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上存钱靠谱,还是到银行买保险还是存钱理财靠谱?

  在某银行做理财的时候,发现有个可以冻结一定金额送保险的,包括意外和医疗,绝得还比较合算就给自己,老爸老妈,和老公都定了一份,
  宝宝买了重疾加意外的保险,这个就没有定;
  它这个市场价估计得也真高,楼主对比一下这个:30万意外+3万意外医疗+180元/天住院津贴=180元
  以楼主截图中的成人套餐1为例,市场实际价格在40-50元冻结1700元的资金,除去保险费,按正常投资收益率,银行可以好好赚100元。
  哈哈哈银行不赚钱怎么会做这个。30万意外+3万意外医疗+180元/天住院津贴=180元这个是哪里的啊
相关文章推荐FutureCar.com
面向国内投资者,介绍未来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的媒体
手机上的财经电台
优质内容创作共享平台,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公关效率的应用工具
集图文快讯,视频直播,FM和付费频道的移动端产品,永无休止的24小时全球科技金融资讯直播
去银行存钱,却被忽悠买了保险!揭理财内幕陷阱!
【摘要】所以,投资者购买任何产品,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值得信赖的理财顾问,不要嫌流程繁琐,耗时,很多时候,流程的复杂,也意味着对方在充分揭示风险,让你们之间信息对称,更是对你的钱负责任。在签单之前,一定要留意合同说明,了解产品本质,是否如销售人员所说,最好,也能找个明白人看看。即使签单之后发现问题,如果能够及时选择在犹豫期内退保,至少还是可以拿回本金的。
&·&& 07:00
作者: 7分钟理财&&&
前几日,老妈说去银行存定期,回家之后,我发现给她的回单居然是一张保险单。我问她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么?她说人家说啦,这是个跟5年的定期差不多,但是利息比银行给的高,还送保险,万一出事儿了还能赔一笔钱,比存定期划算多了,你看,临走给了两桶油和一大盒鸡蛋呢……老太太沉浸在白捡来的便宜里乐不颠儿的,我可是愁坏了——保险合同上明明写着,如果3年内退保想拿回这笔钱,是要支付手续费的呀!我心想这老太太,怎么签字之前不仔细看看呀?!这要是哪天用钱,不就亏了么?!想是这么想,但又没法跟老人说……人生最大的无奈,莫过于你在金融圈混了10来年,整天忙着帮助别人,却对着最亲近的人被忽悠,而感到无能为力。被销售人员误导签单的情况,其实也不能完全怪老妈——条款那么多,大多数人在签字之前,都不会逐字逐句去看的。任何行业在销售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所谓的“技巧”,金融行业,已经算是合规性要求非常强的行业了,却依旧摆脱不了这类现象的出现。今天,就来跟大家揭露一下,购买理财产品时,客户可能会被蒙蔽的“技巧”,帮大家练出一双慧眼。先聊聊比较常见的,也是跟我妈妈遇到的情况比较类似的,就是将分红险违规推销。有些人可能这时候会说,之前被人销售过,说每年有7%-8%的收益,既能拿到分红,又有保障,所以,小编你是说这分红险有啥问题么?其实,分红险作为保障性资产的一部分进行配置,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无论是买给自己,做养老规划,还是买给下一代,做教育金或者资产传承,都是很好的金融工具。那刚才说的违规推销,是指什么呢?比如刚才说的,每年有7%-8%的收益,这种说法就很不明确,是你已缴纳保费的7%-8%,还是保额的7%-8%,这里面差别可大了呢。比如你年交保费10万,第一年给你10万的8%的话,这看似确实收益不错,但第二年,虽然还会给你10万的8%,但你还得再交10万的保费不是?那这个收益,按你的算法就是4%了。那第三年呢?第五年呢……很多年金产品甚至是要缴费二十年的,你的收益怎么会是每年8%呢?除此之外,一些销售人员在面对客户提出,如果用钱,是否可以随时支取这类问题的时候,会告诉客户“可以的”。客户自然信以为真,以为像去解除定存一样简单,而事实上,资金支取的情况,一种是保单退保,那么,你只能退回现金价值,对于分红险来说,你退保拿回来的钱,绝大部分时候,是要远低于交纳的保费的。另一种资金支取的情况,就是保单贷款,可是保单贷款的本金,也是以现金价值为基数,按比例计算,不仅能贷出来的金额有限,而且还要利息。也就是说,分红险购买之后,资金随时可以支取,这本身也是一种误导。另外,某些销售人员拿给客户做分红测算演示的数据,也经常用高档分红的假设来吸引客户。但你要知道,无论高中低,哪一档分红,只要没有写进合同里,它就都是不确定的,要看保险公司上一年的盈利能力。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想——天哪,这么多坑啊……我还以为几年就能回本,后面的分红就都是干挣的呢!