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宝收益怎么样《豆福传》收益啥时候发放 本金啥时候能收回啊

  买了娱乐宝快一星期啦,既看不到收益,又看不到怎么赎回,而且在理财产品里也没有,真心感觉后悔买,以下是我搜集的一些资料  可惜的是,这次马云依然只是和你开了个愚人节玩笑。如果你真相信花几百块钱买个投连险就真成了名正言顺的电影投资人,不但一年后能拿到7%的收益,还能拿到签名剧照,参加明星见面会,那你就输了,因为通过娱乐宝实现这些梦想的可能还不如你在梦里实现的几率大。  或许正因为大力宣传投资者有机会获得签名剧照等珍贵特权,还能“和范冰冰一起去戛纳电影节”,从而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网友。在正式发售前,娱乐宝预约用户高达54万人,阿里更是把首期募集资金设定了7300万元人民币的雄伟目标。然而当3月31日娱乐宝发售后,各大媒体的质疑报道纷纷出炉,迅速让不明真相的网民发现“其中有诈”,以至于原计划2天募集完成的娱乐宝不得不再延长2天,限购份额也从原先一个账户限购2份提高到10份。截至4月2日凌晨0点,这几款计划中销量最好的《小时代3、4》仅有16万多人购买,《狼图腾》等其余几款计划的投资人皆在10万人以下。尽管尚在募集期,但网上已出现了不少“如何才能赎回娱乐宝”的帖子。可见不少网民是在还没真正了解娱乐宝的情况下,被马云制造的魔幻噱头给噱进了娱乐宝。  那么,马云到底耍了什么花招,把普通网民耍得晕头转向呢?  名叫娱乐宝实为投连险  首先是采用与大红大紫的余额宝相近的新产品名称,让许多余额宝的粉丝出于对阿里的信任而稀里糊涂投了钱。尽管娱乐宝的口号是“全民娱乐,你也是出品人”,但实际上投资者买的只是一个名叫“国华华瑞1号终身寿险A款”的投连险。  阿里表示,网民通过娱乐宝平台购买国华人寿的保险理财产品后,资金将采取合法合规的方式投向文化产业,获取投资收益。然而根据现有法规,保险资金不能直接投资文化影视产业,娱乐宝是如何做到合法合规的呢?对此,国华人寿方面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透露。  打开国华娱乐宝计划“产品说明书”,上面都是保险条款。在“账户说明”里写明了该产品的投资内容为:“流动性资产投资比例为账户总资产的0%~30%;固定收益率资产投资比例为账户总资产的0%~80%;金融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等其他金融资产(不含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为账户总资产的0%~95%。”  这段普通网民不太容易理解的有关投资范围的专业术语,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娱乐宝资金的一部分可以投资于银行存款、债券等低风险的传统金融产品,同时能有最高95%的资金投资于非标准化投资品,比如银行理财产品、集合信托计划、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等,不过股票等权益类资产不在投资范围之内。联想到娱乐宝所宣称的资金投向,就算不说我们也能猜出,娱乐宝肯定会把钱投给一个投资于文化影视产业的信托产品。因为上述非标投资品种中,信托公司的投资范围最广。理论上说,信托可以投资于各个行业,险资也只有通过信托计划投资于文化产业,才能不与目前的监管政策相冲突。  不过目前信托产品开发集中于基础设施、房地产、交通运输等重资产领域,市面上投资文化影视产业的信托产品屈指可数,想要找到能够完美对接的信托计划并不容易。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娱乐宝也可能会借道基金子公司发行的类信托计划来投资影视业。  然而信托计划的特点是投资门槛普遍较高,一般在100万元以上,而且对投资者参与人数也有严格限制,而娱乐宝想要追求的是“千万屌丝的盛宴”。信托产品虽然可以投资电影,却无法让屌丝分享;投连险的门槛虽然低,却无法直接投资电影。所以马云打着“娱乐宝”的响亮旗帜,用投连险的壳来募集资金,却最终摇身一变成了信托产品,从而完美解决了这一两难问题。  相比之下,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非标产品受到严格限制,公募基金同样难以涉足影视业。  因此阿里才想出了“保险当皮面,信托作里子”的娱乐宝模式,可见娱乐宝的本质和余额宝一样,依然是监管套利。  电影风险高预期收益难  马云耍的第二个花招是反复强调7%的高预期收益,而对投资风险仅用了一句“该产品的本金及其收益均不作承诺”就草草了事。在余额宝年化收益率向5%的红线节节败退的当下,7%的预期收益率显然充满诱惑。  