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市市值最大的股票抽新,还有下跌的空间吗

预计发行节奏加快 持仓市值大于50万打新策略别忽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别对打新投资收益、打新有效参与市值进行敏感性分析:  情景1下打新预期收益率6.7%-10%:假设市场发行新股190家左右,募集资金1000亿元。假设金融股的股息收益率4%,对应的新股打新收益率在8%-15%区间,在蓝筹股价波动±5%的情况下,“蓝筹+打新+多账户”策略的年化总综合收益率在9%-21%。
打新新规出台,新制度下年化收益率毫不逊色 日,直面市场对打新的偏见,我们推出《稳稳当当赚收益,仔仔细细算新股》报告,通过统计历年来打新收益率,用实证证明了实际新股收益率可达10%,且利用&蓝筹+新股收益&策略的总收益率可达14%-19%。自2016年1月启用新股申购新规后,新股市场发生较大变化。与原来的预先缴款制度相比,新规下新股申购不再有冻结资金,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大大减小。新股取消资金冻结将极大降低新股申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打新。时值2016年半年度,我们再次计算新规公布之后的打新收益率,发现新规并未影响蓝筹+打新的策略收益,年化收益率可达9-21%。 新规后打新市场三大变化,预计发行节奏将会加快 纵观2016上半年新股发行情况,我们发现以下三个特征。 1)发行速度同比下降,上半年共发行68只新股,较去年同期190只有较大降幅,平均每2.4个交易日发行一只新股。 2)发行规模相应减小,上半年募集资金规模325亿元,同比减少约1100亿元。 3)中签率明显降低,由于取消冻结资金要求,打新门槛相应降低,参与打新资金增大,中签率出现大幅下降,九批次网上平均中签率为0.06%,网下平均中签率低至0.01%,认购倍数相应大幅提高。新规规定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2000万股以下的小盘股全部实现网上发行,新股发行网上网下比例近10:1。 2016年前五个月共7批次网上打新总收益率:4.13%-5.54%,年化收益率:9.91%-13.30% 前7批次共发行54只新股,若选取各批次中的最高参与网上打新市值作为当次的参与网上打新市值,沪市收益率为3.86%,深市为4.47%,对应年化收益率为:沪市为9.26%,深市为10.73%。而两市整体的收益率为4.13%,对应年化收益率高达9.91%。若选择各批次的平均网上打新市值作为作为当次的参与网上打新市值,沪市收益率为5.18%,深市为5.85%,对应年化收益率为:沪市为12.42%,深市为14.04%。而两市整体的收益率为5.54%,对应年化收益率高达13.30%。与我们较早前报告中12%的预测相符。 在新股发行节奏较快、略快、平稳的多情景预测下半年市场,全年打新收益率区间为9%-14% 考虑前五月沪市与深市新股发行比例为4:5,下半年新股参考此比例发行。对下半年新股发行新股120只、100只和80只三种情景假设,测得在新股发行节奏较快、略快、平稳的情况下全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6.7%-10%,7.2%-13.5%和6.4%-14%。2016年中国经济环境处于转型期,资本市场更为复杂,各类资产投资收益面临较大投资压力,股市场仍处于震荡状态,9%-14%区间的新股投资收益是市场稳健资金的最佳投资策略。 单账户打新有效市值约为50万元,推荐&多账户打新&策略 前九批共70只新股中,沪市的30只新股中25只顶额申购需配市值小于等于30万元,深市的40只新股中38只顶额申购需配市值小于等于20万元。因此根据上半年的发行情况,若新股的发行节奏继续保持沪深两市分别一天不多于一只的速度,则单账户有效市值约为50万;对于账户市值在50万以上的持有人而言,我们推荐&多账户打新&策略,减少无效打新市值,增加资金使用效率。 &蓝筹+打新+多账户&策略的年化总综合收益率在9%-21%区间内 我们预计2016下半年市场以平稳为主基调,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率面临较大压力,9-14%的打新收益率是投资者较好选择。第二,蓝筹股具备较大的安全边际、稳定的高股息收益率,适合作为打新的持仓市值。