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背景的平台通过p2p网贷平台合规备案案的比例会更高吗?

通过合规备案对投资者有什么益处?_百度知道
通过合规备案对投资者有什么益处?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你也不懂?
麻烦教我下
平台备案成功,行业认同度将明显上升并将迎来良性发展,不仅对平台意义重大,对投资人的资金也有了更高的保障。目前像民贷天下这种通过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备案、三级测评等的背景实力平台,合规分值位列前茅,通过考核的几率会更大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包公有财合规吗?有什么背景?:外汇_黄金_汇率_理财18网
临近年关,大家都在想着怎么多赚点钱,这时候对网贷机构的合规性要求也高了起来,毕竟不能让人家惦记上我们的本金啊,笔者看到好多人在问包公有财如何,包公有财收益高不高,合规程度怎样?为此笔者特地对包公有财进行了调研。
  目前看来包公有财属于p2p里面比较有背景的企业了,拥有两家A股上市系公司背景,数千万元融资,两家公司各占20%股份,那么这两家公司到底是那个呢?
  据去年的报道,包公有财投资方是北京新华联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厦门市东东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各占股20%。北京新华联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新华联集团(000620) 的全资子公司。厦门市东东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新东网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新东网科技有限公司则是达华智能集团[002512]的全资子公司。
  据公开资料显示:新华联集团全资、控股、参股企业60余家,其中拥有东岳集团(股票代码:00189)、新华联不动产(股票代码:000620)、通葡股份(股票代码:600365)、 金六福投资(股票代码:00472)、皇城集团(股票代码:7203)、科瑞资源(股票代码:CRHL)等控股、参股上市公司6家。包公有财能与这些知名企业相提并论,看来实力也不容小觑。
  而达华智能集团,拥有超过20家子公司,市值超过200亿元,目前已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7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近60项。
  所以包公有财属于上市系平台,而且新华联集团及达华智能集团实力雄厚,为包公有财大力加持,使包公有财从技术发展、市场前景、可持续创新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是个很不错的平台,可以放心投资。
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核实。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文章标题搜索
&&&&博客搜索&
01-16 17:33:55
01-01 07:56:33
12-12 17:22:40
12-11 20:40:19
12-11 11:44:04
12-08 10:46:31
Copyright @ 2004 - 2008 lica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理财18
客服热线:010-
合作热线:010-2018投资人指南,我该如何避免风险!
我的图书馆
2018投资人指南,我该如何避免风险!
2018是是备案元年,随着件的下发,各地办也紧跟监管政策,紧锣密鼓的开展起了备案工作。相信所有普通在这一时刻都是迷茫的、无助的。
根据57号文件的政策指示,所有平台都将在18年的6月底之前完成备案,且不说这一大限是否又会延期,按照这个期限来说,留给平台的时间并不宽裕。大大小小100多条备案指引细则,对平台而言,备案时间短、备案任务紧是平台普遍存在的现状。而作为人也一定时刻保持警惕,高度关注着行业以及自己所投平台的点滴变化。
这家平台还能不能投?能不能过备案?以后平台还能兜底嘛?这些都是大家可能最关心的问题。随着行业的变迁,选择平台的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要求更是不断的提高。那么,在现下环境中,大家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什么的心态来选择相对安全、靠谱平台呢?
本人不才,把自己总结的一些心得拿出来分享给大家,文章有点干,有点长。希望大家能有耐心看完。再开始正文前,我们来看看正常投资人在投资前的心里活动。
就现阶段来看,大家都认为行业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其中包括政策不确定、平台主观意愿的不确定、业务模式的不确定。而这种种的不确定使得我们在时犹豫不决,而笔者认为,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一方面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判断方式,二是没有看清平台立足于行业的本质。
而当你看清了本质,有拥有足够有效的方式判断平台安全性时。或许你曾经源自于未知事物的仿徨与恐惧也将不在出现。有些话大家可能不愿听,但我还是要说,监管的明确,的行业,这一切一切的信息无疑不在预示着将来投资人风险自担的未来,而自身如何去判断一家平台是否有能力为大家保障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投资人,我要如何思考?又如何去一一验证我的观点呢?
别着急,我们接下来就展开正文内容。
应当先思考,我为什么要选择这家平台?
