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钢琴小游戏大全久了或玩电游戏久了之后,眼睛就变得看一个东西很清楚,聚焦了,以至于看东西很陌生,不知道自己的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电子琴弹奏《等你等了那么久》真好听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副标题要不要
{showMore?'收起' : '展开更多'}每天看东西看久了,眼睛痛,是不是精力太差了,所以导致的呢?_百度知道
每天看东西看久了,眼睛痛,是不是精力太差了,所以导致的呢?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天用一个小时的电脑,离开一下~休息一下~ 眼睛多看看外面的风景,把聚焦点调整一下~ 多喝绿茶可以改善肤质
采纳率:10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国学古琴营|琴道与生命国学古琴营|琴道与生命汤圆与自行车百家号字敬和,吴门琴人,青年古琴家,古琴教师。自幼熏习中华古典文化,讽诵论孟老庄文字,11岁始游学,于寺院(五台山福慧苑)私塾(昆明乾元堂)传统学院等多处学习求教。2005年学琴,授业于姑苏吴门老桐先生,除琴艺外更得古典学术儒道释文化之教诲,梳理。后游学成都,于成都及上海、重庆等地开课授琴。善弹《渔歌》、《石上流泉》、《鸥鹭忘机》、《获麟操》、《梅花三弄》、《广陵散》等曲,抚琴风格乃传统吴派琴风,中正平和、清微澹远。我们说社会文化风气好,叫做礼乐之治,但是社会文化风气不好叫什么?礼崩乐坏,所以在整个文化概念里,音乐和礼各占文化1/2,对吧?音乐的乐,繁体字跟医药的药是很相近的。樂加草字头是什么?繁体音乐的乐。我们说医药是调节人身心状态的,是从物理的角度,而音乐则是通过从声音的角度调节人心理状态的。所以荀子在《乐论》里面这段话是里面说的叫做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通过音乐的影响,让一个人内在能够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方向,通过外在礼仪的规范,可以让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做事方法,做事态度,生存的方式。这是古代教育很核心的部分。这个部分终究影响你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人格是否完善,精神是否饱满。跟我们当今的教育不完全一样的是,如今的教育是生存式的教育,我们解决的是吃饭的问题,因为过往我讲课内容的学员都是40多岁的人,他们早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你们再隔三五年,你们也会发现吃饭的问题不难解决,但是为什么要吃饭?这个问题可能会困扰你们一辈子。因为没有人从小给你们这样的影响,我们要成为什么的人,怎么样生活,怎么样跟我们这个纷繁的世界信息上的不对等做调和。古代人提倡礼乐的教育,就是从内在和形式上规范也好,升华也好,达到一个饱满的人格,自然跟我们的社会就可以有高度的融洽。音乐是内在影响人的,礼是通过行为外在来节度人。尤其要讲音乐的重要性。音乐自古以来,中国讲礼乐,他被放到这么重的位置,有具体的原因,现在医学昌明比较容易得到答案。你们在座有多少是愿意将来要小孩的,举个手,情况很少嘛,看来很危险。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因为之后大家为人父母也好,很多时候因为孩子会反思人生成长,因为你们的父母没有给你们这样的影响,你们因为特殊的缘分可能自己思考到了。但当一个生命要到来的时候,你们会特别敏感这个问题。我该怎么给他最好的?我怎么让他成为真正优秀的好的一个生命。那么孩子被怀孕之后,4到6周就会分化一个器官,叫听小骨。这个器官类似于,如果我们是从鱼进化过来的,类似于跟鱼鳃一样的东西分化过来的,那个时候小孩就具备了听力。我们为什么说音乐作为胎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孩子就直观受到了声音的影响,最初的声音影响有两种,我们现在叫做节奏跟旋律。这个来自于母亲。母亲的心跳就是他的节奏,母亲胃肠的蠕动,就是孩子感受到旋律。所以最早的胎教是一个母亲自身的身体心理状况,给予到孩子的东西。所以如果一个母亲心绪平和,这个孩子最初始的生命节奏其实很稳定的。一个易悲易怒的母亲,她的那个心跳给孩子的就是比较激烈刺激的,那么孩子的整个生命基调也会变得比较刺激。母亲的饮食规律,作息非常和谐,他的胃肠蠕动就是非常平缓的,节律也是非常和缓的。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受到声音的影响,包括我们现在的人,大家在座的没有不听音乐的吧,我们每个人受到声音的影响也非常大,我们闭上眼睛可以看不见,但是我们遮住耳朵,有的时候还是会听得到。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我给你们讲一堆道理,不如我们唱唱歌,弹弹琴更容易感化人。这个是声音自古以来受到文化传统重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它本身就很容易影响人。而在这个容易影响人的这个过程里,特别要讲叫做志清这个部分。现在人听乐就当好的音乐听,听着开心听一听就好了。但古来我们说乐行而志清,它不仅让你身心愉悦,同时还可以让你人明白人生的方向。这个听起来就比较悬。这个这里讲一个字,乐行而志清,志去清明的志。上面是一个士,下面是一个心。士这个字在古代非常被重视,他不是普通人能够直观体会的一个状态。我们都说过去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是由这个阶层承载起来的。到了大学,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读过一本书叫《士与中国文化》。就是钱穆先生的弟子余英时先生他写的。(这本书非常重要,详细记述了中华民族千年来已历坚挺的原因之一,推荐有能力的同学阅读)。《说文解字》对士这个字有个解释,叫做数始于一,终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孔子对于这个字的缘起,源于一种状态,这个状态叫做推十合一。就说一个人拥有的的人文认知跟自己的智慧,可以从事情纷繁的变化当中知道这个事情的缘起,叫推十合一:最终能够知道这个事情的因由。这个是一个很高明的自我精神状态,讲到这个自我状态,我们就回顾可以看一下孔子跟他学生的一段对话,这个人叫子贡,你们知道子贡是什么样的人?(台下茫然)那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谁?是颜回。他以前讲过,说颜回好学,别人问弟子孰为好学,他说有这么一个学生很棒,不迁怒不贰过,就是命太短,死得比较早。孔子还没去世,颜回(算是他五星好评的优秀学生)就去世了。他不仅最喜欢这个学生,而且还老爱拿这个学生跟别人做比较。你们读过《论语》就知道里面有一段。孔子问弟子子贡说,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子贡是什么人物呢?我们简短介绍下。除了很能辩论以外,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所有的经费都是子贡出的,所以他是孔子的大赞助商。那么子贡这个人原本很聪明也很狂,孔子以前的那个要求很低,有教无类,只要你愿意来学,给宿修我就愿意教你。当然也有一个过程,一开始还是有门坎的,你必须是要正规出身的人,不能有污点不能犯过罪。所以最早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来,是一个跛子,就是腿被砍断了的一个残疾人,后天之才,因为他之前犯过错误,这个学生叫漆雕开。孔子看他不顺眼,说你不要来了。然后之后就有一个非常耿直的大写的耿直boy叫子路,这个同学就背着漆雕开去找孔子,你说有教无类,为什么他就不能教?而且去找的时候呢还提出跟孔子挑战。子路是一个勇士,过得很贫苦。吃不上什么饭,所以靠打猎为生。剑法特别好,见到孔子之后说我们就来比是一下剑法。如果你赢了我,你就要认我做老师。但如果你比我说得好,那我以后就跟你学。没想到子路就输了。输了之后,等后来子路再去挑战的时候,孔子就想通了,说有教无类,不管什么样的人,我们都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它是能够扭转过习气变好的。而子贡去找孔子学习的时候,他带了三车礼物,孔子那个时候的要求要十条干肉,就十条腊肉,折合成现在可能就千把块钱。也就是说你意思一下,我就可以教你,你有这个态度就好了。但子贡就特别大张旗鼓,带了三车礼物。言下之意,就是我这是要赖在你这里好好学的,而且跟孔子学了很多年之后,子贡还跟孔子提到过这个事情,他说最初去拜孔子为师的时候,以为最多跟孔子三年,就可以把孔子所有的学问学完。但后来三年结束了,发现这个孔子的学问,真是仰之弥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穷尽,那么说回来有一天孔子就问子贡,汝与回也孰愈。