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有做小米的产品吗

订阅最新的管理资讯
热点搜索:
热点搜索:
&/&&/&&/&正文
小米与华为——战略在于取舍,而不只是营销策略
[原创]小米与
副标题&&战略在于取舍,而不只是营销策略
作者: robin1123
2016年4月于深圳西丽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并请联系作者:
两三年前,小米手机锋头正劲时,我就预言:小米手机迟早要败于华为手机。为什么?判断的思路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注意:本文讨论的并不是,而是战略取舍;
讨论的也不是产业,因为只涉足了2个品牌&&只是聚焦于讨论两个手机品牌;
更不是讨论两家企业:小米这一品牌覆盖多款产品,试图构建生态;华为集团以电信基础设备起家,兼顾软硬件,对于这两家企业,我个人都很喜欢。)
当时,小米手机已连续数个季度销量在国产手机里排名第一,大有超过苹果三星之趋势。为什么我还要说华为手机胜,小米手机会屈居其后呢?
开始进入正题之前,先讲一个自己经历过的一个生物现象:
小时,生活在小城郊区,家里祖上房产有200平米的院落,形状不规整,绕房子三面。于是,父亲在院内种植一些花花草草,其中,有款一年生的叫&五角星花&,花瓣五角,颜色鲜红,跟红军的帽子上的五角星非常像。种子是找人家要的,次年春天种下,夏季开花,秋天结果,我们保留十来粒种子晾干,第三年春天再种&&but,春天时,我们没撒种子的地方,也长出一批小芽儿,存活一年,花开各色,&&记得第二年只有红色,到了第四个年头就会有黄色、米黄、水红、鲜红、深红、白色的五角星花瓣&&
有一年,植侏数量骤增,我们撒的种子数量只比上一年略多几个,但自然界是很有意思的,没有留种的/自行发芽的占了98%以上,于是,这一年的春天有无数个绿芽,夏天则花满院落,非常好看。于是到了秋天,我们就讨论说,&唉呀,我们年年留种子,年年都有自己发芽的,而今年这么多数量,明年肯定也会有发芽,所以,我们今年就不留种了吧!&
次年春天,一株五角星花都没发芽。
后,年岁稍长,同时联想起四川竹子开花一事:竹子是多年生的,一般在开花的次年则成片死亡,在开花之前,竹林也会特别茂盛&&自然界&盛极而衰&的故事。
噢,原来是讲&盛极而衰&啊,你不说我也知道啊,可是,你这段,跟小米有什么关系?跟华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小米有可能会盛极而衰,难道华为就不会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这样说吧,如果比较一下,小米是快速成为销售冠军,一夜暴发,很符合中国人的捞快钱的梦想的。But,这种快速成为冠军有几大危害与风险。而华为则是稳步增长,慢慢成长为冠军,可以规避很多风险与危害。比较一下这两种战略的取舍,是非常有意思的探究。
当然,我这是一家之言,抛个砖给各位,请各位大神再补充美玉。
二、企业文化决定了产品营销操作的取舍
在讨论所有的话题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思考一下这两家企业在企业文化上、做事风格上有什么异同。
我这里摘几条,供参考(自己写的自己总结的,没经过这两家企业审核):
1. 明星文化:工程师是明星,创始人是名人。
2. 满足互联网消费者:你需要炫酷,我就给你炫酷;你希望有变化,我就一周升一次级;你不喜欢手机背景,我就再提供更多的精美图片。
