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质和佳能拍照画质选 择体验分析,双摄和单摄手机谁更实用

秒杀双摄手机?八款单摄旗舰机拍照对比
【IT168 评测】在2016年不少的旗舰手机上都配备了双摄像头,双摄像头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甚至千元手机都配备双摄像头。双摄像头作为旗舰手机的配置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市面上还有几家厂商的坚持做单摄像头的旗舰手机,甚至将单摄像头做到了极致。单摄像头还是双摄像头,其最终目的都是提升手机的拍照效果和质量,今天我们就不对单摄像头还双摄像头谁好谁坏下个定论,这个文章就为大家带来哪些专注于单摄像头的旗舰手机的拍照对比,看一下单摄旗舰拍照谁更好。
随着手机拍照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的摄像头从一个发展到两个,双摄像头往往带来了的是拍照功能上的提升,比如大光圈虚化、先拍照后对焦、光学变焦等,而对于画质的提升也只有在一些低光以及夜景时才有一定的作用,而双摄手机大部分时候都只是是用一个摄像头。相对于部分手机厂商来说,手机增加一个副摄像头意味着在成本上的增加,其实还不如专注于将单摄像头做到极致。
目前还专注于单摄像头的手机还是有不少的,我们今天收集了8台单摄旗舰手机来一下横评,看一下谁把单摄做到了极致,这8台手机分别是:iPhone7、三星S7 Edge、索尼xperia ZX、魅族PRO 6 Plus、小米NOTE2、OPPO R9S、努比亚Z11、一加3T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8台手机的摄像头参数。
单摄旗舰手机参数对比:
8款单摄像头旗舰手机参数
三星S7 Edge(骁龙820版)
索尼xperia XZ
魅族PRO 6 Plus
摄像头传感器
PDAF/反差/双像素
PDAF/反差/激光
PDAF/反差/激光
PDAF/反差/双像素
从上面的参数可以看到,目前单摄旗舰手机基本上都是是用了索尼的传感器,而且大部分都用上了IMX300系列的传感器。我们看到手机的拍照传感器开始分开两条线来走,第一条就是高像素,第二条就是大像素单元,采用大像素单元传感器的手机越来越多,因为像素单元越大能接受的光线信息就越多,有利于拍照画质的提升。
另外就是在摄像头镜头配置上单摄像旗舰手机基本上都是采用6P镜片设计,相对于5P镜片设计可以减少炫光,提升镜头的光学稳定型,提升画质。摄像头光圈方面,大光圈已经成为了单摄旗舰的标配,f2.0光圈已经是最基本,部分旗舰手机更拥有f1.7的大光圈,大光圈可以让拍照的时候相机的进光量增加,从而提升照片的亮度,降低噪点,带来虚化效果等。
▲索尼IMX398
对焦技术方面索尼针对IMX260和IMX398上增加了全像素双核对焦技术,这次测试的手机中三星S7 Edge和OPPO R9S的摄像头都能支持这种技术。相比传统的传感器,支持双核对焦的传感器上的每一个像素中,里面都拥有两个光电二极管,分开后的光电二极管能独立接收光线,形成的相位差就是驱动马达进行对焦的“依据”,而独立的2个光电二极管在成像时可作为一个像素(合并)进行输出,双核对焦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快、范围广、画质损失少。
参与测试的单摄旗舰手机:
iPhone 7:
▲iPhone 7
iPhone 7使用一颗1200万像素摄像头,F/1.8大光圈,加入了光学防抖,因此摄像头部分依旧突出。摄像头右侧是4颗LED组成的全新True Tone闪光灯,理论上能够提供更柔和、更自然的补光效果。
三星S7 Edge:
▲三星S7 Edge
虽然三星GALAXY S7系列摄像头像素缩水至1200万像素,但全新的相机传感器弥补了像素不足且带来了更卓越的效果,其最大光圈能够达到F1.7,单个像素面积从S6的 1.2μm提升到1.4μm,从而在弱光环境下具备更大的画质优势。当然对于普通用户来讲,最直接的感受那一定是摄像头终于不用再凸起了。
索尼Xperia XZ:
▲索尼Xperia XZ
相机部分,索尼Xperia XZ使用了一颗2300万像素主摄像头,官方称相机唤醒仅需0.6秒。并且已久支持12800的高ISO,光学防抖的缺失依旧比较遗憾,但视频录制支持5轴电子防抖。但索尼Xperia XZ这款手机在相机方面的亮点在于使用了三重影像传感技术,这“三重”分别指的是:影像传感器、激光自动对焦传感器和RGBC-IR传感器。
