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手机保险行业竞争激烈越来越激烈

中端手机竞争那么激烈,想要脱颖而出这几点可别忘了
【IT时代网、IT时代周刊锐观察】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周鸿祎为了给奇酷手机做宣传,四处与大佬合影,而联想杨元庆“摔手机”的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看完那段视频,刀客也是醉了,以前我们说诺基亚的手机质量好耐摔,现在的联想MOTO不是质量好,是可以摔着玩了?联想手机目前的状况刀客不说大家也明了,为什么联想手机做不好,因为它总在一些没有大用的“功能”上找噱头,根本就没有把心思放在产品整体体验的提升上。刀客只想问一句联想,用户买一台手机,摔着玩的机率有多大?事实上类似的现象不仅仅在联想存在,几乎所有的安卓厂家都在做一些用户一年都用不到一次功能的所谓创新,继续堆积参数性能,做出让人匪夷所思奇葩“创新”来。那么就目前市场而言,中端安卓手机产品哪些功能是用户选择时需要注意的呢?下面刀客就自己的体验,说说真正用户关注的功能点。一、优秀的外形设计和制造工艺手机已经成为国人的生活必须品,而且是随身携带沟通和娱乐工具,优秀外观设计和制造水平,是决定用户选择的第一要素。在这一点上,必须说明的是,由于苹果iPhone的标杆性的作用,回避这一问题已显得没有了意义。而在制造工艺方面,塑料外壳和金属外壳(包括双玻璃外壳)已经成为天然的分水岭。而在这方面,最大的“二货”就是三星,不管是其基于成本的考虑还是对塑料的偏执爱好,都造成了在高端市场上与苹果的巨大差距,而其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下降也是三星这一“爱好”的直接后果。虽然外形设计目前很难有突破性的作品出现,但整体的美观度在用户眼里还是有统一的审美趋向,这一点从市面热销机型可以看到一二,至国产手机产品推出的各种花色塑料壳、甚至木质壳,在刀客看来都是自嗨的表现,都是伪创新。雷军,跑分有个鸟用?做好这六点才是中端手机最重要的二、性能足够自从雷军拿手机跑分说事之后,一群PC出身的媒体推波助澜,好象是个手机都得跑分看看才能说明手机性能,这一恶习发展到后来就成了纯粹的文字游戏,每次手机发布会都充满了XXX道工艺,XXX帧。今年以来,参数这个词让行业也感到了厌恶,而对于用户而言,你跑多少分有个卵用!决定手机性能的主要因素大致可以分为CPU、系统、内存及存贮介质性能,但在雷军跑分概念的影响下,目前分安卓系统的CPU最高的已经达以了10核(联发科Helio X20),这个依然没有什么鸟用,同属于ARM序列,苹果的A9X双核的体验就直接秒了安卓系的8核,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系统的重要性。由于安卓和IOS的系统差异,安卓系统要从整体体验上超越苹果尚待时日。同时由于安卓系统对应用审核不严格和APP开发者无良调用资源弊病,造成的应用在后台启动会消耗太多的计算和内存资源,就目前的安卓5.0版本而言,2G的内存已捉襟见肘,3G已是必然的选择。至于CPU核心数量,事实上当内存达到3G时,在安卓系统上4核和8核已分不出太多区别,而且对于绝大多数APP而言,是无法调用多核进行并行处理的,多核不仅是手机厂家的一个噱头,而且也是高通忽悠用户的一个噱头。在这一点上,大家可参考PC方面的情况,虽然英特尔和AMD的8核CPU非常成熟,但真正能使用到多核CPU的软件极少,而市面的笔记本和台式机都以双核和4核为主,虽然英特尔和ARM系的CPU所使用的指令集不同,执行效能也不一样,但ARM系CPU对应都是轻量化的APP,CPU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实际应用中现实的情况是,今年各手机厂家采用8核CPU的产品,据ODM线上负责测试的行业人士介绍,在实际使用中只会开启四个小核,只有在玩3D游戏时才会开启两个大核,而另外两个大核说穿了只是摆设,大概只有跑安兔兔时才会用到。足够的性能可以保证使用应用的流畅,但就目前的系统和硬件性能而言,增加8核以上和更高频率的CPU已无太多的实用意义,提高内存容量和内存、RAM的存贮性能可以直接提高整体系统综合性能,而新的LPDDR4内存标准在一些手机的使用,则更能提高手机的整体性能。雷军有句对性能跑分的“名言”——“跑分绝对是手机体验的基础”,在当下,这纯属扯淡。扯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雷布斯有几百亿的身价,多100元还是1000元,对雷布斯的身价有影响吗?事实上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小米手机只能靠硬件堆积来找卖点,而靠提高CPU的跑分是最容易的,这也就是小米每款手机都要靠跑分来宣传的深层原因。三、系统优化及UI对于安卓机而言,其系统的差别不大,但各厂家为了个性化的追求和卖点,都对安卓进行了所谓的“深度定制开发”,事实上,这些所谓的自主定制开发的UI,无论叫什么“OS”,结果都是补丁摞补丁,与原生的安卓系统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在这种二次开发中,唯一有价值的是一些针对国人习惯引入的类似骚扰拦截之类的小功能。就目前的市场现状而言,由于二次开发的带来的手机的小毛病不断,类似信号不稳定、WIFI断流、电池充放电不正常、无故重起等等故障,在各家手机厂商的产品里或多或少都存在。同时UI也是厂家设计人员对审美趋势的一种体现,无论从图标还是布局,最终带给用户的是一个整体上的视觉观感和操作体验。