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活动板房每平米价格卖6000多元,为什么还说不赚钱

看装修达人咋增值赚钱
原标题:看装修达人咋增值赚钱
本期主人公:曾女士,专注住宅投资入市时间:2008年投资方式:买住宅大盘首期,个性装修后卖出投资回报:主要投资套二的住宅,卖出时溢价超过30%经典语录:“我拥有自己的装修队伍,要成立装修公司都可以。”“投资住宅,我只买大盘首期,这种房子一般都会涨。”“有人说装修过的不好卖,我不那么认为,我在装修上下工夫,出售时不仅赚了房价,也赚了装修款。”投资经验:投资品牌开发商的住宅大盘,特别是首期房,然后装修好了卖出去。曾女士最近特别忙,她今年在成彭立交旁的专业市场里租了一栋4层楼的,成酒店经营。目前酒店还处于亏损状态,曾女士向成都商报记者感叹道:“酒店运营比较专业,投资酒店比较复杂,还不如我一直以来的住宅投资。”投资住宅赚钱,曾女士有一套自己的理财经。经验之谈1:装修后再卖,控制成本保证性价比曾女士第一次出售住宅赚钱是在2008年下半年,“当时成都的住宅市场并不火。我卖了两套翡翠城一期的房子,一套是装修过的套二,一套是清水套二。结果装修的那套每平米的售价是8000多元,清水的只有6000多元,两套房子总价相差了12万元。那时候,翡翠城5期的新房正在出售,定价是7000多元每平米。在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购房者更愿意买新房,免去了一些二手房的交易税和手续”。但她发现,装修过的二手房不一样,一旦遇到着急买房入住的人,会更青睐这种房源。曾女士说,“买房装修了卖也并不简单,在装修上首先要有成本控制意识。”有了翡翠城的经验,曾女士专门挑选了一支装修队长期合作。2008年3月,她买了望江橡树林一套88平方米的临河房子,当时是7000多元每平米,2011年卖出去时是12800元每平米。那套房子是自己设计的,又经济又好看。尽管不是专业出身,但曾女士对装修设计下了不少工夫,对装修材料也小有研究,“我以前装修好的房子,还上过杂志作为样板房。选择家具家电时,我经常参加团购活动,或者在网上淘,保证装修的性价比。”经验之谈2:要选大盘首期,大户型不好出手跟记者聊自己的投资经验时,曾女士还透露了失败的案例。“2009年,我在天府大道中段买了一套大房子,122平方米的套三。也装修好了,而且装得很漂亮,但是现在也没卖出去。房子买成5000多元每平米,我现在挂出去的价格只有7000元出头,还略低于周边的二手房,但还是没人接手。”最近两年,二手房市场出台了不少政策,交易成本越来越高。曾女士对此并不担心,“好的住宅总会有人买。”她认为,现阶段投资住宅确实有一定风险,也更加考验投资者的眼光和操作水平,“我投资住宅,先选成熟区域,然后挑开发商的品牌,我只选成熟区域的大盘。特别是大盘的第一期,一般住宅大盘都会越卖越贵,第一期是最便宜的。同一个小区的房子,不会因为期数不一样,价格就相差太多。另外,出售二手房的时候,套二的房子更受欢迎,套三的房子就没那么好卖。”成都商报记者 杜娟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12,171被浏览10,437,883分享邀请回答1.4K2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1K5,9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过去几年,遇到的赚钱生意,一半是坑蒙拐骗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过去几年,遇到的赚钱生意,一半是坑蒙拐骗》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过去几年,遇到的赚钱生意,一半是坑蒙拐骗》 精选一如果你图谋不轨,这篇文章至少值百万。如果你是有点钱的小白,这篇文章至少可以避几个。标题是朋友圈一个连续创业者的感言。事实,也的确如此。不谈久的,过去5年,叔看的到市场上火的、来钱的快的生意。不夸张讲5-7成都是坑蒙拐骗。并且,还主要集中于领域。因为叔一直以来主攻P2P,所以聊到这,肯定有人问:那P2P是不是坑蒙拐骗?在这里,叔可以明确告诉你,骗子很多,但P2P不是坑蒙拐骗。而且进入P2P的骗子都很low。做金融的人,基本都知道一句话:赚钱,不能成为最后一棒的接盘者。不管责任还是风险。但P2P因为国情原因,参与者基本必须要做最后一棒的接盘者。也就是说,你好好运作,万一运转不下去,基本上就可以收拾一下行李去班房报道了。至于那些利用P2P名义,骗点钱就跑的。也不是什么赚钱,因为结局多半要亡命天涯。同理,也不是赚钱的生意,即便你是最上游的老大,但明摆着触犯刑法,大部分最终也是亡命的主。有一句说的好,赚钱的生意都在刑法里。但只是看到这个份上,说明智商还不够。真正赚钱的生意,实际是那些利用人的贪嗔痴妄念,游走在刑法边缘勾当。法不禁即可为,永远要快监管和法规一步。下面叔盘点一下最近5年,赚的“坑蒙拐骗”的生意。在盘点之前,首席申明一下:写这个,叔不是愤世嫉俗。社会本身弱肉强食,活在当下,你得承认这个现实。叔即不是鲁迅笔下的彷徨者,也不是呐喊者。写这个,唯一的目的就是在叔的地盘,给叔的粉丝唠嗑几句:这个坑蒙拐骗为傲的社会,如果你玩不过他们,尽量躲着吧。当然,如果你想玩,叔也不阻止,成年人社会,责任自担,自求多福。但不要坑了身边亲友,钱没了可以赚,关系断了,可真众叛亲离。一元购看到这个标题,可能有朋友要喷叔:一元夺宝怎么赚钱,老子花了1万块钱都没抽到个叼毛。叔答:记住,赚钱的都是坐庄的。下面叔谈的赚到钱的,都是坐庄的。一元购最早开始于广东地区。又叫一元夺宝。也衍生出两人夺宝等亚种。这东西当年有多火?养猪的丁磊网易都搞了一个网易一元夺宝。现在微博上,也依然有“夺宝”游戏。据圈内人爆料,早年干这个的,都已经身价几千万。无任何成本的生意,只要有人来玩,就赚。启动只需要一个软件,开发一下估计一两万块钱。一元夺宝的基本的操作:一个5千块钱的手机,拆成1万份,一份1块钱销售,然后等卖到一万块的时候进行抽奖。抽中的人得这手机。很多时候,平台还会故意自己内部人中,奖品循环使用。所以,最近金融监管部分就看不下去了。给这东西下了两个定义:给奖品的,叫赌博。假抽奖的,叫诈骗。然后,你会发现,当年干这个都赚肥了,洗白上岸了。包括网易。微商因为叔自己也涉及电子商务,所以也偶尔会关注微商。但过去几年,微商能做这么火,叔是有点诧异的。后来加了几个做微商的人,就恍然大悟了。微商的模式,脱胎于安利这种直销。但如果只限于直销,微商是不可能这么火的:一个是微信朋友圈的“流量”是非常有限的。一个是大部分产品的利润是无法支撑一个业余微商参与者的热情,而上游“厂商”必然是微利。还有一个是,80%的人必然是拿了货什么都卖不出去的。销售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所有,“聪明”一点的“厂商”必然把赚钱的眼睛投向不断加盟的经销商,通过鼓励下游不断发展经销商一层层赚钱。东西卖不出去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想赚钱的傻瓜源源不断地加盟。这就变成了传销。但法律来不及追究,也暂无法可依。好了,回顾你的朋友圈,去加盟做微商的有几个靠卖东西赚了钱?记住,赚钱的都是坐庄的。众筹说众筹是骗局,这话不恰当。但说众筹行业80%的人都在坑蒙拐骗,我想这话应该没几个人有疑义。众筹从模式讲,其实是一个好东西。很多人有钱了,就想到。嘛,被割韭菜,投P2P嘛,来钱太慢。于是,有人搭了个网站,告诉创业者,你们创业没钱可以把项目发到我们网站上来;告诉投资人,这个项目万一火了,上市了,以后都是几十倍几百倍的回报。逻辑上看,非常有道理啊。还支持了创业,支持了中国产业大转型。但是呢,现实是残酷的。具体落到实处,做众筹平台的,不专业。投资人,不专业,也没多少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规划。然后,各种骗就有机可乘了。很多骗子就靠着众筹平台给发了家致了富。那众筹平台能不能请点专业的人来管管?这话又理想了一点。众筹火了之后,大家是一窝蜂做众筹。项目少,众筹平台多,投资人多,大家抢着要项目。作为平台,反正钱不是自己出的,做一个还有佣金,不做,平台即没人气又赚不了钱。所以,大部分众筹平台无形中就屁股决定脑袋,站到了骗子一边。最典型的就是36氪,连续出现了猿团,雷掉的闹剧。最后,亏的都是接了最后一棒的投资人。最近叔的朋友圈对于走火入魔的小伙子很多。当下最火的高智商坑蒙拐骗“概念”。叔其实对于印象都挺好的。不过对于的,叔基本也是保守的观点:。逼近3万,小赌怡情。入手早,坚持持有的人的确也有一夜暴富的。认识一个朋友,很多年前打游戏赚了一些比特币,然后就扔一边不管了。然后2013年左右从我这得知,于是莫名增加了几百万横财。但回到ICO这个话题,叔会毫不犹豫对它的评价:坑蒙拐骗。怎么说?先来谈谈ICO的概念(基本的故事逻辑):某人拉了几个合伙,对外号称要做一个牛逼的,要解决某个难题的。然后建一个网站,发一个白皮书,到三方的站众筹。为规避之嫌,众筹的不,而是或以太币。而得到的是一种叫代币的。为了刺激投资人投资这个项目,代笔会很快在数字货币网站上市,可以炒作拉高,可以迅速套现。跟股票一样。是不是看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所以,李笑来和薛蛮子已经给各路ICO项目到处站台。有一个叫Tezos.com的项目,共募集了2亿美金(数字货币折算成美金)。但聪明的你,也很快就会发现,这TM跟以前随便注册个公司在线下的非法集资骗子有什么区别?是的,本质一模一样,但做了一些规避手段。叔的看法是:这种所谓的ICO项目,未来99%都会失败。但这没关系,如果针对理性的特定人群的话,正常的而已。但是呢?现在这些ICO项目,已经变成了随便拉几个程序猿随便编个故事就出来骗的博傻游戏,并且还公开发行吸引小白韭菜人群……好了,后面的故事就可想而知了。除了坐庄的稳赚,其他都是看谁跑的快的击鼓传花游戏。TM,比旁氏骗局更爽。崩了都没人任何法律风险。《过去几年,遇到的赚钱生意,一半是坑蒙拐骗》 精选二ICO融资正在金融掀起一股“新浪潮”。一方面ICO项目喷薄,根据国家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以下简称ICO报告),截至日,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43家,另一方面,投资者对此趋之若鹜,从资深人士到毫无经验的大爷大妈,参与ICO已成为人们实现财富自由的“新希望”。根据ICO报告,这些平台累计投资26亿,参与人数10万。而另一家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的数据则更为庞大,国内参与ICO的人数有200万。然而,浪潮汹涌则泥沙俱下,一个个快速推出的ICO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还是终将“拨开云雾见清明”?ICO到底是要做些什么?“上市”相关平台是否进行了严格审核?政策监管缺位之下,资产以数字加密代币的面目在网络往来穿梭,这是新的金融创新还是新的金融骗局?《IT时报》记者深入调查ICO产业链,复盘一个完整的资金流动“新游戏”。一夜暴富的梦想背后可能是一望无底的投资深渊,当你凝视它时,它也在凝视着你。高收益“传说”引来大批投资者所谓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缩写,即首次代币发售,是以发行数字加密货币为项目所进行的融资方式。这种方法听起来与(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发行)相似,但发行的物品由证券变成了数字加密货币。