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nolo的定位基站定位数据,定位错误

【87鉴赏】眼镜盒子秒变Vive?移动VR交互神器NOLO VR开箱首曝
▼点击下方收听音频
【87鉴赏】眼镜盒子秒变Vive?移动VR交互神器NOLO VR开箱首曝
来自百度VR
虽然移动VR一直被认为是VR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但在其发展道路上却存在着两大“拦路虎”——定位和交互。即便是谷歌和三星这种国际巨头,至今也没有一种很好地解决方案。毫不夸张的说,定位和交互是造成移动VR体验差的“元凶”。
不过,随着今天这款产品的出现,移动VR交互和定位的难题将成为“过去式”!
可能很多朋友对这款产品并不陌生,毕竟在1月份的CES 2017上它曾大放异彩,被媒体称之为“黑马”;随后又在海外Kickstarter众筹平台上以23万美元、1683名支持者的成绩画上圆满句号。
没错,它就是NOLO,由北京凌宇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一款全沉浸式VR定位与交互解决方案。
NOLO采用自研的“PolarTraq”空间定位技术,整套系统包含一个定位基站(Base Station,续航时间约4小时)、一个头盔定位器(Headset Marker,通过OTG连接手机供电)和一对交互手柄(Contorllers,续航时间约7小时),能为移动VR提供毫米级的头部和双手6DoF空间定位和交互功能。
NOLO的定位范围可以达到Room-Scale级别,足以满足绝大多数用户在虚拟世界中真实移动的需求。且毫米级精度和低于20毫秒延迟也满足用户长时间游戏而不会感到眩晕。
87870硬件频道第一时间拿到了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首批量产版NOLO CV1,接下来就为大家带来第一手开箱曝光!
移动VR一直为人所诟病的就是交互和内容。NOLO的出现,恰好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点。不仅如此,NOLO+眼镜盒子的组合为移动VR的内容生产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
NOLO最大的杀手锏在于强悍的兼容性,首先,它能通吃市面上各式各样的“Cardboard”,比如常见的小米VR、暴风魔镜、谷歌Daydream View以及三星Gear VR都不在话下;其次,它还支持Steam VR,只需要用安卓手机搭配任意一款移动VR头显,再将NOLO与PC连接,就可以畅快体验全沉浸式SteamVR游戏。
这样的一款产品问世,如何能让人不兴奋呢?
让兴奋归于平静,NOLO虽然可以让最简单的“手机+眼镜盒子”的方案就能体验SteamVR游戏,但手机本身的性能、屏幕分辨率/材质,眼镜盒子的市场角、舒适程度等依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体验效果。所以,NOLO能提供定位和交互解决方案,但体验效果上较之Oculus Rift、HTC Vive或PSVR这样的“标杆级”VR头显还是会有差距。不过,这些显然都不是大问题,NOLO问世的最大意义在于——我们可以进一步接近高品质全沉浸移动VR的“圣杯”,迈出了从0到1的第一步。
更多关于NOLO的信息,敬请关注我们随后的详尽评测。
【87870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来源及链接,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来源:hy.87870.com
声明:ivr.baidu.com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百度VR等你来为什么nolo的定位基站,定位错误?【nolovr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贴子:
为什么nolo的定位基站,定位错误?
