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乾隆真的是汉人吗的大唐吗

藩镇害了大唐,却保护了汉人
作者:冷兵器吧函人
提到大唐的衰亡,藩镇割据总是被当成首要原因。藩镇作为唐王朝特有的行政体制,给中唐以后的朝廷带来了无穷的麻烦和灾难。令如日中天的大唐王朝走向衰微的起点,正是臭名昭著的安史之乱。之后的四镇之乱,也曾将唐朝皇帝(唐僖宗)再次赶出长安。各镇节度使手握军、财、政三项大权,在追求大一统的中国式政治审美看来,简直丑陋到惨不忍睹。这种审美当然也影响了当代国人对唐王朝的评价——藩镇实乃大唐王朝的恶疾。但有趣的是,从中唐到晚唐,唐王朝在藩镇割据之下又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唐王朝在藩镇割据的负面作用下又坚持了这么长时间呢?
【安史之乱】
藩镇林立是怎样形成的
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在爆发了安史之乱这种祸害了大半个天下的叛乱后,唐朝反而又在继续增设藩镇。如唐玄宗在逃亡中,下令设置山南东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黔中、淮南等节度使,由永王李璘、盛王李琦挂印。太子李亨即位后,在长安东部又设置了同、华节度使,长安西部设置了京畿、凤翔、邠宁等藩镇。在战况胶着时期,又在河南设置了宣武、郑陈、豫许、东畿等藩镇,安禄山南侵江淮时期,又在山南东道等设置藩镇。永王李璘企图割据自立,又在淮南,淮西设置藩镇。整个战乱时期,唐朝前后设置了40多个藩镇。如果藩镇真如大众认同的是一种恶疾,唐王朝此举岂不是自掘坟墓?
藩镇的设立,在唐睿宗时期已经开始。景云元年,命薛衲为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隋唐五代史纲》)。到了天宝年间,北方边镇已有十大节度使。除了南方的剑南及岭南五府经略使力量稍弱外,北方的幽州、平卢、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安西、北庭都兵强马壮。到安史之乱前,已经形成了安禄山统领的幽州、平卢、河东,哥舒翰统领的河西、陇右这东西两大军事集团。安史之乱,正是一起由幽州以及部分平卢、河东军队发起的大规模军事叛乱。
面对来自东北军团的叛乱,唐玄宗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西部的哥舒翰集团来抵御,于是西部集团奉诏守潼关。但安禄山能征善战,哥舒翰的军队在灵宝之役中遭遇惨败,哥舒翰本人也兵败被俘,西部势力几乎遭到毁灭。这样一来,玄宗之后与叛军对抗的肃、代两位君主除了仰仗回纥的军队外,只能依靠这些边境节镇和新增设节度加强对各地的管理,以适应军事斗争的需要。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这种行径岂不是饮鸩止渴?唐朝用一味毒药压制另一味毒药,大设藩镇削弱自身统治力、助长地方割据,早晚不得把自己给毒死的?
但事实恰好相反。如果我们将战后的各大藩镇与之前的大军区藩镇相对比,会明显看出一种势态:经过八年的安史之乱,这些边境大军团的实力,无论是来自叛军方面的东北节镇,还是阻击叛军的西北节镇,都已经大为削弱。而且,由于广设藩镇,东西两大军事集团被打散。即使反叛,也无法重现安史的规模。此外,唐朝中央也着力打造一支直属军队,即神策军。神策军专门用以镇压桀骜的藩镇,使得唐朝的中心由原来的边镇重新回归到了中央。
【神策军是唐朝中央可以直接调动的武装力量】
藩镇依旧维系着唐朝的统治
藩镇的出现,与盛唐时期国土的急剧扩张有关。经过南征北讨,唐王朝一方面让自己的领土达到了汉族王朝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规模。而另一方面,沉重的统治成本也令中央财政难以为继。在此种情况下,下放军权、行政、财政大权,能够更高效的决策管理领土内的各项事宜。
在常人的观念中,一个人同时掌握军权、行政、财税,岂不就是自立为王了?然而事实上,唐先后设立的藩镇有八十九个,参与割据、叛乱的只有十一个且多被讨平。长期割据的只有河朔三镇(即安史之乱余部),大多数藩镇并未参与割据,而且基本都听从唐朝中央的指挥,执行中央政令。他们或为唐朝戍边,或者为唐王朝提供钱粮,仍有序地维持着整个唐王朝国家机器的运行。这段相对和谐的历史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
藩镇对于唐朝的军事职能:
藩镇作为军事职能,最突出的功绩莫过于平定了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被誉为“再造王室,勋高一代”。鲁灵守南阳,保全了南方。高适、来琪消灭李磷,保卫了东南。叛乱的虽然是藩镇,但平叛的主力却也是藩镇。
【再造唐朝的郭子仪】
战后,唐朝中央在河朔三镇部署了河东、河宁、宜武、忠武、武宁, 河阳、义城、天平、昭义、横海、淄青、义武等镇,“尽宿厚兵,以塞虏冲(《樊川文集》)”,防遏河朔这股割据叛乱祸水向全国漫延。
