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国道有卖真九眼天珠拍卖的吗

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 记录318最后的天险 11日高原之旅全纪录
记录318最后的天险 11日高原之旅全纪录
06:00:01 蜂鸟网
&&作者:袁野
&&责编:张璋
序言:与“西藏”有关的一切总是那么神圣的总是让人们向往的,曾经看过吕楠的《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之后,我便下决心一定要拿起相机开上车,用自己的镜头去记录下高原上那些壮观恢宏的自然天堑、拍下那些挑战生命极限的人们、探寻那群“脸是脏的但心灵却是无比纯洁”的高原民族。11天、264小时、15840分钟、950400秒,让我重新对大自然与生命有了眼见为实的惊讶与敬畏。
&&& 在写下这段文字之前的5天里,我的内心发生过无数次的变化,从最开始得知开车从成都到西藏的兴奋变为抵达海拔5000多米高反之后的想放弃;又从难受到质疑自己前来的意义到如今的感受颇丰。这便是这个原先只存在于地图上、别人的照片中、单纯的两个汉字给我上的第一课——“欲要征服我,必先受我折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北纬38度线所持平的川藏线318国道可谓是惊心动魄,全长5476米公里,始于上海的人民广场,终于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很可惜这一趟的行程不能从上海出发感受一下318国道最柔情的一面。从成都出发不久之后,这段号称最美景观大道的国道便给我上了一课,一下子把我从美好的幻想中拉入了现实的“地狱”中。
成都到康定段318国道
&&& 从成都前往康定的路上,从3车道高速公路转变为单车道悬崖烂路让我非常的不适应,在短暂的一百多公里高速之后,我们便下到了国道上,一路沿着大渡河前行。
沿路可见从山顶滚下的落石
&&& 大渡河这个名字最早得知便是小学课本上“红军飞夺泸定桥”而得之的。无论是课本中的文字还是写实的插图都像我传达着河流的湍急与两岸峡谷的险峻。当我亲自驾车行驶在大渡河两岸的时候,我便深刻的体会到课本字里行间中的那些形容词原来不是为了夸张“险”,而是真的。
318国道成都——康定
连接河两岸的吊桥
·他们的日常生活,我的惊心动魄    虽然开了很多年的车,但紧贴峡谷,既要躲避对方的来车,更要小心不要掉到万丈悬崖之下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面对,所以想悠扬舒适的看路边美景感慨无限人生?从这里开始我便知道,没戏!骑摩托的一家人     除了路面,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要算住在这里的人了,当你正在担心不要掉下去或者不要撞到对方来车的时候,紧张的无心想任何事情的时候,那些本地土著们却一个个从你来向飞驰而过,无论是开着车还是汽车摩托车,好像一副如履平地的样子,我们之间距离近到我伸出手就可以碰到他,但是他们却镇定自若,好像完全不担心一样,也许他们看到我紧张的表情的时候还在嘲笑我的胆小吧。摩托车上的夫妻     大山除了险峻以外,还把人们互相的阻隔了起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同时像我这样外来的人,看到路旁的人们过着砍柴背草、农耕放牧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的时候还是很惊讶的,看到对面背着稻草而来的老人的时候我便感觉到大山带来的阻隔是多么的可怕。拾干草的老人背草的村妇     很遗憾当天的天气非常阴沉,没能在沿途一睹海拔7556的蜀山之王——贡嘎雪山,也许是因为时间不对,但我宁愿相信是自己不够虔诚。我脑海中突然闪过电影《转山》中的一个情节:一位来到雪山面前为了一睹它的真容甚至在它面前脱掉了衣服以示虔诚。最终迎来了云开雾散雪山出的一瞬间。莫非我也要在它面前“坦诚相对”吗?好吧!下一次!·灯火璀璨的“情歌之城”    13个小时的400公里的318国道初试让我精疲力尽,来到康定我便想一头倒在床上与周公相见,但偏偏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进入康定县城看到它迷人的夜色之后,我便立马否定了最先的想法,放好行李随便塞口晚饭便拿上相机开始游走于康定街头。说起康定,那首康定情歌一定是最先被想起来的,也许你不能唱出每一句歌词,但是那句:“康定溜溜的城哟”您一定能哼的出来。所以当我漫步于康定街头的时候,似乎是在那首万人传送的歌曲中感受到了这个县城的多情,真么想到,在大山之中还能有这么一个充满着“情调”与“温情”的小城。