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硬盘的容量信道的极限容量是多少

&主题:机械硬盘的容量是否停止不前了?
泡网分: 34.986
帖子: 5018
注册: 2004年07月
别看什么氦气的,什么5碟10T的,其实单碟容量都没变,说明传统硬盘容量已到极限,停止不前了~~~
这也是主流硬盘连续三年容量不升、价格不降的根本原因!
按照以往的情形,主流硬盘现在容量应该为8--10T左右,价格500元;
但是这种情况在现有技术未突破之前,只怕将是梦影罢了~~~~
本帖最后由 阿洪飞 于
13:32 编辑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3271&&回帖:100 &&
泡网分: 8.252
帖子: 2911
注册: 2008年07月
savage2k 发表于
这些大部分只是追求下载的快感。。。你错了 全是照片 现在不存电影了 只存种子
泡网分: 8.252
帖子: 2911
注册: 2008年07月
ygqiang 发表于
最大需求就是蓝光高清视频爱好者
或者普通家庭成员&&拍照/录像爱好者本人两者皆是。。
泡网分: 33.326
帖子: 7823
注册: 2004年09月
个性设置 发表于
三体派来的智子影响人类的科技发展罢了。呃,难道是真的?
本帖由 iPhone 5c (GSM CDMA)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6.025
帖子: 8726
注册: 2012年07月
阿洪飞飞 发表于
不光发展接近极限,机械硬盘的价格也接近极限了,再往下降,成本划不来了,硬盘是精密仪器,不好加工的
...所以厂商会一步一步引导大家去买SSD硬盘,只要SSD的耐用性和可靠性上去了估计到时候大家都会去买的。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编辑于: 02:40:58
泡网分: 1.659
帖子: 4194
注册: 2010年01月
帝都花花 发表于
为什么不可能呢?电子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机械硬盘的发展已经真的接近极限了。不光发展接近极限,机械硬盘的价格也接近极限了,再往下降,成本划不来了,硬盘是精密仪器,不好加工的~~~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WolfX-700 发表于
记得5年多前 买80GSSD买了5片
单价和去年买的1T的差不离不知道啥时候,1T或者500G的ssd&&价格会普及到600元上下?
现在中端128G的ssd& & 基本就是这个价位。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WolfX-700 发表于
记得5年多前 买80GSSD买了5片
单价和去年买的1T的差不离你能预测到& &500g或者1T的ssd盘&&价格变化规律吗?
泡网分: 113.357
精华: 5帖子: 38031
注册: 2000年12月
ygqiang 发表于
5年后 500g ssd&&价格500元& &就烧高香了记得5年多前 买80GSSD买了5片
单价和去年买的1T的差不离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青岛苹果 发表于
个人估计下个增长点将会是 SSD 容量的突飞猛进,同时价格也渐渐趋于合理。
可以预估下 4TB 2.5& SSD 啥时间价格在 1000¥ 左右,三至五年之后?4TB 2.5& SSD 啥时间价格在 1000¥ 左右??
十年后也够呛。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慢车快跑 发表于
三颗药 已经入手日立7MM的1T硬盘
7MM盘一直没出来 不关注已久
这帖子勾起了换盘的冲动 一搜7MM 1T的还真的出了这7mm盘&&除非要装在超薄本上。
否则有必要买吗?& &速度又不快。
不如9.5mm&&7200转/32M 日立 2.5寸盘
泡网分: 3.226
帖子: 1226
注册: 2011年05月
ygqiang 发表于
你觉得可能吗?
5年后&&1T SSD&&价格500?笑话不可能,五年后最多300
泡网分: 3.226
帖子: 1226
注册: 2011年05月
ygqiang 发表于
最大需求就是蓝光高清视频爱好者
或者普通家庭成员&&拍照/录像爱好者对容量提升有需求的是厂商
用户其实无所谓,尤其是蓝光爱好者,他们多买几个就行了,对单盘容量不敏感
泡网分: 59.452
帖子: 61714
注册: 2011年12月
ygqiang 发表于
1000元能买500G&&&
杂牌的吧?