第三,结合单账户有效市值的分析,若下半年新股发行速度继续保持沪深两市分别一天不多于一只的节奏,则使用多账户打新策略可以减少无效打新市值,增加资金使用效率。蓝筹+打新+多账户可实现稳定收益,优势明显,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较大吸引力。假设金融股的股息收益率4%,对应的新股打新收益率在8%-15%区间,在蓝筹股价波动&5%的情况下,&蓝筹+打新+多账户&策略的年化总综合收益率在9%-21%区间内。 风险提示:市场系统性风险,极端情况发生。 核心观点 打新新规出台,新制度下年化收益率毫不逊色。日,直面市场对打新的偏见,我们推出《稳稳当当赚收益,仔仔细细算新股》报告,通过统计历年来打新收益率,用实证证明了实际新股收益率可达10%,且利用&金融蓝筹+新股收益&策略的总收益率可达14%-19%。自2016年1月启用新股申购新规后,新股市场发生较大变化。时值2016年半年度,我们再次计算新规公布之后的打新收益率,发现新规并未影响蓝筹+打新的策略收益,年化收益率可达9-21%。 取消预缴款制度,投资者打新热情大幅提高。2016年1月起,新股发行新规正式启用,与原来的预先缴款制度相比,新规下新股申购不再有冻结资金,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大大减小。新股取消资金冻结将极大降低新股申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打新。此外,新规规定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2000万股以下的小盘股全部实现网上发行,新股发行网上网下比例近10:1。 新规后打新市场三大变化,预计发行节奏将会加快。纵观2016上半年新股发行情况,我们发现以下三个特征。(1)发行速度同比下降,上半年共发行68只新股,较去年同期190只有较大降幅,平均每2.4个交易日发行一只新股。(2)发行规模相应减小,上半年募集资金规模325亿元,同比减少约1100亿元。(3)中签率明显降低,由于取消冻结资金要求,打新门槛相应降低,参与打新资金增大,中签率出现大幅下降,九批次网上平均中签率为0.06%,网下平均中签率低至0.01%,认购倍数相应大幅提高。 2016年前五个月共7批次网上打新总收益率:4.13%-5.54%,年化收益率:9.91%-13.30%。7批次共发行54只新股,若选取各批次中的最高参与网上打新市值作为当次的参与网上打新市值,沪市收益率为3.86%,深市为4.47%,对应年化收益率为:沪市为9.26%,深市为10.73%。而两市整体的收益率为4.13%,对应年化收益率高达9.91%。若选择各批次的平均网上打新市值作为作为当次的参与网上打新市值,沪市收益率为5.18%,深市为5.85%,对应年化收益率为:沪市为12.42%,深市为14.04%。而两市整体的收益率为5.54%,对应年化收益率高达13.30%。与我们较早前报告中12%的预测相符。 在新股发行节奏较快、略快、平稳的多情景预测下半年市场,全年打新收益率区间为9%-14%。考虑前五月沪市与深市新股发行比例为4:5,下半年新股参考此比例发行。对下半年新股发行新股120只、100只和80只三种情景假设,测得在新股发行节奏较快、略快、平稳的情况下全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6.7%-10%,7.2%-13.5%和6.4%-14%。2016年中国经济环境处于转型期,资本市场更为复杂,各类资产投资收益面临较大投资压力,股市场仍处于震荡状态,9%-14%区间的新股投资收益是市场稳健资金的最佳投资策略。 单账户打新有效市值约为50万元,因此对于持仓市值大于5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我们推荐&多账户打新&策略。前九批共70只新股中,沪市的30只新股中25只顶额申购需配市值小于等于30万元,深市的40只新股中38只顶额申购需配市值小于等于20万元。因此根据上半年的发行情况,若新股的发行节奏继续保持沪深两市分别一天不多于一只的速度,则单账户有效市值约为50万;对于账户市值在50万以上的持有人而言,我们推荐&多账户打新&策略,减少无效打新市值,增加资金使用效率。 假设金融股的股息收益率4%,对应的新股打新收益率在8%-15%区间,在蓝筹股价波动&5%的情况下,&蓝筹+打新+多账户&策略的年化总综合收益率在9%-21%区间内。