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输给现实,投资农业有多少看不见的深坑(附广

身为医生的她却说:好农业才是最好的医生
作者:Daphne Miller /翻译:唐勤
“身体的状况是身心灵和地球万物互动的结果。从内脏到肌肤,从身体到心理,现代人所面临的大部分困扰,都可以在健康的好农业里得到解决。病症不能只用内视镜检视,终极的答案很可能是地球环境的整体全观。”──梧桐环境整合基金会执行长朱慧芳
【小编荐语】在大多数医生看来,戴芙妮·米勒这位医生可能有点“不务正业”。为了找到健康的密码,她竟然抛开诊所的工作一年多,去了七个不同的家庭小农场干活和做研究,从彻底的“农盲”转型成生态农业达人。最终的发现正如她所料的:人的健康和土地的健康紧密关联。对待土地之心,当与照顾身体相同。
以下分享的这篇书摘中,记录了医生米勒在西雅图Jubilee Farm做实习生时的经历。不管是对人体还是土地,把各种原本互相关联的要素搞得四分五裂的“检测报告”以及所谓的“对症下药”,都并不能触及根本症结。发现这些问题后,她希望探索农业生态系统和人体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好农业,是最好的医生:一位医生关于土地、永续农场与医疗的现场观察笔记》
戴芙妮·米勒 著;唐勤 译
时报出版 2015年12月
《好农业,是最好的医生》书摘
“土地不光是养育我们,土地构成了我们。”
我抵达西雅图,即将前往金禧生机互动农场(Jubilee Farm)。金禧农场的主人兼首席农夫艾瑞克把车子停在西雅图机场路边,迎面给我一个大拥抱。
跟我后来遇到的不少农夫一样,艾瑞克走上务农这条路,颇经过一番曲折。他在华盛顿州长大,进圣母大学读哲学及西方经典,然后改换跑道成为专业渔夫,在阿拉斯加外海冰冷的水域捞捕鲑鱼,之后又掉头回到学院,进入耶鲁神学院的宗教哲学系。可是,在多年漂流海上后,学者生涯感觉太闷了,他终于在一九八九年下定决心,去实现今生的梦想,成为农夫。那个时候他买下了金禧农场,跟四个正值青少年的孩子和第一任妻子搬去;打从一开始,妻子就跟他的农家志趣不合拍。
艾瑞克告诉我,金禧的头几年考验了他的体力和毅力的极限,远胜于海上生涯或专业要求极高的学术生涯给他的挑战。不但婚姻破裂,将十二英亩地变为营生也困难重重。不过,自从可爱的温蒂魔术般地出现(离婚四年的她来农场实习),事情就有了转机。按照我的理解,艾瑞克立刻爱上了她。他说,温蒂天生就是务农的料,而且连本带利跟她一起出现的,还有她的家人,包括母亲和两个女儿,三人都住在附近,经常来帮忙两周一次的农产直售。
四十五分钟后,我们在一幢新建的高脚式农舍前停下。温蒂在玄关迎接我,她脱下湿透的外套和覆满厚泥的胶靴。她的头发盘紧成髻,让我想到丹麦奶油饼干盒上那个两颊白里透红的甜美农妇。
我们三人走进房子,煮好浓咖啡,然后在客厅坐下。从头一次通信开始,艾瑞克对于一个家庭医生想来跟农夫学习,似乎就丝毫不觉得奇怪。可是温蒂很好奇,我到底要干什么?我对这个经验有什么期望?面对率直的提问,我告诉他们:
“我想,我来是为了咨询本地的土地神。”
透过细雨,我注视外面湿润闪亮的广阔田地,瞥见更远处的一弯河流。他俩似乎对这个答案很满意。
闪烁跳跃的健康土壤
第二天早上,我在一束阳光中醒来,夏天终于回到这片河谷。我在谷仓旁边找到艾瑞克,他正在给金禧的实习生分配工作。他派我去替花椰菜等芸薹类作物除草,跟十几个“分工”一起干活。分工们都住在附近社区,以劳力交换每周一篮刚采的新鲜蔬果。不久,我跟一个晒得很黑、颈上系着红围巾的男子聊了起来,约翰自我介绍是:身为木工,心为农夫。他告诉我,他热爱好的土壤,爱到他给自家公司取名为“木料与耕层”(Timbers and Tilth)。
“耕层是什么?”我问约翰,一边小心翼翼地锄掉杂草,免得伤到花椰菜。他停下工作,瞇起眼看我,用领巾拭去额上汗水。我脸红了,我暴露了自己对农事一无所知。其实我太敏感,约翰并不像是认为我的问题很笨。他倚在锄把上,若有所思地望向远处。终于,他单膝跪下,双手捧起一握土,隔着田垄递给我,彷彿在进献宗教供品。
土是深深的可可色,每一个颗粒都在闪烁跳跃,显然被身藏其中的微小生物充了电。尽管阳光炽烈,土却是湿润的,质地一点都不像店里卖的园艺土,后者的颗粒经过均匀地绞碎,不带一丝生气。
手中的土令我想起很好的面团,在还没揉也还没擀之前,面粉跟奶油混成许多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团块,彼此之间有很多空隙。我注意到自己开始流口水,我笑了起来。一捧泥土引起这么怪的反应!
