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吹牛,易冲动,多人持刀砍人被击毙省,联想有没有种系依据

联想电脑常见问题有哪些解决办法?
答案长度必须超过10个字,请勿发布无效或违法言论。
(共有3个回答)
联想电脑常见问题有哪些解决办法:
1、对于突然断电导致的非正常关机,建议找到非正常关机的原因,尽量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如电源线原因等。
2、对于系统或者个别软件导致的开机自检问题,先采用“系统问题系统解决”的方法。
以下分别是几种常用方法:
(1)安全模式确定故障。进安全模式后再正常关机重启测试是否故障依旧。
(2)系统内磁盘修复。
在我的电脑中选中盘符后单击鼠标右键选属性,在弹出的驱动器属性窗口中依次选择 &&“工具--开始检查”,并选择“自动修复文件系统错误”和“扫描并恢复坏扇区”,然后点击开始,扫描时间会因磁盘容量及扫描选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3)第三方软件。硬盘是一个很敏感的配件,日常的维护工作也十分重要。
这时候第三方软件就显得比较方便了,如windows优化大师中的系统清理和系统维护等功能
(4)注册表内阻止扫描。单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编辑器(提示:修改注册表风险,请提前备份数据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慎重操作。),依次选择“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子键,然后在右侧窗口中找到“BootExecute”键值项并将其数值清空并确定,设置完毕,刷新或者重新启动电脑即可!双击“BootExecute:REG_MULTI_SZ”
将其改为:“autocheck &&autochk &&*”即可恢复成正常的状态。
(5) &&格式化磁盘。如果以上的方法还是不行的话就要将相应的磁盘进行格式化了,在磁盘盘符上点右键,选择格式化,勾选快速格式化,点击开始即可。当然要注意先保存重要文件,避免重要资料丢失。
(6)如果真的想磁盘永久不自检,这里也有办法。分两种文件系统进行:
第一种,对于使用FAT32文件系统的硬盘分区,可以依次展开:
右键“我的电脑”--“管理”--“设备管理器”--“IDE &&ATA/ATAPI控制器,分别右键“主要IDE通道”和“次要IDE通道”--“属性”--“高级设置”--将“自动检测”设置“无”--“确定”,设置完成后重新启动电脑,系统则不会再进行硬盘自检了。
第二种,NTFS文件系统下,单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chkntfs &&/t:0“,即可将磁盘扫描等待时间设置为0;
如果要在计算机启动时忽略扫描某个分区,比如C盘,可以输入“chkntfs &&/x &&c:”命令,即可还原所有chkntfs默认设置,除了自动文件检查的倒计时之外。
3、对于部分机型,如果上面的都做过测试还是有开机磁盘自检现象,那么请看一下BIOS里有没有设置了每次开机都要检测硬盘,
在开机时按DEL进入BIOS选择Quick &&Power &&On &&Self &&Test(快速加电自检测),在后面的值里选择Disabled &&关掉就行了。其他机型可以恢复BIOS默认设置测试。
4、BIOS下设置也正常的话,那就要考虑硬件是否有问题了。最小系统法检测硬盘内存,硬盘坏道可以采用NDD磁盘工具、Scandisk、MHDD来修复,推荐MHDD,方便快捷易操作。
将最后一项后面OFF点击空格更改为ON即可修复测试。
联想电脑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有:
一、电脑经常出现蓝屏故障
出现此类故障的表现方式多样,有时在Windows系统启动时出现,有时在Windows下运行一些软件时出现,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操作不当促使Windows系统损坏造成,此类现象具体表现在以安全模式引导时不能正常进入系统,出现蓝屏故障。有时碎片太多也会引发此类故障,有一次笔者在整理碎片后就解决了该故障,如若排除此项可能则有以下几种原因可能引发该故障。
1、内存原因。由于内存原因引发该故障的现象比较常见,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芯片质量不佳所造成,但有时我们通过修改CMOS设置中的延迟时间CAS(将其由3改为2)可以解决该问题,倘若不行则只有更换内存条。
2、主板原因。由于主板原因引发该故障的概率较内存稍低,一般由于主板原因出现此类故障后,计算机在蓝屏后一般不会死机,而且故障出现频繁,对此唯有更换主板一途。
3、CPU原因,由于CPU原因出现此类故障的现象比较少见,一般常见于cyrix的CPU上,对此我们可以降低CPU频率,看能否解决,如若不行,则只有更换一途。
二、计算机以正常模式在Windows启动时出现一般保护错误
出现此类故障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
1、内存条原因。倘若是内存原因,我们可以改变一下CAS延迟时间看能否解决问题,倘若内存条是工作在非66MHz &&外频下,例如75MHz &&、83MHz &&、100MHz甚至以上的频率,我们可以通过降低外频或者内存频率来试一下,如若不行,只有将其更换了。
2、磁盘出现坏道。倘若是由于磁盘出现坏道引起,我们可以用安全模式引导系统,再用磁盘扫描程序修复一下硬盘错误,看能否解决问题。硬盘出现坏道后,如不及时予以修复,可能会导致坏道逐渐增多或硬盘彻底损坏,因此,我们应尽早予以修复。
3、Windows系统损坏。对此唯有重装系统方可解决。
4、在CMOS设置内开启了防病毒功能。此类故障一般在系统安装时出现,在系统安装好后开启此功能一般不会出现问题。
三、计算机经常出现随机性死机现象
死机故障比较常见,但因其涉及面广,是以维修比较麻烦,现在我将逐步予以详解。
1、病毒原因造成电脑频繁死机
由于此类原因造成该故障的现象比较常见,当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系统启动时间延长;
②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一些不必要的程序;
③无故死机
④屏幕上出现一些乱码。
其表现形式层出不穷,由于篇幅原因就介绍到此,在此需要一并提出的是,倘若因为病毒损坏了一些系统文件,导致系统工作不稳定,我们可以在安全模式下用系统文件检查器对系统文件予以修复。
2、由于某些元件热稳定性不良造成此类故障(具体表现在CPU、电源、内存条、主板)
对此,我们可以让电脑运行一段时间,待其死机后,再用手触摸以上各部件,倘若温度太高则说明该部件可能存在问题,我们可用替换法来诊断。值得注意的是在安装CPU风扇时最好能涂一些散热硅脂,但我在某些组装的电脑上却是很难见其踪影,实践证明,硅脂能降低温度5—10度左右,特别是P &&Ⅲ &&的电脑上,倘若不涂散热硅脂,计算机根本就不能正常工作,笔者就曾遇到过一次此类现象。该机主要配置如下:磐英815EP主板、PⅢ733CPU、133外频的128M内存条,当该机组装完后,频繁死机,连Windows系统都不能正常安装,但是更换赛扬533的CPU后,故障排除,怀疑主板或CPU有问题,但更换同型号的主板、CPU后该故障也不能解决。后来由于发现其温度太高,在CPU上涂了一些散热硅脂,故障完全解决。实践证明在赛扬533以上的CPU上必须要涂散热硅脂,否则极有可能引起死机故障。
3、由于各部件接触不良导致计算机频繁死机
此类现象比较常见,特别是在购买一段时间的电脑上。由于各部件大多是靠金手指与主板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金手指部位会出现氧化现象,在拔下各卡后会发现金手指部位已经泛黄,此时,我们可用橡皮擦来回擦拭其泛黄处来予以清洁。
4、由于硬件之间不兼容造成电脑频繁死机
此类现象常见于显卡与其它部件不兼容或内存条与主板不兼容,例如SIS的显卡,当然其它设备也有可能发生不兼容现象,对此可以将其它不必要的设备如Modem、声卡等设备拆下后予以判断。
5、软件冲突或损坏引起死机
此类故障,一般都会发生在同一点,对此可将该软件卸掉来予以解决。
四、电脑启动系统时出现*.Vxd或其它文件未找到,按任意键继续的故障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在卸载软件时未删除彻底或安装硬件时驱动程序安装不正确造成,对此,我们可以进入注册表管理程序,利用其查找功能,将提示未找到的文件,从注册表中删除后即可予以解决 &&.
