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冲压工艺怎么样才能跳的更高应对更高挑战

高层论道后危机时代的石化产业
后危机时代:合作与创新可以应对一切挑战
作者:吴金慧 孟晶 张育
&&&&&&&&文章来源:&&&&点击数:0&&&&&更新时间:
&&国际石油和化工界高层人士纵论产业调整与机遇
&&& 中化新网讯& 编者按&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它改变了国际石油和化工产业的格局,同时,它也促进了国际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合作与融合,加速了其调整和变革的步伐。按照一些专家的判断,金融危机的暴风骤雨即将过去,国际石油和化工产业将进入一种被称作&后危机时代&的特殊发展时期。那么,经过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洗礼的中国和全球的石油和化工产业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石油和化工产业将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已经变化了的产业格局中获得最好、最快的发展?这是从金融危机的暴风雨中走过来的每个业内人士急切想知道答案的问题,理清这些问题也是石油和化工产业重见彩虹的必然诉求。本月15~17日在上海召开的2010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全球石油和化工产业及相关领域的顶尖级人士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本网特集中编发他们的真知灼见,以期对国内石油和化工企业寻求新格局下的发展思路有所裨益。
中外代表在会场交流。
&&& 合作必须寻求双赢结果
英力士集团董事唐洛堤
&&& 对跨国公司来说,要想在中国发展,双赢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够将西方公司领先的技术和中国公司的地域、知识和市场优势完美结合的项目是可持续增长的强大动力。
&&& 英力士在欧洲和美国都有很多生产基地,但是在亚洲还比较少。通过与中国公司合作,英力士可以给中国带来非常先进的技术和出口市场,中国的合作伙伴也能给英力士带来战略性的产品定位和当地的市场。
&&& 要建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既要有相同点,又要有不同点。双方在产品质量、安全文化,以及在财务和融资方面的观念要有一致性,这是达成良好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 根据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判断,英力士一开始计划在张家港兴建一个独资的苯酚/丙酮项目。项目是非常好,但主要原料异丙苯却要完全依赖进口。最后英力士决定与中石化合作,采用英力士安特卫普最新的苯酚C-400NT专利技术,中方提供原料丙烯和苯,建设40万吨/年的苯酚、25万吨/年的丙酮、54万吨/年的异丙苯项目,实现了原料供应的本地化。
&&& 这样的合作能为双方提供最佳方案,向中国供应优质的苯酚和丙酮。在生产和安全方面有共识,有业务发展和成长的共同愿景的密切合作伙伴关系,将成为我们彼此长远发展和成功的关键。
&&& 全球应统一监管化学品
欧洲化工协会REACH经理李欧&赫赞
&&& 为提高化学工业在民众中的声誉,减少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技术壁垒和企业的合规成本,化学协会国际理事会(ICCA)正在构建一个全球产品战略体系(GPS),对化学品进行统一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
&&& 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化工法规不尽相同,一些规则和程序甚至还互相冲突。不同国家对化学品监管的差异性,导致化工产品在销往不同地区时,企业不得不研究各地的法规,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也偏离了国际竞争和正常贸易限制的原则。市场的全球化呼唤国家、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统一化学品管理体系。统一的全球标准不仅会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而且能减少企业负担,间接为消费者带来利益。
&&& 2006年2月ICCA在迪拜会议中提出了建立全球化学品管理体系的建议。GPS将涵盖全球开发、全球产品战略范畴、全球产品战略基本资料集、全球产品战略风险评估过程、全球产品战略中的沟通交流等方面,以满足现在化学品管理体系的要求。
&&& 通过统一产品安全性标准,全球化工企业可以在同一领域公平竞争;提高公众对化学品的接受度和对潜在危害和暴露的认识,有效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实现法规与企业自发承诺行动之间的平衡,减少贸易壁垒。
&&& 人才是企业的战略资源
普华永道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监亚当&希尔兹
&&& 中国的化学工业是人才流动最为频繁的行业之一。资料显示,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人才流动率为25%,在未来5~7年人才流动率会更高。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
&&&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财富。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实现人才的科学管理,是一个关系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而迫切的问题。当前,中国人才市场呈现3个特点:一是中高层管理者市场有较大的缺口。会多门外语、有全球工作经历的高管&吃香&。二是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由于需求大于供给,造成部分人才薪酬上升过快,也刺激了&职位升迁欲望&的提升。三是中企与外企人才互动交流增强。以前是国企人才流向外企多,这几年由于国企影响力、吸引力在增加,有不少外企人才流向国有企业。