“这就是健康的耕层土,”约翰说。“有点像健康的气、健康的身体,描述起来很难,可是一见到,你就明白了。就像是你的病人,如果他们很健康,你能看得出来。嗯,对我们农夫而言也是这样。”
虚肥老头儿的土地
原来,金禧农场并不是一向都有一流的耕层。隔天,做完清晨的活儿之后,我跟艾瑞克在餐桌旁坐下,享用碎煎蛋。另一个邻居范恩跟我们一道用餐。范恩开始讲古,告诉我金禧农场的早年故事。
“90年代中期艾瑞克接手这块地的时候,土壤一团糟。旧轮胎、水泥块、越野车凹凸不平的轮迹、荆棘藤蔓,到处都是。就像面对一个老弱而虚肥的人,你的任务是把他变得瘦削而强壮。”范恩叹了一口气,两臂放在自己的便便大腹上。
艾瑞克看来很能体会这个比喻。他笑出声来,说自己买下十二英亩地的时候,可是丝毫不留机会给任何可能出现的意外。
“我担心土壤担心得要命。我知道地力枯竭。我问自己说:‘你要随波逐流,生产毫无营养力道的食物吗?’我知道,养分密度高的食物,不可能来自缺乏养分的土壤。”
放下尼采、康德,拿起作物学、害虫防治专书的艾瑞克,全心投入学习农耕,跟当年在研究所读哲学一样认真。其中尤其吸引他的是土壤研究先驱阿尔布列希(William Albrecht)的著作。阿尔布列希认为,表土有一个黄金比例——维生素、矿物质的理想比例,不论在多伦多还是非洲廷巴克图,种的是稻子还是芜菁。最终,艾瑞克的阅读引领他去结识一个阿尔布列希的学生,后者甚至更进一步,创立了一家土壤分析公司,专门测试土质,并建议客户添加哪些成分、分量多少,以达到阿尔布列希的完美土壤比例。
“我在土壤测试上面下了很大的投资,”艾瑞克说。他拿来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档案夹,重重地放在我的咖啡杯旁边。我瞟了一眼纸堆的第一页,我的立即反应是——艾瑞克干嘛把他的病历表拿来给我看?
那张单子跟我的病人拿到的检验单几乎一模一样。有一行是矿物质:钙、镁、钾、氮、钠。另一行是读数,还有一行列出正常值的范围。我仔细一瞧,才见到一个细微而重要的区别。单子上方印的抬头是“农业服务公司”,而非医学检验单位。
纸堆里的每一张格式都相同,不同的只是作物、取样编号、日期,当然还有结果。纸上加印了一格,列出这块地建议补充的养分(磅/每英亩):“硫85,钙2000”之类的。单子最下方有条一般须知:“所有的补充建议,都必须施于土壤、广为散布,除非另有说明。”
废物充塞的疲惫身体
我翻阅艾瑞克的一张张报告单,想起我的病人艾莉,在我启程来金禧前的一个星期,我第一次替她看病。她可以说是艾瑞克那块越野车伤痕累累、废胎四处弃置的土地的活化身。
从外表看来她五十几岁,可是根据病历她才四十岁。深色刘海下面的脸庞苍白而悲伤,眼睛下方是灰暗的眼袋。当她描述自己长年腹胀、过敏、体重上升、倦怠等症状时,越讲声音越低,最后变成耳语。要是用一个词来总结她的情况,我会说“枯竭”。
艾莉从来没生过大病,也没出过大意外,她说不上来症状是哪个星期或哪天开始的。她是这么解释的,“这些问题我大概好多年来一直都有,只是没这么严重。”
基本上,她没理会自己这些问题。一开始,她忙于自行创业,顾不上别的,后来父亲被诊断得了绝症,她伤心欲绝,经常长程往返东西两岸探望父亲,老是处于时差之中。有一天,她精疲力竭到了极点。她在床上躺了两天,却毫无帮助。等到她好不容易从被子下爬出来,她去的是诊所,而非办公室。
从那天起,她开始接受各种检查,加起来,她已经做了上百个检验。跟艾瑞克一样,她把自己的检验报告依日期整理好,放在牛皮纸档案夹里。第一次来看诊,她就把那一摞报告递给我。
纸堆最上面的,是标准的“倦怠”检验:一般化学分析,甲状腺检查,维生素B12和D的数值,还有贫血、自体免疫疾病的检查。这些报告确实显示艾莉少了点维生素B12、维生素D、铁,她期待提高这些数值以后自己就会恢复精力。可是经过几个月的高剂量补充,她不觉得情况有多少改进,于是去请教了(按时间先后)肠胃科医师、风湿科医师、内分泌科医师、神经科医师、自然疗法师、整脊师。每看一个专科,检验就更细、更罕见。
可是这些检验报告没啥大用。她服用了两星期的抗生素,并被告知别碰麸质、奶类或任何增加肠内气体的食物。她尽责地服用维生素、矿物质以提升数值。
可是如果有任何进步,都倏忽即逝,她的身体很快就回到既病又乏的基本线。她的消化功能似乎持续恶化。她也快破产了。除了已经自费几千块看病,她还病得无法工作。她问我,是否需要做更多检验,还是可以有其他办法。
我一边回想跟她的交谈,一边继续翻阅艾瑞克的检验单,终于,我翻到最底下一张,2004年的分析报告。这可奇了。是不是还有另一卷报告?还是在某一个时间点,艾瑞克放弃了“检验与置换”,改用其他方式改进土壤?