这更造成了安卓系产品很难有一个量化的标准,更多的是主观性评价。对于用户而言,这确实是个难题,除了购机时轻度的使用感受外,没有太好的办法。刀客在这里唯一的建议,是可以参考各厂家的用户论坛活跃程度。通过对各家论坛的访问,可以大致知道每款产品ROM的更新周期和对产品缺陷的改善态度。从而前的情况看,华为的EMUI、魅族的Flyme以及小米的MIUI论坛无论是活跃度和各家对产品ROM更新速度都是比较负责任的,而更新周期意味着厂家对ROM开发投入,也显示出厂家对产品缺陷的响应速度。如果用户发现自己需要的产品的厂家论坛一天也没有几个人访问,论坛内容一个星期也没有几个贴子,刀客提醒你,对于这类产品最好敬而远之。四、电池及续航时间续航时间是目前大屏手机的死穴,许多号称待机一天的中端手机,在实际使用中根本连半天都勉强,即使是iPhone6也是如此,但随着iPhone 6Plus的出世,iPhone改变了其一天不到的续航能力,但对安卓系的产品,大多数在中度使用情况下都无法达到一天的正常使用,于是就造就了另外一个行业的火爆,那就是移动电源。这也造成一个奇特的现象,虽然手机屏幕够大,手机够轻薄,但每个人出门都得带一个比手机重好多的移动电源,一到固定场所,大家都开找充电的地方。雷军,跑分有个鸟用?做好这六点才是中端手机最重要的造成这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目前一些厂家追求扯淡更轻更薄和系统优化不足造成的。虽然说目前锂电池行业不会有革命性的技术出现,从根本上无法解决由于手机屏幕增大后带来的续航能力差的问题,但通过对应用环境的识别和对系统的优化,还是能做到屏幕和续航能力匹配的问题。至于有些厂家宣传的全球最薄的手机或者比iPhone薄了多少的说法,纯属厂商智商出了问题的表现。机身薄了0.1mm有个鸟用,大家出门还需要带个比手机还大的移动电源,到底是减轻了用户负担还是增加了用户负担呢?在刀客看来,如果不解决手机的续航时间,至少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一天的续航,手机做得再轻薄都是反人类的忽悠用户的做法。对于正常人一天的重度使用,至少需要12个小时以上的使用时间,也就是说一个人从早上出门上班,到晚上回家,这个过程中无需再充电。至于快充不快充倒不是紧要的事,但充电时间也别超过4小时,反正晚上你睡觉的时候,充多长时间也没有什么大关系,至于充5分钟用两个小时,纯属扯淡,有本事把续航时间做好或者半小时充满就行了,不要把伪需求当卖点。五、拍照功能刀客曾做过十来年的职业摄影,所以一直对手机拍照看不上眼,但就目前的手机而言,虽然不能接受其拍照质量,但对于一般用户而言,方便又没有单反那得复杂的操作的特点,确实给手机用户带来了很多乐趣。在用户使用的实际过程中,百度今年统计的年轻人手机使用功能频率的排名里,又排到了第三,这里刀客就把手机拍照功能单独提出来分析。由于手机本身的机身限制,决定成像质量所用的摄像头CMOS最大的就属索尼自家用的那块 2070W 像素 1/2.3 英寸感光模块,而主流的成像模块基本上集中在1/4 英寸和 1/3 英寸,这和非全幅单反的成像模块相比,只有其1/10不到的面积,而手机的镜头和单反比差别就更大了,单反上用的最便宜的几百元的镜头,都要比手机上的镜头好百倍,所以有些手机厂家所说的“秒杀单反”纯粹就是胡说八道的事。成像模块目前的现状决定了目前手机的成像质量不可能有大的差别,但为什么同样是1300万像素的iPhone拍出来的照片明显比其它手机要好呢?相似的相机模组造成成像质量的差别,主要是各手机厂家在对相机模组的调校,也就是软件调整方面,在这方面苹果的经验要比国产手机的强了很多。由于大家所采用的成像模组差不多,拍照效果主要靠后期的调校,而这种软件方式的调校,从根本上改变不了硬件,所以各家的调校结果可能其实区别不大,而产生区别的原因在于厂家对不同风格人群喜好的把握。就目前相机模组的技术而言,最好的也就是索尼2100万像素1/2.4"的Exmor RS IMX230堆栈式CMOS传感器,可以实现192个相位差检测对焦点,对改善对焦速度和精度有很大的提升,当然与IMX220相比,其传感器面积小了一些。至于2015年出现的所谓拍照的专业模式,又是一个扯淡的噱头。大家用手机拍照,要的就是一个方便,成像质量大家心理有数,没有人真指忘手机可以拍出单反的质量。拿着一个手机,再去调感光度、快门速度和白平衡,你当用户是二百五还是傻子?还有一个扯淡的功能就是延时摄影,刀客就更不理解了,拍车流,拍星空,还要找三角架在晚上花那么长时间拍这些一辈子也拍不了几次的东西,为什么不拿单反去拍呢?花这么大的功夫还要拿个手机拍,要不就是用户脑子进水了,要不就是厂家的技术脑子被驴踢了,刀客实在想不起这种厂家嗨得不行的垃圾功能有什么用。至于雷布斯讲的拍月亮之类的笑话,大家千万别当真,当真你就傻了,也别信发布会上演示的视频,那多数是专业单反拍的。另外还要注意雷布斯扯的另外一个蛋,摄像头的光圈,不管是F2.0还是F1.8,对手机来说毛都没有用,你要拍到象单反那样的虚化背景,想都不要想,手机镜光的光圈是大了,但镜头的直径小了几十倍,虽然数据是一样的数据,但效果就差了几十倍。至于一些奇葩厂家推出的可旋转镜头功能、HDR功能、美颜功能都可以归于脑残设计,对一般思维正常的人可以不去考虑。所以对于目前的中端手机产品而言,如果是使用IMX220和IMX230的模组,差别不会太大,至于各家调校的风格,选自己喜欢的就行,不要太在意。六、手机屏幕手机屏幕即使是手机的输出(显示)设备也是输入设备,对于智能手机而言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最为直接配件。