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归概念股对股市的影响有哪些

887被浏览103,379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证监会:正深入分析研究中概股回归的影响 _ 东方财富网
证监会:正深入分析研究中概股回归的影响
上海证券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 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证监会正对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 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证监会正对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日前市场有传言说,证监会将暂缓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回到境内上市。张晓军称,证监会已注意到相关舆情。  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近3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实现退市后,通过并购重组回到A股市场上市。市场对此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有较大的特殊性,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应当予以高度关注。  张晓军表示,证监会注意到市场的这些反映,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新闻发布会问答环节实录】  1、问:中国证监会相关法规是否认可“名义持有人”和“证券权益拥有人”的概念?  答:是的。《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29号)第十八条规定:“证券应当记录在证券持有人本人的证券账户内,但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证券记录在名义持有人证券账户内的,从其规定。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为依法履行职责,可以要求名义持有人提供其名下证券权益拥有人的相关资料。”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国家联合颁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6号)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合格投资者可以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申请开立证券账户。该证券账户可以是实名账户,也可以是名义持有人账户”。  2、问:中国证监会是否认可QFII、RQFII名义持有账户下的证券权益拥有人的权益?  答:证券权益拥有人(客户)与QFII、RQFII名义持有人(资产管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包括客户资产独立于资产管理人资产的安排,应当由客户与资产管理人依法订立的合同来界定,受合同签署地监管规则的约束。中国证监会尊重这些依法订立的合同及其明确的客户资产的权属关系。  3、问:A股市场账户体系是否支持QFII、RQFII专户理财(separate account)证券权益拥有人所享有的财产权利?  答:是的。相关法规允许QFII、RQFII开立名义持有人账户,A股账户体系设置上也能够支持上述客户资产的权属关系。《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证监会公告〔2012〕17号)第七条中规定,“合格投资者应当为自有资金或管理的客户资金分别申请开立证券账户。合格投资者为客户资金开立证券账户时,账户名称可以设置为‘合格投资者+客户名称’。合格投资者为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金、养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赠基金、政府投资资金等长期资金申请开立证券账户时,账户名称可以设置为‘合格投资者+基金(或保险资金等)’。账户资产属 ‘基金(保险资金等)’所有,独立于合格投资者和托管人”。在实践中,专户理财类型的QFII、RQFII可以选择“合格投资者+客户资金”、“合格投资者+(客户名称)”等形式开立证券账户,从而可进一步表明账户资产属于证券权益拥有人,且独立于管理人自有资产。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以“合格投资者+客户资金”形式开户的QFII、RQFII比例分别约为23%和20%。  4、问:有传言说证监会将暂缓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回到国内上市,请问是否属实,对此有何评价?  答:我会已注意到相关舆情。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近3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实现退市后,通过并购重组回到A股市场上市。市场对此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有较大的特殊性,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应当予以高度关注。证监会注意到市场的这些反映,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此前传闻&&&    市场影响&&&    中概股大跌&&&  
