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中国开放原油期货货原油是真的能开放吗

国内原油期货即将上市,但是这些原油知识你了解吗?
国内原油期货即将上市,但是这些原油知识你了解吗?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国内原油相关知识: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标准合约
一、交割单位
原油期货标准合约的交割单位为1000桶,交割数量必须是交割单位的整数倍。
二、最后交易日
原油期货合约最后交易日为交割月份前第一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为保护期货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防范市场风险,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有权根据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最后交易日。例如,临近最后交易日、最后交易日和交割日期之间出现连续三天以上的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可以决定提前或者延后最后交易日,并提前进行公告。
三、交割品质
中质含硫原油,基准品质为API度32.0、硫含量1.5%。具体可交割油种及升贴水由能源中心另行规定,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可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对交割油种及升贴水进行调整。
本合约所称的原油,是指从地下天然油藏直接开采得到的液态碳氢化合物或其天然形式的混合。
四、指定交割仓库
由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指定并另行公告。
我国原油期货个人开户门槛是多少?
答:个人客户申请开立能源中心交易编码条件
1、具有累计不少于10个交易日,10笔以上的境内期货仿真交易成交记录;
2、或者已在境内期货交易场所、与中国证监会签署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国家(地区)期货监管机构监管的境外期货交易场所开户的,近三年内具有10笔以上的境内或者境外期货交易成交记录;
3、申请交易编码前5个工作日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余额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
4、有融资需求可以拉至文末联系小编“期盛风云录”
我国原油期货合约对应的现货参考价格是什么?
答:我国原油期货采用保税交割,交割油库位于中国沿海的保税油库,因此我国
原油期货对应的现货参考价格应当是中国沿海保税原油的现货价格。
对于交割卖方来说,交割价格为保税油库交货的到岸价格,对于交割买方来
说,交割价格为保税油库提货的离岸价格。以中东阿曼原油为例,阿曼原油在中
东起运港的离岸价格、加上运往中国港口的相关运费、保险费等,以及运达中国
港口的相关港口、码头和入库费用,就等于中国港口阿曼原油的理论交货价格。
我国原油期货的交易时间与国际主要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时间有何区别?
答: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WTI原油期货的交易时间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
Globex电子交易平台,周日—周五,纽约时间 /东部时间 18:00 -次日17:00,
每日 17:00开始休息 60分钟。
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的交易时间是:纽约:20:00-次日18:00,伦敦:
01:00-23:00,新加坡:08:00至 -次日06:00。
迪拜商品交易所阿曼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时间是:电子交易:开始时间为
周日北美中央标准时间/中部夏令时(CST/CDT)1600,周一至周四为 CST/CDT
1645,结束时间为次日周一至周五 CST/CDT 1600。
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的交易时间为:北京时间 9:00 - 11:30,1:30
-3:00,连续交易时间由能源中心另行发文规定。交易时间相对较短,未来能源
中心将在连续交易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延长原油期货的交易时间,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注:1、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2、美国时间为标准时间(CST)换算,夏令时需在此时间上提前一小时。
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交割机制是怎样的?
答:我国原油期货合约采用实物交割制度,到期原油期货合约按照标准交割流程
进行交割,未到期原油期货合约可以按照期转现流程进行交割。交割实行保税交
割,即以原油指定交割仓库保税油罐内处于保税监管状态的原油作为交割标的物
进行期货交割的过程。标准交割流程是指合约到期后,买卖双方以保税标准仓单
(格式由能源中心统一制定)形式,按规定的程序履行实物交收的交割方式。
简单说来,卖方必须在合约到期之前,完成商品入库,形成仓单。在合约到
期后的5个交割日内,卖方提交仓单,收取货款;买方提交货款,收取仓单;能
源中心按照“时间优先、数量取整、就近配对、统筹安排”的原则分配原油保税
标准仓单,完成交割流程。
目前国际上有几个交易所推出原油期货,交易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如何?
答:目前国际上有11家交易所推出了原油期货。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旗下纽
约商业交易所(NYMEX)和洲际交易所(ICE)为影响力最大的世界两大原油期货
交易中心,其对应的WTI、布伦特两种原油期货也分别扮演着美国和欧洲基准原
油合约的角色。
其他国内/区域性或影响力小的交易所的上市原油合约为:迪拜商品交易所
(DME)上市的阿曼(Oman)原油;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MCX)的WTI、
布伦特原油;印度国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的布伦特原油;日本的东京工业品交
易所(TOCOM)的中东原油;俄罗斯交易系统股票交易所的布伦特、Urals原油;
新加坡商品期货交易所(SMX)的WTI原油;泰国期货交易所(TFEX)上市的布
伦特原油;阿根廷的罗萨里奥期货交易所(ROFX)的WTI原油;南非的翰内斯
堡证券交易所(JSE)上市的原油期货等。
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仓单交割与国外配对交割的区别?
答: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实行的仓单交割,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交割违约现象的发生,
维护了期货市场的平稳、有序运行。但是,期货交易所的管理环节拉长,增加了
仓单管理系统维护和交割仓库监管等工作。
国外配对交割后,期货交易所对具体交割实施过程不再干预,由买、卖双方
自行完成资金和货物交换,存在着较多不可预见的交割违约风险。在国外契约精
神较强的诚信商业环境下,减少了交易所的工作环节。
我国原油期货交割仓库的位置、库容设置?交割仓库地点如何选取?
答:能源中心拟在辽东半岛、胶东半岛、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等我国主要的
进口原油港口所在地设立原油期货指定交割仓库,其中包括国有独资的油库,也
包括中外合资等股份制背景的油库。交割仓库地点选取充分考虑沿海海运方便、
靠近大型炼油厂和原油集散地、南方和北方兼顾。指定交割仓库名单将在上市前
公布,能源中心将根据交割业务开展情况逐步增加交割仓库。
我国原油期货是否打算今后在境外设立交割仓库?
答:目前第一阶段暂不予以考虑。但是在将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境
外设立交割仓库,建立国际平台以便于境外交易者的参与,将影响力辐射到周边国家。
在实物交割中如何识别、避免原油凭证造假的风险?其惩罚手段是什么?
答:原油实物交割要求对方提供原油原产地证明、原油装船港提单,海关报关单证、
原油的装卸货记录等,并且上述单证中的有关内容必须相互匹配,不得有矛盾或
者不一致之处,不允许在中途装、卸船等。入库生成标准仓单前,以指定检验机
构按照原油期货检验细则所载明的检验指标和方法检验,检验合格,单证审定合
格才能生成标准仓单。
我国原油期货交割速度,或者说出库速度每天可达多少桶?
答:原油期货交割发货主要为管道输送出库和装船出库二种方式。这两种方式因
具体交割仓库的设备设施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无法一概而论。
一般情况下,管道输送可达到3500立方米/时,约相当于53万桶/天;装
船速度 3000立方米 /时,约相当于 45万桶 /天。
我国原油期货交割的成本有哪些?大概是多少?
答:原油期货交割的成本有:进行实物交割的买方、卖方应当分别向能源中心支
付人民币 0.05元 /桶的交割手续费;仓储费,具体标准上市前公布;其他费用如
港务费、装卸费、港建费、检验费用等,由交割仓库及有关机构按现行收费标准
向油品进出库时的货主收取。
我国原油期货交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原油期货交割的主要特点参见下表:
我国原油期货合约涨跌停板制度与国际主要原油期货合约的设置有什么区别?
答:能源中心原油期货合约的涨跌停板设置为不超过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4%。
能源中心可以根据市场风险情况,以公告形式调整涨跌停板幅度。国际上一般没
有涨跌停板,或者涨跌停板很大且和熔断机制联合使用。
布伦特原油期货和迪拜商品交易所阿曼原油期货合约都没有涨跌停板限制。
WTI原油期货对每一具体合约,涨跌幅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10美元每桶。
如果有触及涨跌幅限制的报价出现,则启动熔断机制,所有合约暂停交易5分钟。
交易重启后,涨跌幅限制扩大至原来的两倍。
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实行什么样的保证金制度?与国际主要原油期货合约所实施的保证金制度有什么区别?
答:能源中心根据期货合约上市运行(即从该期货合约新上市挂牌之日起至最后
交易日止)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交易保证金收取标准。同时,能源中心可以根
据市场风险情况,以公告的形式调整交易保证金标准。结算准备金的管理适用《上
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结算细则》的有关规定。
洲际交易所欧洲结算所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结算所均使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制定的保证金系统,称之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标准投资组合风险分析系统(SPAN
系统)。SPAN系统中,计算初始保证金的算法考虑了各种不同策略的盈亏情况,
如时间价差、裂解价差和套利等,该算法还考虑了不同合约月份的波动幅度。基
于这一原因以及结算会员净头寸结算程序的考虑,初始保证金水平被降至最低水
平,且结算所不会因此承担不合理的风险,以确保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洲际交易所欧洲结算所目前的保证金标准是$2,700-3,700/手。芝加哥商品
交易所结算所目前的保证金是:近月合约初始保证金$2,700/手,最低保证金
$2,300/手;远月合约逐额递减。迪拜商品交易所使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结算所
提供的结算服务,其保证金是:初始保证金 $4,750/手,最低保证金 $3,750/手。
境内个人投资者如何参与我国原油期货市场?有哪些限制条件?
