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平常人怎么修炼瞳术眼中是怎样的一家公司

3,844被浏览1,741,943分享邀请回答87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
  点击上方“腾讯科技”,选择“置顶公众号”  关键时刻,第一时间送达!  文 /keso 微信公众号 /keso怎么看   30秒阅读小贴士  昨天,小米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芯片澎湃S1,一时间,大家的关注点纷纷集中在S1的性能,以及S1能否帮助小米重振旗鼓之上。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小米从来就不是一家技术公司,它的口碑更多地来自于营销。不过看完这篇文章,你对小米的认识可能会有所改变。  华为是一家技术公司,联想是一家贸易公司,Apple是一家设计公司……这种概括尽管非常不全面、不准确,但却大致可以体现人们对一家公司的基本认知。那么,小米是一家什么公司?  在很多人的眼中,小米是一家营销公司,小米的营销策略是口碑——用高性价比的产品影响发烧友,通过发烧友影响他们身边的普通用户。随便哪个行业的人和我谈起小米,首先提到的都是小米的营销。“小米的营销创意能力很强,值得我们学习。”“小米这家公司,没什么技术实力和文化底蕴,但营销确实不错。”“企业长期发展终究还是要靠综合实力,营销再强你也不能一直营销垃圾吧?”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外界看到的都是小米层出不穷的营销手段,比如微博转发抽奖,比如在线抢购,比如粉丝社区。小米是第一家把每一场产品发布会,都办成粉丝狂欢节的公司。小米出人意料的神奇崛起,让这家公司成为一种现象,得到境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媒体也成为小米公司去广告、去中介的营销网络的一部分。  日摄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小米合伙人之一黎万强写了一本讲小米方法论的书,叫《参与感》。本来,“参与感”说的并不只是营销,它是一家用互联网方法进入硬件制造的年轻企业的全新的经营理念,用雷军的话说,就是“和用户交朋友”。但小米的互联网营销这个点得到了太多的关注,以致于月明星稀,别的都被冲淡了。  小米唤醒了一大批企业家和创业者,投身到向小米学习的活动中,不过在他们那里,学小米,基本上就是学习互联网营销。  华为在主品牌华为之下,另立互联网品牌荣耀,对标小米;魅族全面照搬小米,小米做什么魅族就做什么,亦步亦趋;OPPO为避免伤及主品牌和传统渠道,创办新公司独立运作互联网手机一加;中兴推出互联网手机子品牌努比亚;罗永浩创办锤子科技,像小米做MIUI和小米手机一样,专心做Smartisan OS和锤子手机;乐视手机不但不赚钱,甚至亮出零配件采购价来把自己先逼死;联想成立独立子公司神奇工场,用小米的方法做ZUK手机……  小米很快就被一群影子小米包围起来。有评论认为,当大家都学会了小米的营销手段(而且这并不难),小米模式就不再具有任何优势。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学小米的公司取得过小米曾经取得的成就。你可以说小米拥有先发优势,但把小米模式等同于营销,甚至饥饿营销,实在是低估了小米,也低估了小米模式。  在智能手机企业中,雷军是个外来者,但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程序员中的佼佼者,他在传统软件和互联网这两个竞争激烈的技术行业20多年的摸爬滚打,让他对技术驱动创新有了比常人更深的认识。很难想象,他会去创办一家靠营销长期立足的公司。  很多人认为小米除了营销,一无所有。而我很早就注意到,小米的专利授予数量按公司成立年限计算,如果不是最高的,至少也是最高的之一。换句话说,小米可能是同龄企业中拥有专利数量最多的之一,即便是如今中国技术创新的标杆企业华为(华为已连续多年专利申请数世界第一),在它21岁那年(2008年),它的中国专利授权量为2833件,和小米6岁那年(2016年)的专利授权量(2895件)相当。无论有多少人要千方百计地贬低小米专利的价值,你都不能不承认,小米确实是个早熟的孩子。它最大的问题,就是它还不够老。  而在手机这个行业中,有太多公司空有一把岁数,却一直干着从学习机、VCD、DVD时代沿袭下来的零配件搬运、组装这种体力活儿,从不在研发上做“不必要”的投入。见鬼的是,它们反而可以把手机卖得更贵。