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pro2,surface3,surface pro3屏幕,这3台平板的cpu差距大不大,还有散热如何

› ›Surface Pro 3实测 一台能够取代笔记本的平板电脑
Surface Pro 3实测 一台能够取代笔记本的平板电脑
扫一扫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关注官方公众号至顶头条
传统笔记本能够带来的体验Surface Pro 3这台平板电脑已经可以完全做到,并且还能够做的更好。配合全新的配件,如专为其设计的拓展坞以及以太网卡适配器,让Surface Pro 3拥有了一个完整笔记本电脑的全部功能及性能。
来源:CNET科技资讯网
CNET科技资讯网 6月9日 北京消息(文/张伟):美国时间日8时,北京时间20日晚11时,微软在纽约正式亮相了Surface 最新产品&&Surface Pro 3。 日,微软携带着最新款的Surface来到了北京,我们在发布会上正式领略了这款工艺设计堪称优秀的产品。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它的基本参数。Surface Pro 3这次在屏幕尺寸上加大至12英寸,屏幕分辨率提升为2160&x&1440,处理器方面提供了第四代英特尔酷睿i3/i5/i7三种配置可供使用者选择(64GB或者128GB版本搭载4GB内存;256GB或者512GB版本搭载8GB内存)。Surface Pro 3机身要比11英寸的MacBook Air 还要薄了30%,重量约为800g,此外微软官方给出的这台设备的续航时间为九个小时 ,不得不说Surface系列在轻薄和便携以及续航方面做得还是很出彩的。
当然,除了性能以及屏幕分辨率的提升之外,Surface Pro 3在键盘、支架、触控笔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改进,更加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设计究竟能否取代笔记本设备?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改进版Type&Cover&键盘盖
Surface 系列的键盘盖一直备受争议,虽然有了键盘能够有效提升这台设备的生产力,但以往的Type Cover键盘盖在输入过程中按起来并没有那么扎实。若是你熟悉了那种输入感觉,倒还能够勉强录入,不过用户往往在这段磨合的过程中放弃了使用。
第二代的Type&Cover虽然也有改进,但是触控板面料是布的,手感比较粗砺且不符合传统输入习惯,触控区过小也是第二代Type&Cover的主要缺陷。
第二代Type&Cover
新版的Type Cover键盘盖在按键方面做了优化,有了真正实体键盘的键程感,输入时感觉和笔记本键盘并没有差异。从图片中我们就能看到它的&扎实&度,并且微软听取了用户对于二代键盘的反馈,此次加大了触控板的面积和灵敏度。但现今键盘采用的大多为孤岛式巧克力设计,这样的排列虽略显紧凑,不过影响并不大。
为了真正能够让Surface Pro 3在各个方面替代笔记本设备,此次微软在Type Cover键盘设计时还配有了一块磁铁。
以往使用Surface输入时先不说键盘是否灵敏,平行的键盘让文字录入时十分不舒适,而笔记本键盘大多会有一个小小的坡度,这个坡度也被称之为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而这款磁铁的引入,让键盘产生了一个符合使用习惯的输入角度,也真正让Surface Pro 3在录入方面追上了笔记本电脑。不过需要单独购买,在打字时会出现一些噪音这点也需改善。
多角度支架有了更多的选择
虽然键盘方面得到了不错的改良,但使用时体验以往并不是太理想。第一代Surface提供了一种角度的支架,对于一些放在腿上办公的人士来说根本不够用。第二代虽然进行了改善,但两种角度的支架还是略显不足。所以,此次Surface Pro 3全新的支架设计,让用户有了更广的角度可选择, 能够在22-150度之间任意调节。
无比灵活的角度设计,配合磁性连接,确保了Surface Pro 3机身与键盘的稳定性,这次在膝上工作时可得到几乎与桌面办公一样的体验。
150度的支架体验,又被称之为&Canvas&模式,让一些喜好创作的人士能够更好的使用设备进行内容的创作,不再因角度的局限而刻意去调整自己原有的使用习惯。
新的Surface Pen 成为办公时的另一亮点
现今智能设备已经替换掉了我们包中的纸质资料,但对于商务人士来说,纸与笔一直是他们难以放下的&牵绊&。对于一些资料的审批和签字,无论设备多么智能,终究还是无法离不开笔,由此来看一款实用的触控笔在商用领域有着很大需求。
新触控笔主要在精准度,延迟时间与压力灵敏度三个方面得到了提升。试用时的感受不再是以往接触屏幕的那种坚硬感,而是还原了传统笔在纸张上书写的效果和感受。
微软将触控笔的触控误差控制在了0.5毫米之内,这让笔端与光标间的感知视差更小,配合3:2的屏幕设计,让传统纸笔记录的感觉更加真实。不过Surface Pen最大的亮点并不在书写感觉上,而是它瞬间记录能力以及与微软云服务之间的结合。
灵感往往都是一瞬之间划过脑海,此时若是通过笔记本这样的设备进行记录,需要等待较长的开机时间才能记录,往往这段期间会让很多创意性的思维流失。
现今只需轻按触控笔上顶部的按键(必须是与这台设备配对后的Surface 才可被点亮),Surface Pro 3屏幕便会被点亮并自动打开OneNote界面,让记录变得更加便捷。
记录完后,在按一下顶部的按键,便会自动将这个笔记上传到云端,登陆后便可查看。
在浏览网页或是阅读文档时,若是发现了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双击顶部按键进入注释模式,对内容进行注解和分享。