3. 基于互联网:挖掘互联网的迅速到达、方便、沟通便捷等特点。同时,营造社区,平等待人。对消费者也平等。
1. 突出团队、淡化个人:任正非是个低调务实的人,他不喜欢接受采访,同理,他的企业也不大接受采访,在产品面市之前,很多消息都是处于半封锁的状态(不易被竞争对手察觉)。
2. 满足所有需要手机的消费者:细致分析消费者,不局限于互联网消费群体,着眼点是所有的消费群体,既包括互联网消费者,也包括实体店的消费者。我曾经看过华为内部的一个PPT,这个PPT是讨论创新的,标题我记不太清楚了,意思是说《中国山寨手机的创新》之类的。瞧,他们分析的不是高大上的苹果怎么做,而是说,在中国,为什么每一年,山寨手机销售量如此之大?我们华为就是要夺取这一部分山头,而避开眼下的强势手机品牌。这种战略眼光,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这就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做&蓝海战略&。
3. 加班文化:华为非常可怕的加班文化,实质上是奋斗者文化。
企业文化看似虚无,实则可以透过行为来看本质。
就常理而言,明星文化的最大弊端之一,有如登山,一旦登上山顶,就会产生满足感,但满足感的同时,会产生惰性,人之常情也。
奋斗者则不然,奋斗者更像逆水行舟,时时刻刻具有忧患意识,不进则退,则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明星现象的最大问题还在于:明星具有时效性,喜新厌旧是人的本性,所以,企业采取明星文化的战略,会导致以短期取胜为主,使得短期与长期失衡;而奋斗者文化则规避此点,兼顾短期与长期。
所以,关于短期与长期,平衡者胜,失衡者败。
至于是否密切地跟随消费者的喜好?答案可能是:跟进,在消费者数量较小时,OK;一旦数量级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众口难调,反而是老福特讲的那句话不幸成真:当我跑去问一位消费者他需要什么样的汽车时,对方会说:&一匹更快的马。&这也是为什么乔布斯不会在苹果手机发布前去做什么市场调研的原因:消费者不会对没有面市的东西提出真正有价值的建议。
我认为,华为战胜小米是迟早的事,唯一产生变数的,只是早一天晚一天的问题。
三、产品的历史决定了后续战略选择项的多寡
讲完企业文化,下面的分析就很好展开了:
再简要地讲讲小米手机的历史与华为手机的历史&&
小米手机的初期定位:手机性能爱好者的最佳拍挡。
华为手机的初期定位:三大类
(价格维度有三大类&&高中低;
性能/便携维度也有三大类&&1.功能强,牺牲便携;2.方便携带但牺牲部分性能;3.界于两者之间的;
炫耀性消费三大类&&1.屏幕大且符合美学的mate系;2.秀气超薄的P系列;3.便宜但不会给人以粗制滥制感觉的&荣耀&系列)
二者直观比较:
第一回合,小米手机定位将自己定位过于狭窄,产品组合谈不上。华为手机拥有组合拳,
有产品组合的,胜。
第一回合胜出的事例&&
2013年,我需要买部手机,购买之前,比较了华为与小米品牌,毫不犹豫地在京东商城选择了华为。
因为,当时在网店中,也就是亚马逊中国、京东、一号店、苏宁易购这几家,能查到有货的:小米只有2款:小米、红米。价格分别。
华为有三个系列。
某种意义上,华为的三个系列与其推广方式也密切相关,早期,华为手机是借助于运营商的定制机得到大批量的订单。实体店与网店的销售并重。在这种模式下,产品线丰富的手机品牌反而占优势。兼顾多种消费者:注重实惠/性价比的、炫耀性消费的、注重便携的。
而小米手机的70%的销售量是由官网实现的,基于互联网的消费。在网上,宣称自己的理念与定位比较方便快捷,成本接近于零。
第二回合看什么?