我们预计2016下半年市场以平稳为主基调,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率面临较大压力,9-14%的打新收益率是投资者较好选择。第二,蓝筹股具备较大的安全边际、稳定的高股息收益率,适合作为打新的持仓市值。第三,结合单账户有效市值的分析,若下半年新股发行速度继续保持沪深两市分别一天不多于一只的节奏,则使用多账户打新策略可以减少无效打新市值,增加资金使用效率。蓝筹+打新+多账户可实现稳定收益,优势明显,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较大吸引力。假设金融股的股息收益率4%,对应的新股打新收益率在8%-15%区间,在蓝筹股价波动&5%的情况下,&蓝筹+打新+多账户&策略的年化总综合收益率在9%-21%区间内。 2016年新股申购解析 打新新规取消冻结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新规主要内容为取消现行新股申购预先缴款制度,改为新股发行使用市值申购的方法,投资者只要有股票市值就能申购,中签之后才需缴款。与原来的预先缴款制度相比,新规下新股申购不再有冻结资金,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大大减小,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016年新股发行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 (1)取消新股申购预缴款,改为市值配售。投资者申购日(T日)申购但无需缴纳申购款,T+2日根据中签结果缴纳认购款; (2)强调自主申购。证券公司不得接受投资者全权委托代其新股申购,由投资者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3)落实投资者申购约束机制。细化和明确&网上投资者连续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后未足额缴款情形时,6个月内不得参与新股申购&的处理方式和原则; (4)明确弃购股份处理。因配售对象资金不足而被无效处理的股份可由主承销商负责包销,或根据相关规定中止发行,或由承销商按照事先公布的原则配售给其他参与申购的投资者。 (5)小盘股全部网上发行。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2000万股(含)以下且无老股转让计划的,应直接定价全部向网上投资者发行。新股取消资金冻结将极大降低新股申购成本,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打新;同时对于2016年发行新股,也将继续维持低价发行(发行市盈率不超过23倍),能保证打新带来较高投资收益。
2016年上半年新股发行节奏相对平缓。2016年上半年证监会共核发9批次累计70支新股,包括2只申购期在2016年7月的个股。数量较去年同期相对减少,主要由于去年上半年市场行情走强,新股市场火热,发行股数达190支。今年上半年,从第一批新股的首个申购日1月22日开始,截止到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6月30日,交易日共计106天,平均每2.4个交易日发行一只新股,首发募集资金规模总额327亿元,同比减少约1100亿元。发行市盈率继续采取23倍上限发行,平均每家发行量4.8亿元。
单批次新股个数7-9支,网上网下比例近10:1。根据证监会公布的9批次新股发行计划,每批次新股个数为7至9只不等,单批次发行股数平均约4.9亿股,第9批次发行总量有较大跃升,主要由于江苏银行网上网下共计发行11.5亿股。由于新规规定公开发行股票数量在2000万股(含)以下且无老股转让计划的,直接定价并全部向网上投资者发行,网上网下配售比例进一步拉大,其中四批次达到10:1。
批次募集资金规模平均为45亿元,区间为23亿至86亿不等。2016年上半年9批次中已发行募集资金规模325亿元,加上已公布将于7月发行的两只个股总额达402亿元,批次平均募集资金45亿元,平均每批次发行7.8家。其中第9批发行7家,由于江苏银行募集资金近72亿,该批次发行规模达86亿元,为已公布批次中最高水平。