他最后是怎么使“虚肥老头儿的土地”脱胎换骨,变成人人一致称许的一流耕层?
我抬起头来要发问,可是他已经不见了。显然该上工了。
检验不是万灵丹
我往豌豆圃走去,两个农场全职工正在“培养”豆藤。我马上就知道该怎么做,我沿着一排豌豆做下去,注意力开始游移。我先欣赏邻圃的青葱和草莓,它们看来跟豌豆一样欣欣向荣。接着,我细看豌豆藤边上种的金盏花和琉璃苣,这两种开花植物是诱饵,使昆虫不去注意附近的蔬菜。然后我低下头,看到脚下的沃土不只是土而已,里面杂草狂生,数以百计。有些野草毛茸茸的;有些则头角峥嵘,像史前生物,开着小不溜丢的花。光在农场的这一个小角落,我就看到数十种不同的植物,每种的扎根深度、养分需求都略有差异,而且很可能每一种都对金禧农场的好耕层做出了贡献。
我停止摘芽,嚼起一颗豌豆。土壤测试可以精确度量所有这些植物的需求吗?“优良耕层土”里所有的微生物、小不点动物,这种测试也考虑到它们的需求吗?
最后,我想到了艾莉,想到她身体的复杂度——没错,复杂度存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把她做的检验加起来,就等于一身病痛的全貌吗?基于她并未好转,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放入再多补充物,还是无法改善土地
那天晚上,我在艾瑞克跟温蒂的厨房里掌厨。检验报告的档案夹仍旧躺在餐桌上,使得艾瑞克重拾十二个小时前的话题。
“我花了好几天时间,追踪这些计算机报表,”他叹口气,拿起这叠纸当扇子搧。“我用播种机,撒了成千磅的矿物质在这片十二英亩大的土地上。”他并没有夸大,按照那些报告,我估计艾瑞克雇用农业测试公司的那几年里,在自己的土地上播撒了超过五十吨的外来矿物质。
“可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其中很多矿物质不知道是打哪儿来的,有可能是来自开发中国家。那些国家的土壤比我们更需要这些矿物质。而且我也不明白,如果这一切东西对我的作物这么好,为什么制造商会建议在播撒时戴上面罩?
更何况,尽了这一切努力后,他想要的奇迹般的改善始终没出现。
“我忍不住想,没错,我是放了矿物质在土上,可是它们真的进入植物里了吗?还有,假如我不巧把某一样多加了一点,那么对其他养分有什么影响?我听过如果一样东西加得太多,就会‘锁住’别的元素。那岂不是使土壤的状况变得比最初还糟?”
我再次想起了艾莉。她来找我看诊的第一次,不但带上厚重的检验报告档案,还有两个购物袋,里头装满处方药和非处方的营养补充品。她一样一样拿出来,摆上我的书桌,又摆上桌旁的书架,直到我小小的诊疗间看起来像家保健品店。瞧着这番阵式,要是觉得艾莉给“锁住”了,并非想象过度。
真的,任何药物或营养补充剂都可能产生并非有意的后果,而人跟土壤一样,一种养分的缺乏可能归因于另一种养分过多。例如,钙过剩,会造成人体缺锌、缺铁。(有意思的是,艾瑞克告诉我,土壤中磷太多,同样会造成作物营养不良。)我很好奇,艾莉脆弱的身体系统里,到底有多少负面的交互作用来自她服用的这一切药物和营养品。
对于艾莉以及其他人来说,服用维生素、矿物质和他种营养补充剂以期臻于营养均衡,一如艾瑞克采用“检验与置换”法以期达到土壤的理想状态,结果都是一场空。
如果“检验与置换”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要怎么协助艾莉这样的人达到更好的“耕层”状态?也许她可以向金禧取经。我需要知道:艾瑞克究竟做了什么,才使“虚肥老头儿”的土地终于恢复全面健康?