五、在Windows以正常模式引导到登录对话框时,点“取消”或“确定”后桌面无任何图标,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操作不当,造成系统损坏造成。解决方法如下:首先我们以安全模式引导系统,进入控制面板,进入“密码”选项,将“用户配置文件”设为“此桌面用户使用相同的桌面及首选项”,再进入“网络”,将“拔号网络适配器”以外的各项删除,使其登录方式为Windows登录,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予以解决。
六、关闭计算机电脑重新启动
我在电脑报近期的一篇文章中看到其解决办法是用整理硬盘或重装Windows来解决,其实不然,产生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在不经意或利用一些设置系统的软件时,使用了Windows系统的快速关机功能,从而引发该故障,其解决方法如下:点击“开始”—“运行”—“msconfig”,再在“系统配置实用程序”面板中选择高级,将其中“禁用快速关机”选中,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予以解决。
  常见故障一:开机无显示
  电脑开机无显示,首先要检查的就是是BIOS。主板的BIOS中储存着重要的硬件数据,同时BIOS也是主板中比较脆弱的部分,极易受到破坏,一旦受损就会导致系统无法运行,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因为主板BIOS被CIH病毒破坏造成(当然也不排除主板本身故障导致系统无法运行。)。一般BIOS被病毒破坏后硬盘里的数据将全部丢失,所以可以通过检测硬盘数据是否完好来判断BIOS是否被破坏,如果硬盘数据完好无损,那么还有三种原因会造成开机无显示的现象:
  1. &&因为主板扩展槽或扩展卡有问题,导致插上诸如声卡等扩展卡后主板没有响应而无显示。
  2. &&免跳线主板在CMOS里设置的CPU频率不对,也可能会引发不显示故障,对此,只要清除CMOS即可予以解决。清除CMOS的跳线一般在主板的锂电池附近,其默认位置一般为1、2短路,只要将其改跳为2、3短路几秒种即可解决问题,对于以前的老主板如若用户找不到该跳线,只要将电池取下,待开机显示进入 &&CMOS设置后再关机,将电池上上去亦达到CMOS放电之目的。
  3. &&主板无法识别内存、内存损坏或者内存不匹配也会导致开机无显示的故障。某些老的主板比较挑剔内存,一旦插上主板无法识别的内存,主板就无法启动,甚至某些主板不给你任何故障提示(鸣叫)。当然也有的时候为了扩充内存以提高系统性能,结果插上不同品牌、类型的内存同样会导致此类故障的出现,因此在检修时,应多加注意。
  对于主板BIOS被破坏的故障,可以插上ISA显卡看有无显示(如有提示,可按提示步骤操作即可。),倘若没有开机画面,你可以自己做一张自动更新BIOS的软盘,重新刷新BIOS,但有的主板BIOS被破坏后,软驱根本就不工作,此时,可尝试用热插拔法加以解决(我曾经尝试过,只要BIOS相同,在同级别的主板中都可以成功烧录。)。但采用热插拔除需要相同的BIOS外还可能会导致主板部分元件损坏,所以可靠的方法是用写码器将BIOS更新文件写入BIOS里面(可找有此服务的电脑商解决比较安全)。
  常见故障二:CMOS设置不能保存
  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电池电压不足造成,对此予以更换即可,但有的主板电池更换后同样不能解决问题,此时有两种可能:
  1. &&主板电路问题,对此要找专业人员维修。
  2. &&主板CMOS跳线问题,有时候因为错误的将主板上的CMOS跳线设为清除选项,或者设置成外接电池,使得CMOS数据无法保存。
  常见故障三:在Windows下安装主板驱动程序后出现死机或光驱读盘速度变慢的现象
  在一些杂牌主板上有时会出现此类现象,将主板驱动程序装完后,重新启动计算机不能以正常模式进入Windows &&98桌面,而且该驱动程序在Windows &&98下不能被卸载。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找到最新的驱动重新安装,问题一般都能够解决,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重新安装系统。
  常见故障四:安装Windows或启动Windows时鼠标不可用
  出现此类故障的软件原因一般是由于CMOS设置错误引起的。在CMOS设置的电源管理栏有一项modem &&use &&IRQ项目,他的选项分别为3、4、5......、NA,一般它的默认选项为3,将其设置为3以外的中断项即可。
  常见故障五:电脑频繁死机,在进行CMOS设置时也会出现死机现象
  在CMOS里发生死机现象,一般为主板或CPU有问题,如若按下法不能解决故障,那就只有更换主板或CPU了。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主板Cache有问题或主板设计散热不良引起,在815EP主板上就曾发现因主板散热不够好而导致该故障的现象。在死机后触摸CPU周围主板元件,发现其温度非常烫手。在更换大功率风扇之后,死机故障得以解决。对于Cache有问题的故障,可以进入CMOS设置,将Cache禁止后即可顺利解决问题,当然,Cache禁止后速度肯定会受到有影响。
  常见故障六:主板 &&COM口或并行口、IDE口失灵
  出现此类故障一般是由于用户带电插拔相关硬件造成,此时用户可以用多功能卡代替,但在代替之前必须先禁止主板上自带的COM口与并行口(有的主板连IDE口都要禁止方能正常使用)。
您好,有几个原因可能导致风扇声音很响:1、电脑运行程序过多,功率加大,风扇转速加快,声音变大;2、电脑灰尘过多,导致风扇声音变大;3、风扇缺油,导致风扇声音过大
你看看你的风扇是一直就不动还是时转时不转,
如果是一直就不动,那你就检查下是不是线没插好,
如果是一会转一会不转你可以卸下来加点润滑油,一定要少量。要是还不
电脑硬件常见的故障有:内存条损坏、主板元器件损坏、硬盘损坏。
软件故障:系统崩溃、中木马病毒、驱动不匹配。
硬件驱动程序没有装好:
硬件要想稳定的工作,并
先看一下电脑的系统资源是多少,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再选择性能,看一下系统资源是多少,一般应该达到95%左右还差不多。1、电脑桌面上的东西越少越好,我的电
当U盘盘符无法正常显示时,首先判断是U盘本身的问题,还是电脑设置的问题。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将U盘插入到其它电脑上试试。确定产生问题的根源。
如果U盘本身正常,
您好,解决方法:
1.首先,的确有一些病毒木马流氓软件,在入侵电脑时创建了恶意驱动程序(SYS文件),病毒作者在设计病毒程序时,系统兼容性的问题不是他考虑的重
你好,你出现这种的故障,是系统运行慢的,响应慢。需要优化系统。你按下面的方法设置一下,应该对系统性能有明显的提升。1、鼠标右键单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
首先,打开“系统属性”(在我的电脑上点右键-属性),点“高级”选项卡,在“启动和故障恢复”区里打开“设置”,去掉“系统启动”区里的两个√,如果是多系统的用户保留
一般硬盘或者内存问题较多,你试试只用1根内存装,且擦干净金手指部件。硬盘ian外挂到别的机器上看看是否有坏道,要有换个硬盘。
希望能够帮到你
你好,1、关于电脑黑屏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的,但是总的来说就是硬件和软件这两方面的故障,先来分析硬件故障吧。硬件的话先查看电脑主机内部的硬件接口接线是否松动的情况,
大家都关注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欢迎光临星辰实验学校心理专题网站
心理专题网站
《心病谁没有》
发布时间:日  作者:佚名  点击数:
&一线心理医生倾心力作:心病谁没有(全文)&
内容简介:
&&& 随着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的增大,患有不同程度心理疾病的人群日益庞大。但由于传统观念,很多人不愿承认自己有病,不肯就医,以致病情加重,久治不愈。其实,心理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观念。只有大胆说出我有病,才能真正打开心结,快乐做人。甘露春医生根据自己十多年临床经验,从众多案例入手,分析常见心理疾病的特征,介绍辨症和治疗方法,把不为人所注意的心理疾病向我们娓娓道来,并就如何树立正确的健康心理观念,如何学会正确对待心理疾病等,为我们提供一把解开心结打开心锁的金钥匙。
第一部分 第1节:不要怕说&我有病&(1)
&&& 第一章
&&& 不要怕说&我有病&
&&& 我们的某些传统观念害人匪浅。改变我们的观念,重视和正视心理疾病,这很重要。我要强调的是,承认&我有病&,是认识心理疾病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它,才能正确对待它。
&&& 第一章不要怕说&我有病&
&&& 心病谁没有
&&& 有人说:我的心理很正常,承受力强,永远不会得心理疾病。但我敢说:任何人,不分年龄、职业和贵贱,甚至不论性格和心态如何,在其一生之中都有罹患心理疾病的机会和可能。
&&& 过于自信的老板
&&& 6年前,一个工厂老板带一个员工来看病。在我看病的过程中,这位老板自负地说:&我已经给他做了很多心理辅导啦,他就是不听。像我这样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绝对不会患什么心理疾病!&
&&& 有道是&世事无绝对&,谁也没料到,3年后他却不得不为他的&心病&来找我。
&&& 这时的他,患了一种严重的慢性病,正在治疗中,他还必须做好换器官的思想准备。由于病,他的生意拍档与他分道扬镳;由于病,精力不济,管理不善,他的生意一落千丈;由于病,他的周转资金所剩无几;由于病,他的爱妻再也没有过去的温柔&&
&&& 这一切给他的打击太大,令他难以承受。他的躯体病了,心理同样也病了。他看上去双眼无神、垂头丧气,完全没了昔日的自信和洒脱。他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再没希望了,觉得这一生似乎已走到了尽头。
&&& 他灰心地告诉我:&真是天意弄人,想不到我也有今天。我真想一了百了,死了算了!&
&&& 古代哲人说:世事难料,人生无常。人生在世几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有谁能一生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人生在世,有顺心遂意的日子,自然也会有艰辛难熬的时候,尤其在现代社会,压力那么大,变化那么快,任谁都有罹患心理疾病的可能。
&&& 有备,才能无患。不管你是否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不妨抽点时间读一读这本书,学会正确对待心理疾病,掌握一些调适心理的科学方法,这对你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长久地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很有好处的。
&&& 奇怪的女病人
&&& 我看过最怪的心理疾病患者,当属一位30多岁的家庭妇女。
&&& 她因为左眼球不由自主阵发性往外斜,看不清东西,担心自己在驾车时会出事,所以反复看眼科医生。医生的诊断是:左眼动眼神经麻痹症。
&&& 这病她医治了一年多,时好时坏,什么方法都用过了,可仍然控制不了,还是要发作。
&&& 由于就诊时她两眼的转动并没有异常,而且我不是眼科医生,因此我劝她还是到眼科就诊为好。
第一部分 第2节:不要怕说&我有病&(2)
&&& 她皱了皱眉,叹了口气,看起来很失望。突然,她左眼咕噜一下转到左上方定住了,没办法转回原位。她使劲挤了挤眼,然后闭上眼睛,用左手食指一推,那眼球才复了位。
&&& 经详细询问才得知,原来从两年前开始,她丈夫经常半夜不归,回来后也不愿意向她解释原因。她每天晚上一上床就开始担心害怕,没办法入睡,睁着两只眼睛,盼着丈夫早点回来。长期这样,造成了她眼肌疲劳,神经传导障碍,得了这种怪病。
&&& 这种怪病产生的原因她自己和眼科大夫没想到,我这个心理医生也差一点被蒙过。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疾病&&焦虑症。
&&& 经过两周的治疗,她的症状终于消失了。
&&& &心结&产生的诱因五花八门,&心病&的表现无奇不有。日常我们遇到许多症状古怪、老治不好的奇难杂症,殊不知,其中有很多就是心理疾病。所以,无论是大众读者还是临床医生,对此都应有所警惕。
&&& &小不点&怎么了
&&& 有人以为心理疾病只有大人才有,只有工作或生活压力大的人才有。其实不然,什么人都会得心理疾病。我见过不少只有两三岁的心理病人,你可千万别不信。
&&& &小不点&只有3岁。有一次,他在沙发上睡觉,醒后一睁眼,看见电视中有一个精灵哇的闪将出来,把他吓呆了。自此,他就惊恐得再也不能入睡了。
&&& 此后,只要大人一开电视,他就找遥控器关掉,不准大人看电视,害怕再有精灵跳出来。
&&& 一到晚上,大人一睡觉,他就悄悄爬起来,四处翻抽屉,怎么哄也不听,抱上床一会儿他又下来了。大人被他折磨得没法生活、工作,费尽周折,找到了我。
&&& 我向这个&小不点&保证:&我一定把精灵赶走,但你要答应,以后不能半夜起来了。其他小朋友晚上都不起来,那会很丑的。&
&&& 他眼睛一瞪:&我不丑。&
&&& &小不点&患的是儿童焦虑症。我用3元钱的非那根糖浆就把他治好了。
&&& 小孩心智稚嫩,受刺激、惊骇容易失常,身为父母要特别注意。见小孩表现失常,有些家长认为是&撞邪&,于是去烧香拜神,赶鬼驱邪。这是愚昧的做法,很容易将小事拖延成大事,搞不好把小孩给害了。所以,小孩表现失常时,家长最好还是带小孩到医院寻求诊治。
&&& 我也患过心理疾病
&&& 大多数&心病&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刺激的结果。一个处在正常状态的人,很难想象患了心理疾病会是怎么样的,就如同没有吃过榴莲的人想象不出榴莲的滋味一样。那种生不如死的感觉,只有真正患过心理疾病的人,才能切身感受,才有发言权。我之所以这么了解心理疾病和患者的心理,是因为我曾患过多种心理疾病,对心理疾病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
第一部分 第3节:不要怕说&我有病&(3)
&&& 我有许多人难得一遇的经历:幼年生活动荡,不停地换学校;割过牛草,做过筑路工、建筑工、铁工、木工;读过6个高考补习班,参加了4次马拉松似的高考;遭遇过恐吓、诈骗、抢劫、偷窃、亲人分别、移民、经济困扰。我不是钢筋铁骨,在这么多事情的刺激下,我能不患一点心理疾病吗?
