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188kb 怎么调整相片kb大小改成200mb格式扎改求解 ?事么样子手机程序可以完成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智能珠宝创业者: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智能珠宝创业者:我有“故事”你有酒吗?》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智能珠宝创业者: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精选一“如果不是被收购,我差点就被打死了。”老周点了一根烟,站在窗前叹了一口气。2014年的10月,刚刚创业的他同样是站在这个窗户前,望着在大楼一侧穿梭而过的地铁3号线,内心充满了对于未来的期望。刚过不惑之年,老周鬓角已经银丝偶现。创业之前,他在一家小有名气的珠宝企业当高管,30万年薪在深圳虽然不算高,但生活起码无忧无虑。可是,已经37岁的他却认为,这样的生活太平淡了,平淡得已经能在40岁之前就看到这辈子的结局。加上这一片创新热土热火朝天,有太多平凡者成功的例子——所以老周决定,一定要在40岁生日之前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以前许多人都不理解我辞职创业去做智能珠宝项目,现在我自己也不理解我这一番折腾到底是为什么了。”此时的老周,却已经回不到三年前,重新过回“平淡”的日子。如今,他还是这家智能珠宝初创企业的CEO,但已经没有任何决策的权力,每个月1万元的薪资,让他在这个大城市过得捉襟见肘。有人说创业是“九死”,但不一定能换来“一生”,许多初创企业在经历各种未知命运后,都逃不过消亡的结局。运气好一些的,就像老周一样被一家大企业收购,成为没有实权的创始人。市场、需求、技术、资金......创业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产生问题,都有可能让创业者成为下一个老周,甚至还不如老周。老周当时笃定自己选对了方向——、高收入女性用户、高频次消费需求、想象空间足够大,怎么就没成呢?懵懂独闯都市的年轻人,埋下这颗“创业”种子“2000年我从江西来到深圳,正赶上这个城市大发展的时期。”老周告诉懂懂笔记,因为家乡很多年轻人都来到大城市里“闯荡”,刚刚大学毕业的他不甘留在老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因为老周的大学是在本省读的,所以这是他第一次“出省”。来到深圳之后,他一开始对于这个城市的感觉并不好。“节奏很快,而且我所学的专业在这里一点用都没有。”老周说,由于自己在大学主修农业专业,所以在一开始在深圳很难找到对口工作。从家里带来的路费已经花得差不多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绝望,不知道该去做什么。”无奈之下,已经住不起招待所的老周只能成天在街上转悠,看到路边有企业在招学徒工,他便凑上去看个究竟。“首饰工匠,有师傅带,包吃包住每个月补贴800。”老周告诉懂懂笔记,那时候已经饿到发昏的他,昏头昏脑的就报了名。“第二天立马就上班了。”老周说,首饰制作跟自己的专业一点都沾不上边,而且农村出身的他也第一次知道原来珠宝首饰还能变着花样的做。虽然很抗拒,但为了生存,老周跟着老工匠,从最简单的蜡雕开始学习,慢慢的也成了一名首饰工匠,“我不是那些珠宝专科学校毕业的,所以我学的速度很慢,起码比(有基础)的慢了一半。”根据合约的约定,老周在“出师”之后,需要在这家培养他的企业工作五年,他主要负责的是新品首饰的手工起模。对于老周来说,这一份开始令他抗拒的工作,却让他成功的在这个城市生存下来。“当首饰工匠,其实最难得并不是要在蜡模上雕刻精细的花纹和图案,而是每天枯燥无味的工作内容。”老周回忆,在那个时候他们一群工匠工作时,一定要把工坊里的电视打开,听音乐,而且把声音调到最大,以缓解无聊的气氛。然而短短的几年内,老周成长十分迅速,按照他的解释,那时候自己20几岁,正处于学习技能最佳的年纪,也跟得上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对于老工匠来说,虽然经验尚且不足,但善于学习的老周在技艺上却能轻而易举的跟上首饰设计的潮流。“虽然约定的合同期满了,但公司给的待遇还不错,所以我就继续做下去。”老周说,在30岁那年,自己成为了公司首饰工坊的主管,并且在业界内也已经小有名气。之后,凭借精湛的技术,老周在公司内可谓是平步青云,仅用了5年时间,就从一个小主管晋升成为公司的生产总监,进入了管理层。“最早接触到创业这个词是在2012年,那时候深圳遍地都是创业者,改革前沿成了创业前沿。”老周告诉懂懂笔记,2012年,公司推动了一系列内部创业的活动,鼓励许多有能力有创意的员工可以报项目,如果公司觉得这个项目可行,就会为项目团队匹配相应的资金和资源。然而,对创业一无所知的老周,却被任命为这项活动的主要负责人。“虽然说是内部创业,但是老板的思维却很固化,有些大家都看好的员工项目,却被老板一票否决。”老周表示,虽然自己不懂创业,但在珠宝行业深耕了近十年,也知道哪些产品哪些项目有市场需求,有些甚至连营销高层都认可的项目也被老板一票否决。最终通过的都是一些十分急功近利的项目。作为内部创业的主要负责人,老周压力十分巨大。虽然知道这些通过的项目想要获得市场认可都很难,但也不得不全力推动。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胎死腹中”。“急功近利,缺乏(消费)习惯的培养,项目失败是必然的,但我却因为是负责人,成了被批判的对象。”不善言辞的老周,面对来自老板的责骂,也只能忍气吞声,然而他的内心却是十分不服气的。正因为这件事情,在他的内心深处,买下了创业的种子。“打工虽易,但看脸色太难,所以那时候我就想出走了。”段子云:不想当老板的打工仔不是合格的创业者。受制于人,发展局限,创意受阻,使得越来越多打工者梦想成为“创业者”,更有部分已经打破了传统就业观念的桎梏,投身创业大军,追逐风口,追逐红利,追逐自由。在迭代中,许多创业者退出了舞台,却有新的创业者登台亮相。用智能+珠宝的跨界探索,创造一个成功的“故事”“在老家的爸妈催促我该成家了,但我却觉得时机还没到。”老周告诉懂懂笔记,2014年的深圳,各类创业孵化器遍地而起,创新创业也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他认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果不抓住机会干一番事情的话,或许以后就没机会了。相比儿女私情,老周更在意自己心中的那一番“事业”。但作为一名珠宝人,工匠出身的珠宝人,创业谈何容易。“因为之前有许多IT技术流出走创业,然后经历了失败,虽然我不是IT领域的,但我也是技术流,所以担心对于市场短见,会(让项目)失败。”老周说,他在一边物色创业项目之时,自己也看了很多关于市场和经营的书籍,甚至报了许多相关的课程,以让自己的学识更加丰富和全面,以避免出现技术流创业所面临的各种短板问题。在一次课程上,老周结识了一位来自珠海的企业家,这位传统企业家正打算二次创业。他告诉老周,自己看好智能硬件这一领域,所以打算开发智能穿戴产品,手环、手表、跑鞋等等。较真的老周灵机一动,回到公司就上网查智能硬件相关的资料。“那时候已经有企业在做,在手表手环里面植入监测芯片,监测用户的心率和运动指数,辅助用户锻炼身体。”老周瞬间就着迷了,他认为,现在许多人随身都带着手机看时间,哪里会有人看手表,而且许多智能手环和手表的设计很传统,缺乏应有的美感。所以他想,如果把首饰和智能芯片结合在一起,会是怎么样的结果呢?为此,他带着这个问题,调研了身边许多的亲戚、朋友、客户。得到的结果是:既是珠宝又是智能硬件,许多人都觉得很有趣,应该会有市场。于是,老周毅然向公司递交了辞呈,带着自己50余万积蓄,正式加入了创业者的行列。他首先找到的,就是那位二次创业的传统企业老板。处于对智能硬件的理解,两人一拍即合,共同在深圳成立了主打智能珠宝的公司,并把办公的地点选在了珠宝产业带里的一栋甲级写字楼。“我负责珠宝设计研发,他们负责提供芯片解决方案。”那时的老周觉得,这是再完美不过的组合了。对方甚至派出了自己的工程师队伍常驻深圳,帮助老周团队进行研发和硬件融合,双方都不计成本的再投入。然而,早期的智能监测芯片体积略大,和老周团队设计出来十分精美精细的手链很难结合在一起。“芯片基本上是(手链上)坠子的三倍大小,所以基本上放不进去。”老周表示,为了配合芯片的大小,团队尽可能在首饰造型上妥协,尽可能做大一些使得芯片可以放进去。最终在双方团队的努力下,选择了一块只有步数监测功能的小芯片,“塞”进了手链里。然而看到成品之后,老周和团队却笑不出来。“丑爆了,妥协之后真的是丑爆了。”老周觉得,这样的产品不能够推向市场,这样绝对是毁口碑的。于是他推翻了第一代的产品,着手研发第二代的智能珠宝。由于有前车之鉴,团队开始针对芯片的大小进行外形的设计,而且除了贵金属之外引入其他的天然玉石材料。经过紧锣密鼓的一个半月时间,团队推出了一款智能吊坠项链,一款智能手链,组成了老周公司推向市场的第一个“智能珠宝”系列。“功能有了,美感也可以了,APP的第一版也做出来了。”老周说,看着自己和团队做出来的这两款“智能”艺术品,内心很是欣慰,之前经历过的酸甜苦辣也都值了。智能硬件在当时而言的确是一个风口,作为技术流出身的老周能够快速洞察风口上的需求红利,已经十分难能可贵了,相比于盲目的创业,老周还进行了一番“调研”,验证了部分市场需求。在挫折中,产品也在不断地迭代走向成熟,在他人看来,他的“事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作为一名创业者来说,老周所要面对的远没有那么简单。比“翻脸”更快的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创业公司里的合伙人,翻脸就跟翻书一样快。”老周告诉懂懂笔记,在两款智能首饰产品小批量投入生产之后,公司的内部就开始产生了分歧。作为珠宝人,老周认为产品既然生产出来,就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所以联系了许多线下珠宝专柜和渠道商,意图在实体渠道进行试售,而且也在电商平台开启了企业店,并通过众筹的模式进行部分试水。然而作为芯片提供方的厂家,却认为这个时候应该把企业进行一番包装,然后尝试和融资,毕竟未来量产需要非常雄厚的资金。“我们有我们的想法,他们有他们的想法,在磋商之后依旧无法达成共识,所以就‘拆伙’了。”老周说,因为方案提供方撤出,使得公司在资金这块有些紧张,但还是能够维持运营,接下来就是寻找新的芯片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但让老周欣喜的是,在线下渠道的试售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线下渠道一百套产品售出了四十来套,这对于团队来说的确是个好消息。”老周说,因为如此,公司也资金紧张也有些许缓解。但他们依旧没能找到新的芯片提供方,所以新的一批产品迟迟没能投入生产。然而就在老周和团队焦急万分时,他们却接到了一个“坏消息”。线下渠道几家专柜通知老周他们,产品出现了问题,许多客户的手机APP无法和首饰进行连接,他们都要退货。