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耳机音质最好的头戴式耳机 si

查看: 288316|回复: 274
耳机入门--写给耳机初级发烧友(新手常见的七大误区)
说明:本文发表于《HIFI耳机指南》一书,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本文主要总结了多年来一些新手常见的错误
&&初次玩耳机的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音箱系统妥协到耳机系统的发烧友,这类发烧友往往是出于家庭环境、便携需要等方面考虑“被迫”配置耳机/便携音频系统。这类发烧友在音箱系统上已经有一定的发烧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积累,对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声音有比较明确的概念和目标。这类发烧友相对来说走得弯路会少点。
&&第二类是完全对HIFI音频没有概念,仅仅是想升级得到更好的声音,从“给手机配个好点的耳塞”或者“给电脑配个好点的耳机”等简单愿望出发,由此逐步进入HIFI发烧的新天地。这类人群是真正从零起步的初期发烧友,他们会遇到很多以前完全难以想象的问题,也是最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以及恶意炒作的枪文误导的人群。
&&这篇文章重点是针对第二类:“纯正的”初级发烧友。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让新人少走一些弯路。
&&一、不可忽略的基础知识学习
&&作为刚刚接触HIFI耳机的初级发烧友,第一件该做的事情是搜索一下有关耳机和音频发烧的基础知识,包括:
&&1、耳机、耳塞不同的结构、驱动方式等,比如动圈、动铁、静电、平板等不同耳机单元的特点;
&&2、耳机放大器(功放)的原理,不同电路方式的优缺点,比如甲类、乙类、平衡放大、电子管、晶体管等等;
&&3、音源的不同种类和对音质影响的相关参数等,比如传统CD播放器、SACD播放器、纯数字播放器、USB解码器、模拟与数字音源的差异,高码率的不同格式等等。
&&4、音频产品技术指标的含义和测试条件等。
详细参考: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的好处不仅仅是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器材,更重要的是不会被一些商家的宣传噱头和概念性炒作所忽悠。
二、新手常见的七大错误观念。这其中既有技术性的,也有主观上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HIFI而出现的一些概念性错误:
1、以价论声、用简单的“好”“不好”概括音频器材
&&音频产品最要不得的就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因为不同音频产品并非千人一面,而是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而每个人对音乐风格上的喜好也是千差万别。如果没有找对自己喜欢的风格,那么再顶级的产品也是白白浪费金钱。
所以在选择音响产品的时候第一个要了解的就是产品的基本风格特点,某些人喜欢用简单的“好”“不好”,“同价位无敌”之类的断语去描述器材,而没有对器材的具体特性做描述,这是最具误导性的。对于这类“评价”发烧友们可以直接忽略。
&&对声音的评价是基于主观感受,要想完全统一到一个数字化的绝对标准是不可能的,但是HIFI器材对声音的还原还是有一个大致划分标准,特别是通过不同器材的直接对比,就很容易认知一个器材的基本特性:比如声音还原的冷、暖、柔和、刚猛等风格特点,对细节的还原、低频的控制力、声场/定位的表现等基本素质。所以一个有参考价值的评测应当包括这些详细的对比内容。
