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米动乐心手环唤醒不灵敏之后就这个样子

上班族评米动手环:无存在感的手环就是好手环
编者按:本期企鹅测评团产品——米动手环。作为一名上班族兼科技宅,作者一直对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持保守态度,尤其是智能手环,因为硬件方面的限制比较多,功能单一,定位并非日常生活中的刚需产品,购买后比较容易闲置。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尝试为智能手环加装彩屏,让产品显得不那么单调。而这款米动手环究竟能不能打破人们对于手环类产品略显“鸡肋”印象,从下面的深度测评里应该能找到答案。如今的可穿戴式设备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市面上一抓一大把,但在这类产品刚刚出现的时候,大多还谈不上有多么智能,尤其是被归属于“手环”类别的产品,连屏幕都没有,最主要作用就是记录步数,你比如第一代小米手环。因为功能过于单一,我觉得强行称之为智能手环都是在耍流氓,“健康手环”的定义可能比较准确,毕竟记录步数的任务手机也能完成的很好。所以为手环配备屏幕,在功能性上向智能手表靠拢,就成了大方向,一个优秀代表是三星的GearFit。在一个多月前,作为小米生态链重要成员的华米科技发布了旗下新款运动手环——米动手环,要价299人民币,一大亮点就是1.23英寸的彩色大屏,所以它有没有“智能”一点,让我通过两周的深度体验告诉你。开箱&外观米动手环的盒子并不大,正面就是简简单单一个Amazfit的Logo,背面是一些基本参数信息。打开以后米动手环就横躺在里面,白色的包装盒加上通体黑色的包装盒,还真的蛮好看的。手环下方还有一行小字“Move Beautifully”,逼格分加一。拿出手环,下面是说明书和充电线,关于充电方式我们后面再谈,先看手环本体。手环周身被一圈塑料纸包裹,只不过我这个塑料纸贴的有点歪,看起来并不精致,好在撕下来就OK了。在光线下,第三代康宁大猩猩玻璃有着蛮高端的光线反射,只不过因为屏幕面积确实有限且屏幕边框比较宽,2.5D玻璃的弧形过渡没有在手机上的效果明显,有点打折扣。有一个设计细节是,不锈钢主体的侧面是抛光效果,看起来和屏幕融为一体,但屏幕上下却为磨砂处理,不抢屏幕的风头。至于手环本体背面,从上到下是Amazfit的Logo、充电触点以及“火疖子”心率传感器,最下面是型号、CMIIT ID以及S/N码。值得一提的是,在本体上下各有一个卡扣用于更换腕带,只不过这卡扣真的比较紧,拆卸挺有难度。腕带材质很亲肤,磨砂卡扣的装饰也很到位,佩戴起来真的没有什么感觉,当然这也要归功于轻量化机身。只不过要吐槽一下手环腕带上共有10个卡孔,我日常佩戴基本在中间,实测如果是身材比较瘦的姑娘,即使是卡到最内侧的孔位可能还是会比较松。考虑到心率传感器需要紧贴皮肤才能准确测量心率,这样的孔位设计对女性用户真的不太友好。软件&体验所有与运动相关的小米生态圈可穿戴设备都被集成在一个小米运动的App里,米动手环也不例外。与传统的蓝牙设备配对不同,米动手环的配对过程默认不进行蓝牙广播,换句话说,你在系统的蓝牙配对菜单中是找不到小米手环的,你只需要打开手环,再打开App,耐心等一会儿,配对就完成了。而当你想要用手环与其他设备配对,先要与原先设备解绑。在使用的两周时间里,除了第一次配对前的升级以外,小米还推送了另一次升级,考虑到是新产品,初期升级可能会比较平凡,不过我并没够感觉到两次升级有明显的不同,大概都是因为界面没什么变化吧!点开小米运动的米动手环标签页,米动手环的所有功能一目了然,主要就是来电、短信和应用通知提醒,外加闹钟、久坐提醒和部分功能提醒。先说来电提醒。米动手环的默认提醒方式是延迟三秒,笔者用的是OnePlus 3T,比较尴尬的是,为专心工作开启手机勿扰模式,但米动手环并不能与此联动,而米动手环本身的勿扰模式需要手动开启,在主界面上滑即可,可选择立即开启和智能开启(也就是检测到睡眠以后自动开启)。虽然在手机开启勿扰模式后,米动手环依然勤奋地进行电话提醒,但好在可以在手环上快速选择挂断和停止振铃,因为没有麦克风,自然是不能接听电话。至于以文字为主的其他形式的通知,米动手环竟然有一点点意外之喜。首先对应用的兼容和管理非常不错,在App设置中你可以选择允许通知的应用,筛选掉一众杂七杂八的应用,让你更focus当前的工作。另外有一点也挺智能,只要你在操作手机,米动手环就不会进行提醒,防止重复提醒和查看通知。虽然屏幕比较小,而且稍有颗粒感,但米动手环对文字的显示效果却相当能接受(不能显示表情稍微有点遗憾),主流的应用有专门的图标,因为使用的是康宁大猩猩玻璃而且不贴膜,滑动屏幕查看通知还是一件蛮享受的事情,滑到底会出现清空所有通知的按钮。这里有个问题,当有不重要的通知推送,或者当下并不方便处理,我经常选择性忽略, 所以会出现通知积累比较多的情况,要清理的时候就会比较累,下滑到底大概五六次的样子才能清空。不过小米这样的设计可能也是希望用户可以review一下通知,别错过了重要事项,到底习不习惯你还要看个人。至于米动手环的续航,真的是挺惊喜,在蓝牙基本全天打开,低频使用心率功能的情况下,一周大概只会掉电40%,看来官网宣称的12天续航不是吹的。