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最像魔兽世界的手游单机手游我08年耍的,可以造防御塔,造战车,骑车,步兵等,可以让农兵采石头,木头,

你可能还会喜欢
帝国时代精品游戏
<div class="spf_off1" style="width:%">5.0分
<div class="spf_off1" style="width:%">5.0分
<div class="spf_off1" style="width:%">10分
<div class="spf_off1" style="width:%">5.0分
<div class="spf_off1" style="width:%">8.3分
<div class="spf_off1" style="width:%">8分
<div class="spf_off1" style="width:%">6.7分
<div class="spf_off1" style="width:%">9.1分
<div class="spf_off1" style="width:%">9.2分
<div class="spf_off1" style="width:%">8.6分
<div class="spf_off1" style="width:%">6分
<div class="spf_off1" style="width:%">5.0分
从2008年-2014年 快猴网一直在努力做到最好 Www.KuaiHou.Com
备案编号:粤ICP备号-1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06-03-01 03:07
第三帖已经发了,
本人也许会因为工作忙,有时会拖稿久,但保证会尽量按时交稿.
也希望有能提供想法和建议或资料的给我信&&
未满十八岁者,请在父母指导下与本人聊天!
发表于:06-03-01 11:50
发一本我重复读了好几遍的战争图书,希望有人喜欢……
******************
《抗战狙击手》
******************
------------
写在前面的话
------------
  65年前的这个夜晚,一颗子弹划过华北平原的一个小城,点燃了蔓延八年的血火。
  60年前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我的外祖父被日本兵从天津汉沽的家中抓走。他当时是天津郊外汉沽火车站的铁路职员,而真实的身份是抗日组织的地下联络员。几天前他救护了两名负伤的抗日战士,一个汉奸告发了他。
  几年后望眼欲穿的一家人才得知了外祖父最后的下落:他在被关押的东北某矿山组织了越狱。越狱成功了,他却倒在了返回关内的风雪路上。
  很久以来就想写一部关于抗战的小说,写写那些普通的人们,他们在那血火的八年中流尽了自己所有的鲜血,但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我一直在为之准备,为之思考,但迟迟没有动笔,因为怕自己无法写出那些惨烈而庄严的身影和大地。
  今天晚上,当看了中央台的《实话实说》,我觉得我应该动笔了,就在这个并不寻常的夜晚。
  有一种无法遏制的东西在我胸中涌动,它逼迫我走向键盘,投入这场有进无退的战斗。
  为了那些朴素而伟大的人们,为了那些无名而炽热的鲜血,为了那些不应忘却的纪念。
  请原谅我的莽撞,朋友!
  独孤手
------------
第一章 初战淞沪(1)
------------
  (一)
  日。这是一个平常的黄昏。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等兵萧剑扬坐在营房前的一小块草坪上,仔仔细细地擦拭着他那把中正式步枪。
  萧剑扬的部队驻扎在陕西省南郑县城外。这是一支将在今后八年的硝烟中留下英名的部队――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1师。
  【51师――抗日战争中有代表性的部队,为当时国民革命军的主力部队。首任师长为王耀武。
  该师几乎参加了抗日战争中每一个阶段的每一场意义重大的战役: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大捷、上高大捷、常德保卫战,以及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湘西雪峰山会战。】
  入伍已经有段时间了,但他还是很不习惯这种规矩森严的军营生活。每天除了操练还是操练,连吃饭、睡觉都要统一行动,一天中只有这晚饭后的一点儿时间才是属于自己的。军装穿在身上更是甭提有多别扭了,怎么都觉着不舒服,他真怀念在东北山林中的那身行头――太自在了!
  如果说军营里有什么东西能让他心情愉快,那就属此刻在他手中的中正式步枪了。萧剑扬总不忘爹的话,“枪就是命!有枪才有命!”在东北义勇军那几年,他摸过“单打一”、“汉阳造”、张作霖的“十三年式”、小鬼子的“金钩”步枪……如今又整上了这“中正式”。
  【中正式步枪――又称二四式步枪,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力部队的制式步枪。该枪仿制自德国毛瑟1924式步枪,口径7.92毫米,枪全长1110毫米,枪全重4千克,初速81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
  该枪性能优良,操作简单,结实耐用,火力强大,其杀伤力超过三八式步枪。】
  此刻躺在他手里的中正式步枪,三尺多长,枪型线条流畅。乌黑锃亮的枪管,显得镇定而冷峻。细腻光润的胡桃木枪身,摸上去手感舒适。
  他觉得这枪是他最忠实的兄弟。在心底深处,他把它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萧剑扬在慢慢地擦着步枪,晚霞给枪身抹上一层暗红的光辉,就像陈年未涸的血。这些年他见的血太多了,娘的血,姐的血,爹的血,还有那些弟兄们的血。他默默地擦着,擦着,直到枪身的颜色由暗红转成铁黑――暮色浓了。
  他站起身,向营房走去。他看了看东北方的夜空,那是故乡的方向。
  他并不知道,在那东方的夜空下,今夜将响起枪声。
  (二)
  萧剑扬和他的战友们正式得知“卢沟桥事变”的消息,是在十多天以后的一个早晨。
  在此之前,军营中的气氛已经明显紧张起来:所有官兵一律取消休假;在营中的弟兄除了团长的特批,一律不许外出;每天操练的内容中,针对实战的战术训练科目大幅度增加;实弹射击的次数也多起来了。
  在这种情形下,士兵们的私下议论是免不了的。当初51师进驻陕南汉中,是为了对付朱毛红军。大半年前的“西安事变”时,51师由汉中出子午谷,兵临西安城西,大战一触即发。那阵子可真叫紧张啊。
  后来事变和平解决,大家都松了口气。说心里话,谁想中国人总打中国人啊?
  部队又退回汉中,在南郑、洋县、西乡一带整理、补充、训练。一段时间来,全军上下气氛比较轻松,没想到如今这弦又绷紧起来了,不少老兵开始嘀咕,莫非又要跟红军干上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猜想,是不是北边的日本人又找事了?
  萧剑扬是少数几个不参与这种私下议论的人之一,只管埋头训练――他心里清楚自己为啥吃粮当兵。
  操练科目中,最令他头疼的就是那没完没了的稍息、立正、正步走,还有站军姿。为啥头疼?一是他当年在东北密林中野惯了,二是他认为,打起仗来这些玩意儿屁用都没有。
  所以他就想着法儿地偷懒,班长的眼光扫到他身上,他收腹挺胸腿杆直;只要班长的眼睛一转到别处去,他就松胯塌腰腿打弯――这样省力气。
  对于战术动作训练,他倒是很感兴趣。高姿匍匐、低姿匍匐、利用地形地物、侧面接敌、匍匐和跃进相结合的冲击方式,这一切他掌握得都很快,而且动作完成得干净利索。
  至于实弹射击,他觉得就是一种惬意的享受。打这种静止的靶子,对他而言实在是一件过于轻松的活计。
  这天在靶场上,他像往常一样干脆地把五发子弹送出枪膛,正要随着班长的口令起身,没想到连长一路小跑地赶过来了:“萧剑扬,再打五发!”
  他略微觉得有些诧异,但也没多想,便又往弹仓里压入五发子弹。在这个过程中,他用眼睛的余光一瞟,发现靶场边上站了一小堆人,看样子是一队卫兵围着几名当官儿的。
  在射击之前,他习惯性地把右手凑到嘴边,轻轻地冲右手食指吹了口气,然后把食指平静地搭在冰冷的扳机上。
  这是他在多年狩猎生涯里养成的一个下意识动作。这个动作,让他在射击时感到自如而放松,手指也似乎更有灵气。
  又是平静而轻松地打发走了五颗子弹,连长在一旁没挪窝:“再打五发!”
  等这五发打完,站起身来,萧剑扬发现刚才在靶场边的那些人此刻来到了他的身边。
  刚入伍的时候,有老兵跟萧剑扬讲过,在部队要“见红就立正”。这他倒是一直记着,但就是从来没碰到实践的机会。
  而今天,他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这群人中,为首的长官胸前的符号赫然是一圈红边。在他的领子上,是两块发亮的金板,每块金板上,都有一颗三角形的小金星,在7月的阳光里一闪一闪。
  【“见红就立正”――当时国民革命军军服的左胸上都有一块胸章,官兵们把它称之为“符号”。
  “符号”的内容包括军衔标志、姓名、部队番号、兵种、官衔、职务、佩用年度等等。
  “符号”的大小一般是长9厘米、宽7厘米,周围有一圈宽约0.5厘米的边框。边框的颜色:将官红色、校官黄色、尉官蓝色、士兵白色。
  当时的官兵经常在隔着很远的地方,就能凭“符号”边框的颜色来大致判断对方的衔级,以决定自己是否要先敬礼。
  如果看到红色边框,那么对方肯定是将级军官。赶紧立正吧,伙计!】
------------
第一章 初战淞沪(2)
------------
  (三)
  是师长。
  51师师长王耀武,这位黄埔三期出身的少将,此刻正认真地打量着眼前这名黑瘦黑瘦的二等兵。
  从1926年1月到国民革命军第1师3团4连当少尉排长开始算起,整整11年了,王耀武手下带过的兵数以万计,这还是他头次见到一个新兵蛋子有这样出众的枪法。
  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王耀武对待低层官兵是相当平易的。还是在当何应钦的第1军宪兵营1连连长的时候,他就与普通士兵一锅里吃,一铺上睡,训练中严格但不粗暴,生活上对下属关心。这跟他早年的苦出身有关。
  后来随着官衔越升越高,军务也越来越繁忙,但他还是坚持抽时间到连队上转转。
  今天他又来到靶场巡视新兵的实弹射击,向带队的连长问了问情况。连长报告说,大多数的射击成绩都不太行,但有个年轻人的枪法相当棒。于是,王耀武的注意力落到了这个不起眼的二等兵身上。
  他发现这家伙的卧姿不是那么标准,据枪的动作也不太规范,瞄准的时候更是显得随随便便,但击发却又快又稳。别人刚只打了2发,他5发就都已经放出去了。再看看报靶员的旗语:5个10环!
  王耀武冲连长努努嘴:“去,让他再打两次。”连长一溜烟地跑了过去。
  又是10发打完了,还是那样轻快、自如。再瞅瞅报靶员那边:1组49环,1组50环!
  王耀武决定跟这小子聊聊。
  他上下打量一下这名二等兵――大约十八九岁的年纪,中等个头,身板儿消瘦但却结实。黑瘦黑瘦的面庞上,皮肤粗糙,双颊微微泛红,一副在山野里久经风雪的气色。一双不大的眼睛,总是习惯性地微微眯着。但从眼缝中现出的两道目光,却透着一股干练与机敏。
  “好小子,多大了?”
  “报告师长!十九。”
  “以前摸过枪?”
  “小时侯打过猎,长大了跟爹打过鬼子。”
  “哦?东北过来的?”
  “是!”
  “祖上是……”王耀武知道东北很多人是以前从内地“闯关东”去的。
  “山东莱芜。”
  王耀武感到一丝亲切,他是山东泰安人,莱芜离泰安不过几十里地。也算是老乡啊。
  他仔细看了看二等兵胸前的符号。
  “萧、剑、扬,好!像个军人的名号。你爹妈给起得不赖!”
  “报告师长!俺以前叫萧建阳,建立的建,阳光的阳。入伍的时候俺自己把名字改过来了。”
  “呵呵,有意思。你还识字?”