可事实上,华宝证券投连险调研报告显示,去年所有投连险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仅为3.95%,业绩最差的一只投连险亏损15%以上。2014年2月,投连险账户单月平均收益率仅为0.07%。在股市长期低迷的环境下,所谓投资连结险,连接更多的不是高收益,而是高风险。  更让人感到担忧的是,去年余额宝绑定的是原来在基金业中规模垫底的天弘基金,如今娱乐宝的合作对象也不是国寿、平安等资本运作能力强大的业内大佬,而是今年1月才刚刚被批准设立投连险账户的国华人寿。由于缺乏投连险产品投资记录,我们根本无法分析这家公司的投资实力!更可怕的是,由于产品开发速度过快,过去两年,国华人寿均因业务规模大幅膨胀,导致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150%,被保监会禁止增设分支机构。因此,国华的风险偿付能力着实让人忧心!  此外,娱乐宝“产品说明书”全文没有“电影”二字,更不要说“范冰冰”了。上文提到的投资范围几乎是一个无限宽泛的概念。理论上说,娱乐宝可以压根不去购买投资文化影视行业的信托产品,就算它去投资房地产信托投资者也不知道。或者虽然投资了影视类信托产品,可该产品并没有投资《小时代3》;或者你明明把钱投给了《小时代3》,结果娱乐宝却把大部分资金投给了王宝强的《非法操作》,投资者一样不知道。因为根据规定,保险公司没有义务披露这些信息。即使投资者发现被骗也无能为力,因为当初马云只是把娱乐宝宣传包装成定向投资《小时代3》的产品,投连险合同里却并没有说投资者的资金一定要去投《小时代3》。  事实上,影视行业从来都是比股市风险更高的投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到2013年的433部国产电影中,国产片总体亏损,累计投资回报率为-42%,成功上映的比率仅为5.3%。即使上映了也不一定能盈利,而盈利了也不一定能够保证收益率。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设计、产品投向还是保险公司的经营实力上看,娱乐宝都是一款风险极高的产品。  网民“被娱乐” 马云很欢乐  马云更精明的地方在于,明明知道娱乐宝风险很高,却给你画了一个美好的“饼”:预期收益之外,还额外赠送各种影迷福利。可惜这种福利只是“有机会获得”,具体获赠比例是多少,赠送规则如何等一概语焉不详。明眼人都会发现,且不说娱乐宝持有人根本就不是《小时代3》等电影名正言顺的投资方,就算真是投资人,这几十万“投资人”能有几个有机会去探范冰冰的班?10个?20个?总不见得马云拉上万人跑去片场探班吧,这还不得把范爷吓晕过去?  也正因为预料到投资风险较高,获得7%回报的概率很低,本金能否保住也未可知。所以马云把“众筹”的威力发挥到极致:娱乐宝的投资起点为影视剧项目100元/份,游戏项目50元/份,原计划每个项目最多投资2份,单个投资者在娱乐宝上最多也只能投资900元。就算获得了预期回报,投资者也就赚几十元;就算本金亏损,单个投资者的实际损失也只有几十元到几百元,大不了就当给自己喜欢的电影赞助了。所以万一娱乐宝不幸出师不利,最终恐怕也鲜有投资者会追究阿里责任,而走司法途径必输无疑。举牌子到杭州阿里总部抗议?为了这点小钱也犯不着。可见马云早就把后路都想好了。娱乐宝并非屌丝们娱乐电影的盛宴,而是马云娱乐屌丝们的大餐。  说到底,娱乐宝实在是个能让马云一箭三雕的宝贝!  一是像余额宝一样增强了支付宝用户的消费与投资粘性,为手机淘宝的推广再下一城。  二是娱乐宝的娱乐效应,等于免费给《小时代3》等几部尚未开拍的电影免费做了有效性极高的宣传,从而积攒了大量潜在观众。而潜在观众“用钱投票”的游戏更是一种精准度极高的市场调查,为将来影视业的“大数据创作”提供了基础——愿意为电影拍摄投钱的人,等电影上映时当然也会掏钱进影院,而他看完电影后在微信朋友圈发一句“这部电影就是我一年前投资的”,又会引发圈子话题讨论,并吸引身边更多亲友走进影院。娱乐宝给影视业所带来的商机,显然将吸引更多的资本和电影人与阿里展开战略合作,在这一创新过程中,手握上亿用户终端资源的阿里显然握有主动权。  三是马云早有进军娱乐行业的打算,如今娱乐宝拿粉丝们的钱给马云打造娱乐业新王国的梦想做嫁衣,怕是马云在梦里也会笑出声了吧。  噱头大过天保险渐失味  尽管马云的算盘打得很好,但这种刻意回避风险,打监管和法规擦边球的营销噱头却并不值得赞扬。早在今年年初,支付宝就推出过一款被外界称为“余额宝二代”的产品,它挂着“理财产品”的“羊头”,卖着“万能险”的“狗肉”,投资者买到后才发现其实是一款投资基建和房地产项目的类信托产品。只不过那款产品虽然也宣称预期收益率7%,但终究还有万能险2.5%的保底收益。而娱乐宝则更进一步,进入了不保本的投连险领域。  