我估计这也是雷军坚持要将性价比进行到底的原因之一,他心中不忿。  在程序员雷军的观念中,即使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已经进入创新瓶颈期,这个行业也一定仍然是技术公司来引领的,而不是广告公司或渠道公司,当然也不应该是营销公司。雷军坚持押后小米的上市时间,绝不是为了花更长时间去打造一家营销公司。  日,小米MIX的发布,让整个世界为之惊呼。我在发布会现场发朋友圈:“小米MIX是一部不可能的手机,也是目前地球上所能见到的最漂亮的手机。”小米把不可能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证实了自己的研发实力,让外界第一次对小米是一家技术公司有了些许概念,同时对业绩下滑中的小米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这一次,日,小米松果自主研发的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的发布,毫无疑问会再一次明确小米一直存在,却常常被忽视的技术公司的身份。  如果你志在通过卖手机赚很多钱,你可以不必在乎公司的身份,甚至不必在乎采用的技术先进与否,你只需用地毯式的广告告诉消费者“这一次,更先进”即可;但如果你志在成为世界顶级智能手机企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你就不能选择避开那些最难的技术,即使眼下看上去如此不经济。  我能理解雷军内心的澎湃,正如我能理解一个技术公司对发展道路的选择。技术,加上性价比,是让小米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惟一可行之路,也是小米自己早已选定的道路。  小米就是一家技术公司,小米只能是一家技术公司。
责任编辑:myg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为什么快手成功了,小米却很尴尬?这家公司,折射出真实的中国互联网市场
—| 聚焦创业浪潮中最无畏的弄潮儿 |—
《创京东》是刘强东唯一授权的企业传记,真实回望了京东12年的发展历程,从一方柜台到中国最大B2C电商企业,跻身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之列,京东的故事是中国创业精神的一个典型代表。
京东12万人,1万白领、11万蓝领映射出来的正是中国市场,在城市与乡村,白领与蓝领,二元对立又二元互赖的当代中国,逻辑思维与快手的成功恰恰是对用户定位出手毫不犹豫的结果。
这个春节,读了安兰德的《源泉》《阿特拉斯耸耸肩》和李志刚的《创京东》。
过完春节到现在的时间里,基本上逢人就推荐《创京东》。
说几个《创京东》里,让我震撼小故事。不分次序,想到一个说一个,与书中的描述也许有偏差。
京东扩张到深圳,需要在深圳建站。于是找当地韵达快递站,和站长谈京东的条件。
韵达站长说:好。
第二天,他带着韵达深圳站的全体兄弟,把衣服一换,韵达消失,京东深圳站成立。
怎么谈成的?
京东说:我们给装空调。
韵达站连电风扇都没有。
京东北京站,有个71年出生的快递员叫老徐。他的弟弟、连襟、儿子都在京东做快递员。
老徐月薪6000,每个月留下2000块自己用,剩下的全部寄回安徽老家。他住在配送站里,兼做守门人。每天吃两顿饭,早晨一顿,晚上六点一顿。他已经7年没有回过家,7年里只靠视频每周一次看看老婆和女儿。
他儿子,93年出生,17岁就跟着他出来,在京东做快递。
他说:我爸妈有8个孩子,就我混的好。我是我们家的骄傲。
京东绵竹站,一个80年出生的老刘,做过11年理发师。每天早晨8点半到晚上9点,每给一个男士理发能提成7.5元,女士则是25元,月收入2000多。但整天被关在屋子里,看不到阳光。他受够了。
当上京东的快递员,“简直像飞出笼子的小鸟,好久没见到太阳了。”
快递员怎么管?不能罚钱。100块都是天大的事。
每天的晨会,昨天谁出错了?上来给大家表演个节目。
做错的既能强烈感受做错事的难堪,大家又不会伤感情。
更大一点的错怎么办?还是不能罚款。
让快递员写检查。500字。
快递员写不出来干着急,耽误送件赚钱的时间,其实是罚了款,但体验又有所不同。
如果罚款,其他人容易和被罚者同仇敌忾。而演节目、写检查,其他人容易支持管理者,并且还帮着起起哄。
京东培训配送员。培训后做满意度调查,发现对培训不满意。
不满意原因?没有吃的喝的。
京东培训负责人才知道,蓝领和白领对培训的理解不一样。白领认为培训是学习,老师讲的好,能学到东西是最重要的。蓝领则把它视为福利,培训的形式,安排的吃的喝的,形式上的尊重更重要。于是,2014年,京东对蓝领的培训,单独增加了点心饮料预算。
这些场景是什么?