&&作为一个发烧新手有些事情是不能偷懒的,不仅仅是需要多听积累经验,更要注意分辨别人对器材的评价,哪些是有参考价值的,哪些是可以直接忽略的。在现实中,新手喜欢直接看结论不看具体对比细节的更多,看到所谓“秒杀”“无敌”“一步到位”“神器”“强烈推荐”“根本不用考虑”等等煽动性文字立即心动+行动,这类文字恰恰是一些恶意炒作的人最喜欢灌输给大众的。这样走弯路的真不能怨别人。
2、声音响=推力大
&&常见某人描述:“音量旋钮只要到某位置声音就很响,结论是:这个器材推力很大”。这属于对于音频器材技术性的误解。一个放大器把耳机声音推得很响并不代表其推力大,因为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不失真。所以在音频放大设备里输出功率这个参数必须包含3个方面的细节:输出功率(W)、负载(欧)、失真(THD),通常默认失真数据是在1%,这样的数值对于实际听感而言已经算是明显失真。失真数据是可以通过专业测试仪器直接测定,所以对于器材的推力大小看看可靠的测试数据即可。
&&举个典型例子,SONY的D100录音笔在刚推出的时候被不少人称为“推力强大”甚至有人声称超过推力超过200毫瓦的国产便携播放器。为何有这种误解,就是因为D100只要转动很小刻度的电位器就能得到很大音量,而实际测试音量旋钮在转到一半(刻度5左右)的时候就已达到极限失真1%,此时输出功率仅仅为17.3毫瓦/32欧,这个值其实和其说明书上的25毫瓦/16欧换算下来差距不大,而相对mini audio 的DX100播放器378毫瓦/32欧,差了20多倍。
&&另外一种形式的虚假大推力是某些器材通过软件提升推力,这种也属于大幅度增加失真的方式,通常只有在非HIFI类大众音频产品里才会采用。
&&从实际听感对比来说,声音响不等于推好也是可以直接验证的,比如D100驱动HD650耳机的表现就很糟糕,不仅是缺乏动态,中高频失真也比较明显,属于典型的没推好。
3、低音猛=声场大
&&有人把低频控制力较差、量感夸张,所营造出来的空间感(类似残响、堂音的效果)与声场定位混为一谈,其实这完全是两个无关的概念:
&&A.声场定位与器材特性相关的主要是两个参数:
a、通道分离度:指标越高声场越宽,越能还原出乐队应有的阵势。
b、高频解析和细节还原:这两个指标越高乐器定位感越强,人耳对低频的方位感不敏感,所以会有那些2.1音箱出来。
&&B.空间感、厅堂感涉及的却是中低频的问题,主要是低频部分。低频控制不好容易形成一些类似残响的效果:一个信号结束还带着余音的尾巴,显得有些拖拉,同时会添加一些虚假的空间感/厅堂感。
&&有些人会说:能营造出厅堂感效果不是很好吗?但是实际上录音的时候,只要是现场录音(大多数古典乐),已经把当时音乐厅里的残响堂音之类的同步录下来了,而音响器材只要做到直接还原就能体现出现场的真实空间感。低频控制力不好实际是一种失真,夸大了空间的感觉。
4、对音乐性和解析力的误解
最常见的误区是把刺耳=高解析,音乐性=糊
这牵涉到主观的听感,没有绝对化的标准,而参照高端的音频器材也可以做一个相对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远离干、硬、刺的数码味。
什么是真正的优秀的解析力?简单的概括起来,好的解析力=丰富的细节+不刺耳,长时间聆听而不会烦躁。不少人听惯了数码味重的ipod等产品习惯把刺激生硬的高频当作高解析力,其实这是地道的失真。
什么是优秀的音乐性?既不是涂抹细节的掩盖细节的软、蒙,也不是生硬刺激的假“细节”。中频是人耳最敏感的频段,人声则是鉴别器材音乐性最好的方式,好的音乐性应该是亲切自然、细节丰富,人声与器乐拉开明显距离。不少中低端器材因为技术成本等限制无法达到真正的高保真,所以采取刻意抹掉一些细节使声音听着更柔和的方式,这种方式减少了冷硬的数码味,还是比较讨好大众的,但这种调音方式和真正的高保真还有明显差距,最主要是人声还原欠缺了情感和亲切感。
5、神话DSD格式