答:参与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境内个人投资者应当符合《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
期货交易者适当性管理细则》的相关规定,包括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备期
货交易基础知识,了解能源中心相关业务规则,通过相关测试,具有历史交易经验,
申请交易编码前5个工作日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余额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或
者等值外币,需要開户联系400-,或者扫码,可提供融资开户,不存在严
重不良诚信记录或者被有权监管机关宣布为期货市场禁止进入者的情形,不存在法律、
法规、规章和能源中心业务规则禁止或者限制从事期货交易的情形等。此外还需要遵
守我国法律法规、以及能源中心的业务规则,同时自然人不能参与原油期货的实物交割。
境外客户的四种参与模式是指什么?
答:四种参与模式包括:
模式1,境内期货公司会员直接代理境外客户参与原油期货;
模式2,境外中介机构接受境外客户委托后,委托境内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境
外特殊经纪参与者(一户一码)参与原油期货;
模式3,境外特殊经纪参与者接受境外客户委托参与原油期货(直接入场交易,
结算、交割委托期货公司会员进行);
模式4,作为能源中心境外特殊非经纪参与者,参与原油期货;
为什么我国原油期货市场要引入国际参与者?
答:首先,原油市场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市场,原油的贸易是开放的,贸易流向
也是多边的。我们建立一个国际化的原油期货市场,可以更准确的反映原油现货
市场的真实情况,从而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
其次,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在原油市场上我国是天然的买家。
我们对国际参与者开放,有利于买卖双方的平衡,从而建立一个更健康的市场机制。
第三,引入国际参与者,才能准确的反映亚太地区的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
有了国际投资者的参与,可以更有效的增加我国在国际原油市场的话语权。
我国的原油期货方案和目前国际上几个主要原油期货品种有什么区别、联系?
答:我国的原油期货方案和目前国际上几个主要的原油期货品种在交割等级、合
约大小、报价单位、交易时间、挂牌月份等多个方面都有所不同。以下表总结:
中国建设原油期货市场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我国推进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旨在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为企
业持续经营提供风险屏障。此外尽管欧美已有成熟的原油期货市场,但其价格难
以客观全面反映亚太地区的供需关系。推出我国的原油期货将有助于形成反映中
国以及亚太地区石油市场供求关系的基准价格体系,通过市场优化石油资源配置,
服务实体经济。建设原油期货市场是我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重要实践之一。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谁不还能告诉你,海湾战争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是多少?现在是多少吗?为什么我国的油价要和国际去接轨?为什么我国的平均GTP在世界上还低,但是原油价格还要去接轨?
1.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国际上石油涨价了,那我国的进口价当然也就涨了。
2.我国现在是市场经济,不是以前的计划经济,所以油价当然得与国际接轨。
3.我国的人均GDP是不高,但有钱买车的人,应该还是能付得起油费的(指私家车)。
4.我国现在也考虑到公共交通的票价不能涨得太厉害,所以对出租车及公交车都有补贴的。
5.海湾战争前,国际油价是11--15美圆一桶原油。
其他答案(共92个回答)
受美国汽油库存大幅下降及炼油厂出现故障影响,NYMEX原油期货9月合约于昨日亚洲电子盘交易中创下65.3美元历史新高。受此影响,昨日上海燃料油再创新高,其中主力合约0511最高涨至2985元吨,终场收于2973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58元。
  美国能源部8月10日数据显示,8月6日当周美国汽油库存下降209万桶至2.031亿桶。另外,受益于经济强劲增长,截至8月5日为期四周汽油消耗较2004年同期上扬1.4%,产能利用率比前周下滑0.8%至95%。同时,英国石油公司(BP)因泄漏事故,被迫关闭位于美国得州得克萨斯城一座炼厂部分设施,该炼厂原油日产能47万桶。受此影响,8月10日NYMEX9月原油期货合约盘中有史以来首次升至每桶65美元高位,最终收盘上涨1.83美元至64.90美元,涨幅达2.9%,这也是历史最高收盘水平。成品油期货也纷纷升至高位,汽油和取暖油期货均创下新高。9月汽油期货盘中曾上涨7.56美元至每加仑1.8980美元,收盘价为1.8963美元。受到Edison 电子研究所报告提振,天然气期货也不甘落后。这份报告显示,美国上周电力需求居历史第二高水平。纽约商交所9月天然气期货合约因而达到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9.07美元高点,上涨0.421美元,为年内高点,也创下夏季纪录。
  美汽油库存下降以及伊朗恢复铀转化活动等,加深市场对原油供应忧虑,昨日NYMEX原油期货亚洲电子交易盘继续上涨,近月合约9月原油期货于北京时间14时16分创下65.3美元纪录新高;原油主力合约601突破67美元大关,盘中创下67.5美元新高。NYMEX其他能源期货也继续上扬,9月取暖油合约一度升至1.85美元加仑的新高位,9月汽油期价触及1.91美元加仑历史最高点。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布伦特9月原油期价也创下64.57美元桶的纪录新高。其后,国际能源署在其报告中下调对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打压国际市场原油期价回吐部分升幅。IEA在报告中将第三季度全球原油日需求增长量下调24万桶,并指出中国原油需求量有进一步放缓迹象。中国第二季度原油需求同比下降1.4%,燃料油需求下降18%。
  日本经产省次官杉山秀治表示,虽然油价居高不下,但日本政府不会通过在国内市场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来减少国际油价高企带来的影响。他认为,目前日本国内并没有出现原油供应紧张情况,当局也不打算和国际能源署就释放石油储备展开会谈。巴克莱资本分析师霍斯耐尔称,由于伊朗恢复铀转化活动,导致其与美欧关系重新趋紧;美国迎来大西洋飓风季节以及炼厂产能紧张等,给交易商带来风险和忧虑,将继续推高油价。
  目前各种迹象显示,成品油需求将继续增加,而美国炼油厂可能即将达到可持续基础上的产出极限。市场人士对美国炼油厂今年晚些时候和明年供应能否满足需求提出质疑,对更多炼油产能无从得来表示担心。投机者猜测需求将超出供应,理由是炼油厂目前生产已有些捉襟见肘。而相关信息更是借机推波助澜,以其浓厚买盘兴趣持续支持着原油期货市场。CFTC公布的最新持仓报告显示,截至8月2日基金原油期货净多持仓为2万余手,较7月26日有较大幅度提高。
汽油库存连续下降、部分炼油厂停产、美元走弱和中国外贸数据强劲等因素,造成原油价格站上65美元桶这一历史新高。NYMEX原油最活跃的9月合约周三大涨1.83美元,报收于64.90美元桶,盘中一度突破65美元桶。北京时间周四15时30分,ACCESS报价的同品种原油涨至65.30美元桶。
  NYMEX原油期价从7月21日的56.95美元桶涨昨日的65美元桶,仅用了不到3周的时间便上涨了近8美元,油价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上涨速度越来越快。
  另外,美国上周汽油供应下滑210万桶,至2.031亿桶,是8个月来谷底。截至8月5日的四周内美国汽油消耗量同比上扬1.4%,在消耗增长的同时,汽油库存却较去年同期减少2.5%。New West Petoleum Inc.石油交易员SteveTaylo说,“经济表现不错,民众不在乎多付10-15美元的汽油费。”
  周三美国无铅汽油9月合约大涨6.36美分,报收189.63美分加仑,电子盘涨至191.05美分加仑。最近,汽油走势多数时间强于原油。
  “大户”哄抢  
  除美国外,日本、中国和印度均为吃油大户,最近印度和日本经济正趋乐观。其中,日本十几年来一直在“沉睡”,可以想象,一旦这个庞然大物醒来,大口吃“油”,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在印度的经济结构中,制造业比重不高,因此该国对能源的需求总量远远小于中国,但进口原油所占的百分比却高于中国,考虑到印度的潜力和对能源的“积极”态度,同样不可令人小视。
  至于中国,国际上“习惯性”地将能源及诸多原材料价格飞涨和中国需求联系在一起,仿佛是中国独自抬高了能源和原料价格。中国7月份贸易顺差扩大至103亿美元,为历史次高位,这再次给原油多头找到了借口。
  诚然,中国对付高油价的能力不如日本和美国,美国并非资源贫乏的国家,何况在海外有大量能源投资,日本能源利用率极高,当油价高涨时,企业仍能盈利,盈亏平衡点远高于中国。
  西方要求人民币升值更多,而高估的油价和原料价格也是种诱饵。正当原油一路冲高时,美国却大举进口原油,说什么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美国不可能不知道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哄抬物价”。美国又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一事上搅局。这一切,怎么看也不太“简单”。
  后石油时代到来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分析师谢国忠前期看空油价,理由是油价上涨最终将打压全球经济。华盛顿的《全球证券分析》执行董事GalLuft也曾表示,“如今唯一能够阻止油价上涨的是,高涨的油价何时才能对全球经济构成实质性损害,问题是谁也不知道它将何时到来。”也就是说,在全球经济崩溃前油价还能走多远?显而易见,这是个困难的命题,就目前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的情况看,油价仍将飞涨。
  著名石油地质学家艾凡霍曾预言,“永久性短缺将于2000年至2010年间的某个时候发生,人类将面临一场能源危机,积极地说,是面临一场能源变革,人类因此将不得不放弃经过许多年的埋藏才能形成的、数量有限的动植物‘遗体’。”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即所谓的“后石油时代”,人类需要的是同舟共济,而不是狭义地“争夺”和随之而来的“多”败俱伤。
主要是霸权主义在作怪,人家要想霸占整个石油资源,都要成了他控制下的财产,那市场自然由他说了算,要涨价就涨。或许我说得不妥,但可用时间作证。事实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怖主义国家,有人要说他是世界警察,我认为是要有主持公道、正义的国家(不是一个而是一些,还要在联合国的主持下)来摆平世界上的事,但就美国人还不够格,他们的私心重得可怕,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哪么少的人口,用的能源价格却和发展中国家(折算起来)差不多,能说公平吗,不要说多,把中国人口的零头数送给他,他的个日子也就不好过了,只少一段日子的连社会治安也要出问题,诚然美国的人民绝大多数还是好的。