从货币基金到万能险,再到投连险,阿里系的互联网金融链条正在快步迈向高风险投资领域。但互联网思维野蛮生长的病灶却越发显得严重。  事实上,无论是投连险还是万能险,本质上提供的是风险保障服务。在此基础上,保险公司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元化投资需要,也为了提升自己的盈利空间,便在保障功能的基础上附加了类似基金的投资功能。然而引入互联网思维后,噱头和炒作变成了保险的主旋律,无论是娱乐宝还是此前阿里推出的互联网保险,几乎都难见保险的保障功能,与保险产品的设计初衷严重背离。  “雾霾险”、“赏月险”、“怀孕险”、“脱光险”、“吃货险”、“压力山大险”……引入互联网思维后,近来有不少保险公司都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推出了一连串华而不实的噱头保险,这种做法虽然为保险公司赢得了一时的人气,却并不符合保险“回归保障”的思路。在资本市场长期低迷的局面下,保险公司想要摆脱行业瓶颈,不能寄希望于这些炒作噱头,而必须要踏踏实实研发出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保险产品。  可见,马云可能并没有给保险公司指明一条阳光大道,反而是把保险公司带入了娱乐至死的死胡同。  娱乐宝曲线投资链  投资者网上集资—》阿里娱乐宝—》国华人寿投连险—》投资于文化影视产业方向的集合信托计划—》投资《小时代3》等几部电影—》电影上映后收回风险投资—》将风险投资收益按合同约定返还给投资者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5亿美元注入淘宝电影和娱乐宝 阿里影业盯上优酷土豆?_港股新闻_股票频道_全景网
5亿美元注入淘宝电影和娱乐宝 阿里影业盯上优酷土豆?
&&&&经历了七个月的漫长等待后,阿里影业(01060.HK)终于在11月4日晚间公布了最终资产运作结果。投资公告显示,阿里影业已经与大股东阿里巴巴集团就相关资产注入事宜达成交易,阿里巴巴集团将把淘宝电影和娱乐宝两项业务注入阿里影业,交易总对价为5.2亿美元。待阿里影业独立股东大会通过后,上述交易即告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留意到,这笔交易最早的苗头其实可以追溯到今年的4月8日,当时阿里影业曾对外“暗示”,阿里影业与母公司阿里巴巴正在就一项可能由阿里集团注入若干特定的媒体和娱乐资产的交易进行初步探讨。
&&&&而所谓的娱乐资产,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其实就是在暗指淘宝电影以及娱乐宝。由此阿里影业的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应声上涨36%,北京一位从事港股投资研究的投资人认为,淘宝电影和娱乐宝都是用户关联度非常高的产品,这两块资产可以帮助阿里影业拥有最为关键的用户获取,并提升用户运营的能力。
&&&&阿里影业的一位新闻发言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经过此次业务整合,在传统的内容产品生产制作之外,阿里影业的业务范畴中将增加更多的互联网元素,从而成为国内少有的以互联网为核心驱动,拥有粉丝运营、投融资、内容生产制作、宣传发行和院线服务平台的娱乐全产业链平台。”
&&&&布局全产业链
&&&&阿里影业注入的究竟是两块什么样的资产?据相关资料显示,淘宝电影目前覆盖国内3000多家影院,在线售票量仅次于猫眼排在行业第二。而娱乐宝同样也是于2014年的3月上线,是目前全球第一个也是最大的C2B影视娱乐内容投融资平台。
&&&&“阿里影业的前身文化中国是一家以影视剧制作为主的公司,外界习惯性用影视公司的标准来看待阿里影业,其实阿里巴巴压根没有把阿里影业作为一家传统影视公司去做。”阿里影业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娱乐宝、淘宝电影对于阿里影业,恰恰是两个可以用来改造行业的战略性工具,可以帮助片方和院线向精准而高效的业务运营转型,目前,数据是核心资源,娱乐产业也不例外。这也是阿里影业提前布局的重要原因。”阿里影业前述人士表示。
&&&&互联网行业有个说法,产品型公司值十亿美元,平台型公司值百亿美元,生态型公司值千亿美元。阿里影业整合淘宝电影和娱乐宝后,无论是市值还是业务架构,已初具平台型公司的规模。
&&&&阿里影业的人士表示,淘宝电影和娱乐宝可以带来大量用户数据,加上此前收购的粤科软件,阿里影业将在电影产业上下游都掌握关键数据,帮助其他业务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优酷土豆注入猜想
