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制冷循环全空气系统空调制冷剂中,冷凝器送出的制冷剂状态为_________。

纠纷处理 (9:00-18:00)
图书审核 (9:00-18:00)
成功加入购物车
技术培训书店
艺术品藏品
&尉迟斌 等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尉迟斌 等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请选择所在地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商品分类:
商品描述:
此套资料包含书籍和光盘,一共2套内容,共计350元,包含运费&&详情请咨询客服人员&电话:010--第一套资料:《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第2版》出版社最新出版图书第二套资料:《各种制冷空调全套资料汇编》光盘,包含以下目录所对应内容,几乎涵盖了所有这方面的内容,全部汇总在一起;图书介绍&目录如下:第1版序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篇&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的理论基础第1章&热力学基础1.1&基本概念和定义1.1.1&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1.1.2&气体状态方程式1.1.3&热力过程1.1.4&热量、功和功率1.1.5&比热容、体积热容和摩尔热容1.1.6&物质的状态变化1.2&热力学基本定律1.2.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能和比焓1.2.2&热力学第二定律及比熵1.3&水蒸气及其形成过程1.3.1&饱和与非饱和状态1.3.2&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1.4&压缩式制冷循环1.4.1&逆卡诺循环1.4.2&变温热源的逆循环1.4.3&蒸汽压缩式理论制冷循环1.5&制冷剂和载冷剂1.5.1&制冷剂1.5.2&载冷剂1.6&溶液热力学基础1.6.1&溶液的基本概念1.6.2&二元溶液的温度-质量分数图及焓-质量分数图第2章&传热学基础第3章&流体力学基础第4章&空气调节的工作原理和空调系统的组成第5章&湿空气的性质、参数、焓湿图及其在空调中的应用第6章&空气调节系统热、湿负荷的计算方法第2篇&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第3篇&吸收式制冷技术及应用第4篇&冷库及食品冷藏工艺与设备第5篇&商业制冷与冷藏运输设备第6篇&低温技术及应用第7篇&空气调节设备与系统第8篇&空气调节技术的工程应用第9篇&制冷与空气调节中的自动控制第10篇&空气调节冷、热源设备与节能第11篇&制冷与空调装置的安装、调试、操作与验收光盘内容介绍&目录如下:现代制冷空调理论应用与新技术第1章 制冷剂及其替代1.1 概述1.1.1 对制冷剂的要求1.1.2 制冷剂的类别及命名&1.1.3 混合制冷剂1.2 制冷剂的性质1.2.1 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及其计算方法1.2.2 制冷剂的物理化学性质1.3 替代制冷剂及其应用1.3.1 两个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1.3.2 制冷剂的环境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1.3.3 CFcs制冷剂的替代1.3.4&HCFCs制冷剂的替代1.3.5 天然制冷剂的使用1.3.6 替代制冷剂的实际应用1.3.7 制冷剂与润滑油的互溶性第2章 制冷空调用冷凝器、蒸发器2.1 常用冷凝器结构2.1.1 风冷冷凝器的结构和特点2.1.2 水冷冷凝器的结构和特点2.1.3 蒸发式冷凝器的结构和特点2.2 冷凝器的仿真计算2.2.1 基本模型2.2.2 算法设计2.2.3 仿真实例2.3 冷凝器传热强化2.3.1 冷凝器空气侧的传热2.3.2 冷却水侧的污垢热阻2.3.3 制冷剂侧冷凝传热的强化 2.4 常用蒸发器的结构2.4.1 干式蒸发器的结构特点2.4.2 满液式蒸发器的结构特点2.4.3 降膜蒸发器2.5 蒸发器的仿真计算2.6 蒸发器传热强化2.6.1 蒸发器空气侧的传热强化2.6.2 冷冻水侧的传热强化3.6.3 