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购买的moto 模块模块手机,充电时手机屏幕鼓起来了怎么办????

> &>&&>&&>&正文
  原本Moto Z刚刚发布时我就觉得“模块手机”的炒作得极其无聊,不过看在这个品牌当前挺不容易的状况下还是积点口德吧。最近呢,看到他们竟然把班禅弄来做营销,让班禅在朋友圈里给Moto Z做宣传,实在是忍不住了,必须站出来说说这个无聊至极的“模块手机”。
  Moto Z号称模块手机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实际上,模块化制造在现代化工业里早就是个完全普及的概念了。大到万吨油轮的船头和船尾、大型客机的机身和机翼,都是分成不同模块最后组合在一起的,甚至这些大块头很可能都不是在同一个国家生产;而小到普通的手机,屏幕总成、摄像头模块、主板等等,这些也都是模块化制造出来,最后组装在一起的。
  前面说的是模块化生产,而之前谷歌提出过的模块化概念手机Project Ara,是在用户使用时也变成模块化了。手机是由摄像头、CPU、屏幕、电池等等主要模块通过插头插在一起的,用户可以轻易拆下这些模块,并且根据需要随意升级和调换某个模块,甚至可以加入一些特殊功能模块如血糖测试模块。这个概念在刚推出之时确实吸引眼球,这种手机就像DIY的台式机一样——如果CPU落伍了可以拆下来换个新的,存储空间不够了也可以拆掉换个大的。
  但最终谷歌还是放弃了这个计划,虽然没有正式的官方解释,但是我个人认为有几个问题导致他们造出的产品自己都无法满意。首先,手机是个紧凑的设备,现在正朝着防水轻薄等方向发展,而且有着严格的质检流程,我估计谷歌模块手机很难通过跌落测试,而且连接各个模块的插头用久了也会有接触不良问题,而轻薄化也是很难做到的。其次,手机作为一种嵌入式设备,做成几十年前的DIY台式机的样式,到底是一种退步还是创新?就算做出来会有多少人愿意买?这在市场和用户需求上来说都是个问题,因此被放弃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以上说的不管是模块化生产,还是谷歌的模块化概念手机,都有一个共同点:每一个模块都是组成产品整体不可或缺的组件,就像人的手脚和五官,任意一个缺少就会变成残疾人。而最近大肆炒作“模块化手机”的Moto Z呢?显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它所谓的五大模块分别是充电宝、保护壳、外置扬声器、外置摄像头和微型投影机,但Moto Z本身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手机,和这四大模块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可有可无的,没有这些“模块”根本就不影响手机本身。我记得苹果给iPhone早出过一个充电宝后壳,人家可从来没有吹嘘自己是“模块化手机”。
  再者,谷歌所提出的Project Ara模块化概念手机是一种完全推倒重来的硬件体系,全部都需要重新研发,绝非随时可买到的“货架商品”。而Moto Z这所谓的模块化手机完全看不到创新的地方,所谓的五大模块在别的厂商那里叫做“配件”。再借一下前面打过的比方,手脚和五官是人体的模块,但手套和帽子就只能称作配件了。
  这种生拉硬扯编造概念的营销方式,让我想到了之前联想智能电视把同行都给吓尿的“200核”Slogan,他们把Tegra K1芯片的GPU里面的196个CUDA核心和CPU核心混为一谈。这两件事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给行业留下了笑料。
  Moto Z五大模块的问题:用户会买单?
  根据网上信息,Moto Z手机的售价为3999元,而所谓五大模块里充电宝卖499元,保护壳卖129元,外置扬声器卖699元,外置摄像头卖2299元,微型投影机卖1999元。其中重点宣传的是那个外置摄像头,被冠以“哈苏模块”的吓人名头。哈苏可是中画幅相机里面的标杆,阿波罗计划里在月球上使用的相机就是哈苏的,在这一领域徕卡都没法相比(当然徕卡本身就是做135起家的)。
  不过我看到“哈苏模块”这个名字就立即能判断绝对不会是什么好货色。首先,哈苏根本就没有手机摄像头的产品线,这“哈苏模块”纯属花钱买的品牌授权,既然在技术上与哈苏没有任何关系,那拍照效果也就无法与哈苏进行关联了;其次,“10倍光学变焦”的参数基本也预示了这个哈苏模块的不靠谱,毕竟单反相机的镜头里这种有大变焦的全部都是狗头。
  哈苏模块和Moto Z摄像头拍照对比
  前几天有评测媒体的结果证实了我的判断——“哈苏模块”的拍照效果还不如Moto Z自带摄像头。当然不如了,原配摄像头是Moto研发团队自己打磨的,软硬件都磨合好了,而所谓哈苏模块我估计就是找个配件厂代工的,在品质上就不是一回事。
  既然如此,你怎么去说服用户掏2299元去购买呢?