也就是说,项目方发行一定数量的专属数字加密货币,投资人通过比特币、以太币等市面上已经具有一定流通价值的数字货币进行购买,项目方可以将募集的以实现融资需求,投资人的收益则来自ICO的数字加密货币未来可能升值。这种形式有点类似传统的或,只是发行变成了数字货币,投资人也并没有因此获得投票权。ICO有多热呢?根据金融科技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在7月上旬发布的报告,全球初创公司在今年用数字加密货币(也称数字代币)一共筹集了高达的资金,较去年增长了6倍。据《IT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26日,CYBEX开启ICO之旅,预计筹集6万以太币(按照当前市场价格,约合人民币9000万元);7月31日,Delphy开始ICO,目标金额4万以太币;8月3日,Primas也启动ICO计划,预计融资5万以太币。“每周有几十个项目在各大平台发布”,一名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表示。7月29日下午,上海华虹国际大厦举办的一场,吸引了不少ICO投资者参加。李先生是一名资深币圈玩家,从2014年开始接触比特币,至今已投资了40多个ICO项目。他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投资这些项目比较简单,只要去交易平台、以太币等就能够展开交易。一位广东的投资者也告诉《IT时报》记者,他今年7月14日经由熟人介绍开始投资ICO项目货币,目前投资了7万多元,赚了5千元左右。根据ICO报告,从用户年龄来看,用户年龄主要分布在20-49岁之间,其中20-29岁用户数量最多,占比32.1%,其次是30-39岁用户(占比31.2%)和40-49岁用户(占比16.7%)。一位业内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一些金融科技峰会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妈开始介入数字货币,关注ICO,“她们对此或许完全不懂,但因为高收益的吸引力,她们还是决定尝试。”被ICO投资者津津乐道的“一夜暴富”的故事是。2015年8月,的以太币开始上线流通交易,每一个以太币是2.83美元,进入2017年后,以太币一路暴涨,6月份甚至超过/个。国内融资额最大的ICO项目是量子币,发行价在2元/个左右,第一天“上市”,最高价格达到66.66元,涨幅达33倍。然而,并非所有ICO都是前景无限好,更多的ICO项目结束后便再没有了下文。“虚火”后的赌博心态“众币网没了?”8月2日,在一个名叫TEC科技链中国社区的QQ群里,王先生连续发了多条消息发问,一语惊吓了群内其他网友,纷纷追问什么情况。这是一个ICO项目交流群,在这样一个高收益同时伴随着高风险的新领域,一句“没了”难免让人浮想联翩、担惊受怕。王先生的发问并非空穴来风,他告诉记者,此前他投资了一个名叫LTC的数字加密货币,单个0.3元买进,期待着6元卖出,收割20倍收益,早上突然发现众币网打不开,一阵焦灼,不禁在群里发问。众币网是一个,上面有各类ICO项目的数字货币可以交易,“好在最终打开了,大概当时是服务器出现了问题在维护。”王先生对《IT时报》记者表示。QQ群成为王先生这样普通投资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8月1日,《IT时报》记者在QQ群里搜索关键词“ICO项目”,一百多个QQ群瞬间弹出,如“ICO炒币交流群”“ICO众筹千万富豪群”“TEC科技链中国社区群”“艺游宝官方交流群”等,这些交流群相当活跃,有人不停地在里面发布ICO宣传信息,而且语言极富煽动性:“百年一遇改变家族命运的机遇”“百万薪资等你来拿”“拥有科技链原始上市股,从此成就非凡人生”等。群里推荐的项目大多很“年轻”。一个已经完成5000个以太币(ETH)ICO的项目显示,2017年1月才开始市场调研,2017年4月起草白皮书,2017年7月ICO成立上海总部。以目前每个以太币1500元人民币计算,这个从起草白皮书开始计算,“出生”也只有4个月的项目募集资金750万元。对如此“年轻”的白皮书项目投资,难道不担心风险吗?投资者林女士告诉记者,她投了EOS、ugchain、electionchain等项目,她把投资看作是对新事物的尝试,“任何项目都有跑路的可能。”因为还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李先生同样认为,目前的情况是“炒概念大于项目的实际价值”。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选择了投资,数字代币的高收益让他们对这种投资回报充满了想象。“ICO本质上就是融资行为,但由于直接筹集到的是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代币而不是人民币,所以就给了筹资者打擦边球的机会,这笔钱如何存管、如何运转是一个大问题。”一名币圈资深玩家对记者表示。新近上线的Primas token预计筹资5万以太币(约7500万人民币),但其项目创始人吴鹏告诉记者,5万是最高额度,实际操作大概在3.8万以太币以内。对于这笔筹资,吴鹏表示会交给四大中的一家进行审计,并且会有专业机构进行,但他没有透露具体机构,只表示还在协调之中,后续会与审计机构一起进行披露。对于ICO,一位投资人如是说,“感觉风险大就别投,赚了、亏了都是自己的。”四问ICO一浪高过一浪的ICO,目前无任何监管,、比特币、数字加密货币,这些看起来很高深的词语,似乎让它成为法外之地。然而,天底下无新鲜事,抛开这些“靓丽”的外衣,ICO与所有金融交易行为一样,需要回答这几个问题。之问:是否应与股权众筹一样要求?传统金融交易中,一个重要的风险保护步骤是确认交易方是否为。比如(以下简称)中规定,投资的个人,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日,中证协发布的《关于调整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也基本确定了股权众筹的3个硬性要求,其中对个人投资人的门槛要求与私募相同。2016年8月,《》第十四条规定:“参与网络的,应当具备意识、风险识别能力、拥有经历并熟悉互联网。”然而,在与股权众筹有诸多类同之处的ICO中,合格投资人的监管要求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投资人李先生透露,在他投资数十个ICO项目时,都没有进行。吴鹏表示,ICO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参与门槛还比较高,一般都是对币圈比较了解的人才会有兴趣去进行实际的投资操作。但形势或许超出了吴鹏的判断。上述广东的投资者对记者坦承,了解ICO项目主要是通过看他们发布的白皮书,但很多人对此并没有很深的认识,“这些群体的扩大一方面促进了ICO的市场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也埋下了更多的风险隐患。”项目投资前景之问:一份白皮书为什么有资格募资?投资者对ICO感兴趣,源自业内已有的多个案例,然而,是否所有ICO发行的数字加密货币都能、以太币那样一飞冲天呢?“投资ICO的价值不在于创业项目发售的数字货币本身,而在于这个项目的实际运转效果和发展前景,项目有前景,则用于购买项目产品与服务的数字货币才能有升值的空间,”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表示:“这就需要看项目的白皮书怎么来讲这个事,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项目盈利模式。”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创业项目白皮书根本没有涉及这一块,甚至一些项目连白皮书都不存在。记者找到一份最近正在开展ICO的Primas token项目白皮书,一名银行界资深人士向记者解读,该项目白皮书侧重讲的是专业技术应用的背景、解决方法和架构设计,而没有提到具体的商业模式。“这份白皮书还是比较前期的。”她对此评价。在另一个ICO项目优WiFi的20页白皮书中,一共有十一个部分,主要涉及项目背景、定义、使用场景、市场前景以及团队介绍,白皮书中还提出了该次ICO项目资金具体的使用计划,但同样缺乏盈利模式。尽管都没有盈利模式的说明,但这些项目白皮书有一个共同点,最后会有相关的风险提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有四个条件: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或者给付回报;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非法集资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尽管从目前来看还没有ICO项目“爆雷”,无法判断是否有诈骗嫌疑,但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认为,没有明确商业模式的白皮书是不符合相关法律要求的,ICO项目通过发行代币的形式来进行,基本满足非法集资的四个条件,唯一的区别在于项目的筹集不是流动资金,而是虚拟的数字资产比特币、以太币等,这也是目前法律存在空白的地方。此外,与企业IPO一定要经过证监会的严格审查不同,这些ICO项目的白皮书真伪,并没有得到有效监管。ICO平台ICOAGE创始人龚鸣向《IT时报》记者表示,ICOAGE在接到项目发布申请时,会进行审核,主要包括团队和白皮书两方面,团队主要是做,白皮书对其价值包括可行性、设计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他表示平台会根据不同的服务收取不同的手续费,但具体情况并未透露。另一家ICO平台renrenico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他们会对项目进行严格筛选,但具体的审核标准以及是否收取相关费用,截至记者发稿前没有给予回复。尽管,各大ICO平台上都会发布风险提示说明,提醒用户要理性判断,如若遇到损失与平台一概无关,但重庆圣世律师事务所陈翰笙律师对此表示,平台对潜在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的告知义务必须尽到,但这不足以免责,平台还应该负有对平台信息和项目真实信息的充分披露义务;只有投资者在充分了解的客观真实信息、独立做出理性投资判断后,才能要求投资者个人为此判断而承担固有的投资风险,平台才可能免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自担”原则。ICO平台之问:谁在监管这些“交易所”?根据ICO报告,目前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有43家。通过分析,可将ICO平台分为四种模式:一是专营第三方平台,该类平台专门为各种项目提供ICO服务;二是传统众筹与ICO的混合模式,即同时提供传统、股权众筹和ICO服务,部分众筹平台开始向ICO平台转型;三是+ICO模式,借助用户、充币和代币上线交易的便利性,该类平台同时提供虚拟货币交易和ICO服务;四是其他模式,例如服务商等。某种意义上,这些同时发行和交易的ICO平台如同证券市场里的交易所和证券公司的合体。然而,ICO报告指出,在43家平台中,融资金额最多的三家平台分别为ICOAGE、ICOINFO和ICO365中,ICOINFO经营主体不明。