&&&&此次,阿里巴巴以5.2亿美元的价格将淘宝电影和娱乐宝两项资产注入阿里影业后,后者在阿里巴巴集团版图中的地位得到了明显抬升,而也让许多业内人士预测,阿里巴巴刚刚花45亿美元买下的优酷土豆,未来有可能整合到阿里影业的盘子里来。
&&&&今年10月16日下午,阿里巴巴拟收购优酷土豆的消息公布后,阿里系另一家公司屡屡被媒体提及,那就是阿里影业,有分析认为阿里巴巴在买下优酷土豆后可能会进行私有化,然后注入到阿里影业。
&&&&虽然对于目前浓厚的市场预期,阿里影业官方目前不置可否,而马云究竟如何安排优酷土豆目前还是未知,但据接近阿里影业高层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如果一切顺利,优酷土豆未来注入阿里影业将是大概率事件。
&&&&“在阿里影业接下来进行的其他投资并购中,用户、工具、数据这三点将是阿里影业最为关注的因素。”阿里影业的前述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而从优酷土豆的类型来看,其实非常符合阿里影业所描述的用户和数据这两点。
&&&&在注入了淘宝电影和娱乐宝后,阿里影业目前基本覆盖了上游影视制作、电影发行以及宣传营销环节,但是唯独在视频网站的终端环节上,阿里是缺位的。
&&&&而在BAT三家中,百度和腾讯旗下分别拥有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对于志在整个文化市场的巨头们而言,身处播放终端地位的视频网站可谓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标配”。
&&&&而一旦将优酷土豆注入后,阿里影业就等于在原本宣发基础上可以再加上一个视频网站的支持资源,那对于电影的宣发和营销帮助可谓是真正的如虎添翼,同时也将使得阿里影业所希望构筑的娱乐全产业链平台版图变得真正完整起来。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Sina Visitor System2017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暴跌4成,是进口片太少了吗?_凤凰科技
2017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暴跌4成,是进口片太少了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文经授权转自ACGx
尽管12月后几周有诸如《芳华》之类的大片陆续登场,《寻梦环游记》仍旧还是延续前几周的走势,划出一条漂亮的波线,取代《神偷奶爸3》成为了2017年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一名。
年末,在ACGx的一系列回顾盘点文章中,必然少不了动画电影这一环节。当我们开始统计数据,盘点这一整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表现时,却发现距离《大圣归来》10亿票房给行业打的“鸡血”还不到2年,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却已经开始大起大落。
注:本文所有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日,即将在12月30日上映的《咕噜咕噜美人鱼2》和《小猫巴克里》由于上映时间靠近2018年,所以其票房数据未计算在本文中。
引进动画电影疲软 票房暴跌近4成
2015年,中国的动画电影票房45亿;2016年这个数据上涨到79亿;2017年,总票房下跌到47亿。整个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在这3年内过山车般极不稳定的票房表现,原因来自两方面:海外动画电影作品数量的下降,以及本土动画电影质量依旧不高。
2017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票房过亿的电影总共为10部,美/中/日分别为5/4/1部,这10部电影总共贡献了37亿票房,占全年票房比例约79%。
在2016年,有14部动画电影的票房是过亿的,其中美/中/日票房过亿的电影数量分别为8/2/4,提供了全年近70亿的票房,剩余的几十部动画电影票房总共为9亿左右。
可以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基本就靠这些票房过亿的动画电影作品的撑起来的,里面占比最重的仍然是海外动画电影。