  Moto Z为什么不做成真正意义的模块手机
  既然如此渴望成为模块手机,那为什么Moto Z不把自己打造成谷歌的Project Ara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模块手机”呢?先说技术难度,确实有难度,不过谷歌一个不是做硬件起家的公司都敢于去挑战,摩托做了几十年的手机,想来应该更容易搞定吧。但是呢,Moto是一个商业品牌,并不是实验室,所以必须考虑市场风险,如果花了很大的研发成本造出的东西却卖不出去,那就尴尬了。
  实际上,Project Ara就是一个充满了创新风险的东西,上市之后根本卖不掉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事儿谷歌知道,Moto当然更加知道,自然不敢去做。那么,既然你畏惧创新风险,却又搬出“世界上首个模块化手机”的帽子把自己打扮成创新者的模样,脸皮是不是有点太厚了呢?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热门文章排行
宽带山热帖排行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其他登录方式
—— 新手入门 ——
—— 智友精华 ——
查看: 2917|回复: 41
在线时间141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UID5815504注册时间积分849精华3
主题帖子 金币1730 元 智豆3311 点
16:48 上传
& && & MOTO Z是定位于高端用户和喜欢玩的用户的一款手机,他的每个细节都有一种精雕细琢的感受,5.2mm的机身实现了全球最薄,搭配了刚刚上市的高通骁龙820处理器加上4G的运行内存、5.5寸2K级别的显示屏及1300万光学防抖摄像头,无不显示着他是业界硬件配置比较牛的智能手机。他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把手机功能扩展模块化设计融入到moto z中,目前在业界还没有哪家做过这方面的设计。目前,MOTO Z的智能模块有5种,他们是摩电、摩影、摩音、摩眼、摩范背壳,但我手里只有摩音组件,到时我会分享他的英姿的。
& && & 下面来说说MOTO Z标准版的包装,所谓的标准版就是不带任何模块的手机。包装盒是比较干净利落的那种,正面有moto的标志和MOTO Z标示,反面印制着4个模组的图样。
16:48 上传
16:48 上传
& && &&&我们先看主机吧,正面的布置几乎与众多手机一样,没有特别之处,比如上方的听筒、传感器、内置摄像头等等,但有一点我告诉你,听筒位置也是外放喇叭的位置,并且,外放声音还不错。我当时拿出主机找了半天没看见喇叭的位置,只有开机听一首音乐后才知道他的奥秘。
& && &&&MOTO Z具有指纹传感器,他被设计在正面的下方。
16:48 上传
16:48 上传
16:48 上传
& && &&&MOTO Z的背壳采用一种暗花工艺,你能隐约看见MOTO的logo标志,背部上方是1300万光学防抖摄像头,以及两颗LED补光灯,下方是16个金属接点,我们要用的功能模块就是通过这些接点与主机进行沟通的,以便接受来自主机的指令。
16:48 上传
16:48 上传
16:48 上传
& && & MOTO Z的顶端面上只有降噪的第二麦克和SIM卡槽,没有任何多余的设计。下端面上也仅有USB接口,注意,这个接口是目前比较火的Type-C接口,可以盲插不会损坏接口,同时Type-C接口有更好的性能,大家可以度娘一下。手机的左端面光秃秃的没设计任何接口,干净利落,MOTO Z的音量控制键和电源键在右端面,你可以注意一个细节,就是电源键的端面上采用细牙制作,他与音量加减键有个明显的不同,如果夜晚想看时间,你可以直接感觉到你摸到的是不是电源键。
& && &当然,在MOTO Z上看时间根本用不到去按动电源键,MOTO Z设计一个隔空感应的传感装置,手只要在MOTO Z上面一晃动,MOTO Z的屏幕就亮了,这功能太神奇了,也太方便了。
16:48 上传
16:48 上传
16:48 上传
& && & 下面来几张MOTO Z的开机画面,显示效果果然细腻清晰,2K屏不是盖的。
16:48 上传
16:48 上传
16:48 上传
& && && & 下面看看MOTO Z给我们送了什么附件吧,首先就是3.5的线控耳机,其实很多手机已经不送耳机了,但一些大厂还是坚持为用户提供具有自家特色的耳机。
16:48 上传
& && & 我当时看见3.5的耳机时才想起整个主机没有3.5耳机接口,原来moto也学苹果了,直接取消了3.5耳机接口。科学进步太快了,当你认为3.5mm是个很小的尺寸时,他的座体尺寸已经完全不适用超薄机身要求了,MOTO Z的厚度达到前所未有的5.2mm,所以取消3.5的耳机插口也就顺理成章了。那么,喜欢听音乐的人怎么办?最终的办法是从USB口输出音频信号来解决。MOTO Z配置这样的转换线,就是从USB口(Type-C)转换到3.5mm的插座接口,为了怕你丢失这条转换线,moto还送了一个转换线到耳机线的挂扣件,平时你就把这两者连载一起吧。
