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python 逐行读取txtDVD机为什么效果好

本期话题:秘方的故事
  秘方治贪官
  三国时候,有一位掌管军营粮饷的军需官叫杨宕,官儿虽不大,油水却捞了不少。
  杨宕得了一种怪病,既不发烧也不头痛,只是胸口鼓胀,像石头压着,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医生请了不少,可连是什么病症都诊断不出,杨宕只好派人去请神医华佗。
  华佗医术高明,为人正直,他对杨宕的为官之道早有耳闻。经过望闻问切,华佗开了两张药方,对杨宕说:“这是我精心研制的秘方,对你的病症有奇效,你在无人之处才能打开看。”
  杨宕听说是秘方,连连点头答应。
  华佗走后,杨宕将第一个药方打开观看,看着看着,他大惊失色,额头上冷汗直冒。原来处方上写着:“二乌、过路黄、香附子、连翘、王不留行、法夏、毕拔、朱砂。”杨宕把这八味药的第一个字连起来一看,大吃一惊,这谐音不明明是“二过相连,王法必诛”吗?
  原来,杨宕自从当上军需官,经常克扣军饷。最近,他的叔父杨修因得罪曹操被问罪处死。后台一倒,杨宕自知好景不长,于是打算趁最近一次押运军饷大捞一把,然后辞官还乡。不想如意算盘被华佗点透,他顿时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接着他又看第二个药方,一看便“哎呀”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原来处方上写的是:“常山、乳香、官桂、木香、益母草、附块。”这六味药首字的谐音是“赏汝棺木一副”。如此“秘方”,杨宕见了,不由得气火攻心,肝胆俱裂。家人见状吓慌了,都大哭起来。
  杨宕听见哭号声,苏醒过来。他睁开眼睛,倒觉得心轻身爽。此时华佗不请自来,他对杨宕说:“你之所以胸部闷胀,是因为肚内淤积,现在气随汗出,吐尽瘀血,恶病已除。只是身子虚弱,我再给你开一剂补方,你服后定会痊愈。”
  杨宕服后果然逐渐康复。从此,他再也不敢干克扣军粮之事。
  死囚献方
  清朝雍正年间,梅州人郑兰甫在湖南任县令。郑兰甫的母亲患上了喉疾,久治不愈,以至于性命危在旦夕。
  郑兰甫是个大孝子,眼见母亲因病痛苦,心急如焚。他张榜求医,许以重酬,但张贴多日,一直无人揭榜。走投无路之下,郑兰甫便将榜文四处张贴,大街小巷、邻近县城,甚至监狱里也贴上了榜文。
  这一天,死囚黄怀看见了求医榜。这黄怀本是个土郎中,因眼见恶霸欺凌街坊,路见不平出手相助,打伤了恶霸。不料,恶霸是当地豪绅的儿子,豪绅买通前任县令,将黄怀屈打成招,判了秋后处决。
  黄怀在狱中常听人提及现任县令是个好官,又是个孝子,想着自己是将死之人,医者父母心,于是唤来狱卒,说他要揭榜救人。郑兰甫一听有人揭榜,赶忙前往监狱。黄怀献出秘方,嘱托如何熬制。
  离开监狱,郑兰甫赶忙派人照方抓药熬制,连续服用几次后,郑母多年来的喉疾居然痊愈了。
  黄怀救治了郑母,郑兰甫感恩在心,于是查问黄怀一案,但因证据不足无法翻案。眼看秋后处决之期将至,郑兰甫就与母亲商议,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救出恩公。
  郑兰甫先将母亲送回老家,然后买通一名狱卒,在处决之日用另一个死囚代替黄怀赴刑场。郑兰甫知道倘若东窗事发,自己也会性命不保,于是将头顶乌纱弃之案台,与黄怀一同逃离。两人行至韶关时,准备分道扬镳,黄怀有感郑兰甫宁可弃官不做都要救自己的义举,于是将秘方交给郑兰甫,让他好有一技糊口。郑兰甫怀揣秘方回到家乡,凭借秘方治愈了多种喉科疾病。
  这个秘方就此声名远扬,并传承至今,这就是被尊为“喉科圣药”的双料喉风散的来源。
  长寿秘方
  从前,有个年轻人赶考途中路过一个村口,突然,他看见一个四十出头的妇人,手里拿着一根棍儿,追打一位看起来六十多岁、花白胡须的老头子。
  年轻人很生气,拦住那妇人说:“你怎么对老人这么不孝顺?”妇人瞪了年轻人一眼,说:“小伙子,你懂什么!”说罢就走了。
  年轻人愣住了,心想她这话不知是什么意思。一会儿,老头回来了,年轻人就问:“老先生,那个妇人为什么追打你?”老头说:“她是我母亲,嫌我不听话,不喝药酒,所以才追着打我哩。”
  “你母亲?”年轻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便问,“令堂今年多大年纪?”老头回答:“差两岁就八十了。”年轻人又问:“老先生,你今年高寿?” “什么高寿,我才四十九岁。”
  年轻人很奇怪,便跟着老头到了他家。进门之后,见他全家个个身强体壮,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年轻人上前对村口见到的那个妇人赔礼道歉,说自己不知内情,才闹出长幼不分的笑话。妇人听后笑着说不知者不为罪。
