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名大学生陷什么贸易战里的套路和陷阱贷?

|||||||||||||||||
&>>&&>>&&&&&正文
400多名大学生陷培训贷骗局 “讲师”为高中毕业(图)
警方公布的涉案用具。
  “免费”的高校讲座上人头攒动,资深“讲师”三尺讲台侃侃而谈,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惊人“套路”。昨日,广州警方通报,近日,天河警方在“飓风2017”打击金融领域突出犯罪专项行动中,侦破一宗涉及广州多所高校学生被骗的合同诈骗案,人数达400余人,4名犯罪嫌疑人涉嫌合同诈骗罪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以提供就业培训为名骗大学生
  2016年2月,就读于广州某院校的大二级学生小林(化名)在学校举办的一次就业指导讲座上,了解到广州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一个以提供就业机会、就业培训服务为办学宗旨的培训机构,可签订培训协议和贷款分期支付培训费用。被其办学理念所吸引,小林与该公司签订了一系列合同。随着培训课程的深入,小林觉得其课程对就业指导帮助不大,打算申请培训退款。
  日上午,小林来到天河区珠江新城某大厦,发现该公司大门紧闭,人去楼空,公司工作人员电话也打不通。小林随后陆续遇到诸多前来申请退款的学生,打听之下才知道,原来今年初已有许多申请退款的同学遭拒。万般无奈之下,小林只好向天河警方报警。
  接报后,天河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展开调查。经过侦查,专案组民警发现,涉及被该公司诈骗的事主均为在校大学生,被骗范围广,人数达400余人。
  经过连续3天3夜的伏击守候,4月21日2时许,专案组民警在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某路段抓获公司负责人向某(男,41岁,湖北宜昌人)。4月22日14时许,另一组民警在越秀区寺右新马路一地铁口附近,抓获公司财务人员王某(女,26岁,广东深圳人)。5月3日11时许,该公司营运总监兼讲师谭某(男,35岁,湖南耒阳人)、招生总监曹某(女,32岁,湖南郴州人)向天河警方投案自首。
责任编辑:崔宁宁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大风号出品
大学生活费不够用,他们就能让你陷入校园贷和学生工巨坑
导语:大学生活费这点“小事”之所以能变成日经帖,一定是因为它触到了大学生和大众舆论的某些痛点。又到一年开学季,毕业多年的老土逗最近在大学生朋友聚集的论坛上,屡屡看到这一主题的日经帖:图:虎扑老编回忆自己当年在某东部一线城市上的大学,当时的生活费大概就是每月800元,平时吃食堂、偶尔和同学在校外餐馆聚个餐、买买书,也没啥毛病。但没想到才几年,这世(wù)界(jià)变太快:图:中新网中国青年报前不久调查了在读大学生的生活费花销情况。原来,目前大部分大学生的每月生活费在元之间,从来源上看,也还是主要由父母提供。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1.7%的受访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在元之间……对于生活费的主要来源,79.5%的受访大学生来自父母,54.2%的受访大学生自己打工或实习赚钱,36.3%的受访大学生来自奖学金。其他还有:校园贷或借款(9.6%)和理财(7.3%)。——中国青年报《61.7%受访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元之间》那钱都花哪里了呢?啥?交完学费,你的生活花费就跟学习无关了?放心,你不是一个人。弹幕评论:说学习的都是假的…… 图片来源:梨视频《在京沪粤,大学生一个月要花多少钱?》根据中国青年报的调研,生活费中最大的花销项目是伙食等日常生活必须开支:数据表明,伙食费(78.0%)、购买生活用品(53.8%)和市内交通费(50.1%)是受访大学生生活费的主要去向。其他依次是:社交娱乐(41.0%)、购买书籍(36.6%)、置办衣物或化妆品(36.2%)……等。高校饭堂的饭菜质量有没有改善咱不知道,但均价肯定是涨了。而且“吃”不仅意味着填饱肚子:“社交占很大一部分开支。”在北京某高校读大二的张驰说,“在学校吃饭每顿只要十几块钱,但外出聚餐,平均下来每人要花近100块钱。而且这项开支还不能省,如果经常不参加聚餐,和别人的关系会疏远”。在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后,男生和女生的花销重点也不一样:男生会把生活费花在外出娱乐、恋爱和游戏上,女生则是服饰、化妆品和零食(这里面的性别差异就很有意思了):腾讯新闻在2016也对全国8825位在读大学生做了生活费花销项目的调查。图:腾讯新闻羊毛出在……韭菜身上?大学生必需的和潜在的花销如此之多,那么问题来了,除了问父母要,大学生还能怎么“搞钱”?毕竟,人非圣贤,直接放弃消费这种操作,是不被广告商和厂商允许的……方法一:勤工俭学根据教育部的文件,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包括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内固定岗位的勤工助学,在工作时间、劳动报酬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对学生的保障也相对全面。