16:48 上传
& && & MOTO Z配置的电源适配器功率很大的,输出5V3A,功率达到15W,因为这个电源适配器不仅仅只对我们的主角手机进行充电,他还担负着对功能模块的充电,我知道像投影这样的机器非常耗电,因此他的内置电池应该比较大,MOTO Z的摩影模块就是一个小小的投影机,需要大电流快速充电,另外类似于移动电源的摩电模块也应该需要大电流的充电器。
16:48 上传
& && & MOTO Z还送了开启SIM卡槽的顶针一枚,以及众多的纸质资料。我觉得纸质资料比较全乎的,整整齐齐的四本。
16:48 上传
16:48 上传
& && & MOTO Z送的透明保护壳你们觉的怎样?这种保护壳只能对手机的金属边框进行保护,之所以没把背面也封上是因为要考虑与各种功能扩展模块的链接。你如果决定临时不选用模块,还是用个大面积封堵的保护壳比较好,起码要保护好16个数据触点。
16:48 上传
楼主很赞!赏波666
打赏排行榜
楼主共收获打赏:
虚位以待打赏
虚位以待打赏
虚位以待打赏
在线时间375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50UID注册时间积分7927精华18
主题帖子 金币30176 元 智豆5378 点
麻烦楼主上传原图,客户端看不到。感谢支持!
在线时间1246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UID注册时间积分7751精华13
主题帖子 金币15581 元 智豆10049 点
感谢楼主分享 智友因你而精彩
在线时间141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UID5815504注册时间积分849精华3
主题帖子 金币1730 元 智豆3311 点
ciaomi 发表于
感谢楼主分享 智友因你而精彩
祝大家鸡年大吉吧 给楼主加个鸡腿!
在线时间141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UID5815504注册时间积分849精华3
主题帖子 金币1730 元 智豆3311 点
ciaomi 发表于
感谢楼主分享 智友因你而精彩
感谢楼主分享 智友因你而精彩
在线时间63640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55UID705注册时间积分77005精华2
主题帖子 金币7111305 元 智豆102680 点
如果有几个内容有关联的帖子,烦请楼主做个内链,方便网友查看你的文章。
在线时间1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UID注册时间积分156精华0
, 积分 1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 积分
主题帖子 金币760 元 智豆534 点
?爱基的我如今还在用s60v3的按键诺基亚。
在线时间0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UID注册时间积分178精华0
, 积分 17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 积分
主题帖子 金币713 元 智豆471 点
啊啊啊啊啊啊
在线时间0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UID注册时间积分115精华0
, 积分 1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85 积分
主题帖子 金币1576 元 智豆1457 点
看起来不错,所以说,这手机卖几万
在线时间0 小时最后登录阅读权限20UID注册时间积分180精华0
, 积分 1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 积分
主题帖子 金币1707 元 智豆1438 点
诺基亚E71我也在用。
众测1岁生日勋章
申请众测一周年5款产品自动发放
给你300万勋章
客户端【我的任务】—完成【给你300万】任务