我只买intel, 镁光,三星(最好高端),sandisk&&浦科特& &&&中高端的ssd
杂牌/低端ssd& &稳定性/可靠性&&不太靠谱。说错了,500元能买中端品牌的128G,1000元 256G,杂牌的更低,我就不说了。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德味铁锅 发表于
完全有可能的,机械硬盘的发展停滞了,SSD可没停下来。5年后ssd&&1T&&价格500&&估计也是山寨/低端的。不太敢买
ssd发展 远远没有hdd成熟
泡网分: 5.861
注册: 2010年05月
ygqiang 发表于
你觉得可能吗?
5年后&&1T SSD&&价格500?笑话完全有可能的,机械硬盘的发展停滞了,SSD可没停下来。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帝都花花 发表于
搜了下五年前的SSD价格,最小容量的都在千元以上,现在1000元能买500G,有什么理由怀疑5年后500元买不到1T呢?
SSD是主要是系统盘,但是一旦容量足够大,一块SSD硬盘一般也就够装机和存储数据了了。没人再去花500去买一块2T的硬盘吧?组RAID的毕竟是少数。5年后&&即使500元可以买1T&&ssd
我宁可花400元&&买2T hdd。
ssd用来保存资料& &不太靠谱。即使可以 ,也要选择中高端ssd&&1T的。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帝都花花 发表于
搜了下五年前的SSD价格,最小容量的都在千元以上,现在1000元能买500G,有什么理由怀疑5年后500元买不到1T呢?
SSD是主要是系统盘,但是一旦容量足够大,一块SSD硬盘一般也就够装机和存储数据了了。没人再去花500去买一块2T的硬盘吧?组RAID的毕竟是少数。1000元能买500G&&&
杂牌的吧?
我只买intel, 镁光,三星(最好高端),sandisk&&浦科特& &&&中高端的ssd
杂牌/低端ssd& &稳定性/可靠性&&不太靠谱。
泡网分: 59.452
帖子: 61714
注册: 2011年12月
ygqiang 发表于
ssd&&容量/价格 发展的快慢&&要看市场整体需求环境
1、hdd&&1T-2T的价格再过5年&&还会降低
2、ssd 容量提升/成本也高& &加上大容量需求还是hdd为主
ssd主要是系统盘需求为主。容量提升需求不大搜了下五年前的SSD价格,最小容量的都在千元以上,现在1000元能买500G,有什么理由怀疑5年后500元买不到1T呢?
SSD是主要是系统盘,但是一旦容量足够大,一块SSD硬盘一般也就够装机和存储数据了了。没人再去花500去买一块2T的硬盘吧?组RAID的毕竟是少数。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帝都花花 发表于
为什么不可能呢?电子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机械硬盘的发展已经真的接近极限了。ssd&&容量/价格 发展的快慢&&要看市场整体需求环境
1、hdd&&1T-2T的价格再过5年&&还会降低
2、ssd 容量提升/成本也高& &加上大容量需求还是hdd为主
ssd主要是系统盘需求为主。容量提升需求不大
泡网分: 59.452
帖子: 61714
注册: 2011年12月
ygqiang 发表于
你觉得可能吗?
5年后&&1T SSD&&价格500?笑话为什么不可能呢?电子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机械硬盘的发展已经真的接近极限了。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帝都花花 发表于
晕,我刚刚499买个128G的kingstonSSD装机,五年后这价格估计最少买1T的。如果这样,在家用领域机械硬盘的末日就快到了。5年后 500g ssd&&价格500元& &就烧高香了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帝都花花 发表于
晕,我刚刚499买个128G的kingstonSSD装机,五年后这价格估计最少买1T的。如果这样,在家用领域机械硬盘的末日就快到了。你觉得可能吗?