选择平台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
因此,当你选择一家平台,是看中了平台什么呢?背景?收益?高管团队?还是等等其他。那么究竟这些东西对平台安全性有什么帮助?
你看中的是背景,那背景怎么看?
我认为是一个平台的,纵观行业历史,没背景的民营往往要比有背景的平台数量要多的多,而那些背景水分较大、较差的平台(例如伪国资)往往要比具有真实强大背景平台的数量多的多。拿背景为例:
截至2017年底,正常运营的上市公司系P2P高达116家,其中上市公司控股平台41家,上市公司参股平台71家,直接平台4家,此外,、转型以及问题上市系平台共12家。
相比数千家跑路的平台,上市系平台排除正常停业、转型的平台之外。真正出现崩盘的也就寥寥的4家平台而已。虽然数量级不同,但从比例来讲,也从侧面证明了,有真实背景的平台往往比没有的要靠谱很多。
如何去思考:当一家平台拥有的资本越多、背景越强,那么理论上这家平台违约成本就越高,相应的跑路可能性就越低。理由也很简单,越是有身家,顾虑越多,越是输不起。
相反的当一家平台拥有的资本越少,背景越简单,那么理论上这家平台违约成本就越低,应的跑路可能性就越高。
你看中的是高管团队,高管团队怎么看?
我们来做个比较
不多贴了,点融网高管团队不是出自渣打,就是甲骨文等知名企业。要金融专业有金融专业,要技术有技术。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管理团队,以及引入了国外先进的P2P技术和理念,点融才能在中国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发展至今已经获得多轮巨额。
相反的,以下这种简历就不太靠谱了吧?
某平台高管履历
而这个基本的判断方法就在于高管团队的履历、学历如何。一般在知名企业工作过,并且担任过于行业相关的重要职位的。那么,假设一家平台CEO,在腾讯之前是做产品经理的,那么抱歉,虽然他拥有BAT的履历,但我依然觉得他不符合这个条件。更别说部分平台告诉我,他曾经在某某知名大学毕业、某某知名公司就职,Excuse me?这个某某是谁?含糊其辞,我必须不认可啊!
如何去思考:高管团队的能力直接决定了平台的未来和发展,拥有好的高管团队的平台在先天上就具有优势,当你拥有来自金融界的高端人才,看的准市场,把握的了方向。再当你拥有拥有好的IT人才,技术安全才有保障,初次之外能够开发各种操作系统并保障资金的安全。再当你有用人才,能够帮你建立优秀的,有效的减少,直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另外还有法律人才,帮助你合规备案,规避政策风险。一家好的平台这些方面的人才无一都是不可或缺的。
你看中收益,收益究竟是否合理?
如果你选择平台就看收益?不看风险,你坚信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冒着风险拿到的回报才最刺激,最有效。
好的,那我不拦着你。但有一点我要提醒你,在行业中,我们把只追求高息,明知风险却依然迎难而上的行为称之为“博傻”。怎么样判断你是否在“博傻”很关键,先拿做个例子,虽然它不属于P2P。号称参考年化300%,究竟是什么生意才能支撑你获得这么高的收益?贩毒也不如此吧?那又是什么致使你如果深信不疑?
如何去思考:就目前的业务种类基本包括抵押类、信用类以及类。而这几类业务所涉及的对象有车、有企业、有、有个人。而就大多数正常平台来讲目前网贷行业的平均参考年化收益应当稳定在10%
所以当我们看一家平台收益是否过高的时候,可以从其业务所涉及行业的平均利润来判断。
打个比方:银行承兑的参考年化收益在6-7%已经算是很高的了,而有一家平台却长期维持在12%,这就基本可以判断这家平台是存在问题的了。
在比如:曾经看过一家平台,所发的标都是养猪场的,在项目介绍中赫然写着,优质猪肉,优生优养,成年后可达到市场价500元一斤?大家可以想想,你吃过500元一斤的猪肉吗?或者你见过吗?这种明显不合理的标你又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呢?
