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炒股 知乎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转《一个离职操盘手的忠告》【股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504,956贴子:
转《一个离职操盘手的忠告》收藏
1、我去年底才离职的,2004年到2014年底是一个中型私募的操盘手。我劝大家不要再这么热衷;发帖,回帖了。少说话对大家都有好处。2、庄家并不关心股吧里散户的意见,庄家比较注意的是股吧的“热度“,庄家就知道有很多人在等着坐直升机,那么庄家就会无休无止的震荡,耐心地摊成本。3、首先,我再次重申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则: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仓位,不要谈论自己的成本,更不要暴露自己的想法,如果你认为是个好股,你就坚定持有并保持缄默,不要给主力充分了解你的机会。4、沉默是金!!!主力最怕的就是散户‘不看盘’‘散户不 发表意见’, 得不到任何信息的主力操作起来就是闭门造车,无从下手!我看目前论坛过于热,唧唧喳喳的人太多,试想一下,大家每天都在看, 难道主力不看吗?主力了解了散户的想法,它会给散户抬轿吗?不给主力充分了解你的机会。沉默是金!!!5、请各位切记!切记!!!从现在开始,谁也不要讨论,此股的未来如何,愿意卖的,就去卖,亏了钱,骂也没用,能骂起来,咱们都去骂它!反之,愿意保留的, 就别嫌涨的慢,耐心等,从此 不必在此发表任何意见。沉默是金!如果大家选择建仓,那么你就悄悄 的建仓;如果你想获利了解,那么你就悄悄把股票卖出。没必要在吧里大声宣传,搞得要13亿中国人都知道一样!!!
刚入市的时候我也在吧里发实盘,现在学会保持沉默,只看看不说话
说的有道理,谢谢
那就反向操作,反向说话,把主力耍了
登录百度帐号辞职炒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的图书馆
辞职炒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已经辞职炒股了!(以前我说的是辞职很多年,可能让大家以为我以前是长期工作的,其实我毕业没几年,一直临时工,所以没有大家理解的那么长时间在专业炒股,这里解释一下,谢谢大家指出错误,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在学校里面的几年时光收益非常不稳定,经常亏!在前面几年的时间里面亏损是家常便饭,但性格比较稳健所以平均每年还有30%左右的收益,毕业以后参加过一段时间工作,那段时间大熊市15年7月份开始收益2年平均20%左右、最近辞职炒股,收益开始稳定、基本上可以做到收益一年100%(资金量不大所以投资组合不复杂,收益率比较高)每天早上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看最新的新闻、有没有非常重要的新闻,然后复盘,大概对今天的行情做一个预测、9.15开盘,开始看自己的自选股、9.30正式开盘,开始不断切换指数,自选股,板块股来看、一般指数看4个,999999上证指数,399001深圳主板,399005中小板,399006创业板、本人习惯空仓、一般等待为主、收盘以后就是复盘、看哪些自选股出现了买点,看看自己的股票大概什么时候出现卖点心里有个数,看看有什么好股票可以收入自选股,看看哪些股票不好了提出自选股、每天都做好复盘的话,周末和假期的时候就不会太累、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也不会很累,一般来说牛市最累,需要每天复盘但牛市几年才一次,熊市一般看看收盘就好熊市也不长,震荡市是最常见的市场,一般在震荡市里面每年行情1-2次结构性行情,每年也就几个月还比较轻松、每年大概235天左右的开盘时间、总的来说每天的工作就是复盘,观察,等待、真正出手的机会不多、炒股不是天天去找怎么赚钱,而是想有哪些可能亏钱的地方,把亏钱的地方看清楚的就可以赚钱了,真正的高手就是要追求稳!出手就是低点!不是低点就空仓等待!股票是复利只要不亏,一点一点累积起来很快的,不能急着每天想操作!这就是滚雪球的奥秘!股市每天学习的就是看清风险,学会躲避这里面的所有风险就是赚钱开始的那一天!我平时偶尔会玩一下雪球,不过雪球也很多骗子,大家要注意甄别、每天收盘以后就喜欢健身,喜欢美食、喜欢美食所以更加喜欢健身来维持身材!维持头脑的清醒!喜欢看电影,基本上每周都会看看有没有喜欢的豆瓣评分高的电影,然后喜欢听歌,喜欢听嘻哈,周杰伦,陈奕迅,张学友,霉霉这些、周末的时候会聚会和看剧,做一些时间比较长事情、最重要的是周末有充分的时间休息来让自己更加清醒的看清大盘形式,会让自己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以上基本上就是我职业炒股这么多年以来的生活状态、加点内容,有人在其他答案质疑我的收益,我非常理解,我个人也是散户,中国股市太不容易了,我很理解中国散户的辛苦!7年走来可以保持收益真的很不容易!我也一直认为他说的很对,股市不应该作为职业,大家千万不要辞职!网上很多骗子,大家一定要注意,我只是说明我个人情况不代表每个人都可以辞职炒股!希望大家有理性的投资思维!对于任何质疑我不会回应,散户何必为难散户、系统的学习和健康的投资理念是可以稳定盈利的、这是我做出的统一回答、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你该不该辞职炒股?这篇文章看三遍后再做决定!
