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万亿30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币

人民网日本版--主页
更新时间: 13:52:14
日元仍有下跌趋势
  上周日元成为表现最差的货币,日元兑美元大跌200多点,最低曾跌至119.63,触及1个月以来的新低,日元兑欧元更是跌向141日元附近。  日本央行干预是推低日元的主要因素。日元曾在5月初一度接近2年以来的高点115.03,但当天纽约市场日元就迅速大跌200点,在随后的几天里日本央行更是频频地暗中干预汇市。日本政府官员虽然对是否干预汇市不予评论,但却都无一例外地表示日元走强是背离了日本经济基本面。  上周五日本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当局在5月份总计抛出约3.9825万亿日元,创单月纪录高点。尽管这个数据基本与市场的预期一致,但仍然相当庞大,因为日本央行在第一季度才动用了2.38万亿日元来干预汇市。由此可见日本央行捍卫115日元关口,力保出口以刺激经济的决心非常大。  上周五日本总务省的数据显示,日本4月失业率为5.4%,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5.4%的失业率依然属于高水准,仅略低于1月触及的历史高点5.5%。不仅就业市场低迷,日本通货紧缩情势依然严峻。4月受薪者家庭支出较去年同期下降,全国核心CPI较去年同期下跌0.4%,连续第43个月下降。日本就业市场严峻正拖累消费支出,物价依然面临着顽固的下跌压力。面对这些疲弱的经济数据,投资者相信日本低迷的经济依然是毫无起色,因而无意建立大规模的日元多头部位,暂时放弃了推高日元的行动。  从技术上来看,美元兑日元在近期形成了一个比较标准的头肩底。底部是5月19日的低点115.03,左肩是5月8日的低点115.92,右肩是5月21日的低点116.15,颈线位置在117.50附近。5月28日美元以一根坚挺的阳线突破了颈线的束缚,验证了这个头肩底的有效。根据头肩底的技术理论,把底部到颈线的垂直距离同比例的从颈线向上平移,美元本轮反弹的初步目标是120日元。 &&&&《国际金融报》 (日第六版)&&
相关新闻&&
人民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电话:010- 传真:010-日本企业家豪掷五亿斩获巨幅巴斯奎特等重磅拍品_海外动态_新浪收藏_新浪网
日本企业家豪掷五亿斩获巨幅巴斯奎特等重磅拍品
  来源:artnet新闻
  Eileen Kinsella
  佳士得的路易克·古泽尔站在让-米歇尔·巴斯奎特的《无题》前。图片:Courtesy of KENA BETANCURAFPGetty Images。
  5月10日晚,佳士得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举办的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专场收获了3.18亿美元(约合20.71亿人民币),在此前预估的2.85至3.98亿美元之间。60件拍品当中(有一件撤拍)有52件成交,成交率达87%。
  即便加上5月8日路易克·古泽尔(Loic Gouzer)令人惊喜的总额7800万美元的“注定失败“专场——目前佳士得总销售额约4亿美元(约合26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的销售成绩还是九牛一毛。相比而言,去年“展望过去”(Looking Forward to the Past)专场单场销售额就达到了7.06亿美元,随后的战后及当代艺术专场6.59亿美元的成绩也相差不多。这两个专场的总和达到了惊人的14亿美元。但这并不是说佳士得今年乏善可陈,只不过精品显得非常少而已。
  当晚拍出的价格最高的作品是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1982年的作品《无题》。这位已故艺术家是在去意大利摩德纳旅行时创作的这件作品。在此期间创作的作品是他最受好评的,其中还包括了《Profit 1》以及《Boy and Dog in a Johnnypump》。
  这件作品最终以5730万美元(约合3.73亿元人民币)成交,据佳士得网站介绍,这超过了此前未公开的“超过4000万美元“的内部咨询价。这同时也让远远超出了巴斯奎特之前的价格记录,他同样创作于1982年的《Dustheads》在2013年5月的佳士得纽约拍卖当中以4880万美元(约合3.18亿元人民币)成交。竞价从2400万美元开始,最终变成了当代艺术部国际总管布莱特·格尔威(Brett Gorvy)以及美洲区的柯基·英奥斯(Koji Inoue)所代理的客户之间的竞价大战,每次举牌增加100万美元。最终英奥斯的客户以5000万的价格胜出。
前泽友作。Courtesy (C) Yusaku Maezawa。
  据artnet新闻得到的最新消息,这位买家是现年40岁的日本藏家前泽友作(Yusaku Maezawa)。他是当代艺术基金会(Contemporary Art Foundation)同时也是日本最大潮牌网站Zozotown的创始人。前泽友作曾经当过一名摇滚乐手,他是日本女星纱荣子的丈夫。在福布斯财富榜上,前泽友作名列日本首富第17位,资产达到27亿美元(约合175.3亿元人民币)。
  《无题》曾经在2004年出现在苏富比伦敦的拍卖上,当时以45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这样大比率的升幅显示出了巴斯奎特作品近年来的走向。
  在同一场拍卖会上,前泽友作还一口气拍下了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的《逃跑的护士》(Runaway Nurse ,2005-6),杰夫·昆斯(Jeff Koons)的《龙虾》(Lobster),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的《Sumac 17》(1955),以及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的《Eat War》(1986),总值8130万美元(约合5.28亿元人民币)。
  这样的大手笔不禁让人想到近两年来活跃在海外拍场上的中国富豪,如王健林以1.72亿元拍下毕加索名画《两个小孩》,以及王中军以3.77亿元拍下梵高的《雏菊与罂粟花》,以及刘益谦以超过10亿元买下莫迪利亚尼的《侧卧的裸女》。
  在发给artnet的声明中,前泽友作说:
  “当我在纽约佳士得的预览上看到这件[巴斯奎特的绘画]作品时,立即对它产生了一种本能的好感。从不同代人来说,我更能将巴斯奎特的文化和他的生活经历与自己相联系起来。
  撇开金钱和投资的价值,我觉得我有一种个人的义务为下一代保管这件杰作。这件巴斯奎特曾经在1985年在东京展出。对于日本来说,这有如一个艺术史上的重要时刻。能有机会珍藏这样一件精湛的画作,让我有一股发自内心的快乐,我非常荣幸能够拥有它……
  当代艺术基金会每年两次向公众开放藏品展,我们非常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与大众分享这件作品。”
马克·罗斯科《 No。 17 》(1957)。图片:Courtesy of Christie‘s Images Ltd。
  另外一件重量级作品、当晚价格排名第二的是马克·罗斯科1957年的色域绘画《No。 17》。加上佣金之后,这件作品的最终价格是3260万美元(约合2.12亿元人民币)。
  这件少见的蓝色调作品预估价格在万美元。虽然这件作品曾经多次在苏富比的私洽交易当中易手,但这是它首次出现在拍卖上。
  尽管最终的价格很坚挺,但是竞拍时现场气氛非常缓慢而局促。拍卖师约西·皮尔卡宁(Jussi Pylkkanen)似乎不大愿意接受这样的情况,竞价从2400万美元开始,到达2900万美元的时候就止步不前了,最终还是战后及当代艺术执行总裁巴雷特·怀特(Barrett White)成为了救场之人。
  很明显场内已经没有积极性——也没人竞价——皮尔卡宁开始和各个专家周旋,指名道姓地问他们是否有有兴趣的买家。最终作品还是卖给了怀特的匿名客户。
克莱夫德·斯蒂尔《PH-234 》(1948)。图片:Courtesy of Christie‘s Images Ltd。
  另一位备受瞩目的艺术家是克莱夫德·斯蒂尔(Clyfford Still),这位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使用和展示都有着严格要求的,因此他的销售和展览记录都受到了严格的控制。正因为这样,他的作品很少在拍卖场上出现。《PH-234 》的预估价格是万美元。
  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现场的竞价额外的少。在几次竞价之后,这件作品被劳拉·保罗森(Laura Paulson)的客户通过电话竞拍拿下。加上佣金之后,这件作品的最终价格是2820万美元(约合1.84亿元人民币)。
