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等是弥散受限和弥散不受限未受限吗

头颅磁共振DWI高信号的解读(2)
我的图书馆
头颅磁共振DWI高信号的解读(2)
上篇文章主要探讨了脑梗死、脑脓肿和脑肿瘤的DWI表现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本文则继续探讨脱髓鞘疾病、中毒性脑病、代谢性脑病、CJD等疾病的DWI表现。&一、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MRI表现,参照2016年McDonald标准。MRI呈类圆形或融合性斑块,T1低信号T2高信号。强化病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反应了急性炎性病变和血管屏障的破坏。多数MS患者病灶弥散不受限,DWI一般呈等或低信号,而由于T2透射效应的作用,DWI可以为高信号,对应ADC亦为高信号(图1)。ADC值:非强化病灶一般为明显的ADC高信号,反应瘢痕、轻微炎症、和髓鞘的脱失;强化病灶一般为稍高信号,反应炎症和轻度脱髓鞘(自由水含量没那么高,我自己的理解)。少数急性期患者ADC值降低,为真性弥散受限,因髓鞘内水肿(细胞毒性水肿,如图2),可位于病灶的周围(图3),也可以是整个病灶受限(图4)。ADC值和炎症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DC值越低,细胞水肿越明显,炎症反应越重)。&图1. 多发性硬化急性期(弥散未受限,T2透射效应)&图2. 多发性硬化的弥散受限原因&图3. 多发性硬化急性期(d图短箭头示病灶周围部分弥散受限,e图长箭头示细胞毒性水肿)&图4. 多发性硬化急性期(病灶弥散受限)&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DWI表现类似于多发性硬化。图5. ADEM的MRI表现二、代谢性脑病代谢性脑病很多,主要探讨低血糖脑病、缺血缺氧性脑病和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等疾病。&低血糖脑病葡萄糖是大脑主要的能量物质,低血糖导致代谢能量不足,ATP钠钾泵功能下降,导致细胞毒性水肿,细胞间隙减少,导致弥散受限。常见原因包括胰岛素过量、降糖药、胰岛素瘤、脓毒血症、肝肾衰竭、艾迪生病。临床症状多样而无特异性,包括肢体无力、认知受损、癫痫、昏迷等。常见累及部位包括脑皮层(尤其是颞叶)、海马、基底节,DWI高信号,ADC低信号(图6)。当累及双侧内囊后肢、放射冠、胼胝体时,DWI高信号可以是可逆的(图7)。&图6. 低血糖脑病(双侧基底节、海马、颞枕叶DWI高信号)&图7. 低血糖脑病(上图为急性期双侧内囊DWI高信号,下图为复查时消失)&缺血缺氧性脑病(HIE)HIE是由全脑低灌注或低氧导致,损伤程度取决于缺血/缺氧时间、程度,基础脑血流,脑组织代谢强度,体温,血糖水平等。缺氧最常见于心跳骤停,致低灌注和缺血性脑损伤。大脑皮层的第3、4、5层、分水岭区、海马对缺血最敏感。DWI序列是检测HIE最敏感的序列。大脑皮层DWI高信号提示严重弥漫性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基底节和丘脑累及提示较轻症HIE或早期缺氧性病变。HIE预后与细胞毒性水肿的范围相关。&图8. HIE的MRI表现(双侧枕叶DWI高信号)&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包括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和桥外髓鞘溶解症(EPM)。CPM好发脑桥中央,可合并EPM。孤立性EPM较少见。EPM累及部位包括基底节、尾状核、丘脑、膝状体、内囊和外囊、胼胝体、小脑、大脑脚、灰白质交界区。病理表现为髓鞘脱失,神经元和轴突相对完整。常见于低钠血症过快纠正,也见于肝移植术后,营养不良,烧伤,妊娠剧吐,AIDS,某些药物。MRI可见T2高信号,伴或不伴强化。DWI早期即可见高信号,伴有ADC减低,提示细胞源性水肿。水肿不仅是髓鞘水肿,还包括神经元、轴突和星形细胞。&图9. CPM的MRI表现(脑桥中央部DWI高信号)&图10. EPM的MRI表现(双侧外囊、海马DWI高信号)&三、中毒性脑病CO中毒性脑病CO与HGB结合力是氧气的250倍,CO与HGB结合后减少了血氧携带能力,导致组织低氧。CO同时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酶系统,激活多形核白细胞,导致脑脂质过氧化和髓鞘分解。苍白球是最易受累区域,壳核、尾状核、丘脑、海马和黑质也偶有受累。苍白球和黑质网状部含铁量最高,CO可直接与这些部位的含铁血黄素结合。急性期病变DWI高信号,而ADC低信号。大脑白质受累在亚急性期常见(迟发性脑病),DWI高ADC低。&图11. CO中毒性脑病的MRI表现(双侧基底节、丘脑核枕叶DWI高信号)&化疗相关白质脑病静脉或鞘内注射MTX,可以导致弥漫性白质病变。MTX相关白质脑病包括两种:1)弥漫性坏死性白质脑病DNL;2)轻度白质脑病。DNL:病程进展快速,引起不可逆的白质损伤。MRI为白质多发T2、FLAIR高信号,伴不规则强化,DWI病灶中心ADC值稍高,周围水肿带高ADC值。轻度白质脑病:病程通常是一过性的。MRI可见弥漫性T2高信号,DWI可见弥漫性高信号,ADC值降低,较平扫敏感。&图12. MTX轻度白质脑病(髓鞘内水肿)&海洛因相关海绵状白质脑病吸入或静脉注射海洛因均可引起白质脑病。病理表现为髓鞘内水肿,导致脑白质海绵状变性。CT、MRI可见大脑白质(累及U形纤维)、小脑白质、大脑脚、皮质脊髓束、内侧纵束等区域病变。髓鞘层之间液体积聚可导致弥散受限,DWI为高信号,伴ADC低信号。在部分较轻症患者,髓鞘及血脑屏障未受损,DWI上的高信号可能为可逆的。&图13. 海洛因相关海绵状白质脑病的MRI表现&四、克-雅病(Creutzfeldt - Jakob Disease,CJD)CJD是一种朊蛋白病,以快速进展性痴呆、肌阵挛、共济失调为临床特征。DWI是最敏感的检查方法,DWI高信号,伴随ADC值降低(早期神经元细胞毒性水肿)。常累及部位:皮层(单侧或双侧,常不对称,皮层飘带征)、基底节核团与丘脑(常为双侧对称,也可单侧,丘脑曲棍征)。