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ssd固态硬盘性能排行大盘点,哪款ssd性能最好

&&|&&责编:孙玉亮
1开篇综述&&&&年关将至,行业在2016年真可谓大发展大繁荣。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新品数量层面,抑或是各大厂商的营收方面,都可谓是大丰收的一年。&&&&从技术层面,3D&NAND技术开始成为主流,可以预见来年的固态硬盘市场将会是3D&NAND颗粒全面替代2D&NAND,颗粒成本全面下降的一年;NVMe协议的落地和发展,固态硬盘产品的性能突破6Gbps的束缚,得到全面的提升。&&&&从产品层面,基于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产品开始崛起,各大知名厂商在开发传统SATA接口产品的同时,积极布局整个固态硬盘产业链,从移动端的移动固态硬盘到SATA接口固态再到最新的NVMe协议的PCIe固态,产业化集群化的固态硬盘市场正在形成。&&&&至于厂商营收,我们可以从传统企业级固态硬盘厂商Intel、希捷以及西数等纷纷发布消费级产品,争夺消费级固态市场的行为,看出固态硬盘行业潜在市场利润之巨大。&&&&说了这么关乎产业的问题,咱们再来聊聊关乎消费者切身实际的问题。在固态硬盘行业大发展的时代,一时间无论大小和来历的相关厂商纷纷入局固态硬盘行业,推动市场产品井喷和行业壮大的同时,也扰乱了行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山寨、贴牌等产品充斥在行业中,许多没有购买固态产品常识的消费者因此上当受骗。&&&&那么,到底哪些固态硬盘产品可以放心购买呢?市面上那些固态硬盘产品性能到底如何?今天,笔者就通过列举2016年以来新发布的主流级(容量在250—256GB)固态硬盘产品,进行性能的横向比较,以真实数据来反映2016年市售主流固态硬盘的性能,以期能够给用户购买固态硬盘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当然,固态硬盘产品的好坏,绝非仅凭性能高低就高下立判,做工、品牌、优化等方面都能影响固态硬盘产品的最终效能,只是这些东西无法数据化,因而无法呈现。&&&&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此次参与年度横评的主流级固态硬盘产品到底有哪些。  本次榜Young&先锋G90配置:酷睿i5-6500处理器,影驰GTX&1060&GAMER&6GB独显,配上16GB内存,三星(具体配置详见产品介绍页面);配置可谓不得不称得上豪华!更令人惊喜的是,电商零售价6299元的主机,本次预约到手价仅为4099元!但限量100台哦!整机性能出众,品质值得信赖!想入手的网友抓紧预约哦!2市售主流固态硬盘巡礼市售主流巡礼&产品型号主控信息&闪存信息&产品图片&OCZ&TRION&150&东芝TC58NC1000GSB-00&东芝原厂15nm&TLC&&三星850EVO三星MEX&三星3D&V-NAND&TLC&金泰克S510&慧荣SM2246EN&Intel&MLC&朗科N550S&慧荣2256KSK海力士&TLC&INTEL&540S&慧荣2258定制版&SK海力士&TLCMarvell&88SS1074&东芝&TLC&三星750EVO三星MGX主控&三星原厂NAND&浦科特M7VC&Marvell&88SS1074&东芝TH58TFG9UHL&TLC&&慧荣2258定制版&美光3D-NAND&TLC颗粒东芝TC58NC1010GSB主控&东芝eTLC颗粒&&&影驰名人堂群联PS3110-S10东芝A15&MLC颗粒&&&&&&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以来,各大厂商所发布的主流级固态硬盘产品,无论是在主控还是颗粒上,几乎都是那么几家原厂提供的不同方案。主控上,主要以慧荣、东芝原厂以及Marvell为主;在颗粒上则是东芝、SK海力士以及三星自家颗粒为主。&&&&&既然在产品方案上有着大同小异之选,那么这些产品性能到底如何呢?下面,我们将通过CrystalDiskMark、AS&、atto对比理论读写性能,通过fastcopy对比实际读写性能,最后通过pc&mark对比测试综合性能。3持续读写性能测试:CDM、ATTO持续读写性能测试:CrystalDiskMark、ATTO&&&&持续读写性能测试,能够反映在理想状态下的最高读写性能,是衡量固态硬盘产品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此项测试中,我们采用CrystalDiskMark和ATTO两个专业测试进行性能测试。&&&&CrystalDisk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硬盘性能测试软件,但测试项目非常全面,涵盖连续读写、512K和4KB数据包随机读写性能,以及队列深度(Queue&Depth)为32的情况下的4K随机性能。队列深度描述的是硬盘能够同时激活的最大IO值,队列深度越大,实际性能也会越高。CrystalDiskMark持续读取CrystalDiskMark持续写入&&&&在CrystalDiskMark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主流级固态硬盘产品在持续性读写性能上,都有着相当不错的性能表现。特别是在持续读取性能上,几乎都超过了500MB/S的大关,成绩十分抢眼。&&&&在具体产品差异上,传统的、老牌固态硬盘大厂,诸如三星、浦科特、东芝和OCZ等产品无论是在持续读取性能上还是持续写入上,都有着相当不错的性能表现,只是一线大厂的性能和普通厂商之间的绝对性能的差异已经开始缩小,性能优势已不再明显了。&&&&ATTO&Dis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U盘,&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由于该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2.0K直到到8192.0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能够真实模拟固态硬盘等存储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工作模式,因而能够客观真实的反应固态硬盘的在实际生活中的性能,对于普通用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ATTO持续读取ATTO持续写入&&&&在ATTO性能测试上,不同品牌之间的主流级产品的绝对读写差异更是进一步缩小,即使是三星、东芝、浦科特这种固态硬盘的元老级厂商的产品,在绝对的读写性能上也没有明显的领先。