你该不该辞职炒股?这篇文章看三遍后再做决定!
我是腾腾爸 来源
390 发布时间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朋友提问:我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专职炒股啊?
这还是在股市经过三轮股灾、行情相对低迷的今天,若是遇到2007年、2015年那样的暴涨行情,这样的疑问、论调,更会柳絮似地纷纷扬扬起来。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境,我都会忍不住一声冷笑。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我们通过如下一番分析和思考,就能得出理性、冷静的回答。
一、你知道你的工作值多少钱吗?
看到这个小标题,估计很多朋友会笑:我的工作值多少钱,还用算吗?因为我一个月拿多少工资,我心里最清楚啊。
在我看来,大多数人都没有弄懂这个问题,很多计划辞职炒股的朋友,也正是因为没有弄懂这个问题,所以才强化和增长了辞职炒股的念头。
其实你拿到的工资,只是很表面的一点收入,离你工作的真正价值相差甚远。
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估算自己工作的真正价值呢?
这里边有一个很简单粗暴、但却很实用的公式。
在介绍这个公式之前,我先卖个关子,先给大家谈谈它的逻辑基础。
我们知道,资本都是逐利的。如果甲行业的资本收益率能达到30%,而乙行业的资本收益率只有10%,那么投资于乙行业的资本就会天生地产生向甲行业转渡的冲动和倾向。在理想状态下,这种冲动和倾向一定会转化成不可阻挡的现实。在这种转渡过程中,甲行业的资本收益率一定会因为资本的增多(竞争的加剧)而逐步地降低,而乙行业的资本收益率一定会因为资本的减少(竞争的缓解)而逐步地提高,理论上二者最终的资本收益率会达到一种持平的状态。
如果对上述说法没有争论,那么你就可以把你的工作想像成一份固定的资本,而你得到的工资,就是你的资本回报给你的收益。如此,通过你的工资收益,就能反推出你资本的价值——也就是你工作的真实价值。
从工资收益推导工作价值,这中间还有一个参数,非常重要,需要我们慎重确定,那就是资本的收益率:光有收益,没有收益率,我们还是无法推导资本的价值。
你可以继续想像:你的工作就是一份固定的资本,而你把这份资本存到了银行,你的工资,就是银行每年给你的固定的利息。
如此算来,银行的法定利率,就是你工作的“资本收益率”。因为银行的利率是按年算的,所以我们在测算工作价值时,也应该以年薪进行计算。
这样,我们推导工作价值的公式,就可以简化成: 年薪&利率=工作价值。
年薪的利率,对应的应是一年期固定存款处率,目前就是1.5%,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年期贷款利率,但我认为,对于个人而言,生活中,我们大多是存款方,而非放贷方,所以选择一年期固存利率,更有意义。
如果按照这个公式进行计算,那么我们的工作到底价值几何,就一目了然了。
比如,你月薪5000元的话,那就意味着年薪6万,那么:6&1.5%=400。也就是说,年薪6万的话,那就意味着你的工作价值400万元。
以此类推,年薪12万元,则工作价值800万元;年薪24万元,则工作价值1600万元;年薪30万元,则工作价值2000万元;年薪60万元,则工作价值4000万元;年薪150万元,则工作价值就将高达亿元!