所以你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理解的,跟事实,它不一样啊……金融产品看似简单,但其实专业度要求是非常高的。销售人员和客户的信息经常是不对称的,如果销售人员有意隐瞒一些关键信息,只拿出包装过后的所谓“卖点”给你看,大部分客户就跟你一样,不仅看不出来,还自己“翻译”成更美好的产品,就非常危险了。产品一般期限又很长,等过几年,你发现被忽悠了,都说不清楚到底是自己当年被忽悠了,还是人家当时讲清楚了,只是你自己记错了。所以,投资者购买任何产品,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和值得信赖的顾问,不要嫌流程繁琐,耗时,很多时候,流程的复杂,也意味着对方在充分揭示风险,让你们之间信息对称,更是对你的钱负责任。在签单之前,一定要留意合同说明,了解产品本质,是否如销售人员所说,最好,也能找个明白人看看。即使签单之后发现问题,如果能够及时选择在犹豫期内退保,至少还是可以拿回本金的。今天先教这一招,下次我们再给大家拆解其他的招数。
&&&&&&&&&&&&&&&&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作者的其他文章
京ICP备号-1
京ICP证150581号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乙10号艾维克大厦1404室
联系电话:010-
微信公众号
金评媒微信公众号
或其它登录方式
手机验证码&:
输入新密码&:
再次输入密码&:
或者,您可以
重复密码&:
或其它登录方式人民币存款在银行好还是购买保险理财_百度知道
人民币存款在银行好还是购买保险理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保险公司都是可靠的,都是由保监会管理的,放心购买
如果只是这两者之间选择肯定够买保险理财比储蓄好。
穷人存钱给银行,银行把钱给富人。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银行理财陷阱披上“新衣” 银行买保险靠谱吗?-保险理财-金投保险网-金投网
银行理财陷阱披上“新衣” 银行买保险靠谱吗?
摘要:目前,银行由于其网点密布并深得百姓的信任而成为保险公司销售产品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对于客户,因为其保险知识匮乏及销售人员的强势推销甚至销售误导。
近期,为了吸引客户,部分银行采取微信、社区宣传等各种招数进行营销。事实上,此类招数也是屡见不鲜。然而,投资者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切不可在银行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失去应有的风险掌控能力。理财产品本身就有风险高收益伴随高风险,是市场不变的规律。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金融机构的管理尚有制度不健全和操作疏漏,有少数人混迹到银行网点冒充工作人员兜售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投资者对正规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信任,不择手段引诱投资,有的甚至把投资者引入&私售门&,暴露后卷款出走,投资者血本无归。
当然,这并不是说五花八门的理财&陷阱&就无法识别,只要有心,从其共同点中剖析还是可以防范的:
首先,莫被高收益诱惑。在理财产品高收益&馅饼&前,投资者要多个心眼,至少在购买前,要根据现行储蓄存款利率及通胀率等因素估计出较为合理的收益率,并以此为收益目标。当理财产品以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收益率诱惑时,就当以理智战胜之。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而地下却常有&陷阱&。
其次,不要购买看不懂的理财产品。不了解风险和收益,就盲目投资,盲目岂能不上当?此外,谨防误入&私售门&。可以从银行大堂经理、柜员,理财产品宣传折页、理财产品介绍栏等了解最新理财产品品种,决定购买时,要看清风险提示再签名,特别是理财产品合同书中是否有银行业务章,否则可能是私售产品。
再次,多方验证理财产品的真实性。通常同一家银行的所有网点均会同期销售同一款产品,购买者可向不同网点的理财经理或柜员询问证实。
最后,莫被关系营销忽悠。一些投资者之所以误入&私售门&,就是因为与某领导、客户经理熟悉而放松警觉。现实生活中的理财产品&私售门&大多是冲着亲朋好友来的,有的银行发现后会立即将此员工开除。等投资者去银行讨说法时,私售产品的人已经走了,投资者只有走法律渠道维权。牢记,人熟理不熟,银行的人再熟,也要自己掌控风险。
相关阅读:购买的6个注意点