随着中国进口原油数量的不断增加,国际原油价格成了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合理油价的空间为15~21美元桶,而后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油价的非供求因素如期货市场、石油库存、气候以及欧佩克的影响力,力图提供一个预测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原油 价格 欧佩克
1 合理油价的经济分析
1998年的油价暴跌和1999年的油价暴涨,完全冲破人们的预期,动摇了原来油价预测的基础模型。当油价跌至10美元桶时,人们却有种种理由认为油价还会下降,而当油价高达34美元桶时,人们又在讨论油价的上升空间。在油价突破人们一道又一道心理防线的时候,大家不由得需要反思油价能不能够预测,这就是所谓有没有“合理油价”的问题。
1.1 油价的理论区间
若将石油视作一种商品,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其最低价应为当前投产的各油田中最高的完全成本。由于技术进步,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成本正在大幅度降低,深水石油开采成本已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12~15美元桶降至4~6美元桶,美国的油气平均发现成本也已降到5美元桶的水平,而中东地区的石油开采成本不到2美元桶。近年来,剩余探明石油储量是1945年的18倍,储采比由1945年的22提高到1998年的42.8。此外,石油采收率也有较大的提高,每桶石油的采出成本也有所降低。因此,从供应方面来看,石油降价存在较大的空间和可能性。应该说,全球在10美元桶的价格水平上亦能得到充分的石油供应,这从油价波动历史中也可以得到证实(1986年)。
而石油的最高价应该是替代能源弥补石油供应缺口的最低成本,也就是说若全球存在100万桶d的供应缺口,这一缺口将由煤炭、核能、水力等方式替代,若在25美元桶的价格下,由上述替代能源填补缺口是有利可图的,则25美元桶就是当前石油的价格上限。据了解,由于中国部分地区原煤的生产成本不到100元t,采用煤液化技术生产相当于一吨石油的替代燃料成本约1 500元,折合石油到岸价为22.5美元桶(离岸价约为21美元桶)。而国外目前采用新的合成气制造技术,使利用天然气生产合成油的成本降低到19美元桶以下。当然,由于其他能源与石油之间的替代是异质替代,其他能源实际使用上存在着环保(比如煤炭)、安全性(比如核能)、地理分布(比如水力)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限制,石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可替代性,因此,石油价格的高限是较难确定的,但我们认为,20美元桶左右的价格是目前不引发大量替代能源付诸实际批量生产的合适价格。
1.2 保持合理油价的可能性
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垄断性的、成本因素相当复杂的、资源型的战略性商品,石油价格不同于一般制造型的成本型价值概念,也不同于一般资源型的再生型价值概念,但是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合理油价”还是有可能的。
首先,从历史来看,1973年前1~2美元桶的低油价和年30美元桶的高油价都引起了市场的反弹,分别引发了1973年、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和1986年的石油价格暴跌。从1986年以来的油价波动情况来看,除1991年海湾战争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等几个非正常年份以外,国际石油价格基本维持在15~21美元桶的范围内波动。
其次,持续的高价既不利于石油消费国,也影响石油生产国的长远利益。全球50多个非欧佩克产油国以14的储量提供了全球近60%的石油,高成本的非欧佩克石油先于低成本的欧佩克石油得到开发,这是20世纪70至80年代高油价的产物。国际能源组织的研究表明,欧佩克国家为实现其财政收入的平衡需要18美元桶以上的油价,这一价格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若持续的高油价,会极大地刺激非欧佩克的石油勘探和开采,从而造成欧佩克市场份额的减少,带来欧佩克国家收入的降低和对油价影响力的减弱,这是欧佩克国家所不愿看到的。与此同时,油价过高,也会导致其他产品生产成本升高,价格随之上扬,产油国高价进口自己需要的产品时,无疑等于又减少了收益。因此,明智的选择是使全球石油供求基本平衡,价格相对合理。不管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只有在合理的油价下,才能合理配置自己的资源和业务,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经营目标。
此外,世界石油探明储量近30年翻了一番,作为拥有大部分剩余储量的欧佩克国家不愿看到由于长期的高油价引发替代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这可能造成石油开采在经济上变得不合算,那么这些国家拥有的石油储量将因为“永远变不成财富而长眠于地下”。因此,“合理油价”也是欧佩克的需要。
1.3 合理油价区间
合理的油价区间应该既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又能够维护产油国的利益。综合各方分析,在当前和未来几年内,“合理的油价”应该在18美元桶左右,这是石油资源国、生产者、消费者长期磨合,经过多次反复最终确定的“均衡价格”,这个价格应该在消费者接受能力和生产者成本出现明显变化时才会变化,因此,从目前看来,这一价格依然可作为世界油价的"合理价格",在"合理价格"上正负3美元桶的“合理波动”就构成了15~21美元桶左右的"合理油价"。
目前来看,确保油价在合理价格区间的因素主要有:
(1)技术进步导致能源消耗在GNP中的比重逐渐降低。世界经济的增长拉动了石油需求的增长,但需求弹性系数在降低,同等量的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石油供应增长在减少。美国1998年的经济增长为4%,但1998年的能源消耗与1997年相差无几。近十年中,日本每一美元产出的能源消耗也降低了50%。由于世界石油的储量分布不均衡,加上几次石油危机的冲击,西方国家纷纷采用高税收等手段来限制石油产品消费,石油在世界能源构成中的比例由47%降低到39%。
(2)高油价促使各大石油公司增加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勘探和开采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会逐渐产生影响。
(3)过高的石油价格将迫使消费国节约用油,加速推广替代能源,从而抑制石油的长期消费。
(4)欧佩克还有增产潜力。在油价突破30美元桶后,欧佩克就多次表示,如果国际石油市场的需求量和价格持续增长,欧佩克随时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增加产量。再次,非欧佩克国家产量将增加。比如墨西哥、挪威、俄罗斯、也门和阿曼等国家还有一定的增产能力,在油价持续高位时也能起到一点抑制作用。
2 影响油价的其他因素分析
国际石油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不稳定的市场,受到许多非供求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由资源和生产的不均匀分布,漫长的运输路线,从石油生产到最终产品消费的一系列复杂环节,投机者的存在和市场心理,石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等石油市场内部性质所决定。另一方面,石油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商品,也受很多石油市场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运,1978年的伊朗革命,年的海湾战争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近期巴以冲突也促使石油价格提高。从油价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非供求因素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政治原因,特别是中东局势变化的影响外,还有以下的影响因素。
2.1 期货市场的影响
基本供求的变化还不能明确说明石油价格为何如此大幅度攀升,换言之,决定石油价格大幅度攀升的关键因素还不仅仅是实际需求。20世纪90年代石油市场的特征是受期货市场、即投机性的影响。许多石油方面的专家指出,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受期货投机的影响很大。金融投机色彩浓厚的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造成了石油期货价格的大幅度变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石油期货市场的完善,石油已完全纳入到世界金融体系当中,石油市场的基本因素会产生市场心理效应。反过来,石油期货市场的运作强化了基本因素对市场和价格的影响,也强化了人们心理因素对市场的影响,这样一种“基本因素-市场心理-期货市场运作”的“三角关系”,不仅影响了石油价格走势的方向,而且影响了石油价格波动的幅度。
从纽约商品交易所的情况看,在期货市场交易者中,石油商占37%,包括个人在内的团体投资家占27%,商品基金占7%,炼油等石油从业者只占29%。就是说,团体投资家及套头基金等更多地参与了期货市场。另一方面,与股票、债券、外汇市场相比,石油期货市场的规模要小得多。纽约商品交易所一天的西得克萨斯石油交易量是7 000万桶,即便按25美元桶计算,一天也不过是十几亿美元的交易规模。正如有分析指出的那样,“巨额国际投机资金流入石油期货市场,好比大象踏进了小水池里”。这使石油期货市场的变动性大大增强。有人认为,期货投机商的存在至少使石油价格的波动在原先的基础上放大了10%。
2.2 石油库存的影响
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不少国家建立了石油储备制度,全球正常石油储备为55亿桶左右,在供需基本面以外,主要西方国家的储备成为影响油价的一个重要因素。1998年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前,全球的石油库存达到了62亿桶,成为油价下跌的推动力。巨大的石油库存给市场变化带来了“放大效应”。在油价上涨过程中,各消费方急于尽快补充库存(明天的价格将比今天更贵),进一步推动了油价上涨;而在油价下跌过程中,各方又要尽量地消化掉高价库存,力争在更低价时补库,进一步促进油价下跌。欧佩克也认为过量的库存对稳定油价是极为不利的。
从2000年底的情况看,10月间,由于欧佩克多次增产和实际上存在超配额生产,全球总的石油供应量已回复甚至超过了1998年的水平。而长达半年的高油价确实压抑了全球对原油需求的增长,原油需求量下降明显,使原油的供需大致趋向平衡。退一步讲,即使原油供需之间有一定的缺口,可以肯定缺口必定小于按当时价格推算的那样大。但API(美国石油学会)和IEA(国际能源组织)的报告均显示美石油储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对过高的原油价格的一种反应,人们情愿动用原油储备也不买油,显然是认为油价已经到了高点,该下跌了。当然在冬天来临前较低的库存也成为支撑油价的一个因素,但当传出"今年的冬天不太冷"的消息后,油价一路下跌,给2000年的油价划了一个陡降的句号。
