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索尼等效焦距换算a711的焦距、最大范围还有镜头直径分别是多少?求解

索尼黑卡3镜头24-70的焦距相当于全画幅多少焦距_百度知道
索尼黑卡3镜头24-70的焦距相当于全画幅多少焦距
我有更好的答案
黑卡M3的镜头实际焦距:f=8.8-25.7mm
等效35mm焦距:24-70mm
采纳率:79%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全画幅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索尼半幅机和全幅机镜头之间转换系数是多少?_百度知道
索尼半幅机和全幅机镜头之间转换系数是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索尼半幅相机标准焦距转换系数为1.5.全幅也就是135相机的焦距一般叫标准焦距或者等效焦距,半幅相机感光元件大小约为全幅相机的44%左右,在等效焦距上需要乘以一个系数。尼康和索尼的这个系数一般为1.5,而佳能的转换系数为1.6(佳能半幅相机感光元件稍小)。焦距转换系数就是全画幅相机感光芯片或胶片对角线的尺寸与数码相机感光芯片对角线尺寸的比值。全画幅胶片相机胶片的尺寸是36*24mm,其对角线尺寸是43.27mm,而一款数码相机的COMS尺寸约为:22.3*14.9mm,其对角线的尺寸为26.82mm,所以这款相机的焦距转换系数为43.27除以26.82,约等于1.6。所以如果这款相机装上50mm的定焦镜头,就等效于35mm全画幅相机的80mm焦距。故数码相机的感光芯片越小,其镜头焦距转换系数越大。
采纳率:81%
来自团队:
索尼的乘以1.5,佳能乘以1.6.尼康1.5
尼康和索尼用同款CMOS、转换系数都是1.5、
1.5这个系数。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索尼rx100m5镜头焦距是多少_百度知道
索尼rx100m5镜头焦距是多少
索尼rx100m5镜头焦距是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黑卡五代的镜头焦距是8.8-25.7mm,因为这款相机是一英寸画幅,折合等效全画幅焦距是24-70mm(视角相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镜头拉长或旋转长,焦距怎么变?_百度知道
镜头拉长或旋转长,焦距怎么变?
说镜头拉长或旋转长,焦距变长,可进行远景拍摄:但是,又说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这怎么理解???求大神指导…………谢谢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说镜头拉长或旋转长,焦距变长,可进行远景拍摄--就如你站在远处能拍清、拍大你的脸,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就如你站在远处拍你脸是清晰了,但你身前和身后的东西就糊了。如图:广角(短焦)时,人物拍的小,背景清晰(景深大),要拍大只能走近。长焦时,人物拍的大,背景模糊(景深小),可以拍到远处的景物。
采纳率:5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索尼α系统蔡司ZA镜头全面解析
我的图书馆
索尼α系统蔡司ZA镜头全面解析
索尼za镜头玩家众多,可是在镜头区一直没有自己的帖子,小弟不才为自己心爱的za镜头开个帖子吧ZA系列镜头是索尼和蔡司合作的产物。但是Sony的蔡司镜头让人感觉奇怪。外观巨像索尼,镜头外的标识不仅有拉风的ZIESS蓝色标识,还有Sony的Logo,另外更纳闷的是,一项没有自动对焦的蔡司镜头在索尼的ZA系列竟然有了AF,并且有的甚至还配备了超声波马达,让人们怀疑“蔡司”是否是纯正血统。其实,不必怀疑ZA蔡司。如果你有一台ZA镜头,或者见过ZA镜头,你会发现镜头有两个序列号。一个属于索尼,一个属于蔡司。并且ZA镜头的包装中也有蔡司设计师名字的小卡片。这都或多或少的表现出了蔡司的真实性。并且ZA的成像质量,也不会辜负较为高昂的价格。下面就是ZA镜头 血统的“证明”与索尼ZA有AF的解释。在ZA镜头内部结构中,有很明显的“隔离”,内部的光学结构来自蔡司,而外部的电学结构来自索尼,这就是为什么ZA镜头有AF的原因所在了。打个比方,ZA就像一个“混血儿”,继承了蔡司的光学技术,又加入了索尼的电子驱动。ZA镜头中 蔡司和索尼的关系,就是这么简单。当然,有人说,ZA镜头实际是蔡司认证,其实这是一个小小的误区。索尼的Cyber-Shot消费级数码相机中,镜头并不是原汁原味的蔡司,索尼的CYBER-SHOT相机由于使用的就是“蔡司认证”的镜头,所以让其他人也认为ZA蔡司也来自索尼,然后加入认证。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还有不少人怀疑ZA镜头来自腾龙(其实腾龙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个传闻,也不是真的。虽说索尼和腾龙的关系比较微妙。