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神知道 加什么电路叠加原理可以让7.2伏的数码管工作 用单片机控制?

可控硅BTA41 600B控制扭矩电机故障问题,请各位高手们给看看吧==www.ic37.com
热门型号:
&&&当前位置:
可控硅BTA41 600B控制扭矩电机故障问题,请各位高手们给看看吧
用户名:wwzff
注册时间: 15:29:00
可控硅BTA41 600B控制扭矩电机故障问题,请各位高手们给看看吧
  可控硅使用过BTA12& 600B&& 、BTA26& 600B、BTA41&& 600B.
  1.能否分析一下原始图中为什么可控硅经常导通故障,有什么大的缺陷吗。
  2.现有最终试验电路还有什么缺陷、不足或问题吗?还需要怎么修正。
  3.根据处理过程能够确定是什么问题,和如何改正吗?
  4.在堵转中,由于使用IN欧姆电阻,相当于220交流电半波导通供电,可控硅在使其通过自己是有无影响?
用户名:123jj
注册时间: 17:14:00
写的很详细,先赞一个。
帮你反复看了几遍,印象如下:
1. 电路无大问题,你反复修改的地方充许弹性很大,基本对电路性能起不了很大的改变或改善。
2. 作为一个产品,综合性考虑很重要,由于没有给出全部电路,只能根据经验推断了,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3. 本电路中,由于用了三个可控硅,既有串联又有分流,这样用法对可控硅的控制要求特别高,原因是由于可控硅的固有特性,和三极管、MOS管不同,你想让他导通时,他不一定听话,马上就导通(视两端电压情况而定),更要命的是,你想让他截止关断时,他更不听话,不但要看其两端电压,更要由可控硅内部流过的电流状态来决定,决定他是否听你命令,实行关断截止。因此,在本电路中,看不出你用什么方法什么手段来保证其在2号可靠关断截止后,再让3号导通,否则,瞬间短路产生的高压环流等,极易让可控硅过载击穿。
4. 按照你的描述,可控硅用到BTA41, 这么给力的管子,哪怕你的小扭矩电机不转咬死也不会损坏,但还是击穿损坏,小声的问一下,你散热器装了吗?如装,装了多大面积?
用户名:123jj
注册时间: 17:25:00
先给三点意见,供参考:
1. 正、反转切换时,先加个软件延时试一试,建议加个50-100ms的延时等待,再实行切换。
2. 如电路设计的不尽合理,加个合适的散热器,有助于你减少可控硅击穿的故障。
3. 在硬件上,最好带硬锁,即由硬件保证2号,3号可控硅在任何时间,只能有一个导通,用软件控制不一定很可靠。
用户名:wwzff
注册时间: 9:08:00
首先谢谢老师的帮助,将楼上两位的一些提出可能性进行以下说明:
1、 作为一个产品,综合性考虑很重要,由于没有给出全部电路,剩余电路使用中没有出现问题,剩余电路就是用单片机控制moc脚导通截止,来控制moc脚导通截止来分别控制三个可控硅。
2、关于可控硅散热问题(也说了本身负载功率就不大),电路工作的各种环境、温度、时间下都检查过温度,一点都不烫,没有问题,同时对三个可控硅外部连接统一接地了。
3、正、反转切换时,看不出你用什么方法什么手段来保证其在2号可靠关断截止后,再让3号导通,否则,瞬间短路产生的高压环流等,极易让可控硅过载击穿。在硬件上,最好带硬锁,即由硬件保证2号,3号可控硅在任何时间,只能有一个导通,用软件控制不一定很可靠。
关于正反转时,由于程序控制,确实切换比较快,我倒是可以修改程序试试;另请问一下,如何增加元器件来防止瞬间短路产生的高压环流呢?也就是实现硬锁呢?
小弟也是慢慢开始研究电子电路的,都是皮毛,还请多指教!
用户名:123jj
注册时间: 11:13:00
如何增加元器件来防止瞬间短路产生的高压环流呢?也就是实现硬锁呢?