为什么nolo的定位基站,定位错误?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PiMAX4K】小派VR PiMAX 4K 智能 VR眼镜 PCVR 3D头盔 Nolo游戏套装版【行情 报价 价格 评测】-京东
小派(PiMAX)京东自营旗舰店
PLUS会员专享价
您购买此商品可享受专属价
选择新地址
¥暂无报价
规格与包装
商品名称:PiMAX4K
商品编号:4755583
商品毛重:2.725kg
商品产地:中国大陆
适用人群:游戏达人
类型高端VR头显(配合电脑使用)
功能热点观影看剧;空间游戏;游戏资源;视频资源;低延迟率;3D电影;娱乐游戏;近视可用;瞳距调节
颜色魅力黑
材质日本进口 LCD
机身尺寸179*90*87
机身重量约290g
视场角110°
是只读内存的简称
随机存取存储器
最大存储扩展容量无
WIFI不支持
陀螺仪是用高速回转体的动量矩敏感壳体相对惯性空间绕正交于自转轴的一个或二个轴的角运动检测装置。利用其他原理制成的角运动检测装置起同样功能的也称陀螺仪。
1000Hz双陀螺仪
USB2.0/3.0
推荐主机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 7/10
中央处理器
全称显示接口卡,又称显示适配器,是计算机最基本配置、最重要的配件之一。
GTX 960 /AMD R9 280 以上
机身长度179mm
机身宽度90mm
机身高度87mm
机身重量约290g
机身材质分类PC
小派4K包装清单:小派4K(黑色版)头显主体及3m线缆× 1、顶部头带(长带)×1、侧部头带(短带)×2、后部头枕×1、 镜头清洁布 × 1、小派4K VR专用耳机(一副两只) × 1、 用户手册及保修卡× 1、包装盒× 1
Nolo体感套装包装清单:头盔定位器× 1、充电插头× 1、一分三USB线× 1、4米SteamVR线× 1、定位基站× 1、交互手柄× 2、OTG线× 1、手柄绳× 2、包装盒× 1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并非原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您好!建议您设置降价提醒,活动不定时开启的,感谢您对京东的支持!祝您购物愉快!
心中疑惑就问问买过此商品的同学吧~
iframe(src='//www.googletagmanager.com/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开箱首测丨作为连接移动VR和PC VR的桥梁,NOLO是否足够“结实”?
用最普通的纸盒头盔也能畅玩带交互的Steam VR游戏?放在以前这可能是想都不敢想的“白日梦”,但从现在开始,这不再是一件看似不可企及的事。没错,NOLOis coming,impossible is nothing!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凌宇智控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特立独行的发展道路——“修桥”。2015年,硬件方面无论是PC VR,还是移动VR都已经有了大量“玩家”,在综合权衡了这两种产品形态的优缺点之后,凌宇智控把专攻点瞄准了一个此前几乎没有人敢想的方向——让移动VR真正“移动”起来的同时,也让移动VR可以享受PC VR的体验。
在进入VR市场之前,凌宇智控的空间定位技术主要应用于无人机领域。也正是得益于他们的团队基因和技术积累,才使得他们在并不长的时间内,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也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在去年8月底的新品体验会上,凌宇智控正式发布了专为移动VR打造的空间定位与交互解决方案——原型工程机Cobb。从当时的实际体验来看,通过一个搭载了Cobb方案的Cardboard(最普通的纸壳版),可以在大约4m*4m的空间内自由行走,并可以通过交互手柄进行交互操作。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优化和改进,凌宇智控这套空间定位与交互解决方案也从最初的原型工程机Cobb不断蜕变完善成为了现在的NOLO。
