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内存插槽扩展上安装配件的扩展插槽主要有哪些

扩展插槽是主板上用于固定扩展卡并将其连接到系统总线上的插槽,也叫扩展槽、扩充插槽。扩展槽是一种添加或增强电脑特性及功能的方法。例如,不满意主板整合显卡的性能,可以添加独立显卡以增强显示性能;不满意板载声卡的音质,可以添加独立声卡以增强音效;不支持USB2.0或IEEE1394的主板可以通过添加相应的USB2.0扩展卡或IEEE1394扩展卡以获得该功能等等。

目前扩展插槽的种类主要有ISA,PCI,AGP,CNR,AMR,ACR和比较少见的WI-FI,VXB,以及笔记本电脑专用的PCMCIA等等。历史上出现过,早已经被淘汰掉的还有MCA插槽,EISA插槽以及VESA插槽等等。未来的主流扩展插槽是PCI Express插槽。

Interconnect,周边元件扩展接口)的扩展插槽,其颜色一般为乳白色,位于主板上AGP插槽的下方,ISA插槽的上方。其位宽为32位或64位,工作频率为33MHz,最大数据传输率为133MB/sec(32位)和266MB/sec(64位)。可插接显卡、声卡、网卡、内置Modem、内置ADSL Modem、USB2.0卡、IEEE1394卡、IDE接口卡、RAID卡、电视卡、视频采集卡以及其它种类繁多的扩展卡。PCI插槽是主板的主要扩展插槽,通过插接不同的扩展卡可以获得目前电脑能实现的几乎所有功能,是名副其实的“万用”扩展插槽。

AGP(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在PCI总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针对图形显示方面进行优化,专门用于图形显示卡。AGP标准也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从最初的AGP 1.0、AGP2.0 ,发展到现在的AGP 3.0,如果按倍速来区分的话,主要经历了AGP 1X、AGP 2X、AGP 4X、AGP PRO,目前最新片版本就是AGP 3.0,即AGP 8X。AGP 8X的传输速率可达到2.1GB/s,是AGP 4X传输速度的两倍。AGP插槽通常都是棕色(以上三种接口用不同颜色区分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用户识别),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它不与PCI、ISA插槽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而是内进一些,这使得PCI、ISA卡不可能插得进去当然AGP插槽结构也与PCI、ISA完全不同,根本不可能插错的。

PCI-Express是最新的总线和接口标准,它原来的名称为“3GIO”,是由Intel提出的,很明显Intel的意思是它代表着下一代I/O接口标准。交由PCI-SIG(PCI特殊兴趣组织)认证发布后才改名为“PCI-Express”。这个新标准将全面取代现行的PCI和AGP,最终实现总线标准的统一。它的主要优势就是数据传输速率高,目前最高可达到10GB/s以上,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PCI Express也有多种规格,从PCI Express 1X到PCI Express 16X,能满足现在和将来一定时间内出现的低速设备和高速设备的需求。能支持PCI Express的主要是Intel的i915和i925系列芯片组。当然要实现全面取代PCI和AGP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就象当初PCI取代ISA一样,都会有个过渡的过程。

在选购主板产品时,扩展插槽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是决定购买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多种类型和足够数量的扩展插槽就意味着今后有足够的可升级性和设备扩展性,反之则会在今后的升级和设备扩展方面碰到巨大的障碍。这点对初学者尤其重要。例如不满意整合主板的游戏性能想升级为独立显卡却发现主板上没有AGP插槽;想添加一块视频采集卡却发现使用的PCI插槽都已插满等等。但扩展插槽也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插槽会导致主板成本上升从而加大用户的购买成本,而且过多的插槽对许多用户而言并没有作用,例如一台只需要做文本处理和上网的办公电脑却配有6个PCI插槽而且配有独立显卡,就是一种典型的资源浪费,这种类型的电脑只用整合型的Micro ATX主板就能完全满足使用要求。所以在具体产品的选购上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购,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电脑的硬件说白了就是能摸到的,摸不到就属于软件。电脑硬件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易损坏的,只有软件方面的问题比较多,只有把软件方面的故障全部排除后最后才考虑硬件方面的问题。

对于电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都知道电脑内部的处理器、内存、硬盘、主板、显卡等硬件的名称,也大致知道它们的作用。但如果需要对每个硬件单独解释,想必不是谁都能做到。

处理器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硬件,它就像人的大脑,处理着电脑中的各种数据。目前的主流处理器有双核、双核四线程、四核、四核八线程等,这里的核心和线程该如何理解呢?