5年后&&1T SSD&&价格500?笑话
泡网分: 59.452
帖子: 61714
注册: 2011年12月
ygqiang 发表于
5年前 64G SSD啥价格?
现在128G ssd啥价格?
5年后 估计256g ssd价格&&与现在128G的差不多。晕,我刚刚499买个128G的kingstonSSD装机,五年后这价格估计最少买1T的。如果这样,在家用领域机械硬盘的末日就快到了。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帝都花花 发表于
5年前,到现在这个价格你想到过吗?5年前 64G SSD啥价格?
现在128G ssd啥价格?
5年后 估计256g ssd价格&&与现在128G的差不多。
泡网分: 59.452
帖子: 61714
注册: 2011年12月
ygqiang 发表于
再过5年&&ssd的价格还是降低不下来& &
500g&&300元?笑话5年前,到现在这个价格你想到过吗?
泡网分: 21.415
帖子: 21893
注册: 2004年06月
帝都花花 发表于
SSD很快就这个价格了,机械硬盘的特色只能走容量和可靠性路线了。再过5年&&ssd的价格还是降低不下来& &
500g&&300元?笑话
泡网分: 59.452
帖子: 61714
注册: 2011年12月
中隐 发表于
我觉得传统硬盘的问题在于速度,而不是容量
如果速度能稳定上万转或更高,500G,300元的话,我想很多人还是会换SSD很快就这个价格了,机械硬盘的特色只能走容量和可靠性路线了。
泡网分: 12.825
注册: 2008年07月
昨天看到新闻,西数的紫色4t盘,适合视频使用的,马上上市
泡网分: 11.915
帖子: 4553
注册: 2008年09月
我觉得传统硬盘的问题在于速度,而不是容量
如果速度能稳定上万转或更高,500G,300元的话,我想很多人还是会换
泡网分: 4.763
帖子: 2898
注册: 2006年09月
PC整个夕阳化了,各部件连挤牙膏的力气都欠奉。
LZ说得对,按照以前的节奏,应该10T了。
&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 &
& 再见吧机械硬盘!固态硬盘选购、使用终极指...
再见吧机械硬盘!固态硬盘选购、使用终极指南
19:02:06&&出处:&&
编辑:上方文Q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下一页尾页
文章内容导航第2页 固态硬盘选购指南:安装使用篇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05-22][05-21][05-21][05-20][05-15][05-14][05-14][05-12][05-12][05-10]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今早刚装的系统,就一个360安全卫士机械硬盘极限优化,21秒开【系统之家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6,543贴子:
今早刚装的系统,就一个360安全卫士机械硬盘极限优化,21秒开收藏
骗人死妈的,就那一次,现在23秒左右,有时候能22秒,请问正常么????
台式机16秒启动无压力!