8月3日,《IT时报》记者打开ICOINFO网站,在网站上,记者并没有找到任何备案信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下文简称《通知》)中明确规定,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站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在电信管理机构备案。在网站的自我介绍中,也没有任何公司信息,只有短短一句话“ICOINFO,成立于2017年7月,是一个提供区块链 ICO 项目的平台。”在这样一个没有“身份”的平台上,如果你要参与ICO,需要将自己的比特币或其他数字资产充值到ICOINFO的个人账户中,然后便可以选择平台上正在ICO的项目,购入其发行的数字货币,并将其存在网站账户中。除了ICOINOF,记者在多个ICO平台上观察到,这些平台都存在,当然,池中的货币,可能是人民币,或者是具有兑换价值的比特币、以太币。显见的风险是,在没有人监管之下,谁来对这些资金池负责?在此前对P2P的多项监管措施中,自设资金池、都是监管红线。同样具有资金池风险的还有数字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交易网站在整个ICO生态圈里赚钱最多,也最有跑路的可能性。”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强调,这些交易网站的资产价值,包括人民币至少有上亿元。记者从相关人士了解到,目前火币网的交易与都受到限制,其中提现限额比特币单笔 50个,单日 50个;单笔5000个,单日5000个;以太币单笔1000个,单日5000个;以太币经典单笔10000,单日50000个。用是比特币与以太币收取千分之二手续费,莱特币收取千分之一手续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交易的资产目前全部存管在网站自己的平台账户里,这也让业内人士的担心,平台自己存管,风险性有多大?火币网该名人士表示,由于数字加密货币在国内被定性为“网络虚拟商品”,银行与第三方机构没有为比特币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义务和权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由自己来存管。针对这种现象,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教授李爱君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操作具有相当安全隐患。不过火币网上述人士也表示,火币网目前使用冷热钱包分离的方式来存管平台资产,其中热钱包采用联网的方式,可以随意转走,而冷钱包则完全不联网,任何人包括黑客都不会盗走这部分数字资产,而后者占比达到90%以上。她同时表示,火币网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在这方面采取相应措施。7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称数字代币的发行和销售属于证券范畴,都要符合联邦证券法律的要求,其中包括ICO和数字代币发售行为。之问:何时才能变现?尽管存在种种风险,但投资者仍趋之若鹜的原因是,对ICO所发行的数字代币有极为乐观的想象。但从交易流程来看,一个ICO的代币,必须经过上市交易才能变现,其中的时间差便是风险所在。《IT时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8月2日,在ICO365平台上总共有23个ICO项目;ICOAGE上正在进行的项目有2个,即将开始的有9个,已经完成的有37个;币发布平台上有8个正在进行中、即将开始的有8个、已经完成的有84个;三者的项目总数为171个。而在上,聚币网区有43种数字币可参加交易;云币网上可数字币交易品种是12个;火币网上有比特币、莱特币、以太经典、以太坊4种数字币;三者可用于交换的为59个。ICO项目总数与可交换的数字货币比例接近3:1。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当多的投资者需要等待数字货币上交易平台后才能变现,这个时长具有太多不确定性,风险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ICO平台上发布项目的严谨度远远不够。此前陷入投资变现困境的是股权众筹。兴起于2014年,被追捧于2015年的股权众筹,如今已悄然闭幕,近300多家基本全部离开,转型、倒闭、沉寂,倒下最重要的根源便在于一开始面向散户开放的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投资人对于变现的要求是那么急迫,而股权变现需要漫长的等待期。ICO虽然可以通过交易数字代币实现变现,但何时上线交易、如何规避庄家炒作等问题并没有一定的答案。专家:不懂的东西最好不要碰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表示,目前国内很多的ICO项目只是打着区块链等高科技的幌子融资。在白皮书不规范、发布平台审核不严加上社会诚信的缺失等情况下,投资ICO风险性很大,中国在监管方面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的“功能监管”,就是不看项目叫什么,而是看具体的功能是什么,ICO从功能来看和IPO没有根本区别,所以监管也就迫在眉睫。但他也表示,中国政府一贯的做法是对待新事物秉持宽容的态度,等它发展到一定规模,再由国务院等出台相关的监管条例,由证监会等照章执行,相应的证监会等监管机构也就有了监管的权力和动力,但这种处理方式的弊端是会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对于目前汹涌而上的投资者,刘胜军呼吁要理性。他认为作为投资者首先需要拥有常识,其中一点就是要认识到高收益一定也是高风险,以大妈为典型代表的盲目投资者其可悲之处在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被各种骗局所诱惑。同时他建议,不懂的东西最好不要去碰。(本文作者为汪建君/夏治斌,由IT时报授权钛媒体发布)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过去几年,遇到的赚钱生意,一半是坑蒙拐骗》 精选三ICO融资正在金融投资领域掀起一股“新浪潮”。一方面ICO项目喷薄,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以下简称ICO报告),截至日,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43家,另一方面,投资者对此趋之若鹜,从资深币圈人士到毫无经验的大爷大妈,参与ICO已成为人们实现财富自由的“新希望”。根据ICO报告,这些平台累计投资26亿,参与人数10万。而另一家金融科技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的数据则更为庞大,国内参与ICO的人数有200万。然而,浪潮汹涌则泥沙俱下,一个个快速推出的ICO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还是终将“拨开云雾见清明”?ICO到底是要做些什么?“上市”相关平台是否进行了严格审核?政策监管缺位之下,资产以数字加密代币的面目在网络往来穿梭,这是新的金融创新还是新的金融骗局?《IT时报》记者深入调查ICO产业链,复盘一个完整的资金流动“新游戏”。一夜暴富的梦想背后可能是一望无底的投资深渊,当你凝视它时,它也在凝视着你。高收益“传说”引来大批投资者所谓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缩写,即首次代币发售,是公司以发行数字加密货币为项目所进行的融资方式。这种方法听起来与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开发行)相似,但发行的物品由证券变成了数字加密货币。也就是说,项目方发行一定数量的专属数字加密货币,投资人通过比特币、以太币等市面上已经具有一定流通价值的数字货币进行购买,项目方可以将募集的比特币兑现以实现融资需求,投资人的预期收益则来自ICO的数字加密货币未来可能升值。这种形式有点类似传统的原始股发行或股权众筹,只是发行标的变成了数字货币,投资人也并没有因此获得投票权。ICO有多热呢?根据金融科技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在7月上旬发布的报告,全球初创公司在今年用数字加密货币(也称数字代币)一共筹集了高达130亿美元的资金,较去年增长了6倍。据《IT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26日,CYBEX开启ICO之旅,预计筹集6万以太币(按照当前市场价格,约合人民币9000万元);7月31日,Delphy开始ICO,目标金额4万以太币;8月3日,Primas也启动ICO计划,预计融资5万以太币。“每周有几十个项目在各大平台发布”,一名业内人士向《IT时报》记者表示。7月29日下午,上海华虹国际大厦举办的一场区块链活动,吸引了不少ICO投资者参加。李先生是一名资深币圈玩家,从2014年开始接触比特币,至今已投资了40多个ICO项目。他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投资这些项目比较简单,只要去交易平台购、以太币等主流数字货币就能够展开交易。一位广东的投资者也告诉《IT时报》记者,他今年7月14日经由熟人介绍开始投资ICO项目货币,目前投资了7万多元,赚了5千元左右。根据ICO报告,从用户年龄来看,用户年龄主要分布在20-49岁之间,其中20-29岁用户数量最多,占比32.1%,其次是30-39岁用户(占比31.2%)和40-49岁用户(占比16.7%)。一位业内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一些金融科技论坛峰会上,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妈开始介入数字货币,关注ICO项目投资,“她们对此或许完全不懂,但因为高收益的吸引力,她们还是决定尝试。”被ICO投资者津津乐道的“一夜暴富”的故事是以太坊。2015年8月,以太坊发行的以太币开始上线流通交易,每一个以太币是2.83美元,进入2017年后,以太币一路暴涨,6月份甚至超过400美元/个。国内融资额最大的ICO项目是量子币,发行价在2元/个左右,第一天“上市”,最高价格达到66.66元,涨幅达33倍。然而,并非所有ICO都是前景无限好,更多的ICO项目结束后便再没有了下文。“虚火”后的赌博心态“众币网没了?”8月2日,在一个名叫TEC科技链中国社区的QQ群里,王先生连续发了多条消息发问,一语惊吓了群内其他网友,纷纷追问什么情况。这是一个ICO项目交流群,在这样一个高收益同时伴随着高风险的新领域,一句“没了”难免让人浮想联翩、担惊受怕。王先生的发问并非空穴来风,他告诉记者,此前他投资了一个名叫LTC的数字加密货币,单个0.3元买进,期待着6元卖出,收割20倍收益,早上突然发现众币网打不开,一阵焦灼,不禁在群里发问。众币网是一个综合平台,上面有各类ICO项目的数字货币可以交易,“好在最终打开了,大概当时是服务器出现了问题在维护。”王先生对《IT时报》记者表示。