老周懵了,对于团队来说,这状态简直就是内忧外患。为了保住公司和口碑,老周不得不动用公司仅剩的流动资金,再找到身边的好友借钱给客户退货退款。“我刚来到深圳找不到工作时都没开口向任何人借过一分钱,然而却在这时候借了。”回忆起这件事情,老周叹了一口气,那一个月公司发不起工资了,团队成员也陆续提出离职申请。对于他来说,坏消息一个个接踵而来。想不出任何办法的老周,想起了之前合作的芯片厂商说的方案:把公司和团队包装一下,融点钱进来吧。但融资谈何容易,虽然智能硬件在那个时候处于风口,加上也有现成的产品,但销售量少和产品问题让老周在各种路演和融资接洽会上连连碰壁,不善言辞的老周也没有办法很好的把创业的“故事”编给们听。“我们找到了一家在惠州的芯片提供商,但却没有半毛钱可以投入新的生产,甚至说,剩下几名员工下个月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老周告诉懂懂笔记,无奈之下的他只能求助FA。在FA的帮助下,老周终于把自己的创业“故事”讲好了,在资本热的2015年底,老周顺利拿到了两百万的天使轮融资。“除去被FA当作佣金的30%,以及还了一部分外债,剩下的资金全数投入了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老周说,因为在第一批小批量量产的产品问题上吸取教训,所以这次除了芯片之外,APP的开发也外包给了专业的团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我们就潜心开发首饰造型,做好市场工作就行了。”2016年2月,刚在老家过完春节回深圳的老周,看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新品,这一系列除了有智能手链和吊坠之外,还增加了智能戒指和智能手环,在功能上也加入了技术,可以通过APP软件在首饰上记录文字信息。老周解释,“有了这项功能,情侣之间、亲人之间送礼还能在首饰上预先录入祝福的信息,以表心意。”然而新品上市之后,销量却十分有限。“一个月里,也就寄售在专柜的卖出了一套,线上渠道连询问的都没有。”老周说,由于新的芯片价格高了许多,所以新品的价格相比上一代产品贵了一倍有余,然而其中的利润空间却少得可怜,“(利润空间)是普通首饰的三分之一。”但另老周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产品卖不出去,自己的“故事”却出名了。因为融资的缘故,加上一些包装上的需要,老周的创业“故事”在互联网上被广为流传,所以有很多的媒体找到他要采访他,也有一些院校希望他能够学生做创业讲座,还有许多创业活动邀请他站台参加。“大家都以为我很风光,但我的产品卖不出去苦只有我自己知道。”老周告诉懂懂笔记,有许多好友看到报道都来祝贺他,然而大家都并没有想到,看似风光无限的老周,又要发不起工资了。因为融资的钱投入到研发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动,老周公司的流动资金又再一次枯竭了。无奈之下,老周只能将产品亏本降价,试图“变现”一点流动资金能给员工们发工资。“因为智能珠宝是智能硬件与贵金属的结合,虽然不会用千足金,但用的也是K金,所以价格会比当时兴起的运动手环和手表贵一些。”老周说,因为消费者对于智能硬件的新鲜感已经过去了,所以赋予首饰价值的智能硬件,也逐渐不受消费者待见。因此,降价变现的策略也夭折了。为了能够顺利给团队员工发工资,避免团队再次“散架”,老周只好向号称“极速”放款的“小贷机构”借钱,以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所谓风口上的“猪”,要让这只“猪”不断地成长,就要保证“风”不要停,一旦“风”停下来了,“猪”就会摔死,飞的越高,摔得越狠。2016年,消费者们对于市场上的智能硬件设备都已经司空见惯了,也感觉不到任何新鲜的感觉,甚至在深圳华强北一块智能手表只要几十块钱就能买到,与贵金属结合的智能硬件又如何呢?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改变,智能硬件这个“风口”的“风力”显然已经不足了,也很难支撑起老周所创造的这只“猪”了。“资金短缺”成为压垮创业者的最后一根稻草“刚开始创业时,觉得日子过的特别慢,然而现在资金困难了,东西卖不出去了,时间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发工资的日子。”老周告诉懂懂笔记笔记,在“借钱”发工资的日子里,他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公关”了许多企业,试图说服人家采购自家的智能珠宝,采购这个“鸡肋”却很贵的“礼物”送给客户。“从一开始的婉拒,到后面直接吃‘闭门羹’,一两个月下来,一套都没卖出去。”老周说,由于产品销售不出去,也没有资金投入新品研发,公司的基本运作也停滞了,每个月老周都得“借钱”来发工资,“因为(每月)8号发工资,所以一到月初我就害怕。”最终,公司还是逃不过裁员的命运。陷入困境的老周,无奈只能将大部分员工解散,只剩下自己和两名实习的员工。每天老周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待的并不是客户,而是源源不断上门“讨债”的小贷机构。有一天,一位行业内的朋友,给老周介绍了一家传统珠宝商,说老板想和老周聊聊收购的事情。听到消息后,老周欣然接受了,并与对方约定了时间。他觉得是金子总会发光,有大企业能够认同自己的模式和产品,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然而,当双面见面时,老周却改变主意,不愿意被收购了。“对方告诉我,之前生产什么产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那个‘故事’,他们想要通过这个‘故事’来开展新的业务。”老周说,这样的结果让他大失所望,甚至一恼火就将对方轰出了自己的办公室。因为他觉得对方至始至终都否定了自己的产品和投入,仅仅对当时为了融资,FA“创造”出来的那个“故事”感兴趣,试图借这个“故事”融资或者申请创业补贴。但接下来的一场意外,却让老周失去了这一份“坚持”。“在(2017年的)春节前,一天从公司回家,被一群不明来历的人揍了一顿,而且拳拳到肉却不伤筋骨。”老周回忆起这件事时依旧心有余悸,他说,在被“暴揍”一顿之后,就有几通“未知来电”打到他手机上,让他想想欠了哪些人的钱,最好把钱还上,不然下次下手就会更重。这一年的春节,老周并没有回家,而是鼻青脸肿的待在深圳的出租屋里暗自伤神。就在春节一过,他便立刻登门拜访了之前想要收购他的那家企业,并对之前的态度进行道歉,希望对方还是能够和他一起坐下来,商洽收购的事宜。虽然对方对于老周的“故事”很感兴趣,但鉴于发生这么多的波折,所以把收购价格压得很低。就在老周以为能够全身而退时,对方却提出了一个令他吃惊的要求。“他们让我留下来继续当CEO,因为我才是这个‘故事’的原型,对于他们来说,我新的职能就是到每个可能的地方讲‘故事’。”老周告诉懂懂笔记,尽管条款很奇葩,但他没有选择,而且对方还给自己开出了每月一万的薪酬,起码能够保障他的生活。就在上个月,老周的“公司”在深圳的繁华区域开了一间智能珠宝体验专柜,他作为“CEO”参加了开业剪彩,然而他心里清楚,自己仅仅是“故事”里的主人公,在现实中却什么也不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他的“故事”总是精彩的,也很有意义的;一个失败的创业者没有“故事”只有经验教训。而在创业的洪流中,被记住的往往是前者,后者总是被遗忘。有许多人看到创业者的失败,就会指责其盲目、胆大、妄为等等缺点,但在成功者身上这些缺点又都会统统变成“优点”。在创业的历程中,创业者除了要经历市场的变化之外,还要承受来自亲朋好友的不解,团队产生的各种压力,只要一个环节稍有“闪失”就会满盘皆输。要告诉创业者的是,在创业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做好切实的市场需求调研,可以追逐风口但一定不能盲目,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深耕。面对挫折不要轻易放弃,但也要控制好风险,对于部分顶着融资或业绩对赌压力的创业者,如果发现发展前景有限,也应该及时“止损”,适时,避免资金的“窟窿”越来越大,最终难以善后。“都觉得我在网上的故事很励志,但我真实的故事,却充满了残酷。”老周说。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智能珠宝创业者: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精选二硅谷一直是深度科技主战场,但近期形势似乎不太妙。首先是典型代表Magic Leap这半年频频出事,视频造假、技术落后、产品比不过HoloLens,已经快成为深度科技深坑范例了。除此之外,Oculus爆出核心科技抄袭,陷入两亿美金官司;一度的硅谷宠儿Theranos彻底神话破灭,第二个血液检测执照被撤回……这些令人咋舌的硅谷故事让记者开始对深度科技投资有点提不起兴趣了。然而在硅谷,不投深度科技,施展十八般武艺涌入美国的中国资本还能投些什么呢?记者在今年的SXSW( South by Southwest,西南偏南)大会上偶遇了两位,聊过之后才发现,其实深度科技投资并不可怕,也是很有前景的向——但是绝对需要高于平均水平的专业技能与极为重要的工匠精神。本文记录了我们的谈话概要,与君共赏。早期投资里的“工匠精神”在全球年头最长的米其林三星餐厅里,92岁的日本厨师小野二郎仍在亲自做着握寿司,把握每一种食材最美味的时刻,手工按摩虾子与章鱼,让食材更加鲜美……在入选柏林影展的《寿司之神》里,他每制作一个寿司,都娴熟到像是天生自带的技能。六十年来,他一辈子只怀着热爱做这一件事,在选品、处理食材、烹调食物、呈现食物等过程中追求完美,最终成就了世界范围内极致的寿司,专业度秒杀一众厨师,“寿司第一人”之称由此而来。在与硅谷深度科技一线元禾谷风创投(Oriza Ventures)的两位创始合伙人余军John Yu和梁晖Alex Liang聊到他们做早期投资的方式时,记者也感受到了相同程度的这种“工匠精神”。从行业调研、到熟练地运用20年来积累的人脉网络找到好的项目、对项目的方方面面进行尽调与评估、再到帮助创业项目发展与并购等各个方面,他们都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专业、高标准以及每一个环节的娴熟带来的浑然一体。原来深度科技投资这件事,也可以做得如此“工匠”范儿。也难怪2015年基金创业至今,他们投出了Drive.ai、Omniscience、Petuum等多个深度科技投资里的好项目。“任何好的结果,都可以拆解为不同维度上的努力。” 余军跟记者比划着。比如在寻找项目的时候,之前的理工科背景让他们对市场上最新的科技有本能的敏感度。余军在90年代毕业于清华,在硅谷的高科技行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几年。他们几乎可以“凭直觉”就判断出该在什么时间点投资什么样的技术。Drive.ai就是他们在2015年投的项目之一,这家公司前段时间发布了在加州雨夜的自动驾驶视频,现在在硅谷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行业里炙手可热。