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买过商品现在查询是发布的商品过期不存在在,那么在卖家那儿还有当时买商品的人的交易记录吗?多久会覆盖掉

(SHingo酱)
(Elaine Chen)
(宇宙最可爱)
第三方登录:专买过期商品还超额索赔 三个“打假人”被拘留 - 网易温州
十天内免登录
专买过期商品还超额索赔 三个“打假人”被拘留
3天前,3名40多岁的外地男子被愤怒的超市老板们扭送到了派出所。这3个人,到这些老板开的超市买过东西,而且最后都以商品质量问题为由,索要10倍乃至更高的赔偿。他们还告诉老板,不赔,就等着工商来查。连续几天,多家超市“中招”,老板们也不禁警觉起来。同行之间都熟悉,这些老板也是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他们把店里的监控截图往共同的微信群里一丢,发现大家遇上的是同一伙人。听上去,这是碰上专业打假人了,如果是这样,占理的是打假人。可是,金华金东公安分局多湖派出所的民警认为,这3个人涉嫌敲诈,得治安拘留。超市老板:他们花130元买了一瓶酒以过期为由要求赔偿2600元几个超市老板中,有一位姓鲍,47岁,在多湖街道开了一家小超市。店内面积200平方左右,清早5点半开始营业,要到第二天凌晨2点才关门,两夫妻打理得非常辛苦。虽说这家店是去年正月刚开的,但鲍老板入行已经7年了,此前在兰溪、嘉兴、杭州等地都开过超市。他说,在他老家武义,出来开超市的人还挺多的,他的亲戚朋友中就有十几位从事这门行当。“好些都碰到过这种事。”鲍先生说的“这种事”,就是指碰上了专业的“知假买假”人,就像他在半个多月前碰到的——4月25日下午2点半左右,有3个男人到我超市买了一盒五加皮的礼盒包装酒,130元,还要了电脑小票。到了晚8点10分,3个男的又找回来了,说这个酒的保质期过了。我一看,还真的,过期了1个多月。那天我儿子生病,我白天折腾得很累,也懒得计较。我提议,把酒钱退掉,再一赔三。他们不同意,提出要赔2600元,其中一个还说,不赔的话以后就不要开店了。后来我给了他们2600元,他们就走了。我当然知道卖过期商品是不对的,其实我基本上每个月检查一次,发现快过期的就会下架。后来想想,酒有可能被调包了,但这个也很难查证。买假团伙:什么东西有可能过期扫一眼外包装就基本有数了“其实这段时间以来,这3个人已经关顾过七八家超市了,专门买过期的保健品或者酒,比如椰岛鹿龟酒、铁皮枫斗、五加皮、藕粉等,然后他们会要求超市老板赔偿,不赔就说要投诉到工商管理部门。”民警介绍。据团伙主要成员、44岁的河南人周某交代,5月15日,他们在金华东关汽车东站附近的一个小超市,买了一包45元的铁皮枫斗,付钱之后开了收据。下午两点,他们又返回店里,以铁皮枫斗过期为由,要求1赔10。双方谈好赔偿495元,店老板拿出500元,周某说要找给对方5元,老板说不要了。周某还交代,超市里哪些商品过期,特别是酒和保健品类的,基本看一眼外包装就心里有数了,根本不用费心去挑。因为这些商品的外包装经常在变,每年都不一样,过不过期很容易辨认。一番调查、笔录、取证之后,民警认为,这3名男子涉嫌对超市老板进行敲诈,要处以13~14天不等的治安拘留处罚。律师解释超额索赔并伴有威胁恐吓就有可能被认定成敲诈勒索记者了解到,关于知假买假是否涉嫌违法,目前参照的大多是一个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这基本上明确了“知假买假”受法律保护。那么,金华这3个人,看上去就是打假,为什么最后变成了敲诈?民警告诉记者,说这3个人敲诈,是指在鲍老板超市里发生的那次“打假”,其他超市的几起案例暂时无法追究。也就是说,打假和敲诈之间的确是有界限的。浙江泽厚律师事务所徐伟新律师认为,警方如此处理相对合理。在他看来,超市的消费者可以分成两类人,一种是正常的消费者,还有一种就是俗称的“知假买假”。不过,这“知假买假”的人中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其目的为举报、监督和净化市场秩序,依法主张索赔的权利,自然是够不上敲诈勒索的,相反还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另一种是索赔金额超出了依据法律可以支持的额度,而且在处置过程中对店家进行威胁或者恐吓,一般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他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可以视作敲诈勒索。本报通讯员&王莹&本报记者&傅颖杰
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wz-yelipeng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温州新闻推荐
网易温州访谈间
&select name="site" class="left"&
&option value="网易" selected="selected"&新闻&/option&
&option value=""&网页&/option&腾讯客服-服务开通查询专区
请您登录账户!
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多贴心服务
&包月业务列表
您的QQ已开通以下服务
未开通的QQ服务
请用以上手机编辑短信 YZ# 发送至
获取短信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下侧图中字符:
短信费用与您所在地区普通短信资费一致(一般为0.1元/条)。
请用以上手机编辑短信 YZ# 发送至
获取短信验证码。
短信验证码:
下侧图中字符:
手机号码:
1、目前仅支持移动用户和联通用户,请输入准确的手机号码。2、使用“其它手机解除冻结状态”仅关闭您业务的冻结状态,无法恢复您的业务,如需开通该业务,请选择“重新开通”。
移动:编辑0000发送到10086或
电信:编辑0000发送到10000
联通:编辑CX到
步骤二 . 按运营商下发的指引进行回复,完成业务退订
温馨提示:
退订成功后,下月起运营商不再扣除费用。如退订失败,请联系本地的运营商(移动10086,联通10010,电信10000)为您操作。退订当月内,使用原开通方式重新开通此业务不会重复扣费。
请用以上手机编辑短信发送至 获取短信验证码。
已发送短信,查看结果
不支持更换支付方式,服务到期后可选择其他方式支付。
手机开通的包月服务:
可以更换支付方式,但需要先把手机开通的服务关闭后,再选择其他方式开通。
如手机当月已产生服务费用,更换其他方式会产生两次服务费,建议等到扣费日时关闭业务 再选择其他方式开通。
关注微信公众号
向腾讯客服提问
财付通、手Q钱包专线
微信支付、理财通专线人心理的那些事儿人心理的那些事儿关于人的心理,还会夹点互联网进去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对精益创业的一些理解,“就是做心理学实验嘛”&,&author&:&yang-zheng-91&,&content&:&【以下是个人对于精益创业的理解,并非读书笔记,所以可(xia)信(shuo)度(bu)不(fu)高(ze),仅供参考】\u003Cbr\u003E\u003Cp\u003E精益创业的书即使很多人没看过,但是至少听说过这个理念,不少人也总爱把它挂在嘴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两年多前读这本书时确实感觉获益匪浅,现在仍然相信精益创业的逻辑和理念是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行的。分享一些个人的理解,欢迎讨论指正。\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精益创业的精髓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时间、金钱)去不断试错,找到正确的方向。\u003Cbr\u003E最核心的就是研发—测量—学习反馈闭环。\u003Cbr\u003E最需要避免的就是太多的“在会议室中制定战略”,希望通过“白板上的完整计划”来达到成功。\u003Cbr\u003E\u003Cimg src=\&9ec069fe13cdfdd.jpg\& data-rawwidth=\&1160\& data-rawheight=\&751\&\u003E(图片来自网络)\u003Cbr\u003E\u003Ch2\u003E“其实就是做心理学实验嘛”\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要把所有的未经过数据验证的观点、想法、创意,当做“假设”,因为团队中所有的人都有局限性,想法都只是基于自己对行业和用户的认识,代表的都是某一个很有局限性的群体。大部分的假设都是错的,至少是细节上不完善的,创业其实就是不断的验证假设的正确性、修改假设和细节的过程。\u003Cbr\u003E\u003Cbr\u003E验证假设的方法就是通过最小的成本(MVP最小可用产品)去展开“实验”,一般成本很小就可以验证假设的方法有以下几个:\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报名、预售:如果不知道一个产品或者服务是否会有市场,就可以在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之前,就做适当的推广,吸引一批用户到特定的报名、预售网页上,如果有一定比例的人点击了报名、排队,那么说明有真实需求并且有付费意愿;\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人工代替系统的开发:例如,在没有外卖APP的时候,不知道人们是否会接受这个服务,如果开始就谈合作饭店、开发CRM系统成本太大,可以只做一层皮,拿几家饭店的菜单做个简单的页面,用户输入手机号之后其实是创业团队的人去带饭店买饭打包送餐。\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现在甚至可以通过“众筹”等等方法,发挥创造力。\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如果发现“实验”结果不理想,未必是假设完全错了,也有可能是细节问题,有时候呈现方式、规则都会影响结果,这时候需要结合一些访谈来挖掘“实验”失败的真正原因。\u003Cbr\u003E也可以通过同时做一系列的“实验”来帮助更彻底的验证假设,对几个关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开检验,例如:\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同时设置免费、不同价格,通过不同渠道,观察价格的影响;\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同时通过微信、网页等渠道提供服务;\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举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例子,如果我想通过实验来验证“旅游会让人更加开心”这样一个假设,就需要先把“旅游”中可能影响人心情的因素都列出来,把人分成不同的实验组,然后让他们去体验,然后测量是否更加开心了,例如在不同的天气、不同类型的旅游点、与不同的旅伴一起、有不同的预算金额等。最后才可以得出“什么样条件下的旅游会让人更加开心”这样的结论。\u003Cbr\u003E另外,心理学实验中还有一个“控制变量”的概念,即不是假设的一部分,却也会影响结果,就需要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这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少量的用户尝试是不够的,如果将以后的产品或服务的传播主要途径定位在口碑传播的话,那么“实验”期间的用户量数据应该是快速增长的,否则也不能说假设成立,因为用户体验了服务之后并没有传播的意愿,还是无法快速做大。\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判断一个“实验”成败依靠的是数据,数据指标的设置至关重要,需要避免使用一些又迷惑性的、实际无法反应问题的指标:\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累积用户数\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累积营收\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累积下载量\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这些指标的自然增长会让数据看起来很乐观,掩盖了问题,真正能反应一个模式是否“健康”的应该是更能反映业务发展本质的指标:\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用户的增长率,一个新业务,如果第一个月有1万用户,第二个月只新增1万用户,那么就是增长乏力的;\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转化率,如果转化率无法达到一定水平,说明模式存在问题或改进空间;\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在实验的规划阶段,就需要想好通过哪些指标可以更好验证这次的假设的真实性,并且,需要设置好这些指标的目标值,达到这些目标值才说明假设成立,模式是正确的。\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实验”是真实的用户“行为”,最为真实,其他一些调研方法会效果稍差,因为调研只能得到用户的“态度”,很多时候用户说的和实际做的是有差异的。