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永远不要和低层次的人低的父母只顾玩手机把孩子丢一旁

边陪孩子边玩手机是种“冷暴力”
“爸爸妈妈老是低头玩手机,一会儿发微信,一会儿抢红包,跟爷爷奶奶没说上两句话,也没怎么陪我耍。
教育专家说,边玩手机边陪孩子是一种“冷暴力”。资料图片
  近七成父母陪孩子时看手机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痴迷的“手机控”、“低头族”们平均每6.5分钟就要看一次手机。如果按普通人每天清醒16个小时来计算的话,那么这些人一天大约要看手机150次。
  《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已开始抢夺亲子时间。
  专家说&
  边玩手机边陪孩子是“冷暴力”
  教育专家指出,当父母只顾玩手机时,孩子容易产生被忽略感。父母低头看手机,对孩子直接造成的伤害就是孩子感觉自己被冷落了。其次,孩子效仿父母的做法,也开始热衷低头看手机。
  最后的结果是,父母反过来又为孩子热衷看手机而苦恼不已,却不知正是自己不经意的动作酿下了“苦果”。
  重庆晨报《娓娓道来》专栏作家、家庭心理咨询师张娓认为,陪伴是分层次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你在旁边玩手机只是一种浅层次的陪伴,而真正有效的陪伴是身心交融、关注、专注和互动,有情感和内心的分享。
  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学法治
  重庆晨报讯 记者 林祺下周一(3月2日),全市中小学将正式开课。昨天,重庆晨报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开学第一课”将以“弘扬法治精神、争做守法公民”为主题。
  市教委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各校要摒弃讲条文、讲理论的授课方式,用贴近学生、生动活泼的方式实施法治教育。
  这个寒假,我市不少中小学都布置了亲情寒假作业。还有3天就要开学了,你的亲情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不少家长感叹:“时间都拿来玩手机了!”
  在盘点旧岁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他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教育专家指出,边玩手机边陪孩子是一种“冷暴力”。
  亲情作业需要陪伴
  珊瑚实验小学四年级有一道寒假作业——“寻找过年的味道”。
  作业的初衷是想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过年的味道”。老师建议家长陪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寻找身边的“年味儿”。老师还希望学生和家长一起策划办年货、写春联、拜年等,让孩子从中感悟“年”的魅力,并记下来、画出来、录下来、拍下来。
  年过完了,灿灿却觉得家里没什么“年味”。昨日,他愁眉苦脸地说:“这道寒假作业真不好做。”
  灿灿说,他们一家在爷爷奶奶家团年,老人家张罗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爸爸妈妈也不上班了,大家吃了饭就坐在客厅看电视。
  “爸爸妈妈老是低头玩手机,一会儿发微信,一会儿抢红包,跟爷爷奶奶没说上两句话,也没怎么陪我耍。”
  没有爸爸妈妈的参与,灿灿“寻找过年的味道”很“孤单”和“无聊”。
  要开学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灿灿灵机一动画了一幅看春晚的图画,因为他觉得过年的其他活动跟平时没什么区别。
  妈妈遗憾微信太多
  放寒假前,重庆市一中渝北分校初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寒假作业:让同学们跟爸爸、妈妈一起探究姓氏追溯历史,列举一下家族的名人,听爸爸妈妈讲过去的故事,并记载他们的事迹。
  初一13班李骏函一家回华蓥山老家过的年。昨日,李妈妈说:“前几年春节,他们两口子都带着孩子去旅游,今年却是和爷爷、奶奶、幺爸、幺婶一起回家上坟寻祖。”
  在老家过年期间,爸爸带着儿子一边走亲戚,一边给他讲过去的事。“你现在看到的,20多年前不是这个样子……爷爷是从华蓥山煤矿起家的,爸爸妈妈现在做的事就是守住爷爷打下的家业……”
  李妈妈说,这个春节过得很有意义,老人、儿子都很开心,唯一的遗憾是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太多了。“春节期间我发了700多条微信,孩子父亲发的微信就更多了,我们也很无奈。”
  重庆晨报记者 黄晔 实习生 刘嘉莹 报道
[责任编辑:
看重庆新闻客户端
华龙网官方微信
华龙网新闻微信号
热线:023-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282;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285;ct=pu=4c451ece10ff899d0001;/?\"&&\/SCR"+"IPT&");&/SCRIPT&
大人小孩都要牢记的“走丢了怎么办5法则”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284;ct=pu=4c451ece10ff899d0001;/?\"&&\/SCR"+"IPT&");&/SCRIPT&