答:这是两个问题,在经典可控硅控制电路中,过流可检测(通过串小阻值取样电阻),但不能即时关断(由可控硅特性决定),只能在下一周期关断,但最好的方法是预防,即动态检测2号可控硅的电流,等2号可控硅彻底断流关断后,再触发3号可控硅导通,但电路要复杂多了。
还有个方法是插入延时等待,在关断2号可控硅时,等待N个触发周期(由于是非同步的,这个周期并不准备,只能取偏大,以保证2号可控硅能彻底关断),再触发3号可控硅导通。
什么是硬锁呢?
答:硬锁是指硬件保证,即控制2号,3号可控硅的控制触发信号,经过一个硬件单元,再输出控制可控硅触发,这个硬件单元主要有如下功能:
1. 当2号,3号控制信号同时有效时,输出关断,保护2号,3号可控硅不同时导通。
2. 当其中一路控制信号无效时,需延时N毫秒,另一路控制信号才充许有效,这样,保证等一路可控硅彻底关断后,才可开启另一路可控硅,保证二路可控硅不同时瞬间导通短路产生的高压环流。
3. 当然上述功能软件也能模拟,但可靠性稳定性特别是抗强干扰性没有纯硬件的高!
用户名:123jj
注册时间: 11:20:00
如有些型号的IR系列MOS驱动器,就是典型的带硬锁的硬件MOS驱动电路,用来保护上下桥2个MOS不能同一时间导通!一个MOS管关断后,需延时N毫秒后,另一个MOS管才充许打开,以确保上一个MOS管彻底电关断!
当然,由于可控硅的特殊性,这个延时N毫秒数值,比关断MOS管的延时时间远远要大好多倍!
用户名:wwzff
注册时间: 13:05:00
有没有简单方式可以增加元器件来防止瞬间短路产生的高压环流呢?因为通过分析等等也没有更多可能造成可控硅击穿导通了,现在出现的概率也不是很高了。
用户名:123jj
注册时间: 13:13:00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插入延时等待,在关断2号可控硅时,等待N个触发周期(由于是非同步的,这个周期并不准备,只能取偏大,以保证2号可控硅能彻底关断),再触发3号可控硅导通。
用户名:123jj
注册时间: 13:18:00
另外,由于你目前可控硅为单片机输出直接控制(即用软件模拟控制),有时一个强脉冲干扰,迭加上就会出现电路失误,击穿可控硅!
用户名:datouyuan
注册时间: 14:24:00
对堵转的原理不怎么了解。
可以先不考虑堵转。去除IN欧姆电阻,试试还会不会出现问题。
控制时 2号和3号可控硅要按“123jj”所说,切换时要有几个周期的间隔。
用户名:123jj
注册时间: 14:40:00
对堵转的原理不怎么了解。
可以先不考虑堵转。去除IN欧姆电阻,试试还会不会出现问题。
控制时 2号和3号可控硅要按“123jj”所说,切换时要有几个周期的间隔。 ...
datouyuan 发表于
用户名:datouyuan
注册时间: 17:44:00
本帖最后由 datouyuan 于
17:48 编辑
LZ的可控硅损坏应该是高压环流造成的,应该和电流大小没关系。
所以不能确定“由于是单向导通间断性直流电,更不容易让可控硅击穿。”
假如堵转是属于直流制动,我想直流的方向应该对堵转效果没有影响吧。
可不可以2号3号可控硅直接接220V电源端,用1号可控硅串联IN欧姆电阻来起到直流制动的效果,这样就没有可控硅之间的串联了,控制时只要确保任何时候保证不大于一个可控硅导通,再加上切换延时就问题不大了。
用户名:123jj
注册时间: 8:27:00
同意LS的前半句观点,LZ的可控硅损坏应该是高压环流造成的,反半句不认同,应该和电流大小没关系。高压环流造成瞬间大电流能量极大,如不能有效控制,一瞬间就让可控硅超流超载报废。
1号可控硅在电路中起开关作用,在适当时候短路制动回路(IN欧姆电阻串联),从电路特点上来看,应该是最安全最保险的可控硅应用,任何正常工作状态下都不应该损坏,在本案例中,是由于下面的2号可控硅击穿,电路失控,才造成了1号可控硅跟着击穿。
用户名:computer00
注册时间: 8:32:00
要有足够的功率才会烧坏管子的
用户名:wwzff
注册时间: 11:46:00
谢谢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有几个方面再问一下:
1、可控硅损坏应该是高压环流具体是什么情况?高压到多少,我控制的电机是220伏的,加上其启动电容,及电路中的电容的各种作用,电压也超不过500伏吧?