\u003Cbr\u003E获得用户态度可以通过:\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问卷\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访谈\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这些方法需要结合起来使用,各有各的用处。&,&updated&:new Date(&T17:11:5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1:11:5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9ec069fe13cdfdd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8},&&:{&title&:&心理学的一些小知识(1)&,&author&:&yang-zheng-91&,&content&:&最近没时间写出“有价值”的东西,突然想到,其实最初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有很多让我感觉“原来如此”的小知识,可以来分享给大家。\u003Cp\u003E这些小知识都很有趣,虽然未必能有什么用处,但是让我理解了很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背后的原理,也算是学习心理学的一个初心吧。\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1,在黑暗中,眼睛的余光往往可以看到注视时看不到的东西。\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从小我就发现,特别黑的屋里走路或者找电灯开关的时候,直视的时候看不见东西,而用余光却可以看到障碍物。这是因为人类眼睛中有两种感受器,棒体细胞和椎体细胞,它们的分工是不同的,棒体细胞负责感受明暗,它对光更加敏感,椎体细胞负责观察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它对光不是那么敏感。那么为什么黑暗中直视看不见的东西用余光可以看到呢?这个比较容易猜到了,因为棒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外围,而锥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也就是说,当我们注视一个东西的时候,往往是锥体细胞在起作用,这时候能够很好地分辨细节与颜色,而黑暗中光照不足,锥体细胞无法工作,用余光可以使棒体细胞帮助我们看到微弱的光源、反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人的视觉中还存在盲点,是视神经穿过视网膜的地方,这里没有视觉细胞,但是人脑把这个给补偿了,所以我们正常情况下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而是看到一个完整的画面,想找到它非常简单,画两个间距10cm左右的点在纸上,闭上左眼,右眼盯住左边的点,前后移动纸片,会发现余光中的右边的点在某个距离范围内会消失掉,因为它此时反射的光打在了盲点上。这还是初中一篇英文阅读中学到的。\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2,智商是如何计算的?130算是多高的智商?180算是多高?\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智商并不是像长度那样自然存在的物理量,而是人类构建出来的概念。常用的智商测量量表是韦氏量表,通过各个方面的题目的得分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商。韦氏量表的得分是基于常模的,意思是它并不代表一个绝对值,而是代表你在人群中的百分比。人类智商是像下图那样的正态分布,也就是大部分人智力一般,差异不大,少量人特别聪明或特别笨。平均值被定义为100分,即一个智商100的人恰好是中等智商,比50%的人聪明比50%的人笨;一个标准差是15分,如果智商130,就比平均高了两个标准差,那么比大概98%的人都要聪明,如果是180呢?那么就突破天际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下图片来自wikipedia:\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96c084418bfdaccbe70d119a9a9290bf.png\& data-rawwidth=\&882\& data-rawheight=\&546\&\u003E\u003Ch2\u003E3,舌头的不同部位对不同的味觉灵敏。\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与视觉一样,人的味觉感受细胞也有不同种类,分别对应甜、咸、酸、苦四个味道(麻、辣不是味觉在起作用),他们的分布也是不同的,造成我们的舌头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敏感,舌尖对甜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下次吃糖、喝咖啡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仅仅用舌尖是很难感受到苦味的,而把糖放在舌根附近是感受不到多少甜味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图来自网络\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83eb7df1a.png\& data-rawwidth=\&1126\& data-rawheight=\&1138\&\u003E&,&updated&:new Date(&T09:12:3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0,&likeCount&:4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12:3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0,&likesCount&:43},&&:{&title&:&聊天机器人chatbot,可以做些啥&,&author&:&yang-zheng-91&,&content&:&\u003Cp\u003E感谢大家的支持,我的这个专栏已经有两万多人关注了,可是我只有三千多关注,麻烦点下关注喽\u003C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people\u002F40e7c906f413e75bdd6e291e7436588a\& data-hash=\&40e7c906f413e75bdd6e291e7436588a\& data-hovercard=\&p$b$40e7c906f413e75bdd6e291e7436588a\&\u003E@杨铮\u003C\u002Fa\u003E 。\u003Cbr\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bfb01f4f524a.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37\& data-rawheight=\&268\&\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聊天机器人chatbot正当风口,美国已经遍地开花了,Facebook、Google最近都发布会上,chatbot都是战略级的重头戏,Slack、Amazon也早就有了chatbot相关功能、产品。chatbot其实大家都不陌生,没什么人真正在用的Siri,因为奶茶站台而被大家记住的微软小冰(反正我是这样记住的),百度出品的没有什么个性的小度,人人网上的小黄鸡,这些都是chatbot。甚至标准放宽些,游戏里的NPC、一些app里面永远不能解决问题的机器人客服,也都是chatbot。\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前些天微信上线了官方聊天机器人小微,战场更加热闹了。】\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图灵大神六十多年前就提出来的想法,已经有无数人去尝试,为什么现在突然火了呢?导火索大概是硅谷的同行们看到微信这么牛,一个IM应用竟然被中国人玩出了这么多花样,又是公众号,又是服务号,既能做客服、信息分发,甚至还能直接做交易、电商,简直惊呆了。根本原因我想还是之前一直制约chatbot的技术问题,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这些炫酷(我不懂)的领域不断的进步下,有了短期内突破的可能吧。技术我不懂,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最近一直在YY。\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一个看过一点科幻小说、电影的人,很喜欢幻想科技能够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尤其是社会和\&人\&会在科技影响下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作为一个心理学毕业生、用户研究人员,这也可能会是一个有趣且有价值的事业。下面我就带着大家开开脑洞吧,聊聊chatbot可以做什么,为什么需要chatbot,以及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社会和\&人\&本身。\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聊天机器人(chatbot)可以做什么?\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1,客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容易想到的,一定是客服,很多互联网企业为了保证服务质量,需要建立庞大的客服团队,处理退货、投诉、咨询等一系列事情,这些事情的特点就是重复性强,虽然每天接到的电话数以万计,但统计一下就会发现无非是几种主要的情况,客服人员的工作就是按照类似“操作手册”的东西找到对应事件的处理方法,这些恰恰是机器人可以毫不费力解决的事情。当然总会存在一些状况是现在还比较蠢萌的机器人无法解决的,但是这个占比会是多少呢,10%,20%?可以节省掉大部分的客服人工成本,想想都让人激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助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们一直在努力尝试打造私人电子助理,像Siri和cortana,还有现在Slack里面的一些bots。我认为,所谓助理,初级一些的说,无论电子的还是现实中的,就是帮助老板把一些机械性、ROI低、无需太多决策的事情处理掉,老板说我要和某某、某某开会,简单的一句话,老板就回去下自己的大棋了,助理需要先看老板空闲时间段、和某某沟通时间、订会议室、发会议通知等等,最后时间到了提醒一下老板,都是琐碎事情。电子助理的存在价值也是类似,能理解人类口语表达的命令,并执行一系列操作,省去的是人自己打开各种APP点来点去的麻烦。现在美国已经有了可以帮助组织会议的chatbot(好像背后还是需要人工进行干预),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可以完成包含步骤更加复杂的任务。现在使用Siri的优势还不是特别明显,例如打电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Siri:启动Siri-说“给某某打电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己操作:点击电话-找到联系人(如果不是常用联系人需要通讯录-搜索)-点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差别不是特别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APP的进化,conversational UI\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目前的图像界面并不是特别好的人机交互方式,无论如何优化用户体验设计,任何一个APP的交互总是有学习成本的,而且必须按照APP的逻辑,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执行,把一个完整的意图切割成每个步骤都明确无歧义的流程(我想发朋友圈:打开微信-点击发现-点击朋友圈-点击照相机icon-选择拍照。。。。),想想多麻烦,这种组织形式很不自然,只是大家早就习惯了。想想是否可以这样呢,告诉微信我想发朋友圈,就直接打开相机进入拍照功能,是不是方便很多?其实conversational UI早就存在了,就是微信里的一些服务号、运营商的短信查询服务,例如我想看看还有多少话费余额、信用卡账单,如果下载APP,我可能需要在一堆入口里找到,经过四五次点击,才能看到想要的信息,而通过微信和短信,只要输入话费、账单这样简单的关键词,就会收到所需要的信息。