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管理平台能在北京的赛车平台推广吗

北京共享单车数量已达220万:超出总需求20万辆 _网易科技
北京共享单车数量已达220万:超出总需求20万辆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北京共享单车数量已达220万:超出总需求20万辆)
DoNews消息(记者 翟继茹)在2018年北京交通工作会议上,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享单车总数达220万辆,规划自行车停放区1.5万个。
北京市规划院《共享单车与电动自行车停放》课题研究曾发布阶段性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市民对于共享自行车的需求总量为172万-201万辆。根据此数据,共享单车投放量已超出需求量20余万辆。自共享单车大战以来,北京成为北方市场的重要战场。摩拜、ofo、小蓝单车、永安行都出现过在北京接头。永安行收购哈罗单车之后,在南方发展活跃的哈罗单车借永安行原在北京投放车辆杀入北京,形成摩拜、ofo、哈罗单车的新三强格局。在会议上,针对自行车投放无序和停放会混乱的问题,相关负责人介绍市交通委已经制定实施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和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组织开展全市共享自行车专项整治,在城六区和通州区施划自行车停放区1.5万个。(完)
本文来源:DoNews
责任编辑:张祖韬_NT5054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摩拜和ofo要合并? 共享单车真的难以经营了吗?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摩拜和ofo要合并? 共享单车真的难以经营了吗?》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摩拜和ofo要合并? 共享单车真的难以经营了吗?》 精选一9月底,ofo、金沙江创投朱啸虎一改口风,称“摩拜和ofo唯有合并才能盈利”,并称“谁合并谁,并不重要”。朱啸虎的这一说法迅速刷屏,让两家即将合并的消息再度甚嚣尘上。共享单车还能走多久呢?摩拜和ofo 一致否认合并传闻10月7日,有报道称,摩拜与ofo人正通过谈判推动二者合并,以结束烧钱的竞争。据称合并后估值可能会超过。这一消息很快就遭到两家公司否认。摩拜称,“摩拜在骑行、产品和运营效率方面遥遥领先,不考虑合并。”而ofo则表示“不予置评”。在合并传言的背后是共享单车集体遭遇监管难题。9月份,北上广等城市陆续发布“禁投令”,这些城市目前单车保有量超过800万辆,超出全国总量的一半。业界认为,这正是推动共享单车合并的潜在力量。在市场已集中化、扩张速度开始受限的背景下,境外投资成为摩拜和ofo的选择。自去年底开始,摩拜和ofo逐渐将重点转向海外,他们在向海外复制车辆的同时还复制了国内扩张的速度。截至目前,摩拜已进入新加坡、英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全球8个国家超过180个城市,ofo则登陆英国、哈萨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奥地利等13个国家超过170个城市。从共享单车的海外投放数量来看,共享单车在海外的规模效应还尚未形成。“与其说是共享单车出海,不如说是中国制造出海。”有观点认为。格局已定洗牌开始据交通运输部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全国共有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近70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600万辆,注册人数超过1.3亿人次,累计服务超过15亿人次。根据公开信息统计,2017年摩拜和ofo的额已经超过,最新一轮融资额分别达到了和,ofo最新一轮融资由阿里巴巴等领投,摩拜最新一轮融资则由腾讯领投,因此最新一轮融资背后的也被认为是“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竞争。截至目前,腾讯、阿里都没有表态支持“合并”的行为。而其他共享单车平台则陷入倒闭和融资困境。陆续出台的禁投令让共享单车从粗放的增量市场过渡到了精细化运营的存量竞争阶段。野蛮生产时代已经结束了,这是产业发展的趋势。打车软件大战最酣时死亡超40多家,最后活下来的也只有滴滴。从滴滴快的、58赶集等合并来看,合并都发生在野蛮时代之后,当试图用规模化攻势碾压对手失败了,玩家们尤其是投资方则会快速转变思路,化敌为友,这种商业思维促成了几乎所有的合并案例。对线下入口 竞争将更加激烈无论是摩拜创始人胡玮炜还是ofo创始人戴威,都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双方业务模式不同,没有合并的必要。胡玮炜曾直言不希望合并:“两方产品效率、生命周期都不同步,收购没有意义。”胡玮炜认为摩拜、ofo都涉及线下,合并十分困难。ofo联合创始人杨品杰9月底还对外表示,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将筹集超资金。谁也无法阻挡资本的意志,大家都是在资本的游戏规则里,互联网合并不存在什么平等,只有谁吃掉谁。王冠雄表示,在线上流量几近枯竭的情况下,搭载、自带的共享单车日益成为重要的线下入口,可以说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未来(如果)合并一定是各风构之间博弈和角力的结果。禁投令下的共享单车不会出现持续大规模烧钱的行为。且ofo和摩拜手里还握着数十亿的押金,能缓解资金消耗的压力。对于尚未盈利的共享单车公司来说,相比“合并”,提升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才是共享单车下一轮竞争的关键。返回【云掌】关注更多《摩拜和ofo要合并? 共享单车真的难以经营了吗?》 精选二2018年刚开始,共享单车领域就接连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本以为ofo和摩拜将会走向合并,但事情却没往这个方向发展;本以为走向末路的小蓝车,却被滴滴复活;哈罗单车也因为找到了阿里,起死回生了。如今共享单车行业,最引人注目的就是ofo了。此前,滴滴撮合ofo与摩拜合并不成,撤资并扶植小蓝车,还有媒体报道滴滴即将推出的自有单车品牌的核心成员均来自ofo,数量多达40多人。腾讯科技曝ofo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1月12日,腾讯科技《一线》援引“一位接近ofo内部人士”的消息,称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若按照ofo每月4-5亿元的人员工资和运维等支出、以及持续流出的押金计算,ofo手上的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ofo迅速回应,称以腾讯科技为首的报道言论为谣言,并且着重表示目前OFO的订单量很正常,资金流动也很稳定,不存在谣言所述的订单量下滑、经营资金吃紧的情况。Ofo还表示是有利益集团在背后推动故意抹黑自己的,现在已经发现大量同稿件,最后,OFO着重点名了腾讯科技,对腾讯科技发表消息的行为会起诉到底。朱啸虎是否清空ofo股份存疑1月11日,有媒体报道,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的妹夫欧成效近日在一次上透露,朱啸虎不久前已把所持的ofo股份全部卖给了阿里巴巴,按ofo估值计算,共套现了30多亿美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认为此信息存在诸多疑点,“ofo估值100亿美元”、“朱啸虎套现30多亿美元”均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去年多家媒体消息报道,ofo新一轮融资金额可能为10亿美元,对应估值30亿美元,基本与摩拜估值相同。短时间内ofo估值“跃升”到100亿美元值得怀疑。此外,据公开资料显示,朱啸虎旗下的西藏达孜金沙互联有限公司对ofo持股5.83%,即便按照100亿美元估值出售股份,朱啸虎套现金额也远低于30亿美元。可以说“朱啸虎套现30亿”很难成立,但作为ofo的投资方,朱啸虎此前多次表态ofo和摩拜合并是最好的选择,如今合并无望,寻求出售股份也是合情合理的。阿里或将主导ofo新一轮融资15日,证券日报援引ofo公司内部人士称,ofo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计划,由阿里主导;阿里目前正在做尽调。自去年7月初完成7亿美元融资后,关于ofo新一轮融资的消息就不断曝出。“10亿美元融资”“30亿美元估值”“软银领投”“滴滴跟投”等传闻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但据证券日报援引上述内部人士称,软银集团去年9月已经在ofo完成尽调,之后却没有消息了。若上述报道属实,这意味着阿里或将“接棒”软银,成为ofo新一轮融资的主导者。华尔街见闻旗下全天候科技此前曾援引共享单车行业人士分析称,目前ofo处于较为被动的局面,2017年10月就传出在启动新一轮融资,至今未有确定的融资消息;而它与滴滴的关系走向破裂,这从滴滴收购小蓝单车部分资产并孵化自有单车品牌可见一斑;更为糟糕的是,ofo投向市面的自行车已经到了大批量更新换代的时间节点。融资是单车企业最大的挑战共享单车行业的商业模式基本雷同,在大致相同的模式下,ofo和摩拜运营的更为出色。而这个“出色”更多的是融资能力,目前行业内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共享单车品牌,都是融资额度较少的企业。他们的失败和质量、数量、覆盖面以及骑乘体验虽然都有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融资不够,一旦融资不够、资金链断裂就失去了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的机会。现在,无论是ofo还是摩拜,在整个共享单车行业还未盈利的大背景下,资金链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在此前ofo与摩拜为了争夺用户比拼烧钱。行业竞争恶化之下,两家企业均没能形成造血能力,依旧只能依靠资本输血。这时无论是谁,只要失去了资本的支持,资金链必然吃紧,接下来发什么谁也无法预测。如今ofo身陷诸多质疑,融资压力骤然增加,如果不能把握好新一轮的融资,共享单车行业恐怕将迎来更大的变局。《摩拜和ofo要合并? 共享单车真的难以经营了吗?》 精选三近日,南京、郑州、广州等地频频曝出监管部门约谈企业,要求暂停新增共享单车投放的消息。原因是,当地已经无法容纳更多共享单车。有来自行业协会的数据称,全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已接近1500万辆。其中,ofo声称已经投放了650万辆,摩拜也宣称投放了600万辆,两家龙头占据八成投放量。而悟空单车、3Vbike两家已经宣布退出的品牌,投放量则只有1000余辆。澎湃新闻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共享单车企业已经达到64家(包含悟空单车、3Vbike)。这64家共享单车品牌中,有15家公司公开宣布过获得融资。其中,摩拜和ofo两大龙头已经获得几轮融资,累计金额也超过10亿美元,而其他品牌的融资大多停留在天使轮或A轮。近日,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单车企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前期起步时,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差距只有几个月,随着时间推移,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用户的使用频次、车辆的使用频次,这些后台数据,都是要考量的因素。谁融资快、谁投放快,可能就更容易获得投资。关于行业是否已经“见顶”的讨论也开始出现。澎湃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进入今年6月后,没有新成立的共享单车品牌出现。也正是在这个月,悟空单车、3VBike接连宣布倒闭。两家龙头争相融资,今年以来13家公司宣布获得新融资可见的是,各家共享单车品牌的融资进展不一。澎湃新闻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发现,从2016年8月至今,摩拜和ofo各进行了6轮融资,均进行到了E轮。