我问艾瑞克,是否有一个全新的做法,翻转了他这块土地的素质。
“真正的改观,出现在我转向生机互动农法以后。我们停止检验土壤,同时一切都真的开始好转。在生机互动农法里,动物取代了添加物,它们有效多了。”
“你明天该花点时间去跟母牛在一起,”他边说边从餐桌起身,往房里走,准备就寝。
第二天早上,我跟在伊恩身后。伊恩是农场助理,负责把牛只移到当天新草场的围栏里。从我到金禧的第一天起,我就明白这里的牛是用来为田地增肥的。但是,它在农场的生机互动循环里扮演的角色,我现在看得更清楚。
母牛每一次吞咽,都将绿草、唾液、细菌及更多生命体的充分混合物,从田里送到瘤胃,后者可说是个大酒厂,物质在里面进一步分解,既靠肠道的大力搅拌,也靠数以亿计的肠胃细菌勤奋工作。微生物接受牛的肠壁黏液细胞的指示,对植物原料进行加工,变为细菌和寄主都能利用的形式。
微生物包装或合成不可或缺的维生素、抗氧化物、淀粉、蛋白质,以最适合牛的理想形式出现,并且生产一系列可保护肠壁(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蛋白质和糖类,避免感染或过敏,此外还能合成各种酶,襄助代谢。微生物得到的回报是消化后的植物原料,以及牛的肠细胞释放出来的碳水化合物。简言之,牛肚子里进行的一切,就是菌落与寄主的共生关系的绝佳范例。
让微生物驱动土地的生命力
经过不停的搅拌、吸收,原来的那一口青草以两种形式掉落地上:第一,一缕牛尿,里面充满抗氧化物与类似抗生素的物质;第二,一饼牛粪,内含丰富的矿物质。土壤中的微生物相,加上蠕虫、小型哺乳类,一起消耗、分解这些尿与粪,形成肥沃的表土,也就是腐植土。
当土壤微生物相在一茎新草的根系周围达成互谐,生机互动的循环便告完成。如此形成的是一个乌托邦式的聚落,叫做根际层。根际层的微生物相,会吃逐渐成长的植物所生产的物质,同时也会生产成千上万的酶、抗氧化物作为报答:滋养植物,提升植物的免疫力,抵御植物的害虫,拒斥对植物不友善的杂草。微生物相也会和植物的根沟通,提供剂量最恰当、成分最理想的“螯合”微营养素。
矿物质透过这种形式,以安全的剂量运送到植物体内,既不会引起毒性反应或维生素吸收不全,也不会“锁住”其他营养素。螯合在土壤内部自然发生,却很难在实验室或工厂里有效复制。
这一切解释了艾瑞克为什么会放弃“检验与置换”,而代之以牛、真菌、细菌和线虫。他发现,添加再多的化学品、补充再多的矿物质,都不可能完全重现老练的根际层里天然发生的一切。
他最好别碰土壤,就让微生物相去驱动农场的生命力。然后,只要农场居民(牛、鸡,还有人)继续取食于这块土地,继续把排泄物还给这块土地,整个系统就会像根际层一样运转如常。
肠子也需要生态循环
我站在田里,看着健壮的牛,突然有个灵感。艾莉难以言诠的维生素缺乏、凋萎、胀气、过敏,说不定都跟肠胃和菌落的紊乱有关。我想知道自己此刻学到的生态循环这一课,要怎么应用到她身上。
艾莉绝非金禧或任何农场的生态循环体系的一分子。事实上,她吃的营养补充品或能量棒里面的任何成分,绝大多数成分可能来自某个大型的玉米田或黄豆田,也许在中西部,也许在巴西。在美国以一般方式栽培的玉米、黄豆,绝大多数都会接触到剂量不低的杀虫剂、除草剂,这些药剂令地下纤弱的微生物难以招架。若是基因改造的玉米、黄豆,本身还会生产杀虫剂、除草剂。
艾莉一般吃的色拉和汤,材料是在沃尔玛买的有机菠菜、胡萝卜、鸡肉,这些食材不太可能把她连上一个健康的农场循环体系。
大型连锁商供应的有机产品,几无例外都出自企业化规模的农场,大家只求达到符合认证资格的最低标准与其保持一个平衡的生态循环。
与其间植、轮替不同作物,大农场年复一年种植成亩的单一水果或蔬菜,耗尽土地的营养仓库;与其采用不翻土的农法,大农场宁可深耕田地,把大量肥沃的表土送进集水区,对下一季作物毫无益处。
那么,假使艾莉改变她吃的东西,加入农场的生态循环,会怎么样呢?她会不会得到牛、作物、土壤等等艾瑞克这座农场成员所获的益处?她的肠子会发生什么事?对她的整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注:本书简体版书名为《重新认识身体》,海南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
关于作者:
戴芙妮·米勒DaphneMiller