ZA镜头全家福:ZA镜头是指蔡司为sony单反机身专门打造的α卡口镜头,镜身上有zeiss蓝色标牌的拥有顶级成像的一系列定焦和变焦镜头&&&&秀秀你的ZA镜头:135za by 君子二分之一ZA镜头好片区85za by 小桶 点评:85za的润几乎是拍摄人像的最佳镜头,期待他在全幅上更出色的表现135za by 到时在说 点评:金色阳光下的金发美女,电影般的场景135za by 醉眼走天涯 点评:完美的焦外85za by 不孤单的北半球 点评:夜色中厚重的颜色和迷人的焦外135za by 不孤单的北半球 点评:你能相信这是手持1/15的pp吗,1.8+防抖手持性能超过不带防抖的1.4和1.2镜头135za by 碧螺春1122 点评:花瓣的色彩和层次让人体验到了真实感135/1.8ZA(一)  这支镜头全称叫Sony SAl Sonnar T* 135/1.8 ZA, Sonnar(松纳)结构的历史开始于1932年,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发展,松纳结构在中长焦和超长焦望远镜头中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在反差和锐度上面相比最初的产品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最基本的光学设计却一直变化不大,是能够和百年天塞相提并论的经典光学结构。  Sony SAl Sonnar T* 135/1.8 ZA发布于2006年6月,这也是蔡司在135系统上的第二只松纳结构的135mm镜头,第一支是contax系统的手动镜头T* 135/2.8,光圈比这个小一档半(contax还有一支135/2,不过是Planar结构的),为了实现自动对焦能力和更好的光学素质,这支SAl Sonnar T* 135/1.8 ZA使用了包含两片ED镜片在内的8组11片的复杂光学设计,除了松纳结构本身就擅长的高反差高饱和的色彩之外,还做到了史无前例的大口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要知道出于保证像场均匀度的考虑和限于相对简单的光学结构(C/Y卡口的sonnar 135/2.8结构是5片4组),之前的松纳镜头口径是很难超过F2的。SAl Sonnar T* 135/1.8 ZA尺寸是88mm*114mm,滤镜口径77mm,9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0.72m,镜头材料选用了货真价实的玻璃和金属,所以全重达到了惊人的985g,没把子力气还真的很难端稳它。老实说,蔡司之前生产的那支C/Y卡口的T* sonar 135/2.8 给我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应该说那是支很有性格的镜头,它在锐度和反差上都不是特别出色,亮点是浓郁的色彩和细腻的背景虚化,应用的范围只限定在人像这一点上,曾经买来把玩了半年,最后还是忍不住给卖掉了。索尼在去年推出 SAl Sonnar T* 135/1.8 ZA这支镜头的时候,小编看到性能参数之后着实的惊讶了一下,前面曾经说过,松纳结构光圈很难做大,主要限制就是大光圈下难以保证像场的均匀度和边缘分辨率,蔡司在镜头设计上一向比较严谨,把原本结构简单的松纳做成了11片8组也差不多算是投下了血本(当然,最后还是要fans们买单的)。  SAl Sonnar T* 135/1.8 ZA用在APS幅面的机身上的时候等效焦距差不多是200mm,不喜欢佳能的人至少在200/1.8这个焦段上有了EF180/1.8 L之外的选择。先说说使用手感吧,SAl Sonnar T* 135/1.8 ZA入手感觉就是凉冰冰沉甸甸的一大坨(985g呢,能不沉嘛),即便是安装在拥有更强力对焦电机的a700上,对焦速度也不能算快,勉强过得去,就是噪音有点刺耳,我甚至无端的觉得这个头是不是用石墨作为润滑材料的啊,怎么一点用润滑脂的温婉感觉都没有。SAl Sonnar T* 135/1.8 ZA的全金属镜筒宽大舒适,上面还专门刻了细密的防滑纹,握上去稍微有点刺刺的,但极为舒适,冬天带手套操作也不会产生不便,传说中蔡司在镜头中选用的润滑脂都是能在-35度低温下也能保证润滑效果,不会凝固的品种,所以北方的和喜欢户外的朋友选择蔡司镜头应该能避免气温太低冻住光圈叶片无法拍摄的悲剧吧。SAl Sonnar T* 135/1.8 ZA拥有在这个焦段里非常罕见的大光圈,所以在a700的取景器里的视觉感受也是相当舒适的,明亮又清晰,和a100比起来,就像是一个大近视眼做了lasik之后重见光明的那一瞬间的感觉:世界居然如此清晰。  SAl Sonnar T* 135/1.8 ZA拥有着松纳结构特色的浓郁和高饱和度的色彩表现,蔡司的天才设计又弥补了松纳结构锐度相对较差和像场不够均一的缺点,使得这支镜头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就具有相当高的锐度,层次和反差也很不错,非常清晰和通透,尤其是色彩过渡的层次非常好,整个画面都呈现出蔡司镜头所特有的空气感和立体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9片光圈叶片组成的圆形光圈赋予了这支镜头如梦似幻的焦外成像,色彩犹如化开了的奶酪一样油润柔和又不松散,再加上等效200mm左右的焦距,特别适宜于拍摄人像。