QQ群成为王先生这样普通投资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8月1日,《IT时报》记者在QQ群里搜索关键词“ICO项目”,一百多个QQ群瞬间弹出,如“ICO炒币交流群”“ICO众筹千万富豪群”“TEC科技链中国社区群”“艺游宝官方交流群”等,这些交流群相当活跃,有人不停地在里面发布ICO宣传信息,而且语言极富煽动性:“百年一遇改变家族命运的机遇”“百万薪资等你来拿”“拥有科技链原始上市股,从此成就非凡人生”等。群里推荐的项目大多很“年轻”。一个已经完成5000个以太币(ETH)ICO的项目显示,2017年1月才开始市场调研,2017年4月起草白皮书,2017年7月ICO成立上海总部。以目前每个以太币1500元人民币计算,这个从起草白皮书开始计算,“出生”也只有4个月的项目募集资金750万元。对如此“年轻”的白皮书项目投资,难道不担心风险吗?投资者林女士告诉记者,她投了EOS、ugchain、electionchain等项目,她把投资看作是对新事物的尝试,“任何项目都有跑路的可能。”因为还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李先生同样认为,目前的情况是“炒概念大于项目的实际价值”。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选择了投资,数字代币的高收益让他们对这种投资回报充满了想象。“ICO本质上就是融资行为,但由于直接筹集到的是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代币而不是人民币,所以就给了筹资者打擦边球的机会,这笔钱如何存管、如何运转是一个大问题。”一名币圈资深玩家对记者表示。新近上线的Primas token预计筹资5万以太币(约7500万人民币),但其项目创始人吴鹏告诉记者,5万是最高额度,实际操作大概在3.8万以太币以内。对于这笔筹资,吴鹏表示会交给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一家进行审计,并且会有专业机构进行资金,但他没有透露具体机构,只表示还在协调之中,后续会与审计机构一起进行披露。对于ICO,一位投资人如是说,“感觉风险大就别投,赚了、亏了都是自己的。”四问ICO一浪高过一浪的ICO,目前无任何监管,区块链、比特币、数字加密货币,这些看起来很高深的词语,似乎让它成为法外之地。然而,天底下无新鲜事,抛开这些“靓丽”的外衣,ICO与所有金融交易行为一样,需要回答这几个问题。合格投资人之问:是否应与股权众筹一样要求?传统金融交易中,一个重要的风险保护步骤是确认交易方是否为合格投资者。比如《》(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规定,投资单只私募的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日,中证协发布的《关于调整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也基本确定了股权众筹的3个硬性要求,其中对个人投资人的门槛要求与私募办法相同。2016年8月,《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参与网络借贷的出借人,应当具备投资风险意识、风险识别能力、拥有非保本类金融产品投资的经历并熟悉互联网。”然而,在与股权众筹有诸多类同之处的ICO中,合格投资人的监管要求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投资人李先生透露,在他投资数十个ICO项目时,都没有进行风险评估。吴鹏表示,ICO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参与门槛还比较高,一般都是对币圈比较了解的人才会有兴趣去进行实际的投资操作。但形势或许超出了吴鹏的判断。上述广东的投资者对记者坦承,了解ICO项目主要是通过看他们发布的白皮书,但很多人对此并没有很深的认识,“这些群体的扩大一方面促进了ICO的市场发展速度,另一方面也埋下了更多的风险隐患。”项目投资前景之问:一份白皮书为什么有资格募资?投资者对ICO感兴趣,源自业内已有的多个案例,然而,是否所有ICO发行的数字加密货币都能像比特币、以太币那样一飞冲天呢?“投资ICO的价值不在于创业项目发售的数字货币本身,而在于这个项目的实际运转效果和发展前景,项目有前景,则用于购买项目产品与服务的数字货币才能有升值的空间,”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表示:“这就需要看项目的白皮书怎么来讲这个事,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项目盈利模式。”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创业项目白皮书根本没有涉及这一块,甚至一些项目连白皮书都不存在。记者找到一份最近正在开展ICO的Primas token项目白皮书,一名银行界资深人士向记者解读,该项目白皮书侧重讲的是专业技术应用的背景、解决方法和架构设计,而没有提到具体的商业模式。“这份白皮书还是比较前期的。”她对此评价。在另一个ICO项目优WiFi的20页白皮书中,一共有十一个部分,主要涉及项目背景、定义、使用场景、市场前景以及团队介绍,白皮书中还提出了该次ICO项目资金具体的使用计划,但同样缺乏盈利模式。尽管都没有盈利模式的说明,但这些项目白皮书有一个共同点,最后会有相关的风险提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有四个条件: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非法集资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尽管从目前来看还没有ICO项目“爆雷”,无法判断是否有诈骗嫌疑,但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认为,没有明确商业模式的白皮书是不符合相关法律要求的,ICO项目通过发行代币的形式来进行众筹融资,基本满足非法集资的四个条件,唯一的区别在于项目的筹集不是流动资金,而是虚拟的数字资产比特币、以太币等,这也是目前法律存在空白的地方。此外,与企业IPO一定要经过证监会的严格审查不同,这些ICO项目的白皮书真伪,并没有得到有效监管。ICO平台ICOAGE创始人龚鸣向《IT时报》记者表示,ICOAGE在接到项目发布申请时,会进行审核,主要包括团队和白皮书两方面,团队主要是做尽职调查,白皮书对其价值包括可行性、设计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他表示平台会根据不同的服务收取不同的手续费,但具体情况并未透露。另一家ICO平台renrenico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他们会对项目进行严格筛选,但具体的审核标准以及是否收取相关费用,截至记者发稿前没有给予回复。尽管,各大ICO平台上都会发布风险提示说明,提醒用户要理性判断,如若遇到损失与平台一概无关,但重庆圣世律师事务所陈翰笙律师对此表示,平台对潜在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的告知义务必须尽到,但这不足以免责,平台还应该负有对平台信息和项目真实信息的充分披露义务;只有投资者在充分了解投资项目的客观真实信息、独立做出理性投资判断后,才能要求投资者个人为此判断而承担固有的投资风险,平台才可能免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自担”原则。ICO平台之问:谁在监管这些“交易所”?根据ICO报告,目前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有43家。通过分析,可将ICO平台分为四种模式:一是专营第三方平台,该类平台专门为各种项目提供ICO服务;二是传统众筹与ICO的混合模式,即同时提供传统产品众筹、股权众筹和ICO服务,部分众筹平台开始向ICO平台转型;三是虚拟货币交易+ICO模式,借助用户充值、充币和代币上线交易的便利性,该类平台同时提供虚拟货币交易和ICO服务;四是其他模式,例如虚拟货币钱包服务商等。某种意义上,这些同时发行和交易的ICO平台如同证券市场里的交易所和证券公司的合体。然而,ICO报告指出,在43家平台中,融资金额最多的三家平台分别为ICOAGE、ICOINFO和ICO365中,ICOINFO经营主体不明。8月3日,《IT时报》记者打开ICOINFO网站,在网站上,记者并没有找到任何备案信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下文简称《通知》)中明确规定,提供比特币登记、交易等服务的互联网站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在电信管理机构备案。在网站的自我介绍中,也没有任何公司信息,只有短短一句话“ICOINFO,成立于2017年7月,是一个提供区块链 ICO 项目的平台。”在这样一个没有“身份”的平台上,如果你要参与ICO,需要将自己的比特币或其他数字资产充值到ICOINFO的个人账户中,然后便可以选择平台上正在ICO的项目,购入其发行的数字货币,并将其存在网站账户中。除了ICOINOF,记者在多个ICO平台上观察到,这些平台都存在资金池,当然,池中的货币,可能是人民币,或者是具有兑换价值的比特币、以太币。显见的风险是,在没有人监管之下,谁来对这些资金池负责?在此前对P2P平台的多项监管措施中,自设资金池、自融都是监管红线。同样具有资金池风险的还有数字加密货币交易平台。“交易网站在整个ICO生态圈里赚钱最多,也最有跑路的可能性。”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强调,这些交易网站的资产价值,包括数字货币与人民币至少有上亿元。记者从火币网相关人士了解到,目前火币网的交易与提现都受到限制,其中提现限额比特币单笔 50个,单日 50个;莱特币单笔5000个,单日5000个;以太币单笔1000个,单日5000个;以太币经典单笔10000,单日50000个。提现费用是比特币与以太币收取千分之二手续费,莱特币收取千分之一手续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交易的资产目前全部存管在网站自己的平台账户里,这也让业内人士的担心,平台自己存管,风险性有多大?火币网该名人士表示,由于数字加密货币在国内被定性为“网络虚拟商品”,银行与第三方机构没有为比特币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义务和权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由自己来存管。针对这种现象,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教授李爱君在接受《IT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操作具有相当安全隐患。不过火币网上述人士也表示,火币网目前使用冷热钱包分离的方式来存管平台资产,其中热钱包采用联网的方式,比特币等可以随意转走,而冷钱包则完全不联网,任何人包括黑客都不会盗走这部分数字资产,而后者占比达到90%以上。她同时表示,火币网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在这方面采取相应措施。