他说你觉得你跟颜回啊我这个最棒的学生比怎么样?然后子贡就说,赐也何敢望回,子贡字端木赐。我怎么好意思跟颜回比,颜回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回也闻一知十,他这个人通过一件事情的缘起,可以推演出事情诸多的变化。赐也闻一知二,我最多只能推演出一两点这个事情的变化,所以我比不上颜回。那么这一个呢是士的另一个解释,叫做以一知十推十合一。那么这是一个对于世间生命状态,人文状态的一种需求,也是古来求学人很好的一个自我期许。为什么要提这个事情?我们说礼乐的教育是引导人朝这个方向去的。但最后说回来是自身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在这个轨道上跟大家不一样的原因在这里。吕老师早上的时候提了一个经典教育,你们记得吧?读诵经典。我的这个成长经历最早的时候可能三四年级的那个时候,家里就有这个环境去背诵古文,背的第一本叫做《大学》,一个非常枯燥苍白的早上,小朋友都在公园里滑滑冰。我跟我的大姨在读《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读了一个上午。《大学》第一段的第一章句,我是实在很无聊,很勉强地背下来,但很奇妙,我大姨居然夸我,说你这个孩子不错啊很好,还当着我爸爸妈妈面夸我,搞得我很惭愧。因为我知道我没有尽全力,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的传统的文化,接触传统文化之后,相距十数年,我们在传统的典籍当中读到过一本东西,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图片上的叫《礼记·学记》当中的一段话,回首我的经历,再看这一段话,我发现(和我的成长历程)有莫名的相似之处,所以整理出来呢跟大家分享。这当中有包含古琴和古琴文化背后很多的内容,因此而展开。《礼记·学记》里面有一段话说,一个人成长的有几个阶段最有效的方式是这样子的,叫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就是说一个人的成长最早的认知是一个基本文字的认知,最早我们大家能够有基本的阅读,基本的理解,离经辨志有能力去通过文本知道文本背后的意思,简单讲就是这样,我们看一个文章,能够知道文章讲什么。当我们有基本的阅读能力跟认知能力之后,我们首要注重的不再是知识技能上的学习,是人世环境的历练的学习,这个当中跟我们现在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大家现在大多数人要到大学毕业之后22岁以后才开始经历人世历练,但按照这个算法,差不多一个孩子七八岁,就开始经历人世历练,当然这背后社会环境不同。在座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身处小家庭式的社会,爸爸、妈妈和我,爷爷奶奶传统宗族式的关系少,但在古代的人文社会宗族的大家庭式的社会的环境中,每一个人实际上集多种职能于一身,就我可能是一个孩子,但同时我后面有弟弟妹妹,与此同时,可能因为我辈分很高,我已经当叔叔了。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敬业乐群,敬业就是有我所要做的事情。乐群就是我要跟我整个家族关系处理得和谐,那么我不同的工作职能的情况下,我的角色立场就不一样。我们当代的社会环境实际上培养了很多角色,立场失常的人的状态,因为直到大学毕业,我们才发现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就连那个世界的次中心都不算。因为之前都是爸爸妈妈老师校园的单纯环境,但直到你进入了多重的身份之后,你才会发现我在不同的身份之下,我所要承担的责任是不一样。责任这个两个字非常重要,没有这两个字,我们几乎不会成长。责任使人成长。所以敬业乐群是在承担不同的角色所赋予的责任的时候,我们的人格我们自身才会有充分的认识跟成长。五年视博习亲师,当我们对于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周围都有一个很融洽的生活状态和态度之后,我们才开始进入广博的学习。博习跟亲师是两个方面,博习是广博的去了解。亲师是专门跟随老师深入的进行精进的休息。七年视论学取友。等到第七年的时候差不多才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自我产生了很多足够支撑自己人生的价值观念。然后在这个过程里可能会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专门用的友这个字,待会我们要讲友跟朋是不一样的,会是有差异化的两个字。这个之后的状态叫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个是一个古人所累积下来认为很好很合理的一个成长路径,同时是完整人格的成长历程。在我做自我反思的时候,就经历了这么一个阶段,下面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在这个过程里最早的时候是接触经典教育,在接触经典教育之后背古典古文。之后在我11岁的时候,我们家受了佛教影响,给了一个概念,不管将来多么有财富,或者多么有公益,可能都会在生命的不调和里承纳痛苦,这些东西不能导致你究竟的愉快,能够解决生命所有疑惑唯有宗教或者文化。所以在那个时候就在一个寺院参加了一个夏令营,活动之后,我就觉得这里环境挺好的,挺愿意留在这里学习的。然后我就在寺院里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求学,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说三年视敬业乐群就在这个环境当中。一年视离经辨志,我差不多小学以前五年级的整个经历基本承许了我有基本的认知能力,读书基本的算术之类的问题解决了!之后在寺院整个过程当中,具有了很多不一样的体验。我们现在在工作之后,才会去思考我们跟社会的关系。如果大家在寺院里生活过,就会发现寺院是一个有阶级制度,功能职能制度非常明晰的一个环境,出家的僧人就有五个等级,我们大部分可能就简单地看成是和尚跟尼姑是吧?实际上不是,他有五个等级,最基本的叫做沙弥尼跟沙弥,就是刚剃度的小师傅,就受了五戒或者十戒。然后之后的男众就比较简单,就是当到了一定年龄,有一定心愿之后,可以受戒成为比丘即顶级的僧人,那么他所要承担的就是要受250条规范跟戒律,行持的要求,女众中间还有一个阶段叫做式叉摩尼,在式叉摩尼上面叫作比丘尼。在这个等级的情况下,我们跟他们的距离是有差异的。就将来你们到了寺院,看到尼众师傅,特别是男生,你们要给一个尼众师傅递东西,不能直接递给他。很多时候你要放到桌面上,然后他要从桌子上拿,因为他们的戒律规定不允许直接接触你给他的东西。那当然是沙弥尼就无所谓。那么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就是类似于一个宗族社会环境当中的一个距离感,是一个礼的训练。在寺院当中,我当时最大的一个收获第一个就是我们说礼体静为主,礼之用和为贵,静和的一个吸收,所有的僧人都非常有他自己的拿捏跟行持。有他自己所遵从的规矩与礼法。而第二个很重要的是当时在寺院要做很多的劳动,参与寺院建设等很多的工作。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养成一种良好的劳作习惯。就我们现在经常说习劳知感恩,就是说我们做了工作,才知道这些事情不容易。但古来实际上不是为了说让你觉得这个事情不容易,才让你去做工作的。古来让很多人养成劳作习惯。我们经常说要追求像士一样的精神,甚至要成为君子。我们问一个问题,说我们要成为君子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说我们要成为小人?或者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一下,你们认为的君子跟小人是什么?君子和小人的关系是什么样?君子和小人的关系是对立的吗?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大家都立志说我们要成为好的人,优秀的人,精神上是充沛的人,但如果我们搞不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能追寻了很久很久,我们自己也很辛苦。我们形式上要想要成为一个好人,但我没有智慧,我们就会搞的很疲劳。那么我来讲一下我对君子跟小人的认知。最早的时候君子跟小人是从阶级分化产生的,君子一开始的定义不是只跟道德没关的,他就是指在上位的人,有权利的人,小人就是老百姓。就普通的我们普罗大众,那么这些人到后面的社会演变变化了,为什么呢?后面我们认为君子是有修养的,有行持的,有操守的。而小人是急功近利的,或者说是唯利是图的。君子的关键,刚才我们第一个说它是源于过去的管理跟统治阶级,小人是老百姓,前者呢是非常有丰沃的生存资本的,后者是生活在生存基础上的人一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他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活下去吃饱饭。如果一个人连吃饱饭都做不到的,他很多东西他的修养就很难达到。