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创业需要采取联通聚焦战略是什么?

草根成功创业之二——创业与战略
战略一词最早是军事方面的概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引伸到企业管理领域。
“战略”是相对于“战术”而来的,是企业制定的自身发展的一种策略。这种策略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性:一是全局性,它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全局,而不是局部;二是长期性,对企业来说一般是三至五年;三是稳定性,战略制定后在一定时期内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
战略的重要性我们也可以以史为鉴。我在前文《草根创业的第一桶金》中讲到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本文我继续以他的成功为例。
朱元璋从“草根”到登上皇位之路是充满了艰险,因为元末红巾军起义后,群雄并起,烽火遍地。在这样十分复杂的政治和军事背景下,实力不算雄厚的朱元璋要战而胜之靠什么?大量的历史资料告诉我们:朱元璋靠的是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战略。
朱元璋的目标是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战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是指建立可靠的根据地,“广积粮”是指军队要有充足的供应,“缓称王”是指条件尚未成熟时不要匆忙称王,以避免成为众矢之的。后来事实证明,朱元璋的正确战略成就了他的成功,毛泽东对此也作了高度评价。
与朱元璋同样出身与农民家庭的李自成就没有那样幸运。他起义后并没有朱元璋那样要推翻当时明末腐朽统治、建立新皇朝的大志,而是一心想割地当个西北王而已。他也没有清晰的战略,只有一句空洞的口号“闯王来了不纳粮”。试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不纳粮,军饷从何而来?因此,李自成攻陷北京后拷打明朝投诚官员,甚至对百姓进行抢劫,最终失去了民心。因此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他不堪一击,到处流窜,最终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却死于五宫山农民的锄下。
在创业问题上,不少人对战略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创业中的小微企业缺的是资金而非战略。
资金问题在创业阶段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确实是令创业者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当前我国在金融体制和创业体制上还很不健全更是如此。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了战略在创业阶段的重要性。
企业战略可以分为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两大类。
对处于创业初期阶段的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一个经营战略问题,即“定位”,首先要明确进入什么行业,经营什么产品(服务)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全面进行SWOT分析。S和W是分析自身的强项和弱项,即要弄清楚自己拥有什么资源,缺少什么资源。或者说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O和T是机会与威胁,即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市场的机会点。如贝因美的创始人谢宏,他1984年毕业于杭州商学院食品系,通过对断奶期婴儿食品市场调研,发现了市场机会:中国婴幼儿的身体素质有自身的特点,比如乳糖酶缺乏是得他们对乳制品不太适应,吸收效果不象西方婴儿那样自然,必须有针对他们的营养需要特点研制的食品。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谢宏潜心研究,于1991年6月,成功完成了全营养断奶食品--速食婴幼儿营养米粉的研制,并通过了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鉴定。1992年4月贝因美速食婴幼儿营养米粉上市。经过了一系列营销策略打开了市场,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先驱者。
与此相反,我们也有不少创业者,他们有可贵的创业冲动,但没有很理性地分析自己具有什么、自己能干什么?也没有很好地进行市场调查,科学分析,盲目跟风,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不熟悉的行业,结果创业失败。
当创业进入第二阶段,即已初具规模时,我们的战略重点就要转向来自各方面的竞争者,制定竞争战略成为重中之重。基本的竞争战略主要有:总成本最低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和全面解决方案战略等四类。在这四类竞争战略中,对创业者来说,总成本最低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它需要规模来支撑,而创业初期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因此,差异化战略和聚焦战略是创业者优先考虑的竞争战略。
差异化战略的核心是产品差异化,前提是市场准确定位。但差异化并不完全是产品的差异化,还有价格的差异化、渠道差异化和促销手段的差异化。
聚焦战略是指创业者通过市场细分,找到市场“空隙”适时进入。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贝因美创始人谢宏,经过慎密的市场调查,发现全营养断奶食品--速食婴幼儿营养米粉市场是个空白,便集中所有的资源果断进入,一举成功,可以说是聚焦战略与差异化战略的完美结合。后又开发了其它产品,如奶粉、妈咪食品、辅品等,定位为跨国婴童企业。
“战略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完美”。作为一个创业者(无论是初次创业还是二次创业),我们头脑中始终要有战略思考,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并通过严密的战略规划把战略落到实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用英语怎么说?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用英语怎么说?