&&& 回想我的过去:少年时期天真和无知,青年时期悲哀、苦闷、忧郁、沮丧、狂妄和固执,我的内心世界从单纯变得混乱。我几岁时就患恐惧症,1719岁时患过抑郁症。我见识过广泛性焦虑症,感受过惊恐发作的痛苦,甚至想过自杀。
&&& 袒露心扉,揭自己的短,我以前也没这个勇气。但现在我的观念改变了,我可以坦言我也曾患过心理疾病。我觉得它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现实,如何思考人生。
&&& 反思自己的经历,我可以说:没有患过心理疾病,就没有我的今天。
&&& 心理疾病并不可怕。对多数人来说,心理疾病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它不过是我们人生经历中的一片云翳,说不定它还是我们人生飞跃的前奏曲。它可以让我们在焦虑、忧郁、苦闷和彷徨之中学会反思,让我们在失败中变得像冰晶一样明明白白,推动我们走向成功。
&&& 我想强调的是:心理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观念!
&&& 现代人与心病
&&& 身心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与急剧转变,使许多人难以适应,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压力,如果处理不善,就容易罹患心理疾病。
&&& 协调的意义
&&& 人的身心需要协调,同时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需要协调,这样我们的身心健康才会有保障。
&&& 身心的协调人的机体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无论是心理活动与躯体运作,还是自身心理方面的平衡,机体各组织器官都必须相互协调,这样人才能保持健康,而不至于患病。
&&& 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并受其支配。古人有&天人合一&的说法。&天&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宇宙、客观世界,包括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等。&天人合一&指的是只有与外部环境协调,人才能正常生活,任何一方面失调都会引起不良反应,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 地球本来就是一个平衡统一的世界。无论是植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之间,还是人与动物、植物之间,皆保持着某种平衡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延续的关键就在于其以食物链的形式存在,并相互依赖,协调发展。而食物链的断裂,意味着整体环境素质的下降。
&&& 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发展必须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类不顾后果发展的大工业所带来的&温室效应&就是最好的佐证。
第一部分 第4节:不要怕说&我有病&(4)
&&& 只有尊重自然法则,才能保持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只有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人类的发展才能得以长久。
&&& 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我们将身处的社会分为&大社会&和&小社会&。人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没有谁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因此,每个人都会遇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 (1)大社会
&&& &大社会&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元素所构成,包括政治信仰、道德标准、审美观念、人文景观、城市面貌、交通设施、经济往来,等等。
&&& 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必须遵从&大社会&的基本运作方式,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具体行为规范的约束。人的活动都应在这一范围内进行,并能够为他人所接受。也就是人与&大社会&相协调,包括人与国家的政治气候相协调,与公共道德标准、大众审美观念及生活方式保持一致。
&&& 人与&大社会&如果不协调,其生存权利将会受到挑战。由此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将会大于一般人,而矛盾带来的冲击会导致其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心理学上称为社会适应不良。严重的社会适应不良可以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病。
&&& (2)小社会
&&& &小社会&就像一个个人体细胞,由家庭、单位、学校等元素构成,拥有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我们的社会就是由千千万万个&小社会&组成的。
&&& &小社会&是人生存的基础环境,并受&大社会&环境的制约。作为生活中的个体,人的行为方式必须与&小社会&环境相协调。在现实社会中,这一条并不易做到,因为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他的道德修养、社会理解能力、做人的态度、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复杂因素决定了我们各自的人生经历,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不管是轰轰烈烈还是平淡无奇,都反映了&小社会&的具体内容。
&&& 然而,在与&小社会&相统一的过程中,人们只能坚持自己的方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才能避免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
&&& 别人成功的人生经历是无法复制的,我们只能作为参考。就好像穿着打扮一样,别人穿着好看的,你不一定合适;你穿着好看的,别人也不一定合适。
&&& (3)人际关系
&&& &人际关系&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学友(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等。
&&& 在众多关系中,家庭关系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一种关系。俗话说&家和万事兴&,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利于提高家庭生活质素,有利于身心健康。
第一部分 第5节:不要怕说&我有病&(5)
&&& 在中国,由于受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的影响,人们对家庭的依赖性很大,如果家庭内部发生矛盾冲突,受伤害最大的就是家庭成员。
&&& 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这里有几点建议供参考:
&&& 建立平等的成员关系,有利于巩固家庭;
&&& 发扬互助负责的精神,有利于家庭团结;
&&& 习惯聆听对方的倾诉,有利于化解矛盾;
&&& 多鼓励少批评,有利于增强生活的信心;
&&& 适当的休闲浪漫,有利于调节身心健康。
&&& 同事关系、同学关系等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不可忽视。融洽协调的关系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协调的同事关系、同学关系,有利于事业发展。否则,将会对当事人双方造成心理伤害。
&&& 社会发展的影响
&&& 人类经过漫长的发展,完成从猿到人的进化。在不断创造、实践和积累的过程中,人类不仅掌握了开荒耕作、饲养牲畜、兴修土木等技术,还创造了语言文字等。
&&& 在此基础上,人类在精神上更是突飞猛进,开始研究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强调团结合作,总结成败得失。可以说人类得以成为地球主宰的根本原因,就是精神世界的进步。
&&& 然而,人类并没有满足。近一百年来,人类将科学文明推向高潮&&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原子技术、生物遗传工程、通讯科技等高速发展。这一切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 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地球其他生物眼中早已变成&太空人&。归根到底,这都是人脑的功绩。
&&& 然而,事物总是相对的。人类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伴随而来的问题也相应增加。据研究报告:全球每年100万人自杀,30%来自中国。而与心理因素相关的死亡数字更是不可估量。&当今世界上已死亡的人当中,有70%与各种精神折磨相关!&美国一些心理学家是这样描述的。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急剧变化,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迅速增长。
&&& 0我们遇到的问题
&&& 我们所说的心理疾病,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产生障碍,导致感知觉、情感、思维、行为、意志的不协调,引起人的注意障碍、记忆力减退等一类疾病。
&&& 要想清楚地认识心理疾病,我们就必须先了解产生心理疾病的背景。可以说导致心理疾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它的产生与人类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包括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 社会发展对人的陈旧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冲击,动摇人的世界观,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第一部分 第6节:不要怕说&我有病&(6)
&&& 几十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各行各业力争上游,人们运用知识、技能、物力等资源全力竞争,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改革、兼并、重组、合资、转产、收购、破产、移民、下岗、再就业等新名词、新概念的出现,无一不对生活在这一伟大时代中的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 在这些大潮冲击下,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地位的改变、经济利益的分化。社会提倡高效率、高技能、高强度,使工作变得越来越紧张,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这种形势迫使我们不断学习、更新和开拓,迫使我们节省时间、抓紧时间,甚至争分夺秒。
&&&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时代的紧迫感、挤压感!
&&& 因此,在这个躁动的变革时代,人的心理早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平静。无论家庭关系还是社会关系,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受功、名、利、欲的驱动,各种社会矛盾日渐尖锐,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生活、工作、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
&&& 由此,人的心理发生扭曲,产生的心理问题愈加普遍:各种明争暗斗、消极怠工、无故弃学、离婚、弃子、包二奶,甚至连吸毒贩毒、抢劫杀人、敲诈勒索、贪污盗窃、行贿受贿、买官卖官、卖淫嫖娼等犯罪问题也应运而生。
&&& 心理障碍已经成了我们前进道路中的绊脚石。社会要想发展就不可忽视人的心理健康!
&&& 社会环境的急剧转变,使一部分人因此失去原有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也使一些人受到刺激,变得心浮气躁,如果不能对他们的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就会让其形成心结,从而诱发心理疾病。
&&& 改变旧观念
&&& 我们对&神经病&、&疯子&这类词特别敏感和忌讳,对精神病患者特别鄙视和排斥,这种愚昧、陈腐的旧观念,直接或间接害苦了很多人,酿成了许多人间悲剧。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旧观念。
&&& 浑然不知,不予重视
&&& 我们对于身体疾病所反映的病情、症状,比如头痛、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一般都有最直接、最具体的感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医疗保健方面,人人都称得上是半个医生,而对于心理疾病,则远没有那么具体、清晰、透彻的认识,也没那么容易理解和接受。
&&& 有位嫉妒心很强的女性,工作上从来不让人,任务多了怪领导,任务少了怨同事。生活上见不得别人穿着打扮比自己好。一张口就带&刺&,大家见了她就怕。亲朋好友怎么劝她,她都改不了。她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对,却控制不住内心的妒火。最后单位进行&优化组合&,没人要她,她成为下岗人员。
&&& 她不知道,这其实就是心理疾病惹的祸。
第一部分 第7节:不要怕说&我有病&(7)
&&& 事实上,只要有心理疾病患者存在的场合,就会给人无形的压力,就会令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如果你身边有心理疾病患者,你总会感觉不顺心,无论你是他的家人,还是同学、同事,你的生活质量都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 我们习惯把各种心理异常仅仅看做是性格、修养、脾气的问题。因此,就算是身边有心理疾病患者,我们也难以一眼看穿;就算少数人看穿了,多数人也难以接受;就算多数人接受了,患者本人及其亲属也未必肯承认,更不用说接受心理咨询了。而这就是心理咨询最大的障碍。
&&& 有人说:心理疾病,我没见过!其实它已不知不觉渗透到我们身边。家里有人脾气古怪,我们说是他性格不好;单位有同事常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牢骚,我们认为是他修养不好。我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心理&病&了!