Drive.ai的雨夜无人驾驶视频再比如在做的时候,过去在中美两地的创业经历,让他们往往能够看到光鲜亮丽的团队履历背后的东西。除此之外,作为投资人,他们对于自己看好的被投公司几乎都是“重度参与”,在关键时刻上提供精准而有效的帮助。比如其中一个被投公司Omniscience,他们的CEO SuniaRawat是个印度小哥,做的是分布式的分析,技术很强,产品也很棒。这个项目最早的平台商业模式并不适合创业公司,余军和梁晖通过自己在业界的深厚经验,帮助他们锁定了这个有着大量数据、用户付费能力也很强的垂直领域,提供解决方案,让其迅速发展。在Omniscience准备下一轮融资的过程中,余军和梁晖在一个工作日的中午把他叫到办公室,手把手地帮他修改pitch deck。“指导我怎么把核心优势表达出来、深入浅出地给没有这方面背景的投资人展示项目的技术优势等等,”Sunia向记者回忆道,“他们那时非常忙,不仅给我们推荐投资人,连中午吃三明治的时间都抽出来帮我们,但是效果非常好。”从招人这样的“小事”,到战略方向、中国合作伙伴对接等“大事”,一件一件堆积起来,对于创业者来说,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资源链。对于有些经验不足的创始人来说,几乎带来了质的改变;而怀着这种态度,把几乎所有可用的资源都提供给自己的项目,也反过来帮助他们获得了被投公司以及共同参与投资的硅谷同行们的信任。和硅谷当地基金“惺惺相惜”一般来说,硅谷本地基金常常会跟投硅谷地区的孵化器或加速器里的好项目,在他们这,有时事情是反过来的——加速器会希望跟投他们基金里的优秀项目。当然,像PlugandPlay和IndieBio这些硅谷知名的孵化器或加速器也会投桃报李,在Demo Day之前就给他们私下推荐一些很棒的项目。他们和IndieBio的故事非常有意思,起源于一个曾经“遍寻投资而不得”的项目Koniku。这家公司的核心科技是将脑神经细胞作为材料设计出高敏感度的生物芯片,对于大多数投资人来说,要不就完全看不懂,要不就感觉风险很高、不敢投资。由于余军之前在半导体行业有多年经验,在遇到这个公司的时候,他很快发现他们半导体方面的技术是可靠的。在请教了与基金长期合作的数位斯坦福生物学教授后,余军与梁晖选择投资了这家公司。在他们入场之前,此前Koniku唯一的一个投资人就是IndieBio。实际上,IndieBio一直很看好Koniku,但他们唯一的“知音”,不是老牌硅谷一线基金,而是元禾谷风创投。因此,IndieBio和他们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关系,认为他们投项目很专业,而且在后续合作过程中也看到了他们在业务上帮助被投公司的心意及能力,把自己重、最看好的项目SyntheX推荐给了他们。除此之外,他们的合作伙伴还有很多——上文中提到的Omniscience就是Plug and Play的投资主管AlirezaMasrour介绍给元禾谷风创投的,他们也是第一批投进这个项目的投资人。从挑选创业企业、到帮助创业企业长大、再到最终获得优秀的投资回报,他们像两个极为耐心的渔人,在这条创业的奔腾河流上不动声色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果实。在记者的强烈要求下,他们把投资深度科技的几点想法分享了出来,回答了一些困扰我已久的问题。颠覆性技术:所有人都在找,它到底什么样?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段子,说的是两个好朋友,从CMU(卡耐基梅隆)大学毕业之后,都收到了当时刚创业的Facebook的offer,两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十年过去,读博士的那一位终于开始自己创业了,而去Facebook的大哥已经提前退休周游世界了……对于深度科技投资人来说,颠覆性技术,就是像Facebook这样的“火箭筒”,一旦坐上去之后,进度条飞快往前,带来的成就感也无可比拟。所谓颠覆性技术,应当是这样的:它在多个维度上比现有技术先进十倍甚至百倍,能够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以元禾谷风创投之前投资的一个阻存技术公司Crossbar为例,它能够代替过去的闪存,在读写速度、能耗、冷存储、单片容量等方面都比现有解决方案优秀十倍以上。“当你发现一个颠覆性技术的时候,不需要看它现在是否能快速带来收入,”梁晖说,“这样的技术研发出来后一定会有大规模应用。投资人需要做的是评估它实现的风险,然后保持耐心,等待研发完成。”“我们希望帮助拥有颠覆性技术的创业者。”元禾谷风创投主页上最大的一行字就是这个。他们创立基金的这两年来,遇上了四五家颠覆性技术的公司,现在看来都前景可期。当然了,颠覆性技术可遇不可求,除此之外,深度科技里其实还有极多对于人类社会重要、而且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场景紧密结合的技术值得投资。而投资这些项目,就需要着重观察它商业化的一部分——它是否真正拥有价值、能够形成巨大的生产力。在这一方面,除了平常投资时需要看的、投资方向、团队优势等等,余军和梁晖还给出了专门针对深度科技投资的三个建议:1.关注公司对于核心技术的理解。换句话说,他们这个核心技术到底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是不是一个有难度、有市场潜力、增长空间及前瞻性的问题?以AI技术为例,“比如一个团队是AI背景的,技术很不错,但是AI是不是这个创业公司解决某一问题需要的核心价值?这个有AI元素的解决方案是不是符合用户需求的?这门生意的经济前景如何?”梁晖给我举了个例子。2.不仅需要关注一个公司的技术多难、多深,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否选择了最优的技术路线。这个选择一旦错误,之后会有很多随之而来的问题。而当选择正确时,即使中间走过弯路,最后也会比较顺利。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理解技术本身,更需要了解应用、市场格局及技术趋势。3.关注公司的独特性,以及它在IP保护方面的经验与努力。毕竟对于深度科技公司来说,技术的门槛是否足够高,以及关键技术环节上是否有不可代替性,是非常重要的。挑选项目只是深度科技投资的第一步,在选定被投公司后,投资人肩上的担子仍然很重。首先,他们必须帮助创业者理清楚阶段性目标以及资金前后衔接的问题。就像Theranos摔下神坛的故事一样,硅谷有时候容易陷入对一个“深度科技好故事”的盲目跟随,造就了许多有苦说不出的“”和震动整个业界的泡沫破裂。“给一个高估值并不一定是好事情,”梁晖说,“这一轮大家高兴了,之后怎么办?找人接盘?没人接盘了,公司怎么办?”其次,战略资源对于深度科技公司来说也极为重要。虽然现在几乎所有的跨境投资人都声称拥有中国资源,然而真正能够带来效果的并不多。更重要的是,介绍过多的非核心资源对于创始人宝贵的精力也是一个消耗。“投资人必须提前替他们分析,什么是最重要的资源,和最有效的对接方式。”余军说道。2017,深度科技投资如何布局?2017年,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各个赛道上,押宝的人都不少。对于这个专注于深科技的硅谷基金来说,最主要的投资方向还是人工智能,同时也在大数据、云、进行布局。余军向记者透露,他们投资的两个AI公司Petuum和Drive.ai,都入选了今年CBInsight评选的全球100家最有潜力AI公司榜单。他们选择这些领域有着一个重要的原因——深度科技投资最核心的一点,是“前瞻性”,投资人要关注能够提高整体科技基础设施的项目,而这一点也许不该被某个领域所限制。“科技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效率的提高,包括人力、其他方面的成本以及提高整体的性能。”余军解释道。他们布局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领域里的项目,都属于为下一波计算能力大幅提高而做准备的技术。以云计算公司Bigstream为例,现在的工业界有着不同的云计算需求,云的结构和底层硬件基础也在不断变化,原来的单一CPU结构不再适合。如今的CPU、GPU、FGPA(可编程芯片),在某些专用任务上效率很可能更快、能处理的任务也更多。因此,这家公司做了一个软件平台,根据底层硬件的变化,在云上有效利用不同的硬件,以此来快速提升计算能力。他们在投资之后,迅速帮Bigstream对接了国内多个顶尖的云计算公司,进行实际测试,效果很棒。此前这个纯美国团队还对中国市场有着疑虑,这样一来余军和梁晖就扬眉吐气了,“看,有些事情的确是只有我们能做到的。”回到本身,如今谈论“风险”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主流基金也在“往后退”、做PE。而余军和梁晖向记者表示,自己始终热爱“风险”的魅力。因此,他们既愿意承担早期投资的风险,又能从整体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行动——在遇到许多所谓明星项目时,他们都由于进场时机不好而果断放弃。在Y Combinator的创始人Paul Graham谈论“创业”这件事时,他没有提“获得资本”,也没有提“退出”,而是极为强调“发展迅速”,这才是造就一个创业公司的根本原因。“创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你必须全心全意投入在让它快速发展上——一个好消息是,如果你这么做了,那么成功往往也并不遥远。”Paul写道。我想,风险投资也是一样,假如人们专注于一件事情,并将它做到极致,那么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只会随之而来。《智能珠宝创业者: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精选三撰稿:贾宁英伟达的股价从涨到,只用了两年。这多半归功于自2015年以来人工智能的兴起。消耗大量数字运算能力,CPU虽然能够处理复杂问题,但并不适合AI应用程序。英伟达的GPU有数百甚至更多专用核心并行工作,天然适合AI。2017年年底,英伟达推出了一款Titan V显卡,号称最强显卡,超越其前代性能9倍,售价。一家独大,定价就这么任性。这个曾濒临破产的公司,现在成为耀眼的千亿美元明星企业。技术变革带来市场格局的巨变,也引来一群垂涎的新选手:寒武纪、地平线、深鉴科技……在这个千亿美元竞技场上,90后、深鉴科技创始人兼CEO姚颂是最年轻的竞争者。01人工智能中的「清华帮」2015年,23岁的姚颂从清华大学本科毕业,拒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给的offer。本科导师汪玉劝他,既然不想去,那不如留下来做一年研究。姚颂觉得既然都是做事情,不如创业。就这样,姚颂拉着老师汪玉,以及远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当时PHD在读,后任教MIT)的韩松,创立了深鉴科技。