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魔石碎片怎么获得和虚无怎么区别?

南怀瑾:虚无不是虚空,世界上各种修炼法门——都不出炼气的范围南怀瑾:虚无不是虚空,世界上各种修炼法门——都不出炼气的范围白里透红百家号练气功的人,把呼吸之气在身中练来练去。还有些修道的人,把呼吸之气配合上“意”,转到身上有了感觉跳动,认为气发动了,那个并不是气发动了,同先天之炁差远了。结丹成道不是这个东西,而是要先天一炁才行。别的道书上说得很明白,“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结果有人练气功拼命对着太阳,把虚无解释成虚空,从虚空观想一个气进来,一个光进来。密宗这类很多,道家也在搞这一套。那么从虚空中观想一个气进来与身心合一,是不是“先天一炁”呢?虽然不是,但是比练身体上的感觉好一点点。我们再清楚地讲,不论佛家、道家乃至世界上各种修炼法门,都不出炼气的范围。譬如说密宗的人念咒子出声念,或者念佛的人也出声念,可以念到一心不乱,也成功。但是老实讲,这些方法都是在炼气,只是比炼后天呼吸之气好一点,是专一的气,还没有到“先天一炁”。譬如说有些人守窍观想,这是炼神;譬如说修戒、定、慧,规规矩矩修止观,乃至修白骨观,修各种观,各种道家的工夫都是炼精。这些方法对不对呢?都不对,但是也都对,锻炼身体祛病延年是有些效果。其实连运动都有效果,打拳也好、跑步也好,都是在炼气,这都是有形的。但是结丹不是这个,不过同这些炼精、炼气、炼神的炼法,都有密切的关联。偏向于任何一点都不对,能够融会贯通起来都对。“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并不是从虚空中来,要注意啊!你心念越空得掉,身体的感觉、知觉越清净越放得下,慢慢这个“先天一炁”自然发动。所以“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你要修通气脉,转变色身,并不是做什么稀奇古怪工夫。所以“先天一炁”到了,“为大丹之基也”,就可以结丹了,这是了命的第一步。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白里透红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我的梦想就是站在万人仰慕的高度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虚空,虚无,虚浮
&虚空,虚无,虚浮(VANITY,&VAIN)
  英文译本译作“虚空”的三个主要希伯来字,在圣经里大致分布如下:heb[el&出现于诗、传、耶;s%a{w~&见于伯、结;to{hu^&见于赛。heb[el&的字面意思是“烟雾”、“一口气”(参:,九十四11;,等等),是指人努力的徒劳无功,这就是人天然生命的境况(;)。喻意上,heb[el&含有没实质、没价值的意思,例如“偶像是虚无的”(参:,五十一18,AV)。拜这种虚无事物因而是没有益处的(;;,廿四4,等等),而转向这种虚无事物的人也是无益的(;王下十七15;,四十四9)。拜偶像是拜一个“非神祇”,与真正敬拜神是迥然不同的(参:,四十),因此触怒神(;、26,等等)。由于偶像及对他们的敬拜引起虚空的盼望,假先知的宣讲也同样是毫无价值的(;-23;)。“虚浮的供物”()是没有公义的仪式。不劳而获之财必然消耗(;七十士译本和武加大译本作“急促地获得”;参:)。hebel&用于人肉身的生命:“人在最好的光景”(希伯来文作“站立稳妥”),亦只不过“数掌之阔”(;参:第11节,六十二9,七十八33,等等)。人生的这种&hebel&在传道书里有详尽的描写。
  s%a{w~&一字带出了“卑劣”、“丑陋”、“邪恶”的意思。伯卅一5说明了这样的行为;,四十一6和结十三8说明了这方面的言语;、9(参:第23节),廿一29,廿二28则说明了这样的所见。~a{wen&一字,是“气息”之意,也译作“虚空”(如:;;;,五十八9;亚十2)。然而,这字更偏向罪孽的意味,因此,在&RSV&译为“欺骗”、“罪孽”、“灾害”、“虚妄”、“恶毒”、“废话”〔译注:在上述经文中,和合本分别译作“罪孽”、“奸恶”、“灾祸”、“虚空”、“恶事”、“虚空”〕。to{hu^&在字面上是指“一片荒野”(参:;,等等),而借喻为“虚无”、“无用”之意,例如耶和华神看万民如虚无之物(,参:第23节)。英文译本将诗四2及哈二13中的&ri^q&字译作“虚空”〔译注:和合本分别作“虚妄”、“虚空”〕。这字直译是“空虚”(),借喻作“无用之物”。
  新约中,英文&'vanity'&一字只在&AV&译本出现三次,在&RSV&译本中则完全没有出现;该三段经文用上了纯粹见于圣经及教会〔希腊字〕的&mataiote{s&(七十士译本以此字来翻译&heb[el&及&s%a{w~&二字)。&(1)&在弗四17(RSV&作&'futility';和合本作“虚妄”),这是指着行为而言,“包括了道德与知识上的无用和昏眛。这里“虚妄”一词形容&nous&一字所概括的一切,就是内心〔对事物〕的理解。这样,下列数节中,人心一切的盲目和败坏都可用“虚妄”一词来概括(C.&Hodge,&The&Epistle&to&the&Ephesians,&1856,对有关经文的注释)。&(2)&在彼后二18中(RSV&作&'folly';〔和合本作“虚妄”〕),所说的是言语方面,含意是“缺乏真理”、“不适切”。&(3)&在罗八20中(RSV&作&'futility';〔和合本作“虚空”〕),含意是“虚弱”、“缺乏精力”(参:罗一21所用的动词“变为虚妄”、“愚拙”)。“意思是追寻所找不到的──因而意味虚空、挫败、失望。罪使受造界遭受这灾祸,必然引致一个消极的宇宙观。hypetage{&〔译注:即罗八20里“服在虚空之下”的“服”字〕所指的准确时候是人堕落之时,即神因人的缘故而咒诅地之时(J.&Denney&in&EGT)。