魅族PRO 6 Plus
▲魅族PRO 6 Plus
IMX386作为IMX 286的的升级版,曾在MX6上首发,前期发布的PRO 6s也曾搭载,此番PRO 6 Plus继续采用,足见魅族对其的信心。落实到传感器的参数方面,感光尺寸维持在1/2.9英寸,1200万像素,单颗像素尺寸则达到了1.25μm,迎合了目前大像素、高感光的技术趋势,理论上色彩表现将更加丰富,暗光表现得到加强。
▲小米NOTE2
摄像头方面,小米Note 2使用的是一颗来自索尼的IMX 318相机传感器,像素数高达2256万,F/2.0光圈,80°广角,能够呈现更多的画面细节。其它参数,该机相机支持硬件级4K视频防抖,内置三轴陀螺仪可高速检测抖动,进行实时补偿。摄像头周遭设计有一圈金属保护圈,用以减少减少镜头被磨花的风险。相机配备双色温闪光灯。
▲OPPO R9S
OPPO R9s首发采用了基于索尼IMX398打造的1600万像素摄像头,并且支持F1.7光圈。在这一价格段的手机中,OPPO R9s主摄像头的硬件参数堪称豪华套餐了。
▲努比亚Z11
努比亚Z11全系列均采用了索尼IMX298背照式堆栈式图像传感器,努比亚Z11也不例外。这款传感器普遍搭载于国产旗舰手机当中,例如小米5、华为Mate8、ZUK Z2 Pro等等。它拥有F2.0大光圈,支持PDAF混合式相位对焦、DTI像素隔离技术、3D降噪技术以及LTM局部调色技术。此外,努比亚Z11还支持手持防抖、OIS光学防抖、EIS电子防抖功能。
相机参数方面,一加手机3T的前置摄像头升级为1600万像素,单个像素尺寸为1.0μm,支持F/2.0大光圈、人像美颜。后置摄像头也为1600万像素,单个像素尺寸为1.12μm,支持F/2.0大光圈、OIS光学防抖、PDAF相位对焦以及4K、30帧/秒的视频录制。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单双摄之争:谁才是最佳手机拍照方案?
我的图书馆
单双摄之争:谁才是最佳手机拍照方案?
导语:2016年智能手机拍照领域可以说是硝烟四起。随着手机双摄方案的推出,一大批品牌也纷纷进驻该领域,一时之间,关于单摄像头、双摄像头哪个拍照效果更好的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很多人认为双摄像头的拍照效果一定优于单摄像头,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精选了市售四款热门手机,直接进行对比,看看究竟谁的拍照效果更胜一筹。本次参与比对的手机iPhone7苹果9月份推出的新品,背后具备单摄镜头。iPhone7 Plus与iPhone 7同时推出,具有双摄镜头。华为P9与徕卡合作开发的双摄镜头,4月份发布。OPPO R9s Plus单摄镜头,与索尼合作开发传感器。其实从各个手机品牌公布的官方参数上看,除了像素数、光圈值上可以看出多少,大部分的参数几乎没有太多的参考信息。查询了一下几款手机的传感器参数信息,华为P9采用了索尼IMX286传感器,而OPPO R9s Plus则采用了与索尼合作开发的IMX398传感器,是目前业界最强的传感器解决方案之一。iPhone7的传感器尺寸是1/3英寸,iPhone7 Plus的副摄像头是1/3.5英寸,比主摄像头传感器尺寸略小。具体哪个拍照效果最好,接下来我们测试一下便知。双摄类型目前主流的双摄像头方案有三种形式:第一种为彩色+黑白双镜头,内部结构为对称设计,手机拍摄两种色彩信号并将其合成为一张照片输出。代表机型华为P9第二种为:主镜头+景深副镜头,主镜头负责拍摄画面细节,景深镜头用来记录景深信息,通过机内合成实现大光圈拍摄的效果。代表机型:vivo X9前置双摄第三种为:广角镜头+长焦镜头,通过切换焦距,可以实现更好的变焦效果,适配拍摄远处的物体,以及人像特写。代表机型:iPhone 7 Plus本次测试以后置摄像头性能为选择范围,前置摄像头性能暂不考虑。看样片为准,这次为啥没有三星?出于安全考虑,先不带三星玩了。。测试一:分辨率测试因为4款手机的像素数不同,为了保证对比效果,我们将照片的分辨率均后期缩放至1200万像素来进行同场景对比,并放大局部细节查看。&以上截取部位,均为手动触摸屏幕选取的对焦与测光区域,拍摄模式均设定为自动模式。