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网:GDP为什么启征网学位认证不可靠靠

GDP为什么不可靠?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GDP为什么不可靠?
不可靠的政策依据,GDP作为经济指标的局限性
本文作者:秦鹏
(文/彼得·马伯)1968 年,我 56 岁的祖父犯了一次心脏病。很多人对此感到惊讶。他老人家身材清瘦,头发浓密,面相看着挺年轻,而且极少生病。他接受了当时的标准治疗——长时间卧床休息和吗啡。恢复之后,他延续着发病之前的生活方式:抽烟,几乎不运动,一日三餐吃着肉类、马铃薯和我祖母做的奶油糕点。5 年之后,又一次心脏病发作要了他的命。
如果我祖父晚出生 25 年,他的寿命肯定不止 61 岁。过去 40 年里,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海外,科学上的进步都已经极大提高了心脏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心脏病发作后几天内死亡的概率几乎有 40%。70 年代这一概率降到了 25%,90 年代又降到了 10%。如今这一概率大约为 6%。医学领域的进步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心脏疾病的早期探测方法、减少坏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诊断潜在堵塞的先进冠状动脉造影法和可靠的搭桥手术。我们知道有节制的饮食、锻炼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减少心脏疾病的风险,而新的研究仍在继续提高预防和治疗水平。
经济学已经过时了!
在一些方面,医学和经济学两个领域有着很多相通之处。二者都涉及多个专业,都在奋力改善和维持复杂系统的健康。但是与医学不同,经济学在过去 40 年里并没有多大进步。2008 年下半年,美国和其他很多国家遭遇了一次本可以通过更有效的诊断来避免的严重经济心脏病。如今,3 年多已经过去,每个大洲上的各个社会似乎都在恢复,可很多仍旧面临着旧病复发的威胁。世界的那么大一部分形势堪忧,很多国家仍旧依赖生命维持系统,其原因就在于政府仅仅开具相当于经济上的卧床休息和注射吗啡(低利率和某些财政刺激),而没有大刀阔斧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政府本可以采取一些更加复杂而有效的治疗措施:采用一套新的统计指标来监测经济健康程度,以及在新的数据基础上,推行全新的政策来诊断与治疗关乎人民财政安康的主要器官的病症。传统的测算方法表明美国经济正在上扬,哪怕美国人民的感觉恰恰相反。在整个欧洲以及日本,人们对于当前的经济趋势也普遍有种困惑感——大家都感觉那些被奉为圭臬的数字对寻常百姓而言越来越没有意义了。
报纸、广播和电视的大标题照例还在绵绵不绝地展示着 GDP、通胀、就业等方面的关键统计数据。这些指标来自美国劳动统计局以及世界各国的首都,其影响力之巨令人惊异,可大部分却看起来与街面上的现实状况关系甚微。但全世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仍然在决策过程中使用这些指标,而且只要有微小的数据修订,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胀率能够影响到抵押贷款和储蓄利率、期货市场价格、国债支付利息,以及工资、养老金和社会保险收益的生活成本增加。
世界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仍旧在使用过去老一套的标准、术语和政策。这些旧式的统计数字歪曲了我们对现实的感知,给我们带来了扭曲的世界观和不可靠的政策依据。
如果不能够准确地诊断症结,便无法治愈它。
GDP 增长,为什么我感觉不到?