  振奋人心的是,阿格妮丝·马丁(Agnes Martin)与琼·米歇尔(Joan Mitchell )的作品都进入了价格排名的前十位。马丁的《橘树林》(Orange Grove ,1965)以1070万美元(约合696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创下了她的价格记录,大大超过了此前在2013年佳士得拍卖上《沙滩》(The Beach ,1964)所创造的650万美元。
  米歇尔的《正午》(Noon,1969)也表现抢眼,最终以980万美元(约合6379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远超出了500-700万美元的预估。虽然距离2014年在佳士得创下的1190万美元(一件1960年的布面作品)还差一点,但这依然显示出了市场对于米歇尔作品的信心。
琼·米歇尔,《正午》。图片:Courtesy of Christie‘s Images Ltd。
  杰夫·昆斯,《光滑的蛋与蝴蝶结(宝蓝与紫色)》(Smooth Egg with Bow (MagentaViolet) ,创作于)。图片:Courtesy of Christie‘s Images Ltd。
  当代艺术拍卖怎能少了杰夫·昆斯(Jeff Koons)闪亮的大气球呢?《光滑的蛋与蝴蝶结》的预估价格是700-1000万美元,最终以600万美元,加上佣金为740万美元(约合4817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这件作品最早完成之后,由高古轩售出,然而收藏纪录中没有明确指出是在哪一年。
克里斯托弗·沃尔,《如果你》(And If You ,1992)。图片Courtesy of Christie‘s Images Ltd。
  这是克里斯托弗·沃尔(Christopher Wool)的字符画《如果你》第一次出现在拍卖上,这也是当晚我们最爱的一件作品。
  画面上的字符带有鲜明的沃尔特色——“And if you can‘t take a joke you can get the fuck out of my house“(如果你开不起玩笑的话,你可以从我家里滚出去)。我们注意到,拍卖师皮尔卡宁在说出这件拍品名字的时候,选择了“简称”,而没有向佳士得的贵宾们读出全文。
  这件作品的竞价简单明了。它的预估价格是万美元,最后以1360万美元(约合8552万元人民币,落槌价1200万美元)成交。格尔威为一位电话竞价的客户拿下了这件作品。
理查德·普林斯,《无题(时装)》。图片:Christie‘s Images Ltd。
  对于艺术家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夜晚。他的一件早期作品《无题(时装)》(Untitled (Fashion),1982)以280万美元(约合1823万元人民币)成交,此前的预估价格是150-200万美元。这位艺术家知名的“护士“系列作品之一,《逃跑的护士》(Runaway Nurse ,2005-6)以960万美元(约合6249万元人民币)成交,预估价格是700-1000万美元。
  理查德·普林斯,《逃跑的护士》(Runaway Nurse ,2005-6)。图片:Courtesy of Christie‘s Images Ltd。
  昆斯的另外一件气球作品,巨大的不锈钢《龙虾》(Lobster)以690万美元(约合4491万元人民币)成交。英奥斯代理的客户买下了这件作品,而竞拍号码牌显示,这位买家就是买下创纪录的巴斯奎特作品的同一人前泽友作。
杰夫·昆斯,《龙虾》(完成于)图片:Christie‘s Images Ltd。
  译:Joe Zhu
  编:Liz Li
  原标题:中国富豪之后,昨夜日本企业家豪掷5.28亿元于纽约佳士得斩获巨幅巴斯奎特等多件重磅拍品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央行: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4亿元 _ 东方财富网
央行: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4亿元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点击查看&&&  点击进入专题&&&  一、2010年社会融资规模14.27万亿元,今年一季度4.19万亿元  初步统计显示,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比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9.4个百分点。2010年社会融资规模与GDP之比为35.9%,比200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融资结构呈现多元发展,金融对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一是2010年企业债融资和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分别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8.4%和4.1%,其中企业债融资比2002年上升6.8个百分点。二是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占比明显上升。2010年银行承兑汇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分别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16.3%、7.9%和2.7%,分别比2002年高19.8个百分点、7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初步统计,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同比少增3225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474亿元,同比少增457亿元;委托贷款增加3204亿元,同比多增1684亿元;信托贷款增加91亿元,同比少增2047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611亿元,同比少增147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551亿元,同比多增1874亿元;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1558亿元,同比多增309亿元。  从结构看,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3.5%,同比低4.1个百分点;外币贷款占比3.5%,同比低0.8个百分点;委托贷款占比7.6%,同比高4.3个百分点;信托贷款占比0.2%,同比低4.5个百分点;银行承兑汇票占比18.2%,同比低1.9个百分点;企业债券占比10.9%,同比高4.9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比3.7%,同比高1个百分点。  二、广义货币M2增长16.6%,狭义货币M1增长15%  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5.81万亿元,同比增长16.6%,比上月末高0.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0%,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6.2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4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一季度净投放现金257亿元,现金投放回笼正常。  三、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270亿美元  3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5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7.6%;一季度本外币贷款增加2.39万亿元,同比少增4008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49.47万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0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75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83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72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4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25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830亿元,票据融资减少2622亿元。