对外族战争中,唐朝也依靠藩镇取得了多次大胜。张仲武、李载义、刘济还数次击败契丹、奚。唐朝灭亡前,刘仁恭还曾令契丹献马乞盟。
郭子仪、崔宁、李晟、韦皋、史敬奉等也率领藩镇多次重创吐蕃军;九世纪中期,吐蕃内讧,唐朝重占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张议潮占北庭(西域东部)、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
从唐德宗开始,回鹘再次开始称臣于唐朝。九世纪中期,黠戛斯击破回鹘,黠戛斯入贡于唐朝;部分回鹘西迁,大量回鹘南迁。南迁的回鹘与唐朝发生冲突,唐朝张仲武、刘沔、石雄等数次击破回鹘,俘获大批回鹘王室贵族。
唐朝与南诏战争的最后阶段,唐朝宋威、高骈等数次大破南诏军,南诏到了“男子十五以下悉发,妇耕以饷军”“屡覆众,国耗虚”的地步,唐将高骈的数次大胜,令“南诏气夺”,不敢再战,骠信(南诏首领)送子入朝为质。
藩镇对唐朝也履行上缴赋税的义务:江南一带的藩镇,虽然没有边疆藩镇的骁勇,但其富庶繁华却无他地可比,“军国费用,取资江淮(《韩昌黎文集》卷四)”。江南藩镇雄厚的财力,负担了中央的内务、军费等开支。例如,贞元初年,关中大饥。幸赖江东韩滉“遭挽资储,千里相继”(《册府元龟》),府无虚日地将粮食进至长安,解救了德宗的燃眉之急。当唐德宗听说资米已经入陕西,激动得大呼“吾父子得生矣(《资治通鉴》卷二三二)”。
元和年间,唐宪宗决意扫平割据已久的河朔三镇。因军队调用过多,费用不足,淮南李鄘先后贡献了年绢六万疋,金五百两,银三千两,后又把“一年所蓄之外,咸贡于朝廷”。其他各藩镇也积极捐款,仅元和十二年,唐廷就从东南诸镇得钱一百八十万贯。宣歙王遂更进助军钱三万四千贯,羡余粮一百万石。当时官军征讨李师道,年需军粮三百万石,王遂一次进奉就解决了三分之一的开销。荆南王潜亦进钱七十万贯。因为各节度使的捐献,“自是王师无匮乏之忧(《新唐书》卷一五八)”。
【河朔三镇是安史之乱留下的产物,安史之乱后名义上归顺朝廷,实际上并不服从中央】
藩镇推动了社会进步
藩镇的割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央集权的衰落,高层的手并不能直接管理百姓,但对于民间百姓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我们从中唐时期的社会面貌中也可以看到,社会并未陷于残破衰败,反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王素在《略论安史之乱》中指出:魏晋至唐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农奴制时代,封建政府为了防止豪强兼并,贫富分化以及人口流散,运用强制手段,把广大农业劳动者紧紧地束缚在国家土地上,剥夺他们的人身自由,使他们沦为国家的农奴。
初唐时期的均田制(土地国有,个人耕种一定年限后国家收回土地)就是如此。人民没有永业田(属于自己的土地),几乎变成了国家的农奴。藩镇化后,这类需要由中央集权强制推行的政令失效。为了维持正常的财政收入,780年,唐政府推行了“两税法”。
两税法的精髓在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资产为差”。变相承认了人口迁徙的自由和土地买卖的自由,使得百姓不再束缚于土地中,可以自由来去。
藩镇化时期,唐朝的商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央集权时期,各王朝往往会贯彻实行“重农抑商”的决策。当统一的中央集权存在时,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总能坚决地执行抑商。而中央衰弱的唐朝中后期,却给商业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隙,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如当时广陵的铜镜、家具,丹阳的锦、绫、细纟宁,会稽的越罗、绛纱,豫章的名瓷、酒器名扬天下。这些手工业品集中到扬州,经大运河运往各地,扬州也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都会。
我们如今对唐朝藩镇的偏见,比如认为它是“盛唐”的掘墓人,实为大一统情怀作祟,忽视了藩镇的正面作用。中晚唐虽然因藩镇割据而内乱不止,但对外战争却远未像宋明两代那样经常出现军队不战而溃的情况。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藩镇制度对军队的管理相对高效,不像中央集权那样因为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而导致军政贪腐以至于兵无斗志,上了战场后一触即溃。从这个角度来说,藩镇在相当时间里阻挡了正在兴起的北方势力,保护了中原千万百姓。
【唐朝皇宫——大明宫】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为何历史上只有汉朝和大唐以汉族为中心写历史?