iopen.com.br
2012 年的世界与三四十年前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以至于人们通常所持有的传统经济视角和观点,如今看起来完全像是奇怪的老古董。从经济角度来看,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的世界,是许多内向型经济体的拼凑。大部分的商品都是在本国内制造和销售,只有二三十个国家之间有着少量的成品跨境贸易。 就是在美国,贸易也只占了经济总量的不到 10%。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孤立主义政策被普遍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全球贸易和投资,再加上新生的信息科技的推动,世界进入了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商品、服务、资本、才能和思想以前所未有的高速穿越着边界。在上一两代人的时间里,世界已经转变成了一个互相依存、关系瞬息万变的复杂体系。全球制造和销售链将巴西铁矿、希腊造船厂、中国炼钢厂、德国汽车厂、华尔街银行和 皮奥里亚(编注:美国伊利诺伊州中部的工商业城市)的汽车零售商连接在一起。金融市场则令加利福利亚州的退休基金、亚洲的保险公司以及开曼群岛对冲基金与各处的银行纠缠不清。
然而,我们用于估量、诊断以及指导当前经济的方法,仍然来自形势较为简单的过去。运用最广、最受关注的衡量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该指标创立于 20 世纪 30 年代,当时美国国会要求宾夕法尼亚大学一名年轻的经济学家西蒙o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制定一套统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么做的意图是帮助政府官员领会大萧条时代的经济现实。这些统计数据成了 GDP 的原形,而且是对全世界经济健康状况的首次度量。GDP 的定义是,在给定年份里一个国家(或经济地区)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使人们看待公共政策的方式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库兹涅茨简单易懂的统计方法有其独到之处。过去,在国家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很少有人会去咨询经济学家;但在掌握了有力的全新统计工具之后,经济学家们摇身一变,成了二战后时代的政策权威。
然而,就连其创造者也意识到了 GDP 的局限性。1934 年,库兹涅茨警告说: “一个国家的繁荣不能仅仅由国民收入的统计值来衡量。”1962 年他再次写道: “必须谨记增长的数量与增长的质量、增长的成本与增长的收益,还有短期与长期,这些之间是有区别的。” 换句话说,GDP 及其构成能够且确实提供了人们生产和消费的度量——却反映不了经济状况的质量。对于是否消费了过多不该消费的东西,或者储蓄得太少这类基本问题,GDP 给不了答案。对任何计算 GDP 的政府统计员来说,花在课本上的 100 美元,很可悲地不比花在香烟上的 100 美元更具社会价值。美国人每年花费超过 800 亿美元吸烟,而与吸烟引起的疾病有关的医疗费用估计有 1600 亿美元。两项加起来大约相当于美国 GDP 的 1.5%——这一点也不值得吹嘘。债务同样可以在短期内以刺激消费的方式提高 GDP,但等到以后政府和家庭不得不偿还贷款缩减支出时,又会抑制增长。想想 2000 年以来美国新政府超过 5 万亿美元的贷款及其利息吧。
GDP 作为一种统计指标也许已经成了古德哈特定律(Goodhart's Law)现象的受害者。这一定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由英格兰银行的一名顾问提出,它指出: 一项指标一旦成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便立刻不再有效。比如说,警察可以通过从其他打击犯罪的行动中调取更多资源,来降低商店行窃发生率。商店行窃发生率降低了,但其他犯罪发生率却上升了。结果商店行窃发生率在指示总体犯罪趋势方面不再有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像 GDP 这样的某个特定衡量标准,一旦被用作一个复杂系统(比如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的性能指标,政府便可能会关注这个衡量的指标,以国家的其他方面为代价来提高这个指标的增长。GDP 本身也许会上升,但在衡量更广义的经济和国家财政健康状况时,它变得不再那么有效。
很多卓越的经济学家都曾经多次指出过度依赖 GDP 的局限性,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瑟夫o斯蒂格利兹(Joseph Stiglitz)和阿马蒂亚o森(Amartya Sen)在内(二人在 2010 年发表了一份里程碑式的报告,其中列举了十来个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社会经济衡量标准)。可是,将 GDP 作为主要经济指标的执迷,却基本上没发生什么变化。而如果说 GDP 在全球化之前的世界里便是个不可靠的指标,到如今的形势下更是具有极大的误导性。了解 GDP 质量、了解其构成,尤其是 4 大组成要素(消费、政府支出、投资以及净出口)的比重,对国家长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没几个政府把它们从一个单一的 GDP 数字里分离出来,不管它已经变得多么离谱。
编辑的话:作者彼得·马伯(Peter Marber)是一名职业基金经理,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本文取自其新书《美丽新数学:为什么在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全新的经济思想》,为系列第一篇,请继续关注后续文章。
美丽新数学
Brave New Math
《世界政策杂志》(World Policy Journal )2012年春季刊
见图片标注;未标注来源图片均取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
嗯,要想增加GDP很容易啊。1、增加污染,关闭一切环保设施,只需要交税就可以。(税收增加) --& 患病人数增加 ---&就医人数增加 ---&医疗费用增加 ---&GDP增加。2、允许化学食品,过期食品上市售卖,只需要缴纳罚款--& 患病人数增加 ---&就医人数增加 ---&医疗费用增加 ---&GDP增加。。。。等等
GDP很重要!“ ‘报道’高涨的GDP” 能维护社会稳定。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125)
GDP很重要!“ ‘报道’高涨的GDP” 能维护社会稳定。
呃。。看完悲剧了
跟科技沾边?果壳不务正业证据N
果壳网副主编
的话:跟科技沾边?果壳不务正业证据N您觉得数学和经济,不算科学和技术?