&&& 中国东方式的人才管理与西方企业的人才管理,从形式上看,似有不同之处,但本质都是一致的,即把人才看成是战略资源,关键看是否具备良好的保证人力资源的能力。
&&& 企业人才的科学管理,首先要制定长远的人才发展规划,包括人才引进、人才交流、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要有预期,使人才管理计划与企业长远发展规划相一致。其次要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流程。
&&& 金融危机加速化工市场东移
赢创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大海
&&& 德意志银行在金融危机前进行的分析显示,2007年中国化工市场占全球11%,2013年将升至17%。在金融危机后再次进行的分析表明,2013中国的化工市场会占全球的19%~20%。金融危机加速了化工市场向中国的转移,中国的化工市场变得更加重要。
&&& 从GDP上来看,中国2005年只占全球的12%,2015年将占到21%。因为人均化学品的消费与GDP有明显关联,法国、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的人均化学品的消费比较高,而中国、印度等还比较低。即随着GDP的不断上升,化工产业在中国GDP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上升。
&&& 今年2月~7月全球所有新项目中一半以上是在亚洲地区;同时,在宣布关闭的项目中,北美和欧洲占了2/3。由此看来,在后危机时代,化工行业将会出现一个加速整合的过程,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尤其是中国。由于亚洲特别是中国的需求越来越多、中东的崛起又带来了很大冲击,欧洲和美国公司将会成为那些现金充足的中东或亚洲公司并购的目标。事实上这种趋势在危机前就已经开始了,并将继续下去。以对跨国公司来说,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就要更加关注新项目,同时还要平衡全球供应链,管理税收、决策、金融等各种风险。
&&& 在中国建石化工程优势明显
福陆工程公司亚洲业务高级副总裁肯&乔德哈瑞
&&&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石化项目工程建设上的表现比较突出。
&&& 一方面是中国目前新上石化项目数量令人震惊。从我们已经获取的数据看,中国正在规划或者建设的项目数量已居世界第一,我们公司在欧洲已感觉到项目数量下滑的威胁,但在中国,虽然曾经出现了小幅下滑,但目前新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仍在继续。另一方面,在中国进行石化项目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成本优势。我认为中国的成本竞争力非常强,根据我们的保守估计,如果在美国做一个项目的成本是100,那么在中东的成本就是110,而这个装置如果在中国建设的话,成本就是80甚至更低。
&&& 我们在中国的石化项目建设中看到了很多可以介入的机会。比方在特种化学品项目建设方面,中国过去在这一领域主要是依赖本土的技术,而现在这个领域并非一定要用中国本土技术了。
&&& 我认为,在中国进行工程项目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成本竞争力强的优势。怎样才能充分利用这种成本优势呢?在一个典型项目的生命周期中,55%的支出在采购阶段,比如建筑原材料等;30%的成本在建设施工;其余的成本在设计支出。因此要在中国降低成本就要选择科学的实施模式。
&&& 另外在中国进行工程技术设计时,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是很受国外企业关注的话题。根据我们已有经验,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是可以做到的,这与其他国家相比并没有不同。
&&& 拉美有油气合作的新机遇
华复拉丁资本公司合伙人范德飞
&&& 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只有美国的20%左右,甚至不到巴西的一半。这说明中国未来石油消费量增长的潜力还很大,中国迫切地需要石油。目前中国50%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而从拉丁美洲的进口量还不大,但这一数字正日益增长,油源主要来自委内瑞拉。
&&&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海外直接投资增长势头迅猛,投资额已经从2008年的全球排名第12位,增至2009年的第5位。但是在所有对外投资中,从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来看,对拉丁美洲的投资额在世界各大洲中是最少的。从近期的情况来看,中国对拉美地区石油资源的关注正在加强。自2009年2月以来,中国已经与拉美国家签署了6个总价约为700亿美元的石油交易(包括&贷款换石油&)。比如今年5月中海油在阿根廷投资31亿美元获得布里达斯(BRIDAS)公司50%股权,中化集团同意支付30亿美元购得巴西离岸佩里格里诺(Peregrino)40%的股权等等。
&&& 我认为,中国的企业走出去需要好的合作方,而拉美地区公司需要战略资本和投资以求在竞争过程中胜出。合作的机遇由此而生。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特别适合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利用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进行发展,巴西和哥伦比亚进入成本会更高。
