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孩子在幼儿园怎样怎么才能上公立幼儿园交到好朋友MP3

&当前位置:
父母如何与孩子平等交流
&& 8:24:00 &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和孩子是如何交流的呢?怎样沟通才能达到和谐的亲子关系呢?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说到这里我想起的是在08年特大地震灾害中,温总理说的那句话:“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的努力”。这句话铿锵有力,给灾区人民和全国的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我们父母抱的是一种什么态度呢?面对和孩子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孩子愿意和小伙伴、和同学交流而不愿和我们父母说话、甚至有的孩子和父母形同路人等等现象,我们是不是也象温总理说得那样,对自己的孩子在做着百倍的努力呢?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找到与孩子交流的好方法,和孩子们成为好朋友。现在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与孩子平等交流”这个话题。我们做父母的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孩子真诚的交流、真诚的沟通:1、我们要从人格上真正做到与孩子平等。2、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3、我们要树立向孩子学习的观念4、要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孩子真正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1、从人格上与孩子真正平等----也就是放下家长的架子,平等对待孩子。这是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前提。说到平等,我想说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我们成年人在单位上班,别人来找自己办事或者老同学见面,作为起码的礼节,我们在打招呼的同时,总会从座位上站起来和来人握握手、倒杯水,然后再谈工作、叙友情。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家庭中就蛮不是那么回事了。有的家长想了解孩子,或者想知道孩子最近学习如何,就以一种命令的口气说:“儿子过来,给爸爸说说你最近表现怎么样呀?”有的说“小强,过来给妈妈汇报汇报”。完全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口气和作派,孩子这时候虽然来了,可内心在想:“爸爸妈妈又要挑我的刺了”,“在学校老师批评我的事情可不能让他们知道”,于是乎,家长想听到的没听到,孩子想说得没说出口,交流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所以我想说的是平等不仅存在于大人之间,大人与孩子之间尤其需要平等。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即使是刚刚学步的孩子,也都有这种渴求。然而受封建社会君臣父子思想的影响,我们中国的父母与子女、长辈与孩子、从来就与“平等”不搭界。所以尽管 “父母与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个观点提倡很多年了,但实际应用的效果并不乐观。一方面有些家长无限提高孩子地位,对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我们看看小学放学后的情景,有的家长接孩子来晚了,跑的满头大汗,可孩子没有看到这些,一味的向亲人指手画脚、大发雷霆;有的孩子拿着冰淇淋在前面走,白发苍苍的奶奶背着书包、拿着孩子的帽子跟在后面活像是跟班;在公共汽车上,我们看到13、14岁的男孩子理直气壮的坐在座位上,40多岁的妈妈就站在旁边;孩子经常在家里乱发脾气等等这些看起来是给孩子自由、平等,彻底丢弃了家长专制,实际上却走入另一个极端,----溺爱、娇惯。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在潜意识中拒绝接受与孩子的平等,放不下家长的架子。“我是你的妈妈,我不管你谁管你?”、“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呢”等等这些传统观念还残留在家长的头脑中,有的家长认为,十来岁的孩子啥都不懂,小毛孩一个,我是大人,是父母,怎么可能平等呢?我教他就得听,我要求他就得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管理和教育孩子。孩子需要尊重,但得不到,在大人面前他们总没有平等对话的机会,被动地接受父母的管束,有话不能说,有意见不敢提,久而久之自己的想法不敢也不愿与父母交流。家长与孩子人格上的平等,这是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前提。人格上平等表现在尊重孩子,在孩子犯错误时宽容,在孩子做事的时候把他当作大人。如果不能平等交流,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宽容的看待孩子,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上海有个13岁的中学生被人怀疑偷了一辆自行车,父母知道后第一反应就是动手打人,孩子一再申辩自己冤枉和无辜,父亲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只是强调孩子给家里人丢脸了,让他没脸见人,结果孩子在这样的重压之下自杀了。