我们说仓禀实而知礼节,所以最早的小人就是跟阶级直接挂钩的,但到后来演变成什么样,有的人哪怕位高权重了,依然不知满足,依然不停的在获取物欲。所以我们在古书的典籍里批判这些纵使在高位上的人叫什么?也叫小人。对他们重视有权利有地位,他们也被认为是小人。因为他们的心里跟小人的心理是一样的,但有很多依然是普通老百姓,但过的心胸自达的人被称为叫君子。君子是怎么来的?因为有相对丰沛的生存环境,所以他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我要什么,我怎么样去更合理的优化我的生活和事情的分配,小人在没有这样的环境的基础下,他必须要争取,他也没有一个空间,或者没有一个时间跳出来看,当有这个时间空间调出来看的时候,他可能自我就会升华。而这个状态里,君子跟小人的关系不是对立关系,是涵盖关系。君子包含小人,就所有的君子都必须先成为一个完整的小人才能成为君子。小人是我们所有的本能的欲望,本能所有的状态。当我们对我们所有的状态跟欲望理解,同时可以有更优化的处理方式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成为君子。因此换言之,一个不理解小人的君子是不可能成为君子的!因为小人就是你的那个小我。如果你不能理解跟接纳和爱护自己的小我,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优异的人。所以在整个成长的历经当中,我们刚才也讲了说,因为我家庭的原因,当时有过有过这样的影响,希望我去追寻这样的东西。简言之,就是一个智慧的道路。认为宗教也好,或者是文化里也好,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以至于影响到什么程度?我当时一开始去的寺院是在五台山,山西五台山传说是文殊菩萨的道场。然后我们在五台山的时候,那时很小,才11岁,然后在当时五台山有个寺院叫塔院寺,据说里面供了佛舍利,很大的一个塔,然后那个塔院的四周全部放的都是石板,供人磕长头的石板。因为去的信众很多,那个石板都被擦得锃亮,普通的石板都被擦得反光那样的。有一次我们去正好就有个导游带了一帮游客,去了之后,那些游客说哇这些人好拼命啊在这里不停的磕头,那个石板都被蹭的那么光,他们为什么这样啊?然后那个导游就说,因为他们想要去一个叫做极乐世界的地方。这个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大概的情况,导游讲的原话。那个世界就是你想要开奔驰就可以开奔驰,你想要开宝马就可以开宝马,你今天想吃肯德基就可以吃肯德基,明天想吃德克士就可以吃德克士!这样的一个地方。我当时觉得这个好俗,你怎么可以有这么样的曲解,但换言之,吕老师讲说,我们都希求快乐嘛!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是他们快乐的寄托,他们觉得那当然导游可能不懂,他对极乐世界不了解,粗浅言之那也是他获取快乐的一种态度。而我在这个求学的经历当中,过去的长辈啊老师啊父母都告诉我说,在古来的经典里面有你获得人生终极快乐的方法。所以我11岁的时候,是我自己自愿啊,没有任何父母的强迫跟要挟。然后选择在寺院的环境里生活,呆了一年半,整个寺院环境的生活实际上是非常有益跟有趣的,因为你会发现所有的僧人,哪怕在上座的那些法师,就是一讲课,底下有成千上万人在听课的这种法师,在劳作的时候都跟我们一起去劳作。因此你会发现人跟人是没有阶级隔阂的,就是我们的基于人格都是平等的。我们对于生活所能够体验到的也都是相同的。那么在寺院待了一年半之后,本身要去追求这个生命当中的终极大道,我也没有摸清特别完整的路数,大概体验了一个完整的佛教文化。然后寺院的那个培养方式是先按部就班地,还要把这个文化功课补成。因为他是一个佛教学院,之后等到那个十七八岁以后才可能有这个完整的智力了,就去再去进行详细的后面的精(经)教的研习,我不知道你们对佛教感兴趣的需要。有个叫做梦参的法师,就是近代的一个很大的长老,去年才去世的。弘一法师你们都知道吧?弘一法师在世的时候,梦参法师是弘一法师的外务侍者,中国第一批佛教大学生。我们当时住在这个老和尚的楼下,就跟他朝夕相处,他在堂上讲《华严经》,我在台下打瞌睡,因为太小了也听不太懂,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氛围跟环境的充分的给予了人完全不一样的生命状态。一年半以后我父亲去看我,他给到的评论叫做脱胎换骨。因为人不一样,啊就是一年半,我从一个1米4几长到1米6几,将近1米7,然后整个人的状态也不一样。对,在那个时候我们吕老师也讲说,少年养正,在那个时候培养了一个人好的生命状态跟心理环境。五年是博习经师,因为寺院本身他按照佛学院的那个格局来走来培养人,然后之后我心想在寺院要读书,还不如回来读一个好一点的名牌大学,反正我一样可以读。然后我就回到我们家,然后就开始补课,就开始准备上课不了。花了半年时间读了两年的课,打算考初二。在初试各种啊反正关系啊都搞定了的情况下,我们遇到了一个私塾,可能也不是你们太了解的范围。就是一个读经的一个传统的一个学校,你们如果听说过南怀瑾先生,大家可能会了解一些,他倡议有很多私塾,当时就创办了,然后在私塾里面呢接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古琴,围棋,书法,很多东西就在私塾那个环境里学习到。我现在还记得,实际上我跟古琴认识的,就知道听说过这个东西的时候就在很早。就在那个寺院的时候就听说过,直到那个到了私塾之后,我们私塾有一个学长也是老桐先生的学生,当时我们去的时候,我父母当时特别兴奋,他们回来之后说那个地方好,那个地方有一个女孩弹了一个乐器,特别高级。据说是圣人才可以弹的,我去了之后才知道哦这就是古琴。那个时候我们说音乐对人影响很大,我在差不多十三四岁的时候就特别敏感于音乐,如果不不遇到古琴,我可能会去学其他的音乐。那个时候我就有一个感受,就是我们会听到很多交响乐也好,古典音乐也好,或者流行音乐也好,特别明显的就是我特别容易被音乐所鼓舞,就是愉快的音乐可以让你欢快起来,沉静的音乐可以让你平和下去,激昂的音乐可以让你振奋。我当时就有一个感受,如果我也能做这样的音乐该多好,所以那个时候有一个特别明显想好好学一个乐器的想法,因为实际上在很早的时候,我的家里就有过想要让我学乐器的一个缘分,但就是被一个失败的老师扼杀在摇篮里了。我们当时出去旅行,然后呢遇到了一个音乐学院的教授,然后呢这个时候呢我母亲就说,教授,这个小孩是不是适合学乐器?教授说你要学什么?我母亲说钢琴,对吧?我们以前的认知说钢琴很好,音乐之王,教授看一下这个我的手,他说不合适。我母亲说为什么?他因为这个手短粗胖,钢琴,他认为钢琴要那个手指的跨度特别长才合适。后来我母亲说那适合拉小提琴,那个教授说不合适。因为手短粗胖,我们就说那适合学什么呢,教授说适合拉手风琴,我实在是没有办法接受拉手风琴,我当时觉得不太好看。然后后来就没有学,直到十四五岁的时候,我觉得那个时候对音乐特别敏感,我们说到对音乐的敏感,我们要看一段文字,特别有意义,对于我们去理解,文化来界定古琴也好,或者传统的礼乐也好,来界定的音乐跟我们当今的音乐有什么不同?我到了私塾学习之后才发现,古琴这个乐器不仅仅是一个乐器,它跟我们认知的其他的乐器有截然的差异,从声音的影响上就是这样。我刚才举了很多例子,说不同的音乐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中庸》里面有一段话说的特别好,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是我们的情绪。《中庸》里面开篇讲说,致中和,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人,要调和自己的状态。那么调和自己状态的过程当中,我们有喜怒哀乐,该不该释放?要释放。因为很多时候过去的教导告诉你,你要做一个好人,或者优秀的人要忍着,但释放的有一个要求叫释放是有节度的。发而皆中节,你释放的时候是要有尺度的,不是无限制的释放,如果是无限制的释放,那就会失衡。还有一个方面是大部分人不注意到的,喜怒哀乐之未发,我们专门打了两个字叫性情,对吧?情绪的部分是我们的一个状态,但实际上人还有一个状态是超越情绪的部分,叫喜怒哀乐之未发的那个状态。在那个状态里是让我们人很平和,有的词形容叫很心安,因为他没有一个具体的兴奋或者是情绪点,但你自我的状态是很好的,我们古人看事情就对于人体人看得就更全面一些,他不仅仅是一个情绪的人,我们还有超越情绪的部分。现在前些年不知道你们关不关心,有一个课程特别火,叫掌握情绪才能掌控未来。有听说过吗?就是基于这个课程,我们会发现大家很关注情绪的部分,我们听音乐很多时候是受情绪部分的影响,但很少有人告诉你说,音乐可以影响你超越情绪的部分。乐行而志清就是因为它超越了情绪的部分,让你能够有更好的状态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喜怒哀乐之未发是本性的部分,发而皆中节。是在情绪的释放把控的部分,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提到音乐跟药一样,对吧?对身心是有调节作用的,我的观点可能跟有些老师有所不同,现在广义上会批判一切音乐,除了雅乐之外,在《乐记》当中记载,只有德音雅乐对人才是有说明的,其他的音乐、靡靡之音对人是有伤害的,我不完全认为是这个样子。如果音乐是药的话,任何一种音乐都是一味药,也就意味着某种音乐针对某种人的病,摇滚也是一味药。但是我们在摄入这味药的时候,如果没有节度,是药三分毒,我们就会中毒。