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集国内外企业怎么申请专利利的数量,申请时间,IPC分类号?

当前位置: >>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
江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 姓名:李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情报学 指导教师:刘红光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企业面临的专利纠纷日益增多。面对 发达国家利用其专利优势的频频打压,许多企业只能疲于应付,处境 被动。而现阶段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启动,我国的专利事业 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专利预警工作作为预防专利纠纷、警示专利危 机的重要途径,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尝试构建一套完整的 企业专利预警机制,期望能对我国企业应对专利危机、增强专利竞争 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及目的,本文在文献调研基础上,总结了现有 专利预警机制研究有待深入的地方,即已有研究较多注重从国家、地 方或行业层面从事机制构建,鲜有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而已有的企 业自主专利预警机制的研究缺乏预警的运作流程设计及核心环节的实 证操作。鉴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如下三个部分:一是将已有 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总结与提炼,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专利预警机 制,涵盖企业内部要素、核心预警模块和外部引导支持三个基本组成 部分,并就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使企业内外部 资源相互促进和渗透,进而保证预警运作流程的顺利实施;二是针对 核心预警模块进行重点研究,设计了机制的预警运作流程,将整个流 程分为指标体系警度判断、专利地图警情分析以及对策方案实施三个 连贯的环节,三是选取实证企业,以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 式进行流程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最终通过对专利危机警情做相关的分 类,并结合专利地图实证分析结论提出相应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以期 为企业遇到类似危机情况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用竞争情报的相关理念与方法构建了一套全新 的企业专利预警机制。该机制将各方相关资源有效整合,并设计出了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完善而具体的预警流程:在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理论对预警指标体系进 行全新设计的基础上,以统计定量方法进行企业专利状态判断,并以 专利地图作为基础分析工具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警情分析,最终提供 专利危机的对策实施方案。 本文还重点通过对实证企业的计算与分析,提出了对该企业专利 预警工作有益的应对措施。实证研究表明该机制运作具备相应的可操 作性、实时性与有效性,为我国企业开展专利预警机制的建设工作提 供了具有普适性的参考和借鉴模式。关键词:企业专利预警机制,预警流程设计,预警指标,专利地图II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Since Chinajoined WTO,thepatent dissensions that domestic enterprises facehave been more and more.In the face of the developed their patentcountries’continuallystrike withsuperiority,manyenterprisesareimmersed into passive place.Nowadayswith the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agem being actualized,our whole patentwork is developing rapidly.As the basilic approach to prevent patent dissensions andalarm patent crisis,the work about patent early warning has gained higher attention.This dissertation aims to conceiveasuit of orbicular patent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toenterprise,which looks forwardprovide some active effecttoenterprises inourcountry to deal withBasedonthe possible patent crisis and enhance the patentcompetitive force.sums up thethe background and intention above,this dissertationdeficiencies of existing studiesconcernedto patentearly warning mechanism byareliterature research,which consists in that themajorstudiesabout mechanisms inlevel,and thecountrylevel,locallevel,or industrylevel,however,fewarein enterpriseexisting studies about enterprise level mechanismshort oforbicular processdesignandthe relevant demonstration of nuclear segments.On that basis the mainascontext ofthis dissertation has falls into three parts constructfollows:first is to epurate existing studies,tothe enterpris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including enterprise inner factors,nuclear early warning module and exterior forces,then it discusses the functionandconnectionof the three parts toadvanceall thesources,makingis to workoversurethat the earlywarning process actualized successfully;second warning module principally,and process,whichcrisisincludes by patentto putthe nuclear earlyforward its owndesignof the earlywarningthree phases…the map,andthealarmvalue of thejudgementby KPI,the patent third is toanalysisallenforcementcountermeasure;andchooseenterprise tocalculationoperateeach phase withof the process practically,in theformgiveof thequantitativecombinedqualitativeanalysis,andfinallytocountermeasures in corresponding situations byclassifing the patent crisis linking to theanalysis conclusion,trying tosituations.provide guidance when enterprises come up against similarBy this dissertation,a new suit of enterprise patent early established by the ideaswarning mechanism isand methodsofcompetitive intelligence.The mechanism designsallintergrates correlative sources in every side effectively andorbicularandIII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idiographic patent early warning process:firstly it renews the early warning KPI owingto BSC idea,andjudgesthe patent state of enterprises by statistical quantitative means,asthen it analyses patent crisises in the round by taking patent map tool,at last it provides countermeasures to the crisises.the basic analysisFurthermore,thisoperable,realtime anddissertation effectualindicatesthatthemechanismisanaccordinglybycalculationandanalysistoappointedenterprise,which providescorrespondinglyuniversal reference to theconstruction ofpatent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for domestic enterprises.Keywords:EnterprisePatentEarlyWarning Mechanism,Early Warning ProcessDesign,EarlyWarning Indicator,Patent Map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l章绪论1.1研究背景1.1.1专利纠纷成为国际经贸冲突焦点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愈加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一部分重大专利、驰名商标等无形的知识产权,其价值远远超过土地、房屋、汽车等有形资产。而随着 全球化进程的突飞猛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产权也已经成为国际上许多企 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战略性资源,尤其是专利,已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雄霸 国际市场的重要资本。可以说,企业拥有一项出色的专利就意味着拥有一个潜在 的市场,在最近的一次大规模金融危机中,经调查,有专利的企业平均产值利润 率比无专利的企业高1.6%,说明专利对企业的优势技术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推动 了企业创造良好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而且随着各国知识产权法律的 发展完善,以及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口S)》的签署,专利保 护的法律保障得以加固,与专利有关的法律诉讼已经成为企业运作过程中一种有 效的商业策略。2011年5月25日,尼康日本公司在东京地方法院向适马公司提起 专利诉讼,状告适马对其镜头防抖技术侵权,要求适马公司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 相关镜头,并提出126亿日元的高额赔偿金【11。