新规提高新股申购热情,打新中签率出现明显下降。2016年新规下取消预缴款制度,网上打新无需冻结资金,极大降低了打新成本,提升了资金参与打新热情,进而导致打新中签率大幅下降,九批次网上中签率平均仅为0.06%。此外,网下投资者同样不再面临冻结资金限制,可按顶格申购,相应地降低了网下打新中签率至0.01%,且基本保持在该水平。 其中第七批网上中签率高达0.11%,主要由于该批次的中国核建发行总数达5.25亿股,是截止当时新规下发行股份数量最多的公司,发行股数的增多带动中签率的提升。预计2016年下半年,中签率将依旧保持较低态势。 单批次网上参与打新市值:深市[0.72万亿,1.6万亿],沪市[0.84万亿,1.7万亿] 5月底次新股行情启动,带动整体打新热情。今年前五个月7次打新中网上参与市值平均值(沪深两市)高达1.9万亿,其中沪市1.0万亿,深市0.9万亿。沪市参与市值最高达到1.7万亿,为第七次打新;深市参与市值最高达到1.6万亿,为第六次打新。 主要是由于5月底以来次新股行情启动,带动整体打新热情。(由于网上打新市值可以循环利用,因此我们选取各批次中的最高网上打新参与市值作为当批的网上打新市值,且根据规定深沪两市的打新市值不可通用,因此我们对深沪两市分开进行分析。)
2016年打新收益分析 假设条件 涨幅和收益的统计是基于投资者在第一次涨停板打开时,以当日收盘价卖出新股锁定收益,而收益率则以参与打新持仓市值为成本计算,且根据规定,沪市10000元市值可申购以单位(1000股或其整数倍),深市5000元市值可申购以单位(500股或其整数倍)。涨幅=(打开涨停板当天收盘价-发行价)/发行价;网上打新新股收益=(打开涨停板当天收盘价-发行价)*网上发行量;网上参与打新市值=网上发行数量*10/网上中签率;网上打新单批次收益率=网上打新单批次收益/每批次参与打新的有效市值;网上前7次网上打新收益率=每批次打新收益率之和。 截至日,很多新股尚未打开涨停板,因此我们选择已经打开涨停板的前7批共54只新股进行测算,其中沪市24只,深市30只。 第1-7批打新收益结果分析 单次网上打新收益率:4.13%-5.54% 两市前7批新股网上申购的单批次网上打新收益率最低为0.44%,最高为1.12%,且收益率和总收益成增长的趋势。各批次的网上打新收益为68-291亿元,总收益达到834亿。其中,若选取各批次中的最高参与网上打新市值作为当次的参与网上打新市值,则各批参与网上打新的市值为1.53万亿-2.61万亿元,对应网上打新收益率为0.44%-1.12%,总收益率为4.13%;若选择各批次的平均网上打新市值作为作为当次的参与网上打新市值,则各批参与网上打新的市值为1.16万亿-1.79万亿元,对应收益率为0.53%-1.71%,总收益率为5.54%。单次收益率最高的是在2016年5月期间发行的第七批新股,该阶段市场行情回暖带动新股涨幅,从而刺激打新收益率上升。
沪市:若选取各批次中的最高参与网上打新市值作为当次的参与网上打新市值,则各批参与网上打新的市值为0.72万亿-1.68万亿元,对应网上打新收益率为0.38%-1.07%;若选择各批次的平均网上打新市值作为作为当次的参与网上打新市值,则各批参与网上打新的市值为0.57万亿-1.98万亿元,对应收益率为0.48%-1.83%。其中,第7批次的网上打新收益率高达1.83%,主要是由于5月底以来次新股行情启动,带动整体新股收益和打新热情,该批次新股的平均涨幅高达802%。 深市:若选取各批次中的最高参与网上打新市值作为当次的参与网上打新市值,则各批参与网上打新的市值为0.72万亿-1.59万亿元,对应网上打新收益率为0.33%-1.21%;若选择各批次的平均网上打新市值作为作为当次的参与网上打新市值,则各批参与网上打新的市值为0.58万亿-0.94万亿元,对应收益率为0.46%-1.55%。除了第七批以外,深市收益率普遍高于沪市,主要由于深市新股体量较小,弹性大,因此收益率更高。
前7批次网上打新年化收益率:9.91%-13.30% 前7批次共发行54只新股,若选取各批次中的最高参与网上打新市值作为当次的参与网上打新市值,沪市收益率为3.86%,深市为4.47%,对应年化收益率为:沪市为9.26%,深市为10.73%。而两市整体的收益率为4.13%,对应年化收益率高达9.91%。若选择各批次的平均网上打新市值作为当次的参与网上打新市值,沪市收益率为5.18%,深市为5.85%,对应年化收益率为:沪市为12.42%,深市为14.04%。而两市整体的收益率为5.54%,对应年化收益率高达13.30%。9.91%-13.30%与我们较早前报告《稳稳当当赚收益,仔仔细细算新股》中12%的预测相符。 个股收益:近五成涨幅在200-400% 前7批次54只新股涨幅(打开涨停板当天收盘价/发行价-1)最高达到1073%,最低涨幅为131.86%,与2015年新股最高涨幅1977%和最低涨幅44%相比差距减小。从个股涨幅区间分布看:涨幅在131%-200%的有8只;涨幅在200%-400%的股数占据50%以上,达到29只;涨幅在400-600%区间的有5只,600%以上的有12只。沪市平均涨幅为389%,深市为419%。值得注意的是,申购日为5月18日-31日的第7批次新股的平均涨幅高达802%,主要是由于5月底以来次新股行情启动,带动整体新股收益上行。涨幅较高的新股包括恒泰实达1021%、天顺股份1073%、上海沪工965%、环球印务920%等。