我们把1个核心比喻成1个厨师,1个线程比喻成1口炒菜锅,大家都知道炒一道菜的时候,并不需要一直翻炒,那么1个厨师就可以同时炒2口锅的菜,做菜的速度就提升了,这样通俗解释,大家应该更容易理解。

挑选处理器还要看频率和缓存,如2.0GHz、3.0GHz频率是处理器的速度,3MB、8MB、12MB等是处理器缓存容量。通常而言,同一等级的处理器,频率越高,缓存越大,性能就会越强。

在为满足计算机需求选购合适的处理器时,处理器号是除处理器品牌、特定系统配置和系统级性能指标评测以外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编号采用字母数字的排列形式,即以品牌及其标识符开头,随后是代编号和产品系列名。四个数字序列中的第一个数字表示处理器的代编号,接下来的三位是产品编号。在适用的情况下,处理器名称末尾有一个代表处理器系列的字母后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从编号的一部分去看CPU,否则就会造成i7一定比i5强这样的误解。

如上图i7为产品系列名,随后的7为代数,这里为第七代。500为产品编号,此处数字越高代表其性能在同类别CPU中越高(比如i5 6600 性能比i5 6500高),末尾的U代表超低功耗。这要注意,低功耗或者低压产品性能上是不如同代标压的,例如i7 6500U在性能上是不如i5 6300HQ的。低压处理器主要作用为续航。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对系统整体运行速度、开机速度和所有的加载、读取速度都有影响。硬盘的选择除容量以外,还要顾及缓存、接口类型以及单碟容量的大小。类型分为固态硬盘、机械硬盘、混合硬盘。

固态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速度快,价格贵,容量小。

机械硬盘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容量大,速度较慢,价格便宜。

混合硬盘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固态和机械的杂交产物,可以达到固态的速度,又有机械的容量,价格比机械贵点。

SSD硬盘的好处在于读取数据极快,但是如果要写入数据的话,并非是SSD硬盘的强项,而且现下的容量与价格比中机械硬盘还是具有着巨大的优势。所以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操作系统安装到SSD硬盘上,但是具体的外存硬盘都采用机械硬盘。

常见的基本配置有1T+500G:1T的机械硬盘分成3个盘,用于存放大容量、不常用或是对读取速度要求不高的东西,例如电影、音乐等。500G的固态硬盘分区,一个用来安装操作系统,就是我们的windows、Linus等等,另一个则可以用来放常用的软件,例如常玩的游戏等。

内存,也叫内存储器,是一种快速存储设备。内存越大,CPU可以提前缓存的文件或数据越多,电脑运行的速度越快。

目前,常见的内存条类型为DDR3与DDR4。相比而言,DDR4是最新的内存型号,是新配机用户的首选。它和DDR3基本的技术相差不大,但DDR4的重心是在提高频率和带宽上。内存规格不断升级,运行频率越来越高,如DDR3 1600、DDR3 2400最后的1600和2400数字就代表了内存的运行频率是1600MHz或2400MHz,频率越高,内存单位时间内可以处理的数据越多,因此执行效率更高,电脑整体速度更快。

DDR后紧跟的数字代表第几代。如果你是一个发烧友,DDR4是你不二的选择。当然也需要相应的主板来匹配,因为每一代内存在接口或电压规格上会有所不同,不同代的内存之间不能通用。

主板,又叫主机板(mainboard)、系统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电脑各个硬件的连接,是靠主板完成的,各个硬件性能的协作和发挥主要靠主板完成。不同型号的主板对应不同类型的CPU,而内存、硬盘和显卡等硬件则是通用的。

决定了主板可以使用什么CPU,可以具有多少原生接口和扩展能力(主板的扩展桥接芯片也要受到芯片组扩展能力的制约)主板芯片组的作用就是将CPU与主板上的非显卡插槽、SATA接口、声卡网卡等设备连接在一起。