无有效治疗方法,预后极差。&图14. CJD的MRI表现&图15. CJD的MRI表现(皮层飘带征)&五、胼胝体高信号的鉴别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均可累及胼胝体,像胶质母细胞瘤、淋巴瘤可通过胼胝体蔓延,脱髓鞘疾病、脑白质营养不良等疾病也可累及胼胝体,而单独累及胼胝体的疾病并不多。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与原发性胼胝体变性(马-毕二氏病,MBD)单独累及胼胝体较常见,引起特征性的影像表现,也可同时累及其它部位。&RESLESRESLES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累及胼胝体压部的临床影像综合征。病因主要包括:感染、代谢紊乱、高原性脑水肿、癫痫发作和抗癫痫药物的使用等原因。多数学者认为胼胝体的病灶是细胞毒性水肿,且细胞毒性水肿是髓鞘内水肿(至少在早期),由髓鞘层的分离和髓鞘间隙水肿所致。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精神异常、意识状态改变(轻重不等)和癫痫发作。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为胼胝体压部(一般位于中心区域)局限性的椭圆形或条状的病变,如出现整个胼胝体压部受累的条状病变,称为“回旋镖征”。病灶于T1上呈等或低信号,FLAIR和DWI上均为高信号,ADC值降低,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图16. RESLES的MRI表现&图17. RESLES的MRI表现&MBDMBD是可致命性的脱髓鞘疾病,常与长期酗酒相关。好发于胼胝体压部,也可累及整个胼胝体,偶累及视交叉、视束、壳核、前联合、大脑脚、皮层和U形纤维。临床表现包括癫痫发作、意识障碍、两侧大脑失联症状。影像学:CT上低密度,MR& T2、FLAIR高信号,早期DWI高信号,ADC值减低,提示细胞毒性水肿,主要为髓鞘内水肿。在亚急性期,DWI高信号,ADC值升高,代表了脱髓鞘或坏死。&图18. MBD的MRI表现&通过这两篇文章,从临床、病理生理机制和影像学角度,系统回顾了神经科常见DWI高信号的疾病,包括了脑梗死、脑脓肿、脑肿瘤、脱髓鞘疾病、代谢性脑病、中毒性脑病、CJD以及胼胝体病变。神经科疾病十分复杂,有同病异象,也有同像异病,磁共振DWI序列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对疾病诊断也是大有裨益。&参考文献1.&&&& T.Moritani.S. Ekholm. P.-L. Westesson. Diffusion Weighted MRI of the Brain 2ndEdition. Springer Press2. 方玮,章殷希,丁美萍等.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J].中华神经科杂志,):258-260工作再忙也别忘了学习!生活再累也别忘了看书!在此献上一首木心先生的诗!牛奶 · 羊皮书木心牛奶中有牛的力气羊皮书中有羊的智慧我天天喝牛奶长久不读羊皮书了论智慧现代才可能有现代又一无智者本世纪的天之骄子假装要自杀叫世界殉葬世界呢早就油掉了&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
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_医学论文.doc 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_医学论文
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_医学论文
作者:强永乾,郭佑民,孙兴旺,张月浪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癌,肝细胞;血管瘤;肝囊肿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foc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in liver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value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 an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hepatic hemangiomas and hepatic cysts. METHODS: DWI was performed in 104 cases with foc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in liver (including 35 HCC, 36 hepatic hemangiomas and 33 hepatic cysts). All ADC value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Philips soft package on the ADC imaging at the different b values. RESULTS: Most of HCC showed complex signals on DWI. The parenchyma part of HCC showed high signals, but the necrotic part showed low signals. The edge of tumors was clearly showed. The signals of the lesions were lessened when b value was increased. The hepatic cyst showed the homogenous low signals on DWI, and the signals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or