制冷剂侧蒸发传热的强化2.7 热泵型机组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协调优化第3章 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3.1 涡旋压缩机冷水机组3.1.1 涡旋压缩机的工作原理3.1.2 涡旋压缩机冷水机组3.2 螺杆压缩机冷水机组3.2.1 螺杆压缩机的工作原理3.2.2 输气量调节和内容积比调节3.2.3 润滑系统3.2.4 螺杆制冷机的经济器系统3.2.5 螺杆压缩机的结构3.2.6 螺杆压缩冷水机组3.3 离心式压缩机冷水机组3.3.1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结构3.3.2 离心式冷水机组制冷系统3.3.3 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负荷调节3.3.4 变频驱动离心式冷水机组3.3.5 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第4章 空气源热泵空调技术及应用4.1 空气源热泵空调的现状与展望4.1.1 空气源热泵空调概述4.1.2 空气源热泵空调组成概述4.1.3 空气源热泵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1.4 空气源热泵空调的展望 ……第5章 地源热泵技术第6章 变容量空调技术第7章 蓄能空调理论与应用第8章 CO2制冷第9章 冷冻冷藏陈列柜第10章 制冷空调通风机1&大型空调制冷机的回风预冷换热系统2&一种节能制冷空调3&一种利用空气为介质实现供热和制冷的地能空调装置4&野营房分体空调的制冷排水装置5&一种半导体制冷空调装置6&机泵一体化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所用制冷机组、室外机7&空调设备用制冷装置8&制冷空调送风系统9&一种串联式制冷空调及末端蓄冷水系统10&硫化工用制冷水空调11&一种双层客车制冷空调系统12&空调制冷设备13&耐腐蚀的空调与制冷用铜合金管14&半导体热电制冷空调模块15&间接蒸发冷水机组和机械制冷冷水机组联合供冷空调系统16&新型客车空调制冷装置17&空调制冷设备18&一种大型超市空调制冷控制系统19&冷媒控制部件、空调制冷系统及冷媒循环控制方法20&无风叶制冷空调21&一种制冷水空调22&间接蒸发冷水机组和传统机械制冷机组复合的空调系统23&透明塑料窗太阳能制冷空调24&新型自来水制冷空调系统25&空调制冷设备26&基于空调制冷、空调制热和卫生热水的户式三联供地源热泵机组27&具有制冷、制热、生活热水和新风功能的空调热泵通风机组28&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29&一种吸附式制冷机与压缩式空调联用系统30&大中型制冷空调工程的计算机辅助检修仿真系统31&大型空调制冷机的回风预冷换热系统32&一种小制冷量新型空调33&井水空调制冷系统34&具有备用电力的暖通空调及制冷系统35&空调制冷系统中的紫铜分配器过滤结构36&一种数据中心热点空调制冷装置37&制冷制热空调热回收装置和空调热回收系统38&一种数据中心热点空调制冷系统39&一种备电汽车空调制冷装置40&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回气管路41&直流供电的暖通空调及制冷系统42&空调制冷设备43&空调器的制冷装置及其家用空调系统44&空调制冷设备45&空调制冷设备46&半集中式蒸发冷却-机械制冷复合空调系统自控装置47&一种汽车空调制冷系统48&一种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空调装置49&自流型太阳能制冷空调50&一种半导体制冷空调装置51&水蒸发式环保制冷空调及其制冷方法52&串联式太阳能集热管发生器及构成的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53&并联式太阳能集热管发生器及构成的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54&一种节能型空调制冷装置55&空调制冷设备56&空调制冷循环系统及空调器57&便携式微型制冷空调58&太阳能热电制冷和溶液吸收除湿空调装置59&机泵一体化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所用制冷机组、室外机60&无风叶制冷空调61&空调制冷系统用的汽液分离器及空调器62&空调制冷系统63&