近年来类似专利纠纷案件成为了国 际市场上经济与贸易冲突的焦点,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上演,这充分证明了专利对 于企业有着无可比拟的支撑作用。Businerssinsider网站在2011年6月9日评选出 了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15家公司,其评判准则即是公司在美国申请的专利数量排 名,IBM公司以67199项专利荣登桂冠。 《南方周末》对此点评:规模第一、利润第一,这些固然值得自豪,但创新精神才是现代企业的根基。专利榜更能显示 出企业的内在活力【21。由此可见,专利对于以高科技知识产品为竞争焦点的大多数 现代企业而言,具有愈加重要的价值,专利竞争成为这些企业互相争夺市场份额, 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必不可少的一项“隐形武器"。 1.1.2我国企业应对专利纠纷处境被动 欧美、日本等国非常重视专利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已经取得许多有效 的研究成果和社会经济效益,日本正是在产业竞争力下降的情况下采用“知识产 权立国"的战略,才为日本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跃居成为世界上仅此美国的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 第二经济强国。而我国自1985年实行专利法以来,虽然专利的申请与分析也逐渐 受到重视,但从我国专利的数量、质量以及专利信息的运用等角度来说,能力还 是较弱,与国外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据法制日报报道,截止到2010年2月份,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的仅有4.2%t31,对于中国本土企业而言,很多企 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和“多快好省” 的仿制模式,自主创新不足、缺乏专利权正是目前最大的软肋。两相对比可知, 我国的专利事业发展还较为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自我国2001年正式加入WTO 以来,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利用雄厚的研发实力, 利用其自身专利优势抢滩中国市场,频频向我国企业提起专利诉讼、索要高额专 利使用费、设置技术壁垒,使我国企业不仅面临着高额专利使用费支出所带来的现 有产品市场竞争下降甚或消失的现实压力,而且面临着由于自主专利权匮乏所隐 藏的发展甚至生存危机。统计显示,2009年,在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国外在华 专利申请数量呈现两位数增长,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认为:发达国家试图 通过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控制国际市场战略制高点的意图十分明显。不仅如此, 仅2009年一年,中国就在美被诉8起“337调查”,涉及金额4亿美金。而2010 年,在美国总过发起的56起“337调查"中,涉及中国企业的就达到19起,占比 33.9%,中国由此成为了在美国被调查企业最多的国家。田力普局长认为,知识产 权已经与世贸规则和减排责任一同成为发达国家打压我国竞争对手的三大利器, 并且很可能成为今后国际竞争的一种常态。可见我国企业在面对专利纠纷时多数 情况下处境被动,这不得不引起我国企业的重视,我们必须重视专利的申请与分 析,将专利提升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应对专利纠纷的 发生。 1.1.3我国专利事业处于加快发展阶段 面对日益增多的专利纠纷,我国多数企业只能疲于应付,因此必须快马加鞭 发展我国的专利事业,以使企业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令人欣慰的是现阶段我国 专利事业正处在一个加快发展的阶段。在2011年4月21日举行的2010年度中国 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上,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指出去年我国包括专利 各项事务在内的知识产权工作进展显著,知识产权对于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发 展所发挥的作用更加凸显。具体在专利方面,2010年国内专利申请量突破百万件, 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122.2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29.3万件,同比增长27.92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1.2337万件,申 请量跃居世界第4位【4】。另外还有各部门新制定、修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 件出台,建立、完善了多个专利公共服务平台供企业对专利信息进行查询与分析, 并且已经开始实施政府部门主导的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以尝试对可能发生的专 利危机预先发出警报,变被动为主动。具体到我们国家的各个层面,我国专利事 业正稳步发展首先表现在整个国家对于专利的重视程度愈加提升:2008年6月5 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必须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重 要发展战略;2010年11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发布《全国专利事业发展战 略(2011.2020年)》,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专利部分作了进一步的深 入和细化,明确了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 高的国家的目标。专利战略的颁布实施是中国专利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由此标 志,人们对作为知识产权重要分支之一的专利的认识与应用也将步入一个更深层 的阶段;其次,我国各省市也在努力实践,积极配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专 利事业的阔步前行:近年来,北京市将专利的转化实施作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 重点领域,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对具有突出贡献的本市专利权人给予资助,以此 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推动专利工作积极融入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中【5】o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对多年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认真 总结和归纳,于2006年提出了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标准,并于2008年7月 正式颁布实施《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并推荐企业贯彻实施该标准, 可以说促使江苏省的企业专利意识与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而湖南省在2011 年五月份开始设立专利奖,对获奖专利技术由省政府给予奖励,并积极推荐获奖 项目申报中国专利奖和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6】。具体到各行业各企业,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相继实施,在各级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广大企业的积极参 与下,专利的重要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知识产权意识明显提高,专利的 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澄海市玩具行业在2002年就开始运用专利战略为本市 相关企业服务,力图使专利成为这些企业增创发展的新优势。2005年,温州市对 打火机、眼镜等行业展开调查研究,认识到该市轻工行业专利战略运作的落后状 态,着手改进,寻求切实有效的办法提高轻工行业的专利运作能力。2010年,有 学者对LED行业的专利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专利的角度为我国LED产业提供发展策叫7】。此外在风电、汽车、医药等各行各业中,专利的申请保护与情报分析的受3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并有部分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效仿国外知识产权强国,建立 自己的知识产权部门,为企业专利战略服务。早在1992年3月,海尔就成立了知 识产权办公室,专门建立了适合本企业的中外专利数据库系统,时刻重视知识产 权的申请保护与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常抓不懈,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 用。而上汽集团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明确提出,到2015年,上汽将努力建立起完 整的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创造、占有、保护、运用体系,成为引领中国汽车 创新发展的先锋,跻身世界汽车主流企业【8】o总而言之,虽然我国的专利事业还处 在初步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相 信凭借这样努力追赶的良好势头,我国的专利事业也一定会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功, 为推动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的一份力量。1.2研究目的和意义鉴于以上研究背景中所指的我国专利事业处于暂时落后的状态,面对国际国 内市场专利方面所存在的如此激烈的竞争态势,面对发达国家利用其自身专利优 势的频频打压,我国大部分企业只能疲于招架,处境被动,以至无所适从,遭受 严重的损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可能来临的专利危机,应当趁早 建立起以自身为主导的专利预警机制,其必要性体现在专利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助 于积极应对跨国公司的专利布局,对可能发生的专利纠纷发出预先警告,增强自 身的专利竞争力,变被动为主动。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关键意义所在。 而且,本研究认为专利预警机制不仅可以由国家、或行业层面来构建,更应当以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为中心,寻求一个适合企业自身构建实施的有效运行模式。通过笔者在本论文前期所做的企业专利预警需求调查问卷(本文后附) 分析可知,多数企业自身专利意识薄弱,相关资源严重不足,我国只有少数大企 业拥有独立的专利管理部门以及与专利预警相关的制度,然而对于大多数参与调 查的企业来说,他们也渴望能够对专利预警有更深的接触学习,希望能够得到一 定的指导和帮助,以自身为主要力量最终构建起一套属于自身的专利预警机制。 本文即尝试站在企业的角度,尝试研究其构建企业自身专利预警机制的可能性。 企业通过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可以收集、整理和分析判断与本企业主要产品和 技术相关的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专利纠纷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程度等情况向企业决策层发出警报【9】o建立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可以为企业的发展4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战略提供决策支持,节省资源,避免技术上的重复研究,同时也可以加强企业自 身预防以及应对各种专利纠纷的能力,做到知己知彼,防患于未然。