TTB生活在北方最普通的一座小县城里,小县城的收入水平在全省处在中下等水平上,目前月薪6000余元,也就是说年薪不过7万余元。按此计算,我的工作内含价值,大约在500万元上下。雪球诸网友中,工作收入超过我的人,至少会有一半以上。如果加上另一半的工作,嗯,你没看错,我们大多数人的家庭资产都将轻松超过千万!
这是一个非常骇人的数字吧? 别不信,静下心想想,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以前我在基层所队工作时,经常有下属向我抱怨工资低、工作没干劲,还有人赤裸裸地向表达对某些有钱人的羡慕。每遇此境,我就给他计算他的职业价值多少钱——算完他就明白了,原来他也是百万富翁!
比如,我现在月薪6000元,按上述算法,我的职业真实的内含价值大约500万元。哪怕我仅有这一项职业,手中再无其他资产,那么我的生活水平也能维持在与持有500万元现金的富翁大体相同的水平上。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甚至比富瓮生活得还要轻松、惬意一些——比如,我敢每月领工资后,立即把这些钱花掉,每年工资领到后,也都敢全部花掉。因为我知道,我这月、这年的工资花掉后,我工作的内含价值并没有变化。甚至随着未来工资的增长,这份内含价值还会不停地往上增长的。
而手持500万元现金的富翁,他的思维方式就会跟我大为不同。他不敢把这些钱直接地花掉,因为花掉他就没了。所以他只能拿着这些钱去做投资,赚了钱之后,才敢去花赚来的钱。而且还不敢全部花掉,没有人去给他自然地保值增值——他的资产是增长,还是缩水,还得完全靠他自己去打拼。
所以这样一比较,你还敢轻视你工作的价值吗?
二、你应不应该辞职炒股?
能够清楚地计算出你目前工作的内含价值,那么对于应不应该辞职炒股,就会很容易做出决策了。
有一位关注我的朋友,是一位医生,据说还是一位博士。年收入大约50万元人民币,股票账户中大约有800万元市值。有一天,他问我:我实在不喜欢医生这个职业了,所以非常非常希望能辞掉工作,去安安心心在股市中投资,可否?
我给他的回答是:你吃饱了撑的?
我的分析推导过程是这样的:50万元的年收入,意味着他目前的职业内含的真实价值大约3300余万,而他目前的股票价值不过800万元,两相迭加,他的资产总值大约4000万元上下。
如果辞掉工作,意味着立即损失了3300万元资产,也就相当于股市投资一夜间损失了80%的市值,还有比这更蠢的决定吗?
我记得雪球上大名鼎鼎的云蒙姐也曾经为是否辞职炒股这件事大为伤脑——当时,我计算了一下她的资产构成,发现那也不是一个好主意。
反正,一个决定,就让自己的资产总值损失过半,这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雪球上,很多朋友碰到一个跌停板就痛得鬼哭狼嚎,更何况这种相当于四五个跌停板的决定呢?难道因为不知道手中的瓶子值多少钱就可以随便地把它打碎吗?
讲到这里,一个新的问题来了:难道就没有人可以辞职炒股了吗? 当然不是这样。
如果你手中掌握的可以用来投资股市的资本强大到足够的程度,那么你就可以辞职炒股。
那么,得强大到多大的程度呢?
