间错位在一国经济发展、崛起的过程中,一国经济实力可能首先达到较高的水平、占据较大的份额,但其货币的国际地位却跟其经济地位不完全相称,这就是国际 货币地位与国际经济地位的错位;在历史上则表现为:一国先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一定时滞之后,其货币逐步演变成为国际货币。要说明的是,国际货币地位往往是由国际经济地位决定的。例如,英国经济实力在18世纪迅速提升,170卜1820年,英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份额从2.9%上升到5.2%。1780年,英国的商船总 吨位已经达到约lO万吨,超过荷兰,居世界第一。可以说18世纪末、19世纪 初,英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已经是世界最强,但其货币地位并不特别突出。只是到 了1870年前后,在英国经济实力连续几十年稳居世界首位之后,英镑才成为最 主要的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美元的情况也类似。早在 1870年,美国的经济总量就已经十分接近英国,此后很快超过英国,到1913年 时,美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例达到19.1%,远远超过英国的8.3%,但在187卜1913年期间,国际货币以英镑为主导,美元的地位并不显著。等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正式确立了美元的国际地位,这已经是在美国经济实力 居世界首位几十年之后的事情了。所以,从历史经验的角度,由此得出的一个定性判断是,一个国家从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到本国货币成为主导性国际货币,往往存在一定的时滞。 3、国际货币地位与国际经济地位的不对称性 从全球的角度看,全球GDP是由各国GDP汇总构成的,每个国家的GDP都是 其中的一部分,或多或少都会占有一定的份额;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国货币并不 都在国际货币中占有份额或地位,因为只有极少数货币才能成为国际货币,从而 在国际货币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就是说,国际经济地位与国际货币地位之间 尽管有着极高的关联度,但国际经济地位并不绝对是国际货币的充分条件。例如, 韩国、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经济实力都是比较强大的,但这些国家发行的货 币并没有成为国际货币。 进一步探讨不同国际货币的地位与其经济地位之间的关系,国际货币地位与17 国际经济地位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均衡总是相对而言。例如,目前主要的国际储 备货币包括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等,这些货币2007年在国际储备中所占份额分别为64.2%、26.1%、4.5%、3.1%、O.2%,而同年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瑞士的GDP在世界GDP总量中的份额分别为25.4%、22.3%、5%、 8.1%、0.8%。④美国和欧盟GDP所占比例最大,这两个经济体主导了国际储备的 主要份额,实力上的差距带来的是绝对的优劣对比,令人深思。这也说明,一国 国际货币地位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国际经济地位,还要看其他方面的因素。(--)发达而开放的金融体系 l、英镑经济实力是国际货币的基础,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则是国际货币的重要条 件。英镑和美元等国际货币的崛起无不印证了这一道理。就英镑而言,在19世 纪前期,英国和法国在经济规模上大体相当,如1820年英国GDP占全球的5.2%, 而法国占5.5%。但从金融业或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看,英国远远超出法国。英 国取得英法百年争霸的胜利,离不开伦敦发达的金融市场的支持。伦敦的金融市 场是随着英法战争早期政府的庞大融资需求蓬勃发展起来的,1695年,英国皇 家交易所就已买卖公债以及东印度公司和英格兰银行的股票。随后,阿姆斯特丹 资本市场的各种交易方法都在伦敦再现,到18世纪后半期,伦敦的资本市场开 始超越阿姆斯特丹的资本市场,确立其支配地位。伦敦金融市场的繁荣,扩大和 深化了政府债务市场,英国政府发行的债券越来越受外国投资者欢迎,其融资成 本也大大降低。与法国相比,英国可以较低的利息筹集到更多的资金,1752年 到1832年期间,法国政府支付的公债利息基本都是英国政府公债利息的两倍以上,较低的利息负担使得英国可以筹到更多的钱用于建设庞大的海军和国力的发展,这是英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诸如银行、票据交换所、证券交易 所、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相应的金融业务,在英国都早于法国出现,并且发 展速度和规模均保持领先。事实上,英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无论在产品创新上、 产品品种的多样性上,还是在金融市场的规模上,都全面超过其他国家,处于当 时的世界前列,这就为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镑成为国际货币创造了金融市 场和体制条件。 2、美元 按照前文的论述,一国国际经济地位与国际货币地位往往存在一定的时滞,o数据来自韩文秀,‘国际货币的支撑要素一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历史考察》,P2018 这在美元与英镑的竞争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英 国之后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是纽约并没有马上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伦敦的 地位仍然难以超越,美元难以撼动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即便1929年发生了经 济大萧条,伦敦和纽约的金融中心地位依然不相上下。在几十年的竞争中,美元 最终超越英镑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其中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 用。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金融市场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 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其他国家,美元作为主导性国际货币拥有了雄厚的金融市场基础。(三)信誉良好且坚挺、普遍接受的货币 国际货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可兑换性、价值的相对稳定性和普遍接受性。 其中稳定性又可以分为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对内稳定是指通货膨胀率不高,货 币的国内购买力比较稳定;对外稳定是指货币对外比较坚挺,对其他货币的汇率相对稳定甚至升值。 l、货币的可兑换性长期而稳定的可兑换性是货币信誉的重要指标。在金本位时代,货币的可兑换性要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种货币与黄金之间是否能够始终按照规定的比例(黄金比价)保持稳定的可兑换性。