(责任编辑:DF155)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各方解读证监会为何研究中概股回归 对A股影响分析_凤凰财经
各方解读证监会为何研究中概股回归 对A股影响分析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资本市场从来不缺故事,这次故事的主角是中概股。受海外监管差异、境内外市场理念不同、国内资本市场高估值等影响,中概股在近几年掀起了私有化回归A股热潮。证监会注意到市场的这些反映,正对这类企业通过首发、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凤凰财经讯 证监会6日称,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和壳资源炒作应得到重视,正对中概股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监管层对中概股回归的关注,直接影响相关个股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当当网、陌陌和世纪互联的股价近两个交易日下跌9.03%、11.42%和6.56%。 近三年已有在国外上市的5家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在A股上市,如今超过30家中概股尚在回归的路上。其中,不乏业绩表现不佳的公司,但在私有化的过程中却被国内资本市场追捧,形成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 回归公司溢价奇高 多数公司业绩低迷 据中国证券报综合报道,中星微电子、搜房网的&回归&只待监管部门放行,另有超过30个中概股回归还在路上。2015年1月以来,已有42家在美上市中资股宣布私有化,13家已经完成,但梳理相关公司过往业绩,其中大多数公司业绩不佳。 自去年以来宣布或完成私有化的中概股公司中,近三年营收保持高速增长的并不多。奇虎360、欢聚时代算是其中的佼佼者。欢聚时代2011年以来持续盈利,2011年至2014年的营收增速都保持在100%以上,但在2015年只增长60.32%。 欢聚时代3月22日公布财报显示,公司受在线游戏业务下降拖累,去年净营收同比增长60.3%至58.972亿元;净利润为10.332亿元,同比下降2.94%。 更多拟回归中概股公司在美国上市多年盈利状况并未改善。世纪互联最近三年亏损逐渐加大,2013年至2015年亏损额分别是4822.6万元、34848万元、42809.9万元;航美传媒2011年至2014年一直在亏损,期间营收在2013年以及2014年也出现下滑;优酷土豆(合一集团)最近几年亏损额也逐年扩大,营收增速更是逐年下滑,2011年营收增速为131.89%,2014年营收增速只有39.46%。 营收增速下滑是普遍现象,刚刚并入首旅酒店的如家,2012年至2015年的营收增速分别是45.97%、10.06%、5.2%、0.07%。世纪佳缘2011年至2014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为97.65%、24.01%、19.91%、24.64%,净利润也逐年下滑。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回归的中概股中除了少数公司属于龙头,更多公司其实在行业内表现不佳。以电商平台为例,阿里和京东已经成为巨头,营收保持较高增长,当当网作为电商平台的境地较尴尬。 中概股回归之路尚存变数 绩差中概回归却享受更高估值的情况或改变。5月6日,证监会表示,近3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实现退市后,通过并购重组回到A股市场上市。市场对此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有较大的特殊性,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应当予以高度关注。证监会注意到市场的这些反映,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近两年,中概股回归A股更多是通过借壳和重组渠道。证监会的表态直接影响回归中概股的市场表现,陌陌一度下跌8.1%,创下3月15日以来最大跌幅。欢聚时代一度下跌8.9%,创去年8月以来最大跌幅。当当一度下跌8.1%。 5月7日晚间,奇虎360公司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市场关于360的私有化事项传言与事实不符。