  “在屯子里念过几年书。”
  这时候报靶员把刚才萧剑扬打过的靶子扛了过来。王耀武瞅了一眼,禁不住点了点头:靶上的弹着点就像一朵轻开的梅花。
  “是块儿好材料!传我命令:二等兵萧剑扬从即日起晋升为上等兵。另外赏五块大洋。”
  王耀武又看了看身边的卫队长:
  “把他调到你那儿去,给我好好地带,回头做我的贴身警卫。”
  【作为一名神枪手,不但要讲究准头,而且要讲究弹着点的分布。一般而言,弹着点的分布越密集越好。如果能像一朵梅花,那说明该射手的射击技术相当出色。】
  正当他转身刚要离去,没想到这位刚提升的上等兵开腔了。
  “报告师长!俺吃粮当兵就是为了打回老家!打鬼子就要往前去,待在后面当卫兵……没劲儿!”
  “嗬!”王耀武转回头,笑了。
  “有种!那就还是在连里干吧。”
  他走上前,抓起萧剑扬的手,使劲地握了握。那只年轻的手显得沉稳而富有弹性。
  “打鬼子?这下有的你打了!”
  (四)
  真的要打了。
  汽笛一声长鸣,军列缓缓驶出宝鸡车站,向东而去。站台上大钟的指针指向10:20。
  这是日的夜晚。
  摇晃的焖罐子车厢里一片沉默,士兵们疲倦地坐在昏暗中。整日的急行军把大伙儿累得够呛。
  8月20日,51师接到了国民政府军委会的急令。全军立即开拔,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宝鸡,然后全体上火车。
  由于保守军事行动机密的原因,连队的士兵们并不清楚自己将奔赴哪条战线。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他们知道这回自己的敌手该是谁。
  萧剑扬身子斜倚在车厢壁上,望着挂在车厢中央的一盏马灯出神。他真希望这列车一直朝东北方向开去,他真想明天就能打回那片浸透了鲜血的黑土地。
  萧剑扬的祖辈,早年由山东去“闯关东”,最后在吉林的蒙江一带落下脚来。那里是长白山的西麓,松花江的上游,山高林密,物产丰富。老萧家世代以打猎、采药为生,传下了一副好眼力和一手好枪法。
  他爹萧子林,更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好猎手。他打飞龙专打头,打紫貂则是“对眼穿”。
------------
第一章 初战淞沪(3)
------------
  .【蒙江――今日吉林省靖宇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白山市北部、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当地群山连绵,林木茂密。1946年2月,为纪念在此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蒙江县易名为靖宇县。】
  【飞龙――东北的一种珍禽,上国宴的。很好吃,但很不好打,打头就更难了。但打头就可以不伤到它身上的肉,这样猎获的飞龙更美味,价值更高。】
  【“对眼穿”――紫貂毛皮珍贵,好猎手会尽量让子弹从紫貂的一个眼睛射进,从另一个眼睛穿出,这样一来,得到的貂皮上就不会留下枪眼。】
  当时的东北,把枪使得好的人称作“某炮”,比如“张炮”、“王炮”。而蒙江当地人则把萧子林尊称为“萧头炮”。后来这个称呼叫得久了,“萧子林”这个本名倒不太提起了。
  由于不堪官府、大户的压榨,在民国十七年的一个秋夜,萧子林带着一帮子弟兄攻破了双山屯大户张进仁的院子。带着夺来的五条“汉阳造”、三条“辽十三年式”,率众进长白山起了绺子,报号“枪林山”。
  一次在打家劫舍的途中,萧子林结识了落魄的镖师常义昆。常义昆是陕西汉中人,在西安的一家老字号镖局挣饭吃。不久前他保着一票镖走关东,没想到失了手。他无颜再回陕西,便流落在关外。
  萧子林见他为人正直,讲义气,又见多识广,便邀他当了自己队伍的“反妥先生”(相当于参谋长)。
  萧子林的队伍不扰民,专砸“响窑”,因此深得百姓的拥戴,四乡里来投奔的人不少。几年下来,这“枪林山”成了长白山两麓叫得响的一股绺子。
  【响窑――指有钱人家的庄院,一般有武装家丁护院。】
  【绺子、胡子――旧时东北地区对于土匪、绿林好汉的称呼。】
  萧剑扬的母亲是个善良、本分的女人,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打小就是个胡子。萧子林也不希望女人、孩子跟自己进山,过爬冰卧雪的日子。两口子一商量,决定由当妈的带着萧剑扬和他的姐姐,隐姓埋名落户到百里外的榆树屯。
  在这里,萧剑扬读了一段时间的私塾,能识文断字了。
  隔一段时间,萧子林会带着自己的护兵悄悄来榆树屯看望母子三人。这时,他从一个胡子头儿又回复到了猎人的本来面目,开开心心地带着儿子进老林里打猎。
  “9.18”之后,有个叫田康南的人找到了萧子林。此人的真实身份是日本关东军少佐,真名叫花田康男,是个中国通,专门负责说降吉林地区的胡子,好让他们为日本占领当局效命。
  听完花田康男的一番说辞,萧子林想了想,然后说:“行啊,跟日本人走,倒是条不错的道儿。可俺这队伍太操蛋了,要衣没衣,要枪没枪。这要让日本人瞅见了,还不得把俺这张脸丢尽了?”
  花田康男大喜,连声道:“这好办!这好办!”
  半个月后,花田康男再次登门,随身带来了一批军衣、30支“三八大盖”、5箱子弹、200枚91式手榴弹,还有一挺歪把子。
  萧子林瞅瞅他带来的那些东西,点点头,随后一挥手,他的两名护兵一下扑上来,把来客绑了个结实。
  花田康男这才明白,自己着了“萧头炮”的道。
  在把这日本人押出去之前,萧子林只说了一句话:
  “没错,老子是胡子,可老子是中国的胡子!”
  (五)
  车厢里人影晃动起来――是连长来巡查了。
  萧剑扬赶紧垂下眼帘,装睡。等连长走了过去,他又悄悄睁开了眼睛。
  思绪随着车厢不停地摇晃,继续蔓延开去。
  萧子林的“枪林山”发展到了300多人枪。成了当地日军讨伐队的心腹之患。
  由于仇家张进仁的出卖,萧剑扬以及母亲、姐姐所居住的榆树屯被日本人包围了。为了避免被捕受辱,母亲自尽而亡。日本人屠了他们的屯子。他和姐姐逃了出来,打算去找父亲。在半路上,姐姐染了伤寒,也死了。
  从此,萧剑扬跟随父亲开始了抗日义勇军的生涯。这年,他刚满十五岁。
  在义勇军的队伍里,萧剑扬练出了一手好枪法,也养成了散漫不羁的性格。
  两年后的一个秋夜,他跟着爹的队伍杀进了龙泉镇。已经当了维持会会长的仇人张进仁,倒在了他手中小马枪的枪口下。
  过了不久,一名个子高高的汉子前来“闯山门”,要求拜见萧子林。此人名叫杨靖宇,他是来劝说萧子林率队伍加入由共产党领导的南满抗日游击队的。
  萧子林佩服杨靖宇的勇气和人品,也赞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然而,他那桀骜不驯的脾气以及喜欢独来独往的性格,使得他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领导和指挥。他婉言拒绝了杨靖宇的劝说。
  第二天送杨靖宇下山的时候,萧子林赠给杨靖宇两把崭新的德国造驳壳枪,并表示,尽管是单干,自己也会抗战到底,决不投降。
  日本讨伐队加强了对萧子林的围剿。由于不愿意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协同作战,萧子林所率队伍的处境越来越艰险。
  1936年冬,“枪林山”的人马被日军以优势兵力包围在三道崴子一带。萧子林受了重伤。他把儿子萧剑扬托付给跟自己拜了把子的常义昆,命令他们突围出去。
  他自己战死在密林中。
  常义昆带着萧剑扬,在东北一带无法落脚,便辗转流落进关内。他决定带萧剑扬回自己的老家。到了汉中之后,常义昆染病而亡。萧剑扬一个人流落街头。
  这时,驻扎在汉中一带的第51师正在招兵。为了找口饭吃,也为了能拿上枪再去打鬼子报仇,萧剑扬便入伍当了兵。
  军列车厢突然剧烈地晃动了一下,打断了萧剑扬的追忆。他蜷起身子,把帽檐拉低。睡意如长白山的林雾一般升腾而起,无声无息地笼罩了他的全身。
  (六)
  经过三昼夜的奔驰,51师的军列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士兵们跳下车来,迅速地在站台上列队集合。几个小时前列车经过苏州,停留了两个小时。设在当地的军需补给站给全师上下换发了新装备。此刻抬眼望去,站台上满是灰色钢盔的人群。
  钢盔的样子很奇怪,萧剑扬从来没见过。听连长讲,这玩意儿还是德国货。
------------
第一章 初战淞沪(4)
------------
  借着车站昏黄的灯光,他瞅了一眼站台上伫立着的水泥站牌。灰色的站牌上,写着两个黑色大字――安亭。
  【灰色的钢盔――抗日战争爆发时,国民革命军的主力部队比如87师、88师、51师配发的都是德国造的M35头盔。
  1935年年内,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钢盔95000顶;1936年5月,国民政府代表团访德期间,订购了钢盔22万顶,同时订购了用于生产德式钢盔的“花样”240000顶。】
  整队完毕之后,部队连夜向东面开拔。
  经过一夜急行军,天亮前队伍到达了一个叫做“嘉定”的镇子。稍作休息,弟兄们接着朝另一个叫做“罗店”的地点前进。
  【罗店――罗店是上海市的一个历史名镇,素有“金罗店”之称。它位于上海宝山区西北部,距市中心28公里。
  在“8.13”淞沪会战中,中日两国的精锐部队在罗店一带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双方反复冲杀,伤亡惨重。罗店因此得到一个形象的称呼――血肉磨坊。】
  终于赶到罗店附近之后,萧剑扬所在的305团被配置在镇子的外围。部队一到指定地域,立即着手开挖战壕。
  萧剑扬弯着腰用力地挖着。这里的天气他非常不适应,空气潮湿,又热又闷,稍微用点儿力气,汗水就像初春开冻的山泉一样,迅速流满了全身。
  土质倒很松软,挖起还算省劲儿。但没挖了几尺,泥土中就有水渗出来。很快,未完工的战壕底部就成了一片稀泥塘。
  腰酸腿胀的时候,他直起身子,活动活动。汗水灌进了眼眶,涩拉拉的。他用袖口抹了把眼睛,然后向四下里眺望了一会儿。
  周围的环境让他感到陌生。绿色的原野是平平荡荡的一大块儿,连一丝起伏都没有。天就像个青釉大瓷碗,严丝合缝地倒扣下来。
  对于打小就长在山里的萧剑扬来说,大山跟林海就是他最亲密的伙伴和依靠。而如今这里甭说是山了,就连土包都没一个。
  他心里感到空落落的。
  从偏东不远的地方,传来了时紧时疏的枪炮声。兄弟部队正在跟鬼子交火。
  “明天大概就要轮到俺们了吧?”
  他看了看架在一旁的中正步枪。三尺多长的枪身在湿热的空气中显得自如而冷静。
  他心底感到踏实了些,便又弯下腰用力挖了起来。
  (七)
  黄昏的时候,师部传来了命令:各营招集一批自愿报名的士兵,组成“奋勇队”,准备对日军发起夜袭。
  师长王耀武使出这一手有两个目的:一是煞煞日本人的气焰,二是在正式交战前摸一下对手的底儿。
  萧剑扬跑到连长那儿,也要报名。连长一看是他,摇摇头,“你个新兵蛋子,又没有实战经验,一边待着去!”
  萧剑扬不服气:“俺可跟俺爹打过鬼子啊!”
  “你们那是在山里转圈圈儿,放冷枪。现在是正规战,不一样!”
  【奋勇队――那个时代所称的“奋勇队”,就是我们常说的“敢死队”。】
  萧剑扬不肯作罢,赖在那儿跟连长蘑菇。连长火了,劈头盖脸地骂了起来。
  “吵吵个甚?”