&&& 从本质上来讲,性格问题、脾气问题、修养问题就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 数年前,有一位成绩一向很好的高三女生,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来我这里做心理咨询。我见她精神抑郁、悲观失望,为她开了两天的病假单,让她休息休息,调整一下心态。
&&& 她把病假单交给老师,老师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病,就转到校长那里,校长看了看,不以为然地说:&抑郁症?我都有呀!这哪能算是病?不批准!&
&&& 晚上,这个女生心灰意冷,想不通,一心想自杀。她从宿舍冲向阳台,想跳下去,幸好被洗澡回来的同学发现,抓住了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后来她放弃了学业,连高考都没参加。
&&& 校长的无知和漫不经心,就这样误了这个学生的一生。现实中,有多少人是抱着与这位校长同样的心态和想法的?
&&& 在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有心理障碍,甚至病得不轻,却被一些虚幻的假象所蒙蔽,认为自己活得很好,根本没有病。他们的家人也多认为是&思想问题&,不必大惊小怪,没必要进行治疗。
&&& 极力否认,刻意回避
&&& 人的一生会遇到数不尽的事件,其中有许多就是导致心理疾病产生的根源。但这些事件往往会被我们忽略,我们甚至在潜意识中刻意回避对自己不利的形势,就如受了轻伤的动物,为了逃避猎食者的追捕,佯装健壮,奔跑自如一样。
&&& 有的人表面很快乐,其实内心很郁闷。别看他天天在别人面前笑容满面,也许正在为家里的事忧愁;别看他在外高谈阔论,可一回到家便寡言少语。
&&& 有的人告诉别人他活得很好,然而他往往心中有事,时常胆战心惊。有的人天天梦想着升职加薪,可幸运之神却总是与他擦肩而过,让他一肚子的怨气没法发泄。有的人雄心勃勃,想创一番事业,可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内心压抑的体验只有他自己知道。
第一部分 第8节:不要怕说&我有病&(8)
&&& 有的人事业顺利,生活美满,却感到生活好像缺了点什么。有的人说他什么都不缺,却整天空虚寂寞,感觉人生似乎走到了尽头。
&&& 有的人身体很好,无病无痛,却总是睡不着,头脑中思潮起伏,浮想联翩。
&&& 有的人看似无忧无虑,其实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身体上,总担心自己身体出问题,担心自己患不治之症。
&&& 以上种种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矛盾。这些矛盾心理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心结,产生心理疾病。
&&& 中国人喜欢说自己心脏有病、肺有病、肝有病、肾有病、胃有病,等等,这病那病,如数家珍。这样说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同情、关心和帮助。
&&& 但是,中国人对心理疾病特别忌讳,一谈到心理疾病就感到恐慌,感到愤怒,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污辱,是骂自己&疯子&、&白痴&、&神经病&。许多病人拒绝就医,有的甚至又哭又闹,家人、朋友生拉硬拽,也无法把他送去治疗。据卫生部调查显示,国民中六成以上被调查者将&精神病&与&神经病&混为一谈。
&&& 有位患者自杀了3次,意外获救,保住了性命。当家人要带其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她却说:&如果不逼我去看心理医生,我以后就不自杀了。&令人哭笑不得。
&&&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患者不愿承认自己有病。即使所有诊断都符合,甚至拿着书,一条条跟他对证,他还是会摇头,否认&有病&。
&&& 为什么人们总是怕别人说自己有心理疾病?为什么总是不愿承认&我有病&呢?承认了有何不好?
&&& 其实,心理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也是一种病,而且十分普遍,每个人一生之中皆可能会患上,因此患了心理疾病,本不应害怕,其他人更不应歧视。但事实是,社会上确实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疾病的现象。
&&& 习惯思维,忽视心理
&&& 在临床,经常可以见到那些心痛、胃痛、关节痛的患者,他们被疾病折磨得死去活来,等我真正为他们诊断清楚的时候,他们却怎么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甚至连医务工作者也会对诊断结果表示怀疑。这是我们对心理疾病认识不足的表现。
&&& 一位40多岁的妇女,腹痛多年,总也治不好。于是到某大医院找胃肠专家看,经专家多次动员,她做了胃大部切除,术后腹痛症状却依然不减。此后两年,她又先后做了3次手术,胆囊、阑尾、子宫等附件统统&下岗&,心想这下应该没事了吧?
&&& 然而,症状依然顽固地纠缠着她,没有丝毫好转。
&&& 这前后她花了20多万元医疗费,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 她写好了遗嘱,在床上躺了两年,心灰意冷地等死。
第一部分 第9节:不要怕说&我有病&(9)
&&& 见到我,她第一句话是:&医生,我是来试试的。&
&&& 经过询问我才知道,她的宝贝儿子正在吸毒。我敏感地意识到,这才是她的病根所在。
&&& 她患了隐匿性抑郁症。经过系统治疗,她的病奇迹般地好了。
&&& 人们习惯认为,哪儿不舒服就是哪儿有病,比如心口痛、心慌、心跳,就是心脏病;胃痛,就是胃病。俗话也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说,哪儿有病,哪儿就会痛,哪儿就会不舒服。这是正常的、符合逻辑的规律,也是人们一般的常识。但是,如果反过来推理,认为哪儿痛,就必定哪儿有病,那就未必完全正确了,如失恋、受惊也会引起心痛、心慌、心跳;生气、紧张也会引起胃痛、胃胀、吃不下饭。
&&& 临床工作中,许多心理医生发现心理疾病最容易被误诊的症状就是&疼痛&。由于大众缺乏心理医学常识,认为&哪儿痛,哪儿就有病&,但依此方法治疗却怎么也治不好,以致有的医务工作者将那些看上去像躯体疾病,实质为心理疾病的怪现象当做&疑难怪病&看待。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 一方面,大家一心只想诉说自己的病情症状,有意无意地把精神心理状况掩盖起来。一种是以为自己的精神心理状态与疾病无关;另一种则认为精神心理属于个人或家庭的隐私,不便启齿。
&&&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医学教学体制的原因,生物医学与心理医学互相脱节,加上我国心理医学起步较晚,各科医生都只在本科的专业范围内打圈圈,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躯体局部组织器官上。许多医务工作者接受的主要是生物医学教育,所以对心理医学不甚了解。即便各种检查手段都查不出问题,也不会注意到患者疾病的心理诱因。这就不可避免会发生一些误诊。
&&& 其实,心理疾病种类很多,特别是感知觉障碍类的心理疾病,表现奇特。通常患者感觉身体某部位痛,而病症的根源却不在痛的部位,但由于我们对心理疾病缺乏了解,结果把许多本来应该属于心理疾病的,误作躯体疾病处理了。
&&& 当患者经过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病变异常,或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关治疗没有明显改善时,我们可以从心理疾病方面进行考虑。
&&& 感知觉方面的心理疾病,多归属于神经症范畴,以躯体形式障碍、焦虑症为主。另外,还包括一部分隐匿性抑郁症。
&&& 16年来,我在心理咨询门诊看到了许多令人心痛的事,特别是金钱的浪费。我详细调查过,一个心理疾病患者要花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找到&对症&的治疗途径。
&&& 由于久治不愈,无法解除苦痛,相当一部分患者求助于社会上的游医、巫医、神医及江湖骗子,而这些人故弄玄虚,将心理疾病说成是&鬼神附身&,令患者及家属围着他们的&指挥棒&转,以牟取不义之财。
第一部分 第10节:不要怕说&我有病&(10)
&&&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 很多人及部分医务人员依然按过去的思路想问题,甚至单纯地认为&健康就是身体没有病&。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 世界卫生组织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健康不仅局限于生物源性的范围,还与社会、心理密不可分,并提出了&生物、社会、心理&的健康三要素,同时据此对健康的定义做了修正,认为&健康不仅指躯体没有残缺和病痛,还必须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 简而言之,躯体会患病,心理同样也会患病,仅仅只是身体健康的人还不能算是健康人。
&&&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20世纪末问世的一种新药的故事:&百优解&现象。
&&& &百优解&是一种抗抑郁药,即千百年来传说中的&开心药&。服用此药可以缓解人的紧张、焦虑和忧郁情绪。它的诞生和其产生的药效使得世人眼前一亮,并成为媒介追捧的&明星&。问世10个月销售额竟然达20多亿美元。
&&& 一种小小的药品何以产生如此大的共鸣,何以能创造如此巨大的财富?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 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对心理疾病很重视。患心理疾病被看做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有了心理问题,人们也很乐意去看心理医生,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开心愉快的事,经过医生的心理治疗可释放压力,心情轻松,是莫大的享受。
&&& 但是,中国人最忌讳说心理有病。就算在心理咨询门诊,许多患者要开口说出&我有病&这三个字,也浑身不自在,面红出汗,表情僵硬,眼神惊异,表现出一种恐惧的心态。这完全是因为对心理疾病的误解所造成的。
&&& 这种不正常的状况,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文化背景大有关系。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心理疾病给人们留下了极其可怕的印象。它不但让人联想到胡言乱语、又脏又臭、打人骂人、流浪的疯子,还让人怀疑你的家人和你的后代会不会也有问题。&有遗传性,难治愈&,我想谁都难以接受。其实这是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出于对心理疾病的无知所产生的误解。事实是,绝大多数心理疾病与遗传无直接关系,且并非难治。
&&& 不论年龄、出身贵贱,也不分性别、地位、职业,甚至不论性格,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一种矛盾,无不对其心理产生影响,而且也都潜伏着诱发心理疾病的危机。
&&& 人是由躯体和精神组成的,就像电视由电视机和电视节目两方面组成一样。电视机会坏,电视节目同样也会有问题。人也一样,躯体会患病,心理也会患病,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躯体患了病称为躯体疾病,而心理出了问题就称为心理疾病。
第一部分 第11节:不要怕说&我有病&(11)
&&& 需要说明的是,心理障碍是各种各样的,表现不同,轻重不一。轻则影响个人情绪、心态,叫心理问题;重则影响自身的生活、学习、工作,这就构成了心理疾病。而那些严重到威胁自身生命,或致使丧失行为能力的,就属于精神病的范畴了。
&&& 2002年春天,我到澳洲参加一个抑郁症培训班,西澳洲大学心理学教授杰夫?来利指出:每5个心口痛的患者中,只有1个属于心脏病,其余4个则是心理疾病。
&&& 而在我国,去医院看心脏科的人与去心理咨询科的人的比例大约是25∶1。
&&& 可见,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东西方的差异很大。
&&& 我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并非我国患心脏病的比率远远高于心理疾病,而是因为大家对心理疾病缺乏了解。因此很多人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只要是&心痛&,肯定冲心脏科奔去;只要是胃痛,绝不会到其他科就诊;只要是关节痛,也必定会到相关医疗部门就医。这本无可厚非,我只是告诉大家,如果您在相关科室看了很久,服了对症的药物,却丝毫没有改善或者有好转的迹象,请回过头来想一想患病的原因。
&&& 日,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在我国重度精神病患者中,接受治疗者仅占总数的1/5,而抑郁障碍的&未治率&高达95%。调查中,听说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名称的人,分别为80?8%、51?9%、36?6%。在认识到紧张恐惧可能与心理问题有关的人中,认为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医生的不到一半。这些数据令我们瞠目结舌。
&&& 按国际卫生组织颁布的疾病普查,欧美国家每100人中就有58人患心理疾病。如果按此数据推算,我们13亿人口,估计就有6千万以上患心理疾病。
&&& 事实上,大量的心理疾病患者却并不知情,更不知道这类病可以医治,还有药物治疗,他们没能得到合理的医治,不是因为科学技术,而是&惨败&在陈旧观念之下。的确可悲!
