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煦象学习和记忆中的心象》有翻译版的图书吗

柯倩华谈翻译英文图画书__新浪育儿_新浪网
柯倩华谈翻译英文图画书
  序――谈谈翻译英文图画书(柯倩华)
  A word is a world.&──Charles W. Ferguson
  有一回,我在台北做一场关于儿童图画书的演讲,几位听众在中场休息时围着我谈中译版本常出现的问题。其中一位愤愤地抱怨某位译者“每次都把好好的书译得那么糟糕,感觉都不对。”她接着说看得出来那些书的题材内容很好,很贴近小孩的生活和兴趣,但是“译得太差了,念起来感觉好奇怪,我只好到诚品找原文的书。”最后她问我为什么那位译者还一直翻译图画书。当时的情况和时间无法让我进一步讨论,我只能建议她直接向出版社表达她的意见。
  图画书翻译的文字责任
  热闹的儿童图画书市场上,翻译的作品占大多数。它们已成为许多小孩喜爱的课外读物,也逐渐被纳入许多校园的教学计画。这些书在翻译方面的问题的确值得我们重视和讨论。那位听众不满的表情和声音令我印象深刻,而且,我特别记得她多次提到“感觉”的问题。我想,她所谓的“感觉”问题不只是一般认为个人主观的好恶;对儿童图画书而言,很可能涉及儿童图画书这个独特的文类及其诉求对象之间的关系。儿童图画书以精简的文字和诠释性丰富的图像,合力经营让儿童能够理解和感受的想象空间,不论文字或图画都要求兼具意义和美感。而在简约的书面下,经常涵藏创作者在文化儿童观、教育理念、儿童发展、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概念。因此,文图的合作其实架构出许多“意在言外”或“弦外之音”的空间。那些空间里有很多表面上看不到的东西,包括气氛、意境、情绪、节奏及各种抽象理念等等。从读者的角度而言,综合起来就是整本书传递出来的“感觉”。
  所以,有些翻译作品即使写出来的字词意义都可在字典上找到证明、句子看起来完整、读者也可以像那位听众一样看出那本书想讲什么事情;但如果原作者懂中文,看了之后却可能大声抗议:“这完全不是我的讲法!”对敏锐的读者而言,简言之──“感觉”糟透了。因为字意背后蕴涵的空间出了问题。
  儿童图画书这个文类在本质上和儿童小说、儿童散文或儿童漫画都不一样,文字所担负的任务也不相同。更重要的是,好的作品严格要求处理文字的译者必须有解读图像的能力,而且能从小孩的观点来看。现今在这个领域里工作的成人,恐怕多不是看着这类书长大的。如果没有充分的关怀经验,又缺乏适当的教育训练或专门研究,即使是文学名家,翻译时恐怕也会因不了解这个文类而踩到地雷,一本好书受轻伤、重伤或阵亡,全凭运气。至于爱书如命的读者,多半只有节哀顺变。
  我想我会一直记得那位听众的难过和愤怒,因为那正是身为译者的警惕。
  深不可测的童画图书世界
  身为英文儿童图画书的译者,我来回穿梭在中文和英文两个世界之间,不论字数多少,世界永远深不可测。
  我看着书页上的图画,想象自己置身于图画里,试着感觉自己是书中的角色,呼吸、走动、听、看、闻、高兴、害怕,感觉那个角色所感受到的一切。然后,一遍又一遍的念着原文,开始思考:这句话要说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而不是那样说?小孩听了觉得怎么样?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思考。翻译家思果先生老早在那本据说使翻译成为学问的名著《翻译研究》中提醒我们:
  “译而不思,虽然译得久也没有用,不但没有用,反而养成习气,见到一个字就随手给它一个固定的译文,见到一种英文结构,就照样套用那个结构;不去细想那个字在那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一句结构怎样改读起来才像中国话。资格越老,毛病越深。”
  他还建议译者细读自己译文的毛病,但是,千万不能以那些“中了拙劣译文的毒素”的人讲的话和写的文章为标准,否则就像跟着骑瞎马的盲人,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既然处在生活和阅读两方面都不仅西化、而且充斥着“拙劣的译文”的环境中,那么,“我平常就是这样讲话”、“大家都译成这样”恐怕不必然是好理由,而需要进一步思考。有时需要接受旁人的当头棒喝,才知道自己中毒多深。
  例如,《威威找记忆》(Wilfrid Gordon McDonald Patridge)作者法克斯(Mem Fox)是个花一整天苦思一个句子的作家。她在“威”书中运用声韵的效果,搭配重复的情节和语句格式,营造故事情绪的节奏旋律。如五个老人以相同的句型,诠释自己的回忆。翻译成中文时,兼顾句意和句型,出现了像“记忆是像金子一样珍贵的”这样的句子。经过“口恶心善”的朋友严词指正,改成如“记忆珍贵的像金子”才是较好的中文表现。但这样一来,前后其它语句通通必须跟着重新整理,而语气仍然要扣紧图画所表现的轻重浓淡。法克斯认为图画书应该是“把最好的字放在最好的位置”,这其实也像对翻译者的要求。译者如何保持创作者的诉求和特点,又符合中文世界的精确妥贴,至少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除了多多思考以外,还需要像法克斯这样推敲琢磨的工夫。因为一个字、一句话,可能影响整本书。尤其像给幼幼儿看的图画书如“奇普系列”,既要符合适龄幼儿的口语习惯和听觉感受,还不可忘记文学的要求,应证许多译者的感想:看起来越简单的,其实越麻烦。
  文学的表达与声音的效果
  我认为以量和质而言,在“文学的语言加上声音的效果”这一点上表现得最精彩的译者是林真美。她译的《黎明》、《我的衣裳》、《蜡笔盒的故事》等,以文字的声音和意象表现了故事的情感和意境,通通可以直接一字不改念给小孩听。她曾提到,她在翻译过程中会“念给小孩听”,然后依据小孩的反应和自己听见自己的声音之后的感觉,来修改译文。这种谨慎的方式不仅表现出她如何尊重小读者,也显示出她如何了解小读者。译者了解儿童的程度,会反映在译作里;就像父母了解小孩的程度,会反映在教养方式中,逃不掉的。《爱花的牛》(The Story of Ferdinand)里有一段斗牛士出场介绍,原文有各斗牛士的专有名词,译文没有以语词直译语词,而是将语词转化为具解说效果的语句“……一群人拿着扎枪出场。他们专门用绑有缎带的扎枪,去惹牛生气。……是拿着长矛的人……他们要用长矛去戳牛的身体……最了不起的大斗牛士出场了……这把剑,是用来把牛刺死的。”这样的译法,好象把作者带到中文世界,教会他说流利的中文,和小读者沟通。读起来不像翻译,仍然译得准确可靠。不落痕迹,需要上乘的轻功。
  其实,需要意译的情况很多,若把译文和原文并排对照,看似有增有减。有些只把“忠于原著”当作死口号却不思考的人,脑子老转不过来。关于这点,仍是思果先生讲得最清楚:
  “高明的译者和次等的译者有一点相似。这两种人都把原文里有的丢掉一部分,添进原文里没有的一些东西。但这样做也有个分别:高明的译者丢的是用不着的,添的是少不了的。次等的译者所干的正正相反!”
  许多儿童图画书翻译者增减原文不当的原因,除了语文能力或文学素养的问题以外,其实常是译者忍不住或不自觉以自己对儿童的看法,取代原作者对儿童的看法,以自己和儿童之间的关系介入原作者和儿童之间的关系。
  译者应该扮演传真的角色。译者改变原作的语言,不能改变原作蕴涵的思想观念、文化脉络,也不应改变原作指涉的想象空间。所以,译者不是教育者、不是评论者、不是解说者。
  ‧第一、译者不是教育者
  译者不能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或价值判准而改变原作。当书在课堂上做为教学者的工具,可以由教学者自行决定如何呈现它。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可能较强调某些与教学相关的部分,甚至夸张演绎,不必然忠实叙述文本。但若翻译时无法去教师身分,摆明了都是自己的手势和语气,变成自己讲故事“我平常跟学生讲故事就是这样讲啊!”完全不顾作者原来如何跟小孩讲故事。
  另外,还有大人对待小孩惯用的价值语词问题。《你睡不着吗?》(Can't You Sleep, Little Bear?)里,Big Bear和Little Bear译成“大乖熊”和“小乖熊”。在《做得好,小小熊!》(Well Done, Little Bear!)时,则还原成“大大熊”和“小小熊”,以符合原作刻意表现的价值中立。“乖”字在我们的社会会引发的联想意义,与原作的诉求和精神不符合;甚至悖离。换言之,译文读者与译文的关系违反原文读者与原文的关系时,有违“等效”的翻译原则。这和“乖”本身的价值是否值得追求毫无关系。
  当然,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译法,但不表示我们只能各说各话。因为译者的角色是传真,有文本为准据。我们可以彻底分析作品或研究创作者其它作品,寻找较贴切且一致的诠释,找出较接近原文的译法。
  ‧第二、译者不是评论者
  译者不能依自己的好恶而修改作品,应极力保持原作的意涵和风格。前提是,访d要有足够的文学素养去辨认原作独特的风格。
  例如《威威找记忆》里名为Wilfrid Gordon McDonald Patridge的小男孩译为“威威”,符合这本书温馨亲切的气氛,家常写实的情境,小男孩给人随和自然的感觉。而《迟到大王》里名为John Patrick Norman McHennessy的小男孩译为“约翰派克罗门麦肯席”,则符合该书迷离诡异的气氛,超现实主义的情境,小男孩给人奇幻、似真似假的感觉。
  译者要表现的是原文作者的写作风格,而非自己的风格。很多儿童图画书的作者有强烈的个人文字风格与文学技巧。如Margaret Wise Brown的文字侧重表现幼儿感觉经验与认知的关系,坚持浅显直接,如《不要吓到狮子》。Kevin Henkes惯以仿真心情的语句突显小孩x那间的细微情绪,加上俏皮幽默的味道,使他的句子不一定合乎惯见的文法,却也形成巧妙的效果。他的另一特色是前后对应的重复句型,令人不得不注意其中的涵意玄机。如《勇敢的莎莎》、《嘉嘉》。
  Vera B. Williams擅长朴实无华,如《妈妈的红沙发》;而Barbara Cooney则以婉约优雅取胜,如Miss Rumphius(《花婆婆》)。译者若不能放下自己,揣摩原作,最好只选择与自己风格相近的作品。
  译者无法掌握原作,或不喜欢原作某些表现手法,就有无法传真的危险。例如我们品尝陌生的菜肴,觉得怪异,但我们如何辨别那究竟是我们不习惯那道菜独特道地的口味,还是那道菜做坏了?如果原作真有瑕疵,译者要不要保留原作的原貌?就传真的角色而言,译者不必为作者擦脂抹粉。但译者可能面临不知内情的读者的批评。更实际一点,出版者通常很难甘愿出版他们认为有缺点的作品,即使以忠于原著为由。因此,这其实涉及出版社和译者在选书时的问题,是否仔细读过原文且能完全接受,而不只看到得奖的光环或具卖相的题材。当然,这类文学判断方面的问题,和出版者、编辑本身的文学素养也有关。
  谨慎选书也可避免“译写”的情况。除非题材来自如古典传说或歌谣戏剧,否则一般儿童图画书为何要“译写”?文本不见了,作品的原作权(authorship)和责任属于谁?原文作者愿意和译者合作吗?我们应该不会在借来的美术作品上,依自己的好恶涂抹修改,再供民众观赏。难道文学作品不算艺术吗?难道因为大家会写字多过会画画,文字作品就可以比较轻贱的对待吗?