本研究意在引入专利情报分析的基础性工具――专利地图,尝试为我国大型企业建立专利预警机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具有相对普适性的模式,希望在这一领域内能够有所 突破,以期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企业获得专利竞争优势、防范专利侵权风险、提高 应对专利危机的能力等提供现实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5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第2章研究基础2.1企业预警管理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自身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经常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危机,可能潜在地给企业声誉或信用造成 负面的影响。而这些企业危机事件一般都属偶发,均具有较强的意外性、破坏性 与紧迫性。但跟与之对立的常规事件相同,危机的出现也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 程,在事故发生之前,总有一些征兆出现,若能及时地捕捉到这些征兆信号,加 以分析处理,危险状态一旦出现立即报告,随即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就能够将 危机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使企业转危为安,这便是企业预警的基本思想。2.1.1企业预警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所谓企业预警管理,笔者认为就是企业以上述预警思想为主线,对其具体流程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目前对其具体系统的理论研 究已经得到广泛深入的开展,在现代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立预警体系,已经引起 国内外企业的关注,并被日益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国外非常重视企业危机管理、风险管理的研究,相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第 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危机管理作为企业防卫的管理而产生,并未实现组织化 和系统化。20世纪50年代,随着宏观经济预警研究的深入,推动了对于微观经济 领域的预警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R.Blake及I.Mouton率先从企业组织因 素来考察有效领导和无效领导的行为差异,建立了一个指标系统来评价企业内部 的不信任行为、冲突行为、无效行为、沟通障碍和失误等现象。随后人们开始逐 渐认识到对企业危机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性。20世纪70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战 略风险管理、基于风险价值的资产评估等研究。随后的80年代中期,美国出现了 企业危机管理和策略震撼管理研究,紧接着日本管理学者开始针对气象灾害和环 境污染所导致的企业危机问题进行研究。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数理统计方法大量被 运用于企业危机预警的蓬勃发展阶段,基于Fitzpatrickl932年开创的单量预警方法 【101,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这30年间,统计方法的介入开创了定量方法帮 助企业预警的新时代,出现了各种分析判断模型,能够更加充分、准确地揭示企 业危机。进入21世纪,最新的研究多集中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专家系统、案例6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推理技术等最为先进的人工智能方法与企业预警结合,以期能够弥补传统统计方 法所带来的缺陷与不足。 相比于国外研究者对于在预警技术层面进行实证探究的热衷,我国关于企业 预警管理的研究更重视危机的成因、发展过程、体系构建要素等预警原理上的理 论探索。我国关于企业预警管理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武汉理工大学的余廉教授主持的项目“企业逆境管理一管理失误成因分析与企业滑坡对策研究’’揭开了我国此方面研究的序幕;1993年,余廉教授在《企业逆境管理》一书 中首次提出“企业预警管理系统”的概念以及建立该系统的设想;1996年“企业 危机的预警原理与方法研究’’项目的开展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预警管 理理论,为我国企业建立预警管理体系并使其发挥预警预控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1年,以武汉理工大学谢科范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开展了关于企业生存风险的研 究;近些年来,在企业危机成因机理及其发展方式的研究基础之上,我国研究者 又开始了预警模式和对策方法的探索,建立了企业在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生产 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具体职能方面的预警系统和对策技术方法。 知识产权管理属于现代科技型企业管理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知识产权危机 尤其是专利所带来的威胁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容忽视,所以笔者认为专 利预警也可以算作是企业预警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现阶段也出现了将企业预警 理论运用于专利危机管理之中的研究与实践上的探索,具体内容将在2.3中介绍, 这些研究为本文铺垫了相当有力的基础,为笔者打开了探索之门。 2.1.2企业预警管理理论的研究内容 一般管理侧重于研究在顺境中如何使企业取得成功,注重企业经营活动的成功 机理及目标实现的工程方法等的研究,属正向的管理。而企业预警管理则是对传 统管理的升华,它提出了企业危机、失败、失误等逆境现象是有规律的成因于企 业顺境的研究思路【11l,将经营失败和管理失误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发生发展过程, 置于现有管理理论模型中进行统一分析,来揭示企业逆境现象的客观活动规律以 及逆境和顺境的矛盾转化关系,可以说企业预警管理理论是-I'-J研究企业如何识 错、防错、纠错、治错的系统理论方法,近年来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企业危机的成因与发展过程 对企业危机的成因与发展过程作机理性的分析与实证研究是我国企业预警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板块,余廉教授把“成因机理―发展过程―预警控制’’7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 视作企业预警管理活动对的一条中心思想主线,所以说这部分研究是企业预警的 基石,在注重企业成功机理的规律性研究的同时,也将企业安全机理的规律性研 究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对企业失误行为内在成因和发展规律的探寻,有利于企 业的监控、矫正,推动企业走出逆境,健康发展。 (2)企业预警管理系统的原理与构建模式 企业预警管理系统是为了防止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偏离目标而建立的具有预测 功能和报警功能的系统,这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在于对企业危机的监测、识别、诊 断原理,以及组织运作、预控模式、工作流程与规范,以及相关子系统的构建, 并找寻原理方法使系统做到准确性与经济性并存。 (3)企业预警管理系统的具体构建技术 这一部分主要是指探讨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环境的具体预警管理方法。现阶段 的企业预警手段分为指标预警与模型预警两种,其中模型预警要运用较多的数学 及计算机专业知识,过程复杂,实际运用存在较大的困难,故而现在更为被广泛 接受的是相对简易方便的指标预警,重点研究内容在于如何选取合适的指标进行 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后期的综合评价和预警信号的输出方法等。 总之,企业预警管理理论注重从企业的效益与弊端、成功与失败这样对立的两 方面综合看待企业的管理问题,力求更加科学全面地解释企业逆境现象,通过规 范性的分析来提出预警管理的概念、原理及方法,以准确揭示企业的成功与失败 的机理,为我国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考角度。而对于本文的研究 课题专利预警,固然属于企业预警中密不可分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预警管理理 论的思想可在本研究中得到运用发挥,成为重要的理论基础。2.2专利地图概述2.2.1专利地图的价值专利地图,英文Patent Map(PM),被认为是一种专利情报分析的理论基础 和基本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到目前为止就专利地图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北京工业大学的翟东升认为如下定义能够较为全面地概括专利地图的要义:专利 地图系指将依一次、二次、三次等专利资讯,及由各种与专利相关之资料讯息, 以统计分析之方法,加以缜密及精细之剖析整理制成各种可供分析、解读之图表 讯息【121。天津大学的李国春指出,专利地图特别针对专利情报中的著录项(申请8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发明人、专利日等)、技术项(技术分类、技术用语等)和专利情报专有的 权力信息(申请专利范围、专利有效期、各国的申请状况等)进行组合绘图,绘 制出符合要求的、一目了然的图表。同时他认为采用计算机技术后,专利地图可 重新概括地定义为:专利信息图形化处理和专利数据的系统管理方法【13l。现有研 究一般将专利地图分为专利管理图、专利技术图和专利权利图三类: (1)专利管理图是指将专利文献资料按照“专利数量"“专利发明人”“专 利引证率"等变量做归纳分析,以反映经营趋势情况,通常包括历年专利动向图、 技术生命周期图、专利引用族谱图、IPC分析图等,它主要服务于经营管理,可以 为企业监测竞争环境,发现竞争对手,自身资质测评等行为提供竞争情报,以作 为决策支持; (2)专利技术图则是指将相关专利资料再做进一步的深挖研读,选取重要专 利资料总结出其技术类别、功效类别等分类指针,以分析特定技术的动向,预测 技术未来趋势,包括专利技术分布鸟瞰图、专利技术领域累计图、专利技术/功效 矩阵表,它主要服务于技术研发,帮助企业发现技术新分支,找到产品应用新方 向,缩短研发周期,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 (3)专利权利图是指将权利要求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绘制成图,以揭示权利 要求的范围、侵权的可能等,以规避已有的专利申请或者评估自身技术是否可以 申请专利,严格规划自我研发计划及具体权利要求,主要包括专利范围构成要件 图、权利范围矩阵分析图等,它主要服务于权利范围的界定,可以监视竞争对手 的专利申请活动,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利部署。 同济大学慎金花就按照以上的分类详细阐述了专利地图的竞争情报功能【14】,还 有一些学者倾向于将专利地图分为专利管理图与专利技术图两类,因为他们认为 专利权利图也是与专利文献中具体技术有关,将其并入专利技术图这一类未尝不 可。将专利地图作分类的好处在于将专利地图细化,并且提供了运用专利地图进 行情报分析的参考式流程:即确定分析主题进行专利管理图的绘制,在此基础上 对主要专利文献进行解读,进行与具体技术相关专利地图的制作,最终根据揭示 出来的信息进行技术创新或回避设计,以及对自己开发的技术进行侵权判断。