SAl Sonnar T* 135/1.8 ZA的色彩偏向温暖,在暗部和弱光环境中会强调一种淡蓝色的调子,曝光准确的话,画面是非常耐看的,就是说在某一个区域里投入的注意力越多,就能看到越多的东西,让人感觉细节层出不穷,这支镜头的平衡性非常好,在反差相当大的环境中,高光部分不溢出,暗部也能保留足够的细节,明暗的层次都不会损失太多,这是很不容易的,蔡司在光学设计上100多年的功力果然非同小可。  最后说说缺点吧,即使是配备了更强对焦驱动电机的a700在驱动SAl Sonnar T* 135/1.8 ZA时速度也算不上迅速,不过对焦精度还是相当不错的,镜头转动时那种声嘶力竭式的噪音有些令人抓狂,这支镜头MF的手感极好,把相机开到手动档,轻轻转动一下,那种顺畅的感觉又从指尖直达心里了,闭上眼睛,那种感觉像极了我所熟悉的Contax 手动蔡司镜头。  SAl Sonnar T* 135/1.8 ZA是一支很有性格的镜头,在最大光圈时着重于表现背景的虚化和颜色之间的过渡,相对来说,锐度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了,而收小两档光圈到F4时,它能带给你锐不可挡的表现,而且边缘锐度相对于中心下降的并不大,我们建议拿到这支镜头的朋友在每一档光圈下都能好好的试拍几张,找一档你最喜欢的,用好它。85za by 分辨率 点评:蔡司镜头下的猫儿炯炯有神135za by 永远定焦 点评:za出色的抗眩光能力显露无遗135za by 吃泡菜的菜鸟 点评:鼓励新人,mm神态和完美的焦外相得益彰85/1.4ZA   这支镜头的全名叫SAL planar T* 85/1.4ZA,是蔡司设计的第五支135系统用85mm焦距大口径镜头了,最早的是C/Y(Contax/Yashica)Sonnar T*85/2.8(5片4组),然后是比较常见的C/Y Planar T*85/1.4(6片5组),极为少见的是限量版的C/Y Planar T* 85/1.2(8片7组),还有一个跟限量版差不多罕见的是自动对焦的Contax N 卡口的Planar T* 85/1.4(10片9组),这里要多说一句,蔡司与京瓷合作复活Contax这个品牌之后,主打的特点是RTS(Real Time System)实时系统,实时的含义在这里不止是更高的卷片速度,更短的快门时滞和反光镜回弹时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口径镜头,而这才是RTS系统的精髓,只有更大的光圈才能取得更高的快门速度,才能应付更恶劣的光照环境,而Contax终于在2004年被数码大潮雨打风吹去之后,蔡司很明显的把开发重心移到了索尼阿尔法系统上来,镜头名字虽然略有变化,但RTS的开发思想是不会变的,这从蔡司发布的ZA镜头上就可以看出来。最初看到SAL planar T* 85/1.4 ZA发布的消息的时候,小编忍不住对着电脑哈哈大笑,武断的认为蔡司肯定是把给Contax N系统设计的那支85/1.4改了个卡口和名字就跑出来黑钱了,不过看到SAL planar T* 85/1.4 ZA的详细资料之后,我知道这次是我小人之心了。新的SAL planar T* 85/1.4 ZA采用了不太复杂的8片7组设计,但结构和之前的4支都不一样,色彩和光学表现特性上和之前的也不尽相同,在继承蔡司优异的光学质量这个传统的同时,又有着属于自己的特色表现。小编一直是Contax的铁饭,曾经拥有过两支C/Y卡口的85/1.4,一支是德产的AEG,一支是日产的MMJ,也用过不短的一段时间Contax N卡口的85/1.4(感谢我的老师),对于这个焦段的蔡司镜头应该算是有些发言权的,这次得到SAL planar T* 85/1.4 ZA 之后着实的兴奋了一阵子。  闲话了那么多,下面正式开始介绍这支可称为蔡司之星的SAL planar T* 85/1.4 ZA吧。SAL planar T* 85/1.4 ZA比经典的C/Y卡口Planar T* 85/1.4在色彩上更加讨好,这应该是新的T*镀膜的功劳,具体来说, SAL planar T* 85/1.4 ZA的色彩脱离了蔡司传统的厚重这个特点,变得清雅而且温暖,原本那种连空气都像是有质量了的粘滞感消失了,代之以通透清丽而且层次更加丰富的表现,色彩还原也偏向于真实,加上9片光圈带来的柔和顺滑的焦外成像表现,看过了SAL planar T* 85/1.4 ZA的实拍照片,再看其他厂家的同焦段镜头,只会令人感觉到索然无味(略有点夸张,不过就小编觉得,也许只有Contax G系列的G90的表现有类似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了)。  除了色彩表现更加讨巧,SAL planar T* 85/1.4 ZA在光学性能上也表现出色,它反差很好,分辨率也很高,仅仅在取景器中就可以感受到它的明亮和通透(即使是在a100那个昏暗的取景器中)。一直以来有个共识,蔡司的镜头写着最大光圈是多少,那么它的最大可用光圈就是多少,而不像某些厂商标称最大光圈F1.x,而实际上这个最大光圈下光学质量相当差,必须要收缩两到三档光圈才可以使用,SAL planar T* 85/1.4 ZA不一样,它在F1.4时锐度反差,边缘分辨率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再收缩光圈对此帮助不大,而且就小编个人的感觉来说,收缩到F8之后,锐度反而会有所下降,而且焦外会变的有些生硬。