看他们的研发重点、研发的顺序。
小米的研发重点:
1. 早期,只研发消费者能看到的部分。
由于雷军以前是写代码的,并不是手机行业的,所以,他开始做手机,选择的优先顺序是&&操作系统用别人的;硬件中的核心&&CPU,用别人的。我也能理解这么做的苦衷。
雷军等于是自己创业,还得拉几个战友,所以,资本金显然是远远不足够的,取舍的结果:先做容易开发的,未来再做难以开发的。一步一个脚印。
很显然,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CPU由外界采购,
好处:这世界上只要出来一款最新的CPU,我都可以采用
劣势:一是利润受到影响,必须支付专利使用费;二是受制于人,他第一年平价供货,第二年要求涨价,我无计可施&&
2. 顺序:先研发小的,后研发CPU这类重大的项目。
3. 由于是互联网社区起家的,所以,小米周边,也是研发重点之一。会有各种衍生品,用一个品牌,减少了品牌塑造的成本。
风险:个别周边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会影响&小米&这一品牌的美誉度。
1.& 研发手机CPU&&海思CPU。
CPU的研发有两个部分:硬件部分、操作代码部分。
硬件部分在早期可以暂时委外,操作代码只能自己研发,避免受制于人。
受制于人有三个方面:一是供货的节奏与批量,二是供货价格,三是故障率。
这三者均影响成本。
未来的用途:不只是民用手机,也可用于军-事用途,国防。例如:解-放-军的单兵作-战系统,不可能使用外国人的芯片。
华为的起家,是给电信公司(运营商)提供硬件与软件的,算是从程控交换机起家,逐步将产品线拓展,形成自己既是系统集成商,又是生产制造商。所以,华为做手机也是软硬结合,这一点在早几年,会被评论员诟病,说中国人投资研发CPU,是浪费、重复劳动,因为之前中国人甚至在官方大力支持下上马了不少芯片项目,最终仍是不了了之。&&但是,这类论点忽略了几个前提:(1)华为研发的并不是计算机CPU,而是便携式的手机CPU,其难度相比较而言会小不少;在这一领域,强大的Intel并不占优势;(2).硬件可以代工,但如果软件也委外的话,则专利权掌控在他人手中且自己的工程师没有积累到相关经验。(3)华为本身就是软件硬件都做的。(4)华为在多年的跨国经营过程中,已成功地成为一个专利申请专家,习惯于使用国际惯例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这一项,很多中国企业不具备这一能力;(5)华为没有上市,所以可以自己根据战略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地对研发进行持续高额投入,而不受股东的负面影响。针对研发的持续高投入往往是西方跨国企业的惯常行为,中国的跨国企业恐怕也只有华为是真正说到做到的,所以,这一方面形成了华为手机现有的竞争力,也是力保未来华为手机在掌控自己产能方面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是对中国山寨手机供应商形成一个防火墙。简单点说,小米在软研结合这方面的投入也远低于华为,所以,小米手机终于决定着手研发CPU了&&模仿对手往往是一个轻松的决策,但,能否取得自己期望的结果,则取决于多个方面。
2. 同步进行三个系列的开发:
既有与高通CPU的合作,也有基于自己CPU的开发。
产品系列采取组合拳方式,摸清各类手机的开发路径。
3.手机操作系统:用别人的(安卓)。
不绑定任何预装应用,甚至自家的软件APP都可以直接删除。例如华为商城APP。
而国内山寨手机,虽然便宜,但预装的APP多,且有段时间会悄悄偷跑流量。
4. 华为周边:与手机本身投入相比,不算是华为手机的研发重点。
第二回合,迫于资源的紧缺,小米研发重点不得不选择简易化,所以,依然是华为胜,小米败。
战略的取舍,很显然有时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时是迫于无奈。
华为的强大现金流,是小米无法企及的。
而华为能做的事情,也远不止民用手机这一个领域,更是国家战略的体现,有时,我们会忘记一些关联,例如&&民用转军用,军用转民用。
四、定价策略的慎重选择,决定后续战略的难易
小米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主,所以海外定价策略我没关注过,毕竟,其全球销量主要是由中国大陆市场支撑。
相比之下,小米的定价不叫策略,只能叫做&一招鲜&,是个点子。点子不等于策略。
华为是一家很有意思的企业。
华为手机的定价策略非常有趣,有些文艺。
如果华为是一家美国公司或日本公司,他的定价做法就很平常(我没有崇洋媚外,理由是: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历时140多年发展经济;欧美是200-300年,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具备这类基本素质了,比较擅长策略性定价)。
中国大陆的大多数企业都在想着捞快钱,或者嘴上说老老实实做制造不想捞快钱,但行为上却免不了急功近利,或定价过低打价格战,目的是为了自己生存或逼死对手。
华为手机的定价策略,可以归纳为三句话:
华为定价策略的第一句话:消费者要的不是便宜,要的是占便宜的感觉!
