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报是专门骗取流量主点击率和点击率的,赶紧卸载了吧!太坑了,售后没人理会!下图是两次提现失败的截图

黄金,白银,原油,恒生指数等外盘期货的内幕
黄金,白银,原油,外汇,恒生指数,各种股指等投资是最常见的高杠杆投资产品,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在国外都是正常的投资品种,跟股票一样,都是常见的投资标的。只不过,因为借助了比较高的杠杆,所以一般人很难盈利,主要还是专业人士在投资。由于国内不开放这些产品的投资通道,或者即使开放了内盘期货投资,杠杆也非常低,国内期货杠杆一般10倍左右,没有超过20倍的。但是外盘期货(现货)杠杆基本都是100-500倍。准入门槛上,国内期货的要求也比较高,至少需要50W资金。因此很多人都被外盘期货(现货)的优势吸引,往往忽视了外盘期货的风险。首先,期货平台鱼龙混杂,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平台是黑平台,资金安全性没保障。其次,高杠杆除了带来高收益,也伴随这高风险。这些国外正常产品进入中国后,经过中国人的手,马上就变味了。很多平台本来应该是正常的经纪人关系变成对赌关系,只有投资者亏钱,平台和经纪人才赚钱。甚至,部分平台会在大的数据行情时,手动帮客户爆仓。不过现在这种平台比较少了,张晓白2016年曾经听说过香港有家平台就是这么赚客户的本金的。因此,涉足外盘期货的投资者,绝大部分都是亏钱的,比例甚至比A股亏钱比例还要高的多,而且亏钱速度快,金额大,甚至有些人亏的倾家荡产。也许有人要问,这些黑平台,不怕遇到赚钱的高手了吗?万一遇到几个高手,开几个大资金账户,不就把平台的钱赚去了?首先,本来高杠杆产品,想要稳定盈利就比较困难。其次,这类平台为了防止客户赚钱,手续费往往特别高,比正规平台手续费高3-5倍。交易一次,手续费是交易保证金的10%-15%,也就是你买一万块的产品,买进去就亏,这么高的手续费,即使是专业人士,也是赚不到钱的,何况真正能盈利的专业人士都在正规有监管的平台开户。结论:黄金,白银,原油,外汇,恒生指数,其他外汇平台的各种产品虽然是高风险的,但是产品本身是无罪的,只是被某些人利用,搭建黑平台,才导致大部分人的本金都会亏完。无论如何,张晓白都不建议没有高杠杆产品操盘经验的朋友自己尝试此类产品,除非是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操盘经验,或者至少在模拟盘验证一两个月可以盈利。而且任何情况下,不可以重仓操作。建议最多使用总资金的5%左右作为最大持仓,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小单逐步盈利,稳扎稳打,才是高杠杆产品的稳定盈利之道。下图是某位能稳定盈利的外汇机构操盘手的操作记录(本金10W美金),虽然命中率达到73.79%,但是也只能确保稳定小幅盈利。注意图中红色圈出来的过夜费,正规平台的过夜费也可能是正数,也就是持仓过夜也是有可能赚钱的,而不是永远固定扣除过夜费。持仓利息(也叫过夜费)是由银行决定的,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如果一个平台持仓利息永远是扣固定的金额,必然是黑平台无疑。张晓白实话实说,这个账号的盈利实际还可以更多的,因为交易成本被经纪人加了手续费,毕竟不是我的客户,在此不做评论。也许会有人说,群里的喊单正确率很高,或者说那个直播间里老师喊单很准的,他们的喊单记录上,命中率非常高。那些所谓的喊单群,喊单直播间,包括上海有很多做外汇的直播室,看起来准确率确实比较高,但是散户赚不到钱,只是给代理刷手续费。而且,如果只是想赚你的手续费,对你来说,真是幸运的。有些是赚你的亏损,等你真正合作了,一般1周到1一个月之内,让你的本金亏损90%以上。张晓白敢说,所有的喊单的方式吸引人开户跟着操作的,都是假的。持仓单可以作假,喊单记录也会报喜不报忧,群里超过50%的都是他们自己人。真正的高手,不可能费那么大的劲,在直播室或者群里给别人喊单,高手都是拿着自己资金在操盘。有些是组建了操盘团队,时间长了,有了长期盈利的把握,就同时也接外部资金,做资金托管。而且这种人,不挑平台,你随便在哪个平台开户,把账号交给他打理,都能比较稳定的盈利。也许,会有人说,张晓白就是个愤青,太武断了。张晓白只想说,那是你太年轻,太幼稚。从业几年,金融行业什么样的人没见过?真正的高手,都是闷声发财的,顶多向外接收一些托管账户。下面就说一说,张晓白为什么会这么绝对:首先,有把握在外汇市场赚钱的人,不会把真正的压箱底技术拿出来分享。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去给别人讲课,自己操盘,赚的也多,也没那么辛苦。何必求着别人到他那里开户,赚取手续费呢?哪怕自己的资金不够多,收别人的账号托管,收益也是非常高的。讲课的,要么是没能力盈利,要么是在拿听课的人的资金在练手。其次,就算别人不是赚你的亏损,只想赚取你的手续费,必然每手至少赚10-20美金(这个真算少的,香港平台一手赚80多美金),一旦交易成本提高10-20美金,也许原来5%的人可以盈利,加完交易成本后,就变成了不到1%的人能盈利了。还有,操盘手自己操盘,能按照自己的操盘手法,准确把握进出场点位,散户听别人的意见操作,不是进场迟了,就是出来晚了。这个是有很大区别的。还有,散户往往没有仓位概念,以为3成以下就是轻仓了。但真正能稳定盈利的操盘手,仓位往往很少超过1成。因为外汇杠杆本来就够高了,拼的是概率,小仓位,多次操作,靠整体概率稳定盈利。而不是动不动5成仓,三天翻仓,五天爆仓。张晓白敢说,做黄金外汇杠杆交易的,如果仓位长期两成以上,要么就是模拟仓,要么就不是用自己的钱,亏了也不担责任,要么就是即将把自己玩死的新手。一个很简单的鉴别方法,那些在群里喊单,在直播室喊单的所谓老师,敢跟你签个书面合同吗?如果你的总资金亏损额度超过20%或者30%,他们补给你?如果你去问他们,他们不是给你洗脑转换话题,就是马上把你踢出来。良心稍微好一点的,刷投资者的手续费,最后无论投资者是否赚钱,他们都是稳赚大赚。良心差一点的,带你重仓操作,鼓励加仓,甚至满仓,因为你亏的越快,他们赚的越快。外汇黄金的高杠杆交易,赚的快,亏的也快。容易激发人内心的赌性,跟赌场的原理几乎是一样的,所以,克服不了内心的贪欲,控制不了赌性的人,是绝对不可能稳定盈利的。也许你能一两次大赚特赚,但是只需要一次,你就血本无归了。所以对于那些刚接触保证金交易的散户,平台根本不需要做任何手脚,所谓的老师也无需刻意喊反向单(事实上,也没有人有能力喊反向单),只需要当散户盈利时,鼓励加仓,亏损时鼓励不要放弃,下次再来,甚至亏损后,继续加重仓。抓住这两点,必然可以让新手亏完所有本金。张晓白曾经听说某公司一个业务员,开发一个入金300万的客户炒黄金外汇,一周全部亏完。业务员当月领工资时,用书包背钱,塞了满满一包。张晓白是实名开展业务的,不屑于,也没胆量做这种事情,从原来的赚取手续费,到现在的共赢,都是希望能为客户带来真正的财富增值,长久合作下去。从业这么久,也认识一两个靠谱的操盘手团队,如果需要了解真正稳定的操盘手的真实盈利情况,可以私聊了解,赌徒请不要浪费张晓白的时间。评级:风险评级:★★★★★★★★★☆收益评级:★☆☆☆☆☆☆☆☆☆资金安全:★☆☆☆☆☆☆☆☆☆共赢评级:☆☆☆☆☆☆☆☆☆☆由于是黑平台,从一开始就准备骗取客户的本金,因此风险非常大。至于收益,大部分人都会亏掉本金的70%-90%。黑平台的资金安全性是完全没保障的,共赢方面,平台和投资者是完全对立的,投资者赚钱,平台则亏钱,投资者亏钱,平台则赚钱。声明:本篇文章介绍的都是在国外是正常投资品的平台,经国人手之后,被黑化后,采用对赌的方式,诱骗投资者投资,但是无论如何,投资产品还是正常的。如果能有较好的区分能力,还是能找到正规平台的。至于国内曾经非常流行的大宗商品,邮币卡,甚至是二元期权之类的从产品到平台都不合法,纯粹诈骗的产品。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不做介绍,想了解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查看菜单“情报处”中的“还有哪些陷阱?”,可以查看更多详情。既然有黑平台,也会有正规平台,下面将会从两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区分正规平台和黑平台。第一:从监管机构上区分目前全球主要的期货外汇零售监管主要有:FCA(英国),NFA(美国),ASIC(澳大利亚),FMA(新西兰),FSA(日本金融厅),CySEC(塞浦路斯),香港证监会,也许大家还会听说某些更小更边缘化的监管机构。但是真正比较有效的监管只有三家,监管力度从强到弱依次为:NFA(美国),FCA(英国),ASIC(澳大利亚)。其中NFA只监管美国国内投资者的外汇投资,因此基本也不作考虑。剩下的有效监管只剩下FCA和ASIC两家了。其他监管最好不要选择,因为监管力度较弱,投诉纠纷也比较多。有个简单的例子,专业投资公司不会选择FCA或者ASIC监管之外的平台开户,因为其他的监管力度实在一般般,平台违规操作概率大,跑路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即使是FCA和ASIC监管的外汇零售商,也分不同的监管类型,FCA监管最好是STP牌照的,这种资金安全比较有保障。ASIC监管则除了ASIC牌照之外,还须获得AFSL牌照才有资格做金融衍生品。这些后面将会讲到。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只是一个行业协会,并不是官方监管机构,只对会员单位的行为有部分约束力,不构成监管。香港的平台建议不要碰,99%是黑平台。下图来自网络,但是只要有人说香港的黄金外汇平台是黑平台,张晓白是毫不犹豫就相信的。张晓白不敢说除了FCA和ASIC监管之外的外汇平台都是黑平台,但是至少概率相当大,至少张晓白是不敢把自己的或者客户的账户放在这两家监管之外的平台的。第二:从平台的抛单模式上区分目前国际上的外汇零售商,主要分STP模式和MM模式。所谓STP模式,Straight-through Processing,即外汇交易商通过直通式处理系统。 让客户的下单发送到银行,按银行的价位接近客户的价格进行即时交易。MM模式,Market maker。个人投资者面对单一的对家进行询价和交易,报价的公正性依赖于交易商的诚信。交易商本身就是做市商,他们一般先汇总和过滤银行或ECN的价格,然后加上自己的利润再报价给客户,因此客户实际上是在与作市商做交易。客户看到及交易的并不是市场的真实价格,并且交易的执行价格由外汇做市商决定,所以成交价格常常有利于做市商也就不足为奇了。客户的单子进入做市商的系统后,首先进行多头头寸和空头头寸之间的内部对冲,然后将余下的净头寸拿到他们所依附的银行或者ECN上对冲,也可以部分对冲或者干脆不对冲,这就不对冲的单子就属于对赌的范畴。现在介绍一下什么是对赌,对赌就是这些做市商们不把所有的净头寸拿到ECN或银行去对冲。比如,某家外汇交易商收到客户1000手(外汇交易单位,通常是指10万单位基本货币)买入欧元/美元的指令和800手卖出欧元/美元的指令,那么内部对冲后余下200手欧元/美元的净多头头寸,但是该公司愿意承担了这部分头寸的市场波动风险,并没有把这200手欧元/美元净多头头寸放到银行或ECN上做交易,这就叫做和客户“对赌”。在美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没有硬性规定如何对冲风险,这完全取决于交易商自己的风险控制策略。如果客户的单子能及时完全对冲掉,那么做市商几乎不用承担额外的市场风险,获得的收益比较稳定。但是现实中做市商一般或多或少的会进行对赌,这加大了其本身的风险。这种对冲/对赌模式的存在,意味着在某些特定时段(比如美国重大数据公布的时候,或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时候),您可能经常性的无法连接到交易商的交易系统上进行有效迅速的交易,因为此时交易商很难在有限成本区间内及时地把市场风险转嫁出去,所以干脆限制客户下单或者采用一些其它的方式,随后却把问题归咎于网络故障或其他原因。