热交换器及制冷空调装置64&烃类混合制冷剂、冷冻/冷藏或制冷/制热空调系统、冷冻/冷藏或制冷/制热空调方法、以及冷冻/冷藏或制冷/制热空调系统的制造方法65&电动汽车空调的制冷装置66&一种车用空调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67&一种热管制冷复合空调专用蒸发器68&串联式太阳能集热管发生器及构成的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69&并联式太阳能集热管发生器及构成的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70&有冷却水管的制冷空调室外机71&一种新风空调制冷的方法、相应的制冷系统及控制器72&间接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及空调73&一种同时制冷和制热的一拖多空调74&溶液除湿空调系统及其制冷除湿方法75&基于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的辐射空调系统76&积雪制冷节能中央空调77&一种用于大铁路空调制冷系统的风叶78&一种汽车空调用制冷压缩机的吸、排气结构79&车用电动空调制冷系统80&空调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及安装有该系统的空调器81&一种专用空调制冷系统压力临界控制节能装置82&热管制冷复合空调专用蒸发器83&低温制冷、制热、热水三用空调系统84&超低温制冷、制热、热水三用空调系统85&单管式移动空调制冷/制热能力测试室86&一种汽车空调用制冷压缩机回油通道结构87&满足制冷空调蒸发器制冷剂侧测试的压缩机试验装置88&空调装置的全热回收制冷系统89&一种基站空调的制冷循环系统及基站空调90&大功率超高速气浮涡轮空调制冷设备91&汽车空调制冷管92&半导体制冷、制热设备和空调93&双系统制冷循环空调94&一种混合制冷环保空调95&空调机组单相电机的低温制冷控制装置96&低温制冷空调及其风速控制方法97&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及空调器制冷系统98&满足制冷空调蒸发器制冷剂侧测试的压缩机试验装置99&空调室外机换热器的制冷循环系统100&半导体制冷、制热设备和空调温馨提示:我们可提供各类技术,因篇幅限制不能全部列出,若没找到你要的技术资料,可联系客服提供(客服电话:010-0-)网站:www.aishubook.com
艺术品收藏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
添加时间:
来源:www.aitmy.com | 阅读量:965
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内将某物体或某空间的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并维持这一低温。这里所说的“冷”是相对于自然环境而言。
&&& 制冷,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内将某物体或某空间的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并维持这一低温。这里所说的&冷&是相对于自然环境而言。
&&& 制冷,是借助于专用的技术装置,从温度较低的物体或某空间中取出热量,并将此热量排放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介质中去的过程。制冷技术就是研究这一过程的工艺与设备的。
&&& 常见的制冷形式有蒸气压缩式制冷、蒸气吸收式制冷和半导体制冷三种,主要用于冷藏库(箱)、低温箱、冷柜、制冰和空调装置等。
& 一、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
& 根据蒸气压缩式制冷原理,蒸气压缩式制冷,可分成逐级压缩制冷系统和复叠压缩制冷系统,而逐级压缩制冷系统又分成单级压缩制冷系统和多级压缩制冷系统两种。
&&& 1.单级压缩制冷系统
&&& 单级压缩制冷系统应用范围很广,例如空调装置、家用电冰箱、厨房冰箱、商场冷柜、制冰机、冷饮机、冷藏库和恒温恒湿箱等设备,主要用于蒸发温度在-35。C以上的制冷系统。
&&& 在维修及安装调试中,只有掌握制冷系统的压力与温度的控制与调节,才官邑安全作业。