  ‧第三、译者不是解说员
  译者应尊重图画书独特图文互相诠释的合作关系,保留作者给读者的想象、诠释、甚至猜测空间。许多人常担心,不挑明原文的涵意,台湾的小孩看不懂;或不同的小孩读后有不同诠释、或疑问时,该怎么办?我们应多思考“等效翻译”的原则和精神,让文学回归为文学,让小孩成为阅读主体。图画书属于儿童文学,小孩不只读到这个或那个故事,也接触这种或那种文学经验,让他们体验和学习文学的深度及广度,不是坏事。哪一本成人文学作品会在作品中规定大人读者该怎么想呢?
  两个世界的自由悠游者
  翻译儿童图画书是一门复杂的专业,要谨慎小心才不会像余光中先生所说,把“创作的活鸟给剥制成译文的死标本,羽毛一根不少,却少了飞翔。”很少出版社如“和英”有正式合理的审稿制度和外籍咨询。译者必须有点治学训练、有查询找参考工具的能力,对文字敏感有琢磨的决心和耐心,能悠游在两个语言世界里而不仅把字典的解释搬运到译文里。如果读者和出版界能辨识和取舍译文品质的优劣,而不只迷信名牌;译者也能认真敬重这门专业,翻译的生态环境或许就可能有所改善。
  延伸阅读
  Burningham, John。《迟到大王》。当英台译,台北:上谊,一九八七
  Cooney, Barbara。《花婆婆》。方素珍译。台北:三之三文化,一九九八。
  Fox, Mem & Julie Vivas。《威威找记忆》。柯倩华译。台北:三之三文化。二○○○。
  Freeman, Don。《蜡笔盒的故事》。林真美译,台北:远流,一九九八。
  Henkes, Kevin。《勇敢的莎莎》。柯倩华,台北:三之三文化,二○○一。
  --。《嘉嘉》。李坤珊译,台北:和英,二○○一。
  Inkpen, Mick。〈奇普系列〉。柯倩华译,台北:青林,二○○○。
  Shulevitz, Uri。《黎明》。林真美译,台北:远流,一九九八。
  Waddell, Martin & Barbara Firth。《做得好,小小熊!》。柯倩华译,台北:上谊,
  一九九九。
  Williams, Vera b.。《妈妈的红沙发》。柯倩华译,台北:三之三文化,一九九八。
  Wise Brown, Margaret & H. A. Rey。《不要吓到狮子》。柯倩华译,台北:鹿桥,一九九八。
  西卷茅子。《我的衣裳》。林真美译,台北:远流,一九九九。
  余光中。《蓝墨水的下游》。台北:九歌。一九九八。
  思果。《翻译研究》。台北:大地。一九九七。&
> 相关阅读:
电话:010-最新资料 &&&& &&&&&&&&&&&&&&&& &&&&&&&&
学习资料库,由广大资源爱好者通过共享互助而共享各种学习资料,大家可以免费下载学习使用,但学习资料库无法保证所共享
& 版权所有 Gzip enabled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暂时没有找到,您可以:看到《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正好是说这个问题的。文章是新华社译名室主任李学军写的,我国官方对重要外国人名的翻译都是以新华社为准的,这篇文章我觉得是有权威性的,所以转载过来。&br&&br&简单地说,大陆官方将Trump翻译成“特朗普”是延续历史上翻译约定俗成的结果。&br&&br&(只是引用了一下就过百赞了,有点儿慌,我在文末补充了一点自己的观点)  &blockquote&标题:为啥Trump译成了“特朗普”而非“川普”?&br&来源:参考消息&br&作者:新华社译名室主任 李学军&br&&br&  美国总统大选早已尘埃落定,但围绕在大选中胜出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Donald Trump的中文译名之争则似乎才刚刚开始。&br&&br&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官方主流媒体都将美国新当选总统的中文译名统一为“唐纳德·特朗普”,但同时也有一些媒体、网站和学者则一直坚持使用“唐纳德·川普”这一译名。&br&&br&  我本人也听到了不少人对“特朗普”这一译名的质疑声,认为中文译名跟Trump的英语发音对不上,“川普”更接近Trump的发音。我也看到过Trump应该译为“川普”而不是“特朗普”的文章。实事求是地说,从发音来看,“川普”更接近Trump的发音,要是就事论事,不考虑别的因素,现在来译Trump这一名字的话,新华社译名室肯定会把Trump译成“川普”的,但为什么美国新当选总统的名字被确定为“特朗普”而不是“川普”呢?&br&&br&  且听我给您慢慢道来:&br&&br&&b&第一,把Trump译成“特朗普”由来已久。&/b&&br&&br&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针对全国的外文译名很不统一的情况,周总理指示:译名要统一,要归口于新华社。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新华社、外交部、军委机关、教育部、中联部等10多个单位派人举行会议讨论统一译名问题。会议商定,首先由新华社制订译音表,并且确立了外文译名要“名从主人、约定俗成”的原则,向全国译名统一迈出了第一步。日,新华社党组决定成立译名组(后更名为译名室),译名组根据各单位参加的会议精神,接连制订了英汉译音表、法汉译音表等各国译音表。随后,外文翻译部决定集中十来个同志制作译名手册。当时,译名组的同志把已有的译名卡片、英语辞典中的外国人名以及各种工具书上的外国人名收集起来,按英文字母的排列顺序打成草稿资料,后经商务印书馆出版,书名为《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俗称“英语百家姓”,这是译名走向统一的重要成果。该书于1965年5月第一次出版,后来又历经修改、补充和多次再版,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英语姓名翻译工具书。&br&&br&  翻开《英语姓名译名手册》以及后来新华社译名室委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Trump都是译成了“特朗普”。可以说,这是美国新当选总统Trump的中文译名定为“特朗普”的最重要依据。&br&&br&  至于译名室的前辈们当初为何把Trump译成“特朗普”恐已无从考证,而且现在看来,当初把Trump译成“特朗普”也确实值得商榷。不过,鉴于这一译名已经使用了50多年的时间,根据外文译名“约定俗成”的原则,这一译名也就轻易不做改动了。&/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3f3bbf07b40418bbd0b863_b.png& data-rawwidth=&363& data-rawheight=&5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3&&&/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454437bfff4a4fb6bccb_b.png& data-rawwidth=&628& data-rawheight=&3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454437bfff4a4fb6bccb_r.png&&&/figure&&b&(▲答主补充:《英语姓名翻译手册》(新华通讯社译名室,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718页截图)&/b&&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94da827def9dbb8fde734_b.png& data-rawwidth=&699& data-rawheight=&3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94da827def9dbb8fde734_r.png&&&/figure&&b&(▲答主补充:《英语姓名翻译手册》(新华通讯社译名室,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09页截图)&/b&&br&&blockquote&  关于美国新总统中文译名之争的一个有趣现象就是:不少人认为Trump应该译成“川普”,但似乎很少有人质疑Donald译成“唐纳德”是否准确。其实,从发音来看,把Donald译成“唐纳德”,中文译名跟其发音同样对不上。如果现在译Donald这个名字,应该译为“多纳尔德”而非“唐纳德”。但是,Donald长期以来一直译成“唐纳德”而非“多纳尔德”,就像长期以来Trump一直译成“特朗普”而非“川普”一样,这就是外文译名的“约定俗成”原则在发挥作用。 &br&&br&也许有人会质问:难道以前做错了的译名就不改了吗?就一直要错下去吗?&br&&br&  毋庸讳言,《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和《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当中肯定存在诸多不足和错误,对于其中的一些明显的错误当然应该改正、修订,译名室对此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不过,如果是涉及到一些长期使用的世界政要的译名则必须谨慎,轻易改动则可能引发混乱。&br&&br&  众所周知,在译名工作中,“约定俗成”一直是个很重要的指导原则。世界历史上很多重要的人物,如英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首相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和Winston Churchill,前一位译为“张伯伦”,后一位译为“丘吉尔”,美国二战时期的总统Franklin Roosevelt译为“罗斯福”,前苏联最高领导人Joseph Stalin译为“斯大林”。当时的译者楞是让这几位外国风云历史人物分别姓了张、丘、罗、斯,在外文译名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如果按照现在的译名规则,是肯定不会这么译的,但依照译名“约定俗成”的原则,在涉及到他们的时候就必须使用一直沿用的名称,否则就让人不知所云了。&br&&br&&b&第二,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的中文译名已被我国官方认可和使用。&/b&&br&&br&  从美国大选拉开帷幕之日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等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中就一直使用“特朗普”这一译名。今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祝贺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正式确认美国当选总统Donald Trump的中文译名为“唐纳德·特朗普”。&br&&br&  不仅如此,联合国的中文网站,还有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简体中文版)、金融时报这三家西方主流媒体,在它们的中文报道中都使用的是“特朗普”。&br&&br&  既然中国政府、中国官方媒体、联合国中文网站、西方主流媒体的中文报道都使用的是“特朗普”,那我们的网站、媒体在报道中还有什么理由不保持一致呢?&br&&br&  也许有人会反问:我凭啥非得听你的?我凭啥非得跟着使用“特朗普”呢?在媒体和文章中使用“川普”不行吗?&br&&br&  当然,使用“特朗普”还是“川普”属于个人自由,但是,如果在媒体和文章中继续使用“川普”可能会引发报道混乱和读者混淆。我曾经看到过某中文网站的文章中,有的文章用的是“特朗普”,而有的文章则是“川普”,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是非莫辩。尤为滑稽的是某报的一篇报道,标题用的是“川普”,文内则用的是“特朗普”,这怎么不会让读者莫衷一是!&br&&br&&b&第三,外文译名的对错有时候并不重要,译名统一才是最重要的。&/b&&br&&br&  在译名问题上,译名室多年来取得的一点共识就是:译名的对错有时候并不重要,译名统一、避免引起报道混乱和读者混淆才是最重要的。