为何历史上只有汉朝和大唐以汉族为中心写历史?
  自古以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胜败乃兵家常事。在我国古代,除汉族以外的各个民族无不在与汉族融合的道路上前进,异族数次入主中原,又多次被汉族文化改头换面,使得本土文化消失殆尽。在历史的变迁中,似乎只有和大唐是真正的以汉族为中心书写历史的,汉唐之后,无论是的繁荣还是大清的盛世,汉人在其中的地位岌岌可危。中国历史在你争我夺之中延续,在战火中不断重生融合,前有匈奴扰边疆,后又蒙古崛起,这种民族之间的融合一刻都没有停歇过。  在西汉之前,异族入侵的范例记载的并不是很多,似乎也没有那么严重,汉族是最早入主中原的民族,这就注定了以后中原文化会以汉文化为中心的发展。族部落到夏商王朝建立,再到秦灭六国,一直在中原叱咤风云的种族和汉族是一脉相承的,显然,中国地域辽阔,不可能只有这一个民族,诸侯向外扩展疆土,将山清水秀之地收入囊中,将恶劣顽疾之地留给异族,这势必会造成异族不满。长城挡不住匈奴的猖獗,匈奴在汉朝时期的侵扰十分频繁,和亲仅是权宜之计,将匈奴打的不敢再犯,然而武帝之后再无武帝,稍作平息的匈奴,已经到了面临灭亡的时刻。  中国古代汉族与异族的征战连绵不断,中原也时常遭到异族的侵扰,在地域分布上,汉族在中原建国之时总是伴随着对异族的驱赶,这就必然会造成异族包围在中原四周,造成汉族被异族包围的局面,摩擦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汉族的发展迅速,首先抢下了中原这片肥沃之地,自然不肯与外族人共享,为了保护自己的这片土地,汉族对异族不断驱赶排斥。《》云:文王在位期间,大战戎狄,打的戎狄不得不服,后来结下仇怨,戎狄攻破了都城,灭了西周。战国时期更是加修长城阻挡异族侵扰,这些都是地域引起的。  由于汉族人的驱赶,异族人所居住的地方大多都是苦寒之地,这就导致他们的经济文化无法发展,从而向汉族掠夺。为了生存,他们猎杀动物,性情粗犷,保持了彪悍的原始风尚,在汉族的文明进步之时,他们的征战优势也逐渐显露出来,一旦遭遇天灾或者有一点可乘的机会,他们便利用这个优势掠夺中原的财富。在末年动乱之际,异族大举进攻中原,群起作乱。是历史上一段黑暗的时期,异族进驻中原大肆屠杀汉人,原本富饶的中原一时间,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和汉朝末年的无能是脱不开干系的。  汉末政治腐败,引发了多方面的祸源,地方割据日益瓦解汉朝的统治,军力削弱,然而在此异族掌权,中原的长期混乱给了异族人机会,匈奴的势力日益增强,所以,本就与中原有过分庭抗礼辉煌历史的匈奴得以壮大,异族日渐繁盛起来。  看看中国历史上的邻里,从匈奴到突厥,再到蒙古,游牧民族一波接着一波,大部分都是被汉族压制着住在塞外,中华历史上异族辉煌的也不过几百年,打不过的结果就是匈奴入主中原,汉族衰落,对于汉族而言,才是他们思想意识上的追求,他们称武者为“莽夫”,文人出身的皇帝无意间就会削弱自己国家的军事力量,从而在宋明时期更是出现文人领兵打仗的局面。由此,汉人气数已尽终被满清入侵诚然是一个趋势。  即使汉族文化灿烂,思想先进,但是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如何保一个国家的国泰民安?汉人里出的多得是,却怀才难遇的更多,武将似乎生来就是文官的天敌,文官总要想尽办法削弱军事势力,可怜习武出身的武将怎能比得上奸诈的文人史官呢。王朝都是武力打下来的江山,最终行政策之时却重文轻武,,异族骑马射箭,文人醉生梦死,在繁华的瞬间,直到异族踏进了城门才猛然惊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4小时热文
自古以来老师的地位都是受人尊敬的,若能当上太子的老师更是前途不可限量,然而这位太
  白文选从小放羊务农,体大食多,膂力过人,生性好弄刀棒。崇祯四年(1631年)
  宋徽宗赵佶,历来被视为荒淫昏聩皇帝的典型。也有人说他是南唐后主李煜转世,是来
  韩世忠和岳飞都是中兴四大名将,两人都是抗金将领,在岳飞被杀之后,韩世忠是为了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载(754)进士。姬人柳氏,曾为番将沙
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官终随州
亨利是 旺多姆公爵安托万&德&波旁的第三子,母为纳瓦拉女王让娜&达布雷特(即胡安
黄士俊 (年)广东顺德右滩人,福建莆田唐朝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
  中国历史上战争不断,也涌现了不少战神。他们矗立于同时代的巅峰,睥睨群雄,自命
  君权体制下,太子是个非常特殊的角色,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显赫,身份尴尬,
其实,在科学技术没有如今发达的古代,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远不是现在人想的那么弱智