大家想一想这个孩子的人格有没有得到尊重?孩子在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相信自己,别人还会相信自己吗?”彻底的无望使这个孩子只好选择了这种极端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清白,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抗争!!这种事情的发生难道不值得我们家长深思吗?2、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我们现在的家庭大都是一个孩子,为了让孩子不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我们的父母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可谁真正征求过孩子的意见?这些父母的意志让我们的孩子成了报班专业户、成了学习的“奴隶”。 “爸爸妈妈请理解我们,别再强迫我们补习了”--这是很多孩子的呼声。咱们中国的家长太喜欢包办代替了、操心受累之余还会说:“我这么替他操心,我容易吗?”孩子们不但不领情,反而加剧了逆反心理,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更愿意固守自己的意志而拒绝家长的好心安排。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个男孩叫李晨,学习很优秀,从高中开始他就想当一名厨师,平时很关注这方面的知识,放假了他会买来青菜和鱼呀肉呀,按照菜谱上的说明做菜,做的菜家人都很爱吃,可妈妈对她的爱好从不支持,总是说当个厨师有什么出息?高考填志愿,妈妈让他报物理系,李晨马上反驳,但妈妈强硬的态度让他左右为难,为了自己的理想,他瞒着妈妈偷偷的填报了自己喜欢的志愿,可接到录取通知书的一瞬间孩子愣住了,原来妈妈去学校偷偷的替孩子修改了志愿,孩子被录取到一所重点工科院校,无奈又无望的孩子来到大学后,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他无心学习,终日沉溺网络,门门功课挂红灯,精神状态也很让人担忧,这时候这位妈妈才真的后悔不迭。3、父母要树立向孩子学习的观念,首先,在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我们要承认孩子的长处、承认我们和孩子的差距。我们经常说的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平时在社会上我们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可如果说我们和孩子在一起,而老师是孩子,有些家长就接受不了了,会说,“他一个小毛孩,懂什么?我还要向他学习?”有的会说“平时压着还直蹦呢,捧着他还不把他捧上天!”这些都是没有真正平等看待孩子的表现。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请家长配合一下,在电脑上玩过游戏的请举手?哦,我看到了举手的不少。大部分家长都会,大型游戏不会,最简单的连连看、排雷也是会的。我还想问问各位家长,会制作幻灯片的请举手?有很少的几个家长举手了。据我和朋友还有儿子一个班的家长交流了解到,我们这个年龄段,也就是35--40岁的家长会的真不多,其实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开设了微机课以后,就学会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了。我只是想通过这个小小的例子来说明,现在孩子所接受的信息量和知识量以及学到的知识比我们做父母的要多得多,最明显的就是电脑知识,上个星期天我在网上写博客,网慢得让我心急,儿子过来看到了就说我给你调调,于是他重新安装了杀毒软件,并进行了全盘杀毒,电脑果然快了很多,我在旁边看着儿子熟练的操作,心中不禁很佩服,对儿子说:“谢谢你,你真行,以后电脑方面我可拜你为师了。”“以后有问题找我”儿子说着扬起小脑袋得意地走了。还有一次,电脑的地址栏找不到了,我好苦恼,试了无数遍,还是不行,我于是“屈尊”找到孩子,“儿子你给看看怎么回事?”不一会儿子三点两点就好了。我没看清,就又让他再操作一边,“我很笨的,没看到你点哪里了,再教教我,下次就不麻烦你了”,孩子很耐心的教了我一遍,我由衷地说“太谢谢你了,儿子”“这算什么,小菜一碟。”当我们家长这样做的时候,孩子感到的是被尊重,也感到自己的劳动可以帮助家长,很自豪的,亲子关系无形中被拉近了。第二承认我们在教育孩子不犯错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在不断的犯错误,孩子人无完人,家长也未必就比孩子完美。北京市十佳中学生王海洋的父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坦率地承认“孩子在许多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他们对待孩子更多的是理解和宽容。第三家长在孩子面前虚心一点会更加赢得孩子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离。在孩子面前,我很虚心,不懂从不装懂,不确定的会让孩子查字典、上网查资料核实。儿子从小就喜欢自然科学知识,去年有一天他问我,妈妈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鱼是什么吗?让我猜三次,我才了一次没猜对,我就告诉孩子,妈妈真的不知道,儿子就告诉我―是鲸鲨。并给我讲了为什么,让我懂得了这些知识:鲸鲨是最大的鲨,而不是鲸,用鳃呼吸,是鱼类中最大者,通常体长在10米左右,最大个体体长达20米,体重10-15吨,为鱼类之冠。有时候和朋友聚会,朋友们都说我儿子的知识丰富,我就会说,他可是我们家的自然科学词典,很多知识不会我和他爸爸会问他呢。