&多朋友喜欢使用85mm镜头来拍摄人像,因此这个焦距的镜头也被称为美人头,在高手辈出的中焦镜头战场上,最优秀最均衡的永远是蔡司的Planar T*85/1.4,佳能大了半档光圈的EF 85/1.2L软肋是最大光圈下锐度不够,而尼康Nikkor 85/1.4则是层次上有所欠缺,色彩显得比较干,不够油润(小编个人觉得尼康色彩最好而且层次和反差都比较合适的镜头是180/2.8ED),唯一能和SAL planar T* 85/1.4 ZA相提并论的,是美能达85/1.4G。&  用在APS幅面的机身上时,SAL planar T* 85/1.4 ZA变成了127/1.4,接近早先流行的135mm焦距,实际上是加大了使用的难度,就算是有防抖系统的帮助,也需要更高的快门速度来保证安全。SAL planar T* 85/1.4 ZA在最大光圈下的表现非常优秀,让人痴迷,相比之下,其他光圈表现如何已经无关紧要了,需要注意的是F1.4的光圈下,85mm镜头的景深已经非常浅了,稍有不注意就会虚化掉自己原本想表现的主体,拍摄的时候应该小心翼翼的来操作,最好能够买上一支不错的脚架配合使用,机身防抖技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如果你想真正的体验到蔡司镜头顶级的光学表现,把机身防抖关闭,加上脚架是唯一的选择。说完了让人口水留下三千尺的光学素质和色彩表现,再来说说SAL planar T* 85/1.4 ZA这支镜头本身吧。  SAL planar T* 85/1.4 ZA外观短胖,直径81mm(滤镜口径72mm),长度75mm,除了镜头盖其他的全是金属和玻璃制品,重量达到了少见的650g(尼康85/1.4大小和它类似,重量550g),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过也是由于沉重的全金属镜筒,SAL planar T* 85/1.4 ZA在a100机身上对焦时速度慢的令人伤心,只能拿来摆拍人像和静物什么的,想抓到动态的瞬间,除非你开到手动对焦,而且要有一只快过对焦电机的手和一只比对焦检测模块更灵敏的眼睛。在新的a700上SAL planar T* 85/1.4 ZA对焦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对焦精度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应该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SAL planar T* 85/1.4 ZA的光学性能,另外,大口径的镜头配合a700明亮的取景器,拍摄时候眼睛不是一般的舒服呀。最后说下遗憾的地方,想在SAL planar T* 85/1.4 ZA上体验到蔡司手动镜头那种油滑的调焦手感的人可能要失望了,这支镜头转动起来有种细微的沙沙声,也不是那么的顺爽细腻,没法子,这是要实现自动对焦能力必须做出的妥协。此外,SAL planar T* 85/1.4 ZA不是内对焦设计,镜头工作时前镜筒会伸出来,而且镜头对焦行程相当长,这样的设计有利有弊,好处是对焦行程长对焦精度更好,而坏的方面就是对焦速度更慢,不能封闭的非内对焦设计会让灰尘更容易进入镜筒中,虽然对成像质量无妨,可是心理上终究会觉得不爽。  SAL planar T* 85/1.4 ZA是一支极难掌握的镜头,它非常不适合在需要快速抓拍的场合使用,它更适宜于在安静闲适的环境中细细的品味把玩。如果你想要135系统中最顶级的光学素质,如果你想要135系统中最好的做工与用料,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惊艳,那么选一支SAL planar T* 85/1.4 ZA吧,没有用过这支镜头,你的摄影生涯总是会存在些遗憾的。&&SAL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F4.5 ZA是索尼近期主推的a700配套镜头(APS机身上的),这也是蔡司第一支专门为APS幅面设计的可更换单反相机镜头,它采用了包含2片ED镜片在内的10组14片光学设计,35mm等效焦距涵盖24mm-120mm最常用的广角到中焦段,镜头采用了内对焦设计,对焦时长度不变,前镜组不转动,以方便使用那些带有方向性的滤镜,比如偏振镜和渐变镜等等,镜头内部设计了自动切换装置,自动对焦时对焦环也不会转动,变焦时镜头会伸长一些,镜头卡口材质是金属的,镜身则出于向成本的妥协和对焦速度的考虑使用了金属塑料混合结构,镜头尺寸为72mm×83mm,全重440g,这支镜头最大光圈为F3.5(广角端)-F4.5(长焦端),7片光圈叶片,虽然没有9片的那么圆,不过在背景虚化上效果仍然令人惊讶(这是蔡司镜头很奇异的地方,Contax T* 50/1.7 Planar只有5片光圈叶片,背景虚化却非常漂亮,小编百思不得其解)。1680za by millzero 点评:特别的构图和出色的色彩,za中的小弟弟也有很好的表现  SAL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F4.5 ZA的,对焦环和变焦环都采用了包覆橡胶的设计,增加了握持的可靠性和手感,从16mm段到80mm段只需要旋转90度多一点就可以完成,配合a700精准的对焦能力,在需要快速反应的场合完全不输NC两家的超声波驱动镜头(700的对焦真不是盖的!)。作为一个镜头,当然最重要的部分是成像质量,拜T*镀膜所赐,这颗镜头的逆光表现非常之优秀,完全超越了前辈的M系24-105、24-85等相同定位的镜头。