在分析2016年动画电影市场票房的文章中,ACGx曾提到过2017年的北美动画电影,特别是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数量将大幅减少。到了2017年末再来回顾这一年海外动画电影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除了数量的减少,还有票房平均值的降低——2017年票房过亿的动画电影只比2016年少了4部,然而票房值却降低了33亿。
去年有包括《疯狂动物城》、《功夫熊猫3》、《愤怒的小鸟》、《你的名字。》在内数部口碑、票房皆出色的动画电影在中国上映,今年能够称得上表现亮眼的好莱坞动画电影只有《寻梦环游记》和《神偷奶爸3》。
粉丝属性较重的日本动画电影,引进的数量也从去年的9部降到今年的6部(《银魂》真人版并未计算在动画电影中)。引进的日本动画电影中,除了《哆啦A梦》剧场版几年来一直稳定在票房亿元上下,《刀剑神域》、《声之形》、《精灵宝可梦》、《烟花》等几部目标受众更加垂直的作品票房表现都不算太好。而去年引进的几部“民工漫”剧场版尽管也受盗版影响,可是由于受众基数更大,还顶着剧场版首次引进中国市场这样一个惊喜,也能轻松实现票房过亿。
在中国市场,批片的玩法已经从买断播放版权升级到不完全买断,不仅版权方能够从后期分成中获利,国内引进方也能实现多元化的电影营销手段,提升作品的上映竞争力。然而,今年日本动画电影在中国市场的票房整体失利,不仅会降低那些提前布局日本动画电影的中国公司的收益,也可能会打击这些公司引进2018年日本动画电影的积极性。
在票房破亿的第一梯队中,还有4部国产动画电影。《熊出没》和《倒霉熊》偏少儿向,《赛尔号》大电影属于纯粉丝向少儿作品,《十万个冷笑话2》则是偏成人向。
实际上,不管是从故事角度还是制作层面,本土动画电影都很难打上“合家欢”这个标记,特别是对多年以来一直在接受迪士尼类合家欢动画电影洗礼的中国观众来说。今年票房过亿的这4部动画电影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现象:在现阶段,不管是儿童还是年轻观众,只有专精某一类观众群体,并以连载动画作铺垫的动画大电影,才有可能获得较好的票房收益。
2017本土动画电影市场的4个特点
尽管媒体和市场主要关注对象是票房破亿的动画电影,然而本土动画电影却主要集中在千万级及其以下票房区间。实际上,大量本土动画电影的制作成本并不算高,千万级的票房收入基本能够保证回本,何况不少动画电影的盈利模式多种多样,并不单靠票房。然而,相比研究票房排名前列的动画电影,这些票房看似不高的动画电影,其实更能反映出现阶段本土动画电影的现状。
2017年,千万级及以下票房的动画电影作品最终加起票房总额为10亿出头。2016年,这一票房区间的动画电影作品票房总额其实也是近10亿。我们可以粗略地认为,相比票房亿级动画电影两年来大起大落的表现,票房千万级及以下的动画电影作品整体表现趋于平稳。换句话说,《大圣归来》的热闹,并未对“低票房”区间的动画电影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少儿动画电影仍旧是主流
2017年总共有35部本土动画电影上映,票房过亿的作品有4部,另外有9部属于重映。其余22部本土动画电影中,除了《大护法》自分级PG-13,《昆塔:反转星球》、《阿唐奇遇》和《豆福传》在宣传时都是以“合家欢”为卖点,《钟馗传奇之岁寒三友》和《牧野传奇》的制作初衷则是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出发,剩下的16部本土动画电影计划全是取材自少儿动画片或者童话故事的大电影。
实际上,上面提到的三部“合家欢”电影,不仅在剧情方面没能实现老少咸宜,而原创的故事和略显无力的营销,也很难吸引年轻观众购票。这3部动画电影的真实受众,其实还是少年儿童。
《猪猪侠之英雄猪少年》、《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钢铁飞龙之再见奥特曼》、《超能龙骑侠》、《蛋计划》、《逗逗迪迪之美梦年年》这些动画电影都是以电视动画为基础的大电影,原作的目标群体就是少年儿童,在上映之前就已经有一定的观众基础,它们的票房成绩和其电视动画的热度成正比。
再考虑到票房过亿的《熊出没》和《倒霉熊》大电影,这些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动画IP,选择特定的时间上映,经过适当的营销宣传,也容易获得院线相对较高的排片。
而电影的票房对这些动画电影来说也不是最重要的,毕竟这些IP经过电视、电影等内容媒介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各种变现途径获得了成效。
引进国外动画电影类型各异