09-01-06 &
Startup Service Center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ies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Startup Service Center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ies然而,市场在变化,消费在升级,由不得你不做品牌。中小企业要做百年老企,要基业长青,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毫无条件的走品牌化道路。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前仆后继,尉为壮观。久而久之,坊间开始流传开来一句令人悲观的所谓“至理名言”——“不做品牌等死,做品牌找死。”两害相权取其轻,找死不如等死,大多数中小企业于是乎选择了放弃。要知道,做不做品牌,从根本上讲终究是一个长远的战略问题,对于企业短期内的影响并不太大。更何况,中国之大,异乎寻常,龙有龙道,蛇有蛇路,那些做低价倾销,大打价格战,薄利多销,以量取胜的中小企业至少现在看上去活得也挺“滋润”的,相反倒是那些号称倾注资源做品牌的中小企业,反倒是捉襟见肘,资金短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时间,中国中小企业纷纷高挂“品牌免战牌”,风气逐渐漫延全国,日渐成势,中国中小企业创建领先品牌又增加了一道思想“紧箍咒”。   长此以往,中国品牌危矣,中国中小企业危矣,中国危矣。   然而,世事往往福祸相依。虽然说中国的中小企业一没钱、二没人、三没经验、四没资源、五没机会,但也并不能因此就断言领先品牌仅仅是那些跨国公司(或大公司)的专利,中小企业不可以、也不可能创建自己的领先品牌。要知道,那些跨国公司(或大公司)也是从无到有、从小做到大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虽然说当时的环境优于现状,竞争小,求大于供,但同样的当时市场总体含量也小。彼一时,此亦一时,只要中国的中小企业稍微用心,就会发现当前阶段同样也存在着广泛的商机,中小企业依然有着诸多的机会创建属于自己的领先品牌。这里边,关键是看怎么想、怎么做,看能不能做到权衡利弊,能不能做到避重就轻,能不能做到激活资源?   “品牌根据地”理论,就是指导中小企业创建属于自己的领先品牌的理论工具。   所谓“品牌根据地”理论,就是指企业集中优势资源,率先在有竞争优势的区域市场建立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获得生存的机会,继而利用“品牌根据地”积蓄力量、训练团队、总结经验,等待机会,逐步扩大“品牌根据地”领域范围,再抓住契机发动较大规模的市场战役,打通 “品牌根据地”之间的连接,化被动为主动,变防守为进攻,最终实现全国的胜利,创建全国性的领先品牌。   一.“品牌根据地”理论的核心   “品牌根据地”理论的核心就是“在‘品牌根据地’领域获得竞争优势,成为领先品牌”,中   小企业选择的市场区域可以变换,但无论经营哪一个领域的市场,这个核心都不得变更。中小企业只有让品牌在根据地“获得竞争优势,成为领先品牌”,才能有品牌的春天,才能把企业做成百年老企,才能基业长青。   据相关调查,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大脑中往往存在一个“消费菜单”。现代社会是一个资讯爆炸的信息社会,消费者的大脑被千奇百怪的需求、各种各样的资讯轮翻轰炸。信息的杂乱性、多面性以及消费者本身的非专业性,使得消费者最终在消费时盲然不知所措,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简单的按大脑中的“消费菜单”进行消费。这个“消费菜单”并不长,一般来说只有3—5个品牌,这3—5个品牌,就是“领先品牌”。   据统计,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成熟行业,市场竞争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仅仅留下几个、十几个同类竞争品牌,而在这些品牌当中,前3—5名的品牌基本上垄断了50%以上的市场,这3—5个品牌依托影响制定行业规则,获得垄断利润,其它品牌只是被动的遵循规则,获得少些的加工和经营利润。   因而,中小企业要基业长青,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成为行业的领先品牌。而要成为行业的领先品牌,中小企业就必须能“获得竞争优势”。“品牌根据地”理论的导入,使中小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根据地”,在“品牌根据地”领域获得竞争优势成为领先品牌变得可能。   