康定县城的河流     我最喜欢有河流穿过的城市,因为奔腾的河水或者江流一定能为冷冰冰的城市注入活力带来生机,当霓虹灯为湍流的河水“着色”的时候,奔腾的河流在夜晚犹如情歌歌谱上一个个跳动悠扬的音符,久久不能平息。    来串烧烤吧?看着街头数不尽的烧烤摊我的腿都快走不动道了,还是不要想着吃了,继续扫街吧!街头的烧烤摊烧烤摊上诱人的食物     当然,整个街头除了烧烤以及美食,还有为生活以及工作所忙碌的人们。街头卖刀削面的小贩街头刚收工的油漆工人     小心呀!喝醉了就不要在河边走,万一掉下去可就麻烦了。迎面晃晃悠悠的醉汉在朋友的搀扶下好似配着河流奔腾的旋律跳起了舞蹈,吹吹风一会就清醒了吧!河岸边喝醉了的人·康巴第一关,与高反初较量——失败告终!    前一夜还嘲笑醉汉的摇摆,如今站在4960米的折多山垭口的我显然不如那醉汉,因为在短暂的兴奋之后,我高!反!了!折多山垭口     站在垭口,虽然头疼到不行,但是气度一定不能输给这“康巴第一关”。你用九曲十八弯加上高海拔想让我对你俯首称臣,那么我就用手中的方向盘以我身下的座驾征服你!让你知道:“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只是吓唬那些胆小鬼们的话!经幡     大自然总是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人类是很渺小的,当我开始跟它较劲的时候,它也陆续放出了大招,即便不扼杀我,也要让我吃尽苦头,第一关之后的第二关——“高尔寺山”便让我知道,更为险峻的含义。高尔寺山路 山路上的骑摩托的人·山崖间的贴身热舞,迷雾重重的高尔寺山    4412米的高尔寺山又再次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征服这里我们还嫩了一点,泥泞湿滑的狭窄道路并不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能见度不足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随着海拔的升高,一阵阵雾气如同蒙在眼前的纱帘一般遮挡着我们的视线。车队的手台中不断穿出领队的声音:“前方出现重卡!车速很快!小心!小心!”、“刹停!刹停!”让人会突然紧张的声音。会车的时候,两车距离仅仅只有十几厘米之遥,当重卡从你旁边呼啸而过的时候,你甚至感觉它就是擦着你的肩膀而过,你能做的就是尽量将车往悬崖的内壁紧贴,然后祈祷它不要蹭到自己。山路错车     即便是这样的情况下,那些维护公路的人依然毫不慌张毫不恐惧,镇定自若的坐在悬崖边上的土堆上,抽着一根烟,然后注视着过往的车辆。悬崖边上的修路工人     而更让我佩服的就是从你旁边不急不慌慢慢驶过的自行车骑士们,翻开路书,注视还有未走完的将近五分之六的路,开车的我都有些头疼,更别说需要用体力与毅力相互支撑的骑手们了,“祝你好运骑士!”希望你带着自己的梦想与愿望走入你那春节神圣的目的地的,我会在心中为你默默祈福的。山间的自行车骑行者·茶马古道第一渡——迷人的雅江小城    翻过了折多山,便进入了三江流域的的发源地康巴地区,而翻越了折多山之后,我们便进入了康巴地区的腹地——雅江,而“茶马古道第一渡”的美名也是形容这里的。古堡式的民居、花色神秘的壁柜更是诱惑着我用镜头去记录下属于这里的一切。“昨日穿去林,今朝过雪山,咫尺风土异,苍茫宇宙宽。”诗歌《过雅江西行》便非常形象与精准的描绘了雅江的风土人情与神韵。桥头看雅江县城 大桥上的爷孙抱着孩子的妇人     依山而建的雅江城区更如同童话之城一样散发着让人着迷的魔力,这里的民风非常淳朴。即便你只是个过客或者只是在这里留宿填饱肚子,走在街头的时候整个县城都会向你散发一种有着归属感的舒适的包容的气场,你完全不必担心,在这里你可以全身心的防松,甚至可以拿起相机想拍什么拍什么。街头的僧侣·漫步充满生活气息的雅江街头    一个微笑,一个招手,换来的是灿烂的笑容。    妈妈与孩子们 街头的小孩于大人     坐在修车店的小哥正在补胎。“你是骑车去拉萨吗?”我问到。    “是的,你也骑车去吗?”    我说:“不是,我们开车去。你的头上、胳膊上的伤是骑车摔得吗?”    小哥:“嗯,不小心摔的。”    我:“祝你好运!希望你一路平安。”正在修车的汽车去拉萨的人     这里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是大家的笑容了,这些笑容里面完全没有虚假,都是真诚的、友善的。即便是为了生存的劳动或者劳作,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雅江县城的村民街头的孩子们     淳朴的生活与劳动仿佛一首乐曲在这座傍水依山的小城市中单曲循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帝之城”——世界最高的城市理塘    有公路的地方就有文化,没错,318国道兴建于1950年,竣工于1954年,短短的4年的时间里这天5000多公里的路就打通了以北为30度线为基准的中国的东边与西边。