这个,书本上真还没有现成的答案。我就从个人的感受上来分析一下吧。
如果我身上有100元钱,拿出其中的1元钱施舍于路边的乞丐,我是完全不会在意的;如果拿出10元钱,我想想,可能也会接受;但若是让我拿出50万钱用于施舍,那么我就会好好地想一想。
我曾拿这种情境假设问计于身边朋友,大多数的人跟我感受相同。 返回股市,很多的投资类书籍也把20%作为深套的标准。
由此可以粗略地得出结论:损失在10-20%这个区间,是大多数人能够承受的的范畴。超出这个范畴,可能承受就变成忍受了。忍受,这是一个不爽的标志。
所以,对于某些投资达人来说,我认为最激进的辞职标准,只有你的股市资本(可简单理解为股票总市值)是你的职业内含价值5倍以上时,你才有资格考虑辞职炒股这个问题。
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我认为保守一点好,这个标准最少应该提高到10倍。想再放心一点的话,最好是提高到100倍。
以TTB为例:我目前年薪7万余元,职业内含价值500万元,那么我辞职炒股的前提,应该是股票账户市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
因为我自视不高,自我定位就是一名普通投资者,而我个人又非常爱钱,不喜欢带一点痛,所以我认为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会把辞职炒股的标准提高到100倍。也就是说,在我的股票账户市值没有达到5亿元之前,我是不会干辞职炒股这件光荣伟大的蠢事的。
嗯,如果按这个标准算,雪球上,基本上99%的人都被排除在外了。
再加一句,即便股票市值已经达到上述辞职的标准,也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去放心大但地辞职炒股了,如果没有经历两轮牛熊、至少十年以上投资经历,如果不能在这十年以上的投资经历中获得相对稳定的盈利,我认为你还是不能随便地去辞职炒股。
理由讲简单点:一次中彩票,并不意味着你以后还能中彩票。
因为偶然的暴富或从其他途径搞来的钱,没有长期稳定的盈利能力,再多也不够你在股市里折腾的。
所以,辞职炒股,想说爱你,真的很不容易!
三、你对“职业投资”有没有误解?
但是生活中,尤其是雪球上,的确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个人努力,在股市中实现了财富的极大增值,从而有勇气辞掉原有的工作,进入了一种让我等屁民膜拜与艳羡的“职业化”道路。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标杆人群的存在,才有无数小散,心怀“辞职炒股”的梦想。
那么,如此说来,现实与我上述的分析与判断,不是完全地格格不入了吗?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我错了,还是你错了,问题就出在你对“职业投资”这个概念有着错误的理解。
辞职之后的投资,典型的模式有两种: 第一种:用自己的钱投资,赚的钱完全归自己所有;
第二种:用别人的钱投资,赚的钱按比例分成。
第一种,就是大多数愿望“辞职炒股”的朋友所计划采取的模式——但很明显,这种模式,只能称为专职炒股,而无法称之为职业投资(炒股)。
第二种模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投资——他赚取的,是佣金。
佣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劳动性收入,而非资本性收入——搞职业化投资的人,和在机关大楼、私企个体里工作或打工的人是没有本质的区别的——他们都有着受雇于人的的性质,都是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心血和汗水,来赚取酬金的。
比如,我们雪球上就有一位投资高手,因为投资的出色,而完成了职业化的转变,因为这份经历,为他吸引了大批的拥趸,事实上,对于这位大V来说,他只是完成了一种职业身份的转化而已。
也就是说,他从这样一种职业,跳进了另一种职业,他依然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生活。他的职业从一种岗位转变成了另一种岗位,但职业的价值却并未消失,甚至有增无减。
这和你的“辞职炒股”,一下子就让自己的职业价值完全归零、完全靠股市投资的资本性收入生活,是完全、完全、完全地不同的。
哥们儿,你醒醒吧!
四、你为什么必须得好好地工作?
在《投资大白话》这本书中,或者在以前的雪球长帖中,我经常念叨的一句话是:干好工作、经营好家庭,这就是你人生最大的投资。
很多朋友不明白,以为我说这话仅仅是因为投资者的一份高尚的情怀,这种理解当然对,但不完全对。 至少,在理解上,还是肤浅的。
今天谈的不是家庭,只是工作——所以,我们的话题就紧紧围绕着工作展开,我提倡朋友们努力干好本职工作,还是有着一番经济上的计算的。
上文谈到,工作的价值等于工作的收入除以利率。如果进一步推导的话,我们知道,除以一个数,等于除以这个数的倒数。
如果我们把利率的倒数称为职业乘数,把工作的价值称为职业价值,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公式进化成:职业价值=职业收入&职业乘数
在这个公式中,我们看到,我们追求的是职业价值的增长,与此相关的两个因素中,职业乘数是利率的倒数,而法定利率是个人无法左右的,也就是说,在职业收入和职业乘数两大因素中,我们唯一能通过努力进行改变的,只有职业收入。
所以,我们要想提高自己工作或者说职业的内含价值,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地工作,通过提职加薪等方式来提高我们的职业收入。
不要小看你每月一千两千元的薪资增加,如果乘上后边的职业乘数,就会一个巨大的数字!