在单级压缩式制冷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设备有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这四大件组成了制冷的最简循环系统,如图1-4所示。
&&& 图1-4最简循环系统制冷原理图
& 最简循环系统工作原理如下:
& (1)蒸发过程:过冷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节流阀节流后进入蒸发器,成为低温低压制冷剂湿蒸气(液体和气体的混合体),在蒸发器内从蒸发器周围介质(空气、水、盐水等)吸热,使周围介质降温而达到制冷的目的。叹热使制冷剂液体不断气化,干度逐渐增加,直至达到饱和状态。这时,需要将已达饱和状态的饱和蒸气及时移走,否则,再进来的液体就难以继续吸热气化,制冷过程也就因此中断。为了制冷过程的连续进行,不断从周围介质吸热,就必须及时、不断地把气化后的蒸气吸走,这需要压缩机连续不断地运行(进行吸气)。
&&& 该制冷剂气化过程,占整个蒸发过程热交换量的85%以上。
&&& 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压力,称为蒸发压力(P0);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温度,称为蒸发温度(t0)。
&&& 因为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处于饱和状态,使得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一一对应,所以它们的关系可通过制冷剂饱和状态性质表进行查找。
&&& 在工作过程中,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将根据降温的需要,通过调节节流装置的供液量、或调整压缩机的工作能力,使蒸发器内的压力和温度到一定的数值,并维持其稳定。
& &&如果不考虑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流动压力降,在整个吸热过程中,压力是保持不变的。
&&& (2)压缩过程:压缩过程包括吸气过热、压缩和排气过热三阶段。同时,应特别注意如下两个重要指标:
&&& ①吸气过热段:在蒸发器内吸收周围介质的热量、完成制冷作用后的制冷剂蒸气,被压缩机通过吸气管吸入压缩机。压缩机吸人制冷剂蒸气的压力,称为吸气压力(Pa)。小型制冷系统的吸气管道很短,往往忽视其阻力带来的损失,把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和蒸发器内的蒸发压力在数值上看作相等。在安全保护装置中,采用压力控制器控制最低允许的吸气压力,即为低压保护。
&&& 压缩机吸入制冷剂蒸气的温度,称为吸气温度(ta)。此时,在吸气管和压缩机吸气口处的制冷剂蒸气不是饱和状态,而是过热状态,所以,吸气压力与吸气温度不一一对应,就不能通过制冷剂饱和状态性质表进行对应的查找。在安全保护装置中,采用温度控制器控制最低允许的吸气温度,即为低温保护。如果不考虑制冷剂在吸气管内流动的阻力,可近似地认为吸气压力等于蒸发压力。制冷剂低压蒸气在从蒸发器出来到压缩机吸气口的过程中,制冷剂蒸气还在不断地从外界吸熟升温,这一吸气升温过程称为吸气过热。因此,制冷剂的吸气温度将高于蒸发温度,吸气温度与蒸发温度的温差称为过热度。
&&& 根据安装设备和制冷工艺的不同,这种过热分为有益过热的和无益过热。适当的吸气过热对压缩机会起到保护作用。常把过热后的吸气管道温度,作为调节节流装置供液量的依据。
&&& ②压缩段:被压缩机吸人的制冷剂气体经压缩后,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变成过热的高温高压气体,并排出压缩机,经排气管送至冷凝器。这一过程提高了制冷剂的压力,也提高了制冷剂的液化温度。因此,可以用常温环境下的水或空气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和液化。
&&& 压缩机的压缩过程,可近似地看成与外界没有能量转换的等熵过程,即为等熵压缩过程。但压缩过程要消耗一定的机械能(蒸气压缩式制冷常常由电能转化来的)。
&&& ③排气过热段:被排出压缩机制冷剂蒸气的压力,称为排气压力(Pb)。小型制冷系统的排气管道很短,往往忽视其阻力带来的损失,把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和冷凝器内的冷凝压力在数值上看作相等。在安全保护装置中,采用压力控制器控制最高允许的排气压力,即为高压保护。被排出压缩机制冷剂蒸气的温度,称为排气温度(tb)。因为排气过程是过热过程,所以排气压力与排气温度不一一对应。茌安全保护装置中,采用温度控制器控制最高允许的排气温度,即为高温保护。