&&& 中国的新兴产业大有可为
美国科聚亚公司首席执行官罗克己
&&& 2009年亚太区业务还只占科聚亚全球业务的14%,201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33%,同时我们对亚太区的资本投入也会增加到科聚亚总投资的1/3。在中国开发的新技术,也将通过反向创新来反哺全球成熟市场的需求。
&&& 中国刚刚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将带动特殊化学品的需求增长。科聚亚将通过合资和收购以及新建和扩建生产基地等方式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上海地区总部也将成为公司全球领先的基地。
&&& 中国阻燃剂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7%~8%。电子工业的蓬勃发展,电脑和移动电话需求旺盛,电子及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标准的执行力度不断加强,汽车配件及汽车电子品的大发展,使阻燃剂需求越来越旺盛,终端产品性能要求的提高也驱动了阻燃剂方面的创新。
&&& 中国是煤炭消耗大户,每年消费增长率超过10%,汞减排已经迫在眉睫。科聚亚2009年推出GeoBrom项目,该项目给燃煤电厂降低汞排放提供了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清除煤炭燃烧所释放的90%的汞。
&&&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光伏市场。科聚亚的有机金属化学品部生产的二乙基锌在制造薄膜光伏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具有成本优势和低能耗的优点,也将是科聚亚在华发展的一个重点。
&&& 用生物基原料保护环境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雷
&&& 当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表现在4个方面: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保护人类自身安全与环境,新兴市场的发展。杜邦,作为最具活力的科学公司,正适应这一趋势,致力于生物基原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让全球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更安全、更健康。
&&& 杜邦2015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为,环保研发投入比目前翻一番;每年推出20亿美元的高能效、温室气体减排放产品业务增长,减少4000万吨碳排;使用非消耗性资源创造营业收入80亿美元,推出新的安全产品和服务1000种。
&&& 为实现这些目标,杜邦提出生物科学的发展观:抓住今后10年面临巨大的经济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的浪潮,实现经济增长向以生物基为基础转型。发展策略是,提供与石油基材料性能相似或更好的产品或能源,减少给环境留下的印迹;对生物基原材料的转化,侧重于大规模生产和市场驱动。
&&& 杜邦正在应用生物科学、分子生物学、代谢工程等新学科,打造自身核心技术。以作物、生物质、代谢物为原料,实现从石油基到生物基原料的转变,并在生物燃料、生物材料和生物基专业品的应用,取得新进展;已建立杜邦生物技术平台,产品开始供应多个市场。在产业化方面,杜邦凭借知识基础获得市场领先优势,以扩大市场机会为目标开展强强合作,最大化地创造价值。已与丹麦丹尼斯科公司合资生产生物燃料和纤维素乙醇,与英国石油公司建立合资工厂生产生物丁醇等。
&&& 中东与中国相互依存
沙特 Tasnee 石化公司总裁/首席运营官萨利赫&阿尔-纳扎
&&& 中东将成为全球石化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中国企业不仅可以从中东进口廉价的产品,中国企业也将从投资中东下游项目中获益。这种石化产业相互依存的关系,将为双方带来新的价值和特色产品。
&&& 2000年之前中东的原油主要用于出口,2000年之后很多中东国家开始大量建设基本石化产品装置,约有20%的原油在当地被加工成化学品。现在海合会地区石化产品的产能增量巨大,最近几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2.2%。
&&& 海湾石化化工协会2010年的报告称,2009年中东(含伊朗)占全球石化产品总产能的16%,2015年将提高到20%。由于海湾国家新增项目具有规模、原料和物流的优势,并且采用的是最新技术,未来其在全球市场的重要性还将显著上升。
&&& 从2000至今的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基础化工品和合成树脂的进口量和海湾地区的出口量基本相等。供需的同步增长,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础。未来20年,亚洲对基础化工产品及合成树脂需求增加的趋势将长期存在,特别是中国。除了基础化学品和通用合成树脂外,海湾地区今后还可能向环氧丙烷与多元醇等化工中间体、工程塑料、特种聚合物、溶剂及消费化工品等更多的领域发展。
&&& 以创新迎接新一轮的增长
拜耳大中华区总裁 、拜耳材料科技中国总裁柯尼希
&&& 在多元化的环境中,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并化挑战为机遇?拜耳的回答是,以创新战略迎接挑战,以高科技材料的广泛应用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 2009年尽管遇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拜耳科技材料公司的销售收入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但我们在研发上的投入仍与2008年持平,并在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我们为后危机时代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做好了全面准备。