登录百度帐号突破机械硬盘的极限 ORICO3.5英寸磁盘阵列柜评测突破机械硬盘的极限 ORICO3.5英寸磁盘阵列柜评测太平洋电脑网百家号   【PConline 评测】话说现在存储领域的发展几乎全都朝SSD固态硬盘方向前进了,现在装电脑配个固态当系统盘也几乎是标配了。但是说到大容量的存储,在影视、设计和监控这些领域依然是机械硬盘的主场,而RAID磁盘阵列的载体则是提升这些机械硬盘的重要硬件。奥睿科(ORICO)NS200RC3硬盘盒电商价格读取中...  这个售价899,都能买一个4T机械硬盘的硬盘柜,到底牛逼在哪里?!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外观:用料真的很厚重  我们先看包装盒部分,卡其色的瓦楞纸纸盒,纸质比较硬、表面比较滑,只要知道是属于纸质比较好的那类盒子就行了,加上顶部的小提手设计,在包装上来看还不错,是属于那种我会舍不得丢掉的盒子。  打开包装,看看里面对于主体——硬盘柜的保护怎么样?  前后两层泡沫垫包裹,看样子挺厚实的,缓冲效果应该不错。  再看看都有些什么配件,来个全家福:硬盘柜、电源适配器、充电线、一根USB转type-C数据线、一根type-c到type-c数据线、一本说明书。  100-240V的输入电压,12V-4A的输出电压,基本能满足我国人民的日常使用了。  接下来我们拿出硬盘柜,第一感觉是:很重。所以命名叫作“硬盘柜”而不是“硬盘盒”是贴切的。金属外壳在这个天气拿着也很凉手。  整个硬盘柜的外形接近一个长方体,四周用圆角过渡,一体式镁铝合金外壳包围着四周,然后后部拼接金属底板,前部不密封用来做硬盘的入口。手感则是跟我们平时摸到的铝合金手感差不多的。  官方宣称铝结构达到5mm厚,从外观上看能看到金属板挺厚的,我用手指关节去敲会有敲在铁管上的感觉,坚固性相信是很强了。  金属背板跟外壳的过渡处比较平滑,背部也保留了多处的散热孔,这开孔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倒有几分国风的味道。另外,还有一颗电源键、一个type-c接口和一个DC充电接口。  而硬盘柜的盖子是塑料材质的,磁吸式盖板的设计非常方便,完全不需要想我的手应该卡到哪个位置。  底部的4个橡胶垫非常重要,因为装进硬盘盒的都是3.5寸的机械硬盘,稍有震动都是有可能损坏硬盘内部磁头的。  正面采用的是弹簧式的叶片,使用时直接插入硬盘就行,拔出来后自动弹回来也可以有效防尘。  磁吸式盖子+弹簧式叶片,这设计最大特征就是两个字,方便,非常适合懒人,但你还是不能盲插,硬盘的SATA接口在哪边你还是需要看一下的。  这套外观小结一下:通体黑色的铝合金金属,配合沉重的分量,表现规规矩矩,非常符合商务的定位。组建磁盘阵列RAID体验  外观部分看完,总体符合商务定位,接着是最重要的组建磁盘阵列功能的测试了。在这篇幅有限的文章里,我就不打算在这里用长篇大论来科普什么是“磁盘阵列”啦,勤奋好学的孩子可以点这里跳转到我们太平洋电脑网之前的详细科普文章。  那么组建RAID有什么实际用途?翻译成最通俗易懂的人话就是你手上的几个机械硬盘,通过这个磁盘阵列的技术,可以提升它们的读写速度和可靠性,而组建的磁盘阵列又有不同的模式,比如说常见的就有RAID 0、RAID 1、RAID 3、5、10这几种不同模式,而每种不同的模式又会让你组建的磁盘阵列拥有不同的性能和可靠性。  而这个磁盘阵列技术,还得依托一些硬件设备作为载体,才能将你的硬盘们组建在一起,而这款Orico硬盘柜就属于这种硬件设备。  关于这几种不同RADI模式的介绍,说明书做得比较好,有简单明了地作了说明。  由于此次评测的硬盘柜只有两个硬盘位,所以只能组RAID 0或者RAID 1模式,而RAID 1模式只能提高磁盘的安全性也就是备份性能,而读写性能并没有提升,所以我们此次就组建一个RAID 0模式,看看组建前后,硬盘的读写速度差别到底有多大。  在组建RAID 0之前,我们先看看两个机械硬盘的读写速度如何。性能测试:组建RAID 0之前  由于此次测试条件限制,并没能找到两块容量一样的盘,而且容量也不算大,但测试仍然具有一定代表性。西数1T黑盘 7200rpm的读写测试:ATTO:CDM:TxBENCH:  110+MB/s和100+MB/s左右的持续读写速度,基本符合1T机械硬盘的水平。  