今年1月31日,NOLO登陆美国Kickstarter众筹,在收获海外用户一致好评的同时,也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不到半天的时间即达成目标金额,截至3月11日众筹结束,获得了1683名支持者超过23万美元的支持。
众筹圆满结束之后,借着GMGC 2017(北京)大会,NOLO也迎来了其在国内的首次公开亮相。NOLO在凌宇智控的精心打磨下越来越完善,离消费市场也越来越近。直到现如今,NOLO来了,新界线也有幸成为首批拿到消费者版NOLO CV1的媒体之一。
话不多说,下面我们就来一睹消费者版NOLO的芳容。
和大多数前沿科技产品一样,消费者版NOLO拥有一个硕大的长方形包装盒,上边印有“NOLO”字样。黑色的主色调给人一种简洁大方的感觉。当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选择黑色的包装盒能够降低色彩本身对于人情绪的影响,而催生出一种“科技即视感”,容易彰显产品的形象。
打开包装盒后,你会发现整体包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配件层,里边包含有电源适配器,各种型号的连接线以及两种不同规格的NOLO头盔定位器卡座,统一装在一个黑色的盒子里;下层则是摆放整齐的NOLO套件,包括两个手柄、NOLO定位基站以及NOLO头盔定位器。
最后,再来欣赏一下NOLO套件全家福的帅气合影:
NOLO设计&硬件
根据官方的介绍,NOLO采用自主研发创新型方案:“声光电+IMU模块”,基于此打造出来“PolarTraq”空间定位技术,整套系统包含一个定位基站、一个头盔定位器和一对交互手柄,能提供毫米级的头部和双手6-DoF空间定位和交互功能。所谓的“声光电”即超声波、激光以及无线电,通过将三者有机结合来实现空间定位功能。
也正是因为如此,NOLO的定位范围可以达到Room-Scale级别,满足绝大多数用户在虚拟世界中真实移动的需求,而毫米级精度和低于20毫秒延迟,也让用户在较长时间的体验中不会产生太过明显的眩晕感。下面我们就来分别了解下这三个主要部件的硬件设计以及功能。
NOLO能够让你用普通眼镜盒子就能够体验到Steam上的VR游戏,从上图中来看,NOLO手柄包括系统键、菜单键、扳机键等。考虑到Steam上大多数VR游戏都兼容HTC Vive,所以NOLO提供的手柄整体构造、功能和Vive手柄控制器类似。因此,对于NOLO手柄的功能我们不做太多详细的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NOLO只包含一个定位基站,理论上来讲只能实现正对着基站那一面的定位,所以为了满足某些需要转身的游戏,凌宇智控在手柄中加入了校准方向、180°转身等快捷键。
另外,整个手柄由黑色磨砂材质组成,不仅看起来科技感十足,而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更加实用——基本不会出现因为玩的太嗨而导致手柄滑落的情况。
定位基站上包含的按键比较简单,只有开关键、标定键和充电接口。不过这样一个小物件,内部包含的技术含量却远不止如此。
根据界线菌的了解,该定位基站在工作时,会向空间中发射经过编码的声、光、无线电信号,每个定位标记接收到信号后会经过一定的处理,解算出自己相对于定位基站的空间位置。另外,定位基站拥有100°FOV,半径6米的有效定位范围,理论上可以对定位范围内无限多个定位标记进行同时定位,并可达到60Hz的刷新率与毫米级定位精度。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定位的精度,请将定位基站水平放置于桌面边缘位置且正对使用方向(最佳位置为与肩膀齐平的高度),并且注意不要在定位基站前摆放任何的遮挡物。
头盔定位器上包含充电接口和标定键,当然由于整体结构比较简洁,所以这一点很容易分辨。
在使用的过程中,你需要选择适合自己头显的NOLO头盔定位器卡座(考虑到市面上移动头显的五花八门,官方贴心的提供了两种卡座),撕开双面胶,粘贴至VR头盔上方中间的位置。取出NOLO头盔定位器,插入NOLO头盔定位器卡座中。嗯……卡座上的双面胶有点结实,撕开需要稍稍费点力气。
可能会有人觉得,在移动头显上增加一个物件,可能会因为重量增加而影响体验效果。不过从实际体验来看,增加的重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说对整个体验基本没有影响。