  年轻人经过细问,才知这家老少几辈人,大多长寿,年长的已两度花甲,就是一百二十岁,且须发皆黑,耳聪目明。这是何故呢?原来全家人经常饮用枸杞子酒,若春夏两季缺枸杞子,他们就用枸杞叶泡酒,冬季则用其根泡酒喝,常年服用,从未停饮。唯有这被追打的“老小孩”不听话,不爱喝药酒,全家只有他一个未老先衰。
  解毒秘方
  明朝时,江西湖口县附近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姓刘的郎中,他见自己儿子身体瘦弱,就开了人参、燕窝等补药,叫家人煎给儿子喝。不料,儿子吃了补药后,反倒落得全身浮肿。老刘慌了神,赶快请了个走方郎中来为儿子治病。
  那走方的游医原是个“冒牌货”,压根就不懂医道,怎能治好这种疑难杂症呢?他心中一急,便假装上茅厕,想办法怎么蒙混过关。蹲在茅坑里,他忽然来了灵感,把一撮泥土拌上一摊稀鸡屎,搓成几粒丸子,要病孩服下。第二天,病孩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
  老刘非常高兴,立即大摆酒席,宴请游医。席间,老刘再三恳请游医公开“秘方”,游医没法子,只好对他实话实说。老刘听后大惊:鸡屎丸子何以能治好儿子的病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几天后,名医李时珍行医来到这个小镇。老刘连忙把李时珍请进家门,虚心向他请教鸡屎丸子治病的道理。李时珍经过详细询问之后,沉思片刻,推断说:“令郎浑身浮肿,八成是中毒了。中毒的原因可能是药中混入了有毒的虫子,那毒虫很有可能是一条大蜈蚣;而鸡屎能解五毒,茅厕里的泥土沾有人尿,也有解毒作用。所以,鸡屎丸子这味‘秘方’能治好令郎的中毒症,也就不足为怪了。”
  老刘听了,半信半疑。于是,他去查看倒在屋旁的药渣,果然在药渣中找到一条被煮死的大蜈蚣。老刘对李时珍的料事如神十分佩服。后来,他逢人就夸李时珍医道高超。
  贪吃得秘方
  唐朝时,东阿住着一对年轻夫妻,丈夫叫阿铭,妻子叫阿娇。十月怀胎,阿娇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阿铭喜得合不拢嘴。
  阿娇分娩后气血两损,身体十分虚弱,吃了不少补血良药,却仍然没有好转。阿铭就想:天上龙肉最好,地上驴肉最佳,龙肉没法搞到,驴肉多的是。我家就是专门贩卖毛驴的,何不试它一试。于是他马上叫来几个伙计,宰了一头小黑驴,让伙计们守在灶边煮驴肉。
  伙计们在灶边烧起大火,熬煮驴肉,不多时,锅里飘出了肉香。伙计们虽然嘴馋,但还是忍住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姓周的伙计说:“驴肉煮这么久了,我来尝尝是不是煮好了。”说罢拿起筷子,从锅里夹了一块肉,吹了两口气,送进嘴里。
  李伙计见状,也操起了锅铲,说:“我是厨师出身,让我来尝尝咸味够不够。”说罢,铲了一铲子驴肉大嚼起来。
  其他几个伙计也不甘示弱,你一碗他一铲地大吃起来,不一会儿工夫,就把一整锅驴肉吃了个精光,只剩下一点汤。
  驴肉吃完了,伙计们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于是众人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搁在砧板上的那张黑驴皮切碎,倒进锅里,又加了些清水,烧起旺火煮起来。
  过了两个时辰,阿铭回来了,问驴肉煮好了没有。几个伙计扯谎说:“我们没尝味道,应该煮好了。”
  阿铭揭开锅盖一看,锅里的东西黏黏糊糊的,根本就没有一块整肉。阿铭无奈,只好把它舀了出来,用盆子装了,稍微一冷却,竟成了一盆胶块。阿铭心想,反正是驴肉炖成的,连忙端给妻子吃。
  却说阿娇平日挺挑食的,她尝了一口,觉得香喷喷的,味道不错,不一会儿工夫,居然把一大盆的驴皮胶全吃光了。几天后,奇迹出现了:阿娇食欲大增,脸色红润,有了精神,也有了奶水。
  几个伙计不敢说出真相,这事儿也就被瞒了下来。
  一晃几年过去,周伙计成亲了。由于家境贫寒,他妻子怀胎期间营养不良,产后气血大亏,生命垂危。这时,他突然想起了几年前煮黑驴皮的事儿,连忙去找老板阿铭,要向他赊一头小黑驴。阿铭问起缘由,周伙计只得将几年前偷吃驴肉、把黑驴皮煮给阿娇吃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阿铭虽然心中有气,但看到周伙计的妻子病成这样,就送给他一头小黑驴。
  周伙计牵着小黑驴回到家中宰了,把驴皮剥下,熬煮成胶块,端给妻子吃。不出几日,妻子脸色红润,精神大振。
  阿铭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老板,他瞄准了这一商机,成立了一个驴皮胶作坊,收购黑驴皮熬胶,再加上几味中药,竟成了妇科进补的特效秘方。
上一篇: &&&&下一篇:
外国文学故事鉴赏
3分钟典藏故事
阿P系列幽默故事
法律知识故事后危机时代,中国如何与世界打交道