中国大陆的零售价比欧美的零售价,低1,000元人民币左右。
尤其是华为P系列,采用的是华为自己的CPU。
华为定价策略的第二句话:高毛利产品不打价格战。
华为手机mate系列/P系列的销售,在市场上很难看到打折,或是价格混乱。网店的售价与官网售价完全一样。
因为区别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山寨手机,华为的价格定位非常清晰。
而小米手机在历史上也是如此,但红米手机一出,则将自己的品牌再往下拉低了一层,以及&不打价格战&在小米而言,则成为历史。因为红米的手机价位区间,导致自己进入了中国山寨手机价位,从而进入红海中撕杀。
与此相反,华为手机因为坚持自主研发,对CPU的坚持,每一次升级都有质的提升,所以,华为手机不降反升,涨价,让消费者觉得华为品牌不同于一般的中国国内品牌。同时,只有在清库存的情况下,才将上一款手机打折降价,让普通民众消费得起。
华为定价策略的第三句话:防守产品一定要打价格战。
三个系列中,华为荣耀系列担任&围点打援&中的阻击任务,是拼了死命也要守住阵地的角色,它是产品组合中的防守产品系列,它生存的目的就是一个:打价格战,如果能夺取份额就夺份额;如果不能,就搅乱当地的价格体系,逼对手降价,对手一旦降价,就意味着对手的净利润的减少,从而消耗对手的有生力量。
从这一行为来看,华为的营销策略、定价策略,胜于小米。
就像我前面所讲,产品的历史决定了后续战略选择项的多寡,而小米的产品线过于单一,导致它的定价策略也很难出新花样。
华为的产品定位呈现组合拳方式,从而可以将荣耀系列定义为产品组合中的防守产品,以此系列来跟竞品打价格战,但其他两个系列获取高额的利润,且以海外市场为高利润的来源,以中国大陆市场则为根据地,获取合理利润,获取民心为重点,利润不是主要的。通过这种组合拳打市场,市场份额、利润兼顾,胜利是迟早的事。
简述之:赚外国人的钱,用它来养活企业,支撑防守产品在低价位市场打价格战,参与竞争并挤占对手份额。
二者相比,长远来看,华为手机胜,小米手机败。
(小米败:是指小米在手机市场上可能会略落后。但是,我并不是说小米的利润会败。因为利润还可以通过周边、APP、手机图片、音乐产品来获取)
(对消费者而言,谁胜谁败不重要,只要物美价廉或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就好。有竞争/有的选,比没有竞争没有选择好)
华为是一家很有意思的企业。
华为集团本身就是一家全球化的非上市中国民营企业。
华为手机是华为终端业务下属业务,而华为终端则是华为集团的四大业务群之一。华为终端将于2016年下半年成为独立的子公司。
我们局外人看问题,很容易混淆华为手机与华为集团。但,有时这种混淆也有混淆的道理。例如,集团是全球企业,所以,下属业务单元就可借助兄弟业务单元介绍关系,而这种关系则是快速出口的便捷通路,例如:如果要将手机出口德国,那么,德国对于电子产品、手持终端有哪些政策上的规定?生产制造工厂需要符合什么标准?环保要求是什么?这些,都知道应该去找哪个部门找哪个人去咨询。】
五、工业美学的追求:
二者不相上下,华为略微领先一小步。
&少,就是多&与极简设计,产品的友好性,二者是各有千秋,各有特色的。
用惯了小米的,可能会嫌弃华为;用惯了华为的,可能瞧不起小米。
但我们客观地来看,通过年的竞争,二者互相学习,相互渗透,早期的一些差异点越来越模糊,小米的产品线也逐渐丰富些了,选择也多了起来。
无论是哪款华为手机,你在拆包装时,都会体会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
不仅用料少,而且追求环保。
小米手机我没用过,不过我猜测应该也是不错的。
之所以说华为略微领先一小步,主要原因是周边产品的设计与做工。
在比较了小米移动电源与华为移动电源后,我认为在做工方面华为比小米好很多,由此联想到,供应链掌控方面,华为更强势且真正有效,即使设计方面不相上下,但在工业实现上,华为做到而小米做不到,则华为领先。
六、快速成为冠军的风险:
1. 供应链跟不上趟:物流跟不上、生产跟不上、采购跟不上、&&。
2. 售后跟不上:回复不及时、处理方式不满意却没有接听电话或电邮不回复。
3. 过早暴露实力:因为是冠军,所以是众矢之的;因为是快速成为冠军的,所以,是快速地成为众矢之的。一方面是话题制造者,另一方面也是话题的受害者。
4. 改变产品定位之难:
小米的诞生,缘于雷军的精心呵护,雷军自己就是个性能发烧友,所以,他就代表着那个小众群体,也很了解大家的想法。而一旦当他决定成为大众消费品,面向所有的消费者中的擅长在互联网上购物的人群时,产品定位已改变,小众产品变成大众消费品,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变了。而快速成为冠军时,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慢慢找出规律来,此时,负面的信息一传十,十传百,损耗品牌美誉度,能做的却很少。
如果我是性能爱好者,我可以为了性能,而牺牲一部分体验。
但如果我只是一名普通消费者,对我而言,手机是通讯工具、刷微信的工具,那么,性能跑分跟我没关系,我只手机它不卡壳就好。平时不出毛病为好。有了毛病能迅速恢复为好。其他的,并不重要。
当然,它越便宜越好。
5. 给竞争者提供学习素材:快速成为冠军,与稳步成为冠军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可以从前者的尸体上踏过,从容地改掉前者的缺陷。
1.华为的核心能力: 擅长使用国际专利包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高额而坚定的研发投入;软件研件结合的能力;制造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2.小米的核心能力:高度的互联网思维;高度关注客户体验的能力【早期的专注于用户的能力,早期客户相对专一,性能发烧友&&其关注点会有趋同;现在的客户种类繁多,众口难调,带来成功的举措未必永远都有效】;打造生态的能力。
最后,预祝两个中国本土品牌,都有各自好的前景!(市场这么大,容纳2个品牌,应该还是很轻松的)&&至于苹果iphone SE,对于喜欢大屏幕喜欢炫耀性消费的中国消费者而言,我并不看好这款产品,中国人对于苹果的迷恋,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推荐到管理&&&
推荐到生活
推荐标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博主最新博文
你还没有登录,无法回复主题,请首先&&或&
(关联新浪微博帐号)
最具潜力的博客新星
十大热门博文
评论最多的博文
收藏最多的博文没有账号?
验证码将发送至你的邮箱或手机
验证码错误
验证码将发送至你的邮箱或手机
密码重置成功
当前位置:&&
华为开年会,员工奖品竟然是小米产品?
华为开年会,员工奖品竟然是小米产品?
日 17:40&&来源:线刷宝官网
年底了,各家公司的年会也渐渐地要开起来了。现在各公司的年会内容大同小异,除了领导致辞、工作总结、表演节目之类的,还有一个环节最受期待和欢迎:抽奖。自从iPhone在中国火了以后,年会抽iPhone就成了不少公司的保留节目。除了一些土豪公司年会发车子、巨额奖金之外,数码产品成为不少公司年会的一致选择,iPhone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屡见不鲜:一来这些产品不算太贵;二来又比较受欢迎,因此用来犒赏员工一年以来的辛苦最合适不过。也有一些公司会发自己的产品,比如格力,就会在年终给员工发格力的手机。不过近日华为在哈尔滨举行的年会,却不走寻常路:发的竟然是竞争对手小米的产品:米家水壶、米家电饭煲和米家的空气净化器都赫然在列。华为和小米作为竞争对手,私下明争暗斗得厉害。前不久甚至还出现了小米员工砸荣耀店铺的恶劣行为:但是此次竟然在年会上用小米产品来犒赏员工。可见,小米的这些产品不仅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得到了对手的认可。而华为能使用竞争对手的产品来当奖品,也显得相当大气!目前在生态链产品这一块上,小米目前确实做得比华为要好,华为愿意放下身段,说明已经开始意识到这方面的不足。事实上,华为注意到小米生态链产品早已不是什么秘密,2017年末,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余承东满脸笑容的出现在小米之家,小米的工作人员很明显在给他讲解着什么。承认不足并主动学习,这是华为一贯以来的做法,无论是通讯设备还是手机业务,华为都是先从学习者的姿态做起的。不过把竞争对手的产品拿过来当奖品,这并不是头一回。去年魅族的魅蓝Note 6发布时,李楠在微博上搞活动就曾用iPhone X和三星Note 8当奖品,当时还引起了一些争议。那么对于这样为对手“代言”的行为,你怎么看?