  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孩子来说,在人群中走散了,都是一场可怕的噩梦。  当我们走散了或者迷路了,必须寻求陌生人的帮助时,我们该怎么办,该相信什么人?这一连串的问题许多防范意识差的成年人都处理不好,不然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女大学生走失案件的发生。  这是一个难辨真伪的社会,对于我们成人都难以完全防范的问题,儿童又如何应对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时时刻刻警惕于心,但是过程却难以言表。  几乎每次出门,我都会告诉孩子出门要拉紧妈妈的手,不能乱跑,那样会跑丢,但是孩子的记性总是暂时的,没有一会儿就会把我的教诲抛之脑后,撒欢儿的跑,我一路小跑的尾随,累个半死。为此,我曾经我想买个防丢神器,但是总感觉像遛狗,束缚了孩子的自由,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  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在他乱跑的时候,我故意躲在一个角落里观察孩子的反应。他竟然可以自娱自乐十多分钟,没有意识到妈妈已经不在身边了。当他猛然想到“妈妈呢?”的时候,我在角落里已经等的花都谢了。  为了让孩子长记性,我也向他讲述社会上发生的真实案例。后来发现这些案例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而言,有点超出他的心理承受范围,因为他看到那些走丢孩子的真实图片后,晚上会在睡梦中惊醒、哭泣。甚至有几天,他都拒绝出门,他告诉我:“出去有坏人,丢了就找不到爸爸妈妈了。”我想我估计“用药”过猛了。  这个问题很让我头痛,如何用一种三、四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让他明白社会不是理想花园,也会有大野狼,于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这本书《我不会走丢》,没有想到这本书竟然带给我意外的惊喜,同时带给孩子意外的成长。  这本书通过绘本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和妈妈走散后,与另外一个与爸爸走散的小男孩一起想办法,最终找到自己爸爸妈妈的故事。我家孩子看完之后爱不释手,没有多久就把走丢了怎么办法则牢记于心。  我时而不时的也会考考他:“如果走丢了怎么办?”  他会清晰地告诉我:“法则1——待在原地不动,爸爸妈妈会来找我的,这样比较容易找到我。  法则2——请别人打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要记好,或者写在身上;  法则3——要不行,就找警察;  法则4——不要跟任何人去别的地方打电话;  法则5——如果没有人能帮我打电话,就去一个人多的公共场所,在那里找到工作人员或者保安人员帮助。”  再之后,我和孩子出门,我的心里踏实了一些,孩子似乎也懂得配合一些。  如果你和我有着同样的苦恼,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一下这本书,毕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于你于我,防范安全知识都应牢记于心,警钟长鸣。
| 18人有用 | 17人有用 | 1人回答 | 2人回答 | 2人回复 | 11人回复
| 9人有用 | 175人有用 | 86人有用 | 17人有用 | 0人有用 | 25人有用
| 2人回答 | 3人回答 | 0人回答 | 0人回答 | 1人回答 | 1人回答 | 2人回答
| 4人回复 | 1人回复 | 1人回复 | 17人回复 | 3人回复 | 2人回复 | 6人回复
宝宝生日或预产期
宝宝出生的前一年最困扰妈妈们的问题是虾米?永远睡不够?一直在...
喜欢被人宠溺地叫着"傻丫头"。因为傻丫头,招人疼。就像这个叫Aries的小姑娘一样。
过敏,是指人体接触到本来对人体无害的物质(食物或空气的过敏原),导致人体产生一些化学物质,而引发不寻常的免疫性炎症反应,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反应称为过敏。
在对待老公找小三一事,日本女人的所作所为让中国女人无法理解。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女人对男人找小三视而不见呢?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288;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var browVersion = parseInt(navigator.appVersion);
if (navigator.appName=="Netscape" && browVersion&=4) document.writ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1.1\" SRC=\" http://adpub.yaolan.com/afp/door/;ap=582;ct=pu=4c451ece10ff899d0001;/?\" charset="utf-8"&&\/SCR"+"IPT&");
北京世纪摇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京ICP证010534号
客服信箱: & 电话:有一疑问想请吧里高人指点什么是真正得慈悲_百度知道
有一疑问想请吧里高人指点什么是真正得慈悲
我有更好的答案
真正的慈悲就是让你做一个凡事明明白白的人。(是不是凡涉及圣经真理的都以违规论处?)