这种特定时段经常出现单子无法成交的现象在国内银行外汇实盘交易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另外,大多MM模式的交易商还会把客户进行分类,客户可能分为两类,盈利能力强的客户被单独划分出来,进入慢速模式,此类客户面临着滑点、订单难以成交(反复询价)等多重障碍,但是交易商总是会很谨慎的操作以不让客户有所察觉。而盈利能力差的客户被归入自动执行模式,因为从平均数上看,这些客户最终是亏损的,所以这些客户的单子不用理会,让他们自己开开平平的折腾,最终净值就会变成零,而钱自然就全进了做市商的口袋。做市商和这些盈利能力差的客户对赌交易,当然胜算很大。至于透明性,只能取决于这些做市商公司的内部政策。做市商的优势是开户门槛低,杠杆大,所以客观的讲,做市商的存在是历史的必然,正是由于做市商,才使得外汇零售交易市场迅速发展,使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得以参与外汇交易。目前有消息称,英国FCA将会强制要求监管下所有平台升级成MM模式,也就是说,可能一两年后,就再也没有纯STP模式的平台了。既然监管部门都有这种要求,也说明MM模式并非洪水猛兽,并非诈骗平台,只要不做的太过分,客户赚钱后,能愿赌服输,不耍赖,不卷款潜逃,也是可以接受的。此前,全球最大的外汇平台之一fxcm(福汇,MM模式经纪商,现在已经把监管移出英国)就曾因为在滑点上作假,坑客户,被罚款。张晓白个人倾向于STP模式的平台,虽然说STP模式平台一定有滑点,但是这个滑点是正常市场流通性造成的,滑点可能多赚也可能少赚。但是MM模式的滑点遇到无良平台,必然是向不利于投资者的方向进行的,因为平台就是要让所有人尽可能少赚钱,他们才能多赚钱。不是利益共赢的合作方式,张晓白不太接受,在张晓白看来,做MM平台,无异于与虎谋皮!如果哪天,正规监管的,有资金安全保障的平台全都是MM模式的,那也没办法。由于篇幅的限制,具体如何查询监管,如何区分STP模式还是MM模式,以后再花篇幅详细介绍。等不及的朋友,也可以直接联系张晓白详聊!
点击查看全文
点赞为你推荐更多
关心本文,获得更多类似内容
正在加载...
点击查看更多
正在加载...
将推荐更多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天天快报的突围战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天天快报的突围战》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天天快报的突围战》 精选一导读:天天快报的发展逻辑:用算法扎实做内容—建立订阅关系和粉丝关系—探索城市服务—超级内容平台。新版的天天快报,与之前的版本有了很大的不同,天天快报团队做了好几个层面的大改动。一个非常大的改动,就是把低栏原来第三个页面的“关注”改成了“发现”,里面有十分浓厚的“媒体气息”,内容和账号都是媒体推荐列表,这是给媒体专门开辟的一块信息流田地。在推荐主频道的左侧,紧挨着放着“关注”,天天快报团队考虑到每个用户都有“关注账号”的习惯,用户对内容的稳定感和内容的触达度有偏向爱好,而这一设计刚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天天快报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在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理解用户,第二件事情是理解内容。不论是用户关系还是订阅关系,天天快报越来越注重关系了,毕竟,只要关系在,就不缺内容,不过,如果能在拥有丰富内容的基础上把管理建立、运营起来,会锦上添花。理解用户与理解内容天天快报是伴随着企鹅号逐渐成长起来的。在过去大概两年多的时间里,企鹅号从一个自媒体账号平台,逐渐成为公司级和行业级“腾讯内容开放平台”的核心载体。通过企鹅号,内容创作者生产的内容已经可以分发到天天快报、腾讯视频、微信、QQ、QQ浏览器、腾讯新闻、QQ空间、应用宝、NOW直播、全民K歌等十大腾讯流量平台。一个更强大的企鹅号正不断向天天快报输送内容,不断将更多的用户引入天天快报,相互造血的能力有目共睹。在头条号、企鹅号、百家号、UC大鱼号的阵营竞争中,背后都是不同内容平台的竞争,不论是企鹅号,还是天天快报,它们都正在影响着整个行业的生态和格局。企鹅号的升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硬件改造”,而是更为具有战略意义的生态升级,它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的核心载体,更是腾讯“大内容”生态的重要入口。这么一来,它在内容发布平台领域中的江湖地位得到了很明显的提高。天天快报正是接受企鹅号内容发布的一个重要平台,从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在做两件事情:理解用户与理解内容。“过去的一年多里面,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技术的升级和完整的升级和产品的升级,过去的十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看到人均PV增长了接近一倍的状态。”腾讯兴趣阅读产品部总经理郑坚说。11月初,天天快报发布了4.0.0版本,那个版本融合了技术团队、内容生态团队、推荐团队接近七个多月的内部打造和打磨,从UI层面、产品层面、推荐层面到内容组织架构,都有非常大的变化。现在,天天快报已经到4.6.0版本,这些层级继续做了升级改造,不论是从理解用户层面,还是理解内容层面。天天快报经历了两年多的升级,尤其在11月之前的七个月时间,天天快报进入到了快速升级的过程中,整个算法模型所使用的训练数据超过千亿规模,特征维度达到百亿级别,采用实时流分钟级更新。用户本身就是一座活的金矿山“Pony(马化腾)讲到我们整个行业未来的时候,他讲到未来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大数据是什么?就是在云端进行分析和处理数据。” 郑坚说。天天快报已经打通了从微信到手机QQ等各腾讯社交和资讯产品的用户行为喜好,“这些数据让我们对用户理解更深。”这是腾讯天然的优势,不过,这种优势能成为“优势”的前提,是让大数据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否则,那些数据仅仅只是一个摆设。天天快报把大数据变“活”了,“以前,天天快报可能知道你喜欢足球联赛,现在可能知道你喜欢的是曼彻斯特;以前知道你打的是王者荣耀,现在可能知道你具体打的是哪一款英雄。”把用户行为和用户的结合起来,对具体和垂直的环境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一个相近值,把最可能接近你爱好的内容推送给你。这种情况下,天天快报推出的文章会更频繁地越过用户在天天快报里接触的信息,推出用户想知道却又找不到的内容,打通“模糊兴趣”的隔膜,这种情况不仅给用户提供了“意料之外”的消费体现,而且天天快报在内容分发上也拓宽到了一个新阶段。天天快报在整个成长过程中跟企鹅号是非常密切合作的关系,二者一定程度上是互生互长的。它们一直以来都在解决三大问题:第一是流量,第二是媒体的粉丝,第三是构建媒体的变现能力。新版本上,这三块都有一些进一步的调整。第一块就是在流量上,随着个性化兴趣分发的产品成熟,天天快报已经不再满足于CTR导向上的流量分发,下一阶段,天天快报会重点做好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兴趣的拓宽。不能让用户住在“信息茧房”里,提升内容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密切度,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明年,做社交,将会是天天快报非常重大的工作。第二块是推荐的精准度。在未来一年的时间里,天天快报会花更多的功夫在算法和产品层面上。“我们希望用户在快报上花费10分钟或者20分钟阅读5-10篇文章的时候,他感觉更多的是他的收获,感觉到更多这是对的兴趣和对他知识的加深和扩展,而不仅仅是点击一篇文章。”郑坚说。第三块是流量加深和提升用户和媒体之间更紧密的关系。长期以来市场上有两大类的产品,一类是以今日头条为主的纯个性化推荐,另一类是像微信、QQ这种,以订阅关系为主的产品。他们处于两个极端中,一端全部都是订阅关系,一边是完全没有订阅关系。天天快报找到了平衡点,社交+订阅=粉丝关系,这既能够锁住用户对内容的兴趣,也能打造平台上新的社交关系和社交环境。理解用户,就要让用户也活起来,而不是只是简单地给用户推送信息,把用户当成傻子。用户本身就是一座活的金矿山。用户在乎有逻辑、有趣的服务用户和账号的订阅关系、用户和内容生产者的粉丝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关系成为了天天快报理解内容非常关键的数据点。这也正是天天快报要花大力气去运营和维护着两层关系的重要原因。尽管有很多技术来保障内容与用户的关系了,但如果发生了“意外”怎么办?天天快报设置的“用户反馈机制”这个时候就要站出来了。这个功能的设置和其他同类型新闻资讯app不太一样,在这里,能够看到用户反馈和产品经理的回复。整个行业经过2-3年的野蛮生长,平台方发现,用户对于简单标题党低质量的内容越来越厌烦,但是如果好的机制、好的生态不能建立的话,优质的内容生产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个产业并不会很好发展,最终用户并不会长时间停留在产品形态上。这才有了今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了“大鱼”计划,针对MCN机构推出对赌激励模式,年播放量达到约定数值即可获得100万元奖励;11月,腾讯企鹅号宣布“百亿计划”扶持政策,实施全新MCN合作计划;同月,网易号平台推出“MCN功能”,并开启各个垂直领域MCN机构的接入合作;12月,微博明年要拿30亿搞大MCN的平台行为和政策。各大平台在内容领域的车轮战又开始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在持续升级,图文视频等媒介内容已经没有多大的差异化竞争空间了,怎么让用户继续留在平台上才是关键。对天天快报来说,它的起步是算法,但是最根本的基因却是订阅关系,毕竟它拥有整个腾讯内容生态系统和社交生态系统作为背景支撑,所有的信息壁垒都有可突破的空间。天天快报的内容孵化工程已经进入到下半场,垂直化用户粉墨登场的时代即将到来。如今的各种阅读应用,都在夸自己的算法,以及一掷重金抢内容,砸钱是没有错,可以在短期吸引良好的内容。然而对于用户,在乎的是更有逻辑更有趣而贴心的服务。但是缺乏更先进的运营逻辑,就像有好牌也不会打,就算有好的内容,也无法抓住受众的心。城市服务与超级内容平台留住用户,就凭订阅关系和粉丝关系就能留住用户了?建立推出信息机制、不断砸钱就能留住内容生产者了?这只是“留住用户”这项浩翰工程的四条路线,还有最为明显的一条路线需要进行维护和升级——打理天天快报这款产品本身的架构。有没有发现,天天快报越来越不好好做资讯了?在天天快报里面,除了关于资讯的内容板块以外,还涉及了城市服务、商品购买、、游戏购买、用户反馈等功能。以城市服务为例,点击到“城市”栏目,会出现用户所在的城市,里面的内容包括了商品购买、交通出行、美食餐饮、二手物品等服务。“兴趣”导向的运营逻辑是一个产品经理最基本的职业常识,难道,天天快报想要把对用户的兴趣研究,从简单的资讯推荐,延伸到城市服务中来?