比起来1870套或者1735D之类的见光死更是要强得多。基本上可以对光晕范围内的死白说再见了。  它色彩方面也表现的非常好,介于清丽和艳丽之间吧,让人感觉色彩并不是很浮躁的那种表现。80端的色散稍微有一点,但是在同样变焦比的镜头当中也算是上品。广角端的锐度让人感受深刻,用一句不是很负责的话说:堪比定焦!当然这只是在广角端的色彩和锐度方面来说的。 再说说这个镜头的手感,对焦环在MF的时候阻尼虽然说有点大,但是还算是比较舒服。较大的阻尼配合较短的对焦行程,AF快,MF精确,这个设计可以说比较合理了。重量和用料上缺少质感,当然现在是什么镜头都塑料化,可是这个塑料的质感真的摸起来并不是很好。  再加上自重较轻的关系,带给人的不是这个价位的镜头应有的感觉。再加上S的细纹对焦/变焦环容易藏灰。不过变焦环的阻尼设计还是很均匀的,唯一的缺点是由于这个镜头是一个变焦前端伸缩较为厉害的镜头的设计,因此镜头向下和向上的时候阻尼变化较大,而且有时在垂直向上或者向下握持时候,镜头前端会因为自重伸出或者收回,让人感觉不爽。 虽说它的广角端在1.5×的换算比率下达到了24mm,满足了不少24广角情节玩家的需要,但是比较让人失望的是广角端全开光圈的时候边角失光明显,部分题材因此拍摄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680是一个APS镜头,也就是说它完全无法用在FF的机器上。经过测试 即使80MM端也有明显的黑圈出现。当然了,作为一个本来就这样设计的镜头我们对此不应该进行指责。不过这样对于以后要上FF的高端玩家来说(高端玩家理论上说也是ZA的目标人群),会导致不小的浪费,毕竟这不是一个便宜的镜头。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16-80mm焦距,相当于全幅下24-120mm的规格,光圈还是F3.5-4.5的,能做到这么个体积和重量,才62MM口径,打上蔡斯标,贴着T*膜,我们还能要求它什么呢。 &&索尼蔡司ZA24mm F2广角定焦
蔡司ZA 24mm F2的解析力测试在前面的博客中,我已经谈到了这支卡尔蔡司Distagon T* 24mm F2 ZA SSM(产品编号SAL24F20Z)的一些特性,比如全金属金属镜筒带来的强悍坚固性、超声波马达的安静与迅捷等等。另外,在第一批实拍图片中,我们也见识到了从0.19m的最近对焦距离直到拍摄广角风光的宽广对焦范围。今天,我们想要对卡尔蔡司Distagon T* 24mm F2 ZA SSM进行一些更为深入的探讨。
前文阅读:
在索尼的上可以看到这支镜头的MTF图,我个人感觉索尼方面的MTF还是相当坦诚的。虽然有不少评测表示该镜头画质是如何如何优异出色,但是即使只看MTF也可以表明至少在全开光圈时镜头的整体锐度还是有限的——特别是在画面边缘部分。当然,在光圈收缩到F8以后,镜头整体表现突飞猛进,真正达到了“蔡司”水准,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
按照惯例,我们带着a900机身和卡尔蔡司Distagon T* 24mm F2 ZA SSM上到公司天台,今天上午上海地区阳光灿烂,大气中虽然有一些薄雾但对于我们的拍摄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按照光圈比例,我从F2开始拍摄了连续8档光圈的照片,分别对比其画面中心部分和边缘部分。以下照片全部可以点击看大图。
第一张照片是F2、F2.8、F4、F5.6时画面中心部分。我在第一次测试中吃惊的发现F2下的画质几乎无法看,远远达不到其他一些媒体评测中所描述的水准。检查后发现,手中这台a900存在一定的跑焦问题(历经沧桑的媒体评测机啊!),在菜单内进行AF微调后重新拍摄结果如下:
虽然画面中白色水塔边缘有紫色的色散出现,但是画面中墙面瓷砖的细节还是相当不错。而当我们把光圈收缩到F2.8后整体表现就已经接近完美,之后直到F5.6画面也只是在反差上有进一步提高而已。不过,相对于画面中心位置,边缘部分在全开光圈下画面不但细节表现不佳,且暗角明显。
这里有对着测试白板拍摄的F2、F4、F8光圈下的测试图片——全开光圈下暗角的确比较明显,不过这个问题对于我而言并不太在意。前文中已经说过,我自己是比较喜欢在弱光环境和特写状态下通过全开光圈而实现浅景深以及这种自然的暗角效果。这种暗角效果会对最终成像产生一种特殊的意境,而边缘部分的成像下降也因为全开光圈时的浅景深而被抵消。
下面是在F8、F11、F16和F22下的画面中心部分。可以看到,在F16以后画面锐度和解析力有所下降,而到F22时则回到比全开光圈更弱一点的状态。不过,在我们常用的F8和F11最佳光圈下镜头无论是在解析力还是反差方面都表现惊人,细节丰富、影像锐利。
在收缩光圈后,镜头边缘部分的画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在MTF图中已经有所展现),甚至即使是收缩到最小的F22光圈镜头边缘素质依然令人激赏。我们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采用卡尔蔡司Distagon T* 24mm F2 ZA SSM拍摄风光照片,而这支镜头在中小光圈下无论是画面中心还是边缘都表现出卓越的画质表现,难怪一些海外评测毫不犹豫对该镜头给出excellent的评语。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对比三档中段光圈的画质,我特地把F5.6、F8、F11的画面中心部分单独截取出来进行对比,即使是放大到100%也很难分出高下。在仔细观察后一般可以确认,相较于F5.6画面边缘偶尔出现的轻微色散(水塔顶部)以及比F11更高的画面反差,似乎在a900 2400万像素的全画幅机身上,该镜头的最佳光圈的确是F8。