所以这条川藏线也一定会如同黄河长江一样孕育无数的文明与文化。世界最高成——理塘城市主干道一景 屋子前的老人     而包揽“之最”也成为它应有的风范。第一个让我最兴奋的之最就要数理塘的世界最高城了。随虽然饱受着高反的摧残,但是当我从山顶第一眼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配着远处忽明忽暗的云层;借着远处阴雨形成的雾气;再被阳光打透的云的衬托下,这个小城好似被神所庇护,好像整座城市都充满了灵性。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上帝之城。·六世活佛仓央嘉措赞美过的地方    理塘,藏语叫“勒通”,意为平坦如铜镜似的草原。出于海拔4014米的理塘自古便是茶马互市的重镇,商贾云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十八世纪,一位行吟诗人仓央嘉措,用他美妙的笔调把理塘喻为洁白仙鹤向往和迷恋的地方。“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仅到理塘转一转,就飞回来……”从此,这曲扣人心弦的情歌, 划破无边的岁月,走出季节,穿越时空。街头背着孩子接水的母亲打水回家的孩子们城中房子的屋顶    由于行程安排很遗憾没能去理塘寺也就是长青春科尔寺去看一看被火烧的情况,想想434年前的伟大建筑去年在一夜间付之一炬,真是心疼到不得了。我唯一能做的只有站在山顶为它祈福。·“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芒康    从巴塘开往左贡的路上,一定要路过芒康,而芒康则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进入西藏的地界没有想象的简单,所谓的不简单不是说路有多难走,而是任何想进入西藏地区的人都需要持有身份证以及车辆行驶本到芒康检查站进行备案,而那些外国国籍的人是根本完全禁止进入西藏地区的,没有来自中央的邀请或者特赦,这辈子也别想踏入这片神圣的土地。而那些海外侨胞们则需要在旅行社的担保下组团才可进入藏区。芒康检查站 经幡     而在检查站两侧的则是贩卖瓜果的小商贩,当你停在路旁前往检查站办理相关手续的时候,他们便会一簇而至,无论你买不买东西都要对你进行死缠烂打。卖水果的小贩与孩子     当你把镜头对准他们或者孩子的时候,小贩们甚至会跟你要钱。我能做的不是去施舍他们,而是要完全不理杜绝这样的现象。·觉巴山穿行记——透过镜头看公路小镇文化    穿梭于山峦叠嶂中间可以一览金沙江与澜沧江的磅礴气势,当然穿越天险的觉巴山则是必须要经历的。一路上虽然马不停蹄,但是沿途的风景、人文都在向我们讲述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路旁村庄里人们尽情的玩耍、河岸旁的僧侣会用不解的目光看着我们、那些依靠双脚走在公路上的人们会向我们有好的打招呼、那些小孩子们更是会向我们整个车队挥挥小手。来自平原的我们好像如同星外来客突然的毫不知情的闯入了他们的生活,但他们依然给予我们最真诚的笑脸。躲避落石的车队街头打台球的人河边的僧侣     觉巴山并不高,垭口的标高也只是3940米,但由于澜沧江千百年来的深深下切,使得江岸壁立千仞,一派荒凉与坚硬,给人以山高谷深的感觉。这里是横断山区的著名险段之一,30公里盘山路,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使觉巴山成了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公路旁的一家人向我们挥手的孩子与接水的母亲小卖部前的孩子们·人生是一场修炼——不卑不亢不畏不悲    公路在绝壁上延伸,既没有护栏也没有路标,不少地方都是紧靠山体硬生生地开凿出来的,上依绝壁,下临深渊。川藏线虽然号称天险,但最危险的地方其实只有几处,比如排龙天险、通麦天险和怒江天险。与这几处名声在外的天险相比,觉巴山的知名度确实不高,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知道这个没有名气的天险与其他几个名声显赫的天险一样,同样让人望而生畏。觉巴山公路上的拖拉机虔诚的念经者悬崖边上看地图的自行车骑士     我记得在当晚整理图的时候后说过这样一段话:“人生是一种修炼!当我翻越险峻的山峰的时候,内心对大自然产生了一种无比的恐惧与敬畏,当我害怕的时候,住在这里的人却如履平地一般开着拖拉机或者骑着摩托车从你身边呼啸而过,还有虔诚的信徒在山崖上诵经修炼,更有骑行者坐在万丈悬崖上查看下一段行程的地图,有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渺小,更不得不佩服那些勇者的毅力!”