44K随机性能测试:AS SSD4K随机性能测试:AS&&&&&4K随机性能测试,能够反映产品在处理高频多量数据的性能表现,4K随机性能的好坏是衡量一款固态硬盘是否够“固态硬盘”的最重要的指标。&&&&在4K随机性能测试上,我们使用进行性能测试。&&&&是一个专门为SSD测试而设计的标准检测程序,它涵盖了持续性读写、单线程4KB随机读写、64线程4KB随机读写以及磁盘寻道时间等关键数据的测试,最后还会根据公式将成绩标准化,能比较科学的反映固态硬盘的真实性能。4K随机写入成绩对比4K随机读取成绩对比&&&&在AS&SSD的4K随机性能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品牌产品在4K性能测试上就有着相当大的性能差异了。这是因为4K随机性能的背后,比拼的是固态硬盘产品内部的PCB设计工艺、散热和功耗控制,以及主控芯片的固件优化等综合实力,而不是简单的主控和颗粒之间的直接比拼。&&&&在4K随机性能测试上,一线大厂诸如三星、东芝、浦科特等在性能表现上遥遥领先于其他普通厂商,唯有Intel&540S的表现让人摸不着头脑。&&&&作为世界级半导体原厂,Intel在半导体及主控芯片设计上都有着相当不俗的成绩和表现,但此款全新的Intel&540S的4K随机性能表现差强人意,究其缘由,笔者只能大胆猜测,源于Intel此款产品采用的所有元器件几乎都是第三方厂商设计代工,然后贴牌生产的,没有原厂的把控,性能自然也就上不去了。AS&SSD性能测试总分统计&&&&在AS&SSD性能测试总分榜上,不同品牌之间差异和4K随机性能差异一样明显。源于科学合理的PCB设计、主控固件的不断优化、不断调整内部的功耗和散热气孔,一线大厂的品牌产品在AS&SSD测试总分上依旧遥遥领先普通固态硬盘厂商。5实际性能对比:fastcopy性能测试实际性能对比:fastcopy性能测试&&&&在进行完理论读写性能横向对比后,我们将进行实际性能对比测试,通过模拟固态硬盘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读写模式,来评估固态硬盘产品的实际性能。&&&&在实际读写性能测试上,我们使用fastcopy进行测试。&&&&FastCopy是Windows平台上最快的文件拷贝、删除,它能够直观的展现文件在磁盘之间的复制粘贴的全过程,能够监控和测算磁盘读取文件的真实速度,直观而方便。&&&&&鉴于固态硬盘实际读写使用过程的复杂性,我们在测试中采用单个大文件和多个小文件分别进行性能测试,并将统计不同模式下,固态硬盘传输文件的速率、传输时间等核心数据进行比对。fastcopy大文件性能测试&&&&在fastcopy大文件测试,传输大小为8.7GB大小的包时,不同品牌在传输速度和传输时间上的差异明显。其中,三星、浦科特、东芝三家品牌产品的性能大幅度领先其他厂商,平均传输速度都超过了250MB/S,在传输时间上则大都在30秒左右。fastcopy小文件性能测试&&&在fastcopy小文件测试,传输大小为10GB,数量为1726的大量文件时,一线大厂品牌的优势更加明显。&&&&三星、东芝等厂商几乎仅用了7秒左右就完成了测试,而普通厂商大都需要10秒以上,这是源于大量小文件读写传输反映的是固态硬盘的4K随机性能,而大厂在固件优化以及PCB设计等软硬件结合上,有着更多的投入和改良,使得在主控颗粒差距不太大的情况下,实际性能能够优于普通厂商。6综合性能测试:PC mark8测试及小结综合性能测试:PC&mark8测试&&&&最后,我们通过PC&MARK8进行综合性能的比拼。&&&&PCMark8内置了多个测试项目,其中Storage测试项目针对硬盘性能做出评定,包括两款游戏以及各种办公应用测试。分别为《魔兽世界》和《战地3》的游戏载入测试,,,,&lllustrator,微软&、Office&以及Office&等十项测试。PC&Mark8带宽成绩统计PC&mark8测试之总分统计&&&在综合性能上,我们统计了带宽成绩和总分成绩两个维度。在带宽成绩上,三星两款产品独占鳌头,大幅领先其他产品;在总分统计上,三星、浦科特、OCZ等传统大厂都超过了4900分以上,普通品牌大都在4880以上逼近4900,性能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差距正在缩小。&&&&究其缘由,笔者认为依旧和上文提到的原因类型,在硬件供应相同的情况下,大厂和普通厂商之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软硬件产品的进一步优化和产品元件的固件开发。小结:&&&&通过持续性能测试、4K随机性能测试以及综合性能测试等三个维度的综合性对比实测,我们可以总结出行业发展到今天的几大现状。&&&&其一,从整体上,在固态硬盘行业发展到今天,各大厂商之间的产品绝对性能差异已经开始大幅缩小,唯性能论的时代已经过去。&&&&其二,固态硬盘行业经历了前几年的野蛮生产后,到今年开始走向理智,各大厂商从拼价格拼数量到拼精品拼服务。&&&&其三,进入“后性能”时代,产品软硬件的一体化、主控芯片的持续性优化以及PCB板设计等软性服务成为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焦点,产品好坏的评判标准越来越趋向于品牌的产品优化和随之而来的售前售后服务了。
存储容量 接口类型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3995¥3296¥8197¥7998¥34999¥179910¥598现在位置:
闪存存储:不再只专注性能
即便存储总开支持续缩减,但企业仍愿意往闪存存储技术上不断砸钱。近期IDC报道称,2016年第一季度,企业存储系统总销售额达82亿美元,比去年下降7%,与此同时,全球外部存储系统总销售额年同比降低3.6%达到54亿美元。而2016年第一季度相比去年,全闪存存储阵列销售额则逆势增长87.4%。