下面还有一些新的样张实例,对比前文是在较弱的室内光线环境中使用大光圈拍摄的画面,这几张样张都是在相对良好光线条件下使用F8附近光圈拍摄的。应该可以充分展现卡尔蔡司Distagon T* 24mm F2 ZA SSM在拍摄风光时的惊人实力。
更多样张请点击下图访问本站a900样张库。
此外,有网友提到想要看一下卡尔蔡司Distagon T* 24mm F2 ZA SSM搭配APS-C幅面相机变成一支35mm F2后的效果。由于我明天要飞往北京参加集团的述职会议,因此这部分的工作只能委托其他同事代为完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天本站摄影编辑小星星将会使用目前大热的a55机身搭配卡尔蔡司Distagon T* 24mm F2 ZA SSM拍摄一组模特人像作品,敬请各位网友期待!
而这里是几张我使用a55机身搭配本镜头在办公室里随手拍摄的画面。先看看由9片圆形光圈带来的同样柔美的郊外以及去除全画幅变焦后的整体解析力,再看看比24mm广角更为常用的35mm焦段。。。
总体而言,索尼的第六支蔡司头卡尔蔡司Distagon T* 24mm F2 ZA SSM的实际表现的确配得上它超过万元人民币的售价。当然,这支采用了几乎所有索尼镜头研发最高科技和用料,重达555克的全金属镜头绝非普通摄影爱好者所能企及。不过,对于职业摄影师和高级发烧友而言,这支镜头的出现肯定会使得他们陷入究竟是购买ZA 16-35mm F2.8还是本镜头的两难中:
一边是更加灵活的焦段范围和几乎同样出众(毕竟是)的画面品质,一边是更大一档光圈以及相对低廉(还是官方报价分别为1)的价格。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我会略微倾向于卡尔蔡司Distagon T* 24mm F2 ZA SSM一些,毕竟自己对于24mm或35mm(APS-C)的焦段掌握比较熟练,即使是“变焦基本靠走”也不是什么难事,而相比ZA16-35,本镜头更大的光圈以及略微轻巧的镜身重量和更近的对焦距离也是我更为看重的。2470za by millzero 点评:最常用又最难用好的za期待全幅上发威
【先评后测】
经过测试,这支索尼蔡司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的大光圈镜头表现非常出色,最佳光圈为F5.6左右。在索尼α350的1400万像素下的成像有着惊人的锐度。并且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支镜头在最大光圈F2.8时依旧有着很好的成像效果,无论中心成像还是边角成像均与最佳光圈F5.6的差距不大。而当光圈缩小至F16和F22时,成像质量有了比较明显的下降。【注:是内对焦镜头】
这支索尼高端镜头的表现对得起这蓝色的LOGO
  经过三个焦距不同光圈下的对比,我们的主观感觉是24mm端的成像相比之下略优于中焦段和70mm端。而24mm端F2.8时的中心成像非常好,甚至和缩小光圈后的成像质量非常接近,有利于拍摄人像时利用大光圈营造背景虚化的效果。在利用F2.8大光圈进行拍摄时,画面边缘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色散和紫边,但只要将光圈缩小一档至F4,紫边立刻消失并且色散情况也有了相当大的改观。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这是一支对应全副相机的高端变焦镜头,在索尼α350的APS-C幅面下只是截取了镜头成像的中间一部分,因此这次测试中的边角成像并不代表这支镜头最边缘部分的成像。
  这款镜头无论是搭配α350还是α700,都让人感觉似乎还没有展现出其全部的实力,一如我们之前评测过的其他索尼蔡司定焦镜头,尽管如此,这款镜头还是让笔者深深地为之着迷。让我们一起来期待索尼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吧。
参数规格表
(评测用机索尼α350)
  对于初进入数码单反行业的索尼来说,想撼动尼康、佳能固有的市场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决定购买什么品牌的数码单反相机,并非取决于一时的喜好,品质优秀且数量充足的镜头群与个人所拥有的镜头类型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索尼采用了新的α卡口,可以说没有原有的用户群。虽兼容美能达卡口,但是索尼并不再生产美能达卡口的镜头,原本不多的美能达用户也随着这几年尼康和佳能的强大而投入N、C的怀抱。罗马非一夜建成,建立一套品质优秀且数量充足的镜头群也是一件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事情,短期内α镜头群还不能够靠品质和数量来吸引高端的用户。这两个特点决定了索尼要想积累自己的用户群与尼康、佳能抗衡,就需要大力开发自己的新用户,逐渐拉拢根基不稳的尼康、佳能用户。走高性价比的中低端路线是摆在索尼面前唯一可以选择的道路。