  不远处传来了一声带着陕西腔的呵斥。暮色中走来了一小队人,走在前面的上校个头很高,步子迈得又大又急。
  是团长张灵甫来前沿巡查。
  听完连长的禀报,张灵甫觉得这后生有点儿意思。
  1926年秋,作为北伐军的一名排长,张灵甫率全排夜袭了孙传芳所部驻守的回马岭。从那时起,干了这么多年拼枪子的营生,他这还是头回听说一个新兵争着要往奋勇队里进。
  不过他还是干脆地挥了挥手:“等你打过几仗再说,现在少废话!”
  萧剑扬默默站在那儿,脸上红彤彤的,不知是不是让晚霞烧的。
  也许是什么触动了张灵甫,他临走时撂下了一句话――
  “几仗下来你小子要是还活着,等到再组织奋勇队,我亲自带你上!”
  奋勇队组好了,一共二十四人。
  营长下令:各连安排部分士兵在战壕里警戒,其余官兵整队集合,给奋勇队的弟兄们壮行。
  天完全黑下来了。全营的队列前,站着二十四条高高低低的身影。营长走上前去,挨个儿跟这些弟兄握手。他的手握得很慢,很用力。
  营长的身旁跟着名卫兵,手里拎着一盏马灯。马灯上蒙着一小块儿黑布,只露一条缝隙――这是为了不让灯光过分明亮,以免暴露目标。
  这半明半暗的灯光,逐一流淌过二十四张普普通通的脸。这些脸显得朴素而平静,好像他们将要去干的不过是一桩日常的农活儿。
  萧剑扬突然觉得,自己的喉头好像有什么东西哽住了。
  “敬礼!”
  营长低低地发出了一声号令。
  在队列中,萧剑扬行了一个他入伍以来最标准的军礼。
  二十四个人“刷”地回了个礼,然后整齐地向右转,很快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天亮了,但他们一个也没有回来。
------------
第一章 初战淞沪(5)
------------
  (八)
  大概是被夜里的突袭打乱了部署,天亮之后日军迟迟没有动静。
  萧剑扬趴在战壕里,一面观察着远处的情况,一面咽着嘴里的饼干。这饼干是上海市区的一些商号送来的慰问品。
  今天早上没有热饭――炊事班在弄早饭的时候,不小心露出了烟,日本人的山炮马上就打过来了。鬼子的炮打得很准,两炮试射之后,第三炮就直接命中了目标。炊事班的大锅和半个班的弟兄就这样完了。
  萧剑扬吃着吃着,突然发现东面偏南的天幕下,蓦地出现了六个小黑点儿。很快,这些小点儿就变大了,空气中传来了低沉的轰鸣声。
  “敌机!注意隐蔽!”连长的嗓子扯起来了。
  萧剑扬没怎么见过这玩意儿,很感兴趣――在东北,日本人可舍不得用轰炸机来对付山里的小股义勇军。
  他一边把身子伏低,一边仰脸盯着这些家伙。飞机眨眼间就到了头顶,机翼下的膏药饼子在晨光里显得血红血红。
  投弹了。萧剑扬一下子觉得自己好像掉到了一面大鼓的鼓面上。“狗日的!”他心里暗骂了一声。
  等敌机飞远之后,他抬起头使劲儿晃了晃。满头满脸的土,耳朵像有两团马蜂炸了窝,嗡嗡乱响。
  他抬眼向远处观瞧,一个新的现象吸引了他的视线:还是在东面偏南的天空下,这会儿出现了一个小圆点儿。他瞧了一会儿,认为那应该不是飞机,因为它就像贴在半空中似的,一动不动。
  还没等萧剑扬搞清楚那小圆点儿是个啥玩意儿,鬼子的炮弹就盖了过来。
  在长白山跟日本人打交道的那些年,萧剑扬对小鬼子的掷弹筒倒是很熟悉。那家伙声音贼尖贼尖的,准头很足,可杀伤力有限。
  今天这阵势可大不相同。炮弹激起的大大小小的烟团,顷刻间将战壕吞没了。别说是头回上战场的萧剑扬,就连那些久经战阵的老兵也没有遇见过这样的场面。连长把头埋得很低,聚精会神地分辨着炮弹的呼啸声。除了迫击炮、山炮的声音之外,他还听出了一种陌生的炮弹声。这种炮弹爆炸后发出的威力,超过了他所知道的所有弹种。
  【掷弹筒――当时侵华日军装备的一种轻型支援火器,相当于一种微型迫击炮。口径50毫米,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
  它携行方便,操作简单,不占编制。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它曾普遍装备日军一线部队。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曾大量仿制这种掷弹筒,给日军造成杀伤。】
  炮击越来越密、越来越准。萧剑扬紧紧地贴在战壕的侧避上。炮弹爆炸时溅起的土块儿,连续不断地砸在头顶的钢盔上。逼人的气浪持续地在耳中汹涌,同时撞击着胸口。他觉着喘不上气来。
  战壕两壁上原本就很松软的湿土,此刻好像是被融化了,纷纷塌落。
  萧剑扬小时侯见过山火:一座叫棒子岭的陡峭山峰,漫山的林子都起了火,熊熊的火光映红了半个夜空。
  而此刻,他好像觉着,那座着火的山峰一下子倒了下来,死死地压在整条战壕上。
  他心里第一次冒出了个可怕的念头:会不会还没等开上一枪,俺这条小命就废了?
  炮击结束的时候,萧剑扬的身子已经被土埋住了大半。旁边一个还活着的弟兄费力地把他拽了出来。
  他靠在塌得差不多了的战壕壁上,没有动弹。他觉得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雪窝子,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四周却悄无声息。身子里像灌进了一缸子掺了冰块儿的烧酒,忽热忽冷。
  不知是谁重重地踢了他一脚,接着又是一脚。他这才缓过神来。
  是连长。
  连长的钢盔不见了,右额头上有血沿着面颊流下来。他挥着手里的驳壳枪,恶狠狠地喝道:
  “快起来!鬼子上来了!”
  (九)
  萧剑扬爬起身来,踉踉跄跄地在战壕的外沿卧好。其实战壕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一条七零八落的半截子土沟。土沟的前后,是一排排颇为规整的弹坑。
  空气中浓烈的硝烟味儿搞得鼻子、嗓子里火辣辣地疼。他眯起眼睛,努力向远处望去。
  约摸半里以外的田野上,出现了日本人的散兵线。粗粗估摸,大概有一百多号人。
  土黄色的散兵线迅速逼近,很快可以看得见三八大盖枪头长长的刺刀。刀尖的闪光在田野中形成了一条时断时续的亮线。
  萧剑扬把枪栓尾部的保险片拨下来,握稳枪身,瞄住了一个粗壮的日本兵。那家伙的枪刺上挑着一面膏药旗。
  汗水从钢盔下面涌了出来。上等兵的手心里也冒出了汗,把核桃木的枪托整得很湿滑。
  萧剑扬突然发现自己的心跳得很快,胸膛里好像有一只口渴的狍子在蹦达。
  他咬咬牙,屏住呼吸,扣下了扳机。
  枪响了。
  可那个又壮又矮的日本兵依旧在向前逼近。
  萧剑扬没有想到,自己参军后第一仗的第一枪,竟然就打飘了。
  “妈个巴子!哪个乱开枪!”不远处传来了连长的怒骂。
  “等我的口令!”
  萧剑扬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在军服上擦了擦手,然后拉动枪栓。一个弹壳灰头土脸地从枪里跳了出来。他把枪栓往前一推,重新上好一发子弹。
  他默默地把右手凑到嘴边,轻轻地冲右手食指吹了口气,然后把食指平静地搭在冰冷的扳机上。
------------
第一章 初战淞沪(6)
------------
  他开始按爹以前教的法子去做:
  把自己想成一棵山上的红松,稳稳当当地扎在黑土之中。身子前的步枪是从红松上伸出去的一根枝干,自如地向远方舒展。没有风,林子里很静。阳光下,远处的山坡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
  连长下令射击的声音,似乎是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的。萧剑扬下意识地扣动了扳机。他只是模糊地感觉到,枪身轻快地向后跳了一下。
  这回,那面膏药旗不见了。
  连里的捷克造轻机枪清脆地响了起来。中正步枪也放起了排枪。
  日本兵倒下了一片,剩下的继续向前猛扑。当他们离连队的战线还有九丈多远的时候,连长一声令下,弟兄们投出了手榴弹。
  【捷克造轻机枪――即著名的zb―26轻机枪,原产于捷克,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要装备的轻机枪。
  该枪口径7.92毫米,全枪长1165毫米,全枪重9.0千克,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为550发/分钟。
  该枪全枪重量较轻,枪管可快速更换,射击精度也相当好,性能优于日本军队装备的歪把子机枪。】
  鬼子的第一次冲锋给打退了。
  连里的伤亡很大。萧剑扬他们班原本有十一名弟兄,现在能继续战斗的只剩六名了。班长的前额骨被弹片掀起一大块儿,露出淡红色的脑膜皮。
  大多数的伤亡弟兄都是倒在了鬼子的炸弹和炮弹下面。
  连长沿着破败的战壕弯腰走来,一边走一边督促大伙儿抓紧时间抢修工事。当看到满身泥土、满脸汗水的上等兵,他站下了。
  “小子,这正规战的滋味儿如何啊?”连长的额头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
  萧剑扬咧了咧干裂的嘴唇,没吭声儿。
  “你打枪的感觉很好,就是别慌。这打炮多听几次就习惯了。”
  连长临走时拍了拍他的肩膀,叮嘱道:
  “以后尽量捡鬼子的指挥官打。”
  (十)
  日本人的炮弹很快又盖了过来。炮击过后,又是一个中队的步兵发起冲锋。
  萧剑扬对炮弹的呼啸有些适应了,枪也打得顺手起来。这回他记着连长的话,仔细观察了一下,在鬼子的散兵线中盯上了一个拿指挥刀的瘦条个。那家伙的身子比别的日本兵挺得高一些,不时将手中的战刀挥向前方。
  “打狼要打头狼”,萧剑扬想起了爹说过的一句话。
  他估摸了一下那个日军指挥官移动的速度,然后将准星瞄住他行进线路上的某一点。当感觉着穿黄呢军服的身影即将到达那一点的时候,萧剑扬利索地开了枪。
  子弹在空中划出一道略带弧度的无形线,旁若无人地从日本军官的左胸扎入。他怔了一下,像是受到了什么惊吓。手中的指挥刀掉落下来,他的身子也随着向前倾斜,重重地扑倒在了这片本不属于他的土地上。
  日本兵的战斗队形痉挛了一下。
  恰好这时,51师的八二迫击炮也发话了。一排炮弹从战壕的上空飞过,除了几发偏了一些,其余的都落在了日本兵的队列中。田野中腾起了团团烟尘,中间夹杂着土黄色的碎布条。
  连长抓住时机跳出战壕。这时他手中已经换上了一支上好刺刀的中正步枪。他将刀尖向前一甩,嘶哑地呼喊起来:
  “弟兄们!冲!”