便捷的手写功能在商务领域有着很多的应用,尤其在合同审批这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就算身在外地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文件的签字与修改,改善了传统办公方式的存在的滞后问题。
Surface Pro 3商用属性剖析
不过光是这样还并不足以在移动化的时代得以运用,除了用户体验度之外,企业选购设备时更加关注安全性、可管理性以及成本。而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点之外,Surface Pro 3自身其实还有很多自身潜在的商务属性。例如X86架构、Windows 8.1系统、多样化的配置选择、自带的日常应用软件等方面都在商用领域发挥出了巨大潜力。
X86架构:X86设计的初衷是用于个人 PC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X86 架构平板电脑也由此诞生,X86架构的设计让Surface Pro 3有了更多软件上的选择,所有桌面应用程序或是游戏都可以无压力的跑在上面。
Windows 8.1:&Windows 8.1 不仅增强了管理功能和虚拟化功能,有助于企业 IT &管理人员管理PC,在企业级安全性方面也得到了保障,可以更好地防止恶意软件的入侵,同时数据加密功能提供了进一步的保护。
同时由于系统底层架构的变化,启动时只加载经过微软验证的驱动及硬件,未经验证的驱动及硬件将不会被加载。这从根本上阻止了恶意软件像在Windows 7及之前的Windows系统一样开机启动并取得较大权限的可能性。
多样化的配置(i3/i5/i7)选择:这个看起来有些消费级产品所关注的理由为何会成为商用属性可能很多人感到费解。不过我们试想,企业在采购设备时会对使用者做一个评估,对于只需用平板展现内容的员工,i7这样的配置明显有些多余,再好的配置用不上也没有意义,多样化的配置选择让企业在设备采购时有了更好的选择,有效的做好了成本上的把控。
日常应用软件:在Surface Pro 3中有着内置的Office(试用一个月后需购买)以及Windows Defender杀毒软件。对于IT小白的员工,往往在下载应用软件时会下到恶意软件以及病毒,尤其现今网络上的下载地址往往隐藏的比较靠下,很多人在不经意间下载和安装了不需要的软件,日积月累下来电脑越来越慢,设备的安全性也面临着威胁。
内置的Windows Defender杀毒软件不仅操作简单,在资源占用低、修复能力出众、兼容性等各大测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款杀毒软件被内置到了Windows系统中,用于在实时监控发现恶意软件并阻止恶意软件运行,在开机时预先加载并阻止恶意软件启动以及与SmartScreen联动,发现并清理恶意软件。不仅保障了用户设备的安全,更让企业内部数据在移动化时代得到了保障。
此外微软在Surface Pro 3这台设备还保留了一些商务应用接口,例如全尺寸的USB3.0、microSD读卡器以及Mini&DisplayPort,在数据的传输方式和速度得到保障同时让展现方式也有了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传统笔记本能够带来的体验Surface Pro 3这台平板电脑已经可以完全做到,并且还能够做的更好。配合全新的配件,如转为其设计的拓展坞以及以太网卡适配器,让Surface Pro 3拥有了一个完整笔记本电脑的全部功能及性能。
综合评分:8.285 分
云能力:8.6 分
营业额:737亿美元[2012]
云服务:Windows Azure
扫一扫,每天学点MBA
扫一扫,玩转营销趋于完美的二合一笔电 微软2017款 Surface Pro 评测
出处: 泡泡网原创 && 作者:李佳辉&&
&&&&时至今日,二合一 PC 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经过市场的检验,只有可插拔和可翻转形态的二合一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这两种变形方式所带来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以 YOGA 为代表的可翻转变形本更贴近传统 PC 的使用习惯,变形实际上是锦上添花的功能,而以 Surface 为代表的可插拔形态则以平板形态为主,变形的意义用雪中送炭来形容更加合适。&&&&今天的 Surface Pro 是微软推出的第五代产品,在产品设计上它并没有带来太大的革新,窄边框、更先进的接口等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设计上的各种优化,用挤牙膏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也从侧面印证了 Surface Pro 在变形本市场上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无论如何,它仍然是市场上最完美的可插拔变形 PC,下面带来详细的评测。相比 Surface Pro 4 的变与不变&&&&新的 Surface Pro 在命名方式上放弃了以往的规律,或许是因为微软并不认为它相比 Surface Pro 4 有太大的革新,所以就不给他 5 的名分了。&&&&事实也确实如此,新的 Surface Pro 在硬件设计上几乎没有革新,相比上代产品带来都只是细节上的改动,我简单列举一下。&&&&1、更隐蔽的散热窗口&&&&Surface Pro 4 的散热窗口非常明显,新的 Surface Pro 则收窄了散热窗口,与此同时在视觉上还降低了机身的厚度(实际上也基本没变化)。