Hellobike、小鸣单车、一步单车进行到了B轮或B+轮。其他共享单车企业的融资大多还停留在A轮,甚至还没有获得过融资。从时间上看,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间,是共享单车企业宣布获得融资的密集期。速度最快的是小鸣单车,从日宣布获得天使轮融资到日获得B轮融资,只用了23天。今年以来,也有至少13家共享单车品牌宣布获得了新融资。从金额上来看,摩拜和ofo最新一轮融资额分别达到了6亿美元和7亿美元,几轮融资下来,均获得了逾十亿美元的投资,其他企业的融资额大部分只有含糊的数亿元,差距较大。共享单车行业融资情况。梳理各家企业背后的投资者,ofo背后站着的是滴滴、金沙江、经纬中国、王刚,阿里系的也在ofo的D+轮融资中参与了进来,意犹未尽的阿里在接下来领投了ofo的E轮融资。而摩拜背后站着的是腾讯,还有淡马锡、红杉、高瓴等机构。但这种融资阵容很难在小型共享单车品牌上得到复制。3Vbike创始人巫盛华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曾透露,他发出了近百份商业计划书,但没有愿意投钱给他。李俊慧分析,“投资者也可能跟这个有排他性的约定,比如说我投你就不投它了;另一方面,投资者进入的时候也会对比,同样投一块钱,行业相对靠后的企业未来能产生的收益,可能会没有前面的高。”投放量:从1000辆到650万辆与融资额相伴的是,各大共享单车品牌的投放量。目前,ofo声称已经投放了650万辆共享单车,摩拜也宣称投放了600万辆。酷骑单车方面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透露,其在全国已经投放了100万辆。小蓝单车副总裁胡宇沸6月底在一次采访中也透露,小蓝单车的投放量为70万辆。而以悟空单车、3Vbike为例,规模较小的共享单车企业投放量则只有1000余辆。从投放量来看,企业间差距越来越明显。共享单车企业投放量。“互联网行业具有天然的追求垄断的动力,只有你的处于领先地位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去影响价格,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商业回报。”李俊慧说,前期在竞争的时候,大家都在抢第一,尤其在互联网企业特别明显。李俊慧指出,抛开融资层面或企业估值层面来讲,其实现在有些企业的投放已经不是特别理性的一种投放方式了,“包括现在很多共享单车平台都在布局海外,海外是不是一定也能有国内这么大的用户基数?使用频率是不是也有这么高?其实就是在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想象空间,如果数据很好看的话,那当然对企业提升估值或者进一步融资来讲是比较好的。”今年5月后没有新入场者,6月开始有企业倒闭从一城到多城,从国内到国外,共享单车的发展可谓飞速。其中,ofo和摩拜成立较早,一个起步于校园市场,一个最先在城市投放车辆,成立时间均在2016年之前,公开资料显示,摩拜成立于2015年1月,而在2014年,ofo创始人便与4名合伙人创立了ofo共享单车。澎湃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共享单车企业的注册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其中北京11家、上海9家、深圳7家,大众熟知的摩拜、ofo、酷骑注册地均在北京。共享单车行业的第一个小高潮发生在2016年9月,当时至少有9家共享单车企业成立,其中就有悟空单车。进入2017年,共享单车热潮不减,1月到5月间共有赳赳单车等至少20家共享单车企业新成立。澎湃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进入6月后,没有新的共享单车企业出现。也正是在6月,悟空单车倒闭的消息传出,这是第一家宣布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同月,3VBike宣布停运。对于失败的原因,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总结:“我们拿不到顶级的供应链资源,摩拜、ofo都可以和全球最大的供应链厂商合作,而悟空单车合作的都是小厂商,产品品质上不是特别好,车子容易坏。车子是动的,车多一定要钱多。”与此同时,澎湃新闻注意到,进入7月后,共享单车企业退押金难的问题开始频频见诸报端。共享单车企业入局时间。李俊慧指出,现在还不好说摩拜和ofo是否有合并的可能,但共享单车行业看似门槛较低,随着单车的大量投放,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共享单车行业的隐性门槛也在不断提升。《摩拜和ofo要合并? 共享单车真的难以经营了吗?》 精选四摘要:共享单车的战争远比预想的更为持久和激烈。近期深陷负面的ofo,正在经历着什么样的寒冬?它将如何破局?山雨欲来风满楼,新年伊始,ofo尴尬开局。1月15日,坊间再度传出阿里主导ofo新一轮融资、接手of共享单车的战争远比预想的更为持久和激烈。近期深陷负面的ofo,正在经历着什么样的寒冬? 它将如何破局?山雨欲来风满楼,新年伊始,ofo尴尬开局。1月15日, 坊间再度传出阿里主导ofo新一轮融资、接手ofo的消息,这其实已经是十几天前的传闻。然而,反复传来的融资传闻不但没有将ofo从舆论漩涡中解救出来,反而令不少业内人士认定ofo确实出现资金问题、急需寻求新的资金注入。3天前,一则新闻令ofo公关部的全体员工愤怒不已。腾讯科技报道称ofo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公司账户上的现金只够支撑一个月。ofo公关部愤而指责腾讯科技造谣,甚至发出律师函、扬言起诉。次日,ofo单一最大、出行领域滴滴宣布滴滴单车启动大规模,搅局者滴滴已经快速迈出第二步,对ofo步步紧逼。ofo早期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的妹夫欧成效近日在一次论坛上透露,朱啸虎不久前已把所持的ofo股份全部卖给阿里巴巴、套现30多亿美元。1月15日,《证券日报》的报道再次表明朱啸虎已退出ofo的资本局。一方面,曾大力扶持ofo的投资方滴滴另起炉灶,在全国数个城市对其发起挑战;另一方面,向来力挺ofo、不遗余力为其站台的朱啸虎心生退意,令ofo深陷尴尬境地。近一个月负面缠身的ofo正经历着什么?共享单车的势力版图会重新划分吗?融资长跑体力不支?2017年,“90后”戴威与“80后”胡玮玮一直上演着共享单车领域的双雄争霸赛。然而,历经两年狂奔,这出双簧戏依旧看不到散场的迹象,而ofo似乎体力不支。“从本周开始,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若按照ofo每月4-5亿元的人员工资和运维等支出、以及持续流出的押金计算,ofo手上的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1月12日,腾讯科技在《重磅!ofo被曝账户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一文中爆料。ofo方面随即回击称:“ofo目前订单量保持稳定,资金流非常健康”、怒斥腾讯科技造谣并声称起诉。但腾讯科技随后回应“我们有准确的订单和资金方面的数据,可以支撑我们的报道和结论,也请ofo在指责我们同时给出相应的证据。”至今,腾讯科技仍未删除那篇引起争议的文章。▲ofo和腾讯科技的声明针锋相对。早在日,《财新周刊》便在一篇报道中揭开了ofo财务状况的遮羞布:截止该年12月1日,ofo动用30亿元押金,账面可用现金仅剩3.5亿元。ofo对此的回应是公司运营正常、押金随时可退,但并未正面回应资金紧张、挪用押金的问题。“我们投的第一天就算得很清楚:一辆自行车两百块钱,在校园里面,每骑一次五毛钱,每天能骑十次,就收了五块钱,两百块钱可能四十天就赚回来了。加上维护成本,以及偷窃啊、损坏啊,可能三个月时间,成本就赚回来了。”这是ofo早期投资人朱啸虎给出的ofo盈利。但历经两年大战,这一盈利模式早已被证伪,迄今共享单车领域没有一个玩家通过运营盈利,于是摩拜、ofo们执着于开展一次又一次融资大战。但ofo近期的融资之旅,似乎不复之前的顺风顺水。2017年7月,媒体曾报道,ofo准备通过新一轮融资募集10亿美元,该轮融资由日本软银集团领投、滴滴跟投,但之后没了后文。据《证券日报》报道,软银集团早在去年9月份已经对ofo做完了尽调,之后却没有消息了。2017年12月以来,阿里巨额投资ofo的风声一再响起;今年1月3日,腾讯《深网》称阿里参与ofo最新一轮10亿美元融资,且资金已到账2亿。腾讯科技爆出ofo资金危机的3日后,《证券日报》再次报道称,阿里正主导ofo最新一轮融资,目前正在做尽调。对于深陷漩涡的ofo来说,透漏这一消息无疑给了自己一剂强心针,但这笔融资何时尘埃落定,双方都三缄其口。投资人准备撤了?除了与滴滴交恶,带着一腔热忱杀入共享单车、不遗余力为ofo站台的朱啸虎似乎也与ofo渐行渐远。日,朱啸虎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艾瑞:ofo活跃用户、用户增速远甩摩拜 稳居第一》一文并点评说“和街头数数的感觉基本一致”。为了帮ofo站台,他和马化腾在微信朋友圈开撕时信誓旦旦地表示:“数据说明一切,1年后看。”大半年过去了,如今的朱啸虎已经鲜少为ofo发声站台,尽管他依然是ofo的第四大股东。天眼查数据显示,朱啸虎所在的金沙江创投持有ofo股权的5.83%。不久前,朱啸虎的妹夫欧成效在一次论坛上透露,朱啸虎不久前已把所持的ofo股份全部卖给了阿里巴巴,按照ofo估值100亿,共套现30多亿美元。对此,朱啸虎、阿里巴巴、ofo方面均未予表态。尽管此事仍然疑点重重,但多次呼吁合并未果后,朱啸虎意欲退出的风声确实一次又一次传出。“战局比较明朗化了,再打消耗战就没有意义了,对双方损耗都很大,需不需要再打?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2017年12月,朱啸虎出席“2017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时说道。其实在15个月前,他便认为共享单车格局已定,“90天结束战斗。”▲日,朱啸虎发布朋友圈表示,共享单车会在90天结束战斗。然而战况早已超出他的预想。2017年10月,共享单车的格局突生异变。当月25日,哈罗单车与阿里系的永安行合并;12月,哈罗单车先后获得3.D轮和D+轮融资,一跃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的老三。彼时,共享单车已许久没有融资消息公布,而阿里系的永安行和哈罗单车被视为共享单车领域的第三极。▲三家共享单车平台融资历程。据公开资料整理。2018年,共享单车这盘棋局出现另一个重大变数——ofo的重要股东滴滴。2017年11月,滴滴派驻ofo的3位高管开始集体休假,虽然ofo方面表示是员工正常休假,但据腾讯报道,戴威的一票否决权是赶走上述3位高管的杀手锏,滴滴与ofo之间嫌隙已生。与重要投资方滴滴的龃龉,为ofo带来不小的麻烦。当月,同床异梦的滴滴开始接触小蓝单车团队,着手孵化自己的共享单车项目。自媒体“懂懂笔记”透露,与滴滴交恶还导致ofo遭遇人事危机:“滴滴不仅从ofo撤出了一众高管,更严重的是在撤退时还顺便带走了多位ofo的核心员工,用以组建自己的共享单车团队。”同时,滴滴对ofo的支持也在减少,“之前滴滴上的ofo还能免押金骑5次,今天就变成必须登记交押金了。”一位用户抱怨道。2018年1月初,滴滴通过接手小蓝单车正式成为一个搅局者,并在ofo曝出资金链问题后进行大规模人员招聘,更加反衬得ofo如同一枚弃子。▲2018年1月,滴滴单车启动大规模招聘。出行领域的巨兽、共享单车后来者滴滴会掀起怎样的风云?四个多月前外界盛传的摩拜、ofo合并“大结局”,又不知何时才能变成现实?共享单车格局突变后,最为尴尬的是ofo。老对头摩拜背后稳稳地站着腾讯,但ofo的重要股东滴滴却变成了自己的直接竞争对手;ofo想倚靠的大树阿里巴巴已经拥有永安行和哈罗单车,加上后起之秀哈罗单车正在急追猛赶,与ofo的摩擦并不少见。据《21世纪经济报道》,ofo的一些早期投资人甚至开始打折出售股权……面临如此窘境的ofo,会在漩涡中越陷越深吗?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阅读量:1500《摩拜和ofo要合并? 共享单车真的难以经营了吗?》 精选五近日,南京、郑州、广州等地频频曝出监管部门约谈企业,要求暂停新增共享单车投放的消息。原因是,当地已经无法容纳更多共享单车。有来自行业协会的数据称,全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已接近1500万辆。其中,ofo声称已经投放了650万辆,摩拜也宣称投放了600万辆,两家龙头占据八成投放量。而悟空单车、3Vbike两家已经宣布退出的品牌,投放量则只有1000余辆。澎湃新闻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国内共享单车企业已经达到64家(包含悟空单车、3Vbike)。这64家共享单车品牌中,有15家公司公开宣布过获得融资。其中,摩拜和ofo两大龙头已经获得几轮融资,累计金额也超过10亿美元,而其他品牌的融资大多停留在天使轮或A轮。