一开始叫我刷机,我是拒绝的!后来与
线刷宝邂逅,才发现找到了.....真爱
线刷宝 - 国内首款智能刷机救砖软件,支持三星、小米、华为、联想、中兴等近30个手机品牌,已兼容千余款手机型号,免费提供海量的纯净官方ROM包
关注“线刷宝”微信公众平台
友情链接(申请友链,请联系QQ:)
关于线刷宝
关注线刷宝
线刷宝,国内最专业的安卓手机,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及一键,并全部兼容
等安卓手机,是您手机刷机一站式首选平台。华为与小米五大对比,这对中国兄弟有啥不同-消费电子-与非网
十多天前,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在其新浪微博上大发雷霆,将说小米不行的了人视为黑子与喷子,并贴出&&&&&&&&&很快我们会公布第二季度的成绩,喷子们等着打脸吧。&&&&&&&的微博,对这些人隔空喊话。7月2日,雷军也例行的公布了2015年半年销量业绩,雷军在其微博上宣布&今年上半年,小米售出了3470万台手机,同比增长33%!&对小米手机半年销量,雷军评价为:在2015年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小米能保持33%的同比增长,&可以说跑赢了大市&。
的确,在中国手机市场增速大幅放缓的情况下还能保持33%的同比增长率,实属不易。但是这份半年业绩数据也表明:小米今年要实现雷军在年初许下的八千万销量还是有些希望的,但要实现雷军说的一亿部,则是基本不可能了。这份业绩不仅没能够使得林斌口中的那些喷子们打脸,反而更显示出了小米手机销量瓶颈的初步显现,小米在2015年的竞争中已略显乏力的事实,而自身在短时间内无法突破的种种掣肘更不由得让人担忧小米的发展后劲,小米手机已从此前的发烧模式逐步进入常温模式。
这样说小米,可能很多人都会对此极为不爱听,甚至认为是在黑小米,把我归为喷子类。但是通过其与的一些简单的对比,你就会发现,我并不是喷子,我所言也并非是杞人忧天。
一、小米、华为与手机销量有关的对比
销量作为衡量一个品牌受欢迎程度的重要的指标,各大厂商都对此不遗余力,我们也总是喜欢拿销量来说事儿。如今半年已过,小米亮出了自己的半年销量成绩单&&小米2015年上半年实现手机销量3470万台。而作为对比,我们找来华为:华为在2015年上半年,其旗下全部手机品牌出货量达到5000万部;
在2015年上半年,就直观销量来看,华为手机销量领先小米手机1530万台。但单就这一销量而言,并不能说明很大的问题,因为华为手机销量是一直领先于小米的。但是通过回顾这两大品牌近三年的半年销售业绩同比增长率,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小米手机销量增速大幅放缓,销量增速已从此前的发烧模式逐步进入常温模式,小米手机在同比增长率上已经落后于华为。
2014年上半年小米手机半年销量为2611万台,同比增长率为271%,而今年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小米手机销量增长了870万台,增长率仅为33%,增速下跌238%,也就是说增速下跌近八成。作为对比,2014年上半年华为手机半年销量为3427 万台,同比增长率为62%,而今年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华为手机出货量则增长了1573万台,同比增长率为45.9%,增速下跌仅为16.1%。
通过上述三年的同比增长率均的对比我们发现,虽然二者增速处放缓态势,但是华为的增速放缓远没有小米增速放缓来得激烈,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同比前期销售量的基数在里面,但是这也回避不了小米手机的销量增速不如华为的事实,更回避不了小米已从此前的发烧模式逐步进入常温模式,小米手机在同比增长率上已经落后于华为的事实。
二、小米、华为与手机售价有关的对比
产品的售价不仅直观的显示了一款产品是高端、中端还是低端的属性,还包含了这款产品利润率的大小、是否具备品牌溢价以及消费者未来可供挖掘的潜力。所以当小米手机的销量增速已从发烧模式进入常温模式时,那么此时其产品售价就变得更有意义。但是通过小米官网查询,我们发现,小米手机全线产品以中低端居多。3000元以上的高端产品线上依旧没有小米的身影。