张宇燕 金灿荣 冯仲平 林晓光
盛世良 孙士海 吴国平 张永蓬
编者按:2 月5 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的讲话——《变化中的中国与世界》(文见《时事报告》2010 年第3 期)中提到:许多人在问,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将如何与世界打交道?本期我们请来8 位专家探讨这个话题。
张宇燕:我们要懂得在规则中求发展
后危机时代,从总体战略目标来讲,各主要国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各国基本的利益、价值、促进价值传播的战略都不会大变。如果要说有什么变化的话,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与世界的关系、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分量发生了变化。
危机以来,美国、欧洲、日本都是负增长,而中国是高于8%的正增长,与它们反差很大。这个变化体现在全球治理方面最重要的标志就是G8过渡到了G20。西方大国发现,中国在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博弈者。以前,发达国家组成既得利益集团,设定规则,解释规则,执行规则,以此维护自身的利益。到现在,西方的利益主要还是体现在规则上,他们对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就是要中国接受他们制定的规则,并且极力用新的规则来限制中国的崛起。
举个例子,西方国家特别爱拿气候变化说事儿,但气象学家十天以后的天气都预测不准,他们却信誓旦旦地告诉你10 0年以后气温是多少度。其实,这里至少关系到他们4个方面的利益:第一,西方不能够让能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价格涨得太高,因为他们是进口国,还有他们不能让“刺头”如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家,在油价上涨的时候获益太大。第二,油价还不能过低,因为低了以后另外一些国家如中国会受益。第三,一定要减少对石油、天然
气的依赖。第四,主导新兴产业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新兴产业发达,专利、机器设备都在它那儿,对它有利。炒热气候变化恰恰可以“一箭四雕”——产油国想卖高油价,我限制对你的需求;价格低了,中国拼命买也不行,我要征收碳关税;新能源技术我领先,新能源发展起来了,对外依赖自然会减少,我还能做主导。
西方遏制我国崛起的方式可简单地归结为“四化”。它们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分化里面还有妖魔化,就是“有罪推定”,认定我们是坏人,干的事一定是坏事,这在未来会是一个趋势;还有就是体系化,即让中国成为由它们主导的全球体系的一部分。包括G2 0,一方面反映中国力量上升的现实,另外一方面也是把我国纳入体系里去的方法。但这个游戏我们得玩,因为玩了不一定赢,但不玩永远不会赢。归根到底,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国内,中国几百年来,所有的外部事件成为事儿了,全是因为国内出了问题,所以,“又好又快发展”才是核心。
金灿荣 认清自己,才能处理好中美间的问题
中美关系去年开局良好,有目共睹,但是中美关系潜在的问题一个都没解决。今年贸易争端、Google事件、对台军售、气候问题、伊朗问题、达赖问题等集中爆发,两国关系陷入低谷。这首先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基本结构非常复杂,也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解决问题的时候借重中国,但内心深处又不信任中国,要防范中国。
问题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爆发,有一些具体的技术性原因。首先美国在心态上对中国比较失望,主要是去年他们觉得对中国挺客气,到年终一算账,中国什么都没给他。另外,他们觉得中国傲慢,所谓的傲慢就是原来中国比较老实,心里有委屈不说,现在中国人说出来了,他们很不适应。第二个原因是奥巴马地位下降,奥巴马本人还是愿意维护中美关系的,1月份的国情咨文,两次提到中国,都是把中国当作学习榜样,但他压不住阵。第三,中美过去一年的实力消长来得太快,美国很不满。况且,现在美国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美国人觉得没必要与中国同舟共济了。