然而这两年中,手机屏幕不仅越来越大,而且分率率从720P、1080P向2K分辨率挺进,而且像素密度也进入了500PPI以上,安卓厂家的这种堆积参数的做法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呢?自2010年iPhone4配备一块960X640分辨率3.5英寸像素密度达到329ppi屏幕后,确实给用户带来了足够惊艳的感觉。然而这也开启了安卓手机厂家无节制地放大屏幕,盲目提高分辨率和像素密度的恶习。在iPhone4推出之前,关于人眼可以分辨的像素密度只能达到300ppi的行业论断已经形成,但对于整体体验不好和产品创新乏力安卓系厂家而言,都走上了盲目提高屏幕分辨率和像素密度的道路。进入2015年,安卓系的主体产品的分辨率大都进入了1080P时代,其像素密度普遍超过了400ppi,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改变安卓手机实际体验,至于一些厂家推出的2K分辨和500ppi以上像素密度的屏幕,除了带来续航能力持续恶化和整体性能下降外,没有给用户一点好处。事实上,自2010iPhone4采用视网膜屏(329像素密度)后,iPhone 5、iPhone5s、iPhone 6像素密度一直保持在330ppi左右,即使在5.5寸iPhone 6Plues和iPhone 6s Plus上,像素密度也不过是400ppi上下,远低于目前安卓中端机型的像素密度,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iPhone的用户体验。事实上安卓系厂商疯狂推高屏幕分辨率和像素密度的根本原因是其产品创新和体验不足,利用参数来忽悠用户老套路。对于用户而言,超过400ppi的像素密度,你可以全当厂家放了个屁,不理罢了,至于500ppi以上的产品,直接无视,基本上等于给光头卖梳子一样。而且还由于过高的ppi和分辨率带来的显示带宽不足和续航能力差等问题。当然了对屏幕大小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至少从目前统计数据来看,5.3寸的屏幕大小应该是主流体验相对好的尺寸,对于6寸左右的屏幕,毕竟能接受者仍然不是大多数。其实近两年安卓系厂家为了给自己创新乏力,不从用户角度考虑制造了很多伪需求和伪创新,刀客不一样去分析了,但对一目前市场上中端产品,能解决好外观设计、性能平衡、系统优化和个性化UI、续航能力、拍照性能和屏幕平衡等问题,就是一款可以让用户惊喜的产品,当然这一切建立在通讯性能没有问题的基础上。【责任编辑/闫红玉】
IT时代网(关注微信公众号ITtime2000,定时推送,互动有福利惊喜)所有原创文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TA的最新文章6大中国品牌入围全球手机十强 国产机为啥越来越牛
  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DC日前发布的今年一季度智能手机中国市场出货量排行榜显示,国产的华为、OPPO和vivo分别以20.0%、18.2%、14.1%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将第四名&&市场份额9.2%的苹果抛在身后。反观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的榜首和第三分别被三星和苹果占据,中国品牌只能屈居人后。
  在同期的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五强榜单中,华为、OPPO和vivo紧随三星和苹果,跻身前五强。在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前十大企业中,国产品牌更是有6家入围。而在5年前,五强榜单中没有一家中国品牌。
  5年间,中国手机不仅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喜爱,更走向了全球更广阔的舞台,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 国产手机发货量迅猛增长,四大品牌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52个国家发货量增速同比超过50%,32个国家发货量增速同比超过100%;31个国家市场份额突破15%,21个国家市场份额突破20%&&今年一季度,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3455万台,同比增长21.6%,全球市场份额更是提升至9.8%。
  不过,与OPPO和vivo相比,华为两倍于行业增速的成长只能称为&稳健&。今年一季度,OPPO和vivo全球出货量同比分别增长93%和82%,达到2550万台和2270万台。
  与此同时,三星和苹果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虽然依旧位居前两位,但增速却不容乐观&&三星只增长了1%,苹果下滑了1%。行业分析师指出,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智能手机厂商中,只有华为、OPPO、vivo3家增速超过了整体市场,它们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并给三星和苹果带来了巨大压力。