今年引进的国外动画电影除了美国和日本以外,还有多国多地区总计13部动画电影。其中不仅有《魔弦传说》、《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乐高蝙蝠侠大电影》这些风格独特的动画电影,也有《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冰雪大作战》、《了不起的菲丽西》、《托马斯大电影》等纯儿童动画电影。
不同类型的动画电影,以及不同国别的动画故事,其实是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多元化的一种体现,而其中一些作品出人意料的票房数据,也表现出特定的观众对这些动画电影作品的接受。
不过ACGx也从中发现了一些无力吐槽的现象,比如改编自PS上的著名游戏《瑞奇与叮当》的同名电影,被国内引进方更名为山寨意味满满的《银河守卫队》。如果沿用原名,或许会有更多主机游戏玩家进影院观看本片,而其国内票房也不至于仅仅250万。
国产动画电影重映揭示电影数量降低
前文提到,今年总共有9部重映国产动画电影。这9部电影总共贡献了3536.5万票房。重映这种方式在近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中是少见的,9部电影的重映更是从未有过。
相比2016年38部本土动画电影,2017年全年首次上映的本土动画电影总共只有25部。动画电影的重映,其实暴露出今年本土国产动画电影数量上的短板。
除了光线,还有其他影视公司也在布局动画电影
在2017年上映的《大护法》和《烟花》都是由光线影业发行。2018年1月《大世界》、春节《熊出没》大电影以及暑假《昨日青空》,都将由光线影业发行。显然这家公司在中国动画电影发行、投资中快要实现一家独大了。
实际上,除了光线,还有一些其他的影视公司也在投资本土动画电影。
乐视影业参与了《猪猪侠之英雄猪少年》和《钢铁飞龙之再见奥特曼》的出品和发行。
《豆福传》的制作公司京基动画前身是昂驰动画,于2014年被房企公司京基地产全资收购,动画的制作资金完全由京基地产输血。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是潇湘电影集团201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制作的动画电影,原名《少尉林旺》,不知何原因直到2017年才上映。
华映星球的连载动画《龙骑侠》推出了两部动画大电影,分别是今年重映过的《龙骑侠3D》和新上映的《超能龙骑侠》,这两部动画电影的投资方都是恒大电影。
12月30日将要上映的《咕噜咕噜美人鱼2》,是由长城动漫投资1000万和娱乐宝影视共同出品。2015年上映的《咕噜咕噜美人鱼》也是由长城动漫旗下新长城动漫出品。
不管是在媒体、资本还是行业中,《大圣归来》带给整个动画行业空前的鼓励和爆棚的状态,不仅带来了话题,也带来了资金。过去了2年,这个市场的整体表现其实和2年前并没有太大区别。
2017年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票房相比去年下跌4成,固然有国外动画电影数量的下降导致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其实一直是本土动画电影的踌躇不前。本土动画电影数量减少、优秀的作品匮乏,这和国内动画人才、技术、资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两年的动画电影市场,不止是一家动画公司的原创动画遭遇滑铁卢。米粒影业、追光动画、华谊兄弟都曾推出过大制作动画,最终却由于各种问题不得不暂缓或暂停新的动画电影计划,或者把眼光投向海外市场。原创动画电影缺乏积累,在国内的失利已成现实,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网络动画改编的大电影会在未来出现在荧幕上。
附图:2017中国动画电影票房统计表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纸媒和数字出版、互联网资讯和社交平台、视频音频平台、影视文娱、内容创业和自媒体、二次元,以及VR/AR和人工智能等未来内容发展方向。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平台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网站www.ciweigongshe.ne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46045
播放数:158479
播放数:147122
播放数:5808920热闹的娱乐宝:电影项目是噱头,其他项目才是赚钱保障
阿里巴巴的「娱乐宝」对其所投资的电影项目会有哪些影响?