不 过笔者认为在实际利用专利地图的时候可以不必拘泥于如此细致的分类,况且有 些专利地图在实际操作中也难以界定其仅仅是为了管理需要而绘制,还是为了技 术和权利范围而绘制,所以在操作流程上也应以我为主,选取最切合自身目标的9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 专利地图进行制作分析。在这一点上笔者最为赞同邢素军的看法,他认为专利地 图简而言之就是为了便于管理者理解专利竞争情报,而将各类专利信息分析结果制作成视觉直观的专利分析刚15】。因此从广义上来说,笔者认为凡是能够加以分析利用的与专利相关的图表,都可以算作是专利地图,都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重 要价值。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许多可视化工具所绘制出来 的与专利有关的图表更是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作用。 专利地图作为一种分析专利信息的重要工具,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它在专利 信息的分析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f161:承上是指将检索到的专利信息,经过 整理、加工、综合和归纳,以数据的形式归入一张图表中,可供定量分析和定性 分析之用;启下是指通过对专利地图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可做出预测和判断, 从而得到可利用的技术水平、动态、发展趋势等情报,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专 利战略、选定开发目标等服务。具体的应用方面,华中科技大学的吴新银总结了 六点制作专利地图的目的和作用如下【171: 开启技术人员思路,产生新的创意; (1)创造性工具,指运用专利地图可以(2)智能工具,指用专利地图来帮助分析技 (3)管理工具,术和商业智力活动,如了解竞争者信息、确定技术合作伙伴等;指利用专利地图帮助政府部门在某些重大技术项目上进行决策管理,或者帮助企 业评估产量及科研质量等;(4)谈判工具,指运用一份优秀的专利地图显示自己、 竞争者或合作者的弱点或优势,以帮助企业在专利许可贸易中取得谈判主动权; (5)诉讼工具,指一份好的专利地图可以在与之相关的诉讼中成为一项有说服力 的证据,影响参与案件的各方人员,加速审判进程; (6)交流工具,指运用专利地图可以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沟通变得容易,在向他人作解释、报告时直观 便捷。在具体的应用分析方面,西南交大的张帆【18】列出了专利地图的八种典型应 用: (1)揭示技术发展趋势; (2)揭示各研发主体技术实力的大致分布;(3)揭示竞争专利权人的专利技术领域分布:(4)揭示竞争专利权人的相对研发能力; (5)揭示技术主题的引证和扩展情况; 揭示技术组成的变化; (6)揭示不同技术领域间的关联;(7)(8)揭示技术创新潜在入口。当然这些并不能完全涵盖专利地图的所有价值,在面对实际的分析任务时,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应 用,选取制作出与实际目标最贴切的专利地图,以揭示最为需要的分析结果。 2.2.2专利地图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 专利地图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日本,当时主要是为了加快审批速度。日本10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专利办公室在1968年出版了第一份专利地图,这份地图是关于航空微米测量技术 在其它产品的功能、特征和设计原理等应用领域上的扩充使用,它能够显示出技 术功能性和应用方面的扩展方式,并能通过专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找出它们之间 的联系。在此之后,专利地图的应用逐渐转移到工业,尤其是一些以技术为基础 的大型公司。近年来,日本特许厅每年把预算的10%左右用于专利文献的分析, 他们收集和分析了许多技术领域的专利信息制成专利地图,并将其免费放在网上, 促进了日本企业的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崭新商机的拓展开发。 近几年来,专利地图在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韩国主要 还是借鉴日本的经验。韩国政府效仿日本专利办公室,也在许多技术领域收集专 利信息并绘制成专利地图放在互联网上供企业下载,以协助企业利用专利信息; 台湾则有许多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专门从事专利地图的制作和应用研究,而 且台湾还有专门进行专利地图应用的培训机构,通过系统教学来提高科研人员对 于专利地图的制作与分析水准。随着专利地图在这些地区的广泛应用,其相关技 术也逐渐传入新加坡、美国等世界各地,不过从全球范围来看,专利地图在亚洲 国家的应用程度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它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在于 指导应用科技的发展,这方面亚洲国家的需求最为广泛。 我国相关机构和学者近些年也开始认识到专利地图技术对于利用专利情报、 优化专利战略的高效作用,逐渐开始步借鉴国外专利地图研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 国实际情况加强专利地图的研发与应用。目前我国对专利地图的概念、功用等基 本机理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且专门针对某一行业作基于专利地图的分析研究也 开展得如火如荼,如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的陈柏兴所做的基于专利地图的广东 省LED产业发展分析【191、燕山大学的宓翠等人所做的基于专利地图技术的我国风 电产业专利竞争情报研究【冽、以及合肥工业大学的赵惠芳等人所做的基于专利地图的中国汽车制造业区域专利比较研列211,此外在11r业f221、银行业【231等等都已有专利地图应用的身影出现,而企业自身对专利地图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鲜有相关文献报道,目前我国已有不少信息咨询中介公司为企业提供专利地图服 务,并且拥有先进的专利地图绘制和分析软件使得分析结果更为高效、准确。然 而多数企业此方面的薄弱意识成为其继续得以深入研究应用的阻碍,企业提高自 身专利竞争意识,加强对专利地图的了解学习,制定相关的有效策略将是我国企 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预计随着与专利相关的科技发展以及经济竞争的加剧,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 我国对于专利地图的研究和应用将会日益广泛和深入。2.3专利预警机制研究与应用综述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日新月异,经济环境的复杂程度与不确定性也随之提高, 各行业从业者危机预警的意识愈加强烈。而专利保护应当可以说是许多科技型企 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板块,对于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前途 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面对接踵而至的专利危机,现有许多研究已经将预警的相关 思想引入了这看不见硝烟却又异常激烈的“专利战争’’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通 过理论思考和具体实践已经认定:应当将专利预警作为国家、各行业、以及企业 内部的重要工作来抓,而且有必要尝试构建形成完善的机制,从而使得相关专利 保护工作的流程更为规范,效果更加良好。2.3.1专利预警理论研究进展 预警思想理论发展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注重对专利预警的研究,不过由于他们更加注重实证操作,所以鲜见他们在理论上有多么深入的探讨,根 据检索到的英文文献分析,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内容最多的是国外研究者对作为 专利预警基础的专利分析投入了很多的关注,提出了许多先进的研究方法和角度。 专门针对专利预警的国外相关文献数较少,笔者分析认为其原因还有可能在于国 外企业一般都属专利进攻型,除了一些对所谓“专利流氓"公司(patent troll)的 提防【刎,国外企业多数为“专利战争’’的主动方,所以很少有针对专利预警这一 版块进行独立研究的,即使企业对专利预警有一定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将该项工 作涵盖于其完善成熟的企业管理机制中。 而不同于国外发达国家,面对越来越多专利方面带来的挑战,我国大多企业 只得采取防御型策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相关预警理论研究的深入。目前 我国现有的文献对于专利预警的一些基础理论如概念定义、目标作用、层次类别 等已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只是在表述上有所不同,基础理论的统一有利于相关深 层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作为知识产权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专利预警就是指在对相关技术领域 和产品的各类专利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市场和产品信息进行采集、分析的基 础上,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专利争端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其程度等情况,向有关政 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事业相关部门发出警示预报。陈志勋认为专利预警在实质12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是一种危机预警,是以专利情报分析为基础,系统地对关键性的专利指标及其 它指标所蕴含的信息进行评价,判断有可能将要面临的由专利诱发的危机而实施 的实时监控和预测报警。其目标和作用主要有识别陷阱、规避风险;警示风险、 快速应对危机;完善制度,规范市场;促进自主创新,增强竞争力1251。现有的研 究普遍将专利预警从层次上划分为国家专利预警、行业专利预警和企业专利预警, 虽其主导力量有所区别,但本质和思路都基本相同:各类型的专利预警都可以划 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即专利监控、分析和风险预控、处理,第一阶段是专利预 警的基础,而确定风险后的对策处理或者无风险状态下的继续监控也是不可获缺 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明确了专利预警的基本理论之后,近年来我国对专利预警的研究开始大踏 步前行,从2005年开始相关研究内容逐渐深入、细化,许多研究者提出了不少适 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创新思路: (1)出现了有专门针对某一产业的专利预警研究,如中南大学的知识产权专家蒋言斌以2002/2003年的国内外电子产品为例,经过系 统分析,最后绘制出了一张我国电子产品知识产权立体保护框架图,试图为我国 电子产品的发展提出预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z61; (2)出现了专门针对某一特定类型专利的预警研究,如孙国瑞等人专门针对公益性专利诉讼和分析这一领域概 述了我国预警性专利分析研究的发展状况[ZTl; (3)出现了专门针对某一专利预警要素的研究,如赖院根和丹英专门对预警警情进行研究,从技术维、市场维和环 境维3个角度来划分外部专利威胁的影响因素【冽; (4)出现了专门针对具体预警方法的研究,如王静和宋志国提出了利用平衡计分卡的平衡原理构建预警指标体 系,采用指标数值区域划分法来评价专利预警的警度【29】等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研究。 在专利预警研究过程中,有许多研究者认为以我国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 性,有必要将各层级的专利预警工作构建特定的管理体制和运作程序,形成完善 而长效的机制常抓不懈,于是出现了专利预警机制的概念与许多相关理论研究与 实践,由于专利预警机制这一概念是本文的研究主体,为揭示该部分研究主线, 理清思路,笔者将在2.3.3对该部分内容作单独的重点介绍。 