采纳率:50%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父母须知:只顾玩手机影响孩子成长
现在许多家长都是低头党,一边牵着孩子,一边玩着手机。带小温馨去游乐场所玩,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把孩子往里面一堆,自己坐一旁就玩手机去了。去餐馆吃饭也是,不是看到妈妈在拍菜,就是爸爸坐那玩游戏。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离不开手机的生活了!晚上天气太热,我经常会带小温馨去附近的肯德基里坐坐。前段时间要考试,所以我想让她在游乐园里玩会,而我也可以安静地看会书。当把孩子放到游乐园里的时候建议家长不要立即走开,而应该和孩子沟通好,妈妈坐在哪个位置,如果孩子有事便可以直接找到妈妈。对于一些年龄较小还没法主动表达的孩子,建议家长就坐在靠近出口的地方,方便孩子一眼就能找到。只顾玩手机孩子意外走丢上周看到一个妈妈在超市里哭着叫着孩子的名字,看得出是妈妈找不到孩子了?旁边的一个妈妈皱着眉头叹息道:“这个女人一直坐在那看手机,孩子丢了都不知道。现在天这么晚了,孩子能跑到哪里去呢?”另一个妈妈回应道:“是的啊,现在的父母啊真是不负责任,只顾看手机,不管孩子死活。”玩手机成了一种瘾,借不掉似得。带孩子出来玩,偶尔的看会手机打发时间也并不是不可以。但要知道,看护好孩子的安全才是首要的。如果因为一直低头玩手机而不顾孩子的安全,那岂不是得不偿失?孩子小最容易四处乱跑,家长带孩子出来时一定不能让孩子脱离了自己的视线。多重视点,提高警惕,你的责任是看护好孩子的安全。万一孩子出了啥事,你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只顾玩手机影响孩子成长室内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妈妈一直在玩消消乐,玩得很投入,就连在游乐园里的孩子都忍不住要过来看看,妈妈到底有没有闯过这一关?妈妈玩得入迷,孩子叫她都没有任何回应。我向孩子的方向看过去,原来他是想要和妈妈炫耀下,他可以成功单手握住单杠支撑起自己。孩子一直握着,喊着,多希望妈妈可以赶快看看他有多能干?可孩子的妈妈继续低头玩着手机,根本就不看不管。孩子有任何需求,家长都不会舍得放下手机抬头看一眼孩子。孩子看妈妈只顾着玩游戏,大声呼喊还得不到回应心里很失落。现在很多父母都是这样,听不到孩子的呼叫,看不到孩子的无助,心里眼里只有手机,只有游戏。除非听到场内有孩子的哭闹声了,才会引起重视和关注。如果家长只顾玩手机,孩子很容易有被忽略的感觉,觉得自己没有手机重要。父母长期的沉溺于手机肯定会影响亲子关系。只顾玩手机引发孩子不满孩子看到家长一直玩手机心里也会十分不爽,他会表达:“妈妈,你不要玩手机了,一直看手机对眼睛不好的。你过来陪我玩一会吗?”只见妈妈说:“哎呀,等一下吗,妈妈把这一关闯过了就陪你玩。”当家长游戏结束想陪会孩子的时候,却发现孩子已经不再需要了。长时间的玩手机孩子已经对家长有了意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深,日后孩子如果也成了游戏迷,那父母肯定要付全部的责任。小温馨虽然还不到三岁,但如果在她面前玩手机她肯定会过来抢。我能感觉到孩子过来抢手机就是不耐烦的表现。同时也会和我说:“妈妈,你能不能不要玩手机,你陪陪我可以吗?”小温馨是个很能说的孩子,而且有什么需求会立刻提出来。我不会对她说:你再等一下。等我玩完这一把再陪你。我会立刻放下手机去陪她,因为在我心里孩子永远比手机重要。最后语:家长要有这样的意识,别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也别一边陪孩子一边玩手机。对于手机瘾比较大得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最好多转移注意力,别总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多关注多沟通,别让孩子在等待中失去耐心。“低头族”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让亲子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希望家长引起注意,不要让手机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cqis07]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刘天放:爹亲娘亲不如手机亲?