 中国象棋是传统的弈棋类游戏,虽然象棋发明的源头有多种说法,不过不少人都有疑惑的
 英国王室 英国是当今世界少数几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英国社会对英国王室的态度其实
  顺治八年(1651)辛卯初,诗人吴伟业写了一首著名的《圆圆曲》,其中一句&恸
  我们常把出卖肉体的女性称作妓女,其实,男人作娼,出卖自己的肉体也是自古有之,
  &我们现在看财经频道播出的新闻,经常听到一个词,那就是&货币战争&。&货币战
  战争是令人痛苦的,也是令人麻木的,在战场上人就变成了魔,只具有人的肉身,却不
  唐太宗时期有个高昌国,该国老大叫麹文泰,据说其祖先为汉代尚书令鞠谭(&鞠麴同
  这个话题,就涉及到中国古代城市建设里,一个历代都高度重视的问题:城市供水问题
三省六部,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分别是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
事情都有着其双面性,有人说法西斯的侵略成就了苏联。没有对法西斯的奋力抵抗,苏联就
关于日本在密苏里号上的投降仪式引来了很多人的好奇,因为投降仪式需要一块面积比较大
冷兵器时代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游牧民族常常给人以手持弯刀作战的印象,而农耕民族
1000年前,成吉思汗率领着蒙古大军南征北战,消灭了西夏的几十万铁骑,灭掉了大金
  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同盟国开始组织对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犯的审判。除了
1904年,在远东地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就是著名的日俄战争。交战的双方分
西周建立以后,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周初封国地位平等,直属中央管辖,但国君的爵位各
  在英国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样一个抱着炮弹的熊的形象。  这头抱着炮弹的熊后面
甲午战争是1894年在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的一场全面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两国倾全国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农民起义的力量并没有完全消失,但与之前相比,起义军的实力已经
  争带给人们的往往是无尽的伤痛,不仅是身体上受到摧残,更是在人们的心灵上留下不
年,99年弹指一挥间,国家发展的越来越好,福州人民的生活也越来
  日本的猫岛  日本的猫岛:日本的田代岛堪称猫的天堂。尽管人类也居住在这座岛屿
  在地球大气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氧气了。早在19世纪,英国有一位著名
明嘉靖二年(1523年),中国东南第一大港宁波市舶司衙门设宴招待两拨来自日本的朝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财主年过半百,喜得贵子,取名为天宝。父母过世后天宝整日花天
1944年9月,&唐格&号在中国东海海域封锁台湾海峡,拦截日本运输船。在战斗中,
  今天的话题是水浒传,水浒传我们都是熟悉的了,梁山一百单八将,齐聚水泊,替天行
  中国几千年来夫妻之间的称呼变化着实不少,其中变化最大和最悲哀的莫过于丈夫的称
  作为大清皇帝的直系亲属阿哥和格格们的婚姻可是皇家的一件大事,不只关系到皇家体
  小鸟依人,一般的含义是指男女朋友之间,女生负责娇小妩媚,如一只美丽的小鸟;而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当时的中国北方活跃着一位传奇大盗,他行踪不定,每次作案
  在武侠题材的小说或影视动漫中,经常会出现气功、内功、内力的描述。这种能量具有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由李本深创作。《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quot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春节是我国最为传统盛大的节日,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是各种活动庆祝节日。那么正月十
道教的雷部五元帅指的是谁,他们具体司职是什么,都有什么来历?