简而言之,明显违背市场规律,甚至不可思议的项目。其参与者也势必成为“博傻”中的一枚棋子。当我们认清自己在博傻,那么相信你对自己所处的风险也一定心知肚明了。
而“博傻”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人比你更傻,为什么?因为有更傻的人来接你盘,才能让你安全退出呗。如果要举例,钱宝网就是“博傻”游戏最好的例子。所以,如果你一定要博傻,一定要观察入场时机,宜早不宜晚,定一个心理目标,达到就撤,短期为主。千万不要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记住,不要做那个最后的接棒人,也不要做那个拿着棒子不放手的人!“博傻”游戏中源源不断的人气是关键。
当然,希望大家都不要参与,远离为好。这样游戏注定了只是少数人的盛宴,大多数人的悲哀。
如果你还要问,选择平台还有没有其他理由?
有的,如网站整体的设计感,客服的体验度,资金的等等都可能是我们选择一家平台的条件之一,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接下来思考,这家平台合规性如何?能否取得备案?
看那长长短短的100多条备案细则,以及那短短长长的政策文件,我们是否要一一去解读?又是否一一要去对应平台是否做到呢?很抱歉,恐怕!那样对下来,或许你这家平台还没投,他就已经了。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充分表达了这样做明显是不可行的,谁也不是专家,谁也不是研究者,人家平台自己还没或许研究出来呢,你能先看出来?简直天大的笑话!
所以,了解政策大方向:业务合规、信披合规、资质合规、技术合规
业务合规的方向是小额、分散、透明
排除、关联融资的情况。合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限额问题,是监管给予P2P的一种定位。带来巨大变化就在于,原本那些大型的房地产项目、工程项目、甚至于直接被限制。区别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直接把P2P划入了服务小微经济实体的范畴。
而目前行业内较为主流的业务有哪些?车贷、、三农、供应链等。那我们如何来定义一家平台是否符合监管走向就变得尤为重要,举个最直接的例子:如果说主要做个人的小微信用贷的作为小额、分散的代表,那么之前就主做大额房地产项目的红岭就是大额、不合规的代表啦。
所以有些平台之前就一直做大额,违规业务存量短期能否消化不说,又没有能力转型或者开拓新的渠道,那势必就会在几个月后面临合规问题。
为何强调透明?以往透明程度取决于平台是否想要给投资人看多少,而现在的要求是除涉及个人隐私问题外的资料都需要公开。意图就在于,明确借款对象,同时也能够让投资人明确风险。以往的打包项目,没有明确借款对象的也就不成立了。
所以,简单的说平台借款对象应当以小微企业以及个人为主,应当以小额车贷为主。标的信息要以透明为主,投资人能清晰的看到要借款的对象以及资金的流向。还有一个重点主要的是:对于开展过涉及、及等有业务的P2P,应暂停新业务,逐步压缩存量,否则不予备案。至于平台不得资产端外包,合作等等也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如何去思考:业务合规是足以造成平台合规性风险的要素,及时一家平台经营正常,盈利可观。但只要业务上面如不符合监管,一样不能生存,红岭就是最好的例子,现金贷也是最好的例子。不管你多赚钱的业务,多靠谱的业务,不符合政策,那就只能整改或清盘。符合政策走向是平台唯一的出路
按照监管要求,平台必须在醒目位置设置信息披露专栏。而这一项,目前行业大部分平台都已经基本设立了信息披露专栏。披露的信息也是越来越全。而这时,投资人对这些五花八门的披露当中哪些才是对我们的判断有所帮助的?就拿运营报告来说,平台给你披露些无关痛痒的数据,例如,男女投资人比例,年龄层分布,地域分布等等。这些都是非关键性数据。
信息披露还得看这些