面对美国的变化,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首先,我觉得中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包括三个层面:第一,我们是所有大国里面最复杂的国家,人口众多,内部发展不平衡,现在又处在转型期,新旧矛盾都集中在一块儿。所以,在很多问题上中国都呈现出双重特性——在经济上,发达和发展中兼备;在文化特性上,现代和传统兼备;在战略上,我们力量强大但又很脆弱,是“一个脆弱的超级大国”。第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任何指标上都要看其双重特性,这意味着中国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处理好内部问题还是我们的优先目标。第三,可以非常自豪地讲,中国只有自己能击败自己,别的国家击败不了我们,这一点我们要认识到。
其次,要看清楚中美力量的对比,有两点需要记住:第一,中国经历了力量的快速提升,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但是尚未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步。第二,从未来看,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超过美国的潜力或者说禀赋的国家。因此,在未来对美政策的方向上有两个原则:战略上还是要韬光养晦,要争取至少10年时间,埋头发展;战术上还要强调积极有所作为,因为我们的国内情况变化很大,由改革之初的“强国家、弱社会”走到现在,国家依然很强但社会也比较强了。特别是最近10年,公众里面出现两个“民”,一个是3.84亿网民,一个是几千万的股民,而任何一个群体超过社会总人口20%,就一定要重视。
冯忠平 韬光养晦,我们要加大中欧合作
欧洲现在面临两大危机,一个是经济危机,欧洲的低增长、高失业、高债务的局面长期都难以扭转;一个是地位危机,主要是欧洲觉得它影响世界的能力受到削弱,出现边缘化倾向。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会议本来是欧洲组织的,议程是欧洲设定的,但开着开着就与它没关系了,欧洲发现自己仅成了一个会议的召集者。
为应对挑战,欧洲政策调整比较明显。第一,经济方面。欧盟为振兴经济,制定了“欧洲2020战略”,这是一个十年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欧盟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主要强调三个方面:智能经济、绿色经济、提高就业水平。第二,加大外交协调,阻止被边缘化的趋势。日生效的《里斯本条约》标志着两个变化:一是欧洲由应对内部挑战为主进入应对外部挑战的新阶段。二是欧洲外交由一盘散沙进入共同外交机制的建设阶段。条约设立了“欧盟总统”、“欧盟外长”两个职位,实际职责就是把欧盟各国的利益、观点统一起来。第三,力推以多边主义为核心的全球治理,应对全球挑战。
这些调整无疑将体现在今后欧盟对华政策的制定上。首先,欧盟27个国家的对华政策协调力度会加大。现在,欧洲很
多国家的对华政策是各自为政、相互竞争的,各国都不满意。现在已有一些迹象表明,欧盟在协调对外方面确实不同了。例如,我们处理了英籍毒贩阿克毛,过去英国会抗议一下,瑞典会代表欧盟谴责一下,但今年法国外交部也发了一个抗议。其次,欧洲现在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我们最大的出口市场,但贸易赤字的增加可能导致欧洲进一步要对中国搞反倾销。第三,欧洲对中国崛起心态矛盾,一方面它想深化对华合作,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很不信任,这可能导致中欧关系出现波折。
我们该怎么办?我认为,今天中国要更加明确地把韬光养晦作为一个战略确定下来。在今天的背景下,韬光养晦实际上回答了一个中国如何崛起的问题——我们这样一个有5000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会用一种新的方式崛起,即使强大了,也不称霸。另外,韬光养晦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们要关注国内发展;二是追求和平的国际环境。具体到对欧政策上,我们现在要充实和欧洲的战略伙伴内涵,比如,提升中欧战略对话的级别,加大中欧国际合作,加深相互依赖。
林晓光 日本政权更迭是提升关系的好机会