蓝牙耳机 音箱 手办 移动电源 数码包 笔记本 游戏周边Moto再次祭出模块化旗舰,模块化手机究竟还有没有未来?如果要追溯近现代玩“模块化”的源头,多数人认为,二战中德国只存在于蓝图中的E系列坦克开创了模块化的先河。(E100超重型坦克复原模型)E系列坦克本意为“通用型坦克”,意在可以交换发动机、变速箱等大型模组使用以降低维修成本。发展到现在,大多数工业产品的零件已经统一化,标准化,这其实也可以视为一种“模块化”。不过今天要谈的不是坦克,不是工业,而是手机。在手机上“模块化”的雏形,一般认为是十多年前索爱和诺基亚推出的一款可以通过自家数据接口连接的即插即用外接摄像头配件。而说到智能手机“模块化”的鼻祖,便不得不提2013年的那个秋天。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的启蒙者2013年秋,时值iPhone 5s发布,然而在发布会之外,Youtube上一则关于未来手机构想的视频却引起了科技粉丝的关注。视频里,有这么一款手机突破了传统的框架,手机内部的各个元件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堆积起来,更换不同的部件便可以改变功能,或者提高性能。Phonebloks,这台只存在于视频里的“梦幻”手机,让手机行业对模块化手机有了最初的认识。(Phonebloks概念图)同年,谷歌旗下,隶属于摩托罗拉的ATAP部门宣布正在研发一种新型的手机,这种手机不同于传统机型,内部电子元件,包括屏幕,处理器,内存,电池,摄像头等,都支持自由更换。这个研发计划被命名为Project Ara。Phonebloks终究是存在于视频里的幻想而已,而谷歌的Project Ara倒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这也让人们惊呼,模块化手机要诞生了!而且还是由谷歌这种巨头来操刀,未来手机的形态就要改变了!2013年,是人们对手机充满幻想的一年,人们幻想着谷歌会带着他的Project Ara,踩着七色彩云从天而降,为现有的手机带来革命。在谷歌的理想中,Project Ara手机就像早已发展成熟的台式电脑一样,可以点对点升级,通过更换部件提高性能。消费者想升级摄像头就升级摄像头,换SoC就换SoC,完全不用看厂家脸色,也不怕厂家在配置上挤牙膏。被谷歌这么一带动,很多不知名的厂商纷纷跳出来说要做模块化,当中就有来自荷兰的Fairphone。排资论辈的话,或许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量产的模块化手机。不过雷声大雨点小,Fairphone到现在是死是活也没人知道。(Fairphone)然而Project Ara却命途多舛。ATAP部门年年都说有进展,但是年年跳票,根本拿不出像样的成品来,哪怕原型机也是捉襟见肘。反而是部门领导多次更换,连首席设计师也离职了,Project Ara的命运开始变得让人担忧起来。更要命的是,Project Ara还没研发成功,摩托罗拉就被谷歌卖给了联想。大家知道ATAP部门本来是隶属于摩托罗拉的,虽然在交易中不包含ATAP部门,但是明眼人已经看得出来,Project Ara怕是要难产了。(联想收购摩托罗拉)兜兜转转来到了2016年,三年过去了,Project Ara却还是没有任何影子。期间谷歌虽然展示过一次原型机,但是已经和初衷相去甚远。该原型机的SoC等核心部件不可更换,手机主要元件被焊死,这已经不是当初那个被寄予厚望去改变手机行业的模块化手机了。到了2016年9月,死亡宣告到来。谷歌宣布无限期停止Project Ara手机的研发工作,也就是说Project Ara尚未面世便胎死腹中。谷歌虽然有雄心壮志,但是也低估了这种乌托邦式的“模块化”手机的制造难度。手机行业各自为政,不像PC行业那样发展多年,整个产业链已经有了高度的默契。首先是各家手机厂商对自家手机内部电子元件的处理算法各有千秋,不同的电子元件不可能互相通用;二是手机内部空间日渐金贵,更换不同部件很难保证稳定性。手机不同电脑,电脑业界早已有统一的接口标准和软件驱动,而手机内部结构则是靠各自自家公司设计的,怎么可能和电脑相比呢?(PC行业早已统一平台接口)PC行业的模块化,不是手机可以轻易复制的,哪怕巨头谷歌出马,也只能马失前蹄。谷歌的失败,也几乎扑灭了业界对“模块化”手机的所有幻想,很多投机倒把赚名声的小厂商也纷纷偃旗息鼓,谷歌式的“模块化”似乎看不到出路。LG的模块化探索LG在功能机时代虽然不是领头羊,但是也是一方霸主,活得也算是逍遥自在。但是自智能手机大潮以来,风头被国内同行三星抢去,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份额也不见起色,到了2015年,旗舰手机LG G4叫好不叫座,已经到了不变则危的紧张境地。古人云:穷则思变。LG要变,便把目光放在了“模块化”身上。LG 在2016年的MWC展会上发布了LG G5和两款模块,一款增强拍照体验,一款增强音乐播放体验,LG把这种模块化拓展的功能命名为Magic Slot。虽然LG和谷歌的理念同是“模块化”,但是实现的方法却大不相同,而且思路上也相去甚远。和谷歌那种允许更换核心部件的模块化理念不同的是,LG理念下的模块化侧重的是“功能增强”,本质上是一种锦上添花。LG设计模块化的思路是,在兼顾可换电池的前提下实现模块化,所以才有了更换“下巴”这个思路。