&br&&br&  今年2月,中宣部召开了包括新华社、外交部和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参加的座谈会,专门讨论曾遭到恐怖袭击的法国刊物Charlie Hebdo和美国金融巨头Soros的中文译名问题,我本人也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宣部之所以召开此次座谈会,就是因为媒体报道这两者的译名长期不一致,甚至引起了中央领导的注意、重视和关注。&br&&br&  问题是怎么出现的呢?原来,新华社译名室根据外文译名要“名从主人”的原则,把法国刊物Charlie Hebdo译为《沙尔利周刊》(Charlie依据法语发音应该译为“沙尔利”),把祖籍匈牙利的金融巨头Soros依据匈牙利语发音译为“绍罗什”。为了保证这两个译名的准确性,译名室还特地请教了懂法语和匈牙利语的同志,并获得了他们的认同和肯定。但是,包括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在内的众多媒体在报道中都一直使用的是《查理周刊》和索罗斯。&br&&br&  应当指出的是,把上述两个名字译成《查理周刊》和索罗斯是不对的,因为它恰恰违反了外文译名要“名从主人”这一原则,而是把法国的Charlie和匈牙利的Soros都简单地按照英语译写方式给译成了“查理”和“索罗斯”。&br&&br&  但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当时,与会的多家单位,除了新华社外,都纷纷表示:他们不清楚、不知道《沙尔利周刊》和绍罗什,只知道《查理周刊》和索罗斯。&br&&br&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说译名室把Charlie Hebdo和Soros分别译成《沙尔利周刊》和索罗斯有根有据,从专业技术角度来看无可挑剔,是完全正确的,但是面对《查理周刊》和索罗斯更为大众所熟知的现实情况,为顾全大局,我主动让步并表态:在译名问题上,译名统一更重要,译名的学术性应该让位于统一性。为了保持译名统一和不引起读者混淆,译名室愿意把Charlie Hebdo和Soros的译名改为《查理周刊》和索罗斯。主持座谈会的国新办副主任郭卫民也指出,《查理周刊》和索罗斯的译名在媒体报道中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这么改也符合译名的“约定俗成”的原则。&br&&br&  译名不统一的问题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出现,但让人遗憾的是,随着我国媒体竞争不断加剧,译名乱象也是愈演愈烈,给译名室的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不过,让译名室人员倍感欣慰的是,译名室的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今年3月,国务院新闻办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央网信办、中央各主要新闻单位发函,要求重要外文译名都要以新华社译名为准。新华社领导对译名室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视,多次在有关国际译名的材料上作重要批示或指示,这都让译名室人员感到了肩上的重担和译名工作的光荣与重要。&br&&br&  “路漫漫其修远兮”。译名室全体工作人员始终牢记周总理的教导,不忘初心,肩负使命,为了译名统一,我们一直在不懈努力!&/blockquote&&br&-------------以下是答主的补充说明------------&br&&br&新华社译名室作为周总理硬点的译名翻译机构,担负着重大专有名称(如国家名称、地名、外国领导人名字等)的翻译、规范、统一、传播任务。为什么要只允许一个机构来做呢,这是因为建国之后,同一人名、国民的各种音译层出不穷,给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br&&blockquote&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新华社译名室便开始管理起中国大陆全世界的人名。几名译员天天对着枯燥的英文名字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他们要和不同种类的语言打交道,要和不同的罗马字母、英文字母、希腊字母、韩文音节、片假名和平假名“搏斗”。凡是在中国大陆的报刊、书籍、广播电视中露面的外国人名,都与他们的工作息息相关。所以,该译名室也被人称为“国外人名信息进入中国所遇到的海关”。 &br&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指示“译名要归口新华社”。他还亲自提出整理改革了几个常用旧译,比如把“怯尼亚”改为“肯尼亚”,把“莫三鼻给”改为“莫桑比克”。自那时起,国内的翻译工作开始逐步向正规化、组织性和规范化发展。 &/blockquote&&br&在翻译过程中,对于西方语言人名译名室强调的是“&b&音译为主、名从主人、约定俗成&/b&”原则。&br&&br&除了《查理周刊》和索罗斯之外,没有做到“名从主人”直接按英文发音翻译错误但是已广泛传播了的,新华社译名室为“统一”做出让步的还有很多。&br&&blockquote&拉登是媒体根据英语发音译的,但拉丹的名字来自阿拉伯语,阿拉伯语系里根本没有登这个音节,所以只能译成拉丹。从这点可以看出民间望英文而音译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br&&br&比如NBA著名篮球运动员英文名为Kobe Bryant(外界翻译为科比·布莱恩特),虽然根据规则应该翻为科贝,但是这和公众已经认定的不一致,最后也没有修改。 &/blockquote&&br&&b&但如果对方非要自己改一下名字那也是可以的,比如曾今的洪森和萨科齐:&/b&&br&&br&&blockquote&  2003年,被西方称为“强人”的时任柬埔寨首相洪森宣布将其中文名字更名为“云升”,尽管洪森首相不是中国人,但他希望自己有个更好的中文译名,而他同意改名“云升”正是听从身边华人朋友的建议。当地有报章还说,金边的一位华人占卜师也为首相的中文译名发表了看法,认为“云升”比“洪森”的寓意好。为此,柬埔寨方面通过中国外交部致函新华社,新闻部国务秘书乔卡纳里表示“希望新华社今后对首相的改名予以理解”。 &br&&br&  改名之后,麻烦却接踵而至。当时华文媒体亮出“云升”这个名字后,许多读者就不断打电话询问柬埔寨是不是换了新首相。一些华裔柬埔寨人则抱怨说,大家已经叫惯了“洪森”这个名字,忽然改称“云升”,觉得很别扭。更要命的是在政府部门颁布一些具法律效力的文件中,两个名字竟然同时存在,一些法律上的麻烦就不可避免。 &br&&br&  果然,不到一年,新华社便收到外交部来函,通知恢复洪森的原中文译名。 &br&  但偶尔也有例外的。比如法国前总统萨科齐的名字就经过改动,原名“萨尔科奇”经法国政府要求改成“萨科齐”,他的夫人也由“布吕尼”改为“布鲁尼”。据新华社译名室译员李振洁解释,由于名字改动时,萨科齐刚刚当上总统,影响力远非今日,所以没有形成很大的冲击。&/blockquote&&b&当然,还有很多是约定俗成的,除了李主任提到的“张伯伦、丘吉尔”之外,还有比如:&/b&&br&&blockquote&许多驻华使节喜好起地道的中文名,比如历届的美国驻华大使们,从恒安石、芮效俭、尚慕杰、洪博培,每个人都早早定好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而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升,许多国际政要也赶起“时髦”。北约前秘书长夏侯雅伯(原名亚普·德霍普·斯海弗)便把外国人“名在前,姓在后”的习惯颠倒过来,加上中国化的音译而成。 &br&&br&由于早期的初始译著、译名个性化十足,延续至今形成了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历史遗留译名,尽管从科学角度考证这些译名不符合标准,但由于已为中国人熟用并耳熟能详,改了反而不易被接受,容易产生歧义且引发争议,便仍保留旧译:比如凯瑟琳女皇为叶卡捷琳娜,萧伯纳不必改为伯纳·萧,仲马不必改为杜马,安徒生不必改为安德森,福尔摩斯就没有必要变成霍姆斯,拿破仑也不需要变成纳波里昂,哪怕其中被冠以一个刺眼的“破”字。
&/blockquote&&br&————对评论里一些问题的回复————&br&&br&看到评论里有不少观点,在这里按自己的想法回复一下,欢迎大家一起讨论O(∩_∩)O哈哈&br&&br&&b&1、Trump翻译成“特朗普”是否参考了日语假名r念l的译法?&/b&&br&日语里虽然把“r”读的是“l”的音,我觉得中文译名有参考日语的可能。但是,我想更多还是因为现代汉语(普通话)里r声母的字本来就很少,所以音译的时候更多选择了发音相近的l声母的字。比如:Sarah翻译成“莎拉”,普通话里好像没有读ra音的字吧。(大家可以看看 &a data-hash=&0c708d923f8fbcdd4951d9& href=&//www.zhihu.com/people/0c708d923f8fbcdd4951d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赟 Maigo& data-hovercard=&p$b$0c708d923f8fbcdd4951d9&&@王赟 Maigo&/a& 大神的答案)&br&&br&&b&2、Donald翻译成“唐纳德”是因为“唐老鸭”深入人心吗?&/b&&br&唐纳德应该和“张伯伦”、“乔治”等译名类似,因约定俗成而沿用至今。民国时期的翻译者们非常有考虑地选用了读音相似的中国姓作为开头,让译名看上去真的像一个名字。Donald Duck翻译成“唐老鸭”应该是以“唐纳德”这个译名为原型作出的巧妙翻译。如今台湾地区的翻译依然有这个特点,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翻译成“柯林顿”,“里根”翻译成“雷根”。&br&&br&&b&3、那为什么特朗普在中国打官司的时候却用的是“唐纳·川普”这个名字?&/b&&br&因为那个时候不知道特朗普日后会成为美国总统,新华社还没有对特朗普的名字“规范化”。同理还有在今年菲律宾大选之前一段时间,大陆媒体基本援引境外媒体的报道,将其音译为“杜特蒂”;在他当选总统时,新华社译名室正式发布了其译名“杜特尔特”。&br&&br&&b&4、英国斯诺克选手同样叫Trump为什么被翻译成了“特鲁姆普”?&/b&&br&体育界的人物,不像政治人物那样需要特别规范注意,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向新华社译名室确认就直接用了,后来传播广了也就没修改了。参考上面提到的科比。(这锅也许得CCTV5来背?)&br&&br&&b&5、美国驻华使馆曾要求将“奥巴马”统一翻译为“欧巴马”,为什么不改?&/b&&br&“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这一姓名新华社译名室自日一直沿用至今。奥巴马这个姓氏在非洲国家肯尼亚的一些部落很普遍,这么多年一直这么翻译。如果改了,那个家族的名字都会受影响。而据2003年肯尼亚《联合报》的不完全统计,在Mahatali地区,姓Obama的人大概在之间。所以,除非通过外交途径“强烈要求”,否则不会更改。&br&&br&&b&6、“常凯申”这个翻译怎么解释?&/b&&br&常凯申为蒋介石之错译名。出自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奇对Chiang Kai-shek (即蒋介石的韦氏拼音写法)的翻译,并不是新华社译名室的“杰作”。&br&&br&&b&7、李主任的文章里是否有“我是错的,但是那又如何?主不在乎”的倾向?&/b&&br&没有。李主任后面有说在“译名统一”面前“对错”是可以妥协的。&br&&br&&b&8、是不是只要大家都叫“川普”了,新华社译名室是否会也会做出让步更改正式译名?&/b&&br&据我观察,在美国大选前,新华社、央视等官媒发表的关于特朗普的新闻不多。网上对特朗普的讨论,消息源主要来自港台、海外媒体以及海外华人,“川普”这个译名也是通过他们传到了大陆互联网内。&br&新华社、央视等官媒从报道特朗普开始,就确定规范了“唐纳德·特朗普”这个译名。特朗普胜选后,国内各大网络媒体在正式报道里统一规范使用“特朗普”这一名字。&br&除非美国官方正式照会中国外交部或者出于特朗普本人的意愿,才会做出更改。&br&&br&&b&9、“汉城”改名为“首尔”是怎么回事?&/b&&br&&blockquote&自韩国光复后,英文名称一直为Seoul,原本的汉字名称是“汉城”(??),这是李氏朝鲜王朝时期定都于此所使用的名称(汉城府)。1910年进入日治时期后,汉城被改称为“京城”。1945年韩国光复之后,独立政府以韩语固有词将京城更名为“??”