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出台各银行近期理财产品理财还能买吗

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不保本,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界面新闻 · JMedia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今天是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然而让我们热议的话题不是假期去哪玩,而是刚刚落地的资管新规。
是什么让我们无暇顾及放假的喜悦!
当然是因为他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钱包!
4月27日,百万亿规模的资管行业终于迎来大资管监管规定的正式实施。在经历了5个多月的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接受来自市场近2000条修改意见后,央行、证监会等4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新规明确了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
资管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100万亿,对于投资者、资产管理公司来说,资管新规的出台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经济脉搏。
为了防止资管新规对于市场的冲击,所以会逐渐进行过度,预计在2019年底实现完全落地,并且会对未来10-20年的资管市场调整新的方向。
关于新规的各种解读,钱小姐就不在此赘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解读,作为普通工薪阶层的你我,最关心的是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直接划重点!
1.打破刚兑,保本理财没有了!
新规原文摘要: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经金融管理部门认定,存在以下行为的视为刚性兑付:
(一)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人或者管理人违反真实公允确定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
(二)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使得资产管理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实现产品保本保收益。
(三)资产管理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发行或者管理该产品的金融机构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机构代为偿付。
(四)金融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对我们的影响:
不保本!不保本!不保本!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打破&刚兑&是资管新规传递出的最强烈监管声音。在银行资管行业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中,不管是保本理财还是非保本理财,绝大多数情况下银行均实现了刚性兑付。
随着资管新规的到来,监管对银行表外理财的核心定义即为&非保本&,我们一直以来对于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一定保本的观念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投资者也必须改变以往&低头闭眼&买理财的方式,而是&抬头睁眼&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辨析风险,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2.投资门槛提高,资金来源受限
新规原文摘要:
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投资者不得使用贷款、发行债券等筹集的非自有资金投资资产管理产品。
对我们的影响:
你可能买不了了!
合格投资者的相关标准,明确划定了投资者群体和资金来源,投资的准入门槛大幅度提高。这也就意味着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人群是不能进行相关投资的。
当然,你可以买不特定社会公众相关的资产管理产品。
3.过渡期延长一年半至2020年底
新规原文摘要:
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设置过渡期,确保平稳过渡。过渡期为本意见发布之日起至2020年底,对提前完成整改的机构,给予适当监管激励。
对我们的影响:
正式稿中最大的变化在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到2020年底&(意见稿原设定的过渡期至2019年6月底,市场前期预期是适度延长至2019年年底),表明监管层力确保市场平稳,给予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这个对A股市场无疑形成短期利好,有助于权益类市场的企稳。
但是以我在股票遭遇的惨痛教训还是提醒各位,股市不是一般人的游戏,请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相当专业知识是否匹配。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4.短期理财寿终正寝
新规原文摘要:
为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金融机构应当强化资产管理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期限不得低于90天。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者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
对我们影响:
正常讲,期限越长,收益越高。可是,3 个月以下的短期非保本理财产品非常非常火,像 34 天、40 天、62 天、74 天、82 天的产品,收益率在 4% 左右,最高可达 5% 以上。
反观长期的产品,收益率也没高出多少,买了就不能赎回,上面说的短期产品更受市场青睐。
新规实行以后,对流动性要求高的小伙伴们,可以转向货币基金。实在不行,就老老实实的活期存款吧。
5.&净值型理财&代替&预期收益型&, 理财收益有望提高
新规原文摘要:
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及时反映基础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由托管机构进行核算并定期提供报告,由外部审计机构进行审计确认,被审计金融机构应当披露审计结果并同时报送金融管理部门。
对我们的影响:
未来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化管理之后,净值型理财或许将成为理财市场不容小觑的一种产品。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是预期收益率型的,就是说好投资期限和收益率,不管保本还是非保本,到期基本都是连本带收益一起兑付。这种做法的逻辑是,银行用一个固定利息问你借钱,具体干什么,你别管,反正到期我给你本金和利息,赚得多了我留着,亏了我贴给你(这就是所谓的刚性兑付)。
净值型产品就不一样了。就像买基金,每天估值,今天1.1,明天就有可能0.9,赚多了是你的,少了也亏你的,没人再补贴你了。
同传统保本理财相比,净值型理财预期收益率的波动性更高,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总之就是,你不要再指望保本理财了(奶奶型理财思维要改一改了),其次,你的钱投到了哪里要一目了然,别再想闭着眼睛买理财,还有就是短期理财将会越来越少,投资的门槛也会越来越高。
但面对新规对我们的影响其实也不用太紧张,钱小姐帮大家整理了4 个要避免的雷区。
购买前确认产品是否真实存在。
可以在以下几个地方搜索查询:
1.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
2. 银行、信托、公募等公司官网
3. 中国信托登记中心
4. 中国理财网
查询管理人的资质
运用企业查询相关平台,输入管理人公司,确认三点内容:
1. 公司是否存续
2. 查看股东结构
3. 看公司有没有负债
看清楚产品的底层资产
你购买的产品,最终钱投向哪儿,你需要门清。
不要碰底层资产不明产品、小心底层资产过于集中或明显泡沫化产品。
确认风控措施
金融的核心是风控,我们理财的本质也同样,本金永远大于收益,不要一味的追求收益率忽略了本金的风险。
1. 查看抵押率,看有无抵押
2.有无质押,查看质押率
3.查看担保实力
4.查看有无止损线,止损线是多少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界面JMedia联盟成员当前位置: &
资管新规来了,理财产品还能稳赚不赔吗?
扫描到手机
17:52:13 & & &
资管新规来了,理财产品还能稳赚不赔吗?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题:资管新规来了,理财产品还能稳赚不赔吗?新华社记者李延霞、桑彤、吴雨日前,央行等五部委针对资管业务出台统一的指导意见,其中打破兑付等相关内容引发社会关注。“新规实施后,我的理财产品还能稳赚不赔吗?收益会下降吗?”多年来一直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北京白领潘女士的疑问,代表了不少投资者的担忧。资管新规,对你我的“钱袋子”影响有多大?打破刚性兑付,还能有稳稳的收益吗?提了多年的“打破刚性兑付”,这一次监管动真格的了。指导意见强调,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凡是刚兑的金融机构将予以严惩。打破刚性兑付,对投资者来说意味着什么?是否还能有稳稳的收益?其实,刚性兑付在证券、基金领域早已被打破,此次监管新规对一直存在“隐性刚兑”的银行理财影响较大。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国泰君安分析师王剑指出,这意味着银行将逐步取消保本理财产品,而是以发行大额存单和结构化存款来替代。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保守的投资者是冲着刚性兑付购买银行理财的话,那么今后可能要选择存款、货币基金、国债等相对低风险的投资方向了。不过,普通投资者对打破刚性兑付也不用过于紧张。“监管的目的是建立打破刚性兑付的制度性安排,这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或违约率的上升,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银行理财仍是一种低风险、收益率适中的产品。”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潘东表示,新规推动理财产品由预期收益型向净值型转变,已经习惯稳定预期收益的投资者也要转变思维方式,要关注净值变化和收益率波动,这对投资者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投资限制增多,理财收益会下降吗?除了能不能“稳赚不赔”,很多投资者还关心“能赚多少”。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投资人的理财收益会下降吗?专家表示,新规对资管产品的投资端进行了严格规定,包括资金池运作、期限错配、可投资范围等,投资端收益的下降或将传导给投资者。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590586',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2',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游乐场争玩具女孩遭对方家长掌掴 打人者被行拘
男子牙疼一周后死亡 只因忽视这个人人都有的毛病
自诩把特朗普当棋子的蔡英文 要开始新一轮布局了
2018世界杯十大最养眼女球迷:中国红衣女排第六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590561',
container: s,
size: '0,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1',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男子酒驾酿2起车祸后性侵受伤女伴 醒来女伴身亡
56岁男子18年或已毒杀21同事
男子醉酒当街将3女子压倒猥亵
新婚夫妇住酒店被偷拍 摄像头正对床铺&实时直播&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8',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0',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9',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4',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7',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6',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资管新规禁止刚兑 银行非保本理财还能不能买? | 北晚新视觉
资管新规禁止刚兑 银行非保本理财还能不能买?
