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P2P外边有设备平台好吗通过备

什么样的P2P网贷平台最有机会通过备案?
& &进入3月了,的大限日子越来越近。如果按照正常的要求,4月份大部分平台备案工作结束(最迟6月),那么3月份平台的验收申报材料就一定要上交了。
能率先拿下“首批备案”这块黄金招牌对平台本身的品牌效应一定会有极大的提升。即便不能成为首批,最后能够顺利通过备案,最起码也能在P2P行业分一杯羹。所以,大部分平台都卯足了劲在解决备案这件事。作为投资者也必须多家留意。
1、平台备案的几个重要环节
那么,平台备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首先,平台先要根据监管意见去整改,比如银行存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逐条按照政策标准去比对。其次,当平台自身觉得各方面都合规以后,需要请专业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进驻平台核验检查,并出具权威的验收报告。
说到这里,这件事就不简单,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近几十个工作人员在平台一呆就是一个月的时间,那么他们要查什么内容?
银行存管:有些地方要求是本地银行进行存管。
是否有违规业务:包括借款大标、现金贷、校园贷、超级债权人、净值标等业务。
信息安全情况:公安部安全等级保护共5级,其中第三级属于监管级别,由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网贷平台需要达到国家信息安全保护等级第三级,即非银行机构的最高评级。
借款标核对验证:资产是否小额、是否自融、借款人是否实名、是否有期限错配等。
这是一些大致的核验内容,做完这些核验才是个开始。等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核查无误以后,它们还要分别出具法律意见书和审计报告,拿到这两份重量级文件后再上交地方金融办,等待监管层的最终审核。
2、哪些平台通过备案几率大?
从这个过程看来,备案对平台来说真的算得上是大考了。备案目前采取的是自我整改的逻辑,由平台找权威第三方出具合规报告,再加上上级金融办的监管审查,最后给出最终结果。按照监管的逻辑哪些平台会率先通过备案呢?
根据监管指引来看,资产小额分散、待收规模适中、合规程度高的小中型平台有率先备案弯道超车的可能。反观违规存量较多的大平台却未必能拿到第一批备案。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资产小额分散,然后像信息披露、ICP许可证、银行存管这些都不是很难,对平台最大的考验还是自身资产的情况,这是很多平台整改的最大难点,其它的运营细节根据几个政策文件所规定的去整改就好了。
对投资人来说,一定要注意一些原本备案几率不高的面对如此严格的审核、复杂的调研,可能会选择在监管部门正式出手前先行停业,所以大家在选择平台时一定要避开这类平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P2P备案验收通知发布 162家平台或将退出
&&& 据财新报道,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各地P2P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57号文),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
  独角金融通过多方求证,确认该消息属实。
  57号文提出了几种不能备案的情形:
  一是对于日后新设的P2P平台,本次网贷整治期间原则上不予备案登记;
  二是对于自始未纳入本次整治的各类机构,在整改验收期间提出备案申请的,各地整治办不得予以进行验收及备案登记;
  三是对于《P2P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十三项禁止性行为及单一借款人上线的规定,P2P自日不再违反,相应存量业务未化解完成的P2P不得备案登记;
  四是对于开展过涉及首付贷、校园贷及现金贷等有业务的P2P,应暂停新业务,逐步压缩存量,否则不予备案。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若2016年9月至今,共有162家新增P2P平台,若日后新设的P2P平台不予备案,这162家平台或将无法继续经营。那么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呢?
  57号文的五项基本原则给出了答案:
  一、验收合格的P2P平台,予以备案登记,确保其正常经营;
  二、积极配合整改验收工作但最终没有通过的平台,可据具体情况,或引导其逐步清退业务、退出市场,或整合相关部门及资源,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并购重组;
  三、对于严重不配合整改验收工作,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甚至已有经侦介入或已失联的平台,应由相关部门予以取缔;
  四、对于逃避整改验收,暂停自身业务或不处常经营状态的机构,需予以高度重视,此类机构恢复经营后也需酌情予以备案;
  五、对于行业中业务余额较大、影响较大、跨区域经营的机构,由机构注册地整治办建立联合核查机制,向机构业务发生地征求现相关意见。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独角金融。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赵然 HZ002)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P2P备案验收通知发布 162家平台或将退出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P2P平台如果备案没有通过怎么办?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P2P平台如果备案没有通过怎么办?
长久贷是上海长久金融信息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最有看点的互联网金融门户
P2P凉了:海外平台走向衰落,国内平台还有多少空间?
洪偌馨 | 馨金融
一个发展多年的行业找不出一家持续盈利或者盈利可期的公司,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共2089字,预计阅读时间42秒P2P备案渐行渐近,整个行业都弥漫着焦灼的气息。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广州、江西、福建等地相继下发了P2P备案验收相关文件,尽管有些还是征求意见稿,但是距离正式文件的出台也并不遥远。
根据公开信息及此前媒体披露的资料显示,相关备案细则包括但不局限于去风险备付金、日后新设平台原则上不予备案、10亿以上的平台由省金融办+省银监局进行双验收等内容。
年前见了不少还在P2P行业里的朋友,尽管大家都表示已全力以赴,但似乎谁也没有十足的信心。按照这些朋友的说法,就已经出台的备案细则而言,要求之细、规则之严,超乎想象。
更让大家不安的是,这些规则并不利好那些规模大、历史久、名气大的平台。我也耳闻过几份备案名单,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不少原本以为胜算较大的平台却榜上无名。
这段时间,跟不少P2P从业者讨论备案的结果,以及后续的影响,大家都感到非常迷茫。转型、出海都是后话,能否活下来还要打一个问号。如果没有通过备案,挤兑、流动性危机等一触即发,不知道有多少公司做了应对预案。
一直都有一些乐观的声音,说只要能通过备案,获得许可,那便是拿下了一个类牌照的稀缺资源,前景可期。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退回到中介形态,收敛起隐性费率,P2P还有多少商业空间?