  &除了得益于中国市场份额的提升,国产手机一季度的高增长,还离不开印度、中东、非洲以及亚洲和欧洲市场的贡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两化所主任卢玥说,在这些高增长市场,中国品牌手机凭借高性价比、高可靠性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中国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连续5年保持第一,并逐年提升,2014年为47%,2015年为53%,2016年为61%。
  在高端市场,华为正持续向三星和苹果发起挑战。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华为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据了6%的市场份额。OPPO、vivo以快速充电、拍照和影音等功能为突破口,中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快速提升。
  &从早期的&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到如今的&华米OV&(华为、小米、OPPO、vivo),在中国这个全球潜力最大、变化最快、竞争最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国产手机厂商交替领跑,带动了智能手机产业的崛起。&赛迪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安晖说,小米的崛起仍历历在目,OPPO、vivo等后起之秀又迅速赶超,华为逐渐稳居龙头老大。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与策略变化,主要国产品牌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局面,既有首屈一指的研发创新实力,比如华为在高端芯片以及P系列和Mate系列高端机型上的突破;又有深耕线下线上市场渠道建立起的独特优势,比如OPPO、vivo对三、四线市场以及年轻群体和都市时尚群体的常年耕耘。国产手机已经建立、完善了良性互动的竞争格局。
  从标准到芯片、显示屏,持续创新助推国产品牌崛起
  &国产手机的崛起,首先离不开我国在移动通信全球标准上的突破。&安晖指出,作为由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的商用对于国内移动终端产业链企业的培育和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12年底TD&LTE商用之后,从芯片设计、封装、系统集成到手机制造,包括仪器仪表等全产业链的创新活力被进一步激发,带动了我国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芯片等整个产业链的创新和发展。据测算,2013年至2015年,该项目创造的直接产值累计达1.29万亿元。
  &国产手机的高速成长,还得益于企业长久持续的研发投入。&卢玥介绍说,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同比增加37.88%,10年来累计研发投入高达490亿美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近5年均超过了12%。
  &缺芯少屏&曾经是国产手机行业多年的软肋,如今,这一尴尬局面已得到初步解决。历经10余年研发,华为全资子公司海思半导体掌握了国际一流的IC设计与验证技术,成功开发出100多款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申请专利500多项。目前,海思芯片在性能上已经可以和高通芯片相抗衡,超过一半的华为手机使用海思芯片,海思旗下麒麟960芯片还被美国权威科技媒体评为&2016最佳安卓手机处理器&。
  国产手机厂商中第二家拥有自己芯片的是小米。2014年,由小米和大唐电信旗下联芯科技共同投资的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成立,经过两年多的研发,今年2月,松果发布了首款自主研发的芯片&澎湃S1&,小米也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自主研发手机芯片的手机厂商。
  统计显示,2017年前5个月,国产智能手机国产芯片占比超过20%。在全高清显示屏(FHD)领域,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手机FHD出货量居于全球第二位,市场份额接近20%,仅次于日本的JDI公司。此外,电池供应商比亚迪、德赛,耳机/扬声器模组供应商歌尔声学、瑞声科技等,也成长为行业龙头。据介绍,2016年,苹果在全球有766家供应商,中国大陆地区的供应商有346家,高居全球第一。
  &规模庞大、成熟高效的手机产业链大大降低了手机市场的准入门槛,完善的成套解决方案供应商吸引了众多互联网公司的加入,由此带来的组合式创新和营销创新,进一步推动了国产手机发展壮大。&卢玥说。
  IT职员宋永航:我为什么选用国产手机
  &从5年前放弃iPhone4S选择了华为P1算起,这已经是我的第五部华为了。&摇了摇手中的华为P10,在深圳一家IT企业营销部门任职的宋永航自豪地说,&我现在想打赏哪篇文章就打赏哪篇,根本不用受那&苹果税&的气。&