  异教的神祇是虚妄、虚无之物(;参:,十3,等等)。以英文来说,与&'vanity'&同词源的字是&'vain',字面意思是“毫无效力和目的”。主声称外邦人的敬拜和法利赛人的敬虔都属虚无、枉然(,十五9;);保罗亦这样评估异教的哲理(;,等等)。没有忠信的基督徒事奉亦可能沦落到这种境况(参:;,九3;;)。人若否认基督的复活,所作的宣讲便是“虚假、妄作的”(),信心便是徒然的()。人若效忠律法,便是废掉信心的价值(),废掉基督受死的果效()。然而,没有行为的信心与没有信心的行为同属虚空()。
参考资料《新圣经词典》
下载次数:0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上一篇下一篇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暂无同义词
词条管理员
词条创建者
浏览次数: 722 次
&圣网微信平台号:sw7777777com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请问法界虚空的虚空是什么 和太空有区别吗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我们看到的虚空是有形象的,是幻.法界虚空是没有形象的.佛经中说: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佛教中“虚空”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佛教中“虚空”是什么意思?
请详细说明,最好能给出出处。
我有更好的答案
虚空】(梵aka^s/a,藏nam-mkhah!)(一)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无为法之一种。指不碍他,亦不为他所碍;无开避,又能容一切法者,即今人所谓之空间。小乘视其为无为法,故亦称虚空无为。经论中,多用其于譬喻,故其义亦多,略如下列∶(1)横遍之义∶指横无边际,如北本《涅盘经》卷二十二云(大正12·495b)∶‘犹如虚空,无处不有,如来亦尔,遍一切处。’《净土论》云(大正26·230c)∶‘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2)竖常之义∶指竖无变易,如北本《涅盘经》卷三十七云(大正12·581a)∶‘虚空无故,非三世摄;佛性常故,非三世摄。’(3)无碍之义∶指虚空不为任何物所障碍,北本《涅盘经》卷三十七云(大正12·581a)∶‘如世间中,无挂碍处,名为虚空。’又如《赞阿弥陀佛偈》云(大正47·421a)∶‘光云无碍如虚空。’(4)无分别之义∶指虚空无亲疏、远近、爱憎之差别,北本《涅盘经》卷十六谓(大正12·461b)∶‘譬如虚空,无有父母、兄弟、妻子,乃至无有众生寿命,(中略)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亦复如是,其心平等,如彼虚空。’又如《净土论》云(大正26·232a)∶‘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故。’(5)容受之义∶指宽广含容一切,无所余,如北本《涅盘经》卷十六云(大正12·462a)∶‘譬如虚空,广大无对,悉能容受一切诸法。’虚空虽是所谓的空间,然说一切有部以之别有实体,与空界有别,亦即以之为空界之增上缘;经量部则不立虚空与空界之别,亦即无所触者即名为虚空,非别有实体;大乘则谓虚空等无为法乃是假有,离色心等虽非别有其体,然一依识变,二依法性,假施设为有。所谓依识变者,即曾闻说虚空之名,由数习分别之力,心等生时,似虚空等无为相现,此名虚空。此虽属有为,然所现之相,前后相似,无有变易,故假说为常。依法性者,谓空无我所显之真如,虽心言路绝,然其体离诸障碍,故名虚空。此与择灭无为等相同,皆依真如而假立者。又,《宗镜录》卷六说虚空有无障碍、周遍、平等、广大、无相、清净、不动、有空、空空、无得等十义,将之比况为真如之理。印度外道中,口力论师以虚空为万物之真因,谓由虚空生风,乃至由地生种种药草,由药草生五谷生命;若还没虚空,名为涅盘,虚空是实,是常,是一,是涅盘因。(二)‘空界’的别称∶六界之一。又名空界之色,或相对于无为虚空,而名有为虚空。指离物体而无任何物存在之处。《俱舍论》卷一云(大正29·6c)∶‘诸有门窗及口鼻等内外窍隙,名为空界。如是窍隙,云何应知?传说窍隙即是明暗。非离明暗窍隙可取。故说空界以明暗为体。应知,此体不离昼夜,即此说名邻阿伽色。传说,阿伽谓积集色,极能为碍,故名阿伽。此空界色,与彼相邻,是故说名邻阿伽色。有说阿伽即空界色。此中无碍,故名阿伽。即阿伽色余碍相邻,是故说名邻阿伽色。’《瑜伽师地论》卷五十四(大正30·599b)∶‘明暗所摄造色说名空界。此亦二种∶(一)恒相续,(二)不恒相续。若诸有情所居处所常暗常明,名恒相续;余不尔处,非恒相续。当知,此亦依止色聚。又此空界,光明摄者,名为清净,隙穴摄者,名不清净。’关于空界与虚空的差别,依《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所载,虚空非色,空界是色;虚空无见,空界有见;虚空无对,空界有对;虚空无漏,空界有漏;虚空无为,空界有为。