&&& 为新能源提供新材料。为增强型的风电机开发聚氨酯复合材料、碳纳米管轻质材料、水性粘合剂以及低VOC防腐涂料,提高风电能效和耐久性;为太阳能系统开发聚氨酯框架作为太阳能组合屋面系统,使用热稳定性极佳的模克隆材料,使其易于覆盖大面积表面。通过多层模塑技术,我们将定制化的聚碳酸酯材料应用在LED,改进光源管理,使其能效达到80%,实现快速的投资回报。
&&& 在交通领域,新材料的应用各显神通。我们在华新成立了汽车技术中心,开发轻质材料用于汽车玻璃、内外饰,及电动汽车的电池和框架等。研发了高性能材料用于铁路运输的内部、外部和基础设施。船舶方面,开发防海洋生物污垢的碳纳米管油漆,减少运输中燃料消耗。
&&& 建筑节能领域是拜耳创新的重点,由业内专家组成的全球业务网络,为中国提供尖端先进的建筑设计和解决方案,我们将生态商务大楼引入中国。此外,在医疗健康领域、气候保护领域,我们在中国推出尖端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 温室气体制化学品不是梦
三井化学公司新业务事业部总经理那和保志
&&& 进入低碳经济时代,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作为资源制成服务于人类的化学品正在成为现实。三井化学新业务事业部开展了二氧化碳制甲醇(GTR)的中试,取得了初步成功。在位于大阪的三井化学的一座工厂,我们投资1600万美元,建设了一套日产100吨的GTR装置。在三井自主开发的催化剂作用下,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甲醇和水。150吨二氧化碳、20吨的氢气即可日产100吨甲醇。
&&& 三井化学已掌握了GTR中二氧化碳分离提纯技术,二氧化碳和氢催化合成技术,以及甲醇的水分离技术,但目前有3个突出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该工艺中需要加热,其热源来自矿石能源,要计算二氧化碳排放,因此GTR碳固定化率为60%。二是原料氢如果来自电解氢或化学氢,又要计算二氧化碳,会使GTR碳固率减少。三是目前甲醇成本过高,约为传统路线生产甲醇的2~3倍
&&& 我们希望在全球找到合作伙伴,共同攻克GTR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我们期待中国企业成为GTR商业化的合作伙伴。
&&&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得强化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王天普
&&& 目前,我国大型石化企业整体实力稳步增强,由于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国际化经营取得重大成效,初步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布局。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市场逐渐扩大,原油、成品油、石化产品等国际贸易不断发展,海外并购步伐加快。
&&& 接下来,中国企业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要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企业首先应看到面对的多重挑战。比如资源仍较为紧张,资源利用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国际石油石化市场跌宕起伏,产品清洁化、功能化、高附加值化的趋势对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石化产业发展的共同主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要求日益迫切。
&&& 因此,企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 继续大力推进国际化经营,开拓海外业务。积极进行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在海外投资建设炼化项目,加强海外仓储设施建设,开发海外终端市场;深入推进原料优化,加大新产品开发和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链,积极发展精细化工;加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统筹研究重点码头、储备库及原油和成品油管网布局;高度重视煤基等非石油路线化工的发展,从战略上研究和推进石油的煤炭替代。
&&& 用先进技术挖掘油气潜力
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
&&& 目前,中国原油产量处于稳定增长阶段。2009年,我国原油产量1.89亿吨,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产量为852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七位。2009年底,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9亿吨,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3.6万亿立方米。全国平均石油采收率32%,应用化学驱油技术可提高采收率14.6%。
&&& 我国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7个领域: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构造、碳酸盐岩与火山岩、成熟区、新区新盆地、海域、非常规油气资源等。其中,非常规油气资源包括油页岩油、油砂油、煤层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海域的石油开发潜力巨大。