虽然全闪存存储解决方案的销售额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闪存存储技术的性能得以增加,但2016年你将会看到供应商转而推出新功能,超越纯粹的性能,其中包括软件定义解决方案,多系统内更好地共享闪存,以及更多企业功能。
在此我们汇总了2016年目前为止最酷的十大产品。
1.SolidFire全闪存存储阵列的全新定价模式
6月份,NetApp家的SolidFire新业务推出了一个新的全闪存存储阵列定价模式,对软件的容量授权和硬件定价完全区分开,以便向客户购买所需容量并在部署存储方式上提供灵活性。
SolidFire的新FlashForward Capacity授权项目允许客户随着数据增长量来分别购买软件和硬件。这与传统存储设备有所不同,传统设备要求客户购买一个新的系统来增加容量或升级功能,FlashForward Capacity让客户根据所需容量级别购买容量授权,最高级别每GB场外价格低于40美分。用户可以为了快速扩展容量,或是在数据中心之间迁移容量,单独购买硬件无需购买新的容量授权。
2.Datto SIRIS 3 X1全闪存数据保护
Datto,总部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诺沃克。6月份推出了它的新型SIRIS 3 X1,号称业内首个全闪存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这个小型解决方案包括1TB SSD和16GB容量的RAM,授权用于保护单个服务器。它支持Datto SIRIS 3数据保护平台的所有功能,包括直接在设备上进行本地虚拟化以便迅速恢复应用程序。该解决方案还融合了最新的SIRIS2功能,包括NAS共享,iSCSI Boot,Linux和Mac代理支持,以及Datto的Infinite Cloud Retention长期存储产品。
3.三星15.36TB容量SSD
3月份,三星电子发布了它的新款PM1633a SSD,具有15.36TB存储容量,并称其为全球最大容量驱动器。
三星PMTB SSD旨在企业存储需求,配置12GB/s的SAS(串行连接)接口速度。高容量来自三星256Gb V-NAND内存芯片组合。PM1633a SSD随机读取 IOPS高达200000,随机写入速度高达32000,顺序读写速度达到1200 MB/s。其中16GB DRAM用于缓存。
4. DDN GS14K高性能全闪存NAS
3月份,DataDirect向市场抛出了GridStore GS14K,号称业内最快,最具灵活性的向外扩展型网络连接存储(NAS)解决方案。GS14K针对现代工作流如大数据,OpenStack和向外扩展型NAS环境设计,可提供全闪存或混合闪存版本。
GS14K针对性能采用了一个嵌入式PCIe低延迟结构,包括对OpenStack和大数据环境的开源软件集成优化。它的特点是针对混合工作负载,性能可达到每个设备每秒32GB 速度。可扩展至每机架7PB或每个设备14PB容量。
5. IBM AR全闪存存储
4月份,IBM基于公司FlashCore技术发布了两个高性能型号新产品,专门针对云环境。FlashCore——由IBM与美光合作定制,代替标准SSD专门用于高性能闪存阵列。
对IBM而言“新”的是FlashSystem A9000,利用压缩和删重功能将300TB的FlashCore容量打包到一个8U机箱内。性能达到500000 IOPS。该公司还推出了FlashSystem A9000R,可将整个机架的全闪存存储原始容量扩展到900TB或1.8PB有效容量,IOPS为200万。这两款产品在整个数据服务开通后都可达到250微秒最低延迟。
6. Datrium全闪存存储“Insane Mode”
Datrium,美国加州森尼维尔市初创公司,其DVX技术支持多达32台主机,就能实现100万IOPS。5月份推出“Insane Mode”从服务器的CPU上抓取更多的资源以便提升存储性能。
对于Insane Mode,应用程序可以不断地到单个服务器主机,然后抓取高达40%的处理器计算能力用于存储,存储一般默认使用率为20%。
7. Tegile分层式全闪存阵列
2月份,全闪存存储阵列供应商Tegile利用一种新的模式扩展其产品线,其中包括一个侧重性能的闪存层和一个较低成本,侧重容量的闪存层。
Tegile的最新版IntelliFlash HD全闪存阵列在单一机架内可提供高达500万IOPS及10PB容量。通过删重和压缩后,其最高配置成本低于每GB 50美分。公司表示,凭借这两个闪存存储的不同性能层,企业可将它的全部数据中心迁移到一个采用低成本闪存的全闪存架构,与此同时在高性能存储层内运行多个高性能应用程序。
8. Soligen Triton SSD
Soligen公司的Triton SSD联合了性能和服务质量,适用于基于PCIe的存储系统。Soligen Triton SSD在主机端采用了一个带PCIe接口的单芯片控制器,在闪存端采用了8个HLNAND通道。该SSD的PCIe Gen2 x4通道接口支持顺序读写速度高达1.2 TB每秒。
由于它封装在一个行业标准2.5英寸硬盘内,所以集成了现有存储基础架构。
9. Mangstor的NX系列存储阵列
6月份,非易失性存储解决方案开发商Mangstor对其NX系列存储阵列添加了突发缓存功能,作为一种提升高性能计算(HPC)应用程序,事务处理,影片剪辑,云计算工作负载和实时分析性能的方式。
NX系列突发缓存可保留数据直到计算机节点需要为止。一旦多个用户请求并访问该缓存数据,伴随着明显地性能提升和低延迟响应,数据被迅速交付到外部存储系统。这有助于减少甚至消除与后台存储系统相关的瓶颈因素。
NX系列突出高性能NVMe闪存存储,并向共享的存储环境提供以太网和InfiniBand RDMA网络访问。
10.东芝OCZ Z- Drive支持双端口输出
3月份,美国东芝电子元器件公司开始发售一款新版OCZ Z-Drive 6000 NVMe SSD,支持双端口输出。东芝曾在2014年收购OCZ,它表示现在增加了双端口连接,以便实现客户连接两个主机系统,可同时从相同存储设备访问数据或是利用冗余的访问路径来驱动高实用性功能。
新款热插拔Z-Drive 6000 SSD,性能高达700000 IOPS,30毫秒延迟,还提高了命名空间功能,非二进制扇区大小和自我加密技术。
【本文版权归存储在线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看法,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添加存储在线微信公众号(微信号:doitmedia)进行交流。】