日讯,从年初起就广受业内关注的资产管理行业“基本法”——央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11月17日正式公布。意见对投资者广泛关心的资管产品分类标准、投资者适当性、产品信息披露、产品嵌套、智能投顾等诸多领域进行了规范,明确提出打破刚性兑付的监管要求。这是我国资管行业首次迎来统一的监管标准。眼看岁末投资理财高峰期即将来临,意见的出台在投资者和投资风险之间又竖起一道防火墙,给广大金融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其实从日《存款保险条例》实施开始,刚性兑付已经在被逐渐打破。
打破刚兑: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刚性兑付一直是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最关注的话题。“打破刚性兑付”,“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的提法早在2013年8号文和2016年的理财新规中都有规定,但实际上多年来,银行和信托机构为了维护自身声誉、保持理财业务的发展,都会通过各种形式保证刚性兑付的实现,即使出现亏损,也会利用各种资金进行弥补。但是,刚性兑付严重扭曲资管产品本质,导致投资者理财风险意识降低,选择产品时只看收益高低,一旦发生风险就到银行“维权”。久而久之,非保本理财都成为了保本理财。银行为了降低风险,资金只好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等领域,对小微企业形成挤出效应,推高社会平均融资成本。积累的风险一旦爆发,投资人和银行都将受害。
根据新出台的《指导意见》,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刚性兑付的认定方式主要包括发行时违反公允价值确定净值原则承诺保本保收益、采取滚动发行使得资产管理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从而实现保本保收益,以及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发行或者管理该产品的金融机构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为偿付。
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机构一旦认定金融机构存在刚性兑付行为,将对金融机构实施足额补缴存款准备金、罚款等行政处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金融机构存在刚性兑付行为的,可以向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投诉举报,查证属实且举报内容未被相关部门掌握的,给予适当奖励。而非金融机构若提供刚性兑付,则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处罚。
其实从日《存款保险条例》实施开始,刚性兑付已经在被逐渐打破。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曾表示,假如刚性兑付被逐步打破,银行理财产品和其他资产管理类型的产品在风险收益特性上就不会存在根本上的差别。届时原有的游戏规则就可能会逐步发生改变,资产管理能力将会成为资金真正追逐的重点。
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
相比年初坊间流传的内审稿,最新出炉的《指导意见》提升了合格投资者的门槛。依据《指导意见》,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者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
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资产管理产品不低于一定金额且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和法人。第一,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且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第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第三,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合格投资者投资于单只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30万元,投资于单只混合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40万元,投资于单只权益类产品、单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合格投资者同时投资多只不同产品的,投资金额按照其中最高标准执行。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家庭金融资产500万的门槛高于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100万,沪深交易所合格债券投资者300万的门槛,与新三板的合格投资者的要求相同。
央行指出,要贯彻“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的理念。一方面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分别对应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类不同的投资群体,体现不同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另一方面,根据资金投向将资管产品分为不同类型,以此区分产品风险等级,并要求资管产品发行时明示产品类型,避免“挂羊头卖狗肉”、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不断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风险意识,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
智能投顾纳入监管范畴
近两年颇为时髦的智能投顾业务也出现在最新的《指导意见》当中。
所谓智能投顾又称机器人理财,简单地说就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让机器算法结合投资者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理财目标等,为没时间理财或有“选择困难症”的投资者提供量身定制的资产投资组合建议。自从招商银行2016年率先推出智能投顾产品摩羯智投以来,浦发、兴业、光大、平安等银行纷纷上线智能投顾业务。上周,中国工商银行业也宣布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投顾品牌“AI投”已于近期上线运行。“AI投”起购金额为1万元,服务采用极简操作风格,投资者只需选定能承受的投资风险等级及投资期限,“AI投”就为投资者量身推荐基金投资组合方案。用户点击“一键投资”即可完成基金组合购买。当基金组合不符合市场投资形势时,“AI投”将重新计算并建议投资者调整基金组合,投资者通过“一键调仓”就能完成基金组合调整。工行称,产品试运行以来,15个资产投资组合表现稳定,涨幅在0.68%-3.03%之间,年化收益率在3.14%-14.59%。