vanished when b value was increased. Hemangiomas showed homogenous high signal on DWI, and the signal intensity was between HCC and hepatic cysts. The signal intensity on ADC was totally opposite to that on DWI. When the b value were 300, 1000 and 1500 s/mm2, the ADC values (1×10-3 mm2/s) of HCC, hemangioma and hepatic cyst were 1.163±0.206, 0.898±0.155, 0.803±0.140 2.207±0.463, 1.723±0.303, 1.565±0.236 3.522±0.340, 2.885±0.289, 2.332±0.237,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m (0.01). The ADC value in the same les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different b values. When the b values was 1000 s/mm2, the ADC threshold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lesions was 1.274×10-3 mm2/s, the sensitivity and the specificity were 96.99% and 97.10%, respectively .The decreasing degree of the ADC value wa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lesions. CONCLUSION: The hepatic spaceoccupying lesion can be easily diagnosed and distinguished ac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张林医, 陈为军, 马红强&&&&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 河北
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脑梗死患者行磁共振常规及弥散成像。结果
早期脑梗死DWI显示优于常规MRI,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梗死病灶在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的表现各有特点,ADC呈规律性变化。结论
合理的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可提高脑梗死的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 弥散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表现弥漫系数
  Application of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Zhang Lin?yi,& Chen Wei?jun,&& Ma Hong?qiang&
  (The 252nd& Hospital& PLA,Baoding 07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diffusion?weighed imaging in infarction. Methods& DWI or ADC?map and routine T1WI and T2WI were performed in 90 brain infarction?Results& All patients with acute infarction showed more marked signal intensity in DWI than in routine T1WI and T2WI. There are personal features in acute infarction,& subactue& infarction and chronic infarction. ADC changes regularly.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may improve accuracy of diagnosis of brain infarction.
  Key& words: diffusion?magnet&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弥散成像(DWI)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方法。它对早期脑缺血病变的诊断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为进一步探讨弥散成像在脑梗死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笔者结合DWI,表现弥漫系数(ADC)图的应用,对60例脑梗死进行了磁共振常规及弥漫成像,现将结果与体会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材料& 搜集我院2002年4月&2003年5月行DWI扫描的90例患者资料。其中经临床确诊或随诊证实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梗死患者各20例,正常者30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GYROSCAN INTRA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常规MRI包括横轴位SE序列T1加权像(TR 582 ms、TE 15 ms、层厚6 mm、间隔1 mm、FOV 23cm&23 cm、.矩阵256&205),横轴位FSE序列T2加权像(TR 4 457 ms、 TE 100 ms、& 层厚6 mm、& 间隔1 mm、 FOV23 cm&23 cm、 矩阵383&307)。 弥散加权成像采用单次发射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行横轴位扫描(TR 7 167 ms、TE 93 ms、层厚3 mm、无间隔、FOV为23 cm&23 cm、矩阵为96&77、加脂肪抑制),在x,y,z 轴三个方向上施加弥散梯度,取两个b值(b=0,b=1 000),并重建ADC图。