作为创始团队中唯一一个全职人员,姚颂成为了CEO,开始了从学生到公司创始人的角色转变。时间来不及让他慢慢适应。日做出决定,第二天姚颂就开始写BP、见投资人。一天见一位,白天谈融资,晚上修改BP。一连十几个投资人,都对他们表示疑虑:纯学术的团队,一位太过年轻的CEO、一位大学老师、一位美国PHD,到底能不能干成这件事?深鉴科技联合创始人汪玉告诉新经济100人:「讲了无数遍BP,被人拍得死去活来的。我们回来接着改、接着讲、再接着改、再接着讲。」他认为姚颂抗压能力很强,这也是为什么年轻的姚颂能做CEO的缘故之一。「抗压是第一位的,因为时时刻刻都在担心,融不到钱怎么办,找不到人怎么办,东西做不出来怎么办。外面也有不好的评论,觉得这一拨小毛孩出来做芯片不靠谱。但是,我们都顶过来了。」姚颂是长沙人,霸蛮,「学生时代的我其实属于支配欲望比较强的人,就是我认定了,就这么干,哪怕外面都在质疑。」直到2016年2月份,姚颂到硅谷参加学术会议,遇到了金沙江创投在美国的合伙人林仁俊。两人聊了一下午,从人工智能和半导体行业几十年的发展,聊到后摩尔定律时代的芯片延续,最后得到一个结论,交叉点一定会出现人工智能芯片,当场谈定意向,第二周就签了合同。▲深鉴科技创始人兼CEO姚颂从创始人到员工,早期的深鉴充满了学院气息,有很多兼职学生和实习生。虽然汪玉从2007年开始做硬件加速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技术,深鉴团队已经有组织架构、产品形态,但技术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合力,产品进度比较慢,满足不了产品级要求。2016年年底,单羿加入深鉴科技,担任CTO,调整了团队成员结构,将学生替换成社招人员,提高研准,加速产品落地。优化后的团队,分为算法、软件、硬件和芯片四个方向。核心是做芯片系统,由芯片提供算力,硬件为芯片打磨硬件系统,同时用FPGA这种平台做先期客户的接触和反馈。软件把压缩工具、量化工具、编译器工具、部署工具穿到一起,形成一个产品系统。同时关注最新算法的演进趋势,为芯片架构设计提供指导。单羿是汪玉带的第一位博士生,后加入深鉴。随着人工智能热潮渐起,人才的争夺战日趋白热化。工业界有两个「黄埔军校」,一个是百度,一个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旷视科技引入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孙剑,担任首席科学家,增强算法上的竞争力。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出身香港中文大学,其实验室有关计算机视觉算法亚洲排行第一,与旷视创始人印奇是老师学生关系。二者分庭抗礼,一直竞争到今天。深鉴科技有着清华和斯坦福的双重学术背景,吸引到的多是此类学术背景的人才,以电子系和微电子专业居多,更偏向工程类人才。目前公司100人有一半以上来自清华。清华帮在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呼风唤雨」,旷视科技团队多来自清华计算机系。地平线软件副总裁杨铭、算法副总裁黄畅也是来自清华电子系和计算机系。商汤科技副总裁杨帆亦是清华电子系出身。「全国清华相关专业毕业的硕博一年加起来也就百余人,有BAT、华为、商汤、旷视,以及我们在抢。所以每一家公司能够分到几个就已经很不容易。」姚颂说。引进人才的好处也是明显的:2017年10月,深鉴一口气推出6款产品,产品落地、商业化速度明显加快。02主打低功耗一块绿色的PCB板子上,数亿晶体管集成到一张小小的黑色芯片里,约矿泉水瓶盖大小。板子前面连接着摄像头,采集到的数据在前端实时处理。显示屏上,可以看到来往人群中被框起来的每个人。它的模组规格50mm*60mm,每秒可处理18fps@1080p视频,单帧可30张以上人脸检测、建模及识别,支持GoogleNet、VGG、SSD、ResNet、YOLO等深度学习网络部署,功耗5W。这是2017年深鉴重点推出的安防产品芯片,一个方案大约400元,推出两个月,接到几万个的订单。「我们对标英伟达,但是效率更高。我们跟英伟达的芯片区别在于,他们在市面上卖几千美元的板卡,对于我们来讲,提供类似的算力,我们的芯片成本可能只有。」单羿说。英伟达现在没有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在某些场景里随意定价。这也给后来的创业公司提供了机会,做到成本可控,为客户提供更低的价格。▲深度学习加速模块——智能IPC神经网络既是计算密集的任务,又是存储密集的任务。早年经历了从优化计算引擎到优化存储系统,如今算法和硬件分开的情况下已经达到了优化的极限,所以深鉴选择软硬件协同设计,利用压缩和稀疏化达到整体最高效的方案。这套解决方案中的主要技术,获得ICLR 2016、FPGA 2017最佳论文奖。简单来说,神经网络训练模型时更在意精度的提升,有很多运算是冗余的。在获得精度之后,找出其中的冗余部分,将其去掉,以实现获取收益减去负担。压缩之后可以把模型变小,比如变小50倍。芯片是一个运算单元、一个处理器,外面挂着内存以及硬盘等存储设备。如果模型变小,内存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把它放在芯片里,不再需要外接内存,帮助客户省掉内存的成本。此外,当模型变小以后,运算的次数也变少了,计算的时间会缩短,功耗也会进一步降低。深鉴科技宣称,在算力同等的条件下,GPU的功耗在十几瓦左右,深鉴芯片的功耗只有3瓦。深鉴科技商务副总裁刘竞秀说:「算法本身不是我们最强的地方,我们强在可以利用我们独门的压缩技术,结合我们的DPU把算法发挥更好的端到端效果。」但是硬件公司的普遍难处在于产品的稳定性和良率。硬件的打磨周期很长,相对投入很大。第一代芯片流片(像流水线一样通过一系列工艺步骤制造芯片)出来,很难与有多年芯片设计制造经验的英伟达相抗衡。英伟达与产业链的结合次数更多,配合关系更好,能够每个环节发挥出最优的效果,在这方面创业公司是有劣势的。并且,芯片设计中可能存在着一些风险和要迭代的地方。比如,公司在设计时期待芯片能发挥出90%以上的利用率,但实际生产出来后可能只有80%或70%。这在没做出芯片之前,很难预计会有怎样的问题。但是改进的成本很高,不能随意投片,做不到像英伟达那样快速迭代。深鉴通过与A轮、A+轮的投资方合作芯片,来解决一些财力、人力、经验等方面不足的问题,这其中包括三星、联发科和赛灵思。同时,与这些厂商合作,也是渗入到其他行业的一块敲门砖。▲深鉴科技创始团队(从左到右:单羿、汪玉、姚颂、韩松)「我们现在整体来看已经比英伟达做得要好一些,但是不确定是不是真的有优势。因为对英伟达来说,他不着急把最好的东西放出来,只要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他可以把先研发的东西缓一缓再拿出来。」单羿说。03从安防撕开商业化口子刚走出院校的深鉴科技在芯片落地上,也曾经走过一段「弯路」。2016年,他们与一家无人机公司合作,推出了一款只有巴掌大小的智能无人机,在满足尺寸、功耗、价格的条件下,通过Zynq FPGA平台实现实时的多人检测、姿态识别、追踪。对姚颂来说,这是他第一次用具体的产品将零散的技术串起来,无人机对芯片的要求并不高,是理想的试水产品,但不是一个可以全身投入的行业。因为市场太小了,养不活AI公司。大疆无人机占着市场70%以上,一年出货百万台,剩下30%被几百家公司瓜分。芯片本身是一个高投入、边际成本很低的产品,它前期研发成本很高,后期批量生产成本非常低。硅片的硬件成本和原料成本,姚颂把它戏称为「沙子钱」。芯片靠量产把研发成本摊薄,无人机市场显然满足不了「量」的要求。那自动驾驶呢?三五年不会有量产车上路,创业公司拖不起。新经济100人最近采访一家国内无人驾驶公司,其提到研发早期调研了一圈国内外芯片公司,发现国内芯片普遍主打低功耗、高性价比,但在运算能力和稳定性上与国际一线仍有较大差距,所以最终仍然选择与英伟达合作。智能家居呢?风声大雨点小,没有几个家庭真正用上。数据中心呢?英伟达打算接手英特尔的摊子,正在全面布局,直接交锋不理智。人工智能的概念太热,却一直在为商业化苦苦挣扎。作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底层芯片供应商,深鉴也在摸索类似的路径。2016年末,姚颂做了好几个月的调研,他认为公司应该尝试转型安防领域,并且在春节前后召开核心成员的闭门会议讨论最终决策。安防的水很深,整个系统格局非常复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海康威视、大华这种安防产品的行业巨头,掌握了大部分的资源,而一些小的安防设备公司,也在各自的地盘有着不错的营生。「我们不想做海康、大华的竞争对手,也不想做本地经销商的竞争对手,我们是想做海康、大华背后AI方案的提供商。我们最擅长的就是做跟AI相关的一整套方案。这些做安防设备的公司他们最缺的也是这个能力,因为他们都是传统公司,都是靠做硬件、软件起家的,没有做AI的经验。」刘竞秀说。深鉴与安防厂商合作,可以一到两个月帮他们出一款有AI能力的新产品。硬件的模组、算法、软件都是现成的,客户只要做硬件的对接,把硬件插到机器里就可以工作。如果他们自己研发的话至少要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新经济100人访谈中,姚颂和其他高管们多次提到英伟达。英伟达依靠GPU在数据中心、自动驾驶(英伟达拿到了特斯拉订单)等领域横冲直撞。在安防领域,基于GPU的智能安防成本比较高。GPU高性能、高功耗、高成本,最低功耗在15瓦以上,这要求GPU布局在服务器端,一般能够承担起这个成本的是公安。像小区安防布置视频监控,有4到8个摄像头,不可能布置服务器在小区,也不会直接连到公安,只会连到保安室让人在电脑上盯着。将英伟达视作对深鉴,主打的是低功耗,范围在1-20瓦。这可以满足小区视频监控的需求,做成一个功耗十几瓦到二十瓦的小盒子,能做八路视频识别,摄像头直接连接小盒子,数据再传到电脑上看。金溢科技,全国最大的ETC公司,主营公路收费、停车收费。传统ETC在地底下埋一个线圈,车通过的时候,上面的达探测到车辆,线圈会感应上面ETC的芯片卡,进行收费。它的痛点在于线圈昂贵、易损耗,只能进口,广泛应用在停车场,成本会非常高。此外,如果不是ETC的车,开到ETC通道,还要倒车出去换一个通道。他们希望在传统的线圈电磁感应之外,加一块视频作为辅助,在路边吊个杆挂一个小摄像头,识别车型和车牌号。在高速公路通行雷达上面加一个摄像头,远远就看到车辆牌照,如果不是ETC的车辆,就请车辆走另外的车道。金溢科技也是深鉴第一批软件客户。软件对于AI的芯片来说非常关键,英特尔之所以成功与和微软深度绑定有关,AMD之所以市值才百亿美元,也与软件做得很差脱不开干系。「我们做了国内第一个,现在唯一敢拿出来给用户使用的神经网络开发软件DNNDK。开发软件有很多预设,但是用户的使用情况是千般万种,不会按照规定去做,所以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反馈。」姚颂说。目前,深鉴与大华等大型厂商的接触还在测试阶段,第二梯队的安防公司许多已经进入了联合研发阶段。04AI芯片:中国弯道超车机会国内研发AI芯片的公司,除了深鉴以外,还有寒武纪、地平线等。寒武纪侧重于通用芯片,既做训练又做应用,首先布局在智能终端。