发表时间:日 17:45&&&&&&浏览次数:次
手机是干什么用的?我想要是让人回答,答案肯定五花八门,因为如今的手机(包括平板电脑)比普通电脑还牛,不但是信息传播交流的移动平台,也是所能想象到的几乎一切:信息站、电影院、会议室、电话、游戏厅、打字机、信箱、报纸、商店、杂志、照相机、对讲机、摄影机、课堂、电视……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智能手机,其功能几乎涵盖了真实世界里的一切,以至于快到了“爹亲娘亲不如手机亲”的地步。司机忙着玩手机把轿车直接开进了酒店大堂、一对情侣约会时因各自玩手机闹掰、地铁凶手持枪杀人乘客忙着玩手机未察觉、少年因父母不给买新型智能手机而弑父杀母……如此报道常见于媒体。有一则消息称,某家人在一起聚餐。爷爷辈的老人多次想和儿子和女儿、孙子和孙女们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当场发飙,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美国“第一家庭”奥巴马家庭2009年出席活动时还能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而到了2013年再出席活动时,奥巴马全家变身“低头族”,因为有照片为证。总统一家都不能免俗,可见手机这东西多厉害,诱惑力有多大。
有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一再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加深。正如小说《手机》的作者刘震云所言:“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对手机的依赖使我们忽略了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手机里的众声喧哗与手机外的众生沉默,反差强烈。可能谁都有过因为玩手机将别人或被别人晾在一边的经历。刘震云说的那些还是十多年前的光景,现在更甚。
先给手机的发明者和升级者点个“赞”,因为无论如何,手机的发明和升级后的功能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令人类文明又多了一个亮点;赞颂是一点都不过分的。然后就是围绕着使用手机的反思,或者说该对无处不在的手机有一个重新认识。以前,手机具有单一功能,即打电话、发短息,或者只有简单的游戏、计算器等功能。而如今,手机的功能覆盖了生活中的几乎方方面面。它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一个利器。如果再把手机定位在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上,就不是与时俱进了。
一、手机的概念已发生革命性转变
据互联网上的定义,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智能手机的涉及范围已经布满全世界,因智能手机具有优秀的操作系统、可自由安装各类软件、完全大屏的全触屏式操作感这三大特性,所以其完全终结了前几年的键盘式手机。极端条件测试表明,智能手机不仅仅会在酷暑下因过热而自动关闭,也会因酷寒而自动关闭。
智能手机具有丰富的扩展功能。它的诞生,是掌上电脑演变而来的。最早的掌上电脑是不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但随着用户对于掌上电脑的个人信息处理方面功能的依赖的提升,又不习惯于随时都携带手机和PPC两个设备,所以厂商将掌上电脑的系统移植到了手机中,于是才出现了智能手机这个概念。智能手机比传统的手机具有更多的综合性处理能力功能。然而,就新近的发展来看,这些智能手机的类型大有相融合的趋势。
智能手机具有五大特点:1、具备无线接入互联网的能力。2、PDA的功能:包括PIM(个人信息管理)、日程记事、任务安排、多媒体应用、浏览网页。3、开放性的操作系统:拥有独立的核心处理器(CPU)和内存,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得到无限扩展。4、人性化: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扩展机器功能。根据个人需要,实时扩展机器内置功能,以及软件升级,智能识别软件兼容性,实现了软件市场同步的人性化功能。5、功能强大:扩展性能强,第三方软件支持多。
从广义上说,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还具备了PDA的大部分功能,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以及基于无线数据通信的浏览器,GPS和电子邮件功能。智能手机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屏幕尺寸和带宽,既方便随身携带,又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很多增值业务可以就此展开,如:股票、新闻、天气、交通、商品、应用程序下载、视频、音乐、图片下载等等。结合3G通信网络的支持,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势必成为一个功能强大,集通话、短信、网络接入、影视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个人手持终端设备。此外,智能手机的智能电话功能、作业系统、web访问功能、消息、邮件、键盘、日历、联系人、多任务等等都已十分齐全。
数年前,全球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的3G时代。移动网络速率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促进了3G手机终端的迅猛发展。于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引领了一场通讯革命,Wifi覆盖率也极大提高。与此同时,新型社交媒体与移动终端紧密结合,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被急剧缩短。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的功能将更加多样化,容量也会越来越大。而随着成本的下降,手机的价格也将继续下降,支持用户的各类服务也会层出不穷,应接不暇。手机除了不能作为交通工具载着你到处奔走,或与你像人一样肌肤亲密外,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替代人类传统日常活动的其他条件都已具备。手机就是另一个活跃着的世界,虽然它只是个虚拟空间。
二、手机为何有如此魔力?