3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794亿元,同比多增1727亿元。外币贷款余额4775亿美元,同比增长17.2%,一季度外币贷款增加270亿美元。  四、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3.98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12亿美元  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76.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7%;一季度本外币存款增加4.04万亿元,同比多增776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75.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0%,比上月末高1.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1.2个百分点。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3.98万亿元,同比多增54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6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844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3460亿元。3月份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68万亿元,同比多增1.12万亿元。外币存款余额2369亿美元,同比增长9.4%,一季度外币存款增加112亿美元。  五、银行间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明显回落  一季度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40.09万亿元,日均成交6681亿元,日均同比多成交1155亿元,同比增长20.9%。  3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93%,比上年12月份回落0.99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98%,比上年12月份回落1.14个百分点。  六、国家外汇储备增长24.4%  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0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4%。3月末为1美元兑6.5564元人民币。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其他网友关注的新闻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Jmonstr:谈谈日本及日元
Jmonstr:谈谈日本及日元
最近对日本及日元与一些朋友进行了一些探讨,也参照了一些资料,做了一些总结,得出了一些结论。准备分五个问题在此贴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谈谈日本及日元(之一)日本的基本情况
谈谈日本及日元(之二)为什么日本政府要日元贬值
谈谈日本及日元(之三)日本的优势与增长的潜力
谈谈日本及日元(之四)日本的问题在哪儿?
谈谈日本及日元(之五)日本经济衰退的成因
另外,还准备搞一个美元系列和一个欧元系列
谈谈日本及日元(之一)日本的基本情况
日本国土面积将近中国的1/30,人口是中国的1/10,而GDP是中国的5倍。一百三十年前,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实现了根本改变封建制度的大变革,以欧洲为典范建设现代国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并于今日达到了不亚于欧美的水平。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坚持两大口号:“脱亚入欧”和“洋学和魂”。自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一直把维持同美国的特殊关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基础。日本人从总体上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崇美的国家。
人均GDP居发达国家之首。日本GDP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度日本的GDP实际值为530.3万亿日元(1995年价格)。即使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日本GDP也仍可保持在525万亿日元以上。又据最近统计,2000年日本的GDP为4.8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1.1万亿美元)的约4.4倍;日本的人均GDP为3万8千美元,相当于中国的人均GDP(855美元)的44.4倍;日本的个人金融资产为11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个人金融资产(1.5万亿美元)的7.3倍。日本的人均GNP于1987年超过美国,居主要发达国家之首。尽管最近10年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但是人均GDP仍然高于美国。按购买力换算人均GNP日本是中国的六至七倍,也就是说,尽管日本经济衰退,但目前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仍高于中国的五至六倍。
对外收支顺差居世界第一。日本商品的性能和质量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钢管、内燃机、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轿车、船舶、游戏机及其应用软件等的出口,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近年来日本的贸易顺差有所减少,但仍然是世界上贸易盈余最多的国家。2000年,日本的贸易收支盈余约为1166亿美元,而美国的贸易收支却是4361亿美元的逆差。
外汇储备最多。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外汇储备规模。2001年底,日本的外汇储备达4019.59亿多美元。日本的外汇储备是其他6个主要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合计额的1.3倍多。
世界最大的债权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日本国内经济萧条,但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其对外纯资产额以年均13.4%的速度增长。2000年,日本对外纯资产(纯债权)余额达11579亿美元,比1990年增加了2.53倍。
所以说,日本的经济基础是雄厚的,经济总量的盘子是巨大的,它是亚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
谈谈日本及日元(之二)-----为什么日本政府要日元贬值
日本政府干预汇市是有名的。自从85年美日德法英的plaza合意进行共同市场干预,日元开始升值以来,就踏上了漫漫的干预之路。因为干预历史长,次数多,加之不断地精研,手艺越练越精,其干预意识与技巧,在世界上都堪称一流。他们会巧妙地利用消息与时机,再加上相当的资金量,尽可能利用投机机构的心理,四两拨千斤的方法,使干预的瞬间或一段时间内,给人们造成相当的心理警戒感。并且还不断地改变干预手法,比如今年的用“覆面干预”,让大家摸不清头脑。这样一来,市场上的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会让人疑心暗鬼地去猜测是不是日本人干预了,这样就可以达到让人胆颤心惊的效果。这次防御115警戒线,到现在为止可以认为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为了让日元贬值,日本政府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甚至不惜与美国明争暗斗。仅仅5月份一个月,日本政府干预汇市就用了3万亿日元。那么为什么日本政府要日元贬值呢?