在放大查看中我们可以看到,iPhone的单摄与双摄版本保持了一样的色调感以及成像风格,对于细线条以及暗部效果呈现不错。而华为P9是四款手机中画面亮度最高的,但由于亮度较高可以看到细节线条略有缺失。具有1600万像素单镜头的OPPO R9s Plus在分辨率效果上有不俗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细节的线条能够完整的呈现。对比结果:如果双镜头累计计算,总像素为2400万,合成输出1200万后,理论应比单镜头手机效果更好。但因为各家的运算效果不同,从分辨率效果上看,iPhone 7 Plus在未启动变焦的情况下,与iPhone7分辨率效果几乎接近。然而OPPO R9 Plus 凭借单镜头,同样缩放至1200万像素后,其分辨率效果与iPhone 7 Plus接近,华为P9虽然具有双镜头,但分辨率效果弱于前者。编辑观点:相机的分辨率,除了与传感器尺寸、像素数量有关系之外,还与镜头的镜片做工有很大关系。所以此轮对决,并不是简单的像素总量可以决定胜负,具体的产品特点还要根据整体的摄像头配件来判断。测试二:宽容度对比&为了保证对比效果,我们将手机的HDR模式关闭,通过拍摄明暗对比强烈的画面,对比其宽容度表现,并放大局部细节查看。宽容度是测试一台相机的测光性能以及画面细节呈现能力的指标。在拍摄时,同场景下我们将测光点锁定在画面中明暗交汇的地方,以便获得较为准确的测光。从呈现的画面中看,苹果的两款手机在测光风格上会整体压暗画面亮度。这样的好处是,在亮部画面中,不会出现过曝的情况,而相应地,整体画面的亮度则变低了很多。通过画面中亮部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iPhone7与它的哥哥iPhone7 Plus表现接近,天空的蓝色以及楼宇的黄色都很好的表现出来。是4款手机中亮部表现最好的,其次是OPPO R9s Plus,天空的蓝色可见,楼宇的颜色有所表现。而暗部细节上看,华为P9的暗部细节呈现非常好,同时OPPO R9s Plus也有不俗的表现。但苹果两款手机的暗部整体亮度不足。对比结果:结合明暗部表现来看,较为均衡的是OPPO R9 Plus,其宽容度表现最好。如果通过后期技术来提亮暗部,苹果的两款产品也可以将细节拉回来,虽然华为P9在暗部表现出色,但高光溢出的部分则很难找回。编辑观点:本测试场景中,在测光方面都是针对同一部位进行的,但输出的画面亮度却大相径庭。可以看出每个品牌在渲染画面时的风格不同,我们关注的指标是:谁能够记录下更多的画面细节,这是评判宽容度好坏的唯一标准。每个品牌都内置了机内HDR模式,但是该模式也是基于原生照片再进行运算处理,因此我们更关注原生状态的拍照效果。测试三:色彩及虚化效果我们将4款手机全部使用各自最大光圈模式进行近景拍摄。从最终的画面上对色彩以及背景虚化效果做评判。色彩表现对比结果:较为突出的是华为P9,其色彩饱和度更高。这说明与徕卡的合作使得华为P9在色彩运算上有独特的方法。当然华为在机内内置的黑白效果也是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具有浓郁的徕卡风格。另外三款产品色彩比较真实自然,色彩还原表现出色。华为P9拍摄的黑白作品背景虚化对比结果:猛一看4款手机的虚化效果接近,但仔细洞察发现,具有F1.7大光圈的OPPO R9s Plus的虚化效果更好。而具有双镜头的华为P9在物理光圈值上是4款产品中最低的,但似乎通过机内运算也取得不错的虚化效果,但是焦平面这个东西,运算上会有偏差。此外,需要知道的是,在拍摄近距离作品时,iPhone 7Plus的镜头理论上是单镜头工作的。测试四:弱光下降噪表现&为了迫使手机达到极限的工作水平,室内全黑环境中只留了一个点光源,光源为恒定输出夜灯。对于没有手工控制ISO功能的iPhone(我知道你们是给第三方App留了口饭吃), 我们通过第三方app来实现手动控制,将四款手机感光度调整至ISO1600,看看各自的降噪水平如何。对比结果:从降噪水平上看,四款手机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放大查看画面细节,也都未出现彩色的颗粒信号或是结块现象。其中降噪比较好的是iPhone 7 Plus与OPPO R9s Plus,两款手机在画面中看不到太多的噪点干扰,保持比较纯净的感觉。这可能与其传感器尺寸以及机内处理器有很大的关系。