目前,银行由于其网点密布并深得百姓的信任而成为销售产品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对于客户,因为其知识匮乏及销售人员的强势推销甚至销售误导,本意去银行进行储蓄却迷迷糊糊买了保险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也使得&投诉率高&成为银行保险难以摆脱的顽疾。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监管部门应加强管理,销售部门规范自身行为外,作为消费者,也应了解银行保险的基本知识,避免跌入陷阱。
注意一:理性认识预期收益
目前在市面上推出的、、属人身保险新型产品,其与传统寿险产品不同的是投保人获得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其中投连险回报的不确定性最大,保险公司收取基本费用后,余额按投保人的意愿投资,投保人承担投资收益波动的风险。
和分红保险的回报率有保证的成分,二者共同点是如果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高于最低保证,投保人分享盈余,方可获得更多的回报。
需要注意的是,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用于投资增值的资金不是全部的保费。例如购买1万元万能险产品,若第一年需扣除各种费用约3000元,而收益率达3%,其第一年实际用于投资增值的资金实为=7000元,实际收益只有7000&3%=210元,而非10000&3%=300元。
注意二:宜长期性投资
许多万能险、投连险在投保初期,保险公司投入的成本高,扣除费用的比例也较大,现金价值就低;之后随着成本降低,扣除的费用大幅下降,现金价值累积加快,再加上红利分配,其投资功能才能体现出来,这期间往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因此,投资型宜作为长期性投资,要避免短期内退保。
注意三:仔细阅读保险条款
当确认要购时,应向销售人员索取保险条款并认真阅读。当销售人员或宣传资料的介绍与保险条款的内容有差异时,以保险条款为准。
要求保险公司在销售人身保险新型产品时,向客户出具经中国备案、用非专业语言表述的产品说明书。消费者在购买前,一定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详细了解产品的保险责任、不保障的内容等事项,理解保险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
注意四:了解工作人员资格
根据规定,销售保险的各代理网点,其一级分行应当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并持有中国保监会颁发的《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日以后,销售投资连结类产品、万能产品,以及监管机构指定的其他类产品的银行代理销售人员,必须通过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注意五:充分利用犹豫期
犹豫期多存在于一年期以上的长期性寿险和,是指在投保人、被保险人签收保险单后10日内,万一感到后悔,或是对所购买的保险不尽满意,可以无条件要求退保。
在犹豫期内退保,保险公司应在扣除工本费后退还投保人缴纳的保费。如果超过了犹豫期,投保人就不能拿回已经缴纳的全部保费了,保险公司将在扣除保单生效期间保费、管理费、代理人手续费及其他各项税费后退还保费或退还现金价值。
注意六:重视保险公司回访
各保险公司在银行代理销售销售后,一般要对客户进行回访,并作好相应记录。回访内容一般包括是否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和保单利益测算书、是否正确理解保险责任、是否正确理解自身承担的风险、是否了解犹豫期内自己的权利、是否知道退保扣费情况等。
消费者应实事求是回答,切不可含糊其词,对不明白的事项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或直接向保险公司客户服务人员询问,若发现被销售人员误导、对保险产品不满意等,都可以在犹豫期内无条件退保。
【免责声明】金投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中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处理。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累计销售:
累计销售:
累计销售:
累计销售:
这年头,P2P会卷钱跑路,银行被允许破产,炒...
目前,税延性养老险方案已经基本成型,预计...
01新农合跟城镇医保合并后待遇提高了!新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商银行存钱靠谱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