INTEL插槽:插针在主板上,要小心保护主板上的插针,很脆弱很容易被外力损坏。

AMD插槽:插针在CPU上,要小心保护CPU上的插针,很脆弱很容易被外力损坏。

内存插槽:安装内存的插槽。

PCI扩展卡插槽:主板上使用最广泛最灵活的扩展插槽,主要用来安装各种扩展设备,包括显卡、声卡、网卡、SATA扩展卡等大量设备。

PCIe显卡插槽:主板上最重要的扩展插槽类型,他不仅可以安装显卡,还可以替代PCIe X1、PCIe X4插槽。PCIe显卡插槽的典型特征就是他是主板上最长的插槽,而且在插槽尾部会有一个卡扣,用来更好的固定显卡。

PCIe X1插槽:主板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接口,主要用于安装PCIe X1接口的各类扩展卡。当主板的PCIe X1不能使用时,也可以使用PCIe 2.0 X4显卡插槽来代替使用。

PCI插槽:主板上一种比较古老的插槽,主要用于安装各类PCI接口的扩展卡。虽然主板芯片组早已开始不原生支持,但PCI插槽依然是主板的常客。PCI插槽的典型特征是插槽比较长,但尾部没有卡扣。

mSATA插槽:用于安装mSATA SSD的磁盘接口。他的接口外观与miniPCIe插槽相同,可以互插,但是如果要可以切换使用必须有一颗专门的切换芯片。一般mSATA插槽会以全高为主,插槽到后面的固定螺栓的距离会比较长。

miniPCIe插槽:一个比较新出现的插槽类型,他相当于一个PCIe X1的扩展卡插槽,不过只能使用miniPCIe接口的扩展卡。现在在主板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安装无线模块。

CPU外接供电:直接从电源取电,为CPU提供电力的供电接口。

一般低端主板多采用4PIN供电,中端多采用8PIN供电,高端主板上会看到4+8PIN或8+8PIN的配置。一般4+8PIN或8+8PIN在电源接线不足的情况下,只插单8PIN也可以保持主板的正常使用。CPU供电与PCI 8PIN供电接口的塑料针脚会有不同具有防呆效果,所以在安装时只要不依靠蛮力就可以避免安装错误。

CPU供电:将电源的+12V供电转化为CPU可以接受的电压,并净化电流。一般CPU供电都位于CPU插槽与后窗接口之间,有些相数比较多主板需要用到L型布局的供电模块。相当多的主板也会在这个部分,为供电MOS管安装散热片,来辅助散热并改变主板的外观。

在介绍之前还是有必要普及一个概念,就是板载接口和后窗接口。在主板上除了很多大的插槽,还有很多的接口,例如音频接口、USB接口等,有了这这些接口,我们才可以外接我们需要的外接设备,让PC主机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

板载接口是指主板PCB上的接口,一般是连接PC机箱内部的周边设备或者是与机箱前置面板相连接。包括SATA接口、机箱风扇接口、机箱USB接口、机箱音频接口等。

一款品质优秀的电源(如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压、纹波小、动态响应迅速和良好的转换效率)对于系统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你的电脑频繁死机、重启,甚至经常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那么你就要注意一下电源了。

各种电源的种类、型号,五花八门,如何挑选自己中意适用的电源呢?CPU、主板、硬盘、内存、显卡,一般都标有功耗。根据每个硬件功耗再相加得到总和,再加上100W左右,选择电源功率就可以了。

选购电源时,需要注意电源中额定功率和峰值功率的参数。一般我们只需要选购每个硬件的功耗总和功率达到电源额定功率的要求即可。

除了白菜价键鼠,机械键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会让你爱上打字。

如果你长时间与键盘打交道,或者是体验级玩家,那么机械键盘与人体工学鼠标更加适合。机械键盘分很多种,简单来说有Cherry轴与国产轴之分,同时根据手感不同分不同颜色的轴。