LG充分利用了拆卸电池过程中的“拆卸物”,直接把可拆卸部分设计成模块。就像以前可换电池的功能机一样,需要拆开后壳才能更换电池。而LG则是将“后壳”做成“下巴”,然后把“下巴”做成“模块”。LG的模块化部件就像是科幻小说中的“能力增强外甲”,穿上它会更强,但是没有他也不会对本身造成什么危害。(LG G5的模块化设计)反观谷歌的模块化则是伤筋动骨类型的,只要缺少任意一个模块,那么手机便不能正常运行。小雷(微信ID:leitech)个人认为,LG对模块化的理解更加贴合这个手机厂商各自为政的手机市场。诚然和谷歌相比,LG有那么一点“伪模块化”的味道。但是从实现方式和研发成本看来,LG的“模块化”要比谷歌主导的“真·模块化”成功得多。最直观的对比是,LG的“模块化”手机成功量产出货,而谷歌的胎死腹中。但是很可惜的是,LG一共也只做了一代、一款模块化产品,只有LG G5这个独苗。继任机LG G6正式放弃了模块化,回归到传统手机上来,这足以说明,在LG眼中,模块化的探索是失败了。小雷(微信ID:leitech)个人认为LG模块化手机的失败主要有几个因素:模块售价过高。更换模块、使用模块过于复杂,麻烦,学习成本高。模块数量少。但是在手机业界,LG G5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个实现模块化手机量产的厂商,LG的模块化设计在当时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借助LG之手,“模块化手机”第一次从概念转换成大众消费品。我们必须要对LG这种探索、创新和进取的精神致以敬意,LG在对手机可能性的探索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很可惜,LG G5销量并不如人意,这也导致了LG对模块化这条道路失去了信心,LG的模块化探索也戛然而止。摩托罗拉的模块化探索有趣的是,摩托罗拉和LG不约而同地在2016年发布了模块化手机,LG是在2月,摩托罗拉则是6月。而谷歌是在同年9月宣布无限期搁置Project Ara的。说回摩托罗拉,摩托罗拉在被联想收购后,并没有将ATAP部门一并带走,准确说是谷歌舍不得放手。摩托罗拉在2016年的时候,已经回归中国市场近两年。虽然收归联想旗下,并且获得联想的渠道和供应链支持,但是手机业务依然毫无起色。在市场份额和营收表现上,摩托罗拉和LG意外地相像,不过LG处境还是要比摩托罗拉要好一些。和LG一样,穷则思变,而那么巧的是目光也同样放在了模块化身上。作为ATAP部门曾经的母公司,骨子里还是有想做模块化的基因。在2016年年中,联想旗下摩托罗拉发布了模块化手机Moto Z,打开了摩托罗拉的模块化先河。(Moto Z和后磁吸式模块化设计)需要注意的是Moto Z连接模块的方式不同于LG的拔插结构,而是通过手机后壳底部的磁吸点来连接模块,用磁力来固定,用金属点来进行数据交换。而这个磁力固定的设想最初也是Project Ara的设想,这也可以看作是ATAP部门给摩托罗拉移动留下的遗珠吧。在做模块的理念上看,摩托罗拉和LG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摩托罗拉也一样认为模块应该是手机的增强型部件,而非核心部件,通过模块的更换可以给手机添加不同的功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和LG不同的是,摩托罗拉模块与手机连接的方式要更加优雅一些,也更加合理一些。LG更换模块需要拆下巴,而摩托罗拉只需要将模块放在手机后背轻轻一贴。整个过程不到一秒,无需关机,无需打开App,无需进任何操作界面,模块便可以正常使用。(磁吸式模块化设计)同时摩托罗拉(其实是联想),定下了三年之约。在这三年里,发布的任何机型,发布的任何模块,都可以相互通用。还定下来开发者鼓励计划,鼓励开发者设计模块,并承诺自2016起的三年内,每一年都会更新数量不等的模块。摩托罗拉的模块化设计应该是市场上出现过的比较成熟的设计方案了,从合作伙伴到解决方案,到开发者激励方案,都有比较清晰的思路。但是模块化给摩托罗拉带来任何起色了吗?除了增加话题性之外,对销量方面却没有任何帮助。作为脱胎于谷歌Project Ara的Moto Z,它的模块化也没有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小雷(微信ID:leitech)认为摩托罗拉模块化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如下:模块本身和LG一样定价太高。手机本身的硬实力不过关。品牌号召力正在历史低潮。运营团队的经营不善。既然谷歌失败了,LG也不玩了,自己销量也一般,那么为什么摩托罗拉还要苦苦坚持呢?小雷(微信ID:leitech)认为,这和摩托罗拉、联想高层对当下市场的判断,还和摩托罗拉固有的工程师思维有关。