&&& 心理疾病是现代人身心健康的大敌,它的发病率如此之高,患病人群如此之广,已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大力宣传,提高社会大众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使人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学会正确对待心理疾病。
第一部分 第12节:心病如何辨症(1)
&&& 第二章
&&& 心病如何辨症
&&& 一个心理医生,16年接诊15万人次,远在欧美等地的华侨也慕名前来求诊。有人说这是个奇迹。其实我只不过是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心病辨症法,使我的诊断更准确罢了。
&&& 第二章心病如何辨症
&&& 我非巫师,也不懂迷魂术
&&& 心理疾病患者之所以那么信任我,并不像有人传说的&甘医生像个巫师,会用迷魂术吸引病人&&&,而是因为我不仅有扎实的医药学知识基础和丰富的人生阅历,而且对人的心理及心理疾病也有着较为透彻的研究。
&&& &专家&不一定懂心理
&&& 现代心理医学是从国外引进的一门全新的医学科学,它具有一定的西方文化背景,其科学的论据及运用方法也多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这与我们五千年文化背景的国情有所不同。因此,即使你能把心理学的理论、教条和法则倒背如流,也并不代表你就能为中国的心理疾病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才会出现心理学&专家&不懂运用心理学知识治疗心理疾病这样的怪现象。
&&& 西方人性格开朗,他们强调个人的内心感受,注重思想的自由表达,因此在反映心理活动的过程中,他们总是力求倾诉完全。
&&& 东方人则较为含蓄,特别是中国人。&说话转个弯&、&做事绕个圈&是长辈教育下一辈的金言,&祸从口出&更是人们直抒内心情感的警示。从古至今,无数的文学作品,甚至医学书籍中都透露出这种信息。如果有人说了与社会不相一致的东西就会被人耻笑。因此,在外人面前表达真情实感,似乎成了一种&坏事&,这种思想也影响了人们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心理疾病。
&&& 正因为如此,大部分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隐藏内心活动。这样一来,人们相互之间在这方面的理解和认识就变得困难。有位抑郁症患者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的病情,在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出自己的病情后,他忧心忡忡地问:&医生,你以前见过这种病吗?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令人哭笑不得。
&&& 对心理疾病不认识、不理解,从而造成患者不自觉地乱投医的事例比比皆是。更可悲的是,许多医务工作者也不能正确对待,只要患者一否认,他们就不敢再坚持自己的判断,生怕得罪了人,也怕给自己找麻烦。
&&& 有位医生告诉我,她曾经介绍一位有长期医治无效并伴有明显抑郁症状的患者来找我。那位患者听说是劝其看心理咨询门诊,当即大为不悦,并到医院办公室投诉:&她侮辱我!&
&&& 这位医生因此受到了批评。此后,她接受教训,再遇到心理疾病的怀疑个案,就不轻易开口了。
&&& 一件本来很好的事,就这样变成了一件坏事。这种不愉快的感受让人心痛,因此医务工作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就成了心理疾病患者就诊的一道无形屏障。
&&& 我感到悲哀:现实中有多少患者因此错过及时获得诊治的机会和最佳的治疗时间,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
&&& 我认为,这些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错误观念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文化背景所引起的误会。
&&& 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就不能仅仅依赖于常规的心理诊断方法,更不能一味等待,期望大家会自己明白过来,再来寻求心理帮助。
第一部分 第13节:心病如何辨症(2)
&&&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从源头上研究我国心理疾病的特征,寻找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的心理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使那些患了心理疾病却不知道,或不愿面对的病人和家属能够有所认识和乐于接受,使临床医务工作者在诊治过程中多一套思维方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误诊和失治。
&&& 去伪存真,细心辨别
&&& 在国外,心理疾病患者看医生时的主诉通常是直截了当的,如&我近来心情不好&、&我感觉很烦躁&、&我的经济出了问题&、&我的丈夫有外遇&、&没有人对我好&等,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医生警惕,让医生容易入手。
&&& 而在中国,我们发现心理疾病患者的主诉却完全不是这样,他们通常说&我经常失眠、头痛&、&我心口痛&、&我吃不下饭&、&我喘不过气&、&我的手发麻了&、&我头昏得不行&等,这些根本与心理不沾边。还有相当多的人就诊时直接使用医学名词或俗语,如&我患了神经衰弱&、&我的植物神经紊乱了&、&我是更年期综合征&、&我是慢性咽喉炎&、&我有心肌劳损&等。患者这样主诉病情,是希望医生能快刀斩乱麻,马上为其看好病,而医生听了这样的话也多半不再考虑,或不想再考虑其他情况,就直接开药了。这就是误诊产生的根源。
&&& 心理疾病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它与躯体疾病的概念完全不同。所以,用现代医学诊断躯体疾病的一套方法,如量体温、测血压、化验、X光透视、B超、核磁共振等,不能直接辨别和诊断心理疾病。
&&& 心理疾病的表现复杂多变、飘浮不定,令人难以捉摸,表面看它既像这种病,又像那种病,这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 诊断一种症状或一组症候是不是心理疾病,不仅要系统全面认识人的统一性,了解心理疾病的致病特征,还必须理解心理疾病与躯体疾病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心理疾病的表现,结合各种检查和器械的诊断结果,去伪存真,使我们在诊断治疗上少走一些弯路。
&&& 从千年遗产中汲取营养
&&& 中医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汇聚了几千年临床实践经验,发展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中医的理论体系与现代生物医学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之间既有相通性,也有互补性。
&&& 许多深入细致的问题中医看不到,现代生物医学能作出具体回答;而一些现代生物医学无法解释的现象,用中医理论却能圆满地解答。
&&& 研究心理学和心理疾病,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的防治工作,也不能不懂《易经》。
&&& 专家认为中国医学根植于《周易》,最早的中医理论书籍《黄帝内经》就是汲取了《周易》的精华,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系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机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相互协调。
第一部分 第14节:心病如何辨症(3)
&&&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 一是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的整体观,即&天人合一&。
&&& 二是在这一整体中无时不在的运动观,如&阴阳五行&中阴阳的相互作用、五行的相生相克、&气论学说&的升降理论等,认为季节气候、血气流动、情志周转、新陈代谢等的循环往复,无不在运动中产生。
&&& 三是建立在整体观、运动观基础上的相对平衡观,&阴阳平衡&就是其精华所在。就人而言,无论是自然界的阴阳平衡失调、社会生活的阴阳平衡失调,还是自身的阴阳平衡失调,均会导致机能紊乱,这些都是导致疾病产生的重要因素。
&&& 基于以上理论,可以说中医学在宏观上包罗了所有的病症,中医几乎没有找不到的病症,包括心理疾病。《黄帝内经》从心理学的角度描述了人的统一性,其表现的特点就是形神统一。
&&& 中医&五神藏&理论言:&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篇》)充分阐述了&心&、&神&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的病理关系,认为脏腑功能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心理活动又主宰、制约、影响着生理活动。所以,心理状况可以导致脏腑病变,脏腑病变同样可以产生心神异常。
&&& 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学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医学思想,对心理医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心理疾病的机理。
&&& ●对部分心理疾病进行了分类定名。
&&& ●提出了一套望、闻、问、切的诊断和鉴别方法。
&&& ●研究出一些心理疏导与中药治疗的方法。如养心安神的甘麦大枣汤,疏肝解郁的柴胡疏肝汤,平肝泻火的龙胆泻肝汤,祛风镇定的镇肝熄风汤等,这些方法至今广为人们接受。
&&& 在心理咨询中,相当一部分心理疾病患者,希望心理医生能够用传统医学的观点,对疾病进行解释,这样他们更容易理解。有些患者甚至拒绝用西药治疗,主动提出用中药治疗,因为他们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
&&& 我想说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医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发展明显滞后,需要我们积极、努力去探索。
&&& 古籍中关于心理疾病的记载
&&&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中说: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也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些描述阐明了各种情绪的产生与机体功能的关系。
&&& 《黄帝内经》不但注意脏腑失调对心理平衡的影响,还强调社会因素对躯体的干扰,如《素问?疏五过论》中说: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藏府,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
第一部分 第15节:心病如何辨症(4)
&&& 这充分说明了导致疾病的复杂因素,因而得出&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的论断。在当今社会,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尝富而后贫,其心乱也&之人随处可见,由此也可说明,人们所患的各种古怪病症可能是心理疾病。