&&&&最主要的是重量变轻了一些,这是由内而外的结果,虽然现在还没有拆解报告可用,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微软对内部设计进行了一些调整,i5 版去掉了风扇,重量是 770 克,加了风扇的 i7 版重量则是 782 克。&&&&2、角度更大的支架&&&&Surface Pro 系列的支架一直都采用无极调节的设计,4 代大概可以达到 160 度的使用角度,而新的 Surface Pro 则在 165 度左右,支架到底后仍然可以施加压力,不必担心损坏。&&&&这个设计的思路来自于 Surface Studio,不过这么小的、可以平放的设备其实没有必要压到这么低,微软多少有点炫技的意思。&&&&角度更大的支架来自于全新的转轴设计,在结构上与上一代明显不同,另外微软这一次终于把转轴的颜色也调成了银灰色,视觉效果更好。&&&&3、隐藏的更好的 Windows Hello 模组&&&&Surface Pro 4 的 Windows Hello 摄像头非常明显,而新的 Surface Pro 只有前置摄像头和麦克风是比较明显的(视觉观感比照片看起来更隐蔽),毫无疑问,微软一定是更换了 Windows Hello 摄像头了。&&&&除了这三点之外,我并没有找到新的 Surface Pro 有什么其他的重大改变,而设计上不变的地方我也找到了三个。&&&&1、屏幕尺寸、分辨率&&&&依然是 12.3 英寸的
分辨率的 PixelSense 触控屏,具有 267 PPI,屏幕比例还是 3:2。经过我们实测,它的色域为 92% sRGB,64% NTSC,68% Adobe RGB,是主流水准。新的 Surface Pro 依然没有跟进窄边框设计。&&&&2、接口配置和位置&&&&机身右侧有一个 Surface Connect 兼充电接口,一个 USB 3.0 接口,一个 miniDP 接口。&&&&机身左侧上方有一个耳机/麦克风二合一接口。电源键和音量键依然保留在了左上角。&&&&支架下方隐藏了一个 Micro SD 读卡器接口。&&&&新 Surface Pro 的接口与上一代完全一致,依然没有 USB Type-C 接口加入&&&&3、键盘接口、键盘盖&&&&新 Surface Pro 的键盘盖与上一代是通用的。&&&&从这一代开始,微软加大力度开始推广 Alcantara 材质的键盘盖,手感更加舒适。并且带来了蓝色、红色、灰色和黑色四种可选颜色,个性十足。&&&&键盘手感方面与之前没区别,依然支持白色背光灯。硬件的升级带来了这些&&&&新 Surface Pro 对硬件也进行了常规的升级,CPU 有 Intel 第七代的酷睿 m3、i5 或 i7 三种规格可选,其中 i5 版是 i5-7300U,核芯显卡是 Intel HD 620,i7 版则是 i7-7660U,核芯显卡是 Intel Iris Plus 640。&&&&内存方面有 4GB/8GB/16GB 三种可选,存储方面有 128GB/256GB/512GB/1TB 四种可选。无论在轻薄本阵营还是平板电脑阵营,这样丰富的可选配置是不多见的。&&&&我们拿到的版本是 i7/16GB/512GB,测试成绩汇总如上图,CPU 和 核芯显卡的性能非常强悍,在 15W 芯片中是顶级水准,核芯显卡的性能更是直逼入门独显 940MX,应对主流网游没任何问题。SSD 的性能也非常彪悍,相比 Surface Laptop 良心许多。散热进步明显微软 2017 款 Surface Pro 满载热成像图微软 Surface Pro 4 满载热成像图&&&&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i5 版的新 Surface Pro 没有采用风扇设计,在此,我们将 i5 版的 Surface Pro 4 和 2017 款 i7 版 Surface Pro 同时满载一段时间后使用热成像仪进行检测,可以看到新 Surface Pro 的温度与上一代 i5 版基本一致,差距很小。不过从机身背面的热量分布图来看,新的 Surface Pro 明显更好一些。&&&&续航时间方面我们将两台机器的屏幕亮度调至 80%,音量调至20%,连接键盘盖,关闭键盘背光灯,连接 WiFi 网络,关闭蓝牙和定位,使用 Windows 10 内置播放器连续播放一段 1080P 视频一小时,一小时后 Surface Pro 4 耗电 12%,新 Surface Pro 耗电 10%,推测它们的续航时间分别是8小时左右和10小时左右,表现不错,而且如果是无风扇的 i5 版的话,续航时间应该会更长一些。为什么说可插拔变形是雪中送炭的设计&&&&变形本百花齐放的年代里,各大品牌推出了各种各样奇怪的变形方式,比如屏幕以转轴边框为中心旋转的戴尔 XPS 12,具有两个旋转支点的 Acer R7 等。但时至今日,只有可插拔和可翻转两种形式得到了保留,所有出品变形本的厂商都离不开这两种形态(当然像 Surface Book 这种二者兼备的产品并不多)。联想 YOGA 5 Pro 的表链式转轴&&&&可翻转笔记本在设计之初就以笔记本形态作为主要模式,它的风扇、性能组件、电池等配件都位于键盘面,相对来说机身稳定性更好一些,在膝盖、床上等不是很稳定的表面都可以正常使用,它的问题是机身的重量不会有质的改变,设计难度也更低,技能点都点到了转轴科技上。&&&&360 度翻转的笔记本虽然有四种使用模式,但是由于机身体积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所以在空间占用方面并没有大的变化,除非以平板模式使用,否则还是要占用比较大的桌面空间。之所以说翻转变形是锦上添花,就是这些原因。&&&&相比之下,可插拔笔记本的变形模式就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了,在不外接键盘的情况下,它就是一台平板电脑,像 Surface 这样自带支架的产品在脱离键盘后也是一台具有完整功能的设备,只不过少了生产力加成。