在固定汇率时代,货币的可兑换性要看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否能够按照规定的汇率保持稳定的可兑换性。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庞大的国力和 发达的金融市场作支撑。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巴黎和伦敦在金融方面一直 是竞争对手,巴黎在19世纪50年代也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清算中心。 但由于1870年法兰西银行在普法战争期间中止了黄金的兑换权,巴黎的国际金 融中心地位很快又丧失了。从那以后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支配了世界金融 体系,这一体系为主要用英镑支付的国际贸易提供资金,英国作为金融中心和英 镑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得到确立和加强。美元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金融 动荡和大萧条期间,也曾经面临贬值等方面的压力和冲击,但在20世纪60年代 之前不曾发生真正的兑换危机。 2、货币的对外稳定性 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不论其实力强弱,其货币的稳定都是相对的,不是绝 对的,当然,保持币值的绝对稳定也是不必要的。同时,任何货币都可能在短期 内表现出一定的波动,因此,这里所说的货币的对外稳定性,指的是国际货币在19 较长期的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稳中有升的长期趋势,这也是其坚挺和信 誉良好的重要表现。尽管在19世纪,英镑经过一定时期的洗礼,成长为最重要 的国际货币,但也经历过汇率的波动与调整。从理论上讲,当时处于金本位时代, 各国货币与黄金的比价是固定的,也就是说,通过黄金这一世界货币的联系,各 国货币之问的汇率也应该是固定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 程度不一,黄金储量或有盈余或有不足,黄金储备不足的国家难免会需要对黄金 与货币之间的比价进行调整,这也影响到了货币汇率的调整。但是,英镑的确在 当时表现出了超强的稳定性和信誉,比同时代的国际货币法郎显得更加坚挺,这 也是英镑作为主导性国际货币的重要特征。但正如我们看到的历史的轮回那样, 当一样事物达到它顶峰的时候,离它自己的衰落大概也就不远了。第一次世界大 战结束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逐步上升,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逐步下降。随着 时间的推移,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元取代英镑,演变成为主要国际货币。 与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演变过程相对应,美元的汇率在这一过程中保持着逐步升 值的态势。从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美元与英镑的汇率大约在l美元兑O.2珈.27英镑,到1950年升至O.36英镑,1972年后再升至0.4英镑以上。∞美元对法郎的比价关系也经历了类似的日益强势的过程。在这些时期,国际上实行 黄金本位和固定汇率制,理论上讲汇率不会变化,但事实上却在变化,其根本原 因在于,汇率虽然通过制度确定了,但是不同货币背后的国家实力却在变化,有 的国家更加实力上升了,有的却日益衰落。对实力下降的国家和货币来讲,最初 确定的黄金比价和固定汇率关系在实践中变得越来越难以承受,这就需要对黄金 比价和汇率关系作出合理的调整。这种调整又进一步影响了国与国之间实力的竞争和比较,打上了深刻的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烙印。 3、货币的对内稳定性货币对内的长期相对稳定是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一国货币的 对内购买力处于剧烈波动状态或者在快速贬值之中,那么这种货币必然不能成为 国际货币。在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初期的百余年中,根据通货膨胀情况来测算, 英镑对内购买力的变化幅度与其他货币比起来相对较小。从历史经验来看,无论 是英镑还是美元,当它处在国际货币的上升通道中时,相对于其他货币,其币值往往更加稳定。可以获得的数据是,如以1914_1924年平均值与1815―1913年平均值相比,英镑实际购买力下降约41%,而法郎下降60%,马克下降67%,∞o数据来自韩文秀,‘国际货币的支撑要素一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历史考察>,P22。YousscfCassis,Capitals ofCapiml,PICTET,2005.20 瑞士法郎下降5096,这一时期英镑国际地位较高,英镑的购买力实际上更加稳定。而这随后,在一战结束到二战结束的一段时期内,1914_1949年问,美元的实 际购买力仅下降15%,而英镑的购买力先上升、后下降,1938--1949年平均值与 1925--1938年平均值相比,英镑购买力下降22%,法郎购买力则更是直线下降,二战结束时的购买力大体是一战结束时的1/10,美元的购买力稳定与英镑等货 币的购买力在波动中下降形成了对比,这时正是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形成和上升 的时期。二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美元购买力的稳定性继续高于英镑和法郎。而马克、瑞士法郎和日元的购买力则相对而言更加稳定。1995--2004年平均值与195(}---1964年平均值相比,英镑的购买力下降14/15,法郎下降9/10,美元 只下降6/7,而马克、瑞士法郎、日元下降得更少,分别为3/4、3/4和4/5。∞货 币购买力的这种变化态势,与二战后美元处于主导性国际货币地位,英镑和法郎 的国际地位下降,马克、日元、瑞士法郎的国际地位上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4、货币的普遍接受性我们知道,货币信用实际上是国家信用的体现,国际货币的信用是货币母国 国家信用在国际上的体现,具体表现为该货币在国际范围内的普遍接受性。英国 在1821年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 7.32238克纯金。直到20世纪初叶,英国一直主宰着国际金融,业英镑一直是 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是国际贸易金融结算的最主要货币,是国际资产交易、对外投资、证券买卖的计价单位。英镑的这种普遍接受性使得其得到了最大范围 内的认可。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美元――黄金本位制形成,美元对黄金兑换比价固定,其余币种对美元钉住浮动。美元有义务兑换成黄金,信誉逐步等同并取代黄金, 美元也就成为世界上普遍接受的货币。从这一刻开始,美元就为全世界所接受。 首先是马歇尔计划,美国援助欧洲复兴计划,欧洲经济增长,为从美国进口大量 商品,欧洲储备了很多美元,以稳定经济和保证进口支付,这就是“欧洲美元"。 其次是美国石油购买,美国作为原油消费与进口大国,进口大量石油,这样石油 输出国也储备了大量美元,这就是“石油美元”。再次是亚洲各新兴经济体,先 是日本,再是四小龙,最后是中国,依靠出口制造业发展经济,外汇储备也以美 元为主,这就是“亚洲美元"。 (四)庞大的贸易盈余和对外投资回数据来自韩文秀,‘国际货币的支撑要素一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历史考察》,P222l 对外贸易是最传统的对外经济活动,国际货币的基本职能是充当国际经济活 动的交易媒介,因此一国的进出口规模与该国货币是否能够成为国际货币关系密 切:一国货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该国的对外经济活动必须有足够大的规模。从 国际收支的角度来看,出口和顺差扩大,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增强的重要标志, 而持续进口和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对一个国家来说通常是难以持续的;随着出口 和贸易顺差扩大,国家黄金和外汇储备必然增加,但黄金和外汇储备如果只是放 在金库中,就不能增值,就没有意义。因此,在进口不能相应增加的情况下,一 国黄金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必然导致对外投资和贷款的增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 环:扩大出口一扩大贸易顺差一扩大对外投资和贷款=贸易或经常项目顺差+资本 和金融项目逆差=国际收支平衡。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循环、简单的平衡,在这 一循环过程中,该国对外经济活动的规模将急剧扩大,国家主权货币则借势逐步 成为国际货币,该国成为贸易顺差国、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英国在19世纪是 最大的贸易大国、贸易顺差大国。19世纪,英国采取了废除谷物法、简化税法、 废除原航海法等措施,大力倡导自由贸易,它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原料、食品 来自于世界各地,成为“世界工厂",从而造就了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强大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中出现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1855--1924年英国制造品贸易顺差从77.4亿英镑增加到344.4亿英镑,充分显示了英国的强大竞争力和对国际 贸易的主导地位,也为英镑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进出口规模和贸易 顺差扩大,英国在19世纪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从19世纪初期到第一 次世界大战前的近100年时间中,英国一直占据着世界头号贸易大国的地位。在 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这两种最主要的对外经济活动中,英国表现出了强大的地位 和竞争力,为英镑获得国际货币的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从19世纪中后期起,美国的出口规模持续较快增加,且长期保持贸易顺差。 到20世纪,国际贸易形势有了新的发展,对外投资格局发生巨变,美国逐步替 代英国成为最大的国际贸易国和资本输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 世界头号经济大国,而传统帝国英国不甘失去其曾有霸主地位,两国在国际贸易 和对外投资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英国国内的现状是资源贫乏、人口过剩、工 业发展速度落后,而美国则伴随着新型工业的兴起,在国际贸易市场的争夺中占 据了上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跌宕起伏,先后经历了一战、大萧条、二战, 期间美国的国际贸易地位继续上升。在这一过程中,美国成为自由贸易的倡导者, 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对者,与19世纪中期英国的态度和做法如出一辙。1929年, 美国出口421亿美元,进口374亿美元,顺差47亿美元。1946年出口690亿美 元,进口420亿美元,顺差270亿美元。到1948年,美国的商品出口占世界总 出口额的21.8%,而进口占世界的11.3%①,美国贸易大国和顺差大国的地位达到 了极高的程度,为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美国的资本输出形势在19到20世纪之交发生变化。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 美国都保持着大量的收支结余,对快投资快速发展,在1927―1928年间,50家 银行的合并使得美国的对外投资更加集中,并在其它国家大量设立银行分支机 构,成为美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前哨。在1919-1929年间,美国在海外的长期投 资上升了90亿美元左右,约占世界新投资的2/3,比例极高。一战结束后美国 对外贷款仍保持在很高的水平,并在欧洲重建和战后恢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 萧条时期美元贬值导致资本大量流入美国。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发挥了和一战 相似的作用,不但增强了美国作为资本输出国的地位,还增强了美国在国际货币 体系中的地位。1941年3月到1946年9月美国向同盟国资助了380亿美元,相 当于一战时提供的3倍多。战后通过马歇尔计划等,美国向欧洲提供了巨额的援助。1947一1955年,美国对西欧的军事援助达115.34亿美元,其他援助235.11亿美元。同时,美国的私人对外投资也大量增加。1950年,美国海外投资的市 场价值达到726亿美元,大大超过外国在美国投资的价值208.51亿美元。美国 的对外投资在国际上遥遥领先,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在对外援助和对外投资过程中,多数是直接用美元来进行的,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顺势而升。 根据以上因素分析,可以说国际货币的诞生及其地位,从根本上是由许多客 观条件决定的,只有当客观条件具备时,国际货币或货币国际化才能水到渠成、 瓜熟蒂落。事实上,当我们关注货币国际化问题时,还不得不审视国际货币背后 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冲突,但是本文的出发点还是在于分 析货币国际化背后的经济因素,以期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有所启发。四、当代: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 根据前面对国际货币历史演变的分析,结合货币属性的分析,现在我们从国 际货币本身的属性和历史经验的角度分别考察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 (一)从货币国际化理论出发进行的分析 货币具有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等职能,那么相应地,国际货币应①数据来自韩文秀,‘国际货币的支撑要素一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历史考察),P2323 当具有成为国际交换媒介、充当国际支付手段等属性。 1、一国货币成为国际交换媒介的条件 当世界经济发展到不同货币区之间的贸易日益增多且频繁时,如果没有固定 的交换媒介,势必会增加交易的困难。从货币的起源来看,一个类似的事实是, 古人由于活动范围的狭小和社会生活的限制,不同的群落之间货币替代物的形式 多种多样,并没有统一,由于这种不统一带来的交易上的不便,最终总要找到一 种能在最大范围内被普遍接受的货币象征物。