&849&篇文章[ 本主题由
00:03:19 设为精华1,原因:主题新颖 ]
22:50:48 修改
&&&&&&&&对于SSD来说,功耗都比较低,因此被大多数用户忽视。只不过,SSD的实际功耗到底是多少呢,不同的SSD功耗相差多大呢?估计没几个用户会去关心。趁着这次试用影驰SSD机会,决定测试一下不同SSD功耗值到底多少。&&&&&&&简单介绍一下这一次“斗殴”的选手,分别是Intel&330&60G、威刚SP600&128G和影驰&黑将&128G。评论&&&&&&&&&&厚度对比,很显然,影驰SSD做得更薄,最厚的当属Intel&SSD了评论&&&&&&&&&从另一个侧面看,影驰SSD厚度比其他两款要薄不少。评论我是这样测试SSD功耗&&&&&&&我们都知道,SSD只用5V,因此首先要知道哪根电源线提供5V。测量电源线电压方法很简单,将万用表调至电压档,接电源线红线和黑线即可。一般来说,红色线提供的是5V,而黄色线则是12V。评论&&&&&&&&&&将一条延长线的红线剪断,并剥去部分绝缘线&评论&&&&&&&额外接多一条导线,用来延长评论&&&&&&电源线与延长线部分上焊锡,用来加强紧固。这样一来基本上就做好了。有条件的玩家可以使用鳄鱼夹,这样测量效果更好。评论&&&&&&&接线方法如下。&评论&&&&&&&&如果所用的主板没有接地测量点,可以将地线接在电源4pin接口的黑线上。评论&&&&&&使用软件让SSD进行读写操作,一般来说,SSD最低功耗表现在待机时,而最高功耗表现在持续写入时,而持续读取的功耗相对持续写入功耗较低,但会略高于SSD的启动功耗。功耗值的计算方法相当简单,就是P=UI(这个简单的功耗计算公式应该大家都懂吧),将SSD运行时的电压乘以电流就OK了。测试平台:CPU:Intel&i7-3770K主板:微星&Z77A-GD65显卡:映众&GT430内存:三星&DDR3&&@&2000MHz硬盘:西数&蓝盘640G电源:航嘉X7&900W(通过80Plus银牌认证)评论SSD待机功耗一览评论评论评论SSD读取时功耗一览评论评论&&评论SSD写入时功耗一览评论评论评论评论&&&&&&&&&&测试结果相当吓人,影驰SSD在待机时功耗值仅为0.03W,几乎是0功耗。而Intel整体表现很一般,功耗值明显偏高。而威刚SP600&128G的表现十分不错。整体而言,SSD的功耗并不高,最高仅为个位数的功耗值甚至比一把12CM散热风扇还要低。&&&&&&&既然测试了功耗,性能自然要测试一下。这里给大家测试一下这三款SSD的性能表现如何。测试平台:CPU:Intel&i7-3770K主板:微星&Z77A-GD65显卡:映众&GT430内存:三星&DDR3&&@&2000MHz硬盘:西数&蓝盘640G电源:航嘉X7&900W(通过80Plus银牌认证)1、CrystalDiskMark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硬盘性能测试软件,但测试项目非常全面,涵盖连续读写、512K和4KB数据包随机读写性能,以及队列深度(Queue&Depth)为32的情况下的4K随机性能。队列深度描述的是硬盘能够同时激活的最大IO值,队列深度越大,实际性能也会越高。评论<font color="#、ATTO&Disk&Benchmark  ATTO&Disk&Benchmark是一款优秀且免费的磁盘基准测试软件,支持对稳定性/突发性传输速率进行读写测试,适用于常规硬盘、RAID、USB闪存盘、移动存储卡等产品的读写性能测试。评论<font color="#、AS&SSD&Benchmark&&&&&&&AS&SSD&Benchmark为一款SSD固态硬盘传输速度测速工具。此软件可以测出固态硬盘持续读写等的性能,让您只要使用此软件来测试就可以评估这个固态硬盘的传输速度好与不好。&&&评论4、Fastcopy测试&&&&&&&FastCopy是Windows平台上最快的文件拷贝、删除软件。由于其功能强劲,性能优越,一时间便超越相同类型的所有其他软件。由于该软件十分小巧,你甚至可以在安装后,直接将安装目录中的文件复制到任何可移动存储设备中,方便携带,随取随用。&&&&&&&&&&&&&&&测试说明:本次进行复制的文件有三个,分别是失落的星球2测试程序、最后的神迹测试程序、坦克世界游戏文件。其中最后的神迹测试程序容量较小,但包含的文件比较多,考察SSD读写小文件能力,而坦克世界游戏文件容量较大,可以考察SSD读写大文件能力。评论评论评论评论&&&&&&&测试总结:从整体性能而言,影驰、威刚和Intel,其性能还算比较不错,满足一般用户的基本使用还是没有问题的。在4K随机读取方面,影驰SSD表现十分抢眼,性能超过了威刚和Intel,这点值得称赞的。&&&&&&&对于影驰SSD和威刚SSD,这两款SSD使用的主控都是一致的,但性能为什么会有不同呢?这主要是两者使用的缓存不同,影驰使用的是256MB的缓存,而威刚则为128MB,影驰SSD的缓存容量要比威刚SSD要多,因此性能比威刚要好。而在Fastcopy测试,Intel&SSD表现确实不太好,复制大容量文件比不过影驰和威刚。&&&&&&至于定价,Intel的无疑是最贵的,而影驰和威刚比较平民,价格亲和力很高。
祝三个SSD一齐挂尼玛。。这段时间要多吐槽~~~~~
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c.png
走进YD们的内心,且看IT技术群每日群聊 太平洋DIY论坛玩家群:
高手如云,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_.gif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_.gif
天使好久不见~
有些人你以为以后一定可以再见的,就没有放在心上,可是却不知道,也许永远也只是生命的过客;有些事,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做的,就没有在意,可是却不知道,也许已经来不及了.
ps:长风的府卧撑也被和谐了,大家看着办吧.
No pains,No gains!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_it.jpg
... ... 看帖回帖好习惯!纯手工灌水,只在论坛买东西,看上的会主动联系,没需要就当 帮顶.
路过... ... 谢谢!