比如,以当前银行法定一年固存利率1.5%为基准进行计算,则当前的职业乘数大约是67倍,是的,你没看错,就是67倍!
如果你的薪水每月增加1000元的话,那么一年就是增加1.2万元,乘上职业乘数的话,则意味着你的身价随之增加了80万!如果你每月增加了2000元收入,那么就意味着你的身价又增加了160余万!
这是一个多惊人的数字啊。
因为职业乘数的存在,你在工作中的每一分努力,都是相当于加了杠杆的投资,而且杠杆比例高达60余倍!而且这还是一个永远不用担心爆仓、稳赚不赔的杠杆!
现在,你知道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你的意义了吗?
现在,你知道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其背后隐含的经济学意义了吗?
(来源:雪球&&&作者:我是腾腾爸)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个辞职炒股者的真实故事:从日赚60万到巨亏500万
来源:环球财富网
  他,把自己的全部资产投到股市,曾1天赚了60万;也曾一次性亏损500万。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收拾心情,从头来过。
  他就是陈飒(化名),曾经是某网站部门总监,现在是一个辞职炒股的专业股民。
  缘起:失控的股市
  7月24日9:30分,已步入而立之年的老股民陈飒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炒股软件查看。与他之前的判断相一致,“电力改革”、“油气改革”、“中韩自贸区”已成为市场热点。
  15分钟后,盘面波澜不不惊,陈飒准备开车出门,趁着周五人不是很多,带着孩子去“欢乐水魔方”。
  这是6月12日上证指数创出5178.19点高点后的第30个交易日。与陈飒的惬意不同的是,对于数以千万计的中国股民来说,这30个交易日,可能注定是长久的伤痛。
  6月15日起,暴风骤雨突然袭击A股市场。短短18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从5176点跌至最低3373点,20多万亿市值蒸发,众多股票惨遭腰斩,投资者频频上演“人间蒸发”。
  “我哥们自从今年3月份以来,满仓融资买券商,一直坚守,这两天没音了。”在百度贴吧的股票吧里,陈飒的一位前同事、好哥们就用极其沉重的语气写下了这句话。
  而这也正是陈飒愿意站出来,讲述自身投资故事的一个重要原因。
  “资本市场里,谁都可能跌到。无论自诩慧眼如炬者,还是身缠万贯者,都概莫能外。而跌倒后,我们能做的,就是爬起来,收拾心情,然后重新起步。”
  陈飒说:“我只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不论乌云多深,一缕阳光总会洒下来。”
  初入股市 资产成功翻倍
  2007年,陈飒的部门领导在股市中赚了一笔大钱。当时的陈飒还只是一个月薪3000元的小编辑。但身边的创富故事太诱人了,没有负担,孤家寡人一个的他决定进入股市。
  “在台风口猪都会飞。”由于进入的时机绝佳,不到半年,陈飒的资产就翻倍了。
  (行情600036,)是陈飒买入的第一只股票。2007年3月份的时候,部门领导曾和他谈起过这只股票。听了消息后,他马上买入。
  “当时的价格大概是8块多一点,买入后一直不停的涨,就舍不得卖,一直捂到了将近20块钱才抛了。”
  陈飒由此对领导崇拜至极。整个2007年,他几乎每天都会抽空找领导聊一下股市走势,学习基本的技术分析。现在的陈飒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笑称自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2008年“5?30”后,市场连续下跌让陈飒吃了个大亏。在领导的提醒下,陈飒及时割肉清仓。
  辞职炒股1天狂赚60万
  “人有时候自己不吃亏,就永远学不会。”随后,陈飒就像个求贤若渴的学生,疯狂地从各种书籍中汲取股票知识。为了看懂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上的各种,他甚至特意报了个班,学习相关财务知识。
  “付出总有收获。”从2009年起,陈飒在股市里连战连捷,不仅成功在京买房买车,更是在事业和爱情上实现双丰收。
  2013年清明节前,陈飒看上了一只叫做“(行情600433,)”的股票。和爱人商量后,他把房子抵押出去,并融资买入这只股票。