然鹅……图片来源:南方某985高校的勤工助学招聘广告图片来源:北方某985高校的勤工助学招聘广告勤工助学“来钱”可谓不快——每个月顶多只为学生带来五六百元的收入,更遑论在部分人看来,勤工助学并不“体面”——那只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才会干的活儿。所以,更多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兼职”,来“完成资本积累”。方法二:校园代理在庞大的校园消费市场里,没有什么商品是不能找学生来代(销)理(售)的。小至文具日化报纸杂志,大至电子产品,可能只有你买不起的,一定没有商家不想卖的。大学生,既是消费主体,还可以是商家的廉价劳动力。图片来源:网络“光明”的销售前景,自然少不了高回报的许诺,所以不少大学生对于兼职做代理趋之若鹜。然而,“代理”终究是一门生意,不会因为捎了“校园”这个字眼,而变得如何“纯洁”。事实上,跟象牙塔外面很多关于金钱的骗局一样,在校园代理的江湖中,不仅被忽悠的人被忽悠了。聊着聊着,“学长”话题一转,打开书包,掏出一份报纸推荐给刘士和他的室友。“学长”不断地劝说他们,要想学好英语,就买来试试,报纸是直接送到学校的,每期会有专人送到寝室。刘士和室友看过之后,没什么兴趣,便拒绝了“学长”。“我对面寝室的同学订了报纸,但是总共12期的报纸最终只来送了两期,那位‘学长’也‘失联’了。”后来,刘士听“正牌”学长学姐证实,那位向他们推荐报纸的“学长”并非本校学生,是来做推销的外校生。——中国青年报《大学新生第一课防骗大作战 警惕“学长学姐”关心》就连忽悠人的也被忽悠了。图片来源:中安在线但飞蛾扑火的故事从未停止,因为确实有利可图——只不过获利的逻辑,依然是少数人踏着多数人的“尸体”上位。钛媒体曾深度报道位于长沙的电子产品校园代理的大本营——国储电脑城。在这群组织和参与电子产品代理的人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大学生就像‘韭菜’一样,每年割了一茬又长一茬,似乎永远也割不完”:校代出现的具体年份已无法确认,起初它只是企业与高校市场的一个连接点,为企业在高校开展业务服务,但渐渐有聪明的校代发现可以利用信息掌握的不对称性来挣钱,而且还是暴利,由此衍生出专门负责卖3C产品(主要是电脑)给大学生的一群人,被称为3C校园代理,而彼时一单4000左右的电脑,他们可从中抽取1200左右的利润。图片来源:钛媒体赚钱的套路跟传销一样样儿:“广招人”、拉下线、赚提成。招到代理后,“公司首先会想方设法让你买电脑、换手机,随即在让你去影响同寝室、同班的人,最后是好友或其他人脉”。产品和质量已然浮云,上线通过拉下线收取代理费,才是门道。除了卖物,校园代理还能“卖人”: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在东部某电子厂密集的区域,老编采访了十几位学生工和暑假工。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是经由自己同学的介绍来到工厂流水线上。苦不堪言的他/她们,往往不知道,这些卖人头的校园代理,大多与没有营业资质的黑中介合作,通过输送同学到工厂打工,与黑中介瓜分中介费。图片来源:微博方法三:校园贷款校园代理的诸多问题尚未得到重视和整治,校园贷又乘着互联网金融的东风进场。“躺着就能来钱”、“动动拇指就能借钱”就已经迅速成为了不法商人的口号。结果却是学生裸贷、大学生因欠下巨额贷款而自杀等新闻,持续地占据媒体头条。校园网贷显然是有着庞大的用户基础的。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于2015年8月发布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查报告》显示,19.29% 的大学生使用过网贷产品。根据银监会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大约有170多家机构发放了100多亿的校园贷。根据中国经济网的报道,在20多万条校园贷历史借款记录中,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是借款人群的主要来源,分别占48.76%和34.72%。借贷的学生不少,然而了解校园贷风险的人却不多。据央视报道,在23939个大学生调查样本中,对于“你了解‘校园贷’的相关金融和法律风险吗?”问题,34%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32%的大学生表示基本不知道,30%的大学生表示部分知道,仅有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了解。——国是直通车《校园贷,如何不让悲剧重演?》监管缺失和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导致校园贷成为“天坑”。根据名校贷发布的校园贷诈骗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期间,仅是有据可查的校园贷诈骗案的受骗人数已经高达约3679人,涉案金额达5496余万元。2009 年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的业务。