雷部五元帅是指九
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自古以来就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在嫡长子继承制之前有一个禅让制就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为什么
据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是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它北临黄河,西依邝山,东连平
苏东坡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数次贬谪,走遍了穷山恶水,平生功业,尽在黄州惠州儋
  岁寒,冬季,如今已是深冬,很多地方有了雪花飘落,很多地方在期待雪花飘落,我们
  趣历史小编为大家整合了古诗词中最惊艳的九次初见, 一眼千年!&&n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大家都知道&黄花闺女&这个词,那么黄花闺女到底从何而来?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帖子主题:李渊到底是汉人,还是鲜卑人?他得大唐天下为何容易的令人发指?
共&6183&个阅读者&
军号:5758639 工分:477031
/ 排名:180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李渊到底是汉人,还是鲜卑人?他得大唐天下为何容易的令人发指?
要知晓大唐帝国自何而来,就要先看一份神秘的个人档案。大唐首任皇帝李渊个人档案:姓名:李渊出生: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籍贯:陕西长安属相:狗卒年: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享年70岁特长: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擅于结交各类人物社会关系:父亲:李\母亲:独孤氏妻子:窦氏儿子:22子女儿:19女心路历程0岁: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祖父李虎因为军功被封为八大上柱国,并改名为大野虎,所以李渊又叫大野渊。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应该叫大野世民……7岁:承袭唐国公之位18岁:娶妻窦氏,被妻子发现他有仨乳头48岁:召亲信大臣密谋夺取天下49岁:出任太原道安抚总管52岁:出任太原留守52岁:率3万军队誓师于太原,向关中进发52岁:迎隋炀帝之子,13岁的代王杨侑为帝,李渊出任大丞相53岁:杨侑哭着喊着要把天下送给李渊,李渊坚决拒绝,多次拒绝未果后,被迫接受天下53岁:建大唐天下53岁:消灭河西凉州李轨伪政权54岁:消灭刘武周伪政权,名将尉迟恭请降54岁:打掉刘文静反皇帝集团,拨正了航向55岁:消灭王世充伪政权,消灭窦建德伪政权56岁:消灭刘黑挞土匪武装62岁:二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哥哥李建成,宰弟弟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休71岁,以退休老干部身份,卒。如果仔细推敲一下的话,就会发现,在李渊的个人简历中,充满了不可解释的疑惑。头一桩:李渊到底是什么人?是汉人?是鲜卑人?还是原始人?李渊一家是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是汉人的,可这家人实在是有点靠不住。在北周帝国时代,他们家就信誓旦旦的声称自己是鲜卑人,所以才会封为八大上柱国之一。现在是大唐时代了,以汉民族为主了,他们又声称自己是汉人。感情这家人就是棵墙头草,哪里人多,就往哪里扎堆,这怎么行?然则这家人到底是什么人呢?我们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肯定,他们一家人,百分百是来自于荒原上的少数民族。现在来说李渊的第二个身世之谜:从李渊的个人简历上来看,他是在52岁的时候举旗闹事,当年进入长安,拿下整个天下。那么这事就奇怪了,我们知道隋唐时代,是英雄四起的时候,尤其是瓦岗寨的英雄人物,简直可以说是风起云涌,怎么这么多的英雄人物,就坐地上看着李渊夺取天下,居然连吭都不吭一声呢?容易,太容易。李渊这个天下来得,容易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历朝历代的开国君王,要夺取天下,莫不是付出了巨惨烈的牺牲。比如说汉高祖刘邦,动辙让楚霸王项羽追得屁滚尿流,连老婆都让人家捉到战俘营里去了。再说三国时代的刘备,就为了躲进四川那么个小地方称孤道寡,活得就甭提多么凄惨了……何以他李渊就这么顺风顺水?元芳,你说呢?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李渊到底是汉人,还是鲜卑人?他得大唐天下为何容易的令人发指?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39119 工分:20016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还是那句老话“夷入华则为华,华入夷则为夷!”这里的华和夷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地域问题,而是文化认同问题!哪怕是在今天,这句话依然有效!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8970 工分:12935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前,从来没有人对于隋唐时期的皇室血统,有过多的关注,都是认为他们是汉人的身份。只是到了最近十几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开始大肆炒作隋唐皇室的血统问题。