&&但是近年来一些新产品把支持DSD作为卖点大力宣传,使得一些新手误解为只有支持DSD的才是“好”器材。实际上DSD只是高码率音频文件的一种,并不是新近才出现,录音室母带用的最多的格式反而是PCM 24BIT/96K,DSD格式原始录音后如果需要后期制作也需要转成PCM高码率格式。因此选择高码率文件重点不是它现在用什么格式而是它原始录音是什么格式,理论上不同格式之间转换是会带来音质损失。多一种格式支持是个好事,但把支持一种音频格式说成播放器好坏的决定性因素那就完全是误导。
6、对音频器材技术指标的各种误解
常见的误解有:技术指标决定一切论、技术指标完全无用论、把声卡RMAA测试的数据以及不规范的测试数据当“客观数据”。
&&对待测试数据要注意两点:
A、首先要注意测试用的仪器和测试方式、负载情况等测试条件。
& &常有人把某些非专业网站用电脑声卡+RMAA测试的数据当回事,这其实是很不靠谱的,特别是测试随身听,某些网站就是直接把随身听开到最大音量,不加任何负载用RMAA测试,不同随身听输出功率都不一样,声卡对较小的输入功率反应不灵敏,RMAA如果输入功率小或者过大都会得到一些稀奇古怪的数据。 对于台式音频系统用RMAA测试数据与专业测试仪就比较接近,可以在同一条件下测试相对数据做对比,但也不能拿来做绝对数值参考。声卡+RMAA很容易受电脑等外部干扰,测试得到的数据也容易出现各种偏差。
&&另外也看到过一些用专业测试仪测随身听的数据,居然也是一样把音量开到最大一起测THD然后拿来比较,根本没考虑到不同播放器最佳失真数据时对应的输出功率(起码要统一设置一个输出功率测试失真,这样才公平)。还有不加负载直接测出一堆所谓数据,毫无意义。对于随身听而言,加不加负载得到的数据差别惊人。所以说不科学的测试数据一样可以忽悠人。
B、音频产品通过专业测试仪器测得的各项参数是能反应一部分器材声音特性的,但是不能完全代替听感。类似冷暖、厚薄、韵味等等风格特性不是数据能体现出来的。所以最具参考价值的评测应当是包含了有效的测试数据以及全面的听感对比。
7、盲目崇拜国外大品牌
&&品牌效应在任何产品里都有,而在音频领域其实品牌是最应该忽略的因素之一。曾有国外音频大厂拿着中国品牌OPPO的蓝光机以及某日产廉价DVD改个商标、外观就多卖几倍价格的。如此明目张胆的忽悠,还一样有人买。国内的一些老牌音频企业比如山灵等目前的主要业务就是OEM,本人就曾在山灵的生产线上看到大量国外品牌产品,包括一些知名高端品牌。其中一些是完全由山灵开发设计,直接打上国外商标,由外商把价格加个零开卖。国内音频企业其实不乏优秀的音频设计师和优秀的音频产品,很多产品在国外广受好评(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OEM业务),而在国内反而难以得到公正的评价,逼的这些国内厂家成为幕后的OEM商,而国外某些品牌赚取了大额利润,再投入巨资做广告、宣传继续“神话”其品牌形象,形成一个怪圈。
&&作为一个HIFI入门发烧友,如果抛开品牌、盲目崇洋等因素,平等看待国内外产品,耳听为实,那就可以少花很多冤枉钱。
三、新手需要学会另外一个技能:如何试听对比器材
&&看了这个标题,有人肯定会说:自己去对比试听器材也需要学习?直接用耳朵听不就行了?听音是主观的,会牵涉到众多外在因素,包括容易被忽略的电源处理等前端因素、心情平缓和紧张对音乐的不同心理感受等等。在不同的试听场合,用不同的对比方式,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论。
&&很多人对比器材喜欢用瞬间切换对比方式,这种方式对一些差异较大的器材来说是有效的。但这种方式对一些差别较小的器材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 最好的对比音频器材的方式是:在安静的环境下,用自己熟悉的音乐先在一个器材上试听一段时间,直到完全熟悉、沉浸到这个器材带来的音乐感觉之后,再切换到需要对比的器材上,这样两个器材之间的差别就容易凸显出来。这个原理其实与视觉识别一样:外人看双胞胎完全无法分辨,而熟悉的人就很容易区别。