不务正业就不说了,这里说的也太浅了吧
大多数人来果壳不是为了探讨经济学的吧
只能看看哪个好的衡量体系先出台了。
世界就快仆街了,美国也不能反抗,因为它自己就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和商业模式的定制者。假如美国人要反抗,马上会导致美国分裂……美国难道卖出啊拉斯加么?不可能的。美国“高层”希望通过转移资金来保障自己,我认为他们希望反抗美国银行这个发钞机构。现在就看是银行还是政府找到答案……
单一指标,不能代表整体
也不是说GDP不可靠吧?不过是人们普遍都分不清economic growth 和economic development的区别。后者一直都用Human Development Index的
嗯,要想增加GDP很容易啊。1、增加污染,关闭一切环保设施,只需要交税就可以。(税收增加) --& 患病人数增加 ---&就医人数增加 ---&医疗费用增加 ---&GDP增加。2、允许化学食品,过期食品上市售卖,只需要缴纳罚款--& 患病人数增加 ---&就医人数增加 ---&医疗费用增加 ---&GDP增加。。。。等等
的话:大多数人来果壳不是为了探讨经济学的吧把视野拓宽一点,也没什么坏处。
这个怎么算不务正业呢?经济学哪里不是科学了?
用手机都不想认真的看,何况还是偷偷的看。
一直不明白经济为什么必须一直增长才能保持生活水平不变,懂得给简单说下?
一项指标一旦成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便立刻不再有效——那么如果使用综合性指标,是否涉及的相关领域的调控均会失效?
录音爱好者,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入围选手
题外话瞎掰,如果经济学不向行为学和心理学寻找理论基础,不会走得多远,终究只是“理想条件下”的模型,无法准确描述现实,遑论预测结果。
从大局出发
成为标准的东西下场往往是悲残的。
的话:一直不明白经济为什么必须一直增长才能保持生活水平不变,懂得给简单说下?同问!望大婶不吝解答~
天朝满身枪眼
除非这个综合指标兼顾到所有方面,这种定律的效果才会消失,当然,兼顾得越多越好来自
果壳网主编,科学松鼠会成员
的话:一直不明白经济为什么必须一直增长才能保持生活水平不变,懂得给简单说下?诶,这个问题好像挺有意思的,去果壳问答提一下。。。?
的话:GDP很重要!“ ‘报道’高涨的GDP” 能维护社会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 ̄)~
的话:诶,这个问题好像挺有意思的,去果壳问答提一下。。。?经济越发达,寿命一般会更长,多生少死,人一般会越来越多,每个人所占有的份额会越来越少;同时人在经济发达的刺激下提高了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如果经济停滞不前,那么需求越来越多,能享用的却越来越少就会形成大问题……瞎掰的……
语言爱好者
一项指标一旦成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便立刻不再有效。这不就是overfitting么……这种例子多着去呢,比如高考……
的话: 一项指标一旦成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便立刻不再有效。这不就是overfitting么……这种例子多着去呢,比如高考……“古德哈特定律”,感觉很有启发性!因为资源分配受到政策影响,所以指标的指向性被淹没了。高考,学科排名,按照疾病常见与否生产药品等种种,都可以归结成市场需求造成的恶劣结果吧。一句话,多元化才是王道。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原来如此,我终于知道巴铁为啥叫巴铁了——果然跑了? | Geek笑点低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116004人加入此小组
印度人真来考察巴铁了!有意在印建示范线路原来如此,让我静静
笨蛋虽然很笨,但总有比他更笨的笨蛋为他喝彩。 更新最新情报:似乎已经跑了
+ 加入我的果篮
天文研究生,摄影爱好者
这都是巴铁的阴谋……
引用 的话:这都是巴铁的阴谋……一切都是针对印度人嗯
以阿三的开挂属性,我觉得不会是什么问题
为什么不是巴基斯坦人来?
引用 的话:以阿三的开挂属性,我觉得不会是什么问题但是巴铁底下就不能用摩托车带一个师了……
天文研究生,摄影爱好者
引用 的话:但是巴铁底下就不能用摩托车带一个师了……一个巴铁上能挂两个集团军……
引用 的话:为什么不是巴基斯坦人来?一切巴铁都为了巴铁,靠谱的巴铁属巴铁,不靠谱的巴铁属印度
引用 的话:一个巴铁上能挂两个集团军……四舍五入就是一个亿啊!