NOLO的其他配件,包括USB接头和各种线缆。一分三USB最大的作用在于能够同时给两个交互手柄和定位基站进行充电,非常方便。4米长的Steam VR线则是通过NOLO体验Steam上VR游戏时使用的,使用带有NOLO Logo的插头连接PC,另一端则用于连接手机和头盔定位器。
Enjoy NOLO前,你需要准备这些东西
NOLO不仅为移动VR提供了空间定位与交互的解决方案,更是大胆突破让移动VR也能体验Steam上的内容。想必很多人看到这里,已经颇为心动,想要体验一番。不过在此之前,你还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一部安卓手机(很遗憾,NOLO暂时还并不支持苹果手机);
一台Cardboard(上至移动VR标杆Gear VR,下至几块钱的Cardboard均可);
一台性能足以运行Steam上VR游戏的PC;
SteamVR(软件,这点没什么可说的);
Riftcat(串流软件,将PC的画面投射到手机上);
Vridge(配合Riftcat使用,Gear VR用户需要安装VRidge for Gear VR);
NOLO driver for windows(凌宇智控官方出品的软件,后续会在官网提供下载);
一款能让你“科学上网”的软件(这点很重要)。
作为一套完整的全沉浸式移动VR交互系统,NOLO可适配目前市面上所有主流的移动VR头显和安卓手机,这也就意味着,任意眼镜盒子+手机,再配合上NOLO,就能在移动VR上体验PC级的空间定位。从某种程度来说,相当于通过NOLO能够降低普通消费者体验SteamVR游戏的成本,除了节省一个HTC Vive之外,NOLO还大幅度降低了对于PC配置的要求,具体来看一下: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在于,由于是赶在“端午假期”完成的本次首发评测,所以在整个安装、调试过程中着实吃了不少的苦头。这个过程就不再赘述了,总之一度“生无可恋”……不过,在官方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的指导下,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我们最终熟练掌握了整个操作过程。
总体来说,初次使用NOLO,安装、调试各种软件时可能需要费一番力气,不过若跑通整个流程后,一切就变得So easy。
*诸位在体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某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可以在公众号留言,与我们一起探讨。
NOLO实际应用体验
可以说产品体验算的上是一款设备测评中的重头戏,不过受限于篇幅,我们在文中不对所体验的游戏做具体介绍。整个应用体验分为PC端和移动端,为了得出一个最真实的结果,我们选择了联想ZUK Z2、小米4以及华为Mate9三款手机搭配蚁视维加(眼镜盒子)配合NOLO进行了测试体验和对比。
测试所使用的具体软硬件配置如下:
以下为体验结果:
测试PC VR应用时,我们选取了三款不同风格的应用/游戏进行了体验,基本上都属于SteamVR上比较热门的内容,分别为《Google Earth VR》、《Waltz of the Wizard》以及《The Lab》。
Google Earth VR
Waltz of the Wizard
从实际体验的情况来看,NOLO的确做到了它所说的——让移动VR也能体验到Steam上的VR游戏。整个的体验过程可以说和通过HTC Vive进行体验基本无二。整体的交互很流畅,由于NOLO手柄在结构上和HTC Vive的手柄控制器很类似,甚至在体验的过程中,一度让我们认为使用的就是HTC Vive。定位方面,NOLO的确可以让你实现走动,一键转向的设定,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只有一个定位基站的尴尬。
当然,通过NOLO体验Steam VR游戏并非完美无瑕,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硬件条件。受限于手机的性能,在整个体验的过程中画面偶尔会出现卡顿的现象,尤其是在手机运行一段时间发热之后,这种卡顿会变得明显。不过很显然,这个问题属于全行业的“通病”,并非凌宇智控凭借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