现在对于音乐的审美很大的一个失败的点就在于没有节度!听的时候就听欢快的,忧伤的时候就听悲伤的,失恋了就听失恋的情歌,悲伤的不得了,难以自拔。在情绪的问题上,音乐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能调节情绪的把控,同时的你要超越情绪,看到一个更真切更纯粹的一个物。那么这也是我学了古琴之后,才逐步了解到我们中国古典的人文中有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具,影响我们做这个事情。那么同时我们说《中庸》当中有这几个特殊的点啊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还有就是在孔子一谈论诗的过程当中也非常重视这个东西。超越情绪的部分,情绪的表达部分很多时候非常重要的是要真实跟真切。我们现在发现很多乐教方面做的特别失败的,五六岁的小朋友唱失恋的情歌,一个人深刻的不得了,然而他真的有这份感觉吗?没有。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有的诗经里的感情都是真切的,不管是我要追求的姑娘没有追求到,还是这个国家衰亡了,我很痛苦,都是真实的东西,而在这些真实的东西当中,古人的审美有一个很重要的立场,不仅仅是优美就好了的。我们现在广义地认为所有的乐器叫做艺术这个几乎是已经被完全洗脑的西式概念。艺术能做到的成分实际上是比较低的,简而言之,在情绪或者是渲染的程度达到极致,触动人的感官,很多时候这些人就可以被称为艺术大师。但中国古来的典籍不是这样,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一个能够打动你感官,刺激你情绪的东西的确是尽美,但对于你的身心灵长远来讲,未必是尽善的,《韶》是尽美尽善的。《武》,这是歌颂那个武王的一首诗。伐商纣的一首诗未必是尽善,他虽然是写得真切,古人的东西希望人基于这个个体生命更饱和,跟持续安然的发展,有这上面的考虑。我到了那个私塾之后,逐渐就接触到了古琴,围棋,书法这当中第一个让我特别刻骨铭心的,是学习到了一个我可以以它作为人生理想的东西。这个事情你们应该也有接触过。你们小学的时候都会写一篇作文,叫做我的理想,对吧?我直到私塾十四五岁才有了第一个人生志愿,和职业规划,或者是自我期许你们都有过。你们当初的梦想呢你们还记得吗?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回是整个教育的历程,我在我自己身上,首先我发现人要成长,是需要有责任,对吧?那么有责任的同时,很重要的一个点是在于你愿意去承担这个责任,有这个承担责任的机会,承担责任的机会的前提就要做我喜欢,沟通过我自我的认可跟我的接纳来做这个事情。我一开始背诵《大学》我是抗拒的,我大姨带我背了一个上午,但是经过她很机智的鼓励。我就背了一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背了一个上午,她还鼓励我说他很认真,一下子就激起了我的斗志,我马上下午就把第一章全部背完。然后我鸡贼的母亲就说,你看你是可以做到的,我们以后就每个星期背一章,然后我就上了一条贼船,就开始背,《大学》背诵完了之后,我父亲跟我的交流很好,他很喜欢《老子》这本典籍。我现在讲授的是你们可以用的,包括你们将来自己也好,或者跟你们将来如果有孩子也好,都是很好的一个方式。我父亲他自己看啊,《老子》他自己觉得很有效果,然后他带我一起读,然后我就跟他一起读到一半的时候,他也没有特别拘泥于读典籍的要求,他会问一下你对这句怎么理解?怎么看?很多时候小孩子可能会讲得比较简单,但是大人可能无法理解的部分,包括在对于古文有一定语感之后,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我父亲就给我背得很开心,两个人反正可能半把个月《老子》就背完了,背诵完《老子》之后,开始背《论语》。但总而言之,我对背书这个事情没有特别大的兴致,因为他的确很枯燥,但在私塾当时就遇到了三个很重要的东西。第一个是我人生的志愿一。我当时有了第一个人生志愿,就是要去做一个职业棋手,围棋手。因为私塾当时有教下棋,当时私塾的那个环境呢大部分的时间实际上是很零散的,他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划安排,大概就是弹弹琴下下棋写字背背书喝喝茶,就是一个氛围式的环境。我很抗拒背书这个事情,大部分的时间就花在弹琴下棋,喝茶写字上面了。然后呢学围棋并不是我开始就经历的事情,我六岁的时候就学过围棋,然后经两个老师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们会发现老师非常重要。我听了最早的两个老师,第一个老师是一个文化宫的大班,然后这个老师呢讲课的内容啊进度啊我都能理解,勉勉强强吧。为什么学围棋?是因为当时我母亲那一辈人对聂卫平啊这些人非常敬仰,觉得这是智慧的代表,然后就去学。然后学完之后呢我觉得那也还可以,后来我们家搬家了,换了一个文化宫,一换了一个年轻的老师,这个老师呢就不怎么交了,他讲的内容很简单,你就跟小朋友去下就好了。那时候可能我六七岁,我印象特别深刻,我后来有个对手,可能只有四岁多,而且那个时候很早啊才2000年初,那个小男孩居然养了染了一头黄发。对,很有个性。我跟他下了三盘,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输的,反正一盘都没有赢。然后我母亲来接我,就看到我眼睛红红的,一看我很痛苦,他说要不然我就不学了,我说好,我就放弃了学围棋。然后直到我14岁的时候,后来又遇到了围棋。第一呢那个时候我能够理解,所以李老师也讲说我们学古琴也好,去其他的东西,不一定是为了职业的规划,它是一个读书人,一个人生自我调节的一个工具。一个过程,所以跟童子功没有太大关系。我那个时候几乎能够理解围棋的理念,同时遇到了一个特别好的老师,他给我对于围棋有很多好的引导,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大家有理解为其的吧有学过的吗?围棋是一个很有趣的一个东西,简言之,他的规则是特别简单的,而且当中透露着一些精妙的一些智能,围棋是有,19×19,361个格子麻,361个交叉,下去一颗棋子就有四口气,按照气来算的。他只有三条规则,第一个规则叫做每人走一步。第二个规则,就是没有气这个棋子就死了。第三个规则叫做谁占的地盘大谁就赢。我觉得这个跟人生是很像的。就是你活一分钟我也活一分钟,同样的,就是如果我们的生命耗费光了,我们就game over。但是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谁产生的价值大。也就是谁的每一手棋,谁的时间密度大,谁就会有更好的结果。对,这是围棋的这个规则揭示给我们很好的一个人的状态。所以古来学习这些东西是非常有帮助的,它不仅仅是争强好胜拼个智力而已,而我的围棋老师呢又有了更多的引导。吕老师在上午也专门讲了一个词,叫少年养志,对吧?我的老师当时就给我们一个很棒的一个指引,那个时候我们所佩服的人,他给我们介绍的人,有个叫做吴清源的前辈,他要比聂卫平还要早。然后旅居日本是一个上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棋圣就真正神级别的一个存在。那个时候看吴清源的自传打清源的棋谱,同时我能够理解,下棋就会有很多兴奋点。我的老师当时给我一个引导,我觉得是特别有帮助的,我们总以为过去我下棋输了会很失落,包括应试教育是相似的,我考得不好,我会很失落,我考的好,我觉得我挺开心的,但我们从来不会去换一个立场去思维。我的老师说,最重要的是你每一手棋走的过程,最终的胜败实际上是很难论定的,因为你所面临的试题,你所面临的对手可能是你无法计算的,有的时候你胜利了,你考的好,或者你这盘棋赢了就是那个对手太渣了,或者你的试卷很普通,最重要的是每一手棋的过程。他讲了两个点,围棋当中下的好的一手棋叫什么?叫做善手。如果一手棋下得不好,做恶手,我们因为深思熟虑,因为很平静,我们不着急求胜,就会容易下出善手。但可能因为失误,缺乏计算或是经验,就会出现恶手。过去我们因为输了一盘棋就会给自己一个判定不好糟糕,赢了一盘棋就会给自己肯定,以为我很好,这个实际上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根据的这个根据很波动。我的老师说,在棋进行的过程当中,哪怕你走出了一手恶手,也有无尽的机会在接下来的历程当中走出善手,也就是说我们永远有无尽的机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好,这个是一个非常通达的状态,这是一个对自我的审查,我们的重点不放在最后输赢的情形下,我们很多时候是安驻当下,来看我们此刻的状态是否做到了完善的状态。如果无愧于心,基于这个状态下,然后又看吴清源的书。那个时候在私塾,顺便背一点古文。吴清源的那个自传里面就写说,他小时候就是读中庸,读周易,下围棋。我13岁读中庸,偶尔读读《周易》下下围棋。我的未来,对吧?很像。那个时候就就很发奋。也是因为我刚才讲了说学习的一个潜在的原因,在于我喜欢,我主观的选择了一个东西,我喜欢之后会克服一个什么问题,再多都是年轻人,我相信你们都会面临一个问题,过去无期的成长过程当中,会被我们的长辈们吐槽,说这个小孩子太马虎了,太不认真了,没有毅力。你们不要紧张,可能吐槽你们大人也是有这样的问题,这是人性。