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008 工分:23517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西魏、北周、隋唐的建立者都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关陇贵族集团是北魏平灭六镇叛乱时崛起的。他们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西魏的建立者宇文泰、北周的宇文护、隋的杨坚、唐的李渊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就是瓦岗寨的首领李密也是如此,所以李渊一起兵就得到关陇贵族的支持,所以迅速一统天下。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65433 工分:3816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讨论这个有P用吗?不管他是不是汉人,至少他认为他是汉人,并以自己是一名汉人为荣! 少数民族转化为汉人的多了去了!楼主有意见?你不是棒子国来的吧!想说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都是你们国家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800550 工分:21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汉族和鲜卑人混血,古人认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不在血统,而在文化,自炎黄以来,中华文明不断的与其他部落,其他民族融合,对民族血统,对血统的纯净,不像印度和埃及那么严重,更重视文化上的传承,比如隋唐时期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李治,都有鲜卑人的血液,这不妨碍成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和传播者,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98333 工分:9222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李奔易迨来际呛烂糯笞澹母咦娓咐钣骸⒃娓咐钊幔荚诮龉伲慰な刂啊@钡淖娓咐m,在前凉张轨幕下担任武卫将军,封爵安世亭侯。李钡母盖桌铌李虎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蔽迨浪铩@鄙铎В俏髁沟诙尉鳎烦莆髁购笾鳌@铎钪囟钪囟谖髁姑鹜龊螅鍪吮蔽海僦梁肱┨亍@钪囟钗酰僦两鹈耪蚪柿旌澜苷蚴匚浯ǎ衲诿晒盼浯ㄏ兀蚨谖浯ǘ影布摇@钗跎钐煳ㄒ蛔骼钐齑停僦了尬劳潮奈涔俅敝鳌@钐煳蠢罨⒌母盖李虎的孙子李渊一家什么时候就成了鲜卑人了呢?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08749 工分:1111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2楼& 汉族和鲜卑人混血,古人认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不在血统,而在文化,自炎黄以来,中华文明不断的与其他部落,其他民族融合,对民族血统,对血统的纯净,不像印度和埃及那么严重,更重视文化上的传承,比如隋唐时期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李治,都有鲜卑人的血液,这不妨碍成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和传播者,其实说这么多有意义么!!再怎么研究怎么辩论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这些都是现今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祖先!!!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0030 工分:5737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连李渊的根据地是平阳公主打下来的都不知道,并且李渊后期的部队基本都是平阳公主的部下都不知道还敢写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27406 工分:275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想多了,当时那个年代的汉人势力不如鲜卑人,人家没必要冒充汉人,顶多乱认祖宗!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02308 工分:273414
/ 排名:4542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3楼& 汉化鲜卑人。汉人是以文化为纽带的民族。全世界唯一。当初魏帝把鲜卑人的祖地全部迁到关中陇右,改为汉姓。就有了陇右李渊家族。陇右李家祖上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真正陇右李家是被杨广杀掉的李浑所在的家族。包括杨家一样。真正的弘农杨家是杨素所在家族。杨坚杨广其实也是鲜卑人把祖地迁关中的产物。宇文泰的部队是鲜卑和汉人的混合部队,李虎是汉人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951540 工分:4808
左箭头-小图标
楼主别有用心!!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87059 工分:18877
左箭头-小图标
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熔炉,同化太强大了!不管你那个民族在这片华夏土地上,若干年后,自动升级~~~~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75606 工分:4416
