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国际铁矿石期货行情:韭菜为什么是韭菜

中国股市韭菜论之二:谁是韭菜谁疯狂?
昨天我们说到了华安证券的估值,理应比国元证券低一半。但这不妨碍华安证券今天继续涨停,市值高达538亿元,比国元证券高出40%。试想一下,基本面几乎同质、连注册地都在同一个城市的两家企业,一家的营收和利润接近另一家的2倍,但其市值却只有其7成。这是正常现象吗?在成熟市场会出现吗?
但在中国,这是很正常的。这是“新股流动性溢价”的一种体现。对投机者来说,股票的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流动性要好:能买的进、能卖得出。老股票,套牢者众,股民们也早已将其淡忘。但是,新股票不同,每天上市就那么一两只新股,绝大多数时间还买不到,偶尔某只打开涨停板了,却能同时吸引高达2000万人的关注!其中只要有1%的人对它动心,就可以聚集200亿元资金围攻,此时炒作,正当其时!
于是,在一批批超级大户的引导下,那些刚刚上市的新股便成为绝佳炒作对象。很多大户只在乎开板之后的三两天炒作,炒作之后就留下一堆散户在那里围着哭泣,可能要有长达数月的调整也还没有到位。
比如江苏银行2016年三季度净利润82.8亿元,南京银行同期净利润64.3亿元。二者注册地相同,业务基本同质。按照市值估算,南京银行约700亿元,江苏银行理论上估值应该高30%即900亿元左右。但实际上,今年8月江苏银行市值最高的时候超过1700亿元,相当于南京银行的2.4倍!然后呢,就是四个月来,江苏银行持续下跌超过30%仍然没有回归到合理位置,当前市值仍超过1200亿元并乏人问津。炒家的目的,只是要在8月5日到8月15日上涨20%——然后,收割韭菜。
中国的韭菜不只是出现在股市中,期货市场也有无数的韭菜。虽然,台湾的经验告诉我们,期货市场上的账户,能活过三年的占比不超过3%。但是,这不妨碍国内的投资者前赴后继冲入商品期货市场。网上流传的一份数据说,目前商品期货总开户198万、有效客户只有107万。但资金规模超过10万的只有11万人,资金规模超过千万元的只有5400个。什么是赢家,当然是资金超过千万的这批人,他们是收割韭菜的。谁是韭菜,当然是规模不到10万的那些人——这些韭菜的保证金总规模近500亿元!
最近一期某家期货公司组织的大赛显示,在全部4.8万名参赛者中,保证金总规模才17亿元,人均4万元而已。但是,盈利者的总利润超过12亿元、亏损者的总亏损超过7亿元。但盈利的人占比只有36%,其中绝大多数人是微利,超过64%的人亏损,每人亏损一点点,就提供了那些千万大户的10亿元级的盈利。
只要有韭菜的地方,就会有蓬勃的生机。最近几年,国内各种金融骗局数不胜数,像云南泛亚那种波及面广、涉及人数多的只是个案而已。各地陆续建起来的商品交易所、贵金属交易所、农产品交易所、文艺品交易所以及各种P2P的平台,利用的都是中国韭菜众多的特点。有人说,新三板也是股票市场,为什么不火爆?因为这里开户做了严格的限制。加入放开限制,让随便什么人都能进来,这个市场一样会火爆,君不见20年前的四川的红庙子、山东的淄博以及各种地方股票交易所吗?
在中国,任何貌似合规的可以交易的场所,只要不设定开户限制,总会有足够多的人涌入进来。人多了,就一定会火爆——因为,除了韭菜之外,还有众多渴望收割韭菜的人,“割韭者”会引诱韭菜们按照一定的套路进来献身。
这是一个只有少部分人能赚钱的市场。如果你不能收割韭菜,则你就是韭菜。
那么,怎么判断你或者你的同伴是不是韭菜呢?扬韬做了如下的自测表,仅供在股市中检测。如果你要测定自己是不是其他市场的韭菜,也可以将股票换掉,道理都是相同的:
韭菜自测表
这个表,正分合计20分、负分合计-30分。如果你得分大于0分,则你大概率就是韭菜,如果得分超过10分,则韭菜非你莫属。但要当割韭者,条件就苛刻得多,如果你的得分低于-20分,才可能成为割韭者。
为什么能看到这个自测表的也要减2分呢?因为最起码你关注自己是不是韭菜这个话题了,并且想到了要了解一下。勤于学习,是一个摆脱韭菜的前提。
此外,做研究,前提必须是股票基本面的研究。很多股民痴迷于技术分析,每天投入大量精力,看着怪可怜的,却大概率是韭菜被收割——你见过哪个亿万富翁是研究技术分析成就的么?