7月25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称数字代币的发行和销售属于证券范畴,都要符合联邦证券法律的要求,其中包括ICO和数字代币发售行为。投资收益之问:何时才能变现?尽管存在种种风险,但投资者仍趋之若鹜的原因是,对ICO所发行的数字代币升值空间有极为乐观的想象。但从交易流程来看,一个ICO的代币,必须经过上市交易才能变现,其中的时间差便是风险所在。《IT时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8月2日,在ICO365平台上总共有23个ICO项目;ICOAGE上正在进行的项目有2个,即将开始的有9个,已经完成的有37个;币发布平台上有8个正在进行中、即将开始的有8个、已经完成的有84个;三者的项目总数为171个。而在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上,聚币网人民币交易区有43种数字币可参加交易;云币网上可数字币交易品种是12个;火币网上有比特币、莱特币、以太经典、以太坊4种数字币;三者可用于交换的数字货币总量为59个。ICO项目总数与可交换的数字货币比例接近3:1。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相当多的投资者需要等待数字货币上交易平台后才能变现,这个时长具有太多不确定性,风险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ICO平台上发布项目的严谨度远远不够。此前陷入投资变现困境的是股权众筹。兴起于2014年,被追捧于2015年的股权众筹,如今已悄然闭幕,近300多家股权众筹网站基本全部离开,转型、倒闭、沉寂,倒下最重要的根源便在于一开始面向散户开放的股权众筹网站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投资人对于变现的要求是那么急迫,而股权变现需要漫长的等待期。ICO虽然可以通过交易数字代币实现变现,但何时上线交易、如何规避庄家炒作等问题并没有一定的答案。专家:不懂的东西最好不要碰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表示,目前国内很多的ICO项目只是打着区块链等高科技的幌子融资。在白皮书不规范、发布平台审核不严加上社会诚信的缺失等情况下,投资ICO风险性很大,中国在监管方面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的“功能监管”,就是不看项目叫什么,而是看具体的功能是什么,ICO从功能来看和IPO没有根本区别,所以监管也就迫在眉睫。但他也表示,中国政府一贯的做法是对待新事物秉持宽容的态度,等它发展到一定规模,再由国务院等出台相关的监管条例,由证监会等照章执行,相应的证监会等监管机构也就有了监管的权力和动力,但这种处理方式的弊端是会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对于目前汹涌而上的投资者,刘胜军呼吁要理性。他认为作为投资者首先需要拥有常识,其中一点就是要认识到高收益一定也是高风险,以大妈为典型代表的盲目投资者其可悲之处在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从而被各种骗局所诱惑。同时他建议,不懂的东西最好不要去碰。(本文作者为汪建君/夏治斌,由IT时报授权钛媒体发布)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过去几年,遇到的赚钱生意,一半是坑蒙拐骗》 精选四[摘要]金融创新需要对金融规则有敬畏之心,技术不会是万能的,也不是生而颠覆的。金融监管也要把握创新和风险的平衡,对风险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贯彻好指出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昨天(9月4日),金融市场发生了一件大事。央行,联合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及网信办、工商总局和工信部,宣布此前大热、甚至可以用“疯狂”来形容的ICO属于“非法公开融资”,“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之后,应声暴跌,比特币已经在4天内跌掉了30%。这个ICO,正好岛叔也关注了一阵子了。从“暴富神话”到定性非法,从投资狂热到泡沫破灭,这其中折射出人性的贪婪,也折射出市场的混乱。一到底ICO (initial coin offering),类似于股票里面的IPO(首次公开募资)。打个比方,我的公司要上市了,可以,这是IPO;但要,需要支付货币。ICO也是融资,但是它融的不是人民币、美元这些,而是融数字货币,基本上融的都是比特币、以太币等。再形象说,比如庖丁岛叔的公司要做ICO,发行的不是股票,就可以是一个叫做“庖币”的虚拟货币,这就是“代币”;你要买这个“庖币”,需要用比特币等来买,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比例。和股票的区别是,代币不是权益,不代表任何承诺。要到交易所里面去发行,那么发行代币要去哪儿呢?去这些数字币的平台。现在有专门做ICO的平台,就类似这种交易所。融资方可以在平台上发布白皮书进行,投资人可以在平台上对代币进行认购,然后平台拿着投资者认购的钱用于企业发展支出。参考资料:《数字加密代币ICO及其监管研究》听起来还ok,不过是换了一个交易的中介(数字货币),以及在新的交易平台(代币平台)上进行交易嘛。但如果你看看ICO的这些项目——也就是融资的这些公司,看看他们的项目、构想和愿景,似乎可以嗅到一些诡异的味道。一般来说,某个项目公开发行IPO时,都会有一些,而ICO项目则是要么没有白皮书,要么“高深”到让人看不懂,当然还有如图所示的匪夷所思:比如,“Tezos——一个通用且能够自我进化的加密数字账本“、“Status——一款用于与运行在上的应用进行交互的移动应用”、“EOS——为商用分布式应用设计的一款”;是的,这些都是真实的项目。投资人薛蛮子也曾经做过这样的评价:如果按照VC的标准要求,大部分的ICO项目都无法过关,甚至达不到进门的标准,在技术、市场等等都有缺陷;创业者简单而幼稚,并且混入了大量以希望获得10倍、20倍、30倍利润为目标的投机者。所以问题就来了:这么看上去不靠谱的项目,真的有人买?二是的,不仅有人买,而且很火,非常火。比如,在没有任何白皮书的情况下(想象一下有个人对你说来哥们你出10块钱我要做一个改变世界的项目,预计融资10亿,但我不告诉你是啥),被誉为中国“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凭借着一个名为PressOne的项目,在4个小时内成功筹集5亿元人民币;又比如,“Achain”项目,?1分01秒募集2189.47BTC(比特币,现在在2.7万人民币左右)和10436.34ETH(以太币);“The DAO”项目,融资额超过?1.3?亿美元;“Bancor”项目,数小时内融到1.53亿美元以太币……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43家,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从抽样数据看,男性占八成;用户年龄主要分布在20-49岁之间。有分析者指出,跟此前许多“非法集资”针对的人群不同的是,目前参与ICO的用户,有不少受教育程度颇高。不排除有一些人是真的相信,这些进行ICO的项目、公司是真的有改变世界的核心技术(权威统计有真实项目的ICO不到1%);但更多的人闯进来并非为此。他们瞄准的是高——遥想当年,20%的已经是P2P项目的巅峰了,但如今一些ICO项目甚至打出了200%、400%的收益率。毕竟,比特币的造富神话活生生摆在面前——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懂的数字货币,从一文不值,8年来涨了500万倍,整个突破1000亿美元。而前面提到的李笑来,也正是因为买比特币而早已实现财富自由。以太坊背后的加密货币ETH,今年上半年翻了41倍;英国Stratis在2016年8月进行的ICO,不到一年时间从市值上涨至,翻了100倍;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对七百余种虚拟货币的监控,今年上半年有超过一半的币种涨了10倍以上。所以,在市场的疯涨下,“韭菜效应”就开始显现了。“一币一别墅”,是里很流行的一句话。以“量子链”项目为例,今年3月份,它的众筹价格不到3块钱,4月在QQ群私下交易的价格已经被炒到了10元,结果上市收盘接近60元——是最初的20倍。在中国,ICO项目融资具有很大程度上的投机行为。项目获得融资之后,会向投资者发行代币;而部分ICO代币可以通过上线交易所,在二级市场中进行流通交易。这就决定了,先入局者很容易通过在抛售代币获利。据监管人士透露,目前,中国ICO发行代币的二级市场已经突破1000亿。而在缺乏监管的基础上,“内幕交易”“联合坐庄”“操纵价格”等传统金融市场上操纵股价的手段,无疑都成为ICO平台上庄家收割散户的惯用手段。这也就是为什么前阵子,各种ICO路演或线下见面会,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等地,参加者从技术男到家庭妇女,从海归到卖菜小贩;大多数投资者根本不care这些项目到底是干什么的,只要有名人站台,能入“交易所”进入二级市场,就果断买!三那么,为什么要叫停?为什么说这是非法集资?从ICO的特点,不难看出为何监管要下杀手。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ICO融资过程中,发行方可以绕开传统融资工具严格的资本监管,对投资人的进入门槛也比较低,ICO融资后在资金的使用上没有管、更没有监管,资金去向是一个谜;那么,这样的平台有多少?规模有多大?什么样的人在参与呢?都不知道。拿这些钱用来干什么??违法犯罪?跨境转移?也不清楚。也就是说,ICO项目的低门槛和监管空白下,参与人数多、涉案金额大、波及面广、行业相对集中,诸多潜在风险,包括项目技术失败风险、跑路造成的资金损失风险、暴涨暴跌的交易风险、诈骗和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风险等,都是不能忽视的。?ICO背后的“技术到底是真的跨时代还是如气功一样忽悠,岛叔不是技术人才,不予置评。但现在国内的ICO(其实也不光国内,最近美国新加坡也发了类似监管)打着新技术的旗号圈钱骗钱,则是不争的事实。正如非法分子在金融传销中“屡试不爽”,正是吃准了人性中的“贪”字一样,对于深奥复杂的ICO融资,投资者很难研究透每个ICO背后的真实性和可行性,于是这个市场充斥着无序炒作,“假币”横行。毕竟,目前,整个经济环境是换挡降速,和监管趋严,实体待兴,而20%、30%甚至一个小时翻倍的收益,根本不符合投资规律,除非是诈骗。当然,一些“经济学家”、“业界大佬”昧著良心站台忽悠、割韭菜,那也是不新鲜的套路。这些年,面对新技术、新模式,监管部门的政策出台需要学习研究的过程,对创新业态也保持着适度的容忍,比如先前的网约车、、网贷等新型商业模式。但是,监管层也没有太多的学习时间。前两年盛行的P2P,以及、泛亚等事件为代表,披着创新外衣的金融风险和非法集资反而愈演愈烈。因此,监管容不得时滞,执行更不能拖拉。毕竟,今年7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这样说的:“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要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四最后说几句题外话。