手机有时都达到了比亲爹亲娘还亲的程度,这到底为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忽略真实世界的存在,转而沉迷于小小屏幕中的虚拟世界?应该说,“低头族”的涌现是科技发展与人性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除了以上提到的科技革命使手机变得几乎“全能”外,现实的精神需求和空余的碎片化时间,也是手机魅力不可阻挡的重要原因。
第一是社交功能的改变,使大家换个方式交流,且吸引力巨大。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大,缺少精神寄托,希望在一个虚拟社会中重塑自我,以躲避现实压力,寻找心灵慰藉,这就是个原因。而在经典的“六度空间”理论中,你与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如今,你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距离仅仅是一个推特账号而已。移动网络和终端软硬件的发展,史无前例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生活习惯。在快节奏生活中,人们的时间被工作、学习、应酬、聚会,或其他休闲所占据,剩下的只有零散的时间。而移动终端上碎片化的信息刚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其社交功能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愿望,也为自我展示提供了最佳的平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移动终端的普及是科技引领社会进步的一大体现。
第二是手机内的丰富内容能增强自我认同感。应该说,“低头族”的兴起,反衬出的是社会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和冷漠。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常会怀念昔日邻里之间,那种互相帮衬,亲如一家的日子。可如今,隔壁房间的邻居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或许低头族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手机就成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人际关系从退化,到回归正常,起到了一定作用。这样,智能手机似乎就成了大家找回自我认同感,增强自我认同感的最佳方式。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金彩纷呈,吸引力巨大,大到比现实的真实美好还要好的程度。虽然这只是科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不是心与心的距离,但也是一种自我认同的手段。相比真实世界,手机带来的东西更具效果和吸引力。
第三是碎片化时间增多,而手机正好迎合了需求。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众多新应用、新软件、新内容、新形式,特别是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使多数人的时间及知识构成呈“碎片化”趋势。“碎片化”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任何年龄段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来说,“碎片化”生存趋势无疑更需要引起关注。首先是“碎片化”使人们形成了阅读手机的习惯,造成“利用碎片化时间”变成“时间碎片化”。其次是“碎片化”阅读手机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和依赖,虽然不利于形成有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思维习惯,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但它们却是愉快的体验。这也正是碎片化时间迎合了手机使用的理由。再次是新媒体海量信息造成的“吸引眼球”特征,使带有一定负面或灰色色彩的信息往往被人们第一眼抓到。对任何人,尤其是青少年来说都是新鲜而极具吸引力的。你说这些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或客观认知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也好,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不利也罢,但它们却是客观存在。别说新闻或信息的“眼球”效应,就说手机里那无限广阔的空间、乐趣、魅力,是任何包括成年人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无法抵挡的。
此外,还有什么让“低头族”宁愿埋头紧盯手中小小的屏幕,却不愿抬头多看一眼身边的世界?业内人士表示,移动互联网打破PC时代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手机等移动终端具有便携和实时联网等特性,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位置关系等形式,随时可与万里之外的网友互动,提供了一种现实社交场所不具备的沉浸式交互体验。人们总是容易被新奇的玩法所吸引,某种程度上侵占了用户的碎片时间,使人们忽略了身边的熟人社交。
还有,手机社交“拉平”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公平宣泄的平台。去掉了各种头衔,因为虚拟空间中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你要是不喜欢某个人,可以直接拉黑屏蔽,不像现实里还要顾忌熟人或上下级关系。日益加剧的社会变动和现实压力,使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网络这种貌似更加安全、成本更低的方式与外界进行交往。社交媒体可以有效掩饰自己在社会经济地位和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缺欠,让他们得以在社交过程中获得更多自主权和控制权。玩手机是当前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一种焦虑感和危机感。移动社交是现实社交的延伸,极大开阔了人们的社交圈子,在熟人社交基础上向“轻社交”方向拓展。移动社交本质上和当初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等一样,都是新媒介对生活的改变。每一次新技术变革都伴随着人的行为方式和习惯的改变,人们应该顺应这种改变,只是绝不能在变革中失控。
近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手机。以目前最火的微信为例,据腾讯官方的数据,截止2012年微信用户就突破了3亿。业内预测,这个数字很可能突破5-6亿大关。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人均每周手机上网时长约12小时,八成手机网民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网一次,近六成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而由此产生的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宅男宅女”就不为奇了。有理由相信,移动互联的巨大魅力将使“低头族”的数量越来越多。
三、被科技手段绑架并异化了的“低头族”
可是,仅仅有了最先进的技术支持就够了吗?操作机器的终究是人。智能化不能代替人本身。这也就同时带来了诸如手机的科技化手段是否绑架并异化了人本身的问题。答案是:大有这个趋势。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把时间沉浸在一块块电子屏幕中。“低头族”就这样应运而生。不论朋友聚餐、家人聚会,还是过马路、上厕所,大家都会低着头看手机…… “低头族”的显著特征是过马路时看手机、等红灯时看短信、乘车时玩游戏、开会时玩手机,甚至上课时也在玩手机……几乎所有时间都被交付给了手机等电子设备,也可以说是被手机“绑架”了。