& ④两个重要指标:对于安全运行来讲,制冷压缩机有两个重要指标,即压力差(简称:压差)和压缩比(简称:压比),压力差是指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差值;压缩比是指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的比值。
&&& 通常把排气压力(Pb)近似看成冷凝压力(Pk);把吸气压力(Pa)近似看成蒸发压力(P0),则:
&&& A.压力差△P(MPa):
& 式中,Pk――冷凝压力(绝对压力)(MPa);
&&& P0――蒸发压力(绝对压力)(MPa)。
& B.压缩比&:
&&& 制冷系统运行时,应始终保证这两个参数在允许的范围内。例如,我国标准系列制冷压缩机使用规定,R717(NH3)制冷机的压缩比不应大于8,R22制冷机的压缩比不应大于10。既然压缩比有个最大值,那么在冷凝温度不变时就会有最低的合理蒸发温度。例如,氨制冷在tk=40℃时Pk为1.59MPa,P0=Pk/8=0.20MPa,所对应的最低蒸发温度t0为-19.5℃。
&&& (3)冷凝过程:制冷剂蒸气被压缩机排出,从压缩机排气口至冷凝器内,再从冷凝器出来到节流阀前,这是一个散热过程,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内转化为液体。
&&& 制冷剂在冷凝器内的压力,称为冷凝压力(Pk);制冷剂在冷凝器内的温度,称为冷凝温度(tk)。由于此时制冷剂在冷凝器内处于饱和状态,冷凝压力与冷凝温度一一对应,所以可通过制冷剂饱和状态性质表进行查找。冷凝压力与冷凝温度在工作过程中,将根据运行的需要,通过调节冷却工质(水、风等)量或调冷凝面积,使冷凝器内的压力和温度到一定的数值,并维持其稳定。该散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 ①具有排气温度的高压高温制冷剂过热蒸气,将热量传给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等),放出显热,其温度下降至冷凝温度,这一过程为去冷却过程。
&&& ②肖继续向冷却介质放热时,制冷剂放出潜热,温度不变,转化为液体,这一过程为制冷剂的冷凝过程,该制冷剂液化过程占整个冷凝过程热交换量的85%以上。
&&& ③已经凝结为液体的制冷剂,再向冷却介质放热时,将放出显热,温度下降,成为过冷液体,这一过程为制冷剂的过冷。
&&& 节流阀前制冷剂温度,就是供液温度,供液温度低于冷凝温度的值称为过冷度,提高过冷度可提高单位质量制冷剂的制冷量。
&&& 如果不考虑制冷剂管内的流动阻力,在整个放热过程中,冷凝压力是保持不变的。
&&& (4)节流过程:从冷凝器出来的液体为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或毛细管等降压节流装置节流,成为低压的湿蒸气进入蒸发器。这个过程近似看成与外界没有能量转换的等焓过程,即等焓节流过程。因节流后制冷剂压力降低、比体积增大,所以该过程也称膨胀降压过程。
&&& 以上四个过程是制冷的基本热力过程。
&&& 2.多级压缩制冷系统
&&& 在多级压缩制冷系统中,最常用的是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由于生产及实验等需要,对制冷温度值要求越来越低,当蒸发温度很低时,压缩机的压缩比会很高,采用单级压缩制冷系统已很困难,需要采用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广泛应用在冷藏库和低温箱的制冷系统中。在冷藏库的制冷系统中,双级压缩剖冷系统可以制取-25-40℃蒸发温度;在低温箱的制冷系统中,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可以制取-40~-60℃蒸发温度。
&&& 双级压缩,是把从蒸发压力到冷凝压力的压缩过程,分为低压级和高压级进行,两级之间靠中间冷却器联接。低压级用的压缩机称低压机,高压级用的压缩机称高压机。如果采用单机双级压缩机(即用一台压缩机完成双级压缩),则该压缩机的气缸分为低压缸和高压缸。此时,低压级用的气缸就是低压缸,高压级用的气缸就是高压缸。
&&& 根据采用的制冷剂的性质(绝热指数),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又分为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系统;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1)-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系统:该系统如图1-5所示,这种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多采用R717(氨)。