(拉丁字母转写为“Seoul”)。由于该名称没有对应的朝鲜汉字,中文使用者继续沿用李朝(朝鲜王朝)时期的汉字名称“汉城”来称呼该市。&br&日,时任市长李明博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汉城的中文名称正式更改为“首尔”,昔日的“汉城”名称不再使用。&br&首尔改名主要有三大理由:&br&第一,“汉城”的中文名字在韩国已停止使用,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后,已更名为韩语固有词“首尔”,只有中华文化圈继续使用原中文名字“汉城”,这与其现在的实名不符。&br&第二,当今的时代是按国际标准化的时代,首尔的名称也应按国际标准更改。&br&第三,随着韩中两国交流的日益频繁,汉城的原名称在使用中引起了“很大混乱”,举例说,韩国有两所大学,一所叫首尔国立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另一所叫汉城大学(Hansung University),过去这两所大学的中文译名经常混淆。首尔国立大学建校于1946年,为国立院校,坐落于首尔市冠岳区;汉城大学建校于1972年,为私立院校,坐落于首尔市城北区。由于首尔的中文旧称为汉城,所以常把汉城国立大学与汉城大学混为一谈,认为汉城大学是汉城国立大学的前身,这是完全错误的,汉城国立大学与汉城大学没有任何关系。&br&日起用首尔为中文译名后,首尔成为朝鲜半岛唯一没有汉字名的城市。&/blockquote&&br&&b&10、美国大选选票上的中文名就是写的“川普”,这怎么解释呢?&/b&&br&选票上的翻译既没有完全参造大陆译名,也没有完全参造台湾译名(具体见图片下)。我猜测这应该是美国竞选人或者选举委员会团队自己翻译的,是为了方便美国华裔和华人。新华社在大选前一年多就确定了他们的译名,如果美国方面没有给出官方要求,那我们就无需完全遵循选票上的译法。&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b3e4faf4ad120fc232c1e80d6a4486a_b.jpg& data-rawwidth=&422& data-rawheight=&2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b3e4faf4ad120fc232c1e80d6a4486a_r.jpg&&&/figure&&br&&br&&b&民主党&/b&&br&选票:希拉蕊·克林顿&b&(正好是大陆台湾两种译名各有一半)&/b&&br&大陆:希拉里·克林顿&br&台湾:希拉蕊·柯林顿&br&&br&选票:提姆·肯恩&br&大陆:蒂姆·凯恩&br&台湾:提姆·凯恩&br&&br&&b&共和党&/b&&br&选票:唐诺德·川普&br&大陆:唐纳德·特朗普&br&台湾:唐纳·川普&br&&br&选票:麦克·潘斯&br&大陆:迈克·彭斯&br&台湾:迈克·彭斯&br&&br&&b&绿党&/b&&br&选票:吉儿·史坦&br&大陆:吉尔·斯泰因(不确定)&br&台湾:吉尔·斯泰因&br&&br&选票:阿哈姆·布拉卡&br&大陆:阿扎姆·巴拉卡(不确定)&br&台湾:阿扎姆·巴拉卡&br&&br&因政治因素,大陆和台湾对1949年之后出现的译名不能统一,很sad。看台湾的新闻、文章除了要在脑子里自动切换繁简体之外,还要转换一些名词。&br&&br&————最后,答主说两句————&br&咱们自己私下随便怎么称呼都无所谓,特朗普或者川普没有绝对的对错,就算叫“床铺”也未尝不可。新华社译名室主任所说的“译名统一”,是为了在官方正式场合方便大家称呼、识别、传播和记录。就算是古代、近代的中国人,一个人也有很多名字,在正式场合也是统一选择一个比较好。比如孙中山:&br&&blockquote&孙文(日-日),名&b&文&/b&,幼名&b&帝象&/b&,谱名&b&德明&/b&,字&b&载之&/b&,号&b&日新、逸仙&/b&,室号&b&品兰堂&/b&。生于大清帝国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县长安镇上沙村。清末民初医师、政治家、革命家,是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亦是中国国民党之创党人。流亡日本时,曾化名&b&中山樵&/b&(日文平假名:なかやま きこり),在日本多尊称其为&b&中山先生&/b&,“中山”实为姓,惟后讹传为“&b&孙中山&/b&”。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可不少,在大陆这边,一般情况下,新闻和文献记录中都约定好了就叫他为“&b&孙中山&/b&”(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流传最广,尽管这不是他的本名)。&/blockquote&&br&如果看到某本书全篇都是“孙载之”……不查资料还真不一定知道孙载之就是孙中山。&br&&br&互联网时代,新华社译名室面临的挑战也很多,译名发布不及时会让港台译名、其他非正式译名抢先占领大陆互联网舆论平台。&br&&br&译名统一好处很多,新华社今后最好可以在热点新闻出现前&b&提前发布&/b&&b&规范译名&/b&&b&、加强网络宣传,&/b&还可以弄一个专门的网站方便网友搜索查询(虽然有《参考消息》网站,但显然不方便查找确认)。不要等到大家习惯了非正式的名字再强行科普更正= =(当然也不全怨你,要选用相对正确的译名得花时间查证)&br&&br&也还好现在有了互联网,翻译不同也可以随时百度一下。
看到《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正好是说这个问题的。文章是新华社译名室主任李学军写的,我国官方对重要外国人名的翻译都是以新华社为准的,这篇文章我觉得是有权威性的,所以转载过来。 简单地说,大陆官方将Trump翻译成“特朗普”是延续历史…
&a data-hash=&fe75f9ee593ef855ee989b948b90cc27& href=&//www.zhihu.com/people/fe75f9ee593ef855ee989b948b90cc2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pangqiu& data-hovercard=&p$b$fe75f9ee593ef855ee989b948b90cc27&&@pangqiu&/a& 给出了译名的官方标准,我来解释一下这些标准制定的原因。&br&&br&大陆官方译名中,r 音都用声母为 l 的字来对应。这是因为:&br&&ol&&li&l 声母的字更多;&/li&&li&只有英语的 r 发音像汉语拼音的 r,许多欧洲语言中字母 r 的发音更接近汉语拼音的 l 而不是 r;&/li&&li&能够兼顾没有 r 声母的方言。&br&&/li&&/ol&(参考:&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为什么外语中的 R 在音译成中文的时候,取汉语的 L?&/a&)&br&&br&同理,tr、dr 这两个字母组合,也只有英语发成类似于汉语拼音 ch、zh 的音,大部分其它语言中都是分开发音的。因此,大陆官方选择把 t、d 单独译成「特」「德」,然后把 r 译成 l 声母的字,而不是使用 ch、zh 声母的字。
给出了译名的官方标准,我来解释一下这些标准制定的原因。 大陆官方译名中,r 音都用声母为 l 的字来对应。这是因为: l 声母的字更多;只有英语的 r 发音像汉语拼音的 r,许多欧洲语言中字母 r 的发音更接近汉语拼音的 l 而不是 r;能够兼顾没有 …
&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4b5cb56b0102uz0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透析英语使用法2014:新增逆透析&/a&&/p&&p&多读书,并且语境确实很重要&/p&&p&建议阅读的第一本书,是Krashen写的通俗外语学习法读物,&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dkrashen.com/content/books/principles_and_practice.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dkrashen.com/content/b&/span&&span class=&invisible&&ooks/principles_and_practice.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书很简单,没有什么难句长句,用词也比较浅显。内容方面有理论有实践并且&b&有数据&/b&支撑,看完之后你会对外语学习的过程,阶段,以及一些办法都有一个大致框架&/p&&p&知乎讲究科学,理性客观,说什么都要有数据实验,惟独在这个话题下,就成了经验主义的玄学,匪夷所思&/p&&p&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b&「恶魔奶爸Sam」&/b&id:lxg-milk
或扫以下二维码,欢迎加入
&/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10247cee2c35a51dfafa41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
多读书,并且语境确实很重要建议阅读的第一本书,是Krashen写的通俗外语学习法读物,书很简单,没有什么难句长句,用词也比较浅显。内容方面有理论有实践并且有数据支撑,看完之后你会对外语学习的过程,…
看了一圈答案,发现各位的方法都写得非常详细。但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br&&br&&b&听过了那么多方法,还是学不好英语。&/b&&br&&b&为什么?&/b&&br&&br&&br&我相信很多人在看了问题回答下的高票答案后都会大受启发,点赞感谢加收藏,然后呢?有没有真正想过这些方法有没有什么优缺点,是否真正适合自己?有没有真正去实践过?&br&&br&我做了一个英文学习的公众号,后台这样经常收到这样的消息:”我英语不好,请问学英语用什么方法好呢?“,”你好,我XX(口语,听力,写作...)不好,请问怎么提高?请问哪里可以下载经济学人/词典/有声书资源?“...&br&&br&每次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哭笑不得,想起了之前一位朋友所说的:&b&“英语学不好,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方法或者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b&&br&&br&为什么?&br&&br&因为只要是付出过一点时间努力和思考的人,是绝不会问出像“学英语应该用哪种方法”这种问题的。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真正付出过时间和成本学习的人,&br&问出来的问题往往也比较具体直观,针对性很强,而不会泛泛而谈。举个例子,认真努力过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经济学人的文章我看得懂,听的时候很多词却听不出来?”这样的问题,而不是问“怎样提高听力?”提问的深度与已经付出的学习实践是成正比的,越是初级的学习者问出的问题可能会越抽象,越让人无法回答。&br&&br&今天我想说的,就是英语学习中的态度问题。&br&&br&其实对于学好英语这一点,我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坚持,感兴趣,动力(为了出国,把妹,考证等),&b&而是独立思考的态度与能力&/b&。之前很多人找我聊天后都眼含热泪地表示自己对英文“很有兴趣,能坚持,一定会发奋学好英语”,结果努力了一段时间后还是退回到老样子,然后继续跑到网上问大神怎样学英语。在学英语这一点上,鸡汤和一时的热血并不能拯救你,只有独立思考才行。在我看来,能独立思考是一个人真正走向成熟的开始。比如对于学英语这个问题,你会这样思考“我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我为什么会学不好英语,是主观因素(懒,拖延症,提不起兴趣)还是客观因素(方法不对,没有资源,环境影响)?目前对于这些问题,书上/网上有什么解决方法吗?这些解决方法适合我吗?...”,诸如此类,而不是盲目从众,人云亦云。