&&所以,对于很多试听聚会上的试听,在不熟悉的音乐、不熟悉的器材之下,匆忙紧张的短时间聆听,是很难得到正确结论。最多是听个大概。包括一些盲听对比,如果方式不正确(没有足够的熟悉时间和反复对比),加上紧张心理,会导致平时很容易分辨的差别变得难以分辨。
&&了解了这点,其实对于网络上某些匆忙试听(一耳朵对比)得出的结论也就可以知道其参考价值不大了。
-------------------------------------
&&结语:这篇文章总结了多年来常见的初级发烧友容易犯的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了了解这些常识也不能忽略去耳听为实,多听听不同风格、档次的器材,理论和实践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量力而行,享受HIFI带来的乐趣。
(59 KB, 下载次数: 6217)
10:45 上传
[s:5] 今天我要化身沙发狂魔,抢先来看看再说
我还在等阿发哥的那篇帖子
对于刚接触耳机的朋友有良好的帮助。
有收藏此书,书中不少值得学习的文章。
帮顶老大好文。
Re:耳机入门--写给耳机初级发烧友(本文发表于《HIFI耳机指南》))
新人入耳机主听流行的话HD600 650 和HE500 这三个那个好些啊 看价格好些差不多
首页留名,慢慢细看。
先留名学习下
刚入,烧学习下
特别提示:
脑放全开者请勿浏览本文,以免受到刺激:
进来学习一下 [s:5]
初烧穷吊丝读了又读。最后的器材对比方式表示超级赞同
不错,但关于SACD部分是不太准确的,SACD必须是用DSD技术录音,后期制作的余地很小。一些非DSD录音转制SACD时采用的只能是用高级专业设备重放母带再用DSD格式录音制作。所以受母带水平限制可以转成SACD的很少(有些母带已经受损无法重放了),特别是流行类,有些即使转成SACD也没有什么提升。
引用第0楼af-11-19 10:45发表的 耳机入门--写给耳机初级发烧友(新手常见的七大误区) :
说明:本文发表于《HIFI耳机指南》一书,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本文主要总结了多年来一些新手常见的错误
.......支持
声音响=推力大 [s:11] 嗯嗯不能同意再多了,所以我只喜欢买娇小玲珑的播放器 [s:53] [s:52]
占个楼,好东西!每次看看都有收货!
[quote]引用第15楼佳人王于 12:34发表的 :
声音响=推力大 [s:11]
[quote]引用第15楼佳人王于 12:34发表的 :
声音响=推力大 [s:11]
不错,这种科普很重要
Powered by唯依 — 浅谈入门玄学HIFI 篇二:VSONIC 威索尼可 VSD2、2Si、5S横向对比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唯依 — 浅谈入门玄学HIFI 篇二:VSONIC 威索尼可 VSD2、2Si、5S横向对比
520到了,一翻开朋友圈满满的狗粮啊,这让我情何以堪。没办法,望着朋友圈,转念一想,不如趁着这个机会给广大值友撒一波狗粮!!!嘿嘿,我总觉得发出来会有人打死我。================================================================================================================================================================================下面进入正题前几天写了VSD2Si的使用评测,心里默默的想把身边的VSD系列塞子都集合起来,写一个横向对比,今天,这个520的晚上,我,默默地敲打着,给大家带来威克家100元、200元、400元档的横向对比。最详细的外观对比从左到右依次是VSD5S、VSD2、VSD2Si从左到右依次是VSD5S、VSD2、VSD2Si从左到右依次是VSD5S、VSD2、VSD2Si重要的话说三次,后面都会按照这个顺序。。。