2016年全年新股发行收益测算 2016年上半年A股发行了68只新股,募集资金325亿元。将于7月发行的江苏银行约募集资金72亿元,若加入上半年考虑,则合计发行募资约400亿元。前7批次新股目前已打开涨停板的新股实现投资总收益920亿元,实现收益倍数达3.55倍。为考虑不同情景下新股收益,我们从新股发行体量进行3种情景分析。 情景1: 2016年下半年发行维持保持每个交易日发行一只新股的节奏,则将新发行约120只新股,以每只新股平均募集资金5亿元来测算,预计共募资600亿元,对应全年新股发行190只,累计募资1000亿元。 情景2:2016年下半年发行平稳,累计发行100只新股,则累计募资500亿元,对应全年新股发行170只,累计募资900亿元。 情景3:2016年下半年累计发行80只,平均募资5亿元,共募集资金规模400亿元,对应全年新股发行150只,累计募资800亿元。分别对打新投资收益、打新有效参与市值进行敏感性分析: 情景1下打新预期收益率6.7%-10%:假设市场发行新股190家左右,募集资金1000亿元。2016上半年每一批次打新最高市值(沪深两市)在1.5-2.6万亿元区间,平均打新有效市值约1.9万亿,预计新股收益效应会吸引更多资金打新,预期下半年打新市值在2.5万亿-3万亿区间。2016年上半年新股打开涨停板的投资收益3.55倍,预期2016年募集资金1000亿下新股收益倍数可维持在2-2.5倍区间,测算2016年的年化打新预期收益率=(募资规模*收益倍数)/参与打新有效市值,对应可实现打新收益率约在6.7%-10%区间。
情景2下打新预期收益率7.2%-13.5%:假设市场发行新股170家左右,募集资金900亿元;预期打新市值在2-2.5万亿左右。2016年上半年新股打开涨停板的投资收益3.55倍,预期2016年募集资金900亿下新股收益倍数可维持在2-3倍区间,测算2016年的年化打新预期收益率=(募资规模*收益倍数)/参与打新有效市值,对应可实现打新收益率约在7.2%-13.5%区间。
情景3下打新预期收益率6.4%-14%:假设市场发行新股150家左右,募集资金800亿元,预期打新市值在2-2.5万亿左右。2016上半年新股打开涨停板的投资收益3.55倍,预期2016年募集资金800亿下新股收益倍数可维持在2.5-3.5倍区间,测算2016年的年化打新预期收益率=(募资规模*收益倍数)/参与打新有效市值,对应可实现打新收益率约在6.4%-14%区间。
2016年新股发行节奏平稳、略加快、加快三种情况下敏感性分析,按打新有效市值最高情况下测算的新股打新收益率在7%-14%区间,而实际考虑到投资者打新资金的轮动和资金的配置效率,打新市值比预估的可能更低,实际的打新收益率将更高,预计实际收益率在9%以上。2016年中国经济环境处于转型期,资本市场更为复杂,各类资产投资收益面临较大投资压力,股市场仍处于震荡状态,9%-14%区间的新股投资收益是市场稳健资金的最佳投资策略。 2016年新股投资策略:蓝筹股+打新+多账户 金融蓝筹是打新市值担保标的较优选择 金融蓝筹股收益率变化小,抗跌性强,是网上打新市值担保标的较优选择。年新股发行有序推进,发行节奏平衡,市值打新贯穿全年,为实现稳定的打新收益,选择担保品市值波动性小,抗跌性强、稳定收益标的是较好选择。银行股的波动性小、稳定股息收益率、抗跌性强是打新市值的优选担保标的。 银行股价格波动性小,抗跌性强。我们将中信银行指数与上证综指及沪深300指数从年初至今的累计收益率做比较,可以发现银行板块的抗跌属性极为明显,在上证综指累计跌幅近20%时,银行指数跌幅仅为11%,其中工行、浦发、民生、农行分别下跌8%、6%、6%、5%,跌幅远小于大盘。
蓝筹收益不可小觑。我们通过统计1月份银行蓝筹平均价格及6月份平均价格,得到银行蓝筹半年度收益率平均达8%,其中深市2只股票收益率为14%,沪市14只股票收益率为8%。我们保守估计半年度收益率近似全年收益率,则持有金融蓝筹至少能获得8%的资本利得。