  1.3& 分析和计算& 分析梗死病灶和正常脑组织在MRI和DWI上的表现,计算ADC和rADC值,计算公式为:ADC=ln(S1/S0)/(b0~b1)(S1,S0分别为弥散梯度因子等于b1,b0时同一部位的DWI图像信号强度,b0,b1分别表示0和1 000两个b值,ln为自然对数),rADC=(病灶ADC/对侧ADC)&100%。&
  2& 结果
  急性脑梗死在T2加权像上显示程度不同的高信号或无异常信号,DWI显示高信号且病灶显示范围等于或大于T2WI,ADC值低于正常人ADC值即ADC图病灶显示为低信号。亚急性期T2WI为高信号,亚急性早期DWI为高信号,ADC值降低,晚期为等信号或低信号,ADC值趋于正常。慢性期T2WI为高信号,DWI为低信号,ADC值升高。详见表1,2。正常脑组织ADC值为0.77&10-3mm2/s。
  表1& 脑梗死病灶各阶段ADC值及rADC值(略)
  表2& 脑梗死病灶各阶段T2WI,DWI及ADC图表现(略)
  3& 讨论
  弥散成像一般包括两种图像:弥散加权图像和ADC图像。前者也可称DWI,它是一个强调弥散加权的图像,但图像中包含了T1和T2成份,或者说组织的T1、T2改变可以一定程度的影响弥散加权图像,改变b值可以调整弥散权重。在DWI中可包括5种图像:低b值(一般取b=0)图像,高b值图像(包括层面选择方向,相位编码方向,频率编码方向以及各向同性图像)。弥散受限,即组织弥散运动减弱,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是利用DWI图像由计算机拟合而成,图像的信号只与ADC值相关,而与组织的T1、T2无关。弥散受限时,ADC值下降,病灶表现为低信号。
  3.1&& MR弥散成像原理& 弥散为分子的不规则随机运动,分子的这种微观运动称作布朗运动。人体中大约有70%的水,故通常所说的弥散主要指水分子或含水组织的弥散,即水分子的随机运动这一物理现象[2]。常规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各组织的T1和T2驰豫时间的不同,得到具有不同组织对比度的图像。磁共振弥散成像是测量水分子的运动状况,显示分子的位移情况,与组织的驰豫时间无关。即反映的是组织的另外一种对比度,这种对比与组织的弥散特性密切相关,而尽量消除T1,T2驰豫时间和质子密度的影响。物质的弥散特性可由弥散系数D来描述,即一个水分子单位时间内自由随机弥散运动的平均范围[3,4],单位是 mm2/s。在活体组织中,由于存在阻碍分子弥散的细胞膜、细胞器等结构,弥散时间发生改变,表现为受限弥散[5]。弥散运动受分子结构和温度的影响,分子越松散,温度越高,弥散运动就越强。在受限弥散中,弥散系数随时间延长越来越小。 弥散成像主要根据D值分布成像。其基本原理是[4]:在SE序列的180&脉冲前后对称施加一个长度、幅度和位置相同的强梯度磁场(又称为双极磁场)组成对弥散敏感的脉冲序列。此时,前一个梯度脉冲引起所有质子自旋去相位。对于静止质子,弥散梯度前一部分造成的失相位被后一个梯度磁场重聚。但对于移动质子,或者说是沿梯度磁场方向进行弥散运动的质子,在回波时间相位分散,相位重聚不能完全实现,导致信号下降。由于组织之间弥散系数不同而形成图像。弥散加权序列不仅对弥散高度敏感,而且对患者的运动(如肢体移动、心脏及动脉搏动、脑脊液搏动、呼吸运动等)、RF脉冲和梯度磁场的非稳定性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也很敏感。这些情况均可影响弥散系数D值。在实际的活体测量中,测得的D值并不完全代表弥散,还包括了上述因素对D值的影响,所以采用表观弥散系数(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来描述人体中所测的D值。弥散加权成像的信号强度可描述如下: S2/S1=exp[(b1-b2)&ADC],S1与S2是不同(b)值条件下的弥散加权像的信号强度,b为弥散敏感系数。由上面的关系式可以看出,b值增大导致较大的信号强度下降,即较大的b值具有较大的弥散权重。利用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每个像素的ADC值,根据ADC的分布形成ADC图像。由于移动可造成不必要的信号衰减,而使ADC测定出现假象,所以移动是弥散成像中的主要问题。临床弥散成像中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弥散测定时,移动可造成严重干扰。为了克服这些因素对弥散测定的影响,目前的解决方法多采用回波平面成像(EPI)。EPI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最快的空间信号采集成像方法,成像时间可达到<30 ms。