当然,小白对轴的研究不太深,如果只想体验机械键盘本身的话,选择一款入门级的机械键盘就可。

液晶显示器发展已经成熟,优先选择IPS硬屏产品。

现在已经是液晶显示器的天下。主流显示器都在20寸以上,分辨率。如果没有特别需求,小白选择千元以下的显示器就能满足日常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最好选择IPS屏幕,显示效果会比非IPS屏幕好一截的。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推荐于

本人199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一直任教初中科学学科。包括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内容。

计算机的主板上插槽有: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结构):是基于PC/AT总线的由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1987年正式确立的标准。ISA槽是一个黑色的62+36线插槽,其中62线的一段基于8位的PC总线,可以独立使用,插接8位的扩展卡,而62线与36线相加后就扩展成标准的16位ISA,插接16位的扩展卡。ISA工作频率定在8.33MHz,数据传输率为8.33MB/s。随着系统工作频率的迅速提高,其配用的扩展卡也逐渐被淘汰,现在最新的主板已开始取消ISA槽。

内存插槽当然是用来插入内存的,它也是采用金手指接触法与内存条的金手指接触。俗称为“RAM DIMM”。不同的内存,内存插槽的结构也有所区别,从外观上来看主要体现在长度上的区别。目前主要有两种内存,一种是168线的SD内存,也就是说它有168个与插槽接触点,两面各84个金手指接触点;另一种就是现在主流的DDR内存,它是184线的。因为结构及电气性能(主要是指电压)都不同,所以两者不能通用。现在大多数的主板有2—3条插槽,内存插槽也比较容易识别因为它的两边有固定耳。

Interconnect外围部件互连):1993年Intel发表PCI2.0版,PCI开始走进主板,对应的PCI扩展槽是一条白色的与ISA平行的插槽。因为目前的主要内置板卡基本上都是采用PCI总线接口的,所以在主板当中插槽也最多。PCI有32位和64位两种,32位PCI槽124线,64位槽188线,目前常用的是32位插槽。PCI槽的时钟频率为33.3MHz,32位PCI的数据传输率为133MB/s,大大高于ISA。所以PCI问世后迅速成了扩展总线的主流,流行的扩展卡也都转移到PCI上,如显示卡、声卡、网卡、MODEM卡等等。

AMR (Audio/Modem Riser声音/调制解调器插卡):在Intel 810芯片组或VIA的MVP4、Apollo Pro Plus 133芯片组的主板上可以发现一个很短的新型插槽,外观呈棕色一般在主板上PCI插槽附近,长度约为5厘米,这就是AMR插槽。

AMR作为AC'97规格的一部分,提供了一套全开放的工业标准,规定了AMR扩展卡可以同时支持声音及MODEM功能。采用这种设计,系统厂商可通过一个开放的、工业标准设计的插卡,用极低的成本在主板上实现音效和MODEM功能。如今也已淡出市场。

IDE是英文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叫做“集成驱动器电子”。IDE接口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TA)制定标准,所以又称ATA接口。它只可以接两个容量不超过528MB 的硬盘驱动器。IDE 接口只用一根电缆将硬盘与主板连起来,因此在386 、486 时期非常流行。一般一块主板上有两个IDE插槽,在两个IDE接口的旁边,一般都会标注该接口的序号,如IDE1一般用来连接硬盘,而IDE2则用来连接光驱等设备。

Port加速图形端口):1996年Intel公司在PCI的基础上开发并力推的新一代局部图形总线技术,它让图形芯片与CPU或主内存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交换。随着多媒体的深入应用,3D图形需要占用大量的显示缓存及更高的总线带宽,PCI总线已经不能满足日益繁重的显示数据传输。于是AGP就应运而生。AGP显示卡和内存之间有一条高速的通道,它要直接使用系统内存来处理图像数据,不过宝贵的系统内存就会被占用了。AGP槽在台式机主板上是一条咖啡色的插槽。AGP接口在笔记本电脑上又成了外围接口,AGP接口只能安装AGP的显示卡。它将显示卡同主板内存芯片组直接相连,大幅提高了电脑对3D图形的处理速度。 一块主板只有一个AGP插槽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焦勇推荐

ISA(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结构):是基于PC/AT总线的由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1987年正式确立的标准。ISA槽是一个黑色的62+36线插槽,其中62线的一段基于8位的PC总线,可以独