技术改造论坛欢迎光临:
http://itbbs.pconline.com.cn/diy/f768253.html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upload/upc/tx/itbbs//_.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年度七款128GB固态硬盘横评 创·世纪战_产品_电脑爱好者
年度七款128GB固态硬盘横评 创·世纪战
年度七款128GB固态硬盘横评 创·世纪战
条评论 标签:
&在文章开始构思时,距离年终最后一刻还有不足15天的时间,如果能用15天的时间汇聚成我们今天的内容,来总结在今年硬件市场中都有什么样的产品最值得你去注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拿出其中一个最热的产品线去讨论,我想还是来得及的。响彻2012年的固态硬盘,今天我们会带您看到更多东西…
固态硬盘在当前硬件市场的影响力不言而喻,从逐渐平和的价格以及对于主机的提优程度,将其列为第四大硬件并不为过。身处争执的产品线中,SSD各规格间的斗争话题不断,何为最有性价比的容量,何为最适合当前国内消费者的规格,品牌间的性价比,主控间的利弊,在固态硬盘创世年的结尾,笔者拿出了128GB这一条产线和大家进入一次深入全面的分析,让所有的话题共同烘托这篇文章走进更有深度的范围内。
创·世纪战 年度7款128GB固态硬盘横评
现在的你如何把手中的预算去平均分配,应该如何去装机?笔者下意识的点击了ZOL主页上的模拟装机,发现,目前除了传统的板卡之外,我们会有接近5分之一的预算去挑选固态硬盘或者机械硬盘搭配SSD的方案。事实上,SSD在今年破冰般的进入硬件市场,对于装机用户而言,无论从各个角度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这直接导致大家在装机选购上会用更多的心思去关注SSD产品线,甚至要比关注板卡还要多。
在固态硬盘的选购方面,什么是最具性价比的规格是一个长期讨论的话题,因为这其中牵扯到了PC机以及笔记本用户双方面,64GB逐渐沦为市场的淘汰品,在中端容量上,128GB和256GB的争执也因为前者颇具性价比而占得上风,从家用机市场的角度来看,年度SSD最重要的产品线就是128GB区域。
128GB身处位置颇具性价比(市场最低价格)
结合全年用户的关注点以及年底从厂商到市场的动向,我们今天会把所有有关固态硬盘的2012年大事件大技术大走向汇集在一起,通过分析、横评、技术解析三个层面,为您阐述2012年大气凛然的SSD圈,不可错过。
[Page: ]2012年的下半年可谓是固态硬盘行业有史以来最精彩的一段时间,新品新技术的涌出,让行业的跨入了更高层次,更能够与传统硬件的话题相靠拢。SSD的进步也让其本身出现了多层次的分化,入门级与发烧级,容量规格间的尺度越拉越大,从技术厂商的角度来看,应该推广什么样的产品面向国内消费者已经有了明确的方案。
厂商间除了技术的斗争,市场策划方面也都有着不同的作风,在2012年最受关注品牌是什么?最具群众口碑的厂商又是谁?我们先来一起看看…
年度品牌盘点——OCZ
OCZ于2008年就开始致力于SSD产品推广,最早导入SandForce主控方案进入OCZ 的系列SSD产品。不过OCZ也意识到没有自己独立主控的固态硬盘一定会受到限制,所以OCZ并购了Indilinx以及PLX研发团队,先后Indilinx Everest 2 主控制器,和全新的Barefoot 3主控芯片,从IC设计到固件撰写都是有OCZ独立完成。
点评:年度最具开创性品牌
点击进入OCZ官网
年度品牌盘点——浦科特
浦科特在今年的动作不算频繁,但在第三季度的发力不但让其保持住长期以来的高端厂商地位也同时对于SSD技术登峰重新制定了定义。
浦科特最早被大家熟知还是其的光驱产品线,从1989年发行的第一台CD-ROM光驱开始,其在存储行业的位置无可动摇。在2009年浦科特以世界上最快的蓝光光驱做为收尾,同时跨入了固态硬盘的行业,至今3年多的时间,为SSD市场投入了大量的技术支撑。
点评:年度最具口碑品牌
点击进入浦科特官网
年度品牌盘点——三星
从三星470开始,其对于固态硬盘市场的策划就非常有独到之处,之后830系列进入国内市场经过半年的低靡和无人问津,直至今年四月份率先降幅引领SSD进入; 价格革命。第四季度840/840PRO同时发售,又再次对固态硬盘市场起到引领的作用。年底高端之战,着实令人期待。
点评:年度最具激情品牌
年度品牌盘点——美光 英特尔
美光M4做为业内第一款SATA3.0固态硬盘,经过去年此时一枚鸡血(009)固件的改善彻底成为了上半年最具关注的产品,但后期开发乏力,今年仅有一款名为V4的SATA2固态硬盘面世,业界的关注度骤减。
英特尔方面在520系列过后对于SSD的开发力度也有所减弱,虽然330系列得到了一定的入门市场,但饱受价格争议,8月份的时候进行了全线SSD产品30%的降幅,但至今除了品牌崇拜者以外,渐渐的远离了高端位置。
点评:年度最低调厂商
年度品牌盘点——新品厂商
影驰、闪迪等传统厂商也开始加入了固态硬盘生产行业,而部分小型存储厂商如金胜维、BIWIN也开始向入门级市场投放,百花争艳的今天,新品牌在市场中摸怕还有着一定难度,但真正的性能也会通过用户的反馈得到回应。
品牌方面的点评之后,我们回到正题,聊一聊我们今天针对的128GB固态硬盘产品线。其实对于固态硬盘容量上的选择因人而异,出发点也不同,但关于性价比的问题也是笔者在每一次文章中提到的,那就是长期使用性的对比。如果一台计算机的换代频率在3-4年,那么64GB必然无法承担起今后主机的发展趋势。
不用说固态硬盘刚刚进入市场,以至于今年年初的时候,从价格角度上很难允许多数的消费者去选择大容量的SSD,所以在当时,任何一篇文章中去宣传大容量SSD都是从性能的角度入手,闪存产品通过容量递增而达到更为优秀的性能是最早大容量SSD所体现出来的优势。
固态硬盘容量增长,写入速度攀升(值因产品而异)
从性能面像容价比转移
但在价格不断下滑面前,大容量固态硬盘以越来越明显的容价比开始向市场推广,截止到今天,很多64GB固态硬盘几乎和128GB仅仅相差几十元的价格,从可操控性、性能、价格三个方面都允许的情况下,固态硬盘市场在2012年末最大的改革就是推举128GB为入门级的新标准,64GB则会被取代掉。
Q4新品发售已经彻底取消了128GB以下的规格版本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在年中时的已经展望过,从下半年发售的新品中也能够看到场上对于更大容量产品线的重视以及逐渐放弃的小容量规格。从技术的角度看,当SSD能够从价格的角度上迎合消费者胃口后,那么技术的跟进是必然,很明确的是,只有更大容量的产品才能够发挥出性能的最大化,这也从是固态硬盘存在当前硬件中的意义,这些问题都是小容量SSD无法实现的。