去年,日本经济负增长5.2 %,是战后最低的,完全失业率高达5.7%,民间消费低迷,财政赤字超过GDP的10%,情况非常严重。但日本的海外市场稍有恢复。去年日本主要大公司在国内的盈利不足50 0 0亿日元,在国外的盈利是8000亿日元,在欧洲、美国都是亏损,盈利主要靠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例如,日产汽车去年在中国的盈利是
1200亿日元,扭亏为盈。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市场。
按照现在的预测,2 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能超过日本。当然,仅靠一个数字很难说明中日两国实力的变化,但这个数字的出现对日本人的心理冲击非常大。自1894年以来,日本就一直高高在上,现在这么一逆转,日本看中国的心态复杂程度可能会比欧美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是导致日本民主党对华政策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的原因。
1955年以来,日本一直是自民党在台上,去年民主党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上台执政,这对战后日本政治发展来说是个历史性的变化。目前看来,民主党在外交上与自民党对比鲜明。由于普天间基地、美日核密约等问题,日本对美外交遇到困难,而对华的外交却比较顺利,主要在于鸠山表示首相任期之内绝不去参拜靖国神社,同时承认日本确实
侵略过中国,这种表态我们比较能够接受。但鸠山的良好表态,并没有解决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例如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未来肯定还是会爆发。最近,冈田外相提出,如果中国继续单方面开发春晓油田,日本也要采取相应措施。态度强硬,这在以前自民党政权中都很少见,说明民主党在具体利益上不会有半点退让。
对日本的变化,我们该怎么做呢?一个是抓住机遇。既然日本提出要建立“东亚共同体”,对美要对等,要跟亚洲推进更密切的伙伴关系,这是推动中日关系的机遇。鸠山这样做是看到整个世界格局力量对比的变化,日本再不能对美一边倒,而是要两条腿走路。目前,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框架中还缺少实质内容,日本政府忙于处理内部危机,我们不妨把握先机,提出创意,掌握推进中日关系的主动权。另一个我们也要冷静观察,因为民主党的变数比较多。例如,现在日本国内要求民主党总干事长小泽一郎辞职的占2/3,如果他被迫辞职,那么,鸠山内阁很可能瓦解。此外,民主党对华姿态比较好,但相当多的民主党议员比较年轻,很多人都是在美国受的教育,都推崇西方民主人权的理论,所以,在民主、人权等问题上,今后中日之间的摩擦可能会增加。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做好物质和心理上的准备。
盛世良 中俄之间的战略关系最实在
去年9月份,普京请我们一批外国专家吃饭,在座的一个美国人问:“2012年到底谁是总统候选人?”普京语惊四座:“到时候我们两个(指他和梅德韦杰夫)就决定了。”可见,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基本上定型了,“梅普组合”起码还能管十几年。后危机时代,实现普京的强国战略所需的稳定政局应该没问题。但俄罗斯的经济受危机影响很大,去年力图保住降幅不大于8%,结果没保住。前年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好不容易挤进了经济强国的范畴,去年又降到1万美元以下,这对俄罗斯人精神上的打击很大。
在对外政策上,从去年开始俄罗斯比较重视“软实力”。因为,它意识到,打格鲁吉亚也好,跟美国硬顶也好,对自己没好处。俄罗斯对华关系也有一个很大转折,以前觉得我们可有可无,毕竟我们求它的地方多。但现在,俄罗斯人的心态慢慢开始转变,出现了很多积极的东西。例如,俄罗斯从最高领导到“中国通”都开始批判“中国威胁论”。
以前他们认为中国是远东的一个压力,现在却把我们看成一个机遇,甚至认为应该把我国振兴东北的计划和他们开发西伯利亚结合起来。在高铁上的合作是个质变,中国也可以向俄罗斯出口技术。还有,中俄间的战略互信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去年签订了战略火箭发射相互通报的协议。