如果说国内的P2P行业陷入低潮,与监管收紧相关,那么一度被视为P2P发展范本的美国,情况就更令人唏嘘了。
21日盘后,Lending Club公布2017年第四财季业绩报告,随后股价开启下跌模式。截止到美东时间2月28日收盘,LC股价跌至3.15美元/股,市值不足13亿美元,约为其上市后股价巅峰时市值的十分之一。
Lending Club的惨况并非孤例,On Deck较上市后的巅峰时期也蒸发了近8成市值。除此之外,还有融资、上市、出售、收购牌照接连受挫的SoFi,以及几乎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prosper 等平台都已不复当初的光彩。
作为一个“舶来品”,P2P在中国落地时加入了不少特有元素,比如线上线下结合,引入担保模式等等,而这些都让中国式P2P饱受争议,并且商业前景不被看好。
时至今日,回头看看,那些“血统纯正”的P2P鼻祖们似乎也并没有活的更好。
Lending Club刚刚公布2017年第四季报显示,公司2017财年第四财季净利润为-9200.7万美元,同比下降185.13%。全年净亏1.54亿美元,较2016年的1.46亿美元,亏损扩大。并且,2018年预计依然会有3800万至5300万美元的亏损。
然而在连年亏损这条路上,LC并不孤独。2月8日,Elevate Credit公布财报,公告显示公司2017财年第四财季净利润为-1219.40万美元,同比下降175.76%;
5天后,另一网络借贷平台On Deck公布财报,尽管2017年四季度净利润500万美金,但全年净亏损总额依然达到1200万美金。
一个发展多年的行业找不出一家持续盈利或者盈利可期的公司,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还有一家虽未上市,但曾经凭借差异化的优质客群和商业模式而被资本市场看好,成为同行艳慕的对象。
美国网贷平台SoFi在同样经历了CEO被爆出丑闻辞职之后,还经历了银行牌照申请遇阻、业务扩张计划搁浅等多重磨难。根据此前外媒报道。这位曾经资本市场上的宠儿,不得不面临股东抛售持股和卖身被拒的尴尬处境。
相较于中国市场,美国的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相对完善,这对于P2P这类创新业态而言,虽限制较多但规则清晰、外部环境也相对稳定,成败皆在于商业模式本身和企业经营水平。
所以,当看到以Lending Club为代表的一批P2P走向衰落,多少令人感到唏嘘。
中美P2P行业双双在这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由盛转衰,当然有很多各自不同的原因,比如国内监管环境的收紧,比如Lending Club和SoFi爆发的丑闻事件,但是如果深究下去,它们的困境也有太多重合之处。
比如,市场环境的变化。就在Lending Club公布四季报之后,Guggenheim将Lending Club评级从买入下调为中性,原因是个人贷款行业中,网贷企业与大银行之间的竞争正在加剧。
过去几年里,高盛、花旗、富国银行等过去重度依赖公司、投行业务的银行相继加码个人信贷业务,另外,亚马逊、PayPal和Square都已经开始向他们庞大的客户群推出各种在线借贷产品,这些都会使得未来的市场环境更加严酷。
国内的情况亦然,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等几乎一切有流量由用户的平台都在加码个人信贷业务。P2P薄弱的商业空间在巨头们流量、品牌、数据、资金等压倒性的优势面前显得脆弱不堪。
并且,随着P2P整改的推进,包括费率标准及收取方式等愈发规范后,P2P的利润空间必将进一步收窄。当利润、规模、增速受限之后,行业的商业前景和想象空间可能也到了尽头。
(微信公众号:馨金融
Xinfinance)
本文系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
您的评论提交后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留言会展示在下方留言区域,请耐心等待。
版权所有 (C)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 京ICP备号-1通过备案的P2P平台,会有哪些特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古人早已经帮我们总结好规律,供后人参照。人如此,人做的事也如此。
比如成功者,都有哪些特点,失败者又有那些特点。
备案也如此,规律万变不离其宗,今天咱就借用古人的规律,来说说P2P平台。
1、竞争进入下半场
不得不说个事实,备案其实就相当于洗牌。每个行业出台新政策,均是打响洗牌的号角,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以前的电商,到现在的P2P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大概有2000家P2P网贷平台,良莠不齐。老的新的平台,都在积极应对这场年中大考。
入行的门槛普遍提高,在门槛以内,即通过备案的平台,将开始新一轮竞争。他们将会在取消刚兑、风险保证金、催收规范化等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吸引更多投资者,让投资者更加放心。
这也许就是下半场的重头戏。
2、备案为王
小平台也许有真正想在做实业的,可是,备案的关系,让一些平台感到力不从心。
就目前整个行业而言,大平台忙于整改,小平台则应付于备案。
由于P2P平台频繁的暴雷,已经让不少投资者有了忌惮,一旦有了通过备案的平台,对投资者而言,无疑会成为首选。谁都不愿意尝试暴雷,这就导致了小平台举步维艰。
当然了,只要通过备案,就意味着新生。但并不是活下去的唯一基准。
能通过备案的平台,无疑都费劲九牛二虎之力。
这些平台就如同文章开头提到的一样,都有相似的特点。
那他们具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呢?
业务合规,在平台运营期,并没有出现过什么严重的幺蛾子。人员技术储备充足,制度完善,而且业内口碑不错的话,备案成功率会大大增加。
当然了,这些毕竟是小编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什么权威性。只不过,这些都是所有平台,最基本需要具备的条件。
若这些都做不到,能否通过备案可想而知。
&&&&&&关注公众号“一点闲钱”,了解更多P2P投资咨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服务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