  【八二迫击炮――当时国民革命军主力部队,普遍装备的是二十年式八二迫击炮。该炮由中国的金陵兵工厂生产,由法国的Brandt八一式迫击炮仿制而来。
  该迫击炮为曲射火炮,弹道弯曲。】
  这个漂亮的反冲锋刚打到一半,田野里突然响起了歪把子机枪的嚎叫。冲在前面的几个弟兄沉重地倒了下去。连长的左肩膀也挂花了。
  其余的战士迅速卧倒。
  “奶奶的!哪个去把鬼子的机枪敲掉?”连长卧在土里,捂着左肩的伤口,大声地问。
  【歪把子机枪――正式名称是“十一年式轻机枪”,由于该枪细长的枪颈向右弯曲,故得名“歪把子”。它是当时侵华日军主要装备的轻机枪。该枪口径6.5毫米,全枪长1100毫米,全枪重10千克,初速756米/秒,表尺射程1600米,理论射速为500发/分钟。
  该枪结构怪诞,供弹系统设计复杂,人机工程性相当差。】
  萧剑扬应了一声,把枪抱到怀里,一个侧滚,滑到旁边的一个弹坑里,然后又迅速地爬进了另一个更大的弹坑。
  刚入伍时的那一通埋头苦练,这会儿看出了意义。
  他在弹坑里慢慢地探出脑袋,仔细地观察了一下。透过被炮弹炸得东倒西歪的稻秆儿,他发现左前方一条田埂上,一挺歪把子正起劲儿地吐着火芯子。机枪的后面,是两个顶着钢盔的小脑袋。
  萧剑扬把枪伸出去,用准星点住了目标。这情形不禁使他想起了一个画面――小时侯到秋后的花生地里,用小围枪打田鼠。
  枪响了。一只日本田鼠耷拉下了脑袋。旁边的另一只抓过机枪,刚想接着射击,萧剑扬又干净利落地让他歇着了。
  卧倒的弟兄们一跃而起,继续向前冲去。
  鬼子的又一次冲锋被打退了。
------------
第一章 初战淞沪(7)
------------
  (十一)
  见两次冲锋没什么进展,日军进一步加强了对这段战线的炮火轰击。又有六架敌机出现在了阵地上空,轮番投弹、扫射。
  萧剑扬趴在残破的战壕里。不远处躺着两名战友的身子,右边一个的脖腔上只留下了半颗脑袋,左边的一个不见了右臂――那只右臂此刻正安静地浸泡在萧剑扬身边的泥水中,手里还攥着一枚木柄手榴弹。
  战壕底部的泥水已由土黑色转为了暗红色,而且变得粘稠起来。浓烈的血腥味在战壕中弥散,再混合上呛人的硝烟味,让人感到呼吸困难。
  敌机飞得很低,从容地进行着各项攻击,似乎它们参加的并不是实战,而是一场例行的演习。
  萧剑扬恨得牙根子直抽,他真想爬起来给这几个长翅膀的来上两枪。可部队在战前下过死命令:严禁对空射击。
  他重重地吐了口气,一个念头在胸口翻滚起来,使他感到非常憋闷:
  俺们的飞机在哪里?!
  还没到中午,连长就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
  他的305团1营2连,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全连原有一百五十六名官兵,现在还有战斗力的仅剩下三十一人。原有的九挺轻机枪,现在能打响的只有一挺。
  这时,作为第二梯队的3连赶上来增援。随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一名传令兵,带来了上峰的命令――所有一线部队,一律不许后退半步,死守阵地。凡有临阵动摇之情形,必以军人连坐法处治。
  连长一把推开给他包扎伤口的医护兵,站了起来:
  “娘的!费不着‘连坐’!老子没想活着离开这儿!”
  连长看了一眼又被炸得不成样子的战壕,用黯哑的嗓音下了一道命令――把咽了气的弟兄们的身子抬到战壕上沿,垒成几段临时的胸墙。
  【胸墙――修筑工事的时候,用泥土或石头筑成的用以保护士兵的防护墙。一般位于战壕、掩体的上沿。】
  活着的士兵们默默地待在一旁,没有一个动手。
  “妈个巴子!磨蹭个啥!”连长急了,眼睛里涨满了红红的血丝。
  “执行命令!鬼子马上又要进攻了!”
  萧剑扬跟几个同伴一块儿喊了起来:
  “连长!俺们宁可叫鬼子打死,也不能用弟兄们的身子……”
  大伙儿的嗓子都哽住了。
  连长没有瞧他们,眼睛直勾勾地注视着远方,喃喃地说了一句:
  “要活!只有活着才能让鬼子死!”
  命令终于得到了执行。坑坑洼洼的战壕上方,出现了几段新的胸墙。黄绿色的墙体上,有一滩滩暗红色的斑块儿,像一张张呐喊着的脸。
  日本人的炮击又开始了。
  萧剑扬蜷着身子,脑袋倚在一段新垒的胸墙上,那是两名弟兄的躯体。他似乎感到,仍然有几丝未凉的体温,从其中的一副躯干上散发出来。
  一股浓烈的异味从胸墙上弥散开来,像新鲜内脏的气味。
  现在他的黄绿色军服上除了土渍就是血迹,有战友的血,也有自己的血――一块弹片划破了他的左臂。
  胳膊上的伤倒不是很重。但不知为什么,他觉得脑袋发木,心里也麻麻的。
  他摸出一发子弹,用尖尖的弹头使劲儿地在手背上扎了几下,然后将它放在手心里,攥得紧紧的。
  突然,萧剑扬听见从头顶传来了一种“嗷……”的声音,同时感到脑袋上方的空气在抖动。他这是第一次上正规战的战场,还没有学会听炮弹飞行的声音来判断弹种和弹着点,因此并不知道,一枚大口径炮弹正向他的身旁砸落。
  但是凭着本能,他也觉察出了,一股死亡的气息正向自己包围过来。
  他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
  (十二)
  萧剑扬觉着身子下面的土地震了一下。
  咦?咋没有炮弹爆炸的声响?也没有气浪扑过来?
  过了一会儿,萧剑扬闭着眼摸了摸身上的胳膊腿儿,还好,哥儿几位都没挪窝。他再把眼皮撑开半条缝,四下里瞅了瞅――没什么异常,只瞅见身旁几尺外一张绷得刷白的脸。那是3连的一名下士。
  再仔细瞧瞧,原来在他俩的身子之间,出现了一个脸盆大的地洞。
  大难不死的悸动,加上抑制不住的好奇心,促使萧剑扬等鬼子的炮击一停就爬了过去,用工兵铲起劲儿地挖起来。洞很深,萧剑扬向旁边的那位下士招了招手――兄弟,帮把手吧!
  两个人从土里刨出了个没响的炮弹头,足有小冬瓜般粗细。黑黢黢的弹体上还有几个汉字――昭和十二年。
  萧剑扬啐了口唾沫,心里骂道,闹了半天,原来碰到个大日本蝗军的瞎鸡巴弹!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的炮弹常出现“哑弹”的情况。比如国民革命军第98师294旅旅部附员龚传文、上海保安总队第2团第2大队重机枪中队队长杨俊,都曾亲身经历过类似的情形。
  昭和十二年,即公元1937年。】
  仗打到下午,增援来的3连也伤亡殆尽了。
------------
第一章 初战淞沪(8)
------------
  这时,传来了糟糕的消息――右翼友邻部队的阵地被日军突破了。
  由于国军阵地布设得像一条线,缺乏纵深配置,因此一旦一点被突破,整个防线都动摇了。
  传令兵又上来了,带了新的命令――前沿各部队收缩后撤,向罗店镇内转进。
  连长斜靠在战壕里没动,吃力地往驳壳枪里压入最后十发子弹。他又一次负了伤,右腿被炮弹炸断了,断口处露出了白色的骨头碴子。
  【驳壳枪――中国又称“盒子炮”“自来得手枪”,其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MilitaryPistol)。德国毛瑟厂在日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
  萧剑扬跟几个弟兄过来要抬连长,他平静地摆了摆头:
  “你们撤吧。我跟他们作个伴儿。”
  他指了指被垒作胸墙的弟兄们的躯体。
  一排长一瘸一拐地走过来,给连长敬了个礼,然后突然扑过去,一把夺下连长手里的驳壳枪。
  “连长,俺们说什么也要把您抬下去!”
  他点了几名弟兄:
  “你们几个负责连长,有你们在就要有连长在!”
  两个连剩下的七十多号人往镇子里撤。当通过一片半人高的棉花地时,突然遭遇了一队从侧翼包抄过来的日本兵。一阵短兵相接之后,队伍被打散了。
  萧剑扬杀出棉花地,在一口小水塘边停住了脚。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浑身的衣服都湿透了。
  前方绿油油的菜地尽头出现了一长溜房屋,黑瓦白墙的屋宇被炮火炸得东倒西歪。
  那里就是罗店镇。
  他抬腿正要往那个方向迈步,可猛地又站住了。
  连长!
  萧剑扬一下子意识到,身负重伤的连长和抬运他的几个弟兄都不见了踪影。
  他赶忙掉回头,猫下腰,又冲进了那片棉花地。
  等萧剑扬找到连长的时候,晚霞已经燃遍了天际。
  连长趴在一块儿被踩倒的棉花地里,脸扭向东面,眼睛半睁着,无神地望向远方,像在想着什么心事儿。
  在他的背部,是三八枪刺刀留下的密密麻麻的刀口。
  他身边不远处,是另外三名弟兄的尸体。棉花地里满是杂乱的日本兵大皮鞋的鞋印。
  萧剑扬慢慢地跪倒在连长身旁。他觉着浑身的血液好像长白山中腊月天的瀑布,一下子冻结在半空中。而眼窝里却干热热的,似乎有什么正燃烧起来。
  连长微微张开的嘴里,满是粘稠的血块儿。他的右手深深地抓入土里,浸满了鲜血的土地中出现了五道由手指抠出来的深沟。
  萧剑扬呆跪了一会儿,用右手轻轻地把连长仍然睁着的眼睛合上,然后仔细地数起连长背部的刀口。
  一个、两个、三个……十一个、十二个……数到后来数不清了,因为好几个刀口血肉模糊地重叠在了一起。
  就算十七处吧!
  萧剑扬接着清点了一下自己身上剩下的子弹。还有四个装满弹的桥夹,再加上枪里没打完的两发,总共是二十二发子弹。
  萧剑扬把连长的身子正过来,抓了两把土,盖在那张已经变得灰白的脸上,然后轻轻地说了句:
  “连长,您慢点儿走,俺去整十七个鬼子给您送终!”
  他站起身来,紧了紧腰间的武装带,然后抬头判断了一下方位。他没打算朝西撤,而是准备向东。
  东边的天幕下,暮色已经浓重起来。他拎着枪朝那个方向走去,那是日本人的后方。
  最后一抹晚霞烙红了他的背影。
  他像一名孤独的猎手,沉默地走向野兽出没的晚林。
  (十三)
  萧剑扬的第一头猎物,其实可以说是用舌头打着的。
  他借着夜色,从两股日军的结合部溜了过去。这几天,中日两军在罗店一带反复争夺,彼此的战线都比较乱。
  萧剑扬尽量拣棉花地走。这江南的棉田让他想起了故乡的青纱帐。只不过棉花秆没有高粱秆那么高,才到人的腰这儿。另外也不像高粱秆那么密。但要藏住一个猫着腰的夜行者,这棉花地是足够了。
  多年深山老林中的狩猎生涯,使得萧剑扬养出了一副矫健利落的好身手。他在黑夜中迅速地潜行,像鱼儿在湖水中游荡。
  路上碰到过几次鬼子的游动哨,萧剑扬都是悄无声息地趴下来,静静地等他们过去。他不想贸然出手。
  又走了两里多地,他站下了。右前方出现了几间房屋的轮廓。他悄悄地摸了过去。
------------
第一章 初战淞沪(9)
------------
  这是三间普通的农舍,有两间已经被炮火炸塌了一部分。正中的一间还比较完整,门闭着,窗户好像用东西遮住了。由门窗的一些缝隙中透出几丝非常微弱的光亮。
  能隐约听到从里面传出忽高忽低的人声。萧剑扬在东北的时候听过日本人说话,此刻他辨别出来了,那屋里传出的是东洋话。
  萧剑扬的鼻子是猎人特有的,贼尖。他闻到了从那里飘来了烧稻草的烟味,里面夹杂着稻米饭的香气。
  这诱人的饭香,一下子唤醒了萧剑扬的饥饿感。整整打了一天,他只是在早上啃过一顿饼干。中午刚咽了两块饼干,鬼子就又攻上来了。后来从下午到晚上都没吃过东西。
  此刻被这夜风中的饭香味儿一勾,他的肠子和胃就像被扎破的车胎,一下子抽成了一堆。
  【当时日军有规定,前沿各部队在夜间不许点篝火,以免暴露自己的方位。因此日本兵在晚上尽量找民舍,关起门来烧火做饭。】
  “操!俺叫你们吃!”萧剑扬决定找找这帮鬼子的晦气。
  他趴在地里,抬高头,仔细地观察了一下房屋的周围。
  爹曾经教过他,在黑夜中的林子里瞧东西,不要用眼珠子正对着看,而要斜着眼睛,用眼珠子边上的部分画着“8”字看,这样可以瞅得更清楚。
  【萧剑扬他爹的“夜视法”是有科学根据的。
  人的视网膜中有两种感光细胞,即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是明视细胞,专门感受强光和颜色刺激,但在暗光下不起作用;杆体细胞是暗视细胞,对弱光很敏感。
  锥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分,而杆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周围部分。】
  萧剑扬按爹教的法子瞅了一圈,发现在门外的黑暗中,有一个矮矮的身影在来回走动。那是鬼子的步哨。
  他打算先敲掉屋外的哨兵,然后等屋里的鬼子听到枪声跑出来时,再瞅冷子干掉一两个。
  他用枪瞄了瞄。由于夜比较黑,那个鬼子哨兵又总是走来走去,再加上自己又饿又累,萧剑扬觉得没有十成的把握一枪命中。
  萧剑扬放下枪,活动了一下脖颈。他要踅摸一个最佳的猎杀时机。
  他爹萧子林总爱把句话挂在嘴边,“好猎手打猎靠‘山里经’,更好的猎手打猎靠脑子清。”
  【“山里经”――指好猎手多年积累的在山林里打猎的经验。】
  萧剑扬寻思了一下,觉得最好能先把屋里头的鬼子诓出来一下。在开门的一刹那,屋里的光线会把门前照亮。这样开起枪来就更有准头了。
  对!就这么办!