「我们的芯片叫做DPU,这是深度学习处理器。AI分训练和应用两层,我们只做深度学习应用端,不做训练端。」姚颂告诉新经济100人。地平线则是提供一个闭环的封闭系统,客户购买算法加上硬件的全套解决方案,算法加硬件都固定在一个「黑盒子」里。深鉴的用户则可以选择用不用他们的算法。这导致整个产品设计思路完全不同。「比如我就想用这一袋面粉做馒头,那我可能做几种样子的馒头,但是如果我想用这个面粉做面点,那你在后厨需要准备的东西肯定要比只做馒头复杂很多。」刘竞秀说。▲制图:彭瑞这是为了迎合客户的需求,打造一整套生态环境。在「数据为王」的时代,客户都希望把数据掌握在自己手中,利用手里的数据形成对行业的理解,做定制的算法,从而增加公司的附加价值。就像英特尔最开始做了CPU之后,定下标准的接口,交由主板公司解决硬件层问题。之后在上层跑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中间的程序支持鼠标、键盘、摄像头等外接设备,最终才能在系统上运行诸如Office这样的应用。所以英特尔做了大量工作,让微软把操作系统部署在上面,才有了今天英特尔CPU在PC的广泛应用。到了AI时代,打造生态又变成所有芯片行业巨头和创业公司最大的挑战。英伟达发布了工具TensorRT,深鉴也公开发布了类似编译器和工具。在半导体芯片领域,中国在全球一直处于追赶者的角色。CPU芯片一直被英特尔等国外巨头垄断,2016年中国在半导体芯片进口上的花费已经接近原油的两倍。人工智能的兴起,正在引发各行各业的变革。旧型芯片不能完全满足机器学习的需求,英特尔与英伟达多年的技术积累不再作为壁垒(GPU非专门的AI芯片),而是与国内创业公司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为机器学习研发专门的新型芯片。「我们是一个人工智能平台的公司,在技术角度,我希望所有行业都可以用我的产品。从商业角度,我们希望在这两年把一个大的市场吃下来,站住脚,再五年的阶段能够吃下来三个不同的市场。」姚颂接着腼腆一笑,「我现在要多听取批评,少年得志容易骄傲,还是要多打压一下。」他带着半框眼镜,穿着深灰色连帽衫,看起来像刚从实验室走出来,接着又要去图书馆的学生。正如现在的AI行业一样,一切才刚刚开始。延伸阅读凭什么让马云用它刷脸?一家技术创新公司的生存秘诀2次抵押房产, 苦熬10年,获巨头超3亿投资, 这群剑桥青年要打造BAT之外的新物种,能成吗?《智能珠宝创业者: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精选四除了要靠时机,还要靠自身的努力。近几年,90后创业在互联网圈里掀起了阵阵涟漪,虽然没有看到真正颠覆互联网传统的产品,但他们的每一次开口、出手都称得上“惊艳”,比如“90后不买房”、“90后的世界你们不懂”、“90后不结婚”言辞高调的创业者马佳佳、“要给员工发一个亿”的余佳文......看看这些90后,或许你真的会感叹,时代变了······在父母眼里最吃香的公务员,如今却遭遇敢说“不”的90后10000点暴击。一方面,今年国考超46万人弃考,公务员的光环已经不能吸引“150万”左右年轻人了。另一方面,据人人网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6.7%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更多的90后更愿意去外企、国企和民企工作,而倾向于创业的90后也不在少数。父母眼中的“稳定”在90后看来无所谓,寻找兴趣、自由与收入相结合的工作,才是90后的择业观。那么这些月入10万的90后,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呢?一位网友分享了他所认识的几位朋友的故事,他们不是官二代,不是拆迁户,没有买福彩中五百万,也没有能给几个亿的老爹,当然法律边缘的事情更是不沾,非常平凡的······一年赚个几百万而已····朋友A:一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羞涩的小男生,然而确是身价几千万管着几十号人的创业公司90后CEO。就是当和他聊起对于创业、对于互联网、对于人工智能、对于宇宙的看法的时候,他马上两眼放光的那种人。他在大学的时候,不玩游戏、不出去做兼职、不参与学生会和社团、不把妹泡妞,当然也不好好上课。他的日子,好像跟大多数人的大学生活都不一样。即不是好学生,也不是传统含义的坏学生。他每天就是捧着他的笔记本电脑,成日泡在图书馆,看所有和商业、文学、设计、哲学、科幻、计算机等等有关的书。读了书以后,他写东西。写商业谈论、写杂文、写数码产品评测,写的内容形形色色,横跨几大范畴。他在各种里发布他的文章,然后,就有杂志过来找他,约请他来写。所以大二,他就从一个不上课的学生,变成了专栏作家。而从那时起,他保持每天一篇的频率在各种杂志、报刊和网站上发布文章,过了一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再过半年,出第二本。当咱们为了赚点钱而拼命找实习找兼职,或许拼命考试拿奖学金时,他靠着写字,取得了几万元收入,而且和一大票各行各业的大佬建立起了联系。总之,在大学四年中,他肯定不是学校风云人物,也没牛逼的实习经历,但他却做到了许多人或许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作业:发现了自己最喜欢且拿手的东西,而且用心去做,持之以恒。毕业后,A去了一个蛮知名的互联网媒体公司。由于从前发过几百万字的专栏,出过三四本书,现已是互联网业界小有名气的评论作者,他便直接成了副主编。一年今后,他又升职,成为了主编。当然,给上百位商业大佬写过专访的他,此刻已不甘心于在一个公司里给别人打工。所以,他决断辞去职务,依靠着他的才智,他的人脉,他的独立思考,以及他拔尖的文字才能,开办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为许多的网络剧供给构思和剧本,还开发了不少如今大热的IP。这家公司在两年以内,三次融资,如今现已估值过亿,而他从几年前那个宅在图书馆里看科幻小说敲键盘写文章的文艺宅男,成为了站在各种创业峰会的论坛上讲演的90后CEO。他说:“创业啥的哪里有那么难,我这几年走的本来很顺畅啊!”这一切,大概就是源于他对文字的喜爱与坚持。虽然你可能觉得故事是鸡汤,但是,这就是早晨从你你身边匆忙经过的某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你可能说不是所有坚持和爱好都能带来财富,但是关注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智能珠宝创业者: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精选五“做游戏看腾讯,做硬件看小米”,这句玩笑话即将成为流行语,因为估值300亿美金的小米俨然软硬结合的行业巨头,而促使小米成功的超强执行力,正在给行业的创业者带来难以忽视的压迫感。低价的小米手环和即将推出的智能插座只是开始,随着小米布局产品线生态链的推进,会有更多创业者卷进与小米的竞争中。创业者被抄袭的愤怒和小米为了用户体验的解释,是一块硬币的两个面,阿土做不了审判者,希望能理清事实并借本文讨论在巨头的阴影下创业者该如何与巨头的问题。一、由朋友圈吐槽开始的讨伐古北科技创始人刘宗孺的一声呐喊,在硬件问答社区硬创邦里引起关注,bong手环创始人顾大宇在内多位创业者都加入到讨论中。“我只是想代表创业者把自己的经历喊出来。”刘宗孺觉得,在被小米“欺负过”的创业者里面,古北科技还算是有点发声能力的公司,更多的创业者是“打落牙齿肚里吞”。刘宗孺给古北科技的定位是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为智能家居厂商提供底层控制模块,目前已经与72家厂商达成供货合作,但让大众了解这家公司的是他们推出的智能遥控器broadlink,broadlink可以能通过智能手机远程控制电视机、空调等多种家电设备。这款产品曾出现在小米路由器公测包里。根据刘宗孺的介绍,2013年初,小米因对Broadlink感兴趣,双方有过以投资为目的的接洽,但最终“小米觉得这个东西市场可能会很小众,没看上”。之后2013年5月份,Broadlink推向市场,智能硬件概念加速度变热。年底,因为小米要做路由器,刘宗孺再次受到召唤,开始与小米合作。让刘宗孺感到委屈的是,为合作付出了很多精力,但一切都随着小米亲自下场做遥控器等产品戛然而止。为了原汁原味,允许阿土君上一段对话。阿土君:你们跟小米的合作具体是什么内容,当时看重的是什么?刘宗孺:当时跟小米合作主要看重米粉市场,希望把我们的产品快速推广给更多用户。合作包括将我们自己的产品跟小米路由器深度整合适配,为它的路由器提供跟我们产品的快速连接方案。当时的时,适配完成后的在小米的系统里销售我们的产品。阿土君:你什么时候发现,合作已经没办法继续的,之前双方没有签订合同吗?刘宗孺:没有签合同,你知道小公司跟大公司合作没办法总是争取平等条件。我们联系采销部门,希望作为配件尽快上小米商城,但左推右推没有答复,到今年5月份我发现小米已经准备自己做底层模块和智能红外遥控器。据阿土了解,对小米不满的,除了像古北科技这样和小米有过合作意向又分手的公司外,还有以谈投资为目的接触过的公司,而在圈子里,与小米由谈投资始,变竞争对手终的公司并不少。有些创业者觉得小米既然已成巨头,应该用自身的资源去做更多改变世界的事,而不是跟在尝鲜创业者的身后碾平别人的机会。古北科技的刘宗孺说虽然合作之初也有过担心,但一方面小米明确表示不会做这些产品,小米是以手机、电视机顶盒和路由器为主线,另一方面他也觉得“硬件领域,一家公司不可能涉及太多产品领域,但没想到它现在就是这样去做的。”二、小米的生态链布局逻辑有很多文章讨论过,小米绝不是一家单纯卖手机公司,MIUI和在品牌渠道方面强大的控制力,赋小米很多新机会。现在,小米选择用加贴牌的方式让自己再次突破。在小米4的发布会上,雷军介绍了小米“投资团队、布局产品线”的发展逻辑,简单说就是小米在行业里考察公司,投资团队,然后将其产品贴上小米的牌子纳入到公司产品体系中。小米门曾表示,要3年投资50家公司,花掉。小米内部有一个类孵化器,可以整合供应链到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帮助被投公司。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就像百度曾经喜欢用流量换股份的方式。小米的资源供给能力,使得它的投资条件对很多公司来说略显苛刻。除了估值问题外,“他们很可能会要求控股,具体的占股比例各个公司不一样”,“你做的产品还要符合小米的整体战略,要跟MIUI等系统做好适配,小米会要求每年给他们提供一款到两款符合他们战略的产品,用小米的品牌,感觉就像变成OEM代工厂”――这些成为一些团队不愿意被小米收编的理由,而跟据小米的投资逻辑,在所有值得被看好的品类里,凡是不愿意被收编的团队,都将成为小米的竞争者。在小米与Broadlink分手后,曾找另一家有实力做类似产品公司谈投资,这家公司对阿土说,小米的投资目标非常明确,它会去找A公司,达不成投资条件,就去找B公司,找到找到一家能被它收编的。Knewone于欣烈总结的小米投资逻辑:1.所处细分市场要有相当的规模;2.能与智能手机产生协同效应,不断确保小米手机的核心地位;3.