2、由于是单向导通间断性直流电,更不容易让可控硅击穿:问题是更容易击穿还不不容易击穿呀?不过堵转是属于直流制动(应该是220伏半波工作),我想直流的方向应该对堵转效果没有影响吧(方向对堵转效果确实没有影响)。
3、具体三个可控硅工作过程如下:
& & 正转:可控硅1导通,同时硅2导通,硅3截止,两个同时导通500ms,相当于220伏电机正转500ms;然后硅1截止硅2导通,硅3截止,in5408和电阻工作,相当于220伏半波堵转工作,到指定90度角度;然后硅1截止,硅2截止,硅3导通,反转10ms刹车;再然后然后硅3截止,硅2导通,硅1截止,保持220伏半波堵转工作,维持90度角度。
& & 反转:可控硅1导通,同时硅3导通,硅2截止,相当于220伏电机反转到指定90度角度;然后硅1截止,硅3导通,硅2截止,in5408和电阻工作,相当于220伏半波堵转工作,维持90度角度。
& & 具体硅2,3切换导通截止是否有保护延迟时间还不太清楚。
用户名:123jj
注册时间: 13:27:00
1、可控硅损坏应该是高压环流具体是什么情况?高压到多少,我控制的电机是220伏的,加上其启动电容,及电路中的电容的各种作用,电压也超不过500伏吧?
答: 高压环流是在可控硅2号和可控硅3号同时导通时产生的,由于电机线圈电感的存在及外接运转电容的储能作用,瞬间产生的高压可高达上千伏,环流可高达上百安,足以让可控硅击穿。
2、由于是单向导通间断性直流电,更不容易让可控硅击穿:问题是更容易击穿还不不容易击穿呀?不过堵转是属于直流制动(应该是220伏半波工作),我想直流的方向应该对堵转效果没有影响吧(方向对堵转效果确实没有影响)。
答: 可控硅1号的击穿,是由于下面的2号可控硅击穿,电路失控,才造成了1号可控硅跟着击穿。
3、具体三个可控硅工作过程如下:
& & 正转:可控硅1导通,同时硅2导通,硅3截止,两个同时导通500ms,相当于220伏电机正转500ms;然后硅1截止硅2导通,硅3截止,in5408和电阻工作,相当于220伏半波堵转工作,到指定90度角度;然后硅1截止,硅2截止,硅3导通,反转10ms刹车;再然后然后硅3截止,硅2导通,硅1截止,保持220伏半波堵转工作,维持90度角度。
& & 反转:可控硅1导通,同时硅3导通,硅2截止,相当于220伏电机反转到指定90度角度;然后硅1截止,硅3导通,硅2截止,in5408和电阻工作,相当于220伏半波堵转工作,维持90度角度。
& & 具体硅2,3切换导通截止是否有保护延迟时间还不太清楚。
答: 可控硅2号、3号切换导通截止必须要有保护延迟,等待其中一个彻底关断后,再开启另一个,由于你这个电路没有同步信号(有同步信号时,延迟一个半波时间即10ms足够),那么这个延迟时间必须2倍于最小延迟时间,即最起码延迟20ms,&&如有条件,可延迟50-100ms,&&让电机线圈电感和起动电容上储存的能量消弱,减少不利因素。
另外,在正转时,当中插入了10ms反转,事实上,在没有同步机制时,这个半波时间可以控制,但真正控制可控硅只导通10ms,去很难做到,增加这一步,难道是为了消除机械间隙而特意加的?