另外,米动的磁吸式充电是分正反的,但因为同性相斥,我保证你搞不反。运动&睡眠作为手环属性的智能产品,大多都要在运动上下点功夫,米动手环自然也是如此。在状态一个选项中,可以显示当前的步数、心率、距离、卡路里消耗和久坐次数。需要注意的是,在打开状态的时候同时也就会测量心率,所以最好要贴近手腕上的皮肤一些才能测量准确。如果要看是历史的监测数据,还要回到小米运动的App中。对于我这种身在大城市而且还天天坐办公室的上班族来说,如果不是专门抽出时间锻炼,上下班可能就是最大的运动量了。我住所距离公司直线距离大概15公里,地铁距离30公里,每天上下班单程大概要一个半小时,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每天的运动量。在小米运动中,我将每天的步数目标设置在了8000步,每天基本都能完成,而完成后,米动手环会给你个积极地反馈——一枚小奖章,每次看到它,脑子里就想,今天的运动量达到了,明天可以正常吃肉了。当然因为有了心率传感器的介入,拿米动手环做专业一点的有氧运动也没有太大问题,比如跑步和自行车,因为对于希望通过有氧运动减肥的客户来说,将心率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其实还是挺关键的。另外,米动手环还可以借助于心率传感器判断睡眠情况。但要我要说的是,对于手环监测睡眠情况,我要发表一些客观的看法,毕竟手环往往基本只有重力传感器和心率两个维度,所以到底睡得好不好其实身体最清楚啦!总结: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米动手环是否足够好用智能,现在我可以给你较为肯定的答案。有人说,最好的科技就是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在我半个多月的试用过程中,“平凡”的米动手环没有过多地介入生活,但有了它,查看通知来电、设定闹钟、记录运动情况这些琐碎的事情却变得更简单了,我能更加专注地做我自己的事情,而米动手环就这么岁月静好地得呆在我的左手腕上就好(也有右手模式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yangzhao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ERROR:15) & 访客不能直接访问红米手机 &
荣誉顾问团
楼主的荣誉
扫码下载App一键签到 升级加速
小米手环版块版规细则
AMAZFIT米动手环简评,最感动人心的产品
扫一扫!手机看帖更爽
9月底华米科技在北京发布了AMAZFIT米动手环,这款手环是华米科技的匠心之作。这款手环是采用 1.23 英寸触摸屏,触摸屏采用全贴合工艺,可减少屏幕对光线的反射,使得屏幕更加通透、清晰,还支持来电提醒,运动,睡眠,心率体检,查看一周天气,空气指数,秒表等。功能上还增加了一个运动副屏,下面我们来详细的看看。☆&精巧的盒子小小的盒子里面包含手环的主体,充电线以及说明书。打开之后首先映入眼镜的是手环主体,看到之后真是让人惊呆啦,1.23英寸IPS液晶触摸屏,不仅能展现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也能承载多达56字的文字内容,微信、短信、QQ等消息在抬腕之间即可一览无余。实时天气预报功能展示7天天气变化,实用小工具闹钟、秒表、倒计时会给工作生活带来更多便捷。手环显示屏使用高硬度2.5D康宁大猩猩3代玻璃作为面板,镀AF抗指纹涂层。面板下方设置有触控按键,指尖轻触即点亮屏幕,指尖轻滑即可操作手环,非常方便。复杂的触摸屏全贴合工艺,使触摸屏和显示屏紧密贴合在一起,减少了屏幕反射,让显示内容更加通透。“Move Beautifully” 内盒上印着动出完美的英文。腕带也是很宽的腕带,比小米手环2的腕带宽了很多,卡扣的更牢固,带上也是很舒服的。背部上分别是:充电接口,心率检测。☆ 腕带的拆卸此款腕带卡的非常紧密,一般不容易于手环主体分离,采用316L不锈钢边框与2.5D玻璃精致结合,MIM工艺一体成型不锈钢面壳&PVD物理气相沉积工艺,不仅在颜值上更加出众,而且更加结实耐摔。☆ 接入手环APP开启后台模式,打开小米运动之后,自动同步模式很快的,使用还是很方便的。官方介绍说的是可以充满电使用12天,距上次充满电已过去12天还有10%的电量。并且加入了天气的通知,还是很贴切的。不过这些都是依赖手机使用。☆ 结语总之此款Amazfit米动手环售价299元,还是很值得推荐的,目前在京东商城、天猫Amazfit旗舰店、华米科技微商城和米动商城售卖,欢迎购买使用。不足之处是操作还是不灵敏的,里面的设置不能在手机端操作。期待后期可以通过升级优化!
扫描二维码,手机查看本帖
看上去很不错!写完了记得寄给我
京ICP证110507号 京ICP备号电脑爱好者网站
网站维护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手环智能唤醒消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