所以,在进行跨区域的贸易时,如 果交易商有许多需要不同货币的交易,他不得不持有大量的各种现金余额,携带 成本很大。根据对市场中“理性人"的假设,私人交易者最终会以最适当的主要 的货币来从事交易,以节约携带成本,并使由于汇率浮动而产生的信息不确定性最小化。那么,什么样的货币最终会成为私人交易者的选择,演变为国际货币呢?国 际交换媒介职能的实现,伴随着交易规模上升和交易成本下降的过程,与一国的 对外贸易密不可分。一国的出口越高,则其开放度越高,对该国货币的国际需求 就越大,大量的需求促进了外汇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了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越低即意味着交易量越大,则该货币会成为媒介货币。总之,一国的经济规模越大,随着其经济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 下,该国经济开放度会不断增加,经济产品的输入和输出规模相应也就越大,引 起对该国货币的国际需求增加,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自然选择该国货币成为国际 货币。这跟前文所述国际货币国家的经济总量特征是相吻合的。 2、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记账单位的条件 如果一国货币已经成为了国际货币,那么它很自然的担负着成为国际记账单 位的职能,在国际贸易中以其为尺度进行计价。研究显示,国际交易者一般都偏 好用他们本国的货币计价,但只有一方能如愿,在国际贸易中一般倾向于以生产 者货币作为计价货币。同时,也有研究发现本国和外国的企业会选择具有最小货 币供给变化的国家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当本国货币供给变化较小时,本国企业 就会选择PCP(生产者货币定价),外国企业选择LCP(当地货币定价):而当本国 货币供给变化较大时,本国企业会选择LCP,外国企业则选择PCP。总之,对于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记账单位的研究,在学界有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但是都离不 开该国货币汇率的稳定以及对该货币的庞大国际需求。 3、从综合角度分析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 从综合角度来看,前文总结分析的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影响因素中,政 治经济因素必不可少,国家的坚强意志和外交政策的高明运用为该国货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国家力量和政策手段,而该国经济的强大与发展为其提供了内在驱动力。广泛的政治文化影响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为该国货币国际化提供了无孔不入 的、难以量化的基础和机会,所以有人宁可认为,货币国际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促成的结果。单纯从经济角度分析,从一国的内部经济条件来看,一国经济的稳定合理增 长、物价稳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发达而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国际经济规模 上的比较优势,这些是该国货币国际化的内在经济条件;与此相对应,外部经济 条件包括以内部经济条件基础的对该货币的可兑换信心、合理的国际收支以及结构,等等。政治经济从来都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经济 条件不具备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的话,国家意志再强大,也无法用行政力量促使该货币登上国际舞台。当然,对于从综合角度来分析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还有其他的流 派和观点,本文在此并不一一赘述。 第二章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损益分析:理论与案例前文梳理了国际货币演进的脉络,本章进一步分析货币国际化之后带来的收 益和成本,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分析判断的基础。货币国际化既能为货币发行 国带来巨大的利益,但也会对一国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增加货币政策管理的难 度,下面将就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然后以美元为例,对其国际化的损益进行具体研究。一、货币国际化的收益从计量角度看,国际货币化的收益可以分为可计量的和不可计量的收益,在 以下对各种收益的分析中,都会对此加以说明。 (一)国际铸币税收益 直接收益。跟商品货币或金属货币相比,对源自信用创造的纸币而言,货币 的发行成本和管理成本相对较低,货币表现形式背离于货币价值基础。因此,每 个货币发行的主体都可以垄断性的享受近似于货币供应量的铸币税收益,这就是 铸币税的概念。相应的,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国际货币发行国发行国际货币,国 际货币作为支付或清偿手段转移到了外国政府、企业、个人等手中,而对应的商 品、劳务等则成为国际货币发行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这部分收益可根据其 他央行持有的本国货币储备资产进行估算。 间接收益。国际货币的发行使得发行国的货币创造超越了其国内经济的需求 规模。当一国政府有筹资需要时,铸币税的存在,使得国际货币发行国通过发行 货币即可获得他国的产品和劳务,换句话说,国际货币所有国等于免费向发行国 提供了相应的财富。而发行国若是在国内通过债券等有偿形式来筹集资金的话, 势必要支付相应的利息。因此,发行国若选择发行国际货币而非债券方式筹措资 金的话,则可以节省相关的利息支出,这就是国际铸币税的间接收益。 (二)运用国外拥有的本国货币的净收益 一国发行的国际货币,尽管名义上为他国及其企业、个人所拥有,但是物理 上仍位于发行国,实际上存于该国金融机构。因此,他国政府、企业或个人在调 拨或使用这部分货币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发行国金融体系提供的相关支付 和结算服务,为其带来佣金收入。同时,对于这部分资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合 理的资金运用,获得资金利差收入。这部分收益从理论上看,有搭国际货币便车的“嫌疑",但是不管怎么说,它也是国际货币带来的收益。 (三)减少国际储备的收益在面临国际支付缺口时,跟一般的国家相比,可以发行国际货币的国家有更 多的经济手段方面的选择。不光能通过增发本国货币进行清偿,凭借其强大的经 济实力和超强货币地位,还可以容易的筹集到其他国家的货币,从而节约国际储 备,有能力进一步推动国内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经营,使本国货币的效用达到 最大化。这部分收益难以具体量化。 (四)促进货币发行国对外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发展 其实,国际货币的发行,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两 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国际货币本来就是一国经济在对外开放、扩张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随着国际货币的逐渐形成和稳定,货币国际化会持续为该国家带来 难以想象的显性或隐性的巨大收益:宏观上促进该国金融市场的深化以及金融体 系的国际化,微观上会促进国际货币发行国私营部门经济的发展,提高其投资和 贸易的进一步外向型转型,降低筹资成本,等等。