用户名:123jj
注册时间: 13:30:00
说实话,交流电机用于超短时间内,频繁正反转,并不合适,如有条件,建议改成步进电机。
用户名:wwzff
注册时间: 14:03:00
看来大家定位主要在高压环流了,是在可控硅2号和可控硅3号同时导通时产生的,由于电机线圈电感的存在及外接运转电容的储能作用,瞬间产生的高压可高达上千伏,环流可高达上百安,足以让可控硅击穿。
那关键问题是怎么解决,解决方法是程序改进也不太牢靠,而且因为程序修改不太熟悉,修改也不太好办,除去反转倒是没问题。
有无改进电路可以解决的,比如修改硅2,硅3并联电路,加上保护措施?
原来硅2,硅3都并联一个10d821k压敏电阻,我感觉因为可控硅一般是bta12&&600b都是承受在600伏左右,如果用10d821k,其实压敏电阻没启动作用;因此更换为14d620k(前期也试过10d560k,在电路上短期试用,功能正常,现场使用一个倒是没发现问题,因为只试了一个,也没有详细记录,不知道是不是解决了),如果这是个方法,那将每个硅两面增加14d620k或10d560k,在将220电源部分增加文件中说的电路(该电路也有压敏电阻保护),不知道是不是能解决(至少从原理上,因为毕竟现在可控硅击穿也是偶尔现象,也许这样能改善大多的情况)?
用户名:123jj
注册时间: 17:26:00
在可控硅上并压敏电阻,并无什么大效果,该击穿时也照样击穿。
改硬件,倒是一个好方法,如用TTL/CMOS电路搭,要用到好几个元件,主要是门电路及单稳态触发器,其中门电路管时序,单稳态触发器管延时,原理见5楼硬锁。
用户名:123jj
注册时间: 17:31:00
比较简单实用的方案是:
1. 在正转运行时去掉其中的10ms反转。
2. 在正转运行和反转运行两个状态中,强制加入50ms的延时等待,令其不能一下子反状态。
用户名:wwzff
注册时间: 17:36:00
谢谢,我先试试目前电路的情况,将具体情况记录一下,然后试试去反转看看。
用户名:wwzff
注册时间: 22:14:00
再顶一下,看看谁还有可控硅使用、保护、操控电机等方面的经验或技术,作为交流吧,我这些也算是作为参考,都是实践经验和参考得来的具体东西,作为一个抛砖引玉吧!
用户名:wwzff
注册时间: 14:34:00
再拱拱:现在综合其他哥们求助贴的的一些情况,汇总一个观点,不知道是不是问题所在:
两个可控硅由于控制频繁正反转或者意外干扰,同时误导通,启动电容等于通过可控硅短路,由于运行时电容内存有400伏左右电压,导致可控硅被击穿。因此时放电电流相当的大。
同时考虑(参考其他两个做的经验,都加入加入扼流圈电阻,这个比较明显能看到,具体程序难确定是否有延迟,但是至少人家的可控硅不坏,不过我的也是有半年才坏,而且我计算在10%的概率吧)
解决办法:1、简化正反转控制。已完成
& && && && && &2、在正转运行和反转运行两个状态中,强制加入50ms的延时等待。未完成
& && && && && &3、串入扼流圈电阻,大大降低此电流。已完成
改完了,只能等待时间来证明了
用户名:wwzff
注册时间: 11:05:00
再顶一下,还在学习。总结经验。
用户名:king5555
注册时间: 23:21:00
⒍缛4uF到(2)(3)可控单元分e再串联电感共两个,接地的2n2电容h去,才能有效防止チ_簟
(2)(3)可控硅的G-T1再并联电容以吸收突波以加防`触发。T1-T2容阻电路之20ohm应加大。
这里回复了。那x不定。本}以前好像过了。建h改用继电器来做。
用户名:king5555
注册时间: 0:34:00
转向间隔时间最好零点几秒,等待于机械T性丶⒍缛莸某浞诺(阻尼振U)丶所有弹跳F象。
用户名:xy-mcu
注册时间: 7:12:00
不错的经验,谢谢各位,我也学习了。
是否继电器产生的问题就会小很多?