2.3 气候及其他因素影响
气候历来是石油价格季节性变化的重要原因,2000年底支撑油价高位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冬季快到了而美国等国家的取暖油库存比较低,可能造成冬季供应不足。而主要炼厂的生产变动也可能造成油价的短时波动。据有关资料显示,“暖冬”与“寒冬”对石油的需求相差100万桶d。另外,由于原油储量在地理分配上的不平衡,若世界船运能力紧张造成增产的石油不能及时从产油国运抵消费地,也加剧了原油供应的紧张状况。
3 欧佩克的影响力分析
欧佩克诞生于1960年,作为一个主要产油国之间结成的联盟,是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石油租让制,不平等的国际金融、贸易制度的冲击。两次石油危机让西方发达国家充分认识到"石油武器"的威力。20世纪80年代由于发达国家纷纷建立石油储备制度以防范油价冲击,加之高油价引起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大增,1986年欧佩克内部因市场份额发生"油价战",油价最低跌至7美元桶,人们认为欧佩克的"石油权力已经寿终正寝",但本次油价上升中欧佩克对油价的影响力,使人们又重新认识了欧佩克的力量,大家都会考虑:欧佩克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专家们认为未来欧佩克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因素的影响。
3.1 欧佩克内部运作
欧佩克成员国有富有穷,参差不齐,11个成员在宗教、文化、政治体制上不同,他们享有不同的资源储量和不同的生产能力,最关键的是剩余生产能力的不同。从策略上,资源拥有量大的国家打长远算盘,不希望以过高的价格来抑制消费,鼓励竞争生产和竞争能源的发展,而资源少的国家则注重于短期利益,希望价格越高越好,这就造成政治派别不同的中东产油国内部的矛盾和分歧,以沙特为首的“鸽派”迁就西方消费国的意愿,主张维持较为和缓的油价。而伊朗、利比亚等“鹰派”却希望保持高油价,实现产油国最大利润。
另外,分析主要欧佩克国家的经济结构可以看到,他们的国民收入主要依靠石油,非石油产业的收入都不超过30%。当石油跌价时,按理应该减少石油生产,把石油资源放在油价高的时候来使用。但是由于他们特殊的经济结构,石油降价之后,国家的收入大幅度下降,而开支并没有减少,顿时发生支付困难。他们增加收入的主要办法就是增加石油生产,所以在油价降低之后,主要的石油输出国并不能立即减少石油的生产,而是恰恰相反,是增加石油生产,结果使得价格更低。同时,减产并拥有剩余产能是要付出代价的。在1999年3月欧佩克首次减产后,据全球能源研究中心估算,委内瑞拉拥有剩余产能80万桶d,且维持这些剩余产能的成本每年达2.43亿美元,相当于每桶石油生产成本增加24美分。沙特阿拉伯的剩余产能为300万桶d,每年维护费5亿美元,每桶成本增加17美分。
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欧佩克内部团结也将越来越受到考验。但是,由于欧佩克的多余产能基本上集中在沙特手中,因此沙特握有一定的主动权。不管怎样,这种策略差异和根本利益分歧必然拖延对市场的共同反应。因此,欧佩克成员国之间的团结成为了欧佩克力量的源泉,从历史上看,在油价到达低点时,欧佩克各国出于共同利益能够达到一致的行动,但在高油价情况下,要取得行动一致却往往十分困难。
3.2 欧佩克新的定价机制
欧佩克从1999年9月以后开始研究价格带机制,并从2000年3月起正式开始实施这一机制。所谓价格带机制就是事先设定一个价格幅度,如果实际价格超过或低于这个幅度一定时间,就通过调整产量使价格回到设定的幅度内。具体地说,欧佩克决定的原油价格带是22~28美元桶,如果实际价格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达20天以上,各国就要协调,以每天50万桶为单位,增减产量。因此,欧佩克进行的尝试和各国货币当局为回避外汇大幅度变动而介入外汇市场的做法相似。
但市场对新机制有一些疑虑,主要有:
(1)新机制的价格带过宽。欧佩克过去没有执行过这样的价格管理办法,而且价格带相当宽,大大高于15年以来价格的正常波动范围(15~21美元),上限很高,欧佩克一揽子石油的28美元桶相当于WTI(West Texas Intemediat,西德克萨斯州中间基原油)的31~32美元桶,这也给市场投机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炒点和新的价格空间。
(2) 欧佩克内部并没有明文协议关于“价格带”的准确范围。沙特石油部长的个人倾向为20~25美元/桶,而另外一些国家则希望价格稳定在30美元左右。欧佩克也没有达成关于如何启用这一体制的一致意见,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油价高于28美元,欧佩克也不一定立即做出反应。
(3) 欧佩克对市场的控制力存在问题。欧佩克目前只生产世界上不到40%的石油和占45%左右的石油贸易量,其余的掌握在非欧佩克生产国和国际石油公司手中。1986年油价下跌以后,许多非欧佩克生产国和国际石油公司在技术革新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大大地降低了石油生产成本。人为的高价必然会鼓励非欧佩克和非常规油的生产,而且持续的高价也会导致欧佩克内部纪律的松散,大多数成员国会趁高价多卖油,最后的结果会是市场的松垮和价格的下跌。
(4) 价格带的定价仍偏高。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15~21美元桶是合理的油价区间,远低于22~28美元桶的价格带,长期来看,这会引发非欧佩克产油国增产和替代能源开发,将可能威胁欧佩克的地位。
但我们应该看到,欧佩克拥有23的剩余储量,只要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保持对石油的旺盛需求,欧佩克就始终是一支关键而重要的力量。历史上的两次石油危机和20世纪90年代末油价大幅波动,都是由欧佩克(或其成员国)引发的。可以说,石油时代的欧佩克地位是很难动摇的,这在目前以及未来的一、二十年间仍将作为一个事实而存在。当然,人们并不希望世界经济的增长都要看欧佩克的脸色,欧佩克内部的互相斗争和非欧佩克的产量增长将给油价带来无穷的变化,而这也将作为一个事实而存在.
  油价飞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世界能源市场需求增长远远高于供应能力,供不应求很可能一触即发。由于中国、印度和美国等国家的原油需求强劲,使国际石油市场的负荷越发沉重,以我国为例,每月的原油净进口量平均达到1000万吨!而全球原油剩余产能有限,是导致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最新预测,在2005年第四季度,全球原油需求将会达到创纪录的每天8640万桶, 而在占到世界原油产量的40%的欧佩克组织,绝大多数成员国都已经开足马力生产原油,过剩的产能数量微乎其微。以沙特这个欧佩克组织最大原油出口国为例,该国原油部长Alial-Naimi在6月14日时表示,沙特计划在7月份将产量从每天的950万桶提高到1100万桶,增幅为150万桶,这已经是达到或者接近沙特原油的最高潜力能。去年由于武装分子攻击原油管道,伊拉克的原油产量曾经两次骤降50%。
  除了需求强劲的推动外,市场心理对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也有作用。市场的心态总是追涨看跌,现在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就有不少大买主出手。例如,有一日印度成了国际原油市场的最大买家。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也大量购进。这些无疑增加了价格上涨的压力。
美国制裁伊朗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最近以来,美国高调指责伊朗的核电项目可能威胁到中东地区安全。最近美国媒体还报道伊朗刚刚当选的总统可能参与绑架美国人质。这一切无疑让人们更为担心伊朗与美国可能爆发政治或者军事冲突,从而导致中东地区的原油供应受到影响。美国和伊朗可能出现的对抗加剧了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让人们担心再次出现类似美国入侵伊拉克时的局面。2003年3月份美国入侵伊拉克时,原油产量也从2月份的每天248万桶骤减到4月份的14桶。面对需求增长,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开足马力生产石油,但来自诸如俄罗斯等一些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下滑,不时使世界能源市场风云变幻。过去18个月内,由于担心原油供给中断,油价一直呈上升态势。而在过去一年内,诸如挪威这样的主要产油国家的劳资纠纷又为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方面原油目前没有替代品
另一方面原油现在的价格我个人认为是预期未来价
在去年美国人爆出冷料说沙特人把世界骗了
沙特的原油并没有原来预期的那么多
沙特为了吸引石油公司的投资把原油开采储备量的数据提高了很多
世界原油按目前最悲观的预计是还能开采40年
所以美国人与日本人大量购买原油宁肯放在那不用
就是想尽快把原油开采完了
自己还有发展的资本
原油的价格上涨造成落后国家甚至半发达国家建设成本的加大
这对大国有好处
对中国而言
把公家用车取消了
就可以减少30%汽油消耗
不一定会减少价格
但可以增加国家石油储备
中国过去还可以出口石油
但现在得进口石油了
所以价格也只好和外国接轨
从总体上来看,政治原因是影响油价涨落的主要因素之一,甚至是造成短时期内油价大幅度陡开陡降的直接的、唯一的原因。那么如何尽量准确地预见未来可能对油价产生影响的政治因素呢?不论是定量还是定性分析,都需要我们充分考虑一地区可能对油价产生影响的种种因素,用各种方法进行分类、排列,深入分析,作出判断。这就是基本因素分析法。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入专家系统分析法。
  "一夜为土,一夜为金",这是人们对石油价格暴涨暴跌、变化无常的形象描绘。的确,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东西能象石油价格这样,在极短的时间内陡升陡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政治、经济的风暴。所以,对于石油价格的分析与预测就成为许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以往的石油价格分析和预测多是从石油的供求关系着眼,分析石油生产与消费中的技术条件、资金情况、资源状况、让会生活发展水平的需求等等的经济条件,而忽略了或是没有系统地对于石油价格变动中政治因素的作用,以及油价涨落与政治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着重进行考察。因此,本文拟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石油价格涨落历程的回顾,分析其中的政治原因,以全面认识石油价格与政治风云之间的关系,并对如何在油价预测中综合考虑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想法。
听来的,不代表本人的观点,仅供讨论
油价上涨的真正原因!