到这里,天天快报的发展逻辑路线出来了:用算法扎实做内容—建立订阅关系和粉丝关系—探索城市服务—超级内容平台。前两个环节不难理解,就是做内容资讯,但是后两个环节呢?“探索城市服务”是为了满足用户在线下生活中的基本需求,特别是在纷繁目绕的app面前,如果一个功能强大的app能满足用户的大部分需求就好了。正如QQ和微信那样,聊天是基本功能,截图、打车、缴燃气费是加分功能,这些功能正是他们打造差异化的另一条路径。今年,是平台差异化变小的一年,一个个巨型的内容平台正在中国互联网江湖中诞生,“新内容革命”已经改变了内容生产、分发、消费的所有呈现方式,从商业模式到管理机制,还在迭代的过程中。2017年,是内容继续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大内容运动”影响的人群之多、范围之广、领域之深,不论是已经成型的网易新闻、搜狐新闻、新浪新闻、腾讯新闻,还是正在崛起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天天快报,都不会再“一心只做资讯”了。他们的未来是“内容+N”的巨型平台,从内容产业链的上游到下游,全面打造打造超级流量入口。这个“N”是社交、是电商、是技术,也是城市服务,也是有效的反馈机制。钱也烧了,平台也搭建了,社交也做了,2018年,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全”,抢占“全”的市场,找出自己的差异化服务,显得格外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天天快报的这场突围战还在继续,它所背负的重任在肩,与腾讯多个产品的互动,将会是明年更为耀眼的期待。来源:刺猬公社 | 石灿《天天快报的突围战》 精选二【财新网】(记者 周淇隽)在今日头条旗下火山小视频、背靠新浪微博的一直播“砸”出10亿元内容扶持计划后,腾讯抛出了“双十亿”。6月19日,腾讯NOW直播在周年发布会宣布推出激励原创内容生产者的“双十亿”生态扶持计划,包含十亿元专项资金和价值十亿的腾讯资源。腾讯方面表示,QQ、QQ空间、腾讯视频、天天快报等腾讯旗下平台原来的直播板块,全都会接入NOW直播。腾讯公司副总裁殷宇提出,直播已经成为继广告、游戏、电商之后的第四大流量变现方式。“腾讯公司也将利用自身在广告、电商上的平台优势,为精品直播内容升级盈利模式。”殷宇表示,腾讯旗下除了微信和QQ两大社交平台以外,还有QQ空间,天天快报,腾讯新闻,腾讯视频,QQ浏览器,QQ看点等多个内容分发平台,“腾讯NOW直播将做为一个连接器,把合作伙伴所创造出来的优质内容分发到所有平台上去。”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即通应用部副总经理吴奇胜表示,“双十亿”聚焦才艺技能、户外体验、游戏电竞、娱乐综艺等。吴奇胜在接受财新等媒体采访时承认,NOW直播“确实与竞品有相似的地方”。背靠腾讯两大社交引擎QQ和微信,吴奇胜表示,NOW直播要一年内做到行业前三。BAT均孵化或了若干直播平台,以腾讯为例,其内部打造的直播平台包括花样直播、企鹅电竞、腾讯直播、企鹅直播等,直播平台包括斗鱼直播、龙珠直播、哔哩哔哩等,内容多有交叉重合。殷宇表示,这些平台未来可能做内容的整合,但未必是产品的整合,因为场景不同、用户也不同。但在腾讯打造的泛娱乐直播中,“NOW直播可以说一家独大。”从腾讯给予的资源来看,NOW直播显然是“亲儿子”。打开最新版的移动版QQ,在动态一栏,NOW直播已获得一级入口位置。殷宇表示,高价挖头部主播的事是没有自有流量的平台才做的,腾讯不会:“腾讯有很多的变现方式,我们不求短期内大用户量,短期内大的流量变现,而是把生态能够做好,把内容能够做好。”对于腾讯对NOW寄予的期望,殷宇表示,映客和花椒是去年直播行业最火的两家,“从腾讯的角度来说,我们把直播当成用户互动方式和产品体验来看待,而不是看成单独的或者产品。到底估值70亿还是估值50亿,在腾讯内部来说,我们都排不到前几个产品当中去,因为这不重要。我们认为还更重要的还是内容平台。”从发布会现场分享的Questmobile数据来看,NOW直播的下载用户数和新安装用户数低于YY、映客直播、花椒直播,作为泛娱乐直播的品牌认知度度低于映客、花椒。据官方介绍,腾讯NOW直播是由2016年腾讯官方出品的移动直播APP,定位是以才艺型内容为主、以视频社交为发展方向,腾讯希望打造主播与粉丝的视频社交社区。腾讯官方并没有披露NOW直播现在的日活跃用户数和收入情况,仅表示增长“超过两位数”。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最高峰时市面上同时有超过200家直播平台,各家平台间内容同质化严重,盈利模式也以打赏为主。天奇阿米巴创投合伙人魏武辉认为,“如果把这个市场看成只有打赏才是直播平台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的话,那么这个市场已经结束了。我们看到的出现和用户增长的红利已经没有了。”为此,2017年仅存的直播头部玩家纷纷寻找差异化方向,内容差异化成为共同的答案,也是共同的难题。2017年5月今日头条宣布在旗下火山小视频投入10亿元补贴原创内容;同月,新浪微博领投的一直播也宣布将在一直播平台开展百万公会计划并成立10亿元投资资金。NOW直播还推出了“喷喷别闹”、绿幕直播换背景、触感体验等新玩法,行业内认为,目前直播行业几乎没有技术壁垒。《天天快报的突围战》 精选三(微信ID:pedaily日消息,今天下午,第二届“腾讯创业节”登陆北京,同时,“腾讯文创基地”在北京腾讯正式挂牌。据悉,本届创业节将继续关注和扶持创业者,重点聚焦内容创业。企鹅号推出八大服务,助力内容创业度过瓶颈期经过几年持续发展,目前,内容创业面临着耗尽,线上线下连接乏力,内容IP化以及商业变现难等发展困境,这似乎预示着,这个新兴行业正在进入瓶颈期。基于这一状况,腾讯公司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副总裁、腾讯内容平台部总经理侯晓楠在致辞中表示:“腾讯拥有资讯、文学、影视、音乐、漫画、游戏、电竞、直播等内容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依腾讯的内容产业布局,企鹅号将为内容创业者提供流量分成、产业资源、版权保护、谣言监测、投资、孵化、基础办公服务、内容创业服务八大服务。”在八大服务中,投资也是其中之一,那么内容创业者的筛选标准是什么呢?侯晓楠告诉投资界记者:“我觉得核心还是在‘人’这个维度,因为我们觉得这个内容,其实核心你去投资的话,就是看他的壁垒,壁垒是不是你能做别人不能做的。”在“投人”之外,侯晓楠还补充道:“我们未来在内容领域会看多个品类。变现能力和内容稳定性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两个维度。但是,最核心的还是看人,看他背后的背景、经历,这可能是内容和内容之间比较大的差别和壁垒。”自媒体人分享创业感悟,MCN或成下一个风口?在发布会现场,承礼学院创始人田朴珺和王一楠、新世相创始人张伟、萤火新媒创始人谢晓萍、英诺天使王晟、震惊文化创始人及CEO樊不凡、山寨发布会创始人阳淼、创始人李晓晔、商务范创始人邓潍、老道消息创始人张豫宏等人各自分享了关于内容创业的感悟。王一楠表示:“怎么能够把内容营销或者短视频的内容营销,不再做成狗皮膏药式的广告,做成真正的内容营销,就是把我们的产品、把我们的客户需求利益点包装成一个好的内容去进行传播。”张伟分享了他关于内容创业的感悟和趋势判断:“新世相一直在试图跳出内容平台的界限,来自由地实现跟用户之间的连接,并且基于这个基础来进行变现,简单来说就是打通边界。而今天之前我能看到大多数的内容平台,并不给内容生产者和内容产品、内容公司提供机会和可能性,今天听到(企鹅号)可以让内容平台有非常多的操作,可以跳转,可以留存影响力,可以做自己变现动作的时候觉得非常的开心。”阳淼认为MCN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条件不足,他解释说:“我觉得各家内容平台还没有做好准备,等到各个内容平台都真正做好准备了,把各个账号里面的一些不太方便给外人看的资料都处理好了,时间就到了。”王晟表示英诺最近也在观察MCN这个风口,他分析道:“我们看了有一段时间了,本来我们都放弃了,原因很简单,MCN这个词其实并不新鲜。MCN怎么产生的?不是帮平台变现,主要是需求,我们发现编辑团队没有办法找到最好的内容,建立很多的频道推送给观众,我们知道视频内容很难分出去的,所以建了一个计划。其实核心是说平台想干这件事,平台想把最优秀的创作者捞出来,于是鼓动了一个中间层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结语从确定“开放”为主基调的发展战略至今,腾讯开放平台经历了PC生态、移动生态到内容生态的持续转型。今年,腾讯开放平台将继续深化开放战略,深耕垂直细分领域的创业扶持,通过聚集腾讯以及合作伙伴的资源与能力,为内容领域的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创业扶持,完善腾讯创业扶持生态。本文为投资界原创,作者:Alien,原文:http://pe.pedaily.cn/.shtml【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天天快报的突围战》 精选四2017年接近尾声,移动互联网这列高速列车在不断的变革中依旧持续高速运转。移动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和迭代速度,显然已经超出了人们的。一方面,万物互联,碎片化、无界化成为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另一方面,个性化和智能化成为趋势,传统商业的逻辑和运作模式正在被颠覆。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乃至自己不曾感知的另一面,都通过大数据被记录、被洞察,每个人都是一个随时随地的信源,又是不停运转的信息接受者。基于每一个自带“标签”的个体,移动互联网的想象空间巨大。如果说,“风口”是移动互联网最典型的“画像”,那“流量”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它是打开一切商业模式的通用钥匙。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迭代伴随着用户规模增长红利的消褪,移动互联网同质化的竞争带来另一个产业“风口”的兴起。继“功能性”流量时代之后,内容作为“流量”最重要的载体,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风口级”的入口。“内容为王”时代正在回归。社会需要好内容,内容创作者成移动互联网主角如果“功能”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的骨架,那么“内容”就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血肉,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内容价值回归的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健康化、精细化发展的趋势,各行各业需要好内容,广大用户也需要好内容。在这个趋势里,与内容价值一同崛起的,是大批的内容创业者,他们擅长不同、风格不同,分布在各地区、各垂直领域,一方面满足广大用户对于资讯、娱乐、工作、生活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为政务、媒体、经济、教育等社会事务的推动和发展探索出了更多可能,他们是移动互联网这个舞台上绝对的主角。