近日,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单车企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前期起步时,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差距只有几个月,随着时间推移,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用户的使用频次、车辆的使用频次,这些后台数据,都是投资者要考量的因素。谁融资快、谁投放快,可能就更容易获得投资。关于行业是否已经“见顶”的讨论也开始出现。澎湃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进入今年6月后,没有新成立的共享单车品牌出现。也正是在这个月,悟空单车、3VBike接连宣布倒闭。两家龙头争相融资,今年以来13家公司宣布获得新融资可见的是,各家共享单车品牌的融资进展不一。澎湃新闻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发现,从2016年8月至今,摩拜和ofo各进行了6轮融资,均进行到了E轮。Hellobike、小鸣单车、一步单车进行到了B轮或B+轮。其他共享单车企业的融资大多还停留在A轮,甚至还没有获得过融资。从时间上看,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间,是共享单车企业宣布获得融资的密集期。速度最快的是小鸣单车,从日宣布获得天使轮融资到日获得B轮融资,只用了23天。今年以来,也有至少13家共享单车品牌宣布获得了新融资。从金额上来看,摩拜和ofo最新一轮融资额分别达到了6亿美元和7亿美元,几轮融资下来,均获得了逾十亿美元的投资,其他企业的融资额大部分只有含糊的数亿元,差距较大。共享单车行业融资情况。梳理各家企业背后的投资者,ofo背后站着的是滴滴、金沙江、经纬中国、王刚,阿里系的蚂蚁金服也在ofo的D+轮融资中参与了进来,意犹未尽的阿里在接下来领投了ofo的E轮融资。而摩拜背后站着的是腾讯,还有淡马锡、红杉、高瓴等机构。但这种融资阵容很难在小型共享单车品牌上得到复制。3Vbike创始人巫盛华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曾透露,他发出了近百份商业计划书,但没有投资机构愿意投钱给他。李俊慧分析,“投资者也可能跟这个项目有排他性的约定,比如说我投你就不投它了;另一方面,投资者进入的时候也会对比,同样投一块钱,行业排名相对靠后的企业未来能产生的收益,可能会没有前面的高。”投放量:从1000辆到650万辆与融资额相伴的是,各大共享单车品牌的投放量。目前,ofo声称已经投放了650万辆共享单车,摩拜也宣称投放了600万辆。酷骑单车方面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透露,其在全国已经投放了100万辆。小蓝单车副总裁胡宇沸6月底在一次采访中也透露,小蓝单车的投放量为70万辆。而以悟空单车、3Vbike为例,规模较小的共享单车企业投放量则只有1000余辆。从投放量来看,企业间差距越来越明显。共享单车企业投放量。“互联网行业具有天然的追求垄断的动力,只有你的处于领先地位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去影响价格,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商业回报。”李俊慧说,前期在竞争的时候,大家都在抢第一,尤其在互联网企业特别明显。李俊慧指出,抛开融资层面或企业估值层面来讲,其实现在有些企业的投放已经不是特别理性的一种投放方式了,“包括现在很多共享单车平台都在布局海外,海外是不是一定也能有国内这么大的用户基数?使用频率是不是也有这么高?其实就是在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想象空间,如果数据很好看的话,那当然对企业提升估值或者进一步融资来讲是比较好的。”今年5月后没有新入场者,6月开始有企业倒闭从一城到多城,从国内到国外,共享单车的发展可谓飞速。其中,ofo和摩拜成立较早,一个起步于校园市场,一个最先在城市投放车辆,成立时间均在2016年之前,公开资料显示,摩拜成立于2015年1月,而在2014年,ofo创始人便与4名合伙人创立了ofo共享单车。澎湃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共享单车企业的注册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其中北京11家、上海9家、深圳7家,大众熟知的摩拜、ofo、酷骑注册地均在北京。共享单车行业的第一个小高潮发生在2016年9月,当时至少有9家共享单车企业成立,其中就有悟空单车。进入2017年,共享单车热潮不减,1月到5月间共有赳赳单车等至少20家共享单车企业新成立。澎湃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进入6月后,没有新的共享单车企业出现。也正是在6月,悟空单车倒闭的消息传出,这是第一家宣布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同月,3VBike宣布停运。对于失败的原因,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总结:“我们拿不到顶级的供应链资源,摩拜、ofo都可以和全球最大的供应链厂商合作,而悟空单车合作的都是小厂商,产品品质上不是特别好,车子容易坏。车子是动的,车多一定要钱多。”与此同时,澎湃新闻注意到,进入7月后,共享单车企业退押金难的问题开始频频见诸报端。共享单车企业入局时间。李俊慧指出,现在还不好说摩拜和ofo是否有合并的可能,但共享单车行业看似门槛较低,随着单车的大量投放,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共享单车行业的隐性门槛也在不断提升。《摩拜和ofo要合并? 共享单车真的难以经营了吗?》 精选六来源: APP
邱智丽金评媒(https://www.**m.cn)编者按:伴随新一轮融资落定,共享单车的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巨额资金的加持,让ofo小黄车和摩拜短期合并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而共享单车第二梯队的清场加速。时隔半个多月,ofo小黄车也于6日正式宣布完成7亿美元E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巴巴、和联合领投,滴滴出行和DST继续跟投,易凯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伴随新一轮融资落定,共享单车的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巨额资金的加持,让ofo小黄车和摩拜短期合并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而共享单车第二梯队的清场加速。阿里系VS腾讯系“共享单车谁排第一,数以千万计的用户每时每刻都在用脚投票,比这个更重要的是它如何改变了我们的身材和城市的容颜,放眼望去,ofo只有一个竞争对手,就是懒惰。”在融资消息发出后,ofo小黄车A轮投资人、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转发该消息并作出以上评论。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半个月前朱啸虎与摩拜投资人马化腾的那场互怼。在ofo小黄车和摩拜背后更是两阵营的对垒,而伴随阿里此次领投,共享单车也被外界解读为阿里系和腾讯系之战。事实上,早在今年4月,ofo就曾获得阿里系资本,彼时双方宣布,将在支付、信用、国际化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化战略合作,这一度被认为是阿里正式进入ofo的重要标志。在外界看来,蚂蚁金服需要通过ofo来进一步完善体系,同时也为支付宝导入更多的流量。随后ofo和蚂蚁金服在免押金支付上展开合作,3月16日,ofo宣布与芝麻信用战略合作,上海地区650分以上的用户可通过信用授权免押金使用小黄车的服务;4月18日,ofo再次宣布,杭州地区信用免押金。截至目前,其信用免押金服务进驻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厦门五座城市。腾讯则于C+轮投资摩拜,在最新的一轮6亿美元E轮融资中进一步领投。并开始在微信流量、、后端技术、云服务、广告资源上为摩拜提供帮助。例如摩拜单车开始出现在“微信钱包”页面的第三方服务“九宫格”中,与微信此前接入的“滴滴出行”“美团外卖”、“京东优选”等热门服务同级。对于两大巨头而言,ofo与摩拜的日订单量都已经达到千万级别,是线下支付的重要场景。与此同时,共享单车在出行数据、线下流量、地图数据、与本地生活服务融合方面所带来的价值也是巨头入局的原因。军备竞赛升级“共享单车的融资速度让‘叕’都不够用了。”有网友调侃道。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两家共享单车均完成了E轮融资,融资金额之高、融资速度之快在创投圈都极为罕见。与此同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两家共享单车也一直处于争地盘、抢速度、口水战的状态。因为共享单车存在网络效应,规模之争尤为激烈,自2015年至今小黄车已经进入超过150个城市,据悉至2017年将投放2000万辆车,服务全球200个城市,进入20个国家和地区。而摩拜单车也在14个月时间内进入全球130个城市,计划2017年达到全球200个城市。同时双方也在扩容各自的“朋友圈”,与爱立信、华为、高通、联发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北斗等公司合作,加大对物联网和硬件投入,备战运营能力和效力。同时巩固与**的合作关系,解决道路规划、车辆管理等问题。对于仍未找到有效盈利模式的共享单车而言,这些都意味着巨额资金投入。无论还是投资方重量而言,共享单车的竞争愈来愈向头部企业靠拢,而伴随悟空单车、3Vbike的陆续倒闭,共享单车入局窗口也在关闭。后来者还有机会吗?“后来者已经基本没有什么机会了。”摩拜投资方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以及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都曾向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然而以小鸣单车、哈罗单车为代表的第二梯队的共享单车品牌仍在试图撕开一道市场裂缝。“两家都融到钱是好事,两家大的在打仗,市场就没有办法形成垄断,城市管理还将继续混乱,其中就有发展空间。”一家共享单车负责人表示。“共享单车不搞循环经济就是垃圾危机。”早在一次研讨会上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教授诸大建曾提出这样的观点。而伴随共享单车的极速投放,共享单车爆满街头,将交通要塞堵得水泄不通的画面颇为常见。“单车加规范停放的系统化设计是关键,堆量模式是野蛮的,且是浪费的,是资本催生的不加约束的怪兽,应该一开始就有一根绳索。”无穹创投创始人金鹏向第表示。而其所投资的小鸣单车意欲通过“电子围栏”技术实现“小三逆袭”。所谓电子围栏即通过物联网芯片发射信号覆盖技术,给共享单车停放划定一个围栏,让单车只能停放在规定范围内。当自行车不在规定范围内,自行车将无法上锁,或者上锁之后将持续收费,系统会短信提醒用户。“差异化才是生存之道,与滴滴不同,共享单车是一个重资产项目,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结果。”小鸣单车创始人兼CEO莹告诉第一财经,在其看来共享单车必然会走下沉之路,而城乡接合部以及三四五线城市是头部共享单车短期内不愿意进入的市场,“因为被偷以及破坏的几率极高,而电子围栏技术是进入这些地区的重要技术保障。”和小鸣单车一样,7月4日刚刚宣布获得威马B+轮融资的哈罗单车从创办之初也绕开了一线红海市场,直奔二三线城市,目前已经进入90多个二三线城市,并与一些地区签订独家运营权。哈罗单车联合创始人、COO韩美将这种打法称为“农村包围城市”,并计划于2017年至少进入300个城市,投放500万辆单车。可以预见在一段时间内,仍旧会有大量的共享单车前赴后继投放至市场,但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有限,规模和运营效率之外,城市管理也将成为共享单车第二道竞争门槛。(编辑:郑惠敏)来源: 第一财经APP
邱智丽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最后了颜汐《摩拜和ofo要合并? 共享单车真的难以经营了吗?》 精选七原标题:政策红线与合并疑云:野蛮增长结束,共享单车走到了尴尬的中场?