这就是中国啊!这,才是中国啊!
城市与乡村,白领与蓝领,二元对立又二元互赖的当代中国。
京东有12万人。1万白领。11万蓝领(配送、仓储、客服)。
这就是中国市场。
过去对市场的说法,什么线上线下,一级二级城市、三级四级城市,Blabla。这些说法都太抽象和笼统,太没画面感了。
比起来,《创京东》里的小故事,是不是超有画面感?
一边看《创京东》,一边想,书中描写的那些在绵竹、锦州的快递、库管,老刘、老徐,这些占中国人的大多数的人们,他们休闲的时候干什么,他们会看什么电影,他们会买什么手机。
这样想来,发现一些曾经很概念化的困惑,一时分明了。
当我们要推一个产品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更直率地想,目标是京东的1万白领,还是11万蓝领?
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这真是完全不同的影响力路径。
为什么划白领、蓝领分界?因为巴别塔真实存在。
我的朋友Stella,做教育公益项目。
她学习过一个教育理论——学习知识能力等同于抽象能力。
最早的抽象能力一般从8岁,阅读大段的文字,并理解中心思想开始。
然后到了初中,就开始接触更为抽象的东西:代数、几何、物理、化学。
所以,初中升高中,是一次抽象能力的筛选。
此后路径是高中、大学的孩子,有机会学习更为抽象的东西,或者说持续发展抽象能力。
能力用进废退。
经常要抽象思考的人,他们会有“思维的乐趣”“认知的乐趣”,而抽象的东西,对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比如:“理想”“爱情”,都是非常抽象的东西。
不论是什么原因,在初中之后,进入中专、技校等路径的孩子,他们用于抽象思考的时间会变少,而大量的时间,用在具象事物里。
继续用进废退理论。抽象的东西对他们影响力会少,他们注意力的重心是“具象的东西”。
人总是从自己熟悉的东西中持续获得乐趣,而畏惧不熟悉的东西。
知识分子普遍缺乏具象能力。体力劳动者不爱阅读。
所以,这里的“蓝领”与“白领”只是两个代词,描述对信息获取的习惯,信息依赖,对知识的乐趣、抽象事物的偏好不同的两类人。
好像被巴别塔分开的人群。
比如,逻辑思维、喜马拉雅、快手视频的用户定位。
《罗辑思维》的用户是京东的1万白领——全垒打。
因为罗辑思维的内容是泛成功学科普教育,同时形式是音频。文字最抽象,视频最具象。音频的用户难度在文字与视频之间。
罗辑思维能实现一万白领的全垒打,音频形式功不可没,1万白领的教育履历虽然让他们有习惯从认知中获得乐趣,但大多人依然惧怕读书。
当然同样音频,如果是插画、艺术的美学内容,那么目标用户群也就只能是京东一万白领中的几百人而已。
快手视频,毫不犹豫地接了京东11万蓝领。
一个有趣的状况是:所有人气旺的社区,页面设计感都非常粗糙简陋。比如:天涯、豆瓣。比如快手。
我的体验是,在比较粗糙简陋的页面环境里,让人感觉松弛:
可以随便说话,打错别字,词不达意,没说明白再说一次~~~好像都没关系~~
去年,去YY玩,第一次看他们准备推的高颜值直播ME,看了一眼,我就觉得没戏——因为页面太精美了。
历史上,我看到的所有视觉精美的论坛,从没有一个火爆过——看到自己随便说句带错别字的废话,好像被杂志排版印刷一样精美地呈现出来——这个压力太大了,真是受不了~~~
而此刻喜马拉雅对自己的定位,还骑在墙上。从内容看喜马拉雅想服务京东的白领+蓝领的全部12万人。
其实,喜马拉雅最应该服务好1万白领。
因为,其实,只有白领,才想着利用碎片时间。而蓝领一旦有空闲,在WIFI已经成了生活标配的今天,可以看视频,可以和直播的大胸妹互动,可以玩游戏。为什么听音频?