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轨迹相似,内容行业的发展也正经历着由粗放和野蛮走向精细化发展的过程,从业者在经历着优胜劣汰,内容消费者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据了解,目前国内内容从业者已经是千万级的规模。但目前的现状是,相对于头部内容从业者起步早、实力强、收益高等优势,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创作者的生存环境并不理想,甚至很“糟糕”。对于绝大多数的内容创作者面临的行业问题,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副总经理陈鹏在11月初的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内容分上,将此概括为“四座大山”:平台接入难、流量少、维权难、收益少。关于平台接入和维权,除了各大内容平台的扶持和资源支持之外,与创作者的主观选择有直接关系,当然平台是基础。至于流量和收益,虽然直接与平台政策直接挂钩,但“主动权”依然掌握在创作者自己手中。如何使自己创作的内容更加优质、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关注,成为“自带流量”的IP,这就需要创作者的内功修炼和持续学习。但在内容行业,绝大多数的从业者都属于“自学成才”,没有规范的、系统的学习和培训,隔三差五参加各种平台培训和大咖讲座成为从业者获取经验的主要途径,对于短视频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内容品类,从业者面临的各种困惑可谓是层出不穷,包括不少的专业团队。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但内容创作从来都不是一个“随意”的工作,尤其是在面对“流量”“变现”等考核指前提下,系统化的学习和培训就至关重要。企鹅新媒体学院深耕区域化,挖掘优质内容和创作者12月20日,腾讯企鹅新媒体学院在重庆举办年终盛典,宣布学院在全国31省市完成布局,这一动作从6月份启动到31个省市的布局完成只用了半年。企鹅新媒体学院以培育区域性自媒体为核心使命,依托腾讯网地方站等资源,由地方**主管部门指导、高校合作的模式推动区域性新媒体培训和挖掘。一直以来,内容创业在一二线城市相对聚集是行业特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产品的深入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持续下沉,内容消费在区域化发展中表现出强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区域性优秀内容创作者和内容不断涌现。很显然,企鹅新媒体学院的战略思路,就是通过区域化布局,一方面深度挖掘更多区域性内容创作者及内容;另一方面为推动腾讯“大内容”战略的布局和内容生态的完善助力。实际上,区域化或许才是内容行业走向真正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正如前文提到的,内容正在成为流量的重要载体、移动互联网新的风口,渗透到各行各业。一二线城市头部自媒体更多聚焦基于“行业层面”的内容创作,难免“高大上”;而区域化自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则表现出更多的“地方特色”、也更接地气,比如吃喝玩乐等基于本地的生活服务类资讯信息在各内容平台就很受欢迎。当然,不仅仅是生活服务类,娱乐、游戏、影视甚至政务等内容,因为离用户足够“近”,在区域化内容生态里,都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持续下沉,区域化将成为让“内容”成为“流量入口”一个重要途径。区域化内容的崛起,必然带动地方性自媒体、内容创作者规模的大幅增长。也正是如此,企鹅新媒体学院的区域化布局带有了极强的前瞻性:战略上深入区域化市场、全国布局,深耕区域化内容生态;策略上瞄准政务、传统媒体、高校、自媒体、企业等五大目标群体,挖掘最具潜力的群体作为核心力量;在运作模式上本着**指导、高校联办的基本宗旨,确保培训、品质过硬。据了解,企鹅新媒体学员将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全方位整合区域资源形成合力,内部整合专家、报告、培训等资源;外部整合高校、行业领袖、自媒体KOL、传统媒体等资源;学院将通过专业团队为学员提供全方位、手把手实践的运营支持。学院的培训将通过线上直播、社群语音,以及线下沙龙和基地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共同实现。通过多位一体的办学模式,企鹅新媒体学院将打造一款具有腾讯区域特色的“产学研”一体的产品,依托腾讯的优势资源,助力区域新媒体培养,为其提供线上线下支持。“红细胞计划”全面赋能五大群体,搭建区域新媒体毛细血管腾讯网区域总编辑、企鹅新媒体学院秘书长耿小勇,在盛典现场发布了企鹅新媒体学院2018年策略:红细胞计划,取义输送氧气、吞噬癌细胞的红细胞积极、健康,希望企鹅新媒体学院成为枢纽和纽带,聚合多方优势,打造正能量的区域内容生态。2018年,企鹅新媒体学院将通过百城行动、百场沙龙、百城公益助力地方城市;企鹅新媒体学院将联合1000位科学家、100所高校,100家区域主流媒体将推出“科学慧眼”和“刨根问底”两个产品,向伪科学谣言和虚假新闻宣战,净化网络空间;企鹅新媒体学院将运营技能、品牌推广、创业指导等方面,全方位支持区域自媒体的提升和进步;企鹅新媒体学院还将赋能区域中小企业,通过新媒体助力壮大品牌、提升营销等。对于优质内容,将通过企鹅号实现“一键接入、全网分发”。企鹅号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的核心载体,是腾讯“大内容”生态的重要入口。通过企鹅号,内容创作者可以将内容分发到天天快报、腾讯视频、微信、QQ、QQ浏览器、腾讯新闻、QQ空间、应用宝、NOW直播、全民K歌等十大流量平台,真正实现“一点接入、全平台分发”。通过“全平台分发”,企鹅号每天将十大平台100亿流量赋能给内容创作者,让优质内容影响到10亿互联网用户。很显然,企鹅新媒体学院将成为腾讯“大内容”生态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帮助内容创作者内容生产的基础环节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化内容生态背后,移动互联网发展将迎来新机遇值得关注的是,企鹅新媒体学院将目标瞄准在政务、传统媒体、高校、自媒体、企业等五大群体,其背后的生态逻辑和社会意义值得思考。政务,关乎民生却“远离”民生一直让政务内容处在“尴尬”地位,当越来越多政务消息通过新媒体来发布,**职能部门的服务属性也将随之明显增强。传统媒体的变革和转型,一直是内容领域里的热门话题,如何整合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与新媒体的思路,关乎传统媒体机构和媒体人的“存亡”。高校一直是新媒体的沃土,大学生自带“网感”,挖掘和培养高校人才对繁荣内容生态至关重要。区域性自媒体有新媒体创作或运营经验,对“大V梦”有天然的憧憬,他们更懂得学习和修炼的重要性。对企业而言,新媒体是重要的营销推广阵地,在内容成为主要入口的今天,运营内容和运营产品同等重要。未来,五大目标群体将通过在企鹅媒体学院的学习、实践,构成企鹅新媒体学院区域化内容生态的组成部分。五大类内容将以企鹅号为出口,搭建起以政务账号为基础的政务发布体系、以媒体账号为基础的新闻资讯体系、以高校大学生账号为基础的内容创业项目内容体系、以自媒体为基础的生活娱乐资讯内容体系,以及以企业账号矩阵为基础的商业资讯内容体系。五大内容体系,将共同构成完整的可持续的区域性大内容生态,一切有“内容”切入的产业都将受益。当然,构建区域性的大内容生态,大平台责任重大,对平台资源、运营能力等都是巨大的考验。企鹅新媒体学院此次半年完成31省市的落地布局,动作迅速、成果显著,背后离不开腾讯强大的资源作支撑,再加上企鹅号11月初宣布的“三个百亿”新政利好,相信企鹅新媒体学院的区域化战略将会得到快速推进,同时助推腾讯“大内容”战略落地。而伴随着区域化内容生态的完善,以内容为“入口”的移动互联网新生态将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天天快报的突围战》 精选五移动互联网对商业模式的颠覆,让行业面临着营销环境的巨变。消费行为方式、消费发生的场景,以及金融业务模式,都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日趋多元化。新的市场环境,给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金融品牌带来了不同以往的营销挑战。腾讯社交广告在与金融行业客户的深度合作中,发现并归纳出了金融行业营销面对着六大类痛点:传统商业模式急需渠道转型一方数据资产运用不足获客质量与成本难以保证流量采买粗放,欠缺对场景的考虑用户洞察欠缺,营销依据少用户留存活跃面临挑战针对以上金融机构在营销转型中的痛点,腾讯社交广告在“掘金社交取用于人——2017腾讯社交广告金融行业营销峰会”上,发布了《新能力 · 新生态 · 新起点——腾讯社交广告金融行业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数据、技术/产品、流量等三大社交广告核心价值,帮助金融机构实现精益化受众识别、市场广度和深度的渗透,以及新兴机构成长和传统机构转型等不同的营销目标。腾讯社交广告金融行业运营负责人王思影现场分享金融行业营销解决方案开放社交四大能力,实现精益化受众识别通过社交“技、数”能力,腾讯社交广告帮助金融机构精准识别受众,有效潜客,唤醒老客,并提升投放效率。高质新客:在发掘高质新客方面,凭借国内最大的社交生态,腾讯社交广告的“金融立方”能构建基于社交数据的金融标签市场,判断用户金融需求和信用资质。2017年,超过 80%的金融客户持续使用“金融立方”,其中收效最佳的客户半年内降低 42%,注册用户增长11倍。在投放端,腾讯社交广告根据育儿、职业阶层、学历、支付消费、亚文化等等多种多样的客户金融属性,实现精细化的目标触达。此外还可进行明星粉丝、游戏、体育等不同领域特定兴趣人群的定向投放。在与中宏合作中,根据客户与篮球运动的关联,腾讯社交广告为其挖掘NBA人群进行微信广告投放,让互动率提升120%,评论率提升300%。同时,腾讯社交广告通过与客户的一方DMP相对接,实现关键词拓展,方便金融机构按照营销目标和地域等维度自助投放。潜客甄选:腾讯社交广告“招牌”式Lookalike人群拓展,根据金融行业的营销特点进行了升级,种子人群从过去的5万精准至5千,以更加精确地通过社交关系链进行潜客甄选。拓展关系不仅包含同学、同事、家人、伴侣等强关系链拓展,还涵盖了好友、低频联系人等弱关系拓展,帮助金融机构“掘地三尺”发掘优质潜客。“潜客优选”是腾讯社交广告发掘潜客的另一种方式,通过打通腾讯全量用户与广告主的CRM数据,在投放中不断优化投放线索与人群排序,甄选出最具价值的潜在客户群体。今年通过将CRM数据与腾讯全量用户数据打通,获得优质转化线索,注册比例提升20%。流失召回:对于流失和沉默的用户,腾讯社交广告通过广点通DMP与金融产品一方数据对接,评估用户的价值与流失程度,以及用户流失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流失和沉默用户群体进行召回价值打分,并对高分用户群体依据其标签体系和流量偏好进行精准投放,实现优质用户群体的唤醒或召回。通过以上解决方案,腾讯社交广告为甄选出流失客户中的高分客户群体,并进行精准投放,实现有效召回。效率建设:在以上精益化受众识别的基础上,腾讯社交广告还通过oCPA/oCPM金融产品转化目标智能出价策略,“动态商品广告”金融产品个性化推荐,微信智能定向,开放Marketing API接口等运营方式,为金融机构完成投放端的效率建设,优化投放成本和效果。