金融蓝筹--银行股税后股息收益可观 自2015年9月起,股息收益率适用差别化的所得税政策。个人投资者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股息红利全额纳入应税所得;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股息红利以50%纳入应税所得;个人投资者持有1年以上免征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为20%。对于居民企业来说,持股期限小于一年则股息红利全额纳入应税所得,适用25%税率,超过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我们通过统计16家上市银行2011年到2015年股息分红信息,并且以每年1月的平均价格作为买入成本,得到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股税后股息收益率区间为0%-7%。其中2013年平均股息收益率高达5.1%,2015年略有下降,均值为3.6%。按照银行类型来看,2015年五大行平均税后股息收益率达4.6%,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商行均为3.1%。按照上市地点划分,深市两只银行蓝筹2015税后股息收益率为2.3%,沪市14只银行蓝筹税后股息收益率达3.7%。
&多账户打新&策略 单账户有效市值:沪市30万,深市20万(沪深两市分别一天不多于一支新股的发行速度) 前九批共70只新股中,有64只新股的顶额申购需配市值低于30万元。其中,沪市新股30只,除了南方传媒(50万)、中国核建(157万)、小康股份(42万)、玲珑轮胎(42万)和江苏银行(346万)外,其余25只顶额申购需配市值均小于等于30万元;相比而言,深市40只新股的顶额申购需市值较小,除了第一创业(65万)和坚朗五金(21万)以外,其余38只顶额申购需配市值均小于等于20万元。 因此根据上半年的发行情况,若新股的发行节奏继续保持沪深两市分别一天不多于一只的速度,则单账户有效市值约为50万。考虑到深、沪两市打新账户市值不可通用,因此若沪市账户配置30万、深市账户配置20万,可以达到90%的新股顶额申购的标准。
若取每一批次中的最高需配市值作为当批顶额申购需配市值分析,则除了第7批和第9批以外,大部分顶额申购需配市值在50万以内。其中第9批的江苏银行募资规模较大,达到72亿元,直接影响当期的顶额申购需配市值。
A股账户持有人市值分布表 根据前述我们提出的单账户有效市值结论,沪市30万、深市20万的配置对于单个账户打新可以满足大部分股票的顶额申购需配市值。对于账户市值在50万以上的持有人而言,超过50万的部分市值对于打新效率的提升并无明显作用,因此我们推荐&多账户打新&策略,减少无效打新市值,增加资金使用效率。 &金融蓝筹+打新+多账户&策略总收益率9%-21% 第一,我们预计2016下半年市场以平稳为主基调,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率面临较大压力,9-14%的打新收益率是投资者较好选择。第二,蓝筹股具备较大的安全边际、稳定的高股息收益率,适合作为打新的持仓市值。第三,结合单账户有效市值的分析,若下半年新股发行速度继续保持沪深两市分别一天不多于一只的节奏,则使用多账户打新策略可以减少无效打新市值,增加资金使用效率。蓝筹+打新+多账户可实现稳定收益,优势明显,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较大吸引力。 假设金融股的股息收益率4%,对应的新股打新收益率在8%-15%区间,在蓝筹股价波动&5%的情况下,&蓝筹+打新+多账户&策略的年化总综合收益率在9%-21%。
从投资门槛、风险、流动性、收益性四个维度横向对比股票、信托、银行理财、P2P的投资价值,运用金融蓝筹+多账户参加市值配售打新全面胜出。 投资门槛:股票 风险:股市风险已得到一定程度释放,且金融蓝筹类收益稳健安全边际高。信托产品延期兑付事件频发,预示着刚兑的行业惯例正逐步瓦解,信托投资风险上升。理财产品因投资策略和产品设计差异有不同风险等级,而民间高利贷和违规P2P的风险正在暴露。 流动性:股票&P2P&银行理财&信托。P2P产品有不同投资期限,流动性差异较大。信托有投资期限限制,且流转机制尚未建立,流动性差。银行理财有投资期限限制,允许提前赎回的通常需要承担较大投资损失。 收益性:蓝筹+打新+多账户策略(9-21%)& P2P(9.5%)&信托(7.31%左右)&银行理财(3.5%左右)。P2P在监管加强趋势下年化收益率从近15%降至9.5%。信托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集合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目前整体平均7.31%左右,较去年同期下降1.18个百分点,预计未来将延续下降态势。银行理财整体平均收益率不断降低至约3.5%。 综上以上各方面因素,金融加打新的投资策略适合中等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是实现稳稳当当赚收益的有利策略。 &