说话对人来说是最自然的事情,用自然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是不需要任何学习的,chatbot的这个优势,是无论图像界面如何研究人类的心智模型都无法追赶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倒并不认为未来就会用对话界面完全取代图像界面,两者各有优势,未来会以混合的形式存在,各司其职,图像界面未来的比重不会很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人类接入电子世界的入口,独立的APP消失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面说到了chatbot会进入APP,带来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再说远些,既然能够在某个APP中替代图像界面,那么是否可以在操作系统层面替代图像界面呢?我认为完全可以,和上面的逻辑类似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且还有另外一层,APP们是否还有独立存在的必要?作为一个不是很喜欢买买买的人,我的手机上装了很多电商APP,我还需要记住买百货用1号店,买书用亚马逊,买电器用京东,买其他东西用淘宝。。。。。不排除有些人以此为乐,我是觉得挺麻烦的,我的一个买东西的需求,被切割成了很多种类,分散到各个APP中,在现实世界可以理解,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不可能有一个地方卖所有的东西,即使有,也没有街边小店覆盖广,而网络不一样,不需要考虑店面的容积和与我的物理距离。当我想要买某个东西的时候,需求只有一个——买到物美价廉服务好的某个东西,至于通过哪个平台,对我来说关系不大,那么这样发展下去,电商是否就会回归其本质——购物服务,而不再需要APP这层皮作为介质。广义来说,所有的APP提供的都是某种服务,而APP只是传递服务的一种方式、媒介,未来有了系统级的chatbot入口,能够精确理解人输入的自然语言需求,并直接调用各个公司的服务,那么各个公司也就只需要提供服务,不需要提供APP的。移动互联网之所以是个大市场,因为它改变了很多行业公司进行服务分发的渠道和提供服务的方式,这种改变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下一个变革应该不远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bonus!网恋对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想不久的以后,一定可以看到宅男爱上某个chatbot的新闻,等着吧。\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其他\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机器人会让我们失业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AI的出现确实会威胁到很多从事技术含量降低工作的人的饭碗,就像汽车的出现抢了黄包车夫的饭碗、收割机的出现抢了割麦人饭碗一样,短期内当然会造成一部分人的痛苦,但是长期来说,技术革新带来的效率提高,只会让人类有更多的物质享受,或者更多的休闲时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机器人有可能毁灭人类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觉得还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甚至物联网,到时候一个强大的AI控制了互联网就等于控制了人类社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就扯这么多吧,有空再扯。\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0:40:0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likeCount&:2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8:40:0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b03da4cacf29b4572fce17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likesCount&:24},&&:{&title&:&关于人工智能,你想知道些什么呢?&,&author&:&yang-zheng-91&,&content&:&\u003Cp\u003E转眼之间,这个专栏已经有两千多人关注了,感觉自己的知识还是有人感兴趣的,高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过最近实在是太忙了,已经很久没有更新文章,感觉对不起两千多个求知的小伙伴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估计下周末会有一些时间,想写点东西,各位小伙伴想知道些什么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u003Cu\u003E我是心理学毕业的,在做互联网行业的用户研究,最近对人工智能关注比较多,所以,想知道了解以上三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直接在评论中留言。\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没人留言怎么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就尴尬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73dd79d5c64ea44e4bc501f.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69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所以,请留言吧\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3:42:1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likeCount&: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1:42:17+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3.zhimg.com\u002F9b06448becd4384f7adf40e85ed04537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likesCount&:1},&&:{&title&:&大家都会喜欢机器人的陪伴,就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系列之一)&,&author&:&yang-zheng-91&,&content&:&\u003Ch2\u003E前言\u003Cbr\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感谢大家的支持,我的这个专栏已经有两万多人关注了,可是我只有三千多关注,麻烦点下关注喽\u003C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people\u002F40e7c906f413e75bdd6e291e7436588a\& data-hash=\&40e7c906f413e75bdd6e291e7436588a\& data-hovercard=\&p$b$40e7c906f413e75bdd6e291e7436588a\&\u003E@杨铮\u003C\u002Fa\u003E 。\u003Cbr\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bfb01f4f524a.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37\& data-rawheight=\&268\&\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工智能看似是一个工程学问题,实际上和心理学有非常紧密的联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人类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创造智能的摸索过程中更加理解人类的智能,回答“我是谁”这样一个终极问题;\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借助于心理学对于人类的神经系统、认知系统的研究,人类大脑之精妙,是人工智能学习的宝库;\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思维的本质是什么?自我意识是如何产生的?这些人类追问了几千年的问题,需要人工智能和心理学一起来解答。(与之相关的问题,人工智能会产生思维和自我意识吗?已经在太多的哲学、科幻作品中被反复探讨,其中像阿西莫夫的《我,机器人》、菲利普·迪克的《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即银翼杀手,等小说改编的电影都成了经典;)\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人工智能将会给人类的心理和社会带来哪些影响?未来人类如何在社会中与人工智能共处,甚至在肉体和心理上共生?\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人工智能是否会产生类似人类的道德感、情感等“非智力”的心理特征?\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这个列表可以无限的延长下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些问题看似太科幻、与我们普通人毫无关系,但是随着库兹韦尔预测的“奇点”的临近,人工智能将会深刻改变我们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和思考也变得很有实际价值。\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eeabcc0df10524dfc56b55f18c25e6bc.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252\&\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先来聊聊一个不久之后就会发生的事情:\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u003E\u003Cb\u003E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些人工智能小伙伴,我们会很喜欢他们\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人类的社会性与孤独感\u003Cbr\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都知道,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社会性给原始人类带来了生存优势,人类个体生存技能低下,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厚实的皮毛,只有群体团结协作才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自然选择让人类喜欢社交和群居,群体越大,生存优势越大,就这样从群落形成村寨,演化为城镇、国家。\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这种群居的生存优势在今天变得不再必要。\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随着科技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人类的生存不再需要如此紧密的协作,在农业社会,人们以村落、氏族为单位生活,而现代人们则以家庭为单位,家庭之间互相依赖的减小,导致个体越来越独立,在大城市这种趋势尤为明显;\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人类的进化是极其缓慢的,百万年来形成的社会性不会在短短几百年内消失,所以现代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u003Cu\u003E\u003Cb\u003E孤独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d1659b95edb2c27e2959fc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2\&\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适应了群居生活的人类,天生有社交的需求,倾诉的需求,需要被理解和支持,在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中,社交需求仅排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面。\u003Cu\u003E\u003Cb\u003E孤独感则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抑郁、焦虑等问题。