后危机时代,虽然俄罗斯对我国的戒心很难排除,但中俄之间战略合作、相互借重将是主流。对中国来说,机遇相当大,我们可做的事情很多。在政治上,俄罗斯特别在意并且在努力维持自己的大国地位,我们一定要支持它,这对我们没什么损害。我们核心的决策还是要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最好也能搞一个安全磋商会议,在重大问题上两国之间先对口协商。对涉及俄罗斯外交问题的表态,以及两国间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通报,增加互信。在经济上,我们跟俄罗斯的合作天地非常宽广。我们在资金、劳动力、建筑、施工、消费品生产、农业技术等一些比较适用的民用技术方面有很多优势,俄罗斯在高新技术方面有优势,双方可以优势互补。可以说,中俄关系里面真正的“战略伙伴”成分最多,最实在。
孙士海 中印并起,增信释疑很关键
金融危机对印度有一定的冲击,但不是很严重。20 0 9-2010财年第二季度印度经济增长率是6.1%,第三季度达到7.9%,整个财年超过7%。估计明后两年经济增长的速度能够恢复到危机以前8%~9%的水平。若不发生大规模的社会动乱或战争,印度崛起的趋势不会逆转,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当前,中印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在一些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问题上,我们有共同利益,合作密切。但在地区内,两国间往往有冲突。例如,印度国际地位的上升会平衡我国的战略价值。亚洲一些国家开始在中印之间搞平衡,两面得利。一旦中国和周边国家发生冲突,不排除一些国家会倒向印度,这样我们的周边环境可能会变得更为复杂。
后危机时代,印度在对外战略上还是会执行相对平衡的外交战略,但它会越来越积极地拓展与美国和俄罗斯等大国间的外交。一直以来,印度对华政策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愿意和我国改善关系,另一方面对我国有疑虑和防范。印度对大国地位的追求,以及要和中国平起平坐的思想观念,使它在心理上把中国当成了战略对手。这种不信任去年表现得比较明显,在边界上排兵布阵,动作频繁。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面临的主要战略压力来自美国及其盟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所以需要和印度达成战略信任。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第一,我们应该用理性的心态对待印度的崛起,将中印关系放在我国和平发展与全球战略大格局当中去考虑。我们要具备大国的自信和风范,摒弃“一山不容二虎”的传统观念。若能够适应国际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印度崛起中因势利导,很可能会实现双赢。第二,中国应当长期坚持和进一步加大增信释疑的工作。第三,中印边界问题解决时机还未成熟,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维护两国边界的和平安全。第四,加强与印度双边经贸关系。
2008年中印贸易达到了518亿美元,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两三年就翻了一番。两国还有一定的互补性,中国的制造业比印度占优势,印度的服务业发达,两国合作潜力很大。去年印度对我们的反倾销措施是全球最多的,以后摩擦还会增多,所以,中印之间应该建立经贸摩擦的解决机制,并考虑在适当的时候建立高级别的对话磋商机制。
吴国平 我们要摆正心态与拉美交往
拉美去年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阿根廷总统取消了年中的访华行程,因为阿根廷的经济受金融危机打击很大,导致总统的丈夫、前总统基什内尔辞去了执政党主席的职务,“夫妻店”陷入危机。二是墨西哥执政70余年的老党——革命制度党,在中期选举中大获全胜,利用的就是对手在经济上的挫败。三是智利大选,尽管执政党总统巴切莱特在整个拉美的威信相当高,但执政党还是败选了,根源在于经济没有处理好。此外,乌拉圭等国的游击队领导人重新执政后,公开表示不学查韦斯要学卢拉。这些都说明,振兴经济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会成为拉美各国政府优先关注的目标。所以,今后中拉之间经济上的贸易争端将会加剧。
还有件事情需要引起注意,一般人认为,美国的地位在拉美处于衰落状态,但我认为去年美国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例如,由于美国的介入,拉美的局部冲突近几年始终持续不断。此次洪都拉斯政变,美国的介入使拉美各国分歧加深。所以,在发展中拉关系时,如何处理好美国的因素,对我们是一个考验。