7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平均每升93号油大概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 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 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
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采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采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
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计划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我是业内人士,所以知道两大集团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误解油品涨价的原因,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发言的。可惜我不是记者,否则早就揭他们的老底了!
石油从上世纪90年代初14,15美元一桶到现在60,70美元一桶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美国把世界石油产量与价格视为一种战略打击手段,它力图控制中东的目的所在.苏联解体以前,因苏是石油输出国之一,顾美国尽量使世界石油产量提高,打压石油价格,尽量减少苏联的石油收入,打压苏联发展后劲,因为那时苏是美国的头号战略对象.现在,美国把矛头指向中国,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现在是石油输入大国,且有相当的外汇储备,为遏制中国的发展进度,打击中国的发展势头,美国通过石油产量下降人为提高石油价格,尽量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本,从而配合美国对中国的全面遏制.
海湾战争前的油价因为没有人争夺所以只有十四美元一桶,后来就是因为湾战争的出现,导致石油价格的猛烈上涨(或者说正是石油引发了战争),如今制造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依赖和需要石油,因此以美国为首的一些无赖国家为了自己一已私利,不顾世界绝大多数人民的反对,到处争夺石油,制造战争,直接导致了世界石油成倍的增长,如今的价格六十多美元一桶,约是海弯战争前的5倍之多,中国是石油使用大国,没有不与国际接轨的道理,那也是不可能的事。
昂贵油价的奥秘
  现在的世界原油日产量大于日消费量,本来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局面,没道理油价一直高涨不停。高油价成为困扰人们的问题。究竟油价还要涨多少?持续时间要多长?这种种用通常的经济供求关系等原理已解释不通了,唯有从政治层面的因素来解释才能行得通。
  先缕一缕思路,我去年12月18日在联合早报上发表文章说年末明年初有大幅张价的可能,那时的油价是44美元左右。当时我提出的几个观点是:(疑点一.现在世界石油的供求基本均衡,还略有赢余。伊朗核问题等影响油价的大问题也以基本解决,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石油供应的因素。石油不应涨价,而且不应高跳着涨。违反常理。 疑点二.以往美国储油量增加会导致国际油价上升,而这一次是储油量下降,油价上升,也反常理。还有下降的储量10万捅相对于美国29380万捅来讲,那是零头的零头,不致于令国际油价高跳2.37美圆达到44.19这个水平。 疑点三.由于中航油事件刚发不久,众炒家正处于刚被蛇咬的初期心理,交投量只会缩小,难以放大。油价上涨可以说没支撑点。 )虽然说准了美国操控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可美国使用的手段我却猜错了。(那时估计美国利用乌克兰事件)
  今年的4月8日还是在联合早报发表文章说3月31日高盛的油价百元说是蛊惑人心的谣言,可以说基本判断正确。因为后来高盛都修正了他们的预测就是油价在50美元左右。接着还是在联合早报上写了《美元价格和油价走势预测》时间是5月14日,当时在文中预测美元对欧元比率朝1.2比1的方向走,并在文中说油价在美元与欧元比率达到1.25比 1时油价要跌到40元以下。可是美元走势猜准了,油价没猜准,油价一直在50元以上。我仔细总结原因,之所以对油价猜测错误,主要是忽略了政治层面因素的影响。美国的布什为了连任而采取操控油价上涨,打击欧盟和日本的竞争力,使美国的经济数据造好。由于获得了好处,在竞选后美国还是保持了高油价措施。没想到法国与荷兰因为高油价,造成国内经济情况不好导致两国的民众否决“欧盟宪法”。美国就是因为欧元产生后,资金分流,导致美国的经济大不如前。这主要是欧元部分替代了国际贸易中所使用的美元,也使一些国家的外汇储备转为欧元,这就极大的破坏了美国的资金来源,使靠借债度日的美国经济前景不妙。因此打击欧元,使美元恢复元气成为了美国头等的国家目标。(比限制中国发展还重要)
  美国抬高油价打击别国经济的意图非常的明显,最初是利用高盛的专业身份来造谣。接着找出总统助理西蒙斯直接造谣说欧佩克预测世界石油储量并不准确,而他编造出来的数据是准确的,用意也是抬高油价。在六月初为了使操控油价涨价达到最好效果,美国还让摩根的经济学家谢国忠说油价就要大崩盘了。用意是使其他的国家等待油价下降,消耗储备油,这样操控油价就能到达好的效果了。(对油价崩盘论我也专门写文章在人民网强国论坛驳斥过)
  有鉴于以上种种的迹象,我们再来谈论现在的高油价问题。打击欧盟间接打击欧元是美国现在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在明年的欧盟宪法表决前油价是不会下跌的。因为高油价可以继续影响欧盟各国的经济,进而影响他们的国民对欧洲宪法的表决,欧盟宪法通不过,则欧元失去了坚实的基础。其他国家和人们就会对欧元产生怀疑。这样可以恢复美元的强势,使美国又有经济增长的动力。这是一个主线,而且我们不应该怀疑美国操控油价的能力和资格。
  可是油价的长期高昂会使很多国家在购买石油的时候考虑用欧元或是其他的国际货币计价。因为美元不稳定而且现在的贬值趋势明显,用其他的货币购买石油可以减少损失。这有可能导致整个石油的计价系统发生转变。也会对美国的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这可能是美国没想到的,有可能对美国操控油价上涨形成制约)还有长期的高油价会使俄罗斯马上恢复元气,进而又变成了美国的竞争对手。再有美国政府现在一直用国家储备计划来吸纳现在市场上供过于求的石油措施也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国际上因为油价高涨也会促成各种节能措施的推广和实施,这会更大程度的造成供过于求。高油价使生产国拼命生产石油,而消费国则极力节约用油,这样形成的供求差额是美国储备计划难以长期消化的。所以高油价的政策是不可能继续很长的时间,估计在明年欧盟宪法在欧盟各国表决后,油价就会快速的下滑。油价上涨的顶部应该难以越过80美元一桶,因为世界的生产和消费的基本面是供过于求,每往上推高一美元都会遇到阻力,也会更刺激石油生产。美国虽然一心操控油价上涨,可是还不敢明目张胆的进行。而石油生产国又不会放弃发财的机会。
  现在的伊朗核问题会是美国利用的题材。大家仔细观察和思考就能明白美国操控高油价的用心。至于美国石油也跟着涨价对美国的经济也会造成影响的说法则是骗人的。有两个事实可以说明:一.新加坡的美孚加油站几个月前可以用六折的价格来打击别人,扩充市场。这里可以看出石油的实际交货价和市场的期货价应该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这里头存在着协议冲销的问题,也有长期供油的协议价问题。二.美国的汽油价格是1.9美元一加仑,而中国的汽油是4.3人民币一公升,照现在的比价来算美国的汽油比中国的还便宜。同样的一碗面在美国是十美元,在中国是十人民币,为什么汽油的价格折成人民币比中国还便宜?因此大家不要怀疑美国操控石油价格的能力和资格。可以说油价居高不下,有美国操控达到政治和经济目的的背景。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美国的石油储备计划根本不按经济原则行事。因此油价昂贵的奥秘就在美国政府身上
  石油价格的上涨涉及诸多领域的问题,在这里也不想引经据点。最简单的回答就是供不应求。当然,这只是表象,实际上国际石油产量还是够用的,但是因为存在投机行为,加上购买信心比较强(预测今年一桶会过100美元),再有,中国要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大家都知道吧,好像是一亿桶。考虑到通货彭涨等因素,过去的绝对价格没什么意义,不过当初中东战争时,欧佩克以石油为武器抵制西方,虽然有一定作用,但也没天下大乱,由此可现,现在所谓石油危机绝对是耸人听闻,当然历史已经发展了,情况也有所变化,所以不能一概而论。目前好像是66美元左右。
  和国际接轨,为什么?有什么为什么,因为咱们是买的,人家就这价卖咱。你想让国家长期补贴吗。又不是农业,没戏的,不过中国可没少往几大石油公司注资,或许也算是变相补贴吧,只不过这些公司不争气,中航油在新家坡不就造了十几个亿吗,要我看,罪魁都应该枪毙。想不和世界接轨、|?可以,您自个儿生产啊,别进口,或者,像美国那样,储备个几亿桶。(一亿好像够中国用一个月)
   第一次回,不知这样可以吗。 请指教,谢谢