“低头族”带来的“指尖上的祸端”频发,这一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和反思。诚然,手机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特别是如今的智能手机功能都多样化,不仅满足了通讯需求,更丰富了娱乐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低头族”与日俱增。无论在哪儿,都会出现大批人拿着手机低头独自赏玩。马路上、公交上、餐桌上、车站上双眼紧盯手机屏幕,写微博、看新闻、看小说、发短信、玩游戏……对于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玩手机”的人,我们叫他们“手机控”“屏幕奴”等。但无论哪种称呼,都表示这些人对手机的过度沉迷,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些人甚至因为过于沉迷玩手机而不幸送了命。在手机营造的虚拟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个个“孤独星球”,彼此知道对方的存在,却无法在有需要的时候互相慰藉,彼此送些温暖。
湖北十堰一名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一脚踏空,跌入十五六米的深坎不幸身亡。同伴跳下相救,落在深坎中间一个平台上,造成骨折,被送往医院救治。这样令人惋惜的悲剧,却并不匪夷所思。现实生活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发微信、刷微博、玩游戏的人无处不在。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
据台湾《苹果日报》报道,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不论在餐厅吃饭、参加婚礼,都有人低头上脸书(Facebook)打卡。英国《周日泰晤士报》调查显示,44%的受访者每天用手机至少半小时,8%每天用手机3小时,3%每天使用手机逾5小时。近一半受访者坦承自己是低头族,27%的人曾跟人讲话讲到一半接手机,54%的人每天用手机上脸书、推特等社交网站,16%的人每天用手机上社群网站逾10次。不久前,一个有关香港手机使用率的调查显示,有受访者认为手机比恋人还重要。谷歌一项调查显示,港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率达96%,高于日本的94%,以及新加坡的93%,为亚洲第一。另一项调查显示,11%的香港人甚至频密到平均3分钟就查看一次手机。这样的数据一点不令人惊讶。只要你看看四周,有坐电梯低头玩手机的,有边开车边玩手机的,更危险的是边玩手机边过马路的人……卧室、客厅、办公室、厕所、大街、教室、会议室、走廊、地铁站、公交站等都是玩手机的场所。内地人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大陆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手机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伙伴了。手机确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不管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都离不开手机。以前找个人不知道到哪去找,现在只要对方有手机,随时可以找到他(她)。像电视购物、联系业务、请人吃饭等等,手机一拨就OK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句话道出了现实的无奈。而这些“低头族”带来的安全隐患、健康隐患,以及各种社会问题也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交警部门得知,现在无论是开车的、坐公交的、骑自行车的、还是过马路的行人,似乎都在抓紧一切时间看手机,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和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有过马路看手机被电瓶车撞骨折的;有看手机时遇到公交车急刹车被甩出去的;而因为开车打手机、发微信而发生的追尾事故更是不胜枚举。近期有一项调查显示,“低头族”容易形成双下巴并产生皱纹。不仅如此,“低头族”长期低头玩游戏容易患上颈椎疾病(如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腕管综合征、腱鞘炎等多种疾病,而且还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引发白内障。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了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更让人堪忧的是,“低头族”呈现低龄化趋势。在享受电子产品所带来的便利时,因长时间低头,“低头族”也承担着健康、安全方面的风险。一些人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甚至上瘾,造成自身传统社交能力的退化。尤其对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青少年而言,故如何让电子产品的“陪伴”不造成“伤害”,也值得关注。不少人呼吁:别让孩子成为低头族的继承者。电子游戏正对孩子产生极大的诱惑力,长此以往,他们会彻底俘虏孩子。孩子的室外游戏的魅力正在日益缩减,最终会被孩子抛弃。孩子正在悄然做低头族的继承者。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走向田野,走向公园,走向大山,走向生活,而是正在成为电子游戏的奴隶。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行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多数都是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6.8%。其中78.8%的未成年人一周至少上网一次;未成年人首次上网年龄在10岁及以前的比例高达61.8%,17.5%的未成年人在6岁以前就开始接触网络。北京市妇联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形态报告》也显示:4岁至6岁孩子中,约有53%会上网,将近八成的未成年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让许多孩子变成了“低头族”。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自从用上了手机,和同学打电话反而少了,和父母交流也少了,有时连话都懒得说。可是发短信、发微信却兴趣十足,用手机上网没完没了。家长们担忧,痴迷手机不仅会损伤孩子的眼睛,而且会使他们误入歧途,不能自拔。为了把孩子从“低头族”中“解救”出来,一些家长挖空心思,想了很多办法,总想在孩子与手机之间建起一道“防火墙”。可事实证明,这种一味“防”和“堵”的办法很难奏效,因为我们毕竟已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且许多家长本身就是“低头族”“微博控”“微信控”。身教胜于言教,有什么道理能说服孩子远离手机呢?孩子需要昂着头成长。如果我们的孩子都变成了“低头族”,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过去上网成瘾,现在断了网线,锁了电脑,可又迷上了手机,随时随地都能上网,甚至上着课也偷偷看手机,如今的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好管了……但孩子是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要解决孩子的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大人们还须在自己身上找找问题。
综上所述,“低头族”无休止玩手机是否是异化了生活,迷失了自我?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新的人群——“低头族”已经出现。他们中既有成年人、青少年,甚至包括几岁的孩童,其共同特点是:只要有机会,就低头摆弄手中的手机。十多年前,晚饭后的休息时间,节假日的空余时间,我们都留给了家人和朋友,或是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一顿饭,谈谈最近的生活和改变,或是相约一起去郊游、踏青。而如今,人们几乎成了手机的“奴隶”: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等红灯的时候看手机,吃饭的时候看手机,开会的时候偷看手机,睡觉前不看手机都睡不着,连上厕所都要“争分夺秒”地刷微信朋友圈儿。
因为沉迷网络,玩手机造成家庭关系淡漠的事情层出不穷。还有不少人因此患了“强迫症”,每隔几分钟不摆弄手机就难受。他们在移动互联网创建的虚拟世界里如鱼得水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别忘记了真实的世界就在身边,亲情、友情更需要用面对面的交流来呵护。
四、手机本该用来干什么?