[责任编辑:宋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美的冲击深市市值冠军未果 今年“头牌”五次更迭 金评媒文章
美的冲击深市市值冠军未果 今年“头牌”五次更迭
内容概要:
1. 铁打的A股,流水的深市“头牌”。
2. 随后2月,这些基金经理一改1月时看涨A股上证综指的观点,以近六成的比例看平未来一个月的市场行情。
3. 6月21日,一场市值第一的拉锯战有了结果。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美的集团在冲击深市第一的最关键一天,不仅未能将市值差距抹平,反而因海康威视的股价大涨,之间市值差距被进一步拉大至98亿元。
市值排位拉锯战
6月21日,一场市值第一的拉锯战有了结果。
美的集团在冲击深市第一的最关键一天,不仅未能将市值差距抹平,反而因海康威视的股价大涨,之间市值差距被进一步拉大至98亿元。
但这场拉锯战是一场白马股之间的优势竞赛,无论谁胜出,都是投资者的胜利。
市值作为资本市场个股最重要的衡量维度之一,是对投资价值发现的回归与肯定。但也有一些市值愿景背后的故事不那么愉快,比如在千亿市值这个让无数公司与投资人向往的愿景中,我们也看到一些没有完成的诺言。(杨颖桦)
铁打的A股,流水的深市“头牌”。
6月21日,海康威视(002415.SZ)大涨6.71%,报收31.15元/股,以高达2875亿元的市值,继续稳坐深市市值第一宝座。
从2000年的平安银行(000001.SZ),到后来的乐视网(300104.SZ),再到今年初的万科A(000002.SZ),十六年来,深市“头牌”的座椅一直难有固定的拥有者。而进入2017年后,这一位置不仅随着顺丰控股(002352.SZ)的借壳上市发生更替,更在随后数月里多次出现变化,最新的占据者便是海康威视。
尽管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各有其逻辑,由此引发的市值涨跌缘由亦难言统一,但年内深市“头牌”的更迭,似乎又有迹可循。除去因借壳上市的顺丰控股,无论是先后曾短暂占据这一位置的万科A、美的集团(000333.SZ)还是海康威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股价大幅上涨,背后隐现的正是A股整体价值取向的缓慢变动。
半年五次更迭
不同于沪市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长期是工商银行(601398.SH)和中国石油(601857.SH)之间的“二人转”,深市“头牌”的位置,一直难言稳定。
今年年初,尽管一直囿于“宝万之争”,股价也长期波澜不惊,但万科A仍以2206.52亿元的市值,成为深市近2000家上市公司的“领头羊”。
作为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标志性企业,在过去的近20年时间里,万科A曾多次占据深市市值“头牌”的位置,在这一领域与深圳的另一家企业平安银行“一时瑜亮”。
但今年这一情况首次变化出现在2月24日,标志性事件是顺丰控股的借壳上市。当天,顺丰控股在深交所完成上市,在前一日涨停的驱动下,这一天同样录得涨停,并随后以2309.81亿元的市值,超越万科A,成为深市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在此后的多日时间里,顺丰控股凭借基本面良好而又流通盘小的特点,遭到市场资金的疯狂追逐及炒作,股价持续出现大涨,对万科A的市值优势更进一步扩大,直到3月初才开始逐渐回落。
这一回落到4月13日时,万科A再度回归原先的榜首位置。在顺丰控股股价回落的一个多月中,万科A尽管有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受让华润集团持股,及中国恒大(03333.HK)委托股东权利的利好刺激,但股价并未受到明显刺激,因此反超顺丰控股时,市值仍只有2286.58亿元,仅比后者市值高出不足4亿元。