\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孤独的现代人,通过饲养宠物获得陪伴的感觉,如今中国的宠物猫、狗的数量已经过亿只,根据一个样本万人以上的调研,96.8%的主人把宠物当做亲人、朋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社交网络则是人们在通过技术手段对抗孤独感,人们有多么害怕孤独呢?以微信的数据为例,截止2016年3月,微信用户数接近7亿,九成用户每天使用微信,六成以上每天打开超过十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时间超过1小时,61.4%的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我们不停地刷朋友圈,给好友的生活点赞,发朋友圈,等着好友点赞,这些都说明了在个体性越来越强的年代,人们通过技术减少孤独感的需求有多么强烈。\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我们要利用技术改善人类的社交质量\u003Cbr\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随着网络对人类社会、个体心理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催生了一个心理学分支——网络心理学(Cyberpsychology),研究与网络等新技术相关的人类心理和行为,而我的毕业论文恰好就属于这个方向。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我深知网络社交“是把双刃剑”,它可以帮助人类更加便捷地进行社交,降低社交难度和成本,减轻孤独感,同时也可能让人依赖网络社交,进而减少现实中的社交(有些人认为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社交)。\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b685b3e48abf05c53d056f134ad9314e.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815\&\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对此我的想法是,生产力升级带来的社会结构变革是无法逆转的,无论如何厌倦现代人情冷漠、向往曾经邻里之间的亲密,人类注定无法回到集体生活的“田园时代”,甚至连家庭这样一个基础的社会单元的组成人数也正在不断减少,此时\u003Cu\u003E\u003Cb\u003E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利用技术提高人们的社交质量\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u003E\u003Cb\u003E而社交质量的判断标准应该是能否给人类带来可持续的归属感、快乐、幸福感,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 \u003Cu\u003E\u003Cb\u003E社交质量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发生在网络上还是现实中\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对于一群忙于工作的好友,几个月才能凑一次的聚会,无法替代每天在微信群里相互吐槽带来的快乐;只在网络中有交流的知己,也比在现实中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的所谓朋友好很多吧;在网上有很多话,见了面却不知道聊什么,这种情况也不少见。\u003Cbr\u003E同样,\u003Cu\u003E\u003Cb\u003E社交质量的好坏,在未来,甚至不取决于对方是不是人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u003Cbr\u003E是的,我是在说,人类会和机器人成为好朋友。\u003Cbr\u003E你可能觉得我在开玩笑,确实,大多数人暂时无法接受这样的观点,“我怎么会把机器人当做朋友呢?机器人不是人啊,朋友应该是人才对吧?”\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我将用心理学告诉大家,\u003Cu\u003E\u003Cb\u003E我们会很容易把机器人作为朋友,因为这是人类的本能决定的。\u003Cbr\u003E\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u003Cbr\u003E(当然,前提是机器人不像现在这么傻,不过很快就会有非常聪明的机器人出现了,anyway,这不是今天的重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anthropomorphism—我们很容易本能地把机器人当成人类\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u\u003E\u003Cb\u003Eanthropomorphism,译作拟人化、拟人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他描述了一种发生在我们(除了自闭症患者之外)\u003Cu\u003E\u003Cb\u003E每个人身上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即对一些动物、物体赋予人类特有的属性和特征。\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这一本能存在的最早证据可以追溯到四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形动物雕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拟人化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每个儿童都会对着玩具说话,把它们当做真人一样的朋友;\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上面提到的人们将宠物猫、狗视作亲人、朋友也是,主人都会说自己的宠物“通人性”、“听得懂人话”,宠物的种种行为也被用与人类相同的思维和动机去解释;\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很多人会给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物品起名字,甚至赋予这个物品独特的脾气秉性;\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在历史上,人们曾长期相信“万物有灵”,这就是图腾崇拜、神话故事的来源,直到现在的一些文明、宗教和哲学流派还相信“泛灵论”;\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img src=\&0a190e21c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62\&\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拟人化在心理学中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认知偏见(cognitive bias,详情请看我前面的文章\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refer=jimyoung\&\u003E人类理性的局限,认知偏见 - 人心理的那些事儿 - 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像很多其他认知偏见一样,它是人类用自己熟悉的模式、规则对周围世界进行快速的判断、理解和预测,虽然并不总是正确,但也是人类进化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认知特征。并且,作为几百万年进化的结果,\u003Cu\u003E\u003Cb\u003E它是无意识的自动过程,很难受理智控制。\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说到认知偏见,推荐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的书《思考,快与慢》,人类真的很“不理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人类进化出的一种本能,\u003Cu\u003E\u003Cb\u003E拟人化不仅是一种认知策略,也是一种应对孤独感、维持心理健康状态的手段\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u\u003E,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Tom Hanks主演的电影《荒岛余生》中,因为空难流落荒岛的主人公给一个排球画上了脸,取了名字,当做朋友一样每天说话,这样才没有在漫长的孤独中发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机器人不是人”而声称不会愿意和机器人做朋友,但是当他们不受理智控制的潜意识认为机器人真的拥有人类的智能、情感、道德、自我意识等一切特征的时候,还会存在多大的抵触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电影《Her》中,主人公爱上人工智能的情节并非仅仅是编剧脑洞大开,而是有切实的心理学基础。别说电影中那个有着性感嗓音、善解人意、万种风情的人工智能Samantha,即使以目前的技术可以实现的“不那么智能的”聊天机器人,也已经俘获了许多用户的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未来的几年中,人工智能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像人”,并快速融入大家的生活中,这将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在此就不赘述了,留给大家畅想吧。\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f4c533d949b262f595b2b757e7e6baa1.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98\& data-rawheight=\&757\&\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Facebook、微信等产品从出现到变成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都只用了不到5年之间,而下一个变革也快来了,与机器人做朋友,你准备好了吗?\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15:57:3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59,&likeCount&:17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3:57:32+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1c395fdbe3c74c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59,&likesCount&:178},&&:{&title&:&我们为何社交,我们如何社交(社交系列文章之一)&,&author&:&yang-zheng-91&,&content&:&x\u003Cbr\u003E\u003Ch2\u003E前言\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本篇是一系列社交方面的文章的第一篇。后面还计划讲到网络社交,人与机器人的社交等,首先我们先聊聊现实生活中的社交。\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社交是人类的天性,对于人类个体是非常重要的;\u003Cbr\u003E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社交网络的普及,人类的社交也会经历不断的变化,会有不同特征。反过来,这些不同的社交形式,也在影响着人类本身,从社会形态、文化,到个体心理、行为等;\u003Cbr\u003E而在未来的与机器人相处和交流的时代,又会有哪些改变发生呢?