日本是资源极其贫困的国家,70%的原材料需要进口,70%的商品需要销往国外,“贸易立国”的体制与策略的形成了。日本的汽车、电子电器产品、办公自动化设备等个别产业的出口,占据了日本出口的绝大部分,也就是说个别产业的发展促成了日本的巨额贸易顺差。
对于建筑业、金融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通讯业、医药卫生、法律服务、维修保养服务等领域,日本则通过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和贸易配额限制等手段,限制国内市场对外开放。
这样,在日本经济中就形成了两个明显不同的部门。一个是以汽车、电子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为代表的,为日本的出口做出主要贡献的“外部导向型”部门;另一个是以销售业、建筑业等为代表的,在国内新重商主义的保护政策下才得以生存的“内部依赖型”部门。
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确实有一些因素导致了日元贬值。日本经济的衰退、不良债权的拖而不决、国债负担的迅速增加等,都使投资者对日元资产越来越丧失信心,许多欧美投资者更是在卖空日元资产。资本的严重外流确实造成了日元贬值的严重压力。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日本经济运行基本层面上,也存在导致日元汇率不变,甚至升值的因素。首先是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和本币的汇率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之间成反比,日本经济呈通货紧缩特点,国内物价的走低应该导致日元的升值才对;其次,虽然它的经常项目盈余在减少,但它毕竟还有大量的盈余,没有出现赤字;再次,它有充盈的外汇储备,即4千多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按理说,这么雄厚的外汇储备量不应该导致货币贬值。
因此,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日本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上,虽然有推动日元贬值的因素,但没有导致日元贬值的必然性。
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及考虑,我想日本政府要日元贬值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相对疲软的货币价值会使本土商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因而增加出口.
通过美元贬值手段刺激美国经济的发展将会同时损害日本的出口增长及经济增长
一个日元的贬值,将会给一般的出口企业带来一个亿以上日元的利润,大型出口企业则更多。最近欧元的高涨,如CANON公司一个欧元的增值,就意味着49亿日元的利润。强势日元会威胁到日本的出口,而出口是带领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
现在日本经济状况非常不好,如果日元持续上涨,日本出口前景将不容乐观,从而严重影响经济复苏。
顺便说一句,美元贬值,将使日本政府手上大量持有的美国的国债也会失去吸引力。桥本内阁时,曾有桥本一句“考虑卖却美国国债”的话,美国股市道指瞬间下降360点的神话。从而使华尔街股市失去了支撑。因美国债表现不佳,致使其价值正每况愈下。根据IBES信息公司分析,标准普尔500指数反映,美国国债市值超过其应有价值17.4%。
第二,相对上升的进口价格使成本上升从而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可以有效地避免通货紧缩.
日本面临一个很大的课题,即尽快走出通货紧缩,实现经济的复苏。由于1985年以来日元升值,导致年日本产业急速下滑。对此政府采取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和放松银根的政策来阻止经济下滑,并收到一定的效果,使得经济在80年代下半期重新恢复活力。但由于这些宽松的政策持续的时间过长,使得过多的资金流向房地产业和股票投资等,引发泡沫经济,地价、股价猛涨了3倍,总资产一度达到了GDP的2.5倍,有1,200万亿日元之多。地价的暴涨使得国民,尤其是年轻一代无力购房,而资产价格的上升又使得社会上不劳而获的倾向增强,造成国民纪律紊乱,并引发道德风险问题。九十年代初期,日本开始执行紧缩政策,从而引起泡沫经济的破灭,地价和股价跌至低于暴涨以前的水平,国民所得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个人通过出卖资产增加了收入,政府税收也上升;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建筑业、租赁业及以土地抵押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受到很大的打击。金融机构产生巨额的呆帐和不良资产,这意味着企业方面同样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日本许多大金融机构倒闭,使得日本的国际资信下降,从而使得日本企业的国际筹款能力下降,筹资成本上升。
因为通货紧缩将导致全部商品价格下跌,缩减收益并抑制投资.在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政府希望看到上述情景.