VSD5S和VSD2都是红蓝塞,VSD2Si为黑色。VSD5SVSD2VSD2Si三款耳塞分线器对比VSD5S分线器特写还是很帅的,尤其是字母为抛光设计,反光后很好看。VSD2分线器特写VSD2Si分线器特写既然写到这里,我就说一下三款分线处的不同。很明显,399的VSD55S分线器字母有抛光设计,逼格就上来了,而VSD2分线器有着像IE80分线器那样,将字幕胶皮贴在分线器上。而VSD2Si的分线器显得比较朴实、大方,不需要太多的表现。为什么我把分线器放前面,因为如果我第一次拿这三款耳机,单单看分线器,我觉得也有可能将三款耳机价位分出来。三款耳塞耳机线对比VSD5S耳机线VSD2VSD2Si从上图可以看出,VSD5S耳机线最粗,同时现在略硬,因为有防缠绕的设计。VSD2和2Si线材粗细一样,VSD2线材类似VSD5S,有纹路设计,而且比VSD5S纹路更加明显。而VSD2Si线材选择与腔体颜色一致,采用了黑色雾面TPE线。从线材来看,其实还是有差别的。三根线材粗细、材质对比三款耳塞插头对比VSD5S插头VSD2插头VSD2Si插头从三款耳塞插头来看,VSD5S为镀金插头,其他两款因改为镀镍插头。从这里也能看出产品的定位。据我所知,VDS2S之前也是直版插头,后来改成L型插头,确实L型比较方便。VSD2Si特写。上面还有VSONIC的LOGO,不过控制只有一个按钮,并没有音量增减的按钮,这样设计比较简单大方,就是功能少了点。三款耳塞外形特写VSD5S可以看出,VSD5S也是绕耳设计,可以减少听诊器效应,佩戴也比较舒适。外形使用了类似钻石切割的设计,说实话,刚拿回来耳机时,崭新的外观放在灯光下真的很高大上。不过随着时间的洗礼,腔体有了划痕摩擦痕迹,看起来就没有当初的新鲜劲了。当然,VSD5S采用了不可换线设计,虽说号称战千元的塞子,也没必要换线了,毕竟成本又会上来,也能有别的选择。VSD2VSD2设计比较圆润,不像VSD5S那样棱角分明,每次看到我都能想起SE215,虽然长的很像,不过佩戴起来,舒尔SE215长时间佩戴后,耳廓会有胀痛感,相比SE215,VSD2胀痛感小一些,感觉这个也和腔体相比偏小一些有关。VSD2也采用不可换线设计,不过和VSD5S红蓝相比,这个更讨好眼球。VSD2和对比VSD5S这里有一处细节大家可以看到,在下面位置的区别。可以看出,VSD5S在末端多了一个热缩管,而VSD2没有。我感觉这个应该是加固设计吧,从这里也能看出产品定位的不同,细节更能表现出来。还有一处可以看出,VSD2其实没有左右耳标识,VSD2Si同样我没有找到。相反,VSD5S不仅有字母标识,腔体上还有突出的原点,方便在暗处找到。这些贴心地方也使得他们价格有所差别。VSD2SiVSD2Si和VSD2应该使用同样的模具,这里就不再详细介绍。听感对比三款耳机,价位不同,同样适合的风格也略有不同。小情歌苏打绿特殊的的声线,他唱高音很轻松。第一首歌作为流行歌曲,三款耳机都有不错的表现。VSD5S,在这首歌曲上,相比另外两款,高音部分可以听出更多细节,同样,氛围感很好,对于这类流行歌曲,不说声场了,我只想说,这首歌在人声表现上,VSD5S有着绝对的优势。VSD2,相比而言,在高音上,VSD2比另外两款弱一些,不过氛围感我认为VSD2表现的最为突出。VSD2Si中高音细节方面略差于VSD5,但强于VSD2。总体来说,对于小情歌这首歌,VSD5S、VSD2Si更适合,更能表现出歌曲中的感情。多幸运为什么第二首歌选择了这个,因为三款耳机在流行方面更能表现出优势。对于这首歌,VSD5S和VSD2Si在人声方面更近一些,不过VSD2在听感、氛围要好一些。低音方面,VSD2量感够,质感略差,深度适中,鼓点能感觉到一拳砸下去,力道够,但是砸的不够结实。相比于带有S款的系列,VDS2在男声方面,虽说人声较远,但表现不逊于S款耳塞。中频差距有,在仅表现在细节上。保卫黄河为什么选择这首歌,这首歌属于古典乐曲,配合西式声乐及乐团进行演出。选这首歌也是受了跑男的影响,当时听了很感动,为祖国骄傲!对于这手其实比较恢弘的歌曲,VSD2表现不错,但是VSD5S表现更加亮眼。