资产超过千万,这个项目是减10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资金大就一定是割韭者。如果你身份不在金融圈、每天忙于自己的事业,就算有千万元积累,也很容易成为韭菜被别人收割,只不过,你是高级韭菜而已。
所以,别以为大爷大妈才是韭菜。我们身边熟悉的投入股市的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韭菜。不信,你对照一下韭菜心理:
韭菜心理一:股市能赚钱。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经常都传来赚钱的消息,我不必他差,我肯定也能赚钱。(所以资金部分大小都来炒股)
韭菜心理二:股市赚钱容易。股市不求人,不看人脸色,只要买和卖,赚钱很方便。(所以不论学识高低,都敢来炒股)
韭菜心理三:现在是赚钱的好机会。你看身边那么多人都赚钱了,说明是好时机,牛市来了。(所以,股市越涨新开户的越多)
韭菜心理四:我不会那么倒霉的。凭什么别人都赚钱,就我亏呢?股市里肯定有倒霉蛋儿,但这一次,不会是我。(所以散户才不肯止损)
韭菜心理五:这么做,能行!你看,别人那么做了,上次那么做了,都赚了。这一次,肯定行。(所以才不肯学习碰运气)
除了上述五种基本心理,韭菜们还有很多奇特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
1、少亏不算亏,不妨碰碰运气。很多人把股市当成了赌场,喜欢冒着风险碰运气。比如追涨停板、涨停板封单、跌停板上尝试买一手期望打开等等。还有的人会去买价值为负数的权证,美其名曰“权作纪念”,似乎亏损一点钱根本不算什么。还有的人卖掉股票喜欢留1股也做纪念。如果亏损1000元不算啥,20万个有这种心理的人就可以贡献2亿元给完全看不到的垃圾。
2、时不我待,错过了就没机会了。这几乎是所有韭菜的通病,涨的时候,他们唯恐再不买进就越长越高错过发大财的机会;跌的时候,他们唯恐再不卖就会跌到0去唯恐全部赔光。于是,几乎所有的庄家、割韭者,在设计套路的时候,都一定会用到这一点,一定要让韭菜们追着买、跑着卖。当他们买不到的时候,就一直涨,一旦买到了,很快就转跌。当他们想卖的时候,偏偏不成交,等成交的时候,立即就开始涨了。很多人说,主力怎么就差我那一手呢?为什么我一动手,他们立刻就反着做呢?其实这不是主力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韭菜都是这种心理。你设定的那个点,也是别人心理的点。韭菜没了,当然要反向!
3、计算成本、演绎盈亏。韭菜的另一个特点是喜欢计算买进的成本,持仓的时候也一直盯着自己的成本价。如果盈利了,会计算这相当于自己几个月的工资。如果亏损了,会折算成这相当于多少个馒头。于是,亏损的股票,他是不会卖的,要一直等到盈利。很多人拿着套牢多年的股票不肯卖,一旦解套赚了1毛钱,折合多少馒头了,赶紧就卖了。所以,韭菜永远赚不到大钱,却总会动辄亏大钱。(专家怎么做?专家根本不计算成本价)
4、赚钱归功于自己,亏损全怪别人。如果赚钱了,会上纲上线,显示自己如何知识渊博、运气超绝,而且万一骑上了一匹疯马,乖乖不得了,周围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光辉伟大。如果亏损了,静悄悄不吭气,家人如果知道了,他会找出一百个垫背的人,找出一千个别人坑他的因素,从身边的老王能一直怪到特朗普身上。嗯,就是跟他自己没有关系。所有,韭菜们很难有进步。新旧韭菜,差别不大,割韭者几乎不用变换手法,就可以一茬又一茬地收割。
5、喜欢道听途说而不是做功课。老手都知道,小道消息害死人。但韭菜们则乐此不彼,有各种渠道的小道消息。因为自己功课做不来,打探消息、听名人的,听股友的,就是没有自己的东西。他可能投入了很多很多资金(比如相当于他10个月的工资)去买一只股票,但为什么买,他一点也说不出来。
韭菜心理和行为方式还有很多很多,“罄竹难书”。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韭菜,还有一条很简单的鉴别方式:你在股市中赚的钱,按照投入的比例计算,是否超过了M2的增长速度?如果没有超过,赶紧撤,别做韭菜了!