运营实时数据:实时展示数据主要可以包含:成交额、还款额、待收款数据、参考年化参考、垫付或、时间、、、逾期列表及等。定期报告包括月报、季度报、半和年报形式。运营数据透明化是极为重点关注的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数据可以反映平台可持续运营、财务及发展状况,也是评价平台安全性的重要参考信息。
借款项目的:在不涉及显露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平台应当尽可能的披露信息,其中包括:证照资料,借款人信息,风控文件等尽可能详细的资料披露。是判断平台资产端标的质量的重要信息
平台资质信息:包括平台的、公司证照、高管团队介绍,线下机构介绍等等作为考量一家平台是否规范,是否在稳定经营的重要信息。
合作机构的披露:第三方合作机构分为担保机构、及业务合作机构,担保机构通常都是需要具备资质的,并且对于担保机构所能担保的额度也是有限制的。另外,除了平台本身的外,大多平台都会通过第三方引入资产端拓展业务,这其中部分有实力的第三方会包含风控以及逾期回购的工作。因此,平台对于合作机构的信息公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平台所合作的机构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以此判断其安全性。
财务:财务审计信息是对平台全年的财务情况的一个综合评估,报告中包括了对平台财务状况的一个评估,其中包括现金流,负债,利润等较为关键的信息。因为财务审计报告通过外来来公司审计,除非这个会计事务所不想在行业里混了,否则基本不太可能有假,所展示信息也相对公允。足以帮助投资人判断平台一整年的业务好坏。
除此之外,还要对平台重大事项变化的披露以及风险提示说明,例如:股东的变更,高管的变动,及收费标准等等小问题,这都是平台所必须要提供给投资人知晓的。综合以上信息披露的条件,基本可以说是包括的很全了,就算是备案条件苛刻的上海、北京等地额外要增加,对平台而言也不是什么大的整改,不足以构成安全性风险。
如何去思考:信息披露本身并不难,难点在于信息披露是解决投资人与平台的一种方式,能让平台更直接的暴露在投资人面前,判断其安全性,认清其中风险。平台想要合规化,让自身暴露在阳光之下是其必经之路。因此大家也要学会如何独立思考,通过这些信息找出其中关键,判断平台资质。而不是一味的披露的多就是好。
什么样的平台才符合备案资质?
对此,列出了几个比较关键的点
1.日后新设的P2P平台,本次网贷整治期间原则上不予备案登记
2.,除了要求测评通过的银行之外,根据各地政策不同,平台银行存管要求也不尽相同。就像上海要求账户本地化,部分地区要求银行本地化,甚至有些地方本地化都不要求。
3.高管人员要有金融从业经历并且无犯罪记录
4.实际经营与注册地不一致
5.各种证书,包括电信业务许可证等等
这里需要重点注意的是,16年8月24号后新增的平台是不允许的了,这大家只要花一点时间查一下工商信息即可。
银行存管的限制相当于变相了提高平台的门槛,需注意的是目前平台已经备案的银行可能不一定最总能够合格,一切还要根据各地监管政策,拿上海举例,平台可以在备案验收完成之后一定时间内完成银行存管。
而对高管人员的从业经历就如我前文所说,能力决定了未来,当然高管的履历不一定能够完成代表平台的未来,但一定程度上对平台的发展还是具备关键性影响的。
另外实际经营地址与注册地不一致也是过往跑路平台惯用的计量,是为了防止一旦发生问题,投资人上门围堵,这些通过工商信息都是可以查到的。
至于网络安全证据,电信业务许可证等等证书,有些门槛并不高,而有些确实需要一些含金量,不过各地政策不同要求也不同,多留心关注。
如何去思考:平台的备案资质直接提高了P2P从业门槛,上升了平台运营成本的同时。也变相提高了平台的违约成本,而这些资质的获取也表明了平台合规意愿的程度,一些较为积极的平台已经早早的完成了这块,而那些迟迟不做改变,甚至有意拖延、无视的平台。就要多加小心了。
接着,我们要考虑这家平台是否能够盈利?