引用 的话:为什么不是巴基斯坦人来?巴铁是巴铁,巴铁是巴铁,巴铁造的巴铁是巴铁的巴铁,巴铁用的巴铁也是巴铁的巴铁。要是巴铁用巴铁的巴铁,有巴铁的巴铁就总会是巴铁;要是巴铁不用巴铁的巴铁,没巴铁的巴铁就不是巴铁。
挖坟,补了最新消息 果然跑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坑到印度人
引用 的话:挖坟,补了最新消息果然跑了,也不知道有没有坑到印度人没坑到印度人他们凭啥跑啊
引用 的话:没坑到印度人他们凭啥跑啊不知道,也许是处欲擒故纵?看看这玩意儿最后怎么收场吧
引用 的话:不知道,也许是处欲擒故纵?看看这玩意儿最后怎么收场吧忘却的救主已经降临了
其实我更想知道,那群刷着“当年一群人笑话飞机,你们现在笑话巴铁”的人脑袋里是怎么想的?
引用 的话:其实我更想知道,那群刷着“当年一群人笑话飞机,你们现在笑话巴铁”的人脑袋里是怎么想的?
巴铁果然是巴铁,都是专坑印度人的!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工作的终结:未来我们还能找得到工作吗?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工作的终结:未来我们还能找得到工作吗?
本文作者:castor13
有这样一则坊间传闻。亨利 o 福特二世(Henry Ford II,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 o 福特的孙子)向汽车工人工会领袖沃尔特 o 鲁瑟(Walter Reuther)展示刚刚建成的全自动化汽车工厂。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挖苦道: “沃尔特,这工厂里全都是机器人,你要怎么让 ‘它们’ 交工会会费?”
鲁瑟连想都没想就回敬了他:
“亨利,你怎么让它们买你的汽车呢?”
技术进步:脑力劳动者的危机
这次过招儿的真实性并不重要。重点是,任何一点生产力的增长都需要相应的购买力提升。亨利 o 福特一世就对此深信不疑,他全身心地致力于提高生产力、竭尽一切办法压低成本,并且坚持付给工人高出市价两倍的工资,这样工人就能买得起他的车了。
对企业来说,老福特的做法还带来了其他好处。福特公司提供的 5 美元日薪——这在 1914 年实在是高到不可理喻——使美国最好的工匠和机械师如潮水般涌向这里。他们使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也使得福特汽车更加便宜。靠着开创性的福特 T 型汽车,福特公司成为了世界第一汽车企业,并将这一代步工具送进了普罗大众的家中。
经济学家将福特公司的模式视为自动化及创新领域的技术进步促使生产力提高的经典案例。生产力的提高使价格下降,进而需求上涨、工作岗位增加,然后拉动经济增涨的连锁反应。正当以上思想成为了 19 世纪早期经济学的一大定律时,英国诺丁汉的针织品手工艺人受到英国传奇无产阶级英雄奈德 o 卢德(Ned Ludd)事迹的鼓动以及出于对失业的恐惧,大肆毁坏当时工厂中的机械针织机。
当然,确实有一些人会失业。但是,如果
“卢德谬论”(Luddite Fallacy: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观点,认为在生产中应用节省人力的技术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进而导致失业率增加。借用了卢德运动的名称——译注)是真的,按照生产力复合效应的结果,我们现在应该都没活儿干了才对。
19 世纪初,英国工人不满日益贫困的现状,但错误地认为是机械工业导致了他们的贫穷,于是展开了大规模捣毁工厂、破坏机器的运动,后被政府镇压。据说运动由一名叫奈德 o 卢德的工人发起,史称
“卢德运动” 。
技术的进步也许会让工人因技能过时而下岗,但从过去两个世纪以来的经验可知,提高生产力就会导致结构性失业纯属无稽之谈。
可问题是,所有现状都表明,事实恰恰相反——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步前进,但即使是在商业利润反弹至历史最高点的情况下,失业率仍就是居高不下。
技术进步不是太小,而是太大。看起来,人工智能自动化威胁到以脑力为生的中产阶级的临界点已经触手可及了。