一代宗师剧照
建立了1万白领和11万蓝领的场景,我就理解了《一代宗师》的票房只有2.8亿、而《泰囧》的票房12.7亿。
《一代宗师》的受众是京东的1万白领。我们念念叨叨觉得雪中打拳画面好美,“念念不忘,终有回响”的台词好美。其实这些都是小知识分子的抽象的乐趣。
《罗马蒂克消亡史》票房是《一代宗师》的一半,也就不冤了,因为基本上同是一个美学体系,而难度加倍。
因此,也明白了徐皓峰的《师父》票房确实只能到5000万。因为,想想京东的一万白领,也确实只会有几百人,会喜欢唱失败者之歌的徐皓峰。
因此,黄渤和王宝强是国民票房。他们连接的,是那11万蓝领。
如果想取悦具象爱好着,就要把具象的东西给足。比如:《小时代》的物质消费,男生肉体。《杀破狼》的从头打到尾、拳拳到肉、血肉横飞。《泰囧》的夸张表情,肢体动作笑料。
如果导演,希望用克制的,内敛的,含蓄的,智识的、思考的获得观众,那么他最多最多是为京东的1万白领拍片,票房的上线,应该就是3亿。如果满足于此,找到生存之道,中间也会出大师。
所以,为陈凯歌可惜。他其实,就应该只为知识分子拍片。守住成本,不存高票房的念头。
而既想传递知识分子的洞察,又想取悦11万具象爱好者。于是就成了《道士下山》的疯疯癫癫。同理《我不是潘金莲》。
依然用京东的1万白领和11万蓝领的场景,琢磨一下华为、OPPO与小米。
华为荣耀,目标明确切的是京东的1万白领。在此之前,苹果iPhone是白领的宗教,此外唯有三星在此发力。
想想,争夺这1万白领的,真的没有别人了。
OPPO 、VIVO目标明确,切11万蓝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覆盖了影响这些人的路径。稍后阐述。
两下一夹,发现小米掉缝儿里了。
小米从来没运营过在自己白领中的形象。当然,它也绝不认为自己是蓝领手机。定位如此纠结的小米,有个看上去自洽的电商逻辑。
我是在去看电影的时候,突然觉得小米电商逻辑有问题。
《摆渡人》上映,口碑扑街,但是票房接近5亿。成为王家卫历史最成功的电影。2倍于《一代宗师》。
我请人在10家影院做了200个用户随机访问。发现,不到10%的人,会先看过影评,才选择电影。90%的用户,是直接走到电影院,看看排片有什么,然后,看看谁演的,海报怎么样。现场选一个去看。
我们这些小知识分子的朋友圈,总有人发电影评价什么的。所以,我们认为主动获取信息,建立自己预判,自主选择,这个用户流程是天经地义的。
但是微信用户平均好友数是30人。90%以上的人,在自己的朋友圈,或者熟悉的信息链路里,是没有电影评论的。
大家是在消费场景里,被意见裹挟,然后随机选择的。
所以,OPPO、VIVO的路径,是覆盖“具象爱好者”的信息链路:正当红的鲜肉明星代言、当红综艺节目植入、大量视频广告。全量覆盖11万蓝领的空闲时间。
有丰厚的毛利空间,给终端渠道店,让他们有足够的终端动力,对消费者进行最后一米的意见裹挟。
然后,根据影响力中的镜相原理,别人如何,你也会如何。
如同2013年,小米手机在互联网上没有对手。
2016年,OPPO在京东的11万蓝领里,也堪称没对手。
所以,这样一想,如果阿里为了推广云OS,再重磅支持魅族一把。
反正黄章不象雷军有偶像包袱,瞄准了OPPO的打法,直接杀进去争夺那11万蓝领市场,魅族应该还有大机会。
感谢读完。
作者 | 梁宁
转载 | 梁宁-闲花照水录(ID:cafeday)
生逢大时代
聚焦创业浪潮中最无畏的弄潮儿
听说,扫码会长高哟
欢迎关注新浪财经
微博:@新浪财经
微信号:sinacaijing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生逢大时代》——《矽递科技潘昊:开源创客领军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雷军:小米两年半就做到了中国第一
正在加载...