这些收益难以具体量化。 总而言之,货币国际化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 用境外储备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 却真实存在的“实惠"。货币国际化所产生的利益也并不局限于经济性的,货币 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为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二、货币国际化的成本 (一)经济独立性受损的成本 有人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全球经济一体化既把全球各个国家的经 济联系在了一起,使得美国次贷危机的蝴蝶翅膀就能在全球刮起惊涛骇浪;同时, 这种紧密的联系使得各国经济的独立性相对弱化,因为大家彼此之间互相依赖、 互相支撑,合作才能共赢,没有谁能完全离开与他国的经济交往而独立存在。在 这种背景下,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后,其经济的独立性所受到的影响益发明 显。因为其处于世界经济浪潮的中心地带,其与他国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之间 的联系尤为紧密,在制定政策并执行的时候,势必不能只从自己一国来考虑。同 时,由于存在大量境外流通的本国货币,货币政策制定及管理的难度大为增加, 执行效果也因为可能受到他国政策的影响而弱化。比如,当国际货币发行国减少 货币供给时,国外流通的货币可能会回流国内,当增加货币供给时,国内货币可 能会流出境外,从而形成对货币政策的对冲。 (--)货币竞争引起的经济关系恶化 在全球范围内,尽管国际货币的种类不多,但是彼此之间存在货币竞争关系, 尤其是后来者想进入成为新的一员时。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其货币国际化程度 越高,对其他国际货币带来的压力就更大,直接表现就是影响到他国的国际货币 铸币税收益,这势必会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恶化,而最直接的表现,往往就是经济关系受到影响。三、实证分析:美元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 根据国际金融统计(IFS)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 所占的比重为64.9%,尽管正处在金融危机之中,与2003年底相比,反而上升 了1.1个百分点。美元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特别是在铸币税上。据粗略估 计,目前在全球流通的美元现钞超过9000亿美元,大约三分之二在美国境外流通, 这意味着美国征收的存量铸币税至少为6000亿美元。美国平均每年能获得大约 250亿美元的铸币税收益,二战以来累计收益在2万亿美元左右。这也就是说,其 他国家为使用美元向美国无偿支付了高额的费用。具体来看,本文将按照以下思 路对美元的国际化收益逐一进行分析。(一)美元的国际铸币税收益根据前文所述,由于现代货币是信用货币,如果把其生产成本视作零来看待, 国际货币发行国发行多少货币,那么就等于获得了多少名义铸币税。所以,美元 的国际铸币税收益在数量上应等于各国央行作为官方国际储备而持有的美元资产,且主要以存款和国债的形式存在。本文选用1981―2002年间其他各国持有美元储备所形成的存款(D)和国债(T)的年末余额,核算这期间美元的名义国际铸 币税收益:选择消费者物价指数,以1981年为基期,计算美元的实际国际铸币税 收益。由表l可知,1981年时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为1051.85亿美元:到 了2002年,由美元国际化而产生的名义国际铸币税收益已经高达6782亿美元。表1≥项目 份 年(1981.2002)美元的国际铸币税收益:1981―2002年① 存款(D) ① 美国国债 (T)②Mr AMr=Sni P单位:百万美元Sri③④⑤⑥。资料来源:Statistical Supplement to the FederalReserveBulletin(1981?2002),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28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l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505 328 190 267 480 287 244 347 589 369 968 205 386 250 386 167 457 167 71 215 61 136104,680 112,544 117,670 118,000 121,004 155,835 195,126 232,547 224,911 278,499 281,107 314,481 379,394 441,866 522,170 638,049 620,885 607,574 632,482 594,094 592,630 678,106105185 112872 117860 118267 121484 156122 195370 232894 225500 278868 282075 314686 379780 442116 522556 638216 621342 607741 632553 594309 592691 678242 7687 4988 407 3217 34638 39248 37524 O 53368 3207 32611 65094 62336 80440 115660 0 0 24812 O 0 85551l 1.06 1.1 1.14 1.18 1.2 1.25 1.29 1.36 1.44 1.5 1.54 1.59 1.63 1.68 1.72 1.76 1.79 1.83 1.89 1.95 1.98 7251.89 4534.55 357.02 2726.27 28865 31398.4 29088.37 O 37061.11 2138 21175.97 40939.62 38242.94 47880.95 67244.19 O 0 13558.47 0 0 43207.58注:l:表中出现0的原因是以美元为官方国际储备的减少导致美国未能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 2、图中№表示基础货币量,△llr表示货币增量,Sni表示某一年的名义铸币税收益,Sr为实际铸币 税。(二)运用境外美元储备投资的金融业净收益 同样的,如前文所述,国际货币会带来发行国的佣金收入;同时,对国际货 币发行国而言,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不管是以国债形式还是存款形式 存在,总之是为发行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来源,发行国甚至可以运用这部分资金 创造收益。因此,除了铸币税之外,我们设定美国运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元 储备的净收益为Fn,那么它必然等于运用境外美元储备投资的收益与成本之差。 大体上,而投资收益则主要来自于可贷资金获得的贷款利息收入,生产成本主要 是需要对外支付的存款利息(Cd)和国债利息(Ct)。这里,我们只能利用现有 数据,近似计算美国运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元储备进行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l、境外美元储备的生产成本 本文所使用的美元存款利率rd,是不同存款期限、不同存款品种的利率的 加权平均结果。