能够开始进行独立思考了一定是件好事,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你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知道自己学英语的优势与不足。哪怕经过思考后你发现自己根本学不好英语,这也未尝不是好事。英语水平不好怎么了?芝麻大的事而已,难道人生就会因此黯然失色了吗?雷布斯的英语可能不怎么样,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IT大佬每天出现在你的朋友圈里。&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70a92bfe811efaa37c7d7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70a92bfe811efaa37c7d73_r.jpg&&&/figure&&br&&b&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判断能力。&/b&目前市面上知乎上学英语的方法和理论多如牛毛,这边有人说看美剧好,那边有人说要听BBC,前边刚有人说要背新概念,后边又有人跳出来说要有英语思维,而且每种听起来都神乎其神,但它们真的适合你的实际情况吗?你确定他们不是在忽悠?一个事实是,世界上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法,真正适合你的方法别人是没办法告诉你的,只有经过自己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后才能总结出来。&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ca5e32db6ca184a08530bad2ffff93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1ca5e32db6ca184a08530bad2ffff933_r.jpg&&&/figure&&br&说一个关于取舍与选择的问题。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面对的问题可能并不是资源匮乏,而是资源太多带来的无所适从。我目前叫得出名字来的英语学习和资讯类应用就有不下十种,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网站,听力材料,原版读物,影视资源更是数不胜数。经常在网上看到文章一上来就推荐各种英语学习资源,但你真的需要那么多吗?今天你听人说用kindle学英语很好就去买了kindle,明天有人推荐说这个网站不错于是你赶紧去试了一下,后天又有人跟你说看美剧学英语更好你又跑去看美剧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学一点,结果经常是什么都学不到。少即是多,比找资源更重要的,是如何取舍资源,使用资源。哪怕你认真地读完一本原版小说,其效果也要远远好于尝试一堆材料和网站。而所有这些都是需要你自己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才能得到的。&br&&br&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你说的这些我都懂,可是要怎么做呢?”&br&&br&&b&善用搜索引擎&/b&&br&对于英文学习,你碰到的任何疑惑,需要的所有资源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答案。学会用谷歌,尽量不要用百度(没错我是百度一生黑)。什么,你说你上不了谷歌?您听说过翻墙么?就算不会翻墙,那么下面这几个总会了吧?&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da83fed8fa5aacf74b2746_b.jpg& data-rawwidth=&767& data-rawheight=&6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da83fed8fa5aacf74b274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f07bbacc2b8f09180a21_b.jpg& data-rawwidth=&672& data-rawheight=&5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f07bbacc2b8f09180a21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ea599aefe06c2d23eb8760_b.jpg& data-rawwidth=&706& data-rawheight=&6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ea599aefe06c2d23eb8760_r.jpg&&&/figure&&br&&br&&b&阅读阅读阅读。&/b&&br&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不知道一种学习方法靠不靠谱?去读读ESL理论吧,看看二语习得大神怎么说。语法不好?找本经典语法书看看。英语经常出现中式表达?&br&去读一读《中式英语之鉴》。书读得多了知识水平和判断能力会不断上升,这个时候你才不会轻易被市面上各种“英语王子”,“英语大王”所忽悠了。&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14bfc321d67cb8e908727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br&&b&以行践言。&/b&&br&听过了那么多道理,还是学不好英语。再好的思考再准确的判断如果不能落到行动上都是耍流氓。最令人热泪盈眶的真理并不是别人教给你的那些经验之谈,&br&而是自己在实践之后的切身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你在看完之后文章之后能放下手机拿起你的To-do list开始行动起来,那么我这篇回答的目的就达到了。&br&&br&&b&请记住,你学到的并不仅仅是一门新的语言,还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更加敏锐的判断力以及更加深厚的知识积累。&/b&&br&&br&祝你好运!
看了一圈答案,发现各位的方法都写得非常详细。但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听过了那么多方法,还是学不好英语。 为什么? 我相信很多人在看了问题回答下的高票答案后都会大受启发,点赞感谢加收藏,然后呢?有没有真正想过这些方法有没有什么…
十点半到家,翻看知乎,看到了最高票的答案,不禁有点汗流浃背。尽管屋里很冷,想趴在被窝,还是穿上厚衣服,马上码字。&br&最高票我理解为,大家对他的坚持力,毅力所打动。如果是这样,就好。&br&作为初中开始学英语,听力口语在进入英语专业之前几乎为零的人来说,自己一路摸索走来,走到能被以为在国外呆过不少年,希望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给大家节省些许时间,不要旧路重走。&br&还有一个答案,我很喜欢,可惜票数很少。那就是,本身问题本身就有问题:相见恨晚,貌似暗示捷径的意思。英语学习,或者语言学习,没有捷径可言,唯一有符合规律的好一些的方法。那么我就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br&首先,“一万小时定律”绝对适用于英语学习。我当时学二外法语的时候,悄悄计算了一下,如果一天花2个小时的话,一万小时,差不多是十年。我的英语学习从痛苦挣扎到流利自信也是差不多十年。所以,如果你想英语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的话,先要有一万小时的计划。&br&第二,”语言是技能“。我忘记是在那本书上看到的了,意思是人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会分为技能和知识。知识是需要记忆的,而技能是通过反复训练达到无意识地状态,就像开车和游泳。&br&第三,“听说先行,阅读后起。“ 这个如果观察一下小孩怎么学语言就可以总结。一般来说,如果底子比较空白,那就建议从视听的材料开始。这个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水平,选择低级的英语学习频道,比如BBC有一档为二外英语学习者做的节目,VOAspecial 也不错。如果再低,那不妨试一试泡一段国外的动画电影,因为一般对白简单,而发音非常漂亮。迪斯尼和皮克斯的经典动画都不错。看几遍之后,可以在网上搜原文,然后跟着模仿跟读。&br&模仿跟读是最重要的。一般模仿力强的人语言会好,学的快也是这个道理。我曾经有一个学生找我学托福,说自己英语基础为零。我第一次见面,跟他说hi,他hi back之后,我说,不对你英语不错。他说,他从来没有在学校好好听过课。我说不会,你一定出过国或者怎样。后来,我才知道,他喜欢科幻片,一直追美剧十年。这早就了他良好的英语思维和发音习惯。而惊人的是,他连名词都不知道。后来,他和另一个人一起上课,我们休息时看美剧,他会不自觉的跟读,而另一个人毫无感觉。。。这个学生,托福第一次考试口语就26分,而其实他的词汇量,语法并不好。所以,大量的泡,最好不要泡词汇书,要泡有音频的资料。&br&耳朵打开之后,嘴巴可以刻意跟读背诵一段时间,就打开了。当然,我大学四年都是五点起床,苦逼地在河边反复跟读句子,到短文章,到一句句练FRIENDS。 大三时候,感觉好多了,但是速度总是卡着。我自己想了个办法,就是熟记一段。我不是个擅长背诵的人。所以熟记一段一天花1个小时,来回车上时间2小时背诵两段。一个月之后,汉语都快的要命了。就是嘴巴”肌肉“被练习好了。&br&坚信多听,多跟读,才有可能在口语听力交流上有大的进展。&br&第四,关于词汇语法。词汇当然很重要。但是,个人非常非常不赞同单词表背诵法。考试突击是可以的。纯粹背单词,一定要像最高票那位那样背个近十年才好。阅读才是解决词汇的要害。因为词汇只有放在句子里时候才有生命意义。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词义也会加强记忆。大脑记忆是通过分类联想的。如果你读一本书有80%的词汇是懂得,可以通过查字典记笔记来着意记单词。积累到大概5000,就可以学习词根法。我个人是大学的时候被一位口语很不好,但是可以一个单词讲一黑板的老师所charmed,自己开始找词根书,用的是《词汇的奥秘》蒋争著。这本书几乎列全了所有词根和相关词汇,以至于,很多高级词典都查不到,我需要踮起脚尖去够着图书馆的最大的词典。就这样,我自己津津有味地趴在图书馆查了两遍,一边做笔记一遍乐。好似自己是拿到了什么真经。后来,看到韦氏词根字典,才突然发现老师讲的故事都是这上面的,于是自己又学了两三遍。这本书好的地方是对词汇有全英解释,而且用一小段进行意思析义进行区分。但是词根量少,涉及词汇也少。如果是语言水平稍低会不太适应全英文。但是要是考GRE和SAT是必备。我考GRE的时候,就自己走了两遍这本书,而没有废寝忘食地背什么红宝书。自己考试时候看到排队的人手一本红宝书,自己还有点后怕,考完才觉得,科学是王道。&br&还有,就是循环不断的积累是重要的。你一天花一个小时在阅读上,积累几个新词汇放在笔记本上,第二天继续阅读,一定会有新单词重复出现,这样滚动式,出现第三次差不多就记住了。在这里推荐一套 比较好的阅读教程,是外研社出版的 《积极阅读教程》分级别。第一级差不多适应初中水平。这个系列是国外阅读专家研发的,主题在于阅读技能和词汇技能。而且全是英文意思。这样,你如果留心的话,你的词汇记忆方法会越来越多,词根词缀,成网状联系等等。&br&第五,原版书。原版书,我个人是比较惭愧,读的不够多。但是遇到的孩子里,只要是语言纯熟的,都是大量的原版书。说实话,国内出的很多英语学习教材很水的。能够接触原版书是最好的。如果级别低,可以看看原版故事,绘本。这个是儿童英语学习最流行的。网上资源很多。慢慢地级别上去。阅读能力是慢慢泡出来的,不是翻译出来的,或者吹牛吹出来的。&br&&br&因为教过底子没打好就跑去学托福雅思,被保分,各种送去野鸡大学的大学生,也教过成人,现在专注6-14岁高端青少英语,希望大家在英语学习时候,要先找比较专业的人看看自己水平,然后定好计划,坚持下去。上面说的是比较泛的。因为不同的水平,方法会少许不同。&br&但是只有语法,单词的语言是无力的,死的。&br&没有最好的方法,但是有科学的方法。&br&需要帮忙的朋友,feel free to contact me.