在移动端,我们体验了官方提供的两款游戏《黑洞边缘》和《俄罗斯方块》。在这其中,《黑洞边缘》是北京郁野科技与NOLO VR团队对接的测试游戏,《俄罗斯方块》则是我们在此前的体验会上就体验过的游戏。有一说一,目前能够体验到适配NOLO的移动VR游戏并不多,不过,凌宇智控方面表示,目前正在跟CP积极对接,后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移动VR游戏加入进来。
俄罗斯方块
从体验结果来看,画面效果和普通的眼镜盒子所呈现出来的一致。从不同手机的体验来看,效果略有差异,但并不明显。不过在NOLO为移动VR提供了定位方案之后,整个体验的过程中,明显能感觉到交互更加流畅,而且沉浸感也有所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NOLO搭配移动VR标杆——三星Gear VR会有更好的体验,只不过我们手头没有三星手机,所以在这篇首发评测中无法呈现给大家。
NOLO体验总结
至此,有关于NOLO的体验就告一段落了。在整个测评的过程中,有最初搞不定软件的痛苦,有体验NOLO时为我们带来的惊喜,也有面对全行业“通病”时的无奈。但不管怎么说,耗费一整个“端午假期”为大家带来这样一款产品的首发测评还是值得的。或许,这就是前沿科技的魅力所在吧。
煽情结束,我们接着回归主题。抛开基本上是SONY唱独角戏的主机VR不谈,广义上讲,VR头显可以分为两部分:PC VR和移动VR。前者胜在体验足够优质,后者则在移动性更胜一筹。一直以来,两种形态的产品如同楚河汉界,泾渭分明。而NOLO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壁垒,成为了沟通PC VR和移动VR之间的桥梁。从我们的实际体验来看,NOLO目前的表现已经做到了“足够结实”。
至于NOLO的配套内容,Steam VR显然不是问题,然而,目前加入完整交互和定位的移动VR确实不多。不过,就像我们在前文中提到的那样,凌宇智控正在跟CP积极对接,后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移动VR游戏加入进来。对此,我们也报之热切的期待。
或许,NOLO并非移动VR空间定位的最优解决方案,也无法带给我们行业内最优质的VR体验。但是和NOLO之于行业的意义相比,这些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了——智能手机一路发展到现在,又有谁会笑话当年的iPhone不好用呢?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正是有了像凌宇智控这样“不安分”的公司,不断突破和颠覆大家的想象力,从而让整个行业的未来有了更多的Possible。“无交互,不VR”,所以,NOLO迈出的这一小步,对于整个VR行业来说堪称一大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摘要:尝试过VR的朋友大多都曾在虚拟世界中被丧尸追逐,被美景震撼,抑或被女神挑逗。然而,无论是哪种体验,使用者基本都是呆在原地,依靠头和身体的转动来发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如果你能通过真实的走动,实现虚拟
尝试过VR的朋友大多都曾在虚拟世界中被丧尸追逐,被美景震撼,抑或被女神挑逗。然而,无论是哪种体验,使用者基本都是呆在原地,依靠头和身体的转动来发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如果你能通过真实的走动,实现虚拟世界的移步换景,并和虚拟景物进行互动,那将是一种多么奇妙而无法自拔的体验。VR是当下新生而且相当热门的一种高科技平台,中文翻译为虚拟现实。即通过带上特定的装备感受特殊的虚拟环境,以此来模拟现实。很多人说,2016年是VR的元年,但是目前VR产品的定位过高,动辄五六千,还真不是一般消费者可以承受得起的,不过,NOLO VR却推出了只要几百元的全沉浸式VR交互套件,接下来笔者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款套件的使用感受。外观篇:配件齐全,安装需脑补NOLO VR CV1采用自研的“PolarTraq”空间定位技术,整套系统包含一个定位基站(Base Station)、一个头盔定位器(Headset Marker)和一对交互手柄(Controllers)。