  &近两年,华为等国产手机在技术创新上很下功夫,有快速充电技术,有强大的拍照功能,还有指关节敲击截屏等人性化设计,这些都让人用起来舒服,追华为的人越来越多。&宋永航说。出门参加各种饭局,大家放在酒杯旁边的手机渐渐地从苹果变成了华为,这个感觉特别明显,因为华为加上原装手机套以后长得还挺像,一不留神,就会发生拿错手机的笑话。
  另外一个场景,给宋永航的印象也很深刻。长假期间去景区游览,人山人海的,在一个漂亮的地方拍照就得靠挤,看着身边纷纷举起的各类拍照手机,明显国产手机越来越多了。&在与苹果、三星的竞争中,我看好国产品牌。&
  谈到当年从苹果转用华为,宋永航的答案很简单&&屏幕大、外观好看。喜欢手机游戏的他,被华为4.3寸屏所吸引。如今的P10,不管是外观、超长电池续航、徕卡双摄、抗摔性能,都不输于苹果、三星,麒麟960芯片也完全可以比肩高通骁龙821。
  成为铁杆&花粉&(华为粉丝),还缘于对华为质量至上观念的认同。&价值2000万元的手机,因为存在一定的概率使用一到两年后故障率可能激增,你会下决心把他们全部销毁吗?&宋永航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是&花粉&中几乎人人熟知的一个真实案例。当时,有一辆运送手机的卡车在高速公路上轮胎起火,有1.7万部手机遭受了高温的烘烤。宋永航说,事故发生后,这批手机被送回工厂检测,结果是存在一定的概率可能在使用一到两年之后故障率激增。就这样,价值2000多万元的手机被华为毫不犹豫地销毁了。
  &对品质这样苛求,才让华为手机特别皮实。&宋永航说,他的第一部华为手机用了一年,之后给母亲又用了两年多,没发生过问题。第三部手机华为P7,也用了快两年才更新。
责编:李文瑶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2018年手机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年底将至,2017年又将画上一个句号。纵观2017年,手机行业两极分化日益明显,一方面,中国手机品牌厂商继续领跑全球市场,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的竞争仍然残酷而且激烈。  从品牌上来讲,尽管三星、苹果仍然是全球手机行业的核心力量,但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军团和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尤其是近两年三星和苹果在产品上的创新乏力,给了中国手机厂商们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想象空间。  在国内市场上,国产手机品牌格局渐渐清晰,以华为、小米、OPPO、vivo为主的新格局越发稳固,而随着乐视、酷派的折戟沉沙,以及手机品牌化层级的逐渐清晰,二三线和中小品牌的日子愈发艰辛。  供应链上,随着手机品牌的集中化和发力高端的市场策略,今年手机ODM的&大腿&抱的异常艰辛,由当年的&捡单做&变成了如今的&抢单做&,几大手机ODM厂商竞争空前激烈。现如今,手机ODM已经完全由当年的单一产品竞争进入到了比拼成本和供应链管控等综合室实力的竞争。  在核心部件上,全面屏的迅速蹿红让整个触控产业供应链意料未及,导致去年下半年开始布局3D双曲面的厂商苦不堪言,但是真正能实现全面屏的面板厂商并不多,其产能也是微乎其微;另外,随着隐藏式指纹未能有效突破技术瓶颈,coating芯片价格也已经杀到1美金以下,指纹识别供应链迅速进入了冷淡期。反而iPhoneX推出的FaceID后,有望将人脸识别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那么,告别即将过去的2017 ,2018年手机行业又将发生哪些变化?不妨大胆预测一下。一、&全球手机品牌格局趋向集中,&华米维欧&出货量持续上涨  从今年的市场情况来看,国产手机品牌厂商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IDC 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今年第三季的全球手机出货厂商分别为三星、苹果、华为、OPPO和小米。  预计今年全年,前四位厂商的变化不大,而第五名将会在小米和vivo中产生,无论如何,全球前五的手机厂商,国产品牌奖牢牢占据三席。  苹果失位,市占率将被华为赶超  作为曾经全球手机行业的风向标,iPhone在今年备受质疑。  iPhone8的发布,创下了历史最差销售记录,而且iPhone已经连续三代产品在外观上并无太的改变,创新能力受到质疑。据统计,在第三季度iPhone 8和iPhone 8 Plus的销量仅占整体iPhone销量的16%,而iPhone 6s和6s Plus的销量则占到了24%,也就是说iPhone 8和iPhone 8 Plus的表现还不及两年前的iPhone 6s系列。  在今年10月份,华为市占率曾一度超越苹果,随着iPhoneX的发布和上市,iPhone的销量迎来小幅反弹,据最新数据显示,iPhone市占率达到了12.5%,华为的市占率为11%。  尽管iPhoneX依然惊艳,让苹果扳回一局,但是难掩iPhone的创新乏力。下一代产品仍然难以给予厚望。2018年预计市占率即将会被华为全面赶超。  三星在中国、印度遭遇滑铁卢,中国市场份额将跌至1.2%  自NOTE7事件之后,三星一度在手机市场失去话语权。尤其是中国市场,极为惨淡。虽然S7和S8的发布,让三星在手机市场一度回暖,但是涣散的人心却难以回笼。