我国要从世界市场上购买大量的原油,价格当然要要与世界接轨。至于现在价格为啥这么高,原因很多,如国际上对石油需求的增加,特别是我国对原油需求的增加,还有国际钞家的钞做,美国对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但我觉得一些国家借机大发石油财,并借此提高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俄罗斯等国家,还有就是美国通过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使其大幅提高,以达到对中国的遏制,以及我国对此经验不足,应对措施相对被动都是有关系的。吃一堑,长一智,相信通过此次原油价格的暴涨,也会给我们很多教训,如对原油、矿石等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对此形成的对我国的影响等问题的认识,我们会渐渐变得成熟起来,也会让我们对以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会加以调整,从粗放式向集约形过渡,我们今后的发展也将更加健康和稳定。从中更加可以看出,落后,就要挨欺负,无论是经济上、军事上、还是在各项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上,只要水平比别人差,就会被动挨打。因此还让我们是踏踏实实好好报效祖国吧,祖国强大了,啥事咱说了算(当然,咱说啥是肯定比老美强,一定会考虑第三世界的兄弟们的),就没这事了。
受美国汽油库存大幅下降及炼油厂出现故障影响,NYMEX原油期货9月合约于昨日亚洲电子盘交易中创下65.3美元历史新高。受此影响,昨日上海燃料油再创新高,其中主力合约0511最高涨至2985元吨,终场收于2973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58元。
  美国能源部8月10日数据显示,8月6日当周美国汽油库存下降209万桶至2.031亿桶。另外,受益于经济强劲增长,截至8月5日为期四周汽油消耗较2004年同期上扬1.4%,产能利用率比前周下滑0.8%至95%。同时,英国石油公司(BP)因泄漏事故,被迫关闭位于美国得州得克萨斯城一座炼厂部分设施,该炼厂原油日产能47万桶。受此影响,8月10日NYMEX9月原油期货合约盘中有史以来首次升至每桶65美元高位,最终收盘上涨1.83美元至64.90美元,涨幅达2.9%,这也是历史最高收盘水平。成品油期货也纷纷升至高位,汽油和取暖油期货均创下新高。9月汽油期货盘中曾上涨7.56美元至每加仑1.8980美元,收盘价为1.8963美元。受到Edison 电子研究所报告提振,天然气期货也不甘落后。这份报告显示,美国上周电力需求居历史第二高水平。纽约商交所9月天然气期货合约因而达到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9.07美元高点,上涨0.421美元,为年内高点,也创下夏季纪录。
  美汽油库存下降以及伊朗恢复铀转化活动等,加深市场对原油供应忧虑,昨日NYMEX原油期货亚洲电子交易盘继续上涨,近月合约9月原油期货于北京时间14时16分创下65.3美元纪录新高;原油主力合约601突破67美元大关,盘中创下67.5美元新高。NYMEX其他能源期货也继续上扬,9月取暖油合约一度升至1.85美元加仑的新高位,9月汽油期价触及1.91美元加仑历史最高点。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布伦特9月原油期价也创下64.57美元桶的纪录新高。其后,国际能源署在其报告中下调对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打压国际市场原油期价回吐部分升幅。IEA在报告中将第三季度全球原油日需求增长量下调24万桶,并指出中国原油需求量有进一步放缓迹象。中国第二季度原油需求同比下降1.4%,燃料油需求下降18%。
  日本经产省次官杉山秀治表示,虽然油价居高不下,但日本政府不会通过在国内市场释放战略石油储备来减少国际油价高企带来的影响。他认为,目前日本国内并没有出现原油供应紧张情况,当局也不打算和国际能源署就释放石油储备展开会谈。巴克莱资本分析师霍斯耐尔称,由于伊朗恢复铀转化活动,导致其与美欧关系重新趋紧;美国迎来大西洋飓风季节以及炼厂产能紧张等,给交易商带来风险和忧虑,将继续推高油价。
  目前各种迹象显示,成品油需求将继续增加,而美国炼油厂可能即将达到可持续基础上的产出极限。市场人士对美国炼油厂今年晚些时候和明年供应能否满足需求提出质疑,对更多炼油产能无从得来表示担心。投机者猜测需求将超出供应,理由是炼油厂目前生产已有些捉襟见肘。而基金更是借机推波助澜,以其浓厚买盘兴趣持续支持着原油期货市场。CFTC公布的最新持仓报告显示,截至8月2日基金原油期货净多持仓为2万余手,较7月26日有较大幅度提高。
汽油库存连续下降、部分炼油厂停产、美元走弱和中国外贸数据强劲等因素,造成原油价格站上65美元桶这一历史新高。NYMEX原油最活跃的9月合约周三大涨1.83美元,报收于64.90美元桶,盘中一度突破65美元桶。北京时间周四15时30分,ACCESS报价的同品种原油涨至65.30美元桶。
  NYMEX原油期价从7月21日的56.95美元桶涨昨日的65美元桶,仅用了不到3周的时间便上涨了近8美元,油价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上涨速度越来越快。
  另外,美国上周汽油供应下滑210万桶,至2.031亿桶,是8个月来谷底。截至8月5日的四周内美国汽油消耗量同比上扬1.4%,在消耗增长的同时,汽油库存却较去年同期减少2.5%。New West Petoleum Inc.石油交易员SteveTaylo说,“经济表现不错,民众不在乎多付10-15美元的汽油费。”
  周三美国无铅汽油9月合约大涨6.36美分,报收189.63美分加仑,电子盘涨至191.05美分加仑。最近,汽油走势多数时间强于原油。
  “大户”哄抢  
  除美国外,日本、中国和印度均为吃油大户,最近印度和日本经济正趋乐观。其中,日本十几年来一直在“沉睡”,可以想象,一旦这个庞然大物醒来,大口吃“油”,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在印度的经济结构中,制造业比重不高,因此该国对能源的需求总量远远小于中国,但进口原油所占的百分比却高于中国,考虑到印度的潜力和对能源的“积极”态度,同样不可令人小视。
  至于中国,国际上“习惯性”地将能源及诸多原材料价格飞涨和中国需求联系在一起,仿佛是中国独自抬高了能源和原料价格。中国7月份贸易顺差扩大至103亿美元,为历史次高位,这再次给原油多头找到了借口。
  诚然,中国对付高油价的能力不如日本和美国,美国并非资源贫乏的国家,何况在海外有大量能源投资,日本能源利用率极高,当油价高涨时,企业仍能盈利,盈亏平衡点远高于中国。
  西方要求人民币升值更多,而高估的油价和原料价格也是种诱饵。正当原油一路冲高时,美国却大举进口原油,说什么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美国不可能不知道这么做的结果只能是“哄抬物价”。美国又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一事上搅局。这一切,怎么看也不太“简单”。
  后石油时代到来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分析师谢国忠前期看空油价,理由是油价上涨最终将打压全球经济。华盛顿的《全球证券分析》执行董事GalLuft也曾表示,“如今唯一能够阻止油价上涨的是,高涨的油价何时才能对全球经济构成实质性损害,问题是谁也不知道它将何时到来。”也就是说,在全球经济崩溃前油价还能走多远?显而易见,这是个困难的命题,就目前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的情况看,油价仍将飞涨。
  著名石油地质学家艾凡霍曾预言,“永久性短缺将于2000年至2010年间的某个时候发生,人类将面临一场能源危机,积极地说,是面临一场能源变革,人类因此将不得不放弃经过许多年的埋藏才能形成的、数量有限的动植物‘遗体’。”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即所谓的“后石油时代”,人类需要的是同舟共济,而不是狭义地“争夺”和随之而来的“多”败俱伤。
(转载)到底是谁在制造油荒?
??一种说法是,油品供应并没有问题,所谓的紧张都是媒体给造出来的,是媒体制造了油品紧张的现象。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紧张状况是国内油品寡头们要求再次升高油价没有获得批准,所以人为地制造供应紧张情况,以要挟国家有关部门,而广东,就是他们施展要挟手段的试点。
??作者:  转自:SOHU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油的新闻简直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油品紧张、油价上涨、油站缺油、加油排长龙……一个又一个的油新闻按下葫芦起来瓢,接连不断冲击人们的耳膜,令人惶惑不已。而比这更令人惶惑的是,关于油市的种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油品供应并没有问题,所谓的紧张都是媒体给造出来的,是媒体制造了油品紧张的现象。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紧张状况是国内油品寡头们要求再次升高油价没有获得批准,所以人为地制造供应紧张情况,以要挟国家有关部门,而广东,就是他们施展要挟手段的试点。
??对于国内的油品市场的情形到底如何,笔者不是相关问题专家,不敢妄加评判。但可以肯定的是前一种说法是荒谬的,完全是本末倒置。媒体报道都是在反映客观现实,没有不断发生的油站供应紧张,不断出现的越来越严重的加油排长龙的实际情况,媒体不可能自己去瞎编乱造。何况,这种紧张状况,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而是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媒体难道能够把油给屯起来?