&&&&而雪中送炭的键盘盖就是 Surface 相比 iPad 的优势所在,有了专业的键盘盖,Surface Pro 就有了高效的生产效率,有了高效的生产效率,平板电脑就不是只能看视频的废柴了。&&&&所以 Surface Pro 与其它平板电脑有什么不同呢?答案就是它能变形成笔记本。微软的设计理念现在已经被苹果借鉴,带键盘盖的 iPad Pro 就是最好的例证,随着 iOS 11 的推出,苹果的野心也更加清晰明了了。依然是市场上最好的可插拔二合一笔记本& & 时至今日,如果还有人继续质疑二合一产品的意义,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曾经守着 Windows XP,今天守着 Windows 7 不放的人,连娱乐平板的巅峰之作 iPad 都带着 Smart Keyboard 征战沙场了,传统的平板电脑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呢?&&&&之前我们在评测华硕灵焕3 Pro 的时候吐槽 SP4 的一些不足,在新 Surface Pro 身上如数修正,不过新的雷电接口依然缺席,这已经是 Surface 系列产品绕不过去的一个遗憾,或许在微软心中,等到 USB Type-C 接口真正成为主流的那一天才把它加入到 Surface 中吧!&&&&回归到新 Surface Pro 身上,毫无疑问,它依然是当前市场上最值得买、产品力最强的二合一笔记本,出色的便携性,完美的散热表现,手感舒适的键盘,主流的屏幕效果,够用的接口配置等等奠定了它的领先地位。美中不足的是新 Surface Pro 依然没有窄边框设计,没有雷电 3 或者 USB Type-C 接口,售价依然昂贵,中国区的售后依然充满小问题。&&&&总之,瑕不掩瑜,如果你需要一台主打生产力的轻薄便携二合一笔记本,2017 款 Surface Pro 会是你最好的选择。■本文编辑:李佳辉关注泡泡网,畅享科技生活。
扯扯车精品文章推荐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Surface Pro 3小平板大能耐:外接显示器篇
来源:作者:阿象责编:阿象
昨天,我们揭晓了,搭载了英特尔四代酷睿处理器(Haswell),具体覆盖i3/i5/i7三档CPU平台。借助强劲的英特尔芯,这款小平板也有大能耐,尤其在外接显示器方面。据国外ZDNet资料介绍,和Surface Pro 2一样,这款Surface Pro 3也能够驱动多个外接显示器。Surface Pro 3外接显示器参数如下:1、英特尔i3版本支持驱动两台1080P全高清显示器,最高达到1920 x 1200分辨率/60Hz帧数;2、英特尔i5/i7版本可以驱动两台2880 x 1800分辨率显示器,每台显示器帧数达到60Hz。普通用户可以使用Surface Pro 3平板的mini-DisplayPort迷你接口连接外置两台显示器。如果只需连接一台显示器,可以使用传统的视频输出接口:HDMI、DVI和VGA。【编译:】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出处:快科技
21:13:25&&&&
编辑:上方文Q[])
内容导航:第[01]页:[Windows平板的新楷模来了!]第[02]页:[先来看看强大的散热]第[03]页:[CPU性能测试:完爆iPad/SP3]第[04]页:[GPU性能测试:九代核显无敌]第[05]页:[存储性能测试:PCI-E NVMe没治了]第[06]页:[屏幕色彩测试:几乎完美屏]第[07]页:[电池续航、充电测试:有点失望]第[08]页:[Wi-Fi无线、拍照样张]
【先来看看强大的散热】
Surface Pro虽然一直使用低压低功耗版处理器,但在如此狭窄的平板空间里,散热依然是个难题。
Surface Pro 4使用了风冷液冷混合散热,内部可以看到大量的铜块,前所未有的强大,效果怎么样呢?对比对比才知道。
Surface Pro 2/3使用的都是Intel Haswell第四代酷睿平台,分别是Core i5-U,热设计功耗也都是15W。
PCMark 8连续跑下来,可以看到Surface Pro 4不仅性能更好,提升了约15%,而且更加稳定,连续测试也没有降频。
Surface Pro 2也比较稳定,Surface Pro 3就差一些了,第二轮丢掉了8%的性能。
接下来再看看各自跑PCMark 8过程中的频率、功耗变化,不过它暂时无法测量Skylake的功耗。
Surface Pro 4
Surface Pro 3
Surface Pro 2
因为这些数据不支持导出,而且比例尺是自适应的,可能无法一眼看出区别,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Surface Pro 4的温度低得多,大部分时候在40-50℃之间,最高也就大约55℃。
Surface Pro& 3则经常在60-80℃的范围内,然后时不时过热。Surface Pro 2还好一些,50-70℃范围。
x264视频转码过程中,Surface Pro 4一直奉献着100% CPU运算能力,频率偶有波动但影响不大,说明没有过热。
DOTA游戏里也比较稳定,不过因为GPU负载太高,最后还是有点支撑不住了,频率有所降低。
总体而言,Surface Pro 4外部看没太大变化,只是略薄略轻了一些,但是全新的内部散热设计十分给力,除了长时间玩游戏完全不必担心过热。
阅读更多:
相关阅读:
文章内容导航第2页 先来看看强大的散热
文章观点支持