总结:    在下一集中我们将走入藏民村、来到上万年前形成的米堆冰川、更要前往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小镇——墨脱,一起去感受80K特殊的人文风采,在川藏公路建成的60年纪念日,我们抵达了拉萨,看了布达拉宫夜景,也拍了那些虔诚的朝圣者。更多精彩就在下集,千万不要错过!前言:告别了成都,我们顺着318国道一路向西,经过了折多山垭口、来到了雅江这“茶马古道第一城”,更是感受了理塘的神圣与纯洁。相比前几天的行程,后面的路就要难走的多了,尤其是去往墨脱的公路以及通麦排龙天险,不过为了一睹“秘境莲花”与看上古时期形成的米堆冰川,为了进入西藏的圣地拉萨一睹布达拉宫的风采,这都不叫事。 如果您没看过上集的话那么请点击这里直接从头看·澜沧江大桥——50年的记忆即将终结    路过澜沧江的时候我看到了澜沧江大桥(老桥),作为一座在这里毅力了50多年的大桥,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与环境的搭配,好像一下子把我们拉回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那刚建国不久的时日里,举国上下百废待兴。在毛主席伟大思想的领导下,许多人都怀着一份对社会主义的热忱投身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建设中,一干就是数十年。他们其中甚至为了建设或者国家利益毫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最后客死他乡。澜沧江大桥(老桥)即将通车的澜沧江大桥新桥    在大桥的对岸,有一座竖立着国旗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上刻着曾经为这座大桥捐躯的烈士们的名字,时时刻刻提醒着被这座大桥所造福的人们,建筑材料不仅仅只有钢筋水泥,还参杂着烈士们的热血。老桥纪念碑前的流浪母子     一座穿越历史的桥梁好像又上演起那个红色年代的故事,据说当距离它一公里不到的地方的新桥建好之日,这座跨越半个世纪的老桥将光荣退役,在这里我只希望老桥即便不再使用,这座见证历史的老桥也能一直屹立在澜沧江上,继续看着这里的变化。·5008米的东达山垭口细品《见与不见》    车轮滚滚,离开澜沧江便驶向了下一个目的地——左贡。    到达左贡之前,必须穿越的还有被称为川藏南线上的第二垭口——“东达山”。海拔5008米的垭口在日落的伴随下会让人有些感情上的希望与寄托,我曾经开玩笑的说,如果我遇到了心爱的女孩,那么我一定要带她穿越西藏的各个山口,在距离上天最近的地方想她示爱。东达山垭口东达山垭口     想到这时候,我便想起了西藏活佛达赖六世仓央嘉措的那首美到让人窒息的情诗——《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我一定不是一个矫情的人,但是在这里,请允许我放纵一回。·业拉山108弯与怒江天险    有人说川藏线公路是人类公路史上的奇迹,我相信走过或者没走过的人都不会怀疑这句话,而走过这段路的人会说出另一句话那就是:“业拉山108弯是川藏公路奇迹中的奇迹”。业拉山公路景色     108弯听起来非常夸张,但是实际上这段连续U型下山的弯道远远多于108个弯。驶过这些弯道到之后海拔把会立刻下降2000多米,从山顶的4658米直接变为2658米,当征服过这108个弯道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壮志凌云的感觉。业拉山108弯     走过108弯别以为318会让你好过一点,等待着你的还有怒江,这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河流之一,它又称潞江,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奔涌犹如在谷底咆哮。怒江战备桥     跨越它的时候,我们必须经过一条被武警看守的战备桥,这条桥也是318公路上一个重要路段,如果这条战备桥梁坍塌或者出现问题的话,那么任何人讲无法从此通过,更不用提走后面的路了。怒江沿岸     行驶在峡谷两旁,听着怒江的咆哮这时候你会发现人类面对大自然虽然有着无穷无尽的改造方法,但是终究胳膊是拗不过大腿的,你只有敬畏它,大自然才会同样对待你。·漫步八宿小村庄,记录最淳朴的藏民生活    顺着怒江驱车2个多小时,我们便来到了藏语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的八宿县,原本不太起眼的小镇,却因为村口那一片藏村变得不一样。藏民村前无忧无虑的驴群 路边的房子     依然是老规矩,来到新的地方一定要拿着相机去转一转,当我走到马上要出村子的一段路的时候,一片山头上的小村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大家子的村民正在小山头上聊天,当我举起相机的时候,每一个大人小孩都像我发出了真诚的笑,当然,纪实是摄影就是这样,得到了拍摄者良好的回应之后,肯定是“得寸进尺”啦!