金融的百年老店,从来都是要把风险作为第一要义。银行沉淀了几十年的经验技术,不是说颠覆就被颠覆的。而一些区块链、比特币的创业者,是“连续(失败)创业者”,专业和风控能力先天不足,天使投资人也是看不清、先占领风口赌一把。个别人把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搞臭了,摇身一变玩起“金融科技”。但不管科技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本质都是金融,金融的核心,就是“经营风险”。创新是九死一生,如果过多地让广大投资人承担失败的成本,缺少,就远离了金融普惠的初衷。金融创新需要对金融规则有敬畏之心,技术不会是万能的,也不是生而颠覆的。金融监管也要把握创新和风险的平衡,对风险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贯彻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强化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穿透性”。《过去几年,遇到的赚钱生意,一半是坑蒙拐骗》 精选五都说女人是用水做的,要温柔,不能乱发脾气……其实,我也是用水做的...只不过…我可能是用了可乐,带气儿,要捧着,不能晃……尤其是看到下面这个故事。0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工薪族张瑜(化名)接触到一个名为「一元云购」的网站,上面有他喜欢的苹果手机和各类。如果是小冯妮儿,最多花个1块钱试试,这位仁兄怎么玩?200克的被分为6万份,他经常一口气花2万多购买。后来,他胃口越来越大,有一次一夜之间投了近12万,血本无归。为了翻盘,他还先后从和亲戚那借了三十多万,后来还把车抵押给公司。不到一年时间,他累计充值170万,中了107万奖品,亏了快70万。02先试试玩玩,偶尔中奖,然后下注越来越大,最后到倾家荡产。不同的剧情,同样的套路。你以为一元购真的是让你一元买商品吗?交足了智商税后你该明白,这赤果果就是彩票啊!知乎上有人用算法分析了下一元夺宝中得豪车的概率,结论居然是0!那一元购能买到啥?小恩小惠的小奖品还是有一些中奖机率,不然怎么能吸引你继入呢?下面我们严肃认真的研究下这个游戏是如何赚钱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假如某商品在一元购上标价是100元,用户1元买1份并能随机获取一个抽奖号码,等凑够抽奖人数之后就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奖,持有中奖号码的人最后获奖。用1块钱就能获得有一次博大奖的机会,小冯妮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很多爱好者肯定认为太值了!兴许就能中奖呢,1块钱买不了吃亏,1块钱买不了上当。后面剧情如愿发展,先是三五百投入,后是一两千,再后来花个一万块终于抽到了一个价值三千的手机,那个高兴啊,手抖去京东一看,结果这东西只值1500,朋友,你明白了吗?一元购的人气有多旺?超百亿人次参与,啧啧啧,这么多么大的流量听着就让人流口水啊,真别怪网易、百度们去冒险搞这个平台,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流量就是钱,巨大的流量就等于印钞机。而你在玩游戏的时候不也「爽」了一把吗?怎么看这都是多方共赢的「好生意」。所以,那些上当的人本质不是蠢而是贪,因为贪婪,所以侥幸。那些家破人亡、背负举债的,不过是被平台放大了的「贪婪」所致,一元购就是那最后一根稻草。03更猥琐的赚钱方式还有:造!假!(当然很多平台不会承认。)游戏规则很简单,但游戏操作不透明。有人说,5000元以下的商品有人中奖,5000元以上的商品中奖的全是机器人。如果你身边有爱玩一元购的朋友赶紧联系小冯妮儿,别把钱送平台了,送小冯妮儿后我给粉丝们加鸡腿。输了的人想翻牌,赢了的人还想赚,赌徒们就在这个游戏里被坑了一轮又一轮,还津津乐道。一元购就是一坨狗屎接着一坨更大的狗屎,中间也许会穿插着几个彩色棒棒糖,但狗屎才是真正的主旋律。看起来,不贪是很「珍」贵的品质啊。更龌龊的方式还有你明明中奖了不给寄奖品啊,中了个苹果手机给你寄个坏了的云云。好在一元购已经被取缔了,下次再碰上这种骗子,记得见一个打一个。作者:小冯妮儿 微信公众号:小冯妮儿(shtucao)《过去几年,遇到的赚钱生意,一半是坑蒙拐骗》 精选六综合:21财闻汇资料:(finance_ifeng)、蜜财富(WJCF99)、(ID:cnfol-com)、钛媒体、力哥(lglicai)、财经观潮(ID:guide0929)金融业有个领域,正酝酿一场巨大的风暴。更为关键的是,一大群被暴利、财富蒙蔽双眼的人,还沉寂在喜悦之中,不知道危险已经降临!一觉醒来账户里多了几千万进入8月后,有个名词火到烫手,它就是——“ICO”。“一睁眼,账户里多了两个亿!周围的兄弟们身价都涨了几百万!这种你能想象吗?”关于ICO的暴富神话不断传出,让人三观备受刺激。据说这东西能让人一夜暴富,上至金融界精英,中至普通投资者,下至广场舞的大妈,他们都在玩。ICO是什么?所谓ICO,全称Initial Coin Offering,意思是“数字货币首次公开募资”,概念拷贝自的IPO。不同的是,IPO是企业为了发展而向公众筹集资金,ICO是企业为了发展而向公众筹集虚拟货币。还有一种通俗解释是:并非独一无二,其他人也有能力做出类似的虚拟货币,于是有人就自己开发了一个山寨币,开发费用比较高,所以必须面向公众提前销售一些山寨币来募集资金,这就是ICO。一位业界资深人士介绍,ICO可以看做是一种众筹,投资人对平台发行的代币进行认购,这些代币将作为未来项目完成上线后投资人获得其中权益的凭证。最早的ICO源自2014年的以太坊,仅用42天时间就以每个以太币2.84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6000多万个以太币,募集了31531个比特币,用于支付开发和服务费用。日,以太币价格突破4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从2017年2月份的到6月15日的400美元,以太币的价格在四个月中增长了50倍。于是从2016年开始,国内各种ICO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ICO到底有多火?如果你是股民,你知道一个涨停也不过10%,能有吃到涨停板也是很开心的,但是你要多久才能守到一个涨停?ICO就不一样了,随便都有100%的收益,或更高,更甚有2000%的超高回报。如此高收益的东西,望眼便是白花花的钱,谁不眼红?谁不想赚钱?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蜂拥而至。有资深玩家总结,ICO的暴利甚至已经超过了某些犯罪手段。一场首富引发的“血案”ICO正一步一步刷新着让人瞠目结舌的融资神话。6月底,李笑来的第一个ICO项目EOS白皮书问世,短短五天内融到了1.85亿美元。日,EOS的整体市值达到了近50亿美元。有人称之为“价值50亿美元的空气”。李笑来但EOS币在7月3日到达最高点36.58元后便开始了一路的下跌,截止8月29日,EOS币的成交价已经跌到了8.74元,比上市第二天最高点时下跌了足足有76.1%。EOS行情(来源:和讯网)大跌之后,尽管备受质疑,7月10日,李笑来宣布了另一个更具争议的ICO项目:PressOne,发售220亿代币,其中100亿枚PRS通过众筹完成,价值2亿美元。这一次连白皮书都没有,理由是“即使提供了也没多少人看得懂”。同样是新东方老师出身的罗永浩,锤子手机至今融资加起来不足2亿美元,PressOne什么都没做就要2亿美元。另一个币种,云币网数据显示,5月23日量子币上市交易当天最高价格就达到了66.66元,比起3月份众筹的价格2元来说,涨幅达33倍。一天涨幅33倍,碾压所有ICO首日涨幅记录。有多少人玩?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10多万人参与ICO。另有数据称,目前国内已经有200万人在玩ICO。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近期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今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这个数字非常庞大,而国内发达的社交媒体,正在让行业进一步膨胀:微信群、公众号、小密圈……都是投资者的聚集地。疯狂的背后,是众多不专业的散户蜂拥而至。中丽基金战略发展部总经理贺冠华博士在参加一些行业会议时他发现,一些ICO项目开始进入小区进行宣传,而参与投资的是社区中的大妈。在路演现场,对于技术和行业应用一概不懂的大妈只关心什么时候能卖代币,认购能够打几折。能投资吗?90%都是骗局现在,整个ICO市场市值增加了一万亿人民币,超过了1600亿美元,这比很多国家的货币总和还多,要知道,中国的货币也不过才一百多万亿。1、ICO并不等于骗局其实,ICO可分为4类:一是完全的骗局,纯粹利用ICO这种新模式进行诈骗。二是做的企业利用ICO进行圈钱,但商业模式不明朗,技术没有绝对优势,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三是扎扎实实技术,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不过价值在于股权,而不是代币。未来,这些项目经过多年时间发展壮大,将在证券市场上市交易。四是利用底层连技术,发展成为又一个或以太币的数字货币等较为主流的币种,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接受。2、但是90%打着ICO旗号的,都是庞氏骗局!如今,各种各样的虚拟代币正以疯狂的速度在发行。如比特币、以太坊、量子链、小蚁币、未来币,甚至有人还创造了“马勒戈币”、“傻币”。眼下很多ICO,是不明真相的投资者拿着自己辛苦积攒的、有政府强制信用背书的人民币,换来了一串虚拟代码。筹到的人民币被拿去干啥没人知道,嘴上说着要研发新的数字货币,改变人类的未来,分分钟大部分钱都被老板和高管拿去买豪车泡明星了。而投资者唯一能期待的,就是有人比你更加坚信ICO的价值,用更多的人民币换你手里的代码。这些ICO背后的实质是什么?是空对空,讲故事——什么都没有——典型的博傻游戏。3、打着ICO名义进行诈骗的也不在少数。典型的坐庄骗局也正在潜入ICO领域。这种模式常见于邮币卡骗局中的行骗模式,表现为由作为庄家的发行人与发行平台联合行骗,庄家持有自持大量份额,以大量资金运作使得价格暴涨,待ICO完成、进来之后,庄家出售自己持有的份额赚取差价。监管层持续发声,提示风险ICO全球两大中心——中国和美国的证监会都接连发出警告,认为眼下民间的ICO过于狂热,然而ICO缺乏监管,导致信息不透明,交易规则随意更改,存在很大的欺诈和洗钱风险。今年8月10日,新加坡金管局也警示ICO投资风险:新加坡监管局表示,投资于ICO数字令牌的资金,由于ICO交易匿名、易被滥用于非法活动,在短时间内容易筹集大量资金。如果执法部门调查相关非法活动,消费者将受到不利影响。北京市协会也在8月28日晚间发布风险提示,点名ICO五大风险:1)相关线上交易平台,存在非法经营和涉税等风险;2)相关项目发起人和机构,存在洗钱、非法集资和组织传销、涉税等风险;3)相关投资人,存在参与非法集资、传销等风险;4)相关技术、媒体服务/研究机构,存在参与、组织非法集资、传销、等风险;5)相关监管机构已经高度重视并提示ICO的风险。