腾讯科技讯(孙宏超)7月11日消息,在今天举行的天下网商大会上,小米科技董事长
雷军进一步解释他身上浓厚的电商基因:“我创立了卓越网,那是中国第一代电商网站。”不过雷军还是感谢了阿里,认为是阿里推动了电商的发展,而电商是目前零售方面效率最高的方式。回顾小米7年的创业史,雷军表示小米还是实现了一些小成绩:“小米作为创业公司,从十几个人的创始团队,进入一个竞争高手如云的市场,但小米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而且在成立5年内,小米的收入就达到了100亿美元。”在雷军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无法离开核心技术的创新,小米MIX引领了全球手机关于全面屏的潮流。仅屏幕技术,小米就已获得102项授权发明专利。从创业初,小米就在说铁人三项,雷军解读小米的铁人三项,包括硬件、新零售和互联网:硬件有手机、电视,扫地机器人等,互联网有游戏、MIUI等,新零售则有全网电商、小米之家等。谈到为什么要这些项目同时进行时,雷军表示小米杀出重围,必须要用商业模式的复杂性来突围,太简单的商业模式容易被巨头碾压,复杂的商业模式比较辛苦。谈到对新零售的看法时,雷军表示做出爆品是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小米移动电源、空气净化器、平衡车、扫地机器人等都是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消费升级不是产品越来越贵,而是同样的价钱能买到更好的产品。未来,从电商升级到新零售之后,线下销售同样的产品,也应该是电商一样的价格。谈到未来时,雷军说经过几年的思考,感觉找到了中国产品的症结:“中国有很好的制造能力,有很好的工匠设计师,问题出在商业效率低下。大家要和小米一起推动新国货的发展,用新零售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将会对中国整个社会的推动有巨大的帮助。”现在的小米究竟如何?以下为雷军演讲实录:雷军:大家好,我和大家一样,参加网商大会很激动,感谢阿里给我这么一个机会。小米也是一个非常非常年轻的公司,转眼7年过去了。回首这七年的创业史,其实还是有一些小成绩:第一点的话是小米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十来个人,七八条枪开始创业。进入了一个极度竞争的市场。这里面有、有三星、有华为、有联想,高手如云。一个小小的创业公司,居然展现了这样的图,只用了两年半时间,成为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其实今天想起来,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创造了第二个奇迹:这家小公司在创办五年时间,就做到了年收入超过了一百亿美元。这是人类商业史上的奇迹!那么这个奇迹的背后是什么呢?说一个比较俗套的话是创新!小米创新了什么?当然非常感谢这个时代,很多人认可了小米的创新。这是今年年初BCG发布的世界创新50强,小米非常荣幸入选,同时入选的还有另外一家中国的公司,这是FsB公布的世界创新50强,有6家中国公司入选,小米也在里面。那么小米的创新到底是什么?小米作为一家产品公司,首先的创新呢是核心技术的创新。它创新了哪些东西呢?我简单讲几句:第一个小米MIX,小米MIX这款手机呢?是全球发布的首款的全面屏手机。它全面屏做到了91.3%,就是这样的全面屏,我相信大家今天看了很多的新闻,其它公司都在做全面屏手机,小米这个年轻的公司,引领了全球技术发展的潮流。这个潮流的背后呢?是我们在几年前就开始对核心技术的源源不断的投入。这个屏幕的技术,在我们发布MIX的技术,小米就拥有了102项发明专利。我举这个例子,因为听说苹果也要发全面屏手机,在这里呢,其实一个像小米这么年轻的中国公司,在这一件事情上引领了世界发展的潮流。再说到手机工业里面最核心的手机芯片。我也很荣幸的跟大家说,经过三年的努力,今年小米2月发布了澎湃S1,这是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手机公司拥有高端芯片研发制造能力的公司。其实这件事情真的非常的不容易。第一代芯片发布以后,我真的没有想到收到了这么多用户的支持。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呢?说这一颗澎湃S1的芯片用起来真不错。其实那一刻我心里也挺激动的。我总结一下:我在屏幕上印了一张表,去年全年小米在全球范围里面申请了7071项专利,获得了2895项专利,其中一半来自于国际市场。这一个数字应该强有力的说明了小米的创新力。