相比与VSD2和2Si,它在声场上更大一些,气势更加恢弘一些。合唱部分人声表现更细腻,尤其是分声部后,细节表现优于另外两款,尅说比较明显。VSD2Si在这首歌中,人声表现是它的优势,不论高低声部,那种动态感优于VSD2,而VSD2在听感上,如果单论一耳朵的感觉,也许更讨人喜欢。这三首歌表现了三款耳机的不同,当然,我在这儿想说的是,每一个人听感略有不同,就拿上次原创文章,评论区的轰不轰头来说,每个人感觉不一样,也许我觉得VSD5S在鼓点上也比较轰头。所以在听感方面,如果大家觉得哪里有异议,可以评论区讨论。总结这次的总结不想加五角星了。感觉每次都加五角星没意思了。总的来说,VSD5S在400元档的价位,从做工方面,很容易就能看出它的细致。声音来讲,它和另外两款表现的差距是有的,如果单论一耳朵,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同一首歌,你多听两次,你就能发现它们之间的不同了。VSD2作为前段时间99元的耳机,性价比没得说,和VSD2Si在200元档内,可以说算是领头的。论素质,99元的VSD2可能不如潜99,不过外形更讨人喜欢。如果有话筒需要,建议入手VSD2Si,话筒直出声音还不错,199的价格还可以。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关于耳机,我只想把自己的感觉分享出来,写这些原创也是真的想给大家一个合理的直观的感受,毕竟如果买回来不适合自己,那么心情也不好。。。希望我真的可以帮助到大家,也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最后,提前祝大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端午节快乐!!!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6)
Lynk & Co 领克 01(三天使用权)
群晖 DS218+ NAS & SkyNAS + 西数4TB红盘*2
Apple 苹果 HomePod 智能音箱
Jabra Elite 65t 捷波朗 臻律 无线蓝牙音乐耳机
赞21评论25
赞2069评论1444
赞1262评论1071
赞963评论206
赞965评论611
赞810评论607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20,110被浏览4,525,946分享邀请回答1.3K17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推荐一些便宜但音质好的耳机,谢谢_百度知道
推荐一些便宜但音质好的耳机,谢谢
我有更好的答案
买的较好的国产的有魅族耳机,小米耳机。
看下SIARRAYS的,你不会失望的
华为am115还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唯依---浅谈入门玄学HIFI 篇一:百元跳水塞VSONIC 威索尼可 VSD 2Si 入耳式耳机_使用评测_什么值得买
唯依---浅谈入门玄学HIFI 篇一:百元跳水塞VSONIC 威索尼可 VSD 2Si 入耳式耳机
作为数码控,从高二开始,就喜欢上了耳机。从最初的山寨solo开始,就走上了一条玄学之路。最初,自己并不知道一款耳机居然还有那么多讲究,什么声场、低频、高频、容不容易推得动或者其他什么的,那会儿只知道“啊,这个耳机低音好,肯定很贵吧?”“这个耳机听音乐轰轰的感觉真好”,以前的我是这样,说实话,现在的我还是喜欢低频比较多的塞子。可能从小就重口吧。说了这么多,其实自己也是个半吊子,万元以上的设备和耳机听过,但没有入手过,毕竟一个学生,普通家庭,有自己喜欢的就好,能买起就买,买不起特别喜欢的攒钱买,太贵的只能想想了。。。(所以以后如果有偏颇之处,请大家见谅!!!&)我依然记得,自己高中买的第一款比较正式的耳机就是ECCI 的pr200,然后从pr300、pr200 mk2、pr3002都入了一遍。