&&& 图1-5中,制冷系统的液体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热气化为蒸气,然后,被低压级的压缩机吸走,低压机将制冷剂蒸气压缩到中间压力后排人中间冷却器中,被中间冷器的液体制冷剂完全冷却液化。而中间冷器内原有的制冷剂液体,吸收了排入蒸气的热量和蛇形盘管内制冷剂液体放出热量(在中压状态)而气化,同时蛇形盘管内制冷剂液体放出热量成为过冷液体,气化了的制冷剂蒸气再被高压级压缩机吸走,经压缩成为高压高温过热气体排人冷凝器,在冷凝器内放热给冷凝器外的冷却介质,自己则凝结为液态储存。
&&& 一路经中间冷器的节流阀A进人中间冷器,另一路经中间冷器内的蛇形盘管和节流阀B向蒸发器进行供液,保证制冷循环的进行。
这里的双级压缩是由两台单级压缩机配组而成的,高压机与低压机的输气容积之比为:v高压机:v低压机=l:2-1:3;如采用单机双级压缩机实现双级压缩,则其输气容积之比一般为v高压缸:v低压缸=l:3或v高压缸:v低压缸=1:2。
&&& 图1-5&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原理图
&&& 这里,中间冷却器主要完成两种工作,一是冷却低压机排出的高温过热蒸气;另一是实现高压制冷剂液体的过冷,以提高单位质量制冷量。中间压力一般取
&&& 从此式得出的中间压力Pm,能使高、低压级的压缩比相等,这种情况虽然使制冷系数偏离最佳值,但玎以充分利用气缸的工作容积,实用价值高。
&&& (2)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图1-6为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原理图。这种循环形式被大多数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的双级压缩制冷系统所采用。
&&& ①蒸发器内的制冷剂液体吸热,气化为制冷剂蒸气(状态点1),由低压机吸走。
&&& ②低压机将制冷剂蒸气压缩为过热蒸气(状态点2)。
&&& ③中间冷器内产生的制冷剂蒸气(状态点3&)与低压机排出的过热蒸气(状态点2)混合,混合后的状态为状态点3,然后被高压机吸走。
&&& ④高压机将蒸气(状态点3)经压缩成为高压高温的蒸气(状态点4),并进入冷凝器。
&&& ⑤冷凝器在冷凝压力下将气体冷凝为液体(状态点5)。
⑥液体分两路供出,一路经节流阀2节流为中冷器供液,使之在中间压力下吸热气化为干饱和蒸气;另一路通过中冷器内的蛇形盘管在冷凝压力下过冷到状态点7,经节流阀1节流到状态点8,再供液给蒸发器,如此周而复始,便实现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双级压缩制冷的循环。
&&& 图1-6&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的双级循环
&&& 3.复叠压缩制冷系统
&&& 当需要制取更低的温度,如-70--120℃的低温箱、低温库时,采用中温制冷剂的双级压缩制冷装置所能得到的最低蒸发温度,也受到蒸发压力过低带来的一系列限制,比如R22在-80℃时,其蒸发压力已低于0.01MPa,氨在-77.7℃时已凝固。
&&& 因此,制取低于-70℃的温度时,就要使用低温制冷剂。低温制冷剂在常压下有较低的蒸发温度(比如R13的蒸发温度在常压下为-81.5℃,R14为-128℃)。使用低温制冷剂,可以在低蒸发温度下获得较高的蒸发压力。但是低温制冷剂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即它的冷凝温度要求也低,用一般的水冷和空气冷却都无法使之凝结为液体(如R13在30℃时其压力已超过临界状态了),必须用人工冷源来冷凝低温制冷剂。这就要有两个制冷系统:一个是采用低温制冷剂的低温侧制冷系统;另一个是采用中温制冷剂用来冷却低温制冷剂的制冷系统,这种制冷形式称为复叠压缩制冷。
&&& 复叠压缩制冷系统,分为二元复叠压缩制冷系统和多元复叠压缩制冷系统,最常用的是二元复叠压缩制冷系统。二元复叠压缩制冷系统有两种制冷剂,多元复叠压缩制冷系统内为多种制冷荆,而双级压缩或多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制冷剂为同一种。