山披上家门前的孩子与母亲 一家人的合影村子主干道爸爸与儿子·巧遇“思考人生”的小伙子    时值晚霞,村子中好不热闹,老人们都带着孩子下山来打水,还有的老人带着自己的小孙子小孙女趴在窗户上看着街头的景色。山披上下来打水的妇人 打水而归的奶奶与孙子窗户里面的奶奶与孙子们     喂!小子,你跨在窗户上不怕掉下来么?你这样是在思考人生嘛?思考人生的小伙子     徜徉于村子中,每每见到善良的村民,便能通过一个微笑获得拍摄的许可。背水而归的妇人 家门前的妈妈与孩子     感受着不同村落的文化,我觉得透过摄影我得到了很多很多:一颗善意发现与观察生活的眼睛;预科乐于求知与体验的心。当然,顺利拍摄到自己喜欢的题材更是快乐不已。·上古时代的记忆,看米堆冰川    来到高原怎能不看雪山?没错!在拍了这么多图片之后突然感觉自己的镜头还没对准过雪山。为了不把遗憾留在高原,于是便驱车来到了米堆冰川去一睹它的风采。    米堆冰川位于波密县玉普乡境内,距县城103公里,离318国道8公里,最近的村庄离此地仅有2公里,是西藏最重要的海洋性冰川,也是我国境内海拔最低的冰川。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常年雪光闪耀、景色神奇迷人。米堆冰川全景     过了新建的横跨额公藏布江公路桥后,只见一条两面均是悬崖绝壁的峡谷,沿着小河修建的村道仅能通过一辆车,再走几公里后,突然出现大片宽阔的谷地,远处两条壮观的冰瀑布挂在雪峰与森林之间,就如两道由天而下的巨大银幕……    
米堆冰川     要与米堆冰川作近距离接触的话,还要徒步走进层林尽染的森林,翻越三道冰川运动留下的终碛垅。当走上第三个终碛垅时,一个冰湖出现在眼前,冰湖的另一端有一道宽近两米、高达十数米的断裂的冰舌,发出幽幽的蓝光,从天而下的冰瀑布在阳光 下闪着银色的光芒,近800米的落差让人感到一阵晕眩,一阵阵从冰川上吹来的寒风迎脸扑来,在强烈的阳光下,还是让人不寒而栗。米堆冰川细节      冰瀑奇观只有在补充丰富、消融得快的冰川上才会出现,如消融得快而补给不足,冰瀑就会中断,形成“悬冰川”;而补充过快而消融不及,冰雪就会把悬崖埋没。米堆冰川是一条补充和消融都很“均衡”,具有灵性的冰川。·墨脱公路上的80K    “因为它通了公路,于是它敞开胸怀,炫耀着它的独一无二”。80K全景     从1965年到2013年,墨脱用了48年的时间已正式“摘帽”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的历史,31日上午11时,墨脱公路举行通车仪式。墨脱人民也将不再因雪山阻隔而远离世人的视线。80K主干道     而80K从原来的墨脱公路必停驿站变为今天的中途休息点。这个大驿站的名字很特殊,既不是中文名字也不是藏文名字,而是一个数字加上一个简简单单的英文字母。路旁的小商店 村子中的农舍农舍前逍遥自在的猪·墨脱人民生命线上的重要枢纽    这里的人每天都会见到来来往往从波密去往墨脱的车队,虽然这个地方很小很小,房屋都是沿着一条不到一公里长的主干道而建,但这里确实墨脱人民生命线上的重要枢纽。村子中的人们写满名字与祝福的饭店的墙饭馆中来自四川的厨子村中的交通工具正在伐木的村民正在洗垃圾堆捡来的毛绒玩具兔子的孩子    这里的居民见证了过客的来来往往,也见证了墨脱公路的修建,处事不惊的他们依然过着自己的生活。用他们的眼睛看着周围的变化,用心铭记着过去的历史。·改变时代的3300米——嘎隆隧道    嘎隆拉隧道是墨脱公路新改建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嘎隆拉山海拔4800米,地势陡峭,地形复杂,山顶常年积雪平均厚5米至6米,从波密到嘎隆拉山仅24公 里,要翻越10多处泥石流、塌方多发路段,冬季雪崩随时可能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至少有10人、几十头牲畜葬于山腹。打通3300米长的嘎隆拉山迫在眉睫!嘎隆隧道 隧道左侧的雪山     修通噶隆隧道便可缩短通往墨脱的时间,短短的3300米隧道在原来需要翻2天的山。盘旋天空的老鹰
    在隧道修建时候,很多来自拉萨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隧道的修建。他们白天跟那些建筑工人一起肩并肩使用原始的工具敲打挖掘隧道内部的岩石,并且通过肩扛的方法把这些碎石抗出隧道。晚上,他们便在隧道内住宿,山间留下的水浸湿了他们的衣服,就是这样的条件下,他们见证并亲手为噶隆隧道尽着自己的一份力。·探寻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墨脱    墨脱县曾经是全国2100多个行政建制县中最后个通公路的县,在藏传佛教经典中称“博隅白玛岗”,意为“隐藏着的莲花”,据说全域地形极象一幅女神多吉帕姆的仰卧图,因此又有说法这里是金刚亥姆多吉帕姆用自己的身躯幻化出的,被佛教信徒视为圣地。墨脱县全景     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县城中的村庄正在晒玉米粒的妇女