  可是,用什么法子能叫屋里的鬼子把门打开呢?
  萧剑扬记起件事儿。以前在东北的时候,日本守备队的家伙每次进屯子,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处逮鸡吃。他们待过的院子,总是满地的鸡毛。
  小鬼子好像对鸡肉有种特殊的嗜好。
  “行啊,俺就给你们整只鸡出来!”
  作为出没山林的猎手,他们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能模仿多种动物的叫声。这样,一来可以在林子中借用动物的声音相互联络,二来可以用声音引诱猎物上钩。
  萧剑扬在这方面也不含糊,他尤其擅长学飞禽的鸣叫声,不论是松鸡、沙鸭,还是茶腹然、三窦鸟,他都学得跟真的似的。就连很难模仿的人参鸟的叫声,他也学得八九不离十。
  至于学学鸡叫,那实在是小菜一碟。
  萧剑扬深吸一口气,捏住嗓子――
  “咯咯咯咯咯咯……”
  夜色中响起了一连串急促的母鸡叫声,好像某位鸡太太遭到了黄鼠狼的骚扰。
  果然,没过多久,那屋子的房门就开了条缝,然后一下打开,从里面蹦出两个乐滋滋的日本兵。他俩光着膀子,脑袋上都扎着根布条。
  屋里的光线流泻出来,勾勒出了门外哨兵的半个轮廓。他顶着钢盔、背着上了刺刀的三八枪,也正在朝有鸡叫的方向张望。由于哨兵的职责所限,他不敢擅离岗位,只好在心里盼望着同伴能赶紧逮回只肥嫩的母鸡。
  他没想到,自己盼来的却是颗7.92毫米的中正式步枪的子弹。
  他身子往后一震,两臂张开,仰面倒了下来。
  那颗子弹冷冷地从他的左胸穿过,给他留下了一颗破碎的心。
  萧剑扬飞快地拉动枪栓,又顶上一发子弹。
  蹦出来准备逮鸡的两名鬼子兵,由于刚从比较明亮的屋内跑出来,眼睛还没有适应屋外的黑暗。突如其来的枪声,让原本兴致勃勃的他俩一愣。
  这一愣让萧剑扬逮住了机会。屋里露出的亮光,把门口两名鬼子兵的身影衬得分外清晰。他迅速地射出第二发子弹。
  这发子弹稳稳地钻入了一名日本兵裸露的前胸。
  那家伙也倒了下来。另外一个赶紧卧倒。
  屋子里面有人“咣”的一声推上了房门,同时传来了杂乱的叫骂声和摸枪声。
------------
第一章 初战淞沪(10)
------------
  屋后的黑暗中,也传来奔跑的脚步声。
  萧剑扬收住枪,伏下身子,不慌不忙地向后移动。
  很快,他的身影就融化在无边的夜色中。
  (十四)
  黎明到来的时候,萧剑扬醒了过来。此时他正躺在一片棉花地里。
  他是被饿醒的。
  昨夜干掉两名日本兵之后,他又摸着黑走了一阵子,后来在这片棉田里躺下了,又饿又乏。
  他支起半个身子。左臂的伤口又疼了一下,他咧了咧嘴。
  嗓子眼儿里好像塞满了烤焦的木头屑子。他打开身边暗绿色的军用水壶,使劲儿晃了晃,可没有一滴水流出来。
  露水打湿了他的军衣,身旁庄稼的叶面上,也结满了一颗颗的露珠。萧剑扬趴过去,贪婪地用舌头舔了起来。
  嗓子好受了一些,饥饿感却更强烈起来了。
  他撑着地面慢慢探起身,向四下里张望了一阵儿。
  晨曦中弥散着一层淡淡的雾气。远方是一大片水稻田。不远处有一条田间土路,四尺多宽,像条粗布带子在绿色的田野中穿行。
  萧剑扬有点儿犯愁,如果是在故乡的山林里,即使不打猎,他也能靠漫山的野果和榛子吃个饱。可对这里的环境和物产,他实在是不熟悉。
  突然间,清晨的空气中传来了一阵“突突突……”的马达声。萧剑扬赶紧伏下身子。
  从那条田间土路上开过来一辆绿色的军用挎斗摩托车,车上插着一小面膏药旗。等开得近了,可以看出,除了开车的一名士兵外,挎斗里还坐着位军官模样的家伙。
  萧剑扬心里一乐:
  “得啦,俺的早饭就在您二位身上着落喽!”
  他利索地打开了步枪的保险。
  摩托车在土路上颠颠簸簸地开着,猛然间一下停住了。土路中央现出了一个大弹坑,这是日本人他们自己的杰作。
  一直盯着这两只猎物的萧剑扬怎肯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他迅速出枪,瞄准,击发。
  驾驶摩托车的那名日本兵正在想怎么通过这个大弹坑,突然觉得好像有一个巨大的车轮迅猛地砸在了自己的身上。他往前一冲,瘫在了摩托车的驾驶手柄上。
  挎斗里那名日本军官的军事素养倒是相当好,他“噌”地一下从挎斗里蹿出来,然后一个侧翻,在萧剑扬第二发子弹飞来前的一刹那滚进了那个弹坑。
  萧剑扬为自己浪费了一颗子弹而恼火。他迅速转移了射击阵位,接着又顶上第三发子弹。
  滚进弹坑里的那名军官,是日军第十一师团二十二旅团的一名联络官,战场经验比较丰富。从枪声判断,他认为这不过是支那军的散兵游勇。但他同时也感觉出,这个支那兵的枪法很不错。于是他掏出腰间的南部十四年式手枪,静静地趴在弹坑里,并不轻易露头。
  【南部十四年式手枪――由日本人南部在东京炮兵工厂设计出。到了1925年,日本陆军为了要大量配发手枪到部队,将简化设计后的南部式手枪定型为大正十四年式。
  本枪为日军在侵华战中装备的主要手枪。它使用的是日本独有8毫米子弹。南部手枪不但样子怪,威力也小,与中国军队广泛使用的自来得手枪(即驳壳枪)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东西。总的来说,南部式手枪不是很成功的手枪。由于这枪的皮套有个圆形的盖子,所以中国民间俗称其为“王八盒子”。】
  萧剑扬瞄了一会儿,发现这名鬼子军官猫在弹坑里连脑袋也不露一下。他估摸了一下距离,心想,这要是再往前摸近些,扔个手榴弹进去就太得劲了!
  他的手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胸前的手榴弹袋,蓝布做的袋子已是空空如也――他的手榴弹早在昨天的战斗中就打光了。
  【当时国民革命军士兵的手榴弹袋是挂在前胸的。一般一左一右,每边各一颗。】
  弹坑里的日本军官趴了一阵子,见外面没有动静,心里也吃不准支那兵到底走了没有。
  正在这时,“嗖!”,有个东西从头上飞了进来,“啪”地一声落在了弹坑底儿。
  日本军官第一个反应就是――手榴弹!!!
  他玩命儿地往弹坑外面跃去。
  刚只探出了半个身子,他就被一颗不期而至的子弹穿透了脖颈,身子沉重地跌回了弹坑里。
  躺在坑底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不知道这名日本军官有没有看清楚,落在自己身边的那颗“手榴弹”,其实不过是个普通的军用水壶。
  (十五)
  萧剑扬跳起来,飞快地跑过去,利落地拾掇起这两头猎物。
  他先摘下开车的鬼子兵身上的军用水壶和挎包。这家伙身背的那把枪好像是“花机关”,以前见别人使过。萧剑扬对它不感兴趣。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射程近、准头差,而且极糟蹋子弹的东西,根本不能算是枪。
  鬼子皮带上别着两个四十八瓣儿手榴弹,萧剑扬顺手把它们摘了下来。
  【“花机关”――德国的柏克门冲锋枪。淞沪会战期间,中日两军都装备了这种枪。
  早在1932年的“1.28”淞沪抗战期间,日军驻上海的海军陆战队中就有它的身影。
  1937年的“8.13”淞沪会战中,日军在上海市区的巷战中也曾使用过它。】
  然后他跳进弹坑,也是先摘下鬼子军官的水壶、挎包。这军官身上还挎着一个牛皮的小包,萧剑扬也把它弄下来了。
  那把南部式手枪,萧剑扬没要。他觉着在战场上这玩意儿就像个玩具。
------------
第一章 初战淞沪(11)
------------
  鬼子军官胯上的那把东洋战刀,萧剑扬倒很想弄回去作个纪念。可在鬼子的后方孤身行动,带着个这玩意儿实在是不方便。萧剑扬只好把它搁下了,觉着一肚子的遗憾。
  “操!俺往后怎么着也要再整一把!”他在心里不甘地说。
  东西收拾得差不多,萧剑扬迅速离开这个小猎场,消失在棉田的深处。
  等跑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萧剑扬歇下来,开始享用自己的战利品。
  他先从鬼子的水壶里喝了两口,让水先在嘴里多转了几圈,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咽下去。当年他跟爹为了打紫貂,每次要在山上转悠好几天,由此养成了节约饮水的习惯。
  他自己那个空空的军用水壶,就留在弹坑里给那位鬼子军官陪葬了。刚才为了增加水壶的分量以便能扔得更远更准,他飞快地往水壶里塞了几把泥土。
  两口水下肚,他接着嚼了小半块儿从鬼子挎包里找出来的压缩饼干。
  当年在林子里打猎时,他爹就反复叮嘱过,越是饿得不行的时候,越不能狼吞虎咽地吃东西,那样会吃出岔子来。
  剩下的几块儿压缩饼干,他仔细地包好收起来。
  从那个开车的日本兵的挎包中,萧剑扬发现了白纸包着的一团东西。打开一看,是一些青黑色的颗粒,好像是用什么果子晒成的干。
  他试着往嘴里塞了一颗。赫!酸得倒牙。不过随后嘴里就冒出了很多唾液,嗓子眼儿也觉得润润的。
  “成!这玩意儿在伏天倒是个好东西。”萧剑扬把纸团包好,小心地收起来。
  【那酸酸的东西是日本人的“梅干”(日语读作umeboshi)。
  梅子于公元八世纪日本的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日语中梅子写成“梅”,读作“ume”,这个发音就是从汉语“乌梅”的发音变化而来的。
  日本人喜欢把梅果腌制成梅干,酿制成梅酒。尤以大阪以南纪州一带的梅子最出名。】
  从鬼子军官的挎包里还翻出了几颗奶糖、两包香烟,烟盒上画着只金黄色的长着翅膀的动物,好像是蝙蝠。
  萧剑扬跟他爹一样,不抽烟。
  他爹说过,要想做好猎手,就最好不要养成抽烟的习惯。山林里的野家伙,鼻子贼尖贼尖的,你身上只要冒出一星半点的烟味儿,它们就能闻出来。这样哪怕你伪装得再好,它们也不会靠近你的伏猎场。
  奶糖萧剑扬咬了半颗,剩下的半颗他用糖纸重新包起来收好。香烟他也收起来了,打算回去给吸烟的弟兄们抽。
  一想到弟兄们,萧剑扬的心沉重起来了。整个连一百五十多名弟兄,如今剩下的不知道还有几个?