  “买入后,冠豪高新波动得厉害。”为了打好这一仗,已是部门总监的他决定辞职回家炒股,一心要借股市实现自己人生的华丽转变。
  清明节后,冠豪高新接连大涨,几乎有一个月的时间,陈飒都是在躺着赚钱。“行情最好的时候,一天赚了60万。”
  巨亏500万后重整旗鼓
  但灾难不期而至。
  6月初,冠豪高新突然爆出“黑天鹅”事件;接着,还没等他回过神,公司即宣布“正在筹划重大重组事项”;之后就是漫长的停牌期。
  10月份,重组失败。连续的跌停几乎让他爆仓,一下损失了500多万。
  “当时整个头脑都是空白的,不知道怎么和老婆说。”陈飒说,心灰意冷的他曾连续半月没有迈出家门,幸运的是,他有一个永远在身后默默支持他的爱人,不停鼓励他哪里跌倒就哪里爬起来。
  2014年起,拿着仅余的50万元,陈飒再次杀入股市。“(行情300244,)”、“(行情000158,)”、曾经的“ST北生”……都留有他奋力搏杀的身影。仅2014年一年,他的账户净资产就达到了300万;在2015年这轮惊心动魄的惨烈下跌中,陈飒虽有损失,但账户净资产依然有600多万。
  今年6-7月的大跌行情中,很多人倒在了黎明前。中登公司的数据显示,6月15日至7月8日,21.2973万个持有市值50万-500万元的个人账户“消失”,500万元以上账户也“消失了”近3万个。
  “我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并不是告诉大家我炒股有多专业,而是想和那些血肉淋漓的股民说一声,只要不放弃,希望永远都在。”陈飒说,无论你是被一夜洗白的中产阶层;还是被“收割”的民;亦或是经验丰富,依然被套的老股民;要做的就是爬起来,让生活继续。
  不过,陈飒也提醒广大股民,炒股不能只靠热情和勇气,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至少要学会看上市公司公告和财务报表的数据,即使退一步讲,也要学会利用各种辅助工具,以防止自己被上市公司编制的故事忽悠。
  “陈飒指了指自己的手机,“像这个百度股市通,利用百度全网大数据实时扑捉市场热点,对股民来说,就非常有用。
  然后,陈飒启动车子。“不论乌云多深,一缕阳光总会洒下来。”美国女歌手克里斯《希望永远存在》的旋律开始在车里回荡。
  是的,希望永远都在。
关键词阅读:
已有&0&条评论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744.002.53%35847.8364.254.45%32210.9720.449.19%25450.6643.792.87%21572.89
佣金计算器
目前佣金比例:
千分之二点五
千分之一点五
资金量:万
月交易次数:次
算算能省多少
您目前1年佣金50000
来立省50000
计算说明:
节省交易费用 = 资金量*(当前佣金-证券通万2.5)       *交易次数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24.71--买入22.98--买入11.10--买入10.94--一个十五年散户的独白:我如何成功戒掉股瘾 _ 东方财富网
一个十五年散户的独白:我如何成功戒掉股瘾
港股那点事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开户吧,因为股市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开户吧,因为股市是地狱。
  一个十五年散户的独白:我是如何成功戒掉“股瘾”的
  我是2000年开的A股账户,从此股票便成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占据了我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甚至于工作时间。
  如果现在有年轻人想开户,咨询我这个“资深”老股民的建议,我想到的是,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开户吧,因为股市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开户吧,因为股市是地狱。
  看似矛盾,实际上完全取决于这个年轻人是如何看待股市的:是他利用股市呢,还是被股市牵着鼻子走呢?同样是开户,一个是投资,一个是“炒股”,结果会截然不同。
  2000年至2011年,十多年的时间,我基本上是处于“炒股”阶段,尤其是在市况不好账号损失严重期间,真如在地狱中一般。记得2004年年初,自己通过观察大盘指数,感觉股市熊了这么多年,应该步入牛市了,所以又追加了部分资金。刚开始也赚了点钱,不过是一顿乱炒而已。记得最后买入的是绩优股中集集团,在跌的很深时(价格大约10元左右)割肉卖掉,总体亏损50%以上。