    墨脱县平均海拔1200米,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两座山峰是东喜马拉雅山脉最高的两座山峰,地势由北向南急剧下降,北部高达7756米的南迦巴瓦峰,下降到南部仅数百米,四面环山,形似莲花。雅鲁藏布江在两座山峰的夹峙中咆哮而出,于崇山峻岭间劈开一道深达五千多米的深壑,形成了世界上最深、最长、最险峻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揭开“隐藏着的莲花”的隐秘面纱    墨脱的神秘和圣洁,使许多人带着美妙的宗教幻想来到此处。在外界流传的“在白马岗不种青棵有糌粑吃,不养奶牛有酥油茶喝”之类的美丽传说更是直接导致了十八世纪初期门巴人的大量迁入,最近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发生在公元1906年,昌都和甘孜一带的康巴藏族为着那些美好动人的传说,一千多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举家迁入墨脱,尽管当时的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曾派人拦截,但大部分人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走进了这“莲花盛开的圣地”。现在墨脱境内的藏族人,绝大多数都是当时那些康区藏族的后裔,他们仍称自己为康巴藏族。看孩子的父亲与老人砍柴的男人    游走在村落之中,明显的感受到了生活的气息,孩子们尽情的玩耍、妇女们忙着带孩子或者劳作,而那些壮年的男人们则干着苦力活。孩子与猫咪玩篮球的孩子家门前的母亲与孩子
    在墨脱,门巴族跟珞巴族人的房子都是由政府出钱建筑的,所以当地人根本不用为居住发愁,他们只要勤于劳作便可以享受来自大自然的恩赐。 ·见证最后的通麦排龙天险    通麦天险,号称“通麦坟场”,是川藏线最险的一段路,在波密和八一之间,全长14公里,这段路平均要走两个小时左右。这里号称“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川藏难,难于上西天”。行走川藏南线,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通麦天险
    通麦大桥是一座永久性的钢筋水泥浇筑的大桥,日西藏易贡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特别是易贡湖水溃坝暴泄后,通麦大桥及附近的一些公路被冲毁,川藏南线交通完全中断,墨脱、波密、林芝三县90多个乡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通麦大桥     在此期间通麦大桥驻有部队,大桥两头都有全副武装的士兵看守,每次只限一部车过桥梁,车辆过桥时,可以明显感觉铁索桥在颤抖。而且不知出于军事机密还是其它原因,通麦大桥是不能拍照的。这点跟在怒江大桥上是一样的。如果你拍照被发现了,桥两岸的武警会把你的相机拿过来然后把储存卡格式化。堵车中的天险     行驶在通麦天险的路上,坐在让我左摇右摆的车里,看着窗外大自然的险峻与人类修建的公路,这一切的一切都无疑让人身在地域,心在天堂。被落石砸坏的车     当然,正在修建的隧道以及大桥明年就会通车,以后从波密去林芝会有五座隧道避开排龙天险,我也算是最后走了一次这条天险,见证了它最后的凶险与美丽。·藏传佛教的圣地——拉萨    行驶了2489公里在征服了众多山口与天险之后我们终于抵达了拉萨——这个西藏的政治与佛教中心。在距离市中心数公里的地方我们便可以看见拉萨最伟大最恢弘的建筑——布达拉宫。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达拉宫     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削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