立使用,插接8位的扩展卡,而62线与36线相加后就扩展成标准的16位ISA,插接16位的扩展卡。ISA工作频率定在8.33MHz,数据传输率为8.33MB/s。随着系统工作频率的迅速提高,其配用的扩展卡也逐渐被淘汰,现在最新的主板已开始取消ISA槽。

内存插槽当然是用来插入内存的,它也是采用金手指接触法与内存条的金手指接触。俗称为“RAM DIMM”。不同的内存,内存插槽的结构也有所区别,从外观上来看主要体现在长度上的区别。目前主要有两种内存,一种是168线的SD内存,也就是说它有168个与插槽接触点,两面各84个金手指接触点;另一种就是现在主流的DDR内存,它是184线的。因为结构及电气性能(主要是指电压)都不同,所以两者不能通用。现在大多数的主板有2—3条插槽,内存插槽也比较容易识别因为它的两边有固定耳。

Interconnect外围部件互连):1993年Intel发表PCI2.0版,PCI开始走进主板,对应的PCI扩展槽是一条白色的与ISA平行的插槽。因为目前的主要内置板卡基本上都是采用PCI总线接口的,所以在主板当中插槽也最多。PCI有32位和64位两种,32位PCI槽124线,64位槽188线,目前常用的是32位插槽。PCI槽的时钟频率为33.3MHz,32位PCI的数据传输率为133MB/s,大大高于ISA。所以PCI问世后迅速成了扩展总线的主流,流行的扩展卡也都转移到PCI上,如显示卡、声卡、网卡、MODEM卡等等。

AMR (Audio/Modem Riser声音/调制解调器插卡):在Intel 810芯片组或VIA的MVP4、Apollo Pro Plus 133芯片组的主板上可以发现一个很短的新型插槽,外观呈棕色一般在主板上PCI插槽附近,长度约为5厘米,这就是AMR插槽。

AMR作为AC'97规格的一部分,提供了一套全开放的工业标准,规定了AMR扩展卡可以同时支持声音及MODEM功能。采用这种设计,系统厂商可通过一个开放的、工业标准设计的插卡,用极低的成本在主板上实现音效和MODEM功能。如今也已淡出市场。

IDE是英文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叫做“集成驱动器电子”。IDE接口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TA)制定标准,所以又称ATA接口。它只可以接两个容量不超过528MB 的硬盘驱动器。IDE 接口只用一根电缆将硬盘与主板连起来,因此在386 、486 时期非常流行。一般一块主板上有两个IDE插槽,在两个IDE接口的旁边,一般都会标注该接口的序号,如IDE1一般用来连接硬盘,而IDE2则用来连接光驱等设备。

我们普通用户家里的硬盘几乎全是IDE接口的。1996年昆腾和英特尔合作开发了Ultra DMA/33接口,严格说来,这已经不能算IDE接口,而应称为EIDE接口。

EIDE 接口较IDE 接口有了很大改进,是目前最流行的接口。首先它所支持的外设不再是2 个, 而是4 个。其支持的设备除了硬盘,还包括CD-ROM 驱动器和磁盘备份设备等。 其次,EIDE 标准取消了528MB 的容量限制,并有更高的数据传送速率和更低的系统资源占用率。

Port加速图形端口):1996年Intel公司在PCI的基础上开发并力推的新一代局部图形总线技术,它让图形芯片与CPU或主内存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交换。随着多媒体的深入应用,3D图形需要占用大量的显示缓存及更高的总线带宽,PCI总线已经不能满足日益繁重的显示数据传输。于是AGP就应运而生。AGP显示卡和内存之间有一条高速的通道,它要直接使用系统内存来处理图像数据,不过宝贵的系统内存就会被占用了。AGP槽在台式机主板上是一条咖啡色的插槽。AGP接口在笔记本电脑上又成了外围接口,AGP接口只能安装AGP的显示卡。它将显示卡同主板内存芯片组直接相连,大幅提高了电脑对3D图形的处理速度。 一块主板只有一个AGP插槽

整理麻烦,希望能采纳.谢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板内存条插槽坏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