二.“品牌根据地”理论的三个阶段   中小企业依托“品牌根据地”理论创建属于自己的领先品牌,经略全国市场,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生存阶段。中小企业应当集中资源建立一批较小区域(如地、市、州、盟)的“品牌根据地”,在“品牌根据地”区域率先成为领先品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积蓄资源,为下一步扩大“品牌根据地”做准备;   第二个阶段是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应当致力于扩大根据地势力范围,促使原先较小区域的“品牌根据地”向外渗透,并通过周密的、系统的小区域营销战役,实现各个“品牌根据地”之间的连接,从而顺利建立较大区域的“品牌根据地”(如全省、省际、大区);   第三个阶段是全国统一阶段,中小企业应当利用此前的“品牌根据地”资源(发展模式、团队、资金),抓住契机,挖掘全国性资源(如重金投放央视媒体、举行全国性促销活动),发动全国战略,进行大反攻,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品牌根据地”,取得最终胜利,实现创建领先品牌的战略目标。   三.“品牌根据地”理论的三个保障策略   中国中小企业借助“品牌根据地”理论实现创建领先品牌的目标,迎来品牌春天,还必须结合适当的策略,才能相互匹配、相得益彰。聚焦策略、蚕食策略及点、线、面策略的深度运用,则为“品牌根据地”理论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1. 聚焦策略   如前所述,一个品牌只有成为领先品牌,才能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要成为领先品牌,就必   须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资源,必须形成足够的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最缺的就是资源——现金资源、模式资源、人才资源、渠道资源、供应链   资源等等。没有资源,就谈不上什么竞争优势,更谈不上成为什么领先品牌。但是,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聚焦策略”,我们就会发现,中小企业其实也可以变得“资源充沛”。   如果与跨国公司比,中小企业即便是激活其所有的资源可能也不如其1%,以1VS100,自然是无往不败。但是,大公司同样也有势力薄弱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大公司投入的资源极少,市场根基并不扎实,中小企业如果能够集中资源,集中发力的话,是完全可以战胜这些大公司的。   中小企业虽然资源短缺,但如果聚集在一起,作用在一个点上,其威力同样是惊天动地。这个策略,就是“聚焦策略”。   战国时期田忌赛马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运用聚集策略的案例,故事中的田忌就相当于中小企业,而齐威王就相当于大企业。此前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因为势力相差悬殊,所以每次都是以田忌败北而终。田忌的食客孙膑则对聚焦策略运用娴熟,借此帮田忌扳回败局。孙膑辅佐田忌以上等马(优势资源)对抗齐威王的中等马(薄弱资源),以中等马(优势资源)对抗齐威王的下等马(薄弱资源),两战两胜,获得竞赛的最终胜利,成为竞赛的赢家。   运用聚集策略,是为了保障中小企业率先在小区域范围内形成竞争优势,使其成为小区域范围内的领先品牌,从而获得积蓄资源的机会,为下一步扩大优势区域范围并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成为领先品牌做前期准备。 2. 蚕食策略   建立小区域范围的“品牌根据地”只是创建中小企业自有领先品牌的第一步,还远远不足以达   到创建领先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中小企业要在更大区域范围成为领先品牌,要获得发展的机会,还必须有效的实施“蚕食策略”。   所谓蚕食策略,就是指中小企业在已建立的、小区域范围的“品牌根据地”的基础上,积蓄资源、总结经验、训练团队,分析竞争对手的破绽,利用地缘优势,沉着稳健,不求冒进,一步一步的进攻竞争对手边缘化、势力稍弱的市场区域,扭转品牌在这些区域的不利局势,将这部分市场区域颠覆为中小企业新的“品牌根据地”,扩大“品牌根据地”的版图,壮大品牌的力量,为下一步发动全国性市场进攻做铺垫。   