\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人与人的社交规律、规则\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大家对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都很熟悉了,稍微解释一下,越是下面的需求越基础,人们首先会追求基础需求的满足,在下面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之后,才会考虑上面一层需求,并且越是下面的需求包含的“能量”越大;\u003Cbr\u003E社交需求在其中是紧随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可见其重要性;\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a8bcde5e5dcfcd127c1e.pn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37\&\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社交是提升幸福感的最重要手段,比金钱更加重要(前提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有一个非常著名的TED演讲,演讲者是哈佛的教授Robert Waldinger,他介绍了一个非常难得的纵向实验,一个哈佛的研究小组,历经75年,跟踪研究742名被试的工作、家庭生活、健康情况等,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研究结论是,良好的社交关系能让人更加幸福和健康,比名利更加有效(有很多研究和数据表明,简单的经济发展并不一定会带来更多幸福感,但是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必不可少的)。\u003Cbr\u003E(图片来自TED)\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31f5f034ea3e32fda27d4.png\& data-rawwidth=\&1318\& data-rawheight=\&886\&\u003E\u003Cbr\u003E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视频:\u003Cbr\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www.ted.com\u002Ftalks\u002Frobert_waldinger_what_makes_a_good_life_lessons_from_the_longest_study_on_happiness?language=en\& class=\&\&\u003Ehttps:\u002F\u002Fwww.ted.com\u002Ftalks\u002Frobert_waldinger_what_makes_a_good_life_lessons_from_the_longest_study_on_happiness?language=en\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这是演讲稿:\u003Cbr\u003E\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www.ted.com\u002Ftalks\u002Frobert_waldinger_what_makes_a_good_life_lessons_from_the_longest_study_on_happiness\u002Ftranscript\& class=\&\&\u003Ehttps:\u002F\u002Fwww.ted.com\u002Ftalks\u002Frobert_waldinger_what_makes_a_good_life_lessons_from_the_longest_study_on_happiness\u002Ftranscript\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为什么会有社交需求?\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每一种人类本能的产生,大概都可以从生存和进化的角度解释,虽然这种解释感觉有点偷懒;\u003Cbr\u003E简单来说,世界太残酷,人类又太弱小,如果不合作就无法生存,这一点深深地印在了人类的基因中。对于单体生存能力较弱的人类来说,离开群体无法生存,因此进化出了协作、群居的特性,即对社交的本能的需求;\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社交需求有哪些表现?得不到满足会怎样?\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社交需求作为一种基础的本能,其实不用过多介绍,我们每个人都有深刻的体会:\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一个人待久了会感到寂寞;\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我们希望加入群体,获得归属感;\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我们希望被理解,被认可,被接纳;\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我们希望得到称赞、尊敬,获得地位;\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我们希望得到社会支持,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得到帮助,在悲伤时可以获得安慰;\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我们的快乐需要和人分享,悲伤需要找人倾诉;\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我们希望将自己的观点分享给他人,希望获得赞同,希望说服他人(对,就是说知乎);\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社交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孤独是一种很痛苦的状态,因为缺乏社交还有可能导致抑郁,这些大家应该都懂,不多说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社交重要的影响因素\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既然社交如此重要,心理学当然会对其进行大量的研究,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着人们的社交行为呢?社交又会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有哪些影响?下面先介绍一些研究社交时常用的变量。\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人格特质:内外倾性\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外倾性是大五人格理论的一部分,描述的是个体在人际互动中表现的动机和主动性,以及寻求刺激和获得愉悦感的特质。外倾性的特征表现为有活力,积极主动,性格外向,喜欢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倾向于从外部世界获得刺激,乐观自信,充满热情。而外倾性较低的个体则往往表现得安静沉稳,喜好沉思,对于社会交往和群体活动的需求较少,然而这并不是因为社交焦虑或者社交自我效能感低,只是因为外倾性较低的个体需要较少的外部刺激,偏好独处。\u003Cbr\u003E在应用较为广泛的测量大五人格的NEO-PI-R量表中,外倾性被分为6个维度:\u003Cbr\u003E\u003Cb\u003E热情性(Warmth):\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快乐的能力和表现出的热情友善。热情性高的个体能够从社交中获得快乐,对待他人更加友善和热情,关心他人,并与他人建立相互的感情依赖。\u003Cbr\u003E\u003Cb\u003E乐群性(Gregariousness):\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是指个体对于与他人相处的需求强弱。乐群性得分较高的个体不能忍受长时间的独处,有强烈的社交需求,倾向于与他人一起从事娱乐和工作等活动,喜欢人多的社交场合。\u003Cbr\u003E\u003Cb\u003E自我肯定(Assertiveness):\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是指个体对自己立场的坚定性、领导欲望和支配欲望。自我肯定得分较高的个体能够更加坚持自己的立场,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利,喜欢在社交中起主导作用,乐于在组织和团体中担任领导并指挥他人。\u003Cbr\u003E\u003Cb\u003E活跃性(Activity):\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是指个体生活中精力充沛、做事迅速和繁忙的程度。活跃性得分较高的个体经常感到充满活力,精力旺盛,生活总是匆匆忙忙闲不下来, 很少感觉疲倦。\u003Cbr\u003E\u003Cb\u003E刺激追寻( Excitement-seeking):\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是指个体对外部刺激的需求。刺激追寻得 分较高的个体对外部刺激需求较高,需要各种方式得到刺激,例如赌博、冒险、感官刺激等,因此在社交中会寻求更多的新鲜感,尝试与不同人交往,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u003Cbr\u003E\u003Cb\u003E正性情绪(Positive Emotions):\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是指个体感受到愉快、兴奋和快乐等情绪的频率。正性情绪得分较高的个体会经常感受到快乐,心情愉悦,乐观并且高兴。\u003Cbr\u003E外倾性会影响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和个体的孤独感。外倾性得分高的个体有更强烈的动机参与社交活动,建立更多和更深入的人际关系,因此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在生活中的孤独感也会更少。\u003Cbr\u003E外倾性是影响个体的社交网络使用行为的重要因素。\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社交焦虑\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对于社交有强烈的畏惧或者紧张的情绪反应,并表现出对社交的回避。具体表现为害怕被别人关注,害怕与别人对视,在他人面前过度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害怕自己在被别人仔细观察, 担心自己在社交中的言行会使自己出丑。社交焦虑个体更加害怕在社交过程中他人的负面评价,同时倾向于消极评价自己的社交表现,对他人存在过分警惕心理,更倾向于避免社交活动。\u003Cbr\u003E缺乏社交技能和消极的自我评价可能是形成社交焦虑的主要原因;\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社会支持\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交中获取的人际资源。社会支持可能来自于家人、朋友或者同学等,当个体在生活、工作或者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寻求帮助,当遇到烦恼和忧虑时,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得到理解和安慰,社会支持可以起到压力缓冲的作用,有助于个体更加顺利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苦恼,对克服苦难、应对压力环境和保持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支持在帮助个体面对疾病、生活变故等方面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当个体患有慢性疾病、遭受性侵犯、患有精神疾病时,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降低其他问题出现的概率。\u003Cbr\u003E获得社会支持是人们重要的社交需求和动机来源。\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孤独感\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孤独感是指当个体感受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存在差距时产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和体验。孤独感是个体感到社交关系网络不足时产生的不愉快体验,这种不足包括数量上的不足和质量上的不足,例如缺少朋友,缺少关怀,或者与家人和朋友交往不够深入, 亲密感不足,都会导致个体产生孤独感。孤独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与客观上的社交缺失存在差别,但是两者又密切相关。\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社交自我效能感\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 己成功完成某件任务的自信程度,而不是指完成此任务所需技能的高低水平。