所有的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世间的磨砺,对自我的认知来超越这些东西,因为我喜欢,所以我努力去学一样东西之后,这些部分就逐渐会被我提升。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我的父亲以前说,我在书房从来不可能坐住超过40分钟,做作业40分钟以内,一定找一个借口跑到客厅,喝一口水,看一点电视,不可能很很规矩的,但直到学了围棋以后,整个人就有更不一样的变化。他起得比较晚,八九点才起床,就看到我再打棋谱。晚上睡觉之前看到我还在做习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就过去我们不努力,我们是知道的。但是你很有可能因为其他的原因被父母夸的。在座的各位肯定也被父母夸过,你们那个头脑很灵光,很有可能你们家的所有电器是你们最先玩会的,对吧?手机也好,电视也好,音响也好,新的电子设备也好,这个从另一个角度也无可夸赞,因为我们的信息量比上一代大,我看我的下一代,我都觉得惊悚!四五岁平板比我玩的还要溜。他们的信息量比我们大,所以他们能够接受更大的信息知识性能。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人生,并不等于他们的人生可以过得更好。在这个过程里,一面夸我这个孩子灵气聪明,一面没有恒心。我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成功了,实际上我是忐忑的。因为很有可能这是因为我的一个小聪明,或者是因为一时的小方法而解决了问题。直到我学了围棋,真正认认真真地发奋去努力,那个时候成长很快,差不多一年左右,从零的一个情况进展到业余三段这样的一个水平。我的老师也很惊讶,那个时候,他公益的,每周来给我们上两次课。后来我们去他们家学习,每周去一次,那个时候他每周发一本书给我,因为我特别疯狂的学习,第二周去还这本书。他说你不用着急,我这里书很多,你慢慢看,我说我已经看完了,他还不信来测试一下,发现的确是认真读完,而且所有的习题都做完了。也就是在我喜欢、我积极的情况下,我们愿意去为我喜欢的去努力。在努力的过程当中,我们过去所认为的我们不能做到的事情很容易被克服,这是一个很积极的一个事情。第二个事情呢也是在私塾的这个过程当中,克服了反面的一个例证。博习亲诗的过程,我们后面讲说七年视论学取友。我在私塾里遇到了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叫蔡丹楚,现在在复旦读研,复旦研究生毕业,准备读博士,过去的经历跟我很相似,在大学以前都没有在体制里面读。后来自考大学,然后又考研究生,然后又在复旦继续读书,他在私塾的时候呢是我的学长,年龄比我稍微大一点,但私塾是读经弹琴,下棋,写字喝茶,大家都希望读经典,读经典算是正规功课,剩下的是辅助休习作。蔡丹楚是正规功课做的特别好的同学,每天都日以继日的在读诵。他当时特别光辉的一个事迹,花了一个月,背完了一整本《周易》,35000字。当时我们在昆明那个私塾,《春城晚报》专门给我们开了一个版面,报导我们的一个词叫干元堂。然后那个报导的题目叫《这里的孩子从太阳升起开始读书,读到太阳落下》讲的就是他,我没有这个状态,五点钟起床他在读书,我在打瞌睡,因为我觉得实在是很枯燥,背书这个事情。而且他不仅很认真,他特别有正气。他们家攀枝花的,我家就昆明的,所以我是本地就读,他是异地求学,大家课间呢我说:“蔡哥,我们来下个棋吧。”他说他没空他要背书,。我说我们出去逛一逛,他说没空,他要背书。我就很费解,我想拉他下水。我说你干嘛这么认真,该玩就玩一玩,他说不行,我父母大老远把我送来,我不能对不起他们。直到有一天,我还记得当时在昆明我们的另一个学点,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还要找我说,杨浩,你来给我检查一下,你来帮我检查一下,我要背《周易》,我问要背哪一卦,他背未济卦。我说未济卦是哪一卦?64卦,很快一百多字,背完了之后,整本就被完了就背完了。我现在好像没有过多久。我说你背了多久?说我背了一个月,我心想你骗谁呢?对于那个年龄的我,我不相信这个一个月是整好的一个月,我说是多少天,他就正好30天。我说你怎么背的?他说每天读八个卦象,每个卦象读40遍,每天总读书量是320点。差不多,真的是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下,花了一个月就背完了。然后他就走了,留我一个人在没有风的月光下凌乱。我就觉得这个很夸张,因为我跟他一起背诵的《易经》,他都背完了,我还在豫卦,十几卦。这个事情给我的心灵造成了特别大的冲击的。我们读古书里面有一段话叫舜亦人也,我亦人也,大舜也是人我也是人,人家是圣人,我看不到大舜,看看蔡丹楚再看看我,他一个月就把《易经》背完了。我就特别不信。不就读个书,我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你能背完,我也能背完。最早开始制定了一个课程表,啊差不多5点半起床背书,头五天兴致高昂,闹钟没响,五点我就起来了,不就读个书吗?五天以后开始进入一个疲劳期。时不时要看一下自己读了多少遍,时不时要看一下时间还有多久,差不多20天以后,整个人就不一样了。你会发现这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以前有个哲学家专门讲过这个事情,就难。是两个因素导致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时间特别长,时间跨度很长。第二个因素是不断重复,背书就是这样一个事情。在一个巨漫长的过程里,不断读那些你已经读了的东西,而且《易经》这样的东西,我哪知道他再讲什么呢?那个爻辞不去认真研习,是很难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20天以后差不多就进入到了这个节奏跟规律,从此以后难对我来说就没有太大的障碍了。那么也有同学会问,就后来我也遇到过朋友问问古琴难不难学?古琴难学还是古筝难学?我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觉得古琴难过,直到弹奏到《广陵散》,我才对古琴的难有那么一个星期的质疑,就管平湖弹《广陵散》特别快。我有一个星期,我心想我可能弹不到他那么快,但我练了一个星期之后发现OK了,我也从来就不觉得这个在技术上的难度!但基于任何一个事情,你都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不认为是难的,你只要这样去做,你最终就可以做得到。所以在这个过程里,从反向我就解决了一个我不喜欢的情况,我们说 “博习亲师”在学习的过程里,围棋是我喜欢的,积极推动我去克服自己问题。背书是一个不喜欢的,但是因为论学取友遇到了很好的伙伴,也可以互相砥砺解决的,大家在同样的一个环境里学习,友这个字特别重要。友这个字在篆书里是这样写的。这里很神奇,就是这里说的是论学取友,不是论学取朋,朋友,是两个字连读的一个词。汉字当中有很多词组被这样就淡化了它的意义。汉字都是单音节字,每个字有它独立的意思,朋友是什么意思?古文里面讲说,同门为朋,同道为友,同门就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环境里,共同在一个环境里进进出出。同一个大学,同一个宿舍,同一个小区,都叫同门,在生活形式上是有交集的。但同志或者同道,这是基于你们的生命,有共同的方向的人。这些人被称为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写朋友的。这个篆书就是这个意思。两只手牵在一起,就是朋友当中友情的意思。所以我很我很感谢我在那个过程当中遇到了这样的好朋友,同时也遇到了古琴,遇到古琴之后才对传统的音乐有了清晰的认知。最早弹琴的时候,那个时候觉得以为是一个乐器。经过修习之后,古琴的历程跟其他的乐器有很大的区别,它超越我们情绪的部分,给到我们性。我们本性,我们很天真很真诚,真实的那个自我状态,特别好的一个呼应。在古典的记载当中,上午老师也提了一下,之所以这样做,古人学习古典的专门会学习一些内容,孔子之后叫做读经,经典的经,你们知道这个字怎么写吗?小篆里面有这样一个写法,左边是丝线的丝,右边是什么?这个部分实际上是一个织布机。然后织布机上张三根线,这个线叫做经线,这个线是不能断的。我们以前读《三字经》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父母,因为孩子不听话把经线剪断了,这个布就报废了。所以我们古来讲说这些东西叫经,最早的时候叫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但《乐经》据说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被烧掉了。有这样的说法,但是其实事实上他并没有真正在人们的传统里消失,要体会到古人的传承的智慧,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叫做文化。我们在读六经,同时孔子的教授当中还有六个东西很重要,叫什么?叫做六艺。我们除了在理性的认知以外,需要实际的操作来理解体验这个过程,所以我也很感谢在私塾的这个学习,不要以为弹琴喝茶写字是玩耍,这个是非常认真有效的让我们自身有帮助的事情。文化这两个字有个篆书,小篆有这样一个写法,这两个字实际上很重的。