此前相关媒体报道,&中国证监会正在与360会谈,如果360在A股借壳上市,其大股东、员工,包括参与的机构需承诺接受6年禁售期;并且需承诺6年内不增发购买互联网资产。360初步拒绝,目前还在与证监会磋商。&目前,该报道已被删除。 市场也出现一些变化。有媒体报道,一些中概股回归份额投资者已经在筹谋通过场外渠道进行退出,而另有较多投向中概股的私募基金或资管计划,已因标的公司过高估值而面临较大募集困难。国外分析师指出,尽管短期有些波折,只要价值套利存在,这些公司终将回归中国股市。近两年来,中概股整体表现疲软。数据显示,在美上市中概股预期市盈率中值为16倍,而沪深股市相关行业的市盈率可达57倍。 国都证券分析师指出,新三板或成为相关公司的主战场,目前世纪佳缘、药明康德、互动百科已收于新三板麾下,预计酷6、人人、艺龙等有可能登陆新三板。分析师指出,随着新三板市场的完善,越来越多的中概股公司瞄准新三板市场,尤其是中小市值的拆VIE架构公司。 壳资源炒作有望降温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A股市场借&壳&大戏不断上演。&壳&资源交易火爆,二级市场多只股票走出大幅上涨行情。监管层近期最新表态或让A股市场上壳资源炒作有所降温。 *ST新梅由于三年连续亏损自4月8日起暂停上市,但在此之前,其股价曾从2月初的5元一线一路飙升至最高8.15元,阶段涨幅逾六成。2015年成功扭亏的*,此前多次重组失败,股价自1月中旬起大幅攀升,涨幅最大时超过七成。Wind数据显示,具备壳概念的个股今年以来走势显著跑赢大盘。 市值低于50亿、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小于20%、民营企业最好、主业不振、有重组历史,前述关键字已经成为A股市场掘金壳资源的&常识&之一。目前来看,除了借壳高发地ST板块外,壳资源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矿业、化工、商业零售、等传统周期性行业中,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在转型期面临业绩和估值&双杀&,往往会选择卖壳彻底套现或出让控制权。 近年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加了重组主体与让&壳&主体。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后,从中央企业到地方国企,国有企业资产整合和清退力度不断加大。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重组活跃,以往被认为借壳难度较高的地方国企及央企壳资源公司也不乏实施转让、重组乃至借壳案例。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5年至今,已有天鹅(现重组为方舟,重组前所属中国恒天集团)、河池化工(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民企,此前属中国化工集团)、(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大商集团,此前属乌鲁木齐国资委)等多家国企上市公司正在或已经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近期中国南方公司工业集团将所持中国嘉陵的股权全数转让给龙光基业,龙光基业由此成为中国嘉陵的大股东。根据以往市场操作手法,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后大多预示着后续资产重组&箭在弦上&,中国嘉陵是国企壳资源流通的最新案例。 分析人士认为,壳资源火热的背后是目前企业巨大的证券化需求和受限的供给下供需不匹配的写照。一季度数据显示,目前排队IPO的公司已经超过700家,按照目前的审核与发行速度,消化存量至少需要2-3年时间,这已经是业内人士的共识。2-3年的时间成本让不少拟上市公司谋求通过借壳的方式实现&弯道超&。从今年已经或正在实施的借壳案例来看,大体量企业通过借壳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的案例明显增多,带来上市公司市值的巨大变化进一步催热了壳资源个股在二级市场的表现。 在香港上市的全球第二大工业铝型材制造商的分拆上市计划显示,其旗下主营铝挤压业务的辽宁忠旺集团有限公司(忠旺集团),将通过借壳登陆A股,作价282亿元。中国忠旺也由此成为&香港红筹回归第一股&。而中房股份停牌前市值仅44亿元,复牌后走出连续上涨行情。 风险不容小觑 上市公司在被借壳之后往往能够收获巨大涨幅,一方面是因为上市公司被借壳之后基本面发生变化,公司价值得到重估;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借壳往往会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容易受到投资者热炒。据统计,被借壳公司复牌后的股价在短期内急剧上涨,十几个交易日相对累计超额收益平均达70%以上。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大多数散户并不具备和机构一样的资金实力和风控手段,同时并非所有被重组的公司都能完成从&乌鸡&到&凤凰&的涅槃,重组过程中重组方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 (现为分众传媒)股价一飞冲天的背后也有被火速&弃壳&的戏剧性事件。