第三。股市
在日本,银行持有的股票约占股市总额的三分之一,也在银行的资产中占有很大份额。股指下跌使银行的资产大幅度缩水,一旦银行股票的资产低于银行的资本金,日本的金融体系就会面临着新一轮的紧缩,因为按照国际银行界的规定,银行资产缩水或出现坏帐,都必须冲减银行的资本金,而资本金又必须保持在银行总资产的8%以上,所以资本金缩小就会导致金融紧缩,这对在复苏的道路上已经步履蹒跚的日本经济来说,无疑将是雪上加霜,是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最不愿看到事。
日元如果大幅度升值,对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的打击将是巨大的,对股市也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有人计算过,今年9月前如果日元冲破115水域,股市日经指数有可能会下降到6000点(也就是比泡沫时代日经指数34000的六分之一稍多一点儿)。
第四。走投无路的选择
日本经济处于衰退阶段,首先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政府已经没有可利用的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回升,连续10次推出大型的财政预算,规模达130万亿日元,从而导致了沉重的国债负担,财政危机空前恶化,小泉政府在运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方面已很难有多大作为;其次,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在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方面,1991年建立官定利率时是6%,2001年9月利率降到0.10%,利率的调整幅度非常大,收效却甚微,另外,日本政府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增加货币流通量,但这又产生乘数效应,引发金融行业的深层矛盾。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已无效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只有紧抓货币贬值这一救命稻草了。
谈谈日本及日元(之三)日本的优势与增长的潜力
尽管“身患重疾”的日本经济目前正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但它毕竟是一个有过二十多年高速增长历史的、在世界经济大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经济巨人,在支撑其经济长远发展的一些基础因素上,有着它独特的优势。
“钱袋”充裕:日本自从由“资金匮乏国家”转而为“资金过剩国家”后,其发展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一个“钱”字。在当今不少国家为求发展而大举外债,甚至因此陷入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的时候,日本人大把大把地把钞票投在有用或没用的公共设施上,遍布世界各地的日本游客不断为各国带去滚滚财源。在“钱”方面,日本一直保持几个之最:世界最大债权国,最高的外贸盈余,最高的外汇储备,最高的人均GDP,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国民储蓄率最高。
“第二科技大国”:曾经吃过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落后于美国苦头的日本,最近说要在21世纪前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有人称其“头脑发热”。但实际上日本的科研实力在发达国家的排位中是相当靠前的,有人说如果按照各学科的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数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日本可算是第二大科技大国。在基础研究方面觉悟过来的日本人毫不吝惜地把钱花在科技上,1996年日本用于研究与发展的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8%,已高于美国的2.64%和德国的2.41%。近几年日本科研经费更占GDP的3%以上,居世界第一。
“IT立国”:日本于新世纪初年提出“IT立国”的口号,并提出要在5年内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IT国家的目标。虽然与美国相比日本在信息化方面仍有相当的差距,但一向善于追赶的日本这几年在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上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统计表明,2000年日本固定电话用户为5209万,家庭普及率超过百分之百;因特网在企业的普及率为95.8%;家庭普及率为34%,利用者人数达4708万;手机用户7207万,人口普及率为56.6%(2001年11月);宽带通信网用户超过300万个;企业构筑计算机局域网络的占86.4%;政论部门的中央省厅平均每人拥有1.4台电脑;地方村镇政府平均2.2人一台电脑;个人电脑的家庭普及率约为45%。
“高技术列岛”:在2001年度开始实施的新5年科技基本计划中,日本把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新材料技术列为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并谋求在此基础上加速发展高技术产业群。在政府的规划和资助下,科学城、高科技园区等在日本列岛方兴未艾,日本已在全国各地建成200余处科学园区、27处“技术密集城”和26处“智力城”,目前又在规划建设19处“高技术产业集约区”。
“日本制造”:制造技术是日本的传统强项,80年代日本企业之所以在与欧美企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主要靠的还是它的制造业。日本提出要成为“世界的母工厂”,在此目标下正从三个方面加紧开发新的制造方法和新的制造机械:一是与信息通信系统相融合的高度生产系统、与循环利用相适应的生产系统、新的化学工艺等制造系统;二是加工中心、高级机器人等新结构技术,激光检测、加工技术,纳米级别的微细加工技术;三是金属和有机材料、新陶瓷、复合材料等制造技术等。
“猛烈社员”:任何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日本是世界上国民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称得上是世界最认真的,有人说用汉语中“勤奋”一词来形容他们的工作态度都显得过于平淡,倒是日语中的“猛烈社员”能够比较恰当地表现他们对工作的态度。
九十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病染陈疴,久治不愈,病因并不在日本经济的物质层面上,因为就是在过去的十年,日本经济仍然保持了一向以来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去年8月,日本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了4000亿美元,日本的一批大公司,仍然把美、欧的对手打的抬不起头来。去年美国的三大汽车厂都严重亏损,或只有微利,但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却都赚得满钵满碗。
在日本经济运行基本层面上,也存在导致日元汇率不变,甚至升值的因素。首先是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和本币的汇率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之间成反比,日本经济呈通货紧缩特点,国内物价的走低应该导致日元的升值才对;其次,虽然它的经常项目盈余在减少,但它毕竟还有大量的盈余,没有出现赤字;再次,它有充盈的外汇储备,即4千多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按理说,这么雄厚的外汇储备量不应该导致货币贬值。
谈谈日本及日元(之四)日本的问题在哪儿?