古人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呢有两个解释,第一个说法是基于物质生活。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伏羲当时把绳子打上结,制造出来了网,有网的那个时候还是茹毛饮血的社会,还没有跟耕稼,没有粮食,我们可以在山里捕猎、打猎,可以在池塘里去捞鱼,基本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一个问题,叫做结绳而治,绳子被打上结之后叫结绳记事,他可以统计很多东西,同时我们顺带着看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个跟《周易》的卦像是有关系的。我们《周易》爻是这样写的,中间断开的部分就类似于一个写绳子被打了一个结,一根完整的绳子就会被系成这样,被打了一个结的绳子,就像这两个线段一样,被系成一根阴爻。所以它是从那个时候就延留下来很重要的一个,不管是基于生活,还是基于整个精神都很有帮助的东西。而重要我们要讲的是旁边这个字,叫做化。化我们可以知道,左边是单人旁,单人旁的人就是这样子的。右边是什么?我们现在看到是匕首的匕但事实上我们到转180度,你会发现又边也是一个人。文化的化来源于哪里?呢左边这个人是一个站着的人,一头朝上的。右边这个人是一个倒着的人,头朝下的,左边是一个活人,右边是一个死人,所以真正的文化是生死相继承传下来,是靠人与人积累承传下来的。现在我们讲的轻松,所有的学校啊企业啊动口就要讲文话,没有几代人的承传来不了文化。所以音乐的承传也是通过人与人相继承传下来的。我们上午先讲到这里,我们继续上半场的内容往下讲。我们之前一开始讲,说我们古人做学问或者做教育对于人生的成长和我们当今不太一样。我们看一下这个学习的“学”字就会发现,学习的学字中间有两个×,你们看过这个字吧以前?这两个×我们现在也有,叫做“爻”,然后呢,右边上面是两只手捧着这两个“×”,下面呢是一个房子,里面有个小孩,这两只手实际上预示着前辈,就是教育我们的手,拿两个“爻”。这个“爻”被称为“六爻”,易经里面会经常出现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叫小孩,有两种东西,第一种说法,说“爻”是一种玩具,以前呢,春秋战国的时代,小朋友们就玩“六爻”,大概是一个数学游戏;还有一种说法,说上古结绳而治,而“爻”组成的阴阳卦你们知道吧?六根“爻”连在一起被称为“阳爻”,断开的称为“阴爻”。我们刚才也说了,跟“结绳而治”有关的。一根绳子因为中间打了一个结,看起来就像是两根线段,对吧?所以它有这样一个程序关系,先贤之手捧着“爻”,阴爻跟阳爻在易经当中都是来断吉凶的,对吧?说这个事情该做不该做,有好的结果没有好的结果,简而言之它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观的程序。我们现在经常提一个词,叫做“三观不正”。但事实上,就我个人经历,我会发现很多人实际上是没有三观的,就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他是无从构建的,因为我们的学习历程给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甚至价值观是片面的。哪怕你们今天听了我们很多老师的分享,你们形成了你们新的概念,但很多时候他可能也是不周全的。那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来学习,而这个学习的过程,古人就把它称为“学”。和我们现在知识技能的“学”是不一样的。这个是构建在我们整个人生生命上的,所以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习传统的内容特别着重我们讲到古琴上,我们就来看一个古人学习古琴的例子。这个是我们至圣先师孔子,上午吕老师也提过。孔子专门学习古琴,哪怕他流落陈蔡之间,依然还不忘弹琴。这幅图是孔子专门学琴的记载。孔子呢,当时跟随了一个老师学琴,学习于师襄子,时日不进。这里要明晰一个概念,我们现在经常称“老师”,对吧?“师”这个字最早指的是什么呢?是指通晓音律的人。音律这个概念实际上在古代非常非常得重要。我们现在看得相对简单。大家读过史记吗?《史记天观书》里面,开篇两个,一个一个是历书,讲天文的,一个是律书,讲音乐的。可能大家不是很了解一个文化架构,整个文化架构当中,不管东方西方,实际上都神祗于祭祀。但是中国实际上君臣统一的,就是天子就是最高的智慧的代表人,所以他并没有一个高于天子的祭祀在。印度就有。印度的政治领袖叫刹帝力,他们最高级别的人叫婆罗门,而他们是搞祭祀的。西方欧洲也有。在希腊神话里面也是这样子的,祭祀有很高的地位。但在中国,传统的典籍当中有一提,这一提当中,天官管的就是了解整个宇宙变化很核心的内容,而这个很核心的内容有一点是很奇妙的,就是音律和太阳月亮星星的变化是共通的。所以中国人对于音律的概念叫“历律合一”。就音律跟我们的日历,跟我们年月的形成、时间的进展是有相呼应的关系的。所以通晓音律是一个非常高级的智慧。所以这些有智慧的人在古代被称为叫“师”。孔子就跟这样一个有智慧的人学习,这个人叫“师襄”。单名叫“襄”。你们读古代的典籍有师况,有很多以这个开头的人,他们都指的是律师。“时日不进”,就是学了一个琴曲很长时间都没有学新东西,然后师襄子去看孔子,就跟孔子说“可以益矣”,你可以学新东西了。孔子说什么呢?孔子说:“丘未得其数也”。意思是,我已经大概学习了这首古琴,这首曲子,旋律啊,节奏啊,我能弹,但是具体的操作方法,我处理得还不够好,这个叫“数”。我会发现啊,同样是学古琴,同样学一首琴曲,这当中是有层次差别的。对吧?然后呢,师襄子就没有管,就让孔子弹琴,在古文记载里叫“有间”,隔了一段时间。“有间”之后呢,师襄子去找孔子,说“己习其数,可以益矣”,你已经对于技巧领会得挺好了,学新曲子吧?孔子还觉得不够,他说“丘未得其志也”,我在技巧上已经领会得挺好,但对于琴曲的志趣神韵这当中它的一个心念所在,我体会得还不够深刻,师襄子想想这么轴,继续吧,“又间”,又隔了一段时间。然后师襄子又来,说“可以益矣”。你已经体会到它的志趣神韵了,可以学新曲子啦。我们会发现这个老师也是很积极。孔子呢依然非常坚定,他说“未得其为人也”。我的志趣神韵掌握了,但我还没有真正理解这个作曲者的人文风貌,简单地解释叫人文风貌。最核心的意思在于他还没有理解这个作曲人他的人格状态。又隔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来。大概的意思就是师襄子听到孔子弹琴,孔子自己也说,我已经得到这个作曲者的人文风貌是什么样了,还形容他的长相,说面色黝黑,个子很高,“旷如望羊”我猜这个人就是周公!师襄子就很感慨,还给孔子行了一个礼,说你说的没错。这首曲叫做《文王操》,是周公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周文王做的。这就是孔子学琴的故事。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单独拿出来讲呢?因为我们在过往的学习历程里,实际上大部分撑死到一个“数”,我学会了一个东西的形质,然后我能更有细节的操作,有技巧我们就觉得很好。艺术家一般都什么程度呢?一般到“志”,“志趣神韵”,能够体会到这当中的情绪变化,志趣神韵,真切了很多感受。但我们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尽美尽善的东西叫什么呢?要体会到他的人格。我不觉得孔子一定看到过周公,这个有点神化了,但也有可能啊。说不定周公托梦了。但更准确的它是一个寓意。就我们中国的文化当中,非常讲究一个东西叫做——“象”。我们都说我们的文字象什么,象形字。我们画那个周易啊,六爻,这个卦叫什么?叫卦象,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故事它都具备一个象。像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的古人发现,我们要承传一些东西,我上上上一辈的人讲这些东西,到下下下一辈的人他听不懂了。那么我如何让这些东西通过时间的变化依然还是一个立体的呈现呢?那我就把这个时间变化的立体状况都记录下来,所以一个立体的包括时态的状态就叫做“象”。所以在这个历程当中,我们的文字也好,我们的易经也好,他都继承这些东西。那么孔子看到周公的时候,他也彰显了这样一个“象”,他最终是达到了等同于周公一样的人格,他才能理解周公,如果我不能够达到周公一样的人格或者我不能够真正亲身体验到周公的精神境界,我无从谈易经。所以这就是孔子学琴的一个过程。那么在我学琴的时候我也有这样深刻的感受。我们之前讲说,我在私塾的这个阶段学了围棋弹了古琴喝了茶写了字,然后也克服了背书这样一个困难的事件。之后呢,我来到了安徽,那个地方去求学,一个叫“儒家文化教育中心”的一个地方,前前后后呆了四年。很漫长的过程,也有很深刻的收获。同时呢,在这个情况下,又遇到吕老师。我之前教我弹琴的那个学长,他是吕老师的学员,正好安徽离南京特别近,然后就直接去跟吕老师求教。在我的历程里就跟大家不太一样,在一定意义上你们是幸福的。因为你们是有活动组织,组织方帮你们邀请到了很多“明”师,明白的明。他们是对生活有阅历、对人生有体验、对经典有经历,他们能总结出很多重要的东西传递给你们。我们那个时候叫求学,当然现在想想也不是个事儿,换言之实际上也是一个特殊的经历。