联想CEO杨元庆曾表态,“Moto Z是我的项目”。据说当初谈收购的时候,杨元庆就看上了摩托罗拉的模块化设计。但是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联想高层对当下市场环境的判断。(联想CEO杨元庆)现在手机同质化程度非常高,没有自己独特卖点的产品很难打开新销路。过去摩托罗拉也推出过Moto X系列这种比较常规的产品,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销量也并不好。联想高层认为当下是摩托罗拉重建品牌形象的重要时期,必需靠差异化产品树立品牌形象,所以才寻思着靠模块化产品打响名声,为此联想也表示哪怕三年不盈利也要坚持模块化。另外一个因素则是摩托罗拉芝加哥团队的迷之固执。从过去的Moto X系列产品的种种短板其实也不难看出,摩托罗拉对于自己的产品非常有自信,从来都是以工程师的思维看待产品,完全不顾消费者的反馈和考察市场的动态走向。如果不是联想团队的加入,可能现在的产品会极端得多。摩托罗拉的模块化还没死,它还会有第二代Moto Z和第三代Moto Z。到底摩托罗拉的模块化道路是不是走到头了,要等到2019才见分晓。其他厂商的模块化探索除了LG和摩托罗拉之外,也有一些厂商曾经提出过模块化的概念。其中就包括前文提及过的Fairphone。Fairphone在时间点上是第一个生产出模块化手机来的手机品牌,但是创新点无论和谷歌还是LG还是摩托罗拉相比都太过薄弱,在当时也掀不起任何波澜。除此之外阿尔卡特也曾经高调宣布要制造模块化手机。在2017年的MWC大展上,阿尔卡特曾宣布至少推出一款模块化手机。该款命名为A5的手机采用了类似于摩托罗拉的模块化设计,但是更加直接粗暴,就是通过拆换后壳更换模块。也就是说模块是集成在手机后壳上的。但是时至今日也没有更多消息,到底该手机是否会量产就不得而知了。(阿尔卡特A5)另外,最近传出消息,Facebook将从谷歌接手Project Ara,自行生产模块化手机。但是这也不过是刚刚有消息传出,具体如何还不得而知。如果Project Ara通过易主的方式重新出现在公众眼前,倒不失为一件好事。看明日春花洋洋洒洒几千字,那么到底“模块化”这个概念还可行吗?从谷歌带起的热潮到LG、摩托罗拉的加入,再到热潮的退去和只剩摩托罗拉苦苦支撑,实话说“模块化手机“概念的前景可能真的不太妙。如果我们回归本质看问题,“模块化”概念的兴起的本质,是反手机同质化的本质。后苹果时代手机的同质化日渐加剧,这是主观审美条件所致,也是客观的供应链因素所致。(手机同质化)而“模块化”的探索,正是科技公司面对手机同质化作出的呐喊,他们希望手机能够与众不同,能够有个性,能够代表自己的性格。(模块化的先行者和践行者)但是市场用残酷的事实说明,“模块化”手机还是太过理想化了。无论是谷歌,还是LG,还是摩托罗拉,市场都没有给予正面的反馈,更不用说那些虽有心而无力的小厂商了。但是哪怕市场、消费者不买单,小雷(微信ID:leitech)仍愿意将掌声送给谷歌,送给LG,送给摩托罗拉。我们应该将掌声送给这些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正是有他们,我们这个沉闷的手机市场才能多泛起一些涟漪,多吹过一阵清风,多看到一些激动人心的创新。本文图片来自:正版图库15人已赞分享订阅Copyright&2014雷科技当前位置:
Moto模块化手机出路在哪里?
编辑:丫丫
来源:网络
2016年模块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年初正式在旗舰机型G5上引入模块化设计,谷歌的Project项目也计划在年内推出。不过与媒体的广泛关注不同,消费市场对模块化的手机至今未表现出足够的热情,LG G5销量遇冷,模块化配件鲜有人问津,谷歌则是在近期宣布暂停Project Ara项目的研发。在模块化手机开始备受质疑之际,还是按照计划于9月初面向中国市场推出Moto Z系列新品,主打轻薄与智能模块化的理念,号称要引领未来手机的趋势,“‘重新定义模块化”。模块化手机满足消费者两大刚需?按照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业务集团联席总裁陈旭东的说法,目前消费者对手机有两大刚需,第一是手机的轻薄,第二则是功能越来越强大,但现实情况是两大需求往往会是相矛盾的,Moto Z系列将能很好解决以上需求和矛盾。首先是轻薄,对于Moto Z的5.2mm超薄机身,联想集团副总裁、首席客户体验官常程在发布会上多次拿来苹果的旗舰机型相比较,并称比iPhone 6s Plus薄30%的Moto Z,在中度使用频率的情况下仍然能坚持使用一天。其实说到薄这个话题,Moto的确拥有先天基因,早年摩托罗拉一度将超薄手机带向巅峰,以Razr V3为代表的刀锋系列累计销量破亿台,至今仍是手机发烧友及摩粉们津津乐道的成功产品。