在其当下销售产品中:小米当下旗舰机型小米Note顶配版售价为2999元、小米Note(16g版)经过前段时间的降价现今售价为1999元、而将在7月7日发布的小米Note全网通版本售价为2099元、小米手机4手机1499元;在低端产品线,小米红米2A售价已为499元、红米手机2(4G)版售价699、红米Note(4G)版售价699元。其产品价格区间在499元&&2999元之间,并且从新品发售到现在不到半年时间,小米手机已经开启了降价模式。
而作为对比,我们依然找来华为,通过查询华为手机官方商城在售手机产品价格,我们发现其产品价格有着高、中、低的全区间的覆盖,并且以中高端居多,其手机产品价格区间在699&&4688元之间。通过对华为手机和小米手机的售价覆盖区间的简单对比,我们发现华为手机全线产品售价均高于小米手机。
通过对小米与华为产品售价的对比我们不由得要问:小米手机售价更低,却为何没有比华为手机卖得更好,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个人认为,这至少说明了华为手机更能够俘获消费者,而其背后则是华为手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品牌溢价,消费者愿意为其品牌付款,华为已经跳出了依靠硬件参数的堆叠来获取消费者的竞争模式了。
三、小米、华为手机国际化的对比
在中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的大势下,国产手机厂商要完成各自夸下的销量目标的海口,保持手机的销量的增长。走出去,去国际新兴市场去瓜分田地是其必由之路。华为和小米更不例外,但是二者的国际化广度和国际化的畅通程度却不尽相同。
在国际化的广度上,小米的国际化水平无疑要落后于华为很多。小米当下的国际化市场主力区间在东南亚、印度、巴西等市场,对于欧美市场,小米手机尚不敢进入。而与之对比,华为的国际化水准却要高得多,以其互联网模式的子品牌荣耀为例,其产品就已经在全球多个市场销售,这是小米一时间难以企及的。
小米手机在国际化上不仅有着广度上的不足,与华为手机相比,更有着国际化顺畅度的巨大差距。在国际化的顺畅度上,小米手机受限于自身的专利短板,被专利巨头控告之时几无反手之力。在印度市场,已有前车之鉴。而华为作为专利大户,在国际市场多年的摸爬滚打和凭自身强大的专利积累,其在应对其他巨头的专利诉讼时已有可以反击的武器。这使得华为的国际化道路更为顺畅。
四、小米、华为在手机对创新以及新技术趋势把控上的对比
虽然华为和小米在创新和新技术上都算不上真正的领军者,但是但就二者在对新技术的把控来做一个对比的话,个人认为依旧是华为要强于小米。
在创新上,华为更多的凭借着自身的强大研发实力,有了自己的核心处理器,有了自己在手机信号上面的强力保证。而小米,我们却鲜有创新可以见到。在新技术趋势的快速跟进上,我们也发现,近年来小米越发的暴露出其跟不上安卓新技术发展潮流的节奏的事实。从小米3、小米4再到小米Note、小米多次在旗舰机型的标配上掉队&&掉队4G、2K分辨率屏幕指纹识别等等,至今小米旗舰机型的指纹识别依旧不见踪影(据传小米5会有指纹识别)。而反观华为,虽然余承东也被多次自打脸,但是在4G、指纹识别等功能上面,华为的出击速度都是要快于小米的。
五、小米、华为在生态布局与UI系统上的对比
话说小米在前面的分析中,均落后于华为,难道小米就当真一无是处了吗?当然不是,小米也有着领先于华为的自有资本&&生态布局和MIUI。
生态布局已经成为维系很多厂商资本估值神话最为重要的筹码,小米更是其中的代表。当下诸多国产厂商的谈资已从互联网思维转变为生态布局时,小米在生态布局上的优势就更为明显。在生态布局上,小米是当下国产厂商中当之无愧的领军者,其通过各种合作拉拢起来了一批小伙伴,共同构建了当下国内最大的生态布局,几乎达到了无所不包的境地。而华却鲜有听到其生态布局之说,华为在这方面是的的确确要落后于小米。在当下的生态布局上,困扰小米的问题在于:其画出的庞大生态布局联盟是否坚不可摧、其生态布局何时能够转换为庞大的现金收益、我们口中所言的万物互联,何时能够到来?