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大学毕业于布朗大学,目前为看诊医师、作家、加州大学旧金山校区家医科教授,并为《华盛顿邮报》等报章杂志写专栏文章。
过去十年,她的写作与教学都在探讨生物医学和自然世界的前缘。广受好评的处女作《The Jungle Effect》深入全球各地的传统社区,是她的营养冒险之旅。
住在加州柏克莱,跟家人在后院耕种。家人包括建筑师丈夫、一双青少年儿女,和一只猫。
本网转载文章旨在传播有益信息,如果本文及其素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和/或其它相关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在核实后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有机会是一家致力于“让有机生活方式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前沿媒体,成立于2010年,于2011年10月正式上线。
我们关注有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食物、艺术、自然、教育、文化和生活。我们关心大中华区本地的实践者、探索者、消费者和引路人在做的事。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作坊,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只要所做的事有利生态、环境、社区和个人,我们都将予以报道。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加入进来,共同丰富有机生活的内涵。400-166-1188
金融界网站旗下:|
金融界产品矩阵
投资者对于贸易战升级忧虑
集海归学者和实干派官员为一体。...
登录更精彩
沪市深市创业板
概念名称5分钟涨跌幅概念名称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热搜调入调出
股票名称最新价涨跌幅加入自选
三届实盘赛参赛者,从350万干到现在的1400万…
节前最后一个交易冲高回落,将加大对假期期间利空消息的担忧,主要...
沪深两市早盘双双高开,个股涨多跌少,受利好消息刺激,医药股...
次新股迎来抢反弹最佳机会。
白马股估值修复有望再度开启!
以超短为主,快进快出,止盈止损明确。
加入高收益战队,抢500万操盘金!
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涨跌幅净流入(元)资金力度资金流向
------------
------------
------------
------------
------------
慧眼识券商
慧眼识基金
试图探寻量化评选分析师们成功背后的逻辑...
股票名称最新价涨跌幅详细
股票名称最新价涨跌幅详细
股票名称最新价涨跌幅详细
  
盈利宝收益播报
七日年化收益
0费用存取,1元起投7x24实时提现,单日最高50万
约定借款利率
1000起投,四重风控保障1月 3月 6月 1年 可选
盈利宝热销
热门主题推荐
高收益理财产品排行
新发售理财产品排行
产品名称发行银行预期收益
稳健投资者首选
7.0%约定年化利率
9.5%约定借款利率
市场最热题材,抓住潜在赚钱机会
63.92%近一年
60.53%近一年
最具人气,受投资人关注最高
3.17%今年以来
4.65%七日年化收益
4月2日,知情人士透露,互联网订餐本地生活平台饿了么4月2日将...
近日比亚迪锂电事业部副总经理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董事长吴光明于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因...
一时间,资本市场仿佛遍地跑的都是“独角兽”,倒让大家反而...
楼市调控政策层出不穷,开发商生存环境受到了进一步压缩
媒体合作区
合作伙伴:近年来,为什么有大量的知名企业纷纷选择投资农业,最后却亏得一塌糊涂?
我的图书馆
近年来,为什么有大量的知名企业纷纷选择投资农业,最后却亏得一塌糊涂?