  作者:周小丹
在较着劲儿一样推出一代代新车、进入一个个新城市甚至新国家后,共享单车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继续缠斗。
继今年 4 月 ofo 入驻滴滴平台后,前两天,摩拜单车也宣布了和首汽约车的合作。摩拜单车方面表示,如果用户升级到最新版摩拜单车 APP,就可以呼叫首汽约车,体验首汽约车的网约车服务。
共享单车和网约车平台的打通很早就被列入了战略考量。在 2016 年拿到来自滴滴数千的时,滴滴方面就表示打造「一站式、多元化」的出行平台是促成这次交易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个从 2016 年就提出的计划,直到 2017 年中似乎才开始真正重视起来。
为什么是现在?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信号,如果再结合九月中又一次喧嚣尘上的合并传言,以及两家公司不遗余力的海外扩张之路,似乎都在传递一个同样的信号:只用了短短一年,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期已经过去,无论是摩拜单车还是 ofo,都不可避免的提前进入了尴尬的中场。
野蛮生长结束 尽管人们一直在揣度摩拜单车和 ofo 是否会像滴滴快的一样走向合并,但这对于之前一直在高速扩张的两家公司来说,似乎是个非常遥远的选择。
但就在 9 月底的一场活动上,ofo 的投资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却主动提起了合并的话题,他语焉不详的放出了一颗烟雾弹:共享单车唯有合并才能盈利。
这和此前朱啸虎的态度截然不同,三个月前提到合并的话题,他还表示双方投资人在认知上有比较大的差距,没有合并的可能。
朱啸虎一向以「敢说」的形象在圈内闻名,但这次朱啸虎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一位接近金沙江创投的知情人士向笔者透露,朱啸虎已经把此事提上了日程,「他可能近期会找摩拜单车的老股东沟通一下,给予一些压力。」
当然,朱啸虎和金沙江创投只是 ofo A 轮领投方,ofo 至今已经完成了 E 轮融资,同时在 9 月的莫斯科的展示会上,ofo 联合创始人杨品杰表示,公司拟进行新一轮融资, 金额可能超过 10 亿美元。目前董事会席位众多,即便想要推动合并,也并不是朱啸虎和金沙江创投单方面能够决定的。
但投资者本身的预期都是用最短时间获得最大回报。朱啸虎释放的这个信号,起码说明共享单车这个领域已经开始违背资本方的投资预期,从市场环境来看,它正在渐渐走进稳定期。
背后的原因复杂。首先,经过一年的疯狂扩张,国内市场空间已经趋近饱和。根据媒体年初的报道,作为共享单车领域的两家「巨头」,摩拜单车和 ofo 两家巨头在 2017 年预计投放总量将「井喷」,接近 2000 万辆,产能预计则可以达到 3000 万辆。
从市场份额上,两家公司差距也越来越小。根据互联网数据机构 DCCI 今年 6 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ofo 活跃用户份额占比为 39.8%,摩拜活跃用户份额占比为 36.4%。更何况,政策也是共享单车行业不可忽略的一道红线,截至今年 9 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地都出台了暂停共享单车新增投放的相关政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在国内打仗的意义不大,意味着每天都要投放更多的运维人员,运营成本每天都在上升。这是两家公司都没办法承受的。」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更大的增量市场在海外。从 2016 年底开始,摩拜单车和 ofo 都已经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出海计划,到目前为止,两家公司都喊出了进入全球 200 座城市的口号。但是两家公司在海外的扩张路线也不太一样,摩拜单车目前进入的国家有新加坡、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ofo 则向英国、哈萨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进军,在具体的城市选择上,两家公司交集很少。
这意味着,在巨大的国外市场,两家公司也很少有「打仗」的情况和需求,他们在不同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倒是十分显著:如何推动**认可,并且教育用户。
所以现在这个时间点,朱啸虎出面推动两家合并似乎是一个「合理」的动作。即便在国内共享单车并没有进入举步维艰的地步,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朱啸虎判断这个市场最终在国内成为一个**导向的市场,如果两家合并,体量更大,或许能形成**规划某些项目时需要考虑的变量。」
合并疑云和市场走向 除了市场大背景以外,两家公司本身的状况,也和去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自去年 8 月摩拜单车和 ofo 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之后,两家公司都曾经给非常努力的向外界传达它们与对方的不同之处:最开始,传闻中第一代摩拜单车成本高达 3000 元,但更富有科技感,并坚持用自己把控的供应链保证质量;而 ofo 的单车造价不过 200 元,采用开放战略,与国内大型自行车制造商和品牌商进行合作保证产能。
后者曾经也是 ofo 能够吸引投资者疯狂押注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位参与了 ofo C 轮融资的知情者表示:「ofo 主打的故事就是单车单价低,回本周期比较短,这是资本选择它而不是摩拜的重要考量。」
但是现在,随着对供应链的梳理和技术改进,摩拜单车的造价已经被压缩了不少,根据媒体报道,去年发布的摩拜单车 lite 版成本已经降到了 1000 元以内。「现在两家公司的成本越来越接近,但摩拜单车总体的产品评价和驱动力都比 ofo 要好。」上述知情者表示,希望对资本市场讲出不同故事的两家公司,无论从规模还是商业模式,最终还是殊途同归。
和此前的滴滴快的、美团大众点评的案例一样,共享单车领域走到现在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强资本驱动的项目,这同样也意味着,竞争双方在战局中「陷」的时间越长,资本在他们自己公司里面的话语权越大。
一位此前曾经深度参与了新美大、滴滴快的、58 同城和赶集网等合并案的知情人士就曾经表示,在 2015 年以来的几个「合并同类项」类的案例中,「无论是参与财务投资的股东还是战略投资的股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都十分突出,甚至有的合并是完全有股东主导。」
所以在这个阶段,如朱啸虎一样的股东出面斡旋或许能对推动合并产生一定作用。但这个过程一般非常漫长,也充满了变数。一位接近 ofo 的知情人士透露,自从滴滴入股 ofo,并且派出高级副总裁付强加入 ofo 担任 ofo 执行总裁之后,滴滴系已经在 ofo 中有极高的话语权,而对于朱啸虎提出的合并案例,滴滴系的回应目前也非常强硬,「除非合并后滴滴能够保持控制权,否则暂时不会考虑。」
对滴滴来说,ofo 和它背后的共享单车领域所代表的战略地位不言自明,是其完善商业生态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滴滴在近期的动作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它还在强势推动这个生态的形成:9 月,滴滴宣布 2 亿美金正式入股人人车之后,立刻在 APP 中新增了二手车入口,将人人车的服务接入;同一个时间段里,根据媒体爆料,滴滴还在考虑投资饿了么,金额可能在 20 亿美金左右,软银也参与了此事。
至于「合并疑云」中另一方摩拜单车的意愿暂时不得而知。不过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摩拜单车总体上依然是一个「产品驱动的公司」,目前也还在把大量的资本投入到产品研发中,在摩拜单车的模式中,ofo 方面一直做重视的自行车的「量」的重要性要向后排。所以「管理层的合并意愿可能比较低。」
无论目前关于合并的进展如何,都在指向一个同样的问题:市场饱和,迅速燃起的疯狂难以为继,共享单车领域也要开始思考商业本质。就像公众号接招在一篇文章里表示:「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就是增量市场,几乎不存在存量市场一说,很像当年的团购市场,消费方式是新的,商业模式也是新的,就连资本都是新的……这个模式想要持续下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要么不停钱,要么迅速开始赚钱。」
或许这些都将成为共享单车领域新的看点,也是决定这个市场下一个阶段走向的关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摩拜和ofo要合并? 共享单车真的难以经营了吗?》 精选八火热的国内共享单车市场正迎来重要节点,首家共享单车倒闭后,今晨,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摩拜单车将于近日完成对由你单车(UniBike)的收购,这也将成为共享单车领域第一桩并购案,收购金额尚不清楚,行业内清场似乎已经开始。知情人士还称,之前由你单车1亿元A轮融资的投资方正是摩拜。该知情人士还指出,由你单车未来将与摩拜形成协同效应,摩拜主攻高端市场,由你单车则希望通过免押金的方式在低端市场抢占大量用户。但摩拜随后作出回应称,并购由你单车“报道不准确”,摩拜聚焦于持续提高用户体验,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并加快国内外城市拓展步伐。的确,海外市场是目前摩拜、ofo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昨日,摩拜单车宣布正式进入日本,并已在福冈市成立摩拜单车日本分公司。而本月初,ofo小黄车联合创始人张巳丁也在某论坛上表示,ofo计划到2017年底覆盖全球20个国家。首家共享单车倒闭上周,国内首次出现共享单车公司倒闭的消息。6月13日,悟空单车发布声明,当月起正式终止服务,退出共享单车市场。这家企业2017年1月运营,到2017年6月退出共享单车市场,前后不到半年时间,给当前火热的市场泼了一盆冷水。悟空单车的运营主体是重庆战国科技有限公司。工商登记资料显示,战国科技成立于日,注册资本只有10万元,大股东雷厚义持股95%,另刘科持股5%。