丰富流量产品,帮助金融品牌实现市场渗透针对金融品牌在广度和深度渗透市场的需求,腾讯社交广告整合了腾讯移动互联生态下的4大场景,9类流量产品,提供超过12种营销投放形态,演绎出千变万化的投放形式。QQ、Qzone、微信、QQ浏览器、腾讯手机管家、应用宝、腾讯新闻、天天快报、腾讯视频等9大业界领先的流量产品,全面覆盖社交、移动应用、资讯等核心场景,并配合腾讯移动生态伙伴,实现对用户全场景的覆盖。同时,随着移动产品形态的升级,新的广告形态不断加入。例如QQ视频故事广告、手Q天气视窗广告等形态,都能在现有基础上完善投放场景,更有利于捕捉用户的瞬间兴趣。近段时间火热的微信,也为金融产品推广带来了新的平台。作为新的社交连接器,小程序能够打通会员、支付、卡券等体系,大幅缩短转化路径,为金融产品营销带来基于社交新功能的新机遇。在为进行的微信平台推广中,除了朋友圈、公众号等资源外,腾讯社交广告也为其提供了小程序资源,从而实现蓄客转化,最终使其在微信生态内的获客成本仅为其它平台的一半。新兴金融品牌和传统金融机构,不同需求不同对策同样是营销转型,新兴金融品牌和传统金融机构各自的基础和现状不同,在营销端也有不同需求。为此,腾讯社交广告为以上两类客户,分别制定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针对新兴金融品牌,腾讯社交广告推出“品效结合、双轨驱动”的“纵横计划”,通过专项用户分析、深度营销洞察、整合传播策略、品牌指数监测四大板块的支持,帮助新品牌有效推广并持续获客,实现品效双赢。针对已拥有一定体量DMP的传统金融机构,腾讯社交广告则通过金融营销云平台,实现一方数据与社交DMP打通,以分享腾讯社交广告的技、数能力,实现对金融机构的持续赋能,助其完成营销转型。在推出金融行业营销解决方案的同时,腾讯社交广告还将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运营与服务体系,深入金融子行业,实现贴身精细化运营,并通过行业代理商服务体系输出社交能力,全方位行业以全新的营销起点掘“金”社交时代。扫描二维码,查看腾讯社交广告金融行业营销解决方案:《天天快报的突围战》 精选六3月23日晚,腾讯通过其公众号「微信派」公布微信正式上线「微信指数」。微信指数将能够整合微信上的搜索和浏览行为数据,基于海量数据分析“关键词”给出动态的指数变化,但深究背后目的,却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实用性的缺乏:微信指数不够完善,很可能成下一个小程序对于公关营销和广告监测来说,任何传播其实都会考量社交媒体带来的影响,在微信成为流量黑洞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缺少了微信的数据肯定也是不完整的。在过去广告主只能通过阅读量和点赞量等单一的标准来评测,但现在他们可以方便的通过微信指数来作为辅助标准,「微信指数」的出现可以说终于填补了这一空白。事实上微信在开放数据这一领域一直在尝试,从强化顶部搜索栏功能到一键查看朋友圈热文,甚至可以通过搜索「朋友阅读的原创文章」一窥好友们的兴趣爱好和阅读习惯,都显现出腾讯大数据的开放和能力在日趋提高,微信指数的诞生在业内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微信需要通过不断的开放,让用户能够更长时间留在微信上。不久前,我曾写下一篇《从微信更新新版本说起,今日头条和微信将必有一战?》,在这篇文章里面提到:出于用户体验考虑,朋友圈没办法像微博的信息流那样大量的提供广告位,微信品牌广告即将开始接近上限。微信或许也注意到了这方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去年微信曾进行“朋友圈热文”的试水,某种程度上就是希望能够增加品牌广告的展现。所以基于这个角度,微信上线类似今日头条的信息流已经迫在眉睫。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今日头条早已上线了类似「百度指数」的产品「媒体实验室」,这或许是两大平台走向移动搜索的殊途同归,而这又会是一场新的较量。互联网观察者徐磊表示,“虽然现阶段微信还是选择让小程序先战线下,并且把搜索入口藏的很深。但一旦时机成熟,小程序+搜索+指数模式,也许就是微信一套新的搜索体系出现的时候。”微信指数能否成为「微信」之后又一大现象级产品,目前不得而知。毕竟如今的微信指数仍然只是一个半成品,若要使用这款产品,仍然需要我们在微信客户端最上方的搜索窗口,搜索“微信指数”先来找到产品,再输入关键词检索才能得到结果。而相比百度指数,目前微信指数不仅没有提供相应的搜索图片,甚至连百度指数的地域分布情况和具体的时间节点也没有。更不用说不同关键词的对比趋势,单凭一个单薄的数字,对于真正对数据有需求的人来说,用处还是不大。「入口太深」、「不支持模糊搜索」、「功能上的缺乏」微信指数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当然这或许是因为微信指数才刚刚上线。根据微信派的说法,「目前微信指数也只是处于试水阶段而已,接下来,微信指数还会继续丰富产品形态并扩充关键词汇,以期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体验和更专业的指数分析能力。」但凭现在微信的创新速度,下一次更新还不知道等到何时,我想微信恐怕会重蹈「小程序」的覆辙。记得小程序刚发布时万众狂欢,但因功能和生态不够完善,现如今接受者寥寥无几,给张小龙的产品神话增添了些许尴尬。根据艾瑞早前的报告,微信小程序发布一个月后,虽然应用开发者关注度明显提升至94.9%,但是选择继续开发小程序的应用开发者仅占到9.2%,更有35.2%应用开发者对小程序感到失望、意在放弃,35.2%开发者表示短期不考虑。面对如此糟糕的现状,微信官方却迟迟没有进行功能上的任何改进。而在微信指数上线后,我们暂时没有看到广告主有任何反应,倒是媒体公关界一片叫好之声,这颇有点讽刺的味道,而这或许将意味着,微信指数有可能成为继微博热搜之后又一场水军的盛宴。焦虑的腾讯:空有一手好牌,广告生态却不完善在微信指数上线之际,对腾讯来说可能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财报后的重大人事变动: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将出任腾讯广告**、集团市场与全球品牌**,同时,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任宇昕兼任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腾讯OMG正式迎来了任宇昕时代。回顾过去几年,网络广告收入在腾讯收入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并成为腾讯营收新的增长来源。这样的成绩无疑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刘胜义,在广告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他,为腾讯广告初期的发展带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3月22日,腾讯公布了2016年的全年业绩,腾讯总营收1519.38亿元(约合219.03亿美元),同比增长48%;净利润410.9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网络广告方面的收入同比增幅超过50%,为269.7亿元,占全年总收入的18%。而在2015年,这个比例是17%,但这样的成绩对腾讯来说可能还远远不够。在腾讯的财报中,《王者荣耀》是最为瞩目的明星,日活超过5000万,带动第四季度智能手机游戏收入同比大增51%。在面对网易游戏通过自研精品策略咄咄逼人时,可以说腾讯非常幸运的成功研发出了《王者荣耀》这样的战略级产品,并最终打了一场翻身仗。但仅仅只有《王者荣耀》可能还远远不够,财报公布当天腾讯股价创下近期最大的3%跌幅,腾讯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和营收都不及早前预期。高盛在发表的报告中指出,腾讯去年第四季广告、网络视频、云业务及支付收入都好过该行预期,但游戏增长势头减慢。料受到内容开支增加、支付及云服务盈利能力较低的影响下,利润率存在压力。对腾讯来说,移动游戏虽然仍然在保持增长,但市场头部效应非常明显,腾讯想要继续获得大幅增长,那意味着需要再推出一款能够达到《王者荣耀》高度的游戏,而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过去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有言论说,「Facebook某些功能上在模仿腾讯的微信」,但实际上腾讯却很难去复制Facebook。同样作为社交巨头,握有最具用户粘性的即时聊天工具,腾讯和Facebook的收入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腾讯超过40%的收入都来自游戏,而移动广告则为Facebook贡献了84%的收入。对腾讯来说,Facebook在移动广告领域的崛起一直是其艳羡的,毕竟移动游戏增长即将到顶,腾讯营收继续大幅增长的希望在广告和金融上。但金融对腾讯来说,目前距离大规模实现盈利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唯一能够寄予厚望的有且只有广告收入了。相信很多人也已经注意到,广告在腾讯营收中分量正在越来越重。而腾讯广告收入在过去两年之所以突飞猛进,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微信商业化的「收网」。在微信、QQ等社交巨头的带动下,腾讯的效果广告开始迅猛发展。2016年,腾讯品牌展示广告收入增长28%至人民币112.05亿元;效果广告收入增长81%至人民币157.65亿元。但相比Facebook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400万的活跃广告客户,腾讯的广告生态明显还不够完善。如果只看第四季度,效果广告收入增长 77% 至人民币 51.68 亿元,品牌展示广告收入增长 11%至人民币 31.20 亿元。效果广告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但品牌广告收入的增长已明显放缓。而这或许也是腾讯盛世下的隐忧。改变的开始:意在获得更多收入 ,微信指数匆忙问世对腾讯来说,广告收入是承载其未来能否继续保持营收和利润高速增长的关键,而品牌广告则是重中之重,但如今腾讯的品牌广告仍然没有大范围获得广告主的青睐。我们知道如今的腾讯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内容帝国:腾讯视频、腾讯新闻、天天快报等内容业务过去一年增长非常迅猛,但相比竞争对手,无论是视频还是新闻分发,腾讯并没有打造出一款真正能甩开对手的杀手锏。这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战场当属内容分发,如今天天快报和腾讯新闻虽对今日头条形成了联合绞杀之势,但寄予厚望的算法产品天天快报在短时间内仍看不到超越的可能性。而更让腾讯焦虑的是「今日头条凭借流量和分发能力不断孵化出新的内容产品」,头条视频或许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款由今日头条孵化出来的短视频产品已经成为日活超千万的产品,这反过来又给腾讯视频带来了压力。可以说今日头条确实正在成为腾讯的一个潜在对手。