可通过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整合的模式去抢占或颠覆市场米系公司:华米:小米手环创米:小米与上海龙骑合资成立,即将推出小米智能插座。被小米投资的团队获得新机会,但更多的、觉得它霸道的从业者加入吐槽行列。三、作者观点:一边吐槽,一边逆袭,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小米心存不满的创业团队并不少,但敢面对强大小米公关喊出声,需要的不止是勇气。2013年中,古北科技接受了京东和360的。其实在国内行业巨头喜欢模仿并碾碎(创业公司)不足为奇。而经历过BAT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洗礼后,软硬件结合界的创业者,对巨头的阴影多少都该有些心理防御能力了。阿土愿意帮创业团队一起呐喊赚点眼球(如果喊也不让喊,那行业环境也太残酷了吧),但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小米的进入可以快速提高一个品类的产品水准,优化市场资源。从百度搜索流量统计来看,正是小米手环使得手环市场被更多人关注。一位PM对阿土说:“我个人真的不喜欢霸道的小米,但也不得不认同它们一些产品理念,比如控制成本,让更多人用上。”阿土觉得,独赢与多赢,其实不是新巨头小米面临的十字路口,而是行业每个参与者的博弈。阿土从来不觉得多赢应该是巨头施舍的,在不看对错看利弊的成人世界,多赢哪能靠对手提高思想觉悟呢。而且在小米成为巨头的过程中,同样充满质疑,也未见有谁对它施舍过同情。对硬件创业这来说,不管你喜欢与否,小米就在那里,分秒不停。聪明的创业者知道除了吐槽还应该做什么。刘宗孺强调他只是想喊出来,并不惧怕小米竞争,刘宗孺给出的数据,截至目前Broadlink遥控器及插座等产品出货量超过20万,底层芯片供货订单在300万片。另一位“站出来”的创业者bong手环顾大宇在小米发布会之后,跟着推出一款99元待机一年的智能手环。后记:缺乏文采的阿土不想写太长,只好分篇。这个话题还有两篇文章,第二篇阿土会介绍几个不惧小米竞争的特色硬件项目。第三篇介绍几家很懂硬件的VC机构,如果你不喜欢被小米收编,可以重点联系一下它们哟。欢迎软硬件界朋友到阿土的碗里来。。作者微信公号:atutalk。《智能珠宝创业者: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精选六雷军说:“风来了,猪都能飞上天!”而此时此刻的阿茂只想说:“我养了一年多的猪从风口上掉下来了,摔死了。”作为众多80后中的一员,阿茂对创业也抱有梦想和情怀。2016年初,他怀揣着对理想的憧憬,在创业之都深圳的一家创业园安身。“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创业,第二次我选择同样是风口的直播但最后并没有成功。去年初,我真的是把所有希望都寄在了这款APP上。”在杂乱的办公区域,懂懂笔记见到了这位曾经热血的五好青年。而此时,他的员工们正在收拾和变卖物品,正式结束经营了。他苦笑着说:“满心希望的来到这里,现在又要搬走了,真的有点感慨,可惜已经租不起了。”APP是阵狂风,将一头头猪吹上了天空,但是风总会停,无数狂奔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倒在了风势减弱的时候。阿茂告诉懂懂笔记,创业至今一年多,两轮融资最终也没把他的APP“烧”起来,和许多互联网企业一般,烧钱火拼之后只落得个黯然离场的结局。是什么导致这么多“猪”死在了“风口”上?吃不透市场,摸不清定位,内容成鸡肋我本身就是个‘码农’,但是给别的公司码(代码)真的太辛苦了,所以才想自己搞。”原本是一名程序员的阿茂告诉懂懂笔记,他和许多IT人一样,都深藏着一颗想要自己创业的心。在经历了第二次创业失败之后,阿茂就和几名志同道合的伙伴,创立了现在这家公司。“一开始不是互联网+什么都能火嘛,我们也就想当然的互联网+做菜,做出了现在这个(APP),毕竟‘美食杰’、‘豆果’这些只是给用户提供了简单的文字做法说明而已。”阿茂的合伙人津子告诉我们,他们开发的是一款做菜教学的APP,通过类似游戏的模式,寓教于乐的教学,教会用户做菜的方法。至于为什么会选择做APP而不是公众号或者短视频,阿茂的回答是:“(自己是)开发出身,门槛低。”在2016年中,虽然互联网领域的创投资本相较2015年明显“冷静”了,但是机会还是很多的。在一次区政府组织的创投路演上,阿茂很得意的与资本“牵了手”。“对方觉得我们的模式新颖,而且也有一些知名大厨和品牌餐饮连锁做背书,所以我们很快就拿到了300万的天使轮(融资)。”津子说,拿到这笔融资之后,他和阿茂租了现在这一层逾200平米的办公区域,开始大量招开发、运营、UI等方面的员工。看着公司一步一步走进轨道,阿茂和津子都觉得十分欣慰。“本来经历了两次创业失败,自己也磨砺出经验来了,所以这次感觉一切都顺风顺水。”阿茂说,因为他是技术出身,因此整体开发节奏很快,APP很快就在应用宝上线了。然而随着APP的上线,阿茂和津子就发现了新的困难。“下载量很少,而且投放了很多渠道的推广后都石沉大海。”津子告诉懂懂笔记,阿茂是程序员出身,他是UI设计师出身,合伙人里面绝大部分都是“技术流”,懂市场的一个没有,因此市场的调研、布局、推广成了他们最头痛的问题。尽管一直寻寻觅觅,但他们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懂得市场运作的高管加入进来。“到底是针对主妇、白领还是懒癌一族(推广),成了我们那个时候经常纠结的问题。”和其他创企一样,前期缺乏市场调查,抓不住用户定位的他们,很快就在内容上摔了摔了第一跤。“为了追求精致和经典,我们许多菜谱都是高级餐厅的合作伙伴提供的,现在看来做法确实复杂了,一个(做菜)小游戏下来更难以理解了。并不是日常家庭都会用‘初加工食材’来做‘法国大餐’的。”他们坦言,APP上线之后三个月所沉淀“用户数”和“留存”少得可怜。三个月之后,iOS版本的APP也顺利通过测试了,只不过这时APP在安卓平台的下载量合计还不过千。后台注册用户还不足200人。“我感觉大多数注册用户还是在科技园路边送小礼品换来的。根本没有活跃。”阿茂说。这时,作为创始人的他们以及团队逐渐慌了阵脚。“那个时候,我们每天都在开会寻求解决推广问题,但依旧没有很好的成效,内容也因为前期定位和合作关系,调整变得十分艰难。”互联网企业“最值钱”的就是用户数和留存率,也是未来变现的基础,津子无奈的告诉懂懂笔记,看着同一层楼做APP的创业团队相继离场,他们的确也充满了危机感,“不想烧完就(宣告)失败。”通过阿茂和津子,懂懂笔记了解到,在整个创业园里,互联网企业有近300家,其中做APP的就占了1/3,而且天使期和A轮的累计融资比例达到60%。但很多都是“昙花一现”,起步快、融资快、死的也快。对此,创业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表示,“现在看来,如果一款APP产品不能快速的积累大量的用户基础,而且找到一条赚钱的变现之路,注定是活不久的。”他透露,在帮助互联网创企对接人才时发现,市场和营销人才是他们最急需的,许多大学生创业者更是被定位和推广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就像互联网1.0时代,许多团队纷纷扎根做“网站”一样。创业门槛低,初创成本少,APP成了不少程序员以及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但是由于欠缺对应用市场需求的调研,缺乏对于营销推广的认知,也抓不准自身的定位和变现法则,让许多“头脑发热”的初创团队在产品推向市场的同时就摔了个“嘴啃泥”。做一个APP并不是光有一腔热血和过硬技术就可以搞定的事情,更多的是市场需求、受众定位以及充分的营销推广共同缔造出来的一个“爆款”。用户体验的疏忽,“绊倒”了众多创企“曾经有一次机会,我们可以自救。”阿茂告诉懂懂笔记,曾有一位前辈看过他们所研发的这个“做菜”APP后,严肃的跟他说,做APP不是展示技术有多牛多主流,而是要注重交互体验,“应用应用,有对应的客户用了才叫应用。”这位前辈以自己的“前车之鉴”指出了阿茂他们在用户体验上的疏忽。如果在注册和获取资讯上显得复杂而繁琐,再好的内容也会被用户摒弃。“那个时候我们看到这位前辈的企业也刚刚结束,是一为loser(失败者),所以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阿茂懊悔的说,他并没有太多在意APP上的用户体验问题,以至于连有的菜谱在部分机型上的“教学”过程出现闪退毫无发觉。在创业园的一块展示栏上,密密麻麻的贴着许多二维码。据负责人介绍:“这是园区入孵企业的产品二维码,上面是公众号,下面是一些APP企业的应用下载(二维码)。”园区将所有企业产品进行了一个集中的展示。我们随机扫码下载了几个应用进行了一番体验。发现几款应用无论从用户界面还是响应速度来说,都并不理想。其中一个寻车位的APP,等待了30秒的白屏之后才进入主页面,而且在注册上的体验十分繁琐,无论是微信还是QQ快捷登录,都要多一步手机验证,验证码的刷新也很慢。在知乎上有一项调查显示,单单是验证码这一项,如果验证码显示超过60秒,就有63.13%的用户对APP失去信心;能够等待超过90秒的用户,只剩下不足4%。所以体验不好是导致用户流失重要的一点。更有知乎网友表示,如果一个APP闪退、卡死、白屏超过三次,就“秒删”。用户是很没有耐性的。这位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所看到的这几家APP,除了寻车位这家公司之外,其他都已经离开了创业园,有的是倒闭了,有的是搬去了其他的办公地点。“除了交互,其实‘颜值’也很重要。”在创业园另一家做职业教育APP的公司CEO杨柳告诉懂懂笔记。他们曾经以为APP应用简单实用就好,所以一切都做的简单,尤其界面是素色风格,简约的按钮,一键微信登录等等。但是后来发现用户并不感冒,下载、注册量、留存也是很低。在遭遇瓶颈期,杨柳果断做了新的尝试,丰富了APP的整体设计和色彩搭配,提升了客户的体验效果。“在背水一战之后,我们获得了一定效果,也发现除了内容和功能,UI的设计也是吸引用户好感度的一个因素。而且不同的客户群体,所倾向的颜色和风格也有所不同。”他总结道。交互体验是许多技术大牛在做APP时所忽略的,以为“烧”钱(送补贴和小礼品)就能把用户烧起来,就像阿茂说的那样,“许多靠小礼品和小奖金‘圈’进来的用户,也在一两次体验之后就成了僵尸粉。”但并不是所有创企都像杨柳那样幸运,在意识到客户体验出问题之后还可以“背水一战”。许许多多的内容创业的APP就是在用户体验这一步流失了大量用户,在烧光了资金之后,成为“僵尸应用”。资本是“助燃剂”,快速“烧”完也就完了“一个月租金、管理、薪资等基本上要消耗差不多65万左右,其实那个时候(天使轮)烧差不多了。”在危机面前,阿茂做了一个“圈内”都会做的决定:“刷!刷下载,刷注册用户数。”绝大多数做内容的APP项目,下载数据、点击量、注册用户数嗖嗖的上涨,其实都是背后所谓的“推手”在“刷”,不是骗补贴就是骗资本,这在创业圈并不新鲜。“面临危机,我们感觉政府科创补贴明显门槛太高,所以只能向投融机构寻求资金渡过难关。”阿茂告诉懂懂笔记,经历了这几年的创业项目洗牌,很多投融机构显然已经知道互联网企业“数据造假”这一通病,投资也很谨慎。显然,APP除了注册用户数之外,还有留存率这个硬指标存在。他们没想到刷注册用户数较为简单、成本也低,但APP留存率的问题随之像噩梦一样到来。