也许正是由于万科A股价的“平稳”,4月25日,海康威视以2311.22亿元登顶深市市值排行榜,超过第二、第三名的万科A、美的集团各有71亿元和97亿元。
此后,深市市值“头牌”的位置,就一直在海康威视与美的集团之间更替。5月2日,美的集团以2257.81亿市值登顶,超过海康威视55.8亿元;但一周后的5月10日,海康威视就以2365.67亿元的市值实现了反超,此时美的集团的市值则为2272.69亿元。
6月20日,海康威视在微跌0.17%的情况下,市值达到2693.91亿元;美的集团则涨1.34%报40.88元/股,市值由此达到2652.95亿元,距离深市“一哥”的位置仅一步之遥。但6月21日,美的集团不仅未能将市值差距抹平,反而因海康威视的股价大涨,之间市值差距而被进一步拉大至98亿元。
尽管市值差距从数字层面看起来颇大,但考虑到二者股本的庞大(海康威视总股本92.29亿股;美的集团总股本64.90亿股),若在此后海康威视与美的集团股价走势出现短暂相反,则深市“头牌”的座位或许将随时出现变更。
估值趋势变动逻辑
正如上文提及,海康威视与美的集团能够在今年上半年轮番成为深市市值最高的企业,与其这段时间内股价的大幅上涨不无关系。
根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6月21日收盘,海康威视从年初至今的股价上涨幅度达到99.24%,接近翻倍;美的集团亦不遑多让,年初至今股价上涨56.33%,若再将时间延长至过去的250个交易日,股价更是大涨94.17%。
华南一家中小券商策略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无论从行业地位抑或基本面分析,海康威视与美的集团均属优质白马股,而相继成为深市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也得益于这一点。
海康威视一季报显示,公司营收超70亿元,同比增长35.4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同样同比增长近三成达14.81亿元;美的集团一季度则营收597.56亿元,同比增长55.8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3.53亿元,同比增长11.40%。
“自去年监管趋严,有关新政频繁发布从而使证券监管环境发生改变后,原有的估值逻辑很难继续适用,价值投资已经实质性开展,这一点从去年四季度后高成长性的白马股持续获得机构青睐,以及‘中国漂亮50’的出现可以看出来。”上述策略分析师说。
证券市场对价值取向的这种改变,也可从公募机构的基金经理在不同时段,对持股仓位进行分配和调整窥探一二。
今年1月,在与逾位30位基金经理的交流中,均于谨慎中透露出未来一月内A股上证指数看涨的乐观情绪,对创业板指数则有一半相对看平。在这种情绪下,这些投资总监所管理的基金产品持股仓位高于八成者达到一半。
随后2月,这些基金经理一改1月时看涨A股上证综指的观点,以近六成的比例看平未来一个月的市场行情。而在过去的一个月内,维持自身产品仓位不动的比例达到45%,进行加仓的比例增达48.4%。
到了4月,看平A股上证指数接下来一个月走势的比例更达73%,远超此前两次的调查。而在这一情况下,在3月进行减仓的基金经理比例达到1/3,维持不变的比例则有46.66%。
华商基金基金经理彭欣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半年的结构性行情体现了明显的市场风格,即“漂亮50”的上涨与创业板的下跌,由此导致选择持股标的时完全自下而上,“主要根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进行选择,市场风格并不作为主要的选择标准”。
“由于市场风格,可能导致选择品种的估值水平会发生变化,我的应对是降低部分阶段性高估品种的持仓比例,加大部分阶段性低估的品种的持仓比例。”彭欣杨说。
另一位华南某公募基金经理则坦言,业绩成长确定性较高的成长股是其关注领域,“美的(集团)、海康(威视)这样的优质股肯定是重点关注的标的”。
(编辑:田跃清)
本文「美的冲击深市市值冠军未果 今年“头牌”五次更迭」转载自网络,作者金评媒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QQ邮箱
您可能也感兴趣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市市值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