或者继电器使用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用户名:wwzff
注册时间: 20:58:00
关于这个再说一下,毕竟帖子半年多了,还是想将结果说一下的:
1、增加了电感(并没有去掉2n2)好像稳定不少,但是也发现原来焊接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问题等,因此现在看结果较好是因为串入电感、焊接工艺提升、元气件质量综合提升的结果,但是看增加电感还是有效果的。
2、在这个过程中,参考国外的(商用成熟的(当然很稳定)),来看整个可控硅及外围电路都跟现有最终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光耦国外是moc3083,自己使用moc3061;国外可控硅bta12-700&&,自己使用bta41-600(原来也用过bta12-700)),因此说整体电路应该没什么问题,而且是有2n2接地的,但是国外的在2、3角的启动4μf电容中还串了0.47欧姆2瓦的电阻,这个电阻的作用后来学习其实与串入的电感作用差不多。
3、在参考国内一些案例,发现使用moc3062,bta12-700,也是有2n2接地,没有在启动电容串0.47欧姆2瓦的电阻,但是国内外的bta12-700都有大的散热片,后来学习中发现bta的散热也非常关键,如果工作温度高于70度,故障及软性故障就会增多。
4、还有一个关键点,国外没有在T1\T2间并压敏电阻,但是国内的都并了压敏电阻,原来大多使用10D621k、10D821k,参考国内的使用了2个串联1.5KE400CA(查了一下参数一个1.5KE400CA可以将电压控制在(360~440v),我感觉2个串联相当于一个14D821k 可以将电压控制在《738~902v》?不知道对不对),我将自己的由原来的10D621k可以将电压控制在《558~682v》、10D821k可以将电压控制在《738~902v》改为14D431K,实验上看功能没问题(至少连续工作20天),我感觉这个是不是也很关键,因为14D431K可以将电压控制在(387~473v),可以远远保护bta41-600.
5、总之吧,在通过实践,以及在网上不断地寻找资料,以及相同的问题,以及部分热心人士的解答基础上,还是让我了解了一些可控硅的知识和使用注意事项,不能说是掌握,只能说是了解。看来自己还得继续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进步,才能向成功更近一步
算是一点贡献吧,,,,,,,,,,,,,,,,,,,,
热门型号:汇诚科技售后服务网
网站介绍:
&&&&&&&&本网站内容丰富,资料全面是非常适合电子爱好者及初学者的学习使用的网站。
网站以单片机产品为主,包括(S52、AVR、PCI、MPS430、陵阳等系列单片机、以及电机驱动器等)。
现承接各类电子项目:
联系旺旺:zhangxinchunleo(汇诚科技)
8 Ceeitnet.All rights reserved
收藏本站 -
联系人:张先生
服务QQ:、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路与绕城路南300米&&&&&&&在电子工程世界为您找到如下关于“人体电路”的新闻
人体电路资料下载
输出信号,而且它给出了传感器的结构信息,即它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敏感元件是指能直接感测或响应被测量的部件。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测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可用的输出信号的部件,通常这种输出信号以电量的形式出现。信号调节和转换电路是把传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便于处理、控制、记录和显示的有用电信号所涉及的有关电路。有人也称这一部分电路为信号调理电路。医用传感器(Biomedical...
为什么带电接上第一条过线后,其他两相均不得直接触及?&813.为什么开关或两个分路拆搭过线时,应暂停保护,并将开关跳闸结构顶死?&814.为什么带电接空载线路时,必须查明空载线路确无接地情况下才能进行?&815.为什么断接引线时,严禁人体同时接触未接通或已断开的两个接头?&816.目前我国带电爆炸压接有哪些起爆方法?&817.带电爆压点对相间安全...
短路电流经人身,大地流回中性点;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接地电流经人体流入大地,并经线路对地电容构成通路,这两种情况都能造成人身触电。  如果装有接地装置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使外壳带电时,接地短路电流将同时沿着接地体和人体两条通路流过,Id=Id'+IR,我们知道:在一个并联电路中,通过每条支路的电流值与电阻的大小成反比,即,  式中:Id—接地回路中的电流总值 Id'—沿接地体流过的电...