日本经济崛起于20世纪50-60年代,这和当时日本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密切相关。日本政府在40年代大力扶植本国的大企业,主要措施和手段包括:
人为压低居民消费,增加企业积累;
建立主银行制度,将银行和大型生产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大企业可以方便地从银行得到资金支持;
促进大企业之间结成卡特尔,并采用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维护大企业的发展;
削减股东权力,方便政府对企业的控制;
企业融资主要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
建立类似于“计划经济”的经济调控体系,主要表现在政府财政支出“软约束”和行政干预经济等方面;
实行雇佣终身制;
建立公司工会,鼓励甚至强制工人加班。
这一系列政策建立了一个由上及下,等级森严,军队式的经济结构,非常有利于战争时期和战后的经济重建,但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一系列后遗症。
第一,将资本和劳动力束缚在老企业当中并强迫银行对垂死的企业提供援助,现在,日本银行的呆帐总额达到10,000亿美元。
第二、建立包含出口部门和面向本土市场的部门的二元经济体制,造成面向本土市场的部门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过高(比如房地产),最终导致总体生产成本的提高,使很多企业纷纷将生产部分甚至总部迁到海外,损害了出口部门。
第三,对某些企业给予优先贷款造成生产能力过剩、经济泡沫和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第四、经济运行的行政色彩过浓导致了滥用权力和腐败。
第五、过度储蓄妨碍了经济增长:过度储蓄导致本土需求的不足,使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出口和政府采购,而后者现在已经接近了容忍的极限。
日本的政治体制导致日本很难从困境中走出。日本的政党同各个经济利益集团包括银行、建筑业、零售业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相的实际权力很小,真正的政治权力常常掌握在不同派系中那些所谓的政界元老手中。在职的政府官员所能真正控制的政府财政收入很少,比如说,日本建筑行业中拥有一大批掌握实权的政界人物。选民无法左右政府政策的取向,反对派很难推出有竞争力的候选人。这种政治体制造成的后果是:政策取向得不到改变,官僚滥用权力,严重的道德风险;要进行经济改革必须全盘推翻现有的政治体制。
日本经济衰退的成因
第一个原因是企业经营状况在恶化。从1999开始的日本经济回升过程中有一个特点,即“企业先行,家计滞后”,也就是说和企业相关的一些经济指标如企业的盈利水平、设备投资等都非常好,成为带动景气回升的支柱。但和家庭相关的一些指标比如家庭收入、家庭消费支出都很差,成为景气回升的一个累赘。到2001年,与家计相关的指标依旧很差,而企业经营状况开始下滑,企业销售规模在缩小,盈利水平在下降,投资规模在缩小。经济回升失去了企业这根支柱,这是导致衰退的主要因素。
第二个原因是外部环境的影响。美国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尤其是在日本国内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出口尤其关键。美国经济衰退后,日本对美出口急剧减少,这是直接的影响;其次,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市场是东亚,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市场主要也是美国,美国经济衰退导致东亚对美出口的收缩,这就间接导致东亚对日本进口的减少。第一大、第二大出口市场相继萎缩,使日本的出口急剧减少,在日本2001财政年度的上半年(4--9月),日本出口锐减6.1%。进出口减少了43.1%左右。
第三个原因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并持续一段时间。按这个标准,日本实际上从1996年就开始出现通货紧缩苗头,到2001年表现得更加明显,无论是消费者物价指数,还是面向企业的服务价格指数都在全面下降。而且每月都在下降,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就构成了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日本的企业往往是负债经营,假如企业的销售水平非常好,销售额很大,债务所占比率就小,债务负担就轻。反过来,销售额越小,债务额不变,实际的债务负担就增大。而价格上升会带来销售额加大。可见物价水平的下降,对企业来说实际上是债务的增加。实际债务和实际利率紧密相关,实际利率为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而现在通货膨胀率是负,的所以实际利率提高了。企业的债务负担也随之增加了。因此通货紧缩是导致企业经营恶化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
第四个原因是个人消费需求的低靡。在日本经济总量当中,个人消费需求占GDP总量的60%。2001年,日本个人消费需求愈发低靡,具体表现在消费支出增长率降低,甚至出现负增长等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复杂,首先是失业加重,这对家庭收入和支出都会产生影响。一方面失业加重意味着收入的减少。而失业人口的增加,对在职人员工资的提高也造成了压力。再加上日本的失业救济并不是很健全,因此,这种不稳定性抑制了需求的增长。另外日本人口的高龄化,通货紧缩造成的价格走低的心理预期也是消费滞后的重要因素。
第五个原因是经济基数的增大。日本的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25,总人口相当于中国的1/10,然而日本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是中国的4.44倍,这说明,日本的经济基数已经相当大。同样的GDP增加量相对于不同的基数,会有不同的增长率,基数越大,得出的增长率越低,随着经济基数的增大,增长速度下降是一种必然趋势。
第六个原因是后发展效应消失。后发展的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增长速度,这是因为,世界上有很多成熟的技术可以模仿和引进,而不必自己从头摸索。20世纪5、60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就是后发展效应的体现,但是,后发展效应不可能永远存在。因为,随着后发展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上的差距逐步缩小,可供模仿的成熟技术减少,新的产业部门难以像以前那样迅速地出现和建立,需求方面的新陈代谢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快,于是,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变少,甚至出现需求不足、设备过剩、资金过剩等现象。日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经济低迷,都与后发展效应消失有关。
以上这些问题都在解决之中,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各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将会长期进行下去。
谈谈日本及日元(之五)结论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日元一直保持升值的趋势。特别是1985年9月广场会议到1995年8月的这十年间,日元对美元基本处于升值状态。美国一直都在压日元升值。但是,在保持升值的总趋势的同时,日元也多次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例如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元就曾发生过两、三次较大的贬值。在95年到98年期间更是贬值了70%以上。但是,由于日本的高储蓄率和巨额贸易顺差,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日元的长期趋势是升值而不是贬值。
在最近几年,由于担心日本经济形势的严重恶化会反过来对美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美国对日元贬值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同时,尽管日元贬值不利于美国的出口,但日元贬值也会给美国带来好处,例如有利于美国吸引外资,有利于美国的金融稳定等等。美国是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决定对日元贬值的态度的。至于在美国的容忍态度中是否含有其他因素,则还有待观察。今年日本政府的115防卫战中,除了斯诺的几句不痛不痒的“市场决定汇率”的话语以外,几乎没有其他对日本每天都出现的“干预”的叫嚣发出任何强制作用的信息。而最近美国国债的买卖情况是否可以看出一些幕后交易的真情?