对美国当下惨状的主流解释是,目前的经济增长还不足以带动失业者重返工作岗位。正如经济学家所言,消费者需求明显不能使企业重新开始招聘。显然,太多的美国人吃一堑长一智,开始未雨绸缪。他们不停地还贷和储蓄,而不是将钱挥霍在可有可无的东西上。
现代白领:人工智能的牺牲品
以上说法颇有道理,但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技术的进步不是太小了,而是太大了。技术专家对此已经关注了很多年,经济学家仍不愿承认这一点。无可辩驳的证据就是计算机辅助自动化、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语言翻译、人工语音、图像识别软件)等技术开始使很多工作岗位变得完全过时了。
这可不像工业革命刚开始时那样:机器逐渐地替代体力劳动的工人和骡马,淘汰旧工作,创造新岗位。现在的情况是,自动化不只对重复性的劳动造成冲击,而是在需要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的任务中也有不错的表现。看起来,人工智能自动化威胁到以脑力为生的中产阶级的临界点已经触手可及了。
跟自动化机械相比,人工智能软件不只是在安装和使用上更为经济,对雇佣方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诱惑——雇用知识型员工所需的费用比他们那些工作在车间、生产线、收款台以及田间地头的蓝领阶级兄弟可要高得多。
从各方面看,今时今日隔间里忙碌的商界白领正处于与一个世纪以前农业工人相同的处境。1900 年,近一半的成年人在田地间工作。因为有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作物种植机等等各式各样的机械化农具,现今的从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的只占 2% 多一点。
福特汽车公司 T 型轿车自动化流水装配线,摄于 1924 年(图片来源:motorcitymusclecars.com)
福特汽车公司整车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上的激光焊接机器人,摄于 2009 年(图片来源:Car Culture/Corbis)
农业工人被机械取代后还可以从农田转战工厂,并在流水线上获取更高的工资;而等着如今的 “呆伯特” 的又是什么呢?用传播理论家道格拉斯 o 拉什科夫(Douglas Rushkoff)的话说, “没啥新鲜的。”
—— 这么说吧,的确会有几种新的白领工种产生,但不是在人们期望的技术、研发或者高科技教育领域,而仅仅是取代被淘汰掉的那些旧工种而已。
技术带领文明进入不需要工作的世界
要说卢德谬论不成立,需要两种前提:一、机器是被工人操作用来提高生产力的工具;二、绝大部分工人能够成为操作机器的人。当这种假设不成立的时候——机器聪明到变成工人时,或换一种说法,资本直接就是劳动力本身时,会发生什么呢?这样一来, “卢德谬论” 倒显得没那么荒谬了。
社会评论家杰里米 o 里夫金在他 1995 年出版的《工作的终结》一书中指出,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新的时期,负责生产、提供服务的人越来越少,更加先进的软件技术将带领文明进入一个几乎不需要工作的世界。
这个过程显然已经开始了。而且,不只是知识型白领和中层管理人员被自动化技术给挤掉,就算是各路专家,在已经滚滚而来的 “工作毁灭浪潮” 面前也无法幸免于难。在美国,最新的自动化图像处理软件能完成放射科医生的大部分工作,成本连原来的 1% 都不到。机器可以进行法律调查,花销只有人类专家的一小部分,表现还好得多。
自动化引发结构性失业
2009 年,马丁 o 福特(Martin Ford),一位来自硅谷的软件企业家,在其著作《未来之光:自动化、技术发展和未来的经济》( The Lights in the Tunnel )一书中提到,由技术带来的新工种,比如网络程序员、手机销售员、风力涡轮机技师等等,只是就业率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技术确实会催生新的工作,但历史告诉我们,它还能让工作消失,而且相当快!