最后的殊死一搏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依然有很多用户看好小容量SSD,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当机械硬盘的价格在第四季度也下滑了之后,目前64GB固态硬盘和1TB机械硬盘的价格几乎相同,对于刚刚接触固态硬盘的朋友而言,小容量依然是主流市场的选择。
“也许会后悔购买了小容量SSD,但仍然不想直接入手128GB”这是现在很多用户的心声。
在我们今天的横评当中,主要选出的产品集中了今年一系列对市场最具影响力的7款固态硬盘,每一款分别针对的不同市场层面也有着不同的含义。还是那句话,横评文章的最终含义也并不是要得出哪款产品最优秀,毕竟当前从市场中的售价、厂商开发、售后质保等等环节都涉及影响因素,真正能够通过横评给予我们选购指引才是横评真正的目的。
年度横评产品介绍
这应该是我们的固态硬盘评测文章第一次采用视频介绍。用简短的语言对于产品进行短评在我们正式进行评测前,希望每一位网友朋友对于产品的背景有简单的了解,对于参考横评数据有很大的帮助:
浦科特M5P固态硬盘/OCZ Vertex4固态硬盘
三星840 PRO固态硬盘/闪迪至尊急速固态硬盘
影驰Laser GT固态硬盘/威刚SX910固态硬盘
BIWIN C8301固态硬盘/金胜维C100000S固态硬盘
测试产品中分成了消费级和发烧级两类,所以在测试前应该能够清楚选测的产品存在差异,在价格面前,两级别产品面对的人群和服务面也不同,所以通过测试我们希望得到产品最终的性价比,而不是以强博弱。
七款横评产品价格参考
目前消费级产品和发烧级产品对比,在价格上足有3分之一的空间,而影响价格的因素无外乎与性能、做工、长期使用性等等。我们在评测阶段之后也会对每一款产品的技术做工进行详细分析。
注意:除去浦科特M5P采用Marvell和OCZ Vertex4采用Indilinx Everest 2 主控制器以外,其他五款参加测试的产品均为Sandforce主控,价格也属于入门级价位。
&我们测试阶段的方案技术从产品的基准对比开始,然后着重的对比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例如游戏读取,图片载入,已经相关的计算机渲染提速效果的表现。
对比测试方案
1.基准测试评测软件
AS SSD Benchmark:最常见的固态硬盘基准测试,综合各方面体现固态硬盘的基础性能表现。
CrystalDiskInfo:从机械硬盘开始就不断使用的测试软件,参考价值极高。
ATTO Benchmark:最大读写测试对比,着重体现压缩和非压缩SSD的成绩表现。
HD tune 5.0:传统的4K及随机读取测试软件,参考价值高。
2.综合能力表现
PCMark7:一直被忽视其的重要性,对于固态硬盘的真正价格体现颇高。
PCMark Vantage:通过HDD的检测反应对系统提优的效果,20分钟一次的测试真实考察能力极高。
3.实际应用测试
魔兽世界5.1客户端读取载入:20GB客户端,严谨考察SSD的载入时间。
测试平台介绍
本次测试采用英特尔32纳米酷睿i5-2300处理器+技嘉 Z77-UD5H主板平台,其中Z77平台默认支持DDR3-1600内存,但在处理器的限制下,我们需要将内存超频至1600Mhz,时序为:9-9-9-9-24,电压为1.5V,下面是具体平台介绍。
测试平台及七款测试产品
Z77主板BIOS设定画面
测 试 平 台 介 绍
中央处理器
Intel i5 2300
(双核 / 100MHz*34 / 2*256KB )
宇瞻4GBX2 8GB/1600Mhz
(8GB / DDR3-1600 / CL=11/单根)
技嘉 Z77-UD5H
(Intel Z77 Chipset / BIOS版本号:F6)
七彩虹 560ti
(Cayman Pro / 核心:775MHz / 显存:4000MHz / GDDR5)
测试盘 7款128G SSD/主盘240GB固态硬盘
(256GB / SATA3.0/ 128MB缓存 / 50GB NTFS系统分区)
电源供应器
康舒R88 600W电源
(ATX12V 2.31 / 850W)
MAG GML2457
(24英寸LCD / 分辨率)
● 测试系统的软件环境
操 作 系 统 及 驱 动
Microsoft Windows 7 旗舰版
(中文版 / 版本号7600)
主板芯片组驱动
Intel Z77 Chipset fot Win7 64bit
(WHQL / 版本号 9.3.0.1019)
Catalyst 11.5 for Win7 旗舰版
(WHQL / 版本号 11.5)
CPU-Z及操作系统信息
  CPU-Z是一款家喻户晓的CPU检测软件,除了使用Intel或AMD自己的检测软件之外,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此类软件就数它了。它支持的CPU种类相当全面,软件的启动速度及检测速度都很快。另外,它还能检测主板和内存的相关信息,其中就有我们常用的内存双通道和三通道检测功能。当然,对于CPU的鉴别我们还是最好使用原厂软件。
CPU-Z信息界面
操作系统信息
测试平台使用的是Windows 7/64位旗舰版系统。
注意:七款固态硬盘均为出厂状态,我们的平台测试盘为240GB固态硬盘,在拷贝等传输对比上,要比机械硬盘作为平台数值更高。
我们的测试均为测试三次后去平均值,减少最小的平台误差。
再次重申影驰Laser GT为180GB产品,在容量上有少许的优势。
&在正式的测试阶段,我们会对每一款硬盘测试软件进行简单的说明,这次我们也不在套用百度百科讲解,针对这次的128GB,重新诠释软件对于我们对比的侧重性。
★AS SSD Benchmark软件
做为目前一对一针对固态硬盘的测试软件,用户对于该款软件的看重程度非常高,从读写成绩到最终得分是用户对产品审核的第一道关卡,但其中有一项线性测试图一直被用户所忽略,所以我们今天的横评文章除了对基准测试对比以外,对线性图也会做简要的说明。
AS SSD测试中,线性图的测试其实成绩在一些时候和标准测试不同,例如Sandforce主控的产品在标准测试中性能并不出色,但仍然能够通过线性图来得到产品的真实性能参考。关于产品在技术做工方面与测试软件间的兼容性,我们在测试结束后会通过视频的方式为您总结。
年度7款固态硬盘AS SSD读写成绩对比
★CrystalDiskinfo软件
CrystalDiskinfo软件被大家简称为CDM,是一款传统的硬盘测试软件,对于产品读写性能以及队列深度性能的测试非常具备参考性,也是我们在基准测试中,对产品读写性能做检测的得力力软件。