因为过于痴迷手机,我们失去了健康和思维,失去了友谊和亲情,失去了文明和公德,失去了时间和机遇……“低头”具有传染性,你低头,我也低头,大家都低头,不然能怎样?如此,“低头”成了无处不在的“潮流”。只是,这种“低头”不是徐志摩笔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拿手机“低头”不仅不具美感,还会带来诸多问题。
从目前看,大家玩手机主要是扯皮、闲聊、打游戏。本来,用手机的目的主要是获取信息、知识,或者借助它用来长本事、学本领,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扩展自己的视野(适当娱乐才行)。“低头族”越来越多,而低头的目的也显而易见。绝大多数人都在用手机打发时间,如闲聊、通微信、刷微博、玩游戏、看影视剧等。因职业关系,笔者经常问各年级大学生们一个问题:你们的手机(包括电脑)用于“干正事儿”(即与学业相关,或者获取有用信息、提高本领等)的比率有多大?几乎百分之百的学生答:20%左右。这不出乎我的预料,因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几乎所有人在用手机干嘛,谁都心知肚明。问大学生们这样的问题,就是想让他们对自己玩手机的行为有个更客观的认识。
2014年初,在德国召开的数码科技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共有18.3亿部智能手机,其中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高达66%,已超越美国、英国等国。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阅手机的次数为150次。公交站牌、马路边、商场、地铁、餐厅、办公室、卧室,甚至在厕所里,随处可见“低头族”的身影。另有73%的人每天靠手机闹铃起床,95%的人每晚入睡前使用一小时手机。每人平均每6分半钟就查看一次手机——请问各位达标了吗?这还是个平均数,有些“手机控”更是达到了“手机不离手,走路不抬头,醉心刷微博,分秒不能丢”的程度。可惜的是,很少有人用手机干有用的事儿。
还记得最近流行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这句话吗?答案终于找到了:不是低头看手机,就是低头玩手机,要不就是低头摆弄手机啊!有人说“低头族”增多使公交车上少了噪音,多了寂静。夫妻间也少了争吵,多了清净。饭桌上少了交流,多了默契,完美地演绎了中国的优良传统——“食不言寝不语”嘛!要是跟“低头族”们一起吃饭该多好。上了菜,都没人跟你抢食吃。这当然是调侃,可沉迷于手机,也就饿坏了胃,累坏了眼,弄得身体很憔悴,亲情更是很疲惫。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上班看电脑(也玩手机),下班玩手机,整个人生就是从一块屏幕切换到了另一块屏幕,这叫啥人生呢?况且,这是“打发时间”,而不是“积累本事”。这到底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呢?
不是说不可以“玩”手机,关键是玩手机说白了就是蹉跎岁月,浪费时间,白费精力,不干正事,游戏人生。如果大家都有很强的自律感,在手机的诱惑面前能做到“坐怀不乱”,不耽误工作和学习,不影响亲情和友情,不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那还成。可惜事实并非如此。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思考:手机是上帝赐给我们人类的又一个打发时间,让人们精力分散,意志消沉,甚至是陪伴我们终身的“白象”呢?这句话有些严重,但也绝非危言耸听吧?
不少调查也显示,现在的年轻人很多时候用手机上网并不都是在干正事,而是在干那些打游戏争排名、发微博炫耀等并不那么有意义的事情。过度沉迷于此,不仅影响了健康、安全,淡漠了亲情友情,还特别耽误工作和学习。所以,如何在科技的诱惑下保持克制,提高自控能力,对“手机控”们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件有关生活习惯的小事。
五、人玩手机,还是人被手机玩?