\u003Cbr\u003E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对自己行为的选择,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倾向于选择难度大的任务;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能否坚持自己的行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在困难面前会更加坚持,不会轻易放弃。\u003Cbr\u003E社交自我效能感是一种特定领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社交中获得 和维持人际关系能力的信念。社交自我效能感较强的人在社交中会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更加积极地与他人建立关系,并通过各种方式维护社交关系。在遇到社交中的困难时,社交自我效能感较强的个体会更加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通过努力维持社交关系,而不会出现回避问题和退缩的情况。社交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到言语说服、成功或挫折经验、情绪唤起、替代经验等因素的影响。\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人们在社交中是如何建立亲密感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这里简单介绍几个理论,主要解释社交中互动和关系建立的规律;\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social exchange theory,社交也是在“做交易”\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社会交换理论用经济理论类比人类的社交行为,认为人们在社交中的选择和决策,也是基于对投入和产出的算计,用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多的回报;\u003Cbr\u003E注意,这里的投入和产出并不特指经济方面的,在社交方面,投入更多时候是指时间、精力、感情,而产出也是社交方面的激励,比如归属感、陪伴、社会支持等;\u003Cbr\u003E像很多心理理论一样,社会交换的作用过程很多时候是无意识的,即在本身并没有觉察的时候自动完成,我们并不会在社交中时刻打着小算盘,但是它的影响却几乎无处不在,例子大家自己想吧。\u003Cbr\u003E虽然照搬研究经济行为的方法研究社交是一定存在问题的,但是这种类比确实可以解释很多行为;\u003Cbr\u003E我们翻开咪蒙的公众号,从几篇文章的题目来看,社交确实有很浓的交易特征,例如第一篇著名的致贱人就是,咪蒙的文章能在朋友圈火起来,很大程度因为说出了很多人的想法:\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图片来自咪蒙公众号截图)\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603b1b113dccee547a63.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1280\&\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self-disclosure与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相互表露对于推进社交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自我表露是指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想法、感受、目标、挫折、成功、理想、喜好等;\u003Cbr\u003E自我表露是一种本能的需求,但是我们并不会对任何人都随意表露,我们的社交是分层的,有几个闺蜜、死党(一般人有2-6个),有一些好朋友,有很多普通朋友,有一大堆泛泛之交(像下面这幅图一样);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亲密程度,调整表露的内容;\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图片来自Paul Adams, UX designer at Google, \u003Ci\u003EThe Real Life Social Network\u003C\u002Fi\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a72432bac730a.png\& data-rawwidth=\&712\& data-rawheight=\&622\&\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而根据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人们的社交关系、亲密感都是慢慢建立的,在刚认识的时候,我们会说“破冰”、“getting to know each other”等,即最初阶段主要是获得基本的了解,建立初步的关系;\u003Cbr\u003E与刚认识的人,我们不会聊很私人的事情,不熟的人跑过来跟你聊感情问题,你一定会觉得很奇怪;我们会根据社交准则,聊聊家乡、美食、旅游、娱乐等无关痛痒的、“安全”的话题;随着关系的亲密,谈论的内容才会更加深入和私密;\u003Cbr\u003E也就是说,人们在社交中的自我表露程度,是和关系的亲密度相关的,而且两者相互影响,亲密关系让人在表露时更少顾虑,更愿意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而恰当的相互表露(reciprocate disclosure)又能够推动关系更加亲密;\u003Cbr\u003E因为不同性格、不同动机的人在社交中的自我表露积极性是不同的,最终还是需要双方在多次交互中相互适应对方节奏,大家在这么多年的交友经历中一定都遇到过这种磨合阶段,也遇到过“自来熟”得让你尴尬的人,遇到过矜持得让你抓狂的人。\u003Cbr\u003E根据社会交换理论,相互表露(reciprocate disclosure)的发生可能存在一方较为主动,但永远不是单方面的行为,如果仅仅一方非常积极表露,超出了另一方可以接受的范围、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那么积极的一方会接收到这个信号并适当调整,而较不积极的一方也会去适应对方的节奏。\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社交如此的重要,有如此的复杂;\u003Cp\u003E它如此重要,我们不得不思考科技的发展究竟会怎样影响它,又进而如何影响我们自身;它如此复杂,所以很多人不会思考这个问题,身处巨大的变革中而没有觉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一篇我会介绍未来社交的特征,以及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我们为什么会对朋友圈着迷?什么样的信息容易在朋友圈传播?请看下篇文章。\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9:57:5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5,&likeCount&:6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57:53+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31f5f034ea3e32fda27d4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5,&likesCount&:62},&&:{&title&:&网络社交带来的改变(社交系列文章之二)&,&author&:&yang-zheng-91&,&content&:&社交网络出现这么多年,尤其是移动化之后,早就成为了人们社交的重要部分。\u003Cbr\u003E我们沉迷网络社交,利用网络社交,同时被网络社交改变。\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网络社交有哪些特点?\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网络社交发展了这么多年,分类太多太复杂,SNS、IM、陌生人社交、熟人社交、文字、视频、音频等等等,每种类别的特点不尽相同,下面列出的每一条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网络社交类别——为了严谨,特此说明)\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u003E远距离:\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社交不再局限于现实中的同时同地,让原本没有可能认识人可以交流,有更大的几率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也能让更多有共同追求的人聚到一起,形成虚拟社区、圈子;\u003Cbr\u003E同时,已有的社交关系也比较容易维护,毕业后天南海北的同学还能在班级群里相互吐槽;\u003Cbr\u003E\u003Cb\u003E非面对面,无视觉、声音等:\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首先,降低了社交的效率,因为视觉、听觉等线索在现实社交中传递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这些线索的确实对我们的沟通效率影响有多大,想想我们远程会议的效率就知道了,尤其是只靠文字的情况下;\u003Cbr\u003E其次,非面对面也降低了社交的压力和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抑制,眼神、表情、语调这些能传递非言语信息的线索,都能对人们造成一定的压力和顾虑,所以很多男性只会用微信(几年前是短信)撩妹、表白,当面会紧张地说不出话;\u003Cbr\u003E另外,非面对面还让欺骗、伪装变得更加容易,撒谎不再需要演技;\u003Cbr\u003E\u003Cb\u003E异步交流:\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异步交流是指大部分网络社交不像面对面的交流那么实时,大多情况下,现实的对话中必须在几秒钟之内做出反应,否则就会有些奇怪,而即使在微信这样所谓instant message的工具上,对话双方也可以接受较长时间的交流间隔,更别说微博、论坛这样的社交工具了;这会让人有更多的时间组织自己的语言,更加容易控制交流的节奏,从而减少交流中的紧张和压力;\u003Cbr\u003E\u003Cb\u003E匿名性:\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尤其是网络社交出现的早期,匿名社交是主流,也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因为匿名,所以可以丢掉自己的社会身份,揭下平时的面具,“在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所以可以按照想象重新塑造自己;\u003Cbr\u003E\u003Cb\u003E去个体化:\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去个体化原本是指人们在群体中会减少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当一个人脱离了自己的原有身份,就会出现一系列后果,减少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抑制,做出一些违反社会准则的行为等,例如各种群体事件的发生;而在社交网络上,因为匿名性的存在,也可以普遍看到去个体化的现象,具体请看网易评论区;\u003Cbr\u003E\u003Cb\u003E一对多:\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现实中的社交,大多交流情景中对象数量不多,我们很少有机会将自己的信息传递给成百上千人,而在社交网络中却很容易,你失恋了发个朋友圈,马上有几百个人知道,信息传递效率提升了,人们可以更多互相了解(虽然这种了解会非常片面);\u003Cbr\u003E\u003Cb\u003E去中心化:\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因为社交网络的一对多、信息容易传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中心,每个人都不再被动接受信息,掌握话语权的不再是少量“中心”,而是群体,群体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所以信息的传播不再仅仅受到少量权贵影响,而会体现群体的意志;\u003Cbr\u003E\u003Cb\u003E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u003C\u002Fb\u003E\u003Cbr\u003E虽然说在这些年发展起来的熟人社交中,减少了因为匿名而产生的各种问题,但是仍然存在对自己的不真实反映——我们展示在社交网络中的自己,并不够全面和客观,我们总是展示自己想要塑造的形象,挑选和美化出符合这种形象的生活和想法展示在社交网络上,例如旅游、加班、特定类型的文章、美食、善举等等。