为什么?因为割韭者的残暴更加罄竹难书。明天我会告诉你各类割韭者的血腥手法!
扬韬国庆组合今天下跌0.42%,继续继续满仓持股。这几天股市跌幅有点大,技术上有调整到位的可能性。计划继续持股,止损设定在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
目前大家的仓位仍很高,市场也许反弹没什么力度。昨天调查调整的底部区域,其中有43%的人认为指数调整在3100点会止跌企稳。只有21%的人认为会跌破3000点。认为要考验2638的人占5%。当然,有26%的人认为根本不用关心大盘,安心做自己的股票就是了。我倾向于认为,调查的数据具有正向参考价值。所以,这一次,我相信指数调整不会跌破3000点。且拭目以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6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韭菜为什么不能吃头茬的?我多年的疑惑终于解开了。韭菜为什么不能吃头茬的?我多年的疑惑终于解开了。养生资讯站百家号  老年人常说韭菜是发物,尤其是头茬韭菜更发。吃了头茬韭菜这些像皮炎,癣什么的最易复发!  而实际上,头茬韭菜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养分积蓄,而且头茬韭菜生长出来的时候气温比较低,生长速度比较慢,口味营养都是最好的。  “三月韭芽芽,羡煞佛爷爷”,在春暖花开时,韭菜长开头一茬,就是菜农都很推崇的“头刀韭菜”。“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说的都是春韭的鲜嫩。  过去民间有句俗谚“男不化韭”,认为男人吃韭没益处,其实不对。《本草》明载,以韭入药不仅可治疗妇女疾病,也治男科,韭菜还有一别名“起阳草”,据说药效了得。由此看来,男人还是能够化韭于肠胃的。事实上韭菜对人大有好处,且一视同仁,不分男女。《素问.藏气法时论》里说的“五谷为养,五菜为充”,其五菜乃韭、薤、葵、葱,藿,韭居五菜之首,为辅佐谷气、疏通壅滞的良品。只有佛家排斥韭菜,在肉类的“大五荤”外,又把韭、葱、蒜等列入“小五荤”中,禁止食用。不过我们不是方外人,只要喜欢,但吃无妨。  春韭,特别是头茬,韭的气味不是很重,吃到嘴里清香甜脆,口感极佳。只消嚼上几口春韭,您就会明白为什么要“菜吃时令”了。头茬韭菜很不好辨认,通常新鲜韭菜而带干尖的,不是头茬,也不必意味追求头茬,因为还有“头茬嫩,二茬鲜”的讲究。韭菜一般棵细的好吃一点,然而择菜时会不胜繁劳,令人生畏。粗壮的韭菜择时省力,但香味较淡。莫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就是吃顿韭菜也不那么容易。  头茬韭菜,是韭菜根经过冬季,在春暖花开时长的“头刀韭菜”,其特点如下:  1、头茬韭菜味好。春韭,特别是头茬,韭的气味不是很重,吃到嘴里清香甜脆,口感极佳。  2、头茬韭菜异常鲜嫩。头茬韭菜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养分积蓄过程,根部的营养充足,生长出来的时候气温比较低,生长速度比较慢,叶片不仅肥厚、鲜嫩。正如民间有四大鲜之说“头刀韭,谢花藕,新娶的媳妇,黄瓜纽”,营养,当然都是最好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韭菜不能吃头茬的说法呢?也许是老年人常说的韭菜是发物,尤其是头茬韭菜更发。确实,韭菜也属于发物,易诱发皮肤疮痒及发疹,所以有这类病的人要少吃。但是,‘发物’并不在于是否头茬韭菜,还有人担心吃头茬韭菜会有可能导致农药在体内积累的可能,因为头茬儿韭菜不仅充分吸收了大地中的养分,也饱含了农药成分。但这种担心也是不必的,目前用科技大棚种植出的无农药绿色韭菜多,再则,吃韭菜前多加清洗为好。  综上所述,头茬韭菜是可以吃,没必要计较,任何合格食物适量食用都是无害的。  另外,韭菜最好别和这些一起吃  牛肉  韭菜不可与牛肉一起吃,韭菜性味辛温,具有温中助阳的作用,牛肉性甘温,具有益气壮阳的洲訾惨赳功效,二者同吃,如火上浇油,使人虚火上升,导致牙龈肿痛  蜂蜜  韭菜中的维生素C易被蜂蜜中的矿物质破坏;韭菜富含膳食纤维,蜂蜜润肠利便,大量同食,易引起腹泻。  白酒  白酒是因为白酒性辛热,可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韭菜性辛温,温补壮阳,两者同食,对于大病初常鹭抵酸愈的人要以说是火上浇油,所以不能同食。  牛奶  韭菜和牛奶同食,韭菜中含有草酸,牛奶中有很多对人体有用的钙,但是草酸会影响牛奶中钙的吸收,造成牛奶营养的缺失.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养生资讯站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为您提供养生保健知识,做您的生活好伴侣!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韭菜为什么是韭菜:次次都上当,当当不一样
北京一边在每年缩减人事局的落户指标,一边还要在保障房指标中留出“新北京人”的位置。打一巴掌给块糖吃,这究竟是要疏解,还是要吸纳?