&br&-----------------------------------------------------&br&很多知友私信来问自己情况如何处理,私信不太方便讲很长的话,所以,如果需要帮忙,请加 QQ 群: 留言: 知乎-英语help-你的名字,谢谢。&br&工作稍忙,没有及时回复请谅解。 &br&----------------------------------&br&PS: 这段时间一直有知友私信或者加QQ寻求英语学习方法。很多情况,我个人真是无法帮助到。有的同学可能是看到我写的很简单,其实每一个阶段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同学问我学习方法,我先问你的水平和短期和长期目标,然后对方说:你就当我是零基础,目标是英语流利吧。然后然后,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说话了。我这个人以前脾气不好,现在又太好了。&br&想再声明一下,如果你水平是零基础,或者26个字母还不怎么认识,现在跟英文关系不大,就像学好英语,感觉很牛逼的话,我还真没啥可说的。我的方法是自己一点点摸索出来的。最后发现还是不错的。而且我是老师,在课堂教课和在线的这种还不怎么一样。而且 &a data-hash=&2be9d2fe6f8& href=&//www.zhihu.com/people/2be9d2fe6f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2be9d2fe6f8& data-hovercard=&p$b$2be9d2fe6f8&&@恶魔的奶爸&/a& 已经非常详尽地在专栏里提到了从零基础到高阶的个阶段学习方法。不妨您先自己认真读一下帖子,自己看看自己可以做哪些?我个人来知乎不久,纯粹是因为看到背单词那个帖子生了气跑进来的,没想到就走不了的感觉。 &a data-hash=&2be9d2fe6f8& href=&//www.zhihu.com/people/2be9d2fe6f8&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2be9d2fe6f8& data-hovercard=&p$b$2be9d2fe6f8&&@恶魔的奶爸&/a& 的方法,我非常非常赞同,我开始想从头开始写一系列,发现人家已经写的并且帮助很多同学做到了。他的很多观点,关于英语学习,关于青春,生活,对于在线教育的热情,我都很喜欢。很喜欢这个傲娇的人!在此致敬! PS:我对邓的态度应该把我们划分一个阵营了哈哈。&br&&br&有很多同学可以看出来,我这个短帖子都没有看多少,就跑来我问了。许多问题要回答很多遍。&br&一句话:自己先分析分析,然后实在不太懂。可以找我啊。&br&&br&加油&br&Nicole
十点半到家,翻看知乎,看到了最高票的答案,不禁有点汗流浃背。尽管屋里很冷,想趴在被窝,还是穿上厚衣服,马上码字。 最高票我理解为,大家对他的坚持力,毅力所打动。如果是这样,就好。 作为初中开始学英语,听力口语在进入英语专业之前几乎为零的人来…
&p&我在底下关注这个题很久了。答案和关注都很壮观,今明两天得空,就来慢慢写这个答案。有人觉得我想搞个大新闻,哈哈,被你猜中了。&/p&&br&&p&还是老规矩,长文章先上提纲:&/p&&p&一、找方法之前先问一问“学习方法”四个字是什么意思?&/p&&p&二、指导思想&/p&&p&三、材料&材料库&/p&&p&四、突破方向&/p&&p&五、具体小工具。&/p&&br&&p&一、找方法之前先问一问“学习方法”四个字是什么意思?&/p&&br&&p&现在排名前十的答案我提炼一下:&/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6be1c3dfeff47f537c4959b9& data-hash=&6be1c3dfeff47f537c4959b9& data-hovercard=&p$b$6be1c3dfeff47f537c4959b9&&@EscapeplanC&/a& 给了一个关于赖世雄材料的自己的笔记。2298&/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13ba78a859eaf6b9a5b27c5c56ee8419& data-hash=&13ba78a859eaf6b9a5b27c5c56ee8419& data-hovercard=&p$b$13ba78a859eaf6b9a5b27c5c56ee8419&&@mu peng&/a& 主要讲了背单词很重要,瞧,我背了这么多单词。5984&/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8e6c8cac794b7d4d34c83d85e573492c& data-hash=&8e6c8cac794b7d4d34c83d85e573492c& data-hovercard=&p$b$8e6c8cac794b7d4d34c83d85e573492c&&@魏剑峰&/a& 强调独立思考的态度与能力,强调阅读。222&/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de78112efb72c18c1ac56c& data-hash=&de78112efb72c18c1ac56c& data-hovercard=&p$b$de78112efb72c18c1ac56c&&@兰舟酱&/a& 推荐Elevate这个应用,主要是同义词替换,或者说thesaurus字典的实战练习。360&/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f0ec68c3c7d2e& data-hash=&f0ec68c3c7d2e& data-hovercard=&p$b$f0ec68c3c7d2e&&@louhrymore&/a& 建议影视字幕放进kindle每天读1、2个小时。21&/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3af066db7dfada1baebada67& data-hash=&3af066db7dfada1baebada67& data-hovercard=&p$b$3af066db7dfada1baebada67&&@Leviathan Nee&/a& 强调勤奋,多读多听,最重要的是勤查字典。6&/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75cebe4f14b1f030db453& data-hash=&75cebe4f14b1f030db453& data-hovercard=&p$b$75cebe4f14b1f030db453&&@小欣&/a& 背完10本书培养语感+英语环境里胡乱说+有目的定向巩固单词和欧美文化 703&/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f50eafb7b8fbf3b0bc5bd0c& data-hash=&f50eafb7b8fbf3b0bc5bd0c& data-hovercard=&p$b$f50eafb7b8fbf3b0bc5bd0c&&@Nicole Xu&/a& 主要是听说先行,阅读后起,没有捷径。745&/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1fbec24a477dd866dbed4& data-hash=&1fbec24a477dd866dbed4& data-hovercard=&p$b$1fbec24a477dd866dbed4&&@Qenta&/a& 同反义字典,联想背单词,俞敏洪词根词缀,字典,Quora一笔带过一下。473&/p&&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2be9d2fe6f8& data-hash=&2be9d2fe6f8& data-hovercard=&p$b$2be9d2fe6f8&&@恶魔的奶爸Sam&/a& 语境重要多阅读+反对玄学(我估计是mu peng 那个答案)566&/p&&br&&p&全部总结起来,大家说了指导思想+材料(库)+突破方向的选择+具体小工具。大家都是中文为母语的人,既然答题汇总后是这样的结果,那么我们可以反推出,题主想问:大家在英语学习上从&b&指导思想,材料(库),突破方向的选择和具体小工具&/b&这些方面有什么意见建议。学习方法这四个字太泛,导致下面的答案很多谈话不在一个频道上。对,我就是在控诉题主抛出了一个极易引起撕逼的话题。傻题主,我知道你在看,你有本事问问题,你有本事承认啊
: )&/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f54fd6987c2_b.jp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f54fd6987c2_r.jpg&&&/figure&&p&因为缺少标准这个题都撕成什么样了。题主我告诉你,你这是要负责的 : )&/p&&br&&p&所以我作个死,从这四方面说一下我的想法。这个题目好大哟,要是我累死在电脑前请给我微信发红包,我女朋友会取出来去打麻将的。。。&/p&&br&&p&二、指导思想&/p&&br&&p&2.1
牢记&b&可理解输入&/b&&/p&&p&除此之外的东西都是为了帮助你坚持可理解输入:比如,阅读材料选择适合自己的水平是为了你坚持读下去;透析法只查少量单词为了你阅读的时候有愉悦感坚持读下去等等。每个人坚持的耐受程度不一样(你想一页查5个只要自己嗨就行,特别现在电子词典点一下就行),兴奋点也不一样(比如我连中文阅读习惯也没有),选择具体方式方法时注意领会精神即可,切勿削足适履。那些别人说经济学人好他就读,VOA常速不错他就听,竟然还听写,听写完发现没听写稿。真是把no zuo no die刻画vividly。&/p&&br&&p&2.2
想清楚为什么要干这个,实践的过程中&b&别走偏&/b&&/p&&p&昨天无意间在百度上搜李平武,出来的第一条链接竟然是我在知乎上写的词根分析答案,搞得我好像是知乎词根词缀词源教主似的(其实也没人这么说,我YY的)。这里声明一下,我兹辞适当地学习词根词源知识在记单词,理解单词方面提高些效率,但是,作为学习者过了了解阶段如果还深入钻研,收益的边际效应非常明显。你的目的是能读懂,能快速地读懂,词根是手段不是目的。有些名师造出一整套复杂的词根理论,在下不作评述。&/p&&br&&p&很多人背单词从来没有复习的概念,每天都想背新的单词。虽然知道复习有必要,却从来不执行,这说到底还是思想问题。一本四级词汇书30个list,背之前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说要在两周内背完,然后就搞得跟大跃进一样,每天背3个新的list开心的很,轮到复习了耷拉个头。你的最终目的不是背单词,不是两周之内背完这本书,你的目的是背完单词要能阅读,不是为了听读你学毛个英语。在小阶段目标里太过忘情不顾出发点,真感觉这种背单词风格跟大跃进运动一样一样的。&/p&&br&&p&学英语,学任何东西,在具体操作前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比如为什么要听VOA。如果不是出于极大的难以名状的热情,而是搞不清楚目的的人云亦云,我真的建议你回家看爱情公寓乐呵乐呵。吭哧吭哧搞了几天,在实践中无数次怀疑自己行动的意义,要命的是几天的付出对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放弃,然后觉得自己好弱没毅力,恶性循环。&/p&&br&&p&2.3 读别人建议时对他论证过程和论据用脑子分析&/p&&p&很多人是这么论证问题的,我用了***两个月,托福考了***,所以快来听我的。&/p&&p&1、无图无真相的个人经验需高度警觉,要是当故事看,我没意见。用它来指导学习,规划自己 &/p&&p&