NOLO VR CV1的包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配件,内含:电源适配器、各种型号的连接线及两种不同规格的NOLO头盔定位器卡座;下层为NOLO主体套件,内含:两个交互手柄、NOLO定位基站及头盔定位器。上全家福,来认识一下NOLO VR CV1套件的全部产品:在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基站、一对手柄、一个头盔定位器、盒子里必要的数据线和电源线。接下来我们逐个认识一下它们。头盔定位器设计的非常简洁,用于追踪的定位球上面分布着13个追踪点,底座左侧是与Micro USB接口,右侧为配对键。而底部中间则是和头盔连接的底座,而笔者这次体验是用第三方的头盔+手机的方式,这样当然主要是因为省钱了,不过,只要你的手机分辨率足够高,性能足够强,那么体验效果还是不错的。定位基站为黑色圆柱形,底部做平用于放置在平面上。虽然定位基站上的按键较为简单,但其内含的技术和理念却远不止如此,该定位基站在工作时,会向空间中发射经过编码的声、光、无线电信号,每个定位标记接收到信号后会经过一系列处理,计算出自己的准确空间位置。另外,定位基站拥有100°FOV,距离5.3米的有效定位范围,理论上可以对定位范围内无限多个定位标记进行同时定位,并可达到60Hz的刷新率与毫米级的定位精度。前面板为半透明PMMA材质,面板上只有一个用于定位的开孔,最上方是NOLO的品牌LOGO。顶部则是开机键,背部则包括一个Micro USB充电接口,和一个配对键。交互手柄实现了动作捕捉,手柄的按键布局和功能设计都很人性化,在握持NOLO手柄时,拇指可以自然放置在触摸盘上,食指按住扳机,中指点按抓握键。整个过程流畅自然。在配件盒中,还有多条连接线,包括SteamVR线、OTG线以及一条三头充电线。这里着重说一下这条三头充电线:它可以同时为两个手柄与基站同时充电,这就省去了2个插头与两条连接线。而且在为手柄等充电的时候,不用为看到杂乱无章的线缆而“头痛”。调试篇:安装简单,适配略显繁琐笔者做一个简单的小教程供大家参考:准备工作:1.硬件准备一部安卓手机、Cardboard(笔者用的第三方头盔)、性能足够的PC电脑、NOLO VR CV1交互套件2.软件准备:SteamVR(软件,这点没什么可说的)Riftcat(串流软件,将PC的画面投射到手机上)Vridge(配合Riftcat使用,Gear VR用户需要安装VRidge for Gear VR)NOLO driver for windows(NOLO VR官方出品的软件,后续会在官网提供下载)开始配对:1.打开定位基站、手柄,并将头盔定位器与手机连接;2.长按定位基站后面的配对键,直到定位基站停止运作并进入配对模式;3.长按手柄旁边的配对键,直到手柄震动;4.长按头盔定位器上的配对键,直到LED灯闪烁一次;5.短按定位基站后面的配对键来结束配对,等待3-5秒,如果所以LED灯都转为绿色,则配对成功,否则请重复以上步骤。具体步骤:1.拿出定位基站,病固定放在和肩膀差不多高的地方,如果有三脚架之类更好,然后当然是开机了。2.请取出适用于自己头盔的头盔定位器卡座,撕开双面胶,粘贴至VR头盔上方的中间位置;取出头盔定位器,将其插入头盔定位器卡座中。笔者使用的是第三方头盔,步骤一样,只是将其黏贴至第三方头盔上。3.请取出4米长的Steam VR连接线,使用纯黑色的线连接NOLO头盔定位器与PC主机;另一条带白条的线连接手机与PC主机。4.请在电脑上运行NOLO driver for Windows,右键任务栏小图标,在RIftCat/Trinus选项中选择“Cardboard”。5.在电脑上运行RiftCat,同时打开手机上的VRidge应用,打开USB网络共享(有线投屏需要),根据提示完成连接;将手机放入Cardboard。6.在RiftCat设置中VRidge选项卡中的Tracking option,选择FreeTrack orientation and positon,并在RiftCat中点击“Play SteamVR Games ”开始游戏。7.将头显放置于地面,保证定位球在定位范围内,按下头盔定位器上面的配对键,完成对Steam VR房间设置的更新。8.请按下System键打开手柄。戴上头盔并正对NOLO定位基站方向,同时双击两个手柄的System键标定手柄与头部的方向。9.在电脑上打开Steam VR游戏,开始享受你的VR之旅吧!体验篇:让移动VR真正“移动”起来,SteamVR不再高不可攀在正确配置和安装好硬件之后,启动Steam VR模式,此时系统会自动跳转打开相关资源。然后Steam VR软件也会识别和适配上你的定位和手柄装置,接着就是进入欢迎界面了。