索尼+α+蔡司的组合还很年轻 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也就是索尼之前推出的变焦镜头大都是基于美能达的技术的中低端索尼α卡口镜头的一个主要原因。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的索尼必定不甘于作一个二流数码单反相机厂商,最终的目标一定是和尼康、佳能这两家公司平起平坐或更甚。若达到这一目标,重要且必要的一步就是推出像D3、1Ds这样的全幅数码单反旗舰机型。如果把α700看作前哨战的话,那么这枚带有“T*”标记的24-70mm恒定F2.8光圈的蔡司镜头的发布,便是索尼向高端逼近的排兵布阵。
  对于没有成熟的用以开发镜头的光学技术的索尼来说,虽然已经收归囊中的美能达有一系列135镜头群,但技术陈旧,略显老态龙钟,难以和近几年有着突飞猛进地发展的尼康、佳能所抗衡。继续和老朋友蔡司合作不失为一项很明智的举措,能够让索尼在短时间内弥补自己的劣势,迅速拥有成熟的高素质镜头群。
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
索尼蔡司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镜头于2008年初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从第一张官方外观照放出开始,官方样张、官方价格、日本上市、非官方样张等消息陆陆续续地出现在网络上。这枚印有蓝色的“ZEISS”标记的索尼镜头于前几日来到我们的评测室,经过几天的试用、评测,我们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将我们的评测结果和广大影友分享。
镜头结构图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枚镜头的基本情况。从其编号中就可以看出它是由蔡司公司制造的,具备全程恒定F2.8光圈、搭载SSM超声波对焦技术的专业镜头。镜头结构为17片13组镜片,为了保证优秀的画质,索尼蔡司在这枚镜头上使用了两枚非球面镜和两枚ED低色散镜片。重量为955克,在尼康、佳能、索尼三家公司相同规格的24-70/2.8镜头中是最重的一枚。
拍摄用CF存储卡由ATP公司提供 在此向他们对蜂鸟网的支持表示感谢
索尼公司于日在日本官方网站上面发布了这款镜头的详细规格,而15天后在日本上市时公布的价格为250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达到了16625元左右,一举成为了比尼康AF-S 24-70/2.8G ED、佳能EF 24-70/2.8L USM还要昂贵的同规格镜头。那么,这枚索尼公司发布的第一款专业大光圈变焦镜头在各方面的表现究竟如何呢?到底是否物有所值,是否对得起蓝色“ZEISS”LOGO呢?请看我们后面的评测。
第一次将这支索尼的顶级变焦镜头拿在手中时,深感用料十足,短粗的镜身看上去绝对没有955克之重,但当手指触碰到镜头前端冰凉的金属表面时,瞬间对镜头的重量和索尼的用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焦距离窗左右两边分别印有“ZEISS”和“SONY”的LOGO
  佳能、尼康也都拥有自己的24-70/2.8规格的镜头,一个是佳能的红圈L头,一个是尼康的金圈头,都属于公司旗下的高端镜头。索尼这一只镜头当然也非平庸之品,无论从价格上、质感上、重量上都不逊于同级的对手。
索尼这支24-70/2.8镜头在三只同规格镜头中身材是最短的
装载在索尼α350上面显得镜头个头较大
装载在索尼α700上面则感觉非常合适
  镜头做工精致,握持手感相当好,变焦环和对焦环均用精致的防滑橡胶所包裹。在镜头左侧有进行手动对焦或自动对焦的选择转盘,中间是锁定焦点的快捷按键,平时握持的时候就在大拇指的位置,用起来很顺手。
后镜片很大 索尼α系列的橘色很抢眼
从这个角度能看到绿、红两层非常漂亮的镀膜
  好的镜头当然不仅需要具有优秀的做工,更重要的是优秀的成像质量。索尼在这支镜头上面使用了使用了17片13组镜片,其中包括两片非球面镜片和两片ED低色散镜片以保证优秀的成像质量。下面,我们就这枚镜头的成像质量进行了锐度、色彩和实拍测试。
焦距24mm样片
焦距30mm样片
焦距50mm样片
焦距70mm样片
  在畸变测试中,索尼Vario Sonnar T* 24-70 F2.8这支在镜身上印有蓝色“ZEISS”标记的镜头表现出了应有的实力。我们仅能够通过参照线发觉在24mm广角端有轻微的筒形畸变,当焦距变为30mm时,畸变几乎消失。而在50mm焦距和70mm广角端即使对比参照线也没能够发现畸变,横平竖直的砖缝得以如实的表现。
我们在实验室拍摄了ISO 12233分辨率标板,拍摄使用索尼α350数码单反相机,采用14M精细格式JPEG、ISO 100、标准色彩风格。拍摄结果经过专业软件Imatest处理后,得到了索尼蔡司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镜头搭配索尼α350数码单反相机时在MTF50下的锐度值结果。
24mm端锐度测试结果
50mm端锐度测试结果