    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藏族建筑奇迹——布达拉宫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 叫布达拉宫。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围城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布达拉宫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当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毁灭之时,布达拉宫的大部分毁于战火。布达拉宫夜景布达拉宫夜景 布达拉宫城墙上的石碑    公元631年(藏历铁兔年)布达拉宫由吐蕃松赞干布兴建。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后因雷击和战乱遭严重破坏。    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加上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甚至一度被纳入大昭寺,作为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如今的布达拉宫只尚存有当时的法王洞和帕巴拉康。     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由第司索朗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白 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1690年(藏历铁马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红宫”。1693年(藏历水鸡年)工程竣工。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特别是1936年(藏历火鼠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 规模。 格桑花与布达拉宫     当然,用尽任何对它的形容词或者赞美词语都不能准确的完整的描绘出它的恢宏与壮观,一定要亲自来看看,它里面华丽庄严,用尽世间稀世珍宝建筑的各种佛像与灵宫。·耗尽毕生精力与财富——看那些虔诚的朝圣者    在布达拉宫的周围被那些虔诚的信徒们所“包围”,他们一边转着经桶一边念念有词,路旁还有经历十几个月三步一叩首的磕长头的人。 转经的老人     这些磕长头的人变卖家里所有的财产然后出发,三步一叩首前往心中的圣地——拉萨,在大昭寺求到天珠之后回家虔诚的供养,等到自己时日不多的时候便让自己的子孙把天珠捐献会回拉萨的大昭寺。 磕头的人们磕长头的人     而布达拉宫的修建也都是这些人倾尽自己的所有财产出钱出力来做到的。看到这些人,我不禁赞叹信仰的力量。说在最后:    抵达拉萨的那天正是318川藏线通车60周年的纪念日,在这60年时间里这条险峻、高海拔、泥泞甚至是破烂的公路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心灵圣地的大门,作为一个向往拉萨与西藏的人,这条路也让我梦想成真,在以后的生活中甚至是面对自己的子孙的时候,我可以自豪的说:“那条天险的公路我曾经开车走过!”当然,最重要的是从明年开始,通麦天险、排龙天险等道路都会随着隧道的同车随着大桥的建立而不再走人,一些迷人的高海拔山口也不回在成为公路的必经之地,所以我也算是见证了天险川藏公路的最后景色,这样的精力也必将成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逃离了复杂的人际关系,站在5000多米的山顶,那时候一切欲望都消失的无影无踪,那时候的内心干干净净,站在离天最近的距离,感受着太阳的照耀,受着煦煦轻风的吹拂,好像神与你同在。    最后我想用一首六世活佛仓央嘉措的诗作为结尾。《那一世》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瞬,我飘然成仙,不为求长生,只愿保佑你平安的笑颜。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歌,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本文版权归蜂鸟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袁野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24小时热文12345678910
24小时热帖13769次21942次31761次41560次51503次61476次71276次81206次91169次101079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珠拍卖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