为文章报道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1比平板更会工作比电脑更懂生活&&&&回想起差不多两年前的平板电脑市场,iOS和Android分庭抗礼的格局瓜分了整个平板行业的份额。触屏移动化的时代使得微软不得不思考做出明智的决定,以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然而Windows&8的诞生彻底吹响了微软攻占平板领域的号角。而Surface系列的诞生也正是这个成功路上的奠基石,如果说Surface&RT是微软平板道路上的试金石产品,那么则绝对是具有革命性的。&&&&现如今Surface&Pro系列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产品,早在上周我们对刚到手的Surface&Pro&3进行了初评,但是正如很多网友所述,一款产品的好坏仅仅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的体验评测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单凭第三代Pro产品的改变我们还不能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代产品的升级优势,今天我们再一次找回前辈Surface&Pro&2,将两款产品放在一起从外到内做一个全面细致的比较。&&&&关于Surface&Pro&3相对Pro&2的升级,相信很多人心中都存有很多症结点,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的升级改进带来了什么样的好处和体验?未来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我们将会由外到内的提升进行全面的对比,针对这些提升做出明确的点评。软硬件都在提升&Surface&Pro&3和2对比&&&&根据之前我们到微软总部体验Surface&Pro&3的同事回忆,Surface&Pro系列的诸多设计元素和体验都在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着合理的修改,以达到让用户最终满意的目的。可以看到,如果Surface&Pro初期还在定位上迷茫,那么现在我们可以断定的是:作为平板Surface&Pro&3绝对是霸主旗舰的地位,作为笔电它又有着一般产品所不可比拟的便携性。微软的定位就是一台能够替代笔电办公,并且又具备平板电脑便携特性的产品,它的作用就是比平板更会工作比电脑更懂生活。官方广告&&&&透过微软Surface&Pro&3的官方广告我们也可以看到,Surface&Pro系列广告体现的是融入人们生活之中的移动办公性能。微软一直在做的是,提高人们在移动办公时的性能体验,这里面既包括硬件上的改变也包括性能上的提升。废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式的体验评测。&评测也抛出五大类问题一一阐述Surface&Pro&3的进步与提升:第一:外观的提升所带来的直观感受是什么,带来哪些用户体验上的提升?第二:接口的改动体验提升效果,是否向下兼容?第三:屏幕增加的必要性,能耗的控制和屏幕素质有何提升,在观感上如何?第四:每一代的配件都会有所提升,这一代配件的升级体验感是否足够优秀?第五:硬件性能的提升是否明显,还有和提升空间;续航散热与前代想比提升了多少,还是基本不变?产品:
2外观:多处升级明显改善使用体验&外观:多处升级明显全面改善使用体验&&&&在的发布会上,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拿它与同时放在天平上的对比,很显然重量上的改变是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第三代Surface&Pro虽然在整体材质和工业设计上并没有“动太多刀子”,但是当笔者找回上一代产品摆在眼前对比的时候,那个效果真的是光看图片所不能体会的。■重量:110g的差距绝非那么简单,轻便更易携带&&&&前面提到过的改变是由内向外的,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厚度和重量上的变化。然而厚度的改变则可能是决定性的。就好比你用顺丰寄快递,1kg以内的价格和1.1kg那是两个不同等级的差距。Surface&Pro&3仅有的800g的重量觉得能够秒杀市面上的所有产品。Surface&Pro&2实测重量911g(接近官方907g,有误差实属正常范围)Surface&Pro&3实测重量806g(官方重量800g,误差正常)带TypeCover的Surface&Pro&3(左图)重量为1104g,Pro&2(右图)为1179gSurface&Pro&3代(左图)TypeCover重量为298g,Pro&2(右图)的为268g&&&&由于外观尺寸的增大,使得TypeCover为了和Surface&Pro保持高度的契合也相应做出了调整。而在厚度不改变的情况下可想而知重量是很难保持不变的,但是通过对比我们看到即便是加了TypeCover的Surface&Pro&3依旧比Pro&2要轻了几十克。很显然,微软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尺寸的扩大势必会增加配件的重量以至于外出的负担增大,但是经过“减负”的Surface&Pro&3却让移动办公的背包在整体重量上减轻了。■厚度:4.4mm的“巨变”&轻了薄了更便携了&&&&在任何一款移动设备上,每1mm的变化都可能创造一个记录改变一种体验,而仅仅几毫米的变化带来最大的改变莫过于使用体验。比起手机这种拿在手掌上的设备来说,几毫米的变化感受颇大,而同样对于Surface&Pro来说,4.4mm改变背后带来的使用感受则是一种“巨变”。