招商证券的一篇行业研报指出,2020年中国智能投顾资产管理规模将逼近6万亿元人民币,行业年收入超百亿。但目前银行业开展智能投顾,面临着标准化基金数量少、基金筛选的有效性低、监管政策缺失等诸多问题。而非金融机构比如P2P网贷平台的智能投顾系统的问题更多。例如部分P2P网贷平台所推出的自动投标计划,该类计划通过合同代为为投资人进行借款决策,且在借款人信息上并不透明,本身也具有资产管理性质。如何对它们进行监管也是个问题。
按照央行新要求,今后开展智能投顾业务的金融机构要持牌经营。金融机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采用机器人投资顾问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应当经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许可,取得相应的投资顾问资质,充分披露信息,报备智能投顾模型的主要参数以及资产配置的主要逻辑。金融机构应当针对市场波动风险制定应对预案。因算法同质化、编程设计错误、对数据利用深度不够等智能投顾算法模型缺陷或者系统异常,导致羊群效应、影响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金融机构应当采取人工干预措施,强制调整或者终止智能投顾业务。对于打擦边球的P2P网贷平台,央行明令,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行业,必须纳入金融监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非金融机构依照国家规定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及本意见关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非金融机构违反上述规定,成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发行证券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银行非保本理财还能不能买?
意见明确提出要打破刚性兑付,明确资管业务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金融服务。在这种背景下,银行的非保本理财还靠不靠谱?
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指出,银行理财与其他资管产品相比,银行理财产品对收益稳定性的追求远高于对超额回报的追求,且以持有到期为主要获取收益方式。从配置资产看,银行理财主要以债券、非标、货币市场为配置对象,且以持有到期为主要获取收益方式,这与基金、券商资管注重价差收益有极大不同。这意味着,即使明确打破刚兑,银行非保本理财依然是一种低风险的产品。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无论是保本理财还是非保本理财,银行在对接金融资产上,在风控能力等方面拥有专业、丰富的经验。银行非保本理财是一种投资产品,本质上与银行的存贷产品不同。但是过去老百姓觉得是银行的产品,就要保本保息,然而事实上理财产品的收益比银行存款的收益目前要高两个百分点左右,这高出的收益就是风险溢价,需要投资人来独立判断、承担。
临近年末,银行理财收益普遍走高。金融搜索平台融360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本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2678款,较上周减少了23款,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67%,较上周上升了0.02个百分点,再创年内新高。从不同期限产品来看,理财产品期限越长、收益越高。本周3个月以内理财产品977款,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4.50%,3-6个月理财产品843款,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4.74%,6-12个月理财产品775款,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4.78%,12个月以上理财产品63款,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为4.93%。从不同产品类型来看,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588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4%,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170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93%。
融360分析师认为,三季度考核节点过后,流动性偏紧状况并没有缓解,银行理财收益率继续小幅上升,不过幅度较小。对于未来银行理财收益走势,分析师指出,短期来看流动性不会有太大变动,但12月银行面临年底考核,届时资金成本上升是大概率事件,所以未来两个月银行理财收益率很有可能持续小幅走高。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品秋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
新视觉·新媒体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北晚新视觉微信
新视觉影社微信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邮箱:takefoto(at)vip.sina.com
工信部备案号:公安机关备案号:09客服电话:010- Email: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绒线胡同28号天安国汇公寓8088室 邮编:100025Copyright (C) 市场信息报 晋新网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晋ICP备号页面执行时间:秒
Powered By:scxxb.com.cn&&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管新规出台的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