如今,校园贷也被教育部“叫停”,但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欲望,能“叫停”吗?图:B站的某位萌妹子一直到十月份 那个时候 iphone6s才上市一个月 我身边朋友陆续换了手机 我自己用的5s 本来也不差 但是虚荣心作祟 还是想换一个 讲道理家里不差这钱 但是 我的父母肯定不会满足我这种单纯虚荣心作祟的愿望 所以虽然想换但是没什么好的办法,就在这时 我一个朋友 神秘地跟我说 他是用一个叫趣店的分期购软件买的 一个月还300 听闻到这个消息我开始还是克制住了自己 但是想想 一个月三百块 我完全可以负担得起 最终没有抵制住诱惑 下载了是个软件 联系了面签 然后获得了额度 买了手机。噩梦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知乎匿名答主显然,欲望无法被叫停,也没有人打算叫停。大学生消费市场这块蛋糕实在诱人,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的观念和实践一直被默许。“开正门,堵旁门”,是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的文件精神。9月11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对外宣布推出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大学生融e借”,该业务目前已在北京、哈尔滨、上海、南京、威海、武汉、广州、成都、西安、杭州10个城市的15家高校开展试点,后续还将陆续推广到更多高校。除了工行,目前还有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青岛银行等机构推出了“校园贷”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小额贷款需求。——经济日报《校园贷正门打开》看着大学生欲望的无底洞和背后虎视眈眈的市场,老编露出老母亲般担忧的眼神,然而年轻人会觉得我们这些中年人太委屈自己、不够与时俱进。只是,当大学生消费引发了种种幺蛾子后,我们难道只能指责当事人没有自制力,不懂得量入为出,甚至“活该”吗?作为日经帖的大学生活费自从大学教育逐渐和市场接轨,作为“自负盈亏”的个体,学生也常常要自己解决学费和生活杂费的负担,这自然少不了大环境下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更不能低估市场化变迁带来的大学生生活和消费观念变迁——就算我们没有卖肾买iPhone X的需求,铺天盖地的商家推广和校园贷广告也能硬生生给我们“制造”出来。大学生活费这点“小事”之所以能变成日经帖,一定是因为它触到了大学生和大众舆论的某些痛点。图:虎扑通过大学生活费,同学之间有意无意地表达了阶层差异,黑心资本找到了性价比最高的大学生“韭菜”收割之道。面对此情此景,再回顾一下“50后”、“60后”的大学生活,老土逗们觉得,能够免除学费、补贴甚至全包生活费、物质消费选择虽然少但物价低,没有超前消费也没有攀比的时代,不也挺好的吗。作者:沙捞越 酥麻麻美编:黄山土逗原创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精彩推荐:
警方端掉贷款涉恶团伙7人被批捕 50多名大学生陷“套路贷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警方端掉贷款涉恶团伙7人被批捕 50多名大学生陷“套路贷”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严肃打击高利贷!套路贷!他们都是当今社会的人渣!不知害死多少无故家庭!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你一学生去贷款家里人有商量过嘛&&没走上社会有过经历再是大学生也是小孩……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这些大学生还是想花钱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早该端了,害人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查的好,全国都查吗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国家就应该管一管,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
真的不知道怎么说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在线时间 小时
签到天数: 8 天[LV.3]偶尔看看II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在线时间 小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滨海网推荐 /1
滨海论坛手机客户端,支持安卓和苹果,快下载我吧,把我装进手机随身带吧。看新闻、找工作、找房子、找美食、征婚交友、线下活动……就上滨海论坛。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法谭 > 正文
女大学生被“套路贷”骗到六神无主!