6月初,悟空单车成立了善后工作小组,全额退还了投资人的,并对市场上留存的单车进行了回收,现已基本回收完毕。清场时刻开启 共享单车行业下一步怎么走?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是ofo和滴滴的早期投资人,早在去年9月,他就曾公开断言——“共享单车将在90天内结束战争。”如今,9个月过去了,共享单车行业终于出现清场迹象。近日,朱啸虎对华尔街见闻旗下媒体全天候科技表示,对于ofo、摩拜是否会走向合并的问题,下一步先清场,从目前来看,没考虑合并。ofo、摩拜之战何时能见分晓?朱啸虎指出,要看资本对效率的忍受力,现在资本太疯狂,所以还要再看几个月,看有没有变局的机会出来。最终还是要看这个盈利模式是不是成立,这是商业本质。此外,南方周末700Bike公司产品副总裁郭晶晶观点称,共享单车行业在国内的竞争已经到了一个关键节点,这是个只有第一名的竞争,市场第三名以后的公司会比较艰难。这些公司,要么被大平台并购,要么直接倒闭。尤其是对于小品牌来说,很难被大品牌并购。首家共享单车倒闭:他们太快了悟空单车的创始人雷厚义自称冒险家,说话坦率而狂妄,一刻也闲不住地在偌大的办公室走来走去,聊到激动处拍手顿足敲桌子,会不自觉地把腿搭到沙发扶手上,“要赌就赌一把大的”是他的口头禅。悟空单车是他“赌一把”的产物。2016年共享单车风生水起,他在新闻上看到ofo的报道,就一直琢磨着自己能不能也搞一个,苦于没找到合适的方式。2016年底的某一天晚上,雷厚义吃着晚饭,突然想到一个故事:90年代末计划修高速公路,但资金不够,就把路分成一段一段包给私人出钱修,收到的过路费归私人。“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合伙人的模式,大家出钱买车,委我们运营,资金的问题不就解决了。”雷厚义很兴奋,他立马找了几个部门老大沟通这个想法,大家都很激动,觉得这个模式如果行得通,打败ofo都没问题。当时重庆还没有出现共享单车这个物种,因为地势不平,气候湿热,重庆被公认为最不适合共享单车生存的省市之一。运营总监西风兴奋之余也有不少担忧,他找了雷厚义分析现在的市场局势,包括地形、资金和布局等方向,“现在进入会不会有点晚了?”他问雷厚义。雷厚义没有否认。西风回去仔细盘算了公司的财务状况,确定这次冒险的风险可控,义无反顾地跟着干了。△悟空单车创始人雷厚义号项目启动,所有成员信心满满地投入加班模式。20多天后,APP上线了。1月7号是悟空单车第一次面世的日子。前一天,200辆黄色的单车被运到两江星界大厦的楼下,所有人都很激动,雷厚义特意嘱咐人给单车支起帐篷,生怕遭雨淋湿。那天夜里,雷厚义在200辆单车旁边坐了一整晚,寸步不离地守着这些“宝贝”。第二天,除了后方支持人员,所有人都参与了这批车的投放仪式。雷厚义亲自带队,将单车运往地势相对平坦、人群相对集中的大学城,慎重地把单车摆在路边。产品负责人任我行没有去前线,在后方检测数据的他依然感受到了强烈的激动。效果很好,“第一天就有一百单,真的很不错。”任我行觉得,照这样下去,重庆很快就能被打下。立项后,团队频繁地接触投资商,不到半个月就有三四百个意向投资,预计金额达到两三千万。彼时ofo和摩拜的融资都已经达到,区域还基本在一线城市,尚未扩展开来,三四线城市的进入通道没有完全堵上。按照雷厚义的设想,他要“农村包围城市”。事后雷厚义总结起来,发现自己当时做了两个错误的判断:第一,他对合伙人计划寄予了过多的厚望,事实证明,大多意向投资都处于观望状态,最终真正到位的资金不过几十万;第二,他判断重庆易守难攻,ofo和摩拜至少要等五个月后才会进入这片市场,这段时间差足够悟空单车从重庆根据地扩展开来,形成一定规模。谁也没想到,3天后,风雨骤变。“他们太快了”1月10号,ofo一声令下,进入重庆。一夜之间,重庆大学城铺满了小黄车。“当时我都傻了,怎么可能这么快?”雷厚义现在想起来,依然气得直拍桌子。前一天他还信誓旦旦给同事说不用急,第二天就在街上见到了ofo,还全免费。共享单车的疯狂程度已经超出想象。更要命的是,悟空单车跟ofo一样也是黄色,完全被淹没在其中。任我行有点慌,他找到雷厚义,问怎么办,讨论的结果是“换成红色”。路越走越窄。从1月到3月的两个月时间,兼顾供应链和运维的阿飞只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带着运维人员四处找车,早上6点出门,晚上11点回家。出于成本考虑,第一批车没安智能锁,最远的一次,他从80多公里外的偏远地区找到了自家的车;时间紧张导致车辆质量较低,损坏率也尤其高。第二件事,他跑遍了全国超过20家的自行车生厂商,辗转于天津、深圳各地,为第二批红色的车寻求供应商,并要确保在3月22号新车发布会前拿到成品。多位负责人将供应链的困境总结为悟空单车死亡的主要原因。阿飞找到凤凰、飞鸽的厂子去,对方问他要多少货,他说“一两千”,话还没说完,对方摆摆手就走了。他转而跑到小厂家那儿,却同样吃了闭门羹。“多数厂家对我们抱着排斥心态,”阿飞对AI财经社说,“他们担心我们资金链会断,不愿意承担风险,根本不给我们做。”更为严重的是,阿飞发现,ofo这种大企业已经从源头上将厂家垄断,把很多厂的全部产能包下了,根本没有给小团队留生存的余地。最终阿飞总算找到一家小厂家接下单子,然而三月初,这个厂家突然告诉阿飞,单子太多做不过来,阿飞只得临时更换厂家,在3月22号发布会的前一晚,这批车才匆忙地到达重庆。“有钱真好。”阿飞觉得,一切的源头都是钱,拿不到钱的他们极速掉队了,或者说,从来没有跟上过。雷厚义因为钱的事情“气疯了”。3月1号,ofo对外宣布获得的D轮融资,雷厚义看到消息的一瞬间,脑子轰地一声,心想,“完了”。“老子不信几个月的时间ofo的估值能涨那么多,太乱了,太可怕了,”雷厚义义愤填膺地说,“当时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我打全国的市场没戏了。”他们当时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为缺钱,在严酷的商业竞争中,这显然不是唯一原因。但雷厚义的气愤不难理解。一个想要从风口中分一杯羹的创业团队,眼睁睁看着所有资源被头部企业迅速吞噬得渣都不剩,震惊之余难免羡慕嫉妒恨。更深层的原因是,他的悲愤还源自对于自家项目不言自明的绝望。目前,共享单车市场已经汇集了数十亿美元的资本,集中了绝大多数资源的摩拜和ofo决定着市场的游戏规则。这与其说是一场单车竞争,不如说是一场资本游戏。跟悟空单车类似的小玩家们,连门票都没拿到。“刺激很大”△办公室里还留着仅剩的几辆悟空单车。压死悟空单车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三月的那次发布会。3月22日,悟空单车的新车发布会在博瑞大酒店举行。会场密密麻麻地坐了近80人,包括媒体和一些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意向投资人。发布会进行得很仓促,结束后,人群很快散去,来的意向投资人没有一个决定投资。“那是一场很失败的发布会。”西风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西风去见过很多投资人,几个月下来,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投资,聚集的50万资本全部来自APP上的合伙人入口,有上百人通过入口贡献了“信任”,金额从几万到几百元不等。雷厚义私底下想找人联系ofo的戴威,希望能被ofo收购。但他没有门路,最终找到ofo在重庆的负责人,将求收购的意思传递上去,得到一句话回复:“上面没有意向。”发布会带给雷厚义的刺激很大,他决定放弃这个项目。项目成员心照不宣地预感到“末日”的来临。在收到正式通知前,西风已经逐渐将花在单车项目上的精力减少到40%,以往这个数字是80%,转而投入到业务中。善后工作持续了很长时间。停运通知下来的第二天,客服小昭开始挨个给用户和投资合伙人打电话,将钱原数退还。一天之内,小昭将一百多个合伙人的电话全部打完,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合伙人不愿意接受退款,希望他们拿着钱继续做下去。阿飞带着运维人员满城找车,由于没有智能锁,这个过程十分艰难。6月初,近500辆被找回的单车安安静静地排在两江星界大厦的楼下,占了一整条街。他们做了一个决定,要将这些车免费送给愿意要的人,条件只有一个:不能拿去卖。送车的场面略显悲壮,他们在街边搭了个台子,很快路边就排满了人,签完字就可以把车带走,也有开着大巴车直接来拉的。两天时间,近500辆车就消失了。6月13号,处理完所有事情,他们在微博上贴了个停运声明。悟空单车彻底划上句号,只有他们公司楼下还停着几辆,任我行坚持每天骑着上下班。悟空单车的生命很短,严格来说只有3个月的运营时间。这3个月,浓缩了所有共享单车后进场者相似的困惑、阻碍和迷茫。它的遭遇,某种意义上也是其他小玩家的未来影射。【相关阅读】《共享单车风起潮落》:体量相当、弹药充足、扩张凶猛,对共享单车这一最新的现象级市场,摩拜和ofo,这两家理念迥异的独角兽正在形成统治力,即将出台的监管政策会改变市场走向吗?“免费骑车”、“骑车就送”,摩拜和ofo这两家共享单车市场的领导者看上去正在模仿互联网前辈的烧钱大战,烧钱目的明显——快速扩大规模,加固领先优势。烧钱战始于去年12月1日,共享单车平台公司ofo率先在京沪开战,所有认证用户骑车免费。1月24日,摩拜跟进,在北京开启免费骑行。ofo的免费力度远大于摩拜。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30日,ofo因此减少的现金流在2亿元左右,摩拜在这轮的免费骑行中由于和品牌商合作,且不同车型收费不同,账不太好算,但至少少赚了千万元以上。、用免费培育用户习惯、用补贴抢占市场、双雄鼎立,这似曾相识的一幕让人们想起当年的滴滴和快的、滴滴和优步,并产生了摩拜和ofo是否也会合并的疑问。ofo的学名叫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其前身是2014年成立的骑行旅游公司,但大举进军共享单车市场是在2015年6月推出“共享计划”后。摩拜是mobike的谐音,学名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4月进入共享单车市场,但项目开始时间要更早。进入共享单车市场不到两年,摩拜和ofo就成长为,迄今两家的融资额合计超过10亿美元。但这并不意味着共享单车市场已被两者垄断,这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市场,在资本推动下,进入者众多。同时,一线城市的单车投放量已显过剩,另外路权问题、潜在安全隐患都已引发监管部门关注。《财经》记者调研发现,至少在短期内,摩拜和ofo没有合并可能,二者除了各自铺量,还会合并该市场的中小玩家。而即将出台的监管政策,会对共享单车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无论这影响更多还更多,长远而言,任何一个行当都会经历风起潮落的过程,共享单车也不例外。