在定位精度上,NOLO官方给出的参数定位精度是2mm级别,虽然和HTC vive的亚毫米级别有差距,但是考虑成本只有十分之一多,那么算是平民级别的皇帝享受了。不过,可惜的是NOLO的频率刷新只有60Hz,对于激烈的战斗类游戏,那么体验不是那么流畅,如果你只是体验如海底世界之类的游戏,那么只要你的手机分辨率够高,体验甚至可以媲美HTC vive。还有如过山车、解密、社交和探险之类的游戏,在这部分应用中,它完全能取代vive,降低大家的使用成本。当然,对于现在的90后来说,估计早就背叛苍老师了,VR已经成为获得快感的新方式,没有互动的孤独感甚至让人隐隐怀念自己的左手,要是错位出戏那就更尴尬了。而NOLO的出现,让苍老师彻底失宠,笔者就用NOLO VR CV1套件+手机体验了一把VR Chat游戏,虽然这个VR聊天室里的虚拟造型被玩家自己设定得千奇百怪,但其实只有两种人,握着交互手柄有胳膊的人和只戴着头显没有胳膊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点变态。在这个游戏里你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用720°霹雳后空翻跟妹子打招呼、看油管视频、和基友一起玩游戏、甚至是集体尬舞。而对于鼎鼎大名的《Google Earth》与《THE LAB》,笔者当然不会错过,《Google Earth》由于计算量与码率并不算高,所以配备了4GB运存+高通骁龙660处理器的OPPO R11完全可以跑1080P的串流,体验流畅,无明显卡顿。虽然在体验上还比不上HTC vive,但NOLO强大之处在于让你价格低廉的Cardboard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到了HTC vive这种高端头显才能体验到的高度沉浸式虚拟现实体验。而笔者使用第三方的头盔,相对来说比纸质的Cardboard效果好很多,而且这次NOLO VR CV1套件还搭配了一个夹子,可以粘在任意第三方头盔上。另外,笔者也发现NOLO的手柄在《THE LAB》中的虚拟投影与HTC vive手柄一模一样,这可能是由于NOLO在模拟HTC的使用环境所导致的。接着是《水果忍者》,这款当年风靡IOS和安卓的“上古”级应用随着VR时代来临,再次崭露头角。游戏机制和玩法相信大家比较熟悉。手机+NOLO套件体验时,手柄的延迟和定位精度表现良好,在可追踪范围内,基本感受不到延迟。不过,偶尔有头部忽高忽低的情况发生。总结篇:总体来说,如果你预算有限,又打算体验接近于HTC vive的感受,在定位表现上,NOLO VR CV1套件达到了主流水准,虽然距离HTC vive这种级别的“怪兽”还是有差距,但与Oculus相比,已经不相上下。而在价格上,的确是款“白菜”价格的套件。NOLO VR CV1是NOLO VR自主研发的一款全沉浸式移动VR交互设备,具备毫米级的头部和双手6-DoF空间定位与交互功能,不仅适配目前市场上所有主流的移动VR头盔和安卓手机,且通吃移动VR和Steam VR。用户只需用自己的手机和Cardboard(当然,专门的第三方头盔效果更好),即可体验到Steam上的优秀VR游戏。NOLO VR CV1不仅在GMGC上展现出了自身对强交互,全沉浸式VR游戏内容贡献出的重要意义,更以自己强便携、高易用的特点在“VR-IEA”上阐明了其对VR+商业应用的强大适配性。其实对于笔者之类用户来说,只要价格足够实惠,而随着适配的简单化,以及智能机性能的强大和分辨率的提升,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VR的队伍。NOLO VR CV1套件一经面世,可谓是赚足了大家的眼球,笔者当然也是其中一个,尽管移动VR设备虽然有着价格低、便于携带等优点,但同时也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缺少定位捕捉与动作交互功能。大部分交互方式需要用户摇动头部来完成,非常容易造成晕眩,综合体验确实不如PC VR头显。而NOLO VR CV1套件的面世,则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用亲民的价格,给用户带来了全沉浸式的体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ndroid 基站定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