  他把收好的烟又掏了出来,撕开包装,把每支烟都揉碎,然后扬起手轻轻地洒开来。金黄的烟丝如碎花般飘散开去,静静地落在这片沉默的土地上。
  他又打开从那名日本军官身上弄来的牛皮小包,其实是一个图囊,里面有一张军用地图。
  萧剑扬还不会识图,看不懂,只看出上面印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圈圈儿,每个圆圈旁边都印有或细或粗的汉字。萧剑扬找到了标着“罗店”字样的圈圈儿,在它旁边画有不少红色、蓝色的箭头。
  整张图印得非常清晰、工整,纸质也很不错。
  从鬼子军官的包里还搜出来几张纸片,上面写着日文,还有一些数字。其中夹杂的一些汉字萧剑扬是认得的,看起来这些好像是什么命令。
  萧剑扬想这些东西对于上峰可能有用,他认真地把地图和文件收好。
  吃了东西喝了水,萧剑扬觉得精神头一振。他把从鬼子身上缴来的饼干、文件之类的东西都塞到自己的干粮挎包里,还有那两个四十八瓣儿手榴弹。不到万一的时候他不打算使它们。
  接着,他琢磨起怎么给自己换身行头。
  长白山上的好猎手,对于伪装是相当讲究的:开春跟春末有不同的伪装,针叶林里跟阔叶林里有不同的伪装,草甸子里跟岩堆子里有不同的伪装,打马鹿跟打熊瞎子有不同的伪装。
  萧剑扬身上也继承了这种优良的素养。
  前两天刚一上阵地,他就觉着,身上齐整的黄绿色军装,在绿油油的田野里,的确不能算是一种最好的伪装。
  可队伍上总讲究个军容,讲究个纪律,发什么就得老老实实地穿什么。
  现如今自个儿一个人单干,那就是天高皇帝远喽。
  钢盔他早在昨个儿天黑的时候就扔了。那玩意儿不但戴着沉,而且那种规则的外型以及表面的光泽,在野地里实在容易暴露目标。蹲在战壕里的时候用它挡挡弹片什么的还成,可如今要是在“打猎”的时候还顶着它,那只会帮倒忙。
  萧剑扬从挂在身子左面的刺刀鞘中拔出刺刀,在附近割了一大堆杂草、茎秆儿、叶蔓什么的。
  他先编了个草圈儿,扣在布质的军帽上。为了效果更逼真,他还特意在草圈儿上插了几朵小野花。
  军帽上青天白日的帽徽,他也摘下来了,放在衣兜里。
  然后他摘下子弹带,解开皮带、绑腿,脱下军衣军裤。
  在军装上的几个不同部位,他用刺刀仔仔细细地划出了一条条的口子,接着再把每两条口子的下端割通。很快,一身军服就成了一套由布条组成的蓑衣。
  他把割来的植物茎、叶,精心地系在布条上,再经过一番修整,一件说得过去的伪装服就成了。
  萧剑扬再把另外一些茎、叶整碎,挤出暗绿色的汁液,再混上泥土,然后把这些灰绿灰绿的糊糊涂在脸上、手上、脖子上。
  最后剩下的一些,他涂在了脚上穿的黑布鞋的鞋面上。
  【利用植物的茎叶做伪装,把植物的汁液涂在身上,这是中国民间猎手的传统做法。
  猎手伪装讲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没有一定之规。】
------------
第一章 初战淞沪(12)
------------
  方型的干粮挎包上,他也绑上了几条绿色的植物蔓条。
  收拾停当,他点查了一下剩下的子弹。原来的二十二发,打了五发,还余下十七发。
  他用刺刀在枪托下方靠近背带的核桃木上,认真地划了四道浅浅的刀痕。
  “还有十三个!”他在心里念叨着。
  为了轻装和便于伪装,他把帆布的子弹带也扔下了。剩下的一些子弹他揣进了衣兜里。
  早已成了摆设的手榴弹袋当然也不要了。
  他穿起刚弄好的一身行头,然后把一条绑腿用刺刀一截为二,分别扎在两个裤脚管上。接着把另一条绑腿缠裹在中正步枪上。
  他又喝了两口水,把两个日军水壶里的水并到一个壶里,把另一个扔了。
  萧剑扬挎好水壶、干粮包,刺刀入鞘,枪拎在手上。
  他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去寻找下一处伏猎场。
  (十六)
  上午的时候,萧剑扬相中了一处不错的伏猎场。
  这是一条不太大的河,自西向东流。两岸各有一条沿河的乡间土路。
  河上架着一座木桥。说是桥,其实只有木板搭成的桥面,三尺多宽,没有桥栏,靠几根木桩子撑在河面上。
  河的右岸,也就是靠萧剑扬的这一侧,在桥头的东边有几座坟头。
  萧剑扬猫在田里,悄悄地爬到靠近土路的地方瞄了一眼。土路上有杂乱的日本兵大皮鞋的鞋印。
  他接着爬到那几座坟头的后面,停下了。观察了一会儿,他觉着这里是个不错的射击位置,视野开阔,而且又便于隐蔽。
  他决定在这里候着猎物出现。
  “三老四少,打扰了!俺要借贵宝地收拾几个鬼子,还望你们多担待,多照应!”
  萧剑扬冲着坟头轻轻念叨了两句。
  他解下缠裹在步枪上的绑腿。在田地里猫腰行进的时候,枪上缠着绑腿是一种不错的伪装。可等到要开打了,还缠着绑腿就会影响瞄准。
  他又整了些植物的汁液,和上泥土,往步枪上抹了抹。
  接着,他又把身上的伪装拾掇了一下。
  太阳升高了,四下里一片闷热。汗水从毛孔里钻出来,沿着皮肤流开去,好像有许多只小虫子在四处乱爬。
  萧剑扬喝了一口水,平心静气地守侯着。
  西面偏南的远方,传来了一阵阵沉闷的声响,像是有什么人在地平线的后面滚动着无比巨大的生铁碾子。
  那是数不清的炮弹在轰响。
  终于,河对岸的土路上出现了一小队人。
  这大概是日军的一个小辎重队。打头的一个日本兵把三八枪扛在肩上,枪头挂着面小膏药旗。队伍中夹杂着一些中国人,看样子是种田的,在日本人的刺刀下挑着担子。
  除了人,这里面还有几头水牛,牛背上驮着木箱。最前面一头牛的背上,还骑着一个鬼子兵。
  萧剑扬一下来了精神,眼睛也瞪圆了。
  队伍越走越近,快要上桥了。
  那个骑在牛背上的鬼子小伙儿好像心情不错,忽然间张嘴哼了起来,唱的可能是日本的什么民谣,调子听起来挺怪。
  莫非他也想起了自己家乡的稻田?
  “抓紧工夫唱吧,小子!”萧剑扬心里嘀咕了一句,拨下了步枪的保险。
  他习惯性地把右手凑到嘴边,轻轻地冲右手食指吹了口气,然后把食指平静地搭在冰冷的扳机上。
  日本人的辎重队开始过桥了。
  等到那头背上驮着个鬼子兵的水牛踏上木板桥面的时候,队伍最前面的日本兵正好走到靠这一边的桥头。
  就在这时,萧剑扬的第一发子弹飞离了枪口。
  子弹干脆地穿进了领头者的钢盔。他的颅骨顿时改变了形状,整个人的身子像被雷击中了一样,一面抽搐着一面向侧后方倒去。肩头三八枪上的膏药旗,随着他的身体一齐跌进了河里。
  牛背上哼民谣的鬼子小伙儿兴致正浓,一下子被突如其来的枪声打碎了好心情。
  他慌忙地想从牛背上下来。可这健硕的中国水牛,相对于他的身材而言实在是偏高大了些。再加上桥面比较狭窄,他这会儿可真是有些“骑牛难下”。
  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容他操练骑牛术了,萧剑扬的第二发子弹轻轻松松地穿透了他的胸腔。
  弹头在身体产生的内爆效应,一瞬间震碎了他的无数个肺泡。他从牛背上栽下来,带着满肺咽不进的气体,一头扎进了桥下的河水中。
  【内爆效应――当高速飞行的弹头射入人体时,体内气体在超压-负压作用下产生内爆效应,使含气组织(如肺泡)发生损伤。肺是冲击波作用的“靶器官”,较之其他脏器损伤机会多,程度重。】
  已经走上桥面的三名中国农夫,这时扔掉肩上的挑子,纷纷往河里跳。一块儿上了桥的两名鬼子兵也在慌乱中掉了下去。
  对岸还没上桥的日本兵赶紧趴在了地上。被抓来的中国人趁机扔了挑担,一哄而散。
------------
第一章 初战淞沪(13)
------------
  萧剑扬迅速转移了射击位置,爬到另一个坟头的后面,利索地上好子弹。
  掉进河里的鬼子兵,其中一个水性看来是不赖。他飞快游到对岸,手脚并用,拼命地往岸上爬。眼看着半个身子已经爬上了河岸,土黄色的军衣湿淋淋的,上面挂满了绿色的浮萍。
  不过,他的逃命之旅也就到此为止了。萧剑扬的第三发子弹追踪而来,像颗钉子似的,一下把他钉在黑绿色的河岸上。
  另一个泡在河水里的鬼子兵,就似乎显得泳技欠精了。他伸着两只胳膊,玩命儿地扑腾。嘴里也灌进了几口河水。
  还是萧剑扬的第四发子弹帮他解脱了水中的烦恼。他安静了下来,慢慢地沉向河底,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心爱的塌塌米。
  “乓勾儿、乓勾儿……”,三八式步枪特有的射击声响成了一片,对岸的鬼子朝这里起劲儿地射击。他们大致判断出了伏击者跟那几座坟头之间的关系,子弹撕裂着空气飞了过来。
  萧剑扬伏低身子,慢慢地向后退去。
  等爬出了一段距离,他停了一会儿,又接着匍匐了回来。
  对岸的鬼子打了一阵子枪,见河那边没什么动静,觉得支那兵大概是跑掉了。其中一名日军的兵长开始向河岸爬去,想看看掉进河里的伙伴情况怎样了。
  他刚支起半个身子,就又被从对岸飞来的一颗子弹击中了。他上半身往起弹了一下,然后重新落回了土地里。
  一丝游魂忙不迭地去追赶那四位先走一步的同胞。
  其他的鬼子赶紧卧好,继续开起枪来。
  又过了许久,河岸边彻底安静下来。
  湿热的空气中,平缓的河水飘着几缕血污,沉默地流向远方。
  (十七)
  萧剑扬在日本兵的开枪送行声中,悄悄撤离了河边。
  他向西运动了一阵子,前面出现了一片竹林。
  此刻恰是正午,太阳当头,阳光像刚从蒸锅里捞出来的热毛巾,噼里啪啦地直落下来,生生地砸在人的头上、脸上、脊梁上。
  萧剑扬决定进竹林子歇一下脚。
  他闪身进了竹林,一下觉得凉快了许多。还没等他的眼睛适应林子里的阴暗,耳边就传来了一阵尖细的惊叫声。
  萧剑扬赶紧伏下身子,打开了手里中正步枪的保险。
  待他定睛一瞧,原来林子里已经有了几位访客。
  这是一位消瘦的中国母亲,身边还有她的四个孩子。最大的一个是个小姑娘,一身红布褂子,看起来也只不过十岁刚出头一些。
  那位母亲的怀里还抱着一个更小的。
  几个人身上穿的都是有补丁的粗布衣裳,满头满身的灰土。母亲和那个女孩子的背上,各有一个大包袱。
  看样子是从附近村子逃难来的农户。
  他们一看到进竹林来的萧剑扬,以为在大白天见着了鬼――
  一身绿毛,脸上青一块儿、黑一块儿,走起路来又轻又快。
  大人和孩子都吓得尖叫不止。
  萧剑扬连忙对他们轻轻地嚷道:
  “老乡,别叫了!俺是国军!”