彼时公告显示,由于宏达新材和朱德洪涉嫌违反证券相关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分众传媒因此终止了借壳宏达新材的计划。复牌后股价一度跌幅超过40%,不少身在其中的股民损失惨重。 一些壳属性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和合规性方面存在短板甚至瑕疵,这也可能会成为重组过程中的&定时炸弹&。对投资者而言,若抱着&赌徒心态&盲目参与壳资源炒作,无疑将面临巨大风险。 在争议中看中概股回归本质 市场从来不缺故事,这次故事的主角是中概股。 自去年股市异常波动以来,A股一直处于信心恢复之中,但就有极少数名不见经传的个股在市场持续小幅震荡期间迎来了爆炒盛宴,这些&幸运儿&就是被中概股私有化回归A股过程中相中的那些&壳&股。 受海外监管差异、境内外市场不同、国内资本市场高估值等影响,中概股在近几年掀起了私有化回归A股热潮。与赴美上市企业数骤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8家在美上市中资股去年宣布私有化交易,其中6家已经完成。从已完成回归的公司来看,市值翻番不是问题,其中被巨人网络借壳的走出20个涨停,从31元一度飙升至231元。从默默无闻到股价大涨,不少A股标的因为中概股的&加持&而名声大噪,轻松实现乌鸡变凤凰。 为何&壳&会吃香?据证券时报分析认为,这与当前的市场环境不无关系。受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推迟、战略新兴板被搁置等多重影响,中概股只能通过借壳上市或排队首发的方式实现回归,在700多家公司排队首发的压力下,急于回归的中概股公司大多选择了借壳上市,谁也不愿意在这场&站着就把钱赚了&的暴富盛宴中落于人后。 监管层显然已经关注到这一异常情况。7日,证监会表示,市场对通过并购重组回归A股的中概股提出了一些质疑,应对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予以高度关注。证监会注意到市场的这些反映,正对这类企业通过首发、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证监会的表态引发了多方讨论,有人说监管层要严堵中概股回归之路,也有人说借壳上市、并购重组将会被&一刀切&,其实不然,此次监管的要点或不在于限制中概股回归,而在于抑制中概股回归过程中的&壳&资源炒作。 实际上,优质的中概股回归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是有益处的,其不仅会为A股注入新鲜血液,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和交易活跃度,而且还会优化市场行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但不得不注意的是,回归的中概股中不乏一些跨市套利者,投机性炒作、并购重组利益输送等问题在扰乱市场秩序的同时,也让监管效力大打折扣,投资者对这些&回乡&企业的高看一眼存在着让资金脱实向虚的风险,当&壳&资源爆炒落幕后,最终受损害的还是中小投资者。 可见,监管部门对&壳&资源炒作的关注是必要的,只有抑制了投机文化的存在,市场才可能向理性的价值投资转变,毕竟无论企业在哪上市,股价都应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光靠着炒概念吹泡沫,多少个涨停板也还是会向其价值回归的。 谈到对A股市场影响,专家叶檀分析认为,证监会谨慎的态度是明智的&&既不能让浑水摸鱼者大规模圈钱,又要防止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压力。基于此,对于中概股回归有几个问题要厘清: 第一,中概股回归会不会像有些市场人士所形容的就是&捞取不义之财&? 当然不是。如果说这叫捞取不义之财,那每个参与其中想分羹的投资者也就都算是浑水摸鱼了。中石油高价回归A股,算不算发不义之财?只要是法律允许的即可为。当然,如果市场土壤不良被人钻了空子,这也不能完全埋怨别人,这是在敦促你尽快堵上制度漏洞。 彭博数据显示,在美上市中资股预期市盈率中值16倍。而根据央行的数据,深市A股加权平均市盈率从上年末的53.3倍降至41.7倍。所以问题的核心是回归之后市盈率空间无限&&看看分众传媒和世纪游轮就知道了,不是8倍就是10倍。而美国上市的传媒娱乐类公司,包括迪斯尼、时代华纳、维亚康姆、狮门影业等,基本都是14~19倍的前一年市盈率、13~17倍的当年市盈率。相比之下,A股上市的影视类公司当年的市盈率可以达到30~60倍,万达院线高达51.47倍。就是买壳,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第二,中概股回归后,A股市场会涨还是跌? 这是伪命题。中概股回归,只是让A股多了个炒作的话题,只会让一部分机构、一部分人的财富借助资本市场上升,但不会让股市因此而出现整体下跌或者上涨。从去年到今年,沪指整体涨跌跟中概股关系不大。 资金就算不炒中概股,也不会去炒作两桶油,因为想象空间不存在。除非有特殊政策让企业效率有明显提升,或者有并购重组的热点。 只要有僵尸企业,就意味着会出现僵尸股。银行股目前为什么上不去,因为风险不确定,并且股一有机会就扩大资本。