??而后一种说法到底如何呢?这倒提醒了笔者作一番思考。尽管今年来,国际油价出现较长时间上涨,但并没有发生影响油品供应的严重政治军事事件,油品供应还是顺畅的。号称已跟国际接轨的我们,从今年起,油价已经“接轨”连涨了5次,但油品供应却没有“接轨”,我们的情况是,油价涨了,供应却是越来越不顺了,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是真的因为这价格涨得还不符合某些利益团体的要求?这中间有太多令人想象的空间了。
??油品供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尤其是现代社会对油品供应已经是到了依赖的地步。因此,如果后一种说法真的是事实,那么,这种行为就太可怕了。
??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笔者希望有关方面有个合理的说法,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老百姓们禁不起折腾,更禁不起传闻的折磨。
??石油巨头制造油荒,将逼迫政府打破垄断
??作者: 袁幼鸣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油荒’又来了”!这是近日新华社两篇电讯披露广东、广西两地成品油供应严重短缺现状得出的结论。
??在我看来,华南“油荒”与其说是市场因素,倒不如说是人为制造的。国内石油产品开采、进口、炼制、销售全部环节由国有石油巨头垄断分肥,除非出现不可抗拒因素,只要出现大面积供应短缺,石油巨头们难辞其咎。此为基本前提。
??之所以说本次“油荒”属于人为制造,更是因为最近接受媒体采访的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发言人“不打自招”,其声称“大规模的油品供应紧张,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目前折算下来每吨差价约700元。短期内国内油价不太可能和国际市场接轨,这给炼油企业造成了很大压力,导致原油进口出现缺口”。一方面是“原油进口出现缺口”,而另一方面,据《每日财经新闻》的同一报道透露,因为有利可图,7月份中石化下属国际贸易公司反倒在国际市场上抛售了数百万吨原油。
??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发言人此话透露出什么信息呢?日前广州、南宁两个城市加油站排长龙,显然已经可以把他们一直坚持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炼油厂巨亏导致油荒”讯号放足,从这个架势来看——摆明了讲:要么政府立即出台今年第六次成品油涨价,且涨幅达到与国际市场接轨水平,要么华南地区不过是先兆,“油荒”将无可避免地蔓延全国。
??具体而言,石油巨头们以国家经济及全国用户为要挟,直接博弈对象为油价制定者——国家发改委。近在十多天前——7月23日,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出台今年第五次上调油价通知。发改委上调价格建立在充分考虑两大巨头一定“财务期”总体利润基础上,即使与国际市场价格有差距,也不过是在保证它们利润不发生大的波动前提下,让其适当“回吐”而已。通知同时要求“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要积极组织生产,督促所属企业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确保成品油市场供应”。华南随即出现的“油荒”,最起码证明两大巨头未能履行职责。
??相反,华南“油荒”表明:一、石油巨头们对第五次成品油提价的幅度严重不爽;二、两大集团压根没有把发改委行使中央政府职能的权威当一回事。对此,发改委似无言以答,所作的不过是向媒体透露,13日到14日,发改委价格司将在京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定价机制改革方案。
??在政府定价暂时保护国内油价,未与国际市场即期价格对接背景下,石油巨头们的“公共关系事务”打理得相当不错。一些媒体记者也跟着起哄,攻击成品油政府定价机制,认为它扭曲了市场关系,挫伤炼油企业积极性,导致供应紧张。事实上,自2001年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出台以来,正是行政垄断加政府定价这两大保护伞,国内石油巨头们的利润扶摇直上。2004年,中石油集团上市子公司中国石油利润超过1000亿,中石化集团上市子公司中石化利润也达400多亿。
??石油巨头们在享受其垄断地位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应该为平抑油价做出一点贡献,而不是如假包换的翻脸无情。绝大多数时间里,成品油政府定价机制保障了石油行业利润水平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这才是发改委遭质疑的合理原因所在。
??今年以来,或许为了避免油价上涨过快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冲击,发改委未明显偏向石油寡头们一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石油行业也就炼油环节总计亏损不到42亿元。给予石油巨头们垄断市场的“合法性”依据,是让它们担负一定调控职能,倘若既得利益格局略有改变,即利益当头,放弃履行调控职能,证明它们根本无法依靠。
??对于承担有“政策性功能”的中央企业,过去有关部门习惯于给予行业垄断特权,误以为它们获得垄断利润对执行政策任务有益处。而事实证明,这类企业也是“理性人”,利用垄断地位所谋取的不过是利益集团的最大利益。这也反复为石油巨头所证明。“油荒”动辄现世,垄断石油巨头将逼迫政府打破垄断,展开石油行业全面改革。
??或许国内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有复杂一面,但首先破除巨头垄断局面是第一步选择。形成市场定价机制和消除准入壁垒均是石油领域市场化改革的任务,顺序上,在消除准入壁垒前,放开石油管制将不可避免石油巨头操纵市场局面——政府定价只能在此停止。
??成品油猛涨的真正原因
  7月23日,在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再次提高成品油销售价格。北京地区93号汽油再创历史最高价位。有关方面对此的解释是,上次涨价没有调整到位,我们成品油销售价格仍旧低于国际市场,今后将考虑国际市场情况和社会承受能力继续推进价格调整。谎言是多么的的圆满,但是,我们早就有各种手段来论证,这是明目张胆的欺骗。
  一、中国进口的石油没有达到60美圆的。国际市场达到60美圆的是北海清质石油,其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东地区、南美、俄罗斯出口的石油是无法达到60美圆的。而中国大量进口的是低质高含硫石油。据著名的经济情报杂志分析,国际油价在54美圆时,中国进口的石油价格大多在30美圆左右。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质石油买家。
  二、美国与中国石油价格比较。美国平均每升93号油大概是人民币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税,并且人家公路没有收费,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费或者收费很低。而北京的类似汽油销售价格已达4.24元,实际价格高于美国。如果有关方面说,中国成品油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更将被下面的例子驳斥的体无完肤。海关宣布上半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烟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国成品油便宜,那应该是从中国向国外走私才对,为什么要从国外向中国走私?过去查获的特大走私案件,都与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关,可见内外差价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险。
  三、石油企业报表显示利润巨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报道说利润接近千亿元,而其年经营额在5000亿元左右,利润空间已相当可观,利润率非常可观。以净资产收益来分析,即使是风光无限的房地产,其优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为5%到10%为主,而中国石化的净资产收益,根据其2004年年报为17.32,其加权平均的净资产收益为20.32%。大家说这是不是很惊人!是房地产行业优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这才是惊人的暴利证明!我不久前与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触,他们去年的利润超过40亿元,总结因素是价格高、市场好。可见,中国石油企业是很不错的业绩,怎么还有长期亏损的说法,这不是欺负老百姓没头脑么?
  四、上游垄断掠夺下游竞争性行业,扭曲经济结构 肆无忌惮的涨价,使中国经济和宏观调空的复杂局面加剧。可怕。成品油涨价,因为你是垄断,但下游产业却是竞争性行业,不能涨价。比如公交和出租车,关系群众生活,其价格调整要经过严格审批,油价从2元涨到4元多,公交价格和出租车价格并没有什么提高,可见,油价上涨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补贴中。汽车制造业是国家寄希望的产业,但消费环境不良,加上油价上涨,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两年的工资并没有显著增长,翻倍上涨的油价让大家很难受。 可见,这是赤裸裸的掠夺,扭曲中国经济结构,增加了所谓的膨胀压力。尽管,中石油的滚滚暴利,让国家,同时也让某些不可明说的利益群体欢欣鼓舞,但是,这种危害中国经济的掠夺经济思路,将贻害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观察大家对油价上涨虽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捣鬼,但是不知道要点!
  我在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战略物资,国内的油田都是这两个集团垄断的。只有他们有开采和销售权利。近几年国家进口石油越来越多,今年会达到1.5亿吨。进口石油消费的比例越来越大,岂不是两大集团就没有话语权了??放心。关键的石油进口权还是只有两大集团所有。国内的炼油企业就算是油价再便宜,也无法自主进口,只能从两大集团买他们加价进口的原油。
  这样两大集团对内把持油田,对外把持原油进口权。国内原油价还不是他们说得算?国内的炼厂,包括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是在亏损,那是因为原料石油(无论国产还是进口)的价格是两大集团定的!两大集团自己的炼厂亏损无所谓,反正在贸易开采环节已经有足够惊人的利润了!!
  而且炼厂亏损的情况可以成为汽油涨价的借口,掩人耳目。于是我们就这样因为所谓的炼厂亏损,口袋的钱被淘空!!!!
  石油是工业血液,现代基础工业的王道!!两大集团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个国家竞争力甚至国家安全!!90#油从今年3月份的3.18上涨到7月份的4.06,快一块钱了,还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业破产阿?到底有多少企业背上沉重的运费成本阿?无耻的抢劫!!2004年两大集团净利润2000亿,咱们国家gdp才多少?11万亿,各行业综合净利润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亿。可见40%的国家利润都是两大集团的!大家伙都在给两大集团打工呢!!
  有人会问,油田是国家人民共有的,这两大集团虽然垄断,毕竟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为什么这样丧心病狂的掠夺财富不顾危害国民生机?其实这两大集团都是海外上市企业!!所有权和资本不是纯粹国家的了。资本是贪婪的,对利润的追求是永远也不会满足的。看到这里,国内油价未来的走势相信每个看过帖子的人已经很清楚了。
  我很担心国外投资者利用两大集团的垄断地位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从这个角度讲,两大集团已经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了!!有时候看到纺织厂的女工虽然一天12小时的拼命干活,居然连500块钱的工资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厂因为纺织原料涨价(非棉的纺织品大部分是石油变得)或者停产或者破产。心情真是无法描述。前一阵子还听说北京有的哥为了多跑出点钱过劳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亿的纯利还叫嚣亏损要求涨价的嘴脸是什么麽样??那2000亿人民的血汗钱又有多少进了原本已经很富裕的老外口袋里!!