戴威的ofo3月29日,深夜11点,北京北四环理想国际大厦11层,ofo总部灯火通明,虽然大楼正在装修,但仍然遍布员工,要么盯着电脑,要么在捂着耳朵打电话,要么在三两成群地开会谈事。同一时间,位于北京东三环亮马桥附近曼宁国际的摩拜总部也是热火朝天,王晓峰、胡玮炜、夏一平等创始人都在准备第二天的演讲。这是两家创业气质浓厚的互联网公司,王晓峰、胡玮炜永远会跟你说,“我们是一家小公司,我们现在只关注成长”;而ofo的员工会告诉你,上市的时候,戴威会打上那条北大师兄送给他的领带,师兄的赠言是:希望看到你去美国上市敲钟。但是,ofo和摩拜的基因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创始团队的气质。ofo由戴威、张巳丁、薛鼎、杨品杰、于信五位北京大学的同学创立,担任CEO的戴威是核心。戴威,90后,少年老成,低调寡言。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后在青海支教一年。2014年11月,他在支教结束后萌发了旅行骑行项目的创业想法,并从唯猎资本的校友投资人处觅得100万元的,但这笔钱很快烧光。事隔多年,戴威对《财经》记者说,“这是我融到的第一笔大钱,今后融再多资,都没这笔钱让我印象深刻。”这个项目是一个共同爱好者的小众旅行骑行项目,组织爱好者去青海、台湾等地骑行,戴威很快发现,这个项目不是刚需,市场不大,得找个刚需项目重新开始。如何定义刚需,戴威有个简单易用的标准:“你做一件事情,如果是want,就不是刚需,如果是need,就是刚需。”在北大校园里有过丢车之痛的戴威发现,在学校里做自行车共享平台是need,而且一上来就是做共享平台:只连接车,不生产车。2015年6月,ofo开启单车共享业务,车辆均由北大学生志愿提供,这种方式的规模自然大不起来,两个月后,ofo平台上的车辆总数也不过1000辆,且外观不统一,形不成品牌和传播。于是ofo走出了自购车辆的关键一步,但立即被质疑违背了的初衷,当时Uber和滴滴很火,C2C的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共享就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且自购车辆资产太重,不像一个互联网公司。戴威则如此解释:“个人的东西在闲置的时间拿出来别人可以用,我们称之为分享经济;而共享经济是共同使用、共享共用。分享和共享一定都是未来,而共享可能是更下一阶段的形态。”戴威认为,自行车产业很有可能是出行领域中第一个消灭B2C的,供应商卖给像我们这样的平台,然后用户在平台上选择不同车型租赁骑行,用户和自行车厂商之间不再存在买卖关系。纵观ofo的几次大转折,都是戴威在提供理论支持,这很让其团队服气,一位较早加入的成员告诉《财经》记者,“有些创业者有魄力,自己拍板就把转型给做了,但有时真的只是运气好。而戴威是想明白了,想透了,然后去执行。”自购车辆是个大工程,需要的资金单做一个平台大得多。创始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融资力度。2016年1月,就在戴威刚刚摸索出ofo的校园模式时,金沙江创投的董事经理朱啸虎在大学校园中看中了小黄车。像之前投资尚且默默无名的滴滴时一样,朱啸虎主动联系了ofo。而第一次听说朱啸虎的戴威团队,在北京国贸的地下停车场百度了这位投资人后,果断签约。有了金沙江创投、真格、王刚的1500万元人民币,ofo迅速开始向全国布局。2016年3月,真格和天使的A+轮融资到账。徐小平的真格基金对年轻人创业创新情有独钟。徐小平说,“戴威是北京大学学生会**,说明他有领导力;他能去青海支教,说明他有理想,这两个因素放在一起,不投他我投谁?”最让戴威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9月滴滴出行的战略投资,在和程维的沟通过程中,两家企业本质上的共性让他们一拍即合,两者都是在做连接车,而不是生产车的生意。在投资人面前,90后的戴威比较笃定,他说自己看《一代宗师》,觉得里面对面子与里子的阐述很契合他的状态。“不刻意追求融资,看缘分。”外界眼里,ofo从滴滴进入后迅速扩张,尤其是去年11月起张严琪等原优步中国运营团队的成员加入ofo之后。戴威说,“以前节奏也很快,滴滴进入后节奏‘又快了三四倍’。”年轻的ofo创始团队没有让这样的急速扩张失去控制。目前ofo的董事会里,创始人仍有相当的话语权。摩拜铁三角背后与学生创业的ofo不同,摩拜创始团队都是成熟职场人士。这个团队经验丰富,在各自领域有技术和人脉上的互补。创始人兼总裁胡玮炜,1982年生人,有十年的汽车媒体工作经历,曾经创办科技新媒体GeekCar极客汽车;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夏一平,在创业前是福特亚太区车载连接产品的规划和开发经理,主攻福特非常重视的SYNC APPLINK系统,这是一款福特试图在车内大屏连接手机应用的系统,是车联网概念的落地应用;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曾是Uber上海总经理,70后,在创始团队中经验最丰富。这个被外界称为铁三角的组合得以形成,一位叫李斌的资深创业家起了很大作用。李斌把易车(NYSE:BITA)带上了纽交所,又创办了蔚来汽车,后者正在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李斌也被认为是最接近成功的跨界造车者之一。汽车记者胡玮炜很早就认识了李斌。2015年胡带着共享单车的想法同李斌聊,后者投资了她,据说这笔500万元。在A轮融资快结束的2015年底,李斌推荐了运营经验丰富的王晓峰出任摩拜CEO,统管摩拜的所有事务,胡和夏都向王晓峰汇报,并且三人各有擅长领域,形成稳定互补的铁三角。相较于ofo的“看缘分”,摩拜的融资更具专业性和系统性,且环环相扣。投了天使轮的李斌将摩拜介绍给愉悦资本的刘二海。愉悦资本是一家主要投资TMT和创新消费领域的,投得最多的就是交通出行领域的项目。愉悦资本给摩拜的A轮融资是数。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公开表示摩拜的思路有问题。在他看来,摩拜的是硬伤,低成本才是在如今的存活王道。刘二海不这么看,他非常欣赏摩拜的商业本质,特别是“物联网”思维。摩拜为每辆单车安装了GPS系统,这在他看来价值极大。最新公布的上海市共享单车使用标准也明文规定,单车必须加装GPS。王晓峰也表示,重资产带来的还有行业壁垒。在A+轮投资的李开复将摩拜介绍给了后来的富士康,富士康的入局使摩拜单车的年产能在原有基础上翻番至1000万辆以上,并大幅降低了成本;祥峰中国赵楠告诉《财经》记者,C轮腾讯参投后,摩拜和美团点评王兴、高瓴资本陆续谈妥。在2016年9月滴滴战略投资ofo之前,滴滴也联系过摩拜。赵楠告诉《财经》记者,王晓峰担心滴滴会自己做共享单车。摩拜的B轮投资方、熊猫资本创始人李论甚至公开表示摩拜最大的竞争对手并非ofo,而是滴滴。D轮的腾讯是摩拜拒绝滴滴后的选择,因为腾讯意味着微信和QQ两大端口的流量。日,摩拜作为首发小程序之一在微信正式上线,也是第一个接入微信小程序的共享单车APP。在赵楠看来,ofo对腾讯的价值远不及摩拜。“摩拜讲究永远在线,APP和车相连。ofo的APP就是弹密码,对腾讯来说只有支付价值。”D轮过后的半个月,富士康战略投资摩拜单车;2月21日,在ofo宣布与华为、中国电信合作的前一天,摩拜单车公布了D+轮融资,这笔上亿美元的融资由淡马锡注资,高瓴资本增持。至此,摩拜的海外拓展野心也渐渐明朗。平台ofo与产品摩拜大街上的共享单车除了颜色不同,看上去大同小异,其实各企业的经营风格大相径庭。ofo在做实平台,摩拜在优化产品体验,后来者寻找各自的细分市场,其中迎合**需求是后来者们最为看重的。在现在的策略下,ofo仍是铺量攻城,据戴威透露,年底会铺到200个城市,总投放量到2000万辆,最远至乌鲁木齐和拉萨。目前ofo的总量是250万辆,2016年底是100万辆。扩张速度可谓惊人。但戴威反复强调,共享单车市场容量极大,足够多家企业共存,ofo只是试图做一个最好的平台企业,让各路单车都能在ofo上使用。无论是铺量还是用免费骑行,都是基于做大做优平台的逻辑。骑呗是第一家入驻ofo平台的共享单车运营商。3月24日,ofo宣布与骑呗单车联合推出定制版小黄车ofo L1,两天后投放杭州和济南市场。戴威希望ofo的APP可以打开更多共享单车的锁,接入更多的运营商。这就意味着,ofo要不断优化自己的平台,大幅提高平台承载量和技术兼容性。一位共享单车的创始人告诉《财经》记者,ofo一直在推动平台模式,也在担忧其单车的质量,“接入其他共享单车品牌算是一石二鸟,既做大平台,又升级产品质量”。他的观点代表了业内的态度。**虽未发声,但市场相信**会对共享单车的智能锁和GPS定位功能做严格要求,这几乎直接针对ofo。另一方面,小众共享单车品牌在设计和骑行体验上的优势可以弥补ofo向来被诟病的单车质量。尽管如此,ofo平台不会为骑呗的车提供运维服务。今年3月,ofo和芝麻信用合作,在上海试点免押金骑行,这也被认为是借助支付宝的入口做大平台。ofo在优化平台,摩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优化产品上,通过科技含量来提升用户体验,以此吸引用户。3月23日红包车的推出就是一例。用户通过摩拜单车APP的GPS定位找到“摩拜红包车”并解锁骑行,骑车超过10分钟就可获得最低1元、最高100元不等的现金红包。这背后是摩拜用GPS定位技术解决共享单车运营的潮汐难题。工作时间,人们在CBD区域聚集,下班后又向居民区迁徙,这被称为“潮汐现象”。由于自行车停放之后就不动,会出现需要用车的地方没车,而有些地方车辆过多的情况。一般共享单车平台需要派出大量人力进行调度,而摩拜利用物联网定位,用游戏化的方式,让用户逆着潮水将车辆骑到合适的地方,或者将停放在低频使用需求地区的摩拜骑到高频区域,通过激励用户参与运营而形成“越多人参与、越多人受益”的正向循环,提高整个平台的效率。如果红包车形成规模,摩拜可以大幅降低运营成本,这种智能调度是ofo目前做不到的,因为ofo的主流车型没有安装GPS。胡玮炜告诉《财经》记者,“媒体说我们靠着免费补贴在市场上热战,事实上我们的关注点在内部,我们近期花大精力琢磨的是产品本身,如何优化,怎么快速迭代。”从摩拜第一代经典款到现在,摩拜降低了车辆重量(从22公斤到15公斤),轴传动兼有链条传动,这些都提高了用户的骑行体验,同时保留自己技术含量最高的GPS智能锁。“自行车那么多零件,我们都是一个个琢磨过来的。”胡玮炜说。有业内人士认为,摩拜的智能单车有汽车工业的特征,这一方面源自创始团队的全汽车背景,另一方面是摩拜使用了造汽车的理念来造单车。王晓峰向《财经》记者介绍,摩拜第一个把轴传动概念引入智能共享单车。“早先大家说骑那个车累,其实在骑行的过程中在帮我们发电。我们也是第一家在轻骑版的车框里加上太阳能板。”这其实是汽车里的动力总成概念。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操盘了C轮、D轮对摩拜的投资,在她眼里,摩拜就是智能硬件的概念,也是车联网的一个入口。王晓峰向《财经》记者介绍,摩拜要把汽车的电子部分、联网的功能挪到自行车上来,在自行车上加一把GPS智能锁,让它摆脱桩的限制,能够联网数据、可以传输、可以事后分析。