同日,财新网披露:中国有关监管部门也将对ICO采取行动,在监管、法规体系准备好将ICO纳入之前,甚至不排除直接取缔的可能。现在业内已经产生了普遍预期: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日即将落下,一旦监管启动,绝大多数ICO数字货币会比鱼龙混杂的P2P死得更惨。谁是赢家?哪些人能从这一轮ICO和虚拟货币的狂潮中赚钱?1、项目方:股市上,上市公司只要上市了,就是最大的赢家。ICO更是,项目方只要融资成功,就是赢家,它已经拿到钱,也不存在的问题。如果上涨,皆大欢喜,如果下跌,惨的是投资人。2、庄家:股市上有庄家,相信未来虚拟币上也会有。庄家还会发现,这个市场坐庄比股市好多了,因为没有监管,只要实力足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3、探险家:这类人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具有高风险偏好并愿意为之投入金钱。他们往往在早期低位时就进入了,低价囤积比特币,今天的明星往往就是这些人中出来。当然,也会有很多探险家在失败的项目上成了烈士。4、 卖水卖铲子的:美国西部淘金热的时候,发财最多的是这批人。不管你有没有挖到金矿,你要喝水,你要买铲子吧。今天的,卖电的,卖矿机的,卖软件开交易所的都先把钱挣了。已经诞生了一批股评家之类的虚拟币评论家。已经有比特币知名炒家在教人如何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在一个知识付费平台上已经有17.5万人订阅,年收入3482.5万。5、散户接力棒到散户这里的时候,已经是价值链的末端。如果是继续,还能赚点大牛市的平均利润,如果波动大了,那么赔钱概率就比较高。要想玩这个游戏,先想清楚自己属于哪类人,然后用什么策略。如果是一个散户去思考某种,那么纯属想多了。直到……4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一份《》。《公告》给ICO做出了定性,同时宣布了取缔的决定。《公告》明确指出,包括ICO的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公告》显示,近期中国国内通过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进行融资的活动大量涌现,投机炒作盛行,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公告特别提到了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的本质属性,明确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公告》要求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有关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拒不停止的代币发行融资活动以及已完成的代币发行融资项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涉嫌犯罪问题,将移送司法机关。总是套路得人心事实上,很多人一开始就明白是什么套路,只是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不是最后一个而已。财富、喧嚣、混乱、违法、亏光离场……2010年以来,虚拟货币市场始终如是循环。过去几年间,虚拟货币造富了一批人,又坑死了更多的人。要想在大浪淘沙中安全着陆,金融大鳄索罗斯曾指出: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就要认清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识破前退出游戏。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还是明哲保身比较好。毕竟,一切的陷阱都始于贪婪!《过去几年,遇到的赚钱生意,一半是坑蒙拐骗》 精选七币圈疯了。吗?知道比特币疯狂到什么程度吗?如果你关注却没参与,一定后悔错过了人生自由的机会。而有些人,他们不但参与其中,而且正是创造这一切的源头……接下来,你会知道这么疯!“一睁眼,账户里多了两个亿!周围的兄弟们身价都涨了几百万!这种你能想象吗?”刚进入ICO圈两个礼拜的成昆(化名)正被这样的故事包围,三观备受刺激。今年4月份以来,逐步走高,从6000多元一路,飙升至3万元人民币附近,一扫比特币自2014年以来的低迷行情。这一波的主要“推手”是ICO。比特币,这种基于密码学原理生成的数字货币,自2009年诞生以来虽然创造了很多暴富神话,但是终究由于实际应用价值有限,最终沉寂下来。可是ICO的出现,让比特币这样的虚拟货币有了用武之地,因为要参与ICO就得用来支付。时下,ICO正迎来指数级增长。根据Coindesk发布的2016年调查,在2016年通过ICO的方式总共筹集了2.36亿美元,接近风险的一半。而截至2017年5月,在区块链行业通过ICO筹集的资金已经超过了风险投资,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65个,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达26.16亿元,参与人次达10.5万。不过,这个数字似乎显得有些保守了,另据金融科技分析研究机构Autonomous NEXT统计,国内参与ICO的人数达到200万人。新创的ICO平台和项目从四面八方涌来,圈内人都忙得脚不着地。网易科技试图联系一位投资人了解情况。不料,对方直接拒绝,理由是:“我现在没空接受采访啦,现在能懂这个领域的人都在忙着赚钱呢。现在关于这个领域的分享,我只针对有飞机的人讲课了。”不过,大约90%以上的ICO项目都不靠谱。90%的项目不靠谱这是多位投资人在看过项目之后的结论。ICO,全称为Initial Coin Offering,即“首次公开募币”,这有点像证券发行中的IPO(首次公开募股)。不同的是,IPO是企业为了发展而向公众筹集资金,ICO是企业为了发展而向公众筹集虚拟货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绕开现有的一些法律规定,筹集资金更加方便。同时,也让普通人有机会参与早期项目的投资。时下,这些项目集中在专门为ICO项目搭建的平台上。比如币久网、ICO365、ICOAGE等,有些类似于“证券交易所”。类似的平台从今年4月开始激增,目前已有43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原来做虚拟货币交易或者股权众筹的平台。追梦者基金创始人、创新谷创始人朱波之所以认为大多数项目都不靠谱,是因为亲耳听到自己拒绝投资的区块链项目要发起ICO。对方希望朱波能为自己的项目在ICO中站台。由于深知项目风险,朱波拒绝,没想到对方说:“朱总,有你们的背书最好,但是如果没有你们背书,我们通过ICO也能融到钱。这个圈子现在大家都这样,钱很多。”前后接触几个这样的项目,朱波才知道了这个圈子的乱象。有同样感受的,不止朱波一个人。金色财经CEO、火币合创始人杜均从4月份开始就接触了大量的ICO项目,发现好多团队都是几个年轻人,拿个商业计划书,其他啥都没有,商业计划书写得都有问题,就想通过ICO圈钱。现在让杜均烦恼的是,每天都有人来问他是不是投资了某个项目,项目的名称他基本都没听过。“越深入了解,越让我倒吸一口凉气。”朱波在朋友圈感叹,“我相信用不了一年时间ICO这个巨大的泡沫一定会破,因为今天在进行ICO发行的大量公司,绝大部分项目和公司都是被当前主流投资人不看好的项目,而那些不良的ICO发行平台完全不顾项目和公司质量,疯狂收取发行佣金。曾记得几年前的P2P和股权众筹泡沫,让多少个体投资人血本无归。而这波比特币的狂涨和ICO的泛滥,真的让我感受到年的股灾将在ICO和比特币上重演。”股权众筹泡沫的破裂,给朱波的印象特别深。2014年、2015年期间,股权众筹也风靡一时,但是后来大部分都倒闭了。“这是因为这种融资方式有硬伤:首先,不愿意把优秀的项目拿出来众筹,因为希望更多投入获得更高回报;其次,好的项目自己也不愿意众筹,因为不愿意股权太过分散。”朱波向网易科技分析,并补充说,“现在的ICO和当年的像。”区块链迷雾鱼龙混杂的ICO,之所以没有被马上叫停,与区块链这种革命性的技术在发展初期的不确定性紧密相联。点开ICO平台的网站,满眼的发起ICO的项目都是区块链项目。诸如“星云链”、HPB芯链、借贷链等等,这些项目都是希望尝试将于各行各业。按道理讲,这并没有错,区块链确实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一种技术,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中介信用问题。在过去,两个互不认识和信任的人要达成协作是难的,必须要依靠第三方。比如支付行为,在过去任何一种转账,必须要有银行或者支付宝这样的机构存在。但是通过术,人类第一次实现在没有任何中介机构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双方可以互信的转账行为。这是区块链的重大突破。未来,区块链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来解决很多行业的信任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效率。问题在于,区块链项目的优劣分辨难度较大。区块链技术本身比较专业,要在各行业落地的话,也需要对相关行业的深入了解。要对项目的应用前景作出判断,并不容易。网易科技记者由于采访和报道的需要,对区块链有基本的了解,但是点开这些项目的介绍,并不能分辨项目质量的好坏。看过一些区块链目前的应用后,GGV肖鸿达感觉,其实目前有很多应用未必需要区块链。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很多物流行业的人在做区块链,希望来做存货管理,但其实很多传统的安全授权管理的工具就可以解决。,很多时候是有代价的,最后应用能否落地,需要权衡代价与收获。再比如之前有一段时间吵得很凶的,用区块链来防伪,其实区块链完全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朱波认为这些项目当中,大部分有明显的投机和忽悠的色彩。他向网易科技解释其中的逻辑:“区块链技术,是产业数字化的底层技术。它如果得到应用,会对各个产业产生颠覆式的重塑。这样的项目周期长,风险极大。如果要想做成功,需要项目团队具备相当的对技术的把控能力、相当的对相关行业的理解能力、相当的资源整合能力。很难有团队能同时具备这些能力。”他进一步对比:“这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项目都要难上上百倍,要颠覆各个行业谈何容易!一个项目融上几百万、1000万,哪够啊!缺少优秀投资机构的把关,其凶险比之前大热的P2P高了不知多少。”暴富的诱惑如此高的风险,依然有上百万人愿意入局,原因只有一个——暴利。一位资深玩家总结:“ICO的暴利已经超过了贩毒。”谁谁谁又赚了上千万,这是这个圈子里的励志故事。出现在股市里的投机方法,在ICO里一样也没落下。投资一个ICO项目,然后等它升值再卖出去,这是真正的投资逻辑。于是出现了“庄家”。币圈资深玩家老范听说过的“庄家”,原来都是在股市里玩的。而据法治周末报道,目前已经有散户组建QQ群,约定集体投资ICO项目,在具体点位同进同出,坐庄效果明显。“能被操纵的市场,才是好市场。”