4、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与孩子交朋友”是许多教育专家的建议,也最体现人格平等。我们家长也普遍能接受这个观点,有和孩子交朋友的愿望,可做的结果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出现两个误区:一是和孩子交朋友目的不纯。许多家长并没有真正的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以诚相待,他们交朋友是有目的性的--是为了更好的管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更听话。孩子很快识破了这种虚假的平等而不屑于与家长为友。小明是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子,有一天他放学回家妈妈还没有回来,他想做一顿饭,可不小心把酱油瓶打翻了,正在这时妈妈回家了,小明赶紧把酱油瓶藏了起来,妈妈回家后做饭找不到酱油就问小明,儿子,酱油瓶在哪?你看到了吗?小明吞吞吐吐的支吾着,妈妈就说,儿子,你告诉妈妈怎么回事,妈妈不会打你不会训你的.小明听了以后说,妈妈,我想替您做饭,可不知怎么回事就把酱油瓶打翻了。妈妈听完了大发雷霆,呵斥劈头盖脸而来,谁让你作饭了,你学习好就行了,以后别给我添乱了。从此后,小明再也没有进过厨房。我们父母这样做,孩子以后还会相信你吗?二是固守自己传统的家长作风。总是居高临下俯视孩子,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在和孩子交流,而忽视孩子的感受。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家长总是正话倒着说,比如看到孩子回家后主动学习了,不是表扬孩子的进步,而是说:“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怎么知道主动学习了?”、孩子很努力考了99分,他不是表扬孩子,“99分,你怎么就不能考个100分让我看看呀!”其实他是想鼓励孩子的,有的家长会说了,我用的是激将法呀,可我们大家想一想,这样说我们的孩子能理解呢?我们的家长要真心和孩子交朋友,就要抛弃那种居高临下与孩子谈话的姿态,将自己和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尊重孩子,与他们交流而不是训导。像与朋友谈话的口气,来与孩子交谈,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能向你倾诉,我们家长才有倾听的可能,这时我们做家长的千万别以为孩子小而忽视孩子的敏感性,你跟他套半天近乎,目的还是让他听你的,这样的“不平等条约”肯定以失败告终。如何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呢?主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不要有“老子为大”、“我的话就是圣旨”等一些错误的思想,而是要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把你当作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将心中的烦恼向你倾诉,将心中快乐与你分享。第二,父母与子女间的这种的密切关系是需要长期,有意识培养的。当孩子们开始发问:“爸爸您为什么不高兴呀?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妈妈您今天怎么不开心?”这些话的时候,做家长的就该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该与孩子认真谈一谈。谈多少,怎么谈?如果因为是自己工作上的事情,不屑与孩子交流,或者我们一语搪塞说:“没有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是我们大人的事,你去玩吧。”我们就等于将一颗关怀他人的心挡在门外,孩子所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如何不关我的事,正是父母这种做法,让孩子少了一份爱心和责任心,可日后我们又常常抱怨我们的孩子不关心父母,难道说这不是您的责任吗?例子:与孩子在3月5日的交流第三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交流时,和颜悦色、语气温和,这样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颜悦色、语气温和,是父母与孩子讲话的最佳方式之一。有些父母对朝夕相处的孩子,虽倾心关爱,但与其谈话的内容仍离不开“训导”这根轴心,语气生硬,是应该避免的。其实,这种训导对孩子是不公的。孩子需要适时指点,但并非只有居高临下的训导。父母、老师在孩子面前是长者形象,孩子要尊敬师长,但现实中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与师长却不太多。这种单向的尊重,无形中使孩子永远处在附属地位。一次在和家长咨询的时候,她说她8岁的女儿有一天放学回来了,对妈妈说,今天老师讲课特别温柔、也没有训我们。总这样该多好。在生活中,要想与孩子处在平等的地位,就应学会与孩子共同讨论,那就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不能满足或不应满足时,千万不要粗鲁而简单地拒绝:不行!不准你去!或者父母提出的要求,儿女不同意时,我们也不应简单地采用命令方式:这事已经决定了!而要把理由告诉孩子。有5条建议大家可以试着去做:(1)建议:家长在家里不要居高临下和孩子讲话(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可以蹲下)。(2)和孩子交流时不要摆出家长姿态(语气尽量要温和)。(3)在家里要给孩子发言的机会,比如说家里要买大件商品,可以让孩子参与意见供我们参考。