的学习进度。我只能说你的机会成本可真低廉。&/p&&p&2、两个月?每天十分钟还是每天15个小时?更搞笑的是,我在微博上看到过有个口语名师说他&/p&&p&
以前对一个双元音练了整整一个暑假,个暑假,暑假,&b&假的&/b&。。。要作为有效论据请至少换算&/p&&p&
成小时,这是最起码的诚意。如果是全日制授课,老师水平很重要,如果是培训,老师分析&/p&&p&
问题的思路很重要。我不继续说下去了,伤感情,都有共同的好友的。。。&/p&&p&3、一开始可以坚持多久,用了**帝黄丸后,能坚持多久。没前后对比说个鸡巴。&/p&&p&4、为什么***会有用?这个问题必须说明白,否则我怎么知道,用&&&的提高不是你的两倍呢?关键&/p&&p&
不是用什么,而是那个东西里那个组件能对应提高,可能刚好弥补了他的薄弱点,的确有效,可是你是你,是不一样的烟火(好像是这么说的吧
Frank蜀黍年纪大了,求推荐网络流行最新梗。&/p&&br&&p&就是这种千疮百孔的论证过程竟然还有几千个人点赞,知乎的赞也真是廉价。我谁都没针对,别跟我撕,被领导穿小鞋穿怕了,我胆小。。。&/p&&br&&p&类似这种奇葩论证模式还有好多,限于篇幅就不多举例了(我也来装一次费马)。&/p&&br&&p&2.4 简述一下英语提高的思维框架&/p&&p&我是词汇主义者(这个主义是我造出来的)。我认为英文能力提高约等于词汇能力提高。它的提高有三个维度:认识单词和快速反应(包括音和形),精确地理解词义,搭配着巩固词汇。&/p&&p&第一条我在&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关英文词根的有哪些好书推荐? - Frank Huang 的回答&/a&这个答案里有很详细的论证。接下来重点说说二、三两条。词义的精确理解就决定了任何围绕单词记忆的方法都跟他不在一个频道,这时候你可以读英文释义,同反义,词根词源,上下义词和例句等等。从不同维度切入来深挖对单词的理解。对于第三条,很多人都说搭配,但是搭配,语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特别是语境、搞得都有点像玄学了。我贴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什么是语境,他是很具体围绕在词汇周围的。我最近带人在做这方面的整理工作,例子很多不过格式不一样没法传知乎,暂时举一个很典型的老例子:&/p&&br&&p&agent[ag(act) = to do 做;-ent = person =& “person who does” 做事的人]&/p&&br&&p&作用于Business affair语境里,是商业上替别人&b&办事的人&/b&(person who looks after someone else's business affairs)。因为中文通过几个汉字自由搭配可以弄出词义很精确的词语,所有它就有代理商,中介,代理人等等的中文意思;当agent与actor or musician搭配时就变成了帮艺术家音乐家&b&办事的人&/b&(An agent in the arts world is a person who gets work for an actor or musician),在中文里叫做经纪人;当与country's secret service搭配,就成了为国家秘密事物&b&做事的人&/b&(secretly for the government or other organization),简称特工;当agent从一个人引申为一件事的时候,和a particular effect搭配时,它的含义为&b&起&/b&特定&b&作用的事情&/b&或者说因素(cause this effect);引申为一种品物时,agent的含义是在化学机理上&b&起作用的物品&/b&,往往被叫做作用剂(A chemical that has a particular effect or is used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p&&br&&p&语境不是很玄的所谓的上下文,他是一个句子中围绕在这个单词周围的作用对象,他是可以把握,可以主动学习的。看很多阅读名师不了解这一点,或者揣着明白当糊涂,在那里大讲意群阅读练习,都是再典型不过的空中楼阁。&/p&&br&&p&此外,很多长难句与其说是语法问题还不如说是词汇掌握水平的问题。大脑就是个CPU,正常阅读时装内容刚刚可以流畅运行,现在读外语了,哎这个词好像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意思理解偏了,这个词跟特定对象搭配会有转个弯的词义,这个词跟周围词是一个整体你视而不见,这些都时时刻刻在阅读中碰到,你大脑不死机,长句子读得懂才怪。&/p&&br&&p&在这三方面的提高是你英文能力提高的核心,听和读在第二、三阶段基本一体,只是很多人仅仅在“音”这阶段迟迟迈不过坎,看不到后面的路罢了。母语学阅读和二语阅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仅仅是熟悉字形,即第一阶段,后者是一二三阶段都得花大力气学习和掌握。&/p&&br&&p&三、材料和材料库&/p&&p&我平时没有什么阅读习惯,文艺清新浪漫武侠历史商业政治等等都没有兴趣。想要研究问题了我都从知网单独下文章看,各种专业都不限制(当然我研究地最多的是。。。哈哈哈少儿不宜),这完全是目标导向的阅读,是为了解决问题。作为一个无趣的人,让我为了学英语读英文小说,还要照顾水平读弱智刊物,臣妾做不到。这是我在接触阅读法时思考最多的问题。我读英文有快感是因为我发现这个词原来这么用,这个词竟然可以这么用。基于个人情况,我眼睛瞄上了一样东西,对的,字典(从ALD到usage,从synonymy到Collocation)&/p&&br&&p&从语言学习角度,单位时间的阅读,ALD字典的语言点丰度(这也是我造的词,注意领会精神。。)比任何小说都高(没有数据支撑的,全凭分析)。特别是电子词典时代,有针对性地读字典完爆任何词汇书和词汇练习书。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ff71fc7beffeb5e5f31f19& data-hash=&ff71fc7beffeb5e5f31f19& data-hovercard=&p$b$ff71fc7beffeb5e5f31f19&&@曾文礼&/a&跟我说《英语词汇飞跃》对他帮助很大,我看觉得是不错,不过它里面的原料,字典里全部都有。&/p&&br&&p&因为学习(翘课上自习)和工作强度原因我读了两年多字典(上班时间电脑自己跑数据,我每天可以读四小时以上,一定注意论证要精确到小时)。我在柯林斯高阶,牛津高阶,韦氏同反义,柯林斯用法,朗文搭配中读过四六级,托福和要你命三千中的单词,因为每个句子我都能读得高潮(情怀机里至今还有截了一万多个句子,再进一步筛选找时间造句),反正就是很爽。&/p&&br&&p&做这些选择都是基于可理解输入指导。我一开始是读双解字典的,ALD字典所用的解释用词是很简单,高中生水平,但例句是有难度的,有些时候需要中文翻译来帮助理解(绝大多数材料都没这个天然优势,他们看不懂了就只能。。。跳过。。。),我建议有300-500小时双解阅读功底再扔掉例句翻译的拐杖,然后可以再读韦氏同反义,柯林斯用法,朗文搭配这些英英字典。不要别人说英英你就英英,新东方还推荐韦氏大学呢。&/p&&br&&p&当然还顺便听朗文美语的例句音频,没有特意听过VOA,BBC,主要靠精听句子(词典里的句子和把美剧切成句子)。&/p&&br&&p&说到这里,请允许我感叹技术方便人类!十年前这么方便读字典还是不敢想象的。&/p&&br&&p&你读什么都可以,我也从来没把自己读字典的心得说成***法。可理解输入,持续下去,只要自己嗨就行。当然你要找语言点密集的材料,并且时间零碎,经常被打断(白领),耳边有噪音(学生上烂课),我手机读字典方法不妨一试。一点小经验而已,真的不是什么大法。。。&/p&&br&&p&四、具体突破方向&/p&&p&从哪个环节具体突破总是有很多声音在环绕。从听说到读写到背单词,莫衷一是。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我说一个无论干什么都需要时刻注意的准则:分小项训练。&/p&&br&&p&&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7eb41ef9d2c91b982c1fc5& data-hash=&7eb41ef9d2c91b982c1fc5& data-hovercard=&p$b$7eb41ef9d2c91b982c1fc5&&@万维钢&/a& 老师举过一个例子说&/p&&blockquote&在美国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学校里,甚至有禁止学生把一支曲子连贯地演奏的要求,规定如果别人听出来你拉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练习。
&/blockquote&&p&我查不到相关的英文资料来佐证之,以我对万老师的敬重这个例子暂时就拿来当破题的论据了,要撕别找我,冤有头债有主---&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7eb41ef9d2c91b982c1fc5& data-hash=&7eb41ef9d2c91b982c1fc5& data-hovercard=&p$b$7eb41ef9d2c91b982c1fc5&&@万维钢&/a&&/p&&br&&p&有一次在知乎看到一个问“找老外练外语有没有必要”的问题。民科和学究掐了起来。我是杂牌军,不过我们可以不基于任何具体理论知识分析一下:&/p&&p&老外问你吃了没,你说吃过了呀,这一顿真是big,好yummy呀,妈妈又要担心我的体重,怕我嫁不出去,you know, 我今年都22岁了还是没有蓝朋友,我好着急呀,Tom, 你觉得我美吗?&/p&&br&&p&有人对后面的发散觉得好搞笑,不过我问你,从&b&语言角度&/b&,老外问你吃了没,你答吃了,就不是“文不对题”?一定要搞清楚,你是在练什么?练内容还是练语言?老外想跟你谈世界和平,你跟他唠唠排骨米饭有何不可?好了,问题来了,这样子的话跟对着镜子一个人瞎讲有什么区别?是的,没有区别,不基于坚实的可理解输入而大谈自己能跟老外谈笑风生都是幻觉。&/p&&br&&p&老外说了这么一句:&/p&&blockquote&OK. Did you know last night a raccoon got trapped in the dumpster? The cops came and called the vets. A guy shot a tranquilizer dart from that tree at its butt, bulls-eye! Hell of a shot. Still, took them another hour to rescue that “poor bastard…”&/blockquote&&p&你没听懂,不滚回去练听力还在那里装地侃侃而谈,你再装逼就要打雷了。这年头一看到非老外不要,砸钱去北美搞几天夏令营的人真是对得起人傻钱多的美名(是的,办公室大姐喊着非要找老外给他儿子做家教,肥水流了外人田,我生气!)&/p&&br&&p&还是那句话,什么基础做什么事,苍蝇追大雁,累死不偿命。&/p&&br&&p&口语你得先听得懂问题,再从用词,语音方面来提高。语音本身不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但是对开口自信和自我激励还是很关键的。然后听力你从词汇发音的快速反应,精确理解和搭配环境来做针对性突破;用词练习从找来合适单词运用到适合话题开始,不要挖空脑筋说着鬼都不知道的东西,还自我安慰练口语;语音方面恶魔的奶爸说的很全了,我不狗尾续貂了。