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汉南经济开发区为什么那么高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2亿元、89亿元和16亿元,分别增长1.6%、8.8%和8.8%。三大产业结构为10.3:76.0:13.7,与上年相比,一、三产业占比分别下降1.0个和0.5个百分点,二产业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
(一)产业发展总体平稳。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2014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2.3亿元,同比增长1.1%。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如下:蔬菜总产量为300450吨,同比增长4.1%;牲猪出栏总量为24.2万头,同比下降7.1%;家禽出笼数量为90万只,同比下降3.8%;禽蛋产量为1985吨,同比下降7.2%;水产品产量为25548吨,同比增长2.1%。
工业经济稳中趋缓。截止12月底,全区160家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3.4亿元,同比下降0.14%,比去年同期回落28.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55.4亿元,同比增长1.0%,比去年同期回落25.4个百分点。在几大工业行业中,汽车及零部件制造行业总量最大,全年共完成总产值55.2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7.1%,同比增长14.6%。
第三产业发展稳健。2014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亿元,同比增长8.8%。金融业运行稳健。12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65.7亿元,同比增长9.3%,贷款余额3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5%;房地产持续繁荣。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25.7亿元,同比增长29%,商品房销售面积3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
(二)发展动力相对减弱。
投资大幅回落。截止12月底,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8.7亿元,同比下降5.2%,比去年同期增幅下降39.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完成89.2亿元,同比下降15.2%,比同期增幅下降65.6个百分点,较上季度下降22.1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六个新城区中排名倒数第一。
消费增速放缓。2014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同比增长11.2%,比去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但较上半年加快13.6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市六个新城区中排名倒数第一。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8亿元,增长19.1%,占全区零售总额的69.4%,为我区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导力量。
出口持续增长。1-12月,全区出口总额达13016万美元,同比增长11%。
(三)运行质量有所提升。
企业效益略有好转。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经营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汉南企业效益整体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亏损严重。但进入四季度以来,亏损形势有所缓解,1-12月,全区16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0户,相比于前三个季度的13户、15户、11户,亏损企业户数逐步减少,亏损额也从三季度的3457万元减少至3230万元。
财税收入全力保收。全区2014年公共预算财政总收入完成23.8亿元,同比增长18.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1亿元,增长14.8%,其中税收收入11.7亿元,增长14.4%。政府性基金收入9.8亿元,增长201.2%。其中我区公共预算财政总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均在全市六个新城区中排名第一,为维持全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根据全区城乡住户调查结果显示,1-12月,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96元,同比增长10.1%,在新城区排名中,总量居第二,增速居倒数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2元,同比增长12.3%,在新城区排名中,总量居第二,增速居倒数第一。收入作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稳步增长的态势反映了全区民生改善的成效。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2014年汉南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2014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与上年比分别回落5.1、28.6、25.4、39.6、65.7和2.9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增长速度近年来首次回落到两位数以下,规模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甚至呈负增长,全区经济下行压力巨大。
(二)工业经济回升压力大。2014年,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到1.0%,为10年以来最低水平,工业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从行业看,部分重点行业明显回落。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生产明显下滑,产值均呈负增长状态。从支撑指标看,相关指标支撑弱化。1-12月全区规模工业用电量下降13.4%;规模工业企业应交增值税2.8亿元,下降4.1%。从企业经营来看,面临困难较多。融资形势并未明显好转,融资成本高企,人力资源成本也增长较快,工业企业经营压力较大,1-12月,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8亿元,同比下降21.7%。从企业创新看,创新能力和意识不强。201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值39.6亿元,同比下降21.6%,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19.5%,比上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
(三)第三产业发展亟待突破。全区第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差,占比偏低,内部结构不优。2014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为10.3:76.0:13.7,第三产业占比低于第二产业62.3个百分点,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型服务业占主导地位,新兴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低,整体竞争力不强,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专业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占比很小,发展滞后。汉南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亟待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增长点。
(四)投资增长疲态初显。今年以来,全区投资增速从1-2月的27.5%,逐月回落到1-12月的-5.2%,下滑原因主要是项目建设力度偏弱。2014年,全区投资项目71个,同比下降16.5%,新开工项目51个,同比下降13.6%,其中亿元以上在库项目33个,累计完成投资59.3亿元,同比下降29%。项目结构不优,我区的重点项目中,带动力强、成长性好、财税贡献大的产业项目偏少,投资主要依靠基建、交通及一些小项目拉动,全年完成产业投资93.9亿元,同比下降13.3%,占全区投资的比重为73%,低于上年同期6.8个百分点。
三、促进实现全年目标的几点建议
(一)稳增长。我区经济总量偏小,在全市排名靠后,针对这一实际,必须采取措施坚定不移保增长、谋发展,防止经济增长继续下滑,以稳住保就业&下限&、促进财税收入增长、拉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一是要进一步帮扶实体企业发展。继续深入开展&企业帮扶活动&,帮助企业破解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瓶颈,强化各项惠企政策的落实和监督,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二是要促进消费增长,扩大内需。消费是拉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促进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提高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要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大力引进有规模、有影响力、有吸引力的品牌企业落户汉南,壮大限上企业规模,改善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尽量留住本地消费不外流,同时加快专业市场规模化建设,提高辐射能力,吸引周边消费;要努力挖掘潜在消费需求,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升级换代需求;要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电子商务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帮助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三是要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投资是拉动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要继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强与大型企业对接,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通过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带动投资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深入研究宏观形势和国家政策,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找准投资方向,引导投资集中到有利于改善我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力的创新平台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投资市场,实现政府投入与民间资本的互相促进补充,拓宽投资资金来源渠道。
四是要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意识地增加科研投入,强化研发环节,抓紧技术渗透,采取实际奖励措施鼓励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推动企业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合作,共建技术联盟,搭建合作开放、市场化运作的技术支撑平台,合作共赢;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优秀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促转型。今年我区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因为工业出现了较快回落,我们的支柱产业因宏观政策和经济下行大影响受到了直接且严重的冲击,而这又导致了围绕工业生产的生产性服务业回落。要摆脱这种被动局面,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转型升级,我区经济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关键节点。
一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依托我区交通区位条件逐步改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等特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金融业、健康养老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壮大,要努力做大服务业总量,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稳步提高服务业在我区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发挥第三产业服务生产、服务经济、服务生活的功能和作用。
二是要推动工业改造升级。要做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方面,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定不移实施&四转三化&战略,通过技术、信息、管理等手段进行改造提升,拉长产业链,推动工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重点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突出的本土中小型科技企业,加快形成竞争优势,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要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化发展,着力做精一批特色产品和知名品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切实提高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果蔬茶等经济效益较好的农作物种植作物,提高种植业产出和效益;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落实、强化养殖户扶持措施;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抓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姹夊崡鏂板墠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