  3.2& 弥散成像病理学基础&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脑梗死发生数分钟后即出现ADC值下降。关于脑缺血时弥散受限的确切生物物理学机制仍不清楚,多数实验研究认为与细胞毒性水肿有关[3]。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流量下降均可使细胞缺氧,脑缺氧能量代谢障碍直接抑制质膜上钠/钾ATP酶的活性,钾离子大量外流;钙离子、氯离子和钠离子向细胞内流入和聚集,形成细胞内高渗状态,大量水份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外间隙缩小,形成细胞毒性水肿。此时血脑屏障未开放,数小时后组织细胞出现缺血坏死。5~6 h 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脑屏障破坏,蛋白质通透性增加,离子通透性也大大增加,组织间隙水份聚集,细胞外间隙增大,形成血管源性水肿。DWI上的高信号代表细胞毒性水肿,而T2WI上的高信号代表血管源性水肿。可以说弥散成像反映的是脑细胞的功能状态,高信号表明细胞的弥散功能下降,此时组织的含水总量无增加。而T2WI反映的是组织内水含量的变化,因此两者反映组织内变化的角度不同,前者表现功能变化,后者则表现组织形态学变化,且常常晚于组织功能性变化,所以超急性期脑梗死T2WI常常不能显示。本组结果与以往的文献都表明:在脑缺血一定时间后ADC值又逐渐恢复到正常值,且ADC值的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随时间的延长,梗死灶的ADC值由急性期的下降,逐渐升高。这可以解释为:随着血管源性水肿的出现,血管内水进入细胞外间隙,引起细胞外间隙增大,使自由弥散增多。ADC值回升可能提示缺血脑组织已坏死,此时即使重新有血流灌注也不能挽救这部分脑组织。
  3.3& 弥散成像的临床应用& 弥散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病变的诊断价值早已肯定[1]。但实际工作中,脑缺血患者就诊时发病时间往往已超过6 h。因而超急性期以外的脑梗死弥散成像应用更为普遍。本组结果表明,弥散成像可以早期诊断脑梗死,结合T2WI可以鉴别梗死灶的各个分期,对于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再次发病者,可以区分梗死病灶的新旧:在超急性、急性期由于组织总水量不增加,所以T2WI未见异常,而DWI为高信号;亚急性期DWI及T2WI均为高信号;而慢性期D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ADC图上的信号强度与DWI所示相反。尽管弥散成像对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因有其他很多病变都可以在弥散加权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另外,弥散加权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有限、磁敏感效应造成的高信号伪影、在脑干部位的伪影严重,因此在应用弥散加权图像诊断脑梗死的同时应结合常规MRI,以避免假阳性。人体结构的几何特性(与纯水)不同,弥散在不同方向并不相同。如神经纤维走行区(脑白质、脊髓白质),神经轴突外包髓鞘,在垂直于此方向弥散受限,而在沿轴突方向却无髓鞘阻挡,弥散相对自由。因此一般弥散成像时将弥散敏感梯度场施加在相位编码、层面选择、读出3个方向,进而立体地测量3个方向的弥散。这必然延长了扫描时间,增加了产生移动伪影的机会。故急诊患者可以只进行各向同性图像的测量,扫描时间由前者的近2 min 减少到20 s。应用ADC图可以形象、直观地显示ADC值的分布情况,去除由于长T2效应而产生的影响。具体的ADC值需要在DWI图像上测量计算得出(较新的MRI设备可通过软件自动计算ADC值)。ADC值的测量最好是在各向同性图上进行,这样可减少ADC的误差。另外,不同的b值DWI的权重不一样,b值增高导致DWI的信号强度增加,而ADC图的信号强度下降,即ADC值下降。所以应用ADC值对脑梗死进行定量分析时,应采用固定的b值(一般b值取0和1 000)。拟合ADC图时,域值设定应恰当,其原则是不应使重建图像中出现低于域值区域,以避免假阳性病灶形成。理论上讲ADC图像各像素信号强度对应ADC值,但实际上略有偏差,实际应用中常将它当作一个定性图,而不是定量图。以往ADC值的测定,需要繁复的计算。随着磁共振设备性能提高和软件功能的逐渐丰富,现代磁共振利用ADC图可以方便的得到ADC值,即可以将ADC图用于定量分析。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梗死ADC值下降,慢性早期多数病灶接近或高于正常,慢性晚期明显升高[ 6]。图像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综合利用,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脑梗死发病时间。
【参考文献】
王宝军,李美琳,王建东,等.弥散成像和血流灌注成像磁共振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意义[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268?
赵喜平.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韩鸿宾,谢敬霞.MR扩散成像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384-386?
张雪林.磁共振成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2?
韩鸿宾,谢敬霞.MR扩散与灌注成像在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304?
周林江,沈天真,冯晓源,等.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改变和近似弥散系数的时间演变规律[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18-22?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图文】DWI和ADC原理及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DWI和ADC原理及应用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wi未见弥散受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