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报告,2017年第三季度,三星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份额为2%,在第四季度的份额将进一步跌至1.6%。而在明年,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将持续下跌,至1.2%左右。  另一方面,曾经在印度手机市场统治多年的三星,今年遇到中国手机厂商小米的强烈冲击。据外媒最新消息,调研机构人士近日披露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三季度相关信息,显示小米和三星电子已经相当接近,小米极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第一名。数据显示,三星电子第三季度的份额为22.8%,小米获得了22.3%,两家公司已经只有0.5个百分点的差距。  华为强势领跑:2018预估出货将达1.7亿部  今年,以华为、小米、OPPO、vivo、魅族为首的五强手机品牌进一步体现,这五家品牌也将占据国产手机市场总量的80%以上的市场份额,预计明年则会高达90%以上。  华为依然是国产手机的领军品牌。预计今年整体出货将超过1.5亿部,双品牌的策略尤为凸显,尤其在高端市场,华为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不仅如此,随着任正非要求华为同时抓住中低端市场,在2018年,华为的出货量将会继续增幅,将会达到1.7亿部。  OPPO/vivo冲击高端后劲不足:2018预估出货分别为1.2亿部和1亿部  青年近卫军OPPO和vivo在今年并未能延续去年的高增长态势,今年纷纷回调出货量,预计今年的出货量分别只有9000万和1.1亿部。OPPO的R系列未能延续去年R9系列的火热,尽管在R9的光环下,OPPO出货量有所上升,但是增幅不大。vivo在去年底同期发布三款旗舰机型,vivo X9、X9Plus以及Xplay6,尽管诚意十足,但是市场反应极为冷淡,在今年全面屏概念的冲击下,Xplay6双曲面屏更是无人问津。预计2018年,OPPO和vivo出货量将会分别达到1.2亿部和1亿部。  小米将成最大逆袭者:2018年预估出货1.2亿部  今年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小米的复苏。2016年小米出货量仅有6000万台,一度跌出全球前五。好在凭借今年主打中低端市场红米手机以及高端市场小米MIX2,双管齐下,小米今年的整体出货将有望达到9000万部。预计2018年,凭借全面屏市场的进一步上升,小米有望成为最大逆袭者,2018年预估出货量达到1.2亿部。  魅族:战略放弃2017,全力冲刺2018  曾因战略问题走过一段弯路,虽然魅蓝品牌市场销量频频走高,但是同时也&打败&了自己的高端品牌魅族。今年魅族分拆单独事业部,内部进行大调整,细分高中低端产品线,高端事业部由黄章亲自带队,今年魅族不再会有新品发布,开始全力冲刺2018,当年小而美的开创者,魅族明年值得期待。  金立稳步上扬:2018年预估出货5000万部  手机行业的&老炮&,金立一直以稳健著称。今年金立的目标非常明确,由高端商务人群向年轻群体延伸,在今年的双摄和全面屏之战中都准确的把握到了市场先机,M7和S10市场反响都不错,今年金立手机出货将接近4000万台,随着明年战略的调整到位,预计2018年有机会突破5000万台。  中兴:2018年国内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手机行业的黄埔军校。虽然&中华酷联&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中兴强大的研发实力不容小觑,尽管国内市场增速缓慢,但是海外市场较为活跃。目前,中兴手机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不足8%,但是在美国市场却达到了12%,位列第四。不过在中国市场,中兴几乎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预估明年市场份额将会持续下滑。  联想MOTO,海外市场复苏  今年联想手机品牌都将划分到MOTO旗下,&联想&手机品牌正式落幕。不过虽然在国内市场增长乏力,但是MOTO海外市场不可小觑,墨西哥市场排名第一,巴西市场占有率第二;而且在印度等东南亚以及南美市场都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墙内开发墙外香,明年有复苏迹象。二、&ODM产业格局分化  随着中国手机品牌智能机出货量在2017年将进一步集中,手机ODM产业格局也将迎来进一步分化。  前几大品牌中,OPPO、vivo和金立智能机全部自研,而争取华为、小米、联想和魅族委外项目订单成为了手机ODM公司出货和利润的保障,不过由于单项目出货量大且对于ODM公司门槛要求高,目前只有闻泰、华勤、与德和龙旗等少数公司可以参与,针对大客户项目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速ODM行业的洗牌。对于中小型ODM公司而言,由于出货量没有保障且利润偏 低,则必须寻求差异化竞争,市场空间逐渐缩小,未来将有很多ODM公司不得不退出竞争。  2016年,国内手机ODM出货排名显示,其中闻泰凭借6550万台的出货量高居榜首,再度蝉联第一宝座,华勤以6010万台位居第二,与德和龙旗分别达到了2540万和2450万台。  而在今年,随着品牌的进一步集中,单纯的制造型企业已经跟不上发展步伐,反而平台型企业的价值进一步凸显,从而导致ODM的产业格局也将进一步分化。