\u003Cbr\u003E因为熟人网络社交是现实生活的延伸,所以我们有更大的动机去维护自己的形象,同时,网络社交上面进行印象管理要比在现实中容易得多。\u003Cbr\u003E所以我们在朋友圈中看到的朋友们总是幸福、向上、生活滋润、工作努力、思想深刻,就连颜值都有大幅提升;或者,如果我们能够抽离出来看自己发的朋友圈,也一定要羡慕和佩服自己,不信自己打开手机看看。\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恰好看到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question\u002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为什么很多人在网络上活泼开朗,现实中却腼腆羞涩、不善交际? - 生活 - 知乎\&\u003E为什么很多人在网络上活泼开朗,现实中却腼腆羞涩、不善交际? - 生活 - 知乎\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综合以上的网络社交特征,大家现在应该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了。\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另外:\u003Cbr\u003EContagious从另一个角度描述社交网络——什么样的信息更容易传播,可以看看我之前整理的一篇读书笔记:\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refer=jimyoung\&\u003E信息传播背后的心理学\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Contagious是一本好书,建议大家都读读,即使不是从业人员,看过之后可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为什么有些文章能迅速在朋友圈刷屏,例如咪蒙,例如前几天的罗一笑事件;\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86b845cc6efa9.png\& data-rawwidth=\&3940\& data-rawheight=\&1454\&\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网络社交带来了哪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总结以上那些网络社交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他给我们的社会、文化、个人带带来了哪些变化和影响;\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更容易的自我表露和建立亲密关系,因为非面对面和异步交流等特征,自我表露变得更加容易,这对帮助我们快速建立亲密关系很有帮助,这就是为什么网恋一般发展非常迅速;\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更低成本的社交,“保持联系”从未如此简单,尤其是远距离的关系维护;同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社交低成本的获得社交激励:关注,关心,尊敬,认同,赞扬,羡慕。。。。;\u003Cbr\u003E更加容易维系关系,更加容易获取激励,因此也更加容易沉迷;\u003Cbr\u003E我们越来越重视网络社交中的关系和互动,我们曾经都很在乎自己的在人人网上的好友数、微博上的粉丝数,现在看到微信朋友圈和知乎上的红点也会很高兴。一些人为获得这些“激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思,自拍(selfie)成了世界各国的流行文化,而我也不知不觉在知乎上写了好几万字的答案。我们要承认,网络社交是会“上瘾”的。\u003Cbr\u003E社交网络帮助我们维护关系、满足社交需求的同时,也占用了现实社交时间,降低了社交的动力;\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出车祸了,抓紧自拍发微博,不然白撞了”,图片来自网络\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f3bd1db38c804f18e285.pn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62\&\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更少的后果和顾虑,向我们展示和放大了我们原本不了解的现实,尤其是陌生人社交,基本不会对现实生活造成影响(直到“人肉”出现),因此就不必再隐藏和修饰自己真实的想法,也可以不在意是否礼貌,什么都可以说,就出现了大量的网络暴力、无脑喷子、极端思想;大家看到这种行为的时候,一定曾疑惑“怎么会有这种人?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这样想?”其实这种人一直存在,这些思想在人群中的比例也没有因为网络社交出现而变多,只是被网络社交释放、集中了。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没有感觉到:\u003Cbr\u003E一是因为我们群体不同,每个人都会误以为自己所在群体是主流,都会夸大自己所在群体在社会中的比例(不信可以自己估计一个数,然后看看权威的统计数字),而且群体间的差异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隔阂也大得多,群体间在现实中没有交集,很少互相了解。这也是为什么Trump被“美国主流人群”当笑话一样却最终当选。\u003Cbr\u003E其次即使周围的人有这样的想法也不会说出来,因为有顾虑,因为有社交准则、社会舆论的压力,我们不好意思对同学说你长得真丑,很多美国白领也不敢在公司说我支持Trump,但是不说不代表没这些想法,网络就是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想法”的地方。\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更小的压力,更少的抑制,这对内向、害羞、有些社交焦虑的人更加重要,可以利用这种方式维护现实中的社交关系,也可以进行社交的练习,慢慢建立信息,但是,也有可能造成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以至于忽略了现实中的社交,例如之前可能有大学生宁可整天刷人人网而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毕竟,网络上的社交还不能完全替代现实中的社交;\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更容易的impression management,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印象管理更加容易,因为你可以精心选择展示哪些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修饰,他人也往往不像在现实中有那么多其他信息源去验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例如想在生活中展示“我很漂亮”非常困难(对于一些人根本不可能。。。),而在社交网络上你只需要下载能把包子褶儿都给磨掉的美图神器就可以了;在现实中,想要塑造“思想深刻”这样的形象,只会被少量比较亲近的人了解到,而在网络社交中,可以通过发表一些状态、文章,或者转载一些小众内容来实现;\u003Cbr\u003E这当然也会给人带来困扰,每天看到别人如此光鲜,难免会稍稍怀疑自己的人生吧,根据2012年的一个心理学研究,Facebook会让人产生嫉妒等负面情绪,因为upward comparison。\u003Cbr\u003E论文链接:\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fenichel.com\u002Ffacebook\u002Ffacebook-psychology.pd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fenichel.com 的页面\& class=\&\&\u003Ehttp:\u002F\u002Fwww.fenichel.com\u002Ffacebook\u002Ffacebook-psychology.pdf\u003C\u002Fa\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更容易找到趣味相投的圈子,并形成有一定认同感的小社区、亚文化群体,例如二次元、各种明星的狂热粉丝。在现实中他们可能很难找到共鸣,无法得到理解,这会使他们更加珍惜网络社交中的群体归属感,坚定自己的兴趣不被周围的世界同化,也可能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网络社交中,进而减少现实中的社交;\u003Cbr\u003E\u003Cbr\u003E庞大粉丝群体通过网络组织,他们为明星做出的支持(应援活动)堪称“奇观”\u003Cbr\u003E图片来自网络\u003Cbr\u003E\u003Cimg src=\&v2-a7cafe2bebb06.png\& data-rawwidth=\&732\& data-rawheight=\&442\&\u003E\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网络社交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是有一定的益处的,毕竟网络社交也是社交,尤其是工具高度发达、渗透率足够高、熟人社交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起到现实社交的补充甚至替代作用,人们能够通过网络来建立新关系,巩固已有关系,减少孤独感,获得社会支持,尤其对于在现实中社交能力较弱、容易紧张的人来说更是如此;\u003Cbr\u003E但是,网络社交的深度一般还难以达到现实社交的水平,因此过于依赖网络以至于影响了现实社交,可能是得不偿失;\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对社会的影响:\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网络社交对整个社会也有各种深入的影响,只不过我们因为已经慢慢习惯了而难以觉察到,其实可以找到很多例子:\u003Cbr\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我们买什么东西、去哪家餐厅吃饭、看什么电影,去什么地方旅游,各种决策越来越多收到网络社交的影响;\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社交网络甚至推动了一些国家的革命;\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谣言、八卦、成功学、软文,各种利用人性弱点牟利的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亚文化群体兴盛,很多我们没有听说过的群体都人数众多、组织严密、能量巨大;\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br\u003E上面说了这么多,网络社交到底是好是坏呢?\u003Cbr\u003E结论就是:不知道;\u003Cbr\u003E心理学中有个较小的分支专门研究网络中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叫cyber psychology,至今应该也没有定论说网络社交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u003Cbr\u003E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是好是好,总之科技已经给人类的社交带来了深刻的改变。&,&updated&:new Date(&T05:19:0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likeCount&:15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3:19:0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v2-cf845a13b8ab6b7d2d67da18a30fe386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likesCount&:151},&&:{&title&:&与机器人的社交(社交系列文章之三)&,&author&:&yang-zheng-91&,&content&:&\u003Cp\u003E感谢大家的支持,我的这个专栏已经有两万多人关注了,可是我只有三千多关注,麻烦点下关注喽\u003C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http:\u002F\u002Fwww.zhihu.com\u002Fpeople\u002F40e7c906f413e75bdd6e291e7436588a\& data-hash=\&40e7c906f413e75bdd6e291e7436588a\& data-hovercard=\&p$b$40e7c906f413e75bdd6e291e7436588a\&\u003E@杨铮\u003C\u002Fa\u003E 。