蚕食策略选定的蚕食区域必须具备如下之一的前提条件:   一.地缘上最好接近原有的“品牌根据地”,“品牌根据地”的优势此前在这些区域进行了长时间的渗透,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品牌基础;   二.市场型态、竞争环境、消费结构上与原有的“品牌根据地”较为相似,“品牌根据地”的产品结构、渠道类型、方式方法、工作团队等作用于这些区域同样有效;   三.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的区域。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品牌必须不计代价占据那些具有较强辐射能力或是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区域。   春秋战国时期,地处西方边陲穷乡僻壤的秦国,正是很好的运用了蚕食策略,先后吞并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和齐国,终成大业,一统天下。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也妄图利用蚕食策略消灭中共根据地。蚕食策略给根据地造成一定损伤,但是受到时间的限制和国际战争格局变幻的制约,蚕食策略虽然得当,终究未能达到消灭根据地的目标。   运用蚕食策略,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原有“品牌根据地”的优势,因势利导,一步一步稳健的扩大“品牌根据地”的区域范畴,积蓄资源,为全国性的进攻做准备,为创建全国性领先品牌垫定根基。   3. 点、线、面策略   点、线、面策略则是实现创建全国性领先品牌的战略思想和策略保障。   所谓点、线、面策略,就是指中小企业通过“聚焦策略”在早期创建的小区域“品牌根据地”   仅仅是全国性领先品牌目标的一个点,中期通过“蚕食策略”创建的较大区域“品牌根据地”仅仅是全国性领先品牌战略目标的一条线,只有成为目标市场(全国或全球)的领先品牌才是一个面。“点”和“线”的布置和经营在战略上都是为了“面”做铺垫和积累,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以便迅速发动进攻,达到创建全国性领先品牌的目标。“点”和“线”的布置和经营必须有助于“面”的串联,应当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而不是随意性的、毫无章法的。   战国后期,秦国灭六国,正是先消耗赵国的实力,把“点”的文章做足,免了后顾之忧,然后转头灭了韩国,之后才灭了赵国,形成一条“线”,使位于中原的魏国陷入孤立状态,轻易的被秦国攻破,秦国把中国这个“面”进行了贯通;此后,秦国再进军南方的楚国,把“面”向南渗透。楚国灭国后,秦国把“面”往北延伸,轻易的攻破燕国,此时,秦国的“面”已经南北贯穿,形成了中部的大“面”,最后再一鼓作气,灭了最后位于东方的齐国,统一全国。   点、线、面策略的运用,可以从战略上保证“聚焦策略”与“蚕食策略”的执行与展开,更可以让中小企业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战略步骤,有条不紊的积蓄资源,发展势力,从而最终达成创建全国性领先品牌的目标。   四.“品牌根据地”理论实战案例——脑白金的崛起   近几年家喻户晓的保健品脑白金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保健品市场短期内异军突起,获得空前成功,正是娴熟的运用“品牌根据地”理论的结果。   1998年5月份,脑白金正式问世。因为没有钱,同时也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脑白金的第一个市场选择在无锡江阴这样一个小县城。在江阴第一次试销前,史玉柱创业队伍对脑白金未来的市场同样心里没底,以为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才能创建一个领先品牌。 市场测试的成功让史玉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经营江阴市场时,史玉柱以技术员的身份和一帮老头老太太聊天,赠送脑白金,询问疗效情况,收集消费信息,最后反馈的效果相当好。试销成功奠定了史玉柱的产品保障。   聚焦策略让史玉柱得到了第一个市场的成功。   第一轮试销做完之后,史玉柱手里就已经没有任何资金了,无奈之下向朋友借了50万元,随后花了10万元在江阴大打广告,由于力度大,很快就产生了异常热烈的市场效应,脑白金成为江阴家喻户晓的保健品。挟江阴成功之势,脑白金的影响通过传播很快的影响到了周边的无锡等地。史玉柱用江阴赚的钱、总结的经验、论证的模式、训练的团队,1998年开始正式启动无锡市场,很快无锡的月销售额过了80万元。