同样手机品牌厂商的马太效应也会进一步影响到ODM。资源越来越集中,强者越强,大者恒大。  闻泰科技有望一家独大  随着今年中茵股份正式更名为闻泰科技,手机ODM第一股随之诞生。同时,闻泰科技在今年也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前三季度,闻泰科技实现收入125.59亿元,同比增长47.87%;实现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743.6%。同时自更名后,股票一度大涨47%,未来的持续盈利空间被广泛看好。  在手机ODM领域,闻泰科技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连续多年蝉联出货量榜首。客户涵盖了华为、荣耀、小米、联想、MOTO、魅族、华硕、360、创维、暴风科技、中国移动等全球主流品牌建立并保持着深度的合作关系。而在今年手机ODM整体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出货量逆势上扬。预计今年出货量将达到8000万,再次超越华勤的7000万,并逐渐拉开与华勤和其他ODM厂商之间的距离。  而且在5G到来的前夕,闻泰科技先后与高通和中移动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凭借与高通和中移动深度合作,闻泰科技有望成为第一批享受5G市场红利的ODM厂商。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闻泰科技与高通达成战略合作后,其平台型的价值进一步显现。除了手机ODM,闻泰科技还进军VR、车联网/汽车电子和笔记本电脑领域,有望成为未来新的成长点。据悉,闻泰科技已经与暴风、创维、小魅、保千里等客户合作推出VR一体机、360&全景摄像头以及VR手机等VR产品;东风、开瑞等汽车公司的T-BOX车机产品已经开始出货;与高通携手研发的首款高通平台芯片笔记本电脑也将于今年底上市;未来还将推出智能电动汽车嵌入式车载计算单元(核心板),进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  其余ODM厂商进一步分化  而除了闻泰外,其余的ODM厂商之间除了规模之外,并不明显差异。  在规模上华勤与闻泰科技较为接近,整体量较大,目前在客户基础、出货量、成本以及供应链管控等方面优势非常明显,主要的客户有华为、 小米、联想、魅族以及TCL等客户均有合作,不过华勤平台相对繁杂,有intel,高通,MTK,展讯等不同平台,布局全面屏和5G速度相对较慢。另外,其手机及平板业务研发规模最大,在上海、西安、深圳、东莞研发相关员工接近3000人 ,研发成本相对偏高。  与德智能机出货主要集中在魅族项目,与联想合作首款Moto C系列项目2017年3月份量产,但是由于中兴外包项目回收 ,与中兴合作项目出货将会减少。龙旗2017年开始参与华为智能机项目,但由于小米红米Note系列项目开始 部分转移至华勤,整体出货有下滑风险。  今年关键部件供应紧张或涨价和供应链的管控将是ODM公司最大的挑战,海外印度市场政策的调整将会迫使ODM公司的业务模式进行调整,在2018年手机ODM行业的洗牌进程将进一步加速,或将进一步影响到前五大手机ODM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三、&技术新亮点  全面屏:明年渗透率将会超过50%  虽然今年进入了全面屏之战,但是全面屏并不是一个标准化的概念。目前来说,全面屏在行业内的标准是:屏幕尺寸由16:9提升到了18:9,另外屏占比要达到82%以上。目前市场上的全面屏手机有小米MIX/MIX2、三星S8/S8+、iPhoneX、夏普S2、vivo X20、金立M7、华为Mate10 Pro,最近OPPO R11S也加入到了全面屏战营里面,至此国产手机前四大品牌全部推出了全面屏手机。  不过从产品价格上来看,全面屏手机价格跨度较大,从2999元~8388元之间不等,而且三星、iPhone以及国内的&华米维欧&只有在旗舰产品或者特殊型号上才使用,屏占比越大其成本也就意味着越高。  另外,从技术上来说,全面屏还属于市场紧缺资源。由于拥有了更大的屏占比,全面屏不仅需要异形设计还要用CNC或者激光进行面板异形切割,而且屏占比越大,里面走线的空间越小,也增加了设计难度。 现在可以提供全面屏的液晶模组厂商有合力泰、帝景光电、芜湖长信等厂商,但是产能有限,目前只能达到100K以下的小批量规模。此外,更大的屏占比也会对其他的零部件提出新的要求,同时更需要摄像头、指纹识别、听筒、天线以及设备厂的协同配合,对于品牌厂商和ODM厂商来说,也考验着他们对于上下游资源整合的能力。  据专业机构预测,2017年全面屏在智能机市场的渗透率只有6%,2018年会飙升至50%,后续逐步上升至2021年的93%。  双摄:技术路线逐渐统一,将由中高端市场向中低端转移  经历了2016年一整年技术爬坡后,目前双摄已经处于技术稳定阶段。  据相关数据指出, 2016 年全球采用双摄的手机厂商出货量达 7500 万部,渗透率 5%左右,其中国际大客户出货量约 4500万部,掀起双摄像头风潮,带动更多手机品牌跟进。2017 年双摄像头手机出货量将达 2.42 亿部,同比+223%,其中国际大客户为 1.35 亿部,安卓机型将超 1 亿部,渗透率增至15%,华为、vivo、小米等国产手机将成为主要推动力。