要知道,腾讯从一款简单的桌面软件QQ,发展成为如今的庞然大物,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社交能够给腾讯孵化出的各类产品导去优质的用户和流量。但微视的失败证明了腾讯的社交关系在移动端并不是万能的。要知道拥有更多活跃用户的企鹅媒体平台(天天快报+腾讯新闻),本应该足以能和今日头条一样孵化出一个短视频应用。而从现在的结果来看,腾讯明显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虽拥有极强的社交属性,但在短视频上始终有心无力,而腾讯最终也没能建立起类似头条的生态。“最右”合伙人潘乱对此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生的TMD巨头中,如今只有今日头条还在四面出击,抢人抢地盘,还很有效率。头条已经是家大公司,也许到年底就会有人联想到“狗日的头条”」当然这并不是一句贬低的话,而是反应了当下的现状,一切和流量有关系的产品,今日头条都想插一脚,而这不就是当年腾讯所做的事情吗?所以如果从我们这个角度来再回顾腾讯领投快手的消息,腾讯的「焦虑」可见一斑。界面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腾讯确实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作为一个传统广告人,刘胜义对于媒体产品的打造却不是十分成功,在他领导下问世的腾讯微博以及腾讯微视等产品都在市场上遭遇了滑铁卢,OMG旗下的品牌广告在腾讯收入结构中的比例也渐渐被效果广告超过。」在不少人看来,微信指数的上线对品牌营销意义重大,而这将能帮助腾讯吸引更多的品牌广告投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指数上线和腾讯OMG架构调整,这两件事看似没有什么联系,其实有着必然关联。事实上,微信官方的说法也印证了这个想法:「微信推出微信指数,是希望能给个人或企业提供更多价值参考。」作为依托微信8.89亿月活以及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而诞生的数据分析工具,微信指数可以对关键词搜索和图文朋友圈的趋势进行展示,方便看到某个词语在一段时间内的热度趋势和最新指数动态,微信指数也可以深度挖掘舆情信息、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数据特征,从而形成有效的舆情应对方案。但更重要的是恐怕还是微信指数能够间接获取用户的兴趣点及变化情况,从而对品牌企业的精准营销和投放形成决策依据,最终能对品牌投放效果形成有效监测、跟踪和反馈。而在腾讯的人事公告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腾讯对于资讯、平台和技术都充满了焦虑:面向未来,网络媒体产业将进入需要强化产品技术的新时代。加快算法推荐等技术的突破,打造完整的内容生态,将成为新的战略焦点。对腾讯来说,加强算法推荐等技术的突破是围剿今日头条的关键所在,但提升品牌广告收入其实才是最终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微信指数深夜上线,又迅速被下架,然后重新并不完善的上线,或许不是偶然。(文章首发钛媒体)【钛媒体作者:俊世太保,微信公众号:俊世太保,个人微信号:lijunhust】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天天快报的突围战》 精选七7月1日,“2016腾讯区域自媒体峰会”在长沙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地区的“重量级”自媒体嘉宾和腾讯区域自媒体核心团队在此次峰会上集体亮相。活动现场,腾讯研究院、腾讯新闻、腾讯区域业务部联合发布《芒种过后是秋收――中国自媒体商业化报告》,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政华发表主题演讲。作者:周政华 李鑫 黄圣淳 田小军一度被认为是小打小闹的自媒体,在2016年成了一股蔚然洪流,从美国到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自媒体获取新闻资讯,并习惯了一种以内容为核心、以社交关系为纽带、注重分享和互动的移动阅读新模式,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阅读模式的变迁,自媒体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西方,自媒体最初被视为是公民媒体的一种。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公开发布了由肖恩?鲍曼和克里斯?威尔斯撰写的全球首份自媒体专题报告《自媒体:大众将如何塑造未来的新闻和信息》,其中对自媒体进行了初步定义:“自媒体是大众借助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全球信息及知识系统连接后所展现出来的大众如何提供、分享他们自身的信息、新闻的渠道和方式。”在中国,自媒体发端于博客,后在微博平台积蓄大批粉丝,并最终在微信平台实现大范围变现。按照运营主体,自媒体可以分为个人自媒体和机构自媒体(非新闻机构);按照内容的来源,可分为原创类和资讯整理类两种;按照内容涉及范围,可分为垂直类和综合类;按照内容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图文、视频类。自媒体在中国登场之初,凭借接地气的文本风格和的传播方式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提供了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资讯产品,特别是一批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大V给自媒体镀上了一层个性魅力光环。本报告研究的自媒体,暂且限定在由单个或者数个自然人运营的类媒体机构。自媒体并非严格意义的上的媒体,但是却拥有类似议程设置、信息生产与传播等典型的媒体功能。从2015年开始,一批头部自媒体获得投资,其生产方式也开始从个体户式的作坊运营转向公司化运作;自媒体的活跃平台也朝向向多元化发展,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扩展至各大主流新闻客户端以及时下流行的直播平台;一些自媒体也开始探索商业模式,既有与传统媒体类似的广告营销模式,也有基于社群经济的电商模式,还有兼备广告、电商的混合模式。在可预见的未来,自媒体将在内容上更加专业化、组织结构更加公司化、品牌形象也将从个人魅力逐步升华为机构特色,资本的介入将变得更为普遍,并加速推动自媒体产业化进程。与此同时,传统媒体通过推出APP、在微博微信开设社交账号等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传统媒体和自媒体正在逐步融合。一、自媒体发展四阶段:从草根之火到内容燎原1、博客之火:史前期时间界定:2000年-2010年主要特征:一批准专业作者在博客上发表原创性内容,内容多以科技、文化、社会评论为主,但通常是在业余时间写作,商业化尚不普遍代表人物:月光博客、洪波、霍炬等代表平台:博客2000年前后博客的出现,点燃了自媒体的。博客流行之初,用户主要以记录个人生活状态为主,直到一些网站陆续开设博客频道,有组织地引入一批专业写手入驻之后,博客写作才开始向公共话题扩展。特别是在2007年末的周正龙华南虎事件、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突发和重大的新闻事件,极大刺激了博客作者的表达欲望,直接拉升了博客的关注度,扩大了用户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博客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81亿人,博客空间超过3亿。随着博客数量的增多和博主创作内容的丰富,博客频道在门户网站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变得十分重要。新浪网的统计数据表明,日这天,新浪博客频道的流量首次超过新闻频道,跃居各频道第一位。很多著名ID就是借由博客平台进入公共视线,如“月光博客”,从日到2016年5月底,总计发表了700多篇文章,总浏览数超过1300多万次。月光博客以讨论电脑技术和互联网科技为主,是新浪网2008年度十大IT博客之一,很多人认为其内容既客观又不乏趣味。独立IT评论人洪波(ID为keso)的网易博客,以犀利的笔锋和独到的观点赢得了超过2万名固定读者。他在日发表了第一篇博客,日发表最后一篇,截至日总访问量超过300多万。洪波的博客有三大特点,一是观点原创性强;二是内容比较前沿且时效性强;三是文风简练,符合网络时代阅读特点。博客为自媒体人投身内容创业提供了练兵场,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诞生,还需等待一个更为强大的社交平台出现。2、社交引力:萌芽期时间界定:2011年-2013年主要特征: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出现为公民新闻兴起提供了载体,自媒体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代表人物:五岳散人、作业本、十点读书等代表平台:社交媒体(微信、微博)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微博、微信两大超级社交平台陆续登场,社交媒体的关系链打通了人际传播的快捷渠道,弥补了博客的社交短板,使得内容提供者能够与消费者之间更好地互动,并进一步形成某种类社群的关系。微博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交媒体时代。这一时期,微博上出现了一批粉丝达到百万级的大V,如“作业本”,粉丝多达800多万,凭借犀利的语言、独特的立场,其大部分微博转发量都能上千,甚至还吸引了王菲、姚晨等明星的转发,一度步入粉丝增长良性循环的阶段。微博快速发展的同时,微信测试版在2011年初上线,并且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为机构及个人向公众提供真正意义上的自媒体服务搭建了平台。根据微信公布的数据,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相当于每130多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公众号。一批曾经就在博客、微博上积累了大量用户的准自媒体,例如同道大叔、十点读书等开始在微信平台上发展壮大,自媒体的内容生产逐渐从兼职、业余转向专业化、职业化。据新榜统计,2014年10月时十点读书的粉丝只有70多万,但不到一年时间就突破了250万,并且孵化了多个新的公众号,还衍生到网络广播领域。此外,一些传统媒体人也开始投身自媒体,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事件。2012年年底,央视《对话》栏目制片人罗振宇辞职,与《创业家》原杂志主编申音合作推出了《罗辑思维》这档知识型视频脱口秀节目,同时启动了“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录制到第19期时,就在优酷上获得累计超过1000万次的点击,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超过10万。