不过,经典中亦有称空界为虚空者,如∶‘世尊以手摩扪虚空’、‘鸟归虚空’、‘虚空无鸟迹’等皆是。◎附∶〈虚空〉(摘译自《哲学事典》)印度哲学用语。在《奥义书》中,谓虚空为一包容地、水、火、风之场所。由于认为地、水、火、风为阿特曼,因此虚空也被视为是阿特曼。耶若婆佉(Ya^jn~avalkya)更进一步认为虚空包含了风、空、干达婆城、太阳、月亮、星星、神、因陀罗、生主(Praja^pati)、梵,是宇宙的统一者,且谓从其内在性而言,虚空可谓为不坏者(aks!ara)。换句话说,虚空就是包容一切、支配一切的大法则。耆那教将虚空区别为灵魂(ji^va)、非灵魂(aji^va)二者(后者包含法、非法、虚空、物质)。彼等并认为虚空是能令灵魂、法、非法、物质四者成立活动的大空处,是唯一、无限、常住、无作。胜论派说虚空为九实(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之一,是声(s/abda)的主体。〔参考资料〕 《法蕴足论》卷十;《顺正理论》卷二;《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三;《大乘义章》卷二;《百论疏》卷下;《俱舍论光记》卷一(末);《瑜伽论记》卷十四(下)。
采纳率:28%
善男子。如太虚空。一切世界於中成坏而无分别。本性清净。无染无乱。无碍无厌。非长非短。尽未来劫。持一切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等虚空界广大深心。起大愿风轮。摄诸众生。令离恶道生诸善趣。悉令安住一切智地。灭诸烦恼生死苦缚。而无忧喜疲厌之心。 (选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尔时世尊。知彼心念。即语迦叶。汝今宜应现诸神变。于时迦叶。即升虚空。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复现小。或分一身。为无量身。或现入地。还复踊出。於虚空中。行住坐卧。擧众见已。叹未曾有。悉皆称言。第一大仙。尔时迦叶。现此变已。即从空下。到於佛前。头面礼足。而白佛言。世尊实是天人之师。我今实是尊之弟子。 (选自《过去现在因縁经》) 复次善现。汝言如是大乘与虚空等者。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所以者何。善现。譬如虚空非有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方分可得。大乘亦尔。非有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方分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长短方圆高下邪正形色可得。大乘亦尔。非有长短方圆高下邪正形色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青黄赤白黒紫缥等显色可得。大乘亦尔。非有青黄赤白黒紫缥等显色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大乘亦尔。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増非减非进非退。大乘亦尔。非増非减非进非退。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杂染非清净。大乘亦尔。非杂染非清净。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生非灭非住非异。大乘亦尔。非生非灭非住非异。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善非非善非有记非无记。大乘亦尔。非善非非善非有记非无记。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见非闻非觉非知。大乘亦尔。非见非闻非觉非知。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所知非所达。大乘亦尔。非所知非所达。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遍知非永断非作证非修习。大乘亦尔。非遍知非永断非作证非修习。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异熟非有异熟法。大乘亦尔。非异熟非有异熟法。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贪法非离贪法。大乘亦尔。非有贪法非离贪法。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瞋法非离瞋法。大乘亦尔。非有瞋法非离瞋法。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痴法非离痴法大乘亦尔。非有痴法非离痴法。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堕欲界非堕色界非堕无色界。大乘亦尔。非堕欲界非堕色界非堕无色界。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初地发心可得乃至非有第十地发心可得。大乘亦尔。