&&& 未来我国石油产量的增加,离不开先进的勘探和开发技术。比如,大庆油田现已成为三次采油的主力油田,聚合物驱油于1996年投入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提高采收率12%,化学复合驱油技术的研究已转入工业化试验阶段。现在大庆油田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三次采油技术研发、生产基地,连续8年三次采油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
&&& 我国天然气储量和产量仍将快速增长,预计2030年前后每年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2500亿到3000亿立方米。通过管道和海运,2030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有望达到1500亿立方米左右。与此同时,我国天然气年消费能力将达到4500亿立方米左右,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达到10%左右。
&&& 绿色化工可保和谐发展
上海华谊(集团)公司董事长金明达
&&& 面临当今世界气候变化、能源、环境,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的严峻挑战,华谊集团公司转换发展理念,转变增长方式,加强产业调整,坚持科技创新, 走出了一条&绿色化工,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新路。
&&& 上海正在建设国际化&四个中心&。对化工行业来说,既带来机遇又带来了制约。华谊集团首先更新发展理念。多年来,我们坚持化工发展与城市发展&相符、相容、相称、相联&原则,积极倡导&绿色化工,使城市更精彩、让生活更美好&;按照&高端发展、跨市发展、创新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推动集团可持续发展。
&&& 以提高集团核心竞争力和赢利水平为目标,加大产业梳理和产业整合。通过持续调整,形成了&煤基多联产、绿色轮胎、氯碱和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五大核心产业,形成了&吴泾基地高端升级、上海化工区集聚发展、吴淞基地战略转型、市外绿色化工示范基地加快崛起&的发展格局。这些年来,我们关停了40万吨合成氨、200万吨焦碳和25万吨烧碱产能,建成80万吨甲醇、70万吨醋酸、20万吨醋酸乙酯和5万吨醋酐等示范装置;在安徽正在建设煤基多联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在精细化工方面,重点发展丙烯酸及下游高端产品、特种涂料及涂料树脂。同时,华谊努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天原集团作为化工物流及贸易平台,与上海化工区强强联手,做优做强。
&&& 新型煤化工发展正当时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吴秀章
&&& 今后20年,新型煤化工产业将是中国能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国内可能会出现一大批的煤制油、新型煤化工项目,这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减轻燃煤环境污染具有重大意义。
&&& 从化工产品需求来看,发展新型煤化工产品也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我国聚烯烃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聚乙烯的40%~50%依赖进口,聚丙烯约30%需要进口。随着我国服装、汽车等行业的大力发展,乙二醇的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去年的消费量是842万吨,其中70%需要进口。国内这些化工产品需求与产量之间的缺口为发展新型煤化工提供了市场条件。&
&&& 从技术角度来看,主要新型煤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示范,有的甚至完成了大规模示范,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技术条件。其中,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装置到上月底已实现累计运营5300小时,各项工艺都达到了设计要求;煤间接液化合成技术目前已经在分别在神华鄂尔多斯、山西潞安、内蒙伊泰建立了3个示范项目,具备在2010年以后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条件;煤基烯烃国内也已有3个大型示范工程,神华的包头项目已经于今年8月投产,神华的宁煤项目也于9月上旬陆续投产,大唐的多伦项目也将于2010年底投料运行。
&&& 产业变革给我们带来机会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积耀
&&& 我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行业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但是必然会出现一个大的变革。这包括技术变革和产业结构变革,更重要的是在产业地域布局上的变革,必然要出现产业转移。因为我们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到六大因素制约,资源、环境容量、市场、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环境容量 市场是转移不了的,人才、资金、技术都是可以流动的。因此,高耗能、高载能的原料型化工产业,必然要向原料富集地转移,向具有环境承载力的地域转移;而以终端日常消费、高科技功能性材料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则会向市场发育较好和科技聚集的地区集结。