“为了赢得资本青睐,留存率也不得不刷,现在行业内的报价是是安卓7日留存20元一个人头,iOS7日留存7天是35元一个人头,而且这是最保守的价格。”阿茂坦言,如果是一万用户的7日留存,就要花费将近40万。“所以我们周围的部分创企都选择了第二条路,去搞融机构的项目经理。”他透露,许多大型投融机构的投资审查机制漏洞百出,项目经理如果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应用中仅有注册用户数和少量的留存也是能够过关的,“像VC、PE要30%佣金一样,这些人(项目经理)也要30%。”依靠这种方式顺利拿到A轮800万资金后,除了送出那“灰色”的30%之外,阿茂和津子又茫然了。由于前期的数据都是“造”出来的,所以基本上APP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可言,所以他们的方向又回到了最早的模式:补贴、送礼、投广告以换得新的用户增长。“虽然我们很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但这个阶段我们还是无奈的继续‘烧’用户,这已经成了最没风险的习惯性选择。”他强调,几乎所有的APP创企都逃不开这条路,怕改变后带来新的危机,只能不停地“烧”。或许除了体系内的创业企业,很多垂直领域的APP一开始都是在“烧”用户的“泥潭”里不断挣扎,有的则越陷越深。于去年底“散伙”的“E路宝”APP团队创始人丘峋告诉懂懂笔记,他们团队所做的是一个车险比价APP,且不说在平台上购买强险、商业险的人有多少,单单投游戏内嵌广告、头条、平台推广等等,平均下来每获得一枚注册用户的成本就是36元。“我两轮融资只够‘烧’十六个月,经过一轮扩张,钱就没了。做APP应用除非被(巨头)收购,不然想用钱‘烧’起来压根没戏,像这里(创业园)也‘烧’出过几款快速走红的APP,但最终没有等到巨头收购,也没有抓住可持续变现的模式,在一夜之间就去向不明了。”丘峋说,许多APP创企一开始都是自信满满,但最后都活得十分艰难,“有些公司前期用户注册数比较真实可观的,(烧完融资)为了养活那几十号人,已经沦落到要靠卖注册数据为生,有的则会(作为第三方)为传统企业开发APP、网站或者以求生存。”一番话,无疑透露出了APP领域“骨感”的现实。资本作为企业发展的“助燃剂”,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让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但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暂时的安逸与膨胀的野心,在这种盲目“烧”钱扩张中,许许多多危机被创始团队所忽略了,而最终成了无法逆转的致命“过失”。“不想再谈情怀了。经过这一次(失败)之后,我可能会选择继续到互联网企业打工,虽然辛苦,但是不会这么疲惫,成家了,也要对家里人负责。”阿茂感慨地说到。对于资本来说,投了足够多款互联网产品之后,只要有一到两款抓住了变现的机会,被吹成“风口的猪”,那么即可获得丰厚的回报。但对于另一部分APP创企来说,烧完这一轮热钱之后的,要么被大企业收购,要么抓住一两个可盈利的点还能维持公司基本的开销运转。但更多的是像阿茂和丘峋那样最终解散团队,黯然离场。“猪”毕竟是少数,更多曾激情四射的APP创业团队都因为诸如定位、体验、内容、市场拿捏不恰当等原因,成了风口“炮灰”,被深深埋在互联网“战场”的沙尘之下。甚至在这个“战场”上还不曾露面,就已经消亡。《智能珠宝创业者: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精选七本期专访人物:林炳金 上海我渴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CEO本期人物简介:连续创业者,净水行业资深专家,金将普集团董事长,同时目前也在做,是淼星合伙人,正和岛上海执行秘书长。我渴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CEO成立“我渴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OEM厂商转型以净水机为切入点,用“互联网+共享”的商业模式做智能家居,林炳金看到的是厨房场景下的消费入口。在此之前,曾打造了行业隐型冠军企业,但是,不甘平庸的他,想要做行业引导者,继续开辟新的天地。林炳金告诉记者:“创业其实就是一个坑过一个坑,资源也好、优势也好,所有的一切都是阶段性的,一定要根据时间、市场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而‘变’,在对的时间,找到对的解决方法,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下去。作为连续创业者,我把自己的创业生涯归为3阶段,创业是因为喜欢赚钱--选对了一个行业并当成事业--希望能跨界开创一个新的行业。”我渴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85后奶爸创业者 林炳荣早在十年前,林炳金的85后弟弟林炳龙在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就提出净水机+互联网,但当时并不被看好。随着后续联想移动、百度91等职业经理人的加入,一个集合软硬件人才的优秀团队成型并赶上了2014年智能硬件爆发元年。林炳金、林炳龙兄弟做为天使投资人和联合创始人成立了上海我渴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当年,“我渴了”完成股改并挂牌场外市场(股份代码100429),目前已经引入了数千万融资,做为首家提出厨房场景消费、家庭第四屏净水机器人的创业公司,未来的发展道路还很长,但是林炳金将为成为行业领先者而继续前行,将最新的理念与净水模式,深入到每家每户。(文/封远群)以下是林炳金专访实录,投融界整理删改--创业三步走:赚钱-做成一份事业-开创一个新行业我在2001年就开始创业了,我是闽南人,我们这边的人比较喜欢从商做生意,在我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即开始在电脑城倒腾,之后发现赚钱的速度特别快即选择肄业并开始了创业。我把自己的创业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挣钱阶段。在我看来,最初几年不算创业,严格上来说应该叫“做生意”,以挣钱为目的;第二阶段是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行业,能做的长久的领域持续的挣钱。2004年到上海后,我做了重新再创业的规划,在思考究竟哪一个行业有前途,怎么样在一个行业里做的深、做的久,经过深度思考之后最终选择做环保行业、净水器行业。切入这块以后做的很顺利。刚开始是做OEM代工,一年产值有2、3个亿;第三阶段是怎么成为行业的引导者、开创者。2009年,我处于模糊阶段,OEM代工这一块的业务已经很稳定并逐步进入农业、服务业。但我静下心研究发现净水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很快,于是开始考虑:“现在做代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产业资源,但成为行业领导者的机会很小。要想要成为行业领导者,一定要在组织上、产品上、商业模式上有创新。经过不断的探索、试错、思考,最终在2014年,在之前的产业基础上结合了”互联网+“,成立”我渴了“这家公司。网站展示寻找核心团队,被质疑”土豪暴发户“跟风凑热闹这个项目一开始是我弟弟林炳龙提出来的,做为85后的创业者,他对趋势的预判清晰,对未来生活方式的认知深刻,而我在十几年的企业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企业管理的思考和方式。创业,首先是找到对的人。做为软硬件结合的项目,我渴了团队里我和我弟弟林炳龙对净水行业有深刻的认知,硬件团队来自联想移动等手机行业,而互联网团队则是曾经把安卓市场做到3个亿用户的核心研发人员。队的过程也经历了一些小插曲,例如:与我渴了CTO第一次在上海见面,我告诉他说要用互联网+共享的模式做这个智能净水器,他说”你就是个土豪暴发户,想跟风凑热闹,哪懂做互联网?“第二次,我和他在厦门的海鲜大排档喝酒,听完我细细说完以后,他觉得”这有点意思“说他回去做个PPT给我看看,实际是想考考我是否真的对智能家居有自己的思考。真正加入进来3个月后,偶然看到最初拍摄的关于公司商业模式、产品的宣传视频,他看完由衷的说:“老大,我真的很佩服你。”人才是基础,但做出极致用户体验的产品才是核心。产品图模式博弈,创新组织形式与对接资本市场之间的选择在成立“我渴了”之前,我做的代工公司已经规模不错了,所以最初我们一直在考虑,到底是用旧的公司继续做,还是新成立一个公司?最后觉得,旧的公司还有很多的不规范,如果引入一些专业的职业经理人进来,原有的组织形式不适合未来的发展。所以最终选择新成立公司,整个架构、模式都重新梳理。新的商业模式,需要资本的助力,要接触资本,就需要符合资本市场的要求,所以从组团队,成立新公司开始就进行股改、挂牌。挂牌的过程中相关的规范要求让我渴了从成立之初就股权清晰、管理规范。目前“我渴了”已经引进了数千万的融资,投资人中既有深交所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高铁媒体银马传媒,也有互联网企业、美家帮互联网家装。当然,融资只是创业过程中的一个因素,现在我们还在尝试探索符合发展趋势的创新型组织形式,比如不用到办公室坐班不用KPI考核,但通过赋能管理形式吸引了更多优秀的85后、90后参加项目,其中不乏眼界开阔、技能专业且有自我追求的富二代。好的组织形式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优秀的团队才能做出极致的产品,极致的产品才有机会获得用户的认可……在我看来,创业其实就是一个坑过一个坑,要想具备一直领先的核心优势,需要围绕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进化”,在对的时间,找到做对事情的方法,这点很重要。投融界“CEO说”栏目:以人物采访为核心,通过深度调研优质项目,挖掘创业者背后的故事,完整呈现创业各阶段的点滴与精彩,给更多创业者带来同在感,给投资方带去更多优质项目的观察视角。《智能珠宝创业者: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精选八深圳可能在未来衍生出新玩法:依托硬件产业链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生态。“山寨引发的这种自由不仅成就了供应链,还满足了许多细分市场的需求”
深圳在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制造基地。2014年,深圳创业公司一加科技的一款手机在欧美大受赞誉;过去两年,数百名创客在深圳制造了自己的智能手环、机械手臂;英特尔、微软、高通等国际巨头纷纷拉拢深圳,谁都想在深圳的硬件产业链上分一杯羹。从山寨之都到硬件天堂,这些年深圳发生了什么?