  这次经历对我的刺激很大,一是当时投入的资金量对我而言比较大了,二是工作和“炒股”主客不分,每天是打听消息,紧盯大盘和持有股票的行情,长此以往,不仅“股票投资”是一塌糊涂,并且严重影响了工作和身心健康。身心疲惫痛苦地捱到2005年年中,见大盘跌得深不见底,悲观情绪弥漫四周,终于带着“一颗受伤的心”清仓出局,当时正是上证指数新低998点附近。
  进入2012年,我们公司的业务量下降很多,这样工作上的事情就比较少,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多读读股票投资方面的书籍。同时也关注并阅读李驰、但斌、一只花蛤、杨天南等投资名家的博客,尤其进入2013年,慢慢开始“有所开悟”,逐渐认为价值投资应该内化为专业投资人的终身信仰。自此,我才慢慢脱离了急功近利的“炒股”心态,缓步踏入投资的正确道路上来。
  但十多年的炒股经历,令我的一些恶习始终是挥之不去,比如频繁关注股价,最严重的时候是2014年,有时候一个上午不离开电脑屏幕半步,看着股价的上下起伏,心绪也起起伏伏,搞得自己紧张兮兮,终日心神不宁。但自己很明白,这与投资成功没有任何瓜葛,也与自己的理念想法不符,可能与人的生活惯性有关吧,就是“放不下”,正如抽烟对身体有害,但又有几个烟鬼能戒掉呢。
  这几年,自己通过各种方法戒股瘾,总体效果不错,现在只是偶尔看看股价,价格的起伏对自己影响也很小,心态总体平稳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下面几点很是重要:
  1、树立正确的股票投资观
  巴菲特说,股票本质上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权,股票的价格就是由股票的价值——也就是公司的价值所决定的。而公司的价值又是由公司的盈利情况及净资产决定的。虽然股票价格上上下下的波动在短期内很难预测,但长期而言一定是由公司的价值决定的。聪明的投资者只要在股票的价格远低于公司实际价值的时候买进,又在价格接近或者高于价值时卖出,就能够在风险很小的情况下赚很多钱。
  所以,股票价格的波动起伏对真正的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作用,即它们能让聪明的投资者有机会在价格大幅下跌时做出理智的购买决策,同时有机会在价格大幅上涨时做出理智的抛售决策。在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里,投资者最好忘记股市的存在,更多地关注企业的业务经营和财务报告。
  2、正视频繁关注股价的危害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股民现在查询行情、下单交易方便多了,许多人在一天内如果不查看几次股价,就会感到自己一无所知了。甚至人们在交易日集合竞价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股票APP,开始关注股票价格。正式开盘后,也会时不时查看行情。但我们回头想想,这样做是“非徒无益,而又害之”的。
  在你持续盯着股票价格变动的时候,你会被瞬息万变的价格所左右,从而疲于奔命。但实际上,除了毫无规律的随机变化之外,这些数据也许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人类是喜欢遵循某种模式的动物。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假设你给人们一个随机结果,并告诉他们结果是不可预测的,然而他们仍然会试图猜测下一个结果是什么。如果某种股票连续上涨几次,那么你将会条件反射地预测它会继续上涨——随着股价的上涨,你大脑中的化学成分会发生改变,从而给你带来一种“天然的快感”,这样,你实际上就对预测上瘾了。
  当分析历史上的投资回报时,研究发现,长期投资主要回报发生的月份只占所有月份的7%,也就是说,在余下93%的月份并无回报。那么,这就很清楚了,看投资结果的时间频率越频繁,你看到亏损的次数就越多。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对此提出了警告:“如果说持有股票是你的长期项目,那么,持续跟踪股价的变动,绝对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做法。它也许是你所能做到的最糟糕的事,因为人们对短期损失极为敏感。”