上述资深玩家总结,“散户一提到庄家操作市场,往往深恶痛绝,但是如果庄家能很容易地操纵市场,才会有人愿意进来坐庄,旧庄赚了跑了,新庄又来,可能就能带来一波波的高潮。”虚拟货币交易,不像股市,会设置涨停、跌停,开关市的时间。“7*24小时交易,无涨跌停限制,通过舆论、技术操纵市场也几乎不会被追究,真是庄家的天堂,所以长期看涨。”该玩家总结。老范认为,这一波会长得这么高,就是因为有很多新“韭菜”。新进的玩家看不清这个圈子的套路,,所以很容易被忽悠。老范是看不上这些玩法的。在他眼里,这和前几年除比特币之外的山寨币一个意思。“挖矿和诈骗,是在这个圈子里获得稳定收益的‘唯二’的法门。”老范告诉网易科技。他自己是从不参与炒币的,做的唯一的事情是“挖矿”。就是买几个显卡插在自家电脑上,每天开着电脑运算,从而获得试水ICO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对ICO持如此负面的评价,因为确实有接受过风险投资的公司愿意尝试ICO。希望将区块链技术用于建立可信任的分布式商业生态的唯链项目启动于2015年。截至目前,唯链已经接受过两轮风险投资,并且已经有酒类、奢侈品、汽车等行业的实际应用落地。早在今年5月,唯链经过评估决定将ICO提上议事日程。7月在各大平台发公告介绍项目详情,8月18日晚上8点开始销售代币,全过程结束仅耗时2分15秒,连同之前的提前锁定,共募集了总市值超过2000万美金的代币。对于发起ICO的原因,唯链CEO陆扬向网易科技解释,主要是看中了ICO的两大优势:第一,提高融资效率;第二,快速募集合作伙伴共同拓展生态的能力。关于提高融资效率,陆扬向网易科技解释:“项目团队所公布的规则,会一字不差地写入,并公示给所有人。简而言之就是投资者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把ETH等代币打入ICO代币发行方公布的智能合约地址。在得到来自智能合约的购买成功的判断后,发行方会把对应数量的新发行的数字代币原路返还到投资者的钱包地址,交易完成。这是在全网记账的,大大降低了投融资双方的信任成本,从而提高融资效率。而传统的融资方式,这一过程耗时要长于ICO。”关于快速募集合作伙伴共同拓展生态的能力,陆扬解释:“我们通过代币销售的方式把未来的潜在的企业、个人等用户聚在了一起,他们不止用我们销售的代币,还可以和我们一起拓展区块链的生态,将我们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具体场景,这样技术落地的速度就会加快,网络效应会增大。这是比融资更大的意义所在。”“从实际效果来看,我们确实通过ICO,接触到更多的潜在合作伙伴,可以使唯链的区块链技术更快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落地。”陆扬补充,“之后,我们还会有更多这方面的消息公布。”不过,对ICO项目的鱼龙混杂,陆扬也不讳言。他认为这是一个市场在发展早期难以避免的情况,项目质量的好坏目前在没有明确监管条例的情况下只能由市场自己来确定。事实上,目前他看到这个圈子也已经出现很多行业专家和资深的自媒体开始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些有关项目评估的指导意见,甚至一些知名的第三方审计公司也有意愿参与其中做一些方面的前期咨询,以后这个生态会日渐形成。同时,陆扬也不认为“炒币”的作用都是负面的,“这就像炒股一样活跃了市场,增加了流动性,即给予投资者足够的利益驱动力,也无形中对项目起到了推广的作用。”监管上路不同以往,在ICO火热三个多月之后,法学界已经开始行动。8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发布了《、交易与融资法律问题研究报告》,多位法学界、金融界和区块链业界人士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该报告认为,虚拟货币发行进行融资及其交易形成的法律关系依然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即使是形式上有些不同,但穿透之后,依然是原有的法律关系。无论是通过互联网还是区块链进行融资,只是融资的渠道的不同,并没有改变法律关系及其风险。更有与会人士认为,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技术与政策应当并行。“基础大法在那儿搁着,法律的基本底线一直非常明确。”这一波疯狂上涨,究竟是技术的颠覆性结果,还是人为的骗局?唯有参与其中的人自行判断。来源:网易科技↓戳这里,下载APP,立即获1688元大礼包《过去几年,遇到的赚钱生意,一半是坑蒙拐骗》 精选八韭菜割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是熟悉的味道,又有一场超级大泡沫恐怕要爆了。中国监管部门对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首次公开售币)出手了。
9月2日,据财新网报道称,原定9月2日召开、由亚洲DACA、内蒙古乌海市政府主办的“2017DACA”本应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召开,但财新记者从接近主办方人士处获悉,该会在召开的前一天即9月1日被突然叫停。
财新网从一位知情人士处得到的消息称,该会议叫停的背后,系监管已经对ICO做出了判断,相关规范文件将于近期发放。
这场会议参会的嘉宾包括乌海市政府相关人士、法律专家、金融机构如普华永道、知名投资者薛蛮子等,以及近30家的创业者。
这些创业者们分别来自火币网、OKCoin、BTCC、太一云、亦来云、区块宝、Achain、保全网、聚币、币多宝、ETChain、行云运动、NEM……报道还称,知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央行相关人士研究了大量的ICO白皮书,得出的结论是:“90%的ICO项目涉嫌非法集资和主观故意诈骗,真正募集资金用作项目投资的ICO,其实连1%都不到。”
有资深的对财新记者指出,大量的ICO项目发起人或相关交易平台的创始人,大多数都是在2015年那一波做区块链项目失败的,“转个身就来ICO了”。
由此,ICO被取缔不是没有可能。取缔ICO有利于精准打击“头羊”,而对于盲目跟风,勇当“韭菜”的“羊群”有一定的豁免。“参与者一定程度上是被裹挟的。”前述人士说。1、先科普一下什么是ICOICO就是数字货币领域里的IPO,是币圈里自创的一个名字。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中文界没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译名,大家都叫ICO。ICO的具体过程是投资者使用比特币(现在也有使用以太坊等其它竞争币)向项目发起人投资,项目发起人承诺发行一种数字货币,并按投资份额回馈给投资者。ICO项目往往没有现行商业公司IPO那样的证监会和会计事务所之类的监管。ICO的发起人往往是依赖于长期混迹在各大论坛或会议建立名誉。投资者纯粹依赖于信任,甚至投资者常常都不知道被投资者叫什么名字,反而只知道他们的网名和论坛ID或者绰号。2、ICO预警潮8月以来,ICO预警如鼓点般密集。8月28日,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向会员单位下发ICO风险提示。同日,美国办公室也向投资者发布了ICO风险预警。8月30日,发布ICO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警惕涉嫌诈骗、非法证券、非法集资等行为。同日,占全国ICO项目融资22.9%的平台ICOINFO宣布暂停一切ICO业务。在监管的频繁“敲钟”下,以ICO为融资模式的项目热度逐渐冷了下来。在此之前,ICO的火爆一度导致以太坊出现交易拥堵。7月20日,Coinbase平台的以太币价格闪崩,跌幅达96%,由315美元跌至13美元。原因正是大量ICO项目集中出现,导致网络拥堵。由于缺乏规则,ICO在国内存在的诸多问题:平台无监管把控、项目无审核机制、发起人无审核标准、投资人无准入门槛等。由此导致的项目失败跑路、以ICO为名的虚假项目诈骗、非法集资甚至引发金融市场的震荡等风险,是监管下手的主要原因。由于ICO项目没有任何监管的环节,项目发起人直接操纵整个流程。众多以ICO为名的集资诈骗资金直接流入项目发起者的口袋,使得这一本来是募资手段的技术,变成了一个博傻游戏。7月25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了《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监测发现,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43家,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此外,ICO融资规模和用户参与程度呈加速上升趋势。ICO融资金额与参与人次时间走势从ICO平台经营主体所在地域看,广东、上海和北京最多,三者合计占比近六成。从ICO支持的融资币种来看,比特币和以太币占比最高,二者合计占比达90%以上。3、ICO所谓的暴富“来搞区块链项目吧,稳稳一个月百分之30收益”虎嗅评论员伯通在一篇《珍爱智商,远离“区块链”》的文章,以自己的小老板朋友遭遇割韭菜为例——当我的小老板朋友被拉去参加“币神训练营”之后,同行的小老板们纷纷表示根本听不懂啥叫ICO,这时导师点拨了一下:“你们就当这是‘’就行了。”小老板们立刻一脸恍然大悟状。所谓“区块链”项目的真实套路就是——项目对外发行“韭菜币”,韭菜们拿比特币(或者人民币)按比率购买韭菜币。韭菜币的特点是,成本为零,总量有限,你买得越晚就越贵,而且越发越少,越来越难买到。项目方暗示:如果“打新”成功,韭菜将可以坐等韭菜币升值,一个字:稳。
总结一下,市面上大多数“数字货币”、“区块链项目”、“ICO众筹”,都是打着“区块链”幌子进行的投机游戏,属于完全的地下消息市,无任何监管保证,风险极高。而网易科技的老师也写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币圈疯了。“一睁眼,账户里多了两个亿!周围的兄弟们身价都涨了几百万!这种你能想象吗?”刚进入ICO圈两个礼拜的成昆(化名)正被这样的故事包围,三观备受刺激。今年4月份以来,格逐步走高,从6000多元一路震荡上行,飙升至3万元人民币附近,一扫比特币自2014年以来的低迷行情。这一波的主要“推手”是ICO。比特币,这种基于密码学原理生成的数字货币,自2009年诞生以来虽然创造了很多暴富神话,但是终究由于实际应用价值有限,最终沉寂下来。可是ICO的出现,让比特币这样的虚拟货币有了用武之地,因为要参与ICO就得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来支付。如此高的风险,依然有上百万人愿意入局,原因只有一个——暴利。一位资深玩家总结:“ICO的暴利已经超过了贩毒。”谁谁谁又赚了上千万,这是这个圈子里的励志故事。出现在股市里的投机方法,在ICO里一样也没落下。投资一个ICO项目,然后等它升值再卖出去,这是真正的投资逻辑。于是出现了“庄家”。币圈资深玩家老范听说过的“庄家”,原来都是在股市里玩的。而据法治周末报道,目前已经有散户组建QQ群,约定集体投资ICO项目,在具体点位同进同出,坐庄效果明显。“能被操纵的市场,才是好市场。”上述资深玩家总结,“散户一提到庄家操作市场,往往深恶痛绝,但是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致富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