2.3.2专利预警国内外实施情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深入,虽然国外企业遭遇的专利危机没有我国 严重,单独针对专利预警的理论研究比较少见,但不能否认他们在此方面进行了 不少的尝试,他们一般都是将专利预警与其他同专利信息相关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 联合涵盖于完善成熟的企业管理体系之中,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有如下做法: (1)日本、韩国企业主要借助政府部门对专利文献的分析进行其专利预警,如日 本特许厅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厅内外的专家为企业绘制关键技术领域的“专利地 图’’,供企业使用;而韩国也基本沿用日本模式,韩国的知识产权局网站免费提 供一种专利信息分析系统PIAS,帮助韩国企业用韩国知识产权局的数据库或者自 己构建数据库来进行专利分析,从而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 (2)英美国家由于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相关中介咨询机构发展成熟,所以这些地区的企业主要采 取商业模式对专利情报加以利用,他们通常聘请专业公司来做专门的行业分析报 告,以对企业自身起到很好的预警效果。如Thomson公司、CHI公司等,都是全 球领先的专利情报服务公司,在英美企业用户中有着很高的信誉。 专利竞争的被动地位推动我国的预警实务不断发展。早在2003年9月,我国首家为企业提供专利预警服务的机构一匕京国之企业专利应急和预警咨询服务中心挂牌成立【砌,但这样的专业机构在刚开始的几年还是少之又少,而且相比于美 国90%的公司有竞争情报部门,我们国家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不知专利的重要, 只有华为、海尔等大型企业开始重视到实施专利战略的必要性,逐步在专利预警 上投入人力物力。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知识产权的愈加重视,我国提供专利预警 服务的中介咨询机构开始逐渐增多,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常州佰腾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灵盾科技有限公司等。而且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无论从国家 层面,还是各地方、各行业、各大企业,包括很多的中小企业,也开始意识到专 利预警的意义,纷纷开始加以重视,随着有关专利预警机制的理论探讨的深入, 国家、地方、行业与少数知识产权意识强的企业开始尝试合理利用有效资源,实 施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笔者同样会在2.3.3中对此方面作详细介绍。可以说,虽 然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专利意识还较为薄弱,但这一系列有关专利预警的实践还是 让笔者看到了扭转局面的希望,但愿在经历了很多惨痛的教训之后,亡羊补牢, 犹未晚也。 2.3.3专利预警机制理论研究与实际构建 相对于“预警"这一概念,“预警机制”就是一个全面的制度,或者说是体 系、系统。由此看来,所谓专利预警机制就是指实现专利预警的管理体制和运作 程序。具体来说,是通过对专利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及 其危害程度等情况,向有关部门和人士发出警示预报,并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14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达到防范专利风险之目标的一整套体制。前文已经提到,在笔者的文献调研中, 国外专门针对专利预警的研究比较少见,而关于专利预警机制的探讨就少之又少 了,这大抵是因为发达国家多处于专利争端的主动进攻方,即使近年来遭遇的专 利纠纷逐年增多,他们的专利预警机制也隶属于其完善成熟的知识产权或产业预 警机制中,而我国的情况则恰恰相反,专利竞争的落后态势迫切需要专门的专利 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经有了许多有益的成果。 国内专门针对专利预警机制的研究内容演变情况大致如下:2005、2006年岳 贤平、陈荣对于专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作用、建立的基本思路等基础理论进行 了探讨【31】;此间代晶【321、李国春【13】已经开始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研究企业专利预警 系统的构建;2007、2008年何华【331、何铁宝f91、增阳f3q等人主张建立国家层面的 专利预警机制,认为我国很多企业不具备建立自身专利预警机制的条件,必须靠 国家层面来主导预警;此间戚淳以模型法为例研究了机制的具体构建,但仅是提 出两个关键步骤与几点建议,并未有成功实例形成【35】;2009年曾令华等人开始了 地方上的专利预警机制有效路径研究【36】;而李静的基于指标体系的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阳,采用了基于BSC平衡计分卡的方法设计预警指标,虽然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与准确度有待细究,但其将专利预警的具体实现机理进一步深化,对于我 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2010年赖院根【冽阐述了面向 产业安全的专利预警机制研究;邢素军【15】从定性角度分析了专利地图在企业知识 产权预警机制中的应用价值,不过并未在具体实施方法上有所深入,未涉及具体 的流程操作。由此可见,我国对于专利预警机制的研究是由粗到细、由表及里按 照时间顺序逐年深化的过程。其中平衡记分卡构建指标体系与专利地图的理论方 法也以其独到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成为了本文借鉴的重要思路。 在专利预警机制的具体实施方面,虽然我国相关参与者的集中关注点仍停留 在概念认证阶段,对其模型结构、运作方式等尚未有完整而统一的认识,不过国 家职能部门和各省市地区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尝试:早在2003年举办的标准与专 利北京国际论坛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就提出拟建专利预警机制,为国内企业规避 纠纷和开发自主知识产品提供参考【381。而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和预警 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出版了一本名为《专利分析和预警操作实务》的书,详细介绍 了如何建立专利分析和预警应急机制以及开展相应工作的规程,以指导相关人员 合理开展专利分析和预警工作【391。具体到各省市地区,上海市率先提出建立专利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预警机制,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也正在抓紧研究相关政策;陈裕分析宁波市专利授 权与申请现状,指出建立宁波市专利预警体系的必要性与对策建议【柏】;重庆也正 在建立出口产品专利预警机制【4¨,不过主要还是针对外向型企业普及相关国际规 则,并对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危害向有关方发出警示,并不能算是真正意 义上的一个完整的体系。2007年扬州市邗江区启动专利预警机制建设工作,积极 找寻符合本区区域特点的专利预警机制模式,运用三位一体的组织构架,分系统、 多层次地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并不断完善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到我国的企业, 在专利预警机制方面走在最前端的当属海尔集团。刘宁与黄贤涛发文专门介绍了 海尔的专利与标准预警机制,指出当许多企业还停留在摸索适合自己的“企业专 利战略"阶段的时候, 海尔已经领先了几大步,在相对完善的专利和标准战略基础上,正在探索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该文 指出,一个完善的机制应包含三个子机制,即信息情报收集机制、分析处理机制 和告警机制。海尔正是遵循这样的模式标准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壮 大保驾护航【42】。拥有清晰明确的专利战略的中星微也正在尝试对企业关键技术建 立有效的专利预警机制,并绘制了一个初级专利预警机制工作流程图着手实施, 但其有效性还有待验证【431。笔者相信这些积极的尝试都能够不断推进和完善企业 专利预警机制的研究和实践。 综合分析专利预警机制的现有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内容可知,有关机制的基础 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如机制建设的目标、必要性、具体功能等已经得到了广 泛而深入的探讨;对于国家、各地方以及某个具体行业整体层面的专利预警机制 构建研究已进入实际探索的阶段,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此过程中必然要涉 及到对于机制具体构建技术的研究,如预警方法的选择、指标体系的设计均已展 开;另外知识产权意识较强的企业开始尝试构建企业自身的专利预警机制,为本 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总结现有研究与探索有待深入的部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1)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国家、地方或行业层面,对于从企业自身出发,加强 主动性的专利预警机制构建的研究不多; (2)关于预警指标体系,现有的相关研究中,一些指标的可获取性和针对性 还不是很强,对预警结果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 (3)专利地图在企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定性角度的初步16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讨论,然而尚未出现运用专利地图进行预警分析的完整预警流程研究,即专利地 图在机制预警运作的具体环节中具体如何应用并未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及实证探 索,应用效果如何也就无从验证; (4)对于企业专利危机具体警情的探寻与相应方案对策的实施缺乏具体的探 讨。这些都是本文设计中需要重点考量并争取有所改进的内容。2.4本文的设计2.4.1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提到的现有研究与探索中有待深入的内容,本研究认为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从其内部出发建立预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尝试作接续 研究,力图为构建一个具有相对普适性的企业专利预警机制提供一个可供依据的 视角。具体各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研究基础。简要介绍企业管理、专利地图理论与方法,进行专利预 警机制相关理论研究与实务操作的综述,并提出本文的设计要点; 第三章: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总体构建。阐述一个完整机制的目标功能、构 建原则、基本组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等,从整体上把握机制的完善实施; 第四章: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预警流程设计与实证研究。