三月份我家的洗衣机坏了,要买台新的,儿子建议买省水、省电的,我们在买的时候就考虑了儿子的建议,儿子知道后很高兴。(4)孩子讲的有道理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采纳孩子的建议;让孩子有一种被尊重感觉、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在孩子心里才会产生真正的平等感、才会感到自己被尊重、才愿意和你交朋友。(5)家长要多陪陪孩子和孩子谈谈心,孩子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下就会和家长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了。第四家长要学会当一个好听众。很多青少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一定的主见,不愿意在被动地被别人训导。所以家长应表现出对孩子的意见建议很感兴趣,成为孩子倾诉的对象。要重视孩子说的话,特别是一些孩子不愿公开的事,家长应看成是孩子给你的礼物。他们会感到,遇到了自己信得过又尊重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扉无所不谈的。记得儿子去年刚上初中,在一次和我散步的时候,他说了很多班里的事情和自己的看法,然后对我说:“妈妈一定替我保密好吗?”我说:“没问题。”虽然有些事情对我们成年人来讲不算什么,但对孩子来讲,是鼓起很大勇气才向我们诉说的。我有个朋友的孩子李亮,上小学5年级,有一天放学回来和妈妈气鼓鼓地说,在课堂上后面的同学用手捅他,他反手将同学的书扔到地下,两人动了手,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们,让他们写检讨书,孩子觉得委屈,不公平。他说的很激动,指手画脚,大声嚷嚷。其实这个妈妈早就听得不耐烦了,很想批评他,但正好那天咽喉痛,说不出话,没办法。孩子滔滔不绝地说完之后,对母亲说:谢谢妈妈,难得您象今天一样让我把话说完。第二天孩子交了检讨书,承认了错误,因为他知道不该扔书,更不该动手。在我们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中,只有我们父母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习,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真诚、平等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我想您和孩子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一家会其乐融融。在此衷心的祝愿各位家长拥有一个快乐的家庭、和孩子有一个顺利交流的平台。心援网在家庭教育的路上,愿与大家一路同行,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大家一起进步!
&主题: 父母如何与孩子平等交流
[ 8:24:00]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和孩子是如何交流的呢?怎样沟通才能达到和谐的亲子关系呢?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说到这里我想起的是在08年特大地震灾害中,温总理说的那句话:“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的努力”。这句话铿锵有力,给灾区人民和全国的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我们父母抱的是一种什么态度呢?面对和孩子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孩子愿意和小伙伴、和同学交流而不愿和我们父母说话、甚至有的孩子和父母形同路人等等现象,我们是不是也象温总理说得那样,对自己的孩子在做着百倍的努力呢?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找到与孩子交流的好方法,和孩子们成为好朋友。现在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与孩子平等交流”这个话题。我们做父母的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孩子真诚的交流、真诚的沟通:1、我们要从人格上真正做到与孩子平等。2、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3、我们要树立向孩子学习的观念4、要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孩子真正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1、从人格上与孩子真正平等----也就是放下家长的架子,平等对待孩子。这是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前提。说到平等,我想说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我们成年人在单位上班,别人来找自己办事或者老同学见面,作为起码的礼节,我们在打招呼的同时,总会从座位上站起来和来人握握手、倒杯水,然后再谈工作、叙友情。可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家庭中就蛮不是那么回事了。有的家长想了解孩子,或者想知道孩子最近学习如何,就以一种命令的口气说:“儿子过来,给爸爸说说你最近表现怎么样呀?”有的说“小强,过来给妈妈汇报汇报”。