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问问,为什么美国的农民却能够稳定地赚钱?毕竟农业面临的风险(天灾、病害等)大家都一样,美国的农民也未必见得比中国农民更加勤奋。大致厘清中美农业之间的差异,就能弄清楚为什么在中国做农业始终是亏损的了。最典型的差别,在于两国农业的集约化程度不同。美国是世界第一农业大国,但农村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大约600万人);与之相比,中国农村人口有6亿人,占总人口的44%。由于农业人口相差很大,中美农民所拥有的耕地面积相差也非常明显。2010年,美国的农场约有220万个,农场占地面积为9.2亿英亩,平均每个农场的面积为418英亩(相当于2500亩),而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52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因为农民拥有土地的规模不同,所以注定中美农业之间差异非常巨大。1,两国农业生产的效率完全不同。美国的农场都是大型机械化,采用统一的、先进的农业技术进行管理,所以差能稳定、成本可控。但中国大量是小农生产,经验和技术都十分传统,抗灾害的能力非常差。即便是一些想做集约经营的企业,也未必能达到美国一家农场的生产规模。2,农民少了,农业协会的建立也要容易得多。美国拥有强大的农业协会,比如大豆有大豆协会,玉米有玉米协会,协会可以从总量上控制产品的生产。你试试在中国将上亿种植水稻的农民弄成一个协会?这个难度简直比登上太阳还要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很多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因为大家都是一窝蜂地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协会去协调大家的产量。农业协会的好处还不止于此,协会强了, 还可以帮助农民去协商价格,还可以搜集最重要的市场信息,甚至游说政府影响国家政策,这是单个生产者无法做到的。既然农业集约化的好处如此之多,为什么中国不往这个方向走?这要归结到制度因素。中国农村的土地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拥有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国家这些年也在鼓励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但这样做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一家企业想要说服大量的农民将土地交给自己经营,这样的协调工作是非常艰难的,而且可能面临违约的风险,所以即便是那些有志于做农业投资的企业,可能连土地流转这一关都没法解决。由于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农民个人只拥有使用权,企业拿到土地搞集约化经营,承受的资金压力会非常大,因为银行是不承认土地所有权可以质押用于贷款。虽然这些年各有关单位也在尽力解决这个问题,但这样的问题并非朝夕所能克服。所以,中国农业大起大落,中国农业投资面临的困难,实际上是制度上的困难。病害、自然灾害这些都只是技术问题,全世界农业都有,并非中国农业投资很难赚钱的根本原因。
06-28 21:31
为什么会亏得一塌糊涂?近年来,国家对农业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补贴农业企业;所以便有大量的知名企业选择投资农业,都想来抢分这块蛋糕!首先,这些亏损企业目标肤浅、急于求成,这样做的企业根基一定不牢!其次,做农企不是做短线,要有长远的思想准备;前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租地、田地规整、购买农具农机、聘请农业技术人才、建加工厂、选品种项目、找市场等!这些事情如果没做到位,就只能亏损了!最后,国家的补贴资金,也不会给这些不踏实的企业!只有踏实的农企,做好产品品质,做好品牌,并且能够带动地方发展,这样的企业才是有前途的,国家才会给予资金补贴!
06-28 19:24
都说农业周期长风险高,但农业又是最有前景的朝阳行业。很多有志之士加入到农业的队伍中来,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土豪老板,为何却亏得一塌糊涂?一、政府很重视农业,但不一定重视你。二、投产周期长,考验着你的耐心和经济实力三、自然灾害远比想象的频繁,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却依然非常脆四、农产品总体过剩,供大于求,市场风险巨大五、农产品价格依旧十分低廉六、农村民风每况愈下,和周边农民矛盾难以处理毋庸置疑,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水平、农产品产量质量、农民富裕程度等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农业并没有因此改变其在GDP增幅中无足轻重的地位,并没有改变其弱势性和弱质性,也没有改变其“靠天吃饭”的本性。2014年,网络上有一篇长文,题目有点“骇人听闻”:《危险的农业投资》,文章列举了大量投资农业陷入窘境的实例,最后断言,大部分农业投资将死于亏损。曾几何时,一句热词流行于坊间:“做农业需要情怀”。本人深觉此话在理。热衷做农业往往起始于情怀,情怀是什么?就是热爱,对乡村环境的热爱,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对栽培作物的热爱,对农业科技的热爱,抑或对蛙鸟蛇虫的热爱,为了上述喜好而投资农业、经营农业,这就是情怀。农业作为弱势行业,也许真的只适合于有农业情怀的人做的,没有对农业的热爱,只是资本逐利的目的,真该三思后行。当然,闲钱太多以烧钱为乐者、名为做农业实为开发房地产者,或通过投资农业欲洗白黑钱者除外。
06-28 17:14
为什么投资农业却不赚钱?因为农产品价格有周期性,也许今年赚钱,明年就不赚钱了,投资就有可能出现亏损。此外农业产品受生物规律和自然气候条件的根本制约,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周期性。而且还受政策调控的影响。首先,利润很难稳定的保持。纸面上算出来的利润对于二三产业可能是可靠的,但对于农业就不一定行。比如,超市的一般毛利率得保持在20%—25%之间,这样才能保证净利润在3%—5%左右,而且常年稳定。但是农业很难预测,农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大而且不好预测,某种程度上不亚于撞大运,“蒜你狠”“姜你军”就是这样。以猪肉价格为例,去年是猪周期被打破,猪价大幅上涨,生猪价格最高时达到20.87元/公斤,养猪场赚到钱了,然而从从今年开始,猪肉价格开始下跌。今年6月7日的生猪出厂均价只有13.43元/公斤。那时跟风新建的养猪场损失惨重。其次,农产品不是完全市场定价。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因为牵涉到民以食为天这个治国理政的根本稳定问题,所以每个国家都不会完全市场化,而是强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供给的数量有保障,而且价格比较平稳。所以,农产品的利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第三,人工是个大成本。如果企业是生产农产品,则场地、草料、人工、资金等成本高,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说,也难挣钱。再看市场上那些节节攀升的农产品价格,基本有一条规律,凡是能够工业化的、机械化的,就涨得慢甚至比较便宜;凡是无法工业化、机械化的,肯定比较贵,而且一年贵似一年。过去嘲笑发达国家水比奶贵,菜比肉贵,如今在中国也差不多了。像养殖业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不算好了人工费,利润肯定大打折扣。第四,要看到底烂了多少?农产品销售更大的问题是保险、贮藏和运输损害问题,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储藏环节损失不是一个小数字。即使粮食这样的耐藏型农产品,储藏环节的损失也在8%—10%,更不要说生鲜农产品了。 第五,挣钱难,赔钱容易农业挣钱不容易,但赔起来却容易得多。算好的利润根本经不起天灾人祸的冲击。农业的风险真的不好控,主要的包括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病虫害等,防不胜防,算好的利润一次自然灾害可能就没有了。2014年春节前后的禽流感传闻导致全国家禽业受到重创,价格下跌,销售不畅,广大家禽养殖场户损失惨重,但这个损失谁来赔?要想做赢现代农业,你要懂政策、懂农业、懂合作、懂营销、懂管理、懂创新,还要懂自己。真正的现代农业模式还是需要认真研究下的。没考虑好之前,最好还是不要一脚踏进去!