社交平台还为自媒体提供了强大的新闻分发渠道,为后来自媒体的壮大奠定了基础。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在2016年5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62% 的美国成年人会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其中大约有44% 的美国成年人都会通过 Facebook 获取新闻。在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腾讯科技企鹅智酷在2015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47%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平台在个人获取新闻渠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超过57%的受访者表示微信为获取新闻的第一社交平台。3、蜂群起舞:起飞期时间界定:2014年-2015年主要特征:微信、微博、新闻门户主动扶持、引导自媒体发展,成熟的自媒体依靠流量获得盈利,此间,变现成为衡量自媒体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代表人物:同道大叔、毒舌电影、严肃八卦、二冬等代表平台:社交媒体(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天天快报、今日头条)2014年起,成熟的自媒体通过发布广告、营销性文章的方式获得商业上的变现。与此同时,自媒体的活跃平台也开始陆续从微信和微博向各大新闻客户端扩散。2014年6月,新浪微博启动自媒体计划,为自媒体作者提供广告分成,鼓励他们生产更多的原创优质内容。这一阶段,自媒体数量呈井喷之势,呈现出蜂群效应。《2014年微信社会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透露数据,800万微信公众号中大约有近200万个账号为自媒体性质。但是绝大部分的自媒体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知名微博“同道大叔”,通过文字加漫画的形式对十二星座进行吐槽,吸引了大量粉丝。一年之内粉丝从10万涨到了500万以上,并在2015年5月出版了第一本书《千万不要认识摩羯》。除此之外,同道大叔还与腾讯、淘宝、晨光等企业合作推出一些产品,探索多种商业变现形式。微信公众号“二冬”的作者张二冬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2014年他在终南山花4000元租下一处废弃老宅的20年使用权,过起了“隐居”生活。2015年,张二冬注册微信公众号“二冬”,记录他的山居生活,一个多月时间,用户增长8万人左右,几乎每篇文章发布都会受到数百到上千用户打赏。通过微博、微信、各大新闻客户端的放大效应,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运作的头部自媒体,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大规模的商业化一触即发。4、拥抱平台:繁荣期时间界定:2015年至今主要特征:主流媒体平台陆续推出自媒体扶持战略,自媒体开始机构化、联盟化运作,资本开始批量投资自媒体,产业化特征日益突出代表人物/机构:WeMedia、浑水自媒体、蓝鲸自媒体、papi酱等代表领域:社交媒体(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视频平台(秒拍、AcFun、哔哩哔哩动画、优酷土豆)、直播平台(花椒、映客、斗鱼)微博、微信的繁荣带来了自媒体发展的第一次高峰,而随着天天快报、今日头条等采取推荐引擎模式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崛起,自媒体发展分发渠道再次被拓展,也迎来了又一次高潮。与此同时,自媒体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开始走向抱团取暖,短短一年之内就成立了十多家自媒体联盟,主流门户网站也纷纷推出了自媒体平台和相关扶持政策,争夺第一自媒体平台的位置。目前自媒体联盟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主要是由广告营销公关机构牵头成立,其主要运作模式是在自媒体和广告主之间提供中介性服务,WeMedia自媒体联盟、界面联盟、浑水自媒体机构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类自媒体联盟则是由今日头条、腾讯、网易、新浪等网站发起的自媒体平台,比如腾讯新闻的企鹅媒体平台、网易媒体开放平台、新浪的头条号自媒体平台以及搜狐公众平台等等;此外,360、UC等非互联网资讯提供商也公布了自媒体联盟计划。一些头部自媒体也吸引了投资界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8月以来,就有约40家自媒体、自媒体联盟、自媒体评价机构拿到投资,投资额从数百万到2000多万不等。日,上市公司腾信股份公布向长沙火钳刘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资1000 万元,占10%股权;2015年,papi酱宣称获得1200万投资,其中有真格、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一时成为创投和自媒体领域的热门话题;WeMedia也宣称先后获得了三轮,总投资额达千万元;自媒体评价机构新榜在2015年10月也宣布获得天齐阿米巴基金202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达到2.02亿元。少数头部自媒体捷报频传,但更多自媒体却仍然在为内容生产、吸粉、变现等难题所困扰,自媒体的内部分化、二八效应已经开始突显。二、自媒体商业化的五个路标与行业的热闹相比,自媒体人的生存状态并不如人意。如何商业化、如何盈利,是当前多数自媒体的集体烦恼。新榜在2015年底针对近2000位自媒体人的调研发现,其中60%月营收都不足一万元,普遍反映变现困难。综合考察目前一批已获得投资、初步实现商业化运作的自媒体发现,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特征: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聚集一定规模的稳定受众群、构建垂直领域影响力、渠道价值突出、与用户之间的良好互动等五大特点。1、优质内容持续输出作为资讯的载体,自媒体最核心的价值无疑在于内容,持续生产并输出高质量内容是自媒体吸引用户的最重要方式。目前国内自媒体虽然数量庞大,但是能够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并不多,很多自媒体文章多为摘编,整体内容质量不高。根据腾讯科技企鹅智酷的调查显示,用户向朋友圈或好友转发文章时,约49%的用户最关注的是内容的价值性、有趣性和是否能够产生情感触动。2、规模受众稳定聚集与传统媒体一样,对于自媒体来说用户越多、流量价值越大,广告价值也越大。但是对一些垂直自媒体来说,用户的质量、与垂直行业相关性比数量、规模更重要,类似餐饮老板内参、赛柏蓝,他们的粉丝尽管只有数十万,远逊于一些营销类自媒体大号,但是其用户都是餐饮行业、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对这两个微信公号的内容需求较强,从而形成了较为持久的黏性。3、垂直领域影响巨大较之于内容横跨多个领域的综合类自媒体,垂直领域的自媒体更容易商业化,凭借专业的内容输出能力,垂直类自媒体吸引了大批同领域的从业人员关注,并有机会进一步了解用户喜好,更容易产生更高质量的内容,从而聚集更多用户,进而形成粉丝经济、产生交易。总结来说,就是内容生产到粉丝聚集再到商业变现。4、渠道价值显著突出对自媒体来说,用户越多,用户行业相关性越强,渠道的价值也就越突出。例如汽车类自媒体“有车以后”,主要服务有车族,为其提供买车攻略、用车技巧、车辆实测,近600万用户大部分位于三四线城市,其购车预算大都在10万到15元之间。对于汽车厂商以及汽车周边产品供应商来说,拥有600万用户的有车以后就具有较为强大的渠道能力,厂商可以通过有车以后触达消费者。5、吸引用户玩转社群在一些头部自媒体里,内容目前更多担当的是入口功能,广告在营收中的比例并不高,更多是靠内容吸引同质化人群聚集,形成社群,再依靠电商、活动、营销等方式变现。比如罗辑思维、凯叔讲故事大都遵循这一模式。自媒体和传统媒体一个重大差别在于,内容生产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一对多的发布,而是基于良好沟通之下的平等沟通和情感认同,特别是社群关系链的维护和情感的沉淀,将对自媒体未来的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三、从广告到电商:自媒体的三大商业模式1、内容-广告营销模式特点:依靠优质内容,通过平台流量广告、自营广告变现,模式成熟营收来源:广告及商业企划类文章代表:槽边往事、X博士、阑夕、二冬、六神磊磊(1)用户直接打赏2015年3月微信上线了赞赏功能,单个赞赏额度在1到256元不等,自媒体人可以选择在文末增加赞赏按钮,读者阅读后可以自愿支付金额以表达支持。赞赏类似于非强制性付费阅读,是先阅读后付费,用户可以根据自愿支付数量不等的金额表达对作者的喜爱。相比广告模式来说,赞赏创造了另一种用户体验。但由于付费习惯尚未形成、版权意识薄弱,只有极少比例的用户阅读后会赞赏,且一般金额不会超过5元。因而赞赏模式并未成为自媒体的主流盈利模式。目前,赞赏收入较为稳定的自媒体并不多,其最大特点是带有鲜明个人印记的原创色彩,具有一定的IP雏形。例如二冬、槽边往事、X博士、生煎孢子、歪理邪说、社长从来不假装等微信公众号,每次更新至少都有数百乃至数千元的赞赏。(2)平台广告分成截至2016年5月,微信公众平台、百度百家、今日头条、搜狐客户端、网易客户端等都发布了针对自媒体广告的分成机制,旨在激励自媒体生产更多优质内容,强化自媒体与平台的合作关系。平台广告是指类似腾讯企鹅媒体平台等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客户端等自媒体内容页面投放广告,自媒体通过内容吸引用户,用户会在阅读页面直接看到广告,平台根据点击数量、转发数量或其他指标来与自媒体分成。对于自媒体大号来说,坐拥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的粉丝量,依靠流量从自媒体平台获得广告分成,对于许多自媒体来说,这是最为直接的阳光化变现方式。2016年3月,腾讯推出“芒种计划”提出所有入驻媒体和自媒体在文章页面上获得的所有广告收入100%归其所有;对于坚持原创、深耕优质内容的自媒体,腾讯还将给予全年共计2亿元的补贴。截至日,入驻自媒体得到的平台广告收入即将突破2000万元。2015年今日头条推出“千人万元计划”:在未来的一年内,头条号将确保至少1000个头条号创作者,单月至少获得1万元的保底收入。重点扶持至少100个“群媒体”,单月至少获得2万元保底收入。(3)客户定点广告/营销性文章投放自营广告投放是自媒体最常见的盈利方式,包括在一些自媒体平台的文章呈现页面中插入软性广告、撰写品牌定制的“软文”,或是在视频中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一般来说,广告对用户的阅读体验会产生一定干扰,但由于一些自媒体对于自身品牌光环,再加上编辑巧妙,还会出现如“从开头就在猜是什么品牌的广告”、“竟然不是广告”等留言,这些用户的反馈信息又间接推动了自媒体本已存在的内容广告化、广告内容化的趋势。