当然,今天是网商大会,光有产品和技术是不够的,我认为小米在过去7年取得成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商业模式的创新。那么小米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呢?我画了一张简单的图,因为很多人觉得看不太懂小米。所以我在想,今天来跟大家交流,怎么来交流我们的商业模式呢?我觉得我们的商业模式跟大家理解的手机公司非常的不一样。首先,我们实际上是一个铁人三项的公司,从创办之初我们就在谈铁人三项,我们做硬件产品,做手机、做电视、做扫地机器人,做很多有趣的硬件产品;同时我们也做互联网,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我们做电商,做新零售,我们和大家一样。我待会会讲为什么是这样的商业模式?和大家一样的是五年前我们在天猫就开了旗舰店,明天是我们天猫旗舰店的五周年。张总,明天是五周年!其实就是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造就了小米的成功。我展开讲一下,小米这个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想法呢?就是用互联网+的思想来做手机,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可能大家觉得互联网和做手机有什么关系?我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和全新的方法论。那么我对互联网精神最重要的两个理解是什么呢?是极致的用户体验和高效率的运作。这是互联网+最核心的两点。其实做互联网跟传统生意最大的差别是对用户体验的理解,就是你怎么能让用户体验的很好,形成正向的口碑,能够大规模的传播。那么极致的用户体验是怎么做的呢?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工具,让我们能够倾听用户的声音,快速反应,让用户参与进来,让用户的意见能够得到很快的改善,这是客户体验的源泉。举一个小例子,在我们小米刚开始的几年里面,我们在小米论坛里面收到了1.5亿条意见。其实这些意见搜集进来以后,怎么归纳?怎么整理?怎么有效的运用,其实就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在很多场合介绍小米模式的时候,我举了一个小的例子,我说小米模式其实就是群众路线。就是怎么把大家发动起来,互联网是个非常先进的工具,你把大家发动起来,然后怎么搜集整理大家的意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个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魅力。我们除了搜集大量的意见以外,我们还发动网友参与到整个小米的建设,我们米UI在初期的时候,20多个国家语言的版本全是网友义务帮助小米做的。所以使我们一个很小的死一上来就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因为我们团结了几百万的网友一起来干。第二点我跟大家介绍:高效率的运作。这一点要感谢阿里,推广了整个电商的概念,提高了整个社会对效率的理解。我认为在整个传统的渠道里面,电商的效率是无可质疑的。当然改善效率的核心要全过程的改善效率。电商的这个效率对于整个流程运转的效率至少占了一半以上。我举一个小例子:小米手环。随着消费升级,随着社会的进步,喜欢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三年前,我们做了一个手环,这个手环针对市场需求,我们有几个技术的突破点:1,当时国外的手环的话,只能用5天,不防水,我就跟他们说我们能不能做一个能用60天的,能不能做一个防水的,哪怕洗澡都可以带着手环洗的,这样的话你的使用的时长会大幅度增加,而且用户的体验会很好。所以首先我们想的是怎么把这个产品做好。2,利用电商平台,我们把这么一个手环卖到了79块,当时国外品牌卖1400块钱人民币,就是这两招,用电商提高效率,认真把产品做好,两者结合。今年一季度,小米手环已经在世界上排到了第一位。其实小米的核心就是既做产品又做电商、又做互联网。可能很多人说这么复杂的商业模式小米为什么这么做?大家想一想,那么多大公司,竞争非常激烈,小米作为一个很小的创业公司想杀出重围,我们在7年前创业的时候就讲我们要用商业模式的复杂性来突围。太简单的商业模式很容易被巨头碾压,你怎么能设计足够复杂的商业模式?用勤奋来形成新的壁垒和护城河。所以,很多人不了解小米是个什么公司?首先小米是一家手机公司;其次小米是一家移动互联网的公司,因为手机这个品类,智能手机,就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更重要的是小米是一家电商公司。