首先阐述企业专利 预警机制的运作流程模式,主要分三个阶段:预警指标定量判断警度、专利地图 定性分析警情以及最后的对策方案实施,并讨论了流程的运作实施保障,即机制 各组织构成如何融合、渗透作用于流程环节;随后以美的微波炉为例展开实证研 究,详述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并进行专利警度的计算判别;之后对实证企业进 行全行业、企业自身及竞争对手三个层面的专利地图绘制与分析,探寻专利地图 之于预警机制的具体效用,为规避专利侵权及自身专利战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对 策;最后阐述警情的分类以及相应专利危机应对方案的制定;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总结本文的研究收获,并提出后续有待继续深入的研 究方向。 图2.1给出了除本小节之外的所有具体研究内容的框架示意图(其中虚线框表 示里面的内容安排在同一章):1'7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图2.1《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内容框架2.4.2本文的研究方法 (1)竞争情报的方法。从根本上可说专利预警是一项立足于竞争情报的研究。 所以竞争情报的方法贯穿于本研究的始终,例如专利情报的搜集与甄别、环境的 监测、竞争对手的确定与分析等; (2)文献调研法。从本文的总体研究层面来说,首先采取文献调研对已有研 究进行归纳整合,以寻求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或者可以进行接续创新的地方; (3)德尔菲法。通过专家意见的征询确定预警指标权重及相关警度值,保证 警度计算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4)专利地图分析法。在本研究的核心模块,以专利地图作为企业专利预警 机制构建实施的基础性工具,通过专利地图进行危机警情的分析预判从而制定分 类对策; (5)实证方法。包括观察法、问卷调查等进行企业实际调研,通过实验法进 行机制运行可行性的验证; (6)层次分析法、数字图表分析、对比分析等其它研究方法。将统计定量分18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析与技术定性分析的多种方法相结合,具体运用于预警指标体系的计算、企业全 面综合分析、专利地图分析等多个环节。 2.4.3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并完善先进的理论与思路进行企业 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与运行研究,形成创新,主要创新点包括: (1)从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自身角度出发,研究企业自主层面专利预警 机制的具体构建模式与技术,注重预警机制内部构建与实施的整体性研究,力图 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普适性模式; (2)设计具体的机制预警运行流程,其中指标体系的选择与计算可操作性较 强;危机警情的分析报告与对策方案的实施等各环节紧密配合进行预警,且力求 实时性与有效性,确保机制运行的准确与完善; (3)运用Aureka等先进的可视化软件工具,研究专利地图的绘制与分析对 于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作用,寻求专利地图在机制运行中的具体功能,定性与定 量分析相结合,保证机制的针对性、可行性与科学性; (4)通过对实证企业的计算与分析,提出对该企业专利预警工作有益的应对 措施。实证研究表明该机制运作具备相应的可操作性、实时性与有效性,为我国 企业开展专利预警机制的建设工作提供具有普适性的参考和借鉴模式。19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第3章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总体构建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总体构建,指的是从整体性角度出发,在明确机制的功能、 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探讨机制的基本组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本章的讨论内容, 是本文所研究的企业专利预警机制能够合理有效进行预警的必要前提。3.1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功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是为了防范与应对企业专利危机的管理体制和程序,目的在于能够事先发现导致企业专利危机的征兆,从而发出警示,提醒企业采取相应的 对策措施,使企业转危为安。为此,笔者认为一个运转良好的企业专利预警机制, 其目标就是应当做到具备以下四项功能: (1)信息收集与筛选。与其他许多预警机制一样,信息的收集与筛选是企业 专利预警机制的最基础功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应当能够准确搜集相应主题的专 利信息与其它必要信息并选取最为需要的有用信息,剔除掉与企业需求关系不大 的无效信息,这是准确预警的必备条件。 (2)警度测算与报告。这是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核心功能之一,具体是指对 收集得到的相关指定主题的专利信息,尤其是与企业自身专利技术密切相关的信 息进行分析与监控,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指利用构建好的专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警 度的测算,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报告。当然,企业 专利预警工作不能单纯地认为只与专利相关,在预警指标的选取中还应综合考虑 市场、环境、法律等多方面因素,这也对第一项功能中相应信息的搜集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3)警情分析与归类。利用量化的指标体系进行专利预警具有准确性、便捷 性、可操作性等优点,然而计算得出的警度仅能反映企业专利危机可能造成的破 坏程度,却不能反映具体的危机情况。要使企业转危为安,应进一步做到识别出 具体的专利危机警情,才能有相应的更具针对性的对策。本研究试图通过专利地 图的绘制与分析来帮助企业识别面临的具体专利危机警情,这样便将专利地图与 预警机制有机地契合起来,使其成为预警分析的重要基础性工具。现有研究指出, 当具体某一专利风险被警示后,可根据对策库所提供的相应预控对策来紧急预控 【321。一般研究认为,这样的对策库是依靠企业过往遭遇的纠纷实例构建而成的。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笔者认为此类对策库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却不足以快速而有效地应对现实 发生的各类危机,企业可将对策库的建设细化,将纷繁多样的专利危机分门别类, 并预设好相应基本的应对方案流程,等到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进行比对、归类, 以便于在对策库中基本应对方案的基础上扩展实施,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解除危机, 转向常态。 (4)危机处理与跟踪。一套完整而有效的预警机制不应当仅仅是预报警情, 还应有具体的应对解决措施来处理风险、化解危机。企业应在将具体的专利风险 挖掘出来并完成归类之后,在专利风险对策库中的基本应对方案基础上扩展开来, 仔细分析实际风险,力争最大程度地减缓危机直至完全解决。风险处理环节结束 之后并非万事大吉,而是要及时跟踪,防止情况恶化与风险复发的可能性发生, 并做到及时反馈,形成机制运行的良性循环。3.2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原则基于上述目标功能,笔者认为,构建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可行性原则。这是构建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首要原则,任何的实践应有 完善的理论为前提,而又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的纸上谈兵,必须具备实施上的可 行性。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在具体的实施运行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应始终贯彻简便易 行可操作这一基本思想。 (2)系统性原则。这里主要有两层意思。首先,按照工程学的观点,一家企 业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一个由人作为基本构成的复杂系统,它由多个子系统联合构 建而成。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就可以看作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这就要求它的建立 必须考虑与其它子系统的关联,密切配合,处理好相互关系,以提升企业整体效 益为宗旨。第二层意思是指与其它各种机制相类似,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也 要注重其自身的系统性,将其再按过程细分为多个系统模块,并注意多层次的结 合,形成一个完善运作的复合系统。 (3)科学性原则。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企业专利危 机的发生,增强企业抵御专利风险的能力。所以机制应紧紧围绕这一根本目的及 3.1中所述各项目标功能科学设计各个环节,在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投入运行阶段 才能够有效地运转,发挥出与目标功能相对应的最佳效用,切实起到预警的作用, 从而帮助企业摆脱专利危机。21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4)动态性原则。企业专利危机不仅仅是一种静止状态,而是一种连续过程 的反应。从危机的起源到认识再到解除,这本身便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 而且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致使危机加重的意外状况,也可能在危机解除之后 出现多重的反复,企业构建专利预警机制必须充分把握动态性这一重要原则,各 个环节需要联动起来,更要实时注意意外情况的控制与处理,在对策方案实施之 后也不能放松警惕,做好后续追踪。3.3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基本组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基于上述目标功能与构建原则,本节从整体角度出发,阐述企业专利预警机 制的基本组成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以求给我国有关企业提供一个具有相对普适性 的实施参考范例。 以往许多关于专利预警机制的研究侧重于从国家或者行业层面进行构建,以 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作为主导力量,认为这样层级的预警机制建设具有丰富的 资源可以调配,也有利于从宏观的高度全局把握机制的建设运行,却在实时性、 针对性与主动性等方面有所欠缺。本文的研究则尝试从企业自身角度出发,虽然 现阶段许多企业并不具备足够的意识和条件,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机制对于企业的 专利预警来说不失为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目前我国有少数大型企业开始尝试构建自身的专利预警机制,海尔和中星微 是最具代表性的先驱。海尔的专利与标准预警机制包括信息情报收集、分析处理 以及告警三大子机制,整个机制运行的基础思想就是通过专利的申请和布局建立 起完善的专利防御体系【42】,而中星微虽然目前只尝试对一些重要技术建立初级的 专利预警机制,却有着较为具体清晰的规划,所提出的机制构成要素包括组建预 警团队、规划培训阶段、专利检索分析和制定预警条件等【43】。综合分析现有关于 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研究,将其扩展并细化,笔者认为有效的企业专利预警机制 的基本组成情况如图3.1所示: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3.1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基本组成图如图3.1,完整的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由企业内部要素、核心预警模块及外部引 导支持三部分所构成,每一部分又包括多个下属元素: (1)企业内部要素 在本文的研究中,企业内部要素是专利预警机制的实施主体,指导与践行机 制的构建运行。