影响力较大的自媒体运营者通常会对单篇文章广告植入进行明码标价,单价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据了解,科技类自媒体的头条报价大约在1-2万之间,一些大IP则可达到4-8万。一般来说,粉丝基数大的垂直类自媒体适用于这一商业模式,时尚、娱乐、汽车、手机硬件、互联网行业评论等细分类别的自媒体的自营广告发展较快。现在大多数自媒体都是依靠接各种商业企划文章和广告来盈利。“视觉志”在某自媒体广告交易平台上其单条广告的定价高达5万元,如“视觉志”2014年一年的广告收入就达数百万元。2、泛电商模式特点:依靠自身、产品、渠道盈利营收来源:付费与会员服务发展的三个阶段:依靠内容导流、内容平台电商化、媒体平台社群化代表:逻辑思维、插坐学院、公路商店/黑市、餐饮老板内参(1)线上电商电商业务是盈利能力最强的一种变现模式,但门槛较高,需要资金和成形的产业链。自媒体大号在聚集了一批粉丝之后,往往会尝试利用较强的粉丝粘性和庞大的粉丝基数发展电商服务。有的利用微信的服务号平台搭建了微店;有的直接将淘宝店等链接置于微博主页的置顶或微信阅读原文的入口;还有的综合整合线上与线下渠道,利用模式开展线下活动获得盈利。在成功获得流量和关注之后,自媒体开始打造自营商品,例如冷兔、同道大叔,自己制作产品周边,通过售卖产品获得盈利;有的则导入自己的淘宝店,例如美妆时尚博主;还有的在线下开展培训活动获得收益,例如餐饮老板内参等。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和吴晓波频道的吴晓波都通过个人影响力进入电商领域。“罗辑思维”在微信商城开店,商品涉及图书、课程、家居品、配饰、文具等,罗振宇还会为一些特定的商品写推荐文章以提升商品的销售量。此外,罗辑思维还会举办会员沙龙、跨年演讲等活动。罗辑思维的成功也影响了许多自媒体,“一条”读书也在做电商转化,受众耳濡目染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生活情趣的挖掘也会激发他们去购买“一条”商城里的生活用品。总体上看,电商模式的盈利能力较强,每年可为自媒体提供上百万的营业收入。泛电商模式的另一种途径就是出售会员服务,例如罗振宇的“罗辑思维”,首先是招募会员,推出付费会员制,据悉5500个会员推出当天全部卖完,总收入160万元。但是目前类似会员售卖模式并未见在其他自媒体得到大范围的复制。(2)线下组织活动、培训、演讲线上引流、线下变现的培训模式也日趋流行,较为典型的代表是插坐学院,这家以课程为核心产品的创业公司主要服务年轻公司人的跨界学习,为年轻公司人提供接地气、有价值的学习资讯、交流活动。目前,插坐学院标准化培训课程有三种:从三万元到七万元不等,定制化培训课程根据内容和时间不同主要有四种。从2015年5月开始,插坐学院企业新媒体运营培训课程招生开课,在5个月的时间内,服务线下收费学员2000多人,讲师达到30人。据插坐学院透露,截至2016年5月,该机构线下培养企业新媒体学员一万人以上,线上覆盖企业新媒体运营人员500多万,学院遍布北上广深等30多个城市,并在2016年4月获得真格基金与新榜联合投资的PreA轮融资。目前已为招商局集团、中信银行、中国建投、中航国际等多家大型企业机构进行了新媒体内训。3、广告营销-泛电商混合模式除了单纯的依靠广告营销或是发展电商模式,很多自媒体开始走向了融合之路:一方面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做广告推广,另一方面在线下开展培训活动并向电商转化。发展这种广告营销-泛电商混合模式的自媒体都是以社群为基础、在自己所擅长的垂直领域进行业务延伸,如举办培训、出版培训等,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因此维系和发展社群是整个模式得以良好运行的根本。广告营销―泛电商混合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餐饮老板内参”,其创始者秦朝曾就职于新浪河南站,2013年8月,秦朝在郑州创办餐饮老板内参微信公众号,投入5万元启动资金,该公众号定位于解决餐饮企业老板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一些实用性的理念和方法。2014年7月餐饮老板内参估值千万,并获得了数百万元的天使融资。2015年7月,再次获得吴晓波团队的狮享家基金Pre-A轮的2000万融资,估值上升到1亿元。不到一年,日,餐饮老板内参宣布获得A轮5000万融资,估值上升至2.5亿元,投资方包括美团大众点评网、今日头条、源码资本、千味央厨。在粉丝突破5万以后,餐饮老板内参开始陆续接到在后台推送广告的申请,于是便有选择地发送一些与餐厅老板相关的广告,但更多时候都是通过签长期合约的方式。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在新榜独家专访中提到:国内一二线城市的餐饮老板基本都在关注内参,这些老板占了40%左右;还有35%以上是餐饮创业者,大部分是手里有钱准备开餐厅的人群;还有一部分是供应链群体,餐饮行业的供应商等。针对用户群体的特性,餐饮老板相应提供了一些广告、营销之外的线下服务。例如餐饮老板内参和联手推出的“中欧餐+创新营”,课程主要内容是从“餐饮老板内参”报道过的上千个案例中精选出最值得分享的品牌,并引入大量互联网、设计、产品、资本机构等跨界专家和创始人联袂分享,学期为一年。四、自媒体商业化的两大风险1、外部法律政策风险经历野蛮生长的阶段后,自媒体想要持久、健康、稳定的发展,还需要重视其法律政策风险,主要包括知识产权、隐私保护、内容监管等。长期以来,自媒体的知识产权保护饱受诟病。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促进知识信息的传播与共享的考虑,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传统媒体也即报刊间转载摘编的“法定许可制度”,即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虽然,最高院人民法院曾经尝试将法定许可制度引入网络新媒体,但是,在相关司法解释三易其稿之后,网络新媒体依然无法适用“法定许可”。因此,在成文法系的中国,自媒体等网络新媒体转载内容必须按照“授权-付费”的模式传播作品。但现实中,大量自媒体内容未经授权肆意转载权利人作权利保留声明的内容,严重侵害了权利人对其内容的控制权利,扰乱了正常的网络转载秩序,突破了法律界限。另外,自媒体的自主性决定了其在内容的创造与选择方面具有更多的自由性,一方面确实促成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自媒体生态;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在名誉权/隐私权保护、色情暴力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法律政策风险。例如,2015年11月万达起诉“顶尖企业家思维”微信自媒体冒用王健林名义发布题为“王健林:淘宝不死,中国不富,火了电商,死了实体,日本孙正义坐收渔翁之利”的文章,本篇文章在朋友圈广泛传播,致使万达企业名誉受损,万达以此起诉并向其索赔1000万。当然,我们也看到众多自媒体平台逐渐开始重视这方面的法律政策风险,加强自媒体自净规则体系的建立与执行,不断强化对隐私权、名誉权的保护,并在内容管控等方面加强平台自律与行业自律。2、内部管理运营风险很多自媒体最初几乎都是个体户模式,逐渐有了变现之后,特别是有了投资进入之后,才快速招兵买马,由于团队的扩张速度比较快,经常出现由于管理不善而遭遇危机的情况。一是过度依靠某一个员工的风险。内容运营长期是一肩挑,从选题、制图、内容写作、用户运营都是一个编辑完成,并且形成了稳定的个人风格,但是如果该员工突然离职,往往导致自媒体的内容、风格陡然生变,随之而来的是掉粉、市场影响力急剧下滑,进而对于内容经营往往带来较大冲击。二是合伙人选择与股份安排的风险,这一风险主要存在一些头部自媒体中,特别是到了融资阶段,合伙人之间为持股比例发生争执而导致账号暂停运营的情况难免发生。例如2015年底,某账号的两位创始人因为争执不下,其中一位创始人一怒之下把订阅号升级为服务号,导致一周无法更新发布文章,双方甚至为此对簿公堂。五、从内容到投资的嬗变:自媒体发展的四大趋势自媒体的兴起是许多传媒人未曾预料的黑天鹅事件,甚至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在质疑自媒体的存在价值、泡沫的成分、昙花一现的周期。但是,如果从当前国内主流新闻服务商对自媒体的扶持力度、投资界试探性的、相关监管部门的包容态度来看,自媒体的创新之旅也许只是刚刚展开。一如工业领域发生的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转向个性定制一样,全球内容产业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过去纽约时报、CNN等传统媒体垄断着对新闻的解释权,现在内容生产开始去中心化,成千上万的个人写作者加入到新闻报道生产队伍,它们如同蜂群一般在内容丛林中起舞,提供着良莠不齐的新闻、评论、视频内容。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某种程度上是对当今千变万化的内容消费需求的一个回应。90后基本不看电视、00后基本不读报,新成长一代的消费者的阅读习惯已经迥异于上一代人,而许多传统媒体未能及时适应这一变化,最终给内容市场的创业者留下了空间,自媒体的兴起正是填补这一市场空白。回顾近两年来,自媒体从内容生产的边缘走向这个领域的核心,我们发现有两大因素推进了这一历史性的进程:一是社交平台的崛起。从美国到中国,社交网络在信息分发特别是新闻分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基于社交平台发展壮大的自媒体,其内容生产、用户运营、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趋势都将与社交平台紧密相连。社交平台不仅为自媒体提供了内容生产所必须的工具,最典型的就是傻瓜式的后台,极大地降低了新闻生产、发布的门槛,使得人人当记者成为可能。但是社交平台对于自媒体来说,更为重要的意义的是它开放了一个拥有数亿用户的庞大市场,剩下的就是如何去吸引用户、发展社群、打造IP,形成强大、持久的用户黏性。二是分众需求的兴起。相对于其他行业,内容产业由于涉及意识形态等敏感领域,其市场化发育过程较为滞后,行业竞争并不充分,一直难以跟上消费需求的变化。但是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内容需求却日益分化,广义上的大众传播市场持续萎缩,而诸如游戏直播、证券新闻、养生运动等细分领域的资讯需求却开始井喷,这些都为自媒体提供了广大潜在用户。2015年以来直播、网红经济、粉丝经济的兴起,恰恰反映了一个高度分层、分化的市场所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但是当前,自媒体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其发育远未定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如何塑造公信力是自媒体面临的最大挑战。目前自媒体生产的内容良莠不齐,而一些以推荐引擎为核心技术的内容平台,其大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量点击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