然而必须看到的是,其实三星,还有这两年突飞猛进的中国“蓝厂绿厂”(vivo和),最近10年来在超薄手机历史上都谱写过属于自己的辉煌,三星曾推出过最薄的非智能手机,vivo和OPPO前些年更是频频改写最薄智能手机的纪录。所以可以说生产设计超薄智能手机,并不止Moto有此实力,只是近年来手机电池技术的发展遇到瓶颈,导致超薄手机续航能力差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手机厂商们在追求薄的道路上变得理智很多。至于Moto这次为何会炒超薄的老饭,科客记者分析认为最深层次的考虑是为模块化扩展尽可能瘦身,皆因其Moto Mods智能模块都是通过外加,而非替代手机器件的方式实现的。试想如果不尽可能做到轻薄,加装智能模块后Moto Z就会变得厚重了,以最受关注的“摩眼”哈苏相机模块为例,本身重量125g厚11mm,加装在5.2mm、137g的Moto Z身上后重量已经超过半斤,其实合体后的体型已经比联想在发布会上吐槽的三星K Zoom手机(10倍光变)更厚重了。Moto Mods智能模块前世今生说到Moto Mods智能模块,简单点说就是通过统一接口与外设配件(智能模块)连接,不需任何设置与线缆连接即能扩展模块。按照上述原理,其实10多年前索尼爱立信和诺基亚都有过类似的解决方案,那个年代彩屏手机刚刚兴起,大部分手机都还没有内置,两大品牌不约而同都推出了可通过自家数据线接口即插即用的外接摄像头配件,包括后来的西门子也有过这样的产品和配件,不过售价普遍偏高市场接受度平平。而今天的联想Moto,用到的“统一接口”变成了自家含16个触点的摩磁,位置则移至手机背面,外设/模块只需近距接触轻轻扣上即完成合体。(10多年前已有手机模块化的先驱)不可否认,Moto Mods智能模块通过摩磁连接扩展的方式比10年前其他厂商的模块化雏形要更优雅,但从实现原理来说技术层面不算新鲜,更趋于PC“外设”的玩法,即不改变原有的主要硬件架构,性能指标并未改变,通过另外连接配件实现新功能。只不过联想这次顺应潮流玩起了开放和生态,诚邀更多开发者与之打成一片,表面看来这条路是趋势,然而摆在面前的限制也有不少,这个部分我们稍后再细说。(含16个触点的摩磁,由23K金、防水涂层打造)智能模块现在都能干啥,体验如何?目前联想共推出了5款Moto Mods智能模块,分别是魔眼哈苏拍摄模块、魔音JBL扬声器模块、魔影投影模块、摩电移动电模块、摩范手机壳模块,严格意义来说售价129元人民币的摩范和499元的摩电,和“智能”二字并无关联,其他品牌其他手机类似的配件实在多不胜数,将这两款更像是配件的产品归入智能模块多少有些凑数的嫌疑。(魔音JBL扬声器模块)至于魔音JBL扬声器模块和魔影投影模块,属于手机影音功能的加强,不过主流的智能手机通过蓝牙或者DLNA,也能实现类似体验,加上市面上相关配件选择性很多,甚至不少消费者已有现成的产品,所以这两款Moto Z的智能模块竞争力不是很大。再来看魔眼哈苏拍摄模块,最大亮点无疑是哈苏在摄影领域的品牌效应,从科客记者初步体验这款模块的情况来看,其10倍光学变焦、氙气闪光灯、防抖等的加持有效弥补了传统手机拍摄场景的一些限制,极端环境下成像效果也的确比用Moto Z内置的镜头给力,能否媲美2000元档的DC则还需后续测试对比。美中不足的是哈苏模块没有内置电源需要由Moto Z供电,让原本只有2600mAh电池的它续航表现堪忧。或许有人会说不是还有摩电模块么?抱歉这些模块是不能叠加同时使用的。(魔眼哈苏拍摄模块)竞争力有限,销量遇冷面向中国大陆市场发售的Moto模块化手机目前有两款,使用当下旗舰机CPU骁龙820的Moto Z为3999元,屏幕和CPU缩水、电池容量提升的Moto Z Play则为3299元,相比同级别配置的竞品,比如说一加3、乐Max2等,这两款联想Moto手机的综合性价比不高,如果不是奔着智能模块扩展而来的话,估计大多数消费者都会选择其他品牌的产品。科客记者统计了天猫上Moto Z Play的销售情况,截止9月19日该机销量不足1000台,至于Moto Mods模块在天猫摩托罗拉官方旗舰店销量至今不足100件。(Moto Z Play在天猫销量不足1000台)(Moto Mods模块销量同样惨淡)按照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的说法,Moto Z模块化的理念从联想收购Moto之后就开始推进,历时两年多研发投入可想而知不是小数目,然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不会关注这些,即便那是iPhone,产品和体验才是决定是否买单的关键。从这个维度来看,联想号称“重新定义模块化”的体验能否让大家信服?从科客记者所体验的评价来说,很可惜并没有,5款智能模块远没有上升到刚需的地步,并且距离理想中的模块化手机仍然有不小的距离。谷歌模块化手机为何胎死腹中?那么理想中的,或者说更能代表未来的模块化手机应该是怎样?