  丹尼尔·卡尼曼研究指出,损失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盈利带来的喜悦,他称之为非对称损失厌恶,运用到股市上,就是下跌较之上升更具影响,投资者在损失之时,其感受两倍于其在获利时。不幸的是,损失厌恶是人类的本性,无法改变。所以,投资者查看股票价格越频繁,他们越容易受到心理打击。
  另外,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保罗·安德森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证明,经常获取股市最新消息的投资者所获得的回报,仅为根本不去关心股市消息的投资者的一半。其原因在于,为避免利润受暂时性波动的干扰,关注股价变动的投资者就需要频繁交易,而频繁交易会导致摩擦成本的上升。
  晨星公司在回顾研究3650个共同基金的数据之后,发现低换手率相对于高换手率的基金具有更高的回报。以十年为基准,那些换手率低于20%的基金比那些换手率高于100%的基金回报率高出14个百分点。难怪当有人问起大多数个人投资者为什么会失败时,格雷厄姆给出了如下的答案:“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过于在意股市当前的运行情况了。”
  综上,频繁关注股价会带来如下恶果:预测上瘾、心理成倍痛苦、捎带收益降低甚至亏损。
  3、闲钱投资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在决定把自己的资金投入股票市场、购买任何一种股票之前,都应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一、我有房子吗?二、我的钱急等着用吗?三、我有炒股赚钱的能力吗?如果你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是”,那么你的盼涨心理就很强烈,就会不停地关注股价,急于变现应付急需,结果自然可知。
  同样,满额融资也是一样。我于2012年开通功能,不久就满额融资买入股票(幸好是较为稳健的银行、保险股票),因每半年需要还融资款,无形中给这笔钱加上了时间的期限。刚开始还不太在意,随着半年后还款日的临近,这笔钱就变成了一笔急用钱,我就更急切地盼涨,更加关注股价了。
  四年的融资让我反复被“急”所迫。有段时间,我每天大部分时间与股票耗战,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手机微博,关注投资名家和达人们对市况和新闻的解读,有时自己也凑热闹发几条,第二件事就是看四大证券报纸头版头条内容的精华摘要,然后就是交易时间的各种“心累”。
  满额融资,让我更加关注投资的表象,浮躁在投资的最表面苦苦追求,“瘾”大不掉。后来通过课程学习,才对融资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
  这个世界,当一个投资者被短期表现的压力(限日期还款或消费)押为人质,除了不满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为避免这种短期行为引起的频繁关注股价及其恶果,一定要闲钱投资,科学融资。
  4、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
  杨宝忠先生是如何做到远离股市的呢?他的经验是借助习惯的力量。他说:“为了躲避股市的诱惑,我特意安排了一个独处的书房,每当静静地坐在书房里研读巴菲特写的文章时,他理性的声音就像是一种镇静剂,使我狂躁的心平静下来。”
  曾经有好多读者给杨天南老师提起:“每次遇到市场艰难的时候,我就重读一次《天南话投资》,于是悬着的心便安宁许多。”
  还在股市中苦苦挣扎的朋友们,让我们采取上面的手段,有意识地改善你的思想和行为。先试试一个白天不看行情,不要看电脑、手机、报纸、电视、广播上任何关于股价的信息,做到后奖励下自己,然后又是下一个白天,再然后是一个星期,重复下去,慢慢变成一种好习惯。
  最终你会惊喜地发现,即便你没有时时刻刻盯着股市行情,你的组合也表现不错。当然这种改善并非可以一蹴而就,因为你是在拿好习惯替代坏习惯,任重而道远,大家共勉。
(责任编辑:DF101)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炒股暴富不外乎三种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