由于日本人口的老化,日本的储蓄率最终将会下降(与此相应,日本的贸易顺差将会消逝)从而导致日元的贬值。
如果说,日元对美元的长期变动趋势难于把握,日元对美元的短期变动趋势就更是如此了。据说在外汇市场上,日元对美元的交易量并不大,抛售日元的投资者据说主要是外国人,因而还不能说日元贬值已成趋势。此外,日元的变动也存在季节性因素。日元变动的年度趋势一般是在一年中的第一个季度决定的。在初秋美元往往会贬值,以后又会升值并一直持续到年底。
日本人似乎生来就是忧心忡忡的。目前在日本,对经济前景感到绝望的人们越来越多,全国自杀者大幅度增加,从1991年的两万两千多人增至1999年的三万三千多人。日本内阁府有国民生活心理指数调查,日本银行对企业心理也有调查,调查国民是否感到不安、苦恼。调查显示,心理状况比经济的实际状况还要不好,实体经济还有过微弱的复苏,可心理指标一直下降,美国经济学家评价日本经济是“不安经济”。
日本人危机意识从何而来?首先,这是长期的自然条件形成的国民性格,日本是个岛国,长期有台风、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危机意识很强;其次,来自于对将来的担忧,日本经济现状、财政状况不好,原来是“一枝独秀”,现在是“一枝独‘朽’”,这也会带来危机感。由于缓解财政困境的办法除了通货膨胀以外,就只能通过税收手段,因此财政状况越恶化,老百姓就越担心政府会增加税收,用税收来还内债。于是就抑制当前的消费,把钱存起来,以备将来,日本政府这种多次动用财政资金来刺激经济,导致财政困境,无形中从心理上增加了国民的负担,造成了危机意识,使结果适得其反。同时,日本社会的人口结构现在是“少子高龄化”,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15岁以下的人口。这意味着生产年龄人口的减少和工作的人负担老人的人数增加,这也会引起危机感。另外,日本资源非常贫乏,能源90%靠进口,进口中又有7、80%靠中东,而中东政治动乱、始终处于动荡状态,能源通道总是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如何能没有危机?灯火辉煌的东京像一个油灯,一旦掐断能源供应,整个东京将一片黑暗。
日本是一个忧患意识极高的国家,他从来就没有说自己好过!然而日本从哪个角度都不比其它国差:物价高度稳定,科技高度发达,犯罪率全世界最低.....前面几部分的内容已经说明了这些。
但日元每年都会有大起大落。日元之所以大起大落,其中就有投机客作祟的原因。该币种是如此深受投机客的青睐,因而被看成永远炒做的货币!当然造成日元波动的原因不光是投机机构,更重要的是日本的财务决算方式,日本出口商的巨额顺差回流,日本的海外投资赢利,日本海外资产买卖,海外对日本股市的投机,日本上市机构股市盈亏状况。。。。。等造成的周期性波动。而投机机构则是乘了这种周期性的波浪进行自己的盈利活动而已。
综上所说,日元是一个可炒性很强的币种。熟悉他的特性的汇友每年都会在日元里获得巨大的收益。
考虑日美汇率的波动,昨天在宏观兄的跟帖里略提了几点:
如经济景气上的大周期循环和会计年度上的小周期循环问题。
(日本的财政年度从每年的4月1日到来年的3月31日。美国的财政年度是从每年的10月1日到来年的9月30日。)
当然不排除有些公司的资金大规模调入的提前或推后或者有重大事件发生会影响小周期的变动。
另外还有如战略性资源的国际市场状况,经济及政治和心理的因素、对日本人的民族性认识、美国对日本干预的容认程度等等。
影响日元汇率的因素之一,是日本政府的政策取向(一定程度上与美国政府的容忍程度也有关)。按照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汇率理论,大致可以从经济周期因素、利差因素、资本市场风险和相关政府的汇率政策等不同角度进行推断汇率的近期变动趋势。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决定汇率走势的决定因素是政府的汇率政策。
日本现任总理小泉在政界被称为“变人”(怪人),他是个不太在乎别人说什么,不达自己的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在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上,在邮政三事业的民营化问题上,在。。。。。。。。
我想在干预汇市上,他。。。。。。。。。。
日本小鬼子干预汇市,事实上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使汇率的变化在相对的框体里振荡,变得不是那么不可捉摸),我认为我们应该盼望他们来干预。
请大家注意进入2003年以来,日本政府的历次干预的价格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进入117水域就需要一场小心谨慎。
再看看周围日元被套的价格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这一点。
日銀干预状況
●美元/日元
推测干预水準/干预推测額
97年12月17日~12月19日 127-128日元/$ 10591亿日元(▲83亿美元)
日 131-132日元/$ 1957亿日元(▲15亿美元)
4月10日 129-131日元/$ 2兆6201亿日元(&#亿美元)
6月17日 141-145日元/$ 2312亿日元(▲16亿美元)
日 108-111日元/$ 6563亿日元(60亿美元)
6月10日 117-119日元/$ 1665亿日元(14亿美元)
6月14日 117-120日元/$ 1兆4059亿日元(118亿美元)