&&& 在心理治疗上,《黄帝内经》还提出了情激治疗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古人将心理与躯体的关系说得如此清楚,单从这一点就可见中医学理论的博大精深。
&&& 其后,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经过历代医家的努力,使得中医理论更加系统。至清代,无论是&阴阳五行&、&气化学说&,还是&脏腑理论&都已发挥得淋漓尽致。
&&& 然而,不管哪一门名家理论都无一例外地继承了中医的统一、运动、平衡这三大观点,都充分论述了人与自然、社会密不可分的&三维&关系。许多医家强调人体机能的协调合作,认为机能紊乱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源,任何疾病都不可能脱离这一理论而独立存在。
&&& 反观现代生物医学发展历程,主要是以具体事物的研究为主导,强调数量、形态的变化,采取&一分为二&的操作规程,将事物层层剥离。由躯体解剖到组织结构,由组织结构到细胞形态,由细胞形态到染色体,由染色体到DNA,直到分无可分为止。就其精确度而言,中医学无法与之相比。
&&& 然而事物总是相对的,正因为现代生物医学达到了如此高的境界,反而限制了它的视野,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忽视了宏观的综合思考,给人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比如心痛、心慌、心跳就只注意心脏,腹痛作呕就只注意肠胃,尿频尿急就只注意肾脏或尿道,头痛、头晕、头昏就只注意大脑,等等。
&&& 对于几种中医病名的认识
&&& 百合病关于百合病的记载,始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症并治》篇中说: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可见,百合病的名称,是根据其多经脉病变特征而来的。因人有百脉,同出一源,源病则百脉皆病,故取名百合病。
&&& 其中,&一源&所指的当然是大脑及其精神功能了。因此,百合病是泛指精神恍惚、饮食和行动失常、口苦、尿赤、脉微数等全身机能紊乱的疾病。主要由体虚不复、情志刺激而产生。
&&& 《伤寒杂病论》对其症状做了细腻描述:百合病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第一部分 第16节:心病如何辨症(5)
&&& 这就类似我们今天常见的广泛性焦虑症。
&&& 郁症《医经溯洄集》曰:郁者,滞而不通之义。而&郁症&的概念,是元代至明清时期的医家根据其情志不舒、气机郁结,&不得发越&的病理特点,产生的一类与&郁&密切相关的症候群进行归纳的正式拟用病名。
&&& 其代表医家朱丹溪认为:凡六淫七情劳役太过,必使所属脏器功能失调,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终日犯及脾胃,中气必为之先郁。
&&& 在症状分型上,《丹溪心法》进一步指出: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闷瞀,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寸口脉紧盛者是也。
&&& 总之,无论&郁症&的症状表现多么繁杂,但综合历代医家的学说内容,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闷心悸,胁腹胀满,焦虑紧张,寐后多梦,悲伤欲哭,或咽中如物梗塞等为其症状特点。这些描述均符合心理疾病中的抑郁症范畴。
&&& 脏躁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了&脏躁&病名的记载,医圣张仲景在其所著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中指出: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 经后世医家的总结,其机理有三方面因素:阴血不足,风火扰神;七情伤郁,燥扰心神;阴虚火乘,诸脏失养。
&&& 这些症状大致符合更年期精神病一类的状态。
&&& 奔豚气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和《难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说: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难经?五十六难》中说: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说文》释曰:奔,走也。《辞源》谓豚为小猪。古人用形象的比拟手法,将病者自觉有水气上冲胸咽部的症状比作急窜奔走的小猪,揭示了病症的特征。
&&& 《伤寒杂病论》记有:腹痛,往来寒热,发作欲死,复还止。清楚表达了患者一会儿腹痛,一会儿发热、发冷,一会儿惊恐万分,但即时又恢复正常的焦虑惊恐状态。
&&& 《诸病源候论》记有:其气承心,若心中踊踊,如车所惊,如人所恐,五脏不定,食饮辄呕,气满胸中,狂痴不定,妄言妄见,此惊恐奔豚之状。还记有:若气满支心,心下闷乱,不欲闻人声,休作有时,乍瘥乍极,吸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呕,此忧思奔豚之状。诊其脉来触祝触祝者,病奔豚也。这些都描述了人在焦虑担忧心境下,坐立不安、喘息不宁的精神状况,与心理医学中的惊恐障碍相似。
&&& 梅核气《古今医鉴》中说:梅核气者,窒碍于咽喉之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核之状者是也。梅核本是植物的果核,而以梅核气相称,自是泛指咽中本无物,而患者自觉有明显阻塞感。
第一部分 第17节:心病如何辨症(6)
&&& 此病多发于妇女,医家多认为与情志关系密切。与耳鼻喉科的舌咽神经官能症相同,也与心理疾病中的癔病性神经症相似。
&&& 从以上古代医家描述的五种疑难怪病来看,其病机皆是机能紊乱所致,主要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古代医家分别从精神心理及躯体两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为今人探索这类疾病留下了宝贵资料,不能不说是对中医学的一大贡献。
&&& 把这五种病症与现代精神心理医学中的一些病症做比较,不难发现它们分别与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更年期精神病、惊恐障碍、癔病性神经症极其相似。
&&&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许多患者得到&肾虚&、&肝胆火旺&、&心血绊&、&肺气不足&、&肝郁气滞&等中医诊断。如果我们的思维倾向于这些辨症,而治疗上又不能获得良好效果,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我们可以从心理疾病方面考虑,因为&肾虚&可能是整体机能失调,&肝胆火旺&也许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心血绊&可能是情急乱引起的惊恐,&肺气不足&可能是情绪低落所致,&肺郁气滞&可能是焦虑的表现。
&&& 心病辨症方法
&&& 这是我经过近16年心理咨询和心理疾病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心病辨症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我的&三板斧&屡试不爽,而我的&投石问路法&,则是为我在诊治中屡建奇功的绝招。
&&& 第一板斧:根据病史病程寻诱因
&&& 了解病人的病史病程是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病人发病的诱因,对心理疾病的辨别和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需要医生耐心地询问,使患者和家属放下心理包袱,将可能引致心理疾病的诱因挖掘出来。
&&& 非心理疾病的诊断着重在于局部,甚至一个点,有的单靠一项检查结果就可以作出准确定论。
&&& 而对心理疾病,我们还要从大局出发,从整体考虑,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分析,从中找出疾病产生的相关原因,作为我们辨别和诊断心理疾病的参考依据。
&&& 一次,我去内科会诊一位病人。病人旁边是一位老干部。会诊结束后,老干部说想问我几个问题。我看他盘腿坐在床上的姿态和他的眼神,就知道他不像一个老冠心病人,心里便有了几分底。
&&& 见我没有意见,他急忙拿出来一叠化验单,足有一寸厚,让我看看。我随便翻了一下,还给他,问道:&这病有几年了?&
&&& &9年。&
&&& &经常住院?&我又问。
&&& &每年不下三四次。&
&&& &诊断结果是什么?&我步步深入。
&&& 他数着手指说:&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动脉供血不足、慢性胃炎、前列腺炎&&&
第一部分 第18节:心病如何辨症(7)
&&& &什么药都服过了?&
&&& &服过了,可是治疗多年还是没明显好转。&
&&& 我沉默了一会儿,转了话题:&您退下来几年了?&
&&& &9年多。&
&&& &感觉日子好过吗?&我关心地问。
&&& 他唉了一声:&好过什么啊,病越来越多!&
&&& &之前有病吗?&
&&& 他精神来了:&告诉你,医生,我过去什么病也没有,几十年没有上过医院。&
&&&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病?&
&&& 老人家摇摇头,反问:&你是医生啊,你说为什么?&
&&& 我盯着他问:&您想让我说真话还是假话?&
&&& &当然真话啦!&他肯定地回答。
&&& &如果您不忌讳,我就说啦!&
&&& 接着,我对他说,他退下来心情就没好过,因为没人理解他。他在家太霸道,平时也没人和他玩,他不打麻将,也不和人吃饭喝茶,整天无所事事,不知如何打发时间。他失眠,心口不舒服,症状多发生在晚上和安静时。其实他没有那么严重的心脏病和其他问题,主要就是闲下来老胡思乱想,凡事总往坏处想。还有,因年纪大,他总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健康,而变得太过怕死。这样心情就日渐变得忧郁,开心不起来,感觉活得没意思&&
&&& 最后,我说:&您没有冠心病,患的是抑郁症。&
&&& 老人家一脸茫然,突然哇的哭了起来,紧紧抓住我的手不放。
&&& 整个病房的人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我。我心里很清楚,他早已脱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自然法则,他的思维意识、情感知觉已偏离正常轨道。
&&& 第二板斧:根据病情症状辨心病
&&& 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仪器对心理疾病进行测试。如果用一般心理测量表进行检测,同样会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误差,因为部分患了心理疾病的人,对心理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心理测量存在疑虑,所以难以将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
&&& 因此,对于心理疾病,我们只能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它的规律,辨别它的特征,进行诊断。所以说心理医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经验科学。
&&& 躯体是物质的,从本质上说躯体疾病就是生物疾病,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还可以通过现代科学仪器进行系统检查,对躯体的正常与否作出质化和量化的描述,从而提供正确诊断的依据。
&&& 而心理疾病是精神心理的问题,是非物质的,因此它的表现就没有那么直接、具体了,给人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感觉。