这些股票占用了资源,但不会成为压仓底的秤砣股,它们存在的价值是提醒公司制度改革任务繁重。从这个角度上讲,资金就算不去中概股,也不会流到僵尸股中,比如很可能会去上的某个国家买房子。 第三,中概股的回归是否有助于A股市场制度的改善? 这恐怕不能。彭博社数据显示,从4月初开始,已有16家中概股公司收到了私有化要约,为有史以来中概股回归数量最多的一个季度。Dealogic数据显示,仅仅其中的14家公司私有化报价总额就高达224.4亿,几乎是此前6年总和的两倍。如果大部分中概股回归,按照现在的市值,有人估计得圈走2万亿元以上。 中概股回归价格那么高,在市场信心不足之时,如果要让市场稳定,国家队恐怕又不得不再次举杠铃。 最好的办法是:国家队别举杠铃,把套现与企业长期业绩挂钩,看高管能不能经得住长达十年的业绩考验。 资本市场专业评论人熊锦秋分析认为,监管层规范中概股回归不会造成市场深跌。分析认为,此前众多垃圾股凭借中概股借壳概念出现非理性爆炒,甚至在&壳市&中间人介绍双方见个面就要价上千万元,这种荒唐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证监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紧急研究对策,规范或控制中概股回归,有利于推动股市健康发展,有利于化解市场扩容压力,这是件大好事。当然,一些遭遇爆炒的壳股会由此闻风而逃、价格急跌,市场抽资效应明显,也会带动整个市场下跌;另外也不排除部分利益主体借机砸盘。 现在有观点认为,A股市场历来炒壳风气较重,如果&一刀切&限制借壳乃至并购重组,可能会给市场带来较大冲击,属于负面作用较大的&休克疗法&。 笔者觉得这纯属歪论。笔者一直认为,既然创业板考虑到借壳上市的危害,禁止借壳上市,那么在主板、中小板也应全面禁止;重大重组和借壳都是较大体量的新资产上市行为,不宜分出不同的上市渠道(IPO、重大重组、重新上市),只应保留IPO审核通道。管理层应该坚决全面禁止借壳上市,或者将借壳上市、重大重组全部纳入IPO审核通道。 只有禁止借壳上市、规范重大重组,市场才能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市场虽然短暂下跌,但对价值投资者来说这却是吸纳绩优股的绝佳机会,深跌基础并不存在。一些垃圾股本无内在价值,投资者偏要买入投机,欲图博取借壳上市、重大重组炒作出的巨额利润,那么自然需要为此承担相应风险。 中概股通过借壳或重组回归A股,显然是为了谋取境内外市场的巨大估值差价。一些中概股遭遇境外空头&做空&攻击,估值大幅回落。反观A股市场,吹捧上市公司很少受到查处,但一旦质疑上市公司,就可能被上市公司追究&损害商誉罪&,因此A股市场一些股票的估值远高于境外市场。 尤其中概股不少处于新行业,题材新颖,A股市场更是追捧有加,但这背后未必就全是市场的自我价值发现,而可能存在市场操纵。 中概股回归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人说可让A股投资者分享发展成果。但现在国人炒美股、炒港股并非难事,尤其港股通已经开通,A股投资者可以很容易买入港股,为什么不让投资者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在境外市场买入,非得让投资者在A股市场以高于境外市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买入,这不是坑害投资者吗? 而且,有些中概股企业接受境外融资而成为&外资公司&,其中不少采用了VIE结构,中概股回归需要私有化和拆除VIE结构,但私有化向市场发出收购要约一般都比市价高出不少,中概股凭空让境外投资者轻松获得暴利,转而再到A股市场来找回成本和利润,这种行为实在要不得。 目前中概股回归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其实是A股市场长期蓄积问题的集中反映,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操纵已深植A股基因。 现在监管部门对内幕交易监管较严,但对市场操纵监管力度或需加强。很多内幕信息其实未必有什么价值、甚至一文不值,内幕交易大亏其本的也有不少。 一些内幕信息之所以值钱,主要是被操纵者借题发挥。比如虽然重大重组有业绩承诺以及补偿方案,但这些业绩往往夸大其词、甚至未来三年的补偿承诺也可能成空,而在主力操纵下却连续十几个涨停板。只有严厉打击市场操纵,A股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获得重生。由此,监管部门应将部分监管力量配置在打击市场操纵上面,尤其是上市公司以信息披露相配合的大规模内外勾结型市场操纵。(文章综合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每日经济新闻)
大势解读,牛股捕捉,尽在微信号【凤凰证券】或者【ifengstock】&
盘后剖析A股走势,指点明日走势,请关注微信号【复盘大师】或【fupan588】&
股票早餐,股市内参,涨停股预测,尽在微信号【A股情报】或【agqb888】&
[责任编辑:兰丽娜 PF020]
责任编辑:兰丽娜 PF02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89783
播放数:12954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杨国英:中概股回归A股之路为何越走越窄?