6月21日 120-122日元/$ 9272亿日元(76亿美元)
7月5日 121-122日元/$ 7837亿日元(64亿元)
7月20日 118-119日元/$ 1792亿日元(15亿美元)
7月21日 118-119日元/$ 4052亿日元(34亿美元)
9月10日 107-108日元/$ 6401亿日元(60亿美元)
9月14日 106-107日元/$ 3794亿日元(35亿美元)
11月29日 102-103日元/$ 7244亿日元(70亿美元)
11月30日 101-103日元/$ 4104亿日元(40亿美元)
12月24日 102日元/$ 3704亿日元(36亿美元)
日 106-107日元/$ 5753亿日元(54亿美元)
3月8日 107日元/$ 1501亿日元(14亿美元)
3月15日 104-105日元/$ 8468亿日元(80亿美元)
4月3日 102-105日元/$ 1兆3854亿日元(134亿美元)
日 115-117日元/$ 1兆2874亿日元
9月17日 116-117日元/$ 4955亿日元(43亿美元)
9月19日 117日元/$ 3774亿日元(32亿美元)
9月21日 116-117日元/$ 1兆2874亿日元(111亿美元)
9月24日 116-117日元/$ 1172亿日元(10亿美元)
9月26日 117日元/$ 943亿日元(8亿美元)
9月27日 117-118日元/$ 4871亿日元(41亿美元)
9月28日 118-119日元/$ 2866亿日元(24亿美元)
日 123-125日元/$ 5871亿日元
5月23日 124日元/$ 4991亿日元
5月31日 123-124日元/$ 1兆312日元
6月4日 123-124日元/$ 3727亿日元
6月24日 121日元/$ 4290亿日元
6月26日 120日元/$ 5687亿日元
6月28日 118-119日元/$ 5046亿日元
2003年1月中 117日元/$ 7000亿日元
2月 117日元/$ 5000亿日元
3月 116~117日元/$ 1兆2000亿日元
5月 115~117日元/$ 3兆9000亿日元
※▲记号是卖美元(买日元)干预 金额是推测额
日銀干预状況(2)
●欧元/日元
推测干预水準/干预推测額
日 马克买/日元卖48亿日元
日 123-124日元/欧元4379亿日元
6月21日 125-127日元/欧元1017亿日元
11月29日 102-104日元/欧元527亿日元
日 101-102日元/欧元720亿日元
9月22日92-95 日元/欧元1435亿日元
日 106-107日元/欧元215亿日元
9月26日 108日元/欧元218亿日元
9月27日 108-109日元/欧元219亿日元
日 118日元/欧元238亿日元
日 126日元/欧元66亿日元
2月25日 126日元/欧元562亿日元
2月26日 126日元/欧元137亿日元
2月28日 126日元/欧元45亿日元
3月3日 127日元/欧元47亿日元
3月4日 128日元/欧元13亿日元
3月7日 128日元/欧元86亿日元
資料:国際金融情報
日以前,日元和美元之间是固定汇率:360元兑1美元。这是1949年,美国根据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确定的,当时日本处于战败后的瘫痪状态。但后来日本经济经历了一个超英赶美的过程,1966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英国,1967年超过法国,1968年超过德国。从国际收支来看,70年代前,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是逆差,70年代后,转为经常性顺差。而同时,美国相对于日本的经济实力来讲,却有所下降。195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26.1倍,1960年是11.8倍,1970年是5倍,1980年是2.6倍,1990年是1.9倍。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使它与美国经济差距缩小,而且,1986年,日本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可以说,从1971年至80年代末,日元汇率上升是对日本经济实力上升的事后追认。
近期日本干预日元汇率最高资金纪录
最高干预月资金量(万亿日元) 干预方向 干预价位
.9825 卖出日元 115.10-119.35
.2107 卖出日元 116.65-121.52
.0392 卖出日元 117.63-122.45
.8158 买入日元 127.40-135.20
.1174 卖出日元 122.82-129.15
最高干预日(不含今年5月) 资金量(万亿日元)干预方向
日 2.6201 买入日元
日 1.4059 卖出日元
日 1.3854 卖出日元
日 1.2874 卖出日元
日 1.0312 卖出日元
参照今年日本政府干预的数据可以知道,117水准开始就可能进入建仓危险水域!
今年日本政府在115至117一线设置了数道干预线。在117一线建仓的,历来被套的概率开始增高。即使盈利几十点,提心吊胆的程度与其他币种相比不成比例。
另外,小道消息,日本大公司今年的美日预期范围在115-120,而参与日元干涉的,除了日本政府,还有美国机构。。。
切切注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w日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