傍晚弱光条件下使用苹果iPhone 7 Plus配合2x变焦拍摄编辑点评:长久以来,我们认为噪点与分辨率是一对此消彼长的朋友,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具有出色分辨率效果的手机也可以拍摄出控噪能力出色的照片。一方面得益于大尺寸传感器的运用,例如OPPO R9s Plus采用的大底;另一方面手机具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处理器对于图片的渲染水平也不断的提高。相信未来手机领域的控噪水平会进一步提升。对比结果:单双摄各有千秋通过四项对比,我们发现,单摄镜头与双摄镜头,没有出现压倒性的输赢情况。在目前的趋势发展上看,双摄镜头的确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手机产品采用的双摄镜头架构,早在十几年前的小型数码相机上就有所应用(有人记得柯达曾经推出过双镜头的卡片机么?),再往前追溯可追溯到双反相机上。但双镜头并未在数码相机领域中形成风潮。单镜头相机可以做到的事情,未必需要使用双镜头来完成。放眼目前的智能手机领域,人们对手机拍照的需求很简单:进光量高,噪点低:这个需求通过提升传感器尺寸、机内运算后可以实现;快速抓拍:需要解决对焦问题,OPPO通过双核对焦也已经解决;远近切换:苹果通过iPhone 7Plus的附属长焦镜头解决了这一问题,或者通过机内运算出高像素相片再裁切画面也可以实现接近光学变焦的效果。OPPO R9s Plus在大巴车上透过窗子抓拍的作品所以现在有些双镜头手机可以做到的拍摄效果,单镜头手机也一样可以做到。并没有所谓的“双镜头的拍摄效果一定比单镜头好!”这种话不太客观,也不要轻易相信。拍照效果是一件用起来很简单,但是设计起来很复杂的东西,每一个环节都对最终的画质产生影响,是多方作用的结果。双镜头未来肯定是一个趋势,但是感觉有可能苹果的思路更胜一筹,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只想用一个28mm定焦镜头。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手机拍照选单摄还是双摄?综合分析还原真相手机拍照选单摄还是双摄?综合分析还原真相摄影笔记本百家号如今对于智能手机而言,配置已经不是重点了,拍照成了智能手机竞争的最大筹码,进入手机拍照时代,消费者对于手机的拍照效果好差非常关注,毕竟现在的潮流是随时随地拍摄还分享朋友圈,拍照效果不好的手机就算性能再强也绝对是一大败笔,这也是各大手机厂商在拍照上下功夫的原因,毕竟手机拍照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手机的销量和口碑,除了提升配置,使用美颜之外,还使用了创新技术让手机拍照走向了双摄时代。或许不少人都会觉得双摄要比单摄多一个摄像头,在拍照上更有优势,下面就跟着小编先来了解下双摄手机吧。对于双摄手机,在技术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也是最常用的,两颗摄像头通过叠加、提取等等去合成图像,从而改善画质,像荣耀8,cool1 dual,这两个摄像头是由一颗彩色摄像头和一颗黑白摄像头组成,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彩色摄像头记录色彩信息,黑白摄像头记录画面细节,然后两种信号合成,从而获得分辨率更高的照片,这样的双摄对于手机取得更好的色彩度有一定的帮助。其实双摄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可以虚化背景,这是华为P9拍摄的照片,通过调节光圈大小可以达到虚化背景的效果,这在目前智能手机拍照中也是常用的,可以突出所拍摄的任务或者物体,拍出来的照片更有感觉。第二种就是iPhone7 Plus的双摄像头了,它使用的是采用标准广角+中焦段的双摄像头搭配,有意思的是这两颗摄像头可以单独使用,要拍摄远距离的物体,可以换长焦摄像头,相当于手机上搭载了两颗独立的摄像头,可以随时切换,拍照不同的物体使用不同的镜头,可玩性还是很高的,当然iPhone7 Plus的双摄像头仅仅只是带来了更多的可玩乐趣,并没有在成像上有所突破。第三种就是标准+广角双摄像头,使用的方式和iPhone7 Plus是一样的,两个摄像头之间可以随意切换,使用广角拍照,可以拍摄的范围更大更广。