腾讯“证券研究院”特约 杨国英 资深财经评论员政策越收越紧,中概股回归的路越走越窄?9月1日,彭博社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中概股回归后借壳上市将设置估值上限,交易估值不超过借壳后公司预估利润的20倍。据国内媒体的后续报道,限制估值的确是指导意见,已经得到多家券商高管的确认。早在5月6日,针对市场传言的“监管层暂缓中概股回归”的传闻,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表示,正对中概股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因此后续是否还有更多政策,现在还很难说。为什么?中概股的平均估值仅为10余倍,而目前的平均市盈率为70余倍,这是大部分中概股有意愿回归的动力之源,而中概股的“海归”身份,必然会让很多投资者高看一眼。之所以限制中概股估值,有多种意图,总的来说,一是打击海外市场与A股市场间的跨市场套利,二是金融维稳需要,既防止中概股的借壳抽血造成市场下跌,又防止投机气氛死灰复燃推高A股泡沫。这两点,从侧面理解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也无不可。中概股回归过程中的重要参与方有数倍的套利空间,躲不过“深入分析研究”。套利空间来自于中概股回归过程中的三层溢价。先是私有化过程,中概股的私有化溢价整体上高达20%到30%,即便是高溢价,也很难让中小股东满意;其次是私有化资产跨市场的估值溢价;最后是A股借壳的壳成本溢价,仅举一例,今年3月23日发布股份转让协议,万邦德集团溢价受让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股份,受让成本达到每股32.49元,按停牌前价格计算溢价率高达218.2%。就金融维稳而言,此前抑制资产泡沫被重点关注,诸如回归A股拉出29个涨停板、被借壳的拉出20个涨停板之类的疯狂炒作,无疑会让监层对中概股回归抱有警惕,中概股公司多是成长性较好的公司,估值包含成长预期,但这也决定了公司只要愿意,总有故事可讲,甚至做出不切实际的业绩承诺。业绩承诺若不能兑现,计提商誉减值,损害的是中小股东的利益。A股不乏这类公司,今年5月,以98亿元高价收购乐视影业,后者承诺2016年至2018年的净利润不低于5.2亿元、7.3亿元以及10.4亿元,而乐视影业2015年的净利润仅为1.36亿。同时,在中概股强大的吸金能力之下,A股市场整体上可能出现抽血效应,这也是监管层不希望看到的。怎么样?限制估值作为非市场化的干预,类似于IPO限制市盈率,出发点虽好,但做法并不完全可取。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压住了一级市场,却没有办法阻止股价在二级市场的暴涨,而后者才是跨市场溢价的根本来源。由此可见,估值限制对中概股回归的实质性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大。局部的影响在于,限制估值会直接压低海外私有化过程中的溢价,而在A股,借壳带来的二级市场的炒作之风反而会因为估值的限制更为盛行。限制中概股借壳估值是否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从IPO限制市盈率的效果就可见一斑。由于监管部门限制IPO市盈率——上限是23倍,我们看到,打新被认为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但与此同时,打新中签的概率则大大减小,仅为0.05%左右,中签就等于天降横财,这显然是不合理的——IPO市盈率的限制使得去年新股上市后一个月平均回报率达到383%,巨大的上涨空间令投资者为之疯狂,助长了市场的非理性情绪。战略新兴板取消,IPO注册制的推出也遥遥无期,这两点足以令很多埋头准备私有化的中概股心凉半截,此次借壳路上又遭逢限制,虽是虚惊一场,但也许会令已经完成私有化的中概股加速与政策赛跑,以便赶在更严的政策出台之前挤进A股的大门。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一切有关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准确信息,请以交易所公告为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微信扫一扫,关注最专业的资本市场智库平台——腾讯“证券研究院”公众号:(QQ-StockViews)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dianaxia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本日热门资讯
一周热门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概股回归对美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