科客记者认为更应该接近于谷歌Project Ara项目的理念,类似于PC那样可由用户灵活更换CPU、内存、闪存、摄像头等核心组件,这种情况下或许消费者花相对较低的钱就能买到配置够用的手机,后续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也就是说升级手机不用购买全新的机器也能满足主要的需求,既环保也省钱。(谷歌Project Ara项目的模块化理念更能代表未来)当然,理想和现实往往相差很远,谷歌近期暂停Project Ara项目是对模块化手机前景的一大打击,或许大家会调侃谷歌一直都没有做好硬件的优良基因,但这并非核心因素。通讯终端市场战略主管吕钱浩认为目前智能手机硬件的快速升级和更换周期的缩短,导致模块化手机最大的两个魅力大幅度减少,第一个是通过模块化满足个性化需求,第二个是通过模块升级提升智能手机体验。另外还有一个难题现阶段较难攻克,那就是智能手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的层面要有统一的接口协议标准,而不是仅仅像PC那样更换硬件就能实现,厂商对手机的器件的优化普遍都花了很多精力,以便更全面发挥每个器件的功效,更换器件的话很多工作都得重来。打个比方,我的手机原本是800万像素的摄像头,要换2000万像素摄像头的话只换硬件往往发挥不了这枚摄像头最优的性能,软件算法调试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正好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手机品牌使用了同款手机镜头,成像效果却参差不齐的主因。模块化手机真是未来趋势?相信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手机行业的领头羊三星苹果没做模块化手机?我们认为首先两大巨头的模块化手机很可能早就躺在秘密实验室了,至于没商用甚至没曝光的原因,主要原因不外乎技术不成熟或者市场需求不强烈,从这个角度来看年销售数亿台手机的厂商都没十足把握开拓的领域,想必对其短期内的前景是持谨慎态度。(虽然G5一败涂地,但LG表态G系列仍将坚持模块化设计)嗯,刚刚说到是“短期内”的前景,对于模块化手机的未来,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总有分析师或者是业内人士站出来说看好、是大趋势之类的言论,然而这个未来趋势还有多少年才能到来,普及度会达到多高却很少有人敢下定论。我们不妨换个思路,看看PC市场DIY的现状如何,随着硬件性能过剩市场容量饱和,这些年玩DIY的人原来越少,品牌机仍然是大部分消费者的首选,在笔记本市场,给到玩家DIY的空间就更小了。至于手机的模块化,受空间和尺寸的限制更大,加上没有统一标准,若苹果三星这些巨头没有投身下去的话,模块化手机充其量只能是非主流。Moto模块化手机面临两大尴尬由谷歌领衔的“理想化”模块化手机已经偃旗息鼓,而联想Moto所“重新定义”的模块化手机方向类似于“外设”,最成功的例子当属苹果手机间接养活了无数第三方配件,依托的是iPhone达10亿级的销售体量以及相对统一的软硬件标准,但Moto模块化手机在这两项关键因素上恰恰面临极大的挑战,偏高的定价让其难成为爆款(天猫上销量惨淡),而专门的摩磁标准意味着第三方开发的模块化配件只能兼容Moto少数型号的产品,由于销量前景远不如iPhone乐观,第三方开发者就很难有动力投入更多精力和成本打造真正耐玩的模块,反过来弱化了所谓模块化手机的竞争力。类似的道理可以参考微软的Windows Phone,即便这些年微软一而再再而三简化开发流程,也给到开发者比苹果更吸引的分成策略,但结果呢?缺乏优质的精品应用最后还把Windows Phone把诺基亚拖下水,半死不活直至淡出大家视线。自视过高,留给联想Moto机会已不多贵为PC行业的老大,联想见证过那些年PC市场DIY的火爆,应该深知可玩性与性价比是DIY乃至今天模块化手机的魅力及竞争力所在,然而可惜的是Moto Z和其模块化交出的答卷更多是高冷而非诚意。既然联想手机已经下定决心再亏损两年了,何不放低姿态让模块化手机更亲民尽可能抢占更大市场呢?上面我们也从技术层面分析了Moto的模块化不算真正的黑科技,换言之国产厂商要模仿的话不算太困难,试想一旦模块化的卖点也被友商们夺走了,联想Moto的翻身路势必更为严峻。
你可能还对一下内容感兴趣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
PP助手准备为您下载应用
未越狱版:鳄鱼小顽皮爱洗澡
如果在10秒后下载任务还没有开始,请下载并安装:
下载步骤如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oto电池模块充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