平台是否能够盈利,是判断平台能否发展下去的关键。而大家普遍可能对这块不太熟悉,觉得参考高就是有问题,参考利率低才是安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早期行业参考年化参考利率普遍在20-30%甚至更高,虽然倒了一大片,但却不代表其不成立。其实P2P业务的普遍参考利率在20-30%都是很正常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平台才能够盈利?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以上的数据都是来自于互金协会官网,平台披露的16年财报当中,从上表数据可见,112家平台中,有5家2016年净利润超过了1亿元,其中净利润达到了11.16亿元,、、、的净利润分别为3.25亿、1.3亿、1.14亿、1.06亿元。且五家平台都主营个人信用贷业务,且平均参考年化收益不超过10%。
信贷业务依靠数量以及有效的风控体系才能达到盈利目的是核心关键,因此,我们变相可以认为,甭管这家平台给到投资人多高的参考利率,本质上能赚钱的就是好平台。
所以通过年度财务审计报告来判断平台是否能够盈利是最简单直接的办法,那除此之外,我们除了通过互金协会官网披露还有什么其他办{MOD}
平台综合运营成本是关键
通常来讲,一家网贷平台的经营必须要算上包括:借款人,,违约成本,平台的主要赢利点,运营成本、坏账率等等一系列的信息。而在过去可能这些关键信息很难从我们的平台表面看出,但随着监管合规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平台对各项关键性数据进行了一定的披露。下面给大家一个个讲解
借款人资金成本
顾名思义,就是借款人通过平台借款所需要承受的成本,这将直接影响到借款人能否顺利回款,同时会影响到平台逾期率、违约率、甚至资金流动性等。比如:借款人通过平台借款需要收取多少手续费,后续又要付出多少的参考利率,并且根据标的期限不同,借款人所能承受的参考利率也不尽相同。
我们举个例子:小微企业信用贷,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一家装修公司向平台借款,愿意承受的参考利率在25%。平台给到投资人20%参考年化参考利率,而自己只拿5%。就目前的行业来看,应当已经算高息了吧?是否很担心,借款公司给了这么高的参考利率还能否赚钱,按时还钱?平台发的标的是否?可以告诉你,这并不算,事实上这家装修公司最起码还有10%的利润可以赚。
就目前来看,装修公司最起码的毛利应该在20%-40%(全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装修费用总价20万含材料和设备,装修公司毛利应达到4万-8万左右。如果所谓的清包工,即只出劳动力,那利润会更高到100%也不一定,而且所有材料部分都自己采购的话也够折腾。
毛利即装修公司明赚的利润,这其中还不包括装修公司所使用的橱柜,卫浴设施所拿的回扣。因此才能够承受如此高的收益。
除去平台自身品牌影响力以及行业知名度,正常来说平台获客都是需要成本,根据,目前行业平均每月投资人数400万
而这部分人群只是很小的一个占比,因此这块市场前景依然巨大,还有更多的人等待平台的挖掘。因为P2P的风险性较大,投资人大多愿意投资名气高,背景强靠谱平台,这就导致大部分流量都被这些平台吸走,而中小平台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获客相对困难,只能通过花钱买用户的方式来获取人气。目前部分平台新用户注册成本在100-500,转化成本更是高低不等,其中包括高返羊毛。因此平台通过流量等渠道的或获客一直都是居高不下的现状,也是大部分平台盈利难的原因之一,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平台愿意花大价钱给渠道推羊毛的原因了。
平台主要赢利点
平台通过什么手段赚钱?其中包括:平台中介费、vip年费、参考利息管理费、,,收取一定的费用等等。这当然也是判断平台能否盈利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
其中包括员工、办公场所、分支机构等等,这也是平台一笔较大的开销。运营P2P的详细成本构成数据:一个P2P平台的必备团队是IT团队、(注册领)团队、放贷团队、风险控制团队、线上品牌和网站推广团队以及行政人事等支持团队。
据之前业内人士了解到:“该P2P公司总部在上海,另外有3个分部和一个IT单独的办公分部。这些办公室一般都是在市中心地段,面积非常大,装修也比较豪华,员工人数为500人左右。”其透露,其中IT团队就有60人左右,一年的开支就要上千万,总共人工成本约3000万元/年,办公成本约800万元/年,营销成本超过1000万元/年。粗略估算,这家P2P一年的成本就得5000万元。
如何去思考:目前行业还有许多平台无法实现盈利,就按照之前互金协会统计来看,这些行业主流平台,真正实现盈利的也只有一半不到。那是否就表明,平台不能盈利就不能投呢?是也不全是,平台打造品牌初期,没有稳定的人气,只能靠撒钱模式来实现快速增长,而当人气增长到一定的规模,就可以通过前期投资来实现盈利,从而降低成本。当然这当中还要经过一系列转化,维护等等。理论上,只要平台业务模式行得通,预计未来可实现盈利,又有足够的资本支撑,那么这家平台就有发展前景。而资本是否足够,业务模式能否盈利,上文中已经有过介绍,不再展开。
最后,想想这家平台还有没有其他隐藏风险呢?
当平台都满足了以上的3个问题,那还有什么其他消息能影响我们决定的吗?