另外,我们该如何平衡拉美各国的利益,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例如气候问题,如果全球气温上升2度,对阿根廷、智利是好事儿,因为很多不适宜发展农业的地方可以发展了,但对拉美的加勒比岛国,则可能是灾难性的问题。
未来中国究竟该怎么做?我也没有标准答案,需要用心在实践中摸索。但我想首先应该摆正我们的心态。当前,按照人均GDP来算,我们无疑是发展中国家,但我们的媒体有点过度夸大成就。我们的两极分化等问题很多,与拉美国家比也是有差距的。例如,巴西的穷人上学,不但政府给吃饭,还给钱花。但我们一些去巴西的人对巴西不屑一顾,认为我们什么都比他们好。抱着这种心态与拉美国家打交道是有问题的。其次,从未来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讲,拉美将在我国外交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拉美的资源丰富,我们很需要,但它们又非常警惕中国。拉美有50 0年的殖民地史,民族主义情结强烈,所以对中国在拉美的发展存有戒心。中国需要加强与它们的沟通和交流,宣传工作要做到贴近拉美人的需要,切忌生硬说教。
张永篷 对非工作要做得更扎实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非洲的资源出口受到极大影响,贸易量在有的国家下降达50%以上,加上国际资源市场价格的下跌,导致收益减少,侨汇收入骤减。为应对危机,非洲国家在政策上着力调整税收,减少产业部门压力,努力争取保持并扩大外资,在农业和粮食安全问题上下了很多功夫。对外政策上,积极利用与大国关系的平台,争取和捍卫非洲集体利益。
目前,中非之间高层交往密切,经济合作发展迅速,但进入后危机时代,中非关系遇到一些新的挑战。第一,非洲国家的利益取向趋于多元化。当前非洲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往来,战略伙伴的选择余地较大,中国只是非洲外交中的一个选项,这与冷战时期的中非关系有着不小的差异。第二,中国与西方国家在非洲的利益矛盾凸显。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与非洲有着传统关系和现实利益,我国加强对非外交的努力他们看在眼里、恨在心上。未来,中国与西方国家在非洲的战略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第三,目前西式民主与人权观念在非洲已深入人心,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价值观的差异削弱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非洲政治竞争的基础。第四,中非合作中的贸易摩擦、环境保护等矛盾日益显现,影响了中非关系的长远发展。此外,非洲年轻一代领导人“中非传统友好”的意识淡薄,并且西方国家恶意制造“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谣言,妖魔化中非关系,影响很坏。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第一,制定系统的对非投资战略,增强经济互补性,尽可能减少中非间的正面竞争。当前我国的纺织品和商业零售在非洲很有竞争力,但为了长远发展,我们应该尽快制定系统有效的对非投资战略,把握好发展方向。从技术角度讲,中国企业应尽可能避免与当地非洲企业正面竞争,特别是避免通过压低价格搞竞争。同时,中国企业应立足品牌和信誉,以产品质量和服务取胜,走本地化发展之路。第二,要制定系统的宣传战略。当前,中非之间最大的问题是,官方关系的发展远远超出民间的相互了解,中国在非洲的宣传工作很欠缺。相比之下,非洲以前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因此语言文化上与西方接近,受西方媒体影响巨大。最后,要加强与非洲非政府组织的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非政府组织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涉及救济、发展、环保等诸多领域。西方国家非常重视非政府组织在非洲的作用,并提供援助,但中国这一块儿基本是空白,不利于巩固中非关系的社会基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ython 逐行读取tx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