这是在使用广角摄像头拍摄的效果,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拍摄的面积更广,适合沙滩,旅游使用,不过在成像上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如果是在沙滩上其实可以开启相机的全景模式也不错的。双摄像头虽然说带来了更多的可玩乐趣,拍照模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缺点,毕竟目前双摄像头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技术不是很成熟,稳定性也不是很强,还有一点就是对于拍照的操作技术要求相对高,一般人很难驾驭的了,毕竟双摄像头切换也不是那么简单,大部分消费者还很难适用复杂的拍照操作。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摄影笔记本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全球100万手机摄影爱好者的选择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从专业技术角度分析,选双摄还是单摄的手机?从专业技术角度分析,选双摄还是单摄的手机?摄影大小咖百家号谈到今年最流行的手机设计,相信大家都有着一致的答案那就是双摄。的确除了一直推出双摄手机的华为之外,小米、苹果等品牌都纷纷推出了双摄手机。但双摄手机真的比单摄手机好吗?的确双摄手机,可以说是手机拍照的未来,但是也因为是未来,所以现在的双摄手机在技术方面并不成熟,甚至还不如单摄手机。当下国外专业相机评测机构DxOMark的手机拍照天梯中,11款评分位列前茅的手机,没有一款是双摄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也不能因此否定双摄,因为现阶段的双摄和单摄有着非常巨大的区别在于,双摄目前强调的是背景虚化,而单摄则凭借成熟的技术在成像素质上有着很大的优势。比如上月发布了的国产拍照手机OPPO R9s,其所具备的三大特点,就让其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1600万像素,索尼IMX398传感器摄像头在成像素质方面,这枚索尼IMX398传感器,是由OPPO和索尼历时一年共同研发而成,其单像素面积1.12微米,加上F/1.7超大光圈,有着目前市面上主流手机无法媲美进光量。而所谓的双核对焦指的是,将单个像素中的电光二级管分为两个,并且分别单独接受光线,两者接受光线的插值即成为对焦马达驱动的依据,从而完成急速对焦。因此OPPO R9s除了在对焦速度方面更加极致外,进光量也是目前大部分手机的两倍还要多,故在成像素质,特别是夜拍环境下有着极大的优势。通过下面这组照片就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样张之间的差距。左单摄像,右双摄左单摄像,右双摄左单摄像,右双摄通过上面机组样张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OPPO R9s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有着非常强悍的解析力,并且曝光控制和颜色还原也表现的相当出色。在夜景条件下,凭借超大光圈和双核对焦技术,OPPO R9s样张呈现出了极为干净的画面,并且在细节保留方面做的非常不错。反观双摄手机,则因为强调景深虚化而在色彩和清晰度方面,略逊于单摄的OPPO R9s。小结:其实说到最后,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双摄手机的确代表了手机摄影的未来,但是在技术成熟之前,双摄手机的噱头意义,远远大于其实用性质。如果你希望你的手机能够为你带来极致的拍照体验,那么现阶段来说,单摄手机依然远远强过双摄手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摄影大小咖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关注时尚、关注娱乐。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拍照画质最好的手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