06-28 19:56
这几年,有些知名企业开始投资农业,其中不乏联想、恒大等知名企业。想想看,田园生活、天然氧吧,远离城市里的喧嚣和雾霾。夏日里,青山绿水,高天流云;冬日里,温室大棚中暖意融融,青翠欲滴,赏心悦目。也许你正在农业的岸上举棋不定,也许你正在农业的岸上跃跃欲试,此时你首先需要的是一个投资的充足依据,请你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投资农业?因为你的投资是一个商业行为,你需要利润来支承你的经营。如果你没有,你做的将是个慈善事业。联想集团在投资农业前,曾花巨资聘请了一个知名的农业顾问公司,做了一个研究报告,解决的是三个问题:我们能不能作农业?做什么?如何做?而且联想集团将自己农业投资的利润预期是几年以后。咱们先思考一个问题:投资收益率最高的行业是什么? 是农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说的是,年化收益率一万倍 的故事。这里的收益当然是要扣除人工成本的,毕竟你一年到头炒股,也没计算自己的人工成本。而农业不同,投资成本低,如果自己家有地,连本钱都不用出。种小麦,10斤的种子播下去,什么化肥、灌溉全不用,就完全天然生长,你都不用照顾,一年到头,也妥妥500斤小麦。收益率50倍。厉害吧?换成水稻,就更厉害了,10斤种子,亩产能到1600斤,一年还能三季稻,这是500倍的年化收益率。种水果,就更厉害了。我家就是种这个的。一株果树苗不到一块钱,种在地里,3年就开始挂果,5年后,每年都能产200斤的苹果,每斤苹果你卖4块,就是800块。年化收益率800倍。如果把苹果做成果汁、果酱就更厉害了,每斤能卖10块以上。收益率上千倍。这真是个暴利的行业!希望大家都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吧!这才是真正的: 0投入,0风险,高收益,可持续。 不服来辨!--------------------------备注的分割线---------------------------------------以上文字,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事实上,地球人都知道。农业当然不是暴利的行业。然而文字逻辑偏偏说的通。的确,如果去除人工成本,农业或许算得上是暴利的行业。然而,现实中当然不可能去除人工成本。一户农家,一年种10亩小麦,产8000斤粮食,八千块钱年收入,不如白领一个月的工资。一户农家,辛苦种10亩果园,产五万斤水果,三四万收入,也不过是白领三个月工资。然而,对于那些撸胳膊挽袖子、想在农业领域大干一场的朋友们,我想说:农业如果那么容易赚钱,农民早就发财了。农业投资不一定是馅饼,还可能是陷阱。其一,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自有土地加上简易生产设施,固定资产投入少;其二,农民不交“五险一金”,劳动力成本极为低廉;其三,看看天空中的雾霾,再看看污染的河流,何谈有机农业?如果真的扎根农村,你会感受到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环境脏乱差、文化生活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对于那些胸怀农业财富梦的朋友,我还想再追问一句:你了解农民吗?你对土地有感情吗?年,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口号感召下,中国有过1000多万城镇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俗称“知识青年”,但后来真正在农村扎根的人数只是个零头。想投资农业的朋友,就相当于21世纪的“资本知青”,你会是那个坚持到最后的“零头”吗?近年来,数以千计的“煤老板”和“房老板”进军农业,广告开道,跑马圈地,“高举高打”很是生猛。然而用这种方式能否玩转农业,我持谨慎观点。无论是种粮还是养猪,在投资之前,我们需要需要好好测算一下一亩地能够有多少产出?其一,在工业领域,我们可以斥资建造N层厂房,农业可以这样吗?一楼种玉米、二楼养花、三楼喂猪、四楼放养?其二,农业不算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纵然有袁隆平这样的大师使出洪荒之力来培育高产品种,从1982年到2017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历经35年也只是翻了一番,被IT行业的摩尔定律甩开了好几条街。