CrystalDiskMark深度解析
对比数据:读取速度、写入速度、4K读取速度、4K写入速度
年度7款固态硬盘CDM读写成绩对比
小结:两项基准测试都直观的表现出了产品的读写性能对比,在两款软件的对比中,消费级和发烧级产品出现了明显的差距,尤其在写入方面,OCZ Vertex4和浦科特M5P以极大的优势领先于其他差您。
其他同样采取Sandforce主控的产品在首轮基准测试中的表现平庸,几者间也没有拉开距离,我们在下面的深度测试中继续查看。
&多线程读取是固态硬盘相比机械硬盘最大的优势,在闪存介质下,固态硬盘提供不同于机械硬盘的传输方式,让4K以及随机读取变的尤为重要,本页的对比数据就是结合了产品在软件情况下的随机存取性能,也是至关重要的对比数据。
★HD tune 5.0
HD tune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软件了,很多人用它来检测优盘和硬盘的读写性能。对于固态硬盘来讲,HD tune只是针对单线程的传输读取速度,所以在专业程度上并没有我们前面基准测试中的数据准确,这也是我们今天的横评中并没有使用HD tune的读取速度进行对比。
HD tune软件深入解析
HD tune在随机存取方面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只不过并没有比普通用户所了解。软件提供的IOPS 4K读写数值就是我们对比的对象。
对比数据:IOPS 4K读写数值
年度7款固态硬盘HD tune 4K读写IOPS对比
★ASS SSD Benchmark
好吧,依然是AS SSD这款软件,针对固态硬盘,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IOPS对比,如果你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查看,在下图的导读栏内就可以找到。
对比数据:IOPS 4K读写数值
年度7款固态硬盘HD tune 4K读写IOPS对比
<FONT color=#K读取测试对比我们发现出来了问题,Sandforce主控在空盘的状态下,成绩都非常的不错,同时这也是所有固态硬盘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出厂的时候性能最优秀,然后逐渐进入垃圾回收的CG阶段,最后在进入稳定状态。
我们在测试平台页面中已经提高,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出厂状态,所以对于长期性而言并没有十足的对比性,只不过Sandforce主控在空盘下优势更为明显。
&PCMark7这款软件和传统硬件评测中的3DMAX同样举足轻重,对于人们装机之后对平台的检验有着很深的定义,各个硬件通过PCMark7来得到评分进行对比衡量也是目前发烧友们常用的方式。
PCMark7/PCMark Vantage软件深入解析
很多朋友认为PCMark7对于其他硬件的参考价格更高,其实用户最终使用固态硬盘就是为了达到对平台提优的效果,那么PCMark7恰恰是由硬件的不同高度来反映出平台的综合得分能力,针对硬盘的考察,该款软件能够给出非常严谨且有深度意义的对比。
对比数据:综合得分对比
年度7款固态硬盘PCMark7得分对比
★PCMark Vantage
实际上我们只是使用了PCmark7/Vantage两款测试软件中针对HDD的测试项目,软件能够更全面的检测你的计算机,在硬盘检测方面也结合了综合应用,从而获得最后分数,光在硬盘检测上,软件消耗的时间就达到20分钟,如果全部测试的话,时间十分的亢长。
对比数据:综合得分对比
年度7款固态硬盘PCMark Vantage得分对比
PCmark7是在PCMark Vantage之后开发的综合能力测试软件,所以成绩方面并不是太过于依赖产品的读取速度,而更多的是针对系统对于硬盘的回馈,所以相比两个测试的数据差值不同,PCMark Vantage更为严重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OCZ Vertex4在测试阶段,由于写入性能的优势,软件给予的反馈更为高涨,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加大写入性能的Indlinkx主控的实际意义。
[Page: ]到了我们的最后对比阶段,也是最后一步来检测固态硬盘的实际反映能力,本页中的内容可能关系到一些误差延迟,笔者也尽量提前了三遍测试中最好的成绩来进行对比,尽量减少误差存在的可能性。
★魔兽世界5.1游戏客户端载入
魔兽世界应该能算目前在载入测试方面比较具有考察对比性的游戏,从人物界面到游戏画面的出现没有额外操作,也最大化的减少了误差出现的可能性。客户端容量20GB,载入方面也是对硬盘信息量提取的重要考察。
对比数据:游戏载入时间
年度7款固态硬盘魔兽世界载入时间对比
★Photoshop客户端
日常软件应用开启速度的快慢是系统流畅程度很关键的一个方面。固态硬盘对于软件加载速度的提升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下面的对比内容就是针对Photoshop客户端在图片加载时间方面的对比。
对比数据:50张(单张5MB)照片加速速度总时间对比
年度7款固态硬盘Photoshop加载图片时间对比
从图表中虽然能够看到明显的数据差异,但实际上真的放到生活操作中,0点几秒的差值无伤大雅,而下方的载入也能够看出产品间最多有16秒的差异,相比游戏载入而言,发烧级与入门在程序加载上的利益区分更为明显
★ 应用性能测试:FastCopy
  FastCopy是个小巧的文件/目录拷贝工具,其功能强大,性能优越,能充分挖掘文件系统和硬盘驱动器的能力,并且支持计数和计时。这里使用两个目录来进行测试:第一个是包含2个文件总计容量为3620.9MB的“HDVideos”目录;第二个是包含12645个文件总计容量为4998MB的“Drivers”目录,分别考察文件硬盘应付大容量文件拷贝和大量小文件的能力。
对比数据:大型文件及小型文件的拷贝速度能力
年度7款固态硬盘Fastcopy速率对比
★ Windows7自带拷贝速度检测
笔者从本地磁盘中(240GB固态硬盘)提取22.8GB的游戏客户端至测试盘内,下方的成绩对比是在拷贝3分之一时的成绩截取对比,检测产品的接受数据能力。
年度7款固态硬盘Win7自速率观察速度对比
拷贝能力是存储产品最为基础的属性,无论你在基准测试中的成绩如何,实际的传输速度才是我们日常中能够体验到的。
在本地固态硬盘的影响下,所有产品均能够达到接近200的传输速度,要高出机械硬盘一倍以上。OCZ采用的在实际传输中继续显示出了效果,在多项测试中,OCZ强化写入能力的效果逐渐明显,我们在后面的内容中也会详细分析这个情况。