这是很多很多人不了解的地方。假如把这个商业逻辑了解了,大家就理解了小米做的所有的事情。我们电商是零售业的一种,如果想进一步的增长的话,最最重要的是怎么用电商的技术和电商的方法论推动零售业的变革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在尝试之前,很多人跟我说你千万别干店,这个现在店里没人,房租涨价,店员很贵,最后你会亏的一塌糊涂。我真的被大家吓死了,觉得传统店是干不下去了。但是,在去年年初的最后一刻,我还是想去试一试。我们既然用互联网的方式干了手机,我们为什么不能用互联网的方式干零售呢?这就是我想干“新零售”的来源。我去年开了第一家小米之家,到今天为止,我开了137家,仅上周末一天我开了14家。在这里我跟大家汇报的是什么呢?真心不吹牛,叫开一家火一家,今天小米之家的坪效世界第二。世界第二是什么概念呢?是跟我们国内领先的零售店比,我们的坪效是20倍以上。我们能做到用电商的成本做零售,我认为“新零售”的本质就是高效率,能不能做到电商这样的效率。如果传统零售业能做到电商的效率的话,那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小米之家有多火呢?我们又在印度开了一家!在印度呢,我们找不到特别好的合适的店面,只是在一家商超里面找了一家位置不好的50平米的店,开业以后第一天来了一万人,整个街道全部堵塞,第一天卖了五千只手机。从这之后每天卖五百只,基本上店面就是这样的。这里我想分享的是为什么这么火?刚才视频里面有几个很重要的几句话,从用户角度大家觉得去小米之家买东西可以闭着眼睛买!其实这对一个零售商来说是莫大的肯定。第二个对商场来说,他们说小米之家是他们最火的店。基本上在我们进去的商超里面都成了销售最大的店。北京的五彩城,我们去年开业十个月,我们在地下一层250平方米,整个商场是十万平米,他们的店长跟我说:“我们的销售额占到整个商场的接近10%”!所以今年年初他们颁了一个奖叫全优之星,流量最大、销售额最高。那么小米之家的新零售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这里是我希望跟各位网商分享的。在互联网效率的时代,首先你有没有能力做出爆品,这是最关键的。就是因为爆品就意味着流量,就意味着口碑,就意味着销售额,就意味着效率。所以我们怎么做出爆品是互联网时代里面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在今天信息爆炸,各种信息很多,如果你不是爆品,消费者可能根本关注不到你。比如说我们今年发布的小米6,变焦双色拍人更美,产品发布以后口碑非常好。当然由于它使用的工艺过于复杂,现在量产遇到很大的困难,不少的消费者在批评我们。在这一点上,我们在改进交付。除了小米手机系列以外呢,其实充电宝,我们也是世界第一。空气净化器也是世界第一。平衡车我们也是世界第一。扫地机器人的销量我们也是世界第一。我们干了十多种中国第一,五六种世界第一,就有这么多好产品。所以小米为什么做这么多产品?这也是很多人很焦虑的,或者很替小米担心的。在这里呢,各位是做网商的,如果从零售角度上讲,我的店里只卖手机,这是一个低频应用,两年来一回。这就意味着我要砸非常多的市场费用,意味着整个销售效率很低。所以小米零售的核心是什么呢?是合适的产品组合。当然,做这么多产品怎么能把产品做好?怎么把产品的品质管控好?这是一个天大的挑战。小米在四年前推行了一个计划,是把大船讲成舰队,推进了生态链计划,孵化了90几家企业,每一家企业都是按小米模式做的。所以小米其实是一个企业群,它不是一家企业,每个企业专注只做一件事情,高度的专注,保持非常高的水准,这就是今天的产品组合。第二个消费升级的核心是什么呢?是设计升级。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我们怎么把产品做好,设计做好是关键。小米的设计到什么水平呢?我们今年获了两项设计大奖:一项是红点的最佳设计大奖;第二点德国IF的设计大奖,这两个都是非常难拿的奖项,每年的颁奖数量很少。讲设计大奖,我们过去获了140项国际设计大奖,所以在今天的新零售的时代,颜值的重要性提到非常高的高度,消费时代对颜值来说很重要。第三个高性价比,那么,高性价比,小米是怎么做到的呢?这要感谢小米的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我们为了推动消费升级,我是这么理解的,消费升级不是产品卖的越来越贵,消费升级是同样的价钱,你能买到更好的产品。它的性能很好,品质很好,设计很漂亮。所以小米在创业之初就定了贴近成本定价,这样使我们能够做出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然后通过服务大量的客户以后,通过互联网来盈利的商业模型。