来源 | 虎嗅网(huxiu_com)已获授权
作为一名普通的市场参与者,我们毕生努力的目标,不应该是获得超额回报,而是尽量避免重大错误和损失。即便只能游走在贪婪和恐惧之间,适当的保守态度和提防姿势,亦有助于降低我们被收割的机率。
而外界种种声音中最应当提防的,莫过于涉及重要消费品和投资品的“政策放风”。这些言论和举措有时会误导我们,甚至阻碍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比如涉及养老问题的“只生一个好”(1982年);
比如涉及三个省份投资和安居问题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03年);
比如涉及出行问题的“北京不可能作出限购机动车的决策”(2010年)、“广州没有限购私家车计划”(2011年)、“天津的情况跟北京不一样”(2011年)、“深圳不会搞突然袭击”(2014年);
比如涉及住房问题的“房产限购名单不存在”(2011年);
比如刚刚辟谣IPO重启传闻的证监会“半夜鸡叫”(2014年);
比如涉及证券投资问题的“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2015年)……
如今,最新版本的政策放风叫“买房不如租房好”。作为房产长效机制的开路论点,此种言论的逐步出炉过程颇为有趣,事实上也已经改变了部分受众的观念。
房事体大,不可不察。
1“没买房的恭喜了”
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住房制度改革方向就是“购租并举”。随后,一系列围绕这个核心的政策和声音便接连放出,目不暇接。仅以近半年新闻为例——
《经济日报:让“租房”在住有所居中成为常态》(日)
《南方都市报:租赁新规出台 不买了租房去》(日)
《北京市住建委:引导单身青年通过租房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日)
《新华网:如果房子能稳定地租一辈子 何必买房》(日)
《党报三问租购同权:租房真能上名校?租金会涨吗?》(日)
《证券日报:在北京买房不如租房好 压力太大》(日)
《北京日报:北京租房新政下月实施 松绑京籍无房户子女跨区入学》(日)
《北京上线官方租房平台 政府主导背后隐现互联网巨头身影》(日)
《央视财经:刚刚楼市发出一颗信号弹:租房落户又进一步》(日)
《财新:银行开始切租房市场蛋糕 参与发起三家住房租赁公司》(日)
《人民日报:深圳租房也能贷款了:贷款最长10年 单户最高100万》(日)
《冯仑:欲做房奴而不得的时代即将过去了》(日)
《巴曙松:让租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日)
《证券时报:年轻人要善用“租房贷款”改善自己的生活》(日)
不难看出,整个放风路径是这样的:
“改革号召:租房也是一种可能”——“舆论宣导:买房不如租房好”——“细则出台:租房政策落地”——“企业唱戏:阿里京东上线租房平台 建行上线租房贷”——“故事会: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故事变种:年轻人不再为买房困扰,通过租房贷款尽早上车享受生活”。
然而,如果只是空口无凭地说“买房不如租房”,似乎很难扭转国人根深蒂固的居住观念。因此,还需要其它合力——
《人民网: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日)
《20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日)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房产税将分时分批逐步落地》(日)
《央视网:听说要开征房产税,我是不是得赶紧卖房了?》(日)
《浙江广电:房产税越来越近了 房价会暴跌多套房的人会被征跨!》(日)
《中国新闻网:宁夏明年起开征房产税 税率为1.2%》(日)
《央视:楼市彻底变天 没买房的恭喜了》(日)
《长沙晚报:炒房的要哭了!财政部明确房产税将这样收,还有这些人最害怕》(日)
《黄奇帆:房地产税今后几年一定会出来》(日)
发现了吗?这是放风的另外一条线,即——“舆论定调:沉迷买房可鄙,炒房行为当诛”——“场外分析:房产税征收日,买房奴破产时”——“场内大佬:房产税一定要收”。
如此这般,通过一正一反两种声音,就达到了让买房意志不那么坚定、买房条件不那么齐备的人群逐渐放弃买房念头,安心甚至略带优越感地选择租房的目的。毕竟上上下下都在打击购房,力捧租房,顺潮流而动,总没错吧?