美国国债利率rt,选择的是一个在观测数据基础上的计算结果, 为短期国债利率rs和中长期国债利率re的算术平均数,即rt=(rs+re)/2 (1)其中,rs为期限在6个月以内(包含6个月)的短期国债利率的加权平均结果,I re是期限在6个月以上的中、长期国债利率的加权平均结果(以中期为主)。于是,美国获得境外美元储备的成本为C=Cd+Ct=D×rd+T×rt(2)由于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机构使用美元储备进行美元资产投资 时都本着多元化原则,所以从整体角度看,他们会投资于各种期限的美元资产。因 此,根据上述所选数据计算的境外美元储备的生产成本(表2)与真实值应当是相近的。 表2 美国运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元存款的成本国rd(%)Cd单位:百万美元rt(%)Ct\ 项目攀份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rs(%)rm(%)①15.9l 12.35 9.09 10.37 8.05 60.52 6.86 7.73 9.09②=DX①80.35 40.5l 17.27 27.69 38.64 18.71 16.74 26.82 53.54③14.08 10.72 8.62 9.57 7.49 5.97 5.83 6.67 8.11④14.70 11.07 8.95 9.89 7.73 6.13 6.01 6.89 7.96⑤14.39 10.90 8.79 9.73 7.61 6.05 5.92 6.78 8.04⑥=Tx⑤15063.45 12261.67 10337.31 11481.4 9208.40 9428.02 11551.46 15766.69 18071.60。数据来i甥i:StatisticalSupplement to the Federal ReserveBulletin(1粥卜一2002),Inte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s(198l一2002).3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8.16 5.84 3.68 3.17 4.63 5.92 5.39 5.62 5.47 5.33 6.46 3.69 1.7330.1l 56.53 7.54 12.24 11.58 22.85 9.00 25.68 9.13 3.78 13.89 2.25 2.357.51 5.4l 3.46 3.02 4.27 5.51 5.04 5.07 4.82 4.66 5.84 3.45 1.617.36 5.52 3.62 3.32 4.98 5.71 5.22 5.34 4.83 4.77 6.00 3.48 1.637.44 5.47 3.54 3.17 4.63 5.6l 5.13 5.2l 4.83 4.72 5.92 3.47 1.6220706.40 15362.50 11132.63 12026.79 20436.30 29293.74 32731.9l 32317.06 29315.45 29821.53 35170.36 20545.66 10985.322、运用境外美元投资的净收益美元国际化所产生的金融业收益,指将其他国家存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体系 的资金贷放给国内外企业而赚取的利息收入。实证分析中所选用的美元贷款利率 r1,是美联储提供给私人或企业的不同期限贷款利率的加权平均结果(以中短期 为主)。于是运用境外美元储备进行投资的收益:R=Mr×rl(3) 进而不难得到美国运用其他国家持有的美元储备资产而获得的净收益,其具 体计算公式为 FN=R―C=Mr×rl一(Cd+Ct)(4)根据公式10和公式11得到的计算结果在表3中给出。 表3美国运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美元储备资产的金融业净收益①单位:百万美元\ 项目攀份1981 1982rl(%)RCdCtFN①18.87 14.86②=Mr X①19848.41 16772.78③80.35 40.5l④ ④15.63.45 12261.67 4704.61 4470.60⑤=②一③一西资料来源:Stalistical Supplemem协tlle FedvralResvrvcBullctm(198l一2002),hltv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s(198l一2002)?31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10.79 12.04 9.93 8.35 8.2l 9.32 10.92 lO.01 8.46 6.25 6.OO 7.14 8.83 8.27 8.44 8.35 7.99 9.23 6.92 4.6812717.70 14239.35 12063.36 13036.19 16039.88 21705.72 24624.60 27914.69 23863.55 19667.88 22786.80 31567.08 46141.69 52780.46 52441.26 50746.37 50540.98 54854.72 41014.22 31741.7317.27 27.69 38.64 18.71 16.74 26.82 53.54 30.1l 56.53 7.55 12.24 11.58 22.85 9.OO 25.68 9.13 3.78 13.89 2.25 2.3510337.31 11481.40 9208.40 9428.02 11551.46 15766.69 18071.60 20706.41 15362.50 11132.63 12026.79 20436.30 29293.74 32731.91 32317.06 29315.45 29821.53 35170.36 20545.66 10985.322362.51 2730.26 2816.32 3589.46 4471.68 5912.21 6499.46 7178.18 8444.52 8527.70 10747.77 111 19.20 16825.11 20039.55 20098.52 21421.79 20715.67 19670.47 20466.31 20754.06 243565.96合计3、关于1946―1980年美元国际化的金融业净收益理论上看来,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得到正式确立, 因此美国享有的运用其他国家美元外汇储备投资的收益也应当从上个世纪40年 代开始计算。考虑到必须搜集1945年以来世界各国拥有的美元存款和美国国债 数量,并合理核算美元国际化累计产生的经济利益总额,这其中有些数据难以完 全接近真实的经济结果,所以本文在此简略。 (三)美元的国际化利益 根据以上分析,把美元的铸币税收益与运用境外美元储备投资的金融业净收益进行加总,可以直接得到1981m2002年美元国际化所产生的可计量经济利益G(见表4)。同时,与当年GDP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货币国际化利益的规 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表4美元国际化利益:1981―2002年①Sni Fn G GDP\ 项目攀份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G/GDP(%)①百万美元15060 7687 4988 407 3217 34638 39248 37524 O 53368 3207 32611 65094 62336 80440 115660 0 O 24812 O 0 85551②百万美元4704.61 4470.6 2362.51 2730.26 2816.32 3589.46 4471.68 5912.21 6499.46 7178.18 8444.52 8527.7 10747.77 11 119.2 16825.11 20039.55 20098.52 21421.79 20715.67 19670.47 20466.31 20754.06③十亿美元19.76 12.16 7.35 3.14 6.03 38.23 43.72 43.44 6.5 60.55 11.65 41.14 75.84 73.46 97.27 135.7 20.1 21.42 45.53 19.67 20.47 106.31④十亿美元3115.9 3242.1 3514.5 3902.4 4180.7 4422.2 4692.6 5049.6 5438.7 5743.8 6244.4 6558.1 6947 7265.4 7661.6 8110.7 9299.2 9963.1 10100.8 10480.8⑤=③/④0.63 0.38 0.21 0.8 0.14 0.86 0.93 O.86 0.12 1.05 0.2 0.66 1.16 1.06 1.34 1.77 0.28 O.25 0.49 0.2 0.2 1.01 O.66平均值由前文可知,自1981年至2002年底,美国已获得国际铸币税收益№约为∞数据来源:InternationalFinancialStatistics(1981--2002).33 6782亿美元(表1),而美国运用其他国家美元外汇储备已获得的累计金融业净 收益约为2436亿美元(公式12)。