其三,天灾对于农业是一种不可抗力,冰雹、低温、台风扑面而来,就算天气预报准确无误,你站在田间地头,看着满地的谷物,也无计可施。而当动物疫情暴发时,养殖业更有“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这一说法。过去这二十年,得益于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农业领域真正迎来蓝海机遇的只有两个行业:乳品加工业和玉米加工业。请注意,都是“加工业”,养奶牛的和种玉米的农民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如今,这两个行业也夕阳西下,进入到惨烈的洗牌期。总体而言,农业的壁垒很低,鱼龙混杂,无序竞争,这时候要“愚公移山”,怕是“自作多情”“孤芳自赏”。伴随着城镇化进程,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留守田园的多为老人和妇女,这种状态还能持续十年。十年以后,土地大规模流转成为现实,农业才能进入真正的工业化时代。所以,想投资农业的朋友,再耐心等待几年,目前可以积极探索,细水长流,却不宜大举投资进入最后,在回到最初农业投资,在农业投资的领域大体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小众高端化,一个是规模标准化。但无论哪一个都离不开“创新”二字。但现实中的农业产业还存在诸多问题,而你能解决其中的问题,通过投资,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你就能抓住其中的商机。
06-28 19:12
谢谢邀请。第一,大的企业有资本。可以完善各种农业配套设施。具备现代农业发展之要求。第二,可以大力流转土地,达到国家对现代农业的面积要求,可以拿到国家相关补贴。但是,他们倒在什么地方了呢?倒在市场和劳务上。为什么这样说?首先都有一个劳务预算不假,但是农村劳动不像工厂做流水线,各个环节都有变化。打个比方说种辣椒,如果苗期除草不及时,施药不及时,那么成本就会高很多,产量也会低很多。会增加除草的费用,药物的费用,这些都需要劳动力来解决。市场价格变化,原本预算卖一块,结果呢?卖了三五毛!你想想,千亩是个什么概率?还有一种是做观光农业,结果呢?没人来!其实他地里的农产品是不上市的,要不就是太少,要不就是实验。你想想,他原本是打算在观光这一块去挣钱的,结果失误了。土地流转价格过高,以为自己有本钱,一千五或更高流转土地。前期投资该是多少不需要我细算。国家的确对这些企业有补贴,可是补贴能补回你的成本吗?有些企业还流转土地种小麦,你能不亏吗?农户自己种他是没有计算劳务成本的,怎么弄还是挣点。而企业呢,全部雇请劳动力!所以呢,最后就是亏损!现在什么科技园,产业园,有多少是盈利的?国家补贴一来就是几百万,完全没有补贴或者是按照给农民的补贴标准哪个不是死翘翘?谢谢!
06-28 19:51
农业公司很容易财报造假,因为农业公司的资产不是体现为扇贝,奶牛等活体资产,就是树苗等农作物,这就为审计师现场核查造成了很大困难,这是其一;其次,跟餐饮业一样,农业公司的交易环节多采用现金交易,没有银行的单据作为第三方凭证,这也导致了农业公司报表搀水的便利。最重要的原因,投资就是投人,农业公司创始人出身局限,思维不够开阔,比如明星项目五峰农业就是拿到投资后,扩张速度太快,资金链断裂只能跑路。但不能以偏概全,农业,特别是高效农业是以后发展的大方向。虽然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业项目周期性太强,比如著名的猪周期,但是农业发展不强,中国人吃什么?几个明星项目亏损了,并不能代表中国农业的全部。
06-28 20:04
有些企业投资农业的目的不纯,有些企业对农业投资过于乐观,有些企业对农业的特性没有吃透…………
各行各业都需要技术和能力积累的,且知名企业没有真正看懂一些行业的竞争规则和能力要求时,往往站在自我陶醉的基础上简单判断:我在某某行业创造了奇迹,做农业这种简单的种植活动肯定一点问题没有。这种浮躁的想法和简单的判断是一种眼高手低的表现,例如:一些高水平的行业专家和知名学者往往无能力搭理自己的生活起居,难道这些专家能力很差,并不是他们能力差,而是他们找到了他们发挥能力的方向。企业同样存在这种问题,特别是很多带企业成功经济开放初期,当进入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后,他们还抱着落后陈旧的思想,寄希望用以前成功的经验复制,他们忽略了进入经济碎片化的现代社会,战略和资源整合能力才是未来成功的关键。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