完全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口气和作派,孩子这时候虽然来了,可内心在想:“爸爸妈妈又要挑我的刺了”,“在学校老师批评我的事情可不能让他们知道”,于是乎,家长想听到的没听到,孩子想说得没说出口,交流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所以我想说的是平等不仅存在于大人之间,大人与孩子之间尤其需要平等。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即使是刚刚学步的孩子,也都有这种渴求。然而受封建社会君臣父子思想的影响,我们中国的父母与子女、长辈与孩子、从来就与“平等”不搭界。所以尽管 “父母与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个观点提倡很多年了,但实际应用的效果并不乐观。一方面有些家长无限提高孩子地位,对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我们看看小学放学后的情景,有的家长接孩子来晚了,跑的满头大汗,可孩子没有看到这些,一味的向亲人指手画脚、大发雷霆;有的孩子拿着冰淇淋在前面走,白发苍苍的奶奶背着书包、拿着孩子的帽子跟在后面活像是跟班;在公共汽车上,我们看到13、14岁的男孩子理直气壮的坐在座位上,40多岁的妈妈就站在旁边;孩子经常在家里乱发脾气等等这些看起来是给孩子自由、平等,彻底丢弃了家长专制,实际上却走入另一个极端,----溺爱、娇惯。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在潜意识中拒绝接受与孩子的平等,放不下家长的架子。“我是你的妈妈,我不管你谁管你?”、“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呢”等等这些传统观念还残留在家长的头脑中,有的家长认为,十来岁的孩子啥都不懂,小毛孩一个,我是大人,是父母,怎么可能平等呢?我教他就得听,我要求他就得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管理和教育孩子。孩子需要尊重,但得不到,在大人面前他们总没有平等对话的机会,被动地接受父母的管束,有话不能说,有意见不敢提,久而久之自己的想法不敢也不愿与父母交流。家长与孩子人格上的平等,这是父母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前提。人格上平等表现在尊重孩子,在孩子犯错误时宽容,在孩子做事的时候把他当作大人。如果不能平等交流,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能宽容的看待孩子,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上海有个13岁的中学生被人怀疑偷了一辆自行车,父母知道后第一反应就是动手打人,孩子一再申辩自己冤枉和无辜,父亲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只是强调孩子给家里人丢脸了,让他没脸见人,结果孩子在这样的重压之下自杀了。大家想一想这个孩子的人格有没有得到尊重?孩子在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相信自己,别人还会相信自己吗?”彻底的无望使这个孩子只好选择了这种极端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清白,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抗争!!这种事情的发生难道不值得我们家长深思吗?2、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我们现在的家庭大都是一个孩子,为了让孩子不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我们的父母给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可谁真正征求过孩子的意见?这些父母的意志让我们的孩子成了报班专业户、成了学习的“奴隶”。 “爸爸妈妈请理解我们,别再强迫我们补习了”--这是很多孩子的呼声。咱们中国的家长太喜欢包办代替了、操心受累之余还会说:“我这么替他操心,我容易吗?”孩子们不但不领情,反而加剧了逆反心理,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更愿意固守自己的意志而拒绝家长的好心安排。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个男孩叫李晨,学习很优秀,从高中开始他就想当一名厨师,平时很关注这方面的知识,放假了他会买来青菜和鱼呀肉呀,按照菜谱上的说明做菜,做的菜家人都很爱吃,可妈妈对她的爱好从不支持,总是说当个厨师有什么出息?高考填志愿,妈妈让他报物理系,李晨马上反驳,但妈妈强硬的态度让他左右为难,为了自己的理想,他瞒着妈妈偷偷的填报了自己喜欢的志愿,可接到录取通知书的一瞬间孩子愣住了,原来妈妈去学校偷偷的替孩子修改了志愿,孩子被录取到一所重点工科院校,无奈又无望的孩子来到大学后,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他无心学习,终日沉溺网络,门门功课挂红灯,精神状态也很让人担忧,这时候这位妈妈才真的后悔不迭。3、父母要树立向孩子学习的观念,首先,在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我们要承认孩子的长处、承认我们和孩子的差距。我们经常说的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平时在社会上我们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可如果说我们和孩子在一起,而老师是孩子,有些家长就接受不了了,会说,“他一个小毛孩,懂什么?我还要向他学习?”有的会说“平时压着还直蹦呢,捧着他还不把他捧上天!”这些都是没有真正平等看待孩子的表现。