除开互联网生态布局,小米当下领先华为的还有其在手机系统软件上的能力。小米手机的MIUI,不可否认的说,其在用户体验上的贴心程度,界面美观度和功能的聚合易用度,都是要领先于EMUI的。但是有不可忽视的一点是:随着各家都操作系统易用性和美观度的重视,MIUI的领先优势在这两年已经大幅缩小,其已经没有了前几年的一骑绝尘。所以如果小米不能在新版MIUI 上面拿出创新来,MIUI也很难甩开其他厂商的UI系统,与他们拉开差距。这是小米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小米和华为2015年的半年业绩增速均是领跑于大盘。但是从这个增速来分析小米,与华为进行对比。说小米手机销量瓶颈的初步显现、米在2015年的竞争中已略显乏力、而自身在短时间内无法突破的种种掣肘更不由得让人担忧小米的发展后劲、小米手机的销量已从此前的发烧模式逐步进入常温模式。这并非是黑,而是事实。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其他厂商也不必在此沾沾自喜,因为我对比的是当下两股国产最强的力量,他们在国产之中有着苹果与三星的地位,国产的其他厂商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望尘莫及。
虽然小米5和小米下半年的诸多新品尚未出来,但二者之间的战争,个人依旧更为看好华为。因为就当下势态而言,2015年的华为,其发展势态明显要优于小米,其手机产品的高端化并非昙花一现,其品牌美誉度也大幅提升,而其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敏锐的新技术嗅觉使得华为手机的市场竞争力大为提升,而其强大的专利支撑和多年海外经验,又使得华为的国际化更为顺畅。而上述所言的一切,都是小米当下的瓶颈所在,诸多一时三刻并不能改变。最后,小米,祝好运!
关注与非网微信 ( ee-focus )
限量版产业观察、行业动态、技术大餐每日推荐
享受快时代的精品慢阅读
今天看到有人写了篇为什么有人喜欢黑小米,但是感觉写的不够深入,不够过瘾,所以特写一篇自己的观点,特来给大家分享。
发表于: 10:43:57
用 NFC 还是二维码,最终可能取决于微信支付宝们的站队。
发表于: 10:07:16
记者从华为内部获悉华为2017年虚拟受限股分红预测通知下发。发文显示,2017年华为虚拟受限股每股预测收益为2.83元,预测现金分红为1.02元/股。
发表于: 09:57:30
近日,黑鲨游戏手机官微近期在微博出现,其认证信息是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行业类别为手机厂商。小米公司出现在其股权结构中,并且小米之前挖到的高管孙昌旭也在监管高层行列。
发表于: 09:51:42
日前,消息指出,印度将把手机进口关税从15%上调至20%,希望以此促进本土制造业的发展,不少业内人士高呼,苹果麻烦来了,但仔细考虑一下,苹果能有什么麻烦呢,印度市场本身就不是苹果的主力市场。
发表于: 09:47:11
最近LG手机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2月5日,记者得到相关人士的确认,LG手机其实早已放弃中国市场的耕耘。
发表于: 15:00:00
这两年金立在营销上开始学习OV,疯狂地砸广告、请明星代言、赞助热播综艺节目,营销费用投入60多亿元。加上近三年对外投资费用30多亿元,两项费用接近100亿元,对金立资金链造成很大影响,导致货款周转困难。
发表于: 14:57:42
过去的一年,对于经历了大起大落的百度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可以说决定了百度的生死。
发表于: 14:51:38
全球最大的矿机集散地、华强北赛格广场矿机销售商王先生如此描述现在的状态。哭有时笑有时,矿机销售商在比特币飙涨时从销售矿机中掘到金,现在也经历着“矿难”。比特币跌跌不休,矿机价格应声下落,高价购回的矿机砸在了自己手里。
发表于: 14:34:57
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腾讯投资年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对外透露,过去数年,腾讯投资了60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所新增加的价值已超过腾讯本身的市值”。
发表于: 11:12:47
与非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70212号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编号: 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手机华为手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