  几个人听到“鬼”张嘴说起了人话,不怎么叫了,可还是瞪大了眼睛往后躲。
  萧剑扬想到个主意,他赶紧从挎包里摸出那个青天白日的帽徽,然后慢慢地凑过去递给他们看。
  几个人这才平静下来,重又在地上坐好,相互依偎着。
  萧剑扬竖起枪栓尾巴上的保险片,一屁股坐下来。
  人一歇下来,干渴跟饥饿就撵了上来。他打开水壶喝了两口,然后从干粮挎包里掏出放日本人压缩饼干的纸包,拿起一块儿啃了起来。
  刚啃了两口,他就感觉着有某种目光在旁边瞄着自己。他一抬头,看见了几双孩子饥饿的眼睛,正馋巴巴地盯着他手里的压缩饼干。
  萧剑扬赶忙打开那个纸包,把里面的饼干掰成几截碎块儿。除了给自己留下半块儿以外,其余都塞到了孩子们的手上。
  几张小嘴立刻飞快地动了起来。
  萧剑扬连声叮嘱:
  “慢点儿吃,别噎着!”
  他又把早晨从鬼子军官身上弄来的奶糖掏出来,全给了这几个孩子。那一小包酸酸的东西,他塞给了那个最小的男孩子。
  怕孩子们吃得口干,他摘下军用水壶递了过去。那个年纪最大的小女孩忽闪着黑黑的眼睛,没有接。她解下背上的布包袱,站起身来,轻快地向竹林外跑去。
  萧剑扬见那位母亲呆坐在一旁没有动,便拿起半块儿饼干送了过去。
  那妇人还是一动不动,也不接饼干,眼睛木木地看着远处,手里紧紧地抱着那个婴儿。
------------
第一章 初战淞沪(14)
------------
  萧剑扬这才注意到,那孩子耷拉下来的小手僵僵地,不大对劲儿。他探出手一摸,原来孩子早就断气了。
  萧剑扬低低地叹了口气,打算把孩子的尸首从妇人怀里接下来。没想到那位母亲死也不松开手。她的眼睛失神地盯着远处,嘴里嘶哑地反复念叨着什么。
  她说的南方话萧剑扬一句也听不懂。可这世上原本有很多东西,是不用言语也能体会得出的。
  萧剑扬觉得有种酸涩的潮水一下涌进了心里。
  大约是一年前,他从关外辗转流落至关内,一路上看到了无数残破的家庭、流离的母子。每次瞅见这种情景,他就会想起自己的家、自己的娘。今天在这遥远的江南,他的心又一次被深深地刺痛了。
  萧剑扬慢慢从挎包里摸出一个粗布小包,轻轻地打开。里面是四块袁大头。
  一个多月前,师长王耀武奖赏他的五块大洋,他拿出一块孝敬了班上的弟兄去打牙祭,其余的都攒了下来。
  现在,他把这四块银圆全塞进了那位母亲背上的布包袱。
  这时,那个穿红衣裳的小姑娘从竹林外跑进来了。她一头大汗,怀里抱着一捆青白色的茎秆儿。
  她坐下来,把这些拇指粗细的茎秆儿分给自己的弟妹们,母亲的身边也放了一枝。接着她又拿了一根递给萧剑扬,示意他用牙咬开嚼嚼。
  萧剑扬咬下一口,嚼了嚼。一股汁水渗了出来,甜的,味道挺像东北的甜秫秆。
  他赶紧大嚼了几口。
  【这种含有甜汁水的茎秆,叫做“芦粟”,又称作“糖高粱”,为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其茎秆含有丰富的糖分,含糖量可与甘蔗相媲美。
  这种植物在上海郊区比较常见。】
  见大儿伙咬得差不多了,小姑娘又站来向林子外跑去,看样子是想再去找一些来。
  嚼过几根这种茎秆儿,萧剑扬觉得精神头不错。他拔出刺刀,又在枪托下方靠近背带的核桃木上,划出了五道痕迹。
  现在一共是九道刀痕了。还差八道。
  萧剑扬把刺刀插入刀鞘里,想伸直胳膊腿稍躺一会儿。
  正在这时,竹林外面传来了一阵凄厉的呼叫声。
  萧剑扬听出来了,这是女孩子的呼救声。
  他“呼”地站起身来,像只年轻的豹子一样,迅捷地向竹林外蹿去。
  林子外面的野地里,一个穿着红衣裳的纤细身影,正在惊恐地奔跑着。她的身后,三条土黄色的东西成扇形排开,正不紧不慢地逼上来。
  小姑娘跑得跌跌撞撞,怀里青白色的茎秆儿洒落了一路。
  三个日本兵显然认为这个支那小姑娘是逃不脱的猎物。他们像野狼玩弄筋疲力尽的兔子似的,一边小跑着,一边嘴里发出逗弄的吆喝声,完全沉浸在莫名的愉悦中。
  “畜生!”萧剑扬低低地怒骂了一声。
  他迅速跪下右腿,膝盖骨向外偏,右脚的后跟稳稳地支住屁股;左腿打直,左脚掌内旋;脊梁骨略向前,成弓形;左肘撑在左大腿上,左手托稳枪身;右臂自然下垂,枪托靠里抵住肩,枪口瞄向这几头两条腿的牲口。
  此刻正是日头毒的时候,阳光照在步枪用于瞄准的缺口上,缺口的上沿泛起虚光,给瞄准增加了难度。
  对面的几个人都在运动中,中间的一个鬼子跟小姑娘跑得几乎是一条线,而且离很近了。萧剑扬怕误伤到她,于是决定先打跑在右边的日本兵。
  为了保证在这样强的阳光下一枪命中,萧剑扬没打算射他的头部,而是瞅上了他的躯干。
  枪响了。那个鬼子兵一个踉跄,向前一冲,重重地栽倒在地上。肩上挂着的三八大盖儿也一下摔出去老远。
  奔在左面的日本兵,正泡在原始本能的兴奋幻想中,听到枪声不禁一怔。
  等收住脚,看到从竹林里蹿出来个半人半鬼的家伙,他吓了一跳,赶紧想把背在肩上的三八枪顺下来。
  但是已经太晚了,中正式步枪的子弹愤怒地撕开了他的胸脯。
  萧剑扬迅速顶上第三发子弹,将枪口指向中间的鬼子兵。
  可眼前的情形让他一愣。
  刚才萧剑扬的枪打响时,跑在中间的鬼子兵正好向前迈了一大步,双手抓住了那个小姑娘。
  他的三八枪是斜背在身后的。此刻,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他似乎是意识到了,如果等自己从背上摘下步枪,支那人的子弹早就到了。
  这日本兵反应倒是很快,他采取了另一个法子――哈下腰,左手勾住小姑娘的脖子,右手抄住她的腰,把她整个身子提起来,挡在自己的身前。
  这个日本人本来就不高,再加上哈着腰,小姑娘的身子将他前面遮住了。他把头闪在小女孩的脑袋后面,同时双臂还不停地将那个穿红褂子的身体摆来摆去,
  萧剑扬一下傻眼儿了,不知该如何是好。
  他毕竟还嫩,自打摸枪起还是头一遭碰到这种阵势。
  汗水争先恐后地从帽檐下钻了出来,像许多条粗大的蚯蚓,沿着他的额头、面颊、脖子往下淌。
  他把牙根儿咬得紧紧的,心里有一丝慌乱。
  但枪口仍旧不偏不倚地指向前方。
------------
第一章 初战淞沪(15)
------------
  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热气从地面上蒸腾起来,裹住了萧剑扬、日本兵,还有那个小姑娘。
  萧剑扬觉得手里的中正步枪比平时重了许多。
  汗水浸入了他左臂上的伤口,好像有一把蘸了盐水的木锉子在那里来回磨动。
  他的眉稍不禁抽动了几下,可手中的枪身依然端得又稳又平。
  萧剑扬端枪的功夫,是他爹用棒子砸出来的。
  在他长得还没一支围枪高的时候,他爹萧子林就找来半截儿红松木,大致削成杆枪的模样,在前头再绑上一个小沙包,然后这样子让他端着,在院子里一站就是一柱香。
  只要萧剑扬的小胳膊稍微晃一丝,他爹一棒子就砸了下来。没半天的工夫,他的身上就落满了紫青块儿。
  他娘在一旁瞅着心疼,不免抹起泪来。他爹一瞪眼――老娘儿们家!懂个啥?要想养出一手好枪法,除了祖上传下的天分,更要靠汗血来喂!