左箭头-小图标
15楼&还是那句老话“夷入华则为华,华入夷则为夷!”这里的华和夷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地域问题,而是文化认同问题!哪怕是在今天,这句话依然有效!正确……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98333 工分:92221
左箭头-小图标
2楼& 汉族和鲜卑人混血,古人认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不在血统,而在文化,自炎黄以来,中华文明不断的与其他部落,其他民族融合,对民族血统,对血统的纯净,不像印度和埃及那么严重,更重视文化上的传承,比如隋唐时期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李治,都有鲜卑人的血液,这不妨碍成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和传播者,7楼&其实说这么多有意义么!!再怎么研究怎么辩论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这些都是现今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祖先!!!现代基因早就说明了大部分汉人在父系上是同源的,而他们的血缘跟北方民族有着很大的差异,偏偏有人还想用一些无知言论作文章,真够搞笑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98333 工分:9222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李奔易迨来际呛烂糯笞澹母咦娓咐钣骸⒃娓咐钊幔荚诮龉伲慰な刂啊@钡淖娓咐m,在前凉张轨幕下担任武卫将军,封爵安世亭侯。李钡母盖桌铌李虎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蔽迨浪铩@鄙铎В俏髁沟诙尉鳎烦莆髁购笾鳌@铎钪囟钪囟谖髁姑鹜龊螅鍪吮蔽海僦梁肱┨亍@钪囟钗酰僦两鹈耪蚪柿旌澜苷蚴匚浯ǎ衲诿晒盼浯ㄏ兀蚨谖浯ǘ影布摇@钗跎钐煳ㄒ蛔骼钐齑停僦了尬劳潮奈涔俅敝鳌@钐煳蠢罨⒌母盖李虎的孙子李渊一家什么时候就成了鲜卑人了呢?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759 工分:30178
左箭头-小图标
普六茹坚的位置可是从天上掉到他嘴里的你又怎么个说法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1759 工分:30178
左箭头-小图标
你这叫普六茹坚情何以堪,太祖有云自古得天下之易者莫如隋文,如果不是有个自古能军者无出其右者的二儿子帮忙包打天下。。。。。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99960 工分:936
左箭头-小图标
2楼& 汉族和鲜卑人混血,古人认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不在血统,而在文化,自炎黄以来,中华文明不断的与其他部落,其他民族融合,对民族血统,对血统的纯净,不像印度和埃及那么严重,更重视文化上的传承,比如隋唐时期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李治,都有鲜卑人的血液,这不妨碍成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和传播者, 正解
几任匈奴单于的老妈还是汉人呢!难道也能说匈奴建立的国家是汉人国家?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250574 工分:556
左箭头-小图标
华盛顿到底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他做美国总统为何容易的令人发指?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86254
左箭头-小图标
15楼&还是那句老话“夷入华则为华,华入夷则为夷!”这里的华和夷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地域问题,而是文化认同问题!哪怕是在今天,这句话依然有效! 不是进来就是华夏。你得认可华夏文化。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939904 工分:11193
左箭头-小图标
华夏民族,从来不以血统论。从华夏这个概念诞生时,就没把血统看得很重。上古时的什么轩辕氏,神农氏什么的,就是一个血统?华夏民族从来都是不断融合周边民族,是一个通过文化和信仰为纽带形成的一个民族,维系这个纽带的很明显不是血统,而是文化和信仰。所以李渊从根上说属于哪个民族并不重要,人家认李耳,也就是老子为祖先说明人家认为自己就是汉人。人家认同华夏民族的文化与信仰,人家唐朝皇帝都认为自己是汉人,唐王朝是汉人统治王朝。你难道要硬生生论证出唐朝是少数民族王朝?荒谬!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802042 工分:78
左箭头-小图标
因为他得到了关中门阀士族的支持!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091464 工分:8497
左箭头-小图标
只要是中国人就行了,管他汉不汉,本朝太祖的祖母还是明初的白人呢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39119 工分:20016
左箭头-小图标
还是那句老话“夷入华则为华,华入夷则为夷!”这里的华和夷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地域问题,而是文化认同问题!哪怕是在今天,这句话依然有效!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8970 工分:12935
左箭头-小图标