可能有点跑题,今天咱们来说说这个威索尼克,也就是夏总家的牌子,这一款200元档的VSD2Si。 &&购买理由为什么会入手这款耳机,其实这款耳机我以前听过一次,这次也是帮室友选一款200左右的耳机,所以毫不犹豫的推荐了这款。相比于200元档ECCI家的或者是100元档的潜水专家系列,这款耳机在佩戴上,我认为完胜,类似系列耳塞的外观,佩戴相当舒适。& &开箱这次是从官方旗舰店购买的,199元购入。为什么我题目是跳水呢?因为VSD2S前几天99包邮,原价169,现在99,真的是200元档跳水主力。包装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扁盒子,塑料包装。侧面的抽拉很人性化。打开盒子包装,静静的躺着耳机本体,以及赠送的耳套,其中包括一对海绵套。取出上层,下面放着耳机收纳袋、说明书、保修卡、耳挂。耳挂材质软硬适中,戴上体验还好,不过我一般不会戴耳挂,总之质量还是不错的。配件就是这些。耳机细节图插头有的字母,没有采用镀金,估计是成本节约吧。插头整体做工比较有优秀,基本没有毛边等分线器特写耳机特写腔体做工不错,我直接换上了海绵套,可以看到内部单动圈单元。对比另一室友VSD5还是比较喜欢红蓝风格,当然,VSD2Si也是有红蓝款式的。使用感受&首先,因为是带麦款,前端为(S7 edge 8890款)。这里我想说,为什么我要写这个系列,原因是因为我觉得耳机这个东西,找到自己喜欢的就好,,不一定非要多贵,这句话也许有人不赞成,不过玄学这门功课,我觉得还是感性一点吧,适合自己的最重要。歌曲:渡口这首歌的地位不用多说,从开始的鼓点,VSD2Si量感一般,质感很足,每一声鼓点都能让人有所体会。接着在人声方面,这款耳机女声方面表现十分突出,可以说女声是比较毒的。在中高音方面,对比舍友的VSD5,高音更亮,低频质感不错,量感较少。渡口这首歌的细节总体表现的不错,歌曲:好久不见为什么我要选择这首歌,因为这个塞子我觉得比较适合听流行的歌曲。对于男声的表现,陈奕迅这首歌总体表现的不错,但是不如VSD5,细节方面VSD2Si更突出,不过人声VSD5感觉离得更近,VSD2Si较远一点,VSD2Si主要在女声方面表现的会比较突出。&总结这款耳机定位就是流行、女声。在细节方面不输给500档的耳机,同时不是很喜欢特别轰头,但偶尔还想感受一下的童鞋,这款耳机很适合。200元档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ecci PR200MK2,当然还有血色围城,其他也有,不一一说明。这两款耳机主要偏流行,比较适合男声,低频方面突出一些。大家可以自己权衡。评价做工:★★★★配件:★★★☆性价比:★★★★适合人群:喜欢女声、小清新、流行。偶尔听听重口音乐。。。。。。。。。。。。。唯依有话说第一次写系列文章,自己也还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喜欢数码,就想把喜欢的分享给大家。自己的文笔也在锻炼当中,至于,自己最近也在省钱,准备入手一款相机,以后能好好的继续下去。文章里应该有些地方大家会有不认可或者自己的想法,以上都是本人的观点,如有不同,大家可以下面评论,一起讨论,有问题的我会虚心接受。希望大家别喷我,谢谢大家!!!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16)
文中提到的商品
Lynk & Co 领克 01(三天使用权)
群晖 DS218+ NAS & SkyNAS + 西数4TB红盘*2
Apple 苹果 HomePod 智能音箱
Jabra Elite 65t 捷波朗 臻律 无线蓝牙音乐耳机
赞21评论25
赞2069评论1444
赞1262评论1071
赞963评论206
赞965评论611
赞810评论607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牌子耳机音质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