2你想当地主,还是做佃农
观察近年住房政策的更迭,如果只是关注密集的调控指令和心电图般起伏的经济指标的话,那么格局依然有限,难以窥及真正的时代脉络。
不妨先把目光投向广袤的农村,看看城镇化进程没有普照到的地区,在搞什么名堂。
刚刚结束的高层会议上,在农村土地政策方面确立了两件事:
1. 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2. “三权分置”,土地承包经营权细分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
这是什么意思呢?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开,就是已经承包土地的农民,可以在依然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把土地的实际使用权流转给他人。简单来说,允许一部分人当“地主”,另一部分人当“佃农”,国家认可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
在历史上,我国民间也曾自然演进出类似的策略,即“田骨”和“田皮”。土地所有权即田骨,土地耕种权即田皮。作为佃农,只要交够契约上约定的租金,就可长期稳定地使用土地,不致奔波不安。
政府在土地承包合约到期前续30年长约,允许并鼓励承包人将土地租给他人,政策上认可这种长期稳固的租佃关系……看起来是不是和“住宅70年到期后可以续期(今年两会时总理提出),鼓励租房,并且通过10年期租房贷款、政府中介、相关法规及监管措施,确立长期稳定租赁关系”如出一辙?只不过一个在乡村,一个在城镇罢了。
无论在城还是乡,土地都是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农民和市民只不过是在“一级市场”长租了这块地,国家通过不断续约稳定这些“一级租户”,让他们“有恒产者有恒心”。但为了防止一级市场过热导致的其它问题,国家逐步缩减一级市场规模甚至冻结交易,让后来者只能通过“二级市场”向这些一级租户租赁土地或房产,国家鼓励并希望这种行为成为主流。
无形中,政策将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地主,另一类则是佃农(当然这是宏观来看,具体案例中,有些人可能既是地主又是佃农,比如进城农民工)。
3神仙打架,听市场的
租购同权,是一个特别令“无房无户”的外来务工人员振奋的消息。就在人们为买不起学区房难过时,天空突然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什么心情?
不过这是个明显要打架的政策,因为也在不久前,国家已经三令五申严控特大城市规模:比如北京要死守2200万红线。船满了,上不了船的就是“非首都功能”,请自觉离开首都。
所以北京一边在每年缩减人事局的落户指标,一边还要在保障房指标中留出“新北京人”的位置。打一巴掌给块糖吃,这究竟是要疏解,还是要吸纳?
不过好在,当神仙们左右互搏的时候,市场是永远不会犯下这种低级错误的——从早期的房改房、外销商品房、央产房、军产房,到后来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两限房,一大批名目繁多的住房品种并存于普通商品房的体系之外。“光北京就有十七八种,全国得有三十多种”。然而这些政策性住房并未成功打压过房价,也没改善过普通人住房难的困境。
同理,作为具有极高正外部性的一线城市公立教育资源,由于其价格(入学费用)在国内已经被限定为近乎白菜,那么市场就必须要通过其它方式筛选入学名单。如果西城区十几万一平的老破小户主,都还要因为孩子没学上去教育局门口讨说法,凭什么一个租房的就敢臆想自己的孩子能够“租购同权”?
韭菜就是韭菜,只不过这次的政策把诸位搬进了大棚里,暖和湿润,非常舒适。但千万别以为,这样就不会被收割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监管放狠话更疯狂割韭菜在后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