从山寨走向品质
2004年,一个名叫刘作虎的年轻工程师第一次来到硅谷,为他所在的一家深圳电子公司OPPO考察美国市场前景。那时,这家有着俏皮发音的公司刚成立不久,主营手机、蓝光播放器等电子产品。通过那次考察,刘作虎有些失望地发现,当时的“中国制造”在欧美市场仍然是一个用来嘲笑“山寨”的形容词。
同样是2004年,华为终于等到了与沃达丰对话5分钟的机会,希望争取到合作机会。时任华为无线营销部门主管的邵洋兴奋得一夜没睡,因为欧洲第一大电信运营商终于知道了这家深圳公司的名字。这一年,据《深圳高新科技术产业发展报告》披露,深圳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占全国23%,居全国首位。位于深圳罗湖区的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也迎来了市场采购额飞跃,其6000家全球供应商中,80%来自中国。200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正如1960年代的日本,在中国这样一个几乎没有全球品牌又产品数量巨大的国家,出口廉价贴牌产品,或许是一条向价值链上游攀登的好路径。
第一次走在硅谷的门罗大道上,刘作虎内心受到的震撼不亚于60年前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的那次旅行。1953年,盛田昭夫第一次到访美国,发现人们听到“日本制造”时如临大敌。1971年的《时代》杂志封面文章《日本公司:赢得最重要的战役》曾如是描述盛田昭夫的感受:“廉价山寨”是日本产品的特点。此后,以索尼为代表的日本企业重构了整个战后日本的制造业格局,从廉价贴牌抵达精工制造。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曾在1970年代说过,历史在重演,却以不同的方式。2014年年初,《经济学人》在系列报道《寒武纪》中将深圳定位为全球硬件的新首都,理由是积蓄力量10年之久的深圳硬件制造业在这一年终于爆发。
2014年夏,刘作虎这个来自中国湖北的年轻人,开始了他人生的第20次硅谷之旅。这次他是深圳手机创业公司一加科技(OnePlus)的自信满满的创始人。7个月前,一加发布的一款手机在欧美大受赞誉,连挑剔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法哈德?曼约奥(Farhad Manjoo)都在评论《价廉物美的好手机》中惊叹它低价而伟大,是他用过的最好的安卓智能手机。而此时邵洋已转任华为消费者BG营销副总裁,在他位于深圳南山的办公室墙上,多了一张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的最佳全球品牌榜。2014年,华为成为登上这张榜的首家中国大陆公司,同列的还有苹果和谷歌。 据美国科技研究机构ABI的报告,尽管过去10年中国制造业毛成本上升了150%,但深圳仍然在201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制造基地。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2013年申请量超过1万件,约占全国总申请量的一半,领先于全球第六的法国。用开源硬件提供商Seeed Studio创始人潘昊的话说,深圳正从一个曾是做便宜货的地方,转变为做产品的便宜地方,最后变成了唯一能做好产品的地方。
也许深圳华强北的微妙变化更能说明深圳正在发生的改变。始建于1988年的华强北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电子批发市场,同时辐射欧美地区。曾经被各种汗味、肠粉味弥漫的电子市场,如今成为创客圆梦的好莱坞。2012年,法国软件工程师希瑞尔?爱博斯维尔(Cyril Ebersweiller)把他的硅谷硬件孵化器公司HAXLR8R搬到了华强北。在希瑞尔看来,深圳是中国最具硅谷气质的城市,这里有全球最完整的硬件供应链和效率非凡的工厂。过去两年,数百名创客在深圳制造了自己的智能手环、机械手臂……而在全球,成千上万名创客正通过电子商务享受这个强大供应链带来的便利。
试图在深圳硬件产业链上耕耘的不只是创客。2013年年底,芯片巨头英特尔与深圳多家白牌厂商(多指没有品牌或不知名品牌)合作共同推出了近30款平板电脑产品,企图在深圳硬件生态圈抢得一席之地。2014年4月,微软宣布对9英寸屏幕以下的Win8系统平板电脑和WP系统手机的OEM/ODM合作伙伴提供免费授权许可,拉拢深圳的大小白牌厂商。此外,在深圳深耕多年的移动芯片巨头高通也加大与白牌厂商的合作力度……跨国科技巨头由此开始另一条在华发展的道路:不再仅仅依靠深圳的工厂、劳动力,而是依靠与深圳本土公司共建的硬件生态圈。
在环境、专利、劳动力成本等问题越来越困扰着中国制造,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深圳在制造业转型道路上再一次跑在了前面。成长于“山寨时期”的这一代深圳公司和企业家,正在发生个人视野和公司战略的升级变化。
制造业在升级
一颗传感器离开深圳的加工厂后,要被运往马萨诸塞州。这种元器件被层层泡沫包裹严实,重量不过几克。它们通常通过航空和公路运输,但遇到周末和节假日就得延迟。在经过长途跋涉后,最终到达美国东海岸。在一家位于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市的创客工作室里,如果幸运,这颗传感器能在不断测试后被安装在创客们的新鲜玩意儿里,加入到美国创新制造业的大潮中。如果从eBay下单,这颗传感器完成美国之旅,至少需要一周。
“如果你就在深圳,买到同样一颗传感器的过程可能只需要5分钟。”希瑞尔坐在一张堆满螺丝钉、切割器和电线的工作台前说。从他身旁的落地窗望出去,就是人头攒动的深圳华强北商业区――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在过去的两天里,希瑞尔和美国女孩汉娜(Hannah)围着一个钥匙扣大小的PM2.5随身吸附器进行头脑风暴,里面的传感器已经换了5种。下个月,汉娜即将带着她的产品参加旧金山的展示会。
在华强北大厦10层,180平方米的HAXLR8R工作室被分割成上下两层。整个空间几乎被凌乱的工作台占据,各种昂贵的设备安置在周围:切割、焊接以及3D打印机。过去两年,全球的40多个创客项目在这里诞生:可充电的社交钱包、硬币大小的身体行为捕捉器…… 每年,成千上万的创客项目在世界各地的孵化器中诞生,秘诀在于慷慨的资金支持、大量的大胆尝试以及打破常规的意愿。但对于硬件产业这样一个严格遵守摩尔定律的行业,速度也许才是制胜法宝。
“走到楼下,就能在电子元器件店铺老板那里买到一盒传感器,价格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汉娜说道。她今年19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环境工程的学生。在深圳,一个项目从采购元器件、生产到品牌设计只要3个月左右就能完成的事实让她吃惊。因为在美国,这通常是收发和测试元器件的时间。过去两年,18000多个创客项目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成功募资2.74亿美元,而其中80%的项目最后要在深圳的工厂里实现。
30年前,从美国得克萨斯州西北部的拉伯克市运出的一车棉花,到达加利福尼亚州长滩的太平洋港口后就被装上轮船运往上海的纺织厂。在那儿,棉花被纺成纱、织成布、裁剪成片、缝制成T恤衫,最后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销往全球。30年后,将“中国制造”和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不再是棉花,而是一颗产自深圳的小小传感器。从棉花到传感器,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HIS全球观察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2010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产值估计高达1.995万亿美元。
制造业的升级总是经历漫长的过程。1998年,还是软件工程师的法国人希瑞尔第一次来到深圳,为家乐福做线上销售系统。那时,华强北电子市场刚刚开业,市场上的产品大都产自中国台湾和韩国。整个深圳科技制造业还处在来料加工的初级阶段,且全部用于出口。直到2006年,那种来自初级制造业的原始积累才终于爆发。山寨如日中天,却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供应链。任何一个产品,大到电脑,小到传感器,产业链上都有10到20家企业,从开模开始,到做测试,再到生产,最后包装,链条非常完善。
2006年春天,中兴公司职员杨涛决定结束清闲的办公室生涯下海创业。他在深圳海岸城租了一间小办公室,不足10平方米,每天只干一件事,就是四处兜售元器件。2006年,珠三角遍布着系统集成商,大多是拿到国外的元器件做组装,或者按照国外的图纸做一个“山寨”产品。但那时元器件市场并不成熟,本土厂商拿到一张物料供应单时,对上面的元器件几乎没有概念。在中兴浸淫4年,杨涛对各种元器件了如指掌,随着找上门的本地工厂越来越多,他开始专门为上游企业做物料的供应链。
“3年前出现了一个公司叫小米,要是在8年前,雷军他绝对干不了这个事。”杨涛坐在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办公室里,转动着手里的咖啡杯,语带豪气。他现在的身份是深圳思路国际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公司员工如今增加到150人。2014年8月,杨涛迎来了人生的一个小辉煌。思路国际旗下自主手机品牌“IVIO”新品在印尼首发,印尼副总统优素福?卡拉到场祝贺。
毫不夸张地说,2006年属于山寨。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深圳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超过人民币6000亿元,首次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一。这一年深圳手机厂家数量多达4000家,更不用说多如牛毛的做MP3、MP4这类小型电子产品的公司。“山寨时期竞争的最典型方式就是打价格战,以牺牲质量不断压低成本,你出50款我出100款,打得鸡飞狗跳。”杨涛说。 也是在这一年,文和军的MP3代工厂正面临倒闭。MP3疯狂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大部分厂商开始由MP3向MP4转型。在这场转型中,只有少数厂家显得游刃有余。蓝魔就是其中之一。2002年,MP3刚刚开始流行,“我们很快意识到这种便携的音乐播放器将受到大学生的喜爱。”蓝魔CEO万秋阳说。蓝魔通过积累口碑,初步建立了品牌,拥有了一批稳定的用户。而对文和军这样的贴牌代工厂,每一次的科技浪潮都是革命。没有自主品牌,一切又要从头开始。“很少充满成就感,大多时候是痛苦和折磨。”现任深圳原道数码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文和军如此总结在深圳打拼的这几年。
2004年,当文和军坐着绿皮火车从广西桂林来到深圳时,“深圳抛弃论”仍在持续。2002年冬天,网友“我为伊狂”的一篇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把深圳推到了风口浪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片kb大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