Surface&Pro&3(图左)比Surface&Pro&2要薄4.3mmSurface&Pro&3(9.1mm)比iPhone&4(9.3mm)还要薄0.2mm&&&&在与Surface&Pro&2对比厚度的时候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从13.5mm到9.1mm所带来的4.4mm“巨变”,工业设计的趋势是追求更轻更薄,因为重量和厚度的改变是最直接改变人们使用体验的两个数值。Surface&Pro&3的厚度即便是和iPhone&4比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可见Pro&3的厚度设计已经逼近一些手机的标准。Surface&Pro&3在厚度上的改变是与重量相辅相成的,更轻薄的设计带来的感受是直观的准确的,所谓直观即拿在手上对两代产品的强烈对比,所谓准确就是微软认准了轻薄的方向。■支架:90°到150°的跨越&更利于膝上办公&耐久度值得考验!&&&&支架可以说是这一代Surface&Pro较为明显和改进,从原来两段式最大大约90°的设计改成了大阻尼的多角度最大可以到150°的开合。值得注意的是,在支架和背部贴合处依旧具有磁力吸附作用,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不易松动打开。Surface&Pro&3支架开合角度示意图Surface&Pro&2(图左)最大开合角度约90°,Surface&Pro&3最大为150°&第三代Surface&Pro的转轴更宽厚更有力度&&&&在之前的初次评测中我们也提到过Surface&Pro&3的转轴问题,担心长久的使用经不起考验。不过在我们拿回Surface&Pro&2的时候,感觉这个顾虑似乎是没有必要的。这台黑色的Pro&2使用了有大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但是两个档位的卡顿依旧清晰没有过多的懈怠。相比较之下,由于在60°以上的角度改为了阻尼式,所以Surface&Pro&3的转轴更厚更宽显得更有力度,这样我认为它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Surface&Pro&3的更大开合角度真正实现膝上办公&&&&为什么Surface&Pro&3要将支架的开合角度扩大到150°并且改为了阻尼式,因为早在Pro&2代时期就有用户反映在膝上使用时开合角度不够的问题,这一点微软及时的做出了调整。在Surface&Pro&3代上,更大的开合角度以及阻尼式的设计,使得膝上办公成为可能,也更方便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任意的调整。但是支架依旧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短裤的话可能会对肉体造成一些勒痕。■配色:灰色比黑色更容易“隐藏”指纹灰色设计显然比黑色更容易“隐藏”指纹&&&&还有一个问题是先前的评测也没有提到的,或许是微软认识到了黑色版本给Surface&Pro&2带来的困扰,尽管Surface&Pro的外壳已经经过了类似磨砂的处理但是依旧逃避不了指纹的侵袭。然而在Surface&Pro&3身上,灰色则更容易隐藏指纹,经过对比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换装后的这个差距。产品:
3接口:电源端口更人性化下不兼容&接口:电源端口更人性化下不兼容■前置扬声器外放更给力&杜比音效明显&&&&在的正面可以很明显的看到Logo由底部平移到了右侧边框,这一点也是为了新款的TypyCover在使用的时候不会遮挡Logo。而正面另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动就是在屏幕两侧靠上位置的独立扬声器,与前一代相同的是该扬声器同样具备杜比音效认证。Surface&Pro&3的扬声器改在了屏幕两侧&Surface&Pro&3(左图)的峰值音量为81.6分贝左右&Pro&2(右图)为75.8分贝左右&Surface&Pro&3(左图)扬声器处的峰值音量为95.4分贝左右&Pro&2(右图)为82.9分贝左右&&&&相对于Surface&Pro&2代将扬声器设计在机身侧后方边框里,Surface&Pro&3的设计明显更加合理。对此我们也经过了专门的测试,环境噪音大约在36分贝左右。经过实测,播放一段MV视频的音量Surface&Pro&3扬声器处的峰值大约在95.4分贝,而Pro&2的峰值大约在82.9,提升效果明显,并且明显三代的杜比立体声效果更好。经过对比也能够体会到Surface&Pro&3的前置扬声器在音量上就明显提升很多,即便不能达到官方宣称的提升了45%,但是也应该差不了多少。■电源接口改进&更加人性化但向下不兼容Surface&Pro&3的电源接口比Surface&Pro&2更狭窄端子更隐蔽&&Surface&Pro&3的充电指示灯也有所改进比Pro&2更易观察&&&&相比于上一代Surface&Pro&2的充电器接口,这一代的充电接口则更加人性化,两个方向均可以插入并且仍旧带磁力吸附特性。指示灯也由原来的顶部小圆点变为了现在的侧面细条状,可视度得到明显提高。此外,由于端口插槽比前代更深以至于更不容易脱扣。&■TF卡槽设计更加隐蔽&但非弹出式改进不知微软用意何在Surface&Pro&3的卡槽改为了非弹出式Surface&Pro&3的卡槽改为了非弹出式插拔不是很轻松&&&&&与很多移动设备相同,Surface&Pro&3和前代一样同样配备了TF卡槽,并且最大支持128GB的。不过这个TF卡槽与一般的设备较为不一般,不知道是不是设计位置的原因,导致Surface&Pro&3将原来Pro&2的弹出式设计改为了非弹出式,插拔起来较为费劲,这可能是在Pro&3身上为数不多设计有些令人费解的地方。产品:
4屏幕:高对比度不惧太阳光直射&屏幕:高对比度不惧太阳光直射■屏幕尺寸&12英寸弥补11与13英寸之间的空白&&&&不再一如既往的采用Surface之前的10.6英寸16:9的屏幕尺寸和比例,而是变更为了12英寸3:2的比例尺寸,更偏向于目前主流的屏幕尺寸并且更为轻薄,其便携性介于微软Windows&RT平台的Surface&2和Surface&RT之间,而Surface&Pro&3所使用的则是标准的Windows&8.1操作系统。除此之外在屏幕功耗方面的控制,Surface&Pro&3做到了3.5w,远低于苹果iPad&Air的4.8w,这也体现在后面篇幅的续航部分测试讨论中。Surface&Pro&3与Surface&Pro&2屏幕尺寸对比Surface&Pro&3与Surface&Pro&2尺寸大小对比Surface&Pro&3比Surface&Pro&2显示更多内容Surface&Pro&3比Surface&Pro&2显示更多内容&&&&按照ANANDTECH工程师的说法而言,16:9确实是观看电影最佳的比例尺寸,然而对于Surface&Pro&3所主打的全能型定位来说,3:2的尺寸恰到好处。的分辨率采用RGB&Stripe而非RGBW(红绿蓝白)或者Pentile。Surface&Pro&3的12英寸大尺寸屏幕让它看起来和用起来都更像是,在使用的时候也能够更加舒服。根据广大客户的回馈,Surface&Pro之前被抱怨的屏幕尺寸过小的问题在这一代上得到了解决,大尺寸的屏幕使得多任务的处理更体现出优势。■屏幕效果&更高对比度不惧怕太阳光直射&&&&显然由于屏幕尺寸的增大如果再保持Surface&Pro&2的1080p分辨率恐怕用户是不会买账的,增加到的升级策略也是在保持稳中有升。尽管PPI提升并不明显由208变为216,但是在对比度与色彩上Surface&Pro&3的表现都十分不错。对比度测试(数据来自ANANDTECH)亮度测试(数据来自ANANDTECH)Surface&Pro&3屏幕测试成绩(数据来自ANANDTECH)Surface&Pro&2(图左)与Surface&Pro&3屏幕对比实拍&后置明显更亮更艳丽Surface&Pro&3太阳光直射下实拍&&&&总体看来在测试之后,Surface&Pro&3在屏幕表现方面相较于前一代又有了不小的提升,然而在亮度和对比度方面的提升则更为明显。根据笔者实际体验,在室外中午太阳光直射下的屏幕依旧能够看清楚屏幕上所显示的内容;这一点实力已经可以堪比很多顶级旗舰手机的屏幕。产品:
5配件:电磁笔功能更多支持一键唤醒&配件:电磁笔功能更多支持一键唤醒&&&&一款移动产品的好坏,除了设备本身软硬件的性能体验之外,配件的交互式体验往往能够在产品使用过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Surface&Pro系列到现在也经历了三代,与此同时配件周边产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新Surface&Pen:顶部增加按钮&操作更快捷&&&&为了还原用户的自然交互语言,新Surface&Pen的顶部加入了一个按钮,用来模拟按压式的圆珠笔。打开TypeCover,按下触笔顶部的按钮,屏幕上就会弹出应用,这个我们熟悉的记笔记过程教一次也就会了。笔迹很跟手,屏幕上也做了防误触处理,不会影响触控笔的操作。(注:打开OneNote需要使用微软账号事先登陆)触控笔细节按键说明(图片来自微软)触控笔功能增加更易使用触控笔配备的是AAAA电池&的触控笔更不容易拿出但是也更不容易丢失&&&&使用过这么多带有触控笔的产品,但是能够给人印象深刻的却并不是很多,除了微软Surface&Pen之外恐怕是有三星的S&Pen了。可以说在触控笔功能上三星比微软做的要更复杂一些,不过在触控笔复杂程度上Surface&Pen绝对是不输前者的,光这需要两节纽扣电池蓝牙+一节4A驱动本体的事儿就让人赞叹。希望在下一代Surface&Pen的功能上我们可以看到更多。Surface&Pro&3的触控笔更不容易拿出但是也更不容易丢失。■全新外接键盘:二段式TypeCover&更利于打字输入&&&&相信Surface系列产品刚刚发布的时候,触摸式的TouchCover键盘是很多用户诟病的问题,虽然在体积和厚度上做到了轻薄的处理,但是对于打字这种需要手感的工作来说,没有回馈力度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尽管在第二代TouchCover加入了背光,但是硬伤依旧存在。到了第三代产品微软彻底摒弃了TouchCover系列键盘,全面跟进TypeCover键盘的升级换代。Surface&Pro&3的键盘倾角更利于输入Surface&Pro&3的Type&Cover(图左)面积更大Surface&Pro&3的Type&Cover面积更大Surface&Pro&3的触控板面积比Pro&2的扩大了约20%端口未变&两代TypeCover相互通用&Surface&Pro&2和3的TypeCover虽然相互通用但是显然尺寸不够协调&&&&为了外观上的统一,TypeCover的尺寸也变大了,但键间距并没有同比放大。触控板的面积虽说增大了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触控板从键盘一体式设计中分离出来回馈力度更明显,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四周出现缝隙。两代TypeCover相互兼容,三代二段式的设计抬起的那一点点角度则更加例如打字输入。产品:
6硬件:升级后续航散热性能持平&硬件:升级后续航散热性能持平■核心硬件提升&硬件升级并不明显&&&&采用i3、i5、i7三个版本的处理核心,我们拿到的为i5-4300U版本8GB内存的版本,核心频率为1.9GHz,最高频率可达到2.9GHz。另外在存储芯片上则选择了三星SSD固态硬盘,Surface&Pro&3所采用的硬盘为三星的PM851容量为256GB的SSD硬盘,此硬盘也是三星供给OEM厂商的840&EVO的阉割版本,将高速缓存去除,能够节能的同时保证寿命更长。Surface&Pro&3与2硬件参数对比&&&&根据微软Brian&Hall介绍Surface&Pro&3可以满足部分游戏用户的使用需求,基本和历代Surface&Pro一样,Surface&Pro&3的功能并不适合大型游戏而只专注于办公。Core&i5-4300U里集成的HD4400核心显卡真的不是用来玩游戏的,所以商务办公依旧会是这款产品的主要使用场景。■续航:满足一天轻度办公&达到优秀水准  在ifixit拆解详图中我们看到,的电池容量为42.2Wh、7.6V以及5547mAh,来源为LG&Chem。如果与上一代微软Surface&Pro&2的42Wh、7.4V、5676mAh对比,电池容量方面并没有增加。和其他传统型相比,唯一不足的是用户无法自行更换电池。当然,目前轻薄型的超极本大部分也都放弃可插拔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省去了电池外壳后机身厚度可以控制的更为理想。微软Surface&Pro&3电池参数42.2Wh&7.6V&5547mAhPowermark的续航测试时间约为8小时左右Surface&Pro&3在PCMark&8的续航测试时间约为7小时45分钟Surface&Pro&2在工作模式下续航时间大致保持在6小时左右  众所周知,显示屏是所有部件中的最为费电的,然而Surface&Pro&3配备了比前一代更大更优秀的屏幕,不禁让我们对续航产生了担忧。经过实测,Powermark的测试结果显示时间为8小时8分钟,比Surface&Pro&2的6小时还要长,PCMark&8的测试结果为7小时43分钟左右,也比前一代的结果要长。可见Surface&Pro&3在功耗控制上十分令人满意。Surface&Pro&3两小时剩余电量64%Surface&Pro&2两小时视频播放剩余电量64%&&&&此外我们还进行了视频播放的续航测试,在屏幕亮度均调到50%,音量为20%;并且开启WiFi的情况下,同时播放电影两台机器的电量均剩余64%,可以说几乎保持不变。■散热:低于体温触控体验舒适&负载增加散热可接受  最后散热方面的测试,我们侧重考虑到微软Surface&Pro&3使用场景大都集中在旅途中、办公区或者咖啡店,再加上核芯显卡并不适用于玩游戏,重度应用基本上很少涉及到。基于以上因素,我们选择PCMark&8中的Work模式进行模拟测试,持续运行大概0.5小时后,使用Fluke散热测试仪器监测机身正面和背面的温度情况(室内温度为27℃)。Fluke&Ti25散热测试仪器Surface&Pro&2散热性能测试Surface&Pro&3散热性能测试  经过测试待机状态下Surface&Pro&3温度保持在35.4℃左右。通过上面机身表面温度布局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主机进入半小时的负载后,微软Surface&Pro&3正面温度主要集中到机身右上角位置,温度最高为43℃,平均温度35.4℃。Surface&Pro&2总体来说和Pro&3的温度水平差不多,通过热成像仪我们可以看到顶部风扇的热风。机身最高温度在背面靠上的位置为43.9℃,平均温度在36℃左右。总体来讲,Surface&Pro&3如果是紧靠在大腿上的话还是能够感觉到热度,长时间工作可能会略感不适。&评测总结:&&&&通过五大门类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并且经过了细致的对比后我们对Surface&Pro&3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详细体会了它在多处细节上的提升与改变。下面我们对五个大问题进行总结:要点一——外观篇:重量和厚度上的改变使得便携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方便用户外出携带;支架从90°到150°的跨越更利于膝上办公,耐久度值得考验;灰色机身更易隐藏指纹。要点二——接口篇:前置扬声器音量和立体声效果提升明显;电源接口设计更加人性化;TF卡槽改进欠考究。要点三——屏幕篇:12英寸屏幕弥补市场空缺,增加了可视内容;屏幕色彩、对比度、亮度均比前一代体验感更好,此外功耗并没有升高。要点四——配件篇:摒弃难用的TouchCover,新一代TypeCover更大触控板更好用;新Surface&Pen功能更多支持一键唤醒。要点五——硬件篇:硬件性能提升不明显,多版本可选是优势;电池续航和散热均超越主流笔电表现。&&&&&总体上来说,微软在Surface&Pro&2上深刻体会了用户的使用反馈,经过深思熟虑的改良之后带给了我们全新一代的产品Surface&Pro&3。第三代总体来说在外观细节设计上的改进要远比内核更大,而且外观设计的升级进一步提升了用户的交互体验。不过尽管如此,Surface&Pro系列仍然有更远的路要走。我们期待下一代给我们的惊喜。产品:
7对比:历代Surface Pro产品对比&对比:历代Surface&Pro产品对比历代Surface&Pro产品对比
8产品参数对比
微软Surface Pro 3和微软Surface Pro 2有什么区别关于Surface Pro 3相对Pro 2的升级,相信很多人心中都存有很多症结点,本篇评测我们来给您答案
产品定位 操作系统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22305¥23886¥20887¥23888¥57999¥119910¥134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urfacepro3升级win1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