所以,1981年至2002年间美元国际化利益已 累计达到9218(=6782+2436)亿美元。 第三章、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利弊分析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历程与现状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化进程缓慢而实质性地向前推进。其主要表现 为: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使用和流通正在进一步扩大,无论是使用的规模还是流 通的领域和地区,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发展成为广泛接 受的货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地域上,港澳台成为人民币流通最为活跃的地区,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次之,中亚国家及蒙古再次之。在流通领域上,则从人员往来、旅游、日常消费、留学、探亲等方面扩大至边境贸易乃至 经贸、投资等领域。在东南亚,人民币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又一 个“硬通货";在我国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流通范围较广。 在老挝东北地区,人民币甚至替代本币流通,最远深入到老挝首都万象一带。在 中缅边贸中,每年跨境流动的人民币达10多亿元。人民币可在越南全境流通, 越南国家银行已开展人民币存储业务。人民币还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和巴基斯坦 流通。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国家,达lO多亿元。在蒙 古,人民币已被作为主要外国货币,蒙古的银行已开展了人民币储蓄业务。人民 币现金交易量占双边边境贸易量的三分之一多。当然,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 还是香港地区,人民币现钞实际上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自由兑换,银行、找换店开 展人民币现钞兑换,银行还开展了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币信用卡的支付业务。人民 币在香港甚至已开始作为储备货币,用于金融资产的定价和投资,如中国境内的 商业银行已开始在港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在澳门地区人民币也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人民币有向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流通的趋势,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开 始使用人民币,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机场、饭店也开展了人民币兑换业务。虽然人民币还未实现自由兑换,但上述现象表明市场中的确出现了对人民币 的较大需求。其中,较为现实和主要的需求体现在计价和结算功能上。事实上, 在周边地区的经贸活动中,人民币已经开始作为“区域结算货币”而成为周边地 区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之一。由于对外贸易从签订合同到结汇,一般存在几个月 的时差,如果用美元报价,随着汇率变动,利润就会遭受损失。而如果采用人民 币计价,由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且存在持续升值的预期,就基本上可以锁定 货款的结汇风险。电子商务经营商阿里巴巴公司的近70万中国供货商绝大多数35 已不再采用美元为非美国相关交易的计价货币,供应商转用欧元、英镑、澳元或 人民币报价。外商也开始逐步适应这种计价方式,如一些日本的公司甚至中东地 区的公司就部分采用美元计价、部分采用人民币计价的折中办法。尤其是在东亚 区域内贸易中采用人民币报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此外,台湾一些地区 也在日常消费和小额贸易的支付中开始大量接受人民币,并实现人民币与新台币 之间的现钞兑换,这为促进两岸经贸往来和交流提供了金融支持手段,也为扩大 和深化经济金融联系创造了新的领域。总之,在周边地区,人民币实现计价和结 算功能的趋势正在发展和形成。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历史经验显示,经济实力与政治实力是决定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经济实 力与政治力相较,前者似乎更为重要。最强的货币由最强大的经济力量所支持,这是一个实际的历史惯例和事实(黄仁德,2004)。 (一)国内经济总量与人均经济总量 1、国内经济总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持续的高速稳定发展令全球瞩目:国民生产总值1980 年为7632.04亿人民币,1990年已经翻番为18547.90亿人民币,到2000年则为 48595.29亿人民币。2008年我国GDP达到300670亿元,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提供 的2008年平均汇率换算,我国的GDP为43296.39亿美元,同理可得出日本为 49101.83亿美元,德国36652.34亿美元,美国142646亿美元。从GDP的总量 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而且很有可能在2009年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同时,比较1980-1990年和1990年-2003年的世界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度平均增长率可以发现,中国的发展平均速度分别为10.3%和9.6%, 2004-2008年中国的年均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0%,远远领先于美国、日本、德国、 英国、西班牙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处于追赶中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国经济增长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来看,200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为14.5%,仅次 于美国的22.8%,居第二位;同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计算,2007年和 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则一举超过美国,为世界第一,而按照联合 国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中国经济2009年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甚至有可能达到 50%。