网贷行业的负面舆论威力想必不用和大家多说了,种种对平台不利消息扩散起来速度非常之快,轻则导致平台流失用户,重则平台直接遭受。当然在这里还要提醒大家,理性看待负面,不要一股脑的就听之信之,要有自己的判断。有些问题本身并不至于那么严重,都是因为投资人过度的恐慌才导致的。
一个企业的核心就是人,而决策者的一言一行往往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命运,甚至股价?CEO接受采访时,一番言论让趣店损失多少市值,相信大家也知道吧?麦子金服从假银行风投到银行存管事件、再到失败。这都源自于高层决策的失误,建议大家遇到这类平台还是谨慎为妙。
早期P2P平台门槛极低,豪不夸张的说,任何人都可以来开一个,部分恶意诈骗的利用P2P监管空白,虚构项目,大肆吸金,然后实际的投资资金却用于其他途径。当然随着监管临近,这样的平台已经基本销声匿迹了,但是道德风险这一问题依然不可小视,之前老周就曾经爆料,公司内部员工勾结外部,侵吞公司财产的事情,所幸老周发现的早,处理到位才能及时止损,有没有想过万一没发现呢?因此平台员工整体素质以及高管道德风险由为重要,当我们看到网上对某某平台高管种种“前科”负面报道的时候就需要警惕了。
平台的资金
相信熟悉网贷的投资人都有看过平台相关的数据,而数据虽然不能作为选择平台的唯一性指标。但某种程度上,也能从侧面帮助我们判断平台的安全性。
在这里我们先主要说一下资金流动性风险,其他不过多的展开了。所谓资金流动性,就是平台的现金流状况的一个体现。而产生流动性风险主要原因有几条
拆标对平台资金流动性的影响极大,在平台知名度不足时,投资人往往很难选择长期。因此,很多平台都为了迎合投资人的需求,把原本的大标拆成一个个小标,供投资人投资。而实际上,这个标的借款人是要到期后的,这样就会造成每月的还款都需要平台自己来垫付,或从其他投资人资金里拿来垫付,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的代表性平台红岭创投就是很好的例子。当下社会,我国信用体系缺失,对老赖没有有效的惩治手段,这也造成本身就存在很高的风险,即使你有抵押物,处置也需要先上诉,经过法院漫长的判决再到处置,如果借款人不配合那就更是一拖再拖,因此追回借款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大标的模式,一个不好,就面临巨额损失。试问,除了红岭,有几家平台能经得起呢?
3.风险准备金等保障措施
不是每家P2P都叫拍拍贷,也不是每家平台都能耍无赖的,刚才说过,信用体系的缺失导致P2P坏账率较高。都曾几次爆出过逾期、坏账。更别说其他平台了,因此平台通过风险准备金或者引入第三方合作机构一起承担部分风险的做法很有必要。
4.信贷模式
现金贷之前一直被人诟病,后期监管后。所有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而部分P2P的个人小额信贷的模式虽于现金贷有所不同,但其实本质相同。还是要谈到信用体系的问题,那些有实业、有抵押标的都会逾期甚至违约,更不要说那些无抵押、门槛极低的个人啦。因此信贷模式想要达到盈利,一是需要基于自身的构建的风控体系,二是需要庞大的客户量。小额信贷坏账非常之高,更何况现在监管限制了现金贷利润空间,平台再也没有办法通过暴利来填平坏账。那么,平台如没有这两个先天条件就去做,那无异于在赌博。而这风险,最终还是会转嫁到了投资人身上,拍拍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然并不是说信贷模式不如有抵押,信贷模式本身就没有抵押,需要通过各种严谨的风控才能规避掉风险。0门槛、放款快的无抵押信贷一定是行不通的。
如何去思考:P2P平台业务模式应当,小额、分散、透明。对于信贷业务平台来讲,风控是关键,同时适当的引入第三方或担保、分散风险。综合以上条件,平台才能有效规避流动性风险。
说到这里,本文也算是告一段落了。在新的2018年,备案、去都将是我们投资人需要面临的重大改变。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思路拓宽更多的思路,自主判断平台安全性,而不是纯粹依赖他人,我们手中的剑还需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
仅以此文,献给行业中那些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理性投资人,通过投资人4问,帮助大家对行业,对自己所投资的平台做出更近一步的了解。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贷合规备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