非有初地发心可得乃至非有第十地发心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净观地种性地第八地具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菩萨地如来地可得。大乘亦尔。非有净观地乃至如来地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独觉向独觉果菩萨如来可得。大乘亦尔。非有预流向预流果乃至菩萨如来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声闻地独觉地正等觉地可得。大乘亦尔。非有声闻地独觉地正等觉地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非相应非不相应。大乘亦尔。非有色非无色。非有见非无见非有对非无对。非相应非不相应。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非净非不净。大乘亦尔。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非净非不净。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无相非有愿非无愿。大乘亦尔。非空非不空。非有相非无相。非有愿非无愿。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寂静非不寂静非远离非不远离。大乘亦尔。非寂静非不寂静。非远离非不远离。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明非暗。大乘亦尔。非明非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蕴处界非离蕴处界。大乘亦尔。非蕴处界。非离蕴处界。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可得非不可得。大乘亦尔。非可得非不可得。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又如虚空非可说非不可说。大乘亦尔。非可说非不可说。故说大乘与虚空等。善现。由如是等无量因縁。故说大乘与虚空等…… (选自《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虚空是虚无和空间的合称.
虚空,是名虚空,则非虚空虚空,无处不在,但是,能够语言来言表的虚空,就不是真正的虚空!!!!阿弥陀佛!!!
佛说万法皆空其理论是建立在万法(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暂时的假合世间没有一样东西能亘古常存,且永不变异既然一切万法的森罗万象都是缘起缘灭故说万法当体即空,万法没有自性吾人不应执著佛陀进一步教化众生应当学习看破,放下然后才能得大自在.初学浅见,或有讹谬,请方家慈悲开示
【虚空】 瑜伽五十三卷十四页云:复次虚空云何?谓唯诸色非有所显;是名虚空。所以者何?若处所行都无所得;是处方有虚空想转。是故当知此唯假有;非实物有。 二解 显扬一卷十五页云:虚空者:谓诸心心法所缘外色对治境界性。 三解 显扬二卷八页云:虚空者:谓色对治所缘境界。 四解 成唯识论二卷四页云:离诸障碍,故名虚空。 五解 杂集论二卷十页云:虚空者:谓无色性。容受一切所作业故。无色性者:谓唯违于色,无性相法,意识境界;是名虚空。意识境界者:谓法界摄故。唯违色言、为别受等共有真如、择灭非择灭无常性等。虽兔角等、亦是无性;然彼不与诸法相违。以彼唯是毕竟无故。又兔角等、非唯违色。由与受等诸法共故。是故唯说与色相违。无性相言、为别受等无色之法。何以故?受等自体、是有性相;非无性相故。 六解 五蕴论七页云:云何虚空?。谓若容受诸色。 七解 俱舍论一卷三页云:虚空但以无碍为性。由无障故,色于中行。 八解 俱舍论六卷十五页云:经部师说:唯无所触、说名虚空。谓于暗中无所触对,便作是说:此是虚空。 九解 品类足论一卷七页云:虚空云何?谓体空虚、宽旷无碍,不障色行。 十解 入阿毗达磨论下十四页云:容有碍物,是虚空相。此增上力、彼得生故。能有所容受,是虚空性故。此若无者:诸有碍物、应不得生。无容者故。如世尊说:梵志当知;风依虚空。婆罗门曰:虚空依何?佛复告言:汝问非理。虚空无色,无见无对,当何所依。然有光明,虚空可了。故知实有虚空无为。此体若无;风何依住。说无色等言、何所依因。有光明、何所了别。了龟毛等不因此故。 摘自《法相辞典》,供您参考,愿您早日找到回家的路! 另附上个人浅见:佛说此生命及宇宙由七大元素组成,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即虚空)、见大、识大。就“空大”而言,就如水杯的空间一样,如果盛满水,我们看到的就是水,不说是空。如果把水倒掉,就又能现出“空”,此“空”才能容水,但杯容水并不说明此“空”不存在了。由此扩充,整个宇宙的物质存于宇宙的“空”之中,“空”依然是“空”,不受影响,因“空”才能容物。好自思维,希望您理解此意!再推荐您读《楞严经》,此经对于如何了解宇宙人生之真实相,并如何回归自性本原,从凡夫位入于佛位,做了很明了的开示。珍重!
其他8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佛教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空魔石碎片怎么获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