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请家长配合一下,在电脑上玩过游戏的请举手?哦,我看到了举手的不少。大部分家长都会,大型游戏不会,最简单的连连看、排雷也是会的。我还想问问各位家长,会制作幻灯片的请举手?有很少的几个家长举手了。据我和朋友还有儿子一个班的家长交流了解到,我们这个年龄段,也就是35--40岁的家长会的真不多,其实孩子在小学三年级开设了微机课以后,就学会制作简单的幻灯片了。我只是想通过这个小小的例子来说明,现在孩子所接受的信息量和知识量以及学到的知识比我们做父母的要多得多,最明显的就是电脑知识,上个星期天我在网上写博客,网慢得让我心急,儿子过来看到了就说我给你调调,于是他重新安装了杀毒软件,并进行了全盘杀毒,电脑果然快了很多,我在旁边看着儿子熟练的操作,心中不禁很佩服,对儿子说:“谢谢你,你真行,以后电脑方面我可拜你为师了。”“以后有问题找我”儿子说着扬起小脑袋得意地走了。还有一次,电脑的地址栏找不到了,我好苦恼,试了无数遍,还是不行,我于是“屈尊”找到孩子,“儿子你给看看怎么回事?”不一会儿子三点两点就好了。我没看清,就又让他再操作一边,“我很笨的,没看到你点哪里了,再教教我,下次就不麻烦你了”,孩子很耐心的教了我一遍,我由衷地说“太谢谢你了,儿子”“这算什么,小菜一碟。”当我们家长这样做的时候,孩子感到的是被尊重,也感到自己的劳动可以帮助家长,很自豪的,亲子关系无形中被拉近了。第二承认我们在教育孩子不犯错的时候,我们自己也在不断的犯错误,孩子人无完人,家长也未必就比孩子完美。北京市十佳中学生王海洋的父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坦率地承认“孩子在许多方面做得比我们好”,他们对待孩子更多的是理解和宽容。第三家长在孩子面前虚心一点会更加赢得孩子的信任、拉近彼此的距离。在孩子面前,我很虚心,不懂从不装懂,不确定的会让孩子查字典、上网查资料核实。儿子从小就喜欢自然科学知识,去年有一天他问我,妈妈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鱼是什么吗?让我猜三次,我才了一次没猜对,我就告诉孩子,妈妈真的不知道,儿子就告诉我―是鲸鲨。并给我讲了为什么,让我懂得了这些知识:鲸鲨是最大的鲨,而不是鲸,用鳃呼吸,是鱼类中最大者,通常体长在10米左右,最大个体体长达20米,体重10-15吨,为鱼类之冠。有时候和朋友聚会,朋友们都说我儿子的知识丰富,我就会说,他可是我们家的自然科学词典,很多知识不会我和他爸爸会问他呢。4、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与孩子交朋友”是许多教育专家的建议,也最体现人格平等。我们家长也普遍能接受这个观点,有和孩子交朋友的愿望,可做的结果往往不是那么回事,出现两个误区:一是和孩子交朋友目的不纯。许多家长并没有真正的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以诚相待,他们交朋友是有目的性的--是为了更好的管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更听话。孩子很快识破了这种虚假的平等而不屑于与家长为友。小明是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子,有一天他放学回家妈妈还没有回来,他想做一顿饭,可不小心把酱油瓶打翻了,正在这时妈妈回家了,小明赶紧把酱油瓶藏了起来,妈妈回家后做饭找不到酱油就问小明,儿子,酱油瓶在哪?你看到了吗?小明吞吞吐吐的支吾着,妈妈就说,儿子,你告诉妈妈怎么回事,妈妈不会打你不会训你的.小明听了以后说,妈妈,我想替您做饭,可不知怎么回事就把酱油瓶打翻了。妈妈听完了大发雷霆,呵斥劈头盖脸而来,谁让你作饭了,你学习好就行了,以后别给我添乱了。从此后,小明再也没有进过厨房。我们父母这样做,孩子以后还会相信你吗?二是固守自己传统的家长作风。总是居高临下俯视孩子,完全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在和孩子交流,而忽视孩子的感受。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家长总是正话倒着说,比如看到孩子回家后主动学习了,不是表扬孩子的进步,而是说:“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怎么知道主动学习了?”、孩子很努力考了99分,他不是表扬孩子,“99分,你怎么就不能考个100分让我看看呀!”其实他是想鼓励孩子的,有的家长会说了,我用的是激将法呀,可我们大家想一想,这样说我们的孩子能理解呢?我们的家长要真心和孩子交朋友,就要抛弃那种居高临下与孩子谈话的姿态,将自己和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尊重孩子,与他们交流而不是训导。像与朋友谈话的口气,来与孩子交谈,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这样孩子才能向你倾诉,我们家长才有倾听的可能,这时我们做家长的千万别以为孩子小而忽视孩子的敏感性,你跟他套半天近乎,目的还是让他听你的,这样的“不平等条约”肯定以失败告终。如何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呢?主要做到以下四点首先,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不要有“老子为大”、“我的话就是圣旨”等一些错误的思想,而是要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孩子进行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把你当作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将心中的烦恼向你倾诉,将心中快乐与你分享。第二,父母与子女间的这种的密切关系是需要长期,有意识培养的。当孩子们开始发问:“爸爸您为什么不高兴呀?