“我们还有很多创造性的想法。如果只是用一个密码锁,然后让自行车随意停放,那就太没有技术含量了。”王晓峰说。这两家公司都没有公开自己的财务数据,且都在快速铺量的过程中,《财经》记者只能大致估算其收入和成本。ofo曾在3月底宣布其日订单突破千万,按其单价1元/次计,说明ofo具备了日收入1000万元的最大能力,ofo现在的投放量是250万辆,并提出年底达到2000万辆,这意味着届时ofo日收入能力会更强。由于突破千万的日订单数据是免费骑行时期的峰值数据,正常情况下一定会打折扣。摩拜于4月14日宣布其日订单突破2000万,《财经》记者获悉,这是4月13日的数据,为摩拜投放以来的最高日订单,意味着其最高日收入能力在1000万-2000万元人民币之间。但是,无论ofo还是摩拜,其宣称的订单数据都未经独立第三方验证。成本则分制造成本、运营成本、推广成本、研发成本等。根据中信证券的数据,ofo的单车造价预估在200元左右。ofo目前已经更新到3.0型号,2017年1月ofo第一代智能锁也正式发布,但投放量至今还较少。因此假设市场投放的单车平均造价为300元,250万台ofo的造价则为7.5亿元人民币。摩拜单车的造价要贵很多。中信证券和易观咨询的数据均显示MOBIKE经典版的造价为3000元;而中信证券估测MOBIKE-LITE造价为500元,易观咨询则认为在1000元。这些数字都未得到过摩拜的证实。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运营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车辆零配件维修费、调度运输费用等多项。这一成本应该很高,尤其对于造车成本较低铺量更多的ofo单车而言。单车企业将大量资金用在了营销推广上,特别是ofo在各大广告平台上做了大量投放,仅在上海人民广场投放4张超级灯箱一个月的媒体费用就达到144万元人民币。推广成本也包括ofo与摩拜从去年12月开始的免费骑行、套餐、红包等营销手段。仅计算全国全免天数和京沪地区免费骑行两项,ofo已经至少少赚了2亿元人民币。研发正在成为两家企业投入的焦点。智能车锁是共享单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摩拜与ofo等共享单车平台都是自主研发模式。今年1月份上线的ofo第一代智能锁单车数量也在逐渐变多,而一个智能锁的造价一般在500元。通信与定位模块部分,ofo在与华为、中国电信合作研发新一代物联网技术,该技术将应用于智能锁移动通信领域。芯讯通则在为摩拜单车提供无线模块,发电系统也是研发的重要环节,单车企业的太阳能充电板大多交付相关供应商开发。后来者的门道除了ofo和摩拜,这个市场还有很多别的玩家,有单价超低的小鸣单车、最先接入芝麻信用的永安行、小米旗下的小白单车、背靠强大供应商永久的优拜单车、甚至还有电动共享单车。后来者的量还没有起来,他们错过了最好的抢占市场的时机。小白单车的CEO何响明告诉《财经》记者,2016年5月-6月,共享单车还不怎么受投资人追捧。“投资人从各种模型上看,认为无桩自行车租赁市场空间挺大、现金流健康,但他们想得更多的是,是不是有比共享单车更好的项目?”2016年10月后,共享单车市场资本潮起,摩拜和ofo是执行力最强的团队,收获也最丰。“资本的角色是第一位的,他们推动着两大巨头往前走,按部就班已经不行了,开始疯狂抢占市场份额,市场容量就那么大,先到先得,先把**资源占了。”何响明说。大多数受访单车高管表示,2016年12月后,局势明朗了,除了摩拜和ofo,其他公司在一线城市铺量抢市场已经没有机会。但后来者很快找到了新的行业痛点:第一,乱停乱放引发的**不满;第二,二三四线城市市场仍有空缺。小白单车和电动共享单车享骑都试图用“电子围栏”的方式来解决乱停放问题。电子围栏就是用户可以在APP上看到停放的位置区域,然后必须停在里面才能停止计费。“与随意停放相比,用户停我们的车肯定不那么方便,但**一定欢迎我们的做法,同时企业回收管理也方便。”享骑董事长施银锋告诉《财经》记者。这么做也是有代价的,用户被主流单车企业惯坏了,经常打电话投诉这些使用电子围栏的单车企业,增加了后者的运营成本。小白单车主打南方市场,深耕几个二三线城市样本,尤其是旅游城市厦门。小白比较注重设计,据何响明介绍,其产品成本80%来自设计,“旅游型城市该和颜值高的单车结合在一起,这是城市的名片。另外我们使用电子围栏,不乱停放,不给**找麻烦”。试图成为某几个城市的样本项目,扎根之后再向其他城市拓展,这就是小白单车的路数。享骑正在慢慢从上海、南京等城市突破,由于是电动车,所以从一开始就上牌照,一车一牌,在投放总量上和**保持高度一致,步伐不会失控。后来者中也有志存高远者。来自上海的优拜单车喊出了年底280万辆,铺设52个城市的口号。出身大众点评的优拜创始人余熠打过电影票和团购的仗,的打仗经验在投资人眼里很有参考价值。ofo摩拜不会合并虽然这个市场启动才一年,但共享单车企业的洗牌已经开始。退出者有之。2017年2月,莆田的共享单车创业公司“卡拉单车”因单车丢失严重遭投资人撤资。3月25日,证监会公布永安行的申报稿,这份报告显示,永安行明确终止了3月初刚刚与蚂蚁金服、IDG资本以及深创投等机构就旗下共享单车业务的投资合作。永安行分析了众多行业风险、并承认与业内巨头的差距,表示无意扩展共享单车业务。永安行共享单车业务收入仅占总收入的0.05%,永安行在申报稿中反复强调,永安行的生命依然在公共自行车领域。有人开始接入巨头的平台,比如骑呗,由于资方的日趋理性,这样的小众单车接入大平台会越来越多,甚至不排除被合并入巨头的可能。但市场的关注焦点无疑是摩拜和ofo这两家市场领导者。去年底两家开始烧钱抢份额后,有关两家将步滴滴快的合并后尘的传言就不绝于耳。王晓峰曾表示,颜色不同是互相收购的最大障碍,其背后的意思是,共享单车企业都是,都拥有各种车型、车锁差异极大的产品,运营方式上也非常不同。合并起来和滴滴快的这样的纯平台相去甚远。资本方大多认为共享单车市场不会出现赢家通吃。投资ofo的元璟资本刘毅然对《财经》记者表示,两巨头在规模、资本和用户体验等方面会趋同,今后是这三点的持续比拼。现在双方规模类似,融资额类似,用户体验也趋同,ofo在做智能锁,摩拜出了轻量版单车。除了这三点之外还要拼团队,任何时候团队都很重要。BAI(贝塔斯曼亚洲)创始管理合伙人龙宇虽然投资了摩拜,但她认为大家都有机会,很可能是一超多强的局面。投资方对摩拜背后的李斌很看重,龙宇认为李斌是有思路的关键人物,愉悦资本的刘二海非常了解李斌,投了李的数个项目,对于李推荐的项目很重视。综合来看,资本方没有推动摩拜ofo合并的强烈意愿,他们正在做的事情仍然是为两家提供扩张的弹药。也有观点认为,过去两三年滴滴优步、58赶集等互联网公司合并案之所以发生,与合并双方拥有共同投资人紧密相关,这个条件在摩拜和ofo案例中不存在。行业标准争议从到免费骑行,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但**的监管政策或将最终左右战局。今年全国“”前后,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和上海市委书记**先后表态支持共享单车的发展,中央部委领导与地方主政官员的发声无疑给单车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但在鼓励支持之外,**“加强监管、进行引导和规范”的声音更值得关注。2016年12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曾发布《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对于**、企业和用户提出一定要求,但相关意见比较宽泛,缺乏操作性。但随着问题不断出现,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针对共享单车的监管政策正在制定中。以上海为例,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对《财经》记者透露,正在制定的文件名称几经变化,其中一变是将“发展共享自行车”修改为“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虽未正式定稿,但从增加的“规范”二字可管窥**趋严的监管态度。具体政策未出,作为**与企业沟通桥梁的行业协会已开始发声。3月25日,由上海、天津两市自行车行业协会发起的共享单车团体标准工作会议在天津举行,三废、千分之五的服务人员配比数量等措施引发与会企业的争议。在前述两家协会于3月底公布的《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中,要求“共享自行车一般连续使用三年即强制报废(有桩共享自行车除外)”。数家共享平台反对三年报废的标准。在天津会议上,摩拜当场提出反对意见,另有若干企业会后也向《财经》记者表达了不满。“会上并没有非常有信服力的数据表明三年后共享自行车及电动车会出现质量问题,必须报废,也没有说明白报废后谁来回收或者说怎么回收这些车辆,如此高频的报废率,我国的回收产业链准备好了吗?”一位与会代表问道。协会三年报废的判断主要来自有桩公共自行车的运营。上海市闵行区乘客管理协会(公共自行车部)副秘书长陈钉锁是一个有七年以上有桩公共自行车运营经验的管理人士,他对《财经》记者说,“有桩公共自行车运营三年后已经开始不断损耗,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陈介绍,闵行区在与运营方永久公共自行车智能系统上海有限公司签第二期合同时,年限由五年变为三年。在自行车使用到期后,要求永久公司将整车拆卸后回收,避免存在安全隐患的报废车辆回流入市场。三年期限是为了保障安全,要减少安全隐患,共享单车的日常运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意见稿同样以有桩公共自行车为参照制定标准。据了解,上海闵行区目前运行自行车约2万辆,配有230名左右的运维服务人员,人车配比接近11∶1000。省去有桩站点的清洁人员,并考虑到无桩共享单车的效率和效益,意见稿暂定相关服务人员的配备比例不低于车辆总数千分之五。运维成本作为目前共享单车企业最大的支出,千分之五的地面运维人员配比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无法承受,以投放量突破百万的ofo为例,即使以100万辆计,也需配5000名服务人员。据《财经》记者了解,部分共享单车的运维人员配比在千分之二以下。对此,协会态度坚决,郭建荣对《财经》记者表示:“千分之五,不能再低,如果再低,等于企业不管理。现在乱停放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人不够。”无序停放直指公共治理问题,这不只是企业增加运维人员就能够解决的。在经历3月数千辆共享单车围住公交车站后,北京市交通委称共享单车平台和消费者各自要承担规范停放的责任。企业有责任培养用户的停放习惯,而电子围栏技术是各方较为认可的解决方案。