福特分析指出,当人类的消费力直线上升时,技术和创新将使生产力成指数增长。在他看来,当生产力提高的指数曲线比较平直或是上扬比较平缓时,卢德主义毫无疑问是荒谬的,但历经两个世纪之久的技术进步后,生产力迅速上扬 ,将消费力抛在后面十万八千里。
另一方面,技术也不再持续创造新工种了,经济体系中其它过时的旧工作无法得到更新。福特指出,超过 5000 万个工作岗位(接近全美就业率的 40% ),或多或少都能够由一个运行在计算机上的软件代替。10 年之内,这其中的很多岗位很有可能销声匿迹。
技术把我们中的许多人顶出工作岗位所要迈过门槛,比我们想象的低很多。
技术带来的契机:人机合作的未来
麻省理工学院的埃里克 o 布瑞恩卓夫森(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鲁 o 麦克菲(Andrew McAfee)对福特的分析表示赞同:失业情况自世界经济危机以来没有好转的迹象,技术带来的冲击将由知识型的中产阶级承受。
不过,他们认为,技术带来的大部分威胁来自人与机器的关系,人们应该学着与机器合作,而不是对抗。如此,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及对知识型员工的淘汰将少一些威胁,更像一个契机。
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创造了新的谋生形式,推动了经济发展,也拓展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能够投身于做梦也不曾想过的事(图片来源:AnthonyMikeLee/flicker,film315s.com)
Amazon 和 eBay 促使逾 60 万人通过为一个全球客户平台提供概念产品而谋生。苹果公司的 App Store 和谷歌公司的 Android Marketplace 让那些怀惴手机功能创意的人可以轻松地把他们的产品对全世界发布。这些事也许无法推动新一波的数十亿美元企业崛起大潮,但却能使许许多多的家庭生活得以维持,没准还能负担大学学费。
到最后,卢德主义者可能还是错了。不过,目前所谓的 “工作” 的本质——全职工作的概念,将不得不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想象力、能感受、会学习,能够发明创造、适应环境、适时而发、随心随性,这些都远远胜过机器。并且,人类还有一些能力是机器无论如何都难以复制的。
未来学会(一所独立的智库机构,位于加州的帕罗奥图)的玛瑞娜 o 葛尔碧斯(Marina Gorbis)相信,虽然机器将会在很多任务中代替人类, “但它们也会拓展我们,使我们能够投身于我们做梦也不曾想过的事。”
如果新的人机合作关系能让人们在工作中得到尊严,就像经济奖励包涵的某些意义,就再好不过了。不过,世界肯定要变得不同了。
本文编译自《经济学人》网站 2011 年 11 月 4 日文章
更多相关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
噢噢噢 啥杀
撒花~撒花~撒花~
我认为机器是无法代替人类滴!!还是
杀,前十也好
理论物理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楼上几个回帖是机器人代回的吧?除了4楼
前十啊,第一次
机器还无法代替放射科的医僧吧,很多片子还得要人来读的咧
看来搞科研最不容易丢饭碗
你怎么让它们买你的汽车呢???看来消费者是不会被淘汰的一项伟大的职业....
的回应:看来搞科研最不容易丢饭碗嘻嘻,同样窃喜中。。。
好吧 那我想知道不需要人劳动的时候,这些工业产出和这些服务,为了什么,为了生活过更美好的话,何必要人去买,变成社会基础设施不就行了。那样资本家剥削谁?钱去哪里了?。。。。。--------最后的结论是 阶级不可能被消灭。没有逻辑,提供一个思路而已
录音爱好者,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入围选手
计算机还是自动化所取代的仍然是机械劳动,只不过不是体力而是脑力的机械劳动,本质上没有变化。如果说由机器负责工作,那么就由人去负责玩好了,反正能玩出新东西的是人,而不是机器,机器依旧不能做程序以外的事。
好吧,生活在虚拟世界里,至少是和机器融合才是人类未来的王道。
以后都去造机器人…各种各样…可是还是要专业知识吖~
这在 1914 年实在是高到"不可理喻"
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力劳动大势所趋。如果你的大脑不给力,不能创造高科技自动化产品,你的身体能——人体器官???
未来会不会出现更多制造乐趣的职业……
不过“鲁瑟”这个译名……
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看大家讨论工作消失的问题
软件工程师,小众软件爱好者
作为一个程序猿,确实感受到了这种危机。
不管怎么样工作总会是有的。
生命科学专业,天函地方小组长
性情乱入:机器可以拍AV吗?
这不就是生产力的提高吗,摆在面前的路由两条:1.绝对资本主义——像《赡养人类》里一样2.爆发革命,资本主义推翻,人类进入共产主义时代
的回应:这不就是生产力的提高吗,摆在面前的路由两条:1.绝对资本主义——像《赡养人类》里一样2.爆发革命,资本主义推翻,人类进入共产主义时代事实上伦敦暴乱可否看成地二条路的开端?
的回应:事实上伦敦暴乱可否看成地二条路的开端?更有代表性的是占领华尔街
我们的目标是——消灭工人
(自动化专业路过)
为什么我们总是关注工业,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真正的创造力在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不能为人工智能拥有。因此,可能人类将来更可能主要致力于创造设计服务咨询(当然机器也能咨询,但人工的咨询则可以带来咨询者的心理安慰)等方面。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样男生不可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