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妈妈您今天怎么不开心?”这些话的时候,做家长的就该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该与孩子认真谈一谈。谈多少,怎么谈?如果因为是自己工作上的事情,不屑与孩子交流,或者我们一语搪塞说:“没有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是我们大人的事,你去玩吧。”我们就等于将一颗关怀他人的心挡在门外,孩子所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如何不关我的事,正是父母这种做法,让孩子少了一份爱心和责任心,可日后我们又常常抱怨我们的孩子不关心父母,难道说这不是您的责任吗?例子:与孩子在3月5日的交流第三尊重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交流时,和颜悦色、语气温和,这样才能被孩子所接受。和颜悦色、语气温和,是父母与孩子讲话的最佳方式之一。有些父母对朝夕相处的孩子,虽倾心关爱,但与其谈话的内容仍离不开“训导”这根轴心,语气生硬,是应该避免的。其实,这种训导对孩子是不公的。孩子需要适时指点,但并非只有居高临下的训导。父母、老师在孩子面前是长者形象,孩子要尊敬师长,但现实中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与师长却不太多。这种单向的尊重,无形中使孩子永远处在附属地位。一次在和家长咨询的时候,她说她8岁的女儿有一天放学回来了,对妈妈说,今天老师讲课特别温柔、也没有训我们。总这样该多好。在生活中,要想与孩子处在平等的地位,就应学会与孩子共同讨论,那就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不能满足或不应满足时,千万不要粗鲁而简单地拒绝:不行!不准你去!或者父母提出的要求,儿女不同意时,我们也不应简单地采用命令方式:这事已经决定了!而要把理由告诉孩子。有5条建议大家可以试着去做:(1)建议:家长在家里不要居高临下和孩子讲话(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可以蹲下)。(2)和孩子交流时不要摆出家长姿态(语气尽量要温和)。(3)在家里要给孩子发言的机会,比如说家里要买大件商品,可以让孩子参与意见供我们参考。三月份我家的洗衣机坏了,要买台新的,儿子建议买省水、省电的,我们在买的时候就考虑了儿子的建议,儿子知道后很高兴。(4)孩子讲的有道理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采纳孩子的建议;让孩子有一种被尊重感觉、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在孩子心里才会产生真正的平等感、才会感到自己被尊重、才愿意和你交朋友。(5)家长要多陪陪孩子和孩子谈谈心,孩子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下就会和家长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了。第四家长要学会当一个好听众。很多青少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一定的主见,不愿意在被动地被别人训导。所以家长应表现出对孩子的意见建议很感兴趣,成为孩子倾诉的对象。要重视孩子说的话,特别是一些孩子不愿公开的事,家长应看成是孩子给你的礼物。他们会感到,遇到了自己信得过又尊重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扉无所不谈的。记得儿子去年刚上初中,在一次和我散步的时候,他说了很多班里的事情和自己的看法,然后对我说:“妈妈一定替我保密好吗?”我说:“没问题。”虽然有些事情对我们成年人来讲不算什么,但对孩子来讲,是鼓起很大勇气才向我们诉说的。我有个朋友的孩子李亮,上小学5年级,有一天放学回来和妈妈气鼓鼓地说,在课堂上后面的同学用手捅他,他反手将同学的书扔到地下,两人动了手,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们,让他们写检讨书,孩子觉得委屈,不公平。他说的很激动,指手画脚,大声嚷嚷。其实这个妈妈早就听得不耐烦了,很想批评他,但正好那天咽喉痛,说不出话,没办法。孩子滔滔不绝地说完之后,对母亲说:谢谢妈妈,难得您象今天一样让我把话说完。第二天孩子交了检讨书,承认了错误,因为他知道不该扔书,更不该动手。在我们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中,只有我们父母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习,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真诚、平等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我想您和孩子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一家会其乐融融。在此衷心的祝愿各位家长拥有一个快乐的家庭、和孩子有一个顺利交流的平台。心援网在家庭教育的路上,愿与大家一路同行,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大家一起进步!
最近访客:
& 相关阅读: 
- [ 10:14:58]
- [ 20:55:01]
- [ 15:39:56]
- [ 12:52:49]
- [ 8:39:49]
- [ 15:26:59]
- [ 15:26:39]
- [ 15:20:14]
- [ 15:15:28]
- [ 22:21: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怎样才能长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