其构架元素具体来说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与规章制度。 ①组织结构设立。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组织结构的设立安排,是指按照企业专 利预警的目标及其机制的构建原则,将相关要素安排到规定的岗位,确定其活动 的条件与范围。很明显,专利预警工作无疑属于专利部门的职能范围,有条件的 企业应当由独立的专利部门牵头该项工作,负责统筹规划。同时专利预警的实旌 过程又需要同时涉及企业管理高层以及下属多个职能部门,本文认为实施企业专 利预警机制的组织结构应当充分注重科学性与灵活性,它并非一成不变的常态, 而应该可以根据企业专利的总体状态进行适度地调整,图3.2所描述的组织结构可 以作为一个参考模式: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图3.2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参考组织结构图如图3.2,当企业专利情况处于正常状态时,企业高层完全放权于专利部门, 保持实时的监控预警,而企业一旦陷入专利危机状态,应从各部门抽调相关人员, 迅速成立专门的临时危机管理小组,轻度的危机应由管理小组负责加强监控预防 的力度,而较重危机则要立即分析警情,寻找源头。此管理小组独立于包括专利 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直接向企业高层管理者负责,及时汇报进展,执行领导决 策,以保证按照最为快速、直接、有效的方式使企业转危为安,此时专利危机管 理小组便可以自动解散,恢复到由专利部门进行日常监控的状态。 当然图3.2只是一个参考模式,根据图中所示,专利部门平行于其它各职能部 门,便于直接了解高层决策,方便向高层汇报最新专利动态,是一种较为理想的 状态,现实中的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专利意识的薄弱与资源的匮乏,还无法满足 这一条件,成立单独的专利部门,许多企业将专利工作安排在研发部门或者法律 部门之下进行分管,以节约成本,虽有可能带来沟通不便等负面影响,但就现阶 段而言也未尝不可。现代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部门设置的调整,以寻求最符 合自身条件的组织结构模式,重要的是不能背离专利预警的目标与原则,使自身 资源得到充分调配,从而达到预警效果最优化。 ②人力资源配置。“以人为本"是被许多企业奉为发展灵魂的企业文化理念, 作为企业活动的从事者、专利预警机制的实施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确保整 个机制运行成功的关键。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从事专利预警机制的 相关人员安排,以精简高效为首要宗旨,同时要求在每个关键环节的岗位上都安 排有独立思考操作与团队配合能力兼具的人才。为此,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情况制定一份详尽的预警人员需求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安排岗位与职责。总体 来说,企业专利预警机制需要的人才需具备开拓创新的精神,头脑清晰、反映灵 敏,熟知企业管理知识、专利知识以及法律知识,招聘的人员应与企业整体计划 相匹配。同时也应适当增加人员安排的机动性,如在企业陷入专利危机后成立的 危机管理小组不必特别招聘人员安排固定的相关岗位,而可以从其他职能部门调 派能力出众的技术骨干、法律专家等,并且他们比专利管理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 更具专业性,这样反而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③规章制度制定。企业规章制度是为深化企业管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积极 性和创造性,规范员工行为的管理制度,它可以促使企业从经验管理型模式向科 学管理的模式转变。企业规章制度涉及面很广,企业各项业务流程环节都应有相 应的规章制度供员工执行,如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员工培训制度等等。 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与运行实施也需要一套对应的规章制度,这套制度应当 详细规定预警各环节相关人员的职责以及每处流程的任务与操作方法等,完善的 规章制度是机制构建与实施的参考标准与后备保障,它应保证同时做到合理合法、 可操作、完备性与逻辑性并存,同时要注意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相符,其目标效 果应该立足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与团结协作精神,更好地 促进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完善运行,从而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2)核心预警模块 这是企业专利预警机制构成中最核心的一部分,具体是要阐述机制运行实际 预警过程时所要涉及的多个阶段版块。在本文主要效仿已有研究中企业危机预警 体系建设的案例模型【棚,再结合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目标与构建原则,将此核心 预警模块分为四个子模块,如图3.1,具体为信息搜集子模块、指标监测子模块、 警情分析子模块和对策方案子模块。 ①信息搜集子模块。主要是指完成对企业专利预警相关信息的收集、筛选、 存储和处理等活动。为了能给专利预警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在信息搜集的过程 中应力争信息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所以不仅仅需要相关主题的专利信息,还应收 集与相应技术具有相关性的市场信息、法律信息等。信息搜集的渠道包括互联网 免费数据库、电邮或当面直接索取、通过中间人找寻等,必要时可以向专业的情 报咨询机构求购相关数据,信息搜集的过程中要注意渠道合法,不违背相关法律 法规与商业道德。在本研究机制中,重点有两个环节需要信息的搜集,一是在指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 标计算之前相关预警数据的搜集,二是进行专利地图的绘制与分析之前作进一步 信息的搜集。 ②指标监测子模块。本研究利用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专利危机的监测与警示, 相比于情景分析【451、灰色模型[463等较为深奥的预警原理方法,运用指标体系进行 专利预警相对来说具有操作便捷、成本较低等优势,而且现阶段对于此方面的研 究也发展较快,本研究立足于前人较为成熟的研究基础,对预警指标重新进行了 分层选取,争取做到针对性、易获性、真实性与灵敏性,使其能够简单而又全面 地反映企业的专利活动状况与所处专利环境,最终能够准确预报出企业专利危机 层级,发出警示。 ③警情分析子模块。预警指标体系是将各种与企业专利活动相关的指标杂糅 在一起,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而得出结论,虽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企业专利处于 何种状态,却不能清楚地反映出具体的警情何在。该模块为本研究的一个创新之 处,即通过专利地图的绘制,在企业处于较为严重的专利危机状态之中时,借助 对专利地图的分析归类,判断具体的警情,认定出企业所面临的潜在专利危机。 ④对策方案子模块。对企业专利风险的预报,最终目的在于解除危机,使企 业回归安全状态。预警指标体系计算测出企业处于正常状态时,可继续进行日常 监控,而当企业处于危机状态时,轻度的应引起企业的及时警戒,加强监控力度, 优化专利管理,防范危机加重,而当企业被判定面临较严重的专利危机之时,应 根据分析得出的具体警情,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案。同时企业也可将这些对策方案 整理归类,组建经验对策库,以供下次发生类似专利危机时参考解决。 上述子模块并非各自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关联的,比如指标体系这一部分 既是信息搜集的主要依据,又是警情分析的前提,而对策方案的确定则要以具体 警情的分析归类为基础。在对策方案实施完成之后,并不能误以为一劳永逸,而 是应当追踪实施效果,若失效应继续寻找根源,进一步解决。具体的预警流程设 计本文会在第四章中单独细述。 (3)外部引导支持 以企业为主导力量构建专利预警机制并不意味着忽视外部力量的作用,毕竟 专利预警工作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单凭企业自身力量进行预警,显得有些势单 力薄。企业应高度重视资源企业以外的相关部门机构的帮促作用,将其纳入自身 专利预警机制的组织构成当中,密切配合,方能起到良好的预警效果。外部引导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支持力量主要包括上级政府部门、各行业协会及相关信息咨询机构。 ①政府部门引导。现代社会的政府部门已经被赋予了提供公共服务的主动地 位,相对于企业,它倾向于从整体层面进行宏观的把握引导,并且拥有许多企业 自身难以获取的重要资源,许多第一手的资料数据收集、政策法规的制定、专利 工作的统一布置安排都只有上级政府部门才能完成,这就决定了企业不可能脱离 于其统筹兼顾而单打独斗,日韩等国政府在此方面对于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值 得我国学习借鉴。现阶段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各地方政府知识产权相关部门 也都在着力建设各自层面的专利预警机制,企业专利预警机制也应注意考虑与其 密切配合,多方面参考,不断完善自身。 ②行业协会支持。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一种民间组织,是两者 之间的桥梁与纽带。由于行业协会必须代表一个行业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所以 它是制定并执行本行业规定和各类准则的行动者,并且会定期对本行业基本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进行行业相关调查,并开展信息服务、教育培iJII)J艮务、举办展 览以及组织会议等活动,由于行业协会的专业性,对于本行业的熟知程度高,它 们提供给企业的信息对于企业专利预警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而且在一些企 业对企业的国际经贸纠纷中,政府不能出面,这就要求行业协会给我国企业提供 最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国部分行业的行业协会开始探寻构建本行业的预警机制, 这对于企业寻求支持,加强自身专利预警也具有重大意义。 ③咨询公司服务。国外许多企业通过信息咨询中介机构进行专利预警已经基 本形成一种模式,前面的综述中也提到我国提供专利预警服务的咨询服务机构也 逐渐发展起来。在本文研究的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与运行过程当中,不可避 免会遇到许多专业性较强而难以解决的困难,企业可以向中介机构咨询,邀请它 们对从事预警工作的员工进行专利法律法规,相关软件使用等的培训,或是为企 业撰写某一主题的专利分析预警报告供参考,甚至还可以深入具体的预警机制中 来近距离指导,参与一些获取性较为困难的数据收集工作、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的 咨询,或是利用其专业的软件工具进行专利地图的绘制与分析等,提高企业专利 预警效率。 从以上各机制构成要素的功能介绍中可以看出,核心预警模块是企业专利预 警机制的主要预警工作程序,而企业内部要素是核心预警模块有效运行的实施主 体,外部力量则是预警实施的重要支持,这两部分共同作用于核心预警模块的工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作程序,核心预警模块也反作用于企业内部要素与外部力量,以帮促他们在实践 中总结经验,改善各自的具体构成要素,以更好地作用于机制的核心预警程序。 同时,企业内部要素与外部力量这两部分也相互影响,外部力量可以在预警机制 规章制度设立、组织结构安排、人力资源引进等方面为企业把脉,而作为反作用 力,内部组织各要素同样为外部力量提供工作方式方针与人才交流引进各方面的 经验,以促进其对自身专利预警工作更有利的引导。 总之,一个完整的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由以上相互联系作用的各部分构成,而又 不能形单影只,各构成要素之间只有相互渗透融合,方能形成支持协作的良性机 制,使得企业专利预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最终得出对企业战略发展有益的对策 方案。