\u003Cbr\u003E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bfb01f4f524a.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37\& data-rawheight=\&268\&\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未来,人与机器人的社交会以多种形式出现(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客户服务,淘宝、银行、运营商,机器人已经承担了很多重复、简单的客户咨询,例如想要查询话费余额,只需要发送短息“余额”两个字到10086,这在移动互联网之前的年代是非常便利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成了很多服务机器人的入口,可以查询信用卡额度等,省去了安装大量使用频率极低的APP的麻烦;对于企业来说,既保证了服务质量,又可以减少人力的投入,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可以服务的场景会更加丰富,咨询服务会越来越多由机器人完成;\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虚拟偶像,流行文化中的偶像与粉丝关系一般是单向的,并没有足够多的互动,后来日本一个大叔发明了“可以面对面的偶像”,即AKB48,虽然互动依然很有限,但是已经产生了颠覆性的效果,中国也有大量的复制,如SNH48和TFBoys等,如果让一个足够相似的机器人为所有粉丝提供一对一的互动呢?更加亲密的关系,更多的情感投入,更加全面的“偶像养成体验”,一定又是一次巨大的颠覆;\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真·虚拟偶像,初音这样的真正虚拟的偶像也有大量的粉丝,如果初音能够每天陪着自己聊天,记住自己的姓名、喜好,甚至在生日的时候送上祝福,大量宅男要幸福死;\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机器人朋友,虽然我们都有很多朋友,但是还会感到寂寞,例如人们总是有些事情不方便向熟人说、不想向陌生人说,有情感的机器人会成为很好的朋友;\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高自由度、沉浸式游戏中的NPC,目前游戏中的NPC只能提供极其有限的互动,依然能够引起玩家的情感体验,那么如果游戏中的NPC有了足够复杂、拟人的互动能力,加上沉浸式的游戏设计,一定会把游戏体验大幅提升;\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文学、动漫、电影、电视剧中的主角机器人,带来更多的参与感和情感体验;\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虚拟女友、男友,配上VR技术。。。。\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偶像”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可以每天陪着你聊天,想想都激动(图片来自网络)\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0ceaf49cc.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会与机器人建立怎样的关系呢?这些关系又会如何影响我们?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比较缺乏,毕竟在真正出现足够智能的机器人前,我们很难得到足够客观的数据,或设计实验去研究。下面我们就结合有限的学术文献和我自己的想法来聊一聊吧。\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人与机器人的社交有哪些特点?\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与机器人会建立怎样的关系,很多科幻作品中讨论过,例如最近比较火的《西部世界》,很久之前的《我,机器人》、《黑客帝国》等,这些作品为了使剧情更加紧张,往往创造了比较极端的矛盾,而且大多把重点放在机器人在获取自我意识、产生独立诉求时带来的威胁、从属关系的变化上,这和我们今天讨论的主旨关系不大,所以暂时不去想这么遥远的事情,只从人类的心理和社交关系的角度来探讨。\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人与机器人的社交关系分类和影响因素:\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前面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了拟人化理论(anthropomorphism)\u003Ca href=\&https:\u002F\u002Fzhuanlan.zhihu.com\u002Fp\u002F?refer=jimyoung\&\u003E知乎专栏\u003C\u002Fa\u003E,人类很倾向于将物体、动物拟人化,我比较相信,随着机器人越来越接近通过图灵测试的水平——人类难以分辨对方是人还是机器人,即使在知道对方是机器人的情况下,人们也会不自觉地以对待真人的方式与机器人交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虽然缺乏人对真实机器人情感的例子,但是从人们对其他类别的虚拟角色的态度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启发:\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人们会对初音这样的虚拟角色投入大量的情感,甚至产生爱慕;\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很多游戏玩家都被NPC的人格或命运触动过,虽然我没玩过仙剑,但是我听说过不止一个人为赵灵儿哭过;\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小说、影视、漫画等艺术作品中的虚拟角色几乎可以诱发观众产生几乎所有对于真实人类的情感,从厌恶到崇拜,从憎恨到爱慕,从冷漠到怜悯,所需的只是通过细节、情节塑造有说服力的角色;\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NPC可以让人感动,机器人更加可以(图片来自网络)\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2b17c6576cba6da0da4f.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25\& data-rawheight=\&572\&\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此可以推测,对于机器人,人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共情、尊重、敬佩、认同等情感,这些情感的产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方面是机器人自身的特征,尤其是拟人的程度,现在最大的障碍还是技术不足以让机器人“表现得”足够智能,人对弱智的机器人是没有什么耐心的,而越是像人则会得到越多的尊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一方面是环境,就算可以做到绝对拟人,在特定的环境下机器人仍然不会得到足够的尊重,例如《西部世界》这样一个设定为专供人类发泄的场景:\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机器人的特征(拟人程度):\u003C\u002Fli\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外观\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行为\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语言\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情绪反应\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性格\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人格\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所处环境和情景的设定:\u003C\u002Fli\u003E\u003Cul\u003E\u003Cli\u003E机器人的背景故事\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互动所处的环境设定\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互动所处的情景设定\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u002Ful\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据人们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尊重程度从低到高,粗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u003C\u002Fp\u003E\u003Col\u003E\u003Cli\u003E非人:这时候机器人是玩偶,玩具,是由一堆零件和代码组成的笨拙的拟人机械;\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下等人:这时候机器人是奴仆,是从属,作用就是接受命令,存在的价值就是满足人类的所有需求;\u003Cbr\u003E\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平等的人:这时候人类开始考虑机器人的权利和意志,同时在社交中不再单方面的索取;\u003C\u002Fli\u003E\u003Cli\u003E(可能的)超越人类的存在:这时候机器人在关系中起到主导作用;\u003C\u002Fli\u003E\u003C\u002Fol\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可以预测,\u003Cb\u003E人类与机器人的社交关系,可能会重新经历人类历史中不同种族、信仰、阶层的群体之间的关系发展\u003C\u002Fb\u003E。(大家可以自己回顾一下历史上欧洲人与非洲黑人、美洲印第安人的关系演变。)\u003Cbr\u003E而促进这一发展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随着机器人越来越拟人、越来越智能,达到人类的水平,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越人类,那么人类对于机器人的接受程度和尊重程度会逐渐从低到高发展,甚至真正出现对机器人的崇拜和敬畏——当然这种未来是大多数人不想见到的。\u003Cbr\u003E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度,或者第二阶段早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随着情节发展、情景的变化,西部世界中的机器人在第1、2、3阶段之间快速切换,在这个host身上,甚至进化到了第四阶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图片来自网络。\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1ac20c5.pn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人与机器人的交流,会带来哪些影响?\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与机器人的交流会更加容易、更多激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前提到过网络社交的优势,例如对后果顾虑的减少、较小的压力和抑制等,而在与机器人的交流中,这些优势甚至将超过网络社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少在目前看来,机器人对人类会百依百顺,而且比之前提到的网络社交更加无需考虑后果,所以在交流中,人类也不需要刻意顾及机器人的情感,不需要在意社交准则而抑制自己的言语和行为,生气时可以立刻咒骂,饥渴时可以随意调戏,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我们与机器人交流会非常“直接”,不加修饰地展示自己此刻最真实的反应和想法,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布的商品过期不存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