宾馆、饭店及招待所的客房内插座回路;  f. 机关、学校、企业、住宅等建筑物内的插座回路;  g. 游泳池、喷水池、浴池的水中照明设备;  h. 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  i. 医院中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用设备2);  j. 其它需要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场所。  注:1)电气产品按防电击保护绝缘等级可分为0、Ⅰ、Ⅱ、Ⅲ四类。Ⅰ类为产品的防电击防护不仅依靠设备的基本绝缘,而且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
设计制作了一种智能台灯,主要是以BISS0001和单片机组成的红外传感控制电路。其特点是在有人时且外界光强较弱时能自动开灯,无人时关灯,节约能源;且能纠正坐姿,防止近视。关键词:节能;纠正坐姿;BISS0001
一、 引言:台灯已是千家万户的必需生活用品,经常由于忘记关灯而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当夜晚来临时,人们又摸黑去开灯,非常不方便。在这里设计了以人体红外辐射(波长为9.5um)传感控制电路...
了三种等效的 ESD 模型,其中人体带电模型应用最广。 1. 1 人体带电模型(HBM) : HBM 是根据带有静电的操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与器件的管脚接触, 将存储于人体的静电 荷通过器件对地放电致使器件损坏而建立的,因此称为人体带电模型。其等效电路如图:E.高压直流电源(0~5KV)Rs K E E CbRbDUTRb。人体等效电阻(1500Ω±1%) Cb。人体等效电容(100pF±10%) Rs...
模型: 该模型表征人体带电接触器件放电,Rb 为等效人体电阻,Cb 为等效人体电容。等效电路如 下图。图中同时给出了器件 HBM 模型的 ESD 等级。ESD人体模型等效电路图及其ESD等级 2.MM:Machine Model,机器模型: 机器模型的等效电路与人体模型相似,但等效电容(Cb)是 200pF,等效电阻为 0,机器模 型与人体模型的差异较大, 实际上机器的储电电容变化较大, 但为了描述...
组成。当罪犯跨越门窗或其它防护区时,遮断红外光而弓|发报警。为确保此类探测器的准确需配置频率和相位鉴别电路。  热感式红外探测器:也称被动式立体红外线探测器。它是利用人体温度来进行探测的。众所周知,任何物体,因表面温度不同,会发出强弱不等的红外线,即辐射出的红外线波长不同。人体所辐射波长约10μm,这一特性被用来制造热感式红外探测器。其中焦电式具有最佳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故目前用得较普遍。其上设有...
%的电路失效,怀疑上述过程防静电措施有纰漏。他们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详细检查、取证,未发现防静电措施有不完善之处。最后不得不怀疑白色透明防静电包装管,截取一段防静电包装管进行表面电阻测试,发现防静电包装管表面电阻已退化为1012Ω,即为绝缘材料。初步认为:(1)性能退化的防静电包装管损坏了该批CMOS电路。(2)该批电路的防静电能力不高。为了证实以上结论,组织专业部门进行了模拟试验。(1)把刚测试...
手持设备低工作电压回路的安全具有更好效果。
VS与陶瓷电容:很多设计人员愿意采用表面贴装的陶瓷电容作ESD保护,不但便宜而且设计简便,但这类器件对高压的承受力却比较弱。5kV的冲击会造成约10%陶瓷电容失效,到10kV时,损坏率达到60%,而TVS可以承受15kV电压。在手持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与人体频繁接触,各个端口必须至少能够承受8kV接触冲击(IEC标准),可见使用TVS...
人体电路相关帖子
平,则灯不亮。无光照时(夜晚),RG暗阻很大,暗电流很小,使IC1的6端为低电平(约1.8V),则3脚为高电平,K得电,则串联在T一次侧上的常开触点K接通,EL点亮。2)磁控原理磁控电路采用磁敏开关,若受到磁力作用,则磁敏开关吸合,短接RP使IC1的6脚为低电平(约1.2V),则输出端3脚为高电平而导通,使继电器K线圈得电,常开触点K接通,灯EL点亮。3)触控原理人体所发出的电信号频率范围为0~5KHz...
本帖最后由 tiankai001 于
12:24 编辑
电力是重要能源,除了生产动力用电外,还有大量的生活用电。所以安全用电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下面介绍一下安全用电保护和家庭用电保护电路。一、安全用电及人体触电的规律性1、安全电压等级当工频(频率为50Hz)电流流过人体时,安全电流为10mA。人体的电阻,主要集中在厚度为0.05~0.2mm的角质层,去掉角质后...