我那个时候在安徽,然后联系到吕老师。我印象特别深刻,联系到吕老师之后呢,我要从安徽的一个小镇一直赶到南京去跟吕老师学琴。那个时候十六岁,一个人背了个琴,那个时候古琴还不太“知名”,上车之后那个司机就问:“你背了一个这么长的东西是什么?”我说是古琴。他说古筝啊,我知道我知道。然后我就没吭气了。然后坐到南京,老师他还不是在南京市区,他是在江北客运站,然后从江北还打了一个车,因为我也只知道一个具体的地名叫“常府街”。所有在江北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哪。就有一个司机半忽悠我说他知道这个地方,但是要四十块钱,我就打车到那个地方,然后就见到吕老师。我心心念念想自己可以好好学习古琴了。但当天晚上老师说,去吃饭聊聊天,然后我就说那我弹一下学的第一首曲子,叫《良宵引》,弹起《良宵引》。弹完之后,他说那么现在开始我给你讲。因为那个时候《良宵引》我已经弹了一年了,不足的地方老师帮我修正,我弹完第四声《良宵引》,前面四声,他说“停”。他就开始帮我修正。讲了可能一个半钟头,讲完之后他说送我去找住的地方。然后说,好。你明天就可以回去了。我就很惊讶,我说我本身打定主意要学几天的,花了这么大精力赶来赶去,明天就要我走。但后来才发现,就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这当中有特别大特别重要的东西。我们说,古琴的学习有四个重要的部分。第一个部分叫做“明琴理”。就是清晰地明白,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讲,你要学什么,你学的这个东西是什么以及怎么样学。我们现在大部分同学学东西是很盲目的,感兴趣我就学了,然后在学的过程当中也没有追求。我的历程也是感兴趣去学的,但不一样的是我一直以求道的精神在活着。所以学古琴是我理解传统文化精神智慧的一个方式。所以古琴的“数”从来没有给我造成过任何困难。我要去理解这当中的志趣成分,这可能是困难的,去体会当中的味道是困难的,但技术对我从来不产生困扰。那么很首要的就是你要知道为什么要去追寻,为什么古琴跟其他东西不一样等等等等。然后在这个之下呢,第二个部分叫做觅良琴。简言讲就是一床好的良琴,但实际上呢它跟普通说好的琴的概念不完全一样。我们现在说良琴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声音是好的。怎么判断声音的好坏呢?我们专业一点的说法叫做“审音”。就是说声音当中,分“音色”和“音质”的东西。我们大部分人听声音,比较容易听出“音色”的部分。而声音很实际的在于音色的部分。比如我们刚才举例说我们听钢琴也好听琵琶也好听古筝也好,第一反应是我觉得这音色真好听,就是你会被它的声音所吸引,觉得很华丽很丰富。古琴声音就很低沉。好听的那个部分叫音色,但你仔细去听钢琴、去听琵琶、去听这些,特别是古筝,它的声音是空的,没有实质的,沉不下来的。这里顺便讲一个小的梗。很多人会问古琴跟古筝有什么区别。你们有没有听过?古琴我们待会再讲,我们先讲古筝的这个区别。古筝呢以前有个说法。就有一个琴师家里有两个女儿,然后这两个女儿弹一床琴。然后有一天大女儿跟另外一个女儿争这个琴来弹,琴就这样被摔坏了。摔坏了之后这个乐师,就拿了一些新的木头,拼了新的乐器,然后这个乐器可以供两个人弹,这个乐器叫“筝”,古筝是可以给两个人弹的。我们看这个字。就有一个象在。而古琴不是这样的,古琴具体怎么样我们待会再讲。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审音是如何了解音色的这个过程,我们觉得我们一开始就很容易了解这个东西的好坏吗?事实上是困难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去学,这是一个对于自身审美提高的一个过程。当然对于喝茶感兴趣,对于品玉感兴趣,实际上都有这样一个过程。一开始看到的那些特别亮丽的,特别绚丽的,都不见的是最好的,这里我有两个故事。你们有没有看武侠小说的?有没有听说一个叫“徐浩峰”的人?去年上映了两部电影啊,一部叫《师父》,一部叫做《箭士柳白猿》,都是这个导演做的。我讲另一部你们应该知道,《一代宗师》,你们知道吧?武术指导跟一部分编剧就是这个叫“徐浩峰”的人做的。你们要感兴趣呢,可以推荐你们去看他的小说跟他的杂文,我觉得蛮有趣的,又比较轻松。徐浩峰他有一个经历,我们之前讲到过吴清源嘛,对吧?徐浩峰专门有一本小说叫做《大日坛城》,就是以吴清源为故事背景来写的一部小说。他跟吴清源是有一些交情的,他说他特别佩服吴清源,就想拜在吴清源门下去学棋。这些大师实际上还特别有趣,吴清源他们拜师之前有一个要求,他不是跟吴清源学,是吴清源徒弟。他的徒弟拿出两颗棋子,说你选。你选对了就可以来学,你选哪个是更有价值的,更贵的,你选哪个。有一个棋子是特别光鲜特别亮丽的,还有一个是暗沉无光的,然后徐浩峰就选了一个亮的。我们都知道他选错了。后来他就说吴清源和他没有缘分。所以音质和音色,这两个是需要一个修习的过程。所以觅良琴的过程不见得一定是我要买到一把好琴,是你要知道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声音,你的心里对声音高下能够有一个审美。这个是特别可贵的。第三个部分叫做精技法。就是同样我们说,知道了弹琴的意义和价值,还有对于声音的审美,首象的功夫是不可能不去用功的,因为在这个技术、在这个能力的磨练和调和当中,我们对心也好,对自身状态也好,才会有一个充分的锻炼的提升的机会。最后一个部分叫竞全曲。这四个方面是明晰古琴,学习古琴很重要的四个层面。那么我当时去到南京跟老桐先生学了一个晚上,他那天送我走。我们刚才说孔子学琴有“曲数志人”,那么那个时候老师给调整的就是关于“数”跟“志”的部分。我着重要讲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那么作为古琴的具体操作,这里就存在诀窍跟指法。但更重要的是,这里要讲的是——时间的质量在于其密度,而不在于时间的长度。这个用在古琴上是这样子,用在你们每个人的生活当中也是这个样子。你们很惊叹,老师居然让我呆了一个晚上就走,我自己当时也很惊叹。但我后来回去可能练了一两个月吧,才真正消化这些东西。如果你们将来进行任何一个学习,或者是包括古琴的学习,可能都会遇到老师给你讲说,哎这个东西是窍诀,甚至他会专门提这个是“昔人不传之秘”,我就遇到过。我以前跟老师学习,他就说这个指法“昔人不传之秘”,我弹两下我就会了,我心想至于吗这个?但直到后来出去游历才发现了,的确有很多弹琴的人他不懂,可能他的老师不懂,或者懂了也没有教他。都有可能,但他就是没用。你一看起来很简单,但这种传授就非常可贵。因为在传授的那一刻,他的质量就特别高。所以我们想让我们的生命有价值,不是说我们等到七老八十我们才有价值,我们在此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跟浓度,他就会有价值。那么通过这样的积累就会有价值,所以佛教里面会讲一个词,叫“精进”。精进是什么意思呢?精就是核心去聚焦,进就是倍增。有一个专注的点去聚焦,通过具体的方式去倍增,一个事情一定会有好结果。我们现在听到过有一些理论,比如“十万个小时理论”之类的对吧?一定意义上就是精进,但“十万个小时不太在乎“精”的这个问题,它只是一个时长的累积,但重要的还是这个,能够在一个焦点上密集地累积而产生的结果。那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里,我感受到的是核心的精力并没有你们想象得那么难,但你所要累积专注的时间一定是必要的,没有得来的那么容易。第二就是,我们在琴曲的学习过程当中,有逐步的层次,那么本身这也是作为个人精神修养,层次逐步提升的过程。为什么我们会这么偏重要讲古琴还有这些价值,因为它在过去的人文承传里一直具备这样的功能。我们刚刚提到了那个古筝,它那个象,我们现在来讲一下古琴所有的象。古琴它的这个创作跟制作就跟古筝有截然的不同。《礼记》里:“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还有“昔神农氏继伏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 ”你有发现哪一条是说古琴是弹着玩的?而且你会发现,所有这个古琴的制作人,他不是一个,而他是一种人,在古代来讲,这种人叫——圣人。所以跟古筝差别很大,对吧?我们的文化给予了这一点,基于这一点呢响应一个问题,在我自己的教学里边呢,我有一次在上海,然后跟我们的学员上课,然后就有一个朋友,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过来质问我,说古琴跟钢琴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他质问得很有道理,他不是在气势上质问这个问题,从器皿上来讲他们都是乐器嘛,他就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他说貌似学古琴的人都觉得自居高格,不一样。然后呢,但是你换言之,古琴理论上你都可以把它当琴看,你说我透过钢琴,我也可以调和自己身心的修养。透过钢琴,我也可以有节奏地把握情绪的释放。为什么偏偏古琴就要这么自以为是。首先呢,我们要梳理清楚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古琴的声音是截然不同的,跟钢琴是有绝对差异的。我们叫做“非同凡响”,简言之就是不是我们普通听到的声音。