Xiao Ronnie,Lifetime Researcher
1. 娱乐宝是一个怎样的产品?
娱乐宝不是理财产品,没有理财产品会限制最大限购额的,限制最低限购额还差不多。娱乐宝也不是众筹,这一点南区熊猫老师和余柯儿老师都提及了,不再赘述。
从我个人理解来看,娱乐宝是一个披着众筹外衣的,最大化发挥互联网渠道效用的,以信托形式投入到文化产业的,最终以投连险形式销售的消费类产品。
为什么说是消费类产品呢。试想,每位用户投入的金额上限极为低廉,而最终会购买这一产品的人群,与最终会消费电影、游戏、演唱会等等娱乐形式的人群,很大程度上会是统一的。而购买这一产品,最高额的购买限度是 200 元的电影类和 100 元的游戏类,收益至多不会超过 21 元。没有人会认真把 21 元当成投资收益吧。阿里很轻易的就可以用自己的产品线,将用户投入到娱乐宝的金额,最终转化成对于投入产品的消费(折价电影票、游戏点券、演唱会门票优惠等等)。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创新型的娱乐消费模式。
2. 电影投资有没有可能保证(7%)收益率?
以我对于电影行业的了解,这个答案一定是 No。放眼全球的电影行业,没有哪个项目敢 100% 的保证自己一定能收回所有成本,更毋宁说保证一定的收益率了。但是,设计好电影项目的投资结构,确实能最大程度的保证部分投资者的本金甚至收益。利用的方法:转移风险及优先受益权。
电影项目可以用来做担保的是收益权,包括他的票房收益、各类版权收益、植入广告收益、软收益(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奖金等)及各类衍生品的收益。很多好莱坞的项目,甚至小部分国内的电影项目,其实在立项之后,就会开始一轮又一轮的运作,目的是在电影上映前,就最大程度的回收本金。
举敝司最近做的项目。台湾的某家影视机构、美国某制片公司以及我司三方要一起合作 5 部电影项目。以目前已经公布的第一个项目,一部珍妮弗·安妮斯顿担任主角和执行制片人的电影为例。
该项目台湾公司,敝司和美方制片公司皆有出资。而最终收益权分配是,台湾公司有固定年回报外加较少的浮动后端回报。我们按照投资比例获得收益比。安妮斯顿以片酬入股分享一定比例回报。而美方制作公司获得剩余较高的回报。
这其中,台湾公司获得北美和大中华区全部收益及的优先收益权以偿还本金及支付固定收益,我司则以海外收益的优先权偿还本金,而美方制作公司相对处在劣后的位次。安妮斯顿由于没有投入,因此她并没有优先受益权。按照一般惯例,北美市场由于电影盈利渠道的完善,收益是远远大于海外市场的。因此,实际上该电影项目的风险,较大限度的是发生在我司和美方制作公司身上。当然,作为回报,美方公司获得的收益比例,是大于他们实际投资的比例。
借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在娱乐宝这个案例里,目前获知的信息是总规模 7300 万。项目中的三部电影和一个游戏,加总起来的投资预算肯定是远超 7300 万元人民币的,单是《狼图腾》这一项目,此前传出的预算就过亿人民币。因此,这 7300 万,如果真的投到这些项目里,通过适当的交易结构,是可以尽可能的保证本金和收益率的(或者说做到风险最小化)。实际上,据我所知,现在一些正在运作的影视类信托或基金,在投资项目时,都会向项目方要求一成左右的固定回报和优先收益权。
当然,具体娱乐宝是不是按着这个思路走,我不确定。
3. 电影投资只是噱头
诸位请看,这所谓的首期娱乐宝,其中是三个电影项目,外加一个游戏项目。我不确定他们的收益是不是分开结算的,但如果是首期合并结算,那这本身就是一个已经精心设计过的结构性产品。
《小时代 3》基本可以确定是能有不错收益的;《狼图腾》图书已经有相对的受众,虽然市场前景并不确定,但风险并不太高;3D 奇幻电影《非法操作》,应该是这其中风险最高的项目。但是,目前不论是媒体还是诸位看客,注意力都集中在电影上了。屁话,和人说我投了一部电影,自然要比和人说我投了一个游戏要高大上许多。可是,这里面有一个游戏项目啊。
只是试想一下。新闻里只提及了针对电影产品的一些优惠和福利。那么针对游戏产品的福利呢?无非就是内测资格、赠送点券和礼包、各种游戏类的 VIP 等等。购买游戏类产品的,多半是游戏玩家或者爱好者吧。这些人获得了这些资格之后,多半会去玩这款游戏吧。只要这款游戏不太烂,多半就会留下来甚至持续消费吧。这就是几十万的用户啊!!而这几十万用户的实际获取成本是多少?平均到每人身上最多不会超过 7 块钱!!妈蛋,你去看看现在其他互联网游戏的玩家获取成本是多少?这尼玛是一笔多划算的生意,更不用说,这些游戏玩家还会为这游戏研发掏钱!