随后,史玉柱又用无锡赚的钱启动南京、常州、苏州和吉林四个市场,这四个城市在第二个月就开始赚钱了。   蚕食策略与点、线、面策略让史玉柱纵横全国。   在南京、无锡成为领先品牌、获成功之后,史玉柱因势利导,推行蚕食策略,开始着手启动整个江苏省及紧邻江苏的上海、浙江。依托聚焦策略及蚕食策略,史玉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把全国市场顺利启动起来。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到1999年底,单月回款已经突破1个亿。到了2000年1月份的时候,一个月的销售额已经是2亿多元了。以后每年的一个月回款基本上在2亿左右。随后,依据此前的模式、经验、团队,脑白金迅速扩大市场区域,脑白金的销售额增长曲线缓缓地爬上来了:1997年销售额三、四十万, 1998年每月销售额态势:15万、30万、45万、60万、80万、100万、300万、500万……,1999年开始到800万、1000万,直到12月份突破1亿。    从脑白金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试销的规模是由小到大的,每一个试点的市场工作,都尽可能做到饱和。对于资源,做到集中、集中、再集中(聚焦策略)。脑白金创业队伍成员陈奇锐在《追随史玉柱的日子》中这样写道:“总结脑白金营销言论,得出了一些简单的原则,脑白金的营销理论,非常简单,那就是“集中优势兵力”。脑白金的营销秘诀,其实就只有这几个字。史玉柱本人也感叹说:一个企业资金实力再雄厚,也只能在几个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产品上下功夫,如果没有做到重点突出而采取平均用力的话,就必然会失败。在营销手段的使用上也必须有一个重点,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做重点地区。史玉柱还说:做一个产品必须要做第一品牌(领先品牌),否则很难长久,很难做得好。史玉柱甚至认为:做不到第一就不能真正获得成功。很多人一样对脑白金的广告轰炸不屑一顾。但真正对脑白金有研究的人才知道脑白金为什么要那么做——对于脑白金这样的品牌,如果不能保持第一的位置,它就会迅速衰退。也许广告轰炸的代价很大,但是不那么做,代价也许会更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starts an undertaking service centre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Hi-tech Innovation Service Center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任正非:华为企业业务要聚焦 不盲目铺摊子
[导读]任正非表示,未来的3-5年是华为抓住“大数据”机遇,抢占战略制高点的关键时期。
腾讯科技讯(王可心)2月9日消息,华为总裁在日的企业业务座谈会上表示,未来的3-5年是华为抓住“大数据”机遇,抢占战略制高点的关键时期。华为的战略要聚焦,组织变革要围绕如何提升作战部队的作战能力。企业业务目前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要聚焦,要盈利,不要盲目铺开摊子。以下为讲话摘要:首先是感谢大家,一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第二是拜个年,给企业业务全体员工拜年,给全体员工的家属拜年。一、先讲两句离题的话。最近我写了两篇文章,在传播过程中引发了一些误解,我先通过你们解释一下:“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是指进攻自己,逼自己改进,从而产生更大优势。当时是针对无线产品线的开放来说的,是针对汪涛说开放、简单后,大量的小公司也能做高精尖产品了,我们的优势会丧失来说的。将来的管道流量越来越大,流速越来越快,介质越来越多,网络只有变得越来越简单,才能适应需要。我们在努力使网络变得简单的时候,降低了技术门槛,但商业门槛是否也被降低了呢?文章传出去后,被有些媒体把文章标题改成“反攻进入美国”,完全误解了原意。这次纠正过来,我们还是进攻自己。“乌龟精神”是指乌龟认定目标,心无旁骛,艰难爬行,不投机、不取巧、不拐大弯弯,跟着客户需求一步一步地爬行。前面二十五年经济高速增长,鲜花遍地,我们都不东张西望,专心致志;未来二十年,经济危机未必会很快过去,四面没有鲜花,还东张西望什么。聚焦业务,简化管理,一心一意地潇洒走一回,难道不能超越?不要为我们有没有互联网精神去争论,互联网有许多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习。