&&& 我经常到临床各科进行会诊,患者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心理疾病,因此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这位患者到底是躯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如果确实是心理疾病,就算他不承认,我也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对他进行治疗,这肯定比没有治疗目标要好。
第一部分 第19节:心病如何辨症(8)
&&& 长期的临床实践,我发现心理疾病也有共同的症状特征,只是我们忽略了。我将心理疾病症状的普遍特征归纳如下:
&&& 症状散乱无系统性;
&&& 症状飘逸无规律性;
&&& 症状起伏无时限性;
&&& 症状变幻无预感性;
&&& 症状性质无固定性。
&&& 只要患者基本符合这五个特征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他可能患有一种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无躯体疾病的规律性,表现为&五无性&,而这其实就是它的规律性。
&&& 症状散乱无系统性是指无躯体功能的系统性。依据统一机体的原理,任何刺激都可能触发身体各部分发生反应,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有病,全身不适&。这就使得症状表现具有多样性,无系统性可言。其实,这就是心理疾病的系统性。
&&& 症状飘逸无规律性刺激反应引起人的生物反应,包括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同时还会引起心理反应。因此,心理疾病从总体来看,其症状可以在心理和躯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甚至两者兼有。这就使病情和病状变得更加复杂,无明显的规律可言,如云彩般飘浮不定,令人难以捉摸,如胃痛有时与进食无关,而是与精神刺激或疲劳有关。
&&& 症状起伏无时限性一般而言,躯体疾病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感染&发病&治疗&康复。而心理疾病则多是由多个周期或多个时段组成,症状发作多与生活事件等心理刺激因素有关。
&&& 症状起起伏伏,发病无定时,没有明显的时间限制。心理疾病可以即时发生,如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抑郁障碍等;也可以中断一段时间后,再次发病。
&&& 症状变幻无预感性心理疾病还具有症状变幻不定的特征,表现为断断续续,时好时坏,或此起彼伏。一会儿这里不舒服,一会儿那儿又痛,患者本人完全没有预感。病情不仅与心情有密切关系,有时甚至与天气变化也有关,难于预测。
&&& 有位患者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和言谈。一次与家人外出吃饭,席间忽然产生怕说错话的念头,不受控制,由此恐惧不安,中途退席。这就是个典型例子。
&&& 症状性质无固定性非心理疾病的症状性质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一般来说,哪儿有问题,哪儿就有痛和不舒服的感觉。而心理疾病症状性质很不稳定,如腹部有一个包块,不久又消失了;本来确定为颈椎病,不久复查,病症好像又不见了。临床中常见这类情况。
&&& 第三板斧:察颜观色辨心病
&&& 除了用病情症状辨别心理疾病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患者言行举止、表情变化等心理活动的外在反应去筛查。因为人的心理状态必定会表现在躯体、言行举止、表情、眼神,甚至皮肤状况等方面,所以,医生可以通过咨询来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作出判断。
第一部分 第20节:心病如何辨症(9)
&&& 从患者的体态辨心病包括从头面部状况、皮肤状况、血管特点和躯干形态四个方面。
&&& (1)头面部状况
&&& 心理疾病患者的头面部,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异常表现,比如:面部肌肉僵硬,面部不对称,面肌抽搐或跳动;目光呆滞,睡眼蒙眬,眼袋肿胀,有黑眼圈,或者眼放青光;头发蓬松散乱;胡须刮不干净;口红不均匀,或划出唇边界。
&&& 这些现象说明患者存在情绪紧张、焦虑、失眠、精神亢奋或生活懒散等问题。
&&& (2)肤质状况
&&& 心理疾病患者的肤质一般较差,表现为干燥,无光泽。有的人甚至有脱皮或与年龄阶段不相称的粉刺和斑疹。还有的人皮肤颜色不均匀,或有色斑。这是因为他们过分抑郁或焦虑,从而导致内分泌失调所致。
&&& 有睡眠障碍的人,一般还表现为皮肤过薄,缺少皮下脂肪。这是因为失眠和不自主地多思多虑,大脑释放过多的能量,使皮下脂肪消耗过大所致。
&&& (3)血管特点
&&& 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大脑功能亢进,神经兴奋,使血流加速,血管扩张。因此,他们面部和身体皮肤特别潮红,可以看到皮下血管,或者起红斑。手上、颈部血管较一般人充盈,甚至青筋暴露。
&&& (4)躯干形态
&&& 有的患者含胸驼背,头颈龟缩。这多是缺乏自信,逃避现实的表现,多见于抑郁症,或被害妄想状态的人。
&&& 从面部表情及情绪辨心病通常,心理疾病患者的表情具有一定特征。焦虑的人,紧锁眉头,愁眉苦脸,心烦意乱,坐立不安;抑郁的人,嘴角下垂,双眼无神,表情冷淡,或易悲伤哭泣;恐惧的人,面红耳赤,面肌抽搐,眼神惊异;躁狂的人,满面春风,得意洋洋,表情夸张;单纯型精神分裂的人,表情呆板,状若止水;青春型精神分裂的人,喜怒哀乐转换频繁。
&&& 然而,有一部分神经症患者的表现则完全与他们的心情相反。他们可以隐藏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出特有的笑容。但那种笑容与正常人的笑容有区别。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多数是嘴笑,而眼睛不笑。也可以说那笑容是挤出来的假笑,很不自然,也称&皮笑肉不笑&。
&&& 焦虑抑郁
&&& 恐惧躁狂
&&& 单纯型精神分裂青春型精神分裂
&&& 从行为举止辨心病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时常可以见到一些异常行为,这可以作为辨别心理疾病的佐证。
&&& 有的人畏首畏尾,非常拘束,搓手顿足,动作不协调,甚至手脚发抖;
&&& 有的人动作夸张,过分好表现;
&&& 有的人有许多怪动作,如不停干咳、哼鼻、耸肩、打哈欠、搓眼睛;
&&& 有的虽然不十分显著,但是某些细微的举动,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 第21节:心病如何辨症(10)
&&& 从语言特点辨心病语言是表达思维活动的主要方式,同时语言也是衡量思维能力的尺码。我们可以通过咨询,从就诊者的语言特点(包括语言内容、语音和语速)来了解其心理活动,从而发现症结所在。
&&& 语言内容:有心理障碍的人会因思维不正常而表现出特有的语言方式,如缺乏逻辑性、系统性、合理性。表现为过分啰唆,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或辞不达意,答非所问。
&&& 语音和语速:讲话声音幼稚,过分细小,或结结巴巴,或语速过快,没有停顿,如打机关枪等,这些表现皆与心理障碍有关。
&&& 从睡眠质量辨心病通过病人的睡眠状况,可以发现病人的心理状态。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多有睡眠不好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多梦、易醒或早醒。
&&& 需要指出的是,心理疾病可以引起睡眠障碍,而睡眠障碍同样也可以诱发心理疾病。
&&& 从性格缺陷辨心病心理疾病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他们或过分内向,或过分外向,或要求十全十美,或过分偏执,或爱钻牛角尖,或过分爱干净,或过分啰唆唠叨等,而这些都是心理疾病的表现。
&&& 从对疾病的态度辨心病患有心理疾病的人,他们对&心理疾病&过于敏感,只要我们提到&心理精神&,他们就否认、拒绝,或者采取回避的态度。
&&& 有心理疾病的人心理比较脆弱,凡事总往坏处想,再加上某些不健康的社会意识的影响,使他们不能面对现实,最重要的是不能正确对待疾病,不愿意或者接受不了事实,以致拒绝与医生合作,甚至不肯服药。
&&& 从侧面信息辨心病患者家属、亲友提供的信息,如患者在家中的生活状况、饮食情况、睡眠情况等,以及家属、亲友对其病情的看法,也可以帮助我们辨别心理疾病。
&&& 在心理咨询中,有家属或亲友反映:骂他没有用,打也打了,改不了;说重了怕出事,说轻了又怕没尽责任;不守着不放心,守着又什么也做不了。这就说明了那个人有心理疾病。
&&& 我的绝招:投石问路法
&&& 在临床中,有很多是心理疾病患者经过长期治疗,总也治不好的&顽疾&,人们常称之为&疑难怪病&。这些&疑难怪病&症状一般复杂纷乱。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投石问路法进行辨别。
&&& 我采用投石问路法有两个前提:
&&& 前提一经过系统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找不到与其他疾病相关的证据,也就是说不能明确证明属于躯体疾病。临床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患者带着厚厚的一叠检查单、化验单,其中却没有两张能说明其真正存在的问题。
&&& 前提二经过临床各科进行相关对症治疗,长期不见改善。
第一部分 第22节:心病如何辨症(11)
&&& 如果符合上述情况,我们就可以运用一些心理疾病的相关药物对其进行试探性观察治疗,这种方法我称之为投石问路法。
&&& 周姨,55岁,来自湖南,已有5年病史,主要症状是右颈部疼痛,舌右侧麻痛。因为吃饭、吞咽不舒服并疼痛,使她终日坐卧不宁,吃不下,睡不着,所以心情很烦躁。她曾无数次到当地各大医院检查,做过X光片、CT扫描、核磁共振等,均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医生怀疑是慢性咽喉炎。但她在服了大量消炎药、清热解毒药后,症状却丝毫没有改善。
&&& 从2000年开始,她遍访各地名医,去过上海、北京、南京等地,一次次住院,一遍遍做检查、化验。她尝试过各种各样的中西药物,花了6万多元,病情依然没有起色。2003年,她已心灰意冷,干脆放弃治疗,并多次想自杀了断余生。
&&& 2003年8月,她在中山市工作的儿子接她到中山市散心,并送她到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作最后一搏。
&&& 住院时,她反复问医生:&我这病有没有手术可做?&
&&& 她这一举动引起了医生的警惕,医生发现她的症状与专科病症并不相符,怀疑是与心理有关的&怪病&,于是介绍她前来我这儿就诊。
&&& 她并不接受我的询问,还质疑病症的性质,认为自己过去一向开朗,没有理由会患心理疾病。我说:&只需检查检查就行了,做不做治疗由你决定。&这样她终于坐了下来。
&&& 她的病,部位在头、颈,以喉咙和舌头为主。发病时疼痛剧烈,还不停吐口水。但是,各种检查化验结果均为阴性,不能显示病症的程度。也就是说,我找不到与其他疾病相关的证据,符合&前提一&。
&&& 患者在漫长的求医过程中,用了大量的对症药物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治疗效果,符合&前提二&。
&&& 经我仔细询问,得知她的情绪和睡眠状况。综合上述情况,我认为基本上可排除躯体疾病的可能,于是我决定采用投石问路法进行试探。
&&& 处方一:阿普唑仑片(抗焦虑药)0?2毫克,早餐后、晚睡前服;百优解(抗抑郁药)20毫克,早餐后服。
&&& 用药3天,患者反映:能入睡,但半夜会醒。疼痛如前。无药物副作用反应。改用处方二。
&&& 处方二:阿普唑仑片0?2毫克,早、中餐后服,晚睡前服加至0?4毫克;心得安片10毫克,早、中、晚餐前服;百优解同上。
&&& 用药7天,患者反映:睡眠改善,焦虑减轻,症状时间缩短,但吐口水现象还存在。改用处方三。
&&& 处方三:在处方二中加阿米替林片12?5毫克,早餐后、晚睡前服。