&&& 延长集团有油气煤盐4种资源,在这里发展油气煤盐一体化的化工产业,符合这一产业转移的大趋势。
&&& 为此,&十二五&期间我们的发展重点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持续发展石油产业、加快发展天然气产业。在石油产业上,我们在实施油田科学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并将进一步做好海内外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在天然气产业上,积极发展天然气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其次是加快发展油气煤盐综合化工产业,大力发展其他大型化工产业。油气煤盐综合化工将成为我们未来扩化的主要模式,我们根据陕西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上马和规划了4个综合利用化工园区,发挥各自优势,做长产业链。
&&& 墨西哥湾事件影响产业格局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
&&& 今年4月发生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此事件可能对世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目前,全世界海上油气田产量占油气产量的25%~30%,而深海油气田产量已经占到10%左右。而且,全世界的深海油气田的储量和产量正在快速提升当中。
&&& 此事件发生后,美国宣布暂停批准钻探新深水油井的禁令延长6个月,暂停墨西哥湾33座深海勘探钻井平台的作业,其中就包括中海油在墨西哥湾的项目。同时,各国政府纷纷提出要提高勘探开发的技术标准。各国政府对深水探油的监管更加严厉,一些国家还提出要尽快用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
&&& 在这种情况下,各石油公司对深海油气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很多公司退出了这一领域或将相关业务出售,缩减规模。比如美国丹佛尔公司就退出了中国南海的深水领域,而同时BP和雪佛龙等公司又进入了中国的南海深水。这标志着全球深水油气开发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海上油气勘探作业具有高风险、高科技、高投入的特点。目前人类已具有2000米水深勘探开发的成熟技术,这次的事故并不是勘探技术的问题,主要还是管理和操作的问题。然而,一旦深海底部发生井喷,堵漏是世界级难题,没有成熟技术。
&&& 面对目前的新局面,我们应该明确,防止重大安全和环保灾难的根本办法是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设计和建造,严格按照操作程序作业;风险管控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企业应进行本质安全改造,发展深海重大装备和深海维修技术;并应开展国际合作,建立海洋环保基金。
&&& 石化产业要实现三个转变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
&&& 近年来中国大多数化工产品产能快速增加,产品供应已由整体数量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2009年中国甲醇产能2200万吨/年,装置开工负荷仅50%,而同期甲醇进口量达到529万吨;聚乙烯和聚丙烯、乙二醇、聚苯乙烯、ABS、合成橡胶等石化下游产品2009年的进口量均超过2008年。中国石化产品高端品种短缺,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行业集中度偏低,落后产能占有一定比重,产业竞争力不强;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产业布局仍存在原料与生产分割、产品与市场分割等不合理之处;以企业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尚需完善。
&&& 为解决上述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行业必须尽快实现三个转变:从发展基础化工原料向发展高新化工品转变;从规模化发展初级化工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转变;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
&&& 围绕这3个转变,石化行业的核心任务是:保证有效供给,实现行业长期稳定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持一体化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动力,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实现原料多元化,以发展新能源为战略重点,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加快国际化进程;实施低碳经济战略,推进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
&国外代表在认真听取专家发言。
&&& 2010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会场。(文字由本报记者吴金慧、孟晶、吕海波,特约记者顾定槐整理。图片由本报记者张育、特约记者汪雍诚提供。)
(编辑: qianj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冲压工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