我们有属于适合自己发展的精神,只要适合自己就行。我强调的是,我们为信息互联的管道做“铁皮”,这个世界能做“铁皮”的公司已经只有两三家了,我们也处在优势,不要老羡慕别人。现在我们很多的员工,一提起互联网,就不断的说:“我们不是互联网公司,我们一定要失败。”他们没有看到,能做太平洋这么粗管道“铁皮”的公司已经没几家了,我们一定是胜利者。所以要坚定一个信心,华为是不是互联网公司并不重要,华为的精神是不是互联网精神也不重要,这种精神能否使我们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有员工在公司心声社区贴了一篇外面评论家的文章,主要说若华为不能持续盈利,虚拟受限股就是泡沫,终会破灭。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真理。因此,华为要加强改进自己,聚焦战略,简化管理,去除冗员,淘汰落后,才能不断地激活自己。不过上市公司不盈利,也要垮掉的,不上市的公司不盈利也不能发展的,我们没有不同于别人的命运,唯有多努力。二、未来的3-5年是华为抓住“大数据”机遇,抢占战略制高点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战略要聚焦,组织变革要围绕如何提升作战部队的作战能力。最近的3-5年,对华为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抢占大数据的制高点。这3~5年如果实现了超宽带化以后,是不可能再有适合我们的下一个时代的。那么什么是大数据的制高点呢?不是说那个400G叫制高点,而是任何不可替代的、具有战略地位的地方就叫制高点。那制高点在什么地方呢?就在10%的企业,10%的地区。从世界范围看大数据流量,在日本是3%的地区,汇聚了70%的数据流量;中国国土大,分散一点,那么10%左右的地区,也会汇聚未来中国90%左右的流量。那我们怎么能抓住这个机会?我认为战略上要聚焦,要集中力量。我们要学会战略上舍弃,只有略才会战胜。当我们发起攻击的时候,我们发觉这个地方很难攻,久攻不下去,可以把队伍调整到能攻得下的地方去,我只需要占领世界的一部分,不要占领全世界。胶着在那儿,可能错失了一些未来可以拥有的战略机会。以大地区来协调确定合理舍弃。未来3-5年,可能就是分配这个世界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我们强调一定要聚焦,要抢占大数据的战略制高点,占住这个制高点,别人将来想攻下来就难了,我们也就有明天。三、企业业务白手创业,目前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要聚焦,要盈利,不要盲目铺开摊子。你们白手创业,过去几年时间已经走过了极端困难的道路,未来发展走向了比较正确的、比较好的路,你们经历了这种磨难,承担了这么大的压力,也锻炼了很多优秀干部。我并不指望企业业务迅猛地发展,你们提口号要超谁超谁,我不感兴趣。我觉得谁也不需要超,就是要超过自己的肚皮,一定要吃饱,你现在肚皮都没有吃饱,你怎么超越别人。我认为企业业务不需要追求立刻做大做强,还是要做扎实,赚到钱,谁活到最后,谁活得最好。华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公司,其实就是我们坚持活下来,别人死了,我们就强大了。所以现在我还是认为不要盲目做大,盲目铺开,要聚焦在少量有价值的客户,少量有竞争力的产品上,在这几个点上形成突破。我们在作战面上不需要展开的那么宽,还是要聚焦,取得突破。当你们取得一个点的突破的时候,这个胜利产生的榜样作用和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这个点在同一个行业复制,你可能会有数倍的利润。所以说我们要踏踏实实沿着有价值的点撕开口子,而不要刚撕开两个口子,就赶快把这些兵调去另外一个口子,这样的话你们就是成吉思汗,就是希特勒,你们想占领全世界,你们分兵多路,最后就必然是死亡。我还是要强调,企业网目前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不要盲目铺开摊子作战。还是要聚焦在一定的行业,一定的产品范围内,越是在胜利的时候,越别急盲目行动。我原来也讲过,你们中国区实现了盈利,我允许你们中国地区拿一半的利润去开拓市场,去做新市场的补贴、开拓,但是要开拓有希望的市场,而不是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你们可以采用这个扩张方法。总的来说,我认为拳头握紧才有力量,分散是没有力量的。四、要把华为在运营商大规模部署的产品技术和网络经验运用到企业业务,对于未来的战略制高点要敢于投入。你们要把华为大规模部署的产品技术与网络经验运用到企业。我们的光接入、无线接入,实际上是为大网服务的,但是也可以转为你这个小网服务的。为什么你企业网就不能用无线接入呢?抢占了这个机会点,你做好以后,别的地方卖盒子就容易了。