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面对中国在危机之中表现出来的旺盛活力,国际社会对中国在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的发展抱有信心。 2、人均经济总量 2008年,中国的名义GDP为30.067万亿人民币,相当于4.32万亿美元。 按照当年公布的人口总数计算,人均GDP超过了3260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预测,2009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3622美元,世界排名99位。从历史 数据来看,1960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第78位,1970年排82位,1980年排94 位,1990年排105位,2001年排75位。几十年来中国的人均经济总量指标并不 起眼,世界排名基本上保持在80―100位左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 的一大不足之处。根据前文的分析,尽管从货币国际化的角度来看,人均经济总 量并不是影响到货币国家化程度的关键性指标,但是也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的条 件并不完全成熟。 (--)贸易发展的考察1、贸易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规模跨越式增长,成长为贸易大国。1978年-2007 年,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2173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7.4%,共增长104倍。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实现了在六年内翻两番。同时,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快速扩张,我国在世界贸 易中的比重也随之上升。截止2007年,我国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到7.7%,与1978年的0.91%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世界排名也上升至全球第 三位。中国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也一跃而升至11%。对外贸易的飞跃式发展 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进一步联系与合作。到2007年底,我国与香港、澳门、 智利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更与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签署了 双边联委会机制、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这些协定和机制又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对外贸易走向深化。2、贸易出口结构分析 从我国的对外贸易现状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国内企 业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并不具备优势。我国的对外贸易额增长,往往 更多的是靠量的增加,而不是质的提升,中国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而 且要注意的是,就算外资企业推动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比例上升,也不能说明 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优化,因为它不是中国出口结构的真正改善;究其实质,外 资企业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比例上升,体现的是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利用的 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关键的体现资本和技术含量部分还是依赖进口。37 表51995―2004中国各类商品贸易竞争力指数①初级产占 】 食品及主 饮料 非食用 及烟 原料 的活动物SITCO,工业制成品 矿物燃料、 润滑油及 有关原料 动植物 油脂及 蜡S11℃4化学品 及有关 产品SITC5轻纺产品、橡胶 制品矿冶产品 及其制品S11℃6机械及 杂项 运输设 制品 备SITC7 S11℃8未分类 的其他 商品SITC9年份要供食用类SITcl S11℃2SITC319950.2380.557―0.3980.020 -0.074 -0.192-0.133-0.705一O.3ll0.057-0.048―0.2530.737-0.97119960.2370.457―0.45l-0.635-0.342―0.2160.739-0.970 -0.978-0.97419970.4400.533―0.483―0.442-0.3070.033-0.0940.78319980.4740.690―0.506-0.656-0.1610.103-0.0610.78519990.4860.57l一0.529-0.314-0.827-0.397-0.016-0.0830.764-0.98520000.4410.344―0.635-0.449―0.782-0.4180.009-0.0530.743-0.76520010.4390.359-0.683―0.350―0.391一O.746-0.413―0.4360.022-0.0600.705-0.483-0.41420020.4720.435-0.676-0.8860.044-0.0380.67320030.4920.35l一0.743-0.448-0.926-0.4290.038-0.0130.585-0.146 ―0.15820040.4360.378―0.809-0.536―0.932-0.4260.1530.0300.514根据表5的数据,可以对中国各类商品的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所有产品中, 竞争力指数为正的基本为4类,而竞争力指数为负的有6类,超过50%。竞争力 指数为正的产品里面,有两类(第0、1类)为初级产品,集中在0.4左右,初 级产品中其余三类(第2、3、4)竞争力指数为负,绝对值呈上升趋势。工业制 成品里面,贸易竞争力较强的也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竞争力较弱, 但呈上升趋势。总的来看,中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3、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人民币等于多少日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