  无论如何,两大集团正在挤垮国内非自有的炼厂,同时也正在挤垮社会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现在的情况不得到改变,两大集团的目的很快就会完全实现。
  可能有人问,目前发改委已经批了19个非国营的公司可以进口石油。其实私营企业进口石油除了要有进口权,还要有配额,2005年非国有进口配额一共才0.1亿吨,根本没有影响市场!而且两大集团除了因为自己是国有公司,进口不受限制之外,还注册了非国有企业,也在这19家里面混,用他们的实力抢占绝大部分配额!!太狠了!!关于私有企业石油进口权配额计划具体详情大家可以查询国家商务部网站看看!!
  我是业内人士,所以知道两大集团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误解油品涨价的原因,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发言的。可惜我不是记者,否则早就揭他们的老底了!
  谢谢大家帮顶,大家有工夫就转贴,不要让整个社会被两大集团“炼油厂亏损加油站亏损”的幌子骗了!
中石油 中石化垮台了
中国人的成品油就可以享受和世界接轨的油价了
现在两大石油企业之外的民营和地方炼厂都因为亏损而关门了(占中国成品油供应量的20%)
建议两大石油企业也不要强撑着了
把所有炼厂都关掉算了
省得冒着破产的风险生产还被无数人骂
对了 为什么民营和地方炼厂不生产了就没有人关心
看来国有企业真是好欺负
要是两大石油企业真的倒了
应该写一篇文章 庆祝两大石油企业的倒掉
因为美国和日本用哄抬油价的方法把中国经济拖跨的阴谋终于得逞了
而且中国人还浑然不觉
把国内的石油生产商当成了替罪羊
我终于明白当年袁崇焕是怎么死的了
英国权威经济报纸《金融时报》21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认为,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飙升,虽然与挪威石油工人罢工有关,但更主要是原油供求形势造成的。
2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90美分,收盘价升至59.37美元,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同日
,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北海布伦特原油8月份期货价格每桶上涨45美分,以58.32美元报收。
《金融时报》的报道说,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挪威的石油供应对国际市场举足轻重。这个国家石油工人出现罢工等问题,不能不对世界原油价格产生影响。报道援引一位能源市场分析师的话说,如果挪威石油工人罢工继续下去的话,国际原油价格很可能涨到每桶65美元。
报道还说,虽然眼下的油价上涨与供给没有直接联系,但从长远看,供求关系是油价上涨的最根本动因。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全球石油需求不断高涨,从而推动油价一再走高。目前美国的基准原油价格已比1998年的每桶14美元上涨了约3倍。
面对需求增长,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开足马力生产石油,但来自诸如俄罗斯等一些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下滑,不时使世界能源市场风云变幻。过去18个月内,由于担心原油供给中断,油价一直呈上升态势。而在过去一年内,诸如挪威这样的主要产油国家的劳资纠纷又为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报道还说,除了需求强劲的推动外,市场心理对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也有作用。市场的心态总是追涨看跌,现在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就有不少大买主出手。例如,印度20日成了国际原油市场的最大买家。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也大量购进。这些无疑增加了价格上涨的压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资源尤其是对石油资源的渴求也成被世界关注的问题,并被作为“中国威胁论”的一个重要理由。目前,中国每年自己生产石油1.6亿吨,是世界产油大国;同时净进口原油1亿多吨,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在中国石油消费量暴涨的同时,是世界主要石油产地中东地区的局势纷乱,是全球石油资源日益枯竭,是国际石油大鳄的大肆炒作,是超级大国在石油价格问题上作下的种种手脚,诸多原因使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气冲斗牛一路走高,进入2005年7月,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已经突破60美元大关,直至刚刚发生的伦敦连环爆炸案后才稍稍止住奔腾的势头。
石油产业有条红线是业内大忌,就是所谓的50美元线。即国际原油的价格一旦超过50美元每桶,石油的替代资源就会因市场的需要而涌现并替代石油作为主要能源。因此过高的石油价格在带来一时的收益之后,必将因替代能源的产生而大落,并因此大大降低石油出口国的地位。同时因为石油价格上涨影响了世界经济,相应的石油的需求量也会下降,随着经济的低迷石油的需求也将大降,价格在虚高后必将有极大的下跌,这样就会在使石油输出国在获得一些暂时利益后反倒失去根本利益。也正因为如此,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会严密调整石油产量以影响石油价格,有意识的控制石油价格避免超过这条50美元线。也正因为有调控力量的存在,使得石油价格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能超过这条红线,石油产业的担心一直没有成为现实。
现在国际石油价格的暴涨已经大大超过了这条50美元每桶的红线,其中与其说是需求的变化,不如说是人为的因素更多一些。石油价格的失控,意味着原有的石油价格调控体系因种种原因已经失去了调控能力。调控力量的缺失,往往意味着整个体制内部的矛盾已无法调和,将进入一个新的不稳定期。石油风暴已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成形,而不幸的是,每次这种石油风暴的席卷全球,往往会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大洗牌,因此石油价格的暴涨不可不防。
石油价格的暴涨,已经在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并为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了避免中国经济受国际石油市场扰动之害,保障中国经济的动脉畅通,中国外交中的“石油含量”也越来越高,石油外交的影子日趋明显(从与中亚国家关系,到中日对俄罗斯石油管线之争引发的外交斡旋,都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每年在大量进口石油的同时,也在寻找其他供应渠道。这样,在油价、油源、油路等一系列问题上,一些国家正在与中国发生日趋尖锐的利益之争。
在石油价格暴涨的同时,对石油企业进口石油征收暴利税的声浪也高了起来。支持者认为:1、现有的对石油调控的手段只有资源税,而石油资源税主要针对的是国内的石油,不针对进口石油,因此需要对进口石油征收所谓暴利税;2、石油企业这种自然垄断型企业的利润来自于消费者,因此企业的超额利润应当留在政府手里,由政府支配去完善公共事业,回报消费者。而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之一就是征收暴利税。比如该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是10%,如果由于资源价格上涨调价给企业带来20%乃至更高利润率,那么政府就应该对这部分超额利润征收暴利税。3、在一些产油大国,收取暴利税的情况相对普遍。在石油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各国通过征收暴利税,将石油的溢价部分收归国家财政所有。
宣传者并举出征收石油暴利税的种种好处:
1、暴利税并不是针对石油业的,还包括电信等垄断行业。暴利税的收取有助于促进这些垄断企业注重开发节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不仅仅是依靠垄断来获得高利润。
  2、暴利税能够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垄断带来的高利润如果被垄断企业享受,这些企业的员工收入相对较高,会造成社会收入分配差别较大的情况。
  3、暴利税可以解决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这是外国的经验:今年3月19日,英国税务局董事会主席尼古拉斯·蒙塔古访华时,曾经建议中国考虑采用这种方式解决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并介绍了暴利税在平衡英国关于国有资产被贱卖的质疑中所起的作用。对于采用暴利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国有企业的厂房,可能当年买的时候价格很低,而现在地价、房价都较高,在被收购的过程中,很可能地价、房价带来的较高资金回报的享有者不是国家,而是企业或者个人。这种情况下,征收暴利税就可以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对中国来说,征收暴利税这种发达国家对垄断性行业采取的的通行作法,还是一个新名词。因此到目前为止,这个建议仅仅处于一些专家提出相关意见阶段,还未被提上国税总局的日程。主要是暴利税还未引起重视。
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有英国专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循循善诱的传播对进口石油征收“暴利税”的种种好处。并言之凿凿地称:今年3月,英国曾经计划向2004年盈利暴增的五大银行和壳牌、英国石油等公司征收暴利税,补贴社会福利开支。征税的原因是这些企业获取的巨额额外利润并非因为自身运营带来的,而是其所占据的垄断资源带来的。
有洋人助兴,这下看来对进口石油征收暴利税大有可能了。
但笔者认为对进口石油征收暴利税宜慎行。
原因有三:
一、情况不明前不宜开征
石油暴利税到底是怎么回事?国际间的通行解释是什么?发达国家是怎样征收的?目前国内还无法对此作出权威的解释。
支持对进口石油征收暴利税的人认为,石油暴利税是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后,石油进口各国通过征收暴利税,将石油的溢价部分收归国家财政所有,也就是说:征收暴利税是对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后相关行业的过高利润进行调控;但接着又解释说:征收暴利税是对垄断性行业通行的作法,不仅针对资源垄断行业,同时还颇有所指的指出,这项措施还有解决国有资产私有化过程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之神效。而依这个解释,征收暴利税实际上是调控垄断性行业超高利润的一个税种,并不仅局限于进口资源。所谓石油暴利税到底是对专为进口石油所设还是对自产自用的石油也适用。一个词竟然有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解释,令人如坠云里雾里。是翻译的失误?还是有意混淆?本身就是概念上的缺失,可以说,对这个舶来的新概念,相应资料的翻译、传播、解释国内基本上仍是空白,在这个情况下洋专家的建议自然很容易被接受。
专家以外的国人连征收“暴利税”的基本概念都搞不清,就更谈不上对进口石油征收暴利税的利弊的真正了解,如果没有经过广泛的宣传,使全社会对此有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油期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