测试阶段结束了,我们把更多的中心放到了产品的实际应用上,在基准测试方面文章对比也主要体现的是针对固态硬盘核心技术的对比,我们没有选取ATTO Benchmark也是因为这款软件在当前的局面上看缺乏实际意义,产品潜在性能最终不可能和我们的实际应用相结合。
如何正确看待成绩
不光是需要一定的产品知识,也需要对整个产品线有一定深度的了解才能够更效的看待对比结果,事实上在测试阶段发烧级在一些数据上与消费级拉开着很大距离,但为何在后面的实际应用中却不明显呢,我们下面也会和大家聊一聊:
提到主控和颗粒的问题,产品在选材方面的投入可以说是一个分水点,浦科特的19纳米闪存颗粒也是目前市场中唯一一家采用先进材料的厂商。
浦科特PX-256M5P 固态硬盘采用的19nm东芝颗粒
另外,像三星840pro目前使用的三核心主控也是与闪存相呼应,通过更好的主控算法弥补闪存的不足。浦科特则相反,虽然在maverll传统主控下,用19纳米颗粒弥补了不足,从而能够在一线中稳定地位。所以在简单的成绩背后是更复杂的技术分析,不能够通过单一的数据去评判产品或者烘托产品高度,这也是横评文章最失败的地方。
如何看待Sandforce主控成绩
SandForce主控制器是目前采用SSD最多的主控,做为第三方主控,很多入门级品牌都选择用其做为自己的核心控制器。SandForce主控制器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在不经过主机的指令,在后台智能的移动物理地址上的数据到其他位置,来防止读取数据产生的干扰,提升数据的保存期,最佳化数据的垃圾回收效率。同时关注该款主控的朋友都知道,Sandforce采用的压缩算法非常适合一些软件的跑分,也非常不适合软件的测试,这导致了很多用户对于采用该主控的产品没有权衡的余地,究竟该如何看待Sandforce主控固态硬盘呢?
同产品不同容量Sandforce主控产品数据相同?(ATTO最大读写成绩)
SandForce的内在核心技术DuraClass中的DuraWrite机制,它通过特有的运算方法,来减少闪存内部的写入数据量,如果主机请求需要10GB的写入量,而实际上Sandforce主控只提供了5GB的压缩数据,变向来看,等于提高了一倍的速度。
所以这样的运算方式正好迎合了ATTO测试软件的原理,但在其他软件商,Sandforce主控SSD就表现差强人意,不能说让其在AS SSD中的测试数据翻倍就是正确的数据,但实际上,很多Sandforce主控固态硬盘在测试中的表现也仅有实际速率一半的表现,甚至不足一半。
入门级和发烧级的分水岭
上面提到了在做工、主控、售后以及长期实用性方面,其实厂商本身已经很好的安排开了两者间的市场,入门级产品就是针对普通装机用户,同时发烧级也是针对有相关需要的消费者,而不是强调,便宜点差,而贵的好,收益的问题仍然是DIY硬件的共同点,3000元可以玩游戏为何要花3W元呢?
&我们文章结束了所有的点评阶段,总结上还是那些套路,开始展望吧。
其实这篇文章不单单是对于固态硬盘其中一条产品线的年度总结,也是笔者自身接触固态硬盘一年多以来的一次总结,在全篇文章数天时间十几个小时的测试环节中,同样有一些新的知识和技术被笔者所发现到,如果真的能够用这十几页的文字和视频帮助大家在年底选购上起到帮助或者基础知识方面的增长,则实现了它最大的意义。
我们的文章是否说出了更多实在的东西?
我们把这些话留到最后再说,测试产品中既没有老一代系列SSD,也没有年底最新的产品,我们把所有的对比都集中到了从年初到第三季度之间对市场和消费者有着影响力的重要产品,一定会有朋友说为何没有三星和镁光或者Intel等其他的知名产品?这也是问题所在,英雄迟暮的固态硬盘时代,老产品已经不能够再继续支撑当前的市场状态了。
已经进入尾货市场的三星830系列固态硬盘
新老换代也像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128GB为何会取代64GB,在视频中我们也说到,用户盲目的信服产品效益,让很多的新产品新品牌埋没在了当前市场中,我们今天文章另外一方面的目的也是要让更多的品牌和产品被大家了解和接受。
从何谈发展?从瓶颈谈
固态硬盘也有瓶颈么?这是肯定的,从第二代固态硬盘开始至今,技术提升仅仅是针对的内在的随机及4K读写,SATA3.0接口接口目前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我们在后面的几项测试中,软件对于传输速度的要求要高于对内在技术的要求,这也是为何发烧级在部分的应用中被没有被入门级拉开距离的原因之一。
看似SATA3.0接口进入市场不算太久,但实际上当前的硬件设备对于接口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看着PCIe的速度,SATA3.0的瓶颈也是目前固态硬盘所面临的窘迫局面,接口不变,飘渺的内在技术也无法支撑更有高层的市场。
接口瓶颈会逐渐从新品研发中显现出来
对固态硬盘文章评测的一次转变,也把曾经只能应用到板卡传统硬件上的视频讲解方法融入到了文章中,做为2012的年终总结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比较满意的答案。
既然是横评文章,不给出些答案有些说不过去,那就用简短的做一下的最后的总结吧:
榜眼:浦科特M5P
拥有最先进的闪存工艺已经成熟Marvell主控成为颇具性价比发烧级产品。
探花:威刚SX910、闪迪至尊系列
在做工方面有着高端产品的表现,但由于第三方主控的原因自身优化不足。
进士:BIWIN C8301、金胜维C10WS、影驰Laser GT
价格是消费级第一生产力,从评测的角度适合第一次接触SSD的用户。
状元:OCZ Vertex4
做为第二季度的旗舰级产品,从做工、性能以及厂商优化方面均做到了最为专业的水命,评测数据也反映出了主控在写入方面优势带来的收益,除了发烧级用户以外,也值得像希望得到极致性能的朋友。当然目前这款产品的价格也非常有吸引力,本次横评提名状元,当之无愧。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合字B2-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Copyright(C) cfan.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周涛律师&&
&&(总)网出证(京)字第04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sd固态硬盘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