我们中国文化当中管最好听的声音叫做什么?叫做“籁”。《庄子》里边说“有地籁焉,有天籁焉,有人籁焉”,古琴也有这三种声音。我们之后有专门内容哈,我们再来介绍。我们先讲完。而在这三种声音、音色之外,很重要的,古琴有三个特点。第一个古琴的声音小,第二个古琴的声音安静,第三个古琴的声音坚实。声音小导致我们要听到它就要静下来。这是一个在如今非常可贵的一个点。基于我们人这种生物,静是非常必要的,但事实上我们大家静下来的习惯也是没有被养成的。有些人有,但大部分人、现阶段整个社会环境没有,很多人都感慨说自己很浮躁,但事实上静下来并不难。那么声音坚实导致你听到它就会成功。这是他声音的截然不同。钢琴可以很丰富,也可以很坚实,也可以很安静。但它并不是基于这三个特点而产生的。第二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古以来都说弹琴就是修身养性,是为了提升自身生命状态,所以弹琴不是为别人弹的。钢琴并没有这样一个传统,这个传统成为特别大的一个要点。这个要点以至于我专门要提一段话来讲,是在《论语》当中有这样一段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对吧?你们有读过这样一段话吗?大家是怎么理解的?这句话是孔子说的。那个时候说离现在已经很多年了。说那个时候早期的人学习是为了充盈自己的精神生活跟世界,而我们后期的学者,学习的是所谓的交际跟别人生活的方式,这里提纯粹很核心的东西。我们上面讲了君子和小人的关系。因为为什么要单独把这句话拿出来讲呢?很长一段时间过去的教育都告诉我们说,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对吧?为人民服务,为别人是最重要的。但是如同小人跟君子是涵盖关系一样,你不能对于自身、自我有完整充实的提升,你所谓为别人做的很多事情,不见得是有实际价值的。你以为是在为他好,但不见得他能够真正从你的“帮助”中获益。而古琴,是自始至终告诉你,这是你自己声音的一个工具,这是它的功能性,自古以来都是。这个东西有多重要呢,就我跟四五十岁的朋友们在聊天的时候,他们过去为了升学考试,为了生活工作,为了养家糊口生儿育女去奔波,你去想想到四五十岁了,你真正为自己做过什么,你们应该没有四五十岁,你们也想一下,你们真正发自心底,基于自己做过什么?坚持过什么?你到底想要什么?你要追寻什么?这个问题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问题,对吧?所以古琴它的存在,就告诉你,他是你的心声。你本身跟自己调和互动的过程,理论上除了你的老师,跟你聊当中的优劣损益以外,其他人没有理由对你弹的琴做什么比较,就是不存在绝对的好和不好,不是去批判的。那么作为求学,大家去交流怎么样去弹更好。但作为自身当下的一个具体的状况,他就是一个本我的呈现。只有在这个本我的呈现当中,你才能够充实自己最初始的状态这样一个过程。朱熹在评论这段话时说得特别好,说“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就从一开始,在自我完满的过程当中,最终他由自己的圆满逐步影响到身边周遭的人们。但如果一开始就茫然忘却自己的立场,那就最终他会在这个奔忙当中丧失对自己的认知状况。所以古琴它特别可贵的一点就在于、自古以来钢琴是不存在的一个立场,这是它们本质上存在的特别大的一个差异。基于艺术基于丰富程度都是有可能的。但基于自身的调和它不存在。第二个是他的音乐结构。早期的钢琴,古钢实际上是存在的,巴赫那个时候作曲并没有一定的节奏,就是每个人有自己演绎的差异。但在后期、一两百年的进程里钢琴逐步定了节奏节拍之后,大家几乎就按照最高级,最精尖的方式来操作但古琴自古是几乎没有节奏的,我们看古琴似乎是不打节奏的,是因为中国人不懂节拍吗?并不是。大家去了解戏曲就知道了,我们所有的戏曲都有什么?板眼。是有节奏的。那我们的古琴没有节奏,这当中就有一个高明的智慧。我们在弹琴、调养自己的过程当中是让自身达到一个和谐,对吧?一个升华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人的和谐最终绝对会一样吗?我们的心律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自身相对有一个优于自己的和谐状态。当然终极审核和谐还有一个方式,那就是在自身调和的过程当中,本身就有一个适合你的。所以很有可能师父弹琴弹得很好,弟子弹琴也弹得很好,但你一听他们两个人弹一首曲子差别很大,而且他们两个都可以被认为是好,就是在于这。因为他们都找到了合适于自己的和谐。所以这个也是古琴不同于现在广义的所有乐器特别重要的一个点。善问妙答问:我想知道老师早年私塾的经历和我们现在体制上的有什么区别?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您有了自己的子女,您是会引导他学习传统文化还是顺其自然?答:比较大的一个区别就是我知道我要什么。你们知道吗?大部分不知道。这个是我觉得很大的一个区别。然后在知道自己要什么之后能动性会特别强。当然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肯定在很多学科的方面是要碾压我的,因为我没有学。但我们在能动性上面是不一样的。基于生命,我是有一个标志的。我们管它叫做“立意”,就是我们对生命的向往是不太相同的。或者在一定意义上我是比较明晰的,但很多我的同辈们或者比我年长的很多人都是不明晰的。但是也有自以为明晰的,就觉得我追求功名,追求财富就很好了。事实的结果证明这个不彻底。因为终究你有得到的那一天,但你发现你拥有了很大的权力和财富之后,实际上你也并不满足。事实上是一定存在这样的结果的。那么这一点呢我觉得是跟不部分人不太相同的。也是我觉得有特别大价值的。那么很多人可能二十岁之后、进入工作之后才开始反思:我是谁,我要什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对这个社会做什么样的事情,那我相对来说早一点,我十多岁就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我追寻智慧,我想成为一个智慧的人,如果能的话,顺带帮助大家也可以成为有智慧的人。我事实上也遇到了很多自以为有智慧的人,但他们最终的结论实际上是不可行的。这是很事实的情况。他告诉你这个是真理,但你做到了之后你会发现不见得是。所以我也没有办法说得很满。第二个,如果我有小孩的话……这里有几个东西啊你们一定要清楚。教育有效率的前提是因为我喜欢。围棋是热烈的喜欢,古琴却跟了这么久,古琴的修行慢慢滋养了我。因为围棋也升华了我过去很多不好的状态。而我喜欢的机制是因为责任。那么这个是教育的机理。基于这个机理,一切的教育产生价值,不管他学古琴还是学钢琴,基于他的人生是因为这个才有价值的。而古来的学问跟智慧,被更优化地帮助他去处理人生的问题。所以如果我有小孩,我不会放弃让他学习这些文化和智能。但我不觉得一定要脱离体制来学,就是你们可能对一个词理解比较少,我们经常会说一个词叫——“书香门第”,是吧?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个概念,反正我到现在我才能够准确地说我对这个词有个清晰的概念,什么是真正的书香门第,我不觉得应试教育有特别糟糕的地方,因为他从另一个角度就是一个磨砺机制。他不停地给你设置障碍,你要去超越这些障碍,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你们也得到了训练。只不过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适应方式,但你至少有了克服障碍的能力,对吧?作为一个人基本地活下去,人生总要面对困难。我听一个朋友讲,实在不行想想高考的时候那么难,现在这个算什么。也有这样的一个应对。但事实上如果有更优渥的条件实际上是可以充分地展开这些机制的。我们换个角度,就是你们有没有听过辜鸿铭的学习经历,是清末的一个国学大师。他被一个教父收养。所有圣经里面的典故,他不用背的,他是跟他的教父互相交流动态而来的。就包括我学古琴学这些文化,我们也不是刻意去记去背的,是耳濡目染而来的。那么同样地现在的科学也好,学习的知识技能也好,在有相对的能力下,一样是可以同步增长的。这个所带来的成就就会很轻松,他不是一个体制跟体制外的冲突的问题,他是一个整合的成长过程的问题。所以这当中不存在矛盾,他可以共同来做。而且我对广义的人群建议是,大家尽可能去选体制内的学习来学。当然大家已经经历过了。因为很多人问这个问题给小孩子问的。因为基于广义的人的生活,真正去追寻人生真理智慧的,说实话并不多。这真的是很可贵的很重要的东西,但并不是所有的都务求。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会经历困苦跟磨砺,有的人也因此放弃。颓废的也有,就包括我们的同学,也是存在的。所以作为应试和非应试我觉得没有兼容性的问题。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汤圆与自行车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每一发奋发奋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弹钢琴小游戏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