供电电源。电源的正极与接地点相连,接地点0V是电路的最高电位,其它点的电位均为负值;正、负极性双电源供电,接地点仍是电路的共用参考点,即正电源的负极与负电源的正极相连接,电路中其它各点电位有正有负。在具体应用中,仪表外壳接地属于保护接地,可以避免仪器外壳漏电给人体造成的伤害。如果电路中有两个独立的直流电源供电系统,没有共用一个接地点,则应保持两种接地点间的高度绝缘。九、电源的作用把其它形式...
这个问题,既然插座有零线与火线之分,那是不是我的用电器上的插头也应该区分一下?[/quote]
凡需要区分的,都会使用定向插头,比如常见的三脚电源插头。不需要区分的,采用无定向插头,比如常见的两脚电源插头。是否需要区分,由具体电路/设备决定。
为什么要约定左零右火?这是人体工程学和触电统计的结果
1,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
2,姆指太能干了,插拔插头的过程中,姆指最容易与金属片接触;
3,统计...
10.4mm*10.4mm
4.毫米波一般工作在哪个频段范围,会不会与其他的频率波段产生相互影响,导致测量精度下降?
mmWave 频谱带宽:30GHz~300GHz,目前还没有遇到跟其他频段互相影响问题,具体的再讨论。
功耗是多少
消耗功率為 ~2W
请问设计毫米波雷达系统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天线尺寸、大气传输特性及器件电路工艺和可实现性
毫米波会大量用在无人...
放电和空气放电。接触放电就是直接对待测设备进行放电;空气放电也称为间接放电,是强磁场对邻近电流环路耦合产生。这两种测试的测试电压一般为2KV-8KV,不同地区要求不一样,因此在设计之前,先要弄清楚产品针对的市场。
& && & 以上两种情况是针对人体在接触到电子产品时,因人体带电或其他原因引起电子产品不能工作而进行的基本测试。下图是一些地区在一年中不同月...
区要求不一样,因此在设计之前,先要弄清楚产品针对的市场。
以上两种情况是针对人体在接触到电子产品时,因人体带电或其他原因引起电子产品不能工作而进行的基本测试。下图是一些地区在一年中不同月份的空气湿度统计。从图中可以看出Lasvegas全年的湿度最少,该地区的电子产品要特别注意ESD的保护。
全球各地的湿度情况不一样,但是同时在一个地区,若空气湿度不一样,产生的静电也不相同。下表是搜集...
众所周知,小米的智能套装包含的4件套,人体传感器、门窗传感器、无线开关与多功能网关采用的是基于NXP的一颗工业级ZigBee射频芯片--JN5168进行组网通讯。而多功能网关是通过Wi-Fi技术接入到小米云和其它智能设备。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米的多功能网关将ZigBee芯片JN5168和Wi-Fi模块集成到一个小小的电路板上。这个ZigBee方案和广州致远电子推出的ZM5168...
,用表笔接在电阻两端金属部位,测量中可以用手接触电阻,但 不要把手同时接触电阻两端,这样会影响测量精确度的--人体是电阻很大但是有限大的导体。读数时,要保持表笔和电阻有良好的接触;注意单位:在“200” 档时单位是“Ω”,在“2K”到“200K“档时单位为 “KΩ ”,“2M”以上的单位是“MΩ”。
四、二极管的测量
数字万用表可以测量发光二极管,整流二极管……测量时,表笔位置与电压测量一样...
,若测得的阻值与标称值相差甚远,表明电阻变值,也不宜再使用。在维修实践中发现,也有少数熔断电阻器在电路中被击穿短路的现象,检测时也应予以注意。4、电位器的检测检查电位器时,首先要转动旋柄,看看旋柄转动是否平滑,开关是否灵活,开关通、断时“喀哒”声是否清脆,并听一听电位器内部接触点和电阻体摩擦的声音,如有“沙沙”声,说明质量不好。用万用表测试时,先根据被测电位器阻值的大小,选择好万用表的合适电阻挡位...
人体电路视频
你可能感兴趣的标签
热门资源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法电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