&&& 用药7天,患者感觉:睡眠好,焦虑明显好转,心情平静,自觉症状程度减轻,吐口水减少。
第一部分 第23节:心病如何辨症(12)
&&& 经过以上治疗,患者信心大增。
&&& 治疗过程中,患者自诉,生活中的不顺心事,如媳妇的不敬、子女的经济问题等,让其过度担忧,才导致病症的产生。
&&& 这是一种神经症。经过4周的治疗,患者自觉症状渐渐改善,脸上有了笑容,并主动跟我谈话。8周以后所有症状消失,她看起来精神爽朗。
&&& 这就是投石问路法的威力。
&&& 我提倡&投石问路&的方法,是因为它比较适合我们的国情和文化背景。它之所以能用且有效,是因为患者容易接受。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那些现实中的复杂问题暂时搁下来,先治疗疾病,等症状减轻、心境改善后,再进行心理疏导。其效果真实可靠,于医生和患者均有益。
&&&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文化和观念不同,有许多患者仍对心理疾病抱有偏见,他们在就诊过程中不愿主动叙述病情,暴露内心世界。这时运用这种方法,对于这类患者进行被动治疗,也会取得一定疗效。
&&& 肖女士,26岁,大学本科毕业,从事销售,未婚同居。她的发病症状以阵发性上腹疼痛为主,病史3年。纤维胃镜检查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描述:胃黏膜大面积充血)。B型超声波检查结果:慢性胆囊炎(主要描述:胆囊壁增厚)。临床诊断同上述检查结果。化验结果:肝、肾、胆囊功能正常。
&&& 曾用药治疗,以胃动力药为主:洛赛克20毫克,一日1次,疗程约3个月;莫沙比利片5毫克,一日3次,疗程约5个月;吗丁啉片10毫克,一日3次,疗程约3个月;雷尼替丁片0?15克,每天早晚各1次,疗程约4个月;西米替丁片0?2克,每天早、中、晚各1次,另睡前0?4克,短时期。
&&& 服过中成药:香砂养胃丸、金佛止痛丸;服过中药汤剂:陈夏六君子汤加减方、小柴胡汤加减方、柴胡疏肝汤加减方、逍遥散方及温胆汤等。此外,还用过不知名的草药。
&&& 患者反映:每一种药,初服总是能够有所好转,但长期服即失效,症状依旧。
&&& 虽然患者避而不谈个人经历,不提供任何她认为无关的信息,但其职业和同居的现状理应与病症有关。其检查结果&慢性胃炎&的诊断几乎无人没有,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而&胆囊炎&的诊断,因无反酸,进食油腻食物无加剧,难与症状吻合;体检结果没有触及胆囊,无相应的压痛,难以解释。以上条件符合&前提一&。而长期服大量胃药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也符合&前提二&。以上条件排除了单纯躯体疾病引起症状的可能性,于是我采用投石问路法进行观察。
&&& 在原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少量抗焦虑药:阿普唑仑片0?2毫克,早晚各1次;百优解胶囊20毫克,晨服。
&&& 2周后,疼痛明显缓和,阵发性发作减少;
&&& 4周后,症状消除,胃纳好,话增多,有笑容,睡眠好,减阿普唑仑;
&&& 8周后,百优解改隔天服;
&&& 12周后,开始停用所有胃药;
&&& 16周后,停百优解。
&&& 一年内随访,再也没有因此病的就诊记录。事后证明,患者的病症是因为同居男友是有妇之夫,不能经常陪伴她,自觉孤独、寂寞和无可奈何所致。
&&& 此病的诊断,当属隐匿性抑郁症。
&&& 我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表明,对于某些找不到病因,诊断又不明确的顽固性病症,完全可以从心理疾病方面进行筛查,运用投石问路法进行干预,常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部分 第24节:三大心理疾病(1)
&&& 第三章
&&& 三大心理疾病
&&& 心理疾病的临床表现五花八门,但实质不外乎神经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这三大病症。了解它们,对我们认识心理疾病很有帮助。我以典型案例为主线,并加以分析点评,以便你能够更好地理解。
&&& 第三章三大心理疾病
&&& 神经症
&&& 神经症是一类临床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因为大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轻度精神障碍。它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就算详细检查,也难以发现明显器质性病理变化。病人深感痛苦,却不能摆脱。它包括以下几种疾病: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
&&& 焦虑症
&&&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焦虑紧张。其特点是焦虑的产生没有什么客观的对象和具体事物,表现为对某些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紧张不安,同时伴随着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
&&& 老黄40岁,由于长期坚持锻炼,身体非常结实。在他瘦弱的妻子的引领下,他十分不情愿地来到我的咨询室,原因是他心慌心跳,害怕昏倒。
&&& 一年前,老黄与一帮朋友打麻将至深夜,其中一位上厕所老不出来,后来发现他昏倒在厕所里,经送医院抢救,结果还是未能挽回生命。老黄问医生怎么回事?医生说是心脏猝死。
&&& 几个月后,老黄一边&神游&,一边过马路,突然吱的一声响,一辆车在距离他仅仅一两尺的地方刹住,吓了他一跳,当即他感觉心慌、心跳加速、头昏眼花。回家后,躺了一阵,似乎没有什么事,他自然也就没加留意。几天后,由于工作过于劳累,他又出现上述症状。这时他忽然想起那位已过世的朋友,害怕自己也会心脏猝死,心里猛然一惊。
&&& 此后,他总感觉心脏不舒服,有憋气感,心慌心跳就成了常事。他反复跑医院,在心脏科进行了多次系统检查,却查不出任何结果,令他更加恐慌。
&&& 因为他的病症没有时间性,所以一出门就没有安全感。虽然他身体很棒,却总担心自己会昏倒,于是与世隔绝。他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记忆力也大不如前,什么事也放不下心来。他在家休养,如果妻子下班后还没回来,他就烦躁不安,不停打电话,不停看时间。在家不敢看电视,甚至连广告也怕,只要上面一提到&死、血、坟墓、病、药&这类字眼,他就会鸡皮疙瘩顿起,心中发寒,控制不住情绪。
第二部分 第25节:三大心理疾病(2)
&&& 就这样,老黄的焦虑症越来越严重了。
&&& 中医对焦虑症早已有认识,历代医家描述也最为广泛,并依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和观察角度将焦虑症总结为&百合病&、&惊悸&、&怔忡&、&烦躁&、&脏躁&、&奔豚气&、&梅核气&等多种病名,这在前面内容中都有涉及。
&&& 焦虑症的成因我们通常认为焦虑症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 如果妻子下班后还没回来,他就烦躁不安,不停打电话&&
&&& (1)生物学因素
&&& 焦虑症的形成与某些大脑物质,如肾上腺素能系统、GABA能系统、五羟色胺能系统有关。其神经递质的抑制、吸收、释放和重吸收传递过程障碍是焦虑症发作的关键。另外,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应激反应过敏,也容易诱发此症。遗传研究显示,此症的某些方面具有遗传特征。对此,也有人表示怀疑,不排除焦虑症患者在家庭生活中情绪不稳会对其后代的心理发育造成直接影响,但不是完全遗传学因素。
&&& (2)社会心理因素
&&& 焦虑症的产生多与社会环境相关。生活事件刺激为主要致病源,如生活窘迫、工作困难、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等。此外,与移民、下岗、生意失败、遭遇意外等也有密切关系。
&&&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按照焦虑症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两个方面。
&&& (1)广泛性焦虑
&&& ◆总是无缘无故产生担忧、紧张、害怕和不安全感。既搞不清楚担忧什么东西,也不明白害怕什么事情。
&&& ◆凡事总往坏处想,表现得没有耐心、易被激怒。有时内心有种不祥预感,总担心会有什么不测事情发生。
&&& ◆经常莫名其妙产生忧虑。如家人一出门,头脑中就不由自主想到遭遇车祸、被抢劫、被伤害等恶劣事件,因此忧心如焚,坐立不安;听到丈夫赚了钱,不仅没有一丝高兴,反而害怕钱多会遭打劫。
&&& ◆经常神经过敏,怕强光,容易泪水满盈。如果有人在身后叫,大力关门,或是电话铃响,一般会被吓一跳。此外,还时常感觉身体某些部位有发热感或发冷感,但测体温正常。
&&& ◆注意力难以集中,以致影响工作和学习,甚至看不进电视和报纸。
&&& ◆记忆力下降,记不住日常小事。
&&& ◆经常头昏、疲乏,出汗多,入睡困难,浅睡多梦,半夜易惊醒。
&&& ◆感觉全身都不舒服,如心慌,心悸,心跳加速,心口闷痛;胃胀胃痛,返酸呃逆,肠鸣腹泻;胸闷气短,呼吸气阻;尿频,尿急,尿痛等。
&&& (2)惊恐障碍
&&& ◆内心莫名其妙出现恐惧感,不受自身控制,并迅速发展为极度不安、惊恐万分。
&&& ◆感觉吸气困难,心跳加快,出大汗,全身乏力,好像就快要死了;或者感觉精神不受控制,就要发疯了。
第二部分 第26节:三大心理疾病(3)
&&& ◆虽然极力试图摆脱这种困境,却无能为力。
&&& ◆到医院做各项检查,无明显异常。
&&& ◆由于害怕这种感觉再度发生,或者担心自己真的会出问题,因此产生极度痛苦和不安全感,以致哪里也去不了。
&&& 惊恐障碍发作的时间一般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2小时以上的极少见。发作的频率各不相同,较轻的患者一两个月1次,一般的患者每周12次,严重者每天皆可能发作,但不会影响生命安全。
&&& 焦虑症的治疗焦虑症的症状表现往往会令人感觉&病情严重&,但它却是神经症中最易见疗效的。
&&& 临床治疗中可以先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后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我们以此作为治疗的原则,初期必须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解释,取得患者共识,然后针对焦虑症状用西药进行抗焦虑治疗,等患者症状缓和后,再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个人需求、内心冲突、心理失衡的机制分析其矛盾心态。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在维持并逐步减药的过程中,帮助其安排好日常生活,协调好生活琐事,提高其应激防范能力。这样,焦虑症的治疗就较为理想。
&&& (1)药物治疗
&&& 抗焦虑药在本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常用的抗焦虑药以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包括阿普唑仑、硝基安定、艾司唑仑、氯硝安定、三唑仑等。
&&& 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的优点是起效快,当天即可产生反应,病人有明显的焦虑紧张减轻、睡眠改善的感觉,较易为患者接受;它的缺点是治疗时间长,长期服用容易产生依赖性,停药较困难。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警觉性会降低,对于高危工作及驾车人士存在一定风险。
&&& 医生用药要注意,如果是初次就诊,从未服用过此类药物的患者,可首选作用较弱的阿普唑仑或艾司唑仑;如果是服用过此类药物,而作用不明显的患者,可选用作用较强的氯硝安定对其进行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子发狂持刀砍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