东芝2T 7200rpm的读写测试:ATTOCDMTxBENCH  200+-MB/s和140+MB/s的持续读写,2T的机械硬盘的读写速度不出意外地高出1T的一档。软件管理:傻瓜式组建RAID 0  看完组建 RAID 0之前两块硬盘的速度了,接下来看看怎么组建RAID 0的过程。  我先在他们官网下载了这个驱动软件,orico软件的界面似乎想给用户营造一种跑车的感觉,比如不规则的边框、两侧的金属拉丝质感,下部有点像跑车前脸的进气格栅,又有点像驾驶舱的中控台,总之这算是UI界面里戏比较多的一个软件就对了。  讲回重点,整个界面还是比较简单明了的,第1页就有显示硬盘信息;第2页能记录你的操作记录;而第3页就有组建RAID 0和RAID 1模式的选项。  这个界面就很清楚地看到2T的硬盘组建RAID 0后的折损了,2T硬盘只读取了1T的容量,而另外1T就浪费掉了。  一键组建RAID 0模式,非常方便,而且整个过程仅仅需要几秒钟,时间非常短。  组完以后,你想要删除和重组RAID,也都能一键完成,全部都能通过这个软件实现,整个状态可以说比较随心所欲了。  小结:用这个软件组各种RAID模式都比较方便,组建、删除、重组这些用户最关心的功能也该有的都有;界面也足够简易,或者说有点酷炫(滑稽),整个过程小白也能轻松完成。性能测试:组建RAID 0之后  一般人们在组建RAID 0时会使用两块相同容量的硬盘,这样才能确保两个盘的容量损失最小。但由于此次小编手上能用来测试的硬盘只有这块1t的和这块2t的,所以这样组建出来的RAID 0,实际上只读取到2t硬盘当中的1t容量,造成了另外1t容量的损失。虽然容量损失了,不过性能测试环节依然可以管中窥豹,具有一定代表性。  组建RAID 0模式前 ,两个盘的容量如图所示:分别为1T和2T的容量。  组建RAID 0模式后,容量变成这样:(上面说过的容量有折损)  RAID 0模式的读写速度:ATTOCDMTxBENCH  250+MB/s和160+MB/s的持续读写。经过粗略计算,从持续读写来看,RAID 0模式相比2T机械单盘大约快了20+%的读写,相比1T机械单盘则快了120+%和60+%的读写;但遗憾的是,4K读写依然没有提升,表现一如往常。  总体来说,持续读写性能提升相当明显,但依然比不上SATA固态;4K读写则没有提升。   小结:以后大家想组RAID 0时非常建议使用容量相同的硬盘,因为对于机械硬盘来说,最大的优势依然在于大容量而非高速,所以在机械硬盘上用阉割容量换取速度的操作是不合适的,小编这次的测试属于条件限制不得不这样操作。真的对速度有很高要求的朋友建议直接买固态硬盘。  说明书里有各种RAID模式的讲解,但软件里没有,如果在软件加入RAID的说明对用户就更贴心了。  看到网上关于硬盘柜的讨论,发现有些同学挺关心它运行时的噪声问题。我测试时一直把它放到笔记本的旁边,噪声跟普通机械硬盘运行时是差不多的,属于耳朵贴近了才能听到那种,噪声问题无需担心。【PConline 评测室】总结  从整个硬盘的用料和工艺来说,不用说,看得见的厚重沉稳;性能上来说,两个盘位对于用户来说,只能组建RAID 0和RAID 1,相比自家4,5盘位的更高阶的硬盘柜来说用途不算多,但它对机械硬盘的性能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但899都能买到4T机械硬盘的价格注定它并不亲民,对于手上只有几块小容量机械,想要用它来体验一下RAID的同学来说是不划算的,但是对于有比如8T、10T这种大容量机械的朋友来说,想要突破机械硬盘的速度极限,同时体验大容量和高速度,或者提升硬盘的安全性,就是个值得考虑的硬件设备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太平洋电脑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喜欢数码的都在这儿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械硬盘的缓存容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