所以我们来看一下,当我们从电商升级到新零售之后,我们做到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能用电商同样的产品,电商同样的价钱,进入了线下店。所以在座的这么多的网商,我建议大家开个店去试试,其实用你们掌握的先进的零售思想,足以把你的线下店弄得非常火。当然这里面涉及很多技术的要素,咱们怎么通过线上往线下引流,怎么通过线下往线上引流,用线上的什么工具改善零售业的效率,这个太技术,今天的时间不够,改天跟大家分享,我们是怎么线上线下联动,是怎么做到电商的效率的。这一点的话,我只告诉大家一个结果,从小米内部的实践来看,我们线下连锁的效率跟电商非常接近了。我觉得只需要再过一段时间,达到电商同样的水平是有可能的。所以我今天来分享的是,小米作为一个新零售的公司,我认为我们在战略上已经验证了新零售的可能性。所以小米的商业模式我换更通俗的话讲:小米要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用互联网的技术和方法做线下零售,丰富的产品组合,保持高品质、高颜值、高性价比的产品特性,这些东西穿在一起,构成了小米模式。主持人问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用过小米产品?能不能举个手?主持人看到了吗?这是来自于人民的呼声。所以小米代表未来,小米代表高品质,小米代表生活化。7年前我办小米的整个目的是什么?因为我在十年前已经退休了,在我40岁的时候我突然想我的人生不能就这么过去了,我得做一点让我自己自豪和激动的事情,之前我是做软件和互联网的,在之前,我2000年的时候创办了卓越网,是中国第一代的电子商务。所以呢,所以我就在想,中国的产品到底遇到什么问题了?为什么商店里没人?为什么我们的产品卖不出去,为什么大家都到海外去买买买?我们出什么问题了?我认为我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我认为中国有很好的制造能力,中国有很好的工匠和工程师、设计师。那么我们为什么产品做不好,为什么消费者不满意?其实本质出在商业效率低下。我们任何一个东西走到零售店的时候,都需要最少加100%,甚至1000%,甚至2000%的价钱。我觉得电子消费品还不是严重的,女装8倍,女鞋5到8倍,化妆品20倍,各位,我们想一想做这个产品的钱只要100块,买来需要1000块,你觉得消费者傻吗?正是这样的零售效率、商业效率使中国的国货在国内在7年前,说实话:评价不高。经过小米这7年的创新,至少今天用国产手机的人多了吧?反正7年前我也从来没用过国产手机,周围没有人用的,经过小米的带动推动了行业的进步,不仅推动了行业的进步。甚至把空气净化器做的又好又便宜,我们是不是把充电宝做的又好又便宜?所以我们在推动各行各业的进步。在这里的话呢, 小米的整个生态链也是开放的,也欢迎更多人,我们一起推动新国货的进展。最后,我想跟大家说个结论,我是觉得电商也是属于新零售的一种。我觉得我们对于零售行业的创新,我认为才刚刚开始。就像阿里干的无人超市,各种各样的创新,我相信,未来随着中国零售业的进步,随着零售业的商业的革命,其实会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推动会有巨大的帮助。我们今天在零售业遇到的困难,其实60几年前在美国也遇到了。美国任何一个商品进商店都得翻一倍开始卖。当年的沃尔玛的创始人就是看到了这样的机会,克制贪婪,把当时的毛利率减到22.5%,坚持了20年成为世界第一,又坚持了40年。包括像美国像Costco更疯狂,比沃尔玛更极致。在座的网商希望大家研究一下沃尔玛和Costco的历史,就理解了今天的问题,其实就是商业效率。Costco的企业的信条是任何商品的加价率控制在1%到14%。如果要超过14%,需要CEO和董事会批准,在他们创办30年里面董事会从来没有批准任何一个商品的毛利率超过14%,正是这样的精神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前不久看了一下Costco的市值和他们的PE,他们的PE是30多倍,跟()是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像Costco这样的零售商其实就是互联网+的企业。他们满足了互联网企业所有的最核心的理念。虽然他们看起来最不互联网。所以做零售业没有什么丢人的。我觉得关键的问题是你把零售业做出电商的效率,那才叫牛逼,谢谢大家。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shuhaoliu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华秋实之平常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