比起电影项目而言,这游戏项目,才是真正的收割羊毛利器啊!!!!!
现在影视行业里真正赚钱的项目,不是电影项目,而是电视剧项目。尤其是大牌制作人 / 导演 / 编剧的剧集,实在不愁最后的销售问题。(相关分析知乎上有很多老师都已经写过了)所以再下一期娱乐宝,不是说了么,会有某某某的电视剧项目开机仪式就宣布参与了么。然后再搭配一些电影项目。照着这个思路走,准没错。电影项目是噱头,其他项目才是赚钱保障。
4. 这所谓的娱乐宝项目风险何在?
所谓投连险是一款寿险赔付类产品,但是不保证本金,不保证收益的。所以,熊猫老师在专栏里也提到,阿里又再次惯性的在宣传中忽视了风险提示。也就是说,不排除娱乐宝做到最后,血本无归的可能。当然,很多支持者会说,统共就 200 元钱,没有谁会赔不起。
道理虽然是这样。但是,娱乐宝还会继续做,也就是说,无论是资金量还是参与者数字都会继续扩大,甚至这种扩大会是指数型的。试想,若是最后娱乐宝做到过百亿规模,以千万计的参与者,他还能继续按着这个思路限制最大购买额么?若是不放开购买限制,他们能做多大?若是放开了购买限制,那可能会有数百万的投资者投入超过他们可承受风险范畴的资金。届时出问题了怎么办?
其实我之前在考虑我司的融资渠道的时候,也尝试和别家金融机构谈过类似这种思路的产品。但我们当时考虑的,仍然是针对特定投资者。而娱乐宝这种,针对非特定投资者的产品,不论他用了怎样复杂的结构,披上了怎样合法合规的外衣,当他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是个隐患!
你当然可以说,有阿里这样的巨头为这些项目背书,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但是阿里可以为多少资金背书,可能为多少资金背书?马导师在成为商界偶像,与红色资本搭上边之后,越来越在刀锋上跳舞了!
5. 娱乐宝对于所投电影项目的影响,或者娱乐宝对于电影业融资的影响
娱乐宝对于所投项目的影响,说的很到位了。实际上,从我个人的理解来看,这一轮娱乐宝的发行,对于三部电影而言,都是极佳的宣传效果。其中获益最大的,自然是此前相对最没有名气的《非法操作》。
另外,由于娱乐宝可以轻易的把这种类投资行为,最后转换成消费行为。因此,对于这些电影项目而言,有可能就是预支了之后的部分电影票房,用来进行制作 / 发行 / 宣传。这种方式很有趣,是娱乐性消费很好的尝试,也是电影项目跨界资源整合很好的尝试。
至于对于电影项目融资而言,娱乐宝或者说阿里娱乐也好,他们会选择的项目,应该都是偏向中大型规模,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影作品。而实际上,目前的业界,这类型的电影项目融资渠道都相当发达。真正融资难的,永远是那些中小型,甚至是小微型制作的电影,是那些中国市场尚未足够成熟可以接纳的各类型片,是那些有艺术追求但商业特征不明显的作者型电影。娱乐宝的产品形态,目前看来,对于这些作品的融资并没有帮助。或者说,他暂时还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电影界资金流动的现状。
以上,暂时想到这么多,如有进一步想法,回头再行补充。
感谢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娱乐宝怎么领取收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