&&& 二元复叠压缩制冷系统中,温度低的一元复叠压缩制冷系统,称为低温侧,温度高的另一元复叠压缩制冷系统,称为高温侧。其低温侧与高温侧通过一个热交换器联结,称之为冷凝蒸发器(也有称为蒸发冷凝器的,但为了与蒸发式冷凝器的命名加以区别,还是称为冷凝蒸发器好)。冷凝蒸发器既是低温侧的冷凝器,又是高温侧的蒸发器。
&&& 利用活塞式压缩机组成的、二元复叠压缩系统,常用的制冷剂组合如表1-16所示。
表1-16复叠制冷剂组合
从图1-7中不难看出,二元复叠压缩,即是两种制冷剂单级压缩系统的组合。在停机时,由于低温制冷剂气化,压力升高,因此安装了膨胀桶、单向阀及毛细管组成的降压安全装置。当压力超过1.2MPa时,单向阀打开,将低温制冷剂扩散到膨胀筒内,以保证系统压力不超过1.2MPa;在系统刚刚开始运转时,高温侧来不及冷却低温侧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时,压力也会上升,当压力超过1.2MPa时,仍旧通过单向阀向膨胀筒内扩散,以便能顺利地起动;在系统开始正常运行时,高温侧已能制冷来冷却低温侧的高压蒸气,此时,低温侧的低温制冷剂会显得不够,那么,膨胀筒内的低温制冷剂会通过毛细管不断地向系统内补充,以保证原有的足量的低温制冷剂。单向阀的关闭压力一般为0.9MPa。
&&& 图1-7二元复叠式制冷系统流程图
&&& 目前,多采用两台电动机分别带动高、低温侧的压缩机,通过继电器动作的先后程序做到先起动高温侧,运行一段时间,使之正常制冷,然后延时起动低温侧压缩机,那么低温侧的压力便不会上升过高。这种系统的膨胀装置往往不再用单向阀,只有膨胀筒通过毛细管与低温侧的吸气管联结,以保证停机时压力不会过高,正常运行时补充低温制冷剂。
&&& 考虑运行安全和高效,实际的制冷装置增加了一些辅助设备,如干燥过滤器、电磁阀、回热器、油分离器等。
&&& (1)干燥过滤器:能去掉冷凝器出来的、液体制冷剂中的水分和杂质,防止膨胀阀或干燥过滤器处形咸冰堵和脏堵。
&&& (2)电磁阀:起自动切断供液作用,防止停机后过多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以免下次开机出现湿冲程或液击。
&&& (3)回热器:使供液与回气进行热交换,过冷液态制冷剂,提高单位质量制冷量,同时提高回气的过热度,防止压缩机的湿冲程和液击。
&&& (4)油分离器:将压缩机排气中带出来的润滑油分离出来,并返回曲轴箱,防止油进入热交换器而影响传热效率,同时保证了压缩机润滑的用油。
(责任编辑: 佚名 )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艾特贸易网无关。本站大部分技术资料均为原创文章,文章仅作为读者参考使用,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
铝及铝合金的钨极氩弧焊主......
标准试验条件:环境温度(2......
2000年美国密执根大学的彭......
GTO-PWM式电流源型变频器......
新闻热点排行> 问题详情
在汽车制冷循环系统中,经膨胀阀送往蒸发器管道中的制冷剂是()状态。A.高温高压液体B.低温低压液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在汽车制冷循环系统中,经膨胀阀送往蒸发器管道中的制冷剂是()状态。A.高温高压液体B.低温低压液体C.低温高压气体D.高温低压液体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空气流量传感器是测量电控发动机(
)的装置。A.进气量B.排气量C.冷却水D.进气温度2(
)用来吸收汽车空调系统中制冷剂中的水分。A.储液干燥器B.冷凝器C.膨胀阀D.蒸发器3检查汽车空调压缩机性能时,应使发动机转速达到(
)r/mm。A.1000B.1500C.1600D.20004使用汽车空调时,下列(
)影响制冷效果。A.乘客过多B.汽车快速行驶C.大负荷D.门窗关闭不严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每天只需0.4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你被选中为
扫一扫-免费查看答案!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提示:请截图保存您的账号信息,以方便日后登录使用。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空调系统冷凝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