我们现在要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投资要聚焦到战略制高点上来,抢了战略致高点,不卖的那么便宜,盈利的钱去做先进性的研究。我们已经不是完全以运营商为中心了,以前盯着运营商,是因为我们唯有靠运营商才能生存下来,现在我们继续向前走,运营商是我们近距离的客户需求,远距离的最终客户才是牵引我们的客户需求,这样的话,我们把握最终用户的感觉,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就会得到欢迎。五、开放合作,坚持被集成战略。合不合作都是利益问题,我个人是主张竞合。我们强调聚焦,聚焦后我们还是需要很多东西,就去和别人战略合作,而且是真心诚意的合作,我们就有帮手去抵抗国际上的压力。合作要找强者合作,比如有时候我汽车没油了,我就蹭他的车坐一坐,总比我走路好,总比我骑毛驴好。所以我们要敢于、要善于搭上世界各种车,我们这个利益就多元化了,利益多元化,谁能消灭你?就像,多少人在微软windows上开发了二次应用、三次应用,如果微软没有了,他所有的应用都要重新搞一遍,他怎么会希望微软垮掉呢?短期也不会垮掉,因为苹果有很多伙伴,你看现在教学系统都是用苹果软件,上苹果APP Store,教材全下来了。我们也要向这些公司学习,也要走向这条路。合作伙伴是越多越好,但如果我们去集成,我们就树立了一大堆敌人,就要去颠覆这个世界。谁要颠覆这个世界,那最后他自己灭亡了。所有我认为还是要利用盟军的力量,我只要搭着你的船,能挣点钱就够了,我为什么要独霸这个世界呢。六、保持合理的毛利水平,不破坏行业价值。在行业市场里面,我们要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不能破坏行业价值。我们搞了二十几年才刚刚明白电信运营商需求大概的样子。那我们奋斗了25年还没有理解一个客户,你们企业网搞了这么多客户怎么理解他?我们理解不了,就要把理解客户需求的成本加到这个客户身上去。所以你要把价格卖贵一点,为什么卖那么便宜呢?你把东西卖这么便宜是在捣乱这个世界,是在破坏市场规则。西方公司也要活下来啊,你以为摧毁了西方公司你就安全了?我们把这个价格提高了,那么世界说,华为做了很多买卖,对我们价格没有威胁,就允许他活下来吧。七、在薪酬包范围内可以灵活的设计激励制度,鼓励好儿女上战场。我认为只要是在你们薪酬包的范围内,在激励设计方面你们是有自由度的,不要等公司。可以找几个代表处,先来做试点。大家要想一想你们要创造一种方式,鼓励大家上战场,上战场完蛋就完蛋,死了就是英雄,爹妈享福了;不死就是将军,爹妈也享福了;就是胆小鬼也可以回家,能和老婆天天在一起,也很幸福。你看,哪一条路都是好路啊,没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事情,你们人力资源可以多条路走,只要能激活组织,只要能产生价值。你们要激励好儿女上战场,二十几岁为什么不能当将军?我要是跟你们一样年轻,我二十几岁保证能当将军。八、吸引优秀人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我们走向未来成功的保证。美国为什么强,美国为什么成功啊?美国有啥人啊,美国的原装人就是印第安人,美国就是利用它的机制把全世界的人才拉到那里去,到那里去以后,都在美国生蛋。然后我们反复去说服,你们不要歧视我们中国,我们中国要买你们的高科技啊。好不容易就买了两个蛋回来,一打开才发现是中国蛋。为什么不把中国鸡留在中国生蛋?为什么中国的鸡跑到国外去?资本为什么要外流?人才为什么要外流?要反思我们有什么不对。我们怎么来留住人才,怎么能吸引人才。现在华为公司改变结构以来,越来越多人加盟,才有现在的逐渐强大。那我们未来还会更强大呀,明年的经营状况还会更好,后年会更好,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盟,我们不就是一个“小美国”机制吗?我们要超越美国就要向美国学习。你看Google赚了很多钱,但在中国只招50个人,它的年薪是很高的,我们和他们是有区别的。华为公司以前实际上是三流人才的公司,一流人才、二流人才跑光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能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团结,团结起来就是巨大力量,全世界没有一个公司15万人,还像我们这么团结。所以说我们无敌于天下,除了胜利,我们还有什么出路可以走的?企业业务也会慢慢走强的,我今天看了你们的东西,就比前几年强大多了。最后祝贺你们,终于走出困境了,明天的曙光也能看见了。
[责任编辑:vikw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联通聚焦战略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