&/p&&br&&p&这里单独把听力拎出来说一说。练听力主要以句子为基本单元,这个小单元里会把词汇语音,词汇精确理解和词汇搭配完全涵盖进去,听一句最多三遍,听不懂看原稿,想想哪些词导致听不懂,是这个词的音没印象或者反应不够快?词义理解不精确?还是在这个搭配里词义转弯了?上面是听力提高的核心,其他载体(听写,BBC,跟读等等)完全不是必要选项。我自己是跟读了3800多个英英句子之后觉得听力有明显提高的(一个句子听1-3遍然后背出来,注意语调)。可以用MatLab切成句子,具体方法这里暂时按下不提。&/p&&br&&p&这个话题实在太大,我这两周一直看《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和&b&&i&Outiers&/i&,&/b&容我再憋憋好好写写。这个大话题下就点到为止。&/p&&br&&p&五、具体小工具&/p&&p&下面的方式很普通,直接看这篇文章&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有效积累主动词汇? - Frank Huang 的回答&/a&&/p&&br&&p&Mdict软件里有个全文搜索,它在中译英方面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对写作会有极大促进。先在你的mdict里装上柯林斯双解,朗文双解,牛津双解和剑桥双解。选中一本字典(该功能暂时不支持联合),点工具--&全文搜索。我们以“脱颖而出”这个成语为例,你百度“脱颖而出翻译”会出来一个海词翻译(已经算很好了),他有这些例句:&/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6cee5dd7dcd_b.jp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6cee5dd7dcd_r.jpg&&&/figure&&br&&p&句酷里面长这样:&/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131fdcc52e_b.jpg& data-rawwidth=&719& data-rawheight=&7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d131fdcc52e_r.jpg&&&/figure&&br&&p&海词里只有一两种对应的英文用法,句酷里更是毫无美感,并且例句感觉好山寨。&/p&&br&&p&但是用我说的对英文双解字典做全文搜索,他会对应这些活生生的权威英文:&/p&&br&&p&1、For the lucky few, there's the chance of being &b&&u&plucked from
obscurity&/u&&/b& and
thrown into&/p&&p&
the glamorous world of modelling...&/p&&p&
只有极少数幸运儿才有机会从籍籍无名中脱颖而出,进入光鲜亮丽的模特圈。&/p&&p&2、Two main candidates are &b&&u&emerging &/u&&/b&as contestants for the
presidency.&/p&&p&
两位主要候选人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总统职位的有力竞争者。&/p&&p&3、Once she became a prosecutor, she quickly &b&&u&established
herself &/u&&/b&as a masterful trial
lawyer.&/p&&p&
她一成为原告律师就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一名能掌控局面的法庭辩护律师。&/p&&p&4、He was&b&&u& plucked from obscurity&/u&&/b& to star in the
film.&/p&&p&
他脱颖而出成为这部电影的主角。&/p&&p&5、The factor that&b&&u& distinguishes&/u&&/b& this company&b&&u& from &/u&&/b&the
competition is customer service.&/p&&p&
使这家公司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因素是它的客户服务。&/p&&p&6、a short story that&b&&u& stands out &/u&&/b&as a brilliant piece of writing &/p&&p&
一篇脱颖而出的短篇小说杰作&/p&&p&7、The two candidates&b&&u& stood head and shoulders above the
rest&/u&&/b&...&/p&&p&
这两名候选人从所有人中脱颖而出。&/p&&p&8、What had Cutter done to make him &u&&b&stick out&/b&&/u& from the
crowd?&/p&&p&
卡特做了些什么,让他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p&&p&9、The only way to&u&&b& come out on top&/b&&/u& is to adopt a
different approach.&/p&&p&
脱颖而出的唯一途径就是采用一种不同的方法。&/p&&p&10、She wants to &b&&u&get ahead&/u&&/b& in her career. &/p&&p&
她想在事业上脱颖而出。 &/p&&br&&br&&p&懂行的应该会知道这种离线并行语料库的意义,也能明白我为什么读字典比读小说还嗨。&/p&&br&&p&最后欢迎关注公众号:江南词器厂&/p&&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f84df6a307bf_b.png& data-rawwidth=&1761& data-rawheight=&8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6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f84df6a307bf_r.png&&&/figure&
我在底下关注这个题很久了。答案和关注都很壮观,今明两天得空,就来慢慢写这个答案。有人觉得我想搞个大新闻,哈哈,被你猜中了。 还是老规矩,长文章先上提纲:一、找方法之前先问一问“学习方法”四个字是什么意思?二、指导思想三、材料&材料库四、突破…
我这个应当够晚,晚了十几年。&br&&br&对于一个把学习方法看的比学习更重要的人来说,英语是我学的最失败的学科。虽然考试成绩还可以,但直到大学毕业,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在国外找工作的时候,本来担心的是口语,可是话唠到哪里都是话唠,英语说起来也没什么,不会的词我就绕开,顶多啰嗦点罢了,工作没有问题。但是阅读不行,一段话有几个词不懂,就看不下去了,图书馆里那么多小说,我都没法看,词汇量不够,这是硬伤。&br&&br&曾相信过词汇不重要,阅读技巧重要的观点,但问题是,读不懂就是读不懂,一个词不认识,看十遍还是不认识。所以曾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背单词:&br&&br&单词书,精背,A-Z,背到B,放弃。&br&&br&单词书,精背,Z-A,背到 T,放弃。&br&&br&单词书,浏览,看了3遍,一个词没记住,放弃。&br&&br&单词书,音义联想,想出了一堆乱七八糟的的东西,每次想到的还不一样,放弃。&br&&br&单词书,词根法,那么多词根,每个还有变形,一个词根只能对应几个词,效果不大,放弃。&br&&br&单词书,词源法,希腊来的,法语来的,拉丁语来的... 开玩笑,这么多,放弃。&br&&br&总结法,形近词,音近词,同义词,反义词,记住了几个,然后都混了,放弃。&br&&br&文曲星法,试过里边的猜单词的学法,但失败几次就去打俄罗斯方块了,放弃。&br&&br&阅读法,读书,不会的就查字典,二十分钟看一页,下次再看,之前查过的词都没印象了,放弃。&br&&br&阅读法2,写一个软件,提取出电子版中所有我不认识的单词,先背完生词,再读书。提取出来一看,一两千生词,这么多,放弃。&br&&br&软件法,我爱背单词的单机版,当时这个软件有了复习的概念,但还没有学习计划,背了几千个词,虽然没记住,但混了个脸熟,再遇到,想不起来也不觉得面生了。&br&&br&软件法2,囧记单词,图片助记,很轻松,但没图我就想不起来,放弃。&br&&br&软件法3,做选择题,看词选释义,我太擅长做选择题了,不认识也能猜出来,只看词还是不会。&br&&br&至此,我已经知道我要的是什么了,我要一个软件,输入要背的词,自动安排每天我要背什么,复习什么,不要有选择题,只是词,让我选择认识还是不认识,软件决定如何复习。&br&&br&我就决定自己写一个,在写之前我打算先看看同类软件都是怎么做的。诧异的发现,扇贝已经做到了,做到了我想要的80%左右的功能,在复习算法上有一些缺憾,我不喜欢打卡,不喜欢每天固定单词量,也不喜欢什么学习小组,不喜欢必须要登录才能用。但它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学习,手机,PC之间可以同步,有较标准的发音,这是我自己写软件做不到的地方。&br&&br&于是开始用它来背,具体过程在此说过,&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游戏容易上瘾而学习通常不会?&/a&,大概几个月后,词汇量到了2万。&br&&br&词汇量超过8k的时候,可以体会到词根的作用,超过15k的时候就可以大概分出它的词源,到20k就已经可以较流畅的阅读小说,并通过阅读增加词汇。&br&&br&所以,不是方法没用,而是词汇量不够。不过我还是觉得联想法意义不大。&br&&br&以下是经历各种挫折后总结出的经验,&br&&br&1,单词发音很重要。即使你不读,你也要听。与中文不同,英文的发音是与拼写联系在一起的,知道怎么读,就知道怎么写了。&br&&br&2,老老实实的背基础词汇。对于前6k个基础词汇,各种方法帮助不大。等到词汇量多了,自然而然的你就可以应用词根词源,同义反义了。不要浪费时间研究方法。&br&&br&3,大量,重复。一天背200,比四天背50效率要高很多。&br&&br&4,使用软件。很多人说有书就好了,但背书需要的毅力比用软件大多了。每人习惯不同,背单词的软件很多,可以都试试,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最好软件可以安排学习,复习任务,不用操心以前学的忘了没,该不该复习之类的事。&br&&br&现在,我已经不背单词了,而是用kindle看书,不认识的词查不查都没有关系,或者可以猜出来,或者当它是个生僻字,下次见到再说,这就是阅读法。但前提是,我已经有了两万的词汇量。&br&&br&最后,单词很重要,很多说词汇量不重要的人,往往都已经有一两万的词汇了。&br&&br&update:许多英语的学习方法都是学得已经很好的人,回过头来帮学习较弱的同学总结的,往往体会不到基础较弱的同学的难处。作为一个英语基础较差的人,我试过各种方法和捷径,但都不了了之。当我花了几个月把词汇量从 5k 提到 25k 时,我才知道原因,词汇量 5k 和 25k 是不同的世界,5k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蛇吞象打一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