指尖上能惹出祸端,可能有人认为说得严重了,可事实胜于雄辩。认清科技的两面性,反思“低头族”已是迫在眉睫。玩手机,使阅读代替了思考,游戏代替了面对面社交,人际间的感受可能越来越疏远。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愈来愈普及,不论任何场地,大家总是手机不离手,加入了“低头一族”。不容否认,手机等现代智能工具并没有原罪。甚至手机等现代产品的涌现,表明新技术对人类生活和工作的重大改变和贡献。作为理性消费者,我们应该自制、自检、自律,拥抱新技术带来的利好,规避其可能带给人类的影响,而不是被新技术牵着鼻子走,沦为工具的附庸。
有一句话讲得很有道理:一百多年前很多国人是躺着吸鸦片,一百年后是以各种姿势玩手机——动作如此相似!尽管吸鸦片和玩手机不可同日而语,但不可否认的是,玩手机的确从一定程度上空虚了我们的内心世界,损害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成为“低头族”后,一不小心还有可能夺走我们宝贵的生命。如此种种,与吸鸦片的后果竟如出一辙。手机横行的年代,差不多每个人都被手机“绑架”了。根本不是我们去约束手机,而是手机把我们给束缚了。确切地说,很多时候手机不是我们的工具,我们反而变成了手机的奴隶。
国外近年出现了“别再当低头族”运动,呼吁大家放下手机,尊重眼前人。国内也有不少抵制“低头族”活动出现。心理学专家建议,对成人来说,应当有意识地减少使用手机的使用时间,培养自己对身边世界的观察能力,多参加积极有益的线下活动,以让自己锻炼一下独处的能力,戒掉手机瘾,这有利于戒掉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当前,“低头族”产生的安全隐患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基于对人身安全的考虑,为避免因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导致的交通意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立法禁止相关行为。我国实施的新交规规定:在行驶中拨打手机影响交通的人员将被罚款100元并记3分。我国台湾地区相关法律禁止汽车及摩托车驾驶人在行驶途中使用手机,甚至连单纯把玩智能手机等类似电子产品的行为,都会遭到罚款等处罚。美国新泽西州新法规对行人在街上边走边发短信将处以85美元的罚款。在英国,开车打手机的行为最高可判入狱两年……
“低头族”的危害除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损害身体健康外,更深层次的,是长此以往会制造人际“沟壑”,使人际关系趋于淡漠和疏远。媒体具有工具的属性,应该为人所用,而“低头族”已被工具所控制,出现了心理疾病,患上了手机依赖症,这都是过度使用自媒体造成的结果。过分依赖自媒体会造成社交障碍、心理障碍、情感的冷漠化等危害。我们人类终究是生活在现实的世界中,工作、事业、学习、生活等,都需要与现实中的人打交道,需要处理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和困难。如果一味沉浸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则必然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与现实世界隔断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人就会无所适从。这实际上是人的社会能力的一种退化。这与我们“社会人”的现实身份只会产生越来越大的缝隙,造成越来越多的冲突。不少人在手机中的熟人、朋友成百上千,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孤家寡人”,没有一个可以倾心交流的人。“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坐在你旁边,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调侃暴露出的问题,不值得深刻反思?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指出,“低头族”的出现凸显了人们由于过度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而忽略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2009年,西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勒o海曼在大学校园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位小丑骑着马戏团的独轮车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正在看手机的行人中,只有25%的人注意到了小丑的存在。在发布于《应用认知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中,海曼教授将这种现象称为“非注意盲视”(Inattentional Blindness)。科技带来享受,也带来“副作用”。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与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未来的人类是否真的会“退化”成这个样子,不得而知,但智能手机带来的负作用,早已开始显现。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也展现了滑稽却颇有寓意的一幕:主人公拉杰和女友第一次约会时,两人都羞于言谈,场面尴尬,最终,两人选择在图书馆里面对面,用手机上的社交软件相互发信息进行交流,这不禁令人感叹!科技发展,究竟带来的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
当然,低头看手机的人当然不见得就比低头看报纸、杂志、书籍的人品位低。就是福楼拜这个“恋书狂”若生活在当下,也许会把他的《恋书狂》改为《恋手机狂》的。只是,恋书狂一般都有好结果,而恋手机狂恐怕其结果就是未知的了。是的,手机方便了你我,方便了大家。购物、办公、学习、缴费、打车、浏览、交流等等,手机几乎什么功能都有,这一切只要动动手指头就行了。手机的确有用,它方便、快捷、直接、时尚,取代了众多传统的东西。可毕竟,虽说这世界是科技的世界,可更是人的世界。人类想要发展,就必须首先学会跟人打交道,而仅仅想通过电子产品就想了解世界,甚至掌握世界,恐怕就显得幼稚和不现实了。是人类主宰科技,还是科技主宰人类?而最令人担忧的便是后者。要是让科技主宰了人类自己,人类对科技的追求恐怕也就到头了。如此,理性去使用手机,理性去拥抱移动互联网,显得多么重要和必要。切记,手机当然如此重要和有用,这里强调和警惕的只是它正在被异化为主宰人类的工具,而不是对手机本身的指责。重新认识手机,就是要从重新认识人类自己开始。自己是人,是工具的主宰者,而非受工具所主宰,更不是工具的奴隶。说得再具体点,是我们玩手机,还是我们被手机玩?恐怕没人否认这是个挺严肃的话题吧?
作者:刘天放&&
来自:翻译学院
责任编辑:张丹丹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业层次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