仅半年借款竟垒高到500万
短短半年时间里,女大学生小蓉(化名)的借款垒高到了500万元。贷款公司和中介不仅起诉要求小蓉归还高额借款,还申请查封她名下的房产。而小蓉实际到手仅1万多元!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套路贷”案件。最近这起“套路贷”在闵行区法院一审判决。
图说:女大学生小蓉被“套路贷”骗到六神无主。视觉中国
“男朋友”要求借钱
2016年10月的一天,刚满20岁的在校大学生小蓉到公安机关报案称,她因受人欺骗,身负500万元巨债,名下两套房屋也已被查封。一个20岁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欠下这么大一笔钱?借来的500万又去了哪里?一切还要从头说起。
2016年3月,小蓉在一次同学聚会中与高大英俊的单某相识。在聊天时,小蓉无意中透露,自己的父母已经以她的名义购买了两套房产。单某表面不动声色,但在聚会之后,就对小蓉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年少单纯的小蓉很快陷入爱河。不久,单某告诉小蓉,自己的好兄弟出了交通事故,急需10万元赔偿对方。看着心上人愁眉不展,小蓉心里也焦急万分。但自己也只是一个大学生,能帮上什么忙呢?见时机成熟,单某提出,“自己认识社会上的大哥,让小蓉去借点钱救救急。”同时赌咒发誓,自己一定会还上这10万元,今生今世都不会忘了小蓉的恩情。被爱情和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脑的小蓉答应了单某的请求。单某带小蓉联系了贷款中介韩某,韩某核实了小蓉的身份、资产情况后,又指导她如何应答贷款公司的提问,随即联系了贷款公司。
借款10万借条写25万
日,小蓉在几名中介的带领下,来到了聚鑫公司,双方谈妥,以25%的利息,借款10万元,期限一个月。可到了签署合同时,小蓉却发现借款合同上写着借款25万元。这是为什么呢?聚鑫公司的人和中介解释说,写翻倍借条只是行业规定,对企图赖账的人起震慑作用。如果小蓉到时按期还钱,就只需按照实际约定的125000元还款就可以了。七八个人围着小蓉你一言我一语,单某又在边上催促小蓉赶紧签字,涉世未深的小蓉就这样被催促着稀里糊涂地签了字。第二天,小蓉被带到银行,聚鑫公司的人将25万元现金打入小蓉的账户后,又要求小蓉当场取现,并把小蓉取现的经过录制为视频。随后,聚鑫公司的人向小蓉要回了15万元,留给小蓉10万元现金后离开。接着,在场的中介张某、韩某,以及小蓉的男友单某等人,又以中介费、服务费等各种名义从小蓉那里拿走了9万多元。
半个月后,韩某等中介人员与聚鑫公司又故技重施,再次诱骗小蓉签下人民币25万元的虚假借条,上面的情形再次上演。
就这样,小蓉前后签订了总额50万元的借款合同,实际拿到手的却只有一万余元。更令她措手不及的是,在签完这两笔合同之后,生死相许的恋人单某突然人间蒸发。爱情说没就没了,可这欠的债哪是说还就能还上呢?
又一个贷款中介找上门
眼看着一个月期限就要到了,小蓉简直惊慌失措。就在这时,又一个贷款中介找上了小蓉,说能帮她代还款项。5月14日六神无主的小蓉被带到了博得公司。博得公司人员在实地看房、考核资质后,同意代小蓉偿还之前的50万元债务,并约定借期六个月,月息6%。但到了签订合同时,又是以违约金、保证金等名义,要求小蓉签下134万元的借款合同和名下房产的租赁合同。并到银行走账、取现,录制了借款视频。
虽然约定了6个月的借款期限,可刚过了两个星期,小蓉又被带到了鑫哲公司,再次以偿还欠款为名签订了500万元的借款合同。
9月份鑫哲公司以追偿借款为名将小蓉起诉到了法院。在法庭上,鑫哲公司出示了小蓉亲笔签署的借款合同、公司的银行走账记录、小蓉的取现视频。面对这些证据,小蓉只觉得自己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就这样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小蓉的借款就从实际到手的1万多元垒高到了500万元,贷款公司和中介不仅起诉要求其归还高额借款,还对其名下的房产申请了查封。无奈之下小蓉只能到公安机关寻求帮助。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后,发现这是一起典型的套路贷案件。
“套路贷”是诈骗行为
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解释,套路贷是指犯罪分子打着民间借贷的幌子,以违约金、保证金、行业规则等为名虚增债务,伪造银行流水,单方认定违约,恶意垒高借款,骗取被害人财产的诈骗行为。与一般的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行为不同:从主观目的上,放贷人员并非想谋取利息,而是意图以借款为名侵吞他人财产。从客观行为上,也并非通过常规的债务催讨和抵押清偿手段保全本金收取利息,而是明知借款人没有现金偿还能力仍通过签署翻倍欠条、虚假走账、单方认定违约等手段,诈骗钱财。
本案中聚鑫公司、博德公司、鑫哲公司打着“小额贷款公司”的旗号,以民间借贷为名,实则签订虚高借款合同,通过违约金、平账款等名目,骗取他人钱款。其行为已触犯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构成诈骗罪。
韩某、苏某等中介人员明知小蓉没有借款意图、不具备还款能力,也明知放贷公司存在翻倍借条、虚假认定违约等情况,仍将小蓉介绍到放贷公司借款,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这起 “套路贷”案件最近在闵行区法院宣判。主犯因诈骗罪、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其他20多名被告被判处11年至一年九个月不等。单某以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3000元,并追缴其非法所得发还给被害人。
通讯员 崔苗 新民晚报记者 鲁哲
您还能输入300字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C)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套路深自称温州大学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