3.4本章小结企业专利预警机制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网络系统,在其构建过程中要时刻注意 不能背离它的最终目标,即预防企业专利危机的发生。企业内部各组织部门、相 关人员应密切配合,遵循机制工作的规章制度,把握基本原则,确保机制各主要 功能的实现。同时也不可忽视外部力量的引导与推动,应注重与国家、地方层面 的专利预警工作相结合,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信息咨询公司等多做沟通交流 合作,牢牢掌握重要政策法规,提升企业专利意识,将自身预警工作效率最大化。 当然,对企业这个更大的网络系统而言,专利预警工作也只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 个方面,企业若要取得全面的稳步发展,更应当提高警惕,不忽视其内外部环境 的丝毫变化,加强自身综合实力,方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4章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预警流程设计及其实证研究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最终目标在于通过条理性的工作流程,预报不同程度的 专利危机,分析具体危机警情以及解除专利危机,因而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预警 流程设计是第三章中所述组织构成中核心预警模块的细化产物,是机制的最核心 部分,机制各组织构成的联系与作用就体现在流程的运行过程当中。 本章单独就该部分内容进行研究,首先探讨机制的流程设计,给出一个全新 模式,之后以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重点运作环节的研究。实证过程选 取广东美的集团的微波炉技术为例,选取该实证对象的原因主要鉴于以下两点: (1)美的集团历来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并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知识产权管理制 度,如《集团专利工作管理办法》[471等;(2)美的集团的微波电器事业部是全球 两大微波炉生产基地之一,有业内最为先进的微波炉技术研发中心,科技领先, 资源充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相关数据也相对更容易获取,这也为普适性的研 究提供了便利,能够为我国其他企业在进行特定领域的专利预警机制工作方面提 供参考。4.1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的预警流程设计根据核心预警模块的各子模块功能,结合整个专利预警机制的构建原则与目标,可以认为机制的预警流程核心包括如下连贯的三部分:如何进行企业专利状 况的警示预报、如何分析企业专利状况以探寻具体的危机警情,以及如何解决不 同类型的专利危机。因而本机制的预警流程设计可以从整体上分为警示预报、警 情分析与危机解决三个重点阶段,具体环节的设计应以其为主线选择方法与工具, 并合理调配企业专利预警机制各相关组织要素资源,使其各尽其职,有效地渗透 融合于流程运行的各环节,保障流程实施的可行性与准确性。4.1.1基于专利地图的企业专利预警流程在本文研究中,引入了专利地图的理念与方法作为预警机制的基础分析工具。在 前文综述中可以看出专利地图的分析功能对于预警机制具有重要的价值,现阶段专利 地图在专利分析方面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得到广泛认可,不过利用其进行专利预警还尚 未形成一个清晰具体的完整运作流程,即具体在机制运行的哪个环节运用专利地图才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 显得合理、高效,以专利地图为分析工具的预警机制的预警运行模式又是如何,这些 都是十分值得后续研究者思考的命题。本文即围绕这些问题,设计制定出了一套机制 预警流程全新模式,流程图如图4.1所示:图4.1基于专利地图的企业专利预警流程图如图4.1所示的流程,其科学高效性及实用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整个流程分为清晰的三大阶段(如图中虚线框所标示):一为警度判断 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为预警指标相关的信息搜集与监测判断,也包括警戒状 态时加强防控措施后再判断企业专利状态回归正常还是恶化为危机状态;二为专 利分析阶段,是指企业专利处于危机状态之时,借助专利地图的绘制,分析警情, 进行归类;三即为对策方案实施阶段,指根据分析总结而得的警情类别进行相应 对策的执行,促使企业专利风险的化解,重回正常轨道。此三个阶段缺一不可, 联动实施,构成了机制的核心预警运作流程。 (2)本流程将指标体系的定量监测与专利地图的定性分析紧密结合,相互配 合进行预警工作,具有较高的效率。在专利状态正常之时的指标监测阶段,企业 只需按规定好的周期进行警度值的计算判断,而无需每天都进行全面而繁琐的专 利内容分析。只有当警度计算值被确认为警戒状态时,意味着企业专利可能面临 一定的危机,如不加强防范,风险会随之增大。这时专利部门应向企业高层报告, 高层可迅速召集专利危机管理小组成员,进行控制管理,如对预警指标检查其合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理性,进行重新设置,或加强指标体系监测力度,缩短监控周期,同时加强专利 工作各方面管理,直至恢复正常,这里也有一种可能便是防控措施不力,导致企 业转至专利危机状态,不论是由警度判断而得的危机状态,还是由于后期控制不 力而导致的危机状态,企业应迅速采取“危机管理"措施,企业专利危机管理小 组重新集结,进行二次信息的搜集工作。如此的流程模式在抑制企业做重复无谓 劳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具有较大的贡献。 (3)本机制不仅仅单纯依靠专利人员,而是需要管理、技术、市场、法律等 各方面人才的默契配合,从全面性方面较为充分地保证了预警的科学准确,并充 分调动了企业各方面的人力资源,使他们各司其职,在机制运行中发挥自己最大 的力量。如在第一次信息搜集阶段,应由专利部门熟练运用检索技巧的专人负责, 除专利信息外也要向研发、销售等部门搜集所有维度指标相关的信息,以保证信 息的全面。而之后的警度计算与判断都应由专利部门专人负责完成。在警戒状态 时的防控措施的布置以及企业临较为严重的专利危机之后的行动,企业应成立专 门的危机管理小组执行领导决策,安排具体工作。在专利地图分析阶段,由于图 表种类繁多、专业性强,应由小组中的专利人才实施工作,必要时可向专业的中 介机构寻求帮助。 4.1.2企业专利预警机制预警流程的实施保障 企业专利预警机制以预警流程为工作核心,却又不单是一条运作流程的流水 线。作为一个完整的机制,它应当调动起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机制的核心预警 工作保驾护航。所谓预警流程的实施保障,即应以本文第三章中所述总体构建框 架为准绳,将企业内部要素、外部引导支持力量与核心预警流程融合、渗透,确 定细致而具体的作用方式,将他们的关联体现在具体的工作流程环节之中,为专 利预警的完善与准确而服务,也为机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提供保障。本文在此 对照流程设计的各步骤,探讨企业内部各要素及相关外部力量在流程各环节运行 时的具体作用方式,得出企业需要注意的要点如下,以期为预警工作提供有力的 实施保障: (1)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企业必须为专利预警机制设立独立而细致的规章制 度,并在机制运行时严格参照执行。规章制度应具体到流程每一环节每一类专利 状态的操作,包括各职责岗位的分工、危机状态时快速组建危机管理小组的办法、 对策方案制定的程序与方法、流程环节结束后的存档管理等。可见规章制度应作31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企业专利预警机制研究 为机制运作流程预先明确的准绳,指导与保障整个流程的实施; (2)灵活把握组织结构。专利预警工作理应由专利部门牵头实施,然而又需 要企业内部其它各部门的参与,且企业专利处于不同的状态时,也需要预警机制 的组织结构适度灵活调整。部门之间、部门与领导之间的信息传递能够畅通是组 织结构设置的准则; (3)充分调配人力资源。企业专利预警不仅需要专门的专利人才,同样需要 其它各类人才为预警工作服务:在预警指标的信息收集阶段,考虑到影响企业专 利状态的外在形式不仅仅体现在专利角度,在市场、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同样重要, 专利部门人员应与市场、法律部门的人员精诚合作进行信息搜集,而在对策方案 实施阶段,更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参与措施制定。当然这都是建立在企业资源可 充分调配的基础之上,若企业自身人力资源匮乏,可借助专业的专利咨询机构来 帮助预警流程的完善实施; (4)加强外部引导支持。本预警机制运作流程虽以企业为主体,但应该承认 企业如若单打独斗,其力量是相当有限的,必须加强外部的引导支持,具体来说, 政府部门的主要作用在于宏观层面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以及信息库、专家决策 系统等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对于行业协会,其特殊的桥梁作用和信息优势决定 其易于了解国外市场和行业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对本行业整体专利情况进行分析 通报,给企业以指导;而中介服务机构以其专利工作方面的专业性可为流程中预 警指标体系的设立、二次信息的搜集、专利地图的绘制与分析以及最后的对策建 议均提供直接的帮助,保障流程的高效实施。4.2企业专利预警指标体系从本节开始即进行机制核心预警程序的具体运行研究,本文以理论结合实证进 行预警流程各个环节的探讨。 专利预警的技术方法总的来说可分为定性预警与定量预警两类,定性预警需要 将各产品方法与他人的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内容比对,以排除专利侵权的可能, 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对大量专利信息进行详细阅读的基础之上,完全运用此法进 行企业全面专利预警存在较大的难度。而近年来运用量化的指标体系进行专利预 警的方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认可,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统计企业现有的专利相关 指标,这些指标应保证具有一定的先行性,能够反映企业专利未来可能的波动状32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况,从而预示可能存在的危机。企业专利预警涉及面广,专利状况的变化对于企 业的作用影响可表现在市场、法律等多个方面,若要从定量的角度提早、准确地 综合预测专利风险,应注重多层次、多维度地构建专利预警指标体系,为此王静【291、 李静【37】、翟东升【49】等人均把BSC平衡记分卡的原理引入了企业专利预警指标体 系的构建之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本文借鉴该方法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完 善,对体系的维度与具体指标进行了重新的选取划分,力图使预警的简易性与精 确性更进一步。4.2.1平衡记分卡简介Score平衡计分卡(BalancedCard,简称BSC),源自于哈佛大学教授Robert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的执行长David Norton于90年代所从事的一种绩效评价体 系,当时其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它打破了传 统的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衡量企业业绩的方法,而是在其基础上加入了客户、内部 流程及员工学习成长因素,一共从四个方面建立起了衡量体系,它反映了财务、 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 衡,结果和过程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使业绩评 价趋于平衡和完善,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这一革命性的评估和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申请专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