以前,从来没有人对于隋唐时期的皇室血统,有过多的关注,都是认为他们是汉人的身份。只是到了最近十几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开始大肆炒作隋唐皇室的血统问题。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98970 工分:12935
左箭头-小图标
8楼&讨论这个有P用吗?不管他是不是汉人,至少他认为他是汉人,并以自己是一名汉人为荣! 少数民族转化为汉人的多了去了!楼主有意见?你不是棒子国来的吧!想说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都是你们国家的! 说得好。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188541 头衔:自由评论人 工分:457833
/ 排名:1930
左箭头-小图标
如果说李渊如果要是鲜卑人,棒子又会高潮迭起了……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008 工分:23517
左箭头-小图标
西魏、北周、隋唐的建立者都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关陇贵族集团是北魏平灭六镇叛乱时崛起的。他们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西魏的建立者宇文泰、北周的宇文护、隋的杨坚、唐的李渊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就是瓦岗寨的首领李密也是如此,所以李渊一起兵就得到关陇贵族的支持,所以迅速一统天下。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02308 工分:273414
/ 排名:4542
左箭头-小图标
3楼& 汉化鲜卑人。汉人是以文化为纽带的民族。全世界唯一。当初魏帝把鲜卑人的祖地全部迁到关中陇右,改为汉姓。就有了陇右李渊家族。陇右李家祖上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真正陇右李家是被杨广杀掉的李浑所在的家族。包括杨家一样。真正的弘农杨家是杨素所在家族。杨坚杨广其实也是鲜卑人把祖地迁关中的产物。宇文泰的部队是鲜卑和汉人的混合部队,李虎是汉人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27406 工分:275
左箭头-小图标
想多了,当时那个年代的汉人势力不如鲜卑人,人家没必要冒充汉人,顶多乱认祖宗!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965433 工分:3816
左箭头-小图标
讨论这个有P用吗?不管他是不是汉人,至少他认为他是汉人,并以自己是一名汉人为荣! 少数民族转化为汉人的多了去了!楼主有意见?你不是棒子国来的吧!想说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都是你们国家的!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408749 工分:1111
左箭头-小图标
2楼& 汉族和鲜卑人混血,古人认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不在血统,而在文化,自炎黄以来,中华文明不断的与其他部落,其他民族融合,对民族血统,对血统的纯净,不像印度和埃及那么严重,更重视文化上的传承,比如隋唐时期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李治,都有鲜卑人的血液,这不妨碍成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和传播者,其实说这么多有意义么!!再怎么研究怎么辩论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这些都是现今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祖先!!!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82751 头衔: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工分:8725
左箭头-小图标
李渊祖上是鲜卑人, 。行了吧?你高兴就好。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0030 工分:5737
左箭头-小图标
连李渊的根据地是平阳公主打下来的都不知道,并且李渊后期的部队基本都是平阳公主的部下都不知道还敢写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686254
左箭头-小图标
汉化鲜卑人。汉人是以文化为纽带的民族。全世界唯一。当初魏帝把鲜卑人的祖地全部迁到关中陇右,改为汉姓。就有了陇右李渊家族。陇右李家祖上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真正陇右李家是被杨广杀掉的李浑所在的家族。包括杨家一样。真正的弘农杨家是杨素所在家族。杨坚杨广其实也是鲜卑人把祖地迁关中的产物。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800550 工分:21
左箭头-小图标
汉族和鲜卑人混血,古人认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不在血统,而在文化,自炎黄以来,中华文明不断的与其他部落,其他民族融合,对民族血统,对血统的纯净,不像印度和埃及那么严重,更重视文化上的传承,比如隋唐时期杨坚杨广,李渊李世民李治,都有鲜卑人的血液,这不妨碍成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和传播者,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24条记录]&分页:
&对李渊到底是汉人,还是鲜卑人?他得大唐天下为何容易的令人发指?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正的汉人的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