70mm端锐度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非常惊人,索尼蔡司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镜头在索尼α350数码单反相机1400万像素的强有力的支持下,在24mm广角端F2.8光圈就取得了中央部分锐度值超过2300LW/PH的惊人锐度,而将光圈收到F5.6时,得到了这枚镜头锐度值的顶峰——2496LW/PH。这样高的锐度值在我们以往测试的变焦镜头中几乎没有出现过,甚至超过了我们曾经测试的一些定焦镜头。在我们常用的F2.8-F11的光圈范围中,各个焦段的中央锐度值基本不低于2200LW/PH,而边缘的锐度值也基本保持在2000LW/PH以上。
  色彩倾向测试:
  我们在评测室拍摄了索尼蔡司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镜头的色彩标板。拍摄用机为这次测试所采用的α350数码单反相机,采用14M精细JPEG格式、标准色彩风格、自动白平衡。拍摄结果用Imatest软件处理,得到了此镜头的色彩倾向结果。
索尼蔡司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镜头色彩倾向测试结果
  从评测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枚镜头色彩饱和度为112.4%,成像风格偏向于真实。
分辨率标版的拍摄不是很直观。我们来到刚刚投入使用的首都机场
截图范围示意图
 F2.8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4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5.6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8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11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16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22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点击小图可以观看100%大小的截图
截图范围示意图
 F2.8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4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5.6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8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11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16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22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点击小图可以观看100%大小的截图
截图范围示意图
 F2.8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4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5.6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8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11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16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F22光圈下拍摄的局部画面
  样片均使用α350进行拍摄,画质1400万像素精细JPG格式。点击小图可以观看原片,原片EXIF信息均保留,除旋转外没有进行任何后期处理。
 24mm广角端拍摄变形控制很好 70mm长焦端背景虚化很漂亮
用F2.8得到背景虚化的同时 不必以降低画质为代价 (蕾丝衣领分毫毕现)
“都锦生”三个字被紫边包围 夜景长时间曝光没有眩光
光圈收到F5.6时获得非常高质量的成像效果(16:9)
最近对焦距离34cm 能够胜任一些微距场景的拍摄(16:9)
广角端最近距离的拍摄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变形 F5.6的锐度非常高
ZA俱乐部兄弟贴 qq群:
qq群:1996323 qq群:无论什么家,在这里就是大家,多多交流上片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468990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a71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