目前设立电子围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与高精度地图相结合,企业划定虚拟的停车区域,用户需停放在指定区域内方可结束行程或顺利还车,否则增加计费。另一种则是在停放区域安装信号发射器,与自行车内置芯片进行通讯,到达停放点后可完成还车,否则不停止计费。前一种通过结合GPS和高精度地图,企业自身可实现,后者更多地需要**参与。停车点的土地资源需要**进行规划,而信号发射器与自行车之间的通讯协议需要统一,由企业自己安装可能十分驳杂,不便于监管。不过,这两种方案都需要单车可以联网和定位,因此共享单车安装智能锁很可能会成为强制性监管要求。一位共享单车的投资人对《财经》记者表示,“安装智能锁之后,**接入监管更方便”,能全面掌握单车数量、车辆状况、地点分布等数据。监管改变战局?报废年限、人车比、GPS智能锁、电子围栏,这些都会对共享单车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产生影响,但最终左右战局的,将是**对于单车投放的总量管控。50万辆,是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测算的沪上共享单车合理容量。协会在2012年进行过测算,50人/辆能基本满足在沪居民对于公共自行车的需要,以2500万人计,全市投放共享单车(含有桩)50万辆较为合理。据郭建荣统计,在2017年春节前后,上海的共享单车数量为26.5万辆,截至3月下旬,投放量增至57.4万辆,已经超出协会预期的合理投放量。而企业的过度投放会带来诸如无序停放、占用路权等一系列问题,共享单车的总量控制势在必行,但目前**和协会尚未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前述投资人向《财经》记者透露,上海市可能要求共享单车登记上牌,“不论是电子还是实体的牌照,一车一牌,将共享单车纳入监管”。郭建荣对此没有否认,他表示:“我们协会也希望总量控制,电子标签或者上牌证都有可能,具体的措施**还在考虑和研究。”在这方面,南京已开始进行尝试。南京市交通运输局3月17日公布《南京市促进网约自行车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要求车辆“依法办理登记、上牌手续”。对于共享单车尚未进入或者投放较少的城市来说,现在开始总量控制相对容易,制定单车标准和准入门槛,然后**或对达标企业进行数额分配,或用招的方式购买服务,都是对单车投放量进行限制的可行手段。而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共享单车存量巨大的城市,**管控难度更大。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对《财经》记者表示,“让存量部分直接退出没有法律依据,因为投放之前没有指定标准,车辆的使用损耗和企业在竞争中自动退出是可能的,增量是**可以控制的。”一旦**实行总量控制,无论是直接分配数量还是招投标,新进入者只要达标就可以参与到竞争中来。目前的领跑者或许在管理运营上经验更为丰富,但后进者若能拿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共享单车行业重新洗牌也不无可能。来源:综合自、华尔街见闻、腾讯创业(ID:qqchuangye)、AI财经社(ID:Economic-Weekly)(编辑:张楠)《摩拜和ofo要合并? 共享单车真的难以经营了吗?》 精选九核心提示:“古有、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今有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共享单车迅速跻身中国“新四大发明”。中国共享单车进军英国曼彻斯特。新华社 发“古有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今有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共享单车迅速跻身中国“新四大发明”。和“前辈”们一样,从2017年初开始,一线梯队的共享单车企业就开启“出海”模式,9月份,不少二线梯队企业也纷纷高调宣布出海。共享单车企业“出海”的背后,除了有扩张规模的野心,还有禁投令下市场空间被压缩的焦虑。相比于在国内动辄几十万辆的投放量,共享单车企业在海外并未复制国内依靠铺量迅速抢占市场的模式。相反,共享单车出海目前总体规模较小,一座城市单车投放数量不超过1000辆,主要是采取精细化和本土化运营策略。但在本土共享单车企业向世界展示雄心时,后方大本营企业却出现了押金难退的尴尬,自乱阵脚的猜疑频出。在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挑战下,共享单车企业也开始不断被倒逼提升产品和服务。争抢海外空白市场9月6日,继进军泰国曼谷后,摩拜单车正式登陆进入马来西亚,过去的三个月里,几乎以一月两城的速度开发海外市场。9月中下旬,ofo将登陆东京、大阪等地区,而优拜也对外宣布进入加拿大市场;8月9日,小蓝单车与中兴通讯达成战略合作,后者将帮助小蓝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在开拓旧金山遇挫后,小蓝这一次的规划极为抢眼,将陆续进驻全球10个国家近30个城市。此外,小米生态链企业“骑记”推出的“小白单车”也在7月份率先在日本大学校园投放,至此,已有5家中国共享单车企业“出海”。对于本土共享单车企业陆续转战海外市场,业内人士认为除了有扩张规模的野心,背后还有国内市场空间压缩的焦虑。各地陆续出台的禁投新规重新规范市场秩序,给共享单车在一线城市的发展摁下暂停键,市场空间压缩和安全隐患凸显,共享单车企业接二连三的倒闭,互联网行业中“前三活命”的焦虑笼罩在整个行业上空,面对设置了上限的国内市场,“出海”变成了突破口。此外,共享单车“出海”还缘于企业的资金需求,共享单车行业目前正处于融资高峰期,但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在新一轮融资中的不乐观及过高的车损率也削弱了投资者的信心,而此时在海外市场的动作一定程度上能让投资者看到企业具有海外投资的实力,并对企业有长远的规划。通过一组数据也可以发现,海外为中国的共享单车的发展留下了不少的想象空间。据美国城市交通官员协会(NSCTO)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自行车出行量增长25%,超过2800万次,但整个美国只有55个城市拥有公共单车系统,投放车辆总数也只有4万余辆,日均骑行人次仅7.7万,并且和国外普遍的有桩单车相比,无桩共享单车是海外市场增量,可以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有效补充。海外采取精细化运营梳理各家共享单车企业海外投放数量的数据后,记者发现,共享单纯企业在海外并未复制国内依靠铺量迅速抢占市场的模式。相反地,共享单车出海目前总体规模较小,主要是采取精细化和本土化运营策略。据不完全统计,ofo共在美国投放2200辆,在英国剑桥和牛津分别投放500辆和100辆;马六甲2000辆;新加坡市场投放最多,截至今年8月底超过1万台。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今年8月10日,摩拜在英国曼彻斯特投放1000辆;英国伦敦伊灵750辆,加拿大作为优拜出海城市的第一站,将在加拿大的一个市区开展共享单车的投放计划,计划进入高校和市中心,投放单车数千辆。从投放数量上看,共享单车出海似乎“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有业内人士出海只是一场“作秀”,是获得进一步融资的投机手段。但事实上,“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圆”,相比共享单车初入市场盲目扩张时国内监管部门的宽容,发达国家在对公共空间占用等问题更为敏感,率先进入海外市场的小蓝单车就因被当地**官员质疑占用公共空间,几个月后就败走旧金山。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国外的法令和严格的社会公共资源使用权,是共享单车海外发展的拦路虎。其次,海外的自行车制造、运维、支付成本也让国内的共享单车企业裹足不前。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进入海外市场并非易事。胡玮炜表示,如何解决单车规范停车,几乎成为全球都关心的问题,共享单车毕竟是个新鲜事物,发展太快,单车企业除了配合当地**以及用技术和经济手段促进规范停车外,教育用户和培养用户文明使用习惯也需要个过程。除了政策层面的硬性规定,造车成本高昂也是共享单车企业出海时难以跨过去的槛。根据2017年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自行车总产量为8518.3万辆,中国自行车出口占全球贸易总量60%,国内庞大的自行车制造业提供廉价的自行车,为共享单车在国内大规模投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离开国内后造车成本水涨船高。据估算,一辆美国制造的自行车,成本大概是中国制造的3倍,对于尚未实现盈利的共享单车企业来说,这又是一笔生死账。多重因素之下,相比于共享单车初入国内市场时“跨栏式”的野蛮生长,在海外,企业更多地选择了“小步快跑”的方式,通过本地化和精细化的运营循序渐进地打开海外市场。“在海外我们会在当地选择已经有基础的合作伙伴,再由当地的合作伙伴和**进行沟通,不少合作伙伴原先就已经获得了**支持。选择加拿大作为出海第一城,也有地缘上接近美国的考虑,有利于借势打开新的市场。”优拜单车海外拓展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优拜在海外采用与本土化团队相合作的模式,致力于本土化运营,将与当地团队一起探索加拿大本地市场,共运营、共维护,和国内相比,外国用户对单车的需求更多元,也更考验企业的研发和市场洞察能力。优拜计划在一年内取得海外35个城市以上运营权,目前已在陆续确认中,并且港澳台这些区域也在考虑中。ofo海外拓展部门也表示,ofo组建了一支外籍工程师团队,针对海外用户开发了ofo海外版应用,并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本地化设计。国内一线城市仍是大本营在本土共享单车企业剑指海外市场的时候,后方阵地却出现了押金难退的尴尬。此前南方日报曾多次做过跟踪报道,有企业解释称是因为在一线城市已经停止投放,转向三四线市场和海外市场,造成用户集中退款。禁投令出来后,不少共享单车企业已经陆续停止在一线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共享单车渠道推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