  小剑扬咬着牙,不吭半声,就这么一天天地端下来。春草秋雁,冬雪夏阳,木头枪换成了真围枪,小沙包长成了大沙袋。
  终于有一天,他爹点了点头。
  这会儿,在透不过气来的对峙中,萧剑扬尽管不知道下一步该怎样办,但他认定了,就是天塌下来,也要把枪口钉死目标。
  那个日本兵也是满头大汗。他提溜着中国小姑娘,慢慢地往后退。
  萧剑扬没挪窝儿,枪口随着鬼子兵身体的移动而略微抬高了几丝。
  这时,一直在鬼子兵怀里挣扎的小女孩,逮着机会在日本人的左前臂上狠狠咬了一口。
  那日本兵倒也硬气,只是呲了呲牙,不但没松手,反而收紧了双臂。
  小姑娘被勒得喘不上气,拼命地向后踢打着双腿。
  她的一只脚恰好蹬在了鬼子兵胯下,而且是那个敏感部位。这下子日本人撑不住了,嘴里倒吸了口气,手一松,小女孩的身子往下出溜了半截,露出了他的脑袋。
  这点儿空间对于萧剑扬来说是足够了。他基本上是凭着感觉射出了那颗等待已久的子弹。
  子弹击碎了日本人的鼻梁骨,蹿进了他的头颅。他身子往后一仰,带着怀里的小姑娘一块儿倒了下去。
  萧剑扬站起身来,一摇一晃地跑过去。由于刚从紧张中挣出来,再加上一直是在毒日头下保持着跪姿,这会儿他觉着脑袋有点儿晕乎。
  他跑到小女孩跟前,想弯下腰把她抱起来。
  突然,他听见旁边不远处传来一阵低沉的声音。
  萧剑扬赶紧把身子转往发出声音的方向,手里又端起了枪。
  声音是从右面不远处发出来的,那里躺着一具土黄色的身子。萧剑扬发现这身子还在轻微地动弹,腰上有一大片血迹。
  那阵低沉的声音是他发出的痛苦的呻吟。
  原来萧剑扬刚才的第一枪,击中了跑在右边的这个日本兵的腰部。这小子倒下了,但还没断气。
  萧剑扬把步枪交到左手上,右手从武装带上拔出刺刀,一步步地走过去。
  他想节省下一颗子弹。
  等再走近两步,萧剑扬看清了那个日本人的脸。
  这同样是一张年轻的脸,黄皮肤、黑眼睛。如果摘下头上那顶缀着黄色五角星的战斗帽,这张脸几乎跟一名普通中国青年的脸没什么分别。
  此刻,这张脸被伤痛扭曲得变了形。
  看着中国人手握刺刀一步步地逼近,那双不大的眼睛里露出一种异样的目光,透着面对死亡的绝望、恐惧,同时还有一种发自本能的哀求。
  萧剑扬突然觉得,自己握刀的右手有点儿沉。
  他站住了,怔了一下,然后慢慢地把刺刀插回刀鞘,转过身往回走。
  “是死是活,瞧你小子自己的造化吧!”他边走边低声嘟囔。
  萧剑扬走回来,抱起吓坏了的小姑娘,飞快地向竹林跑去。由于担心会有其他的鬼子兵听见枪声赶过来,他没来得及在这三个日本兵的身上搜搜。
  至于鬼子身上的三八大盖儿,他没想要。这原因,一是因为三八枪比他自己手里的中正式要长出一截。这在拼刺刀的时候是个优势,但此刻在敌后的野地里摸爬滚打,枪身长就显得累赘了。
  这二是因为,对三八式步枪的杀伤力,萧剑扬也不太看得上眼。
  当年在东北干义勇军的时候,他就见识过。三八枪打在人身上,一穿两个眼儿,前面的眼儿多大,后面的也多大。只要不是打在要害部位,养上半个多月伤就好了――还顶不上给熊瞎子拍一巴掌厉害呢。
  【日本军队装备的三八式步枪,使用的是6.5毫米有坂步枪弹。由于弹头形状、膛线缠度等原因,使得其飞行状态非常稳定,弹道平直,射入人体之后,不容易发生翻转、滚动。子弹射入口和射出口的大小基本一致,都比较小。】
  另外还有一条更重要的原因:
  真正的好枪手,从来不会随便更换手里的家伙。
  进了竹林,萧剑扬连说带比划,催促母女一群人赶快往别处躲,越远越好。
  他自己则朝相反的方向猫腰潜行。
------------
第一章 初战淞沪(16)
------------
  (十八)
  等来到一块儿草木繁茂的野地深处,萧剑扬停住了。他坐了下来,摘掉头顶用于伪装的草圈,接着脱下身上的衣裤。
  经过半天的暴晒,他早晨系在衣服布条上的植物茎叶,现在已经都蔫巴了,头上的草圈也是这样。
  他把它们解下来,拔出刺刀,又重新在身边割了一些,然后仔细地把新割的茎、叶往衣服上系绑。
  一边手里忙活着,他一边回想着刚才发生的一幕。
  他对自己开始有些不满。他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对那个负了重伤的日本兵下不去手。
  也许真是像爹说的那样?
  从前他爹就说过他――你小子,这副眼力跟这手枪法,是咱们老萧家的!可你这心肠,像你娘。
  说实话,萧剑扬也承认,自己并不是属于心肠贼硬贼硬的那一路人。
  当年在林子里打猎的时候,他基本不冲小狍子、小山兔什么的开火。有一回,他爹下的夹子打住了一只皮色油亮的母狐狸。这只狐狸大概是刚当妈不久,有几只小狐狸崽儿一直围着它打转儿,叫得那个凄惨。萧剑扬看着不忍,就背着他爹把那只母狐偷偷放了。
  可话说回来,萧剑扬不是不知道,那些个打着膏药旗的东洋鬼子,别说是狐狸了,就连野狼也没他们凶残。
  自打进长白山跟爹干起义勇军以来,萧剑扬用枪打起鬼子来可是从不眨一下眼。
  但是今天,当他握着刺刀走向那个负了重伤的日本兵的时候,特别是当看到那双充满绝望和哀求的眼睛的时候,萧剑扬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手沉了起来。
  他觉着,用枪从老远的地方向目标开枪,跟在眼皮子底下用刀子捅向对方的胸口,这感觉差着大了。
  而枪击一个全副武装的日本鬼子,跟刀捅一个失去了抵抗力的伤兵,这也完全是两种感受。
  他重重地吐了一口气,觉得心里很烦。
  新的伪装收拾得差不多了,他把缀满茎叶的衣裤穿好,然后抓过身边的步枪,用刺刀习惯性地在枪托底部划起刀痕来。
  靠近背带的枪托,已经有9道刀痕了。他跟在后面又添上1道、2道……
  当要开始划第3道的时候,他的手突然抖了一下,核桃木的枪托上只留下了一道淡淡的痕迹。
  他想起了惨死在鬼子刺刀下的连长。
  “娘的!”他下意识地站起身,右手握刀,左手拎起步枪,往回走去。
  连长当时也是身负重伤啊!那帮畜生硬是用刺刀把他捅死了,而且扎了那么多刀!
  俺也要让那个鬼子伤兵尝尝刺刀的滋味!
  可走了几步,他又站下了。现在返回去太危险了,多半会碰上其他闻声赶过来的鬼子兵。
  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模糊的念头从他心底慢慢地飘浮而起――
  如果人也像畜生那样去干事儿,那人跟畜生还有什么分别呢?
  他沉重地走了回来,一屁股坐下来,默默地用枝叶编起草圈来。
  他把编好的草圈扣到头顶的军帽上,然后收起刺刀。
  “下次开枪要再准点儿,直接一枪就要了狗日的命!省得这么烦了!”他狠狠地向远处骂去,好像那里站着一排鬼子兵似的。
  这时,西面偏南不远的地方,传来了炮声。
  萧剑扬凝神听了听。根据昨天在阵地上获得的经验来判断,这不是炮弹落下的声音。
  既然不是炮弹落地的声音,那多半就是火炮射击的声音喽?
  萧剑扬爬起来,伏下腰,向炮声传来的方向摸去。
  (十九)
  萧剑扬低着身子悄悄地行进了一段。
  炮声越来越清晰了,空气中也能闻到隐隐的硝烟味儿。
  他趴下来,开始匍匐前进。
  爬了一会儿,他发现鼻尖儿前头的草丛中,出现了一条废弃的沟渠。这条沟渠不是很深,里外都长满了荒草,从稍远的地方就不大看得出了。
  沟渠延伸的方向,恰好指向炮声传来的方位。
  萧剑扬爬进了沟渠里,然后顺着它的走向往前匍匐。
  他每爬一阵子,就停一下,轻轻地抬起头,向沟渠外观察一次。
  当看到日本人的第一门火炮的时候,萧剑扬停下来了。他轻轻伏下身子。
  趴在沟渠的底部,他觉得心跳一下子加快了许多。
  他使劲儿地吸了几口气,左手下意识地整了整戴在头上的伪装草圈,然后慢慢地把头探起来。目光越过沟渠的上沿,仔细地观察起来。
  除了离他最近的这门之外,炮兵阵地上还有另外几门火炮。
  一门、两门、三门……萧剑扬默默地数了一下,一共是四门火炮,一门比一门离他远。
  这四门火炮大致呈一条直线排列,这条线与萧剑扬隐身其间的沟渠形成一个夹角。
  所有火炮的炮口一律指向西南方。
------------
第一章 初战淞沪(17)
------------
  由于刚当兵不久,干的又是步兵,萧剑扬对火炮很是外行,分不清什么是山炮,什么是野炮。
  他感兴趣的是开炮的人。他们才是他的狩猎对象。
  萧剑扬瞅见在火炮旁边忙来忙去的鬼子兵,基本都没戴钢盔,顶着战斗小帽。他们脱去了外套,只穿着白布的衬衣。衬衣的袖子都撸到了胳膊肘以上。
  有一个军官模样的家伙,穿得比较齐整。他端着架望远镜,不时地向远处观察。
  尽管是门外汉,但萧剑扬也能瞧出来,这帮鬼子炮兵的动作利索、熟练、协调,显然是训练有素。
  看到这群家伙和他们的炮,萧剑扬眼睛里泛出了红光――他想起了昨天在鬼子的炮火下死伤的弟兄们。
  他把头伏下来,重新趴回到渠底,心里紧张地思忖着,到底打还是不打?
  打,那可是够冒险的。自己一个人,身边只剩下了九发子弹,外加两个从鬼子身上缴来的手榴弹。而对方是呼啦啦的一大堆,除了炮还有枪。
  更要命的是,这附近的地形相当开阔。一旦被日本兵发现了自己的射击位置,那可没任何法子脱身。
  不打,沿着这条沟渠再悄悄地爬回去,光棍儿不吃眼前亏,留得青山有柴烧?
  他觉得心里很乱,手掌里也捏出了汗。
  他再一次轻轻抬起头,向外看去。
  日本人的大炮在不停地轰鸣着。每发一炮,炮身就猛地抖动一下。炮身每抖动一下,萧剑扬的心就剧烈地震颤一下。
  他想起了那些死在鬼子的炮火下,又被垒起来当作胸墙的弟兄们的尸首,他似乎又闻到了从那道胸墙上弥散开来的,如同新鲜内脏般的气味儿。
  他握枪的右手指关节,不觉地绷紧了。
  “操你祖宗十八代!打了!”
  萧剑扬恨恨地拨下了中正步枪的保险片:
  “端不掉你也得咬你一口!”
  (二十)
  心思定下来了,萧剑扬倒不觉得像刚才那么紧张了。
  相反的,一股狩猎前的兴奋劲儿开始蹿上他的后脊梁。
  这感觉有点儿像他第一次跟爹进老林打熊瞎子时的情形。
  那是在冬天,他爹带着他在白莽莽的林子里转悠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了熊瞎子用来猫冬的树洞。
  他爹在正对着树洞的地方架好围枪,让他把住,然后自己抄了根长长的桦木杆子,走到树洞跟前,使劲儿地往里捅……
  【熊在冬天要冬眠,会找一个山洞或树洞躲起来,一觉睡到来年开春。这时候是猎熊取熊胆的好机会。】
  此刻的萧剑扬,就像当年盯着那个藏熊瞎子的树洞一样,认真地观察着日本人炮兵阵地上离他最近的一门炮,还有在这门炮旁边正忙得起劲儿的鬼子兵。
  下午湿热的空气中,不断有蚊子打草丛里飞出来,疯狂地在他裸露的皮肤上叮咬,有的还从他衣服的裂口处钻进去,在他身子上留下大大小小的疙瘩。
  萧剑扬咬牙忍着。
  长白山夏天的老林里,漫野的虻子、小咬可以要人的命。没想到,这江南的草蚊也不是省油的灯。
  观察了一会儿,他发现了一个可以利用的现象:
  鬼子的火炮在每射出一发炮弹的时候,会发出很大的声响。如果趁这个时机开枪,炮声会压盖住步枪的射击声。
  听不到枪声,日本兵就很难判断出他的隐蔽位置。
  萧剑扬慢慢地伸出了步枪。
  他习惯性地把右手凑到嘴边,轻轻地冲右手食指吹了口气,然后把食指平静地搭在冰冷的扳机上。
  心里记着连长教的话,他第一个就瞄住了那个端着望远镜的鬼子军官。
  正要扣动扳机,他突然又停下了。
  萧剑扬心很细,他在开火前一下子意识到一件事儿:
  这个日本军官在炮兵阵地中所站的位置比较显要,如果第一枪就先干掉他,那旁边的鬼子兵立刻就会发觉自己的指挥官被击倒了。
  这样一来,再想射击其他的日本兵就困难了。
  于是,萧剑扬转移了枪口,瞄住了比较靠炮兵阵地边上的一个鬼子兵。这家伙正在拖动一个木板箱,箱子里也许装的是炮弹。
  “咣!”日军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魔兽世界手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