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目前双摄存在多种技术路线,且产品处在导入初期,良率仍较低,共基板产品良率仅 40%左右,共支架产品良率也仅到 70%;且由于当前应用方向较多,包括补光、背景虚化、3D建模等,需配搭不同的软件解决方案,生产过程较为复杂,随着技术路线的统一和应用方向的明确,预计双摄将呈爆发式增长,渗透率和市场规模都将快速提升,届时将不断取代单摄成为市场主流。  预计2018年开始,双摄市场技术趋于成熟,将成为中高端机型的标配功能,并慢慢由中高端市场向中低端市场转移。  Face ID/3D人脸识别:受限成本太高,很难大规模普及,2018年中安卓部分旗舰机型将会采用  今年iPhoneX采用了Face ID&&3D人脸识别功能让整个业界又为之一颤。  Face ID的实现靠的是iPhone X顶部一小块没被屏幕覆盖的区域。这一小块区域集成了多达八个组件,除了麦克风、扬声器、前置摄像头、环境光传感器、距离感应器等我们熟知的部分,还集成了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Flood illuminator)、点阵投影器。  苹果将整个系统称之为原深感摄像头(TrueDepth Camera System),而整个系统除了能用于Face ID人脸验证,也可以扩展自拍功能,实现动画表情发布,和AR效果叠加。  2013年苹果以3亿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了以色列公司PrimeSense。PrimeSense可以说是当时最强的3D传感技术公司,它主要提供传感器和中间件,可以让设备感知周边的三维环境,实现人机交互。这家公司号称拥有全球最小的3D感知芯片,能用在手机、电视、平板、机器人等各类设备上。  目前深度感知领域有三大主流技术方案:飞行时间(TOF),结构光,双目视觉。PrimeSense用的是结构光方案,毫无疑问,苹果也用的改良版的方案。  据悉,目前国内不少模组厂都在进行试验,为明年3D视觉在安卓手机上的应用做准备。目前看,iPhoneX的3D视觉初获成功,明年安卓旗舰机也必须上,否则被拉开太大差距。  现在大家都在等高通的3D方案成熟。高通的方案从2016年开始研发,高通负责算法和系统方案,奇景负责核心光学部件。 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方案还不够成熟,识别率和3D建模能力还不够,毕竟高通的研发时间短,最好的算法公司PS在13年就被苹果收购了,而且苹果用了三年才研发出来并且达到商用。  业界预估高通3D视觉方案最快将在2018年初开始商用,所以2018年上半年,会有一些机型出来。但是由于3D视觉模组成本高昂,大约在20美金左右,很难大规模普及。  机身:2018年金属机身仍是主流,玻璃材质上升,陶瓷受限  2012年前,包括在此之前的功能机时代,手机机壳主要以塑料材质为主,其间虽也出现过金属、玻璃等多种其它设计方案,但塑料始终占据主流地位;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目前金属机壳渗透率接近50%,成为行业主导设计方案。  然而随着5G时代逐渐临近,按照时间表来看,预计2019-20年,具备5G功能的智能手机将会逐步面世,而5G信号波长更短,更密集,继续对金属后盖进行采用分段的形式,将更难看且难以实现,同时无线充电等新功能有望逐渐落地,金属机壳的信号屏蔽的劣势将日趋扩大,非金属机壳设计可以有效解决信号传输问题,将进一步加速手机机壳去金属化趋势。  目前三星、iPhone先后推出了玻璃机身的产品,而国产品牌小米、华为不仅推出玻璃机身,在更高端的产品上还采用了陶瓷机身。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陶瓷材料工艺受限,目前很难形成大规模运用,而玻璃成本较高,容易沾染指纹,难以清理。  另外,3D玻璃整体价格仍然偏高,大约每片在70原人民币左右,相当于2.5D玻璃的3倍。尽管玻璃进行了钢化处理,边框凸起,但就大概率上来说,玻璃材质的手机仍然是不耐摔的;况且手机终日暴露在空气中,很难完全阻绝小沙粒,日久天长,很容易被磨花。  虽然2017年部分手机品牌先后推出玻璃机身产品,但是在2018年,金属机身由于工艺成熟以及材质上的优势仍然是市场的主流,而玻璃材质有望在部分高端产品中采用,缓慢上升;陶瓷则上升空间有限。
来源:东北新闻网
编辑:蒋帅&&&&&&
中国经济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经济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中国经济新闻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经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
微信公众号
中国经济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电话:(010)
中国经济时报社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邮政编码:102209 电话:(010)(总机) (010)0(编辑部) (010)(广告部) (010)(发行部) 传真:(010) 电邮:.cn
Copyright 2011 www.c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行业竞争激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